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二十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540-03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二十
  海疆志(海运附/)
  唐虞声教东渐于海然距畿甸犹千里而遥也今
  则寅宾出日拱卫
 神京包乾奥而括坤区固莫密于此矣我
皇上德洋恩溥重译来朝而安不忘危防禦惟谨登莱
  三环溟渤不见水端徂南极东洋有程岛有汛岸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540-0367b.png
  有堠熟其形势使洪涛巨浸之险瞭若康庄则六
  辔在我矣至若元人以海运富国成山旧道胶水
  遗津得其人以经理之连樯飞挽何患非利涉哉
  考之特详条理具备将使筹兵食者有所取资焉
  岂暇与俊丽文人竞誇荡云沃日之奇观哉作海
  疆志
 海疆(东省登莱青武等郡三面距海险津要口各藉/巡防而旧志海疆散见山川兵防条下未有专)
 (帙于义为疏今增集一编以补其阙首口岸次墩台/次岛屿次防汛次道里次潮信次船具钜细悉载而)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540-0368a.png
 (复附以海运始末请行请止持论各有/不同然因时制宜亦未可胶柱而论也)
 海防考
 汉晋各朝有事于渤海者史不概见今考设官防禦
 之制当自唐始
 唐天宝元年设登莱守捉莱州领之东牟守捉登州
 领之
 宋庆历二年置刀鱼巡检(郡守郭志高奏置水兵三/百名戍沙门岛备禦契丹)
 (每年仲夏居岛秋/冬还郡著为令)康定二年增置登州弩手升登州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540-0368b.png
 为禁兵元祐二年设海禁(制擅乘船由海入界河及/往高丽新罗境者罪以徒)
 (往北界/者加等)
 元至正十一年立山东分元帅府于登州
 明洪武初设沿海诸卫领以备倭都指挥使兼置巡
 察海道(俱详职官指挥使驻登州府海道一驻青州/一驻武定州皆管民兵巡司马快谓之兵备)
 (海防/道)嘉靖四十一年专设登州海防道万历二十年
 设登莱巡抚(驻劄莱州府/称防抚军门)专辖沿海屯卫兼辖辽东
 各岛四十八年设登莱总兵官(崇祯元年/改镇为恊)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540-0368c.png
皇清顺治九年撤登莱巡抚十八年复移临清镇于登
 州府(其移镇建置详职官志其营/制分合官兵增减详兵防志)而海防道裁并不
 一各因其时(详职/官志)康熙四十五年登州镇设前后水
 师营五十三年裁后营水师官兵留前营分驻登胶
 (游击驻胶州守/备驻登州府)定为南北二汛雍正十二年又分为
 南北东三汛(初定南汛自江南莺游山起至成山头/与北汛会旗北汛自成山头起西至直)
 (𨽻交界祁河口止北至北隍城岛九十里与奉天水/师营汛分界十二年更定南汛自莺游山东至马头)
 (嘴与东汛会旗东汛自马头嘴北至成/山头与北汛会旗北汛仍照旧分汛)官兵船只统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540-0368d.png
 辖于登州镇(官兵增减船只分/配俱详兵防志)而陆地营汛星罗棋
 布亦互相犄角云
 口岸(自安东卫起循海而东而/北至海丰县直𨽻交界止)
 安东卫岚山口(卫东南二十里/陆汛系安东营)日照县涨洛口(县西/南五)
 (十里岚山/东三十里)涛洛口(涨洛北二十里/洛字与雒通)夹仓口(涛洛北/十七里)
 汪口(夹仓北七十八里以上俱日/照县地方陆汛系安东营)诸城县宋家口(县/南)
 (一百二十里龙旺东北二十/里旧设信阳龙湾二巡检司)董家口(宋家东北/八十里)龙湾
 口(董家东一百三十里以上俱/诸城县地方陆汛系即墨营)胶州古镇岛口(州西/南一)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540-0369a.png
 (百四十里龙湾东五/十里设古镇巡检司)淮子口(入胶总口古镇岛东一/百四十里以上俱胶州)
 (地方陆汎/系胶州营)即墨县女姑口(县西南五十里淮/子东北一百馀里)董家湾
 口(女姑东一/百三十里)登窑口(董家湾南/二十五里)巉山口(登窑东一/百五十里)
 家口(巉山东北一百六十五里以上/俱即墨县地方陆汛系即墨营)莱阳县何家口
 (县南九十里金家东北/六十里陆汛系宁福营)海阳县行村口(县西南八十/里何家东六)
 (十里旧设行/村巡检司)丁字嘴口(行村东三十里以上俱海/阳县地方陆汛系宁福营)
 海州乳山口(州西南一百三十里丁字东一/百八十里旧设乳山巡检司)南洪口
 (乳山北/九十里)浪煖口(南洪东九十里以上俱宁海/州南岸地方陆汛系宁海营)文登县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540-0369b.png
 五垒岛口(县东南五十里/浪煖北一百里)长会口(五垒北/一百里)望海口(长/会)
 (北四/十里)靖海龙王庙口(望海东七十里旧系/靖海卫今改巡检司)柳埠口(龙/王)
 (庙东北/二十里)朱家圈口(柳埠东二十里以上俱文登/县南岸地方陆汛系文登营)荣城
 县马头嘴口(县南一百四十里/朱家圈北十五里)石岛口(马头嘴东/二十里)
 鸡旺口(石岛北一/百五里)养鱼池口(家鸡东北/一百十里)龙口崖(养鱼/池北)
 (八十/里)朝阳口(龙口西/五十里)长峰口(朝阳西一百二十里以/上俱荣城县地方陆汛)
 (系文/登营)文登县威海龙王庙口(县北一百一十里长峰/西二十五里旧系威海)
 (卫今改/巡检司)双岛口(龙王庙西北五十馀里以上俱文/登县北岸地方陆汛系文登营)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540-0369c.png
 海州金山口(州北五十里双/岛西四十五里)养马岛口(金山西/五十里)龙门
 口(养马西/二十里)清泉寨口(龙门西三十里以上俱宁海/州北岸地方陆汛系宁福营)
 山县之罘岛口(县东北五十里清/泉寨西三十五里)大河口(之罘西/十六里)
 角口(大河西一百里以上俱福/山县地方陆汛系宁福营)蓬莱县卢羊口(县东/九十)
 (里八角西/二十五里)刘家旺口(卢羊西/九十里)湾子口(刘家西/二十里)抹直口
 (湾子西/十七里)天桥口(县城北水门外去抹直西三里以上/俱蓬莱县地方陆汛系登镇中右二)
 (营轮/防)黄县黄河营口(县北二十五里天桥西四十/里陆汛系登镇中营分防)
 远县东良口(县北六十五里黄河营西四十里设/东良巡检司陆汛系登镇中营分防)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540-0369d.png
 县三山岛口(县西北三十五里东良/西十里陆汛系莱州营)海仓口(三山岛/西十里)
 (设海仓巡检司以上俱掖/县地方陆汛系莱州营)昌邑县下营口(一名潍河/口又名鱼)
 (儿浦县西北六十里海仓/西六十里陆汛系莱州营)寿光县瀰河口(一名唐渡/河县东北)
 (一百二十里潍河西七十五里陆汛系寿乐/营旧河口西有固堤镇为潍县海口今淤)乐安县
 新河口(又名淄河门县东一百/二十里陆汛系寿乐营)利津县牡蛎口(县东/北一)
 (百二十里设丰国镇巡检司陆汛系武定营自昌邑/县下营口以西历寿光乐安至牡蛎口海岸皆沮洳)
 (滩荡为各场灶晒盐之地从内地墩堡道里计之共/五百二十里若以舟行水程计之不过二百里故各)
 (口相去远近里数/不能画一开载)沾化县绛河口(县东南八十五里/牡蛎西七十里设)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540-0370a.png
 (久山镇巡检司/陆汛系武定营)海丰县大沽河口(县东一百五十里/绛河西一百一十)
 (里设大沽巡检司陆汛系武定营西至祁河口系直/𨽻交界 按沿海口岸大小不可殚述今标举其最)
 (要者大口为商船出入盘诘必严小口为渔筏往来/稽查宜密陆汛则内地之分防水师则外洋之巡哨)
 (而巡司则近逻远瞭亦有诘奸禦暴之责焉次第志/之用资稽考至于营员大小汛兵多寡另详兵防志)
 墩台(设炮曰台司烽曰墩皆有堡房系陆路汛兵守/之按东省沿海设立炮台自明万历间防倭备)
 (辽其比如栉今承平日久减存不过什一然旧设之/地不可不志之以备不虞之用故以现设炮台提纲)
 (大书而于相间之墩堡旧曾设/炮者联络分注于下以备参考)
 安东卫(卫城东南二十里有岚头山墩东三十里至/日照县涨洛口墩又东二十里至涛洛口墩)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540-0370b.png
 (又东十七里至夹仓口墩又东三里至东墩又东三/十五里至石臼所墩皆旧设炮台又东四十里至龙)
 (旺/口)
 龙旺口炮台(东二十里至诸城县宋家口墩又东八/十里至董家口墩又东五十里至董家)
 (口东墩皆旧设炮台又/东五十里至亭子栏)
 亭子栏炮台(东三十五里至龙湾口墩旧设/炮台又四十八里至古镇口)
 古镇口炮台(胶州地方东八十里至大湾口墩/旧设炮台又东一十五里至唐岛)
 唐岛口炮台(东五十里至张头嘴墩北三百二十里/至即墨县女姑口墩皆旧设炮台又东)
 (五十里/至青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540-0370c.png
 青岛口炮台(东三十五里至野鸡台墩又东三十里/至石老人墩皆旧设炮台又南一十五)
 (里至董/家湾)
 董家湾炮台(南二十五里至登窑口墩又东七十五/里至七沟墩又东三十五里至大桥墩)
 (皆旧设炮台又东/四十里至巉山口)
 巉山口炮台(北三十五里至走马岭墩又东十里至/新庄墩皆旧设炮台又东一十里至黄)
 (龙/庄)
 黄龙庄炮台(东三十里至周哥庄墩又东一十五里/至望山墩又东二十五里至七口墩又)
 (北二十里至米粟墩又北五十里至金家口墩又北/六十里至莱阳县何家口墩又北六十里至北墩皆)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540-0370d.png
 (旧设炮台又东二十二/里至海阳县丁字嘴)
 丁字嘴炮台(北五十里至羊角盘墩又北六十里至/草岛嘴墩又东二十里至宁海州琵琶)
 (口墩又北六十里至旗竿墩皆旧/设炮台又北八十里至黄岛口)
 黄岛口炮台(北一十五里至南洪墩又东一十里至/白沙墩又北八十里至浪煖口墩皆旧)
 (设炮台又北一百二十/里至文登县五垒岛口)
 五垒岛炮台(北一百二十里至长会口墩又北四十/里至望海墩又北七十里至龙王庙墩)
 (又东四十里至朱家圈墩皆旧设炮/台又北一十里至荣成县马头嘴)
 马头嘴炮台(北六里至北墩旧设炮台/又东一十五里至石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540-0371a.png
 石岛口炮台(东五里至石岛北墩又东一百里至家/鸡旺墩又东一十里至青鱼滩墩又东)
 (一十二里至倭岛墩又东一十五里至里岛/墩皆旧设炮台又东七十五里至养鱼池)
 养鱼池炮台(北二十五里至池北墩旧设炮/台又北五十五里至龙口崖)
 龙口崖炮台(西四十八里至朝阳口墩又西七十五/里至灶埠口墩又西二十里至海埠口)
 (墩又西二十五里至长峰口墩又西五里至樵子埠/墩又西一十五里至文登县三官营墩又西三里至)
 (威海司东门外墩皆旧设炮台/又西五里至文登县祭祀台)
 祭祀台炮台(西一百二十里至貉子寨墩西五十里/至宁海州清泉寨墩又西一十五里至)
 (沿台墩皆旧设炮台又西一/十五里至福山县之罘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540-0371b.png
 之罘岛炮台(西一十六里至大口墩旧设/炮台又西一百里至八角口)
 八角口炮台(西二十里至蓬莱县卢羊口墩又西四/十里至白石墩又西二十里至刘家旺)
 (墩又西二十里至湾子口墩皆旧/设炮台又西二十里至天桥口)
 天桥口炮台(西六十里至黄县黄河营墩又西八十/里至㟂屺岛墩又西一百里至招远县)
 (王徐口墩又西一十五里至掖县石灰嘴墩又西一/十五里至高沙墩皆旧设炮台又西二十里至三山)
 (岛/)
 三山岛炮台(西三十里至小石岛墩又西二十里至/黑港口墩又西四十里至海庙口墩又)
 (西二十五里至虎头崖墩又西八十里至昌邑县鱼/儿浦墩又西三百二十里至利津县牡蛎口皆旧设)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540-0371c.png
 (炮台未设/者不载)
 岛屿
 曲福岛 沐官岛 斋堂岛(以上俱诸城/县东南海中)灵山岛
 唐岛 鸡岛 牛岛 顾家岛 竹槎岛 黄岛
 小青岛(以上俱胶/州南海中)古迹岛 赤岛 徐福岛 劳公
 岛 车公岛 车门岛 女岛 狮子岛 小管岛
 大管岛 巉岛 白龙岛 龙口岛 张牙岛 田
 横岛 青岛 白马岛(以上俱即墨/县南海中)香岛 马官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540-0371d.png
 卢岛 鸭岛 麦岛 土埠岛 灰岛 千里岛(以/上)
 (俱海阳县/南海中)里岛 草岛 小青岛 竹岛 塔岛
 黄岛 宫家岛(以上俱宁海/州南海中)琵琶岛 瓮岛 镮石
 岛 姑嫂岛 五垒岛 苏门岛(以上俱文登/县南海中)王家
 岛 延真岛 镆邪岛 鹿岛 孤石岛 倭岛
 海驴岛 海牛岛 鸡鸣岛(以上俱荣成/县东海中)刘公岛
 双岛(以上俱文登/县北海中)养马岛 夹岛 崆峒岛 栲栳
 岛(以上俱宁海/州北海中)之罘岛(在福山县/北海岸)大竹岛 小竹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540-0372a.png
 长山岛 沙门岛(即庙/岛)小黑山岛 大黑山岛 候
 鸡岛 高山岛 鼍矶岛 大钦岛 小钦岛(即羊/驼岛)
 南皇成岛(一作/隍城)北皇成岛(即漠岛以上俱/蓬莱县北海中)衣岛 桑
 岛 㟂屺岛(以上俱黄/县北海中)三山岛 小石岛 芙蓉岛
 (以上俱掖/县北海中)
 (按海中岛屿不可胜纪兹就水汛经由之所择其要/者书之所系各州县均以陆地对出洋面约界分析)
