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a 页 WYG0541-03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六
  艺文志六
  毛诗序          (周/)卜子夏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化天下而正夫
 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
 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
 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b 页 WYG0541-0366b.png
 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
 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
 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
 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故诗有六艺
 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
 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
 之者足以自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a 页 WYG0541-0367a.png
 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
 迹伤人伦之废哀政刑之苛吟咏性情以风其上达
 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
 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
 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
 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
 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然则关雎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b 页 WYG0541-0367b.png
 趾之化王者之风系之周南者言化自北而南也鹊
 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
 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
 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
 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尚书序          (汉/)孔安国
 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
 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a 页 WYG0541-0367c.png
 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
 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
 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
 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
 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
 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
 王遗书也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
 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b 页 WYG0541-0367d.png
 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
 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芟夷烦乱剪截浮辞
 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
 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帝王
 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及秦
 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我
 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汉室龙兴开设学校旁求
 儒雅以阐大猷济南伏生年过九十失其本经口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a 页 WYG0541-0368a.png
 传授裁二十馀篇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百篇之
 义世莫得闻至鲁恭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
 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
 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王又升孔子堂闻金石丝竹
 之音乃不坏宅悉以书还孔氏科斗书废已久时人
 无能知者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
 为𨽻古文更以竹简写之增多伏生三十五篇伏生
 又以舜典合于尧典益稷合于皋陶谟盘庚三篇合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b 页 WYG0541-0368b.png
 为一康王之诰合于顾命复出此篇并序凡五十九
 篇为四十六卷其馀错乱摩灭弗可复知悉上送官
 藏之书府以待能者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于是遂
 研精覃思博考经籍采摭群言以立训传约文申义
 敷畅厥旨庶几有补于将来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
 意昭然义见宜相附近故引之各冠其篇首定五十
 八篇既毕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用不复以闻传
 之子孙以贻后代若好古博雅君子与我同志亦所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a 页 WYG0541-0368c.png
 不隐也
  春秋公羊传序       (汉/)何 休
 昔者孔子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
 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传春秋者非一本据乱而
 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说者疑惑至有倍经
 任意反传为戻者其势虽间不得不广是以讲诵师
 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时加让嘲辞援引他经失其
 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不可胜记也是以治古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b 页 WYG0541-0368d.png
 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至使贾逵缘隙奋笔以为公
 羊可夺左氏可兴恨先师观听不决多随二创此世
 之馀事斯岂非守文持论败绩失据之过哉余窃悲
 之久矣往者略依胡母生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
 使就绳墨焉
  家语序         (汉/)王子雍
 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
 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既而诸弟子各记其所闻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a 页 WYG0541-0369a.png
 焉与论语孝经并时弟子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
 为论语其馀则都集录之名之曰孔子家语凡所论
 辨疏判浚归实自夫子本旨也属文下辞往往颇有
 浮说烦而不要者亦由七十二子各共叙述首尾加
 之润色其才或有优劣故使之然也孔子既没而微
 言绝七十二弟子终而大义乖六国之世儒道分殽
 游说之士各以巧意而为枝叶孟轲荀卿守其所习
 当秦昭王时荀卿入秦昭王从之问儒术荀卿以孔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b 页 WYG0541-0369b.png
 子之语及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凡百馀篇与之
 由此秦悉有焉始皇之世李斯焚书而孔子家语与
 诸子同列故不见灭高祖克秦悉敛得之皆载于二
 尺竹简多有古文字及吕氏专汉取归藏之其后被
 诛亡而孔子家语乃散在人间好事者或各以意增
 损其意故使同是事而辄异辞孝景皇帝末年募求
 天下遗书于时京师大夫皆送官得吕氏所传孔子
 家语而与诸国事及七十子辞妄相错乱不可得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a 页 WYG0541-0369c.png
 以付掌书与典礼众篇乱简合而藏之秘府元封之
 时吾仕京师窃惧先人之典辞将遂泯没于是因诸
 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事类相
 次撰集为四十篇又有曾子闻礼一篇自别属曾子
 问故不复录其诸弟子书所称引孔子之言者本不
 存乎家语亦以已自有所传也是以皆不取也将来
 君子不可不鉴
  徐干中论序(见莱郡志三国时人撰缺名/)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b 页 WYG0541-0369d.png
 予以荀卿子孟轲怀亚圣之才著一家之法继明圣
 人之业皆以姓名自书犹至于今厥字不传原思其
 故皆由战国之世乐贤者寡同时之人不早记录况
 徐子中论之书不以姓名为目乎恐历久远名或不
 传故不量其才喟然感叹先目其德以发其姓名述
 其雅好不刋之行属之篇首以为之序其辞曰世有
 雅达君子者姓徐名干字伟长北海剧人也其先业
 以清亮臧否为家世济其美不陨其德至君之身十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a 页 WYG0541-0370a.png
 世矣君含元休清明之气持造化英哲之性放口而
 言则乐诵九德之文通耳而识则教不再告未志乎
 学盖已诵文数十万言矣年十四始读五经发愤忘
 食下帷专思以夜继日父恐其得疾常禁止之故能
 未至弱冠学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
 翰成文矣此时灵帝之末年也国典隳废冠族子弟
 结党权门交援求售竞相尚爵号君病俗昏迷遂闭
 户自守不与之群以六籍娱心而已君子之达也学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b 页 WYG0541-0370b.png
 无常师有一业胜已者便从学焉必尽其所知而后
 释之有一言之美不令过耳必心识之志在总众言
 之长统道德之微耻一物之不知愧一艺之不克故
 日夜亹亹晏不暇食夕不解衣昼则研精经纬夜则
 历观列宿考混元于未形补圣德之空缺诞长虑于
 无穷旌微言之将堕何暇谨小学治浮名与俗士相
 弥缝哉故浮浅寡识之人适解驱使荣利岂知大道
 之根然其馀以疏略为太简曾无忧乐徒以为习书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a 页 WYG0541-0370c.png
 之儒不足为上欣之者众辩之者寡故令君州闾之
 称不早彰彻然秉正独立志有所存俗之毁誉有如
 浮云若有觉而还反者则以道进之忘其前之谤已
 也其犯而不校下学而上达皆此之类也于时董卓
 作乱幼主西迁奸雄满野天下无主圣人之道息邪
 伪之事兴营利之士得誉守贞之贤不彰故令君誉
 闻不振于华夏玉帛安车不至于门考其德行文艺
 实帝王之佐也道之不行岂不惜哉君避地海表自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b 页 WYG0541-0370d.png
 归旧都州郡牧守礼命踧踖连武欲致之君以为纵
 横之世乃先圣之所危困也岂况吾徒哉有讥孟轲
 不度其量拟圣行道传食诸侯深美颜渊荀卿之行
 故绝迹山谷幽居研几用思深妙以发疾痎潜伏延
 年会上公拨乱王路始辟遂力疾应命从戍征行历
 载五六疾稍沉笃不堪主事潜身穷巷顺志保真淡
 泊无为惟存正道环堵之墙以庇妻子并日而食不
 以为戚养浩然之气习羡门之术时人或有闻其如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a 页 WYG0541-0371a.png
 此而往观之或有颇识其真而从之者君无不容而
 见之厉以声色度其情志倡其言论知可以道长者
 则微而诱之令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阴行其所匡济
 亦已多矣君之交也则不以其短各取其长而善之
 取故少显尽已之交亦无孜孜和爱之好统圣人中
 和之业蹈贤哲守度之行渊默难测诚宝伟之器也
 君之性常欲损世之有馀益俗之不足见辞人美丽
 之文并时而作曾无阐弘大义敷散道教上求圣人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b 页 WYG0541-0371b.png
 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废诗赋颂铭赞之文著中
 论之书二十篇其所甄纪迈君昔志盖千百之一也
 文义未究年四十八建安二十三年春二月遭厉疾
 大命殒颓岂不痛哉余数侍坐睹君之颜常怖笃意
 自勉而心自薄也何则自顾才志不如之远矣然宗
 之仰之以为师表自君之亡有子贡山梁之行故追
 述其事粗举其显露易知之数沈冥幽微深奥广远
 者遗之精通君子将自赞明之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1a 页 WYG0541-0371c.png
  春秋左氏传序      (晋/)杜元凯
 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
 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纪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
 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
 名也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
 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孟子
 曰楚谓之梼杌晋谓之乘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
 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1b 页 WYG0541-0371d.png
 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韩子所见盖周之
 旧典礼经也周德既衰官失其守上之人不能使春
 秋昭明赴告策书诸所记注多违旧章仲尼因鲁史
 策书成文考其真伪而志其典礼上以遵周公之遗
 制下以明将来之法其教之所存文之所害则刋而
 正之以示劝戒其馀则皆即用旧史史有文质辞有
 详略不必改也故传曰其善志又曰非圣人孰能修
 之盖周公之志仲尼从而明之左丘明受经于仲尼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2a 页 WYG0541-0372a.png
 以为经者不刋之书也故传或先经以始事或后经
 以终义或依经以辨理或错经以合异随义而发其
 例之所重旧史遗文略不尽举非圣人所修之要故
 也身为国史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其文缓其
 旨远将令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而
 柔之使自求之餍而饫之使自趋之若江海之浸膏
 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其发凡以
 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2b 页 WYG0541-0372b.png
 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
