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a 页 WYG0539-062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十一之六
 阙里志六(世爵/学舍) (世职/祀田) (贤哲世职墓庙祠贤宅第/官属 林 圣 遗迹)
     (周公祀典附/)
 世爵
 衍圣公爵宗子世袭
 世职
 翰林院五经博士二人(北宗一人/南宗一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b 页 WYG0539-0623b.png
 国子监学正一人
 圣泽书院太常博士一人
 尼山书院学录一人
 洙泗书院学录一人
 圣庙执事官四十员
 曲阜县知县一人
 四氏学录一人(每科省试四氏/学中式三人)
 宗子世爵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a 页 WYG0539-0624a.png
 孔氏衍圣公(按孔氏系出殷后周成王二年封微子/启于宋以奉汤祀无嗣传弟微仲衍衍)
 (生宋公稽稽生丁公申申生闵公恭恭生弗父何何/生宋公周周生世父胜胜生正考父正考父生孔父)
 (嘉嘉生木金父迁于鲁木金父生祈父以孔为氏祈/父生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生孔子是)
 (为圣系之一代自孔子而下二代鲤字伯鱼详见崇/圣祠三代伋字子思详见四配四代白字子上尝游)
 (于齐齐威王召以为相不受五代求字子家楚召不/就六代箕字子京为魏相七代穿字子高楚魏赵三)
 (国交聘不就著儒家之语十二篇名曰谰言八代谦/又名斌字子顺仕魏为安釐王相后封鲁国文信君)
 (生子三鲋腾树孔丛子云家之族系一子相承延至/九世始有三子焉九代鲋字子鱼秦封鲁国文通君)
 (拜少傅李斯议焚书鲋与弟腾藏其家语论语尚书/孝经等于祖堂旧壁中自隐于嵩山教弟子著书二)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b 页 WYG0539-0624b.png
 (十馀篇记先圣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与已行事名/曰孔丛子生子随字元路四传至吉吉生何齐皆承)
 (殷后为宋公嗣绝弟腾字子襄汉高祖过鲁封为奉/嗣君一云奉圣君后为惠帝博士迁长沙太守圣裔)
 (奉祀自此始生子忠十代忠字子贞文帝徵为博士/封褒成侯生子二武安国十一代武字子威临淮太)
 (守子延年十二代延年武帝时为博士拜少傅迁大/将军子霸十三代霸字次孺昭帝博士宣帝时以大)
 (中大夫授皇太子经为高密相元帝即位拜太师赐/爵关内侯号褒成君生子四福捷喜光十四代福袭)
 (封关内侯子房十五代房袭封关内侯子均十六代/均字长平袭封关内侯徵拜尚书郎平帝元始元年)
 (改封褒成侯食邑二千户按自汉以来虽以圣裔宠/异之犹未袭封也至十三代霸封关内侯传福至房)
 (俱嗣侯是为尊帝师而封也至平帝始改封均为褒/成侯则专奉先圣自是封爵不绝子志十七代志光)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a 页 WYG0539-0624c.png
 (武初拜大司马建武十四年袭封褒成侯子损十八/代损字君益章帝永平十五年袭爵和帝永元四年)
 (改封褒亭侯子曜十九代曜字君曜袭封褒亭侯生/子二完赞二十代完袭爵无子以弟赞之子羡袭爵)
 (二十一代羡字子馀魏文帝黄初元年拜议郎改封/宗圣侯子震二十二代震字伯起晋武帝泰始三年)
 (改封奉圣亭侯拜太常卿食邑二千户子嶷二十三/代嶷字功成袭封子抚二十四代抚举孝廉袭封奉)
 (圣亭侯为豫章太守子懿二十五代懿东晋袭爵子/鲜二十六代鲜字鲜之宋文帝元嘉十九年袭封寻)
 (改崇圣侯子乘二十七代乘字敬山后魏举孝廉孝/文帝延兴三年封崇圣大夫食邑五百户子灵珍二)
 (十八代灵珍授秘书郎孝文帝太和十九年仍封崇/圣侯食邑一千户子文泰二十九代文泰袭爵子渠)
 (三十代渠袭爵北齐天保元年改封恭圣侯后周大/象二年改封邹国公食邑一千户子长孙三十一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b 页 WYG0539-0624d.png
 (长孙周武帝宣政元年袭爵生子二英悊嗣悊三十/二代英悊陈光大元年改封奉圣侯无子弟嗣悊隋)
 (文帝时应制登科授泾州司兵参军迁太子通事舍/人袭封邹国公炀帝大业四年改封绍圣侯食邑一)
 (千户子德伦三十三代德伦唐高祖武德九年改封/褒圣侯太宗贞观十一年诏侯家祭服玄冕朝会位)
 (同三品食邑一千户按此后世召孔氏子孙朝会之/始子崇基三十四代崇基中宗嗣圣十二年袭爵神)
 (龙元年制授朝散大夫陪祭朝会子燧之三十五代/燧之字藏晖玄宗开元二十七年改封文宣公诏位)
  (于文官二品之下除兖州长史迁都水使者食邑一/千户子萱三十六代萱袭爵兼兖州泗水令子齐卿)
  (三十七代齐卿德宗建中三年袭爵兼青州司兵参/军子惟晊三十八代惟晊宪宗元和十三年授兖州)
 (参军袭封文宣公子策三十九代策明经及第历少/府监主簿国子监丞袭封文宣公迁国子尚书博士)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a 页 WYG0539-0625a.png
  (子振四十代振字国文懿宗咸通四年状元及第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监察御史员外郎袭封文宣公子)
 (昭俭四十一代昭俭由兖州司马除秘书郎袭封文/宣公累宰曲阜子光嗣四十二代光嗣哀帝天祐二)
 (年授泗水令林庙主五季之乱失其世爵故授是官/为洒扫户孔末所害子仁玉四十三代仁玉字温如)
 (初孔末既害光嗣自为曲阜令时仁玉生始九月母/张氏抱归育于外家长诉于朝乃罢未后唐时以仁)
 (玉袭封文宣公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谒圣庙及孔林/召对授曲阜县令兼监察御史卒赠兵部尚书生子)
 (四宜宪冕勖宣圣嫡裔几绝复续孔氏称仁玉为中/兴祖四十四代宜字不疑历任宋太祖太宗朝太平)
 (兴国三年特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封文宣公通判/高密郡迁殿中丞生子三延世延泽延渥四十五代)
 (延世字茂先初为长葛令真宗即位访宣圣后召见/授曲阜令袭封赐以祭器经书金帛子圣佑弟延泽)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b 页 WYG0539-0625b.png
 (赠谏议大夫生子宗愿四十六代圣佑祥符元年真/宗东封驾幸林庙授祐太常寺奉礼郎天禧五年以)
 (光禄寺丞袭爵终于太子中舍无嗣以堂弟宗愿承/袭宗愿字子庄延泽子仁宗至和二年用太常博士)
 (祖无择议以文宣为孔子谥号非子孙可袭改为衍/圣公盖取袭封之义累迁尚书比部员外郎子四若)
 (蒙若虚若愚若拙四十七代若蒙字公明神宗熙宁/元年袭封子二端友端操哲宗元祐元年改封奉圣)
 (公坐事废以弟若虚承袭诏令专主祀事不任他职/每遇大礼许赴阙陪位视学必遣官取衍圣公及三)
 (氏子孙观礼若虚字公实宋哲宗元符元年袭封奉/圣公改封衍圣公卒诏以若蒙长子端友嗣爵四十)
 (八代端友字子交徽宗崇宁三年袭封衍圣公偕叔/父传侄玠随高宗南渡寓三衢无嗣以侄玠袭封于)
 (衢凡六世端操端友弟生子四瑄璠瑱玠金以端操/权袭衍圣公于鲁端操卒以若愚之子端立权袭封)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a 页 WYG0539-0625c.png
 (爵至金熙宗天眷三年立孔子庙求圣裔得端操之/子璠授承奉郎四十九代璠字文老袭封衍圣公未)
 (拜封而卒生子二拯总五十代拯字元济金熙宗皇/统二年除文林郎袭封衍圣公无嗣以弟总袭爵总)
 (字元会大定二十一年世宗召赴阙下特授曲阜县/令总增广林庙及尼防山殿庑五十馀楹终奉直大)
 (夫子二元措元纮五十一代元措字梦得金章宗明/昌三年超授中议大夫七年行郊礼召元措赴阙侍)
 (祠位在终献之次承安二年袭爵诏衍圣公年及十/七兼曲阜县令仍令世袭不得别行差占于是始世)
 (袭曲阜令天兴二年迁光禄大夫改太常卿无子弟/元纮生子之固之固生子浈表以嗣爵因不事儒雅)
 (寻废若愚之子端立端立生琥琥生拂拂生子二元/孝元用至是以元用权袭封爵卒复以元孝之子之)
 (厚袭爵五十二代之厚赠亚中大夫济宁路总管轻/车都尉鲁郡侯子浣 自四十八代端友同侄玠随)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b 页 WYG0539-0625d.png
 (宋高宗南渡寓浙之衢州绍兴二年权知彬州卒无/子以玠嗣高宗绍兴二年袭封衍圣公玠子搢搢子)
 (文远文远子万春万春子洙凡五代俱袭封衍圣公/于衢宋亡入元至元十九年辞爵无嗣遂罢封按衍)
 (圣公以主祀为重南宗附见于此五十三代浣字日/新元赠礼部尚书追封鲁郡侯生子一思晦初元用)
 (生子之全之全生子治成宗元贞元年特诏治袭封/衍圣公卒以子思诚袭仁宗即位访孔子后以浣子)
 (思晦嗣爵五十四代思晦字明道武宗时举孝廉授/教谕袭封衍圣公进嘉议大夫思晦奏请增修庙垣)
 (角楼重建金丝堂设司乐管勾典籍等官先是孔末/之徒以伪乱真灭圣裔殆尽至是思晦稽析宗支刻)
 (于石族系悉明卒封鲁郡公谥文肃子克坚五十五/代克坚字璟夫顺帝至元元年袭爵至正八年朝廷)