 (不能以尺寸界也其滨海之山如福山之之罘岛黄/县之㟂屺岛掖县之三山岛虽以岛名而根址联于)
 (陆地山中景迹仍载入/山志条下以资互考云)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540-0372b.png
 防汛(一曰险汛两山相阨水多嶕石风潮不测者宜/用把截二曰要汛众道必由舍此无他岐者宜)
 (屯重兵三曰冲汛往来必经为住泊之定程者宜用/守防四曰会汎居中控制众道可以总集者宜立军)
 (门五曰閒汛潮水出入小口狭滩不能泊船者宜设/墩堡六曰散汛道旁岛屿暂可避风者宜用巡哨七)
 (曰迂汛避风入口换风出口无关正道者宜用瞭望/八曰僻汛支流回曲偏在一隅者宜用侦探按此八)
 (汛以区析海上之情形审其缓急量其重轻则防/守得宜而海疆安于磐石矣谨次第述之如左)
 冲汛 莺游山自江南海州安东界入山东境海道
 第一程也东为莺游山西为孙家岛两山对峙如门
 船所必由又谓之应由门若放洋自金山卫来者不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540-0372c.png
 泊此地凡由海运正道来者无不于此候风旧设有
 虚沟营守备南城把总正以防其冲也 涛雒口可
 容船十馀只 夹仓口可容船二十只回避望海石
 石臼口可容船六七只回避桃花栏 龙王口可容
 船三十只回避黄石栏 龙潭可容船百馀只 沐
 官岛可容船十只 以上俱堪湾泊之散地其馀滴
 水口沙湾口为西南经过之背路不载
 冲汛 斋堂岛自莺游山至此四百里程途太赊必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540-0372d.png
 须于此驻泊东为胡家山西为琅琊台中方圆二十
 里可容船六七十只 董家湾在斋堂岛西北可泊
 船三百只
 閒汛 古镇口在大珠山前海道迤西其北岸多礁
 石船不敢近或有商船重载必停船洋中用小船拨
 运一遇东南风起则拔锚他徙顷刻难停设有巡检
 司弓兵可以哨守
 迂汛 灵山岛在海中央东面峭壁如削西面水多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540-0373a.png
 巨石无岸口遮风西南城子口可泊小船十馀只回
 避东北正北正东风 鼓楼圈在灵山岛东北可容
 船十馀只回避正北西北风可暂驻泊
 僻汛 柴葫荡在灵山岛对岸乃海道之西北石矶
 险窄港㲼曲回海滨居民用二三百石之小船拨载
 以入稍重则浅矣且待东南风始入西北风始出若
 长行之船断不敢入
 次冲汛 唐岛在灵山卫南门外自斋堂岛至此一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540-0373b.png
 百五十里有漫岭无高山回避东北正东正北风行
 大海者不必于此驻泊入胶州者必泊于此
 险要汛 淮子口在陈家岛之东头黄庵山下有露
 明石大仙桥小仙桥之险商船多坏于此非长年水
 手不敢轻入从大洋至胶州更无别路可通 小青
 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
 迂汛 登窑口在劳山南头本捕鱼之口非戍守要
 地因人烟辐辏贼船昔曾犯抢遂设兵防之 董家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540-0373c.png
 湾距登窑口十里亦海滨市镇可容船偶泊回避捉
 马嘴
 閒汛 薛家岛在陈家岛之西一面临海三面居陆
 实为平地中多良田无险可守无口可防 陈家岛
 在淮子口之西其东为黄庵山峭壁巨石不可攀跻
 黄岛在黄庵山下有岛之名实为沃壤潮生则四面
 皆水潮落则徒步可入其北头或可偶尔避风不堪
 久驻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540-0373d.png
 散汛 头营子距胶州三十里海至此仅阔四五十
 里但谓之港且有拦门沙潮落即成沙岭潮生用长
 竿点水方可行船商船没入沙内者必经旬月待潮
 汛大涨然后得出长行之船不能旋入旋出閒散之
 汛实为阨塞之地 二营子距胶州十馀里东接麻
 湾口西抵守风湾胶州海尽于此欲用守兵则离水
 三里无可守欲用哨兵则已至面前无容哨故谓之
 散 其馀女姑口鳌山卫浮山所金家口泊子口俱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540-0374a.png
 为背路不载
 冲汛 福岛自唐岛至此一百二十里岛中地方圆
 三十里可容船二百馀只地阔滩平可泊多船 阔
 落湾可容船二百馀只 小管岛可容船二十只
 大管岛可容船十馀只
 险冲汛 田横岛自福岛至此一百五十里岛东西
 长五里遇北风泊南面东风泊北圈可容船百馀只
 东北岸下水底三孤石旁多隐石宜回避 杨家沟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540-0374b.png
 可容船三十只 草岛嘴可容船五六十只 青岛
 西圈可容船十馀只 黄岛西南滩可容船十馀只
 宫家岛可容船三四十只 其馀行村岛马公岛何
 家马头乳山寨上港口靖海卫北张濛岛皆是背路
 散地
 冲要汛 延真岛自田横岛至此四百里可容船六
 七十只由海运大道来者必泊此候风以过成山头
 由开洋来者亦必望此而至成山头内外两道舍此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540-0374c.png
 更无岐路 镆铘岛西头季家圈可容船二三十只
 避东北东南风回避矾石 鹿岛可容船一二十只
 养鱼池可容船二百馀只避东风 黄埠嘴可容船
 二百馀只避东风东北风
 险要冲汎 成山头斗入海峭壁嵯岈望而畏其险
 恶贴山乃有平道中洋反多礁石故谓之险自运道
 来者自开洋来者舍此更无他路故谓之冲要但不容
 驻泊 驼驼口东岸下可容船七八十只 李丛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540-0374d.png
 可容船二三十只 柳夼海口可容船五六十只
 青鸡岛水底礁石宜避 小黄岛口可容船三十只
 威海卫东门口教场头坞口可泊船四百馀只  其
 馀宁津所崮山海口寻山所青鱼滩家鸡旺皆是背
 路散地
 冲要汛 刘公岛自成山头至此一百四十馀里岛
 地东西长二十里可容船百馀只凡由海道开洋来
 者皆过成山头必于此驻泊更无他路 养马岛可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540-0375a.png
 容船三四十只避西北风 龙王庙前可容船二三
 百只避西北东北正北风 崆峒岛前可容船二三
 十只回避东南沙港 夹岛可容船六七十只
 冲汛 之罘岛自刘公岛至此二百馀里东南汪周
 围二三里可容船一百馀只 八角口距登州府六
 十里可容船六七十只 新河海口可容船五六十
 只 刘家海口可容船一百馀只
 会汛 登州府水城海口𦂳贴海滨北城即为蓬莱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540-0375b.png
 岛岛下即为水城出水城即为大洋自南来者或由
 海道或由开洋皆于此萃聚向北去者或收旅顺或
 收天津皆于此起程旧设防抚军门总镇海道皆以
 此为要会之地也
 冲要汛 长山岛自之罘岛至此一百八十里在水
 城北三十里船至登州不得入水城者必于此驻泊
 回避东南嘴沙港按海运图多言自之罘岛泊沙门
 岛与长山岛相去甚近 沙门岛一名庙岛南面黑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540-0375c.png
 港可容船三四十只避北风 㟂屺岛东西北三面
 皆礁石难以驻泊閒地也 桑岛可容船五六十只
 宋港可容船四五十只
 冲汛 三山岛在莱州府东北六十里三山下自长
 山岛至此二百馀里岛下可容船五百馀只西抵天
 津东收旅顺一水平洋北海之要地也
 冲汛 海仓口在莱州府西北五十里对岸即天津
 卫自三山岛至此一百五十里南风半日可达天津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540-0375d.png
 循海行一百六十里径入利津县之大清河口此北
 海之枢纽东省之咽喉尤所当致慎者三山岛以西
 皆沙港海口不临大洋易于防守兹不具论
 南道(自南而北者为南/海道见莱州府志)
 第一程自莺游门起东北远望琅邪山前投斋堂岛
 湾泊约四百里为自南而北入山东界之一大程岛
 西面有泥滩三里可容船百馀只如船多岛东北三
 十里有龙湾口可泊船二百馀只中间所过水面东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540-0376a.png
 北一百九十里至涛雒口又二十里至夹仓口回避
 望海石又东三十里至石臼所海口回避石臼栏胡
 家栏曲福桃花栏又东四十馀里至龙汪口回避黄
 石栏又东二十里至龙潭可容船百馀只又东二十
 馀里至沐官岛回避胡家山以上可泊五处应回避
 七处俱用西南风回避西北风
 第二程自斋堂岛等处开船正东由胶州灵山岛东
 北远望劳山前投福岛湾泊共约二百馀里此岛周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540-0376b.png
 围二十里西南有泥滩二里半可容船六十只如船
 多岛西五十里有董家湾阔大可容船三百馀只中
 间所过水面东四十里至古镇口回避海子嘴又东
 五十里至灵山岛岛西南嘴可容船二十只回避东
 北正东风岛东北鼓楼圈可容船十馀只回避正北
 西北风此处虽可容船不宜久住东北六十里至唐
 岛可容船二百馀只避东风东北正北风回避露明
 石(即淮/子口)又东五十里至小青岛避正北东北风又东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540-0376c.png
 六十里至董家湾回避捉马嘴以上可泊五处应回
 避三处俱用西南风回避西北正北东北风
 第三程自福岛开船东二十里回避老君石远望田
 横岛湾泊约一百五十馀里此岛周围三十里可容
 船二百馀只如船多岛东七十里有阔落湾可容船
 二百馀只中间所过水面东北六十里至小管岛又
 东十里至大管岛又东七十里至田横岛以上可泊
 二处应回避一处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540-0376d.png
 第四程自田横岛开船远望槎山前投延真岛湾泊
 共约四百馀里此岛东西长五十里遇北风泊南面
 遇东风泊北面可容船百馀只东北岸下有三孤石
 又旁多隐石皆宜回避中间所过水面东四十二里
 至杨家湾又东三十里至草岛嘴又东三十里至青
 岛又东三十里至黄岛又东北三十里至宫家岛又
 东一百五十里由苏门岛至延真岛以上可泊六处
 应回避三处(即三处/孤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540-0377a.png
 第五程自延真岛开船稍放洋行东转杵岛嘴北过
 成山头西北望威海卫山前投刘公岛湾泊约一百
 四十馀里此岛可容船六七十只中间所过水面东
 三十里至镆邪岛西头季家圈又东三里至鹿岛又
 东十五里西北四十馀里至养鱼池又东北二十馀
 里至黄埠嘴又东南一里回避成山头又东七八里
 回避殿东头此二处极险须放洋远避过此转西三
 十馀里至骆驼圈里东岸下可容船七八十只又西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540-0377b.png
 三里李丛嘴可容船二三十只又西十五里至柳夼
 口避西北东北风又西一百里至刘公岛回避岛东
 南礁石嘴又西四十里至威海卫东门口教场坞可
 泊船四百馀只避西北风以上可泊四处应回避三
 处
 第六程自刘公岛开船至之罘岛湾泊约二百馀里
 此岛东南长二十里可容船一百馀只岛迤东三十
 馀里有崆峒岛前可容船二三十只中间所过水面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540-0377c.png
 迤西一百四十里至养马岛回避西北风又岛西回
 避炼石嘴西北五十里系崆峒岛又西三十里系之
 罘岛以上可泊二处应回避一处
 第七程自之罘岛开船至沙门岛湾泊约一百八十
 里岛东南汪周围二三里可容船一百馀只避西北
 东北正北风中间所过水面西六十里经八角嘴又
 西五里回避龙洞嘴又西五十里回避四石又一二
 里入刘家汪口避四面风又西二十里回避湾子口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540-0377d.png
 东北沙港又西二十里回避抹直口金嘴嶕石又西
 三里入新河海口即登州府水城回避观音嘴石西
 北四十里回避长山岛东南嘴沙港又西十里至沙
 门岛以上可泊三处回避六处
 第八程自沙门岛开船至三山岛湾泊约二百馀里
 中间所过水面南三十里回避大石栏又西六十里
 至桑岛避西北东北正北风回避岛东北二处礁石
 又西回避羊栏口礁石又西十五里即三山岛以上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540-0378a.png
 可泊二处回避四处
 第九程自三山岛开船西投大清河口湾泊共约四
 百馀里此口可容船五十馀只中间所过水面西五
 十馀里至芙蓉岛西南面可容船四五十只又西五
 十馀里回避虎头崖并东北碎石又西五十馀里至
 海仓口回避海口桩木闸石又西一百一十里至瀰
 河口又西四十馀里至小清河口俱外有沙港不可
 入以上可泊二处应回避四处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540-0378b.png
 第十程自大清河开船投大沽河口约一百八十里
 此口可容船二百馀只中间所过西三十里至大沙
 河口可容船一百五十只回避沙港一处又西一百
 二十馀里至大沟河口可容船一百馀只又西北二
 十馀里至大沽河口以上可泊二处回避一处又西
 北交直𨽻沧州界(以上十程乃山东省沿海自南而/北之津程也巡船商船大约由此)
 (然海洋不同内地乘潮驶风远近所经讵可拘泥近/得闽人黄中官文登令时于邑中长年三老询悉自)
 (北而南海道按程笔记其洋面里数并回避险处互/有异同较莱志更为详密因并志之以俟司疆者之)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540-0378c.png