 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诸称书不书
 先书故书不言不称书曰之类皆所以起新旧发大
 义谓之变例然亦有史所不书即以为义者此盖春
 秋新意故传不言凡曲而畅之也其经无义例因行
 事而言则传直言其归趋而已非例也故发传之体
 有三而为例之情有五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义
 起在彼称族尊君命舍族尊夫人梁亡城缘陵之类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3a 页 WYG0541-0372c.png
 是也二曰志而晦约言示制推以知例参会不地与
 谋曰及之类是也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
 顺诸所讳避璧假许田之类是也四曰尽而不污直
 书其事具文见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车齐侯献捷之
 类是也五曰惩恶而劝善求名而亡欲盖而章书齐
 豹盗三叛人名之类是也推此五体以寻经传触类
 而长之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王道之正人伦之
 纪备矣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此所论则经当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3b 页 WYG0541-0372d.png
 事同文异而无其义者也先儒所传皆不其然答曰
 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非如八
 卦之爻可错综为六十四也固当依传以为断古今
 言左氏者多矣今其可见者十数家大体转相祖述
 进不成为错综经文以尽其变退不守丘明之传于
 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谷
 梁适足自乱预今所以为异专修丘明之传以释经
 经之条贯必出于传传之义例总归诸凡推变例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4a 页 WYG0541-0373a.png
 正褒贬简二传而去异端盖丘明之志也其有疑错
 则备论而阙之以俟后贤然刘子骏创通大义贾景
 伯父子许惠卿皆先儒之美者也末有颖子严者虽
 浅近亦复名家故特举刘贾许颖之违以见同异分
 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
 经传集解又别集诸例及地名谱第历数相与为部
 凡四十部十五卷皆显其异同从而释之名曰释例
 将令学者观其所聚异同之说释例详之也或曰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4b 页 WYG0541-0373b.png
 秋之作左传及谷梁无明文说者以为仲尼自卫反
 鲁修春秋立素王丘明为素臣言公羊者亦曰黜周
 而王鲁危行言孙以辟当时之害故微其文隐其义
 公羊经止获麟而左氏经终孔某卒敢问所安答曰
 异乎余所闻仲尼曰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此制作
 之本意也叹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盖伤
 时王之政也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
 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5a 页 WYG0541-0373c.png
 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曰然则春秋
 何始于鲁隐公答曰周平王东周之始王也隐公让
 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位则列国本
 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裔也若平王能祈天永命绍开
 中兴隐公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则西周之美可寻
 文武之迹不坠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
 以会成王义垂法将来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
 历则周正也所称之公即鲁隐也安在其黜周而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5b 页 WYG0541-0373d.png
 鲁乎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此其义也若
 夫制作之文所以章往考来情见乎辞言高则旨远
 辞约则义微此理之常非隐之也圣人包周身之防
 既作之后方复隐讳以避难非所闻也子路欲使门
 人为臣孔子以为欺天而云仲尼素王丘明素臣又
 非通论也先儒以为制作三年文成致麟既已妖妄
 又引经以至仲尼卒亦又近诬据公羊经止获麟而
 左氏小邾射亦不在三叛之数故余以为感麟而作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6a 页 WYG0541-0374a.png
 作起获麟则文止于所起为得其实至于反袂拭面
 称吾道穷亦无取焉
  春秋谷梁传序       (晋/)范 宁
 昔周道衰陵乾纲绝纽礼坏乐崩彝伦攸斁弑逆篡
 盗者国有淫纵破义者比肩是以妖灾因衅而作民
 俗染化而迁阴阳为之愆度七曜为之盈缩川岳为
 之崩竭鬼神为之疵厉故父子之恩缺则小弁之刺
 作君臣之礼废则桑扈之讽兴夫妇之道绝则谷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6b 页 WYG0541-0374b.png
 之篇奏骨肉之亲离则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则
 白驹之诗赋天垂象见吉凶圣作训纪成败欲人君
 戒慎厥行增修德政盖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履霜坚
 冰所由者渐四夷交侵华戎同贯幽王以暴虐见祸
 平王以微弱东迁征伐不由天子之命号令出自权
 臣之门故两观表而臣礼亡朱干设而君权丧下陵
 上替僭逼理极天下荡荡王道尽矣孔子睹沧海之
 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言文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7a 页 WYG0541-0374c.png
 之道丧兴之者在已于是就太师而正雅颂因鲁史
 而修春秋列黍离于国风齐王德于邦君所以明其
 不能复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于是则接乎隐公
 故因兹以托始该二仪之化育赞人道之幽变举得
 失以彰黜陟明成败以著劝诫拯颓纲以继三五鼓
 芳风以扇游尘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片言之贬
 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申义之所抑虽贵
 必屈故附势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潜德独运者无所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7b 页 WYG0541-0374d.png
 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先王之道既
 弘麟感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故绝笔于斯年成
 天下之事业定天下之邪正莫善于春秋春秋之传
 有三而为经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贬殊致盖九流分
 而微言隐异端作而大义乖左氏以鬻拳兵谏为爱
 君文公纳币为用礼谷梁以卫辄拒父为尊祖不纳
 子纠为内恶公羊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妾母称夫人
 为合正以兵谏为爱君是人主可得而胁也以纳币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8a 页 WYG0541-0375a.png
 为用礼是居丧可得而婚也以拒父为尊祖是为子
 可得而叛也以不纳子纠为内恶是仇雠可得而容
 也以废君为行权是神器可得而窥也以妾母为夫
 人是嫡庶可得而齐也若此之类伤教害义不可强
 通者也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理夫至当无
 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
 俱当则固容俱失若至言幽绝择善靡从庸得不并
 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8b 页 WYG0541-0375b.png
 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绝于希通哉而汉兴以来瑰望
 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
 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
 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艳而
 富其失也诬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
 失也俗若能富而不诬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
 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升平之末
 岁次大梁先君北蕃回轸顿驾于吴乃帅门生故吏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9a 页 WYG0541-0375c.png
 我兄弟子侄研讲六籍次及三传左氏则有服杜之
 注公羊则有何严之训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
 浅末学不经师匠辞理典据既无可观又引左氏公
 羊以解此传文义违反斯害也已于是乃商略名例
 敷陈疑滞博示诸儒同异之说昊天不吊太山其颓
 匍匐墓次死亡无日日月逾迈跂及视息乃与二三
 学士及诸子弟各记所识并言其意业未及终严霜
 夏坠从弟彫落二子泯没天实丧予何痛如之今撰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9b 页 WYG0541-0375d.png
 诸子之言各记其姓名名曰春秋谷梁传集解
  文心雕龙序志     (南北朝/)刘 协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
 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
 驺奭群言雕龙也夫宇宙绵邈黎献纷杂拔萃出类
 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制作而已
 夫肖貌天地禀性五才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
 雷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甚草木之脆名踰金石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0a 页 WYG0541-0376a.png
 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岂好辨哉不得已也
 予齿在踰立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
 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也乃小子之
 垂梦欤自生人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敷赞圣旨莫
 若著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即有深解未足立家
 惟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
 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
 莫非经典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0b 页 WYG0541-0376b.png
 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
 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
 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详观近代之论文者
 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玚文论陆机文赋
 仲治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
 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汎举雅俗之旨或撮题
 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
 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功翰林浅而寡要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1a 页 WYG0541-0376c.png
 又君山公干之徒吉甫士龙之辈汎议文意往往间
 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
 无益后生之虑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
 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
 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
 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表
 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
 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1b 页 WYG0541-0376d.png
 以驭群篇下篇以下节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
 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夫铨叙一文为易弥
 纶群言为难虽或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
 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矣及其品评成文
 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
 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
 擘肌分理惟务折衷按辔文雅之场而环络藻绘之
 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2a 页 WYG0541-0377a.png
 能矩矱茫茫往代既洗予闻𦕈𦕈来世傥尘彼观也
  王文宪集序        (梁/)任 昉
 公讳俭字仲宝琅邪临沂人也其先自秦至宋国史
 家牒详焉晋中兴以来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古语云
 仁人之利天道运行故吕虔归其佩刀郭璞誓以淮
 水若离剪之止杀吉骏之诚感盖有助焉公之生也
 诞授命世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几信乃昴宿垂芒
 德精降祉有一于此蔚为帝师况乃渊角殊祥山庭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2b 页 WYG0541-0377b.png
 异表望衢罕窥其术观海莫察其澜宏览载籍博游
 才义若乃金版玉匮之书海上名山之旨沈郁澹雅
 之思离坚合异之谈莫不总制清衷递为心极斯固
 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绝境不可穷者其惟神用者
 乎然捡镜所归人伦以表云屋天构匠者何工自咸
 洛不守宪章中辍贺生达礼之宗蔡公儒林之亚阙
 典未补大备兹日至若齿危发秃之老含经味道之
 生莫不北面人宗自同资敬性托夷远少屏尘杂自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3a 页 WYG0541-0377c.png
 非可以弘奖风流增益标胜未尝留心期岁而孤叔
 父司空简穆公早所器异年始志学家门礼训皆折
 衷于公孝友之性岂伊桥梓夷雅之体无待韦弦汝
 郁之幼挺淳至黄琬之早标聪察曾何足尚年六岁
 袭封豫宁侯拜日家人以公尚幼弗之先告既袭圭
 组对扬王命因便感咽若不自胜初宋明帝居蕃与
 公母武康公主素不恊及即位有诏毁废旧茔投弃