 (谓公爵与阶不称制授中奉大夫秩二品赐以银章/召入为集贤直学士迁礼部尚书出为西台御史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6a 页 WYG0539-0626a.png
  (拜国子祭酒谢病归守祖庭明兵取中原太祖手诏/趋入觐待以宾礼而不名洪武元年受封特命班亚)
  (上相给二品银印子九希学希说希范希进希麟希/凤希顺希尹希赟按孔氏分九门自此始五十六代)
  (希学字士行洪武元年朝京师诏问历代治理对甚/悉上嘉之授资善大夫袭封衍圣公定制进秩二品)
  (赐银印子二讷谞五十七代讷字言伯洪武十七年/袭封初行诰词吏部奏用资善阶帝谕之曰既爵公)
  (勿事散官但诰以织文玉轴为异耳遂为故事每岁/入觐得给符乘傅班序列文臣首生子四公鉴公铎)
  (公钧公镗五十八代公鉴字昭文洪武二十三年袭/爵子彦缙五十九代彦缙字朝绅永乐八年袭爵仁)
  (宗即位率三氏子孙朝贺赐第于东安门北景泰二/年上幸太学特召观礼赐正一品服又赐三氏子孙)
  (冠带锦衣后朝会复赐三台银印玉带锦衣视一品/子四承庆吉泽源六十代承庆未袭爵而卒景泰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6b 页 WYG0539-0626b.png
  (年赠衍圣公子二弘绪弘泰六十一代弘绪字以敬/景泰六年袭封时年八岁延入内宫赐金钮麒麟图)
  (书御篆谨礼崇德四字弘绪卒子闻韶闻礼俱幼成/化六年以弘绪之弟弘泰权袭封爵子闻诗六十二)
  (代闻韶字知德弘冶十六年袭爵子二贞干贞宁六/十三代贞干字用济嘉靖二十五年袭爵子尚贤六)
  (十四代尚贤字象之嘉靖三十五年八月袭爵万历/七年诏衍圣公不在文武职官之列以宾礼待之子)
  (二允椿允桂六十五代允椿字懋龄万历二十二年/袭爵弟允桂袭五经博士俱早卒无嗣尚贤以嫡次)
  (枝堂侄允植为后允植系五经博士/贞宁之孙尚坦之子天启二年袭爵)
 皇清孔允植(字懋申六十五代/顺治元年奉)
(封爵如旧二年赐给/ 三台银印子兴燮)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7a 页 WYG0539-0626c.png
皇清孔兴燮(字超吕六十六代顺治五年承袭顺治七/年晋阶太子少保八年加少保子二毓圻)
 (毓/埏)孔毓圻(字翊宸六十七代康熙七年承袭十五年/晋阶太子少师雍正元年十一月卒于京)
 (谥恭悫/子传铎)孔传铎(字振路六十八代雍/正元年承袭子继濩)孔继濩(字体和/六十九)
 (代早卒/子广棨)孔广棨(字理裕七十代雍正元年/衍圣公传铎以病乞赞爵)
(诏准广棨/ 承袭)
 世职
 翰林院五经博士(北宗/)
 (述圣子思子中庸书院在邹县南门外即孟子受业/处也明弘冶十六年诏以衍圣公次子世袭翰林院)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7b 页 WYG0539-0626d.png
 (五经博士奉子思子祀事从衍圣公闻韶之请也每/岁春秋博士赴邹县书院主祭孔闻诗字知言六十)
 (二代衍圣公弘泰长子弘泰权袭封衍圣公闻诗承/荫于弘治十六年授职孔闻礼字知节衍圣公弘绪)
 (次子正德元年袭职孔贞宁字用致六十三代衍圣/公闻韶次子嘉靖二十五年袭职孔允桂六十五代)
 (衍圣公尚贤次子万历二十二年袭职孔允隆字懋/德天启四年圣公借任前职孔尚达六十四代崇祯)
 (元年借任孔允相六十五代崇祯十年借任孔允/锡崇祯十四年借任至十六年以孔允钰借任)
皇清孔允钰(六十五代顺/治元年任职)孔毓麟(六十七代顺/治七年借任)孔毓瑛
 (六十七代康熙五/年借任加六级)孔毓埏(六十七代衍圣公毓圻弟/康熙十八年袭职加六级)
 孔传志(六十八代衍圣公毓圻子康/熙四十四年袭职加十级)孔继溥(六十九/代衍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8a 页 WYG0539-0627a.png
 (公传铎子雍正/十一年袭职)
 翰林院五经博士(南宗/)
 (圣裔四十八代端友宋衍圣公偕族叔传侄玠扈从/宋高宗南渡寓居衢州府西安县卒无子以侄玠嗣)
 (自玠至洙凡五代俱袭封衍圣公详世系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召洙赴阙授国子祭酒提举浙东道学校)
 (事无子遂罢封今之衢族多系中兴祖仁玉五代孙/传之后裔也明弘治六年从衢州守沈杰之请诏设)
 (五经博士一员奉衢州祖庙祀事孔彦绳五十九代/由选举正德元年授职为南宗博士之始彦绳卒数)
 (代未/袭)
皇清孔兴熑(六十六代康熙四十一年/承袭博士主衢州祀事)孔毓垣(六十七/代康熙)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8b 页 WYG0539-0627b.png
 (五十三/年袭职)
 国子监学正
 (唐封褒圣侯孔德伦先圣三十三代孙也在河南宁/陵县敕建祖庙明正统九年诏迁庙于仪封嘉靖十)
 (四年准请祠官特授圣裔为国子监学正专主祀事/孔承寅六十代嘉靖十四年授职孔尚林六十四代)
 (崇祯元/年授职)
皇清孔允齐(六十五代由衍圣公保/举于顺治八年授职)孔毓璋(六十七代/康熙三十)
 (年授/职)孔传钧(六十八代康熙/五十八年授职)
 太常寺博士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9a 页 WYG0539-0627c.png
 (圣泽书院即孔子宰中都地也明设太常寺博士一/员以主祀事例以衍圣公三子承袭崇祯间五经博)
 (士孔允钰以/违例罢职)
皇清孔允钰(六十五代顺治九年衍圣公孔兴/燮请以允钰暂主圣泽书院祀事)孔毓琮
 (六十七代康熙/二十六年袭职)孔毓㻖(六十七代康熙/四十七年代袭)孔传煦(六十/八代)
 (康熙五十/五年袭职)孔继泰(六十九代雍/正四年袭职)
 尼山书院学录
 (书院在尼山之麓圣母祷尼山而生孔子实毓圣之/灵区也元至顺二年衍圣公孔思晦请设尼山书院)
 (洙泗书院山长各一员本年以彭璠为山长璠卒以/益都路马犹子为山长至元三年以溪达识为山长)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9b 页 WYG0539-0627d.png
 (是后听衍圣公保举族人之贤者任之孔思本五十/四代由保举任山长升般阳路学教授孔克信五十)
 (五代由泗水教谕升山长孔克纲由丰县教谕升山/长明正德二年衍圣公闻韶奏改山长为学录职视)
 (国子监孔彦章字朝显五十九代由保举正德中授/职孔弘誉六十一代嘉靖三十五年授职孔允桐六)
 (十五代孔兴荣六十六代万历中相继授职孔弘谦/六十一代由廪生崇祯九年授职孔允统六十五代)
 (由廪生崇祯十一年授职崇祯/十四年以增生孔闻然代职)
皇清孔闻然(六十二代顺/治元年授职)孔贞纲(六十三代由生员/顺治四年授职)
 毓玺(六十七代康熙/二十三年授职)孔传钫(六十八代康熙/五十年授职)
 洙泗书院学录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0a 页 WYG0539-0628a.png
 (书院在孔林之东二里许周敬王三十六年孔子自/卫反鲁乃与弟子讲道于洙泗之上鲁记所载孔子)
 (讲堂即此也元时创建请额为洙泗书院至顺二年/以衍圣公孔思晦之请设山长听衍圣公保举族人)
 (之贤者任之孔滨五十三代由保举授山长孔思迅/五十四代孔克昌五十五代孔希孟五十六代以保)
 (举相继授职明正德二年改为学录孔彦邃字朝元/五十九代正德中保任洙泗书院学录孔弘述字以)
 (传六十一代嘉靖三十八年授职孔弘颙字以昂万/历二十七年除授国子监学录主洙泗书院祀事学)
 (录加京衔始此崇祯/六年以孔尚澄代职)
皇清孔尚澄(六十四代顺/治元年授职)孔尚仟(六十四代康/熙六年授职)孔侦爝
 (六十三代康熙/二十年授职)孔兴烒(六十六代康熙/三十一年授职)孔毓坪(六十/七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0b 页 WYG0539-0628b.png
 (康熙三十/九年授职)孔传本(六十八代康熙/四十三年授职)
 圣庙执事官四十员
(谕雍正八年十一月奉者二员四品者四员五品者六/ 旨增设执事官三品)
 (员七品者八员八品九品者各十员各按品级给与/章服各员由衍圣公于孔氏子孙内选择报部充补)
 (汇奏以闻每年给俸二十/两俱经衍圣公选补如数)
 曲阜县知县
 (按史汉以前曲阜为鲁国故有从事督邮之官隋改/为曲阜县始有令至宋以京朝官知县事故有以殿)
 (中丞知县事者有以光禄丞知县事者宋真宗改仙/源县仁宗皇祐三年诏今自仙源县官复于孔氏子)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1a 页 WYG0539-0628c.png
 (弟中选用徽宗崇宁间又诏文宣王后当听一人注/兖州仙源县官有丞有簿有尉大抵皆世官也金元)
 (常以衍圣公兼知县事故有世袭县尹明洪武七年/改为世职听衍圣公保举族人之贤者咨部选授万)
 (历元年两院题准挨取孔姓廪生六名学道考选四/名送两院两院考选二名送吏部吏部考选一名授)
 (前职旧系世职不与黜陟以故不在应朝之例四年/抚按题准如流官事例依期应朝听候考察著为令)
(诏至阜国朝雍正三年公会同巡抚拣选保举引/ 曲 县知县由衍圣)
(见钦授三载考绩举劾如制盖于厚圣裔之中寓以饬/ 吏治之意也考之旧志可记者自唐始孔绪四十代)
 (唐曲阜令孔昭俭四十一代累宰曲阜孔仁玉四十/三代后汉长兴初任曲阜令后周广顺二年复授县)