 (参考折/衷云)
 北道(自北而南者/为北海道)
 自直𨽻沧州祁河口东南为大沽河属山东海丰县
 自大沽河口开船向东南巳字行二十馀里至大沟
 河又行二十里向正东乙辰约行十馀里向南方未
 丁过浅沙至奎儿河湾泊计程五十五里(套儿河属/沾化县自)
 (县西往东逶迤二十馀里向北入海无村落居民河/口宽里许潮满水深三丈馀沙路黑泥傍皆铁板沙)
 (可容六十馀艘避飓风海口东北十里外有拦港沙/宜乘潮出入其间所过者为大沟河口属海丰县可)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540-0378d.png
 (泊五十馀/艘避飓风)
 自套儿河开船向北方丑癸出套儿河拦港沙转甲
 卯又乙辰又巽巳共约行十里过浅沙向东南巳字
 约行一百里转东南辰巽约行三十里至大清河湾
 泊计程一百四十里(大清河属利津县由河而上五/十里为丁河有居民数百家地)
 (名丰国镇上经利津蒲台以达山东省城乃济水入/海之路向东北达海河口宽里许潮退水深丈馀下)
 (皆黑泥傍皆铁板砂岸北名牡蛎嘴有小海神庙无/村落东北十里外有拦港沙洋船千石者亦可乘潮)
 (来注容百馀艘避飓风直沽海船多来贩粮贸易之/要地也其间所过者有大沙河口属沾化县可泊二)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540-0379a.png
 (十馀艘避东北西北风有绛河口亦属沾/化县可泊八十馀艘避正南东南西南风)
 自大清河口开船向正东甲卯约行四里若值正南
 风可折戗向南方己丙约行三十里值西南风向东
 南已字约行六十里值正北风向东南巽已约行六
 十里若西北风大发不得收入港口姑就唐渡河海
 岸浅沙处亦可寄泊计程一百五十里(唐渡河即瀰/河口属寿光)
 (县向东南入海旁无居民河口宽十馀丈潮满水深/数尺难避飓风其间所过有小清河口即淄河门属)
 (乐安县可泊三/十馀艘避飓风)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540-0379b.png
 自唐渡河开船若值西北风向东南辰巽约行三十
 里值正北风向东方乙辰约行三十里又向东南巽
 已约行六十里值东北风向正东甲字约行三十里
 可泊淮河口拦港沙外计程一百五十里(淮河属昌/邑县由媒)
 (河可通胶莱河其经流则潍水也向东北入海内深/外浅有拦港沙约行二十里水深五六尺值大雨水)
 (发易淤不时迁徙河内可避飓风倘不遇潮满水浅/难进岸无居民由河而上二十里有南北营二村居)
 (民三四十家为/海船装载之所)
 自淮河口开船若值正南风向正东乙卯约行五十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540-0379c.png
 里远望隐见虎头崖及芙蓉岛又向东北艮寅约行
 七十里至芙蓉岛湾泊计程一百二十里(芙蓉岛属/掖县循环)
 (数里怪石巉岩突出海中背西北面东南岛上建小/海神庙无村落岛下水深数尺底皆细沙可泊十馀)
 (艘避西北正北大风岛之北有雕翎嘴东北有小石/岛一带长沙正东乃莱州府城东南有海神庙及莱)
 (州府高山数重正南有虎头崖每春夏间天津各处/渔船皆在此捕鱼洋船千石者亦可湾泊乃掖县界)
 (也其间所过者有胶莱河口亦名海仓口与淮河口/相通乃海运故道今水浅不堪泊船自淮河口出浅)
 (以后水皆澄碧非/若直沽之浑浊也)
 自芙蓉岛开船若值西南风向西北乾亥过小石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540-0379d.png
 出雕翎嘴约行四十里向东方甲寅约行十里向正
 东乙卯约行三十里过三山岛值正南风向正东甲
 卯约行六十里向东北艮寅约行一百里向西北乾
 亥约行四十里过㟂屺岛向正东甲卯约行六十里
 到桑岛湾泊计程三百四十里(桑岛属黄县周围十/馀里一带平沙上有)
 (龙王庙居民五十一户田地九顷零东有礁石离岸/数丈突出水面下有暗礁宜避隔水正南有黄县老)
 (岸岛旁水深八尺馀下皆碎石可泊五六十馀艘避/正南正北大风其间所过有小石岛属掖县可泊一)
 (百馀艘避飓风三山岛亦属掖县可避东北风泊二/十馀艘㟂屺岛属黄县上有居民十二户地四顷馀)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540-0380a.png
 (可泊十馀艘避正北东北西北风每春夏间/三山岛㟂屺岛二处渔船毕集亦捕鱼之所)
 自桑岛开船若值西北风向东北艮字行使至庙岛
 湾泊约计程一百里(庙岛即沙门岛属蓬莱县南连/南峰山北接凤皇山中央平坦)
 (处城址犹存长山岛环其东长沙之外远见大小竺/二山在焉大小黑山绕其西东南望见登州府岛间)
 (水深丈馀可泊数十艘避北风上有田地五顷六十/亩及神妃显应宫居民十馀家洋船往来于直沽者)
 (必于此湾泊盖海/道咽喉之地也)
 自庙岛开船乘正北风向南己丙约行三十里将过
 长山岛浅沙若值风急浪涌难以前进再行二十里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540-0380b.png
 可停泊于登州水城天桥外计程五十里(登州府三/面环海依)
 (山建城正北有蓬莱阁旁有避风亭东即天/桥口海船可以出入所过长山岛属蓬莱县)
 自天桥口开船若值西南风向东北艮寅约行十里
 又向正东甲卯约行三十里到湾子口水深四丈又
 向正东甲卯约行十里到西凤山如值东北风向正
 东甲卯约行五里又向东南辰巽约行五里又向正
 南丙午约行三里向西北乾亥至刘家汪口湾泊计
 程六十馀里(刘家汪口属蓬莱县岸长自北而西以/亘东南其正东临大海岸北浮出礁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540-0380c.png
 (数处东南有朱高山环抱岸上二村居民百馀家田/地甚多岸旁水深一丈下皆沙泥可泊五十馀艘避)
 (正南西南正/西西北大风)
 自刘家汪口开船若值正东风向东方乙辰约行六
 十里到龙门港其山峻削玲珑巨石底水深数丈向
 南己丙约行三十里左望之罘岛右循海岸进八角
 海口水深四丈馀细沙底复向西北近岸湾泊计程
 九十里(八角海口属福山县去县城陆路四十五里/海口负北面南一带平沙东边有礁石出水)
 (离岸数十丈由西北而西以至东南有群山环抱岸/上有三官庙村中居民百馀家岸下水深一丈细沙)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540-0380d.png
 (底可容百馀艘洋/船亦可进泊避风)
 自八角海口开船若值正南风甚微则击楫而行向
 东方乙辰约行六十里至之罘岛山麓水深七尺黑
 泥底复向东南辰巽沿山麓约行二十里向正西辛
 酉进口至岛下湾泊计程八十里(之罘岛属福山县/岛北海滨诸山蜿)
 (蜒二十馀里丹崖百尺郁峙海中陆路西十里可通/福山县周围四十馀里岛上有龙王庙居民六十九)
 (户地参顷贰拾馀亩对面正南有群山拱映西有长/沙环抱稍远即九姝山磁山岛口向东水深二丈馀)
 (黑泥底有巨石当流立于港口两旁舟楫皆可往来/口外水深七丈黑泥底东北有七八小屿名崆峒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540-0381a.png
 (属宁海州岛内宽阔可容数百艘洋船/往来庙岛者多在此湾泊可避飓风)
 自之罘岛开船若值西南风向正南午字约行四十
 里向东方乙辰约行六十里至养马岛湾泊计程一
 百里(养马岛属宁海州悬处海中北临大海远望西/北海上犹见崆峒岛正南隔水望见高山名岿)
 (山山下海岸乃宁海州城有营守备驻劄其东南有/昆崙山正东有一带暗沙潮落方露中有一道可通)
 (舟楫但水浅人不常行舟从而入宁海州上有村落/数处共七十馀户地贰拾馀顷港内水深丈馀黑泥)
 (底可容三四十/艘避西北风)
 自养马岛开船若值西南风向西北乾戌出口转东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540-0381b.png
 北艮寅约行二十里向正东卯字约行一百一十里
 过咬牙嘴此处众流迸集水势湍急岸旁有杵岛水
 道稍险又向东南巽已约行二十里水深六丈黑泥
 底将进刘公岛北口有二巨石当流行舟宜避之向
 正南丙午约行十里至岛下往南湾泊计程一百六
 十里(刘公岛属文登县悬处海中东南长十里广六/里东北有二海口南口水面宽阔舟楫俱可往)
 (来隔水两旁皆有高山环映正东临大海有礁石出/海里许正西隔水乃属宁海州之威海卫城有巡检)
 (司驻劄岛上有新垦地参顷计居民三十八户岛下/水深四丈黑泥底可容百馀艘避正北东北风由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540-0381c.png
 (而西直通威海卫诸山环抱水面宽阔深二丈可容/百馀艘避飓风洋船往直沽辽东者过成山头必于)
 (此停泊然后开/船乃要津也)
 自刘公岛开船若值西南风向东南巽已约行二十
 里又向东方乚辰约行八十里又向正东乙卯约行
 五十里过青矶岛此岛及对面沙岸名朝阳石复向
 正东乙卯约行五十里至成山头此处怪石嵯峨巨
 波汹涌潮涨南流潮退北流水势湍急涛声如雷三
 十馀里为南北分汎之地有海口名骆驼圈可容七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540-0381d.png
 八十艘避飓风如遇𦂳急可以宿泊对面正北有海
 驴岛岛北有浅沙宜避成山头里许有大卧虎石小
 卧虎石暗礁沉在水中时起白浪最为险恶舟楫往
 来宜避过海驴岛𦂳近成山头沿边而行向东南巽
 已历丙午丁未以至子癸依山麓行约行四十里至
 龙口崖湾泊计程二百四十里(龙口崖属荣成县陆/路一十里达于城崖)
 (口自西南至南皆临大海崖之东南有武梁山东北/有仓山西北有夫人山成山西有炮台岸旁一带平)
 (沙岸上村落二处居民二十馀户岸下水深二丈黑/泥底可容二十馀艘洋船过成山北亦可停泊避东)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540-0382a.png
 (南正北正西风所过青矶岛/骆驼圈海驴岛均属荣成县)
 自龙口崖开船若值西北风向西南坤字行三十里
 过养鱼池向正南午字约行八十里过倭岛向南方
 丁未约行三十里向正南丙午约行四十里向正西
 庚酉约行六十里向西北乾戌收入泊在马头嘴计
 程二百四十里(马头嘴属文登县陆路三十馀里至/旧靖海卫海口西南有马头山荣光)
 (山西有铁槎山西北一带平沙北及东北有齐山延/真岛环绕东南临大海岸上有地村落居民二十馀)
 (户口外水深三丈馀东北海中有三礁石宜避口内/水深一丈五尺俱铁板沙可容数十艘避大风惟东)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540-0382b.png
 (南风浪巨不便湾泊所过养鱼池口属荣成县可容/二百馀艘避东风倭岛延真岛均属荣成县延真岛)
 (可泊船六/七十只)
 自马头嘴开船若值正北风用坤申出口向西方辛
 字行过苏门岛至靖海卫湾泊计程六十里(靖海卫/城临于)
 (海边在岸之东南城内有巡检司驻劄自南而北一/带平冈正南有铁槎山嵯峨高耸正西隔海远望见)
 (五垒岛自西南以至西北皆汪洋大海水深一丈烂/泥底近岸浅处皆铁板沙底海口甚宽但旁多礁石)
 (仅可泊五六艘避东南正北东北风所过苏门岛属/文登县可容四十馀艘避大南风五垒岛属文登县)
 自靖海卫开船若值东北风向正西庚酉约行一百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0540-0382c.png
 五十里过宫家岛黄岛至葫芦嘴水深三丈五尺石
 底又过小竹岛转正西辛酉约行三十里过小青岛
 又转正西庚酉约行六十里至大嵩卫(今海/阳县)其西南
 有礁石出水长十馀里行舟宜避之正南海中百馀
 里外有千里岛向西南坤未约行一百里转向南坤
 申约行二十里至横岛下湾泊计程三百六十里(横/岛)
 (本名田横岛属即墨县悬处海巾长十里广里许上/有地居民十馀户岛之东北皆沙滩西南有礁石隔)
 (水西南有坡头山西有小岛皆悬处海中相映对峙/岛下水深二丈沙泥底可容百馀艘避东北风所过)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0540-0382d.png
 (宫家岛可容三十馀艘避飓风黄岛可容十馀艘惟/西风不宜湾泊小竹岛可容十馀艘避西南风小青)
 (岛可容七八艘避南风塔岛可容十馀艘避飓风乳/山口一名琵琶口可容百馀艘避飓风俱属宁海州)
 自田横岛开船若值东北风向西南坤未约行九十
 里过管岛车门岛车公岛过劳山头巍峨耸翠巨浪
 险恶转正西庚酉约行三十里过劳公岛从西南逶
 迤进福岛湾泊计程一百二十里(福岛本名徐福岛/属即墨县是岛背)
 (东面西悬处海中周围二十馀里有地七十馀亩皆/傍山下登窑口之民渡水来耕收穫即返上无居民)
 (正西港内有小岛名劳公岛自东北以及正西一带/高山长数十里皆名劳山岛口水深一丈五尺黑泥)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0540-0383a.png
 (底可容二百馀艘洋船多在此停泊可避飓/风所过管岛车门岛车公岛均属即墨县)
 自福岛开船若无风乘潮顺流而行向正西庚酉约
 行七十里到淮子口转西北乾亥行至黄岛湾泊计
 程七十里(黄岛属胶州悬处海中周围二十馀里有/居民田地东通淮子口大洋西北九十里)
 (达胶州及胶莱河东南有小珠山回抱对面一带沙/坡东北望见劳山岛岛下水深六丈沙底可容数十)
 (艘避东风南风洋船沙船到胶州贸易者由此经过/乃咽喉之要地也所过辉村岛青岛俱属胶州可容)
 (数十艘避东北西北正北风洋船/不得进淮子口者多于二处停泊)
 自黄岛开船若值西北风向东南巽已行出淮子口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0540-0383b.png
 转南方己丙约行三十里过小珠山田岛转西南坤
 未约行三十里过薛家岛复行十里向东北方进唐
 岛西口湾泊计程七十里(唐岛属胶州周围四五里/上无居民悬处海中中有)
 (露明石一条如带与旱地相通潮涨则没潮退则露/徒步可行隔山即旧灵山卫岛居正南旁有两口俱)
 (西南向其西边海口狭小水深一丈五尺泥底可容/二十馀艘避飓风东边海口宽阔亦可泊船避飓风)
 (但多礁石海船以进口为艰凡往来者多在西口停/泊自东南而北以至正西皆高山环抱有地及居民)
 (正南海中有水灵山/东北远望犹见劳山)