 棺柩公以死固请誓不遵奉表启酸切义感人神太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3b 页 WYG0541-0377d.png
 宗闻而悲之遂无以夺也初拜秘书郎迁太子舍人
 以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元徽初迁秘书丞于是采
 公曾之中经刋弘度之四部依刘歆七略更撰七志
 盖尝赋诗云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自是始有应
 务之迹生民属心矣时司徒袁粲有高世之度脱落
 尘俗见公弱龄便望风推服叹曰衣冠礼乐在是矣
 时粲位亚台司公年始弱冠年势不侔公与之抗礼
 因赠粲诗要以岁暮之期申以止足之戒粲答诗曰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4a 页 WYG0541-0378a.png
 老夫亦何寄之子照清襟服阕拜司徒右长史出为
 义兴太守风化之美奏课为最还除给事黄门侍郎
 旬日迁尚书吏部郎参选昔毛玠之公清李重之识
 量兼之者公也俄迁侍中以悯侯始终之职固辞不
 拜补太尉右长史时圣武定业肇基王命寤寐风云
 实资人杰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图纬著王佐之符
 俄迁左长史齐台初建以公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
 时年二十八宋末艰虞百王浇季礼紊旧宗乐倾恒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4b 页 WYG0541-0378b.png
 轨自朝章国纪典彝备物奏议符策文辞表记素意
 所不蓄前古所未行皆取定俄顷神无滞用太祖受
 命以佐命之功封南昌县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建元
 二年迁尚书左仆射领选如故自营合分司卢钦兼
 掌誉望所归允集兹日寻表解选诏加侍中又授太
 子詹事侍中仆射如故固辞侍中改授散骑常侍馀
 如故太祖崩遗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军永
 明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丹阳尹六辅殊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5a 页 WYG0541-0378c.png
 风五方异俗公不谋声训而楚夏移情故能使解剑
 拜仇归田息讼前郡尹温太真刘贞长或功铭鼎彝
 或德标素尚臭味风云千载无爽亲加吊祭表荐孤
 遗远协神期用彰世祀时简穆公薨以抚养之恩特
 深恒慕表求解职有诏不许国学初兴华夷慕义经
 师人表允兹望实复以本官领国子祭酒三年解丹
 阳尹领太子少傅馀悉如故挂服捐驹前良取则卧
 辙弃子后予胥怨皇太子不矜天姿俯同人范师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5b 页 WYG0541-0378d.png
 之义穆若金兰又领本州太中正顷之解职四年以
 本号开府仪同三司馀悉如故谦光愈远大典未申
 六年又申前命七年固辞选任帝所重违诏加中书
 监犹参掌选事长舆追专车之恨公曾甘凤池之失
 夫奔竞之涂有自来矣以难知之性协易失之情必
 使无讼事深弘诱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拔奇取异
 兴微继绝望侧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春秋三十
 有八七年五月三日薨于建康官舍皇朝轸恸储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6a 页 WYG0541-0379a.png
 伤情有识衔悲行路掩泣岂直舂者不相工女寝机
 而已哉故以痛深衣冠悲缠教义岂非功深砥砺道
 迈舟航没世遗爱古之益友追赠太尉侍中中书监
 如故给节加羽葆鼓吹增班剑六十人谥曰文宪礼
 也公在物斯厚居身以约玩好绝于耳目布素表于
 造次室无姬姜门多长者立言必雅未尝显其所长
 持论从容未尝言人所短弘长风流许与气类虽单
 门后进必加善诱勖以丹霄之价弘以青冥之期公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6b 页 WYG0541-0379b.png
 铨品人伦各尽其用居厚者不矜其多处薄者不怨
 其少穷涯而反盈量知归皇朝以治定制礼功成作
 乐思我民誉缉熙帝图虽张曹争论于汉朝荀摰竞
 爽于晋世无以仰模渊旨取则后昆每荒服请罪远
 夷慕义宣威授指实寄宏略理积则神无忤往事感
 则悦情斯来无是已之心事隔于容谄罕爱憎之情
 理绝于毁誉造理常若可干临事每不可夺约已不
 以廉物弘量不以容非攻乎异端归之正义公生自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7a 页 WYG0541-0379c.png
 华宗世务简隔至于军国远图刑政大典既道在廊
 庙则理擅民宗若乃明练庶务鉴达治体悬然天得
 不谋成心求之载籍翰牍所未纪讯之遗老耳目所
 不接至若文案自环主者百数皆深文为吏积习成
 奸畜笔削之刑怀轻重之意公乘理照物动必研机
 当时嗟服若有神道岂非希世之俊民瑚琏之宏器
 昉行无异操才无异能得奉名节迄将一纪一言之
 誉东陵侔于西山一盼之荣郑璞踰于周宝士感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7b 页 WYG0541-0379d.png
 已怀此何极出入礼闱朝夕旧馆瞻栋宇而兴慕抚
 身名而悼恩公自幼及长述作不倦固以理穷言行
 事该军国岂直彫章缛采而已哉若乃统体必善缀
 赏无地虽楚赵群才汉魏众作曾何足云曾何足云
 昉尝以笔札见知思以薄技效德是用缀缉遗文永
 贻世范为如干集如干卷所撰古今集记今书七志
 为一家言不列于集集录如左
  周易正义序       (唐/)孔颖达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8a 页 WYG0541-0380a.png
 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
 而育群品云行雨施效四时以生万物若用之以顺
 则两仪序而百物和若行之以逆则六位倾而五行
 乱故王者动必则天地之道不使一物失其性行必
 协阴阳之宜不使一物受其害故能弥纶宇宙酬酢
 神明宗社所以无穷风声所以不朽非夫道极玄妙
 孰能与于此乎斯乃乾坤之大造生灵之所益也若
 夫龙出于河则八卦宣其象麟伤于泽则十翼彰其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8b 页 WYG0541-0380b.png
 用业资九圣时历三古及秦亡金镜未坠斯文汉理
 珠囊重兴儒雅其传易者西都则有丁孟京田东都
 则有荀刘马郑大体更相祖述非有绝伦惟魏世王
 辅嗣之注独冠古今所以江左诸儒并传其学河北
 学者罕能及之其江南义疏十有馀家皆辞尚虚玄
 义多浮诞原夫易理难穷虽复玄之又玄至于垂范
 作则便是有而教有若论住内住外之空就能就所
 之说斯乃义涉于释氏非为教于孔门也既背其本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9a 页 WYG0541-0380c.png
 又违于注至若复卦云七日来复并解云七日当为
 七月谓阳气从五月建午而消至十一月建子始复
 所历七辰故云七月今按辅嗣注云阳气始剥尽至
 来复时凡七日则是阳气剥尽之后凡经七日始复
 但阳气虽建午始消至建戌之月阳气犹在何得称
 七月来复故郑康成引易纬之说建戌之月以阳气
 既尽建亥之月纯阴用事至建子之月阳气始生隔
 此纯阴一卦卦主六日七分举其成数言之而云七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29b 页 WYG0541-0380d.png
 日来复仲尼之纬分明辅嗣之注若此康成之说遗
 迹可寻辅嗣注之于前诸儒背之于后考其义理其
 可通乎又蛊卦云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辅嗣注云甲
 者创制之令又若汉世之时甲令乙令也辅嗣又云
 令洽乃诛故后之三日又巽卦云先庚三日辅嗣注
 云申命令谓之庚辅嗣又云甲庚皆申命之谓也诸
 儒同于郑氏之说以为甲者宣令之日先之三日而
 用辛也欲取改新之义后之三日而丁也取其丁宁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0a 页 WYG0541-0381a.png
 之义王氏注意本不如此而又不顾其注妄作异端
 今既奉敕删定考察其事必以仲尼为宗义理可诠
 先以辅嗣为本去其华而取其实欲使信而有徵其
 文简其理约寡而制众变而能通仍恐鄙才短见意
 未周尽谨与朝散大夫行大学博士臣马嘉运守大
 学助教臣赵乾叶等对共参议详其可否至十六年
 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给事郎守四门博士上骑都
 尉臣苏德融等对敕使赵弘智覆更详审为之正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0b 页 WYG0541-0381b.png
 凡十有四卷庶望上裨圣道下益将来故序其大略
 附之卷首尔
  尚书正义序       (唐/)孔颖达
 夫书者人君辞诰之典右史记言之策古王者事总
 万机发号出令义非一揆或设教以驭下或展礼以
 事上或宣威以肃震曜或敷和而散风雨得之则百
 度惟贞失之则千里斯谬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丝纶
 之动不可不慎所以辞不苟出君举必书欲其昭法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1a 页 WYG0541-0381c.png
 诫慎言行也其泉源所渐基于出震之君黼藻斯彰
 郁乎如云之后勋华揖让而典谟起汤武革命而誓
 诰兴先君宣父生于周末有至德而无至位修圣道
 以显圣人芟烦乱而剪浮辞举宏纲而撮机要上断
 唐虞下终秦鲁时经五代书总百篇采翡翠之羽毛
 拔犀象之牙角罄荆山之石所得者连城穷汉水之
 滨所求者照乘巍巍荡荡无得而称郁郁纷纷于斯
 为盛斯乃前言往行足以垂法将来者也暨乎七雄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1b 页 WYG0541-0381d.png
 已战五精未聚儒雅与深阱同埋经典共积薪俱燎
 汉氏大济区宇广求遗逸采古文于金石得今书于
 齐鲁其文则欧阳夏侯二家之所说蔡邕碑石刻之
 古文则两汉亦所不行安国注之实遭巫蛊遂寝而
 不用历及魏晋方始稍兴故马郑诸儒莫睹其学所
 注经传时或异同晋世皇甫谧独得其书载于帝纪
 其后传授乃可详焉但古文经虽然早出晚始得行
 其辞富而备其义弘而雅故复而不厌久而愈亮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2a 页 WYG0541-0382a.png
 左学者咸悉祖焉近至隋初始流河朔其为正义者
 蔡大宝巢猗费甝顾彪刘焯刘炫等其诸公旨趣多
 或因循怗释注文义皆浅略惟刘焯刘炫最为详雅
 然焯乃织综经文穿凿孔穴诡其新见异彼前儒非
 险而更为险无义而更生义窃以古人言诰惟在达
 情虽复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
 悉对文斯乃鼓怒浪于平流震惊飙于静树使教者
 烦而多惑学者劳而少功过犹不及良为此也炫嫌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2b 页 WYG0541-0382b.png
 焯之烦杂就而删焉虽复微稍省要又好改张前义
 义更太略辞又过华虽为文笔之善乃非开奖之路
 义既无义文又非文欲使后生若为领袖此乃炫之
 所失未为得也今奉明敕考定是非谨罄庸愚竭所
 闻见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
 非削其烦而增其简此亦非敢臆说必据旧闻谨与
 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臣王德韶前四门助教臣李
 子云等谨共诠叙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3a 页 WYG0541-0382c.png
 通直郎行四门博士骁骑尉臣朱长才给事郎守四
 门博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登仕郎守太学助教云
 骑尉臣随德素儒林郎守四门助教云骑尉臣王士
 雄等对敕使赵弘智覆更详审为之正义凡二十卷
 庶对扬于圣范冀有益于童稚略陈其事叙之尔云
  毛诗正义序        (唐/)孔颖达
 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
 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3b 页 WYG0541-0382d.png
 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
 黩亦怨刺形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舒愤闻之者
 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情性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
 鬼神莫近于诗此乃诗之为用其利大矣若夫哀乐
 之起冥于自然喜怒之端非由人事故燕雀表啁噍
 之感鸾凤有歌舞之容然则诗理之先同夫开辟诗
 迹所用随运而移上皇道质故讽谕之情寡中古政
 繁亦讴歌之理切唐虞乃见其初牺轩莫测其始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4a 页 WYG0541-0383a.png
 后时经五代篇有三千成康没而颂声寝陈灵兴而
 变风息先君宣父釐正遗文缉其精华禠其烦重上
 从周始下暨鲁僖四百年间六诗备矣卜商阐其业
 雅颂与金石同和秦正燎其书简牍与烟尘共尽汉
 氏之初诗分为四申公腾芳于鄢郢毛氏光价于河
 间贯长卿传之于前郑康成笺之于后晋宋二萧之
 世其道大行齐魏两河之间兹风不坠其近代为义
 疏者有全缓何印舒瑗刘轨思刘丑刘焯刘炫等然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4b 页 WYG0541-0383b.png
 焯炫并聪颖特达文而又儒擢秀干于一时骋绝辔
 于千里固诸儒之所揖让日下之无双于其所作疏
 内特为殊绝今奉敕删定故据以为本然焯炫等负
 恃才气轻鄙先达同其所异异其所同或应略而反
 详或宜详而更略准其绳墨差忒未免勘其会同时
 有颠踬今则削其所烦增其所简惟意存于曲直非
 有心于爱憎谨与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臣王德韶
 徵事郎守四门博士臣齐威等对共讨论辩详得失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5a 页 WYG0541-0383c.png
 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给事郎守太学助
 教云骑尉臣赵乾叶登仕郎守四门助教云骑尉臣
 贾普曜等对敕使赵弘智覆更详正凡为四十卷庶
 以对扬圣范垂训幼蒙故序其所见载之于卷首云
 尔
  春秋正义序        (唐/)孔颖达
 夫春秋者记人君动作之务是左史所职之书王者
 统三才而宅九有顺四时而理万物四时序则玉烛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5b 页 WYG0541-0383d.png
 调于上三才协则宝命昌于下故可以享国永年令
 闻长世然则有为之务可不慎欤国之大事在祀与
 戎祀则必尽其敬戎则不加无罪盟会协于礼兴动
 慎其节失则贬其恶得则褒其善此春秋之大旨为
 皇王之明鉴也若夫五始之目彰于帝轩六经之道
 光于礼记然则此书之发其来尚矣但年纪绵邈无
 得而言暨乎周室东迁王纲不振楚子北伐神器将
 移郑伯败王于前晋侯请隧于后窃僣名号者何国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6a 页 WYG0541-0384a.png
 不然专行征伐者诸侯皆是下陵上替内叛外侵九
 域骚然三纲遂绝夫子内蕴大圣逢时若此欲垂之
 以法则无位正之以武则无兵赏之以利则无财说
 之以道则不用虚叹衔书之凤乃似丧家之狗既不
 救于已往亦垂训于后昆因鲁史之有得失据周经
 以正褒贬则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
 异萧斧之诛所谓不怒而人威不赏而自劝实永世
 而作则历百王而不朽者也至于秦灭典籍鸿猷遂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6b 页 WYG0541-0384b.png
 寝汉德既兴儒风不绝其前汉传左氏者有张苍贾
 谊尹咸刘韶后汉有郑众贾逵服虔许惠卿各为诂
 训然杂取公羊谷梁以释左氏此乃以冠双屦将丝
 综麻方凿圆枘其可入乎晋世杜元凯又为左氏集
 解专取丘明之传以释孔氏之经所谓子应乎毋以
 胶投漆虽欲勿合其可离乎今校先儒优劣杜为甲
 矣故晋宋传授以至于今其为义疏者则有沈文何
 休苏宽刘炫然沈氏于义例粗可于经传极疏苏氏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7a 页 WYG0541-0384c.png
 则全不体本文惟傍攻贾服使后进之学钻仰无成
 刘炫于数君之内实为翘楚然聪惠辨博固亦罕俦
 而探赜钩深未能致远其经注易者必具饰以文辞
 其理致难者乃不入其根节又意在矜伐性好非毁
 规杜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馀条习杜义而攻杜氏犹
 蠹生于木而还食其木甚非其理虽规杜过义又浅
 近所谓捕鸣蝉于前不知黄雀于后按僖公三十三
 年经云晋人败狄于箕杜注云却缺称人时未为卿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7b 页 WYG0541-0384d.png
 刘炫规云晋侯称人与殽战同案殽战在葬晋文公
 之前何得云背殡用师以微者告箕战在葬晋文公
 之后非有背殡用师何得云与殽战同此则一年之
