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a 页 WYG0540-03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十九
漕运
东南职贡浮舟以达
神京会通一河实南北之咽喉也创于元修于明初
则引黄以益漕继则避黄以安运自闸河以至卫
河巨川资水细涧资泉疏之以开其源蓄之以节
其流防之以杜其灾泄之以消其患盖亦备极经
山东通志卷十九
漕运
东南职贡浮舟以达
神京会通一河实南北之咽喉也创于元修于明初
则引黄以益漕继则避黄以安运自闸河以至卫
河巨川资水细涧资泉疏之以开其源蓄之以节
其流防之以杜其灾泄之以消其患盖亦备极经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0540-0306b.png
营矣我
国家慎釐漕政而渠道则责之水衡
列圣睿思时加指导凡浚泉潴湖排沙培坝之法视前
代为加密焉云帆直溯千里通津利涉之功莫知
所自则志漕运者不可不考之确而语之详也诗
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会此意而览之斯两得矣作漕运志
漕运(漕河经治之方前人著述各抒所见未能协一/而旧志荒略无可取裁今荟萃诸家之说择其)
国家慎釐漕政而渠道则责之水衡
列圣睿思时加指导凡浚泉潴湖排沙培坝之法视前
代为加密焉云帆直溯千里通津利涉之功莫知
所自则志漕运者不可不考之确而语之详也诗
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易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会此意而览之斯两得矣作漕运志
漕运(漕河经治之方前人著述各抒所见未能协一/而旧志荒略无可取裁今荟萃诸家之说择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0540-0307a.png
(精当者以类聚之首原始次纪程复分疏流蓄水防/河泄涨四条以综括所言期于义切词明尽人可喻)
(庶足供后来之采证/以有裨于实用云)
漕运原始
东省漕渠自江南入境先泇河次新河次会通河次
卫河以达于
皇畿而历代修防水道以资灌输者断自卫河始其次
第可得而详焉
卫河(自临清板闸下至德州/桑园计长三百五十里)
(庶足供后来之采证/以有裨于实用云)
漕运原始
东省漕渠自江南入境先泇河次新河次会通河次
卫河以达于
皇畿而历代修防水道以资灌输者断自卫河始其次
第可得而详焉
卫河(自临清板闸下至德州/桑园计长三百五十里)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0540-0307b.png
卫河即汉之屯氏河也汉塞宣房后河决馆陶东北
至章武入海(即天/津)恩德清沧之间实为大河故渎建
安中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隋大业中诏开永济
渠北通涿郡(渠阔一百七十尺深二丈四尺南自汲/郡引清淇二水东北入白沟穿永济渠)
(入临清盖屯氏/故沟隋修之)又名御河(炀帝导百门泉东北引淇/㵚漳洹之水为大河时出)
(巡幸因/以为名)周世宗开浚御河为蓟燕漕运计宋时运道
河北卫州东北有御河达乾宁军(见食/货志)庆历八年河
决商胡埽自澶州东北(今开/州)径清丰南乐至大名府
至章武入海(即天/津)恩德清沧之间实为大河故渎建
安中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隋大业中诏开永济
渠北通涿郡(渠阔一百七十尺深二丈四尺南自汲/郡引清淇二水东北入白沟穿永济渠)
(入临清盖屯氏/故沟隋修之)又名御河(炀帝导百门泉东北引淇/㵚漳洹之水为大河时出)
(巡幸因/以为名)周世宗开浚御河为蓟燕漕运计宋时运道
河北卫州东北有御河达乾宁军(见食/货志)庆历八年河
决商胡埽自澶州东北(今开/州)径清丰南乐至大名府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0540-0307c.png
又东北合永济渠径冠氏(今冠/县)馆陶临宗城(今威/县)
清河夏津武城枣强将陵(今德/州)蓨县(今景/州)东光南皮
清池(今沧/州)与漳水合东北径乾宁军(今青/县)又东北径
独流口(今静海县/北三十里)又东至劈地口入于海(今静海县/北又东为)
(三叉口即天津东北之三岔/河又东南出小直沽入海)即御河之所经也崇宁
初诏开临清坝子口增修御河西堤开置斗门决大
名恩冀沧州永静军积水入御河金之设都去潞水
五十里为闸以节高良河白莲潭诸水南会御河以
清河夏津武城枣强将陵(今德/州)蓨县(今景/州)东光南皮
清池(今沧/州)与漳水合东北径乾宁军(今青/县)又东北径
独流口(今静海县/北三十里)又东至劈地口入于海(今静海县/北又东为)
(三叉口即天津东北之三岔/河又东南出小直沽入海)即御河之所经也崇宁
初诏开临清坝子口增修御河西堤开置斗门决大
名恩冀沧州永静军积水入御河金之设都去潞水
五十里为闸以节高良河白莲潭诸水南会御河以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0540-0307d.png
通河北山东之粟宣宗迁汴故道湮废元都于燕至
元初复加修浚江淮漕运溯黄河而上抵中滦城陆
转至淇门仍以舟载由卫河达京跋涉维艰公私交
瘁改就海运又有风涛之险于是两议开河而会通
河之道启矣
会通河(按元之会通河自安民山至临清共二百/五十里其自任城至安民山共一百五十)
(里则初开之济州河也至明时/重加疏浚始统以会通目之)
元至元二十年命兵部尚书李敖拉齐等自任城开
元初复加修浚江淮漕运溯黄河而上抵中滦城陆
转至淇门仍以舟载由卫河达京跋涉维艰公私交
瘁改就海运又有风涛之险于是两议开河而会通
河之道启矣
会通河(按元之会通河自安民山至临清共二百/五十里其自任城至安民山共一百五十)
(里则初开之济州河也至明时/重加疏浚始统以会通目之)
元至元二十年命兵部尚书李敖拉齐等自任城开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0540-0308a.png
渠达于须城安民山(今济宁/至东平)凡一百五十里北自奉
符为闸一曰冈城以导汶水入洸东北自兖州为闸
二曰金口曰黑风口以遏泗水会洸合而出于任城
之会源闸(即天/井闸)分流南北南自任城至沽头地降百
十有六尺为闸九曰分水曰天井曰在城曰赵村曰
石佛曰新店曰师家庄曰枣林曰南阳南入于河(至/正)
(间又于新店南/建黄栋林新闸)其北流者至安民山入清济故渎经
东阿至利津入海通漕由海道达直沽(即今/天津)后因海
符为闸一曰冈城以导汶水入洸东北自兖州为闸
二曰金口曰黑风口以遏泗水会洸合而出于任城
之会源闸(即天/井闸)分流南北南自任城至沽头地降百
十有六尺为闸九曰分水曰天井曰在城曰赵村曰
石佛曰新店曰师家庄曰枣林曰南阳南入于河(至/正)
(间又于新店南/建黄栋林新闸)其北流者至安民山入清济故渎经
东阿至利津入海通漕由海道达直沽(即今/天津)后因海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0540-0308b.png
口沙壅又从东阿舍舟陆运经二百里抵临清下漳
御以北道经茌平地势卑下夏秋霖潦艰阻万状至
元二十六年诏从寿张尹韩仲晖太医院令边源之
请遣礼部尚书张孔孙等复自安民山西南开河由
寿张西北径东昌以至临清凡二百五十里引汶绝
济直属漳御北自安民山至临清地降九十尺为闸
八曰荆门上曰荆门下曰阿城上曰阿城下曰七级
上曰七级下曰周家店曰李海务以资节蓄赐名会
御以北道经茌平地势卑下夏秋霖潦艰阻万状至
元二十六年诏从寿张尹韩仲晖太医院令边源之
请遣礼部尚书张孔孙等复自安民山西南开河由
寿张西北径东昌以至临清凡二百五十里引汶绝
济直属漳御北自安民山至临清地降九十尺为闸
八曰荆门上曰荆门下曰阿城上曰阿城下曰七级
上曰七级下曰周家店曰李海务以资节蓄赐名会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0540-0308c.png
通河(至正间又于南/旺建开河闸)然当时河道初开岸狭水浅不
任重载每岁不过漕数十万石故终元之世海运弗
辍明洪武初河决曹州从双河口入鱼台时方用师
梁晋命大将军徐达开塌场口入于泗以通漕运二
十四年河决原武黑羊山由旧曹州郓城两河漫过
安山湖而会通河淤乃于济宁西二十里开耐牢坡
口引漕运黄河水由牛头河九十八里至鱼台之塌
场口出谷亭以为运道北有忙生闸通南旺中有永
任重载每岁不过漕数十万石故终元之世海运弗
辍明洪武初河决曹州从双河口入鱼台时方用师
梁晋命大将军徐达开塌场口入于泗以通漕运二
十四年河决原武黑羊山由旧曹州郓城两河漫过
安山湖而会通河淤乃于济宁西二十里开耐牢坡
口引漕运黄河水由牛头河九十八里至鱼台之塌
场口出谷亭以为运道北有忙生闸通南旺中有永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0540-0308d.png
通闸通济宁今谓之旧黄河是也成祖都燕河海兼
运江淮之漕溯黄河抵原武陆转至卫辉下御河达
京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永乐九年用济宁州同知
潘叔正言遣工部尚书宋礼并都督周长侍郎金纯
役丁夫十六万五千人疏浚会通河故道自济宁至
临清三百八十五里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从
汶上老人白英计于宁阳之北筑冈城坝以遏其入
洸之流于坎河之西筑戴村坝以阻其入海之路使
运江淮之漕溯黄河抵原武陆转至卫辉下御河达
京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永乐九年用济宁州同知
潘叔正言遣工部尚书宋礼并都督周长侍郎金纯
役丁夫十六万五千人疏浚会通河故道自济宁至
临清三百八十五里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乃从
汶上老人白英计于宁阳之北筑冈城坝以遏其入
洸之流于坎河之西筑戴村坝以阻其入海之路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0540-0309a.png
全汶西南流由黑马沟至汶上之南旺口分而为二
北流抵临清者什之六南流达济宁者什之四南旺
者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又增置各
闸自分水北至临清历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
头历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礼又奏浚沙河入马场
泊以益于汶又奏开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徙二十
里至寿张之沙湾接于旧河而会通河以复又命侍
郎金纯自汴城荆隆口下达鱼台塌场口筑堤导河
北流抵临清者什之六南流达济宁者什之四南旺
者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又增置各
闸自分水北至临清历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
头历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礼又奏浚沙河入马场
泊以益于汶又奏开新河自汶上袁家口左徙二十
里至寿张之沙湾接于旧河而会通河以复又命侍
郎金纯自汴城荆隆口下达鱼台塌场口筑堤导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0540-0309b.png
经二洪入淮漕事定为罢海运成化间于分水口南
建一闸曰南旺上于北建一闸曰南旺下每三年大
挑以疏其淤塞又于闸之左右各建减水闸一曰斗
门一通马踏湖一通蜀山湖平时则斗门尽闭中闸
常开放水入运遇洪水则斗门尽启中闸下板沙泥
尽随斗门入湖大挑始为省力又增建袁家口安山
靳家口沙湾等闸又修沙湾以北元人所建各闸又
于济宁天井闸南穿月河四里许置三闸曰上新中
建一闸曰南旺上于北建一闸曰南旺下每三年大
挑以疏其淤塞又于闸之左右各建减水闸一曰斗
门一通马踏湖一通蜀山湖平时则斗门尽闭中闸
常开放水入运遇洪水则斗门尽启中闸下板沙泥
尽随斗门入湖大挑始为省力又增建袁家口安山
靳家口沙湾等闸又修沙湾以北元人所建各闸又
于济宁天井闸南穿月河四里许置三闸曰上新中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0540-0309c.png
新下新于师家庄闸北增仲家浅闸南增鲁桥闸又
建一小闸曰塂里遏泗水入漕又于济宁永通闸南
建闸一曰永通下于南阳闸东建闸一曰广运又于
鱼台之吉家浅建闸一曰广运上又于孟阳泊南建
闸一曰八里湾水小则由天井闸而南水大则开永
通闸分流由牛头河下广运闸而南总由南阳湖达
谷亭经昭阳湖西岸之孟阳泊闸又南经八里湾闸
过沛城达飞云桥此后又从沙河横截昭阳湖西南
建一小闸曰塂里遏泗水入漕又于济宁永通闸南
建闸一曰永通下于南阳闸东建闸一曰广运又于
鱼台之吉家浅建闸一曰广运上又于孟阳泊南建
闸一曰八里湾水小则由天井闸而南水大则开永
通闸分流由牛头河下广运闸而南总由南阳湖达
谷亭经昭阳湖西岸之孟阳泊闸又南经八里湾闸
过沛城达飞云桥此后又从沙河横截昭阳湖西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0540-0309d.png
经沛县东抵赤龙潭转入秦沟出茶城以通大浮桥
今谓之旧运河是也正德间河决曹单直冲沛邑趋
飞云桥入运工部侍郎崔岩役丁夫四万二千有奇
弗能塞俟其自定而后筑堤捍之嘉靖初沛县曹单
城武塌场口黄河屡决自济宁至徐沛运道悉淤都
御史刘天和筑曹单长堤障之运道始通既而河决
野鸡冈徐吕二洪俱涸兵部侍郎王以旂浚李景口
引水由萧县出小浮桥济洪后曹县复决冲谷亭迨
今谓之旧运河是也正德间河决曹单直冲沛邑趋
飞云桥入运工部侍郎崔岩役丁夫四万二千有奇
弗能塞俟其自定而后筑堤捍之嘉靖初沛县曹单
城武塌场口黄河屡决自济宁至徐沛运道悉淤都
御史刘天和筑曹单长堤障之运道始通既而河决
野鸡冈徐吕二洪俱涸兵部侍郎王以旂浚李景口
引水由萧县出小浮桥济洪后曹县复决冲谷亭迨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0540-0310a.png
房村之决漕舟阻阁于邳以下者至二千馀都御史
鲁钧疏浚下流役夫数万未几自新集至小浮桥悉
淤全河之水俱徙于北从沙河至二洪无复漕渠之
迹于是另议开河而南阳新河之道启矣(鱼沛一带/本元人故)
(道宋礼浚治时测量水平计济宁平地视徐州境山/顶相准北高南下悬至二十丈故鲁桥闸以南稍启)
(河立涸自徐州至济宁往往待水至半月始达河既/湍泻而复有黄水以泊之是以旋浚旋淤而厥绩弗)
(成/也)
新河(按夏镇留城李家口镇口等河均谓之新河/今运道所由南自李家口北至南阳闸计一)
鲁钧疏浚下流役夫数万未几自新集至小浮桥悉
淤全河之水俱徙于北从沙河至二洪无复漕渠之
迹于是另议开河而南阳新河之道启矣(鱼沛一带/本元人故)
(道宋礼浚治时测量水平计济宁平地视徐州境山/顶相准北高南下悬至二十丈故鲁桥闸以南稍启)
(河立涸自徐州至济宁往往待水至半月始达河既/湍泻而复有黄水以泊之是以旋浚旋淤而厥绩弗)
(成/也)
新河(按夏镇留城李家口镇口等河均谓之新河/今运道所由南自李家口北至南阳闸计一)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0540-0310b.png
(百二十/馀里)
明嘉靖初河决沛县工部侍郎胡世宁上言运道之
塞河流致之也使运道不假于河则亦易防其塞矣
莫若于昭阳湖东岸滕沛鱼台邹县界择土坚无石
之地另开一河南接留城北接沙河口就取其土厚
筑西岸为湖之东堤以防河流之漫入山水之漫出
而隔出昭阳湖在外以为河流散漫之区下其议总
河盛应期以为可行役丁夫九万八千开渠自南阳
明嘉靖初河决沛县工部侍郎胡世宁上言运道之
塞河流致之也使运道不假于河则亦易防其塞矣
莫若于昭阳湖东岸滕沛鱼台邹县界择土坚无石
之地另开一河南接留城北接沙河口就取其土厚
筑西岸为湖之东堤以防河流之漫入山水之漫出
而隔出昭阳湖在外以为河流散漫之区下其议总
河盛应期以为可行役丁夫九万八千开渠自南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0540-0310c.png
经三河口(薛河沙河赶牛/沟俱会此口)过夏村(即夏/镇)抵留城百四
十里阅四月怨讟上闻禠职停工自是四十年无敢
言改河者至嘉靖四十五年运道大坏工部尚书朱
衡谓黄水未消工难措手惟南阳至夏村地高土坚
黄水不侵河路径捷挽输更便疏请开挖以备运道
兼采都御史潘季驯议请浚留城口至白洋浅旧河
属之新河言官有狃于沽头旧运而乘雨滋水溢以
阻其成者会给事何起鸣以勘议上言旧河难复新
十里阅四月怨讟上闻禠职停工自是四十年无敢
言改河者至嘉靖四十五年运道大坏工部尚书朱
衡谓黄水未消工难措手惟南阳至夏村地高土坚
黄水不侵河路径捷挽输更便疏请开挖以备运道
兼采都御史潘季驯议请浚留城口至白洋浅旧河
属之新河言官有狃于沽头旧运而乘雨滋水溢以
阻其成者会给事何起鸣以勘议上言旧河难复新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0540-0310d.png
河宜开得报可时南阳口至仲家口已通舟行惟夏
村迤北十七里未与水接乃加力开浚创利建珠梅
夏镇西柳庄四闸砌马家桥埽口石堤遏河之出飞
云桥者入秦沟浚复留城至赤龙潭旧河五十馀里
以接泉水六月工甫绩适暴雨黄溢啮新堤几尽百
中桥至白洋浅一带亦淤言官复劾衡误河工而衡
报粮艘已过薛河抵南阳出口北上得不问迨九月
马家桥石堤成(在南阳/闸南)水南趋秦沟飞云桥之流始
村迤北十七里未与水接乃加力开浚创利建珠梅
夏镇西柳庄四闸砌马家桥埽口石堤遏河之出飞
云桥者入秦沟浚复留城至赤龙潭旧河五十馀里
以接泉水六月工甫绩适暴雨黄溢啮新堤几尽百
中桥至白洋浅一带亦淤言官复劾衡误河工而衡
报粮艘已过薛河抵南阳出口北上得不问迨九月
马家桥石堤成(在南阳/闸南)水南趋秦沟飞云桥之流始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0540-0311a.png
断而言者终以复旧为便衡言黄水自西来而旧河
在昭阳湖西横截旧河以达湖水去沙停河所以数
年必一淤若新河则在湖之东相距渐远黄水淤塞
旧河而不及新河有之矣未有至新河而不淤旧河
者也隆庆元年山水骤涨冲塌薛河石坝复淤三河
口粮艘多坏议复哗然给谏吴时来言旧河已不必
议惟新河所受上源山水亟宜疏浚诏仍下衡区画
乃经理沙薛上流既开东邵支河以杀其势即于东
在昭阳湖西横截旧河以达湖水去沙停河所以数
年必一淤若新河则在湖之东相距渐远黄水淤塞
旧河而不及新河有之矣未有至新河而不淤旧河
者也隆庆元年山水骤涨冲塌薛河石坝复淤三河
口粮艘多坏议复哗然给谏吴时来言旧河已不必
议惟新河所受上源山水亟宜疏浚诏仍下衡区画
乃经理沙薛上流既开东邵支河以杀其势即于东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0540-0311b.png
邵筑土坝薛河口筑石坝以障其流又挑王家口支
河以泄薛河之水即于王家口豸里沟俱各筑土坝
以拦薛水之溢(引薛河水由吕/孟湖出地浜沟)挑皇甫支河以泄沙
河之水即于皇甫翟家口宋家口各筑土坝以捍沙
河之趋(引沙河水一由尹家湖出鮕/鱼口一由独山湖出满家口)又筑三河口石
坝一座南阳湖石堤三十馀里凡建闸九筑堤十三
置减水闸十四开支河九十六里三年又于昭阳湖
以东沙薛二水所从入旧河处开鸿沟废渠达李家
河以泄薛河之水即于王家口豸里沟俱各筑土坝
以拦薛水之溢(引薛河水由吕/孟湖出地浜沟)挑皇甫支河以泄沙
河之水即于皇甫翟家口宋家口各筑土坝以捍沙
河之趋(引沙河水一由尹家湖出鮕/鱼口一由独山湖出满家口)又筑三河口石
坝一座南阳湖石堤三十馀里凡建闸九筑堤十三
置减水闸十四开支河九十六里三年又于昭阳湖
以东沙薛二水所从入旧河处开鸿沟废渠达李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0540-0311c.png
回回墓而东出留城闸计六十馀里以泄积水自此
运道俱由新河改夏村为夏镇然有夏镇河有留城
河有李家口河有镇口河总名之曰新河夏镇河为
尚书朱衡所开乃循盛应期未竟之绪其河起南阳
七十八里至王家口由宋家集折而东又南经夏村
五十七里至留城是也留城河乃尚书朱衡采潘季
驯议疏浚旧河属之新河者其河北至满家桥四十
里南经境山由茶城口四十五里出浊河是也自李
运道俱由新河改夏村为夏镇然有夏镇河有留城
河有李家口河有镇口河总名之曰新河夏镇河为
尚书朱衡所开乃循盛应期未竟之绪其河起南阳
七十八里至王家口由宋家集折而东又南经夏村
五十七里至留城是也留城河乃尚书朱衡采潘季
驯议疏浚旧河属之新河者其河北至满家桥四十
里南经境山由茶城口四十五里出浊河是也自李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0540-0311d.png
家口河开此河遂废李家口河则潘季驯所开以避
留城一带之湖水者其河自吕公堂迤西转东南经
龙堂至内华闸以接镇河口共一里镇口河则都御
史凌云翼所徙一十八里内建三闸随舟出入为启
闭者闸成不胜黄水之灌注闭日常多诸湖泛溢新
旧两渠仍通为一一二十年间屡变屡迁总以地逼
于黄故河患不息于是再议开河而泇河之道启矣
泇河(通计泇河二百六十里在江南邳州境者一/百里在东省滕峄二境者南自黄林庄北至)
留城一带之湖水者其河自吕公堂迤西转东南经
龙堂至内华闸以接镇河口共一里镇口河则都御
史凌云翼所徙一十八里内建三闸随舟出入为启
闭者闸成不胜黄水之灌注闭日常多诸湖泛溢新
旧两渠仍通为一一二十年间屡变屡迁总以地逼
于黄故河患不息于是再议开河而泇河之道启矣
泇河(通计泇河二百六十里在江南邳州境者一/百里在东省滕峄二境者南自黄林庄北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0540-0312a.png
(李家口计一/百六十里)
泇河以东西两泇水得名东泇源发费县箕山径沂
州卞庄而南西泇出峄县北抱犊山东南流至三合
村与东泇合又南合武河至邳州入泗谓之泇口淮
泗舟楫通焉峄之南有中心沟复受众水下流东会
氶水入泇隆庆丁卯庚午间徐邳淤都御史翁大立
屡疏请开河自马家桥经利国监入泇口出邳州以
避秦沟徐吕之险科臣骆遵言河出马家桥葛墟岭
泇河以东西两泇水得名东泇源发费县箕山径沂
州卞庄而南西泇出峄县北抱犊山东南流至三合
村与东泇合又南合武河至邳州入泗谓之泇口淮
泗舟楫通焉峄之南有中心沟复受众水下流东会
氶水入泇隆庆丁卯庚午间徐邳淤都御史翁大立
屡疏请开河自马家桥经利国监入泇口出邳州以
避秦沟徐吕之险科臣骆遵言河出马家桥葛墟岭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0540-0312b.png
高出河底五丈馀侯家湾梁城多伏石周柳诸湖达
邳州直河口须筑堤水中功费无算议遂寝万历癸
巳雨潦大作河决汶上灌徐沛溃漕堤几二百里总
河舒应龙求通泄之途于微山湖东得韩家庄其地
在性义岭东南不经葛墟岭而可引湖水由彭河注
之泇乃疏请开支渠四十馀里凡阅五月功成犹未
能通漕也自黄堌口决镇口淤数年间专用力于分
黄导淮及接引黄流出小浮桥济运而开挑未久淤
邳州直河口须筑堤水中功费无算议遂寝万历癸
巳雨潦大作河决汶上灌徐沛溃漕堤几二百里总
河舒应龙求通泄之途于微山湖东得韩家庄其地
在性义岭东南不经葛墟岭而可引湖水由彭河注
之泇乃疏请开支渠四十馀里凡阅五月功成犹未
能通漕也自黄堌口决镇口淤数年间专用力于分
黄导淮及接引黄流出小浮桥济运而开挑未久淤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0540-0312c.png
塞随之己亥秋都御史刘东星来治河与夏镇分司
梅守相议举韩庄未竟河工浅者深之狭者广之并
凿侯家湾梁城通泇口使可行舟以水溢暂辍辛丑
春上疏请竟前工得报可于是不问浅狭难易一切
修浚建钜梁桥石闸一德胜万年万家庄各草闸一
是年漕艘由泇河行者十之三矣癸卯霖雨水涨河
决黄庄入昭阳湖穿李家口逆行从镇口出都御史
李化龙复计开泇乃议弃王市以下三十里之泇河
梅守相议举韩庄未竟河工浅者深之狭者广之并
凿侯家湾梁城通泇口使可行舟以水溢暂辍辛丑
春上疏请竟前工得报可于是不问浅狭难易一切
修浚建钜梁桥石闸一德胜万年万家庄各草闸一
是年漕艘由泇河行者十之三矣癸卯霖雨水涨河
决黄庄入昭阳湖穿李家口逆行从镇口出都御史
李化龙复计开泇乃议弃王市以下三十里之泇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0540-0312d.png
径从王市取直达纪家集南取当河深处以避凿郗
山及周柳诸湖百里之险通计挑河建闸坝工费二
十万八千一百有奇乃上疏言今之称治河难者谓
河由宿迁入运则徐邳涸而无以载舟是以无水难
也河由丰沛入运则漕堤坏而无以维纤是以有水
难也泇河开而运不借河有水无水第任之耳疏瀹
决排皆无庸矣善一又以二百六十里之泇河避三
百三十里之黄河二洪自险镇口自淤不相关也善
山及周柳诸湖百里之险通计挑河建闸坝工费二
十万八千一百有奇乃上疏言今之称治河难者谓
河由宿迁入运则徐邳涸而无以载舟是以无水难
也河由丰沛入运则漕堤坏而无以维纤是以有水
难也泇河开而运不借河有水无水第任之耳疏瀹
决排皆无庸矣善一又以二百六十里之泇河避三
百三十里之黄河二洪自险镇口自淤不相关也善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0540-0313a.png
二运借河则河为政河为政则河得以困我运不借
河则我为政我为政则我得以熟察机宜而治之其
利害较然睹矣善三粮艘过洪每为河涨所阻运入
泇而安流无患过洪之禁可弛参罚之累可免善四
廷议韪之遂改挑直河之丈渠修砌王市之石坝平
治大泛口之湍溜涝浚彭家口之浅河建闸筑坝次
第毕举而运道实赖之矣
漕运纪程(山东漕河所经自南而北由兖州曹州/泰安东昌济南五府境径四州十六县)
河则我为政我为政则我得以熟察机宜而治之其
利害较然睹矣善三粮艘过洪每为河涨所阻运入
泇而安流无患过洪之禁可弛参罚之累可免善四
廷议韪之遂改挑直河之丈渠修砌王市之石坝平
治大泛口之湍溜涝浚彭家口之浅河建闸筑坝次
第毕举而运道实赖之矣
漕运纪程(山东漕河所经自南而北由兖州曹州/泰安东昌济南五府境径四州十六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0540-0313b.png
(三卫一所此外尚历/江南一县北直二县)
峄县(兖州府属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在运河东北五十里)滕县(兖州府属在/府东南一百)
(四十里在运/河东六十里)沛县(江南徐州府属在府西北五/十五里在运河西五十五里)鱼台
县(兖州府属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在运河西南三十里)济宁州(兖州府属在/府西南六十)
(里运河在州南/门外附济宁卫)钜野县(曹州府属在府东一百四/十里在运河西八十里)嘉
祥县(兖州府属在府西一百一/十里在运河西二十五里)汶上县(兖州府属在/府西北九十)
(里在运河东/北三十五里)东平州(泰安府属在府西一百八十里/在运河东北十五里附东平所)
(兖/属)寿张县(兖州府属在府西北二百/四十里在运河西三十里)东阿县(泰安府/属在府)
峄县(兖州府属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在运河东北五十里)滕县(兖州府属在/府东南一百)
(四十里在运/河东六十里)沛县(江南徐州府属在府西北五/十五里在运河西五十五里)鱼台
县(兖州府属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在运河西南三十里)济宁州(兖州府属在/府西南六十)
(里运河在州南/门外附济宁卫)钜野县(曹州府属在府东一百四/十里在运河西八十里)嘉
祥县(兖州府属在府西一百一/十里在运河西二十五里)汶上县(兖州府属在/府西北九十)
(里在运河东/北三十五里)东平州(泰安府属在府西一百八十里/在运河东北十五里附东平所)
(兖/属)寿张县(兖州府属在府西北二百/四十里在运河西三十里)东阿县(泰安府/属在府)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0540-0313c.png
(西二百一十里在/运河东六十里)阳谷县(兖州府属在府西北三/百里在运河西五十里)聊
城县(东昌府属附郭运河/在东关外附东昌卫)堂邑县(东昌府属在府西/四十里在运河西)
(南三/十里)博平县(东昌府属在府北四十/里在运河东四十里)清平县(东昌府/属在府)
(北七十里在运/河东三十里)临清州(东昌府属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在汶河之北卫河之东)
(外城跨/于运河)清河县(北直广平府属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在运河西三十里)夏津县
(东昌府属在府北一百二/十里在运河东四十里)武城县(东昌府属在府北/一百八十里运河)
(在县西/关外)故城县(北直河间府属在府南二/百九十里在运河西二里)恩县(东昌/府属)
(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在运河东五十里)德州(济南府属在府西北二百/八十里运河在州西门外)
城县(东昌府属附郭运河/在东关外附东昌卫)堂邑县(东昌府属在府西/四十里在运河西)
(南三/十里)博平县(东昌府属在府北四十/里在运河东四十里)清平县(东昌府/属在府)
(北七十里在运/河东三十里)临清州(东昌府属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在汶河之北卫河之东)
(外城跨/于运河)清河县(北直广平府属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在运河西三十里)夏津县
(东昌府属在府北一百二/十里在运河东四十里)武城县(东昌府属在府北/一百八十里运河)
(在县西/关外)故城县(北直河间府属在府南二/百九十里在运河西二里)恩县(东昌/府属)
(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在运河东五十里)德州(济南府属在府西北二百/八十里运河在州西门外)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0540-0313d.png
(附德/州卫)
山东运河南自江南邳州界黄林庄起北至直隶吴
桥县界桑园镇止共长一千一百四十三里一百二
十一步六尺五寸(馆陶县卫/河在内)
兖州府泇河通判一员(驻夏镇辖本省峄滕二县并/江南沛县河道共长二百零)
(八/里)
峄县县丞一员该管河道南自黄林庄江南邳州界
起北至吴家桥滕县界止计长一百一十里(各汛交/界并闸)
山东运河南自江南邳州界黄林庄起北至直隶吴
桥县界桑园镇止共长一千一百四十三里一百二
十一步六尺五寸(馆陶县卫/河在内)
兖州府泇河通判一员(驻夏镇辖本省峄滕二县并/江南沛县河道共长二百零)
(八/里)
峄县县丞一员该管河道南自黄林庄江南邳州界