 自唐岛开船若值正北风向西南坤未约行七十里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0540-0383c.png
 过大珠山古镇口又约行三十里至斋堂岛湾泊计
 程一百里(斋堂岛属诸城县东南两岸皆相连悬处/海中周围二十馀里上无居民田地对面)
 (老岸多礁石正北有琅琊山上有庙宇下有居民岛/下水深一丈五尺细泥底可容数十艘避西北正北)
 (东北东南风所过大珠山古镇口俱属胶州自斋堂/岛南行二百四十里至莺游山即属江南淮安府海)
 (州界/矣)
 潮信(朝曰潮夕曰汐每日长落各有其时/故曰潮信然亦各随其地为后先也)
 每月自十三日起信潮日壮一日十七日十八日愈
 壮二十日始衰至二十六日而衰止也又自二十七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0540-0383d.png
 日起汛潮日壮一日初一日初二日愈壮初五日始
 衰至十二日而衰止也一月之间潮凡再壮再衰汐
 亦如之(出诸城/县志)一日之内凡遇子午时壮则卯酉时
 衰丑未时壮则辰戌时衰寅申时壮则己亥时衰以
 所壮之时起则衰可测矣又以初一日何时壮越三
 日而更进一时越五日则更进二时下半月与上半
 月等以此推测无不凭准故曰潮信(出宁波/海潮记)
 船具(东省现在存营驾驶者有双篷/水艍船赶船二种详兵防志)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4a 页 WYG0540-0384a.png
 飞艎斗舰战于水中俱受命于风涛冲风破浪相机
 用力在人所为非舟之大小而能取胜于人之勇怯
 也水战非乡兵所惯乃沙民所宜盖沙民生长海滨
 习知水性出入波涛如履平地在江南太仓崇明吴
 淞等处有之故船曰沙船但沙船仅可于各港协守
 内洋出哨若欲赴马迹陈钱花鸟尽山(俱东北大/洋中山名)
 处必须用福苍(即艍/船也)及广东乌尾(即鸟/船也)等船盖沙船
 能调戗(音同/创)使逆风然惟便于北洋而不便于南洋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4b 页 WYG0540-0384b.png
 北洋浅南洋深沙船底平不能破深水大浪北洋有
 滚头浪福苍船底尖最畏此浪沙船却不畏此浪北
 洋可抛铁锚南洋水深惟下木碇(出武备/志略)
  附载乡保分汎法(康熙五十年莱州府/知府陈谦条陈节略)
 敬陈防海团练之法以协汛守事窃照沿海地方每
 多失事贼艘饱飏而去缉捕无从皆由口岸辽阔汛
 广兵单水师一营鞭长莫及除州县海口水浅不能
 泊船者姑缓置议外其水深可以就岸者宜急选乡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5a 页 WYG0540-0384c.png
 勇而团练之寓兵于农寓战于守最为简便请条其
 法 一每家门牌内签壮丁一名每十家举一牌长
 除牌内老废孤寡母庸挑选外馀者以年二十岁以
 上每牌止用一人每十人统于一牌长 一每五牌
 长内举一材勇过人者为练长每一大村内无论十
 牌长与二三十牌长总以同甲为主举一材勇过人
 者为练总壮丁听牌长指挥牌长听练长指挥练长
 听练总指挥如沿海稍有警息各练总听文武官会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5b 页 WYG0540-0384d.png
 同调遣 一民间所有器械如刀枪木挺随其所习
 之用如有善于弓箭鸟鎗者官给注册 一民间齐
 集丁众或以铜锣或以钟鼓听其随便自为立号
 一凡应防应禦之处听地方官相机筹画如应用若
 干练总用印信小旗分传各总或不足数则益以附
 近之练总如旗到而练总不到练总到而练长壮丁
 不到以法惩之 一无事时遇春秋令节地方官分
 巡操阅勤者犒赏如有事防禦果能打退贼船擒获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6a 页 WYG0540-0385a.png
 真贼者分别以次请赏 如此训练有方永远遵行
 与水师陆汛互相犄角可无顾此失彼之虞即地方
 居民亦可有恃以无恐矣
  附海运考
 史书自秦纪飞刍挽粟起于黄腄而未详其道海之
 由今考从海转输之事当自汉始
 汉元封二年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击朝鲜
 魏景初二年司马懿伐辽东屯粮于黄县造大入城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6b 页 WYG0540-0385b.png
 船从此出
 隋开皇十八年汉王谅军出榆关值水潦馈饷不通
 周罗㬋自东莱泛海 大业七年敕幽州总管元宏
 嗣往东莱海口造船三百只
 唐贞观二十二年将伐高丽敕沿海具舟舰为水运
 元至元十九年命上海总管罗壁朱清张瑄等造平
 底海船六十艘运粮肆万陆千石从海道至京师
 二十一年罢阿巴齐开河之役以其军及水手各万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7a 页 WYG0540-0385c.png
 人运海道粮(是年定例江淮岁漕壹百万石海运拾/万石胶莱运陆拾万石济州运参拾万)
 (石/)二十二年诏罢胶莱所凿新河以军万人载江淮
 米泛海由利津达于京师又敕漕江淮米壹百万石
 泛海贮于高丽之合浦 二十三年以昭勇大将军
 张瑄明威将军朱清并为海道运粮万户府 二十
 九年中书省言今岁海运粮至京师者壹百伍万石
 至辽阳拾参万石比往年并无折耗 三十一年以
 所储充足止海运参拾万石 元贞元年减海运脚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7b 页 WYG0540-0385d.png
 价钞壹贯计每石陆贯伍百文著为令 大德五年
 畿内饥诏增明年海运为百贰拾万石 十一年中
 书省奏每岁海运漕粮壹百肆拾伍万石今年江浙
 岁俭不能如数请仍旧例湖广江西各输伍拾万石
 并由海道达京师 至大三年以朱清子虎张瑄子
 文龙往治海漕是岁江浙漕参百万石 皇庆元年
 增江浙海运漕粮贰拾万石
 明洪武五年命靖海侯吴桢总舟师数万由登莱转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8a 页 WYG0540-0386a.png
 运饷辽 二十年封都督张赫为航海侯朱寿为舳
 舻侯自是每年一举行军食赖之 永乐初海运粮
 柒拾万至北京十三年会通河成罢海运并罢胶莱
 运丘弘治间太傅邱浚请于无事时通开元人海运
 故道与漕河并行其议未行(丘浚论曰海运之法自/秦有之唐人亦转东吴)
 (粳稻给幽燕然亦给远方之用而已用以足国则始/于元焉初巴延平宋命张瑄等以宋图籍自崇明由)
 (海道入京师至元十九年始建海运之策命罗璧等/造平底海船运粮从海道抵直沽是时犹有中滦之)
 (运不专于海道也二十八年立都漕运万户府以督/岁运至大中以江淮江浙财赋之府每岁所办粮充)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8b 页 WYG0540-0386b.png
 (运以至末年专仰海运矣海运之道其初也自平江/刘家港入海至海门县界开洋月馀始抵成山计其)
 (水程自上海至杨村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最后千户殷明略者又开新道从刘家港至崇明州)
 (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入界河当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说者谓其虽有)
 (风涛漂溺之虞然视河漕之费所得盖多终元之世/海运不废我朝洪武三十年会通河通利始罢海运)
 (考元史食货志论海运有云民无挽输之劳国有蓄/储之富以为一代良法又云海运视河漕之数所得)
 (盖多作元史者皆国初史臣其人皆生长胜国时习/见海运之利所言非无徵者窃以为自古漕运之道)
 (有三曰陆曰河曰海陆运以车水运以舟而皆资乎/人力所运有多寡所费有繁省漕河视陆运之费省)
 (十三四海运视河运之费省十七八河漕虽免陆行/而人挽如故海运虽有漂溺之患而省牵率之劳较)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9a 页 WYG0540-0386c.png
 (其利害盖亦相当今漕河通利岁运充积固无资于/海运也然善谋国者恒于未事之光而为意外之虑)
 (今国家都幽盖极北之地而财赋之入皆自东南而/来会通一河譬则人身之咽喉也一日食不下咽立)
 (有死亡之祸况自古皆有转搬而以盐为庸直今则/专役军夫长运而加以兑支之耗岁岁常运储积之)
 (粮虽多而征戌之卒日少食固足矣如兵之不足何/迂儒为远虑请于无事之秋寻元人海运之故道别)
 (通海运一路与河漕并行江西湖广江东之粟照旧/河运而以浙西东濒海一带由海通运使人习知海)
 (道一旦漕渠少有滞塞此不来而彼来是亦思患豫/防之先计也家居海隅颇知海舟之便舟行海洋不)
 (畏深而畏浅不虑风而虑礁故制海舟者必为尖底/首尾必俱置柁卒遇暴风转帆为难亟以尾为首纵)
 (其所如且暴风之作多在盛夏今后率以正月以后/开船置长篙以料角定盘针以取向一如番船之制)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39b 页 WYG0540-0386d.png
 (夫海运之利也以其放洋而其险也亦以其放洋今/欲免放洋之害宜预遣习知海道者起自苏州刘家)
 (港访问傍海居民捕鱼渔户煎盐灶丁逐一次第踏/视海涯有无行舟潢道泊舟港汊沙石多寡洲渚远)
 (近亲行试验委曲为之设法可通则通可塞则塞可/回避则回避画图具本以为傍海通运之法万一可)
 (行是亦良便若夫占视风候之说见于沈氏笔谈每/日五鼓初起视星月明洁四际至地皆无云气便可)
 (行舟至于巳时即止则不遇暴风矣中道忽见云起/即便易柁回舟仍泊旧处如此可保万全永无沉溺)
 (之患万一臣言可采乞先行下闽广二藩访寻旧会/通番航海之人及行广东盐课提举司归德等场起)
 (取惯驾海舟灶丁令有司优给驿遣既至访询其中/知海道曲折者以海道事宜许以事成加以官赏俾)
 (其监工照依海舶式样造为运船及一切合用器物/就行委官督领其人起自苏州历扬淮青登等府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0a 页 WYG0540-0387a.png
 (抵直沽滨海去处踏看可行与否先成运舟十数艘/付与驾使给以月粮俾其沿海按视经行停泊去处)
 (所至以山岛港汊为幖识询看是何州县地方一一/纪录造成图册纵其往来十数次既已通习保其决)
 (然可行无疑然后于昆山太仓起盖船厂将工部原/𣲖船料差官于此收贮照依见式造为海运尖底船)
 (只每船量定军夫若干装载若干大抵海舟与河舟/不同河舟畏浅故宜轻海舟畏飘故宜重假如每艘)
 (载捌百石则为造壹千石舟许其以贰百石载私货/三年之后军夫自载者三十税一客商附载者照依)
 (税课常例就于直沽立一宣课司收贮以为岁造船/料之费其粮既从海运脚费比漕河为省其兑支之)
 (加耗宜量为减杀大约海舟一载千石则可当河舟/所载之三河舟用卒十人海舟加五或倍之则漕卒)
 (亦比旧省矣此非独可以足国用自此京城百货骈/集而公私俱足矣考宋朱子文集其奏劄言广东海)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0b 页 WYG0540-0387b.png
 (路至浙东为近宜于福建广东沿海去处招邀米客/元史载顺帝末年山东河南之路不通国用不继至)
 (十九年议遣户部尚书贡师往福建以闽盐易粮给/京师得数十万石京师赖焉其后陈友定亦自闽中)
 (海运进奉不绝也况今京师公私所用多资南方贵/物之来苦于运河窄浅舳舻挤塞脚费倍于物直货)
 (物所以踊贵而用度为艰此策既行南货日集于北/空船南归者必须物实而北货亦日流于南矣今日)
 (富国足用之策莫大于此说者若谓海道险远恐其/损人费财请以元质之其海运自至元二十年始至)
 (大历二年止备载逐年所至之数以见其所失不无/意也窃恐今日河运之粮每年所失不止此数况海)
 (运无剥浅之费无挨次之守而其兑支之加耗每石/须有所减恐亦浮于所失之数矣此策既行果利多)
 (而害少又量将江淮荆湖之漕折半入海运除减军/卒以还队伍则兵食两足而国家亦有水战之备可)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1a 页 WYG0540-0387c.png
 (以制服边海之夷诚万世之利也章句末儒偶有臆/见非敢以为决然可行万世无弊也念此乃国家万)
 (万年深远之虑姑述此尝试之策请/试用之试之而可则行不可则止)
 隆庆元年户科魏时亮言辽阳自罢海运转饷甚艰
 乞稍通旧路于每岁年或大熟极荒之秋间一行之
 万一坌河戒严而襟喉之地可无阻矣从之 四年
 邳州河道淤平一百八十里诏议海运 五年山东
 巡抚梁梦龙等上海运议曰尝考海道南自淮安至
 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贩往来舟楫屡通中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1b 页 WYG0540-0387d.png
 间自胶州至海仓一带亦有岛人商贾出入其间臣
 等因遣指挥王惟精等自淮安运米贰千石自胶州
 运米壹千伍百石各令入海出天津以试海道无不
 利者其淮安至天津一道计三千三百里风便两日
 可达况舟皆由近洋洋中岛屿联络遇风可依非如
 横海而渡风波难测大约每岁自五月以前风顺而
 柔过此稍劲诚以风柔之时出濒海之道汛期不爽
 占候不失即千艘万橹可保无患以接济京储羽翼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2a 页 WYG0540-0388a.png
 漕河省牵挽之力免守帮之苦而海防卫所犬牙错
 落又可以严海禁壮神都甚便事下户部户部乞敕
 漕司量拨近地漕粮贰拾万石自淮入海工部即发
 与节省银万伍千两充佣召水手之费上从之 六
 年山东左布政王宗沐疏略曰朝廷都燕北有居庸
 巫闾以为城南通大海以为漕犹凭左臂从左胁下
 取物也元人用之百馀年乃弃之而专藉一线之河