 经数行而已曾不省览上下妄规得失又襄公二十
 一年传云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公以姑姊妻之杜
 注云盖寡者二人刘炫规云是襄公之姑成公之姊
 只一人而已按成公二年成公之子公衡为质及宋
 逃归按家语本命云男子十六而化生公衡已能逃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8a 页 WYG0541-0385a.png
 归则十六七矣儿年如此则于时成公三十三四矣
 计至襄公二十一年成公七十馀矣何得有姊而妻
 庶其此等皆其事历然犹尚妄说况其馀错辞良可
 悲矣然比诸义疏犹有可观今奉敕删定据以为本
 其有疏漏以沈氏补焉若两义俱违则时申短见虽
 课率庸鄙仍不敢自专谨与朝散大夫守国子博士
 臣谷那律故四门博士臣杨士勋四门博士臣朱长
 才等对共参定至十六年又奉敕与前修疏人及朝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8b 页 WYG0541-0385b.png
 请大夫行太常博士上骑都尉臣马嘉运朝散大夫
 行太学博士上骑都尉臣王德韶给事郎守四门博
 士上骑都尉臣苏德融登仕郎守太学助教云骑都
 尉臣随德素等对敕使赵弘智覆更详审为之正义
 凡三十六卷冀贻诸学者以裨万一焉
  礼记正义序        (唐/)孔颖达
 夫礼者经天纬地本之则大一之初原始要终体之
 乃人情之欲夫人上资六气下乘四序赋清浊以醇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9a 页 WYG0541-0385c.png
 醨感阴阳而迁变故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
 动性之欲也喜怒哀乐之志于是乎生动静爱恶之
 心于是乎在精粹者虽复凝然不动浮躁者实亦无
 所不为是以古先圣王鉴其若此欲保之以正直纳
 之于德义犹襄陵之浸修堤防以制之覂驾之马设
 衔策以驱之故乃上法圆象下参方载道之以德齐
 之以礼然飞走之伦皆有怀于嗜欲则鸿荒之世非
 无心于性情燔黍则大享之滥觞土鼓则云门之拳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39b 页 WYG0541-0385d.png
 石冠冕饰于轩初玉帛朝于虞始夏商革命损益可
 知文武重光典章乐备洎乎姬旦负扆临朝述曲礼
 以节威仪制周礼而经邦国礼者体也履也郁郁乎
 文哉三百三千于斯为盛纲纪万事彫琢六情非彼
 日月照大明于寰宇类此松筠负贞心于霜雪顺之
 则宗祏固社稷宁君臣序朝廷正逆之则纪纲废政
 教烦阴阳错于上人神怨于下故曰人之所生礼为
 大也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辨君臣长幼之位是礼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0a 页 WYG0541-0386a.png
 之时义大矣哉暨周昭王南征之后彝伦渐坏彗星
 东出之际宪章遂泯夫子虽定礼正乐颓纲暂理而
 国异家殊异端并作画蛇之说文擅于纵横非马之
 谈辩离于坚白暨乎道丧两楹义乖四术上自游夏
 之初下终秦汉之际其间岐涂诡说虽纷然竞起而
 馀风曩烈亦时或独存于是博物通人知今温古考
 前代之宪章参当时之得失是以所见各记旧闻错
 综鸠聚以类相附礼记之目于是乎在去圣逾远异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0b 页 WYG0541-0386b.png
 端渐扇故大小二戴共氏而分门王郑两家同经而
 异注爰从晋宋逮于周隋其传礼业者江左尤盛其
 为义疏者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宣皇
 甫侃等北人有李道明李业兴李宝鼎侯聪熊安等
 其见于世者惟皇熊二家而已熊则违背本经多引
 外义犹之楚而北行马虽疾而去逾远矣又欲释经
 文惟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益乱也皇
 氏虽章句详正微稍繁广又既遵郑氏乃时乖郑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1a 页 WYG0541-0386c.png
 此是木落不归其本狐死不首其丘此皆二家之弊
 未为得也然以熊比皇皇氏胜矣虽体例既别不可
 因循今奉敕删理仍据皇氏以为本其有不备以熊
 氏补焉必取文證详悉义理精审剪其繁芜撮其机
 要恐独见肤浅不敢自专谨与中散大夫守国子司
 业臣朱子奢国子助教臣李善信守太学博士臣贾
 公彦行太常博士臣柳士宣魏王东阁祭酒臣范义
 頵魏王参军士臣张权等对共量定至十六年又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1b 页 WYG0541-0386d.png
 敕与前修疏人及儒林郎守太学助教云骑尉臣周
 元达儒林郎守四门助教云骑尉臣赵君赞儒林郎
 守四门助教云骑尉臣王士雄等对敕使赵弘智覆
 更详审为之正义凡成七十卷庶能光赞大猷垂法
 后进故叙其意义列之云尔
  周礼正义序       (唐/)贾公彦
 夫天育蒸民无主则乱立君治乱事资贤辅但天皇
 地皇之日无事安民降自燧皇方有臣矣是以易通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2a 页 WYG0541-0387a.png
 卦验云天地成位君臣道生君有五期辅有三名注
 云三名公卿大夫又云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寘其
 刻日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注云拒燧皇
 谓人皇在伏羲前风姓始王天下者斗机云人皇九
 头兄弟九人别长九州者也是政教君臣起自人皇
 之世至伏羲因之故文耀钩云伏羲作易名官者也
 又按论语撰考云黄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伏羲
 已前虽有三名未必具立官位至黄帝名位乃具是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2b 页 WYG0541-0387b.png
 以春秋纬命历序云有九头纪时有臣无官位尊卑
 之别燧皇伏羲既有官则其间九皇六十四民有官
 明矣但无文字以知其官号也按左传昭十七年云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
 何故也杜氏注云少皞金天氏黄帝之子已姓之祖
 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
 云师而云名注云黄帝轩辕氏姬姓之祖也黄帝受
 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缙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3a 页 WYG0541-0387c.png
 云氏盖其一官也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注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
 名百官也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注云共
 工以诸侯霸有九州者在神农前大皞后亦受水瑞
 以水名官也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注云
 大皞伏羲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名官也我
 高祖少皞摰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故为鸟师
 而鸟名又云凤鸟氏历正之类又以五鸟五鸠九扈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3b 页 WYG0541-0387d.png
 五雉并为官长亦皆有属官但无文以言之若然则
 自上以来所云官者皆是官长故皆云师以目之又
 云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是以少皞以前
 天下之号象其德百官之号象其徵颛顼以来天下
 之号因其地百官之号因其事事即司徒司马之类
 是也若然前少皞氏言祝鸠氏为司徒者本名祝鸠
 言司徒者以后代官况之自少皞以上官数略如上
 说颛顼及尧官数虽无明说可略而言之矣按昭二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4a 页 WYG0541-0388a.png
 十九年魏献子曰社稷五祀谁氏之五官蔡墨对曰
 少皞氏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
 使重为句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世不失职遂
 济穷桑此其三祀也注云穷桑帝少皞之号也颛顼
 氏有子曰黎为祝融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此
 其二祀也后土为社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
 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故
 外传黎为高辛氏之火正此皆颛顼时之官也案郑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4b 页 WYG0541-0388b.png
 语云重黎为高辛氏之火正故尧典注高辛氏之世
 命重为南正司天黎为火正司地以高辛与颛顼相
 继无隔故重黎事颛顼又事高辛若稷契与禹事尧
 又事舜是以昭十七年服注颛顼之下云春官为木
 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
 正高辛氏因之故传云遂济穷桑穷桑颛顼所居是
 度颛顼至高辛也若然高辛时之官惟有重黎及春
 之木正官等不见更有馀官也至于尧舜官号稍改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5a 页 WYG0541-0388c.png
 楚语云尧复育重黎之后重黎之后即羲和也是以
 尧典云乃命羲和注云高辛之世命重为南正司天
 黎为火正司地尧育重黎之后羲氏和氏之子贤者
 使掌旧职天地之官亦纪于近命以民事其时官名
 盖曰稷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又云分命羲
 仲申命羲叔分命和仲申命和叔使分主四方注仲
 叔亦羲和之子尧既分阴阳四时又命四子为之官
 掌四时者字曰仲叔则当天地者其曰伯乎是有六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5b 页 WYG0541-0388d.png
 官案下驩兜曰共工注共工水官也至下舜求百揆
 禹让稷契暨咎繇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
 谷注稷弃也初尧天官为稷又云帝曰契百姓不亲
 汝作司徒又云帝曰咎繇汝作士此三官是尧时事
 舜因禹让述其前功下文云舜命伯夷为秩宗舜时
 官也以先后参之惟无夏官之名以馀官纪之夏传
 云司马在前又后代况之则羲叔为夏官是司马也
 故分命仲叔注云官名盖春为秩宗夏为司马秋为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6a 页 WYG0541-0389a.png
 士冬为共工通稷与司徒是六官之名见也郑玄分
 阴阳为四时者非谓时无四时官始分阴阳为四时
 但分高辛时重黎之天地官使兼主四时耳而云仲
 叔故云掌天地者其曰伯乎若然尧典云伯禹作司
 空四时官不数之者郑云初尧冬官为共工舜举禹
 治水尧知其有圣德必成功故改命司空以官名宠
 异之非常官也至禹登百揆之任舍司空之职为共
 工与虞故曰垂作共工益作朕虞是也案尧典又云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6b 页 WYG0541-0389b.png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郑注云尧末时羲和之子皆死
 庶绩多阙而官废当此之时驩兜共工更相荐举下
 又云帝曰四岳汤汤洪水有能俾乂郑云四岳四时
 之官主四岳之事始羲和之时主四岳者谓之四伯
 至其死分四岳事置八伯皆王官其八伯惟驩兜共
 工放齐鲧四人而已其馀四人无文可知案周官云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则四岳之外更
 有百揆之官者但尧初天官为稷至尧试舜天官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7a 页 WYG0541-0389c.png
 任谓之百揆舜即真之后命禹为之即天官也案尚
 书传云惟元祀巡狩四岳八伯注云舜格文祖之年
 尧始以羲和为六卿春夏秋冬者并掌方岳之事是
 为四岳出则为伯其后尧死驩兜共工求代乃置八
 伯元祀者除尧丧舜即真之年九州言八伯者据畿
 外八州郑云畿内不置伯乡遂之吏主之案明堂位
 云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郑注
 云有虞氏官盖六十夏百二十殷二百四十周三百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7b 页 WYG0541-0389d.png
 六十不得如此记也昏义云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
 八十一元士郑云盖夏制依此差限故不从记文但
 虞官六十唐则未闻尧舜道同或皆六十并属官言
 之则皆有百故成王周官云唐虞建官惟百也若然
 自高阳已前官名略言于上至于帝喾官号略依高
 阳不可具悉其唐虞之官惟四岳百揆与六卿又尧
 典有典乐纳言之职至于馀官未闻其号夏官百有
 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数殷官二百四十虽未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8a 页 WYG0541-0390a.png
 具显案下曲礼云六大五官六府六工之等郑皆云
 殷法至于属官之号亦蔑云焉案昏义云三公九卿
 者六卿并三孤而言九其三公又下兼六卿故书传
 云司徒公司马公司空公各兼二卿案顾命太保领
 冢宰毕公领司马毛公领司空别有芮伯为司徒彤
 伯为宗伯卫侯为司寇则周时三公各兼一卿之职
 与古异矣但周监二代郁郁乎文所以象天立官而
 官益备此即官号沿革粗而言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8b 页 WYG0541-0390b.png
  仪礼注疏序        (唐/)贾公彦
 窃闻道本冲虚非言无以表其疏言有微妙非释无
 能悟其理是知圣人言曲事资注释而成至于周礼
 仪礼发源是一理有终始分为二部并是周公摄政
 太平之书周礼为末仪礼为本本则难明末便易晓
 是以周礼注者则有多门仪礼所注后郑而已其为
 章疏则有二家信都黄庆者齐之盛德李孟悊者隋
 曰硕儒庆则举大略小经注疏漏犹登山远望而近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9a 页 WYG0541-0390c.png
 不知悊则举小略大经注稍周似入室近观而远不
 察二家之疏互有修短时之所尚李则为先按士冠
 三加有缁布冠皮弁爵弁既冠又著玄冠见于君有
 此四种之冠故记人下陈缁布冠委貌周弁以释经
 之四种经之与记都无天子冠法而李云委貌与弁
 皆天子始冠之冠李之谬也丧服一篇凶礼之要是
 以南北二家章疏甚多时之所以皆资黄氏按郑注
 丧服引礼记檀弓云绖之言实也明孝子有忠实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49b 页 WYG0541-0390d.png
 心故为制此服焉则绖之所作表心明矣而黄氏妄
 云衰以表心绖以表首以黄氏公违郑注黄之谬也
 黄李之训略言其一馀足见矣今以先儒失路后宜
 易涂故息鄙情聊裁此疏未敢专欲以诸家为本择
 善而从兼增已义仍取四门助教李元植详审可否
 佥谋已定庶可施矣函丈之儒青衿之俊幸以元瑕
 取玖得无讥焉
  送萧三还齐州序(在越州永兴/李明府宅) (唐/)王 勃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0a 页 WYG0541-0391a.png
 嗟乎不游天下者安知四海之交不涉河梁者岂识
 别离之恨松枝薜衣琴樽为得意之亲临远登高烟
 霞是赏心之事有梁孝王之下客仆是河南之南孟
 尝君之上宾子在北山之北幸属一人作寰中之主
 翛然四皓为方外之臣俱游万物之间相遇三江之
 表许玄度之清风朗月时慰相思王逸少之修竹茂
 林屡陪欢宴加以惠尔好我携手同行或登吴会而
 听越吟或下宛委而观禹穴良谈落落金石丝竹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0b 页 WYG0541-0391b.png
 音辉雅智飘飘松柏风云之气状当此时也尝谓连
 璧无异乡之别断金有好亲之契生平于张范之年
 齐物于惠庄之岁三光回薄未殚投分之情四序循
 环讵尽忘言之道岂期我留子往乐去悲来横咽水
 而东西绪愁云于南北况乎泣穷途于白首白首非
 临别之秋嗟岐路于他乡他乡岂送归之地蓐收戒
 序少昊司晨清风起而城阙寒白露下而江山远徘
 徊去鹤将别盖而同飞断续来鸿共离舟而俱泛古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1a 页 WYG0541-0391c.png
 人道别动便经年今我言离会当何日山巨源之风
 猷令望善佐朝廷嵇叔夜之潦倒粗疏甘从草泽行
 当山中攀桂往往思仁野外□兰时时佩德人非桃
 李岂得无言子乃箫韶当须振响勉酌伤离之酒具
 陈感别之词各赋一言俱题六韵
  送崔融从梁王东征序(崔全节人唐/)陈子昂
 古者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命将帅训甲兵将以外威
 荒戎内辑中夏时义远矣自我大君受命百蛮蚁伏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1b 页 WYG0541-0391d.png
 匈奴舍蒲桃之宫越裳重翡翠之贡虎符不发象胥