 (令孔宜四十四代宋乾德中任县令孔延世四十五/代咸平中任县令孔勖四十四代大中祥符二年由)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1b 页 WYG0539-0628d.png
 (太常博士授仙源县令时曲阜改仙源孔延鲁四十/五代大中祥符四年知县事孔道辅四十五代大中)
 (祥符九年知县事孔圣佑四十六代天禧五年以光/禄丞知县事孔宗亮即舜亮四十六代庆历五年以)
 (将作监丞知县事孔彦辅四十五代庆历十五年知/县事孔宗翰四十六代嘉祐元年知县事孔淘四十)
 (八代嘉祐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县事孔宗寿四十/六代绍圣元年知县事孔元用五十一代宝庆元年)
 (以通直郎任县事孔思逮五十四代金大定初任曲/阜令时仙源复改曲阜孔总五十代大定二十二年)
  (以公兼县令孔克昌五十五代承安二年诏袭封衍/圣公年及十七兼曲阜县令孔元用元太祖十五年)
  (诏复授元用为曲阜令子之全孙治俱袭县令孔思/诚五十四代至元二十二年袭县尹孔济五十五代)
  (延祐中授孔思凯五十四代至治二年袭孔克钦五/十五代元统初袭孔希大字士功五十六代至正十)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2a 页 WYG0539-0629a.png
  (二年授从仕郎袭县令二十三年授希章为曲阜县/令明洪武元年仍以希大为曲阜令改承事郎后坐)
  (废改世袭为世职孔克伸字刚夫五十五代洪武七/年衍圣公希学保任世职始此孔克㽦字耕夫洪武)
  (十五年任孔希文字士周五十六代洪武十七年任/孔希范字士则洪武二十八年任孔克中字正夫五)
  (十五代永乐九年任孔公镗字声闻五十八代宣德/九年任孔澳字蕴伯五十七代景泰元年任孔公锡)
 (字赐文五十八代景泰庚午举人天顺五年任以考/绩加兖州府通判衔仍管县事按世职加衔始此孔)
  (燮字理伯五十八代成化八年任孔希永字士毅五/十六代成化二十三年任孔彦士字朝臣五十九代)
  (成化丁酉举人弘治二年任孔承泗字永道六十代/正德元年任孔承夏字永功正德五年任孔公统字)
  (一文五十八代正德十一年任孔承震字永器六十/代弘治戊午举人嘉靖元年任孔公珏字栗文五十)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2b 页 WYG0539-0629b.png
  (八代嘉靖十一年任孔公泽字仁文嘉靖二十二年/任孔承业字永基六十代嘉靖二十五年任孔弘廓)
 (字以任六十一代由岁贡嘉靖四十三年任孔承厚/字永载由廪生隆庆二年举孝行授职孔弘复字以)
  (诚六十一代由廪生万历元年选用五年考满称职/加升济宁州知州衔仍管县事历官运使同知孔贞)
  (教六十三代由廪生选举万历三十五年以京卫武/学教授县令孔贞丛字茂所由廪生万历二十七年)
  (选用四十三年加升山东盐运使同知衔仍管县事/孔闻简六十二代由廪生崇祯元年选用升东昌府)
  (通判孔弘毅六十一代由廪生崇祯二年任/孔贞堪六十三代由廪生崇祯十三年任)
皇清孔允淳(六十五代顺治元年由廪生衍圣公保举/咨部题授世职知县五年加东昌府通判)
  (衔管/县事)孔兴认(字缄三六十六代由廪生康熙十九年/知曲阜县三十一年再任仁俭平易有)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3a 页 WYG0539-0629c.png
  (惠/政)孔尚愉(字俞心六十四代由监/生康熙二十四年任)孔尚恺(字伯仁六/十四代由)
  (监生康熙四/十五年任)孔衍泽(字沛也六十五代由监/生康熙五十一年任)孔毓琚
  (字季玉六十七代兴认子由/岁贡生雍正三年保举引)
(见条奏称县知县/旨授曲阜)
  四氏学学录
  (按建学始于魏文帝黄初二年至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令就庙建学以训孔氏子系犹未设官也至乾)
 (兴元年孙宣公奭守兖州请以杨光辅为讲书转奉/礼郎哲宗元祐元年置教授一员于举到文官内差)
 (或委本路监司保举有行义人充令教训本家子弟/四年尹复泰以文潞公荐为教授本年又设学录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3b 页 WYG0539-0629d.png
 (员此学录官名之始也金元间更置不一至世祖中/统初诏立曲阜庙学选师儒充教授正录各一明洪)
 (武元年设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一员用异姓宣德/以后始以圣裔任学录听衍圣公同旅众公举年德)
 (俱尊学问优长者咨部铨除至万历十五年增入曾/氏子孙乃改为四氏学学录云孔克宴字尧夫五十)
 (五代于宣德元年保任孔伦字经伯五十七代由儒/士景泰六年任孔克旻字舜夫五十五代由儒士天)
 (顺八年任孔克煦字东夫由儒士成化三年任孔公/璜字辅文五十八代由儒士成化十年任孔公杰字)
 (佐文由岁贡嘉靖十二年任孔公铉字举文由岁贡/嘉靖十三年任孔彦衢字朝亨五十九代由岁贡嘉)
 (靖十九年任孔彦佩字朝鸣由岁贡嘉靖三十一年/任孔承镐字永周六十代由生员嘉靖三十九年任)
 (孔承作字永则由生员万历八年任至十四年改为/四氏学孔承佽由生员万历十七年任孔闻諌六十)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4a 页 WYG0539-0630a.png
  (二代由生员万历二十八年任孔闻评由廪生泰/昌元年任孔弘养六十一代由生员崇祯六年任)
皇清孔尚璠(六十四代由生员/顺治十四年授职)孔贞灿(六十三代由生/员康熙六年任)
 孔贞纮(由生员康熙/十一年任)孔衍侯(六十五代康/熙二十年任)孔尚侃(六/十)
 (四代康熙/十二年任) 孔毓玒(六十七代康熙/三十三年任)孔尚忻(六十四/代康熙)
 (四十三/年任)孔衍漳(六十五代康熙/五十八年任)
 贤哲世职
 颜氏五经博士(颜氏为曹姓周武王封曹侯于邾六/传至邾武公字伯颜子友别封郳为)
 (小邾子其子因父字为氏始以颜为姓友生爽为下/大夫爽生连连生□□生鸣自连至鸣皆鲁上大夫)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4b 页 WYG0539-0630b.png
 (鸣生音为司寇音生羽羽生训训生简简生箱自羽/至箱皆为下大夫箱生䖑䖑生景景生整整生恤恤)
 (生求自䖑至求皆司寇求生友为邑宰友生无繇娶/齐姜氏生回于周景王二十四年庚辰冬十一月丙)
  (申即鲁昭公二十一年也周景王三十年辛亥年三/十二卒于秋八月丁巳即鲁哀公五年葬鲁城东防)
 (山之阳娶宋戴氏生子歆宗子世系家乘具载具闻/达子孙表著历代者如二代歆字子林三代俭元泰)
 (定三年俱从祀复圣庙十一代异汉大夫十四代□/会稽都尉十六代凯安成太守二十三代殷字士荣)
 (州举茂才官至御史大夫二十四代盛字叔台魏关/内侯徙居琅琊临沂代传孝恭号孝悌里二十五代)
 (钦字公若封葛峄县子二十七代含字弘都东晋时/以讨苏峻功封西平县侯二十八代髦光禄勋袭侯)
 (三十代靖之字茂宗御史中丞三十一代腾之字弘/道巴陵太守三十三代见远南齐治书御史兼中丞)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5a 页 WYG0539-0630c.png
 (三十五代之推字子介隋学士撰家训二十篇三十/六代思鲁字孔归唐秦王府记室参军生子四杲卿)
 (真卿皆第三子勤礼之后也三十七代籀字师古唐/秘书监奉诏撰定五礼进爵为子迁弘文阁学士四)
 (十五代文威五代时隐鲁之峄山号虚中先生四十/七代仲昌宋淳化二年讲五经赐第仕终南京判官)
 (四十九代复字长道赐进士天章阁待制子孙南徙/不知其传以弟端之子继为宗继进士居陋巷故宅)
 (五十七代池字德裕明洪武中官三学教授主奉祀/事至五十九代希仁字士元正统十一年钦定主祀)
 (景泰二年行取希仁之弟希惠特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寻以不系嫡派罢六十代议字定伯诏授翰林院)
 (五经博士世袭主祀成化元年赐第京师入觐驰驿/著为例子公鋐六十一代公鋐字宗器成化十八年)
 (袭职子五长重德次重礼六十二代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袭职六十三代从祖字守嗣无后以重礼长)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5b 页 WYG0539-0630d.png
 (子肇先为宗肇先字启元嘉靖四十一年袭职子嗣/慎六十四代嗣慎字用脩万历三年袭职子允宗允)
 (祚六十五代允宗字永昌未袭职卒万历三十年赠/脩职郎翰林院五经博士子二伯贞伯廉允祚字永)
 (锡以兄蚤卒万历中代袭及兄子伯贞长让职致仕/六十六代伯贞字叔节万历二十七年袭职子二光)
 (鲁光晋伯廉字叔清兄子幼不任祀事万历三十四/年以例代袭六十七代光鲁字师旦天启二年承袭)
 (子绍统绍绪六十八代绍统字景宗崇祯十四/年三月承袭五月卒无后八月以弟绍绪代袭)
皇清颜绍绪(六十八代字振宗顺/治元年袭职子懋衡)颜懋衡(六十九代康/熙五年承袭)
 (子崇/敷)颜崇敷(七十代康熙四十/一年承袭子怀正)颜怀正(七十一代康/熙五十五年)
 (承袭子/士基)颜士基(七十二代康熙六/十一年承袭旋卒)颜士埙(七十二代/雍正二年)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6a 页 WYG0539-0631a.png