起北至吴家桥滕县界止计长一百一十里(各汛交/界并闸)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0540-0314a.png
(座相距里数俱查照/河道河厅册报开载)
闸座(旧闸八侯迁等闸俱明万历三十一年开泇/河时建闸下月河各一道六里石闸 国朝)
(雍正二/年建)
台庄闸(东距黄林庄五里北岸进水有巫/山泉口 闸官一员闸夫三十名)
侯迁闸(在台庄闸西十五里十闸务/归并台庄闸闸夫三 名)
顿庄闸(在侯迁闸西十二里北岸进水有/大泛口 闸官一员闸夫三十名)
丁家庙闸(在顿庄闸西六里北岸进水有针沟/口 闸务归并顿庄闸闸夫三十名)
万年闸(在丁家庙闸西十里北岸进水有贾家沟口/南岸进水有龙王泉口 闸官一员闸夫三)
闸座(旧闸八侯迁等闸俱明万历三十一年开泇/河时建闸下月河各一道六里石闸 国朝)
(雍正二/年建)
台庄闸(东距黄林庄五里北岸进水有巫/山泉口 闸官一员闸夫三十名)
侯迁闸(在台庄闸西十五里十闸务/归并台庄闸闸夫三 名)
顿庄闸(在侯迁闸西十二里北岸进水有/大泛口 闸官一员闸夫三十名)
丁家庙闸(在顿庄闸西六里北岸进水有针沟/口 闸务归并顿庄闸闸夫三十名)
万年闸(在丁家庙闸西十里北岸进水有贾家沟口/南岸进水有龙王泉口 闸官一员闸夫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0540-0314b.png
(十/名)
张庄闸(在万年闸西八里北岸进水有牛山泉/口 闸务归并万年闸闸夫三十名)
六里石闸(在张庄闸西六里南岸进水有侯孟泉/口 闸务归并万年闸闸夫三十名)
德胜闸(在六里闸西六里名闸/官一员闸夫三十)
韩庄闸(在德胜闸西北二十里北岸进水有叠路口/刘家水口闸西南邻微山湖进水有湖口闸)
(闸闸务归并德胜/ 闸夫三十名)
堤坝
北岸(有大泛口在侯迁闸之西峄县氶水由此入运/因喷沙为害按年大小挑以导之内有旧石闸)
张庄闸(在万年闸西八里北岸进水有牛山泉/口 闸务归并万年闸闸夫三十名)
六里石闸(在张庄闸西六里南岸进水有侯孟泉/口 闸务归并万年闸闸夫三十名)
德胜闸(在六里闸西六里名闸/官一员闸夫三十)
韩庄闸(在德胜闸西北二十里北岸进水有叠路口/刘家水口闸西南邻微山湖进水有湖口闸)
(闸闸务归并德胜/ 闸夫三十名)
堤坝
北岸(有大泛口在侯迁闸之西峄县氶水由此入运/因喷沙为害按年大小挑以导之内有旧石闸)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0540-0314c.png
(泥沟土坝各一道遏/水西由针沟口入运)
西岸(有临湖石堤即韩庄湖之东堤也长三十里石/堤以北有土堤二百六十丈雍正十一年改建)
(石/工)
水匮
微山湖(在运河西岸北承昭阳湖南接郗山吕孟韩/庄张庄四湖计长九十二里湖之东岸上流)
(有坝一水口二桥闸各一俱减水入湖总由张谷山/口南流至徐境彭河入运仍于韩庄闸南分支出湖)
(口闸入泇河济运雍正二年于张谷山/创筑草坝一道以资节蓄详蓄水条下)
浅铺(额设徭夫二百一十五名五分内协拨禹王/台工二名又于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四十名)
西岸(有临湖石堤即韩庄湖之东堤也长三十里石/堤以北有土堤二百六十丈雍正十一年改建)
(石/工)
水匮
微山湖(在运河西岸北承昭阳湖南接郗山吕孟韩/庄张庄四湖计长九十二里湖之东岸上流)
(有坝一水口二桥闸各一俱减水入湖总由张谷山/口南流至徐境彭河入运仍于韩庄闸南分支出湖)
(口闸入泇河济运雍正二年于张谷山/创筑草坝一道以资节蓄详蓄水条下)
浅铺(额设徭夫二百一十五名五分内协拨禹王/台工二名又于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四十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0540-0314d.png
峄汛(王家庄子乾石桥家台庄闸上浅渡口迁公馆/前 屠 庄 陈 庄 闫家 侯 闸下)
(朱家沟/张家庄) (塌发崖/针沟口) (大泛口/榆树沟) (山河口后龙家沟/孙家庄 贾家)
(沟月龙王泉旧万年仓/上 河口 牛山泉) (万年闸下渡口口万年闸/张家林 乾沟 张庄)
(闸上桥口发张庄闸上人家头牛六里石闸上月河/口 大塌 崖 德胜庄北 山泉沟口 叠路)
(口北公广福庄渡口南岸/岸 馆嘴 韩庄闸上) (八里沟北/石工北头)
滕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吴家桥峄县界起北
至刘昌庄江南沛县界止计长五十里
闸座
(朱家沟/张家庄) (塌发崖/针沟口) (大泛口/榆树沟) (山河口后龙家沟/孙家庄 贾家)
(沟月龙王泉旧万年仓/上 河口 牛山泉) (万年闸下渡口口万年闸/张家林 乾沟 张庄)
(闸上桥口发张庄闸上人家头牛六里石闸上月河/口 大塌 崖 德胜庄北 山泉沟口 叠路)
(口北公广福庄渡口南岸/岸 馆嘴 韩庄闸上) (八里沟北/石工北头)
滕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吴家桥峄县界起北
至刘昌庄江南沛县界止计长五十里
闸座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0540-0315a.png
滕汛无闸(南自峄县韩庄闸北至沛县夏镇闸计长/七十里东岸进水有渐家口旧彭口新支)
(河口修永闸西邻微山昭阳等湖减水有/朱姬庄西岸闸三空桥大水口刘昌庄口)
堤坝
东岸(有彭口峄县温水等泉由此入运因喷沙为害/按年大小挑以导之自朱姬庄至郗山有埽工)
(长二千三百八十一丈有彭口石坝三河大坝各支/河内有东邵驩城皇甫三坝又种家海口旧三河口)
(有板工二段长二百三/十丈雍正六七等年建)
西岸(即微山湖之东堤也向有土堤长三百六十五/丈与峄汛相接雍正十一年改建石工又彭口)
(大王庙三空桥有板工二段长一/百四十五丈雍正六七等年建)
(河口修永闸西邻微山昭阳等湖减水有/朱姬庄西岸闸三空桥大水口刘昌庄口)
堤坝
东岸(有彭口峄县温水等泉由此入运因喷沙为害/按年大小挑以导之自朱姬庄至郗山有埽工)
(长二千三百八十一丈有彭口石坝三河大坝各支/河内有东邵驩城皇甫三坝又种家海口旧三河口)
(有板工二段长二百三/十丈雍正六七等年建)
西岸(即微山湖之东堤也向有土堤长三百六十五/丈与峄汛相接雍正十一年改建石工又彭口)
(大王庙三空桥有板工二段长一/百四十五丈雍正六七等年建)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0540-0315b.png
水匮
微山湖(注见/上)
浅铺(额设坝夫一百四十一名五分内协拨禹王/台三名又于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六十名)
滕汛(朱姬庄王郤山下家王家水口屋渐家渡河彭/口 大 庙 种 渡口 官 新支 口)
(大西湾/ 坝)
江南沛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刘昌庄滕县界
起北至王家口鱼台县界止计长四十八里
闸座(凡三俱明嘉靖四十五/年建闸下月河各一道)
微山湖(注见/上)
浅铺(额设坝夫一百四十一名五分内协拨禹王/台三名又于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六十名)
滕汛(朱姬庄王郤山下家王家水口屋渐家渡河彭/口 大 庙 种 渡口 官 新支 口)
(大西湾/ 坝)
江南沛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刘昌庄滕县界
起北至王家口鱼台县界止计长四十八里
闸座(凡三俱明嘉靖四十五/年建闸下月河各一道)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0540-0315c.png
夏镇闸(在韩庄闸北七十里行闸官一员闸夫四十/名 自黄林庄起北 一百六十里至夏镇)
(闸稍南李家港口止为/东省境内泇河运道)
杨庄闸(在夏镇闸北八里名闸/官一员闸夫三十)
珠梅闸(在杨庄闸北二十八里东岸进水有三河口/鮕鱼弦 闸务归并杨庄闸闸夫三十名)
(北至辛章桥交界入/运河厅汛鱼台县境)
堤坝
东岸(自夏镇闸下至戚城有板工五段共/长五百三十丈雍正六七等年新修)
西岸(夏镇南临湖有满坝吕坝每逢彭/口大小挑开此坝泄水入微山湖)
(闸稍南李家港口止为/东省境内泇河运道)
杨庄闸(在夏镇闸北八里名闸/官一员闸夫三十)
珠梅闸(在杨庄闸北二十八里东岸进水有三河口/鮕鱼弦 闸务归并杨庄闸闸夫三十名)
(北至辛章桥交界入/运河厅汛鱼台县境)
堤坝
东岸(自夏镇闸下至戚城有板工五段共/长五百三十丈雍正六七等年新修)
西岸(夏镇南临湖有满坝吕坝每逢彭/口大小挑开此坝泄水入微山湖)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0540-0315d.png
水匮
昭阳湖(详鱼台/汛内)
浅铺(额设浅夫/四十名)
沛汛(寨子迤东/ 百子堂) (夏镇闸上常杨庄闸下鱼陶阳寺/三河口 家口 鮕 弦 草)
(庙口王/家)
兖州府运河同知一员(驻济宁辖济宁州济宁/钜嘉汶等处河道共长) (鱼/百)
(七十五/里零)
鱼台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自王家口沛县界起北
昭阳湖(详鱼台/汛内)
浅铺(额设浅夫/四十名)
沛汛(寨子迤东/ 百子堂) (夏镇闸上常杨庄闸下鱼陶阳寺/三河口 家口 鮕 弦 草)
(庙口王/家)
兖州府运河同知一员(驻济宁辖济宁州济宁/钜嘉汶等处河道共长) (鱼/百)
(七十五/里零)
鱼台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自王家口沛县界起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0540-0316a.png
至四里湾济宁州界止计长八十五里
闸座(凡三南阳闸元至顺二年建利建闸明嘉靖/四十五年建邢庄闸隆庆元年建闸下月河)
(各一/道)
邢庄闸(在珠梅闸北四十八里东岸进水有王家口/又北东邻独山湖进水有十四口 傅家水)
(口家徐家南水口南徐家北水口北满家南水口北/满 水口 王家 水口 满家 水口 王家)
(水口/水口) (张家水口/石家水口) (马家水口口孟家水口阳尤家/邱家坝水 西邻昭 湖减)
(水有七闸一桥三徐家下单闸单徐家上单闸闸满/家单闸 满家 空桥 王家 闸 邵家单)
(石家单闸四邱家坝单闸三闸官一员/闸夫二十 名溜夫二十 名五分)
闸座(凡三南阳闸元至顺二年建利建闸明嘉靖/四十五年建邢庄闸隆庆元年建闸下月河)
(各一/道)
邢庄闸(在珠梅闸北四十八里东岸进水有王家口/又北东邻独山湖进水有十四口 傅家水)
(口家徐家南水口南徐家北水口北满家南水口北/满 水口 王家 水口 满家 水口 王家)
(水口/水口) (张家水口/石家水口) (马家水口口孟家水口阳尤家/邱家坝水 西邻昭 湖减)
(水有七闸一桥三徐家下单闸单徐家上单闸闸满/家单闸 满家 空桥 王家 闸 邵家单)
(石家单闸四邱家坝单闸三闸官一员/闸夫二十 名溜夫二十 名五分)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0540-0316b.png
利建闸(在邢庄闸北十二里东邻独山湖进水有三/口 邢庄闸水口 姚家水口 利建闸水)
(口家西邻昭阳湖减水有三闸一桥桥头店单闸并/田 单闸 马家三空桥 利建单闸 闸务归)
(邢庄闸闸夫二十七名堤/夫三名溜夫二十三名)
南阳闸(在利建闸北十八里东邻独山湖进水有二/口 赵家水口 马家水口 西邻昭阳湖)
(减水有二闸三赵家单闸李五里单闸北闸务归并/邢庄闸闸夫 十二名自 家港口起 行一百二)
(十里至南阳闸/止为新河运道)
堤坝
东岸(有独山湖隔堤长九千六十二丈四尺雍正二/年加修又有土堤长二百二十二丈五尺雍正)
(口家西邻昭阳湖减水有三闸一桥桥头店单闸并/田 单闸 马家三空桥 利建单闸 闸务归)
(邢庄闸闸夫二十七名堤/夫三名溜夫二十三名)
南阳闸(在利建闸北十八里东邻独山湖进水有二/口 赵家水口 马家水口 西邻昭阳湖)
(减水有二闸三赵家单闸李五里单闸北闸务归并/邢庄闸闸夫 十二名自 家港口起 行一百二)
(十里至南阳闸/止为新河运道)
堤坝
东岸(有独山湖隔堤长九千六十二丈四尺雍正二/年加修又有土堤长二百二十二丈五尺雍正)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0540-0316c.png
(六七等/年加修)
西岸(有南阳大堤康熙三十年县/令马得正创修今名马公桥)
水匮
独山湖(在运河东岸周回一百九十六里东接山坡/北受泉河诸水西南二面即运河东岸雍正)
(元年建束湖土堤一道留水口/十九处各筑草坝以时蓄泄)
昭阳湖(在运河西岸居鱼沛之间鱼台为南阳湖沛/为昭阳湖共长九十馀里东岸湖堤六十四)
(里雍正二年建石闸十二座三空/桥二座运河水大则开泄入湖)
浅铺(额设浅夫九十一名五分雍/正五年新改河兵五十名)
西岸(有南阳大堤康熙三十年县/令马得正创修今名马公桥)
水匮
独山湖(在运河东岸周回一百九十六里东接山坡/北受泉河诸水西南二面即运河东岸雍正)
(元年建束湖土堤一道留水口/十九处各筑草坝以时蓄泄)
昭阳湖(在运河西岸居鱼沛之间鱼台为南阳湖沛/为昭阳湖共长九十馀里东岸湖堤六十四)
(里雍正二年建石闸十二座三空/桥二座运河水大则开泄入湖)
浅铺(额设浅夫九十一名五分雍/正五年新改河兵五十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0540-0316d.png
鱼台汛(尤家口昌桥头南阳利建闸/下 文 阁 正觉寺)
济宁州州判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四里湾鱼台县界
起北至五里营之东济宁卫界止计长七十五里
闸座(凡九师庄新店在城三闸元大德中建枣林/石佛二闸延祐中建新闸赵村二闸至正中)
(建天井闸至治初建仲家浅闸明宣德五年建闸/下月河各一道 又在城天井二闸月河绕南门)
(桥草桥而北由济安桥上接运河中建/三闸南曰下新中曰中新北曰上新)
枣林闸(在南阳闸北十二里东岸进水有新挑河口/西邻南阳湖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四名)
师庄闸(在枣林闸北十二里东岸进水有鲁桥泗河/口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四名溜夫十二名)
济宁州州判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四里湾鱼台县界
起北至五里营之东济宁卫界止计长七十五里
闸座(凡九师庄新店在城三闸元大德中建枣林/石佛二闸延祐中建新闸赵村二闸至正中)
(建天井闸至治初建仲家浅闸明宣德五年建闸/下月河各一道 又在城天井二闸月河绕南门)
(桥草桥而北由济安桥上接运河中建/三闸南曰下新中曰中新北曰上新)
枣林闸(在南阳闸北十二里东岸进水有新挑河口/西邻南阳湖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四名)
师庄闸(在枣林闸北十二里东岸进水有鲁桥泗河/口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四名溜夫十二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0540-0317a.png
(五/分)
仲家浅闸(在师庄闸北六里名闸务归并师/庄闸闸夫二十四 溜夫四名)
新闸(即黄拣林闸在仲家浅闸北五里四闸务归并/师庄闸闸夫二十五名溜夫二十 名五分)
新店闸(在新闸北八里二闸官一员闸夫/二十五名溜夫 十四名五分)
石佛闸(在新店闸北十八里十闸官一员闸/夫二十五名溜夫二 四名五分)
赵村闸(在石佛闸北八里夫闸官一员/闸夫二十五名溜 二十五名)
在城闸(在赵村闸西北三里东岸有通心桥名闸/官一员闸夫二十九名溜夫二十六)
天井闸(在在城闸西北一里本名会源闸洸泗交流/元人于此分水故名 闸官一员闸夫三十)
仲家浅闸(在师庄闸北六里名闸务归并师/庄闸闸夫二十四 溜夫四名)
新闸(即黄拣林闸在仲家浅闸北五里四闸务归并/师庄闸闸夫二十五名溜夫二十 名五分)
新店闸(在新闸北八里二闸官一员闸夫/二十五名溜夫 十四名五分)
石佛闸(在新店闸北十八里十闸官一员闸/夫二十五名溜夫二 四名五分)
赵村闸(在石佛闸北八里夫闸官一员/闸夫二十五名溜 二十五名)
在城闸(在赵村闸西北三里东岸有通心桥名闸/官一员闸夫二十九名溜夫二十六)
天井闸(在在城闸西北一里本名会源闸洸泗交流/元人于此分水故名 闸官一员闸夫三十)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0540-0317b.png
(三名闸上有二桥曰南门桥设夫十四/名曰草桥设夫十名溜夫二十七名)
堤坝
东岸(自高家胡衕至大王庙有板工四段共长二百/七十九丈四尺雍正六年建有土工三十九段)
(共长六千一百四十九丈五尺雍正七年加修又州/城东有杨家坝泗水分入府河由此出天井闸入运)
(今筑坝堵截引/水入马场湖)
西岸(自仁和巷至打绳巷五段有板工共长五百四/十六丈雍正六年建有土工四十八段长五千)
(六百一十五丈五尺雍正七年加修又有土工十七/段共长二千三百八十四丈雍正九年加修又赵村)
(闸有月/河石坝)
堤坝
东岸(自高家胡衕至大王庙有板工四段共长二百/七十九丈四尺雍正六年建有土工三十九段)
(共长六千一百四十九丈五尺雍正七年加修又州/城东有杨家坝泗水分入府河由此出天井闸入运)
(今筑坝堵截引/水入马场湖)
西岸(自仁和巷至打绳巷五段有板工共长五百四/十六丈雍正六年建有土工四十八段长五千)
(六百一十五丈五尺雍正七年加修又有土工十七/段共长二千三百八十四丈雍正九年加修又赵村)
(闸有月/河石坝)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0540-0317c.png
浅铺(额设浅夫一百/三十三名五分)
济宁汛(济宁塘河乔枣林闸/上鲁桥 家门首)
济宁卫千总二员递年轮管河道南自五里营济宁
州界起北至曹井桥钜野县界止长一十七里八分
闸座
济宁卫汛无闸(南自济宁卫天井闸起北至钜野县/通济闸计长三十里西岸有济安桥)
(每遇南旺闭坝挑河即于桥南堵筑土坝使水自济/安桥月河内由在城闸入运东邻马场湖进水有十)
(里斗门安/居斗门)
济宁汛(济宁塘河乔枣林闸/上鲁桥 家门首)
济宁卫千总二员递年轮管河道南自五里营济宁
州界起北至曹井桥钜野县界止长一十七里八分
闸座
济宁卫汛无闸(南自济宁卫天井闸起北至钜野县/通济闸计长三十里西岸有济安桥)
(每遇南旺闭坝挑河即于桥南堵筑土坝使水自济/安桥月河内由在城闸入运东邻马场湖进水有十)
(里斗门安/居斗门)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0540-0317d.png
堤坝
西岸(自五里营至曹井桥有土工九段共长六百七/十六丈二尺雍正七年加修自五里营至曹井)
(桥月堤有土工十一段共长一千/三百一丈八尺雍正九年加修)
水匮
马场湖(在运河北岸周回四十里有十里安居二斗/门放水济运雍正九年加修湖堤长三千三)
(百九十二丈又增修/长七百八十六丈)
浅铺(额设浅夫六十五名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四十名)
济宁卫汛(安居东家安居北曹赵家/口 汪 路口 井桥)
西岸(自五里营至曹井桥有土工九段共长六百七/十六丈二尺雍正七年加修自五里营至曹井)
(桥月堤有土工十一段共长一千/三百一丈八尺雍正九年加修)
水匮
马场湖(在运河北岸周回四十里有十里安居二斗/门放水济运雍正九年加修湖堤长三千三)
(百九十二丈又增修/长七百八十六丈)
浅铺(额设浅夫六十五名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四十名)
济宁卫汛(安居东家安居北曹赵家/口 汪 路口 井桥)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0540-0318a.png
钜嘉主簿一员该管钜野县河道南自曹井桥济宁
卫界起北至小长沟嘉祥县界止计长二十五里
闸座(闸一明万历十六年/建闸下月河一道)
通济闸(在天井闸北三十里十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溜夫二 三名五分)
堤坝
东岸(自牛所铺对过至黄沙浅有土工六段/共长七百八十六丈雍正九年加修)
西岸(有蓬子山坝按大薛湖在运河西岸北接南旺/湖南接晋阳湖明成化间南旺湖水涨入大薛)
(漫流晋阳水退漕涸佥事陈善筑此坝以障之自通/济闸南至宋家坑有土工七段共长九百四十五丈)
卫界起北至小长沟嘉祥县界止计长二十五里
闸座(闸一明万历十六年/建闸下月河一道)
通济闸(在天井闸北三十里十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溜夫二 三名五分)
堤坝
东岸(自牛所铺对过至黄沙浅有土工六段/共长七百八十六丈雍正九年加修)
西岸(有蓬子山坝按大薛湖在运河西岸北接南旺/湖南接晋阳湖明成化间南旺湖水涨入大薛)
(漫流晋阳水退漕涸佥事陈善筑此坝以障之自通/济闸南至宋家坑有土工七段共长九百四十五丈)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0540-0318b.png
(雍正七/年加修)
浅铺(额设浅夫八十三名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十七名)
钜野汛(小桥口羊牛所铺沙梁家/浅 石 铺 黄 浅)
又兼管嘉祥县河道南自小长沟钜野县界起北至
孙村汶上县界止计长一十六里
闸座(闸一明正德元年/建闸下月河一道)
寺前闸(在通济闸北三十五里东邻蜀山湖放水有/金线闸西邻南旺湖放水有十字河斗门)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六名溜夫二十一名)
浅铺(额设浅夫八十三名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十七名)
钜野汛(小桥口羊牛所铺沙梁家/浅 石 铺 黄 浅)
又兼管嘉祥县河道南自小长沟钜野县界起北至
孙村汶上县界止计长一十六里
闸座(闸一明正德元年/建闸下月河一道)
寺前闸(在通济闸北三十五里东邻蜀山湖放水有/金线闸西邻南旺湖放水有十字河斗门)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六名溜夫二十一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0540-0318c.png
堤坝
东岸(自观音嘴至金线闸北有板工五段共长一千/九百一十四丈雍正六年修又蜀山湖堤有土)
(工一千九百五十六丈雍正九年修又蜀山湖内有/冯家滚水坝向引蜀山湖水滚入马场湖收蓄济运)
(今/废)
西岸(自大长沟大王庙北至太平庄对过有土工四/段共长二百二十二丈又南旺堤有土工三千)
(三百七十六丈/俱雍正九年修)
浅铺(额设浅夫四十八名五分雍/正五年新改河兵二十三名)
嘉祥汛(大长沟北太金线闸利傅家祠元大王庙三/寺前铺 平庄 运闸 帝庙)
东岸(自观音嘴至金线闸北有板工五段共长一千/九百一十四丈雍正六年修又蜀山湖堤有土)
(工一千九百五十六丈雍正九年修又蜀山湖内有/冯家滚水坝向引蜀山湖水滚入马场湖收蓄济运)
(今/废)
西岸(自大长沟大王庙北至太平庄对过有土工四/段共长二百二十二丈又南旺堤有土工三千)
(三百七十六丈/俱雍正九年修)
浅铺(额设浅夫四十八名五分雍/正五年新改河兵二十三名)
嘉祥汛(大长沟北太金线闸利傅家祠元大王庙三/寺前铺 平庄 运闸 帝庙)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0540-0318d.png
(官庙嘴丁家嘴界/观音 孙村)
汶上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孙村嘉祥县界起
北至靳口闸东平州界止计长五十六里一百八十
步
闸座(凡四开河闸元至正中建柳林十里二闸俱/明成化六年建袁口闸正德元年建开河袁)
(口二闸下各/有月河一道)
柳林闸(即南旺上闸在寺前闸北十五里东邻蜀山/湖放水有利运闸西邻南旺湖泄水有三斗)
(门曰焦鸾盛进张全夫闸官/一员闸夫十八名溜 九名)
汶上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孙村嘉祥县界起
北至靳口闸东平州界止计长五十六里一百八十
步
闸座(凡四开河闸元至正中建柳林十里二闸俱/明成化六年建袁口闸正德元年建开河袁)
(口二闸下各/有月河一道)
柳林闸(即南旺上闸在寺前闸北十五里东邻蜀山/湖放水有利运闸西邻南旺湖泄水有三斗)
(门曰焦鸾盛进张全夫闸官/一员闸夫十八名溜 九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6a 页 WYG0540-0319a.png
南旺分水口(汶河上源会纳诸泉由此出口分济运/道四分南流出柳林闸至济宁一百里)
(合于泗沂六分北流出十里闸至临清三百五十里/合于漳御分水之法柳林闸石底高三尺许十里闸)
(石底低三尺许以此作准故南少而北多/也水口积沙为患按年大小挑以导之)
十里闸(即南旺下闸在柳林闸北十里自分水口北/东邻马踏湖西邻南旺湖泄水有五斗门曰)
(刘贤孙强彭石邢通常鸣夫闸务归/并柳林闸闸夫十八名溜 九名)
开河闸(在十里闸北十五里东邻马踏湖放水有新/河头闸西邻南旺湖放水有关家闸五里闸)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六名)
袁口闸(在开河闸北十二里东邻马踏湖放水有弘/仁桥闸西岸进水有兼济闸 闸官一员闸)
(合于泗沂六分北流出十里闸至临清三百五十里/合于漳御分水之法柳林闸石底高三尺许十里闸)
(石底低三尺许以此作准故南少而北多/也水口积沙为患按年大小挑以导之)
十里闸(即南旺下闸在柳林闸北十里自分水口北/东邻马踏湖西邻南旺湖泄水有五斗门曰)
(刘贤孙强彭石邢通常鸣夫闸务归/并柳林闸闸夫十八名溜 九名)
开河闸(在十里闸北十五里东邻马踏湖放水有新/河头闸西邻南旺湖放水有关家闸五里闸)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六名)
袁口闸(在开河闸北十二里东邻马踏湖放水有弘/仁桥闸西岸进水有兼济闸 闸官一员闸)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6b 页 WYG0540-0319b.png
(夫二十六名北至靳口闸交/界入捕河厅汛东平州境)
堤坝
东岸(自孙村至分水口北有板工四段共长五百二/十七丈雍正六年修又有石岸工长四十九尺)
(又茶棚五里闸有土工长三十七丈六尺俱雍正九/年修又分水口有束水大坝两坝南北对峙积沙如)
(山易于坍卸雍正六年百题准于两岸沙山之下各/筑束沙坝一道共长一 三十一丈以资挡护仍定)
(例岁/修)
西岸(老鹳巷等有土工三段共长/三百四十一丈雍正七年修)
水匮
堤坝
东岸(自孙村至分水口北有板工四段共长五百二/十七丈雍正六年修又有石岸工长四十九尺)
(又茶棚五里闸有土工长三十七丈六尺俱雍正九/年修又分水口有束水大坝两坝南北对峙积沙如)
(山易于坍卸雍正六年百题准于两岸沙山之下各/筑束沙坝一道共长一 三十一丈以资挡护仍定)
(例岁/修)
西岸(老鹳巷等有土工三段共长/三百四十一丈雍正七年修)
水匮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7a 页 WYG0540-0319c.png
南旺湖(在运河西岸周回九十三里圈堤长一万五/千六百馀丈湖之东堤当分水口有斗门八)
(座减水入湖以时放水南北济运北有关家坝五里/铺坝二口南有十字河闸雍正四年加修湖堤添设)
(八斗门闸板将关家/坝五里坝改建石闸)
蜀山湖(在运河东岸分水口之南周回六十里湖堤/自冯家坝起至苏鲁桥止共长三千五百一)
(十丈嘉祥汶上分属汶水上流有收水三口东徐家/坝口 田家楼口 南月河口 湖之西堤 临运)
(河有放水二闸堤金线闸改利运闸雍正四年修堤/筑堰并将徐家 等三口 建石闸名曰永定永安)
(永/泰)
马踏湖(在运河东岸分水口之北周回三十四里圈/堤长五千九百六十三丈汶水上流有收水)
(座减水入湖以时放水南北济运北有关家坝五里/铺坝二口南有十字河闸雍正四年加修湖堤添设)
(八斗门闸板将关家/坝五里坝改建石闸)
蜀山湖(在运河东岸分水口之南周回六十里湖堤/自冯家坝起至苏鲁桥止共长三千五百一)
(十丈嘉祥汶上分属汶水上流有收水三口东徐家/坝口 田家楼口 南月河口 湖之西堤 临运)
(河有放水二闸堤金线闸改利运闸雍正四年修堤/筑堰并将徐家 等三口 建石闸名曰永定永安)
(永/泰)
马踏湖(在运河东岸分水口之北周回三十四里圈/堤长五千九百六十三丈汶水上流有收水)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7b 页 WYG0540-0319d.png
(二口/二口) (徐建口李家口湖之西堤东临运河有放水/新河头 弘仁桥雍正四年修堤筑堰将徐)
(建等二口并新河/等二口改建石闸)
浅铺(额设浅夫一百五十二名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八十名)
汶上汛(南旺塘河里柳林闸下腐南月河闸闸邢通/闸北 十 闸下 豆 营 弘仁 刘)
(老口下侯家口口袁口闸上/口闸 防河 石头口) (袁/)
兖州府捕河通判一员(驻张秋辖东平州东平所寿/东阳等处河道共长一百五)
(十五/里)
东平州州判一员该管河道南自靳家口汶上县界
(建等二口并新河/等二口改建石闸)
浅铺(额设浅夫一百五十二名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八十名)
汶上汛(南旺塘河里柳林闸下腐南月河闸闸邢通/闸北 十 闸下 豆 营 弘仁 刘)
(老口下侯家口口袁口闸上/口闸 防河 石头口) (袁/)
兖州府捕河通判一员(驻张秋辖东平州东平所寿/东阳等处河道共长一百五)
(十五/里)
东平州州判一员该管河道南自靳家口汶上县界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8a 页 WYG0540-0320a.png
起北至戴家庙闸下三空桥寿张县界止计长六十
里(内有东平所/河道十二里)
闸座(凡三戴家庙闸明景泰五年建安山闸成化/十八年建靳家口闸正德十二年建闸下月)
(河各/一道)
靳家口闸(在袁口闸北十八里名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八)
安山闸(在靳口闸北三十里西邻安山湖减水/有通湖闸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
戴家庙闸(在安山闸北三十里西邻安山湖旧有进/水二口曰安济似蛇沟 闸官一员闸夫)
(二十/八名)
里(内有东平所/河道十二里)
闸座(凡三戴家庙闸明景泰五年建安山闸成化/十八年建靳家口闸正德十二年建闸下月)
(河各/一道)