 非计矣从之遂以贰拾万石自三月十八日自淮出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2b 页 WYG0540-0388b.png
 海至五月十九日抵天津后行之数年遇龙跃覆溺
 数万言者交击之乃罢 万历二十五年诏征倭自
 登州运粮至朝鲜 四十六年山东𣲖运辽饷米豆
 拾万石抵盖州套加至拾伍万石(岁额济登莱青共/陆拾万石副使道)
 (陶朗先又于额外/备拾万石并运)崇祯十三年户部郎中沈廷扬请
 试行海运诏领淮安水次粮壹万石由淮入海抵天
 津 十五年命淮海总兵官黄允恩领米伍万石海
 运抵天津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3a 页 WYG0540-0388c.png
  海运各道并胶莱河故迹(合采元明二史并/莱州府胶州各志)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氓
 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自丞相巴延献海运之言而
 江南之粮分为春夏二运盖至于京师者一岁多至
 参百万馀石民无输挽之劳国有储蓄之富岂非一
 代之良法欤初巴延平江南时尝命张瑄朱清等以
 宋库藏图籍自崇明州从海道载入京师而运粮则
 自浙西溯江入淮由黄河逆水至中滦旱站陆运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3b 页 WYG0540-0388d.png
 淇门入御河以达于京后又开济州泗河自淮至新
 开河由大清河至利津河入海因海口沙壅又从东
 阿旱站运至临清入御河又开胶莱河道通海劳费
 不赀卒无成功至元十九年巴延追忆海道载宋图
 籍之事以为海运可行于是请于朝命上海总管罗
 璧朱清张瑄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运粮肆万陆千
 馀石从海道至京师然创行海洋沿山求屿风信失
 时明年始至直沽时朝廷未知其利是年十二月立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4a 页 WYG0540-0389a.png
 京畿江淮都运漕司二仍各置分司以督纲运每岁
 令江淮漕运司运粮至中滦京畿漕运司自中滦运
 至大都二十年又用王积翁议令阿巴齐等广开新
 河然新河候潮以入船多损坏民亦苦之而蒙古岱
 言海运之舟悉皆至焉于是罢新开河颇事海运立
 万户府二以朱清为中万户张瑄为中户蒙古岱为
 万户府达噜噶齐未几又分新河军士水手及船于
 扬州平滦二处运粮命三省造船二千艘于济州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4b 页 WYG0540-0389b.png
 运粮犹未专于海运也二十四年始立泉府司专掌
 海运增置万户府二总为四府是年遂罢东平河运
 粮二十五年内外各置漕运司二其在外者于河西
 务置司领接运海道粮事二十八年又用朱清张瑄
 之请并四府为都漕运万户府二止令清瑄二人掌
 之其属有千户百户等官分为各翼以督岁运至大
 四年遣官至江浙议海运事时江东宁国池饶建康
 等处运粮率令海船从扬子江逆流而上江水湍急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5a 页 WYG0540-0389c.png
 又多石矶走沙涨浅粮船俱坏岁岁有之又湖广江
 西之粮运至真州泊入海船船大底小亦非江中所
 宜于是以嘉兴松江秋粮并江淮江浙财赋府岁辨
 粮充运海漕之利盖至是溥矣 初海运之道自平
 江刘家港入海经扬州路通州海门县黄连沙头万
 里长滩开洋沿山㠗而行抵淮安路盐城县历西海
 州海宁府东海县密州胶州界放灵山洋投东北路
 多浅沙行月馀始抵成山计其水程自上海至杨村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5b 页 WYG0540-0389d.png
 马头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至元二十九年朱清
 等言其路险恶复开生道自刘家港开洋至撑脚沙
 转沙嘴至三沙扬子江过匾担沙大洪又过万里长
 滩放大洋至青水洋又经黑水洋至成山过刘公岛
 至之罘沙门二岛放莱州大洋抵界河口其道差为
 径直明年千户殷明略又开新道从刘家港入海至
 崇明州三沙放洋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转西
 至刘公岛又至登州沙门岛放莱州大洋入界河当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6a 页 WYG0540-0390a.png
 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视前
 二道为最便云然风涛不测粮船漂没者无岁无之
 间亦有船坏而弃其米者至元二十三年始责偿于
 运官人船俱溺者乃免然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益
 多矣(元史食/货志)大德七年官司招雇两浙上户造船运
 粮分拨春夏二运延祐以来各运海船大者捌玖千
 石小者贰千馀石是以海道富盛岁运参百陆拾万
 石供给京师甚为易便迤南番海皆从此道贡献仿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6b 页 WYG0540-0390b.png
 效其路矣元之海漕其利甚溥其法亦甚备船有仙
 鹤哨船每船三十只为一纲大都船九百馀只漕米
 参百馀万石船户八千馀户又分其纲为三千每纲
 设押纲官二人以常选正八品为之其行船者又雇
 募水手移置扬州先加教习领其事者则设专官秩
 三品而任之又专责朱清张瑄等但加秩而不易其
 人此所以享其利几百年当全盛之时固无庸论至
 正之末犹藉张士诚给数年岂非以措置得宜久而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7a 页 WYG0540-0390c.png
 不变哉(通漕/类编)
  江南布政司海运道
 自江宁开船出龙江关靠东边行使到观音山中洪
 一路好行至矾山北有浅滩中洪可行望方山东边
 中洪一路浅滩直过斩龙庙止至鲥鱼厂东路至龙
 潭驿一路水𦂳北边中洪可过径到仪真中洪北到
 金山寺西首十馀里水𦂳不可抛锚寺北中洪可行
 到焦山门仔细戳水行西南嘴有浅滩名姜婆沙西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7b 页 WYG0540-0390d.png
 北下戮水中洪好行南有浅滩过山中洪一路好行
 转往南有水是洪至丹徒县南有隔壁沙滩中洪使
 到五圣庙中洪好行围山西南嘴一路浅滩中洪到
 孟子河西南好行东北中间浅滩沙嘴占多是洪有
 芦青嘴东南冲出有三四里转过南中洪戮水行使
 便是黄山东北浅滩冲出大江中洪行使望西边𦂳
 水洪过东有马驮沙西南嘴冲出沙带一条东南亦
 有沙带一条中洪可行南系江阴县地方抛船江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8a 页 WYG0540-0391a.png
 县西边是夏港过江阴县中洪到巫子门浅塞傍外
 洪过名宝船洪望见西北虾蟆山可转中洪到虾蟆
 山西有浅滩望北好行南是谷渎港中洪有浅沙舟
 行多碍可傍西南有洪照黄思铺占南岸行使到夷
 铺港南有浅滩北边是洪到福山港中洪到白茆港
 北有狼山望东北戳水中有浅北有洪径到瞭角嘴
 南路于刘家港抛泊一刘家港开船出扬子江靠南
 岸径使候潮长沿西岸行使好风半日到白茆港在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8b 页 WYG0540-0391b.png
 江待之潮平带篷橹摇过撑脚沙尖转过崇明沙嘴
 挑不了水望正东行使无碍南有朱八沙婆婆沙三
 脚沙可须避之扬子江内北有双塔开南有范家港
 沙滩东南有张家沙滩江口有陆家沙滩可避口外
 有暗沙一带连至崇明洲沙亦可避之江北有瞭角
 嘴瞭角嘴开洋或正西西南西北风待潮落往正东
 或带北一字行使戳水约半日可过长滩便是白水
 洋望东北行使见官绿水一日便见黑绿水循黑绿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9a 页 WYG0540-0391c.png
 水望正北行使好风两日一夜到黑水洋好风一日
 一夜或两日夜便见北洋绿水好风一日一夜依针
 正北望便是显神山好风半日便见成山自转瞭角
 嘴未过长滩依针正北行使早靠桃花斑水边北有
 长滩沙向沙半洋沙阴沙冥沙切可避之如在黑水
 洋内正北带东一字行使料量风沉日期不见成山
 见黑水多必是低了可见升罗屿海中岛西边有不
 等矶如笔架山样即便复回望北带西一字行使好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49b 页 WYG0540-0391d.png
 风一日一夜便见成山若过黑水洋见北洋官绿水
 色必见延真岛望西北见个山尖便见九峰山向北
 一带连去有赤山劳山二处皆有岛屿可以抛泊若
 劳山北望有北茶山白蓬头石礁一路横开百馀里
 激浪如雪即便开使或复回望东北行使北有马鞍
 山竹山岛南可入抛泊北是旱门亦有漫滩亦可抛
 泊但东南风大不可维系北向便是成山如在北洋
 官绿水内好风一日一夜正北望见山便是显神山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0a 页 WYG0540-0392a.png
 若挑西一字多必是高了但见赤山九峰山西南洋
 有北茶山白蓬头即便复回望东北行使好风半日
 便见成山一转过成山望正西行使前有鸡鸣屿内
 有浮礁一片可以避之往东有夫人屿不可在内使
 船收到刘公岛西小门可进庙前抛泊刘公岛开洋
 正北行使好风一日到之罘岛东北有门可入西北
 离有一百馀里有黑礁一片三四亩大避之收到八
 角岛东南有门可入自之罘岛有好风半日使过抹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0b 页 WYG0540-0392b.png
 直口有金嘴石冲出洋内潮落可见避之至新河海
 口到沙门岛东南有浅可挨深行使南门可入东边
 有门有暗礁二块日间可行西北有门可入庙前抛
 泊沙门岛开洋望北径过鼍矶岛钦岛漠岛南半洋
 北半洋到铁山洋往东收旅顺口东收黄洋川西南
 嘴有礁石一路山东进口过黄洋川东收平岛口外
 有五个馒头山进口抛泊南边一路老岸外有一孤
 山望成儿岭尽头东望有三山正中进入内有南北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1a 页 WYG0540-0392c.png
 沙带一条相连陡岸深水可以抛泊三山西有南山
 进收青泥洼西有松树岛北有孤山东北望看凤凰
 山便是和尚岛烽墩下占西有礁石西北有仓庙外
 有浅滩乱礁避之三山北看青岛一路山望海驼收
 黄岛是岛若铁山往西收羊头洼双岛有半边山艾
 子口望塔山看连云岛东北看盖州一路东看盐场
 西看宝塔台便是梁房口进入三岔河收牛庄马头
 抛泊至直沽口(附回空程自直沽开洋望东挑南一/字行使一日一夜见半边山便是沙)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1b 页 WYG0540-0392d.png
 (门岛若挑南一字多了必见莱州三山挑东北行使/半日便见沙门岛若挑北一字行见鼍矶山往南收)
 (登州卫北自沙门岛开船东南山嘴有浅可挨中望/东南行使好风一日一夜到刘公岛收入岛前自刘)
 (公岛开洋望东挑北一字转成山嘴往正南行使好/风一日一夜见绿水好风一日一夜见黑水好风一)
 (日一夜便见南洋绿水好风两日一夜见白水望南/挑西一字行使好风一日点竿累戳二丈渐渐减作)
 (一丈五尺水下有乱泥沙约一二尺深便是长滩渐/渐挑西收洪如水竿戳着硬沙不是长滩地面即便)
 (复回望大东行使便是绿水望东行使到白水寻长/沙收三沙洪如收不着洪即望东南行使日间看水)
 (洪绿色浪花如茶沫水夜间看浪泼如火星多即是/茶山若船稍坐茶山往西南一字好风半潮北见崇)
 (明沙南见青浦墩沿岸刘家港如在黑水洋正南抛/西一字必是高了前有阴沙半洋沙向沙拦头沙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2a 页 WYG0540-0393a.png
 (是暸角嘴北边复回往正东行使看水色风汛收二/沙洪如风不便收不得洪即挑东南行使看水色收)
 (宝山如在黑水大洋挑东必是低了可见隔界大山/一座便望正西挑南一字行使好风一日一夜便见)
 (茶山如不见隔界山又不见茶山见黑绿水多便往/正西行使必见石龙山孤礁山复回望西南行使见)
 (茶山/收洪)
  福建布政司海运道
 自水波门长乐港船厂开船水程地头预要水手护
 送(沿港海岛如神仙壁碧水/屈山岛多有匪船宜防备)至三坌河口如过一日
 二日至古山寺登山送香烛防东南飓作潮大过日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2b 页 WYG0540-0393b.png
 平息至望淇港娘娘庙前抛泊过一日至长乐港口
 过一日至民远镇巡检司过一日至总埠头港过一
 日至福州左等卫告要水手船只护送过一日至五
 虎庙烧总福过一日至五虎门开洋望东北行使正
 东便是里衣山正北便是定海千户所东南便是福
 清县盐场过一日至王家峪海岛抛泊过一日至北
 高山巡检司西洋山口好抛泊过一日至福宁县晚
 收风入帮娘娘庙前抛泊过一日至满门千户所防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3a 页 WYG0540-0393c.png
 有大雾晚收□艚巡检司海口过一日至金乡卫告
 要水手船只引送过一日至松门卫过一日至温州
 平阳县巡检司海口至凤凰山铜盆山防东南飓作
 晚收中界山抛泊过一日至磐石卫但见天雾在中
 界山正北岛抛泊过一日南风行使至晚收北门千
 户所要寻捕鱼小船送过一日南风往北行使过利
 洋鸡笼山等潮可行至松江港松门卫东港抛泊见
 有捕鱼船便是港口过一日等潮开船至台州海门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3b 页 WYG0540-0393d.png