 (承袭旋/卒无嗣)颜怀襗(七十一代怀正弟/雍正二年承袭)
 曾氏五经博士(曾氏夏禹之后少康封次子曲烈于/鄫鲁襄公六年邾人莒人灭鄫鄫世)
 (子巫奔鲁为鲁大夫去邑而为曾氏复圣曾子生于/周敬王十五年丙申冬即鲁定公五年也宗子世系)
 (家乘略具二代元三代西俱崇祀复圣父莱芜侯庙/庭其闻达子孙世次可考者自四代钦以下如八代)
 (伟汉尚书令九代乐都乡侯十三代宝车骑侍郎十/五代㨿避王莽之乱迁居南丰十八代耀谏议大夫)
 (二十二代涣景阳侯三十六代庄唐侍御史三十七/代庆御史大夫四十代崇范太子洗马四十八代延)
 (膺宋太宗时兵马都监至五十九代质粹字好古明/嘉靖十二年吏部左侍郎顾鼎臣奏曾子为圣门高)
 (弟得吾道之正传虽配圣有灵而象贤无主当追求/其后以主祀事十三年诏江西提学副使徐阶亲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6b 页 WYG0539-0631b.png
 (吉安府永丰县访曾子后时曾嵩曾衮皆以生长南/方不乐北徙独质粹欣然请行乃送部以衣巾奉祀)
 (十八年照颜孟二氏例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六十代昊未袭卒六十一代继祖字绳之少病目)
 (嘉靖三十九年祖质粹故时曾衮以应贡到京替袭/前职继祖具奏勘明罢衮官而继祖仍主祀事六十)
 (二代承业字洪福万历五年袭职六十三代弘/毅崇祯元年承袭子文达于崇祯十四年承袭)
皇清曾文达(六十四代顺治元/年袭职子贞豫)曾贞豫(六十五代康熙/七年承袭子尚)
 (溶/)曾尚溶(六十六代康熙二十九/年承袭加一级子衍橚)曾衍橚(六十七代/雍正八年)
 (承/袭)
 孟氏五经博士(亚圣孟子鲁大夫孟孙氏之后也自/公子庆父数传至激字公宜者娶仉)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7a 页 WYG0539-0631c.png
 (氏于周烈王四年己酉四月初二日生孟子即鲁共/公五年孔子殁后四十有七年也三岁父卒母三迁)
 (以教十五岁就学于鲁师事子思三十七岁礼聘至/魏五十四岁魏惠王卒去魏适齐五十五岁在齐迎)
 (母奉养五十六岁母卒归葬于鲁五十七岁在邹居/丧五十八岁返于齐齐王以为客卿五十九岁齐伐)
 (燕胜之是年齐宣王卒六十岁鲁平公将见孟子嬖/人臧仓沮之六十四岁滕文公问为国六十七岁作)
 (孟子七篇赵岐云孟子中外共十一篇今存中七篇/外四篇亡八十四岁壬申周赧王二十六年十一月)
 (十五日孟子卒孟子娶白氏生子一世谱云即孟仲/子也仲子之子名睪赵岐云仲子孟子从弟也朱注)
 (因之于慎行遂谓睪为孟子之子今按宗子世系家/乘略具其闻达子孙世次可考者如五代舒汉云中)
 (太守八代但太子门大夫九代卿太博十代喜字长/卿曲台署长十三代尝字伯周合浦太守二十二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7b 页 WYG0539-0631d.png
 (嘉字万年晋参军三十一代说唐春官侍郎三十三/代浩然隐鹿门山三十四代云卿校书郎三十五代)
 (华侍御史三十九代方立昭义节度留守至四十五/代宁宋仁宗景祐四年孔道辅荐于朝授邹县主簿)
 (奉孟子祀四十六代坚徐州知州四十七代宽四十/八代钦四十九代津五十代德义登进士第授鱼台)
 (县尹五十一代允植五十二代惟恭字彦通五十三/代之训字曾甫元至正间为莒州学正五十四代思)
 (谅字友道明洪武元年授邹县主簿五十五代克仁/字信夫天顺三年赠修职郎翰林院五经博士五十)
 (六代希文字士焕景泰三年诏颜子孟子有功世教/嫡长子皆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氏世袭始此子)
 (二长元次亨五十七代元字长伯弘治二年袭职子/公綮五十八代公肇字先文亨之子也因堂弟公綮)
 (少孤不克主祀嘉靖二年代袭公肇字橐文嘉靖十/二年袭职子彦璞五十九代彦璞字朝玺隆庆元年)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8a 页 WYG0539-0632a.png
  (袭职子承光六十代承光万历二十九年袭职天启/二年同长子弘略剿贼殉难次子弘誉六十一代弘)
  (誉天启三年承袭侄闻玉六十二代闻玉弘略子崇/祯二年袭职无嗣以弘誉之子闻玺承袭子贞仁)
 皇清孟贞仁(六十三代顺治元/年袭职子尚桂)孟尚桂(六十四代康熙/五十五年承袭)
  (子衍/泰)孟衍泰(六十五代康熙五十/九年承袭加一级)
  闵氏五经博士(先贤闵子其先鲁公族僖公元年季/友请立闵公后以其子子鲁奉祀始)
  (姓闵氏子鲁生泽泽生伯衍伯衍生子建子建生子/马父子马父初娶姜氏生损为周景王八年鲁昭公)
  (五年历朝从祀称笃圣闵子居十哲首坛宗子世系/家乘略具其闻达子孙世次可考者自二代法以下)
  (如十二代遵汉博士十七代道弘为明帝孝经师二/十二代鸿晋尚书四十四代正宋太庙斋郎至六十)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8b 页 WYG0539-0632b.png
  (四代炜明济宁庠生弟/煌充四氏学奉祀生)
 皇清康熙三十八年闵煌援例陈情经
 廷臣议准为先贤闵子设立博士查闵煌之先世自鲁
  迁歙复自歙迁济宁世为主祀其兄闵炜有子衍籀
  委系嫡裔于康熙三十九年奉
旨授闵衍籀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闵衍籀(六十五代/子兴汶)闵兴汶(六十六代康熙/四十年承袭)
  冉氏五经博士(冉氏高辛氏之后先贤冉子耕鲁人/按东原志伯牛子生于周景王二十)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9a 页 WYG0539-0632c.png
 (三年十一月初七日/宗子世系家乘略具)
皇清雍正二年三月恭逢
皇上诣学诏为先贤冉子伯牛设立博士经山东巡抚
 岳(浚/)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具题奉
旨授冉士朴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冉士朴(六十五代雍正十/三年十月授职)
 冉氏五经博士(冉子高辛氏之后先贤冉子雍鲁人生于/周景王之二十二年宗子世系家乘略具)
皇清雍正二年三月恭逢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19b 页 WYG0539-0632d.png
皇上诣学诏为先贤冉子仲弓设立博士经山东巡抚
 塞(楞额/)查明冉天球委系嫡裔于雍正六年具题奉
旨授冉天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冉天琳(六十七代雍正/六年六月授职)
 端木氏五经博士(端木系出鬻熊鬻熊有少子曰端/木子孙因氏焉先贤端木赐卫人)
 (生于周景王二十五年即卫灵公十五年也宗子世/系家乘略具其闻逵子孙世次可考者自二代炅以)
 (下如十四代质字含文汉博士二十五代从矩晋举/孝廉三十八代讷唐中书舍人奉祀事五十代高宋)
 (政和间请脩先贤专祠至六十六代正迁居济宁六/十八代文献明济宁学奉祠生六十九代秀奉祀生)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0a 页 WYG0539-0633a.png
  (子/谦)
 皇清康熙三十八年端木谦援例陈情经
 廷臣议准为先贤端木子设立博士查端木谦委系嫡
  裔于康熙三十九年奉
旨授端木谦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端木谦(七十代康熙三十/九年授职子派)端木派(七十一代康熙/五十九年承袭)
  仲氏五经博士(仲氏高辛氏之后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仲曰堪子孙因以仲为姓其后有)
  (仲溶为鲁卞邑大夫遂居卞城乡生子奂奂生式式/生度度生肇肇生拱北拱北生凫凫娶宋氏于周景)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0b 页 WYG0539-0633b.png
   (王三年己未九月初七日生仲由即鲁襄公三十一/年也子二子崔子启宗子世系家乘略具其闻达子)
   (孙世次可考者自二代子崔以下十一代光汉右扶/风二十一代时鸣举孝廉二十三代泉晋尚书三十)
  (五代子陵唐举贤良官常侍四十五代简宋进士官/刑部郎仲氏自汉更始中十七代孙避乱移居济宁)
   (至明万历十五年五十八代吕复居泗水县为奉祀祯/生六十代铨奉祀生六十一代则显奉祀生又至崇)
   (十六年以衍圣公孔允植之请为先/贤仲子设立博士查明于陛应袭)
 皇清仲于陛(六十一代顺治二/年授职子秉贞)仲秉贞(六十二代康熙/十一年承袭子)
  (承/述)仲承述(六十三代康熙四十/六年承袭子蕴锦)仲蕴锦(六十四代雍/正四年承袭)
  言氏五经博士(言氏派出太原先贤言子游吴人生/于周敬王之十三年宗子世系家乘)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1a 页 WYG0539-0633c.png
  (略/具)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以江南提学张(元臣/)之请为先贤
  言子设立博士查言德坚委系嫡裔奉