 攸同实欲高议云台偃白天下而林胡遗孽蓬乱边
 氓驱蚊蚋之师怠雷霆之伐乃窃海裔弄燕陲皇帝
 哀北鄙之人罹其辛螫以东征之义降彼偏裨犹恐
 威令未孚亭塞仍梗乃谋元帅命佐军得朱邸之天
 人乃黄阁之元老庙堂授钺凿门申命建梁国之旌
 旗吟汉庭之箫鼓东向而拜北首长驱霓旌羽骑之
 殷戈翻落日突鬓蒙轮之勇剑决浮云方且猎九都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2a 页 WYG0541-0392a.png
 穷蹋顿存肃慎吊姑馀傍徨赤山巡御日域以昭我
 王师龚行天讨也岁七月军出国门天晶无云朔风
 清海时北部郎中唐奉一考功员外郎李回秀著作
 佐郎崔融并参帷幕之宾掌书记之任燕南怅别洛
 北思欢顿旌节而少留倾朝廷而出饯永昌丞房思
 玄衣冠之秀乃帐蕙圃席兰塘环曲榭罗羽觞写中
 京之望纵侯亭之赏尔乃投壶习射博奕观兵叩金
 铙戛瑶琴歌易水以慷慨奏关山以徘徊颓阳半林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2b 页 WYG0541-0392b.png
 微阴生座思长风以破浪恐白日之蹉跎酒中乐酣
 拔剑起舞则已气横辽碣志扫獯戎抗手何言赋诗
 以赠
  送康若虚赴任金乡序    (唐/)孙 逖
 昔太史公涉汶泗登邹峄以观孔氏之遗风康子之
 吏于是邦有以见古人之心矣况大君出豫将事升
 中之礼有司择人俾佐奉高之邑利在求旧急于使
 能位卑才难亦可宗也夫强学者义之用工文者艺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3a 页 WYG0541-0392c.png
 之本明识者智之府令名者德之舆子曰凝四德以
 待百事如农之既勤若射之有志行无越思往无不
 利彼游刅于理剧固恢恢乎有馀地矣初余以朋友
 之故谪居荒服憔悴湘汾缙云不调明时殆将十载
 是举也所谓理旧污续常职信有国之令典知若人
 之晚成五月鸣蜩载驱翘翘赠之维何折彼柔条饯
 之维何席彼秀葽炎云在天景风拂野时燠方炽吾
 子勉之请各赋诗以无忘平生之好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3b 页 WYG0541-0392d.png
  小洞庭五太守宴集序   (唐/)苏源明
 天宝十二载七月辛丑东平太守扶风苏源明觞濮
 阳太守清河崔公季重鲁郡太守陇西李公兰济南
 太守太原田公琦济阳太守陇西李公陵于回源亭
 既尊封壤乃密惠好前此济阳以河堤之虞夫役之
 弊请南略我宿及鲁之中都宿人讼其不便源明请
 废济阳以平阴长清属济南卢东阿归我阳谷𨽻濮
 阳役均三邦利倍二邑不可则分我寿西入濮阳东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4a 页 WYG0541-0393a.png
 入济阳鲁之中都北入于我书贡阊阖旨下陈留陈
 留太守王公盛德帝俞美才人与自㧾连率实惟澄
 清命属官湖城主簿王子说会五太守于东平议县
 乃不割郡亦仍旧已事修宴姑以为别若夫阶抱孤
 峤轩飞庱潭阻残暑于重林速高秋于绝壑其盘何
 有臑鹿䐿羊其俎何有燔兔脍鲂李下彫笼冰之以
 寒水瓜剖铦刅巾之以疏绤礼交乎上当世高贤之
 相充乐动乎下前古中和之合作抑抑焉堂堂焉奚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4b 页 WYG0541-0393b.png
 一人之富有而群后之缉熙也司徒庀舟以待司功
 祋设以告彻馔更服陈羞洁樽自洄源起广泊左拂
 蚕尾右遵吾山倒□岫于波际指梁岑于林缺移摇
 敞豁瞑𦕈虚旷太皞苗裔可记任宿伯禹山川空流
 济汶所遇多感祗牢为欢婥态目成以留客嫭容色
 授以劝酒繁丝疏管纷尔自会雅舞清唱倏然同引
 既醉源明以手版扣舷而歌曰小洞庭兮牵方舟风
 袅袅兮离平流牵方舟兮小洞庭云微微兮连绝𡷨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5a 页 WYG0541-0393c.png
 层澜壮兮缅以没重岩转兮超以忽冯夷逝兮护轻
 桡蛟龙行兮落增潮泊中湖兮澹而閒并曲溆兮怅
 而还适予来兮非予期将解袂兮丛予思尚君子兮
 寿厥身承明主兮忧斯人歌阕鸟兽闻之低昂而相
 鸣鱼鳖闻之沿洄而或跃兹官吏安次而不易彼人
 庶乐业而不迁喜之哉乐之哉字涡泊曰小洞庭盛
 集五太守高宴云尔
  秋夜小洞庭离宴序     (唐/)苏源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5b 页 WYG0541-0393d.png
 源明从东平太守徵国子司业须昌外尉袁广载酒
 于洄源亭明日遂行及夜留宴会庄子若讷过归莒
 相里子同祎过如魏阳谷管城青阳权衡二主簿在
 坐皆故人也彻馔新樽移方舟中有宿鼓有汶簧济
 上嫣然能歌者五六人共载止洄源东柳门入小洞庭
 迟夷徬徨𦕈缅旷漾流商杂徵与长言者啾焉合引
 潜鱼惊或跃宿鸟飞复下真嬉游之择耳源明歌曰
 浮涨湖兮莽迢遥川后礼兮扈予桡横增沃兮蓬仙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6a 页 WYG0541-0394a.png
 延川后福兮翼予舷月澄凝兮明空波星磊落兮耿
 秋河夜既良兮酒且多乐方作兮奈别何曲阕袁子
 曰君公行当挥翰右垣岂止典胄米廪邪广不敢受
 赐独不念四三贤源明醉曰所不与吾子及四三贤
 同恐惧安乐有如秋水晨前而归及醒或说向之陈
 事源明局局然笑曰狂夫言不足罪乃志为序
  武水孙逖集序       (唐/)颜真卿
 古之为文者所以宣达心志发挥性灵本乎咏歌终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6b 页 WYG0541-0394b.png
 乎雅颂帝庸作而君臣动色王泽竭而风化不行政
 之兴衰实系于此然而文胜质则绣其鞶帨而血流
 漂杵质胜文则野于礼乐而木讷不华历代相因莫
 能适中故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此其
 效也汉魏已还雅道微缺梁陈斯降宫体聿兴既驰
 骋于末流遂受嗤于后学是以沈隐侯之论谢康乐
 也乃云灵均已来此未及睹卢黄门之序陈拾遗也
 而云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若激昂颓波虽无害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7a 页 WYG0541-0394c.png
 过正摧其中论不亦伤于厚诬何则雅郑在人理乱
 由俗桑间濮上何为乎绵古之时正始皇风奚独乎
 凡今之代盖不然矣其或斌斌彪炳郁郁相宣膺期
 运以挺生掩寰瀛而首出者其惟仆射孙公乎公讳
 逖其先自武水寓于涉而徙焉父嘉之以词学登科
 官至宋州司马公风裁澄朗天才杰出学穷百代不
 好非圣之书文统三变特深稽古之道故逸气上济
 而高情四达羌索隐乎浑元之始表独立于常均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7b 页 WYG0541-0394d.png
 外不其盛欤年数岁即好属文十五时相国齐公崔
 日用试士火炉赋公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
 约以忘年之契尔后遂有大名故其试言也年未弱
 冠而三擅甲科吏部侍郎王丘试竹帘赋降阶约拜
 以殊礼待之相国燕公张说览其策而心醉其序事
 也则白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传于域中其
 为诗也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布在人口其词言
 也则宰相张九龄欲掎摭疵瑕沉吟久之不能易一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8a 页 WYG0541-0395a.png
 字公之除庶子也苑咸草诏曰西掖掌纶朝推无对
 议者以为知言凡斯夥多庸可悉数故燕国深赏公
 才俾与张九龄许景先韦述同游门庭命子均垍施
 伯仲之礼江夏李邕自陈州入计缮写其集赍以诣
 公托知已之分其为先达所重也如此公又雅有清
 鉴典考功时精覈进士虽权要不能逼所奖擢者二
 十七人数年间宏词判等入甲者一十六人授校书
 者九人其馀咸著名当世已而多至显官明年典举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8b 页 WYG0541-0395b.png
 亦如之故言高第者必称孙公而已夫然信可谓人
 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匹者矣公凡所著诗歌赋序策
 问赞碑志表疏制诰不可胜记遭二朝之乱多有散
 落子宿绛成等夙奉过庭之训咸以文章知名同时
 台省乃编次公文集为二十卷列之于左庶乎好事
 者传写讽诵以垂乎无穷亦何必藏名山而纳石室
 也颜真卿昔观光乎天府实荷公之奖擢见命为序
 岂究端倪时则永泰元年仲秋之月至若世系阀阅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9a 页 WYG0541-0395c.png
 盖存诸别传此不复云
  郓州溪堂诗序       (唐/)韩 愈
 宪宗之十四年始定东平三分其地以华州刺史礼
 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扶风马公为郓曹濮节度观察
 等使镇其地既一年褒其军号曰天平军上即位之
 二年召公入且将用之以其人之安于公也复归之
 镇上之三年公为政于郓曹濮也适四年矣治成制
 定众志大固恶绝于心仁形于色竭心力以供国家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59b 页 WYG0541-0395d.png
 之职于时沂密始分而残其帅其后幽镇魏不悦于
 政相扇继变复归于旧徐亦乘势逐帅自署同于三
 方惟郓也截然中居四邻望之若防之制水恃以无
 恐然而皆曰郓为寇巢且六十年将彊卒武曹濮于
 郓州大而近军所根柢皆骄以易怨而公承死亡之
 后掇拾之馀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
 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其功为大若幽
 镇魏徐之乱不扇而变此功反小何也公之始至众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0a 页 WYG0541-0396a.png
 未熟化以武则忿而憾以恩则横而肆一以为赤子
  一以为龙蛇惫心罢精磨以岁月然后致之难也及
 教之行众皆戴公为亲父母夫叛父母从仇雠非人
 之情故曰易于是天子以公为尚书右仆射封扶风
 县开国伯以褒嘉之公亦乐众之和知人之悦而侈
 上之赐也于是为堂于其居之西北隅号曰溪堂以
 飨士大夫通上下之志既飨其从事陈鲁谓其众言
 公之畜此邦其勤不亦至乎此邦之人累公之化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0b 页 WYG0541-0396b.png
 所令之不亦顺乎上勤下顺遂跻登兹不亦休乎昔
 者人谓斯何今者人谓斯何虽然斯堂之作意者有
 为而喑无诗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于道也乃
 使来请其诗曰帝奠九廛有叶有年有荒有条河岱
 之间及我宪考一牧正之视邦选侯以公来尸公来
 尸之人始未信公不饮食以训以徇孰饥无食孰呻
 孰叹孰冤不问不得分愿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狠
 狼贪以口覆城吹之喣之摩手拊之箴之石之搏而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1a 页 WYG0541-0396c.png
 磔之凡公四封既富以彊谓公吾父孰违公令可以
 师征不宁守邦公作溪堂播播流水浅有蒲莲深有
 蒹苇公以宾燕其鼓骇骇公燕溪堂宾校醉饱流有
 跃鱼岸有集鸟既歌以舞其鼓考考公在溪堂公御
 琴瑟公暨宾赞稽经诹律施用不差人用不绌溪有
 蘋菰有龟有鱼公在中流右诗左书无我斁遗此邦
 是庥
  濮阳吴君文集序      (唐/)柳宗元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1b 页 WYG0541-0396d.png
 博陵崔成务尝为信州从事为余言邑有闻人濮阳
 吴君弱龄长鬣而广颡好学而善文居乡党未尝不
 以信义交于物教子弟未尝不以忠孝端其本以是
 卿相贤士率与抗礼余尝闻而志乎心会其子侃更
 名武陵升进士得罪来永州因奉其先人文集十卷
 再拜请余以文冠其首余得遍观焉其为辞赋有戒
 苟冒陵僭之志其为诗歌有交王公大人之义其为
 诔志吊祭有孝恭慈仁之诚而多举六经圣人之大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2a 页 WYG0541-0397a.png
 旨发言成章有可观者古之司徒必求秀士由乡而
 升之天官古之太史必求八风陈诗以献于法宫然
 后材不遗而志可见近世之居位者或未能尽用古
 道故吴君之行不昭而其辞不荐虽一命于王而终
 伏其志呜呼有可惜哉武陵又论次志传三卷继于
 末其官氏及他才行甚具云
  送崔群序         (唐/)柳宗元
 贞松产于岩岭高直耸秀条畅硕茂粹然立于千仞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2b 页 WYG0541-0397b.png
 之表和气之发也禀和气之至者必合以正性于是
 有贞心劲质用固其本禦攘冰霜以贯岁寒故君子
 仪之清河崔敦诗有柔儒温文之道以和其气近仁
 复礼物议归厚其有禀者欤有雅厚直方之诚以正
 其性悫论忠告交道甚直其有合者与是故日章之
 声振于京师常与陇西李杓直南阳韩安平洎予交
 友杓直敦柔深明冲旷坦彝慕崔君之和安平厉庄
 端毅高朗振迈悦崔君之正余以刚柔不常造次爽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3a 页 WYG0541-0397c.png
 宜求正于韩袭和于李就崔君而考其中焉忘言相
 视默与道合今将宁觐东周振策于迈且饯于野或
 命为之序余于崔君有通家之旧外党之睦然吾不
 以是合之崔君以文学登于仪曹敡于王庭甲俊造
 之选首雠校之列然吾不以是亲之于其序也载之
 其末云
  颜鲁公文集序       (宋/)刘 敞
 鲁公极忠不避难临难不违义是其尘垢糠秕犹祗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3b 页 WYG0541-0397d.png
 节而诵习之将以劝事君况其所自造之文乎然鲁
 公没且三百年未有祖述其书者其在旧史施之行
 事盖仅有存焉而杂出传记流于简牍则百而一二
 铭载功业藏于山川则十而一二非好学不倦周流
 天下则不能遍知而尽见彼简牍者有尽而山川者
 有坏不幸而不传则又至于千万而一二未可知也
 吴兴沈侯哀鲁公之忠而又佳其文惧久而有不传
 与虽传而不广也于是采掇遗逸辑而编之得诗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4a 页 WYG0541-0398a.png
 铭记凡若干篇为十五卷学者可观焉盖君子多见
 则守之以约沈侯好学喜聚书聚书至三万卷若是
 多矣然犹常汲汲如不足者至其集鲁公之文使必
 传于天下必信于后世可谓守之以约而尚友者乎
 予是以序其意
  周易序          (宋/)程 颐
 易变易也随时变易以从道也其为书也广大悉备
 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4b 页 WYG0541-0398b.png
 物成务之道也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去古虽
 远遗经尚存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
 味自秦而下盖无传矣予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
 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易有圣人
 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
 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
 之道备于辞推辞考卦可以知变象与占在其中矣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5a 页 WYG0541-0398c.png
 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
 意者也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
 间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故善学者求
 言必自近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予所传者辞也由
 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
  春秋传序         (宋/)程 颐
 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争夺
 息道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5b 页 WYG0541-0398d.png
 成地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乎风气
 之宜不先天以开人各因时而立政暨乎三王迭兴
 三重既备子丑寅之建立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
 天道周矣圣王既不复作有天下者虽欲仿古之迹
 亦私意妄为而已事之缪秦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
 专以智力持世岂复知先王之道也夫子当周之末
 以圣人之不复作也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
 作春秋为百王之大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6a 页 WYG0541-0399a.png
 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