 卫东洋山晚收抛泊过一日离温州望北行使晚到
 桃青千户所圣门口抛泊过一日开洋至大佛头山
 屏风山至涧跳千户所长亭巡检司要水手鱼船过
 一日至罗汉堂山到石浦千户所东门抛泊要水手
 送过一日至定海卫放回金乡卫磐石卫要稍水手
 离石浦港后开出过铜瓦山后沙洋半边山党公爵
 溪千户所望北行使至青门山乱石礁洋至前仓千
 户所双脐港骑头巡检司前抛泊过一日至大嵩千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4a 页 WYG0540-0394a.png
 户所过蛟门山招宝山进定海港定海卫(即今镇/海县)
 门抛泊要稍水船送烧总福娘娘庙前祭奠开洋望
 北行使至遮口山王公洋至烈港千户所海宁卫东
 三姑山望北行使若至茶山低了至金山卫东海滩
 松江府上海县套水浅望东南行使过晚抛船等潮
 过羊山大七山过太仓宝塔望东北行使两日两夜
 见黑水洋南风使船一日见绿水瞭见海内悬山一
 座便是延真岛至靖海卫口浅滩可预避之(按江南/福建二)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4b 页 WYG0540-0394b.png
 (省海运似与东省无涉而登郡志必载其详盖成山/为必趋之道故江闽运船皆望延真岛以为之的则)
 (出境入境亦东防所宜致慎者也况元/时运弁有换帮之例则二道自宜熟悉)
  东省赴辽海运道(明万历四十六年副使陶朗先/承运辽饷分定各州县水次)
 自日照县淘雒口起十七里至夹仓口五十里至宋
 家口二百里至斋堂岛一百里至唐岛九十里至青
 岛四十里至福岛(一作/符岛)六十里至管岛八十里至田
 横岛一百四十里至蒲岛三十里至黄岛四十里至
 亢岛六十里至瓮岛四十里至靖海卫张家口四十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5a 页 WYG0540-0394c.png
 里至马头嘴一百二十里至家鸡旺二十里至倭岛
 六十里至养鱼池六十里至成山嘴四十里至朝阳
 口四十里至鸡鸣岛六十里至刘公岛一百六十里
 至养马岛四十里至之罘岛八十里至八角口一百
 里至庙岛
 日照县西南陆路四十里淘雒口开船  东南陆路
 二十里夹仓口开船
 沂水县东南陆路二百里至日照县夹仓口开船(蒙/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5b 页 WYG0540-0394d.png
 (县东南一百五十里至沂水再至夹/仓口通计三百五十里陆路最远)
 莒州正南陆路一百六十里至日照县夹仓口开船(见/前)
 诸城县东南陆路一百二十里董家口开船二十里
 至斋堂岛 正东陆路一百四十里夏河城开船二
 十里至斋堂岛
 胶州东门外陆路三里淮子口开船八十里至青岛
  东南陆路六十里至即墨县女姑口开船九十里
 至青岛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6a 页 WYG0540-0395a.png
 即墨县西南陆路五十里女姑口开船(见/前)正南陆路
 九十里董家湾开船四十里至福岛 正东陆路六
 十里金家口开船一百五十里至蒲岛
 高密县东南陆路二百里至胶州淮子口开船(见/前)
 莱阳县正南陆路一百一十里至即墨县金家口开
 船(见/前)东南陆路一百里行村寨开船一百里至黄岛
 宁海州西南陆路一百三十里乳山岛开船八十里
 至浪暖口七十里至马头嘴 东南陆路一百三十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6b 页 WYG0540-0395b.png
 里浪暖口开船(见/前)
 文登县西南陆路八十里长会口开船三十里至望
 海口一百一十里至马头嘴 正南陆路五十里望
 海口开船 东南陆路一百二十里马头嘴开船
 正东陆路一百里至倭岛开船
 宁海州正北陆路十里养马岛开船 西北陆路二
 十里龙门港开船四十里至之罘岛
 福山县西北陆路四十里八角口开船一百里至庙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7a 页 WYG0540-0395c.png
 岛
 栖霞县东北陆路一百二十里至福山县八角口开
 船(见/前)西北陆路一百五十里至蓬莱县天桥口开船
 五十里至庙岛
 蓬莱县正北天桥口开船(见/前)
 招远县正北陆路一百里至黄县㟂屺岛开船八十
 里至桑岛七十里至庙岛
 黄县东北陆路二十里黄水河口开船六十里至庙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7b 页 WYG0540-0395d.png
 岛
  以上州县各海道会于庙岛
 大清河自齐河县东门外开船四十里至泺口八十
 里至济阳县八十里至齐东县一百五十里至蒲台
 县五十里至利津县一百二十里至牡蛎口十五里
 至大海口七十里至丝网口七十里至淄河口三十
 里至瀰河口八十里至淮河口四十里至海仓口一
 百二十里至芙蓉岛八十里至三山岛一百二十里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8a 页 WYG0540-0396a.png
 至㟂屺岛八十里至桑岛七十里至庙岛
 齐河县东门外大清河开船
 历城县正北陆路十八里泺口大清河开船
 章邱县西北陆路六十里至济阳县开船
 济阳县南门外大清河开船
 齐东县北门外大清河开船
 青城县正北陆路二十里大清河开船
 惠民县正南陆路六十里大清河开船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8b 页 WYG0540-0396b.png
 阳信县正南陆路一百二十里大清河开船七十里
 至蒲台县
 蒲台县北门外大清河开船
 临朐县正北陆路二百里至蒲台县开船
 益都县西北陆路一百八十里至蒲台县
 临淄县西北陆路一百二十里至蒲台县
 乐安县西北陆路一百里至蒲台县
 利津县东门外大清河开船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9a 页 WYG0540-0396c.png
 滨州正南陆路二十五里大清河开船五十里至利
 津县
 高苑县西北陆路五十里大清河开船一百八十里
 至牡蛎嘴
 博兴县东北陆路六十里三岔镇开船一百五十里
 至牡蛎嘴
 海丰县东北陆路六十里大沽河开船一百二十里
 至绛河口七十里至牡蛎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59b 页 WYG0540-0396d.png
 沾化县东北陆路九十里久山河开船十五里至绛
 河口七十里至牡蛎嘴
 寿光县东北陆路八十里瀰河口开船
 安邱县东北陆路一百五十里至昌邑县潍河口开
 船(即下/营口)
 昌乐县正东陆路一百三十里潍河口开船
 潍县正东陆路一百二十里潍河口开船
 昌邑县正东陆路六十里潍河口开船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0a 页 WYG0540-0397a.png
 平度州正北陆路一百二十里至掖县海仓口开船
 掖县西北陆路五十里海仓口开船 东北陆路八
 十里三山海口开船
  以上州县各海道会于庙岛
 自庙岛正北七十里至鼍矶岛七十里至羊陀岛二
 百五十里至南隍城岛四十里至北隍城岛一百八
 十里至老铁山(按登州府志自铁山五十里至西北/老猫圈一百里至牧羊城八十里至)
 (羊头凹六十里至双岛一百五十里至猪岛二百五/十里至中岛一百八十里至北信岛三百二十里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0b 页 WYG0540-0397b.png
 (盖州套自盖州陆运一百二十里至娘娘宫/一百八十里至广宁一百六十里至辽阳)又四十
 里至盛京金州旅顺口(系北岸/海口)自旅顺东一百二十
 里至红崖四十里至大孤山四十里至柳树下海口
 一百一十里至太义口九十里至凤皇城(往东入/朝鲜界)
 旅顺西一百一十里至复州天妃宫口一百二十里
 至盖州又自盖州西南七百里至天津自盖州西北
 九百里至山海关
  海运条议(明崇祯十四年登州府/学生员田士龙疏奏)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1a 页 WYG0540-0397c.png
 臣(士龙/)言海运贵在乘时惟是三月以至七月风柔
 水软海不扬波及是时自淮口扬帆不经月而即至
 天津万万无虞若云成山始皇桥之险卧龙石之危
 则有知路之乡𨗳自能避险而之易避危而之安此
 外臣又有开河之捷径焉以臣之卫迤正东三十里
 名曰成山所迤西北五里名曰朝阳口内有一小海
 迤南七里名曰养鱼池内有一小海迤正西为进京
 大路南北小海相联一线止十二里许此地并无峭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1b 页 WYG0540-0397d.png
 山坚石俱是沙冈土阜由此而开凿一渠引两小海
 之水合为一处往来运船可行永避成山所而兴利
 万世且开凿之费不烦发帑劳民但留东三府京边
 两班军丁挑掘不日即可告成其图可验也倘虑海
 运为通番臣以为商船必于淮安抚臣登州抚臣各
 讨给引行票至成山卫先设一官挂号验引两票相
 同方许放出海口转至天津则天津抚臣亦必讨给
 引票验号不差始为真商且又有登府额设巡海之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2a 页 WYG0540-0398a.png
 兵船兼治沿海墩官瞭望更有何路可通番也此皆
 一一可行之实事惟皇上俯赐采纳焉(附纪/备考)
  胶莱新河运道
 元专仰海运以灵山之东浮山劳山北至于成山西
 至于九皋大洋之险乃议开胶莱新河南自麻湾北
 至海仓三百馀里出北海以避之稽之往迹平度东
 南新河水源出高密县至胶州分为二流南流入胶
 之麻湾口达海北流入莱之海仓口达海以其自胶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2b 页 WYG0540-0398b.png
 抵莱故曰胶莱河今自淮安府淮河入舟河之北岸
 隔一里为支家河可开通经新沟至安东县有澳河
 响水三叉俱临淮可通东则有东涟河朱家河白家
 沟七里河流入淮又东有盐场河平望河界首河牛
 洞河车轴河流入海俱宜筑塞中有遏蛮河在淮海
 之交可置闸以杀水势西则有沭阳水汇而为大湖
 傅湖又有杨家沟西涟河崔家沟古闸河皆入涟河
 水道自支家河至涟河海口计三百八十至入于海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3a 页 WYG0540-0398c.png
 由海州赣榆至山东界历安东卫石臼所夏河灵山
 卫胶州瞭头营至麻湾海口计二百八十里隔马家
 湾五里可以开通经把浪庙新河口店口社陈村闸
 大高刘家大闸王朱杜家村至平度州又经窝铺亭
 口大成昌渠小闸新河集秦家庄海仓口至大海口
 计三百七十五里大海口至直沽四百里通计一千
 四百三十五里
  胶莱海运程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3b 页 WYG0540-0398d.png
 运船自淮安府清江浦由淮河九十里至安东县新
 坝又九十二里至岚山头(入山/东界)又二十里至安东卫
 又三十里至夹仓又十八里至旧寨又七十里至夏
 河所又二十里至古镇巡检司东南转大珠山东北
 行又十五里至灵山卫又二十里至马家濠俱可避
 风沿岸行转过薛家岛西行又八十里过淮子口又
 二十里出海北入麻湾口由丁家工入胶莱河行又
 二百八十二里至海仓口入北海(应作三百/五十里)又四十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4a 页 WYG0540-0399a.png
 里至淮河口(即潍水入海处/又名下营口)又五十五里至白狼河
 口又三十里至瀰河口(即唐渡/河口)又三十五里至小清
 河口(即淄/河门)又七十里至丝网口又七十里至大清河
 口(即牡/蛎口)又七十里至洚河口又十五里至久山河口
 (即大沙/河口)又四十五里至套儿河口又三十里至大沟
 河口又三十里至大沽河口(出山/东界)又五十里至徐家
 沟又七十里至杞沟又一百里至小直沽又一百二
 十里至丁字沽入大直沽河南自清江浦北至大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4b 页 WYG0540-0399b.png
 沽河共一千六百里有奇
  开胶莱新河议(明尚书刘应/节撰节略)
 新河系元朝运粮故道设闸建坝故迹犹存后因淮
 子口石砑伏石伤船甚多因而罢运至嘉靖初年海
 防道王献议新河遂开马家濠以避淮子口伏石之
 险今土人犹从淮子口出入则习知道路而曲避之
 终不若马家濠为便新河自马家濠泛海而南以抵
 淮扬自海仓口泛海而北以抵天津贾客往来殆无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5a 页 WYG0540-0399c.png
 虚日沿涯循港万无一失无容别议外南北海口相
 距中系河道凡三百里除潮水所至不须挑浚者不
 啻百里应挑浚者不过百五十里应深挑者约五十
 里王献先已开此河中间分水岭未开者仅三十里
 今虽稍稍淤塞势尚可因新河全形两岸之土如胶
 一水中流若练下无流沙旁无疏土谚谓铜帮铁底
 殆非虚语止有沽河一段积沙约长五里后议开璧
 沟河十二里直接黑龙潭正所以避沽河之沙也又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5b 页 WYG0540-0399d.png
 有白河一道当分水之冲积沙约长三里后议开船
 路沟八里正所以避白河之沙也夫水之有沙犹山
 之有石也但问其为害不为害可开不可开而已今
 以数百里之间不知几经千百年之久客沙之积不
 过数里则亦何妨于运道哉夫地之高下有定形则
 水之浅深有定准众谓分水岭视海面高九丈何以
 施工乃不得已酌量地势截水为坝使坝坝水水自
 为平水平与海面相照乃知由麻湾而北以至璧沟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6a 页 WYG0540-0400a.png
 地高于海面者得制尺五尺由璧沟以至吴家口地