旨授言德坚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言德坚(七十三代康熙五/十一年九月授职)
  卜氏五经博士(卜氏周礼有卜人氏以官为氏先贤/卜子商卫人生于周敬王之十三年)
  (宗子世系/家乘略具)
 皇清康熙五十九年以山东巡抚李(树德/)之请为先贤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1b 页 WYG0539-0633d.png
  卜子设立博士查卜尊贤委系嫡裔奉
旨授卜尊贤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卜尊贤(六十四代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授职)
  颛孙氏五经博士(颛孙本妫姓陈公子颛孙仕晋子/孙氏焉先贤颛孙师陈人生于周)
  (敬王之十六年宗/子世系家乘略具)
 皇清雍正二年三月恭逢
 皇上诣学诏为先贤颛孙子设立博士查颛孙诚道委
  系的裔于雍正三年奉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2a 页 WYG0539-0634a.png
旨授颛孙诚道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袭主祀
 颛孙诚道(六十六代雍正/三年九月授职)
至圣庙(在鲁城内本距曲阜县八里明正德中从佥/事潘珍之请环圣庙为城迁县于此以卫之)
 按旧制圣庙二门榜曰大中门宋仁宗御笔也三门
 之后曰书楼藏赐书之楼也(即今奎/文阁)楼后御路东西
 两碑亭次仪门门内御赞殿次杏坛即讲堂遗趾汉
 明帝幸孔子宅御此说经后世因以为坛坛之后即
 正殿殿榜乃宋仁宗御制飞白书也徽宗崇宁二年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2b 页 WYG0539-0634b.png
 诏殿名大成其后为郓国夫人殿殿东庑祀泗水侯
 西庑祀沂水侯正殿廊西门外齐国公殿其后为鲁
 国太夫人殿次后为五贤堂(宋时/所建)祀孟子荀卿扬雄
 王通韩愈正殿廊东门外曰斋厅即宋真宗东封谒
 庙驻跸之所(真宗回銮次兖州诏去其殿制赐本宗/为厅族人遇祭致斋于此遂名为斋厅)
 斋厅之东门外其南客馆其北客位斋厅之后客堂
 孔氏接见宾客之所由客位东一门直北曰袭封视
 事厅厅后恩庆堂乃孔中丞道辅典乡郡时会内外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3a 页 WYG0539-0634c.png
  亲族之所堂之西曰家庙堂之东北隅曰双桂堂孔
  氏舜亮宗翰尝读书于此皇祐元年同赐第故名庙
  左为衍圣公第第前为阙里坊古阙里也庙创于鲁
  哀公十七年汉魏唐宋代有修饰至金皇统大定间
  制乃加备元至元丁卯大德戊戌至元己卯凡三修
  焉明洪武初奉诏重修永乐十四年又撤其旧而新
  之成化十九年始广正殿为九间规制益宏弘治十
  二年灾奉诏重进嘉靖隆庆以来守臣屡加修葺至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3b 页 WYG0539-0634d.png
 国朝康熙二十八年奉
诏重修雍正二年六月复灾奉
 诏大加鼎建告成规制如左
  金声玉振坊(在棂星/门南)
  棂星门(在金声玉振坊北门/前有水环流如带)
  太和元气坊(在棂星/门北)左侧为德侔天地坊右侧为道
  贯古今坊
  至圣庙坊(在太和元/气坊北)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4a 页 WYG0539-0635a.png
  圣时门(在至圣庙坊北三间环洞如/城门制左右各冇雁翅墙)
  泮池(在圣时门北/上有三墙)池南左侧为快睹门右侧为仰高
  门(每门三间东西/对峙各通官道)
  弘道门(在泮池北五间高一丈七尺面阔五丈四尺/进深二丈八尺四围俱石柱左右皆冇掖门)
  大中门(在弘道门北五间高二丈四尺面阔六/丈四尺进深二丈四尺左右各冇掖门)
  同文门(在弘道门北五间高二丈四尺面阔六/丈四尺进深二丈四尺左右各有掖门)
  奎文阁(在同文门北七间三檐高七丈四尺面阔九/丈进深五丈五尺前面擎檐俱石柱阁两傍)
  (各有便门三间门左/右各有屋十五间)左侧为宗子斋宿所(门一正斋/房五间西)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4b 页 WYG0539-0635b.png
  (向南北房/各三间)右侧为有司斋宿所(门一正斋/房五间)
  大成门(在奎文阁北五间高二丈八尺面阔六丈五/尺进深三丈五尺前后擎檐中间盘龙石柱)
 (诏两傍镌花石柱下设罘罳列戟二十四枝/ 用黄琉璃瓦檐)恭悬
 御制御书对联于明间中柱两掖门左为金声门右为
  玉振门(与大成门并南/向每门各三间)左侧为毓粹门右侧为观德
  门(在奎文阁北大成门南/东西对峙各通官道)中列碑亭一十二座(奎文/阁后)
  (八座大成/门前四座)有新建
圣祖皇帝御制碑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5a 页 WYG0539-0635c.png
 皇上御制碑亭
  杏坛(在大成门北盖□绿色琉璃/瓦坛前东南有圣桧遗迹)
  大成殿(在杏坛北九间两檐高七丈八尺面阔一十/三丈五尺进深八丈四尺前面用盘龙石柱)
 (诏两山及后檐俱用镌花石柱/ 盖黄琉璃瓦檐下设罘罳)两庑(在大成殿左右各/五十间高二丈三)
  (尺每庑阔五十五丈三尺深/二丈五尺盖□镶砌黄瓦)
  正殿设
 至圣孔子像南向 四配十一哲像分侍左右
 至圣殿内天花枋上恭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5b 页 WYG0539-0635d.png
圣祖仁皇帝御书匾额殿外门枋上恭悬
 皇上御书匾额殿外正间明枋恭悬
 御书对联 东庑祀先贤蘧瑗以下六十二位 西庑
  祀先贤林放以下六十三位
  寝殿(在大成殿北七间附檐高六丈四尺面阔九丈/五尺进深五丈四围擎檐俱用镌花石柱盖□)
  (镶砌黄瓦檐/下设罘罳)两配殿(在寝殿左右/如两庑制)正殿祀
 圣配郓国夫人 左殿祀泗水侯伯鱼 右殿祀沂国
  公子思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6a 页 WYG0539-0636a.png
 圣迹殿(在寝殿北门一间殿五间高三丈八尺六/寸面阔九丈六尺一寸进深三丈三尺)殿
 内石刻
至圣事迹
崇圣祠(在大成/殿东)
 承圣门(与大成门并列南向在金声门左三间/高二丈面阔三丈一尺进深一丈三尺)
 诗礼堂(在承圣门北五间高二丈八尺阔七丈五尺/深四丈二尺 堂西北为孔宅故井为鲁壁)
 堂前左侧为礼器库(九间高一丈六/尺阔八丈五尺)
 崇圣祠(在诗礼堂北祠门正一旁二祠五间高三丈/面阔七丈二尺进深三丈六尺前面擎檐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6b 页 WYG0539-0636b.png
 (二根盘龙石柱旁/四根镌花石柱)祠内祀
至圣先世五王
 家庙(在崇圣祠北五/间为孔氏家祠)
启圣祠(在大成/殿西)
 启圣门(与大成门并列南向在玉/振门右三间与承圣门等)
 金丝堂(在启圣门北三间高二丈八尺/面阔七丈五尺进深四丈二尺)堂前右侧为
 乐器库(九间高深/如礼器库)
 启圣殿(在金丝堂北祠门正一旁二殿五间高三丈/阔七丈二尺深三丈六尺前面擎檐中二根)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7a 页 WYG0539-0636c.png
 (盘龙石柱旁四/根镌花石柱)殿内祀
启圣王先贤颜无繇以下分侍左右
 启圣寝殿(在启圣殿/北三间)殿内祀
启圣王夫人
 圣迹殿垣左有后土祠(在家庙北门/一祠三间)右有望瘗所(在/启)
 (圣寝殿/北门一)东北有神庖(门一神庖正室五/间左右厢各五间)西北有神厨
 (如神庖制共/屋十五间)角楼四座(庙垣四周二座在大中门左/右二座在后垣艮乾二隅楼)
 (高二丈面阔二丈三/尺进深二丈三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7b 页 WYG0539-0636d.png
 阙里石坊在圣庙东南
 衍圣公府(在圣庙毓/粹门之东)
 府门(三/间)二门(三/间)仪门其北为正厅(五/间)东西司房(各十/间)
 次为后厅(五间穿堂与/正厅相连)为退厅(五/间)东西廊房(各五间/左为东)
 (书房右为/西书房)退厅之后为内宅
 四氏学(在圣庙西魏黄初二年崇圣侯孔羡创建宋/祥符二年殿中丞孔勖知曲阜县事奏准就)
 (庙侧建学称为庙学元延祐间益以颜孟二氏至明/洪武二年改为三氏子孙教授各生止入学习礼未)
 (有生员之名间以儒士或应试京闱或由府学应试/正统九年衍圣公孔彦缙始题准应山东乡试成化)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8a 页 WYG0539-0637a.png
 (元年从衍圣公孔弘绪之请颁三氏学印开岁贡之/例嘉靖十年设廪增各三十名万历十五年益以曾)
 (氏诏改铸四氏学印今名四氏学云每科乡试四/氏学取中三名先孔氏而后及于三氏著为令)
 学门 二门(左右两/角门)明伦堂(五/间)东斋曰启蒙西斋曰
 养正(各五/间)其后为堂左为教授宅右为学录宅
 圣庙祀田(按阙里志自北魏赐田以养孔氏子孙至/宋大中祥符元年赐田百顷元祐间前后)