 惑者先儒之论曰游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也言
 不能与于斯耳斯道也惟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
 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其准的也后世以
 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
 知也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炳如日星乃易见也
 惟其微词隐义时措时宜者为难知也或抑或纵或
 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之安文质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6b 页 WYG0541-0399b.png
 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揆道之模
 范也夫观百物而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而后知作
 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心非上智不
 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造
 其微也后王知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
 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
 明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之人通其文而求
 其义得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亦可复也是传也虽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7a 页 WYG0541-0399c.png
 未能极圣人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
  凫绎先生诗集序      (宋/)苏轼
 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
 矣夫史之不阙文马之不借人也岂有损益于世也
 哉然且识之以为世之君子长者日以远矣后生不
 复见其流风遗俗是以日趋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是二者虽不足以损益而君子长者之泽在焉则孔
 子识之而况其足以损益于世者乎昔者吾先君适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7b 页 WYG0541-0399d.png
 京师与卿士大夫游归以语轼曰自今以往文章其
 日工而道将散矣士慕远而忽近贵华而贱实吾已
 见其兆矣以鲁人凫绎先生之诗文十馀篇示轼曰
 小子识之后数十年无复为斯文者也先生之诗文
 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
 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其游
 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也其后二
 十馀年先君既没而其言存士之为文者莫不超然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8a 页 WYG0541-0400a.png
 出于形器之表微言高论既已鄙陋汉唐而其反复
 论难正言不讳如先生之文者世莫之贵矣轼是以
 悲于孔子之言而怀先君之遗训益求先生之文而
 得之于其子复乃录而藏之先生讳太初字醇之姓
 颜氏先师兖公之四十七世孙云
  徐干中论序        (宋/)曾 巩
 臣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干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
 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干中论复三年丧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8b 页 WYG0541-0400b.png
 篇而今书此篇阙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干著中论
 二十馀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干中论二十篇者
 非全书也干字伟长北海人生于汉魏之间魏文帝
 称干怀文抱质恬澹寡欲有箕山之志而先贤行状
 亦称干笃行体道不耽世荣而曹操特旌命之辞疾
 不就后以为上艾长又以疾不行盖汉承周衰及秦
 灭学之馀百氏杂家与圣人之道并传学者罕能独
 观于道德之要而不牵于俗儒之说至于治生养性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9a 页 WYG0541-0400c.png
 去就语默之际能不悖于理者固希矣况至于魏之
 浊世哉干独能考六艺推仲尼孟轲之旨述而论之
 求其辞时若有小失者要其归不合于道者少矣其
 所得于内者又能信而充之逡巡浊世有去就显晦
 之大节臣始读其书察其意而贤之因其书以求其
 为人又知其行之可贤也惜其有补于世而识之者
 少盖迹其言行之所至而以世俗之好恶观之彼恶
 足以知其意哉顾臣之力岂足以重书使学者尊而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69b 页 WYG0541-0400d.png
 信之因校其脱缪而序其大略盖所以致臣之意云
 编校书籍臣曾巩上
  杂诗石刻序        (宋/)曾 巩
 齐故为文学之国然亦以朋比誇诈见于昔俗今其
 地富饶而介于河岱之间故又多狱讼而豪猾群党
 亦往往喜相攻剽贼杀于时号难治余之疲驽来为
 是州除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
 未几囹圄多空而桴鼓几熄岁又连熟州以无事故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0a 页 WYG0541-0401a.png
 得与其士大夫及四方之宾客以其暇日时游后园
 或长轩绕树登览之观属思千里或芙蕖芰荷湖波
 渺然从舟上下虽病不饮酒而间为小诗以娱情写
 物亦拙者之适也通儒大人或与余有旧欲取而视
 之亦有不能隐而青郓二学士又从而和之士之喜
 文辞者亦继为此作总之凡若干篇岂得以余文之
 陋而使夫宗工秀人雄放瑰绝可喜之辞不大传于
 此邦也故刻之石而并序之使览者得详焉熙宁六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0b 页 WYG0541-0401b.png
 年二月己亥序
  周易本义序        (宋/)朱 熹
 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圣
 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
 而成其务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
 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
 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
 道则无二致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道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1a 页 WYG0541-0401c.png
 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万物之生
 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絪缊交感变
 化不穷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
 焉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
 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卦虽不同所同者
 奇耦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是以六十四卦为其体
 三百八十四爻互为其用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
 之中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1b 页 WYG0541-0401d.png
 爻之义焉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
 而无不存时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
 始有穷而爻亦未始有定位以一时而索卦则拘于
 无变非易也以一事而明爻则窒而不通非易也知
 所谓卦爻彖象之义而不知有卦爻彖象之用亦非
 易也故得之于精神之运心术之动与天地合其德
 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然
 后可以谓之知易也虽然易之有卦易之已形者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2a 页 WYG0541-0402a.png
 卦之有爻卦之已见者也已形已见者可以言知未
 形未见者不可以名求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此学
 者所当知也
  诗集传序          朱 熹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
 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
 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
 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馀者必有自然之音响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2b 页 WYG0541-0402b.png
 节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曰然则其所以
 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
 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
 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
 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
 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
 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
 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3a 页 WYG0541-0402c.png
 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
 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寝以陵夷至于东迁
 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
 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
 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
 戒者则亦刋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
 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
 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诗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3b 页 WYG0541-0402d.png
 所以为教者然也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
 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
 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
 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
 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过于伤
 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
 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
 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4a 页 WYG0541-0403a.png
 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
 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
 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
 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
 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
 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
 理之不具也曰然则其学之也当柰何曰本之二南
 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4b 页 WYG0541-0403b.png
 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
 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
 性情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
 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问者唯
 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大学章句序         朱 熹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
 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5a 页 WYG0541-0403c.png
 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
 之也一有聪明睿知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
 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
 乐之官所由设也三代之隆其法浸备然后王宫国
 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
 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
 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5b 页 WYG0541-0403d.png
 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
 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夫以学校之设
 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
 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馀不待求
 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
 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
 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6a 页 WYG0541-0404a.png
 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及周之衰圣贤之君
 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