靳家口闸(在袁口闸北十八里名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八)
安山闸(在靳口闸北三十里西邻安山湖减水/有通湖闸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
戴家庙闸(在安山闸北三十里西邻安山湖旧有进/水二口曰安济似蛇沟 闸官一员闸夫)
(二十/八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8b 页 WYG0540-0320b.png
堤坝
东岸(自八里湾至戴家庙闸下有土工/十四段共长三百九十六丈二尺)
西岸(自八里湾至裕国台有土工五段共长/二百二十四丈五尺俱雍正七年修)
附戴村坝(在汶河北岸明永乐九年建坝长五里十/三步遏汶西流出南旺分水口济运坎河)
(口坝用万历中建河口两旁用石裹头各长十丈高/一丈二尺中间用滚水坝二十二丈二尺仍留石滩)
(四十九丈一尺名乱石坝遇汶河/涨溢由此泄水北入大清河归海)
水匮
安山湖(在运河西岸雍正四年修复水匮因水无来/源底土疏漏不能收蓄济运 题准停修遇)
东岸(自八里湾至戴家庙闸下有土工/十四段共长三百九十六丈二尺)
西岸(自八里湾至裕国台有土工五段共长/二百二十四丈五尺俱雍正七年修)
附戴村坝(在汶河北岸明永乐九年建坝长五里十/三步遏汶西流出南旺分水口济运坎河)
(口坝用万历中建河口两旁用石裹头各长十丈高/一丈二尺中间用滚水坝二十二丈二尺仍留石滩)
(四十九丈一尺名乱石坝遇汶河/涨溢由此泄水北入大清河归海)
水匮
安山湖(在运河西岸雍正四年修复水匮因水无来/源底土疏漏不能收蓄济运 题准停修遇)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9a 页 WYG0540-0320c.png
(运河水涨由通湖闸/泄水入湖以保堤岸)
浅铺(额设浅夫七十八名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四十名)
东平汛(靳家口上/ 营门口) (杨家桥/十里铺) (大坝头内瓦碴湾庙/戴家庙 元武)
(罗汉庙家小坝头空娘娘/庙 吴 口 三 桥)
东平所管河千总一员该管河道南自田家铺起北
至安山铺止计长一十二里在东平州河道之内
堤坝
东岸(有王家洼等土工三段共长一/百七十九丈六尺雍正九年修)
浅铺(额设浅夫七十八名雍正/五年新改河兵四十名)
东平汛(靳家口上/ 营门口) (杨家桥/十里铺) (大坝头内瓦碴湾庙/戴家庙 元武)
(罗汉庙家小坝头空娘娘/庙 吴 口 三 桥)
东平所管河千总一员该管河道南自田家铺起北
至安山铺止计长一十二里在东平州河道之内
堤坝
东岸(有王家洼等土工三段共长一/百七十九丈六尺雍正九年修)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29b 页 WYG0540-0320d.png
浅铺(额设浅夫/二十名)
东平所汛(老堤头/陈家园) (邢家浅/五里墩)
寿东主簿一员该管寿张县河道南自三空桥东平
州界起北至沙湾铺东阿县界止计长二十里
闸座
寿东汛无闸座(南自戴家庙闸北至荆门上闸四十/里东岸减水有三空桥五空桥西岸)
(进水有积水闸/道人桥水口)
堤坝
东平所汛(老堤头/陈家园) (邢家浅/五里墩)
寿东主簿一员该管寿张县河道南自三空桥东平
州界起北至沙湾铺东阿县界止计长二十里
闸座
寿东汛无闸座(南自戴家庙闸北至荆门上闸四十/里东岸减水有三空桥五空桥西岸)
(进水有积水闸/道人桥水口)
堤坝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0a 页 WYG0540-0321a.png
东岸(有三空桥明正统十三年建遇运河暴涨由此/泄水入大清河归海此外有马家单薄陆家单)
(薄张家单薄曹家单薄历年岁修又有曹家单薄月/堤长二百八十九丈柳圈头格堤长五十六丈沙湾)
(子堤长一百三十九丈又有沙湾大坝原缺口长十/六丈雍正四年新修铁心坝长六十一丈中心镶垫)
(二十/八丈)
西岸(有旧黄河口土工三段共长八十九丈一尺雍/正七年加修又有沙湾积水闸北小坝三官庙)
(南土工二段共长二百四十五丈雍正九年修又有/沙河土坝长四十三丈雍正四年建又于沙河赵王)
(河之北筑小/草坝一道)
浅铺(额设浅夫三十名七分雍正五/年新改河兵二十七名七分)
(薄张家单薄曹家单薄历年岁修又有曹家单薄月/堤长二百八十九丈柳圈头格堤长五十六丈沙湾)
(子堤长一百三十九丈又有沙湾大坝原缺口长十/六丈雍正四年新修铁心坝长六十一丈中心镶垫)
(二十/八丈)
西岸(有旧黄河口土工三段共长八十九丈一尺雍/正七年加修又有沙湾积水闸北小坝三官庙)
(南土工二段共长二百四十五丈雍正九年修又有/沙河土坝长四十三丈雍正四年建又于沙河赵王)
(河之北筑小/草坝一道)
浅铺(额设浅夫三十名七分雍正五/年新改河兵二十七名七分)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0b 页 WYG0540-0321b.png
寿东汛(旧黄河口十龙王庙前家毕家湾/关帝庙 里铺 曹 单薄) (大王庙/)
兼管东阿县河道南自沙湾铺寿张县界起北至五
里铺阳谷县界止计长一十五里
堤坝
东岸(有五空桥明弘治七年建遇运河暴涨由此泄/水入大清河归海张秋城内旧有石坡岸一道)
(自南水门里缸市至北水门三段共长一百九/十二丈五尺年久倾圮雍正九年加筑马鞍工)
西岸(自南水门至田瓜口西岸有土工四段/共长一百五十三丈八尺雍正七年修)
浅铺(额设浅夫五十八名五分雍/正五年新改河兵二十二名)
兼管东阿县河道南自沙湾铺寿张县界起北至五
里铺阳谷县界止计长一十五里
堤坝
东岸(有五空桥明弘治七年建遇运河暴涨由此泄/水入大清河归海张秋城内旧有石坡岸一道)
(自南水门里缸市至北水门三段共长一百九/十二丈五尺年久倾圮雍正九年加筑马鞍工)
西岸(自南水门至田瓜口西岸有土工四段/共长一百五十三丈八尺雍正七年修)
浅铺(额设浅夫五十八名五分雍/正五年新改河兵二十二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1a 页 WYG0540-0321c.png
东阿汛(引河口昌三官庙三大王/庙 文 阁后 里铺)
阳谷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五里铺东阿县界
起北至官窑口铺聊城县界止计长六十里
闸座(凡六荆门上下并阿城上下等闸俱元大德/中建七级上闸元贞二年建下闸大德元年)
(建/)
荆门上闸(在戴家庙闸北四十五里/闸官一员闸夫四十七名)
荆门下闸(在上闸北三里/闸务归并上闸)
阿城上闸(在荆门下闸北八里名闸/官一员闸夫四十六)
阳谷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五里铺东阿县界
起北至官窑口铺聊城县界止计长六十里
闸座(凡六荆门上下并阿城上下等闸俱元大德/中建七级上闸元贞二年建下闸大德元年)
(建/)
荆门上闸(在戴家庙闸北四十五里/闸官一员闸夫四十七名)
荆门下闸(在上闸北三里/闸务归并上闸)
阿城上闸(在荆门下闸北八里名闸/官一员闸夫四十六)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1b 页 WYG0540-0321d.png
阿城下闸(在上闸北三里/闸务归并上闸)
七级上闸(在阿城下闸北十三里夫闸官/一员闸夫四十七名桥 八名)
七级下闸(在上闸北三里入闸务归并上闸县北/至官□口交界 上河厅汛聊城 境)
堤坝
东岸(有阿城上闸义渡口埽工二段共长二百三十/六丈又皮家嘴等处有土工二段共长三百五)
(十丈俱雍/正九年修)
浅铺(额设浅夫一百/二十一名五分)
阳榖汛(五里铺/八里庙) (徐家单薄/姚洞桥) (韩家渡口秦家坑/白果树 郎家湾)
七级上闸(在阿城下闸北十三里夫闸官/一员闸夫四十七名桥 八名)
七级下闸(在上闸北三里入闸务归并上闸县北/至官□口交界 上河厅汛聊城 境)
堤坝
东岸(有阿城上闸义渡口埽工二段共长二百三十/六丈又皮家嘴等处有土工二段共长三百五)
(十丈俱雍/正九年修)
浅铺(额设浅夫一百/二十一名五分)
阳榖汛(五里铺/八里庙) (徐家单薄/姚洞桥) (韩家渡口秦家坑/白果树 郎家湾)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2a 页 WYG0540-0322a.png
(刘家/湾)
东昌府上河通判一员(驻东昌府辖聊城博清临等/处河道共长二百七十七里)
(又馆临卫河长/一百八十里)
聊城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官窑口铺阳榖县
界起西岸北至梭堤堂邑县界东岸北至吕家湾铺
博平县界止计长六十三里
闸座(凡四周家店闸元大德四年建李海务闸元/贞二年建通济永通二闸俱明永乐十六年)
(建闸下月/河各一道)
东昌府上河通判一员(驻东昌府辖聊城博清临等/处河道共长二百七十七里)
(又馆临卫河长/一百八十里)
聊城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官窑口铺阳榖县
界起西岸北至梭堤堂邑县界东岸北至吕家湾铺
博平县界止计长六十三里
闸座(凡四周家店闸元大德四年建李海务闸元/贞二年建通济永通二闸俱明永乐十六年)
(建闸下月/河各一道)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2b 页 WYG0540-0322b.png
周家店闸(在七级下闸北十二里/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 (闸/)
李海务闸(在周家店北十二里十闸务归/并周家店闸闸夫二 八名)
通济桥闸(在李海务闸北十八里西岸进水有新建/涵洞破闸口涵洞龙湾闸东岸减水有二)
(空桥一空桥十闸官/一员闸夫三 七名)
永通闸(在通济闸北十八里西岸进水有大寺东涵/洞十里铺闸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
堤坝
东岸(自官窑口至双堤铺北有土工四十五段共长/二千三百九十四丈二尺雍正七年修自张家)
(道口至八里铺有土工四段共长五百三十丈又曾/家口有子堤一段长八十一丈俱雍正九年修又有)
李海务闸(在周家店北十二里十闸务归/并周家店闸闸夫二 八名)
通济桥闸(在李海务闸北十八里西岸进水有新建/涵洞破闸口涵洞龙湾闸东岸减水有二)
(空桥一空桥十闸官/一员闸夫三 七名)
永通闸(在通济闸北十八里西岸进水有大寺东涵/洞十里铺闸 闸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
堤坝
东岸(自官窑口至双堤铺北有土工四十五段共长/二千三百九十四丈二尺雍正七年修自张家)
(道口至八里铺有土工四段共长五百三十丈又曾/家口有子堤一段长八十一丈俱雍正九年修又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3a 页 WYG0540-0322c.png
(减水闸一座即二空桥雍正九年重建又北有滚水/坝一座即一空桥雍正三年重建遇运河暴涨由此)
(泄水入徒/骇河归海)
西岸(自新河头至吕家湾有土工四十五段长二千/七十八丈五尺雍正七年修又有元武庙等土)
(工三段共长六百七十五丈五尺又有张家堂等子/堤三段共长二百七十四丈又有破闸口吕家湾二)
(涵洞俱雍正九年修又有李海务/闸旁涵洞一座雍正十二年建)
浅铺(额设浅夫/九十七名)
聊城汛(戚家堂/养生堂) (于家口/房家口) (顾家坟/吕家湾)
东昌卫(裁并平/山卫)千总一员该管河道在东昌府东南
(泄水入徒/骇河归海)
西岸(自新河头至吕家湾有土工四十五段长二千/七十八丈五尺雍正七年修又有元武庙等土)
(工三段共长六百七十五丈五尺又有张家堂等子/堤三段共长二百七十四丈又有破闸口吕家湾二)
(涵洞俱雍正九年修又有李海务/闸旁涵洞一座雍正十二年建)
浅铺(额设浅夫/九十七名)
聊城汛(戚家堂/养生堂) (于家口/房家口) (顾家坟/吕家湾)
东昌卫(裁并平/山卫)千总一员该管河道在东昌府东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3b 页 WYG0540-0322d.png
隅南龙湾西岸长三里坐落聊城县河道内
堤坝
西岸(有大寺东等土工四段共长一百八丈四尺/雍正七年修又有大寺东涵洞雍正九年建)
浅铺(额设浅夫/七名五分)
东昌卫汛(任家花园/吕家堂)
堂邑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梭堤聊城县界起
北至函谷洞清平县界止计长三十五里(运河/西岸)
闸座(凡二梁家乡闸明宣德四年建土桥/闸成化七年建闸下月河各一道)
堤坝
西岸(有大寺东等土工四段共长一百八丈四尺/雍正七年修又有大寺东涵洞雍正九年建)
浅铺(额设浅夫/七名五分)
东昌卫汛(任家花园/吕家堂)
堂邑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梭堤聊城县界起
北至函谷洞清平县界止计长三十五里(运河/西岸)
闸座(凡二梁家乡闸明宣德四年建土桥/闸成化七年建闸下月河各一道)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4a 页 WYG0540-0323a.png
梁家乡闸(在永通闸北二十里西岸进水有大梭堤/三官庙前梁家浅各涵洞 闸官一员闸)
(夫二十/八名)
土桥闸(在梁家乡闸北十二里西岸进水有中闸口/闸皮狐涵洞函谷涵洞 闸务归并梁乡闸)
(闸夫二/十八名)
堤坝
西岸(自大梭堤南至函谷洞有土工九段共长一千/一百一十三丈五尺雍正七年修又大梭新堤)
(六十五丈自朱家湾至函谷洞北有土工七段共长/六百八十五丈俱雍正九年修又大梭堤三官庙梁)
(家浅北皮狐等涵洞/四座俱雍正九年建)
(夫二十/八名)
土桥闸(在梁家乡闸北十二里西岸进水有中闸口/闸皮狐涵洞函谷涵洞 闸务归并梁乡闸)
(闸夫二/十八名)
堤坝
西岸(自大梭堤南至函谷洞有土工九段共长一千/一百一十三丈五尺雍正七年修又大梭新堤)
(六十五丈自朱家湾至函谷洞北有土工七段共长/六百八十五丈俱雍正九年修又大梭堤三官庙梁)
(家浅北皮狐等涵洞/四座俱雍正九年建)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4b 页 WYG0540-0323b.png
浅铺(额设浅夫/五十一名)
堂邑汛(南交界武梭堤白北梁家/乡 正 庙 堤儿)
博平县县丞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吕家湾铺聊城县
界起北至魏家湾迤南田家口清平县界止计长三
十五里(运河/东岸)
闸座
梁乡土桥二闸与堂邑汛同(土桥闸北东岸减水/有四空闸滚水灞)
堤坝
堂邑汛(南交界武梭堤白北梁家/乡 正 庙 堤儿)
博平县县丞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吕家湾铺聊城县
界起北至魏家湾迤南田家口清平县界止计长三
十五里(运河/东岸)
闸座
梁乡土桥二闸与堂邑汛同(土桥闸北东岸减水/有四空闸滚水灞)
堤坝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5a 页 WYG0540-0323c.png
东岸(自吕家圈至陶户口有土工九段共长一千二/百七十五丈二尺雍正七年修自吕家圈至田)
(家口月堤有土工九段共长四百丈又小朱家湾子/堰长一百三十二丈七尺俱雍正九年修又有滚水)
(坝一座即五空闸雍正三年重建上设板桥下开引/河又北有减水闸一座即四空闸雍正元年重建闸)
(下开引河一道遇运河暴涨/由此泄水入马颊河归海)
浅铺(额设浅夫四/十名五分)
博平汛(马家湾陶减水闸坝三教堂家贾/立庄 户口 下 田 口)
清平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田家口博平县界
起北至二十里铺临清州界止计长三十九里(内有/德州)
(家口月堤有土工九段共长四百丈又小朱家湾子/堰长一百三十二丈七尺俱雍正九年修又有滚水)
(坝一座即五空闸雍正三年重建上设板桥下开引/河又北有减水闸一座即四空闸雍正元年重建闸)
(下开引河一道遇运河暴涨/由此泄水入马颊河归海)
浅铺(额设浅夫四/十名五分)
博平汛(马家湾陶减水闸坝三教堂家贾/立庄 户口 下 田 口)
清平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田家口博平县界
起北至二十里铺临清州界止计长三十九里(内有/德州)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5b 页 WYG0540-0323d.png
(左卫河道六里/二百六十一步)
闸座(闸一明成化元年/建闸下月河一道)
戴家湾闸(在土桥闸北三十五里/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 (闸/)
浅铺(额设浅夫四十七名/又左卫浅夫二十名)
清平汛(魏家湾营房桥摆渡口口李/家圈 左家 刘家)
又左卫汛(张官营县赵官营李官营营陈官营地/在清平 界内仍系德州 千总兼防)
临清州州判一员该管河道南自二十里铺清平县
界起北至盐店北半壁店直隶清河县界止(东岸有/夏津县)
闸座(闸一明成化元年/建闸下月河一道)
戴家湾闸(在土桥闸北三十五里/官一员闸夫二十八名) (闸/)
浅铺(额设浅夫四十七名/又左卫浅夫二十名)
清平汛(魏家湾营房桥摆渡口口李/家圈 左家 刘家)
又左卫汛(张官营县赵官营李官营营陈官营地/在清平 界内仍系德州 千总兼防)
临清州州判一员该管河道南自二十里铺清平县
界起北至盐店北半壁店直隶清河县界止(东岸有/夏津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6a 页 WYG0540-0324a.png
(境/)计长四十里卫河西南来自尖冢铺馆陶县界起
东至南板闸下止计长六十里
闸座(凡二俱明永/乐十五年建)
砖闸(在戴家坝闸北四十里十闸官一/员闸夫七十七名桥夫 八名)
南板闸(在砖闸北二里闸外西岸卫河自西南来会/汶水东北流合为运河 闸务归并砖闸)
(自南阳闸起北行四百里至南板闸止为会通河运/道 北至半壁店交界入下河厅汛直隶清河县境)
浅铺(额设浅夫/七十四名)
临清汛(临清塘河/ 浮桥下) (二十里铺石月河口王三官庙/苗家铺 佛寺 家浅)
东至南板闸下止计长六十里
闸座(凡二俱明永/乐十五年建)
砖闸(在戴家坝闸北四十里十闸官一/员闸夫七十七名桥夫 八名)
南板闸(在砖闸北二里闸外西岸卫河自西南来会/汶水东北流合为运河 闸务归并砖闸)
(自南阳闸起北行四百里至南板闸止为会通河运/道 北至半壁店交界入下河厅汛直隶清河县境)
浅铺(额设浅夫/七十四名)
临清汛(临清塘河/ 浮桥下) (二十里铺石月河口王三官庙/苗家铺 佛寺 家浅)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6b 页 WYG0540-0324b.png
附卫河 馆陶县主簿一员该管卫河西南自直隶
元城县界迁堤起东北至尖冢铺临清州界止计长
一百二十里
浅铺(额设浅夫三/十名五分)
卫河汛(黄花台/称钩湾)
东昌府下河通判一员(驻武城辖夏武恩并德州德/州卫河道共长三百二十七)
(里/零)
直隶清河县县丞一员该管河道南自盐店临清州
元城县界迁堤起东北至尖冢铺临清州界止计长
一百二十里
浅铺(额设浅夫三/十名五分)
卫河汛(黄花台/称钩湾)
东昌府下河通判一员(驻武城辖夏武恩并德州德/州卫河道共长三百二十七)
(里/零)
直隶清河县县丞一员该管河道南自盐店临清州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7a 页 WYG0540-0324c.png
界起北至孙家口铺夏津县界止计长二十里(清河/故城)
(二县河道向隶东省至雍正/四年改归直隶河厅管辖)
夏津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孙家口铺直隶清
河县界起北至横河口武城县界止计长二十七里
(西岸系清河县境内有十里南自/渡口驿起北至横河口止属夏津)
浅铺(额设浅夫二/十五名五分)
夏津汛(孙家口/潘家口) (郝家园/横河口)
武城县县丞一员巡检一员分管河道南自横河口
(二县河道向隶东省至雍正/四年改归直隶河厅管辖)
夏津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孙家口铺直隶清
河县界起北至横河口武城县界止计长二十七里
(西岸系清河县境内有十里南自/渡口驿起北至横河口止属夏津)
浅铺(额设浅夫二/十五名五分)
夏津汛(孙家口/潘家口) (郝家园/横河口)
武城县县丞一员巡检一员分管河道南自横河口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7b 页 WYG0540-0324d.png
夏津县界起北至冷家坟直隶故城县界止计长一
百四十六里
浅铺(额设浅夫/七十三名)
武城汛(梁家庄夏五里墩浅周家楼河石/人湾 庄澜泥 五股)
直隶故城县县丞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冷家坟武城
县界起北至孟家湾恩县界止计长一十六里(雍正/四年)
(改归直隶/河厅管辖)
恩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孟家湾直隶故城县
百四十六里
浅铺(额设浅夫/七十三名)
武城汛(梁家庄夏五里墩浅周家楼河石/人湾 庄澜泥 五股)
直隶故城县县丞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冷家坟武城
县界起北至孟家湾恩县界止计长一十六里(雍正/四年)
(改归直隶/河厅管辖)
恩县主簿一员该管河道南自孟家湾直隶故城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8a 页 WYG0540-0325a.png
界起北至曹家口铺德州界止计长十二里三百二
步
堤坝
东岸(四女树镇有减水坝一座雍正四年重建九年/开浚引河十二里遇卫汶暴涨由此泄水径九)
(龙口入老/黄河归海)
浅铺(额设浅夫二/十六名五分)
恩县汛(白马庙/曹家口)
德州州同一员该管河道南自曹家口铺恩县界起
步
堤坝
东岸(四女树镇有减水坝一座雍正四年重建九年/开浚引河十二里遇卫汶暴涨由此泄水径九)
(龙口入老/黄河归海)
浅铺(额设浅夫二/十六名五分)
恩县汛(白马庙/曹家口)
德州州同一员该管河道南自曹家口铺恩县界起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8b 页 WYG0540-0325b.png
北至下八里堂铺德州卫界止计长一十五里五十
四步
堤坝
东岸(德州城西护堤屡圯于水雍正十二年百题准/改河自马家回溜北至旧月河头长二 六十)
(五丈仍于回溜/筑拦水坝一道)
浅铺(额设浅夫二十九名五分/又桥夫三名短役四名)
德州汛(卢家圈增张家嘴马三皇庙/里屯今 旧河口 家回溜) (四/)
德州卫千总一员该管河道南自下八里堂铺德州
四步
堤坝
东岸(德州城西护堤屡圯于水雍正十二年百题准/改河自马家回溜北至旧月河头长二 六十)
(五丈仍于回溜/筑拦水坝一道)
浅铺(额设浅夫二十九名五分/又桥夫三名短役四名)
德州汛(卢家圈增张家嘴马三皇庙/里屯今 旧河口 家回溜) (四/)
德州卫千总一员该管河道南自下八里堂铺德州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9a 页 WYG0540-0325c.png
界起北至桑园镇(地名降/民口)直隶吴桥县界止计长八
十九里二百八十四步五尺德州左卫北河河道
计长一里二十步(裁并德卫管辖至自南板闸起北/行三百五十里 桑园镇出界止)
(为东省卫/河运道)
堤坝
东岸(德州城北哨马营有滚水坝一座雍正十二年/创建坝下开引河一道遇卫汶暴涨由此泄水)
(径曹家堤口入/老黄河归海)
浅铺(额设浅夫五十名/又左卫浅夫十名)
十九里二百八十四步五尺德州左卫北河河道
计长一里二十步(裁并德卫管辖至自南板闸起北/行三百五十里 桑园镇出界止)
(为东省卫/河运道)
堤坝
东岸(德州城北哨马营有滚水坝一座雍正十二年/创建坝下开引河一道遇卫汶暴涨由此泄水)
(径曹家堤口入/老黄河归海)
浅铺(额设浅夫五十名/又左卫浅夫十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39b 页 WYG0540-0325d.png
德左三卫汛(第十屯浅杨家坟马第三屯蹄浮桥口/又左卫 铺 哨 营 马 湾 第)
(三店/园镇) (桑/)
自德州卫桑园镇出山东境北行七十里至吴桥县
之连儿窝驿(德州东岸北至吴桥县/境西岸北至景州境)又七十里至沧
州之砖河驿(交河西岸北/至青县境)又七十里至兴济镇之乾
宁驿(沧州东岸北/至天津县)又七十里至青流之流河驿(青县/西岸)
(北至静/海县境)又七十里至静海县之奉新驿又一百里至
武清县之杨青驿是为天津直沽口入于海其漕河
(三店/园镇) (桑/)
自德州卫桑园镇出山东境北行七十里至吴桥县
之连儿窝驿(德州东岸北至吴桥县/境西岸北至景州境)又七十里至沧
州之砖河驿(交河西岸北/至青县境)又七十里至兴济镇之乾
宁驿(沧州东岸北/至天津县)又七十里至青流之流河驿(青县/西岸)
(北至静/海县境)又七十里至静海县之奉新驿又一百里至
武清县之杨青驿是为天津直沽口入于海其漕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0a 页 WYG0540-0326a.png
又北行二百里径香河通州由普济平津上下庆丰
四闸以达于
京师
疏流济运
治漕之法裕源为先导水浚泉所以裕其源也昔称
五水济运曰济水曰汶水曰洸水曰沂水曰泗水自
冈城筑坝遏止洸流枯渎无源不足济运而当时泇
河未闻邳州运道惟沂水是赖则所谓沂水亦指沂
四闸以达于
京师
疏流济运
治漕之法裕源为先导水浚泉所以裕其源也昔称
五水济运曰济水曰汶水曰洸水曰沂水曰泗水自
冈城筑坝遏止洸流枯渎无源不足济运而当时泇
河未闻邳州运道惟沂水是赖则所谓沂水亦指沂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0b 页 WYG0540-0326b.png
山所出之沂而言非曲阜城南之沂水也规制既易
川渎亦分在今时济运之水统南北而纪之当以济
水泗水汶水卫水漳水为五水巨津所注皆有支渠
佐之择其要者以次附书至于五派出泉向有分水
天井鲁桥沙河邳州之目迨新泇开而沙河宜改新
河邳州宜改泇河泗洸遏入马场湖而天井宜改马
场按津验脉五派可陈合之诸川钜细毕举有水事
之责者循其源委而溯洄之疏瀹之功何可缓哉
川渎亦分在今时济运之水统南北而纪之当以济
水泗水汶水卫水漳水为五水巨津所注皆有支渠
佐之择其要者以次附书至于五派出泉向有分水
天井鲁桥沙河邳州之目迨新泇开而沙河宜改新
河邳州宜改泇河泗洸遏入马场湖而天井宜改马
场按津验脉五派可陈合之诸川钜细毕举有水事
之责者循其源委而溯洄之疏瀹之功何可缓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1a 页 WYG0540-0326c.png
济水
济水水经注云济水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南为菏
水北为济渎北济东北径冤朐县故城北又东北与
濮水会其一水东流过乘氏县南又东过昌邑县北
又东过金乡县南又东过东缗县北又东过方与县
北为菏水菏水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按曹/州郡)
(城西有双河口北流为北清河东流为南清河即南/济北济之所分也北济北流为雷泽为灉河为瓠子)
(河为洪河为魏河凡由张秋入运者即东北会濮之/故津也南济东流有数支一由钜野县之安兴墓河)
济水水经注云济水东至乘氏县西分为二南为菏
水北为济渎北济东北径冤朐县故城北又东北与
濮水会其一水东流过乘氏县南又东过昌邑县北
又东过金乡县南又东过东缗县北又东过方与县
北为菏水菏水又东过湖陆县南东入于泗水(按曹/州郡)
(城西有双河口北流为北清河东流为南清河即南/济北济之所分也北济北流为雷泽为灉河为瓠子)
(河为洪河为魏河凡由张秋入运者即东北会濮之/故津也南济东流有数支一由钜野县之安兴墓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1b 页 WYG0540-0326d.png
(东北径郓城县南嘉祥县北承忙生闸故道入牛头/河一由菏泽县之清河东北径钜野县北嘉祥县南)
(又东由澹台河入苜蓿河会于牛头河一由钜野县/南金乡山东南入嘉祥县由蔡河径满家硐东入济)
(宁州之顾儿河会苜蓿河入牛头河又南至鱼台县/之柳沟口是为一派一由定陶县古河径宝乘塔入)
(钜野县之柳林河径城武县境至金乡县之三家湾/河一由曹县大行堤东入单县南为涞河东北会城)
(武县之南堤北堤二河又东北入金乡县之八里河/会于三家湾河东径鱼台县之北田寺至柳沟口是)
(为一派两派俱会南入鱼台县之谷亭镇由旧运河/至李家口入微山湖西南一支由张谷山口入江南)
(徐郡东南一支由峄县之湖口闸入运河北济见少/洑多无源可指是以济运之功不显南济则自湖口)
(闸南灌泇河实东运咽喉之所赖也其自/湖口闸以南助济以资运者则有氶水)氶水齐乘
(又东由澹台河入苜蓿河会于牛头河一由钜野县/南金乡山东南入嘉祥县由蔡河径满家硐东入济)
(宁州之顾儿河会苜蓿河入牛头河又南至鱼台县/之柳沟口是为一派一由定陶县古河径宝乘塔入)
(钜野县之柳林河径城武县境至金乡县之三家湾/河一由曹县大行堤东入单县南为涞河东北会城)
(武县之南堤北堤二河又东北入金乡县之八里河/会于三家湾河东径鱼台县之北田寺至柳沟口是)
(为一派两派俱会南入鱼台县之谷亭镇由旧运河/至李家口入微山湖西南一支由张谷山口入江南)
(徐郡东南一支由峄县之湖口闸入运河北济见少/洑多无源可指是以济运之功不显南济则自湖口)
(闸南灌泇河实东运咽喉之所赖也其自/湖口闸以南助济以资运者则有氶水)氶水齐乘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2a 页 WYG0540-0327a.png
云氶水出峄州北沧浪渊其水南流会许池泉又南
径州城西门又南纳金注河又南入于泗氶水溉田
千馀顷(按氶水来源以许池泉为最盛在未开泇河/之先资以溉田今则悉引入运本由大泛口)
(出水嗣筑泥沟坝遏之改至针沟口又至贾家沟口/过北三十馀里以资上流在泇河道中为益甚钜)
泗水
泗水水经注泗水出汴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墟有
泽泽方一十五里泽西际阜阜侧有三石穴穴有通
透水有盈漏自此连冈通阜西北四十馀里冈之西
径州城西门又南纳金注河又南入于泗氶水溉田
千馀顷(按氶水来源以许池泉为最盛在未开泇河/之先资以溉田今则悉引入运本由大泛口)
(出水嗣筑泥沟坝遏之改至针沟口又至贾家沟口/过北三十馀里以资上流在泇河道中为益甚钜)
泗水
泗水水经注泗水出汴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墟有
泽泽方一十五里泽西际阜阜侧有三石穴穴有通
透水有盈漏自此连冈通阜西北四十馀里冈之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2b 页 WYG0540-0327b.png