 (赐田三百顷历金至元皆有赐田明洪武元年赐孔/庙祭田五屯地共计二千大顷拨给佃户承种租入)
 (以充本府祭祀正项支用外凡一应银役俸工尽于/屯粮内支用馀由圣公府自行支销永乐五年拨瞻)
 (田四段共计/七十三大顷)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8b 页 WYG0539-0637b.png
皇清恩赐衍圣公祭田二千一百五十七顷五十亩永
 不起科
 佃户附(按阙里志宋元祐间赐田许自召人耕种明/宣德间户部踏看地土五屯佃户共存五百)
 (户计二千丁见丁百亩正统四年/准定佃户专一耕种差役俱免)
皇清恩准衍圣公各屯佃户永免徭役
 圣庙官属(初公府止设掌书一人元延祐间始添设/管勾典籍司乐各一员明洪武七年准衍)
 (圣公保举设管勾一员司乐一员典籍一员书写一/名奏差一名司学一名知印一名官俸在衍圣公祭)
 (田支/给)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9a 页 WYG0539-0637c.png
 皇清诏设圣庙官属典籍司乐管勾各一员一如明代
  之制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幸鲁复设百户一员(旧例百户由衍圣公劄/委今与典籍等一例)
  (题/授)典籍以教习礼仪掌管书籍及礼生司乐以典司
  乐舞掌管碑刻及乐舞生管勾以经理屯户掌管祭
  田及祭品百户以守卫林庙掌管祭器及洒扫守卫
  谓之礼乐兵农四司雍正八年十二月
 诏以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29b 页 WYG0539-0637d.png
 圣庙执事之员向来未加爵秩特设执事官三品者二
  员四品者四员五品者六员七品者八员八品九品
  者各十员各按品级给其章服每逢
 圣庙祭祀之时虔肃衣冠骏奔趋事著衍圣公于孔氏
  子孙选择报部充补汇奏
  乐舞生附(按阙里志洪武七年文庙四时祭祀于府/州县生员以及民间俊秀子弟内选取乐)
   (舞生一百二十名有奇俱照廪膳生员事例优免本/身差徭仍免本户人二丁以应往来供给成化十二)
  (国年添乐舞生八十名弘治九年添乐舞生二十六名/ 朝恩设优免如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0a 页 WYG0539-0638a.png
 礼生附(按阙里志洪武七年奉例止许于曲阜县十/六社内选用礼生一百名应役其优免徭丁)
 (国事例俱同乐舞生/ 朝恩设优免如例)
 庙户附(按阙里志自鲁哀公十七年立庙于旧宅置/守茔庙百户嗣后历代钦拨不一至明洪武)
 (国元年拨民间俊秀子弟圣庙一百户尼山十五户/ 朝恩设优免如例)
 书院祀典
 尼山书院(在曲阜县东南六十里尼山之上周显德/中创建宋庆历中文宣公孔宗愿大建祠)
 (宇元至顺三年衍圣公孔思/晦请命重建赐额尼山书院)南为大成门(两/重)中为大
 成殿(五/间)殿内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0b 页 WYG0539-0638b.png
至圣孔子两庑(各二/间)左祀伯鱼右祀子思后为寝殿(三/间)
 祀
圣配庙之后为书院庙之西北为启圣祠(三/间)
启圣王后为寝殿(三/间)
启圣王夫人(设学录一/员奉祀事)庙垣之外西南有尼山神毓圣
 侯庙(宋皇祐三/年敕封)
 洙泗书院(在孔林东二里许昔孔子自卫反鲁设教/于洙泗之间此其讲堂也汉光武东巡过)
 (鲁坐孔子讲堂亦此元时曲阜尹孔/克钦因旧址创建赐额洙泗书院)南为石坊榜曰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1a 页 WYG0539-0638c.png
 洙泗书院有重门中为正殿(三/间)殿内祀
至圣孔子四配十哲分侍左右两庑(各三/间)列祀诸贤(设/学)
 (录一员/奉祀事)
 圣泽书院(在汶上县城内西南隅向在开河之东即/孔子治中都地也兴置莫考魏孝昌丙午)
 (有断碑存焉元至元间东平教授马栎庵捐地十二/亩搆堂藏书以授其徒都水少监马之贞建大成殿)
  (三楹明嘉靖初仅存遗址县令/吴瀛改建于县城内西南隅)南为牌坊榜曰圣泽
 书院有重门中为拜殿(三/间)后为正殿(三/间)殿内祀
至圣孔子四配十哲分侍左右(设太常寺博士/一员奉祀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1b 页 WYG0539-0638d.png
 四配
 复圣颜子庙(在孔庙东北六百步有园有井即陋巷故/宅也历代颜族世守之宋熙宁间胶西太)
 (守孔宗翰搆亭其上命曰颜乐苏轼为记岁久亭废元/元贞间衍圣公孔治命颜族复搆于故基缭以崇垣环)
 (植桃李教授张𩓣砻先师兖国公像于亭中亭之四匝/有地广袤各五十九寻有五尺环亭古桧十有四株延)
 (祐四年七月南台监察御史段杰请修兖国公庙宇建/正殿五间两庑神门泰定三年复买地二劵于园之北)
 (奉敕创建新庙致和元年八月落成元天历二年冬十/一月壬辰衍圣公孔思晦暨曲阜县尹孔思凯等颜氏)
 (五十五代孙族长秘会集诸孙预行告礼迁圣像于新/庙是日兖国公诞辰也明洪武十五年五十七代孙颜)
 (池请于官重修庙庑正统年间五十九代孙颜希仁奏/请重建成化二十二年六十一代孙颜公鋐奏请重修)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2a 页 WYG0539-0639a.png
 (弘治十五年仍复倾颓公鋐复闻于朝命有司会/计银一万一千二百两有奇正德二年鼎新修建)
 庙制南为复圣庙坊左坊曰卓冠贤科右坊曰优入
 圣域北为复圣门(三/间)又北稍西为颜井亭左侧为博
 文门(三间通/官道)右侧为约礼门(三/间)又北为归仁门(三/间)
 掖为克己门(三间门内有斋宿房稍/北有祭器库俱西向)右掖为复礼门
 (三/间)由归仁门入东西御碑亭二座又北为仰圣门(三/间)
 (左右有/角门)中为颜乐亭又北为正殿(七/间)殿内祀
 复圣颜子左右两庑(各七/间)分祀颜歆以下八人后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2b 页 WYG0539-0639b.png
 寝殿(五/间)祀 复圣夫人 仰圣门之东为见进门(左/列)
 (南/向)北为退省堂(三/间)又北为颜氏家庙(三/间)西为把国公
 祠门(左列/南向)北为
 把国公殿(三/间)后为 杞国夫人殿(殿后为/焚帛所)庙南有坊
 榜曰陋巷庙左为博士宅宗子居焉(祭日用春秋/仲月上丁博)
 (士王祭又滋阳儒/学亦建有颜子庙)
 复圣庙从祀
 二代颜歆(字子林鲁大夫元/泰定三年从祀)三代颜俭(鲁大夫元泰/定三年从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3a 页 WYG0539-0639c.png
 三十三代颜见远(南齐/御史)三十五代颜之推(字子介北/齐黄门侍)
 (郎/)三十七代颜籀(字师古唐弘/文阁学士)四十代颜杲卿(字昕/与唐)
 (常山/太守)四十代颜真卿(字去惑唐/太子太师)六十五代颜印绍(明/河)
 (间太/守)
 复圣庙祭田(按会典复圣裔祭田五十顷并墓田地/三顷三十三亩有奇永不起科佃户十)
 (户概免/差役)
 礼生(按陋巷志曲阜县原/额设礼生六十名)庙户(按会典庙户七户洒/扫户二十五户并门)
 (子四/名)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3b 页 WYG0539-0639d.png
 宗圣曾子庙(在嘉祥县南四十五里南武山之阳创/建无考明正统九年教谕温良以庙宇)
 (倾圯奏请诏守臣修建翰林学士许彬为记弘治十/八年山东巡按金洪疏请恢廓如颜孟制阅七年而)
 (工/竣)
 庙制南为宗圣庙坊左坊曰三省自治右坊曰一贯
 传心北为宗圣门(三/间)门内有御碑亭又北为戟门(三/间)
 左右斋房(各三/间)神库(各三/间)由戟门入中为正殿(七/间)殿
 内祀
 宗圣曾子以子思孟子配左右两庑(各五/间)分祀阳肤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4a 页 WYG0539-0640a.png
 以下十人又北为寝殿祀 宗圣夫人 戟门之东
 为三省门(并列/南向)北为三省堂(三/间)又北为寝堂(三/间)神厨
 (三/间)西为莱芜侯祠门(并列/南向)北为
 莱芜侯殿(五/间)左右两庑(各五/间)分祀曾元以下四人(东/庑)
 (祀曾元曾申西/庑祀曾华曾西)后为 莱芜夫人殿(三间春秋宗子/博士主祭 又)
  (沂州城南五里/亦有曾子祠)
 宗圣庙从祀
 阳肤(南武/城人)子襄(南武/城人)沈犹行(南武/城人)单居离(南武城人/尝问曰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4b 页 WYG0539-0640b.png
 (亲有道乎曾子曰爱而敬之父母若行中道则从若/不行中道则谏父母所忧忧之所乐乐之问曰事兄)
 (有道乎曾子曰兄之行若中道则兄事之行/若不中道则养之是故君子内外养之也)乐正子
 春(南武城人尝下堂而伤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问之春曰吾闻诸曾子曰不亏体不辱身可)
 (谓孝矣故君子跬步不敢/忘孝今予忘孝是以忧也)公明仪(南武/城人)公明高(南武/城人)