 高于海面者一丈五尺由吴家口以至分水岭地高
 于海面者共得二丈四尺四寸过此而至崔家口则
 渐低五尺四寸至赵家铺渐低一丈五尺至刘家铺
 渐低二丈至海口渐低二丈四尺四寸又与南海平
 矣或谓河船不入海海船不入河河海屡经则船当
 数换不知此指海运由黑水大洋者说今开河运非
 海运也虽胶南行海一日胶北行海五六日第循海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6b 页 WYG0540-0400b.png
 之涯水势平浅挂帆而行遇港则止海水犹河水也
 转输不迟所载无多河船即海船也虽底有平尖载
 有轻重稍稍更之则河海并运矣或谓河开则建闸
 设坝张官置吏事端纷起不无烦费不知两潮既通
 一河中注水自有馀但于河之南北建大闸二座潮
 至则闭而畜水潮退则开而放船子潮甫至午潮继
 之潮潮相接万古不爽凡西河所谓建闸坝设官夫
 积水捞浅修堤捲埽等务皆无所用之将西河户工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7a 页 WYG0540-0400c.png
 郎署裁减二员移之新河无馀事矣国家漕运肆百
 万悉由西河千里一线梗塞易作即过淮后仍须数
 月始达京师若加以意外旱乾水溢之患则寄囤对
 支弊端百出矣合无将浙直漕粮俾从东河自高邮
 盐河入海一日而抵胶州三日而抵海仓口再五七
 日而抵天津总之不过半月之程可省盘剥折耗等
 费不啻数倍其江西湖广河南山东等处漕粮仍由
 西河粮数既分转输自速一切挨帮闭闸积水捞浅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7b 页 WYG0540-0400d.png
 等项亦可省往日之半倘河水壅决则漕粮暂改东
 河若有奸宄谋及饷道则漕粮尽从东河亦可也谨
 分段约略议之按新河南自麻湾北至海仓其间相
 距仅三百五十里许 麻湾把浪庙去官路口约十
 四五里水势甚大而大姑河属之(姑一/作沽)东入南海漂
 沙之患亦所不免此处须挽流而北向方成大通第
 大姑河秋水泛涨极是汹涌恐为河害 北折而三
 家口约三十里水势匀停功半事就殊不为难又折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8a 页 WYG0540-0401a.png
 而吴家口至孙家口不足二十里水微小奏功甚难
 当以人力胜之又十馀里至分水岭水至此几绝流
 然无他故寔由二三百年壅沙所致且白河之水直
 来急冲涛涨波涌两水分而壅阏甚议者有欲避大
 姑河由陈家村借璧沟河径上王家邱船路沟迤西
 而入大河者未为无见也 西折而亭口等处三十
 里水亦微小须赖人工挑修又溯至大成等处约二
 十馀里水虽微亦不为难又至双庙至元家集水势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8b 页 WYG0540-0401b.png
 渐大疏瀹甚易 北至玉皇庙杨家圈张家闸新河
 其间宽窄浅深不同大势已成河矣水有一二尺深
 者有三四尺深者不过帮补挖浅之力耳 独海仓
 之壅沙从来所苦但沙逐潮出入而船行亦借潮往
 来海潮朝夕不爽北潮迤南动以百里计南潮亦不
 下五七十里夏月水发来之甚早若迟之五六月间
 尤称大便此宁不可借乎 今计南海至北海地里
 尺丈约五万四百尺作五大工分𣲖每夫开一尺半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9a 页 WYG0540-0401c.png
 百日计工共夫三万三千六百名 每日每人工价
 伍分计银壹拾陆万捌千两 杴钁筐绳价银玖百
 肆拾两参钱玖分 建闸银玖千陆百馀两 共计
 壹拾㭍万捌千伍百肆拾两有奇其他立坝撤水须
 用水车草木之费又当议处
  胶莱河论(明杜志/攀著)
 胶莱运河入有二处旧曰石落港新曰丁家工元人
 从石落港入者借大姑河水导之而南又借海潮之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69b 页 WYG0540-0401d.png
 水还之而北水势浃洽负舟有力无奈大姑河驶流
 淤沙填港石落港青石峻峭磕舟惟于把浪庙前开
 丁家工借海潮逆入二十里至陈家闸避石且避沙
 称宁波焉大约河面以陆丈阔为度底以四丈宽为
 度水以五尺深为度丁家工河面底如式无水宜疏
 六尺深河自东南来凡历二十里忽折而直北至陈
 家村闸陈家村闸废基存河面河底俱过式水深二
 尺宜疏四尺深河自此如曲尺形折而西行泊口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0a 页 WYG0540-0402a.png
 王家村水陆家村水都泊水周家口水自南来入于
 河泊口水刘家村水杜家村水大坌沟水原家口水
 尹家口水萧家村水三元庙水小姑河水自北来入
 于河小姑河口宜建水门凡历三十里始至吴家口
 闸平度界也吴家口闸废基存河面河底俱过式水
 深一尺凡历二十里始至谈家村宜疏五尺深谈家
 村历十里至分水岭河面河底俱过式无水宜疏六
 尺深刘家村水孙家口水孙家庄水程家口水谈家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0b 页 WYG0540-0402b.png
 庄水朱家庄水泊水张家沟水自南来入于河马家
 村水贾家沟水泊口水刘家庄水白沙河水自北来
 入于河岭西下九尺许至窝铺闸分水岭形如龟背
 纯土非石白沙河从北来南穿河之左腋入河宜立
 水门河至此东西分流船自麻湾口到岭是逆流而
 上自岭到海仓口又顺流而下全河之工惟此处大
 费调停宜用保啬法促其闸以蓄之岭东谈家村须
 添闸与窝铺相望可也窝铺闸废址尚留八分河面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1a 页 WYG0540-0402c.png
 过式河底仅丈馀水深一尺宜脩五尺深张鲁河下
 名船路沟水宜作水门关王庙水刘家沟水胶河口
 水泊口水祭马沟水纸张口水泊水坌水自南来入
 于河硝场河水万家口水泊口水崖口水泊水牟家
 村水亭口水自北来入于河凡历二十五里始至亭
 口闸河身至此自东南折而西北行亭口闸尚馀强
 半河面过式河底仅二丈水深一尺宜修五尺深泊
 口水楚家庄水泊口水王家庄水王家沟水泊口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1b 页 WYG0540-0402d.png
 双黄沟水泊口水自南来入于河董家庄水对泉沟
 水鲤鱼口水泊口水周家庄水山庄沟水梨园沟水
 程家沟水金家庄水自北来入于河凡历三十里始
 至周家闸周家闸废基尚存河面过式河底仅丈馀
 水深二尺宜修四尺深白塔沟水泊口水李家庄水
 曹家沟水袁家集水楚家庄水黄泥泉水自南来入
 于河泊口水勒坌沟水泊口水温家口水自北来入
 于河凡历三十里始至玉皇庙闸玉皇庙闸废基尚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2a 页 WYG0540-0403a.png
 存河面河底俱过式水深二尺宜疏四尺深河身至
 此又西北行刘家沟水石桥沟水自西来入于河饮
 牛沟水王和沟水明家沟水东坡沙水孙家村水泊
 口水自东来入于河凡历三十里始至杨家圈闸杨
 家圈闸废基尚存河身至此又折而正北行河面河
 底俱过式水深四尺宜修二尺深张家庄水刘家庄
 水王家庄水马家村水媒河水自东来入于河李家
 村水郝家沟水塔儿沟水城子河水高望山来家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2b 页 WYG0540-0403b.png
 水自东来入于河凡历三十里始至新河闸新河闸
 什存其七河面河底俱过式水深五六尺不等宜浚
 一尺深梭箭沟水自西来入于河董家庄泊水苗儿
 沟泊水姚家沟水泊口二水自东来入于河凡历二
 十五里始至姚家庄河身至此折而西行历三里至
 海仓沙岭(俗名沙龟阁舟梗运每岁七八月间天津/籴船舣新河河岸河水三分借潮七分乘)
 (潮出入直达大洋元人脩龙王昭显庙碑云三/日出河风帆顺利咸神之庥沙不为祟可徵也)河身
 至此又折而北行又二里连前共三十里至海仓闸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3a 页 WYG0540-0403c.png
 海仓闸废基尚存河面河底俱过式潮退水深三尺
 议者谓宜移闸于姚家庄此不易之论也窝落水自
 东来入于河旋河水自西来入于河又东北七里曰
 蛤蜊厂岸高一丈二尺水深七尺又东北五里曰斗
 沟口岸高八九尺不等水深五尺俱宜湾船又东北
 十五里水深八九尺不等凡历二十七里始入海总
 计河身二百八十二里溯自口南达于口北大约建
 闸以蓄水乘潮以避沙两言而全河之功括尽无遗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3b 页 WYG0540-0403d.png
 矣
  胶莱运道议(明崔旦/伯撰)
 议曰自江南淮安府淮河入支家河至涟子口河计
 三百八十里入于海由海至山东安东卫至胶州麻
 湾海口二百八十里风帆一昼夜自淮抵胶矣由麻
 湾胶莱河至海仓大海口三百五十里入海大海口
 至塘头一百二十里塘头至小圣庙洋二百里小圣
 庙洋至北直𨽻小直沽河八十里又一百五十里抵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4a 页 WYG0540-0404a.png
 天津卫丁字沽风帆二日夜海仓亦抵天津矣通计
 一千四百馀里而海洋之中不过六百里耳回视登
 莱故道风涛万里洋礁猬集势之险易悬绝所可虑
 者胶莱河之淤塞阻滞不通耳嘉靖十一年御史方
 远宜巡历登莱访兹遗迹为图表之而新河之名肇
 矣嘉靖十七年副使王献慨然身任饬材鸠工建闸
 石基址而新河之事兴矣自此之后商贾云集胶州
 平度邻境十数郡邑之民仰给攸赖嗣闻倭寇之变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4b 页 WYG0540-0404b.png
 海防禁之且议者有欲引潍水于上流又艰于地势
 之下有以分水岭之高险而难于取凿有以马家濠
 苦顽石之嶙峋有以麻湾海仓口虑潮沙之流动有
 畏秋溢之淤塞有主丈尺之高下有论工役之重大
 纷纷不决愚以为东塞沽河西塞潍河可以复海运
 避万里风涛之险马家濠石峡五里王献开凿将成
 偶为当道所阻事不底绩或欲两头置闸以畜潮水
 通舟避险亦有可讲者但旷日持久徒费工役近来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5a 页 WYG0540-0404c.png
 客船多由薛家岛迤东淮子口大洋转尖入麻湾口
 自把浪庙入龙家屯石喇湾虽小石里馀亦易为工
 五里至陈村闸旧时有坝遏沽河水不得东行而海
 潮止此不北矣大沽河淤坝汉唐以来古迹尚存捲
 扫打坝横遏沽水南下若大雨时行沽水泛溢则开
 闸以防其横流春夏之交河水浅涩则闭闸以达其
 清𣲖由小闸河入桃河十五里入吴家口以厚分水
 岭以南水势分水岭乃白沙年久积沙所渗而淘取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5b 页 WYG0540-0404d.png
 甚易置闸障之以隔淤沙由河身坚固如铁非颓岸
 崩厓之比也窝铺有都泊环水百里筑置长堤作减
 水闸以约水北下引胶河水入张鲁河河通高密县
 五龙河连络诸城诸水以厚分水岭以北水势周家
 庄闸引大坝河与小坝河相通入九穴泊凿渠五丈
 引水以入昌许渠潍河水势极大打坝遏水东行自
 媒河以达胶河蓄泄淘泉皆如沽河事例以厚玉皇
 庙迤东水势玉皇庙浅窄孙镇口淤土稍费工力杨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6a 页 WYG0540-0405a.png
 家圈新河海仓大海口潮水时至乘潮可举潮至吕
 桥亦不南矣河身比之泊身颇高每遇旱乾则河水
 稍耗每遇霖涝则野水混合若将河身浚五六尺众
 水就下取河身土以为堤外取土重覆之以成月河
 减水开水有闸以时蓄泄则水有归向而淤塞之患
 免矣夫三百馀里之内今宜开淤挑浅不过百五十
 里耳以钱计不过㭍捌百万钱以人计不过贰百万
 工以时计不过二年权度其疏凿之孰急乘除其利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6b 页 WYG0540-0405b.png
 害之孰甚毅然必行实社稷无疆之庆也
 明万历三十七年巡漕御史颜思忠直陈新河可开
 之状先是议者以国家漕运专恃会通一河欲更开
 胶河以防不虞会以人情不调报罢思忠言胶莱新
 河南自麻湾通南海北自海仓通北海地之相距计
 三百四十里除麻湾南抵淮扬七百里海仓北抵直
 沽六百里商贾通行无容别议中间河宽水深工力
 省便者麻湾至把浪庙等处约共百九十里河窄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7a 页 WYG0540-0405c.png
 浅及全未挖修者把浪庙至陈村闸等约共百五十
 里分水岭地形颇高尤宜深浚约略其费可不及拾
 伍万大都小姑河可以灌中段大姑河以灌陈村之
 南白河以灌分水岭南岸山河以灌新店之北以及
 中间诸河泊之水以济助之凡有水来必挟沙至黄
 泇二河岂无冲沙焉得一一躲避唯当仿临清济宁
 事例建闸设夫时常修浚于大小姑河上源修盖土
 坝以障沙来或建造斗门以防水涨因势利导随机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7b 页 WYG0540-0405d.png
 曲防在临时酌量行之耳此一役也沿岸而行万无
 一失既非有黑海开洋之险又非有黄河迁徙之虞
 居恒则两路兼行遇变则此成有滞彼尚可来国计
 民生无便于此下工部议不果行
 崇祯十五年正月淮海总兵黄允恩疏奏臣惟皇上
 因漕梗而敕行海运以伍万石小试似已推行有序
 矣臣至胶莱地方按视有不烦刱凿不损地形可永
 为漕运之绝计者谨为我皇上陈之按先朝有开胶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8a 页 WYG0540-0406a.png
 莱故道者不一而足然意美而法未良不知所谓分
 水岭者既为山根石骨难施五丁之功是以倏凿倏
 止金钱徒费臣详察其地南北纵横共计二百四十
 馀里湖水深入者百里河溪湖畔量加疏浚即可通