际便得泗水各径尺馀泗水西径其县故城南自卞
而会于洙水(按泗水之源出泗水县东五十里泉林/寺会三十馀泉出卞桥与洙水会西径)
(泗水县曲阜县又南至滋阳县金口坝分支入府河/其经流则南会沂水又南至两川桥受白马诸泉出)
(鲁桥口入运循运河而南有南梁水入之/入南有漷水入之至湖口闸与济水会)洙水水经
注洙水西南流盗泉水注之泉出卞城东北卞山之
阴西北流注于洙水洙水又西南流于卞城西西南
泗水乱流又西南过鲁县东北(水经云洙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山郦道元)
(亦沿其说今按故盖县城在沂水县西北八十里距/卞不下三百里重山相间无由达此今洙水出泗水)
而会于洙水(按泗水之源出泗水县东五十里泉林/寺会三十馀泉出卞桥与洙水会西径)
(泗水县曲阜县又南至滋阳县金口坝分支入府河/其经流则南会沂水又南至两川桥受白马诸泉出)
(鲁桥口入运循运河而南有南梁水入之/入南有漷水入之至湖口闸与济水会)洙水水经
注洙水西南流盗泉水注之泉出卞城东北卞山之
阴西北流注于洙水洙水又西南流于卞城西西南
泗水乱流又西南过鲁县东北(水经云洙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山郦道元)
(亦沿其说今按故盖县城在沂水县西北八十里距/卞不下三百里重山相间无由达此今洙水出泗水)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3a 页 WYG0540-0327c.png
(县东北关山乃费县蒙山之麓费北境有汉华县故/址窃意盖字乃华字之误也泗水县志云泗源在南)
(洙源在北此为得之汉时泗水径卞县故城南洙水/经其城北会于卞城之西今则泗水北出卞桥即与)
(洙会盖在卞城之东也细按水经注洙泗各有经流/未知何时会成一渠而洙苞于泗无可分析惟卞桥)
(以北之河流汤汤不匮此则洙/水之所表见为不容终泯者耳)南梁水水经注水出
蕃县东北平泽出泉若轮焉发源成川西北流分为
二水北枝水西出径蕃县东北西径滕县北南枝水
西南径蕃县故城东(俗以南邻于漷/亦谓之漷水)又屈径城南西
流注于沛沛在湖陆县西而左注泗 漷水出东海
(洙源在北此为得之汉时泗水径卞县故城南洙水/经其城北会于卞城之西今则泗水北出卞桥即与)
(洙会盖在卞城之东也细按水经注洙泗各有经流/未知何时会成一渠而洙苞于泗无可分析惟卞桥)
(以北之河流汤汤不匮此则洙/水之所表见为不容终泯者耳)南梁水水经注水出
蕃县东北平泽出泉若轮焉发源成川西北流分为
二水北枝水西出径蕃县东北西径滕县北南枝水
西南径蕃县故城东(俗以南邻于漷/亦谓之漷水)又屈径城南西
流注于沛沛在湖陆县西而左注泗 漷水出东海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3b 页 WYG0540-0327d.png
合乡县又径鲁国邹山东南而西南流又西南径蕃
县故城南又西径薛县故城北又西径仲虺城又西
至湖陆县入于泗(按南梁水源出滕县东趵突荆沟/等泉西南径跻云桥循故滕城北)
(与南沙河会南沙河即漷水源发滕县述山径华盖/山又径沧沟沙河店本由三河口入运嗣遏以皇甫)
(坝折而北会南梁水至满家口入运又漷水南有薛/河水合西江东江二水径薛县故城谓之薛水又分)
(一支一由修永闸入运一由彭口新支河入运齐乘/以为薛水即漷水也附见于此 泗水之分入府河)
(者北会洸水入马场湖/洸既乏源不复赘叙)
汶水
县故城南又西径薛县故城北又西径仲虺城又西
至湖陆县入于泗(按南梁水源出滕县东趵突荆沟/等泉西南径跻云桥循故滕城北)
(与南沙河会南沙河即漷水源发滕县述山径华盖/山又径沧沟沙河店本由三河口入运嗣遏以皇甫)
(坝折而北会南梁水至满家口入运又漷水南有薛/河水合西江东江二水径薛县故城谓之薛水又分)
(一支一由修永闸入运一由彭口新支河入运齐乘/以为薛水即漷水也附见于此 泗水之分入府河)
(者北会洸水入马场湖/洸既乏源不复赘叙)
汶水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4a 页 WYG0540-0328a.png
汶水水经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嬴县南
又南过奉高县北屈从西南流(有牟汶西南注之又/西南有北汶入之)
过博县西北(有柴汶/注之)又西南过蛇丘县南又西南过
冈县北(有蛇水/注之)又西南过平章县南(有泌水/注之)又西南
过无盐县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民亭
入于济水经注云汶水自桃乡四汶口西南入茂都
淀淀水西南出谓之巨野沟(按汶水源发莱芜县北/之原山谓之大汶西南)
(流右会泰山之仙台岭水俗谓之紫汶又西南左会/莱芜县之牟汶嬴汶郦注统谓之牟汶也又西南右)
又南过奉高县北屈从西南流(有牟汶西南注之又/西南有北汶入之)
过博县西北(有柴汶/注之)又西南过蛇丘县南又西南过
冈县北(有蛇水/注之)又西南过平章县南(有泌水/注之)又西南
过无盐县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民亭
入于济水经注云汶水自桃乡四汶口西南入茂都
淀淀水西南出谓之巨野沟(按汶水源发莱芜县北/之原山谓之大汶西南)
(流右会泰山之仙台岭水俗谓之紫汶又西南左会/莱芜县之牟汶嬴汶郦注统谓之牟汶也又西南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4b 页 WYG0540-0328b.png
(会泰安县之泮河即郦注之北汶又西南至大汶口/与新泰县之小汶水会郦注之柴汶在焉又西南受)
(会河之水并沙河之水即郦注之蛇水沟水也又西/南至东平州会衡鱼河之水即郦注之泌水也又西)
(南径坎河坝即汶水西南过无盐入海之路也汶为/坝所遏西流入南旺之分水口即郦注之茂都淀巨)
(野沟也原山大汶实为经流其牟汶北汶柴汶虽皆/以汶称实别为一流也今与蛇水泌水均附见于后)
(云/)牟汶水经注云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胡卢堆
俗谓之牟汶又西南径奉高县故城而西南流注于
汶(按牟汶在莱芜县东南会海眼鹏山诸泉谓之牟/汶东南会滤马诸泉东北会龙湾诸泉谓之嬴汶)
(合而西流/入于大汶)北汶水经注云北汶水出分水溪源与中
(会河之水并沙河之水即郦注之蛇水沟水也又西/南至东平州会衡鱼河之水即郦注之泌水也又西)
(南径坎河坝即汶水西南过无盐入海之路也汶为/坝所遏西流入南旺之分水口即郦注之茂都淀巨)
(野沟也原山大汶实为经流其牟汶北汶柴汶虽皆/以汶称实别为一流也今与蛇水泌水均附见于后)
(云/)牟汶水经注云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胡卢堆
俗谓之牟汶又西南径奉高县故城而西南流注于
汶(按牟汶在莱芜县东南会海眼鹏山诸泉谓之牟/汶东南会滤马诸泉东北会龙湾诸泉谓之嬴汶)
(合而西流/入于大汶)北汶水经注云北汶水出分水溪源与中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5a 页 WYG0540-0328c.png
川分水东南径泰山东会天门下溪水水出泰山天
门下谷东流会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历中阶两
庙间屈而东流又东南径南明堂下世谓之石汶(按/北)
(汶即今之泮河自中州水分其半流故曰泮水东南/会泰山西溪中溪东溪诸水东南入于大汶西溪今)
(名㴎河中溪今名梳妆河东溪/今名十里河明堂泉之所经也)柴汶水经注云汶水
西南径阳关故城西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
县东西南流径莬裘城北又径梁父县故城南又西
南径柴县故城北世谓之柴汶矣淄水又径城北又
门下谷东流会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历中阶两
庙间屈而东流又东南径南明堂下世谓之石汶(按/北)
(汶即今之泮河自中州水分其半流故曰泮水东南/会泰山西溪中溪东溪诸水东南入于大汶西溪今)
(名㴎河中溪今名梳妆河东溪/今名十里河明堂泉之所经也)柴汶水经注云汶水
西南径阳关故城西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
县东西南流径莬裘城北又径梁父县故城南又西
南径柴县故城北世谓之柴汶矣淄水又径城北又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5b 页 WYG0540-0328d.png
西径阳关城南西流注于汶水(按新泰县有小汶水/源出县东北龙堂山)
(径蒙阴境入县界会平阳诸河水循徂徕山之阳西/南至大汶口与大汶会郦注未载所谓淄水者则今)
(泰安东南百里/浊河等泉是也)蛇水水经注云蛇水出故蛇丘县东
北泰山西南经铸城西左传所谓蛇渊囿也(俗谓之/浊须水)
汶水又西沟水注之(按泰安西南有会河一名浊河/又西有沙河俱会众泉入于汶)
泌水水经注泌水出肥城县东北自源西南流径肥
城县故城南又西南径富城县故城西又西南流注
于汶(按肥城县南有肥水故迹其西南则有咸河等/十一泉会为衡鱼河盖取衡门食鱼之义以隐)
(径蒙阴境入县界会平阳诸河水循徂徕山之阳西/南至大汶口与大汶会郦注未载所谓淄水者则今)
(泰安东南百里/浊河等泉是也)蛇水水经注云蛇水出故蛇丘县东
北泰山西南经铸城西左传所谓蛇渊囿也(俗谓之/浊须水)
汶水又西沟水注之(按泰安西南有会河一名浊河/又西有沙河俱会众泉入于汶)
泌水水经注泌水出肥城县东北自源西南流径肥
城县故城南又西南径富城县故城西又西南流注
于汶(按肥城县南有肥水故迹其西南则有咸河等/十一泉会为衡鱼河盖取衡门食鱼之义以隐)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6a 页 WYG0540-0329a.png
(其名实泌水也西南径平阴会一泉至东平州会三/十五泉为席桥河通计河长一百里分东西口出水)
(注/汶)
卫水
卫水源出河南辉县苏门山之百门泉一名搠刀泉
汉时惟淇水有经流至隋大业中导百门泉入淇遂
以为源至今有御河之目焉水经云淇水出河内隆
虑县西大号山又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屈从县东
北与洹水合又东北过馆陶县北又东北过清渊县
(注/汶)
卫水
卫水源出河南辉县苏门山之百门泉一名搠刀泉
汉时惟淇水有经流至隋大业中导百门泉入淇遂
以为源至今有御河之目焉水经云淇水出河内隆
虑县西大号山又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屈从县东
北与洹水合又东北过馆陶县北又东北过清渊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6b 页 WYG0540-0329b.png
西又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又东北过东武城县
西又北过广川县东又东过蓨县南又东北过东光
南皮至漂榆邑入于海今卫河自百门泉汇水南流
(辉县境内行/二十五里)至新乡县折而东受小丹河水(新乡县/境内行)
(九十/二里)又东径汲县其对岸则淇县(淇县境内/行十五里)复受腊
胫河水会而合于淇水(汲县境内行一/百四十五里)又东北径汲
县(浚县境内行一/百七十五里)滑县(滑县境内行十三里内有汤/阴县河道二段共十七里)
至内黄县有汤河水入之又东北有洹河水入之(内/黄)
西又北过广川县东又东过蓨县南又东北过东光
南皮至漂榆邑入于海今卫河自百门泉汇水南流
(辉县境内行/二十五里)至新乡县折而东受小丹河水(新乡县/境内行)
(九十/二里)又东径汲县其对岸则淇县(淇县境内/行十五里)复受腊
胫河水会而合于淇水(汲县境内行一/百四十五里)又东北径汲
县(浚县境内行一/百七十五里)滑县(滑县境内行十三里内有汤/阴县河道二段共十七里)
至内黄县有汤河水入之又东北有洹河水入之(内/黄)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7a 页 WYG0540-0329c.png
(县境内行九十里内有/汤阴县河道二十七里)又东北至大名县(大名县境/内行九十)
(六/里)又东北至元城县(元城县境内/行七十里)又东至东省馆陶
县(按小丹河源出山西高平县流至河南河内县丹/谷口自大丹河石斗门分流为小丹河径河内武)
(陟修武获嘉至新乡县共行一百九十二里至岔河/尖入卫 斮胫河源出河南淇县太和泉东流三十)
(里至西沿村入卫河淇水源出河南林县南临淇集/东流二十里至合 口又一百里至薛村口入卫)
(汤河水本名荡水出汤阴县西牟山东流一百十五/里至内黄县境内入卫 洹水即安阳河源出河南)
(林县伏流至安阳县西出善应山下东流一百五十/三里至内黄县境入卫东省卫河自迁堤铺直隶元)
(城县界起东行一百二十里至尖冢集入临清州界/又由州境东北行六十里至南板闸入会通河与汶)
(六/里)又东北至元城县(元城县境内/行七十里)又东至东省馆陶
县(按小丹河源出山西高平县流至河南河内县丹/谷口自大丹河石斗门分流为小丹河径河内武)
(陟修武获嘉至新乡县共行一百九十二里至岔河/尖入卫 斮胫河源出河南淇县太和泉东流三十)
(里至西沿村入卫河淇水源出河南林县南临淇集/东流二十里至合 口又一百里至薛村口入卫)
(汤河水本名荡水出汤阴县西牟山东流一百十五/里至内黄县境内入卫 洹水即安阳河源出河南)
(林县伏流至安阳县西出善应山下东流一百五十/三里至内黄县境入卫东省卫河自迁堤铺直隶元)
(城县界起东行一百二十里至尖冢集入临清州界/又由州境东北行六十里至南板闸入会通河与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7b 页 WYG0540-0329d.png
(水合漕东运自临清板闸以外惟赖卫河济运春夏/之间 船盛行而小丹百门之上源民间分引灌田)
(以致漕渠每患浅涩岁国朝康熙二十九年定例丹/河口有支渠九道每 三月初用竹络装石横塞入)
(河渠使水归小丹河入卫而留涓涓之水与民间灌/地至五月间重运过毕则开八河渠用竹络装石塞)
(小丹河以防山水漫溢倘逢亢旱则每三日放水济/漕一日塞口灌田五月十五日以后听民便用中有)
(浅阻责令地方官量浚又卫水五字五闸洹水有万/金渠皆蓄水灌田著各用竹络装石量渠口之高下)
(堵塞使各渠之水常盈则正流可以/济运馀水亦得以灌田民漕两便)
漳水
漳水水经浊漳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东北过屯
(以致漕渠每患浅涩岁国朝康熙二十九年定例丹/河口有支渠九道每 三月初用竹络装石横塞入)
(河渠使水归小丹河入卫而留涓涓之水与民间灌/地至五月间重运过毕则开八河渠用竹络装石塞)
(小丹河以防山水漫溢倘逢亢旱则每三日放水济/漕一日塞口灌田五月十五日以后听民便用中有)
(浅阻责令地方官量浚又卫水五字五闸洹水有万/金渠皆蓄水灌田著各用竹络装石量渠口之高下)
(堵塞使各渠之水常盈则正流可以/济运馀水亦得以灌田民漕两便)
漳水
漳水水经浊漳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东北过屯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8a 页 WYG0540-0330a.png
留县潞县北又东过武安县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
北少山大黾谷东过涉县又东至武安县南黍窖邑
入于浊漳漳水又东过邺县西又东过列人县南又
东北过斥漳县南水经注曰汉建安十八年凿渠引
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按漳有二源/自山西长子)
(县出者为浊漳自乐平县出者为清漳二水各流至/河南彰德府临漳县之合漳村始会为一考其故道)
(明初由临漳县入成安县注魏县至元城县之西店/东入山东馆陶县达于卫河正德初徙于元城之闫)
(家渡入卫河又十馀年自魏县双井村入卫河嘉靖/初自回龙村入卫河后复自内黄县石村入卫河万)
北少山大黾谷东过涉县又东至武安县南黍窖邑
入于浊漳漳水又东过邺县西又东过列人县南又
东北过斥漳县南水经注曰汉建安十八年凿渠引
漳水东入清洹以通河漕名曰利漕渠(按漳有二源/自山西长子)
(县出者为浊漳自乐平县出者为清漳二水各流至/河南彰德府临漳县之合漳村始会为一考其故道)
(明初由临漳县入成安县注魏县至元城县之西店/东入山东馆陶县达于卫河正德初徙于元城之闫)
(家渡入卫河又十馀年自魏县双井村入卫河嘉靖/初自回龙村入卫河后复自内黄县石村入卫河万)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8b 页 WYG0540-0330b.png
(历二年漳河北溢由魏县成安肥乡入曲周县之湰/阳河而馆陶之流绝 国朝顺治九年漳水又自广)
(平县之杜村经元城县贾家庄后绕至广平之平固/店直注邱县分为两道一从县西径直隶广宗县下)
(达于滹沱河一从县东径直隶清河县北至青县入/于运河其自成安县柏寺营至馆陶县杨家圈庄有)
(通漳遗迹漳水不经者自万历二年始历一百二十/四载至 国朝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九日漳水骤)
(至馆陶与卫河合此后北流渐微至康熙四十七年/入邱之上流尽塞而全漳入于馆陶即今南馆陶镇)
(所出之漳河也卫合淇洹诸水仅成带川益以二漳/乃见浩瀚双流交注所益岂在汶济下哉至会通一)
(津全以各闸节蓄而临清以北则环曲而行不复置/闸世遂有三湾抵一闸之说而不知前人用曲之意)
(全为漳水而设也漳水之浊虽减于黄河而易淤亦/与黄河等然而治漳之法与治河又有不同黄河来)
(平县之杜村经元城县贾家庄后绕至广平之平固/店直注邱县分为两道一从县西径直隶广宗县下)
(达于滹沱河一从县东径直隶清河县北至青县入/于运河其自成安县柏寺营至馆陶县杨家圈庄有)
(通漳遗迹漳水不经者自万历二年始历一百二十/四载至 国朝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九日漳水骤)
(至馆陶与卫河合此后北流渐微至康熙四十七年/入邱之上流尽塞而全漳入于馆陶即今南馆陶镇)
(所出之漳河也卫合淇洹诸水仅成带川益以二漳/乃见浩瀚双流交注所益岂在汶济下哉至会通一)
(津全以各闸节蓄而临清以北则环曲而行不复置/闸世遂有三湾抵一闸之说而不知前人用曲之意)
(全为漳水而设也漳水之浊虽减于黄河而易淤亦/与黄河等然而治漳之法与治河又有不同黄河来)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9a 页 WYG0540-0330c.png
(源甚高建瓴而下彻底翻掀顺其所趋则沙随水滚/绝无壅阻遇曲则势逆势逆则脉滞水过之处馀沙)
(易留渐留渐长路愈曲而势愈逆脉愈滞迫之使怒/横决随之故以逢湾取直为上策盖循其性而行所)
(无事也漳水浊滓稍轻而来源平坦无奔激振荡之/力若津道径直缓缓而行则水浮沙沈随路淀积疏)
(之不胜疏矣今多用湾曲使之左撞右击自生波澜/鼓动其水而不使之稍宁则沙亦带之而去无复停)
(顿是纡折之正以排瀹之耳岂仅以此为节蓄之方/哉若知其防淤而概以黄河逢湾取直之义施之则)
(求通反滞大失曩贤规画之/精思矣谨详述之以贻来者)
引沁入卫议
沁河出山西沁源县绵山东谷由太行山麓至河南
(易留渐留渐长路愈曲而势愈逆脉愈滞迫之使怒/横决随之故以逢湾取直为上策盖循其性而行所)
(无事也漳水浊滓稍轻而来源平坦无奔激振荡之/力若津道径直缓缓而行则水浮沙沈随路淀积疏)
(之不胜疏矣今多用湾曲使之左撞右击自生波澜/鼓动其水而不使之稍宁则沙亦带之而去无复停)
(顿是纡折之正以排瀹之耳岂仅以此为节蓄之方/哉若知其防淤而概以黄河逢湾取直之义施之则)
(求通反滞大失曩贤规画之/精思矣谨详述之以贻来者)
引沁入卫议
沁河出山西沁源县绵山东谷由太行山麓至河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49b 页 WYG0540-0330d.png
原武县黑阳山会汴入河按明会典云前代尝引沁
以通卫正统以前其支流犹自武陟原村东北由红
荆口经卫辉凡六十里与卫河通(景泰四年佥事王/晏请于武陟县开)
(冈头置闸分沁水使南入黄河北入卫/河水涨则闭闸如此则漕运可永无患)天顺七年河
趋陈颖入淮乃开沁以达徐复引河以合泗而运道
遂湮又按元史至元十四年漕司议通沁水自北而
东合流御河以便漕卫辉路总管董文用曰卫郡地
最下大雨时行沁水辄溢出百十里间雨更甚水不
以通卫正统以前其支流犹自武陟原村东北由红
荆口经卫辉凡六十里与卫河通(景泰四年佥事王/晏请于武陟县开)
(冈头置闸分沁水使南入黄河北入卫/河水涨则闭闸如此则漕运可永无患)天顺七年河
趋陈颖入淮乃开沁以达徐复引河以合泗而运道
遂湮又按元史至元十四年漕司议通沁水自北而
东合流御河以便漕卫辉路总管董文用曰卫郡地
最下大雨时行沁水辄溢出百十里间雨更甚水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0a 页 WYG0540-0331a.png
得达于河即漫淫入卫今又引之使来岂惟无卫将
无大名长芦矣会朝廷遣使相地形使者上言卫州
城中浮屠最高者才与沁水平势不可开也事遂寝
又明万历中沁水决木栾店莲花口而东督河杨
一魁谓沁水势悍塞之固难请导沁入卫以助运科
臣常居敬往勘檄郡守议言卫小沁大则其势难容
(沁宽一里馀卫/不过宽三四丈)卫清沁浊则末流必淤如先年沁河
一决而临清东昌等处遂至淤塞徵之往事窃恐不
无大名长芦矣会朝廷遣使相地形使者上言卫州
城中浮屠最高者才与沁水平势不可开也事遂寝
又明万历中沁水决木栾店莲花口而东督河杨
一魁谓沁水势悍塞之固难请导沁入卫以助运科
臣常居敬往勘檄郡守议言卫小沁大则其势难容
(沁宽一里馀卫/不过宽三四丈)卫清沁浊则末流必淤如先年沁河
一决而临清东昌等处遂至淤塞徵之往事窃恐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0b 页 WYG0540-0331b.png
减黄河之害而又增运道之梗且沁卫地势高下悬
殊必须创开河身沿河筑堤此其费地费工固为不
赀而伏秋水涨横流滔天生灵城池不可不为之计
也居敬上其议遂止(见常居/敬奏疏)
改丹入卫议
丹水入沁归黄其由丹河口分流以济卫河者仅小
丹河一支而已明万历中议者欲改导丹河杜其入
沁之路以全流注卫委勘而不果行松江周洽曰丹
殊必须创开河身沿河筑堤此其费地费工固为不
赀而伏秋水涨横流滔天生灵城池不可不为之计
也居敬上其议遂止(见常居/敬奏疏)
改丹入卫议
丹水入沁归黄其由丹河口分流以济卫河者仅小
丹河一支而已明万历中议者欲改导丹河杜其入
沁之路以全流注卫委勘而不果行松江周洽曰丹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1a 页 WYG0540-0331c.png
河源出山西穿太行屹坦坡狄家岭南注而下中间
分散有十八道小沟渠民间引以灌田总流南经张
店至刘村入沁水首尾三十馀里与卫河相通者系
上下沟渠内东流第二道由清化镇南有金鎗狗跑
等泉水相聚迤逦而东经修武治南北转城东门外
又东经获嘉县北又东名蒋河至新乡县西北名河
店入小清河而因以入于卫相沿凡百馀里名为丹
之支流而实非丹水矣若欲将丹水全身由张店改
分散有十八道小沟渠民间引以灌田总流南经张
店至刘村入沁水首尾三十馀里与卫河相通者系
上下沟渠内东流第二道由清化镇南有金鎗狗跑
等泉水相聚迤逦而东经修武治南北转城东门外
又东经获嘉县北又东名蒋河至新乡县西北名河
店入小清河而因以入于卫相沿凡百馀里名为丹
之支流而实非丹水矣若欲将丹水全身由张店改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1b 页 WYG0540-0331d.png
折而东过狗跑泉达卫则丹水至张店地势倾下入
沁甚易势不能挽若欲从上面东流第二道小沟渠
决河达卫则丹水正向山岭而下奔溃倾跌横截不
住何由东流且其水势之迅急泥沙之淤塞与沁水
同引之适为卫害奚可哉(按引沁引丹前人屡有议/及但两河地处高源性悍)
(质浊既有冲𥤮之患复有淤淀之虞引之易/而驭之难是以屡议而未行也附识于此)
五派泉源
一自山东交界黄林庄起北至韩庄闸皆泇河所经
沁甚易势不能挽若欲从上面东流第二道小沟渠
决河达卫则丹水正向山岭而下奔溃倾跌横截不
住何由东流且其水势之迅急泥沙之淤塞与沁水
同引之适为卫害奚可哉(按引沁引丹前人屡有议/及但两河地处高源性悍)
(质浊既有冲𥤮之患复有淤淀之虞引之易/而驭之难是以屡议而未行也附识于此)
五派泉源
一自山东交界黄林庄起北至韩庄闸皆泇河所经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2a 页 WYG0540-0332a.png
凡运河南北两岸会峄县诸泉济运者为泇河派
峄县南北七泉(西北三泉入滕县出彭口支/河合计共十泉泉夫二十名)
巫山泉(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南流至侯迁闸东入运
沧浪泉(在县北/六十里)许池泉(在县西/北十里)石室泉(在县西/北八里)以上
三泉会为氶水东南流至针沟口入运
牛山泉(在县西/三十里)南流至张庄闸东入运
龙王泉(在县西南/二十里)东北流至万年闸东入运
侯孟泉(在县西南/五十里)东北流至德胜闸东入运
峄县南北七泉(西北三泉入滕县出彭口支/河合计共十泉泉夫二十名)
巫山泉(在县东南/四十五里)南流至侯迁闸东入运
沧浪泉(在县北/六十里)许池泉(在县西/北十里)石室泉(在县西/北八里)以上
三泉会为氶水东南流至针沟口入运
牛山泉(在县西/三十里)南流至张庄闸东入运
龙王泉(在县西南/二十里)东北流至万年闸东入运
侯孟泉(在县西南/五十里)东北流至德胜闸东入运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2b 页 WYG0540-0332b.png
滕县运河西岸二泉
三界湾泉(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吕蒙泉(在县南一/百八十里)以上二泉俱
入微山湖西南由湖口闸入运
一自韩庄闸北至枣林闸皆新河所经凡运河东岸
会滕县鱼台二县诸泉济运者为新河派
峄县西北三泉
许由泉(在县北/四十里)温水泉(在县西北/五十里)扳倒井泉(在县西/北六十)
(里/)以上三泉会流西南入滕县至彭口新支河入运
三界湾泉(在县南一/百九十里)吕蒙泉(在县南一/百八十里)以上二泉俱
入微山湖西南由湖口闸入运
一自韩庄闸北至枣林闸皆新河所经凡运河东岸
会滕县鱼台二县诸泉济运者为新河派
峄县西北三泉
许由泉(在县北/四十里)温水泉(在县西北/五十里)扳倒井泉(在县西/北六十)
(里/)以上三泉会流西南入滕县至彭口新支河入运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3a 页 WYG0540-0332c.png
滕县运河东岸三十泉(西岸二泉入微山湖合计/共三十二泉泉夫四十名)
灿星泉(在县南/九十里)西流至张阿村入运
三山泉 大胜泉 蕊珠泉 双胜泉(并在县东/南四十里)温
水泉(在县南/七十里)龙湾泉(在县南/七十里)黄家泉(在县东南/七十里)以上
七泉由薛河会流至彭口新支河入运
玉花泉 魏庄泉(并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黄沟泉(在县东南/七十里)白
山泉 马蹄泉(并在县南/七十里)以上五泉由薛河会流南
至修永闸入运
灿星泉(在县南/九十里)西流至张阿村入运
三山泉 大胜泉 蕊珠泉 双胜泉(并在县东/南四十里)温
水泉(在县南/七十里)龙湾泉(在县南/七十里)黄家泉(在县东南/七十里)以上
七泉由薛河会流至彭口新支河入运
玉花泉 魏庄泉(并在县东南/三十五里)黄沟泉(在县东南/七十里)白
山泉 马蹄泉(并在县南/七十里)以上五泉由薛河会流南
至修永闸入运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3b 页 WYG0540-0332d.png
南石桥泉(在县东南/四十里)双泉(在县南/四十里)以上二泉会流西
至鲇鱼弦口入运
荆沟泉(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豹𥤮泉 五花泉(并在县东/十五里)大沸
泉 小沸泉(并在县东/十二里)绞沟泉 西荆沟泉(并在县/南二十)
(五/里)刘沟泉(在县南/六里)赵沟泉(在县南/八里)以上九泉会注南
梁河西流由满家口入运
三里桥泉(在县北/三里)七里桥泉(在县北/十里)凉水泉 峄庄
泉(并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大乌泉(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北石桥泉(在县北/二十里)
至鲇鱼弦口入运
荆沟泉(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豹𥤮泉 五花泉(并在县东/十五里)大沸
泉 小沸泉(并在县东/十二里)绞沟泉 西荆沟泉(并在县/南二十)
(五/里)刘沟泉(在县南/六里)赵沟泉(在县南/八里)以上九泉会注南
梁河西流由满家口入运
三里桥泉(在县北/三里)七里桥泉(在县北/十里)凉水泉 峄庄
泉(并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大乌泉(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北石桥泉(在县北/二十里)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4a 页 WYG0540-0333a.png
以上六泉会注北沙河西流由王家口入运
鱼台县二十泉(泉夫二/十名)
廉家沟泉 东龙泉 平山泉 仿石泉 何家湾
泉(并在县东北九十/里至集泉桥会流)以上五泉西注独山湖由张家
口入运
西龙泉 圣裔泉圣 母池泉 小龙泉 有本泉
六小泉(并在县东北六十/里至张家桥会流)以上六泉西注独山湖由
赵家口入运
鱼台县二十泉(泉夫二/十名)
廉家沟泉 东龙泉 平山泉 仿石泉 何家湾
泉(并在县东北九十/里至集泉桥会流)以上五泉西注独山湖由张家
口入运
西龙泉 圣裔泉圣 母池泉 小龙泉 有本泉
六小泉(并在县东北六十/里至张家桥会流)以上六泉西注独山湖由
赵家口入运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4b 页 WYG0540-0333b.png
胜水泉 滕家泉 庙前泉 河头泉 黄良泉
高家东泉 高家西泉 陈家泉中 溢泉(并在县/东北四)
(十里至八里/岔河会流)以上九泉西注新河至枣林闸入运
一自滋阳之金口坝上承泗水曲阜诸泉(详马场/派下)又
于坝南左承沂水会曲阜南境诸泉南流至两川桥
受白马河会邹县诸泉出鲁桥济运者为鲁桥派
曲阜县东南二十一泉(沂河南一泉入邹县白马河/北境六泉入泗合计共二十)
(八泉泉夫/四十名)
高家东泉 高家西泉 陈家泉中 溢泉(并在县/东北四)
(十里至八里/岔河会流)以上九泉西注新河至枣林闸入运
一自滋阳之金口坝上承泗水曲阜诸泉(详马场/派下)又
于坝南左承沂水会曲阜南境诸泉南流至两川桥
受白马河会邹县诸泉出鲁桥济运者为鲁桥派
曲阜县东南二十一泉(沂河南一泉入邹县白马河/北境六泉入泗合计共二十)