 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
 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
 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馀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
 之成功以著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
 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
 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6b 页 WYG0541-0404b.png
 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自
 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
 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
 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
 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
 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
 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复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
 坏乱极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7a 页 WYG0541-0404c.png
 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
 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
 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
 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
 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间亦窃附
 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
 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
 必无小补云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7b 页 WYG0541-0404d.png
  中庸章句序         朱 熹
 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
 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以授禹也
 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
 明夫尧之一言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盖尝论之心
 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8a 页 WYG0541-0405a.png
 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
 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
 耳然人莫不有是形故虽上智不能无人心亦莫不
 有是性故虽下愚不能无道心二者杂于方寸之间
 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微者愈微而天理之
 公卒无以胜夫人欲之私矣精则察夫二者之间而
 不杂也一则守其本心之正而不离也从事于斯无
 少间断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8b 页 WYG0541-0405b.png
 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夫尧舜禹天下之大圣也以天下相传天下之大事
 也以天下之大圣行天下之大事而其授受之际丁
 宁告戒不过如此则天下之理岂有以加于此哉自
 是以来圣圣相承若成汤文武之为君皋陶伊傅周
 召之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统之传若吾夫子则
 虽不得其位而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反有贤于
 尧舜者然当是时见而知之者惟颜氏曾氏之传得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9a 页 WYG0541-0405c.png
 其宗及曾氏之再传而复得夫子之孙子思则去圣
 远而异端起矣子思惧夫愈久而愈失其真也于是
 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
 更互演绎作为此书以诏后之学者盖其忧之也深
 故其言之也切其虑之也远故其说之也详其曰天
 命率性则道心之谓也其曰择善固执则精一之谓
 也其曰君子时中则执中之谓也世之相后千有馀
 年而其言之不异如合符节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79b 页 WYG0541-0405d.png
 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其明且尽者也自是而
 又再传以得孟氏为能推明是书以承先圣之统及
 其没而遂失其传焉则吾道之所寄不越乎言语文
 字之间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
 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然而尚幸此书之不泯故程
 夫子兄弟者出得有所考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得
 有所据以斥夫二家似是之非盖子思之功于是为
 大而微程夫子则亦莫能因其说而得其心也惜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0a 页 WYG0541-0406a.png
 其所以为说者不传而凡石氏之所辑录仅出于门
 人之所记是以大义虽明而微言未析至其门人所
 自为说则虽颇详尽而多所发明然倍其师说而淫
 于老佛者亦有之矣熹自蚤岁即尝受读而窃疑之
 沉潜反复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
 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
 俟后之君子而一二同志复取石氏书删其繁乱名
 以辑略且记所尝论辨取舍之意别为或问以附其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0b 页 WYG0541-0406b.png
 后然后此书之旨支分节解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
 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曲畅旁通而
 各极其趣虽于道统之传不敢妄议然初学之士或
 有取焉则亦庶乎行远升高之一助云尔
  中庸集解序         朱 熹
 中庸之书子思子之所作也昔者曾子学于孔子而
 得其传矣孔子之孙子思又学于曾子而得其所传
 于孔子者焉既而惧夫传之久远而或失其真也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1a 页 WYG0541-0406c.png
 是推本所传之意质以所闻之言更相反覆作为此
 书孟子之徒实受其说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汉之
 诸儒虽或擎诵然既杂乎传记之间而莫之贵又莫
 有能明其所传之意者至唐李翱始知尊信其书为
 之论说然其所谓灭情以复性者又杂乎佛老而言
 之则亦异于曾子子思孟子之所传矣至于本朝濂
 溪周夫子始得其所传之要以著于篇河南二程夫
 子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然后其学布于天下然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1b 页 WYG0541-0406d.png
 道不及为书今世所传陈忠肃公之所序者乃蓝田
 吕氏所著之别本也伊川虽尝自言中庸今已成书
 然亦不传于学者或以问于和靖尹公则曰先生自
 以不满其意而火之矣二夫子于此既皆无书故今
 所传特出于门人记平居问答之辞而门人之说行
 于世者惟吕氏游氏杨氏侯氏为有成书若横渠先
 生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之及此者耳又皆别
 自为编或颇杂出他记盖学者欲观其聚而不可得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2a 页 WYG0541-0407a.png
 固不能有以考其异而会其同也熹之友会稽石君
 子重乃始集而次之合为一书以便观览名曰中
 庸集解复第其录如右而属熹序之熹惟圣门传授
 之微旨见于此篇者诸先生言之详矣熹之浅陋盖
 有行思坐诵没世穷年而不得其所以言者尚何敢
 措一辞于其间然尝窃谓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
 惟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
 夫性命道德之归至于近世先知先觉之士始发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2b 页 WYG0541-0407b.png
 之则学者既有以知夫前日之为陋矣然或乃徒诵
 其言以为高而又初不知深求其意甚者遂至于脱
 略章句陵藉训诂坐谈空妙展转相迷而其为患反
 有甚于前日之为陋者呜乎是岂古昔圣贤相传之
 本意与夫近世先生君子之所以望于后人者哉熹
 诚不敏私窃惧焉故因子重之书特以此言题其篇
 首以告夫同志之读此书者使之毋跂于高无骇于
 奇必沉潜乎句读文义之间以会其归必戒惧乎不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3a 页 WYG0541-0407c.png
 睹不闻之中以践其实庶乎优柔厌饫真积力久而
 于博厚高明悠久之域忽不自知其至焉则为有以
 真得其传而无徒诵坐谈之弊矣抑子重之为此书
 采掇无遗条理不紊分章虽因众说然去取之间不
 失其当其谨密详审盖有得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之意惟哀公问政以下六章据家语本一时问答之
 言今从诸家不能复合然不害于其脉理之贯通也
 又以简帙重大分为两卷亦无他义例云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3b 页 WYG0541-0407d.png
  论孟集义序         朱 熹
 论孟之书学者所以求道之至要古今为之说者盖
 已百有馀家然自秦汉以来儒者类皆不足以与闻
 斯道之传其溺于卑近者既得其言而不得其意其
 骛于高远者则又支离蹖驳或乃并其言而失之学
 者益以病焉宋兴百年河洛之间有二程先生者出
 然后斯道之传有继其于孔子孟氏之心盖异世而
 同符也故其所以发明二书之说言虽近而索之无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4a 页 WYG0541-0408a.png
 穷指虽远而操之有要使夫读者非徒可以得其言
 而又可以得其意非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并其
 所以进于此者而得之其所以兴起斯文开悟后学
 可谓至矣间尝蒐辑条流以附本章之次既又取夫
 学之有同于先生者若横渠张公范氏二吕氏谢氏
 游氏杨氏侯氏尹氏凡九家之说以附益之名曰论
 孟精义以备观省而同志之士有欲从事于此者亦
 不隐焉抑尝论之论语之言无所不包而其所以示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4b 页 WYG0541-0408b.png
 人者莫非操存涵养之要七篇之指无所不究而其
 所以示人者类多体验充扩之端夫圣贤之分其不
 同固如此然而体用一源也显微无间也是则非识
 先生之学之至其孰能知之呜呼兹其所以奋乎百
 世绝学之后而独得夫千载不传之传也欤若张公
 之于先生论其所至窃意其犹伯夷伊尹之于孔子
 而一时及门之士考其言行则又未知其孰可以为
 孔氏之颜曾也今录其言非敢以为无少异于先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5a 页 WYG0541-0408c.png
 亦曰大者既同则其浅深疏密毫釐之间正学者所
 以尽心耳至于近岁以来学于先生之门人者又或
 出其书焉则意其源远末分醇醨异味而不敢载矣
 或曰然则凡说之行于世而不列于此者皆无取已
 乎曰不然也汉魏诸儒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辨名
 物其功博矣学者苟不先涉其流则亦何以用力于
 此而近世二三名家与夫所谓学于先生之门人者
 其考證推说亦或时有补于文义之间学者有得于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5b 页 WYG0541-0408d.png
 此而后观焉则亦何适而无得哉特所以求夫圣贤
 之意者则在此而不在彼耳若夫外自托于程氏而
 窃其近似之言以文异端之说者则诚不可以入于
 学者之心然以其荒幻浮夸足以欺世也而流俗颇
 已乡之矣其为害岂浅浅哉顾其语言气象之间则
 实有不难辨者学者诚用力于此书而有得焉则于
 其言虽欲读之亦且有所不暇矣然则是书之作其
 率尔之诮虽不敢辞至于明圣传之统成众说之长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6a 页 WYG0541-0409a.png
 折俗流之谬则窃亦妄意其庶几焉
  春秋胡氏传序       (宋/)胡安国
 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春秋鲁史尔仲尼就
 加笔削乃史外传心之要典也而孟氏发明宗旨目
 为天子之事者周道衰微乾纲解纽乱臣贼子接迹
 当世人欲肆而天理灭矣仲尼天理之所在不以为
 己任而谁可五典弗惇己所当叙五礼弗庸己所当
 秩五服弗章己所当命五刑弗用己所当讨故曰文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6b 页 WYG0541-0409b.png
 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
 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圣人
 以天自处斯文之兴丧在己而由人乎哉故曰我欲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空言独能
 载其理行事然后见其用是故假鲁史以寓王法拨
 乱世反之正叙先后之伦而典自此可惇秩上下之
 分而礼自此可庸有德者必褒而善自此可劝有罪
 者必贬而恶自此可惩其志存乎经世其功配乎抑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7a 页 WYG0541-0409c.png
 洪水膺戎狄放龙蛇驱虎豹其大要则皆天子之事
 也故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知
 孔子者谓此书之作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
 为后世虑至深远也罪孔子者谓无其位而托二百
 四十二年南面之权使乱臣贼子禁其欲而不得肆
 则戚矣故春秋见诸行事非空言比也公好恶则发
 乎诗之情酌古今则贯乎书之事兴常典则体乎礼
 之经本忠恕则导乎乐之和著权制则尽乎易之变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7b 页 WYG0541-0409d.png
 百王之法度万世之准绳皆在此书故君子以谓五
 经之有春秋犹法律之有断例也学是经者信穷理
 之要矣不学是经而处大事决大疑能不惑者鲜矣
 自先圣门人以文学名科如游夏尚不能赞一词盖
 立义之精如此去圣既远欲因遗经窥测圣人之用
 岂易能乎然世有先后人心之所同然一耳苟得其
 所同然者虽越宇宙若见圣人亲炙之也而春秋之
 权度在我矣近世推隆王氏新说按为国是独于春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8a 页 WYG0541-0410a.png
 秋贡举不以取士庠序不以设官经筵不以进讲断
 国论者无所折衷天下不知所适人欲日长天理日
 消噫至此极矣仲尼亲手笔削拨乱反正之书亦可
 以行矣天纵圣学崇信是经乃于斯时奉承诏旨辄
 不自揆谨述所闻为之说以献虽微词奥义或未贯
 通然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大法略具庶几
 圣王经世之志小有补云
  书经集注序        (宋/)蔡 沈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8b 页 WYG0541-0410b.png
 庆元己未冬先生文公令沈作书集传明年先生殁
 又十年始克成编总若干万言呜呼书岂易言哉二