 潮者百里此外惟是岭头脊脉不可凿动者约四十
 里意今之漕河每岁急应挑剥者亦不下数十处今
 获此利即留此岭脊为盘剥之地能几何哉计将淮
 扬重船其运至胶河洞水津之空船令按至中间通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8b 页 WYG0540-0406b.png
 浚小河多造脚船飞挽如通州抵坝故事独于岭上
 接建仓廒留本省京边操军推驾轻车尽足盘剥之
 用仿古河阳洛口之运以待回空受载南自淮河抵
 胶北自海仓抵津计日直达较河漕水程固远迩霄
 壤而比成山一转亦缩近数倍每一年而三运四运
 无不可者河渠有淤浅寇贼之患海洋有风波岛屿
 之险此正用海以辅漕而用胶莱又所以辅海一举
 而数事得事捷而功倍实为万世之利也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9a 页 WYG0540-0406c.png
  胶莱河停工考
 元至元十七年莱人姚演由胶西县陈村等处东南
 趋西北凿陆地数百里欲径通漕直沽海口史称劳
 费不赀卒无成功 二十二年诏罢胶莱新河 按
 胶州南海麻湾至北海海仓三百馀里可避大洋二
 千里之险然浮山之西有薛岛陈岛相接百数十里
 石礁林立横㨿大洋若桥梁然尤为险阻薛岛之西
 十里许连海涯处有平冈曰马濠南北几五里元人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79b 页 WYG0540-0406d.png
 常凿之遇石而罢明嘉靖十一年御史方远宜始议
 开胶莱河海防道副使王献烧凿马家濠十五里达
 于麻湾开凿将毕会献去官遂罢其役嗣是户科给
 事中李贵和言比岁河决转饷艰难请循献遗策开
 胶莱新河复海运以济饷道上遣给事中胡槚往视
 之槚及山东抚按官议皆以不便疏治乃奏言今为
 新河之议者徒指元人故渠及副使王献臆议非能
 涉三百馀里间亲睹其利害也臣尝浚分水岭验问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0a 页 WYG0540-0407a.png
 献所凿渠皆流沙善崩虽有白河一道徒涓涓细流
 不足灌注或欲引潍河之水不知潍河在高密西去
 新河一百二十馀里中间高岭甚多虽竭财力终不
 接济分水岭以南至陈家闸以北虽云近海通潮又
 皆冈石糜沙终难凿治大抵上原则水泉枯涸无可
 仰给下流则浮沙易溃不能持久二者皆治河之大
 患也自献以后屡勘不行良由于此上乃罢之 隆
 庆五年诏委多官查勘自胶州麻湾等处南至龙家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0b 页 WYG0540-0407b.png
 屯北至海仓勘毕具揭云龙家屯四里三十步水浅
 不过三五寸每日潮至不能打坝断水难施挑浚之
 功店口三里有大姑河横冲带沙淤塞河虽挑深遇
 沙淤塞前功尽弃 韩家口六里二百四十步俱冈
 勾砂石此处难以彻水不便挑浚 赵家口起至杜
 家口止长十馀里水深一二尺河底俱系冈勾石且
 有大者若欲深凿极为费力 杜家口至吴家闸三
 里馀系小姑河口横冲细沙恐难坝治 吴家闸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1a 页 WYG0540-0407c.png
 谭家西南新口止共七里俱有淤沙冈石其沙皆系
 白河水带来 谭家西口至分水岭共九里白河全
 无接济旱则先乾涝则冲决 窝铺分水岭至楚家
 口十里中多流沙 楚家口至集蟆湾五里有馀北
 岸现河口夏秋雨多即有大水带沙入河冬春乾涸
  董家庄至陶家庄四里馀内有岗石一遇秋雨泊
 水涌入无雨则乾 周家庄至秦家圈泊水冲开沟
 口数道雨则泛涨无雨则乾并无泉源引导河底俱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1b 页 WYG0540-0407d.png
 有沙石 谢家口至玉皇庙十一里至于闸内沙石
 相半挑浚功费比之他处颇大 谢家口至杨家圈
 河岸水势似有端绪说者谓新河可开或触目于此
 耳 杨家圈至新河闸面比之南边一带虽似稍宽
 欲西引潍河但势已近海引之无益况潍河地势返
 下难以引入昌邑又居潍县下流所当详议 新河
 闸至海仓流沙壅满难以行舟挑浚工程颇大 量
 得潍河韩信坝口河中到东岸高三丈四尺若浚沟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2a 页 WYG0540-0408a.png
 彻水必几四丈迤东间有高阜处所将不止于四丈
 矣潍水难引委为的确 分水岭挑浚二尺之下俱
 是冈石五尺下即是糜沙挑之九尺六寸随即坍去
 四尺缘糜沙力软不能承载易于崩塌 分水岭口
 东南老地周围开凿三丈馀上层至岸坚土四尺中
 层冈石五尺以下四尺俱是松软糜沙旋挑旋隳工
 役难施 又勘得引水接济虽东有大沽河西有潍
 河二水稍大亦系有源但一则南入麻湾口难以挽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2b 页 WYG0540-0408b.png
 而西一则西隔百有馀里难以引而东若欲两海贯
 通必深以六七丈始得两平宽一十馀丈始免崩岸
 经费非百馀万程限非六七年不能成也其功可轻
 言耶 万历三年九月尚书刘应节言新河自胶南
 淮子河大港头出海西抵匡家庄约四十里冈□黄
 土宜挑治自刘家庄北折抬头河张鲁河至亭口闸
 约三十里黑泥下地宜挑治自亭口闸历陶家涯陈
 家口孙店口至玉皇庙约六十里河宽水浅宜从旧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3a 页 WYG0540-0408c.png
 河旁别开一渠自玉皇庙至杨家圈二十馀里水势
 渐深约五六尺宜量行疏浚自杨家圈以北悉通海
 潮无烦工矣以功力计之开创者什五通浚者什三
 量浚者什二以地势论之浚深丈馀者什一浚深数
 尺者什九以水圭测之高下有准以锥探之上下皆
 无石事理甚明可开无疑上以为然命侍郎徐栻往
 同抚按官会议栻既相视上言匡家庄地高难挑改
 从黄埠岭潮仍不通惟都泊为水汇船路沟有行舟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3b 页 WYG0540-0408d.png
 故道上流为姑胶诸河下流为张鲁诸水庶泉源可
 浚而河道可成也必为多建闸广置水匮筑堤岸开
 月河设仓廒备剥船计年大挑小挑估费百万诏旨
 切责谓栻故以难词沮坏成事 四年二月命应节
 亲往会勘应节曰新河地形如掌水势成渠视黄埠
 岭较便两海口水俱深阔舟亦乘潮无阻南海口迤
 北十五里有积沙开船路沟十三里直接麻湾以避
 之横建一闸于新旧河水之交则潮水长流浮沙不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4a 页 WYG0540-0409a.png
 入北海口迤南三十里为龙王庙客沙二里四十五
 步捞沙二尺下即实土若旁辟一渠筑堤五百馀丈
 约水障沙自无他患由庙前达新河闸口其中一二
 浅阻并令挑深亦可无虞至王家邱船路沟一带地
 势趋下白河当其冲秋水暴涨最为河害宜岸口建
 闸一座上流建坝二座寻常水流坝下引以济河秋
 涨则水经坝上内以停沙亦为善策大都北自海口
 抵亭口南自麻湾抵朱铺通潮最易所虑者惟朱铺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4b 页 WYG0540-0409b.png
 抵亭口四十馀里耳盖栻主引泉应节主通潮汐持
 议不合 越月山东巡抚都御史李世达上言潮汐
 有常大潮一及陈村闸杨家圈耳曾未至朱铺亭口
 此潮汐难恃也自孙店口至新河口纡曲二百里张
 鲁白胶三水微细都泊行潦业已乾涸引泉亦难恃
 也元人开浚此河史臣谓其劳费不赀终无成功足
 为前鉴于是御史商为正给事中光懋王道成等皆
 竞疏请止遂召应节栻还京悉罢诸添设员役 嗣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5a 页 WYG0540-0409c.png
 是中书程守训御史高举颜思忠尚书杨一魁相继
 奏皆不果行 崇祯末山东巡抚都御史曾樱力请
 脩治给内帑拾万金工未举樱升任去亦终不开
国朝雍正三年八月尚书朱轼奏请开山东胶莱河运
 道
诏内阁学士何国宗会同山东巡抚陈世倌详看议奏
 何国宗等覆称升任吏部尚书朱轼开具胶莱运河
 节略内称嘉靖十一年御史方远宜亲历海滨汇为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5b 页 WYG0540-0409d.png
 图说上之疏曰淮河之北岸一里名支家河安东县
 至海州路也自支家河至涟河海口共三百八十里
 既出涟河口由海道历赣榆县至安东卫即山东界
 由安东卫过石臼所灵山所夏河所遂至胶州瞭头
 营入麻湾口共二百八十里俱循海壖而行一入麻
 湾口其中止有马家湾为陆路此则须以畚锸开浚
 然只五里而近若得开通即从把浪庙经平度州以
 至莱州所属之海仓口俱小河共二百七十里自海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6a 页 WYG0540-0410a.png
 仓口入大洋便直抵直沽口至天津卫凡泛海只四
 百里风顺半日可达等语该臣等会看得淮水出清
 口与黄河合经安东县城南东流入海方远宜所称
 支家河在淮河北岸固即黄河之北岸也查安东县
 志书载县西十五里有支家河今已淤塞无迹可寻
 土人亦鲜有知者惟有盐河二道上自中河之盐河
 闸分运河之馀流至王营坝口分为二支东为中盐
 河西为西盐河至安东县北新安镇合而为一又东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6b 页 WYG0540-0410b.png
 北复分为二东流为五丈河径入海北流则会涟河
 至恬风渡入海现今淮北盐船由此转运自盐河闸
 至恬风渡出海口计程三百馀里应即为方远宜所
 称自支家河至涟河海口之故道也既出涟河口由
 海州历赣榆县境至山东安东卫虽系海道而大洋
 隔于云台莺游诸山之东实与河等自安东卫岚头
 山口始入海程经石臼所夏河所灵山卫至淮子口
 亦俱沿海壖而行自淮子口经灵浮两山之间入麻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7a 页 WYG0540-0410c.png
 湾口即为胶莱新河浮山之西有陈薛二岛石礁林
 立甚为险阻薛岛之西十里许有平岗曰马家壕南
 北几五里元人凿之遇石而罢明嘉靖十六年海防
 副使王献凿开马家濠石渠一千三百馀步直抵麻
 湾即方远宜所称马家湾也一入麻湾由把浪庙经
 胶州平度高密昌邑诸境至掖县海仓口出海计程
 二百八十二里中分八闸距麻湾口二十里为陈村
 闸又北三十里为吴家口闸又三十里为窝铺闸吴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7b 页 WYG0540-0410d.png
 家口窝铺之间地势最高名分水岭为南北分流之
 脊窝铺闸以北二十五里为亭口闸又三十里为周
 家闸又三十里为玉皇庙闸又三十里为杨家圈闸
 又三十里为新河闸又三十里为海仓闸又二十七
 里至海口以上各闸俱创自元人至今沿河仍袭旧
 名而闸座俱皆湮废查明时议开胶莱新河其说有
 二一则欲自分水岭深加开挖使河底与海口相平
 南北河口各建一闸每日潮方至时则开闸纳潮船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8a 页 WYG0540-0411a.png
 可乘潮而入潮将退时则闭闸蓄水船可通行而出
 一则欲自分水岭开通河渠修复闸座广引来源设
 立水匮按启闭蓄泄之法以资挽运二说俱似近理
 今臣等细加测量分水岭以南比麻湾口高二丈二
 尺以北比新河闸高一丈八尺八寸又将分水岭试
 为开挖虽有岗石糜沙尚可挑浚惟是南海口潮水
 止至陈村闸北海口潮水止至新河闸则两潮之隔
 不相通者中有二百馀里若欲南北通流必须渐次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8b 页 WYG0540-0411b.png
 开凿深至二丈二三尺况朔望大潮深不过四五尺
 馀日小潮深不过三四尺潮落之后仅深一二尺即
 于河口建闸而欲引数尺随长随落之水通二百馀
 里之流恐不能济且麻湾以南水底皆系石块海仓
 以北一望壅沙故麻湾口海仓口虽可通潮而商船
 渔艇绝无停泊若欲将海口一并开浚而潮汐日至
 工力难施此通潮之不足恃也再查分水岭地当水
 脊所恃为分水之源者仅平度州之白河来源既微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9a 页 WYG0540-0411c.png
 又无泉流可引雨多则水涨喷砂雨少则全河乾涩
 陈村闸下虽有姑尤河会流而其地已近麻湾顺流
 南下亦于运道无济分水岭北有胶河自胶州之铁
 橛山发源流至高密县东与五龙河张鲁河陂水会
 至亭口闸下入新河北流水源稍盛中有百脉湖地
 势卑洼周围百馀里若束堤蓄水以为水匮犹可开
 引使其南北分行然一河一湖又无泉源输助欲以
 济二百八十馀里之运道势必不能此蓄泄之不足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89b 页 WYG0540-0411d.png
 恃也考胶莱通运之议创自元人乃开之数年而即
 罢明时屡试而终不行良亦职此若夫由河达海更
 造船只以及开挖劳费不赀又其馀事自海仓抵直
 沽四百里大洋风涛之险更难逆睹至于来往商船
 现惟泊于赣榆县之青口及胶州之淮子口要皆滨
 海水深之处不肯乘潮深入恐致浅搁纵使开通胶
 河而海口淤浅如故难以通行亦于客商无所裨益
 惟两岸民田陂水俱藉此河宣泄今抚臣照依升任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90a 页 WYG0540-0412a.png
 平度州州同温文桂条奏以民力疏浚每人按日给
 米一升已足通流泄水若转漕通商势所不能似可
 无庸再议于雍正四年六月奏覆
 
 
 
 
 
山东通志 卷二十 第 90b 页 WYG0540-0412b.png
 
 
 
 
 
 
 
 山东通志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