(八泉泉夫/四十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5a 页 WYG0540-0333c.png
青泥泉(在县东/南十里)西南流入沂
柳青泉 双泉 近逵泉 逵泉 两观泉 车辋
泉 茶泉(并在县东/南三里许)以上七泉会流西南入沂
曲沟泉(在县东/南二里)南流入沂
濯缨泉 洙泗泉 新泉 曲水咏归泉 浴沂泉
(并在县东/南三里许)以上五泉会流西南入沂
文献泉(在县城/东二步)城南新泉(在县南/一里)以上二泉会流西
南入沂
柳青泉 双泉 近逵泉 逵泉 两观泉 车辋
泉 茶泉(并在县东/南三里许)以上七泉会流西南入沂
曲沟泉(在县东/南二里)南流入沂
濯缨泉 洙泗泉 新泉 曲水咏归泉 浴沂泉
(并在县东/南三里许)以上五泉会流西南入沂
文献泉(在县城/东二步)城南新泉(在县南/一里)以上二泉会流西
南入沂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5b 页 WYG0540-0333d.png
连珠泉 温泉 近温泉 黑虎泉(并在县东/南八里许)以上
四泉会流西北入沂
通沂泉(在县西/南四里)西北流入沂
邹县十四泉(泉夫三/十名)
陈家沟泉 白马泉(并在县北/二十里)马山泉(在县北/三十里)孟母
泉(在县北二/十五里)以上四泉为白马河上源
鳝眼泉(在县北/三十里)程家庄泉 新泉(并在县西北三十/里三泉在白马河)
(西/岸)屯头泉 冈山泉(并在县北/二十里)黄家港泉(在县西/十八里)白
四泉会流西北入沂
通沂泉(在县西/南四里)西北流入沂
邹县十四泉(泉夫三/十名)
陈家沟泉 白马泉(并在县北/二十里)马山泉(在县北/三十里)孟母
泉(在县北二/十五里)以上四泉为白马河上源
鳝眼泉(在县北/三十里)程家庄泉 新泉(并在县西北三十/里三泉在白马河)
(西/岸)屯头泉 冈山泉(并在县北/二十里)黄家港泉(在县西/十八里)白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6a 页 WYG0540-0334a.png
庄泉(在县南/三十里)渊源泉(在县西南/七十里)柳青泉(在县西南七/十五里七泉)
(在白马/河东岸)以上九泉会流由白马河西南注泗出鲁桥
口入运
三角湾泉(在县西南/八十里)西流至两川桥入泗
曲阜县南境一泉
蜈蚣泉(在县南/二十)会邹县鳝眼泉南入白马河
济宁州东南三泉(城东一泉入运合计/共四泉泉夫九名)
芦沟泉(在州东南/七十里)南流至南阳闸入运
(在白马/河东岸)以上九泉会流由白马河西南注泗出鲁桥
口入运
三角湾泉(在县西南/八十里)西流至两川桥入泗
曲阜县南境一泉
蜈蚣泉(在县南/二十)会邹县鳝眼泉南入白马河
济宁州东南三泉(城东一泉入运合计/共四泉泉夫九名)
芦沟泉(在州东南/七十里)南流至南阳闸入运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6b 页 WYG0540-0334b.png
拓基泉(在州东南/五十里)马陵泉(在州东南/六十里)以上二泉会流
西至鲁桥入运
一自泗水曲阜二县会诸泉入泗至金口坝遏流入
府河复受滋阳县诸泉至济宁州境会洸河受宁阳
县南境诸泉西北入马场湖蓄水济运者为马场派
(泗水由金口坝南下为正派今于上游遏注/府河是以归入马场派仍互见鲁桥派下)
泗水县七十九泉(泉夫六/十名)
珍珠泉 豹𥤮泉 黑虎泉 涛縻泉 雪花泉(五/泉)
西至鲁桥入运
一自泗水曲阜二县会诸泉入泗至金口坝遏流入
府河复受滋阳县诸泉至济宁州境会洸河受宁阳
县南境诸泉西北入马场湖蓄水济运者为马场派
(泗水由金口坝南下为正派今于上游遏注/府河是以归入马场派仍互见鲁桥派下)
泗水县七十九泉(泉夫六/十名)
珍珠泉 豹𥤮泉 黑虎泉 涛縻泉 雪花泉(五/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7a 页 WYG0540-0334c.png
(俱在泉/林寺内)四源并出是为泗水之源(泉在陪尾山下陪/尾之左为漏泽湖)
(石穴相逼灌输/不匮真灵源也)繁星泉 白石泉 莲花泉 双晴
泉(四泉在寺东/龙王庙前)甘露泉 甘露新泉 西甘露泉(三/泉)
(在龙王/庙西南)淘米泉 三水泉 响水泉(即柳/音泉)醴桥泉
涓涓泉红 石泉 新开泉 琵琶泉 天井泉
奎聚泉 西奎聚泉 涌珠泉(十二泉统名寺/前泉在寺南)卞庄
泉 三台泉(二泉在/寺西南)潘坡泉(即骊/珠泉)膏涌泉 瑀泉
留思泉 石窦泉 石液泉 双石缝泉 潘坡新
(石穴相逼灌输/不匮真灵源也)繁星泉 白石泉 莲花泉 双晴
泉(四泉在寺东/龙王庙前)甘露泉 甘露新泉 西甘露泉(三/泉)
(在龙王/庙西南)淘米泉 三水泉 响水泉(即柳/音泉)醴桥泉
涓涓泉红 石泉 新开泉 琵琶泉 天井泉
奎聚泉 西奎聚泉 涌珠泉(十二泉统名寺/前泉在寺南)卞庄
泉 三台泉(二泉在/寺西南)潘坡泉(即骊/珠泉)膏涌泉 瑀泉
留思泉 石窦泉 石液泉 双石缝泉 潘坡新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7b 页 WYG0540-0334d.png
泉(即石/露泉)石壑泉(九泉在/寺西南)卞桥泉(在寺西卞桥南十各/泉并在县东五 里)
以上三十六泉会流由卞桥出为泗河(上承洙/水合流)
吴家泉(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大黄沟泉 小黄沟泉 变巧泉
(并在县东北三十/八里三泉为一支)以上四泉西南流入泗
岳陵泉(在县东北/十七里)石河泉(在县北/五里)壁沟泉(在县西/十五里)以
上三泉各流西南入泗
马庄泉(在县西北/三十里)马跑泉(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魏庄泉(在县西/北二十)
(七/里)以上三泉会流南入沙河转入泗
以上三十六泉会流由卞桥出为泗河(上承洙/水合流)
吴家泉(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大黄沟泉 小黄沟泉 变巧泉
(并在县东北三十/八里三泉为一支)以上四泉西南流入泗
岳陵泉(在县东北/十七里)石河泉(在县北/五里)壁沟泉(在县西/十五里)以
上三泉各流西南入泗
马庄泉(在县西北/三十里)马跑泉(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魏庄泉(在县西/北二十)
(七/里)以上三泉会流南入沙河转入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8a 页 WYG0540-0335a.png
激雪泉 大黄荫泉 小黄荫泉(并在县东五十/里三泉为一支)以
上三泉会流北入泗
石井泉(在县东/二十里)杜家泉(在县东/十九里)里老沟泉(在县东/十八里)蒋
家泉(在县东/十七里)曹家泉(在县东/十五里)以上五泉各流西北入
泗
赵家泉 黄花泉合 德泉 四胜泉(并在县西/十四里)泰
来泉 东岩石缝泉(并在县东十二里旁/有地震天津二小泉)以上六泉
会流北入泗
上三泉会流北入泗
石井泉(在县东/二十里)杜家泉(在县东/十九里)里老沟泉(在县东/十八里)蒋
家泉(在县东/十七里)曹家泉(在县东/十五里)以上五泉各流西北入
泗
赵家泉 黄花泉合 德泉 四胜泉(并在县西/十四里)泰
来泉 东岩石缝泉(并在县东十二里旁/有地震天津二小泉)以上六泉
会流北入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8b 页 WYG0540-0335b.png
龟眼泉 龟阴泉 龟尾泉 大鲍村泉 小鲍村
泉龙 泽泉 东荫小泉 西荫小泉(并在县东十/里八泉为一)
(支/)以上八泉会流西北入泗
南珍珠泉 醴泉 醴前泉(并在县东南四/里三泉为一支)以上三
泉会流北入泗
七里沟泉(在县西/三里)北流入泗 大玉沟泉 小玉沟
泉 西荫小泉 珠泽泉(并在县西二里/五泉为一支)以上五泉
会流东北入泗
泉龙 泽泉 东荫小泉 西荫小泉(并在县东十/里八泉为一)
(支/)以上八泉会流西北入泗
南珍珠泉 醴泉 醴前泉(并在县东南四/里三泉为一支)以上三
泉会流北入泗
七里沟泉(在县西/三里)北流入泗 大玉沟泉 小玉沟
泉 西荫小泉 珠泽泉(并在县西二里/五泉为一支)以上五泉
会流东北入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9a 页 WYG0540-0335c.png
西岩石缝泉 卢城泉(并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以上二泉会流
北入泗
三角湾泉(在县西三/十五里)北流入泗
曲阜县北境六泉
横沟泉(在县东北/十六里)埠下泉(在县东北/十五里)映安泉 新安
泉(并在县西/北三十里)变巧泉(在县西北/十八里)城北新泉(在县北/三十里)以
上六泉俱南流入泗至金口坝分入府河
滋阳县十四泉(泉夫三/十六名)
北入泗
三角湾泉(在县西三/十五里)北流入泗
曲阜县北境六泉
横沟泉(在县东北/十六里)埠下泉(在县东北/十五里)映安泉 新安
泉(并在县西/北三十里)变巧泉(在县西北/十八里)城北新泉(在县北/三十里)以
上六泉俱南流入泗至金口坝分入府河
滋阳县十四泉(泉夫三/十六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59b 页 WYG0540-0335d.png
三义泉 东北新泉 阙党泉 元对泉 照星泉
惠泉 既济泉 古沟泉(并在县北一里/八泉为一支) 负瑕
泉 上蒋诩泉 下蒋诩泉 西北新泉 纸房
泉 驿后新泉(并在县西北半里/许六泉为一支)以上十四泉会流
至郡城西门平政桥西南入府河
宁阳县南境十一泉(北境四泉入汶合计共/十五泉泉夫六十名)
古泉(在县北/一里)日渊泉(在县城/北门外)蛇眼泉(在县城/北门外)三里沟
泉(在县东/北一里)新电泉(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罗星泉(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井泉
惠泉 既济泉 古沟泉(并在县北一里/八泉为一支) 负瑕
泉 上蒋诩泉 下蒋诩泉 西北新泉 纸房
泉 驿后新泉(并在县西北半里/许六泉为一支)以上十四泉会流
至郡城西门平政桥西南入府河
宁阳县南境十一泉(北境四泉入汶合计共/十五泉泉夫六十名)
古泉(在县北/一里)日渊泉(在县城/北门外)蛇眼泉(在县城/北门外)三里沟
泉(在县东/北一里)新电泉(在县东北/二十五里)罗星泉(在县东北/三十五里)井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0a 页 WYG0540-0336a.png
(在县城/东门外)张家泉(在县东/十五里)金马庄泉(在县东/十五里)柳泉(在县/西十)
(里/)以上十泉会流为[泳-永+罗]河南注滋阳之漕水又西流
会于洸 古城泉(在县南/十二里)南流入漕水转入洸
济宁州城东一泉
浣笔泉(在州东/关外)西流至通济桥入运
一自新泰蒙阴西境莱芜泰安肥城平阴东平宁阳
北境汶上各州县会泉入汶至南旺出分水口济运
者为分水派
(里/)以上十泉会流为[泳-永+罗]河南注滋阳之漕水又西流
会于洸 古城泉(在县南/十二里)南流入漕水转入洸
济宁州城东一泉
浣笔泉(在州东/关外)西流至通济桥入运
一自新泰蒙阴西境莱芜泰安肥城平阴东平宁阳
北境汶上各州县会泉入汶至南旺出分水口济运
者为分水派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0b 页 WYG0540-0336b.png
新泰县三十六泉(泉夫七/十五名)
太公泉(在县东北/三十里)南陈泉(在县东南/十五里)北陈泉 北鲍
泉(并在县东/南十里)以上四泉会流由嶅山河南入小汶
路踏泉(在县东北/四十里)魏家泉(在县东北/三十里)高峪泉(在县北/三十里)
南师泉(在县东北/十五里)名公泉(在县东/南三里)啸泉(在县南/三里)张家
沟泉(在县南/十里)以上七泉会流由南师河南入小汶
西周泉(在县西/北八里)新西周泉(在县西北/十五里)杏山泉 金沟
泉(并在县西/北十里)公家庄泉(在县西/南八里)贾周泉(在县西/南十里)以上
太公泉(在县东北/三十里)南陈泉(在县东南/十五里)北陈泉 北鲍
泉(并在县东/南十里)以上四泉会流由嶅山河南入小汶
路踏泉(在县东北/四十里)魏家泉(在县东北/三十里)高峪泉(在县北/三十里)
南师泉(在县东北/十五里)名公泉(在县东/南三里)啸泉(在县南/三里)张家
沟泉(在县南/十里)以上七泉会流由南师河南入小汶
西周泉(在县西/北八里)新西周泉(在县西北/十五里)杏山泉 金沟
泉(并在县西/北十里)公家庄泉(在县西/南八里)贾周泉(在县西/南十里)以上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1a 页 WYG0540-0336c.png
六泉会流由西周河南入小汶 刘都泉(在县西/二十里)南
入小汶
周家泉(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崖头泉(在县西北/三十里)构沟泉(在县西/三十里)
以上三泉会流由崖头河南入小汶 和庄泉(在县/西北)
(五十/里)由羊流东河南入小汶
红河泉(在县西南/五十里)名湾泉(在县西南/四十里)钓鱼台泉(在县/西南)
(五十/里)以上三泉会流由羊流河南入小汶
大峪泉(在县东南/二十里)柳沟泉(在县南/二十里)孙村泉(在县西南/十五里)
入小汶
周家泉(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崖头泉(在县西北/三十里)构沟泉(在县西/三十里)
以上三泉会流由崖头河南入小汶 和庄泉(在县/西北)
(五十/里)由羊流东河南入小汶
红河泉(在县西南/五十里)名湾泉(在县西南/四十里)钓鱼台泉(在县/西南)
(五十/里)以上三泉会流由羊流河南入小汶
大峪泉(在县东南/二十里)柳沟泉(在县南/二十里)孙村泉(在县西南/十五里)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1b 页 WYG0540-0336d.png
西都泉(在县南/二十里)古河泉(在县西南/二十里)北流泉(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以上六泉各流北入小汶
涝陂泉(即里桥泉在县/西南二十里)万岁泉(即万松泉在县/西南三十里)刘杜
泉(在县西南/四十里)以上三泉会流由广明河北入小汶
黄水湾泉(在县西南/四十里)灵查泉(在县西南/七十里)以上二泉俱
各流北入小汶
蒙阴县西境一泉(县北三泉径莱芜县境入牟/汶合计共四泉泉夫十六名)
官桥泉(在县西/七十里)西流经新泰县南师河入于小汶
以上六泉各流北入小汶
涝陂泉(即里桥泉在县/西南二十里)万岁泉(即万松泉在县/西南三十里)刘杜
泉(在县西南/四十里)以上三泉会流由广明河北入小汶
黄水湾泉(在县西南/四十里)灵查泉(在县西南/七十里)以上二泉俱
各流北入小汶
蒙阴县西境一泉(县北三泉径莱芜县境入牟/汶合计共四泉泉夫十六名)
官桥泉(在县西/七十里)西流经新泰县南师河入于小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2a 页 WYG0540-0337a.png
莱芜县四十九泉(泉夫九/十名)
李家湾泉(在县西北/五十八里)凉坡泉 薛家庄泉(并在县北/六十里)
黑龙泉(在县西北/六十一里)老龙泉(在县西北/六十二里)鱼池泉(在县西/北四十)
(五/里)星坡泉(在县西北/六十里)大龙泉(在县西北五十里/ 八泉南流入汶)北夹
沟泉 水河泉(并在县北/三十三里)沙湾泉(在县西北/三十四里)助沙泉
新兴泉(并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五泉北流入汶)以上十三泉会水西
南流为大汶
海眼泉 连珠泉(并在县东/南六十里)青泥沟泉(在县东/四十里)湖
李家湾泉(在县西北/五十八里)凉坡泉 薛家庄泉(并在县北/六十里)
黑龙泉(在县西北/六十一里)老龙泉(在县西北/六十二里)鱼池泉(在县西/北四十)
(五/里)星坡泉(在县西北/六十里)大龙泉(在县西北五十里/ 八泉南流入汶)北夹
沟泉 水河泉(并在县北/三十三里)沙湾泉(在县西北/三十四里)助沙泉
新兴泉(并在县西北三十五/里 五泉北流入汶)以上十三泉会水西
南流为大汶
海眼泉 连珠泉(并在县东/南六十里)青泥沟泉(在县东/四十里)湖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2b 页 WYG0540-0337b.png
眼泉(在县东南/三十里)莲花泉(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赵家庄泉 双龙
泉 斜里泉(并在县东/二十五里)鹏山泉(在县东北二十一里/ 九泉南流入汶)
坡里泉(在县东南/五十里)朱家湾泉(在县东南/二十七里)张家湾泉(在/县)
(东南二十六里/泉北流入汶) (三/)以上十二泉会水西流为牟汶
滤马河泉(在县东/三里)小龙湾泉(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大龙湾泉(在/县)
(东北四/十里)垂杨泉(在县北二/十七里)北海眼泉 乌江岸泉
广润泉(并在县北/二十五里)西碧泉 青桥泉(并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镇
里泉(在县西北/二十八里)龙兴泉(在县西北十五里/十一泉南流入汶)坡草泉(在/县)
泉 斜里泉(并在县东/二十五里)鹏山泉(在县东北二十一里/ 九泉南流入汶)
坡里泉(在县东南/五十里)朱家湾泉(在县东南/二十七里)张家湾泉(在/县)
(东南二十六里/泉北流入汶) (三/)以上十二泉会水西流为牟汶
滤马河泉(在县东/三里)小龙湾泉(在县东北/五十五里)大龙湾泉(在/县)
(东北四/十里)垂杨泉(在县北二/十七里)北海眼泉 乌江岸泉
广润泉(并在县北/二十五里)西碧泉 青桥泉(并在县西北/二十五里)镇
里泉(在县西北/二十八里)龙兴泉(在县西北十五里/十一泉南流入汶)坡草泉(在/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3a 页 WYG0540-0337c.png
(西南/五里)片锦泉 郭娘锦泉 灵泉 樱桃园泉(并在/县南)
(十四/里)韩家港泉(在县西南十五里/ 六泉北流入汶)以上十七泉会水
西流为嬴汶合于牟汶
王家沟泉(在县西二/十八里)西夹沟泉(在县西/十四里)三半壁店泉
(在县西三十五里/ 三泉南流入汶)卢家庄泉 牛王山泉(并在县西/南二十里)
青杨港泉(在县西南/三十里)贺家湾泉(在城西南四十里/ 四泉北流入汶)以
上七泉会水西南流合牟嬴二汶
蒙阴县三泉(泉夫十/六名)
(十四/里)韩家港泉(在县西南十五里/ 六泉北流入汶)以上十七泉会水
西流为嬴汶合于牟汶
王家沟泉(在县西二/十八里)西夹沟泉(在县西/十四里)三半壁店泉
(在县西三十五里/ 三泉南流入汶)卢家庄泉 牛王山泉(并在县西/南二十里)
青杨港泉(在县西南/三十里)贺家湾泉(在城西南四十里/ 四泉北流入汶)以
上七泉会水西南流合牟嬴二汶
蒙阴县三泉(泉夫十/六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3b 页 WYG0540-0337d.png
卞桥泉(在县北一/百五里)海眼泉(在县北一百一十里/与莱芜海眼泉同源)葛沟
泉(在县北一百/一十五里)以上三泉各流西径莱芜县东入牟
汶
泰安县六十六泉(泉夫一百/二十名)
板桥湾泉(在县东/六十里)范家湾泉 鲤鱼沟泉(并在县东/五十里)
大兴桥泉(在县东/六十里)云潭泉(在县东/五十里)皂泥沟泉(在县东/十五里)
凤皇泉(在县东/四十里)清泉 铁佛堂泉(并在县东/三十里)周家湾
泉(在县东二/十五里)风雨泉(在县东三十里/一泉南流入汶) (十/)坡里泉(在/县)
泉(在县北一百/一十五里)以上三泉各流西径莱芜县东入牟
汶
泰安县六十六泉(泉夫一百/二十名)
板桥湾泉(在县东/六十里)范家湾泉 鲤鱼沟泉(并在县东/五十里)
大兴桥泉(在县东/六十里)云潭泉(在县东/五十里)皂泥沟泉(在县东/十五里)
凤皇泉(在县东/四十里)清泉 铁佛堂泉(并在县东/三十里)周家湾
泉(在县东二/十五里)风雨泉(在县东三十里/一泉南流入汶) (十/)坡里泉(在/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4a 页 WYG0540-0338a.png
(东北六/十里)北滚泉 顺河泉 会泉(一作/惠泉)扳倒井泉(并/在)
(县东六十里/泉北流入汶) (五/)以上十六泉会水西南流为堑汶
合大汶牟汶嬴汶统谓之大汶
马儿沟泉(在县东南/三十里)明堂泉(在县东北/十五里)梁子沟泉(在/县)
(南三/十里)木头沟泉(在县南/十二里)金星泉(在县西南一里/由㴎河转入泮)广生
泉(在县西北二里由㴎河转/入泮 六泉南流入泮)龙湾泉(在县南二/十五里)张家
泉(在县南八里/泉北流入泮) (二/)以上八泉会水东南流为泮河
转入汶
(县东六十里/泉北流入汶) (五/)以上十六泉会水西南流为堑汶
合大汶牟汶嬴汶统谓之大汶
马儿沟泉(在县东南/三十里)明堂泉(在县东北/十五里)梁子沟泉(在/县)
(南三/十里)木头沟泉(在县南/十二里)金星泉(在县西南一里/由㴎河转入泮)广生
泉(在县西北二里由㴎河转/入泮 六泉南流入泮)龙湾泉(在县南二/十五里)张家
泉(在县南八里/泉北流入泮) (二/)以上八泉会水东南流为泮河
转入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4b 页 WYG0540-0338b.png
梁家庄泉(在县南三十里/ 南流入汶)吴山沟泉(在县东南/四十五里)沧浪
沟泉(在县南/五十里)白土崖泉(在县南七十里/三泉北流入汶)以上四泉左
右会注入汶
斜沟泉(在县东南一/百二十二里)力沟泉 羊舍泉(并在县东/南一百里)水
泉(在县东南/八十里)新兴泉 皮狐泉(并在县东/南九十里)良甫泉(在/县)
(南八/十里)香城泉 龙堂泉(并在县南七十里/九泉南流入小汶)浊河泉
真沟泉 斗泉(并在县东/南一百里) 小柳泉 东柳泉 神
泉 西流泉 黑虎泉 海旺泉 海润泉 石缝
沟泉(在县南/五十里)白土崖泉(在县南七十里/三泉北流入汶)以上四泉左
右会注入汶
斜沟泉(在县东南一/百二十二里)力沟泉 羊舍泉(并在县东/南一百里)水
泉(在县东南/八十里)新兴泉 皮狐泉(并在县东/南九十里)良甫泉(在/县)
(南八/十里)香城泉 龙堂泉(并在县南七十里/九泉南流入小汶)浊河泉
真沟泉 斗泉(并在县东/南一百里) 小柳泉 东柳泉 神
泉 西流泉 黑虎泉 海旺泉 海润泉 石缝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5a 页 WYG0540-0338c.png
泉(并在县东/南一百里)水坡泉(一作水波泉在/县东一百里)韩家庄泉(在县/南一)
(百里入十二泉/北流 小汶)以上二十二泉左右会水入新泰县
之小汶河转入大汶
水磨泉(在县西南/六十里)新查出泉 灵应泉 上泉 马
蹄泉 臭泉(并在县西/南五十里)溯港沟泉(在县西南/五十五里)狗跑泉
报恩泉 陷湾泉(并在县西/南六十里)胡家港泉(在县南/六十里)以上
十一泉俱南入浊河转入汶
马黄沟泉 泰应泉(并在县西/南九十里)以上二泉南流入汶
(百里入十二泉/北流 小汶)以上二十二泉左右会水入新泰县
之小汶河转入大汶
水磨泉(在县西南/六十里)新查出泉 灵应泉 上泉 马
蹄泉 臭泉(并在县西/南五十里)溯港沟泉(在县西南/五十五里)狗跑泉
报恩泉 陷湾泉(并在县西/南六十里)胡家港泉(在县南/六十里)以上
十一泉俱南入浊河转入汶
马黄沟泉 泰应泉(并在县西/南九十里)以上二泉南流入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5b 页 WYG0540-0338d.png
龙王泉 坤温泉 凉泉(并在县西/南一百里)以上三泉俱东
入沙河转入汶
肥城县十二泉(泉夫三/十五名)
清泉(在县东南/四十里)南流入汶
咸河泉(在县西南/五十里)董家泉 臧家泉 吴家泉 王
家泉(并在县西/南六十里)开河泉(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拖车泉 马房泉
(并在县西/南五十里)圣惠泉(一作/圣会)震泽泉 引兑泉(并在县西/南四十里)
以上十一泉会流为衡鱼河经平阴境由东平州官
入沙河转入汶
肥城县十二泉(泉夫三/十五名)
清泉(在县东南/四十里)南流入汶
咸河泉(在县西南/五十里)董家泉 臧家泉 吴家泉 王
家泉(并在县西/南六十里)开河泉(在县西南/四十五里)拖车泉 马房泉
(并在县西/南五十里)圣惠泉(一作/圣会)震泽泉 引兑泉(并在县西/南四十里)
以上十一泉会流为衡鱼河经平阴境由东平州官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6a 页 WYG0540-0339a.png
桥河西南入汶
平阴县一泉(泉夫/十名)
柳沟泉(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由衡鱼河西南转入汶
东平州三十五泉(泉夫七/十八名)
吴家泉 孙泉 游龙泉 神瀵泉 涌泉(并在州/东五十)
(五/里)以上五泉左右入衡鱼河西南达于汶
小王泉 净泉 郝家泉 源泉 杷头泉 烈泉
(并在州东/四十里)独山泉 王老沟泉 大黄泉 二黄泉
平阴县一泉(泉夫/十名)
柳沟泉(在县东南/三十五里)由衡鱼河西南转入汶
东平州三十五泉(泉夫七/十八名)
吴家泉 孙泉 游龙泉 神瀵泉 涌泉(并在州/东五十)
(五/里)以上五泉左右入衡鱼河西南达于汶
小王泉 净泉 郝家泉 源泉 杷头泉 烈泉
(并在州东/四十里)独山泉 王老沟泉 大黄泉 二黄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6b 页 WYG0540-0339b.png
席桥泉(并在州东/五十里)以上十一泉在席桥之右会流东
南入席桥河(上接衡/鱼河)转入汶
冷河泉(一作冷和泉在/州东五十里)西南入席桥河
口头泉 浮汶泉 大成泉 张货郎泉 徐家泉
(并在州东/五十里)三眼泉 胜水泉 卷耳泉 餴饎泉
安宅泉 半亩泉 安圈泉(并在州东/北五十里)以上十二泉
在席桥之左会流西南入席桥河转入汶
双明泉 单眼泉 高家庄泉(并在州东/五十里)以上三泉
南入席桥河(上接衡/鱼河)转入汶
冷河泉(一作冷和泉在/州东五十里)西南入席桥河
口头泉 浮汶泉 大成泉 张货郎泉 徐家泉
(并在州东/五十里)三眼泉 胜水泉 卷耳泉 餴饎泉
安宅泉 半亩泉 安圈泉(并在州东/北五十里)以上十二泉
在席桥之左会流西南入席桥河转入汶
双明泉 单眼泉 高家庄泉(并在州东/五十里)以上三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7a 页 WYG0540-0339c.png
西流入席桥河分支东出口入汶
铁钩嘴泉 坎河泉 高嘉泉(并在州东/五十里)以上三泉
各流入席桥河分支西出口入汶
宁阳县北境四泉
龙鱼泉(在县东北/六十里)龙港泉(在县东北/五十里)以上二泉会流
北入汶
泺澢泉(在县西北/三十五里)鲁姑泉(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以上二泉会流
西至汶上县会龙斗泉北流入汶
铁钩嘴泉 坎河泉 高嘉泉(并在州东/五十里)以上三泉
各流入席桥河分支西出口入汶
宁阳县北境四泉
龙鱼泉(在县东北/六十里)龙港泉(在县东北/五十里)以上二泉会流
北入汶
泺澢泉(在县西北/三十五里)鲁姑泉(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以上二泉会流
西至汶上县会龙斗泉北流入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7b 页 WYG0540-0339d.png
汶上县七泉(泉夫四/十三名)
龙斗泉 老源头泉 薛家沟泉 鸡爪泉 赵家
桥泉(旁有铃铛泉二并/在县东北五十里)泺澢泉(在县东北/五十五里)以上六泉
会宁阳二泉西流由鲁沟至崔家桥入汶
马庄泉(在县东南/十八里)西北流入蜀山湖济运
按河防志曰浚泉虽易治汶实难盖河广沙深屈曲
之流不足以润久渴之吻各泉虽源源而来至汶则
一吸而尽犹无泉也必督令捞浅等夫择其积沙淤
龙斗泉 老源头泉 薛家沟泉 鸡爪泉 赵家
桥泉(旁有铃铛泉二并/在县东北五十里)泺澢泉(在县东北/五十五里)以上六泉
会宁阳二泉西流由鲁沟至崔家桥入汶
马庄泉(在县东南/十八里)西北流入蜀山湖济运
按河防志曰浚泉虽易治汶实难盖河广沙深屈曲
之流不足以润久渴之吻各泉虽源源而来至汶则
一吸而尽犹无泉也必督令捞浅等夫择其积沙淤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8a 页 WYG0540-0340a.png
漫者浚为河泓俾深五尺阔一丈则水得所归而趋
壑亦易矣又按汶上草桥积沙易淤疏水至此多被
渗涸宜先饬挖除庶下流无阻而上流得以迅注矣
并志之
会通之源汶泗也汶泗之源泉也细流不择巨川斯
通而山下有泉疏之愈出若任其湮滞则日就消减
矣东省有泉济运者十七州县谨按
大清会典所载统计四百二十五泉分派析纪其有新
壑亦易矣又按汶上草桥积沙易淤疏水至此多被
渗涸宜先饬挖除庶下流无阻而上流得以迅注矣
并志之
会通之源汶泗也汶泗之源泉也细流不择巨川斯
通而山下有泉疏之愈出若任其湮滞则日就消减
矣东省有泉济运者十七州县谨按
大清会典所载统计四百二十五泉分派析纪其有新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8b 页 WYG0540-0340b.png
疏而得未入会典者则附载于小注以俟补载伏读
圣祖仁皇帝谕曰朕于河务留心最切经历最深往年屡
次阅河时各处周览凡水泉原委皆知之甚悉山东运
河全赖众泉蓄泄微山诸湖以济漕运今山东多开稻
田截湖水上流之泉以资灌溉上流既截湖水自然无
所蓄潴安能济运水在地中如人身之有血气血气有
馀方可用渗泄之药若血气不足正需滋养安可再加
渗泄乎地方官未知水之源流一任民间放水灌田以
圣祖仁皇帝谕曰朕于河务留心最切经历最深往年屡
次阅河时各处周览凡水泉原委皆知之甚悉山东运
河全赖众泉蓄泄微山诸湖以济漕运今山东多开稻
田截湖水上流之泉以资灌溉上流既截湖水自然无
所蓄潴安能济运水在地中如人身之有血气血气有
馀方可用渗泄之药若血气不足正需滋养安可再加
渗泄乎地方官未知水之源流一任民间放水灌田以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9a 页 WYG0540-0340c.png
为爱惜百姓不知漕运实因此而误也若不许民间偷
截泉水则湖水易足湖水既足自能济运矣
圣明洞鉴昭示至殷雍正四年增设管泉通判一员事有
专司督疏匪懈连年运道不虞浅阻则
睿谟之所垂裕者远矣
蓄水济运
运道有源疏瀹是亟顾水之为物恒雨则溢恒旸则
乾伏秋常有馀春夏常不足蓄盈济绌此水匮之所
截泉水则湖水易足湖水既足自能济运矣
圣明洞鉴昭示至殷雍正四年增设管泉通判一员事有
专司督疏匪懈连年运道不虞浅阻则