 帝三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载此书而浅见薄识
 岂足以尽发蕴奥且生于数千载之下而欲讲明于
 数千载之前亦已难矣然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
 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
 矣何者精一执中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
 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曰德曰仁曰敬曰诚言虽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9a 页 WYG0541-0410c.png
 殊而理则一无非所以明此心之妙也至于言天则
 严其心之所自出言民则谨其心之所由施礼乐教
 化心之发也典章文物心之著也家齐国治而天下
 平心之推也心之德其盛矣乎二帝三王存此心者
 也夏桀商受亡此心者也太甲成王困而存此心者
 也存则治亡则乱治乱之分顾其心之存不存者如
 何耳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
 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求心之要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89b 页 WYG0541-0410d.png
 舍是书何以哉沈自受读以来沉潜其义参考众说
 融会贯通乃敢折衷微辞奥旨多述旧闻二典三谟
 先生盖尝是正手泽尚新呜呼惜哉集传本先生所
 命故凡引用师说不复识别四代之书分为六卷文
 以时异治以道同圣人之心见于书犹化工之妙著
 于物非精深不能识也是传也于尧舜禹汤文武周
 公之心虽未必能造其微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
 书因是训诂亦可得其指意之大略矣嘉定己巳三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0a 页 WYG0541-0411a.png
 月既望序
  礼记集说序        (宋/)陈 浩
 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垂世立教之书
 亦莫先于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孰非精神心术之
 所寓故能与天地同其节四代损益世远经残其详
 不可得闻矣仪礼十七篇戴记四十九篇先儒表章
 庸学遂为千万世道学之渊源其四十七篇之文虽
 纯驳不同然义之浅深同异诚未易言也高密郑氏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0b 页 WYG0541-0411b.png
 祖谶纬孔疏惟郑之从虽有他说不复收载固为可
 恨然其灼然可据者不可易也近世应氏集解于杂
 记大小记等篇皆阙而不释噫慎终追远其关于人
 伦世道非细故而可略哉先君子师事双峰先生十
 有四年以是经三领乡书为开庆名进士所得于师
 门讲论甚多中罹煨烬只字不遗不肖孤僭不自量
 会萃衍绎而附以臆见之言名曰礼记集说盖欲以
 坦明之说使初学读之即了其义庶几章句通则蕴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1a 页 WYG0541-0411c.png
 奥自见正不必高为议论而卑视训诂之辞也书成
 甚欲就正于四方有道之士而衰年多疾游历良艰
 姑藏巾笥以俟来哲耳
  廉先生序         (宋/)李格非
 齐郡有廉先生者隐君子也少时一负书应举既而
 不知其憎世而丑俗欤亦爱其身以有待欤不然得
 丧轻重已判于胸中欤年未四十忽然来隐于齐东
 湖山之郁尽束其生平所读书置屋栋间而独抱夫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1b 页 WYG0541-0411d.png
 易以老焉其大者则格非智诚恐不足以知之盖言
 所可知以推所未知者则先生始来筑室结庐植竹
 数千木数百若甚暇且易而其坚完蕃茂它人毕力
 莫能及人疑之曰此先生筑室植木有术既而又见
 其种田百亩活十馀口年岁无不给则曰是必能化
 黄金后四十年考其寿当八九十而见其犹有童颜
 也则曰必能饵丹人数以告先生泛焉受之不辞或
 从而求其术则告之曰是安得术吾于筑室植木也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2a 页 WYG0541-0412a.png
 知不以彼之成坏易吾之诚于家也知不以彼之盈
 虚夺吾之常理于身也知不以思虑撄情吾之胸中
 如是耳安得术虽然若有问治天下国家者吾亦将
 以是语之其友王文恪公既显欲荐之朝度先生不
 可屈乃止治平中诏求遗逸刺史王才叔将迫先生
 行先生阴使人进其弟子鄢虽鄢终身不知也格非
 之兄和叔以为其不苟于古可似黔娄其难际似叔
 度其藏节匿行使世莫得名其高则非仲长子光不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2b 页 WYG0541-0412b.png
 可偕也以考夫功业则疑其数十年间天下之人有
 时忠顺岂乐之意莫知其然而生忍戾之人亦有时
 乎悔艾之心莫知其然而作天地之气其容与调畅
 足以养万物而秀嘉草者恐斯人与有功焉
  鲁义姑诗序        (明/)薛 瑄
 鲁义姑者今鲁之宁阳人也当春秋时齐兵入境见
 一妇人抱一儿携一儿以行兵且及之妇人乃弃其
 所抱抱其所携急趋山谷齐将异焉追及而问其故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3a 页 WYG0541-0412c.png
 妇人对曰弃所抱者子也抱所携者侄也妾迫于兵
 惧子侄不能两全故宁抱侄弃子将割私爱而全公
 义也齐将义其言遂释之且使言其事于齐君遂还
 师鲁得免于兵因访得妇人赐之帛号曰义姑其姓
 名则史失其传矣于戏义者天理民彝之大端也义
 姑一妇人耳乃于兵戈危迫之际能权天理之宜宁
 割爱子之恩以全存侄之义遂致义感齐人卒安宗
 国视世之人背公义而溺私恩者平时尚然况颠沛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3b 页 WYG0541-0412d.png
 流离之际乎然则义姑贤远于人矣顺天府尹王公
 惟善实为邑人读书而好义于义姑之事虽在千百
 年之前犹欲表白之以励俗乃求士大夫之诗章以
 发挥其潜德诗凡若干首皆得比兴之体讽咏之间
 足以感发人之善心其于世教不为无补因属余序
 书其事于卷端
  山东乡试录序       (明/)王守仁
 山东古齐鲁宋卫之地而吾夫子之乡也尝读夫子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4a 页 WYG0541-0413a.png
 家语其门人高弟大抵皆出于齐鲁宋卫之间固愿
 一至其地以观其山川之灵秀奇特将必有如古人
 者生其间而吾无从得之也今年为弘治甲子天下
 当复大比山东巡按监察御史陆称及其左布政使
 曹元按察使戈瑄辈以礼与币来请守仁为考试官
 故事司考较者惟务得人初不限以职任其后历四
 十年来始皆尽用学职遂至应名取具事归外帘而
 糊名易书之意微自顷言者颇以为不便大臣上其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4b 页 WYG0541-0413b.png
 议天子曰然其如故事于是聘礼考较尽如国初之
 旧而守仁得以部属来典试事于兹土虽非其人宁
 不自庆其遭际又况夫子之乡固其平日所愿一至
 焉者而乃得以尽其所谓贤士者之文而考较之岂
 非生平之大幸与虽然亦窃有大惧焉夫委重于考
 较将以求才也求才而心有不尽是不忠也心之尽
 矣而真才之弗得是弗明也不忠之责吾尽吾心尔
 矣不明之罪吾终且奈何哉盖昔者夫子之时及门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5a 页 WYG0541-0413c.png
 之士常三千矣身通六艺者七十馀人其尤卓然而
 显者德行言语则有颜闵予赐之徒政事文学则有
 由求游夏之属今所取士其始拔自提学副使陈镐
 者盖三千有奇而得千有四百既而试之得七十有
 五人焉呜呼是三千有奇者其皆夫子乡人之后进
 而获游于门墙者乎是七十有五人者其皆身通六
 艺者乎其亦有卓然而显如颜闵游夏之徒者乎夫
 今之山东犹古之山东也虽今之不逮于古顾亦宁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5b 页 WYG0541-0413d.png
 无一二人如昔贤者而今之所取苟不与焉岂非司
 考较者不明之罪欤虽然守仁于诸士亦愿有言焉
 夫有其人而弗取是诚司考较者不明之罪矣司考
 较者以是求之以是取之而诸士之中苟无其人焉
 以应其求以不负其所取是亦诸士者之耻也虽然
 予岂敢谓果无其人哉夫子尝曰鲁无君子者斯焉
 取斯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夫
 为夫子之乡人苟未能如昔人焉而不耻不若又不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6a 页 WYG0541-0414a.png
 知所以自勉是自暴自弃也其名曰不肖夫不肖之
 于不明其相去何远乎然则司考较者之与诸士亦
 均有责焉耳矣夫司考较者之责自今不能以无惧
 而不可有为矣若夫诸士之责其不能者乃犹可以
 自勉而又惧其或可以自画也诸士无亦曰吾其勖
 哉无使司考较者终不免于不明也斯无愧于是举
 无愧于夫子之乡人也已
  颜鲁公文集序       (明/)杨一清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6b 页 WYG0541-0414b.png
 文章节义天地间元气所关而国家气运兴衰端必
 由之然是二者造物恒若有所靳不兼以畀人夫节
 义苟歉文虽工君子亡取焉唐之文韩柳最著论者
 终醇韩而疵柳非其文之弗若也节义弗若也当禄
 山乱作豺豕哮噬前无坚城颜鲁公首倡大顺以乌
 合之众婴贼锋列郡应之如响使贼逡巡不敢长驱
 而西明皇得从容狩蜀灵武受禅郭李卒成收复之
 勋要之义气所激公之功居多比其正色立朝公言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7a 页 WYG0541-0414c.png
 直道屡斥屡复百折不屈以戕其躯公之节义炳炳
 震荡若是只字片语固当见重于世而况其高文大
 册典则沈厚真足以昭示亡极乎公之文初辑于宋
 人沈氏刘原父序之留元刚氏又续为搜辑刻之以
 传今多不存学者罕得而见散见于金石间者千百
 之一二耳近锡山安国民泰得传录旧本志重梓之
 请予序夫公之节义不待文而显然读其文可槩知
 其心公之文非有意于传而重其人则其文章不容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7b 页 WYG0541-0414d.png
 不与夫节并传也抑予于公之存殁而有以得夫唐
 室兴亡之机方公之举义明皇闻之曰朕不识颜真
 卿何如人乃能若是至肃代德宗时则既知之矣是
 时国步虽艰不若天宝之急授之将可折冲任之相
 能定国使究其用方岳不窃命乘舆不播辱独奈之
 何数君者知而不能用用之弗久且专盖杨炎元载
 卢把辈媢嫉于上而一二群小又搆毁于下以成其
 私公徒抱孤忠踯躅不展卒死李希烈之手卢把为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8a 页 WYG0541-0415a.png
 之也而唐之亡亦胚胎于是矣公乎何损哉于戏是
 固有非人力之所及者矣予何人斯敢序公集而请
 者之意有足嘉者不可以默顾是集未经较订讹讹
 至不可读诚得知言者釐正而铨次之则词林钜工
 别自有序述之者奚俟予言
  十三经注疏序       (明/)任 浚
 洛书出而文字立文字立而经乃伊始矣自尼山记
 政教得失易诗书礼乐春秋并列为六司马迁因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8b 页 WYG0541-0415b.png
 称曰六艺班史无讥焉又以五学配五常而论语孝
 经并记六艺略中若漆园氏述孔子西藏书周室翻
 十二经以说老聃则一以为六经六纬一以为易上
 下经十翼一以为春秋十二公经也周续之通十经
 则五经五纬也唐甲部经录其类十一则易诗书礼
 乐春秋孝经论语谶纬经解小学也其明经取士之
 九经则礼记春秋左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
 易尚书春秋公谷为小经宋合三传舍仪礼而以易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9a 页 WYG0541-0415c.png
 诗书周礼礼记春秋为六经又以孟子论语孝经为
 三小经则宋所称九经也若夫石室十三经始自孟
 蜀盖上翼五经若繁星配斗西下比小学谶纬诸篇
 则又江淮河洛之俯视夫弦蒲具区傒养馀祈矣且
 夫汉儒之为功于经也烈矣自秦火熄挟书令除然
 三代旧篇淹没沦丧高堂北平颜芝伏胜后苍费直
 毛苌向歆父子孔安国之徒口授笔录网罗放失发
 冢壁之藏编煨烬之迹逮东京魏晋马融郑玄服虔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99b 页 WYG0541-0415d.png
 王弼何休赵岐王肃杜预郭璞范宁郑众诸贤咸考
 详异同辨正得失钻厉遗言穷年白首迄乎六朝云
 扰南北中分章句好尚互有偏执南人简约得其精
 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以至正义辨于贞观二礼详
 于永徽端拱咸平复加较正经传注疏始成全帙盖
 桃弧棘矢荜路篮缕以启山林莫喻其劳而典章名
 物草木鸟兽字析句比虽缫人治丝针人治组天官
 之九野三垣建章之千门万户莫喻其详且密也而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0a 页 WYG0541-0416a.png
 士苟志在稽古正学则舍此何适矣然学士或白首
 不见全书即辟雍之籍蠹老尘封斋受诵读卒业者
 阙焉又或讹谬相衍牴牾不保读之如含瓦石毛生
 兹刻独为完善于以羽翼圣经有功于王者表章之
 事者也且此书之聚讼亦从来多故矣十翼后先象
 彖分合孰是孰非孔壁伏书古今何辨豳何别乎雅
 颂卫邶鄘何分关睢盛衰安昉冬官何关考工何补
 职方禹服山川曷据王制月令汉儒何以附会夏时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0b 页 WYG0541-0416b.png
 周月正朔焉凭膏肓墨守废疾之论三传优劣胡为
 纷纷以至诗之有齐鲁韩内外易之有施孟梁丘京
 氏书之有欧阳大小夏侯礼之有大小戴春秋之有
 吴助何存者什一亡者什九疑信废兴斯编具在昔
 人云圣人之经昭若日月而先儒又谓六经注我我
 注六经夫以人心自有之六经而窥乎日月我注注
 我正复不隔诚好学深思以探其意又安在汉人穷
 经而经亡哉故曰六经载道之文能观圣人作经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1a 页 WYG0541-0416c.png
 意知为儒者希天之业也呜呼深远矣汉博士以五
 经待诏每国有大政大疑则各以所名一经奏断而
 朝廷称制决焉隽京兆处卫太子事虽复引义不精
 而犹能援古决疑仓卒定变况其果能以禹贡治河
 以春秋折狱以三百篇当谏书以周礼致太平以论
 语半部佐定天下者哉则其穷经致用执此以往有
 不可胜用者矣嗟乎毛氏一经之功臣也汉有二毛
 其苗裔乃能合十三经而日星之其亦可谓淹雅综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1b 页 WYG0541-0416d.png
 勤有志表章岂特为海虞稽古正学之一人哉
  仪礼郑注句读序     (国朝/)张尔岐
 在昔周公制礼用致太平据当时施于朝廷乡国者
 勒为典籍与天下共守之其大体为周官其详节备
 文则为仪礼周德既衰列国异政典籍散亡独鲁号
 秉礼遗文尚在孔子以大圣生乎其地得其书而学
 焉与门弟子修其仪定其文无所失坠子思曰仲尼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子亦自曰吾学周礼今用之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2a 页 WYG0541-0417a.png
 吾从周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并谓此也秦氏任刑
 废礼此书遂熄汉初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武帝时
 有李氏得周官五篇河间献王以考工补冬官共成
 六篇奏之后复得古经五十六篇于鲁淹中其中十
 七篇与高堂生所传同馀三十九篇无师说后遂逸
 汉志所载传礼者十三家其所发明皆周官及此十
 七篇之旨也十三家独小戴大显近代列于经以取
 士而二礼反日微盖先儒于周官疑信各半而仪礼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2b 页 WYG0541-0417b.png
 则苦其难读故也夫疑周官者尚以新室荆国为口
 实仪礼则周公所定孔子之所述当时圣君贤相士
 君子之所尊行可断然不疑者而以难读废之可乎
 愚三十许时以其周孔手泽慕而欲读之读莫能通
 旁无师友可以质问偶于众中言及或阻且笑之闻
 有朱子经传通解无从得其传本坊刻考注解诂之
 类皆无所是正且多谬误所守者唯郑注贾疏而已
 注文古质而疏说又漫衍皆不易了读不数翻辄罢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3a 页 WYG0541-0417c.png
 去至庚戌岁愚年五十又九岁矣勉读阅六月乃克
 卒业焉于是取经与注章分之定其句读疏则节录
 其要取足明注而止或偶有一得亦附于末以便省
 览且欲公之同志俾世之读是书者或少省心目之
 力不至如愚之屡读屡止久而始通也因自叹曰方
 愚之初读之也遥望光气以为非周孔莫能为己耳
 莫测其所言者何等也及其矻矻读之已又默存而
 心历之而后其俯仰揖逊之容如可睹也忠孝蔼恻
山东通志 卷三十五之六 第 103b 页 WYG0541-0417d.png
 之情如将遇也周文郁郁其斯为郁郁矣君子彬彬
 其斯为彬彬矣虽不可施之行事时一神往焉彷佛
 戴弁垂绅从事乎其间忘其身之乔野鄙僿无所肖
 似也使当时遇难而止止而竟止不几于望辟雍之
 威仪而却步不前者乎噫愚则幸矣愿世之读是书
 者勿徒惮其难也
 
 山东通志卷三十五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