 公明宣(南武城人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问之/宣曰夫子居庭亲在叱咤不及于犬马应宾)
 (客恭俭而不懈惰居朝廷临下而不毁伤/三者宣悦之学而未能也安敢不学乎)公孟子高
 (南武城人尝问君子之礼于颛孙子莫子莫曰去尔/外厉与尔内折色胜而心自取之公孟不知以告曾)
 (子曾子曰大哉言乎夫外厉者必内折色胜而心自/取之者必为人役是故君子德行成而容不知闻识)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5a 页 WYG0539-0640c.png
 (博而辞不争知虑微达/而能不愚愚旧志作遇)孟仪(南武城人曾子有疾仪/问之曾子曰礼有三仪)
 (知之乎君子脩礼以立志则贪欲之心不来君子思/礼以脩身则怠惰慢易之节不至君子脩礼以仁义)
 (则忿争暴乱之辞不作若夫置樽俎列/笾豆此有司之事君子虽勿能可也)
 宗圣庙祀田(按会典宗圣裔祭田五十一顷六/十亩永不起科佃户槩免差役)礼生
 (按宗圣志明万历十九年宗子博士曾承业奏准照/颜孟庙事例额设礼生六十名于民间遴选俊秀子)
 (弟除免民徭/在庙执事)庙户(按会典庙户三十/七户槩免丁差)
 述圣子思子祠(在邹县南门曝书台侧元元贞中县/尹司居敬建榜曰中庸精舍堂曰渊)
 (源肖子思孟子像祀之嗣县尹宋璋建讲堂于渊源/堂之后题曰率性斋舍厨库具备请于朝名为中庸)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5b 页 WYG0539-0640d.png
 (书院至正四年县令邓彦礼重葺即书院为子思祠/明嘉靖三年县令张时鸾续修增建慎独斋又建修)
  (道堂明万历三十七年县令胡/继先又修易修道堂为景贤堂)
 祠制南为棂星门次祠门中为正殿(三/间)殿内祀
 述圣子思子以孟子配左右斋舍(各三/间)后为率性堂
 (五/间)左右斋舍(各三/间)祠右为中庸书院内为景贤堂(三/间)
 左右斋舍(各三/间)后为慎独斋(三间博春秋仲月上丁/孔氏 士自曲阜来设)
  (祭/)
 亚圣孟子庙(在邹县城南道左宋孔道辅知兖州访/孟子墓得于邹县东三十里四基山因)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6a 页 WYG0539-0641a.png
 (于墓旁建庙政和四年奉诏重修赐祭田百亩以给/守者后以距城辽远徙建东门之外宣和四年县令)
 (朱缶又徙今地金太和甲戌燬于兵元元贞间县尹/司居敬重修元末复燬于兵明初知县桂孟与宗子)
 (思谅复鼎建焉弘治十年诏巡抚熊翀/大加修建万历九年县令许守恩重修)
 庙制南为棂星门为亚圣庙坊左坊曰继往圣右坊
 曰开来学北为仪门(三/间)次为承圣门(三/间)左侧为钟灵
 门(三间有/碑亭)右侧为毓秀门(三间通/官道)自承圣门入中为
 正殿(七/间)殿内祀
 亚圣孟子以乐正克配左右两庑(各七/间)分祀公孙丑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6b 页 WYG0539-0641b.png
 以下十二人后为寝殿祀 亚圣夫人 庙左为启
 贤门北为
 邾国公殿后为 孟母宣献夫人殿庙右为致敬门
 北为致严堂(三/间)后为孟氏家庙(三/间)仓库斋厨俱备庙
 西路右为博士宅宗子居焉(春秋仲月上/丁博士主祭)
 亚圣庙配享
 乐正子克(从祀/孔庙)
 亚圣庙从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7a 页 WYG0539-0641c.png
 公孙丑(从祀/孔庙)万章(从祀/孔庙)浩生不害(齐人宋政和五/年封东阿伯)
 仲子(孟子之子见三迁志宋/政和五年封新泰伯)陈臻(齐人宋政和五/年封蓬莱伯)
 虞(宋政和二年/封昌乐伯)屋庐连(晋人尝著书言彭之法/宋政和五年封奉符伯)
 辟(宋政和五年/封仙源伯)陈代(宋政和五年/封沂水伯)彭更(宋政和五年/封雷泽伯)
 公都子(从祀/孔庙)高子(齐人尝问孟子曰嫁娶非己所自/亲卫女何以得编于诗孟子曰有)
 (卫女之志则可无卫女之志则怠夫卫女行中孝虑/中圣怀常道而俟其权变故得谓贤 又乡人以韩)
 (愈孔道辅/附祀孟庙)
 亚圣庙祀田(按会典亚圣裔祭田五十一顷一十五/亩皆不起科又佃户三十二户优免杂)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7b 页 WYG0539-0641d.png
 (差/)
 礼生(按三迁志顺治四年礼生原额设五十六名又/设八名赞相礼仪优免杂差由亚圣府遴选给)
 (劄/)
 庙户(按会典庙户二十五户/门子五名优免杂差)
 孟母祠(在邹县城南子思书院之右传为孟子故居/有台高丈许世称为孟子曝书台元县尹司)
 (居敬又于台西建断机堂元佥宪杨国宪重葺学士/李泂记 又阳谷县东北四十五里亦有孟母祠世)
 (传孟母祈蚕之所/后人立庙祀焉)
 先贤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8a 页 WYG0539-0642a.png
 闵子子骞祠(一在济南府城钟楼寺街明县令张翼/明建一在城东五里墓前宋熙宁间李)
 (肃之建宗子博士主祭改又沂水县闵公山下有祠/明正德八年知县王渊 创书院嘉靖十一年知县)
  (李汝节以祠旁有子路读/书堂乃并祠之改二贤祠)冉子伯牛祠(在东平州西/北十五里旧)
  (有祠宇岁久倾圮明正统间知州潘洪复新之祠旁/有祭田三十亩有司春秋致祭大学士许彬知州刘)
  (元凯有碑记人郓/城汶上均有祠)冉子仲弓祠(一在曹县东北冉堌/集明洪治辛酉知县)
  (邹鲁建庙后有墓宗子博士主祀一在冠县北二十/里有冉薛公祠明天顺二年训导徐节建学士彭时)
  (有/记)仲子子路祠(一在济宁州南四十里仲家浅一在/泗水县东郭汉更始元年十七代孙)
 (避赤眉乱由泗水卞邑流寓济宁因建庙横坊村即/今仲家浅也族人有未迁者尚留泗水其济宁嫡裔)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8b 页 WYG0539-0642b.png
 (授世袭博士春秋主祀宅按会典先贤仲子裔祭田/六十五顷三十八亩庙 基六十八亩皆不起科护)
 (丁四十六户/优免杂差)言子子游祠(一在嘉祥县南四十五里/崱山西一在费县西南八)
  (十里武城东关一在武城县/西十馀里祠前有弦歌台)卜子子夏祠(一在莒州/治西南名)
 (文学书院一在/荷泽县北十里)颛孙子子张祠(在邹县南阙/明万历间建)澹台子
 子羽祠(一在费县西南七十里一/在曹县东三十里龙头冈)二贤祠(在单县旧/城北台上)
 (祀单父宰宓子贱巫马期宋庆历间知县孔叔詹建/因兵燹祠废)
(国朝康熙四十年知/ 县金天定重建)公冶子子长祠(在诸城县西北五/十里公冶山东北)
 (麓明正德间莒氏巩宗玉于墓旁建祠有堂有寝/左右有廊有重门绕以周垣知县韩肇为之记)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9a 页 WYG0539-0642c.png
 子子羔祠(一在济宁州东二十里高庙村明洪武间/建一在宁阳县治前街东)
(国朝康熙二十七/ 年移建东关外)樊子子迟祠(在济宁州东/赧家村内)曹子子循
 祠(在济宁州外/运河东岸祀)任子子选祠(在济宁州东/关汶泗坊)
 先儒
 伏胜祠(在邹平县北十八里元至顺二年县尹曹明/脩重建礼部尚书张起岩记)
(国朝顺治十四年知县徐政重脩旁置/ 讲堂曰敷文堂提学佥事施闰章记)董仲舒祠(一在/德州)
 (城北明洪武间巡抚王俨建程敏政记/一在胶州治东万历间知县杨位建)郑康成祠(在/高)
 (密县西北五十里墓上有唐刺史史/承节碑记一在安邱县东南十五里)诸葛孔明祠(在/沂)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39b 页 WYG0539-0642d.png
 (州北三十里即故中邱城也孔/明尝居于此后人称为诸葛城)范仲淹祠(在邹平县/西南三十)
 (里醴泉寺东南元大德中建又长山县有祠一在县/治南二里一在天井泉旁又青州府西有祠祠内有)
 (范公并又博山/县有祠在秋口)
至圣林(在曲阜县城北二里许史记孔子葬鲁城北泗/水上是也前枕鲁城林门与县北门相直夹路)
 (桧柏森茂围径数十里缭以周垣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祀孔子冢汉桓帝永寿二年鲁相韩敕脩孔子)
 (墓复民吴仲初等若干家给扫除建宁二/年鲁相史晨置史冢吏四人月与佐除)
 南为神道碑(碑亭/二座)次为万古长春坊(一座/五洞)次为至圣
 林坊(一/座)坊之内东西列垣如翼其北为至圣林楼门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0a 页 WYG0539-0643a.png
  (楼在周垣之上/即鲁故城北垣)门以内东为辇路(宋真宗幸林降舆/乘马以后遂名辇)
  (路/)西为洙水桥桥北为享殿门左为思堂(三间壁上/有唐宋石)
  (刻/)前为思堂门(三/间)堂之东为后土祠再东为神庖享
  殿门之北为享殿前列翁仲二(左执笏/右执剑)石麟二石虎
  二华表二(以上俱汉永寿元/年鲁相韩敕所建)殿之北稍西为
 至圣墓(封如马鬣周围五/十步高一丈五尺)墓前有碑题曰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永嘉黄/养年书)前为石坛其厚三尺方亦
  如之坛石纵横各七其数四十有九墓前一室东向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0b 页 WYG0539-0643b.png