睿谟之所垂裕者远矣
蓄水济运
运道有源疏瀹是亟顾水之为物恒雨则溢恒旸则
乾伏秋常有馀春夏常不足蓄盈济绌此水匮之所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69b 页 WYG0540-0340d.png
由设也盗决有诛占种有禁非时之耗减有罚出纳
之谨盖如筦库然矣明尚书宋公既疏会通河乃以
昭阳马场南旺安山为四大水匮自后河济断流新
泇载辟津移渎改今昔较殊夫昭阳昔在运左则为
匮今在运右则为壑韩庄一脉仅涓流濗注耳马场
纳汶易而纳泗南旺潴济易而潴汶安山一湖源竭
土疏至不可匮安得泥旧迹而求之哉独山本非故
匮而泉流蓄聚足资灌输所谓无匮之名有匮之实
之谨盖如筦库然矣明尚书宋公既疏会通河乃以
昭阳马场南旺安山为四大水匮自后河济断流新
泇载辟津移渎改今昔较殊夫昭阳昔在运左则为
匮今在运右则为壑韩庄一脉仅涓流濗注耳马场
纳汶易而纳泗南旺潴济易而潴汶安山一湖源竭
土疏至不可匮安得泥旧迹而求之哉独山本非故
匮而泉流蓄聚足资灌输所谓无匮之名有匮之实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0a 页 WYG0540-0341a.png
也今备举而列之曰昭阳曰独山曰马场曰南旺曰
蜀山曰马踏而安山之废潴谨附见于后而不敢彊
名以匮者志信也至于汇泉成流截流济运闸坝之
设各有所宜既已列之津程而仍举最要者以申明
之庶几节防之功与贮蓄同其慎重云
昭阳湖一名刁阳湖即南济之所汇也上承曹县荷
泽城武单县定陶钜野嘉祥济宁金乡等九州县坡
水及鱼滕等县泉水积为大潴自北而南曰南阳曰
蜀山曰马踏而安山之废潴谨附见于后而不敢彊
名以匮者志信也至于汇泉成流截流济运闸坝之
设各有所宜既已列之津程而仍举最要者以申明
之庶几节防之功与贮蓄同其慎重云
昭阳湖一名刁阳湖即南济之所汇也上承曹县荷
泽城武单县定陶钜野嘉祥济宁金乡等九州县坡
水及鱼滕等县泉水积为大潴自北而南曰南阳曰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0b 页 WYG0540-0341b.png
昭阳曰枣庄曰李家曰郗山曰微山曰吕孟曰张庄
曰韩庄随地异名而以昭阳为要领湖水一支西南
出张谷山口径荆山桥入邳济运一支由湖口闸入
泇济运按昭阳湖为四大水匮之一昔时运道在湖
之西诸湖悉资济运自新河既开运道东徙汶泗沂
漷载之高地而行西岸诸湖止以减水而不以进水
直至微山以南始分流入泇仅存一线然众水恃为
尾闾要津资其喉吻盖三洑三见之济实溥美利而
曰韩庄随地异名而以昭阳为要领湖水一支西南
出张谷山口径荆山桥入邳济运一支由湖口闸入
泇济运按昭阳湖为四大水匮之一昔时运道在湖
之西诸湖悉资济运自新河既开运道东徙汶泗沂
漷载之高地而行西岸诸湖止以减水而不以进水
直至微山以南始分流入泇仅存一线然众水恃为
尾闾要津资其喉吻盖三洑三见之济实溥美利而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1a 页 WYG0540-0341c.png
不言其功也
独山湖即鱼台南阳湖之东北岸也上受邹滕沙河
及鱼台各泉水口十九处各筑草坝每遇伏秋水大
则开坝蓄水春夏水小则放水入漕按南阳之东有
独山山下有坡厥地卑衍旧为滕鱼诸泉所汇归于
南阳湖自开凿新河始蓄之为匮积潴不及昭阳什
之二三而灌注过之则居上游之功矣
马场湖一名任湖泗水自金口坝分支入河河西北
独山湖即鱼台南阳湖之东北岸也上受邹滕沙河
及鱼台各泉水口十九处各筑草坝每遇伏秋水大
则开坝蓄水春夏水小则放水入漕按南阳之东有
独山山下有坡厥地卑衍旧为滕鱼诸泉所汇归于
南阳湖自开凿新河始蓄之为匮积潴不及昭阳什
之二三而灌注过之则居上游之功矣
马场湖一名任湖泗水自金口坝分支入河河西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1b 页 WYG0540-0341d.png
会洸水由夏家桥入湖每年冬月挑河将鲁桥泗水
口内横筑土坝并金口坝严闭闸板遏泗水悉注黑
风口入府河收蓄湖内春夏需用之时由安居十里
铺两斗门出水济运按马场湖本受汶河之水由蜀
山湖东冯家坝滚入旧设三斗门放水入运五里营
十里铺安居铺是也自泗水会洸入湖堵筑冯家坝
汶水不复滚入五里营闸已废仅留十里安居两斗
门此湖在南运之上流蓄水在湖一勺俱为有用非
口内横筑土坝并金口坝严闭闸板遏泗水悉注黑
风口入府河收蓄湖内春夏需用之时由安居十里
铺两斗门出水济运按马场湖本受汶河之水由蜀
山湖东冯家坝滚入旧设三斗门放水入运五里营
十里铺安居铺是也自泗水会洸入湖堵筑冯家坝
汶水不复滚入五里营闸已废仅留十里安居两斗
门此湖在南运之上流蓄水在湖一勺俱为有用非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2a 页 WYG0540-0342a.png
甚旱涩两闸不可轻开也
南旺湖本钜野泽北济之所经也(详济/水下)明永乐中宋
礼引汶绝济区湖为三一南旺一蜀山一马踏蜀山
马踏为东湖南旺为西湖漕河贯于南北汶水从东
来注之东西湖各为长堤西岸设焦鸾等斗门入每
遇汶河水盛斗门尽启收水入湖水小则闭斗门将
所蓄之水分济南北二运南则由十字河闸放水入
运北则由关家大闸五里铺闸放水入运按南旺一
南旺湖本钜野泽北济之所经也(详济/水下)明永乐中宋
礼引汶绝济区湖为三一南旺一蜀山一马踏蜀山
马踏为东湖南旺为西湖漕河贯于南北汶水从东
来注之东西湖各为长堤西岸设焦鸾等斗门入每
遇汶河水盛斗门尽启收水入湖水小则闭斗门将
所蓄之水分济南北二运南则由十字河闸放水入
运北则由关家大闸五里铺闸放水入运按南旺一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2b 页 WYG0540-0342b.png
湖昔年运道由牛头河行舟系蓄水之区后漕河改
迁此湖渐废至康熙二十三年总河靳辅仍修砌十
字河斗门加筑湖堤储水以济长沟济宁以南运道
可省分蜀山湖水一半雍正四年内阁学士何国宗
勘议南旺湖地居水脊固可引以南流亦可导以北
注南运湖泉资济不至如北运之易于浅涸请将南
旺湖堤加高培厚分水口之八斗门添设闸板夏秋
汶水盛长尽启八斗门减水入湖其分水口南之十
迁此湖渐废至康熙二十三年总河靳辅仍修砌十
字河斗门加筑湖堤储水以济长沟济宁以南运道
可省分蜀山湖水一半雍正四年内阁学士何国宗
勘议南旺湖地居水脊固可引以南流亦可导以北
注南运湖泉资济不至如北运之易于浅涸请将南
旺湖堤加高培厚分水口之八斗门添设闸板夏秋
汶水盛长尽启八斗门减水入湖其分水口南之十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3a 页 WYG0540-0342c.png
字河闸即行堵塞将分水口北之关家坝五里铺坝
改建石闸仍开通闸内支河使之畅流入漕专济北
运
蜀山湖在汶水南岸上自永定永安永泰三闸收水
入湖由金线利运二闸放水济运
马踏湖在汶水北岸上自徐建口李家口二闸收水
入湖由新河头弘仁桥二闸放水济运(每年南旺挑/河在分水上)
(源建筑大坝将汶水收/蓄两湖分济南北二运)按南旺分水用轮番法如粮
改建石闸仍开通闸内支河使之畅流入漕专济北
运
蜀山湖在汶水南岸上自永定永安永泰三闸收水
入湖由金线利运二闸放水济运
马踏湖在汶水北岸上自徐建口李家口二闸收水
入湖由新河头弘仁桥二闸放水济运(每年南旺挑/河在分水上)
(源建筑大坝将汶水收/蓄两湖分济南北二运)按南旺分水用轮番法如粮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3b 页 WYG0540-0342d.png
艘浅于南则闭南旺北闸令汶尽南流以注济宁更
发滨南湖水佐之如粮艘浅于北则闭南旺南闸令
汶尽北流以注东昌更发滨北湖水佐之但北运自
马踏湖以北并无湖渠可以资运宜于蜀山湖之金
线利运二闸坚闭导水由田家楼邢家林河口出分
水口并水北注以裕其流此又当权其盈缩以施之
也
附安山湖明永乐间建四大水匮此其一也嗣后修
发滨南湖水佐之如粮艘浅于北则闭南旺南闸令
汶尽北流以注东昌更发滨北湖水佐之但北运自
马踏湖以北并无湖渠可以资运宜于蜀山湖之金
线利运二闸坚闭导水由田家楼邢家林河口出分
水口并水北注以裕其流此又当权其盈缩以施之
也
附安山湖明永乐间建四大水匮此其一也嗣后修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4a 页 WYG0540-0343a.png
废不常正统三年知州傅霖置减水闸于河岸湖周
围六十八里规其中三十八里复修水匮岁久滇淤
万历十七年给事中常居敬复规以潴水修筑土堤
四千三百馀丈又于湖之南北口各置一闸蓄水济
运旋亦浅涸至 国朝顺治七年黄水漫湖淤为平
陆雍正四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勘议修复河之西岸
建泄水闸一曰通湖闸建进水闸二曰安济闸曰似
蛇沟闸圈湖筑堤堤南六口各建石闸并开柳长河
围六十八里规其中三十八里复修水匮岁久滇淤
万历十七年给事中常居敬复规以潴水修筑土堤
四千三百馀丈又于湖之南北口各置一闸蓄水济
运旋亦浅涸至 国朝顺治七年黄水漫湖淤为平
陆雍正四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勘议修复河之西岸
建泄水闸一曰通湖闸建进水闸二曰安济闸曰似
蛇沟闸圈湖筑堤堤南六口各建石闸并开柳长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4b 页 WYG0540-0343b.png
引鱼营积水入湖伏秋水大则由通湖闸及六口纳
水入湖春夏水小则由安济似蛇沟二闸放水入运
规制甚详但此湖在黄陵冈未塞以前原为济水故
渎水来有源可资为匮自筑断黄陵冈济水不至祗
藉堤南坡水并运河馀涨此外无源而地在安民山
前对岸即亭子泊为济水入大清河旧道底土疏漏
洑流潜行伏秋则积潦涨盈春夏则彻底乾涸虽经
修复仍于济运无益止可留为运河泄涨之区明总
水入湖春夏水小则由安济似蛇沟二闸放水入运
规制甚详但此湖在黄陵冈未塞以前原为济水故
渎水来有源可资为匮自筑断黄陵冈济水不至祗
藉堤南坡水并运河馀涨此外无源而地在安民山
前对岸即亭子泊为济水入大清河旧道底土疏漏
洑流潜行伏秋则积潦涨盈春夏则彻底乾涸虽经
修复仍于济运无益止可留为运河泄涨之区明总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5a 页 WYG0540-0343c.png
河万恭著治水筌蹄有曰安山湖不可匮诚有见于
此也雍正六年圈堤复圯巡抚岳浚会同总河朱藻
勘视 题准停止再筑
附闸坝
六里石闸按泇河之德胜张庄二闸相去十二里地
峻水驶易致浅阻雍正二年
诏于两闸之中增建一闸以节其流名六里石闸仍恐
三闸相近水涨难支较上下闸顶低六尺水小则收
此也雍正六年圈堤复圯巡抚岳浚会同总河朱藻
勘视 题准停止再筑
附闸坝
六里石闸按泇河之德胜张庄二闸相去十二里地
峻水驶易致浅阻雍正二年
诏于两闸之中增建一闸以节其流名六里石闸仍恐
三闸相近水涨难支较上下闸顶低六尺水小则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5b 页 WYG0540-0343d.png
蓄济运水大则漫坝通流诚斟酌尽善之制也
南旺上闸即柳林闸此为分水口南流第一闸漕船
南自台庄入闸河至此四百二十里共历二十七闸
皆逆流而北每上一闸先闭下闸以积水候满方进
过此便上水脊踰分水口顺流北行出南旺下闸至
临清约四百里历二十一闸始出闸河入于卫河其
南旺下闸在分水口之北一召十里闸乃分水口北
流第一闸漕舡回空逆溯至此踰分水口则逢顺流
南旺上闸即柳林闸此为分水口南流第一闸漕船
南自台庄入闸河至此四百二十里共历二十七闸
皆逆流而北每上一闸先闭下闸以积水候满方进
过此便上水脊踰分水口顺流北行出南旺下闸至
临清约四百里历二十一闸始出闸河入于卫河其
南旺下闸在分水口之北一召十里闸乃分水口北
流第一闸漕舡回空逆溯至此踰分水口则逢顺流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6a 页 WYG0540-0344a.png
矣两闸对峙实南北全河之枢轴也(闸下并有月河/各长二十里旧)
(设斗门南曰石口北曰界首定例每年一小挑三年/一大挑凡遇大挑汶河及上下二闸各筑上坝往来)
(舟楫皆/由月河)
分水口按泰山之脉自东北而西南南旺分水口又
泰山分支之所经也得其脊而注之决诸南则南流
决诸北则北流当粮运盛行之时正汶水微弱之际
分流则不足合流则有馀南北两渠轮番并灌以智
役水力不劳而功倍矣我
(设斗门南曰石口北曰界首定例每年一小挑三年/一大挑凡遇大挑汶河及上下二闸各筑上坝往来)
(舟楫皆/由月河)
分水口按泰山之脉自东北而西南南旺分水口又
泰山分支之所经也得其脊而注之决诸南则南流
决诸北则北流当粮运盛行之时正汶水微弱之际
分流则不足合流则有馀南北两渠轮番并灌以智
役水力不劳而功倍矣我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6b 页 WYG0540-0344b.png
圣祖仁皇帝尝曰朕屡次南巡经过汶上县分水口观遏
汶分流处深服白英相度开浚之妙考河渠通漕诸书
初元人遏汶水北出阳谷以通卫水南出济宁以通泗
水其分水之处为会源闸即今济宁之天井闸也然按
其地势南自沽头以达河淮洵为便利而北由安居至
南旺南旺地高于天井安能激水逆流而使之分乎故
当时虽多设闸坝而尝患漏竭即水盈满亦仅可胜小
舟而已至明永乐时总督河道宋礼用老人白英之策
汶分流处深服白英相度开浚之妙考河渠通漕诸书
初元人遏汶水北出阳谷以通卫水南出济宁以通泗
水其分水之处为会源闸即今济宁之天井闸也然按
其地势南自沽头以达河淮洵为便利而北由安居至
南旺南旺地高于天井安能激水逆流而使之分乎故
当时虽多设闸坝而尝患漏竭即水盈满亦仅可胜小
舟而已至明永乐时总督河道宋礼用老人白英之策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7a 页 WYG0540-0344c.png
筑戴村坝以遏汶导之出鹅河口入南旺湖然后分流
南北以分水口为水脊因势均导南得四分北得四分
增修水闸以时启闭漕运遂通今南北流惟吾所用如
浅于南则闭南旺北闸浅于北则闭南旺南闸湖泉并
注南北合流虽有旱暵靡不克济每岁东南漕艘无或
滞留此皆白英遏汶分水之功也相传英当日每徘徊
汶济之间积数十年精思一旦确有所见决为此议三
百馀年行之无弊所谓因地之宜顺水之性也
南北以分水口为水脊因势均导南得四分北得四分
增修水闸以时启闭漕运遂通今南北流惟吾所用如
浅于南则闭南旺北闸浅于北则闭南旺南闸湖泉并
注南北合流虽有旱暵靡不克济每岁东南漕艘无或
滞留此皆白英遏汶分水之功也相传英当日每徘徊
汶济之间积数十年精思一旦确有所见决为此议三
百馀年行之无弊所谓因地之宜顺水之性也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7b 页 WYG0540-0344d.png
梁乡闸至土桥闸长十二里土桥闸至戴家湾闸长
三十五里每遇汶水微弱用十二里之水灌三十五
里之长塘水势散漫减去什之六七难免浅阻宜于
土桥以北戴坝以南建筑草坝一道设立排椿似活
闸之式蓄束水势接济启闭甚为有益或议于土桥
戴坝二闸之中添置一闸则又不可盖汶水入卫高
下相悬若此地闸𦂳则水势倍增陡急粮艘更难于
上下矣伏读
三十五里每遇汶水微弱用十二里之水灌三十五
里之长塘水势散漫减去什之六七难免浅阻宜于
土桥以北戴坝以南建筑草坝一道设立排椿似活
闸之式蓄束水势接济启闭甚为有益或议于土桥
戴坝二闸之中添置一闸则又不可盖汶水入卫高
下相悬若此地闸𦂳则水势倍增陡急粮艘更难于
上下矣伏读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8a 页 WYG0540-0345a.png
圣祖仁皇帝谕曰古人置闸其远近疏密皆因地势高下
水势缓急以为蓄泄或一地二闸或一二十里一闸确
有一定丈尺不可更易
圣谟直指诚百世之标准也
临清南板闸按汶水地亢卫水地洼临清板闸口正
汶卫两水交会之处每岁三四月间雨少泉涩汶水
既浅卫水又消高下陡峻势若建瓴每一启板放舡
无几水即尽耗漕舟多阻宜于闸口百丈之外用椿
水势缓急以为蓄泄或一地二闸或一二十里一闸确
有一定丈尺不可更易
圣谟直指诚百世之标准也
临清南板闸按汶水地亢卫水地洼临清板闸口正
汶卫两水交会之处每岁三四月间雨少泉涩汶水
既浅卫水又消高下陡峻势若建瓴每一启板放舡
无几水即尽耗漕舟多阻宜于闸口百丈之外用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8b 页 WYG0540-0345b.png
草设筑土坝一座中留金门安置活板如闸制然将
启板闸先闭活板则外有所障水势稍缓而于运艘
出口易于打放卫水大发即从拆卸亦权宜之要术
也
张谷山草坝按微山湖上承昭阳诸湖之水由张谷
山出荆山口而南其经流也分支出湖口闸济运彊
之就高则必湖水盈满方得畅注雍正二年
诏于张谷山前筑草坝一道节蓄诸湖以裕济泇之脉
启板闸先闭活板则外有所障水势稍缓而于运艘
出口易于打放卫水大发即从拆卸亦权宜之要术
也
张谷山草坝按微山湖上承昭阳诸湖之水由张谷
山出荆山口而南其经流也分支出湖口闸济运彊
之就高则必湖水盈满方得畅注雍正二年
诏于张谷山前筑草坝一道节蓄诸湖以裕济泇之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9a 页 WYG0540-0345c.png
若遇湖水涨盛仍开坝放水以保运道责在河官之
时其启闭云
金口坝按隋文帝时沂泗同流汎滥大野兖州刺史
薛胄于二水之交积石为堰决令西注陂泽以溉良
田号曰薛公丰兖渠唐李白诗中所谓鲁东门石堤
是也元人开会通河访其遗制修为滚水石坝坝之
西偏有闸世谓之黑风口引泗入天井闸济运延祐
中都水太监阔阔仍于石坝疏为三洞以泄水势明
时其启闭云
金口坝按隋文帝时沂泗同流汎滥大野兖州刺史
薛胄于二水之交积石为堰决令西注陂泽以溉良
田号曰薛公丰兖渠唐李白诗中所谓鲁东门石堤
是也元人开会通河访其遗制修为滚水石坝坝之
西偏有闸世谓之黑风口引泗入天井闸济运延祐
中都水太监阔阔仍于石坝疏为三洞以泄水势明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79b 页 WYG0540-0345d.png
初堰坝以土成化间改筑石堰东西长五十丈下阔
三丈六尺上阔二丈八尺高七尺湫口三处横石为
梁堰北复作分水二雁翅以杀水势后岁久堰低泗
不入洸每春筑土坝于堰上高一尺七寸以障之嘉
靖三十七年主事陈南金易以石高亦如之仍为金
口三置板启闭功同于闸亦谓之金口闸云沂水自
东来会泗于金口闸南仍于上流作支河泄之闸北
如遇乾旱则并沂入泗以益其流故各志亦谓沂水
三丈六尺上阔二丈八尺高七尺湫口三处横石为
梁堰北复作分水二雁翅以杀水势后岁久堰低泗
不入洸每春筑土坝于堰上高一尺七寸以障之嘉
靖三十七年主事陈南金易以石高亦如之仍为金
口三置板启闭功同于闸亦谓之金口闸云沂水自
东来会泗于金口闸南仍于上流作支河泄之闸北
如遇乾旱则并沂入泗以益其流故各志亦谓沂水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0a 页 WYG0540-0346a.png
会泗于闸北也泗水分资两派实以此为枢钥云
济宁杨家坝按泗水分支入府河西流合洸同经此
口南入运河明正德间因防寇始筑坝引水绕城为
外护事平即开明季复筑嗣因遏泗会洸转由夏家
桥入马场湖蓄水济运节宣甚便
国朝顺治中总河杨方兴题准堵不复再撤至康熙三十
四年因水患开通杨家坝泄水入天井闸寻复塞之河
道张伯行曰杨家坝一开则西湖之水立涸矣此必不
济宁杨家坝按泗水分支入府河西流合洸同经此
口南入运河明正德间因防寇始筑坝引水绕城为
外护事平即开明季复筑嗣因遏泗会洸转由夏家
桥入马场湖蓄水济运节宣甚便
国朝顺治中总河杨方兴题准堵不复再撤至康熙三十
四年因水患开通杨家坝泄水入天井闸寻复塞之河
道张伯行曰杨家坝一开则西湖之水立涸矣此必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0b 页 WYG0540-0346b.png
可开者也(荟蕞云坝则民田受害不坝则马场立/涸惟有改坝为闸相机启闭之法得矣)
冈城坝按水经汶水南过冈县北郦注洸水出焉冈
故阐也尔雅释汶出为阐则洸即阐之别名矣洸由
汶出南会于泗其口在冈城石濑之上元人置闸于
此仍于闸左作土坝以遏汶水使入洸会泗出会源
闸以济运都水少监马之贞刻石垂戒曰后人毋兴
石堰壅遏涨水大为民害延祜中改作石堰屡坏屡
修明永乐中尚书宋礼导汶出南旺分水遂废元人
冈城坝按水经汶水南过冈县北郦注洸水出焉冈
故阐也尔雅释汶出为阐则洸即阐之别名矣洸由
汶出南会于泗其口在冈城石濑之上元人置闸于
此仍于闸左作土坝以遏汶水使入洸会泗出会源
闸以济运都水少监马之贞刻石垂戒曰后人毋兴
石堰壅遏涨水大为民害延祜中改作石堰屡坏屡
修明永乐中尚书宋礼导汶出南旺分水遂废元人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1a 页 WYG0540-0346c.png
旧闸筑坝以阻汶水之入洸者曰冈城坝自是汶水
不复通洸矣汶水趋南渐齧坝根雍正七年
诏于坝下筑土堤一道护之(堤长二百/九十丈)明时故闸既塞
石堰尚存弘治中巡抚徐源请拆毁石堰仍作土堰
以复旧规遣工部侍郎李燧会勘议云冈城石坝湫
口七处水小则从各口顺流水大则从坝上漫出一
可以阻隔淤沙不为南旺之害一可以减杀水势不
虑戴村坝之冲难以拆毁仍宜加葺从之至今谓之
不复通洸矣汶水趋南渐齧坝根雍正七年
诏于坝下筑土堤一道护之(堤长二百/九十丈)明时故闸既塞
石堰尚存弘治中巡抚徐源请拆毁石堰仍作土堰
以复旧规遣工部侍郎李燧会勘议云冈城石坝湫
口七处水小则从各口顺流水大则从坝上漫出一
可以阻隔淤沙不为南旺之害一可以减杀水势不
虑戴村坝之冲难以拆毁仍宜加葺从之至今谓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1b 页 WYG0540-0346d.png
石梁口然宁阳卒有水患桑家诸口岸薄易决一溃
则全汶侧注渰没田庐而南旺亦有就涸之虑汶南
诸堨诚防之不可不谨也
戴村坝坎河口按汶水自冈城而西至东平州之戴
村坎河口西北会济由大清河入海明尚书宋礼分
水南旺先于冈城筑坝阻汶入洸又于戴村筑坝阻
汶会济戴村之坝长五里一十三步仍留坎河口不
坝以备分泄每重运过时用刮沙板作一沙坝于坎
则全汶侧注渰没田庐而南旺亦有就涸之虑汶南
诸堨诚防之不可不谨也
戴村坝坎河口按汶水自冈城而西至东平州之戴
村坎河口西北会济由大清河入海明尚书宋礼分
水南旺先于冈城筑坝阻汶入洸又于戴村筑坝阻
汶会济戴村之坝长五里一十三步仍留坎河口不
坝以备分泄每重运过时用刮沙板作一沙坝于坎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2a 页 WYG0540-0347a.png
河口涓滴尽归南旺若水涨则连沙冲出坎河后河
身渐移近坎河口汶水直灌坝不能支且全流散衍
而入大清河南旺每至胶舟万历初侍郎万恭叠石
为滩以防其溢然汶水每高于滩十七年总河潘季
驯筑玲珑石坝五十五丈五尺高三尺厚一丈两翼
翼长视坝减五之二其高倍之左右为土堤各二百
三十丈石坝之法用丈许大石夹砌如墉实细石其
中水高于坝则溢而入海至二十一年汶大溢尚书
身渐移近坎河口汶水直灌坝不能支且全流散衍
而入大清河南旺每至胶舟万历初侍郎万恭叠石
为滩以防其溢然汶水每高于滩十七年总河潘季
驯筑玲珑石坝五十五丈五尺高三尺厚一丈两翼
翼长视坝减五之二其高倍之左右为土堤各二百
三十丈石坝之法用丈许大石夹砌如墉实细石其
中水高于坝则溢而入海至二十一年汶大溢尚书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2b 页 WYG0540-0347b.png
舒应龙又于河口之下开渠泄水因于两旁建石裹
头各长十丈高一丈二尺中间用滚水坝二十二丈
二尺仍留石滩四十九丈一尺名乱石坝
国朝雍正四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勘河恐戴村坎河坝日
久坍塌 题明将三坝增修统建滚水石坝一道延
袤一百二十六丈八尺视旧坝加高二尺雍正八年
汶水骤涨为石堰所阻不能滚泄既南汎汶上县复
北溃于白英嗣后力塞乃安九年署总河田文镜奏
头各长十丈高一丈二尺中间用滚水坝二十二丈
二尺仍留石滩四十九丈一尺名乱石坝
国朝雍正四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勘河恐戴村坎河坝日
久坍塌 题明将三坝增修统建滚水石坝一道延
袤一百二十六丈八尺视旧坝加高二尺雍正八年
汶水骤涨为石堰所阻不能滚泄既南汎汶上县复
北溃于白英嗣后力塞乃安九年署总河田文镜奏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3a 页 WYG0540-0347c.png
请拆堰修堤仍复旧制
诏从之(旧志云坎河一口始于宋公之不坝继而石滩/继而石堤复继而开渠筑堰然宋公之不坝恐)
(汶水涨溢汶邑民田多罹淹没阻以石滩不能大泄/势必溃裂且滩能走水不能走沙淤沙日积更加障)
(阻滚水之坝能减水而不能冲沙弊与石滩等宜仍/岁筑土坝涨时决去庶汶邑王堂诸口不致横决被)
(渰观今者石堰增修即/致贻则此论为有徵矣)
何家口坝按汶河自草桥以南西岸有何家口坝滚
水入鱼营陂至袁家闸入运有出水二口一曰刘老
口在闸以南一曰石头口在闸以北此汶水上流北
诏从之(旧志云坎河一口始于宋公之不坝继而石滩/继而石堤复继而开渠筑堰然宋公之不坝恐)
(汶水涨溢汶邑民田多罹淹没阻以石滩不能大泄/势必溃裂且滩能走水不能走沙淤沙日积更加障)
(阻滚水之坝能减水而不能冲沙弊与石滩等宜仍/岁筑土坝涨时决去庶汶邑王堂诸口不致横决被)
(渰观今者石堰增修即/致贻则此论为有徵矣)
何家口坝按汶河自草桥以南西岸有何家口坝滚
水入鱼营陂至袁家闸入运有出水二口一曰刘老
口在闸以南一曰石头口在闸以北此汶水上流北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3b 页 WYG0540-0347d.png
出之一支也议者谓汶河西注分水口水带沙行特
开常鸣等八斗门掣沙入南旺湖俾入运之清水南
北分流今刘老口石头口从上流分注入运遂与北
流之水两相抵聚河身易于淤淀并令汶河正流势
缓不能挟沙远行且汶河中饱更不掣沙入湖分水
口亦虞壅塞雍正十二年总河朱藻 题准堵塞刘
老等二口并高筑堤坝以杜旁泄
沙河大坝明之广济渠口也景泰中徐有贞治沙湾
开常鸣等八斗门掣沙入南旺湖俾入运之清水南
北分流今刘老口石头口从上流分注入运遂与北
流之水两相抵聚河身易于淤淀并令汶河正流势
缓不能挟沙远行且汶河中饱更不掣沙入湖分水
口亦虞壅塞雍正十二年总河朱藻 题准堵塞刘
老等二口并高筑堤坝以杜旁泄
沙河大坝明之广济渠口也景泰中徐有贞治沙湾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4a 页 WYG0540-0348a.png
决口先为疏水之渠起张秋金堤通寿张之沙河西
南至于竹口又西南至大潴潭踰范暨濮上接河沁
之水出通源闸济运盖导上流有源之水以潴之为
渠也自筑黄陵冈塞断河流祇藉各坡水汇注运长
则长运消则消水所经由类皆沙石俱下无滋灌之
益而有淤淀之虞成化中于沙河口建筑土坝引入
支河由道人桥入运今循厥旧制修筑勿坠避其沙
而防其决保运者固以远害为先也
南至于竹口又西南至大潴潭踰范暨濮上接河沁
之水出通源闸济运盖导上流有源之水以潴之为
渠也自筑黄陵冈塞断河流祇藉各坡水汇注运长
则长运消则消水所经由类皆沙石俱下无滋灌之
益而有淤淀之虞成化中于沙河口建筑土坝引入
支河由道人桥入运今循厥旧制修筑勿坠避其沙
而防其决保运者固以远害为先也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4b 页 WYG0540-0348b.png
潘季驯曰汶泗涓流其患在涸湖以蓄之使其不匮
闸以节之使其可续此治涸之法也五湖堤界既明
则汶泗停涵而不时之需可待斗门闸坝既设则蓄
泄有所而湖河之利相须汶水南趋而泉河易竭故
坎河大坝之关系匪轻汶水北注而南旺之东流必
少故何家一坝之利赖不小至如捲筑楗埽加帮卑
薄虽非一劳永逸之计然亦每岁修防之必不可已
者也
闸以节之使其可续此治涸之法也五湖堤界既明
则汶泗停涵而不时之需可待斗门闸坝既设则蓄
泄有所而湖河之利相须汶水南趋而泉河易竭故
坎河大坝之关系匪轻汶水北注而南旺之东流必
少故何家一坝之利赖不小至如捲筑楗埽加帮卑
薄虽非一劳永逸之计然亦每岁修防之必不可已
者也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5a 页 WYG0540-0348c.png
防河保运
尚书之序贡道也曰兖浮济漯青浮汶徐浮淮泗皆
达于河则山东之国固循河以通运者也盖冀州之
域控河上游逆溯而行罔非利涉今则大河屡徙合
于汴淮
国家设都燕京在渤海碣石之右运道自南而北河流
自西而东一从一横脉非同贯论者谓漕渠水涩宜
分河之支流以助灌输然而河处高原经疏壤性悍
尚书之序贡道也曰兖浮济漯青浮汶徐浮淮泗皆
达于河则山东之国固循河以通运者也盖冀州之
域控河上游逆溯而行罔非利涉今则大河屡徙合
于汴淮
国家设都燕京在渤海碣石之右运道自南而北河流
自西而东一从一横脉非同贯论者谓漕渠水涩宜
分河之支流以助灌输然而河处高原经疏壤性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5b 页 WYG0540-0348d.png
易决质浊易淤分引微涓颇资其利而节宣稍失则
全河奔注运不能容势必冲溃东堤挟众流以趋海
即使旋加塞治而沙停土壅故道悉湮是获利无几
而滋害实多也即如卫河本屯氏故道而泉流汇注
别为一渠宋庆历中河决商胡北流与御河为一及
分二股河东流而御河淤淀运路艰阻程昉为河北
都监力浚治之此河之有害于卫可徵矣会通河虽
以汶水为源而明永乐中金纯分导河流与会通河
全河奔注运不能容势必冲溃东堤挟众流以趋海
即使旋加塞治而沙停土壅故道悉湮是获利无几
而滋害实多也即如卫河本屯氏故道而泉流汇注
别为一渠宋庆历中河决商胡北流与御河为一及
分二股河东流而御河淤淀运路艰阻程昉为河北
都监力浚治之此河之有害于卫可徵矣会通河虽
以汶水为源而明永乐中金纯分导河流与会通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6a 页 WYG0540-0349a.png
合景泰中徐有贞开广济渠上溯澶渊以接河沁之
水则犹借力于河耳乃一决再决贻患不休至弘治
间刘大夏始筑黄陵冈以断其流而张秋获宁则河
之有害于会通河可徵矣济宁以南菏泗所会明初
运道在昭阳湖以西因地与黄逼引流入运所在有
之自郓城入者由牛头河至鱼台之塌场口自曹州
入者由双河口至沛县之飞云桥然而迁徙不常随
处淤淀甚至鱼沛沦为泽国无复漕渠之迹朱衡之
水则犹借力于河耳乃一决再决贻患不休至弘治
间刘大夏始筑黄陵冈以断其流而张秋获宁则河
之有害于会通河可徵矣济宁以南菏泗所会明初
运道在昭阳湖以西因地与黄逼引流入运所在有
之自郓城入者由牛头河至鱼台之塌场口自曹州
入者由双河口至沛县之飞云桥然而迁徙不常随
处淤淀甚至鱼沛沦为泽国无复漕渠之迹朱衡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6b 页 WYG0540-0349b.png
开新河李化龙之开泇河引避浊流惟恐不远则河
之有害于新泇二河亦可徵矣方今河不侵漕往来
甚易似乎无烦顾虑第河自武陟以下地势倾于东
北汲胙滑澶之间皆故渎之所经也鼓浪吹涛骎骎
欲赴所赖以障遏之者止此一线之长堤耳蚁孔偶
漏决溢随之左右奔趋悉为漕梗夫曹单二堤犹在
邦域之中也河南之武陟荥泽原武阳武封邱祥符
陈留兰阳仪封直隶之长垣东明工多险要地属殊
之有害于新泇二河亦可徵矣方今河不侵漕往来
甚易似乎无烦顾虑第河自武陟以下地势倾于东
北汲胙滑澶之间皆故渎之所经也鼓浪吹涛骎骎
欲赴所赖以障遏之者止此一线之长堤耳蚁孔偶
漏决溢随之左右奔趋悉为漕梗夫曹单二堤犹在
邦域之中也河南之武陟荥泽原武阳武封邱祥符
陈留兰阳仪封直隶之长垣东明工多险要地属殊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7a 页 WYG0540-0349c.png
疆我之畏津藉彼捍禦而曰恃以无恐不亦难乎稍
有弗虞方以我二东为壑也雍正七年
诏设河东河道总督兼综兖豫专事修防
睿智如神经营备至庶几共庆安澜焉然而未雨绸缪
不敢不凛谨博稽往迹备述如左俾溯流者有所考
镜则亦保运之一助也
黄河入卫河故道
宋大中祥符四年河决通利军合御河
有弗虞方以我二东为壑也雍正七年
诏设河东河道总督兼综兖豫专事修防
睿智如神经营备至庶几共庆安澜焉然而未雨绸缪
不敢不凛谨博稽往迹备述如左俾溯流者有所考
镜则亦保运之一助也
黄河入卫河故道
宋大中祥符四年河决通利军合御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7b 页 WYG0540-0349d.png
淳化四年河决澶州东北流入御河
庆历八年河决澶州商胡埽(在开州东/北三十里)东北流与御
河为一
熙宁四年八月河溢澶州曹村又于新堤决口下属
恩冀灌御河
元丰四年河决小吴埽自澶州徐曲口注于御河
按黄河禹迹在今阳武北新乡西南又东北径延津
汲县胙城至大名府浚县径大伾山而北自周定王
庆历八年河决澶州商胡埽(在开州东/北三十里)东北流与御
河为一
熙宁四年八月河溢澶州曹村又于新堤决口下属
恩冀灌御河
元丰四年河决小吴埽自澶州徐曲口注于御河
按黄河禹迹在今阳武北新乡西南又东北径延津
汲县胙城至大名府浚县径大伾山而北自周定王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8a 页 WYG0540-0350a.png
时河徙宿胥口由元城冠县馆陶东北合于漳水今
馆陶县西南六十里迁堤村南有大河故渎自元城
县黄金堤包儿头迤逦北至盘堤又至孙店及炉里
又至徐家庄入于卫河 直隶开州北永固铺有旧
河一道北达于卫 河南武陟县东北有莲花池在
沁河东岸名木栾店去卫河百里明万历中沁河从
此决口经□城汲县入于卫
黄河入会通河故道
馆陶县西南六十里迁堤村南有大河故渎自元城
县黄金堤包儿头迤逦北至盘堤又至孙店及炉里
又至徐家庄入于卫河 直隶开州北永固铺有旧
河一道北达于卫 河南武陟县东北有莲花池在
沁河东岸名木栾店去卫河百里明万历中沁河从
此决口经□城汲县入于卫
黄河入会通河故道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8b 页 WYG0540-0350b.png
汉文帝十二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
五代晋开运元年河决滑州浸注曹单濮郓诸州之
境
宋开宝四年河决澶州东汇于濮郓
景德元年河决澶州横陇埽东北流经濮郓合北清
河入海
熙宁十年河决澶州曹州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
于梁山张泽泺分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于淮(合于/泗水)
五代晋开运元年河决滑州浸注曹单濮郓诸州之
境
宋开宝四年河决澶州东汇于濮郓
景德元年河决澶州横陇埽东北流经濮郓合北清
河入海
熙宁十年河决澶州曹州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
于梁山张泽泺分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于淮(合于/泗水)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9a 页 WYG0540-0350c.png
一合北清河入于海(合于/济水)灌郡县四十五而濮济郓
徐尤甚
元丰五年河决原武埽溢入阳武沟刁马河归于梁
山泺
宣和元年五月大雨水汴渠将溢募人决下流由都
城北入五丈河下通梁山泺乃平
金明昌五年河徙自阳武而东历延津封丘兰阳长
垣东明曹州濮州郓城范县至寿张注梁山泺分流
徐尤甚
元丰五年河决原武埽溢入阳武沟刁马河归于梁
山泺
宣和元年五月大雨水汴渠将溢募人决下流由都
城北入五丈河下通梁山泺乃平
金明昌五年河徙自阳武而东历延津封丘兰阳长
垣东明曹州濮州郓城范县至寿张注梁山泺分流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89b 页 WYG0540-0350d.png
南北清河
明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黑羊山由旧曹州郓城
两河口漫入安山湖会通河淤
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自开封经曹濮直冲张秋溃
沙湾东堤以达于海
弘治二年河徙汴城东北过沁水溢流为二一经兰
阳归德至徐邳入淮一自金龙口黄陵冈东经曹濮
入张秋运河
明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黑羊山由旧曹州郓城
两河口漫入安山湖会通河淤
正统十三年河决荥阳自开封经曹濮直冲张秋溃
沙湾东堤以达于海
弘治二年河徙汴城东北过沁水溢流为二一经兰
阳归德至徐邳入淮一自金龙口黄陵冈东经曹濮
入张秋运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0a 页 WYG0540-0351a.png
五年河决金龙口由黄陵冈北趋张秋绝运河而东
挟汶水入海
崇祯四年河决金龙口趋张秋
皇清顺治九年河决封邱大王庙水从长垣趋东昌坏
安平堤东北入海为漕渠梗
康熙六十年武陟黄沁河决由开州入濮范趋张秋
溃东堤注大清河入海
按济水自乘氏(今曹/州)分而为二其一为济渎入于钜
挟汶水入海
崇祯四年河决金龙口趋张秋
皇清顺治九年河决封邱大王庙水从长垣趋东昌坏
安平堤东北入海为漕渠梗
康熙六十年武陟黄沁河决由开州入濮范趋张秋
溃东堤注大清河入海
按济水自乘氏(今曹/州)分而为二其一为济渎入于钜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0b 页 WYG0540-0351b.png
野濮水出酸枣县首受河经濮阳与济水会入于钜
野同注大清河归海则自曹濮以至寿张东阿正济
濮之所经而河流之所贯也今故渎虽湮而支渠互
见自曹县入者则为贾鲁河为济河为灉河为瓠子
河自濮州入者则为小流河洪河魏河悉属黄河决
口故道况济多洑流濮亦时有隐见微涓隐溜皆足
以牵大河之脉而使之东注也至于开州东北历观
莘以至聊城者又有古漯河并唐马颊河本与博平
野同注大清河归海则自曹濮以至寿张东阿正济
濮之所经而河流之所贯也今故渎虽湮而支渠互
见自曹县入者则为贾鲁河为济河为灉河为瓠子
河自濮州入者则为小流河洪河魏河悉属黄河决
口故道况济多洑流濮亦时有隐见微涓隐溜皆足
以牵大河之脉而使之东注也至于开州东北历观
莘以至聊城者又有古漯河并唐马颊河本与博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1a 页 WYG0540-0351c.png
高唐相通而截于运道考其遗迹皆有受河之上源
虽障以古堤而类多残缺倘决河分派历濮范而注
莘阳势亦甚易灌入运道即不能无溃决东岸之虞
此亦要害所关不可慢视者也
黄河入南运故道
汉元光三年河决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
宋太平兴国八年河决滑州之韩村汎澶濮曹济诸
州东南流至彭城入于淮
虽障以古堤而类多残缺倘决河分派历濮范而注
莘阳势亦甚易灌入运道即不能无溃决东岸之虞
此亦要害所关不可慢视者也
黄河入南运故道
汉元光三年河决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
宋太平兴国八年河决滑州之韩村汎澶濮曹济诸
州东南流至彭城入于淮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1b 页 WYG0540-0351d.png
咸平三年河决郓州浮钜野入淮泗
天禧三年河决滑州泛澶濮曹郓注梁山泺合清水
汴渠南入于淮
金明昌五年河徙自阳武而东经曹濮至梁山泺分
为二派南派由南清河合泗入淮
元至正四年五月河决曹县白茅堤六月又决金堤
自定陶至鱼沛汎州邑十八
明洪武元年河决曹州双河口流入鱼台
天禧三年河决滑州泛澶濮曹郓注梁山泺合清水
汴渠南入于淮
金明昌五年河徙自阳武而东经曹濮至梁山泺分
为二派南派由南清河合泗入淮
元至正四年五月河决曹县白茅堤六月又决金堤
自定陶至鱼沛汎州邑十八
明洪武元年河决曹州双河口流入鱼台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2a 页 WYG0540-0352a.png
正德四年河决曹县杨家口奔流曹单直扺丰沛
嘉靖六年河决徐州及曹单城武等县杨家口梁靖
口等处冲入鸡鸣台沛北皆为巨浸东溢踰漕入昭
阳湖运道大阻 八年河决沛县飞云桥北徙鱼台
谷亭舟行闸面 九年河由单县侯家林决入塌场
口冲谷亭历三年水不下泄 二十六年河决曹县
东冲谷亭运道复淤 二十七年河决段家口分为
六支俱入运河至徐州入洪 三十六年河决原武
嘉靖六年河决徐州及曹单城武等县杨家口梁靖
口等处冲入鸡鸣台沛北皆为巨浸东溢踰漕入昭
阳湖运道大阻 八年河决沛县飞云桥北徙鱼台
谷亭舟行闸面 九年河由单县侯家林决入塌场
口冲谷亭历三年水不下泄 二十六年河决曹县
东冲谷亭运道复淤 二十七年河决段家口分为
六支俱入运河至徐州入洪 三十六年河决原武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2b 页 WYG0540-0352b.png
东流湮曹县决北大堤由城武金乡入运 四十四
年河决曹县自棠林集以下分为二支南支绕沛县
戚山流入秦沟北支绕丰县华山出飞云桥至湖陵
城口漫入昭阳湖沽头留城一带运河湮塞(乃兴新/河之役)
万历四年河决鲁家口曹单金鱼被淹 三十一年
河决单县苏家庄冲入沛县太行堤灌昭阳湖入夏
镇横冲运道(乃兴泇/河之役)四十四年河决狼矢沟水由蛤
蟃周柳等湖入泇河出直口复与黄会运船入口迎
年河决曹县自棠林集以下分为二支南支绕沛县
戚山流入秦沟北支绕丰县华山出飞云桥至湖陵
城口漫入昭阳湖沽头留城一带运河湮塞(乃兴新/河之役)
万历四年河决鲁家口曹单金鱼被淹 三十一年
河决单县苏家庄冲入沛县太行堤灌昭阳湖入夏
镇横冲运道(乃兴泇/河之役)四十四年河决狼矢沟水由蛤
蟃周柳等湖入泇河出直口复与黄会运船入口迎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3a 页 WYG0540-0352c.png
溜称艰
按水经济水自乘氏分而为二其一为荷水即南济
也东过昌邑金乡东缗至方与县北湖陵县南入于
泗水宋乾德中东疏荷水转漕兵饷于定陶故地置
发运务明洪武初河决曹州双河口流入鱼台命大
将军徐达开塌场口引水由牛头河至塌场口出谷
亭以通漕运永乐中遣侍郎金纯从汴城金龙口下
达塌场口筑堤导河南入淮漕以接运道后河经屡
按水经济水自乘氏分而为二其一为荷水即南济
也东过昌邑金乡东缗至方与县北湖陵县南入于
泗水宋乾德中东疏荷水转漕兵饷于定陶故地置
发运务明洪武初河决曹州双河口流入鱼台命大
将军徐达开塌场口引水由牛头河至塌场口出谷
亭以通漕运永乐中遣侍郎金纯从汴城金龙口下
达塌场口筑堤导河南入淮漕以接运道后河经屡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3b 页 WYG0540-0352d.png
决迁变靡常各志所载故道自曹郡双河口分水东
南流由钜野嘉祥二县入济宁境者曰牛头河由定
陶城武单县入金乡境者曰涞河曰三家湾河会入
鱼台之塌场口入于旧运自新河泇河次第开凿运
道左避不假分流于黄千里长堤足以力制湍悍然
而原武以下曹单以上书决书溢者不一而足脱塞
治稍后弥漫无涯虽委之以昭阳湖未必不汎堤而
东也修防孔固永永无虞职水之君子念之哉
南流由钜野嘉祥二县入济宁境者曰牛头河由定
陶城武单县入金乡境者曰涞河曰三家湾河会入
鱼台之塌场口入于旧运自新河泇河次第开凿运
道左避不假分流于黄千里长堤足以力制湍悍然
而原武以下曹单以上书决书溢者不一而足脱塞
治稍后弥漫无涯虽委之以昭阳湖未必不汎堤而
东也修防孔固永永无虞职水之君子念之哉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4a 页 WYG0540-0353a.png
张秋治河纪事
汉文帝十二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兴卒塞之(金堤/今在)
(濮州南迤东/北抵张秋镇)
建始四年河决溃金堤凡灌四郡杜钦荐王延世为
河堤使者延世以竹络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
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堤成改元河平(堤在今张/秋镇之南)
(延亘/郓濮)
明宣德五年平江伯陈瑄言自临清至安山漕河夏
汉文帝十二年河决酸枣东溃金堤兴卒塞之(金堤/今在)
(濮州南迤东/北抵张秋镇)
建始四年河决溃金堤凡灌四郡杜钦荐王延世为
河堤使者延世以竹络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
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堤成改元河平(堤在今张/秋镇之南)
(延亘/郓濮)
明宣德五年平江伯陈瑄言自临清至安山漕河夏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4b 页 WYG0540-0353b.png
月水浅舟涩张秋西南旧有汊河通汴尝遣官修治
于荆隆口(即金/龙口)堰水入河下注临清以便漕运比年
缺官遂失水次漕运实难乞仍其旧从之十年廷臣
会议漕运事宜言沙湾张秋运道旧引黄河支流今
岁久沙聚河水壅塞而运河几绝宜加疏凿从之
正统元年漕臣会议复言金龙口水决张秋是引水
通运之处宜令工部委官一员巡视提督遇有淤塞
会同河南三司鸠工疏浚之上命允行十三年七月
于荆隆口(即金/龙口)堰水入河下注临清以便漕运比年
缺官遂失水次漕运实难乞仍其旧从之十年廷臣
会议漕运事宜言沙湾张秋运道旧引黄河支流今
岁久沙聚河水壅塞而运河几绝宜加疏凿从之
正统元年漕臣会议复言金龙口水决张秋是引水
通运之处宜令工部委官一员巡视提督遇有淤塞
会同河南三司鸠工疏浚之上命允行十三年七月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5a 页 WYG0540-0353c.png
河决八柳树口漫流曹濮冲张秋溃沙湾之东堤决
大洪口诸水从之以达于海事闻上命工部右侍郎
王永和往理其事十二月永和修沙湾等堤未成以
冬寒停工且奏河决自卫辉八柳树口宜敕河南巡
河及三司官修塞上敕责之曰八柳树河决不由金
龙口故道东流徐州吕梁以溢运河致妨漕运患及
山东特简命尔往董其事冀在急恤其患预定其谋
躬询其源以副朕意乃辄以天寒罢工且以筑塞之
大洪口诸水从之以达于海事闻上命工部右侍郎
王永和往理其事十二月永和修沙湾等堤未成以
冬寒停工且奏河决自卫辉八柳树口宜敕河南巡
河及三司官修塞上敕责之曰八柳树河决不由金
龙口故道东流徐州吕梁以溢运河致妨漕运患及
山东特简命尔往董其事冀在急恤其患预定其谋
躬询其源以副朕意乃辄以天寒罢工且以筑塞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5b 页 WYG0540-0353d.png
工诿之他人不知朝廷所以委任尔之所以尽职何
在且治水有术当先其源先治八柳树口然后及沙
湾则易成功苟治其末不事其源朕知春冬水小暂
能闭塞夏秋水涨必仍决溢今正用工之时其令山
东三司筑沙湾尔即往河南督同三司等官措置八
柳树上流如何修塞金龙口等处如何疏通务在河
由故道不为民害仍先以尔等经画方略及合用军
夫物料之数以闻十四年三月永和奏黑羊山西湾
在且治水有术当先其源先治八柳树口然后及沙
湾则易成功苟治其末不事其源朕知春冬水小暂
能闭塞夏秋水涨必仍决溢今正用工之时其令山
东三司筑沙湾尔即往河南督同三司等官措置八
柳树上流如何修塞金龙口等处如何疏通务在河
由故道不为民害仍先以尔等经画方略及合用军
夫物料之数以闻十四年三月永和奏黑羊山西湾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6a 页 WYG0540-0354a.png
已通其水由泰黄寺资运河东昌之水复置分水闸
设三空放水自大清河入海其八柳树未宜用工沙
湾堤宜常启分水闸二空以泄上流之水则不为后
患上从之
景泰二年二月敕山东左参政王骢按察司佥事王
琬督工浚沙湾运河以河决水浅故也三年正月山
东参议刘整佥事王琬塞沙湾决河久绩弗成为都
御史王竑所劾诏宥其罪立功自效自河决沙湾水
设三空放水自大清河入海其八柳树未宜用工沙
湾堤宜常启分水闸二空以泄上流之水则不为后
患上从之
景泰二年二月敕山东左参政王骢按察司佥事王
琬督工浚沙湾运河以河决水浅故也三年正月山
东参议刘整佥事王琬塞沙湾决河久绩弗成为都
御史王竑所劾诏宥其罪立功自效自河决沙湾水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6b 页 WYG0540-0354b.png
径趋海运河胶浅或言沙湾以南地高水不得南入
运河或言引耐牢坡水可灌运河但不免复径沙湾
宜别开河以避其冲决之势或言引耐牢坡水南去
则自此以北枯涩矣命工部尚书石璞治之璞至以
决口未易筑浚水自黑羊山至徐州以通漕舟而沙
湾之决如故乃遣内官黎贤阮落御史彭谊往协璞
等于沙湾筑石堤以禦决河开月河二引水以益运
河且杀其势至是水流渐细始克筑塞之五月堤成
运河或言引耐牢坡水可灌运河但不免复径沙湾
宜别开河以避其冲决之势或言引耐牢坡水南去
则自此以北枯涩矣命工部尚书石璞治之璞至以
决口未易筑浚水自黑羊山至徐州以通漕舟而沙
湾之决如故乃遣内官黎贤阮落御史彭谊往协璞
等于沙湾筑石堤以禦决河开月河二引水以益运
河且杀其势至是水流渐细始克筑塞之五月堤成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7a 页 WYG0540-0354c.png
六月大雨浃旬河复决沙湾北马头七十馀丈掣运
河之水以东旁近田地悉皆渰没十二月以沙湾河
决久未成功而闸河胶浅有阻漕运复敕内官武艮
工部侍郎赵荣往理之四年正月河复决沙湾新塞
口之南二月赵荣言黄河之趋运河势甚峻急而沙
湾之抵张秋旧岸低薄故此方筑完彼复决溢不为
长计恐其患终不息也臣等议请于新筑之处用石
置减水坝以杀其势使东入盐河则运河之水可蓄
河之水以东旁近田地悉皆渰没十二月以沙湾河
决久未成功而闸河胶浅有阻漕运复敕内官武艮
工部侍郎赵荣往理之四年正月河复决沙湾新塞
口之南二月赵荣言黄河之趋运河势甚峻急而沙
湾之抵张秋旧岸低薄故此方筑完彼复决溢不为
长计恐其患终不息也臣等议请于新筑之处用石
置减水坝以杀其势使东入盐河则运河之水可蓄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7b 页 WYG0540-0354d.png
然后高厚其堤岸填实其缺口庶无后患从之五月
沙湾大雷雨复决北马头河岸四十馀丈运河水掣
入盐河漕运之舟悉阻七月漕运总兵官徐恭奏沙
湾河决水皆东注以致运河无水舟不得进者过半
虽设法令漕运军民挑浚月河筑坝遏水北流然北
高东下时遇东南风则水暂北上舟可通行设遇西
北风则水仍东注舟不得动况秋气已深西北风日
竞行舟更难诚恐天寒水冻不敢必其得达京师乞
沙湾大雷雨复决北马头河岸四十馀丈运河水掣
入盐河漕运之舟悉阻七月漕运总兵官徐恭奏沙
湾河决水皆东注以致运河无水舟不得进者过半
虽设法令漕运军民挑浚月河筑坝遏水北流然北
高东下时遇东南风则水暂北上舟可通行设遇西
北风则水仍东注舟不得动况秋气已深西北风日
竞行舟更难诚恐天寒水冻不敢必其得达京师乞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8a 页 WYG0540-0355a.png
早为定计事下户部议宜敕恭与石璞王竑计议如
舟可前进则令运赴通州上纳如不得进则令沙湾
以北者于临清上纳以南者于东昌及济宁上纳漕
挽军民令回本处运次年粮储从之九月沙湾复决
尚书石璞等凿一新河长三里以避决口上下与运
河通其决口亦筑截令新河运河俱可行船至是工
毕工部欲取璞回上恐不能经久令璞且留处置十
月命都御史徐有贞往治沙湾五年十一月有贞言
舟可前进则令运赴通州上纳如不得进则令沙湾
以北者于临清上纳以南者于东昌及济宁上纳漕
挽军民令回本处运次年粮储从之九月沙湾复决
尚书石璞等凿一新河长三里以避决口上下与运
河通其决口亦筑截令新河运河俱可行船至是工
毕工部欲取璞回上恐不能经久令璞且留处置十
月命都御史徐有贞往治沙湾五年十一月有贞言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8b 页 WYG0540-0355b.png
沙湾治河三策一置造水门臣闻水之性可使之通
流不可使湮塞者禹凿龙门辟伊阙无非为疏导计
故汉武之堙瓠子终勿成功汉明之疏汴渠逾年著
绩此其明验也世之言治水者虽多然用之沙湾独
乐浪王景所述制水门之法可取盖沙湾地土皆沙
易于塌决故作坝作闸皆非善计臣请依景法为之
而加损益于其间置门于水而实其底令水常五尺
为准水小则可拘之以济运水大则疏之使趋于海
流不可使湮塞者禹凿龙门辟伊阙无非为疏导计
故汉武之堙瓠子终勿成功汉明之疏汴渠逾年著
绩此其明验也世之言治水者虽多然用之沙湾独
乐浪王景所述制水门之法可取盖沙湾地土皆沙
易于塌决故作坝作闸皆非善计臣请依景法为之
而加损益于其间置门于水而实其底令水常五尺
为准水小则可拘之以济运水大则疏之使趋于海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9a 页 WYG0540-0355c.png
如是则有流通之利无堙塞之患矣一开分水河凡
水势大者宜分小者宜合分以去其害合以取其利
今黄河之势大故恒冲决运河之势小故恒乾浅必
分黄河合运河则可去其害而取其利请相黄河地
形水势于可分之处开成广济河一道下穿濮阳博
陵二泊及旧沙河二十馀里上连东西影塘及白岭
等地又数十馀里其内则有古大金堤可倚以为固
其外则有八百里梁山泊可恃以为泄至于新置二
水势大者宜分小者宜合分以去其害合以取其利
今黄河之势大故恒冲决运河之势小故恒乾浅必
分黄河合运河则可去其害而取其利请相黄河地
形水势于可分之处开成广济河一道下穿濮阳博
陵二泊及旧沙河二十馀里上连东西影塘及白岭
等地又数十馀里其内则有古大金堤可倚以为固
其外则有八百里梁山泊可恃以为泄至于新置二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99b 页 WYG0540-0355d.png
闸亦坚牢可以宣节之使黄河水大不至泛滥为害
小亦不至乾浅以阻漕运一挑深运河臣惟水行地
中避高趋卑势不能遏故河道深则能蓄水浅则勿
能今运河自永乐间尚书宋礼即会通河浚之其深
三丈但以流沙恒多淤塞后平江伯陈瑄为设浅铺
又督军丁兼挑故常疏通久乃废弛而河沙益淤不
已渐至浅狭今之河底乃与昔之岸平其视盐河上
下固相悬绝上比黄河来处亦差丈馀下比卫河接
小亦不至乾浅以阻漕运一挑深运河臣惟水行地
中避高趋卑势不能遏故河道深则能蓄水浅则勿
能今运河自永乐间尚书宋礼即会通河浚之其深
三丈但以流沙恒多淤塞后平江伯陈瑄为设浅铺
又督军丁兼挑故常疏通久乃废弛而河沙益淤不
已渐至浅狭今之河底乃与昔之岸平其视盐河上
下固相悬绝上比黄河来处亦差丈馀下比卫河接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0a 页 WYG0540-0356a.png
处亦差数丈所以取水则难走水则易宜浚之如旧
疏上诏从之有贞于是度地行水浚渠建闸渠起张
秋金堤之首西南行九里而至濮阳泺又九里而至
博陵陂又六里而至寿张之沙河又八里而至东西
影塘又十有五里而至白岭湾又三里而至李𡺾涯
又二十里而至竹口莲花池又三十里而至大潴湾
乃踰范暨濮又上而西北数百里经澶渊以接河沁
之水过则害微则利故遏其过而导其微用平水势
疏上诏从之有贞于是度地行水浚渠建闸渠起张
秋金堤之首西南行九里而至濮阳泺又九里而至
博陵陂又六里而至寿张之沙河又八里而至东西
影塘又十有五里而至白岭湾又三里而至李𡺾涯
又二十里而至竹口莲花池又三十里而至大潴湾
乃踰范暨濮又上而西北数百里经澶渊以接河沁
之水过则害微则利故遏其过而导其微用平水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0b 页 WYG0540-0356b.png
既成名其渠曰广济闸曰通源渠有分合而闸有上
下凡河流之旁出而不顺者则堰之堰有九长袤皆
至万丈九堰既设其水遂不东冲沙湾乃更北出通
源闸以济漕渠之涸又作大堰(即戴家庙三空/桥又名金线闸)杀以
水门泄其溢入大清河又浚漕河四百馀里作减水
闸于东昌之龙湾魏湾泄之古河以入海(今之徒骇/马颊二河)
有贞先后临治凡四载工始成
弘治二年秋河决荆隆口横流于封丘之于家集决
下凡河流之旁出而不顺者则堰之堰有九长袤皆
至万丈九堰既设其水遂不东冲沙湾乃更北出通
源闸以济漕渠之涸又作大堰(即戴家庙三空/桥又名金线闸)杀以
水门泄其溢入大清河又浚漕河四百馀里作减水
闸于东昌之龙湾魏湾泄之古河以入海(今之徒骇/马颊二河)
有贞先后临治凡四载工始成
弘治二年秋河决荆隆口横流于封丘之于家集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1a 页 WYG0540-0356c.png
孙家口漫长垣曹濮郓城阳谷寿张历临清以北延
患于德州沧州至天津始入于海遣都御史白昂治
之次年春甫举其役而河倏北徙去汴城者三十里
荆隆决口日自淤塞人力可施乃修筑北堤自阳武
封丘祥符兰阳至仪封亘三百馀里以防张秋之冲
激卫诸郡之泛溢导河自原武中牟以南一由南顿
颍州入淮一由睢宁宿迁入运复浚东平张秋之里
河入大清河浚东昌博平之里河入古河故渎又于
患于德州沧州至天津始入于海遣都御史白昂治
之次年春甫举其役而河倏北徙去汴城者三十里
荆隆决口日自淤塞人力可施乃修筑北堤自阳武
封丘祥符兰阳至仪封亘三百馀里以防张秋之冲
激卫诸郡之泛溢导河自原武中牟以南一由南顿
颍州入淮一由睢宁宿迁入运复浚东平张秋之里
河入大清河浚东昌博平之里河入古河故渎又于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1b 页 WYG0540-0356d.png
德州之南四女树凿里河至九龙口入古黄河分流
达于海张秋获宁弘治五年七月河复决金龙口溃
黄陵冈东北入漕河遣工部侍郎陈政治之政行视
水势奏言河入淮故道淤塞因致上流冲激势尽北
趋自孙家口杨家口车船口铜瓦箱决为数道俱入
运河以致张秋一带势甚危急自堂邑至济宁堤岸
多崩圯而戴家庙减水闸(即三/空桥)浅隘不能泄水亦有
冲决今欲浚旧河以杀上流之势泄决口以防下流
达于海张秋获宁弘治五年七月河复决金龙口溃
黄陵冈东北入漕河遣工部侍郎陈政治之政行视
水势奏言河入淮故道淤塞因致上流冲激势尽北
趋自孙家口杨家口车船口铜瓦箱决为数道俱入
运河以致张秋一带势甚危急自堂邑至济宁堤岸
多崩圯而戴家庙减水闸(即三/空桥)浅隘不能泄水亦有
冲决今欲浚旧河以杀上流之势泄决口以防下流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2a 页 WYG0540-0357a.png
之患修筑堤岸增广闸座集夫兴工分官督役未几
政卒
六年二月升浙江布政使刘大夏为右副都御史往
治决河时大夏议筑黄陵冈及设减水石坝疏曰臣
等议得河南山东两直隶地方西南高阜东北低下
黄河大势日渐东注究其下流俱妨运道虽该上源
分杀终是势力浩大较之漕渠数十馀倍总有堤防
岂能容受若不早图恐难善后其河南所决孙家口
政卒
六年二月升浙江布政使刘大夏为右副都御史往
治决河时大夏议筑黄陵冈及设减水石坝疏曰臣
等议得河南山东两直隶地方西南高阜东北低下
黄河大势日渐东注究其下流俱妨运道虽该上源
分杀终是势力浩大较之漕渠数十馀倍总有堤防
岂能容受若不早图恐难善后其河南所决孙家口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2b 页 WYG0540-0357b.png
杨家口等处势若建瓴皆无筑塞之理欲于下流修
治缘水势已迫尤难为力惟看得山东河南与直隶
大名府交界地方黄陵冈南北古堤十存七八贾鲁
旧河尚可泄水必须修整前项堤防筑塞东注河口
尽将河流疏导南去使下徐沛由淮入海所经州县
禦捍堤防俱令随处整理庶几漕河可保无虞民患
亦皆有备仍于张秋镇南北各造滚水石坝一俱长
三四十丈砌石堤一拟长四五十里虽有小费可图
治缘水势已迫尤难为力惟看得山东河南与直隶
大名府交界地方黄陵冈南北古堤十存七八贾鲁
旧河尚可泄水必须修整前项堤防筑塞东注河口
尽将河流疏导南去使下徐沛由淮入海所经州县
禦捍堤防俱令随处整理庶几漕河可保无虞民患
亦皆有备仍于张秋镇南北各造滚水石坝一俱长
三四十丈砌石堤一拟长四五十里虽有小费可图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3a 页 WYG0540-0357c.png
经久若黄陵冈等处堤防委任得人可以长远仍照
旧疏导汶水接济运河万一河流东决坝可以泄河
流之涨堤可以禦河流之冲倘或夏秋水涨之时南
边石坝逼近上流河口船只不便往来则于贾鲁河
或双河口径达张秋北上以免济宁一带闸河尤为
便利疏上报可七年二月工方兴河复决张秋从沙
湾之下十里溃东堤入海运河水涸尽入决口漕舟
不通四月复遣内官李兴平江伯陈锐协同大夏督
旧疏导汶水接济运河万一河流东决坝可以泄河
流之涨堤可以禦河流之冲倘或夏秋水涨之时南
边石坝逼近上流河口船只不便往来则于贾鲁河
或双河口径达张秋北上以免济宁一带闸河尤为
便利疏上报可七年二月工方兴河复决张秋从沙
湾之下十里溃东堤入海运河水涸尽入决口漕舟
不通四月复遣内官李兴平江伯陈锐协同大夏督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3b 页 WYG0540-0357d.png
治河南巡抚徐恪言黄河旧在汴城北四十里东经
虞城下达济宁洪武二十四年决原武县黑羊山东
经汴城北五里又南至项城入淮而故道遂淤正统
十三年决于张秋之沙湾东流入海又决荥泽县东
经汴城历睢阳自亳入淮景泰七年始塞沙湾之决
而张秋运道复完以后河势南趋而汴城之新河又
淤弘治二年以来渐徙而北又决金龙口诸处直趋
张秋横冲会通河长奔入海而汴南之新河又淤百
虞城下达济宁洪武二十四年决原武县黑羊山东
经汴城北五里又南至项城入淮而故道遂淤正统
十三年决于张秋之沙湾东流入海又决荥泽县东
经汴城历睢阳自亳入淮景泰七年始塞沙湾之决
而张秋运道复完以后河势南趋而汴城之新河又
淤弘治二年以来渐徙而北又决金龙口诸处直趋
张秋横冲会通河长奔入海而汴南之新河又淤百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4a 页 WYG0540-0358a.png
馀年间迁徙数四千里之内散逸㳽漫特命都御史
刘大夏经理而伏秋横溢工力未竟议者以黄陵冈
之塞口不合张秋之护堤复坏遂谓河不可治非也
顾以修筑堤防之工多疏浚分杀之工少故湍悍之
势不可遽回今自荥泽县孙家渡口旧河东经朱仙
镇下至项城县南顿犹有涓涓之流计其浅淤仅有
二百馀年若疏而浚之使之由泗入淮以杀上流之
势又黄陵冈贾鲁旧河南经曹县梁靖口下通归德
刘大夏经理而伏秋横溢工力未竟议者以黄陵冈
之塞口不合张秋之护堤复坏遂谓河不可治非也
顾以修筑堤防之工多疏浚分杀之工少故湍悍之
势不可遽回今自荥泽县孙家渡口旧河东经朱仙
镇下至项城县南顿犹有涓涓之流计其浅淤仅有
二百馀年若疏而浚之使之由泗入淮以杀上流之
势又黄陵冈贾鲁旧河南经曹县梁靖口下通归德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4b 页 WYG0540-0358b.png
丁家道口亦可以分水势今梁靖口以南则滔滔无
阻以北则淤塞将平计其功力之施仅八十馀里若
疏而浚之使之由徐入淮以杀下流之势水势既杀
则决口可塞运道可完万世之利也命下部议行之
大夏发夫数万于缺口上游西岸凿月河三里许属
之旧运河以通漕舟不与河争道乃治河上游导之
南行一浚孙家渡口别开新河一道由中牟至颖州
东入于淮一浚祥符四府营淤河由陈留至归德分
阻以北则淤塞将平计其功力之施仅八十馀里若
疏而浚之使之由徐入淮以杀下流之势水势既杀
则决口可塞运道可完万世之利也命下部议行之
大夏发夫数万于缺口上游西岸凿月河三里许属
之旧运河以通漕舟不与河争道乃治河上游导之
南行一浚孙家渡口别开新河一道由中牟至颖州
东入于淮一浚祥符四府营淤河由陈留至归德分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5a 页 WYG0540-0358c.png
为二道一由宿迁小河口一由亳州涡河会于淮又
于黄陵冈南浚贾鲁旧河四十里至曹县出徐州支
流既分水势渐杀于是沿张秋两崖东西筑台立表
联巨舰实以土石穴而沈之压以大埽复于决口迤
南建减水石坝以备宣泄仍筑黄陵冈新堤起自河
南胙城经滑县长垣东明曹单尽徐州长三百六十
里又筑荆隆口等处新堤起于家店及铜瓦厢陈桥
抵小宋集凡一百六十里于是上流河势复归兰阳
于黄陵冈南浚贾鲁旧河四十里至曹县出徐州支
流既分水势渐杀于是沿张秋两崖东西筑台立表
联巨舰实以土石穴而沈之压以大埽复于决口迤
南建减水石坝以备宣泄仍筑黄陵冈新堤起自河
南胙城经滑县长垣东明曹单尽徐州长三百六十
里又筑荆隆口等处新堤起于家店及铜瓦厢陈桥
抵小宋集凡一百六十里于是上流河势复归兰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5b 页 WYG0540-0358d.png
考城分流径归德徐州宿迁南入运河会淮入海不
复达于会通张秋河患以息八年二月工成赐镇名
曰安平
皇清顺治九年河决封邱金龙口冲毁封邱县城水从
长垣趋张秋坏安平堤北入海大为漕渠梗总河杨
方兴豫抚亢得时亲驻决口役丁夫数万治之旋筑
旋决乃于丁家寨凿渠引河杀其势于祥符县时和
驿筑堤又筑常家寨堤商邱王家坝堤考城王家道
复达于会通张秋河患以息八年二月工成赐镇名
曰安平
皇清顺治九年河决封邱金龙口冲毁封邱县城水从
长垣趋张秋坏安平堤北入海大为漕渠梗总河杨
方兴豫抚亢得时亲驻决口役丁夫数万治之旋筑
旋决乃于丁家寨凿渠引河杀其势于祥符县时和
驿筑堤又筑常家寨堤商邱王家坝堤考城王家道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6a 页 WYG0540-0359a.png
口堤至顺治十二年决口始塞河之趋张秋也一时
汎决南则城闉之马星海又东岸之田瓜口西岸之
解家庄道人桥又南十里至沙湾又三十里至戴家
庙闸湖河相连堤岸湮没北则浸及东昌郡城漫堂
邑博平临清各堤闸时上流方悍猝难堵塞惟于入
海故道宣泄之十年十一年河再决至十二年金龙
决口塞成乃于张秋各决口次第修治皆杨方兴董
其役
汎决南则城闉之马星海又东岸之田瓜口西岸之
解家庄道人桥又南十里至沙湾又三十里至戴家
庙闸湖河相连堤岸湮没北则浸及东昌郡城漫堂
邑博平临清各堤闸时上流方悍猝难堵塞惟于入
海故道宣泄之十年十一年河再决至十二年金龙
决口塞成乃于张秋各决口次第修治皆杨方兴董
其役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6b 页 WYG0540-0359b.png
康熙六十年七月河决钉船帮口直趋张秋溃东岸
之曹家单薄下大清河入海钉船帮堤在河南武陟
县时则黄沁交涨漫溢二十五里由魏家庄河内飞
流北注直下詹家店决口七十丈马营口决口一百
一十丈汎及直隶之滑县长垣东明经开州习城村
入山东境分灌濮州之魏河洪河至范县之宋明口
并入清河又合寿张之沙河漫过大坝与赵王河合
出运河激曹家单簿决口八十一丈南至东平之靳
之曹家单薄下大清河入海钉船帮堤在河南武陟
县时则黄沁交涨漫溢二十五里由魏家庄河内飞
流北注直下詹家店决口七十丈马营口决口一百
一十丈汎及直隶之滑县长垣东明经开州习城村
入山东境分灌濮州之魏河洪河至范县之宋明口
并入清河又合寿张之沙河漫过大坝与赵王河合
出运河激曹家单簿决口八十一丈南至东平之靳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7a 页 WYG0540-0359c.png
家口闸北至聊城之周家店闸皆遭渰没巡抚李树
德疏状以闻
圣祖仁皇帝谕大学士马齐等曰朕思此冲决之处只可
略加修防使漕船无阻如竟行堵塞水无归泄之地
他处又被冲决断乎不可时树德亲驻沙湾疏导下
流以杀旁溢仍趣备工料相机修治十一月河南报
决口已塞亟筑曹家单簿浃旬而成明年正月马营
口再决漫开二十馀里水骤下复灌张秋曹家单簿
德疏状以闻
圣祖仁皇帝谕大学士马齐等曰朕思此冲决之处只可
略加修防使漕船无阻如竟行堵塞水无归泄之地
他处又被冲决断乎不可时树德亲驻沙湾疏导下
流以杀旁溢仍趣备工料相机修治十一月河南报
决口已塞亟筑曹家单簿浃旬而成明年正月马营
口再决漫开二十馀里水骤下复灌张秋曹家单簿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7b 页 WYG0540-0359d.png
方新筑甚固水不得泄树德驰视量度利便掘苇河
头放之奔注大清河水势以平三月河南筑马营口
旋合旋决至十二月告成乃筑苇河口仍大修堤岸
以严保障云
黄沁北以堤要工
武陟县(沁河北岸官堤长二十/七里民堤长六十九里)
詹家口 马营口 木栾店
荥泽县(河自荥泽以下始有堤工自武陟界/起至原武界止计长八里五分零)
头放之奔注大清河水势以平三月河南筑马营口
旋合旋决至十二月告成乃筑苇河口仍大修堤岸
以严保障云
黄沁北以堤要工
武陟县(沁河北岸官堤长二十/七里民堤长六十九里)
詹家口 马营口 木栾店
荥泽县(河自荥泽以下始有堤工自武陟界/起至原武界止计长八里五分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8a 页 WYG0540-0360a.png
甄家庄 郭家潭
原武县(自荥泽界起至阳武/界止计长四十里)
胡村铺 庙王口
阳武县(自原武界起至封/界止计长三十里)
脾沙冈
封丘县(自阳武界起至祥符/界止计长三十四里)
于家店 中滦城 荆隆口
祥符县(自封丘界起至陈留/界止计长五十里)
原武县(自荥泽界起至阳武/界止计长四十里)
胡村铺 庙王口
阳武县(自原武界起至封/界止计长三十里)
脾沙冈
封丘县(自阳武界起至祥符/界止计长三十四里)
于家店 中滦城 荆隆口
祥符县(自封丘界起至陈留/界止计长五十里)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8b 页 WYG0540-0360b.png
黄陵冈 陈桥 贯台 马家口 陈留寨
陈留县(自祥符县界至兰阳界/止计长一百一十丈)
兰阳县(自陈留界起至长垣界止计长四十一里直/隶长垣县旧系临河今河徙兰阳仪封境内)
(长垣仍会同二邑共/筑月堤二十一丈)
铜瓦厢 板厂 樊家庄 张村集 马坊营
仪封县(自长垣界起至山东曹/县界止计长二十七里)
挖泥河 炼城口 荣华树 三家庄
以上各县河道俱载有要工多系向时决口或恐洪
陈留县(自祥符县界至兰阳界/止计长一百一十丈)
兰阳县(自陈留界起至长垣界止计长四十一里直/隶长垣县旧系临河今河徙兰阳仪封境内)
(长垣仍会同二邑共/筑月堤二十一丈)
铜瓦厢 板厂 樊家庄 张村集 马坊营
仪封县(自长垣界起至山东曹/县界止计长二十七里)
挖泥河 炼城口 荣华树 三家庄
以上各县河道俱载有要工多系向时决口或恐洪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9a 页 WYG0540-0360c.png
流迁转今昔殊观据此可以彷佛一二也 按总河
靳辅治河书云河决之害北岸为大何也南亢而北
下也且开封南岸从汴河可以达淮归德徐邳而下
其地山陵其堤归仁其湖灵芝孟山洪泽其去无路
久之而亦必复其故又于运道无系也然同一北岸
而其害又有不同若上自阌乡下迄荥泽六百里大
抵山多而土坚不甚溃决不具论曹单溃决由鱼台
上下以入运或汇金山彭家河以入运尚不至有夺
靳辅治河书云河决之害北岸为大何也南亢而北
下也且开封南岸从汴河可以达淮归德徐邳而下
其地山陵其堤归仁其湖灵芝孟山洪泽其去无路
久之而亦必复其故又于运道无系也然同一北岸
而其害又有不同若上自阌乡下迄荥泽六百里大
抵山多而土坚不甚溃决不具论曹单溃决由鱼台
上下以入运或汇金山彭家河以入运尚不至有夺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09b 页 WYG0540-0360d.png
河之患惟开封北岸一有溃决则延津长垣东明曹
州三直省附近各邑胥溺近则注张秋由盐河而入
海远则直趋东昌德州以赴溟渤而济宁上下无运
道矣且开封之境地皆浮沙河流迅驶一经溃决如
奔马掣电瞬息数百丈工必大而下埽更难故前代
河决之患此地常居七八自明刘大夏筑太行堤起
自黑羊山东至曹州以及丰沛高厚坚固北岸恃以
无恐岁久不修残缺过半
州三直省附近各邑胥溺近则注张秋由盐河而入
海远则直趋东昌德州以赴溟渤而济宁上下无运
道矣且开封之境地皆浮沙河流迅驶一经溃决如
奔马掣电瞬息数百丈工必大而下埽更难故前代
河决之患此地常居七八自明刘大夏筑太行堤起
自黑羊山东至曹州以及丰沛高厚坚固北岸恃以
无恐岁久不修残缺过半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0a 页 WYG0540-0361a.png
国初封邱荆隆口大王庙决总河杨方兴塞之工六七
年而始竣费帑者八十万故曰北岸之害莫大于开
封也附载以为后鉴
泄涨保运
治运有经要在均调水势而已绌不可盈亦不可而
盈之害更甚于绌之害绌则浅阻害止此矣至于盈
百川灌河茫无津岸洪波奔荡圯闸溃堤不泄而归
之尾闾害可胜言哉南旺地脊也南则左亢以右为
年而始竣费帑者八十万故曰北岸之害莫大于开
封也附载以为后鉴
泄涨保运
治运有经要在均调水势而已绌不可盈亦不可而
盈之害更甚于绌之害绌则浅阻害止此矣至于盈
百川灌河茫无津岸洪波奔荡圯闸溃堤不泄而归
之尾闾害可胜言哉南旺地脊也南则左亢以右为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0b 页 WYG0540-0361b.png
减北则右亢以左为减昭阳等湖之泄南运大清等
河之泄北运前人筹之详矣盖有以益为益者有以
损为益者损之又损持盈之道则然也考其旧制次
第复之事未至而为之备虽不言功厥功钜哉
微山湖在运河之西岸自朱姬庄北至夏镇设减水
坝闸凡汶泗涨溢泄入湖内经徐沛入运东南归海
昭阳湖在运河之西微山湖之北自夏镇北至南阳
设减水闸十四(明隆庆二年建/朝雍正二年修) (国/)凡汶泗涨溢泄
河之泄北运前人筹之详矣盖有以益为益者有以
损为益者损之又损持盈之道则然也考其旧制次
第复之事未至而为之备虽不言功厥功钜哉
微山湖在运河之西岸自朱姬庄北至夏镇设减水
坝闸凡汶泗涨溢泄入湖内经徐沛入运东南归海
昭阳湖在运河之西微山湖之北自夏镇北至南阳
设减水闸十四(明隆庆二年建/朝雍正二年修) (国/)凡汶泗涨溢泄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1a 页 WYG0540-0361c.png
入湖内下注微山湖
南阳湖在运河之西昭阳湖之北汶水自分水口南
流遇有骤涨天井闸水急粮艘不得上亟于上流开
永通闸泄水入耐牢坡由牛头河下注南阳湖
大清河在运河之东一由东平之坎河口泄汶水入
之一由寿张之三空桥泄汶水入之一由东阿之五
空桥泄汶水并灉河土河水入之东北经东阿平阴
肥城长清齐河历城济阳齐东青城惠民滨州蒲台
南阳湖在运河之西昭阳湖之北汶水自分水口南
流遇有骤涨天井闸水急粮艘不得上亟于上流开
永通闸泄水入耐牢坡由牛头河下注南阳湖
大清河在运河之东一由东平之坎河口泄汶水入
之一由寿张之三空桥泄汶水入之一由东阿之五
空桥泄汶水并灉河土河水入之东北经东阿平阴
肥城长清齐河历城济阳齐东青城惠民滨州蒲台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1b 页 WYG0540-0361d.png
至利津之牡蛎口入海 坎河口(本汶水经流入海/之道明永乐中尚)
(书宋礼筑戴村坝遏汶绝济/仍留坎河口以泄汶水之溢)三空桥(一名金线闸本/济水入安民亭)
(会汶之道明景泰中徐有贞治张秋决河作/土坝杀以水门泄其溢入大清河即此也)五空桥
(本济水支津入汶之道水经所谓马颊水入之是也/弘治中刘大夏治张秋决河于决口迤南建减水石)
(坝以备宣泄俗/谓之五空桥)
徒骇河在运河之东由聊城东岸龙湾减水闸滚水
坝泄汶水并阳谷莘县积水入之东北径博平高唐
茌平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州至沾化之
(书宋礼筑戴村坝遏汶绝济/仍留坎河口以泄汶水之溢)三空桥(一名金线闸本/济水入安民亭)
(会汶之道明景泰中徐有贞治张秋决河作/土坝杀以水门泄其溢入大清河即此也)五空桥
(本济水支津入汶之道水经所谓马颊水入之是也/弘治中刘大夏治张秋决河于决口迤南建减水石)
(坝以备宣泄俗/谓之五空桥)
徒骇河在运河之东由聊城东岸龙湾减水闸滚水
坝泄汶水并阳谷莘县积水入之东北径博平高唐
茌平禹城齐河临邑济阳商河惠民滨州至沾化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2a 页 WYG0540-0362a.png
久山口入海 龙湾减水闸(徐有贞所作有一空二/空三空四空五空等桥)
(第五空桥分攴南入小盐河转入大盐河故道已湮/其馀四桥俱泄入土河即俗所谓徒骇河也今用第)
(一空桥为滚水坝用/第二空桥为减水闸)
马颊河在运河之东由博平东岸减水闸滚水坝泄
汶水并马颊上源之水入之东北径清平高唐夏津
恩县平原德州德平乐陵庆云至海丰之沙土河口
入海 魏湾减水闸(徐有贞作减水闸于魏湾旧制/有六闸今用第四空为减水闸)
(用第五空/为滚水坝)
(第五空桥分攴南入小盐河转入大盐河故道已湮/其馀四桥俱泄入土河即俗所谓徒骇河也今用第)
(一空桥为滚水坝用/第二空桥为减水闸)
马颊河在运河之东由博平东岸减水闸滚水坝泄
汶水并马颊上源之水入之东北径清平高唐夏津
恩县平原德州德平乐陵庆云至海丰之沙土河口
入海 魏湾减水闸(徐有贞作减水闸于魏湾旧制/有六闸今用第四空为减水闸)
(用第五空/为滚水坝)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2b 页 WYG0540-0362b.png
老黄河在运河之东一由恩县四女树减水闸泄汶
卫诸水入之一由德州哨王营泄汶卫诸水入之东
北径德州吴桥宁津南皮乐陵庆云盐山至海丰之
大沽河口入海 四女树减水闸(明弘治中都御史/白昂治张秋决河)
(于德州之南四女树凿里河至九龙口入古黄河归/海嘉靖十五年工部郎中杨旦建闸今节次修建循)
(其旧/制)哨马营滚水坝(前明通纪云永乐十年尚书宋/礼治会通河毕旋于德州西北)
(开一小河自卫河东岸东北至旧黄河十三里泄水/入旧黄河至海丰大沽口入海凡四百五十七里是)
(德州以北本有泄水之支河也湮废已久前此漳不/归卫卫河本恒患微弱既有四女树减水闸无藉再)
卫诸水入之一由德州哨王营泄汶卫诸水入之东
北径德州吴桥宁津南皮乐陵庆云盐山至海丰之
大沽河口入海 四女树减水闸(明弘治中都御史/白昂治张秋决河)
(于德州之南四女树凿里河至九龙口入古黄河归/海嘉靖十五年工部郎中杨旦建闸今节次修建循)
(其旧/制)哨马营滚水坝(前明通纪云永乐十年尚书宋/礼治会通河毕旋于德州西北)
(开一小河自卫河东岸东北至旧黄河十三里泄水/入旧黄河至海丰大沽口入海凡四百五十七里是)
(德州以北本有泄水之支河也湮废已久前此漳不/归卫卫河本恒患微弱既有四女树减水闸无藉再)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3a 页 WYG0540-0362c.png
(泄今自溢国朝康熙四十七年全漳归卫以来卫河/屡患涨 德州岸决辄渰直隶吴桥沧州等五六州)
(县至雍正十一年卫河复溢巡抚岳浚循勘决道请/于德州城北哨马营开河东行十里至陈公堤下由)
(曹村堤口泄入钩盘河东北流至直隶吴桥县之玉/泉庄入老黄河即于哨马营建滚水坝一座水涨则)
(泄之归海以/免壑邻之患)
(诏从之坝工既竣仍坚筑新河两堤以东其溜疏浚黄/ 河故道以畅其流自是宣泄有资长河永翕四国并)
(受其福矣又按德州城西垣当卫河顶冲振河阁堤/工屡修屡坏今哨马营既设滚水坝则宣泄甚近旁)
(引有途雍正十一年总河朱藻题准于州城西南上/游马家回溜起至旧月河头底止挑引河一道长二)
(百六十丈其旧河建拦水坝一道长二十六丈水势/全归引河径趋哨马营而德城得以巩固矣附识之)
(县至雍正十一年卫河复溢巡抚岳浚循勘决道请/于德州城北哨马营开河东行十里至陈公堤下由)
(曹村堤口泄入钩盘河东北流至直隶吴桥县之玉/泉庄入老黄河即于哨马营建滚水坝一座水涨则)
(泄之归海以/免壑邻之患)
(诏从之坝工既竣仍坚筑新河两堤以东其溜疏浚黄/ 河故道以畅其流自是宣泄有资长河永翕四国并)
(受其福矣又按德州城西垣当卫河顶冲振河阁堤/工屡修屡坏今哨马营既设滚水坝则宣泄甚近旁)
(引有途雍正十一年总河朱藻题准于州城西南上/游马家回溜起至旧月河头底止挑引河一道长二)
(百六十丈其旧河建拦水坝一道长二十六丈水势/全归引河径趋哨马营而德城得以巩固矣附识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3b 页 WYG0540-0362d.png
元杨文郁云漕运流通国之大计舟车致远功利悬
绝所宜讲而行之虽费而不可省劳而不可已者元
史河渠志云自立国引漕疏河渠引清济汶泗立闸
节水以通燕蓟江淮舟楫万里后人笃守成规举其
废坠实万世无穷之利也盖水性流变不常久废不
修旧规渐坏虽有智者不能善后两味所言实经漕
之体要矣东省漕运历经修治大约循成法维谨而
稍有损益则因时制宜之理也兴工岁月分见各条
绝所宜讲而行之虽费而不可省劳而不可已者元
史河渠志云自立国引漕疏河渠引清济汶泗立闸
节水以通燕蓟江淮舟楫万里后人笃守成规举其
废坠实万世无穷之利也盖水性流变不常久废不
修旧规渐坏虽有智者不能善后两味所言实经漕
之体要矣东省漕运历经修治大约循成法维谨而
稍有损益则因时制宜之理也兴工岁月分见各条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4a 页 WYG0540-0363a.png
未能详悉谨遵
大清会典所开备录如左
会典云自台庄至李家庄为山东运道计长九百馀
里乃东南重运经由要地中间建设闸坝每年挑浚
以蓄水济运康熙二十八年因沐河入骆马湖泛涨
为运河患于禹王台建土石两堤(沐水由郯城县马/陵山穿山口池径)
(禹王台分支绕郯城北西会沂水入骆马湖屡经泛/涨冲入邳州运河至是于禹王台建坝遏之使水由)
(江南沐阳县入海设沂郯海赣同知郯城县县丞管/辖坝工仍于黄运泇捕四厅协夫二十名看守嗣因)
大清会典所开备录如左
会典云自台庄至李家庄为山东运道计长九百馀
里乃东南重运经由要地中间建设闸坝每年挑浚
以蓄水济运康熙二十八年因沐河入骆马湖泛涨
为运河患于禹王台建土石两堤(沐水由郯城县马/陵山穿山口池径)
(禹王台分支绕郯城北西会沂水入骆马湖屡经泛/涨冲入邳州运河至是于禹王台建坝遏之使水由)
(江南沐阳县入海设沂郯海赣同知郯城县县丞管/辖坝工仍于黄运泇捕四厅协夫二十名看守嗣因)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4b 页 WYG0540-0363b.png
(坝为水圯雍正九年重建竹络石坝六百四十/丈新土堤三百丈帮修旧土堤三百六十五丈)四十
二年挑浚戴村坝淤塞旧河筑和尚林月堤四十四
年重建恩县四女寺减水闸一座四十七年修丁家
顿庄侯迁台庄等闸四十八年修韩庄德胜等闸六
十年因黄水泛溢修筑东平寿张东阿阳谷滕县峄
县聊城堂邑博平临清各处堤岸桥道以卫运河又
修筑南旺马踏蜀山诸湖堤工蓄水济运又修袁口
南旺上闸寺前等闸并兴修戴村坝六十一年又筑
二年挑浚戴村坝淤塞旧河筑和尚林月堤四十四
年重建恩县四女寺减水闸一座四十七年修丁家
顿庄侯迁台庄等闸四十八年修韩庄德胜等闸六
十年因黄水泛溢修筑东平寿张东阿阳谷滕县峄
县聊城堂邑博平临清各处堤岸桥道以卫运河又
修筑南旺马踏蜀山诸湖堤工蓄水济运又修袁口
南旺上闸寺前等闸并兴修戴村坝六十一年又筑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5a 页 WYG0540-0363c.png
寿张东阿聊城博平堤工雍正元年因山东运道阻
浅奉
旨动用工项钱粮雇募民夫挑浚并浚治各湖泉源又
于南阳闸下之独山湖筑束水土堤一道留水口十
九座二年于南阳湖建石坝十二座三空桥二座又
于昭阳湖之张榖山口创筑草坝一道以防耗泄三
年得胜张庄两闸适中之处六里石地方建筑石闸
一座四年疏浚徒骇马颊二河修筑两岸堤堰又修筑
浅奉
旨动用工项钱粮雇募民夫挑浚并浚治各湖泉源又
于南阳闸下之独山湖筑束水土堤一道留水口十
九座二年于南阳湖建石坝十二座三空桥二座又
于昭阳湖之张榖山口创筑草坝一道以防耗泄三
年得胜张庄两闸适中之处六里石地方建筑石闸
一座四年疏浚徒骇马颊二河修筑两岸堤堰又修筑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5b 页 WYG0540-0363d.png
马踏湖堤岸以时蓄水(是年并修安山湖圈堤旋以/湖底疏漏不能贮水 题准)
(停止/作匮)又修戴村坝于恩县四女寺建滚水坝一座博
平县西岸修进水闸二座东岸建滚水闸一座濮州
修筑土坝并开浚引河又于武城县运河北岸恩县
运河西岸各挑引河一道挑去沙嘴又修建关家坝
五里铺闸并引河二道李家口徐建口弘仁桥兼济
闸南旺湖八斗门等闸
以上皆雍正四年以前所修举者此后增修增建诸
(停止/作匮)又修戴村坝于恩县四女寺建滚水坝一座博
平县西岸修进水闸二座东岸建滚水闸一座濮州
修筑土坝并开浚引河又于武城县运河北岸恩县
运河西岸各挑引河一道挑去沙嘴又修建关家坝
五里铺闸并引河二道李家口徐建口弘仁桥兼济
闸南旺湖八斗门等闸
以上皆雍正四年以前所修举者此后增修增建诸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6a 页 WYG0540-0364a.png
工各详本条下以俟史臣之汇辑云
官司
元至正二十六年会通河成始建都分分监于东阿
掌河渠坝闸之政明永乐中重浚会通河尤重漕政
黄运两河设河道总督复差主事一员疏泉源分汶
水以利漕其后或以通政少卿及监察御史巡视运
河闸泉宣德中以山东参政副使管理河漕成化初
改令通政驻劄张秋掌卫河会通河漕政北至天津
官司
元至正二十六年会通河成始建都分分监于东阿
掌河渠坝闸之政明永乐中重浚会通河尤重漕政
黄运两河设河道总督复差主事一员疏泉源分汶
水以利漕其后或以通政少卿及监察御史巡视运
河闸泉宣德中以山东参政副使管理河漕成化初
改令通政驻劄张秋掌卫河会通河漕政北至天津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6b 页 WYG0540-0364b.png
南至鱼台一带凡泉湖闸坝堤浅之事皆隶焉寻改
都水郎中又除都水司主事二员一驻宁阳管泉源
一驻济宁管闸座其南阳以南沛县所辖命主事一
员驻上沽头弘治十八年以南旺南北二闸系水泉
总会分派之所最为要害闸官职卑任小启闭不得
专主别设分司以宁阳管泉主事兼摄之正德间专
差主事一员管理临清闸座隆庆初议并济宁闸务
遂以都水主事一员管理泉源兼管济宁闸座改称
都水郎中又除都水司主事二员一驻宁阳管泉源
一驻济宁管闸座其南阳以南沛县所辖命主事一
员驻上沽头弘治十八年以南旺南北二闸系水泉
总会分派之所最为要害闸官职卑任小启闭不得
专主别设分司以宁阳管泉主事兼摄之正德间专
差主事一员管理临清闸座隆庆初议并济宁闸务
遂以都水主事一员管理泉源兼管济宁闸座改称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7a 页 WYG0540-0364c.png
南旺分司
本朝河道总督总理黄运两河事务驻劄济宁州雍正
元年特设河南山东河道副总河七年分设南北二
总河北总河仍驻济宁总理黄运并设副总河驻劄
河南仪封县其南旺分司国初移驻济宁临清闸务
归并张秋郎中康熙十五年以总河王光裕议裁南
旺夏镇二分司将南旺事归并济宁道夏镇所管河
道闸座在江南沛县者归并淮徐道在山东滕峄二
本朝河道总督总理黄运两河事务驻劄济宁州雍正
元年特设河南山东河道副总河七年分设南北二
总河北总河仍驻济宁总理黄运并设副总河驻劄
河南仪封县其南旺分司国初移驻济宁临清闸务
归并张秋郎中康熙十五年以总河王光裕议裁南
旺夏镇二分司将南旺事归并济宁道夏镇所管河
道闸座在江南沛县者归并淮徐道在山东滕峄二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7b 页 WYG0540-0364d.png
县者归并东兖道康熙十七年又以总河靳辅议将
东兖所管滕峄二县河道闸座及张秋郎中所管亦
归济宁道于是南自黄林庄北至桑园驿一千二百
里之运道以济宁道为专责其官始设于前明隆庆
年间谓之管河兵巡道康熙六年以省官裁去至九
年复设专管通省河道十五年并管泉务十七年并
管南北闸务谓之分巡济宁河道凡黄运之在山东
者悉归统辖五十九年改为兖宁道雍正九年改为
东兖所管滕峄二县河道闸座及张秋郎中所管亦
归济宁道于是南自黄林庄北至桑园驿一千二百
里之运道以济宁道为专责其官始设于前明隆庆
年间谓之管河兵巡道康熙六年以省官裁去至九
年复设专管通省河道十五年并管泉务十七年并
管南北闸务谓之分巡济宁河道凡黄运之在山东
者悉归统辖五十九年改为兖宁道雍正九年改为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8a 页 WYG0540-0365a.png
曹东道雍正十一年裁去兼辖地方改为管河兵备
道专管河务(凡建设裁并/分详职官志)今河道官司定制
河东河道总督一员 副总河一员 管河兵备道
一员
兖州府黄河同知一员 曹县主簿一员(康熙二十/五年定曹)
(县县丞巡检/分管河道)单县主簿一员
兖州府运河同知一员 汶上县主簿一员 钜野
县主簿一员 济宁州州判一员 鱼台县主簿一
道专管河务(凡建设裁并/分详职官志)今河道官司定制
河东河道总督一员 副总河一员 管河兵备道
一员
兖州府黄河同知一员 曹县主簿一员(康熙二十/五年定曹)
(县县丞巡检/分管河道)单县主簿一员
兖州府运河同知一员 汶上县主簿一员 钜野
县主簿一员 济宁州州判一员 鱼台县主簿一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8b 页 WYG0540-0365b.png
员
沂郯海赣同知一员(康熙二十九年以/捕盗同知兼河务)郯城县县丞
一员
兖州府张秋河捕通判一员 东平州州判一员
寿张县主簿一员 阳谷县主簿一员
兖州府泇河通判一员 滕县主簿一员 峄县县
丞一员 江南沛县县丞一员(康熙三十一年定江/南沛县河道归泇河)
(通判/管辖)管泉通判一员(顺治间设南旺分司掌管/泉源后裁雍正四年改设)
沂郯海赣同知一员(康熙二十九年以/捕盗同知兼河务)郯城县县丞
一员
兖州府张秋河捕通判一员 东平州州判一员
寿张县主簿一员 阳谷县主簿一员
兖州府泇河通判一员 滕县主簿一员 峄县县
丞一员 江南沛县县丞一员(康熙三十一年定江/南沛县河道归泇河)
(通判/管辖)管泉通判一员(顺治间设南旺分司掌管/泉源后裁雍正四年改设)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9a 页 WYG0540-0365c.png
东昌府上河通判一员 聊城县主簿一员 堂邑
县主簿一员 博平县县丞一员 清平县主簿一
员 临清州州判一员 馆陶县主簿一员
东昌府下河通判一员(康熙三十/一年设)清河县县丞一员
(康熙三十三年以/清丰县县丞改设)夏津县主簿一员 武城县县丞
一员(康熙二十六年派甲马/营巡检分管北截河道)故城县县丞一员 恩
县主簿一员德州州同一员(旧设州判一员康熙三/十一年截归州同管理)
分司旧制
县主簿一员 博平县县丞一员 清平县主簿一
员 临清州州判一员 馆陶县主簿一员
东昌府下河通判一员(康熙三十/一年设)清河县县丞一员
(康熙三十三年以/清丰县县丞改设)夏津县主簿一员 武城县县丞
一员(康熙二十六年派甲马/营巡检分管北截河道)故城县县丞一员 恩
县主簿一员德州州同一员(旧设州判一员康熙三/十一年截归州同管理)
分司旧制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19b 页 WYG0540-0365d.png
北河分司驻劄张秋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三年更
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员十年裁
笔帖式十七年裁分司归并济宁天津二道管理
南旺分司驻劄济宁州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三年
更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员十年
裁笔帖式十五年裁分司归并济东道管理
夏镇分司驻劄夏镇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三年更
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员十年裁
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员十年裁
笔帖式十七年裁分司归并济宁天津二道管理
南旺分司驻劄济宁州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三年
更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员十年
裁笔帖式十五年裁分司归并济东道管理
夏镇分司驻劄夏镇顺治初差汉司官一员三年更
代康熙九年添差满司官一员笔帖式二员十年裁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20a 页 WYG0540-0366a.png
笔帖式十五年裁分司原管滕峄二县河道闸座归
东兖道管理沛县河道闸座归淮徐道管理十七年
滕峄河务改归济宁道管理
卫河分司驻劄辉县顺治十三年差汉司官一员本
年裁归卫辉府同知兼理十四年复差三年更代康
熙四年裁归分守河北道及卫辉府通判管理六年
裁河北道令通判专理九年复设河北道
东兖道管理沛县河道闸座归淮徐道管理十七年
滕峄河务改归济宁道管理
卫河分司驻劄辉县顺治十三年差汉司官一员本
年裁归卫辉府同知兼理十四年复差三年更代康
熙四年裁归分守河北道及卫辉府通判管理六年
裁河北道令通判专理九年复设河北道
山东通志 卷十九 第 120b 页 WYG0540-0366b.png
山东通志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