  即子贡庐墓处坛之东稍南为伯鱼墓(商人/尚右)有碑题
  曰泗水侯墓坛之南为子思墓有碑题曰沂国述圣
  公墓其东有楷亭子贡所手植也亭之北为宋真宗
  驻跸亭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诣
 圣林恭建
驻跸亭(在宋驻跸/亭之北)是年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1a 页 WYG0539-0643c.png
诏于孔林原额地外增扩地十一顷十四亩有奇除免粮
  课
  雍正九年五月奉
 诏重修
 至圣林墓(坊门堂殿亭路桥垣/悉皆修葺宏丽有加)
 启圣林墓(配享先/贤附)
 启圣王墓(在曲阜县东二十里南对防山北环泗水礼/记所谓合葬于防者是也墓前有齐国公庙)
  (正殿三楹廓庑重门具备前有神/道墓之东南三步许伯皮墓在焉)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1b 页 WYG0539-0643d.png
  把国公墓(在曲阜县东二十里防/山之阳兖国公墓西北)
  莱芜侯墓(在费县西南八十里南城山即曾子葬父/处王符所谓南成之冢是也亦名曾子山)
  泗水侯墓(见前/)
  邾国公墓(在邹县北二十五里马鞍山之阳元成宗/元贞间县尹司居敬始脩墓树碑张𩓣记)
  (明万历间县令王一桢/置地二十亩自为记)
  四配林墓
  复圣颜子墓(在鲁城东二十里防山之阳有石刻曰/先师兖国公之墓墓前有石镌两甲士)
  (背负而坐一执斧一执金吾墓高丈馀其地广袤各/一百五寻有五尺少东有村曰上宋有祀田六十亩)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2a 页 WYG0539-0644a.png
 (岁收其租以奉时祭按任昉述异记颜林墓上石楠/二株可四十围土人云颜子手植木也祀期春用清)
  (明冬用孟朔宗/子博士主祭)
 宗圣曾子墓(在嘉祥县南四十里距旧城约五里有/碑曰郕国宗圣公之墓明成化初山东)
 (守臣上言嘉祥县南武山西南元寨山之东麓有渔/者陷入一穴中得悬棺其前有石碣镌曾参之墓弘)
 (治十八年山东巡按金洪奏请建享堂三间东西斋/房各三间中门一座左右角门二座大门一座石坊)
  (一座匾曰宗圣墓祀期春用清/明冬用孟朔宗子博士主祭)
 述圣子思墓(在先圣墓南相去数十步墓/前有碑镌沂国述圣公墓)
 亚圣孟子墓(在邹县东北二十五里四基山下介于/邹鲁宋兖州守孔道辅立有神道碑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2b 页 WYG0539-0644b.png
 (建庙于墓之西南后庙移于县墓庙改为墓祠元元/贞二年县尹司居敬重脩墓立碑张𩓣记明宣德五)
 (年鲁惠王重建墓祠嘉靖十一年邑令张时鸾复建/祠庙始置祭田五十亩植柏数千株其制正殿五楹)
 (左右厢房各三楹大门三楹缭以周垣万历十四年/县令许守恩重脩 国朝康熙三十五年通政使吴)
  (涵重脩享殿名额/设守林人八)
 先贤林墓
 闵子子骞墓(在历城县东五里一在范县东南三十/里孟村一在曹州古乘氏县城内一在)
 (江南宿州北七/十里骞山之阳)冉子伯牛墓(在东平州西北十五里/东原初在汶上县西门)
 (外感化桥侧相传定公召孔子为司空以伯牛摄中/都宰卒因葬焉元时刘尹脩桥得石刻云伯牛卒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3a 页 WYG0539-0644c.png
 (汶上后遇刘太尹移葬东原刘以为谶遂移葬焉明/大学士许彬知州刘元凯有碑记一在滕县南三十)
 (里伯冢社一在直/𨽻临洺之西五里)冉子仲弓墓(在曹县东北五十里/冉堌村一在冠县西)
 (北二十里/王段村)宰子子我墓(在曲阜县东旧/县西南二里)冉子子冇墓
 (在郓城县东三十五里冉村/集墓前有唐咸通中题碑)仲子季路墓(在观城县/东南四十)
 (二里负/瑕村)卜子子夏墓(在荷泽县西三/十里卜堌村)澹台子子羽墓
 (在费县东北三十里当祊浚二水交会处谚曰/澹台墓离河十八步一在邹县西北三十里)原子
 子思墓(在费县西北一百二/十五里旁有原宪城)公冶子子长墓(在诸城/县西北)
 (五十里锡山东/公冶山东北麓)南宫子子容墓(在邹县/西十里)公晢子季次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3b 页 WYG0539-0644d.png
 墓(在淄川县/北见齐乘)高子子羔墓(在兰山县西南一百三十/里故兰陵城北一在东阿)
 (县张秋镇/荆门之阳)樊子子迟墓(在邹县西二/十里陶城村)司马子子牛墓
 (在费县西南八/十里古舆城)申子子周墓(即申枨在文登县东/北一里文山北麓)
 邱子明墓(在峄县东北七十里一在/肥县西南五十里肥河乡)万子章墓(在邹/县南)
 (十里万村一在长山/县万城庄西北三里)公孙子丑墓(在邹县西北十里/又城北三十里有)
 (公孙村以此得名齐乘/载入滕州今在邹境)
 先儒林墓
 伏胜墓(在邹平县东/北十八里)高堂生墓(在新泰县东三十五/里龙廷庄 国初冢)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4a 页 WYG0539-0645a.png
 (陷旁有砖朱镂其上曰汉礼经/博士高堂生墓邑人脩葺之)郑康成墓(在高密县/西北五十)
 (里砺阜山亦名碑产山墓旁有草绵如衣带所谓书/带草者是也初葬于剧东因墓坏归葬砺阜今益都)
 (县东五十里郑墓/店即剧东故城)
至圣遗迹
 夹谷(在淄川县西南四十里夹山左传定公十年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甲山本名祝其山上为)
 (夹谷台台上一井握繘探之百尺不及底一云滕县/东北有祝其城一云泰山东南有谷里古夹谷也一)
 (云莱芜县南三十里有夹谷峪一云汉置祝其县/夹谷在其境内未详孰是说见博山县古迹下)
 闻韶台(在济阳县东北三十里曲堤镇又临淄/县治南学宫之西世传孔子闻韶处)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4b 页 WYG0539-0645b.png
 杏坛乡(在滋阳县东境寰宇记/云因孔子杏坛为名)
 达巷(在滋阳县西北五里论语/有达巷党人即其里也)
 阙党(在滋阳县东北一里邑志云阙党童子渔畋分/有亲者得多孔子常使之将命今有阙党泉)
 鄹邑(在曲阜县东南境鲁下邑圣父叔梁氏为鄹邑/大夫左传注鲁县东莝城是也今有东鄹村西)
 (鄹村水经注邹山即峄山邾文公迁国于此古城在/邹山之阳叔梁父所治之邑盖误以鄹为邹也谨正)
 (之向属曲阜今入邹/县在县北三十馀里)
 尼山(在曲阜县东南六十里即颜母所祷处也其东/有颜母山其西有昌平山山脉连络若尼山之)
 (翼云祖庭广记曰颜母祷于尼山升之谷草木之叶/皆上起降之谷草木之叶皆下垂其山五峰连峙谓)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5a 页 WYG0539-0645c.png
 (之五老峰中峰即尼邱迥出霄汉间所谓圩其顶者/此也中峰之麓有先圣庙庙北为中和壑壑上有观)
 (川亭即子在川上处壑下沂水出焉流而下注为智/源溪溪南为坤灵洞洞有邃室广可两楹内列石床)
 (石枕石几皆天成也/度溪而东有文德林)
 颜母山(在尼山东三里两山相对中隔/沂水上有颜母井及祠堂遗趾)
 昌平山(在尼山西五里史记孔子生鲁昌平/乡即此汉名昌平亭今名鲁原村)
 孔窦(搜神记孔子生于空桑之地今名/孔窦在鲁南山之穴 一作孔渎)
 五父衢(在曲阜县东南五里礼记/所谓殡于五父之衢是也)
 防山(在曲阜县东三十里周围八里高二里山之北/麓三里馀乃齐国公墓礼记所谓合葬于防是)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5b 页 WYG0539-0645d.png
 (也/)
 鲁太庙(在曲阜县东北今为周公/庙论语子入太庙即此)
 季氏井(在曲阜县周公庙北一名双石梁井寰宇记/季桓子井深八十八尺史记桓子穿井得土)
 (缶中似羊以问/孔子即此井也)
 两观台(在鲁城雉门之外周围各四十步高二丈东/西相去一百步左传注雉门公宫之南门两)
 (观阙也孔子诛少正/卯于两观之下即此)
 洙泗之间(水经注泗水西南流经鲁县分为二流水/侧有一城为二水之分会也北为洙渎南)
 (则泗水夫子教于洙泗之间今城北二水/之中即夫子领徒之所也有洙泗书院)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6a 页 WYG0539-0646a.png
 归德门(鲁城十二门正西曰史左曰归德右曰麦当/时天下学者受业于夫子多由是门入故鲁)
 (人以此/名之)
 雩坛(在曲阜县城南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即此高/水经注沂水北对雩门门南隔水有雩坛坛)
 (三/尺)
 矍相圃(在圣庙西南一百二十步周围二里高一丈/晋太康志矍相圃在鲁城内西南近孔子宅)
 (是也今圃中犹有旧井元泰和四年衍/圣公孔元措筑台其中嗣改为儒学)
 观台井(在曲阜县东北洙泗/书院内孔子系易处)
 春秋台(在曲阜县南十里孔子作/春秋处见述异志郭璞注)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6b 页 WYG0539-0646b.png
 端门(在曲阜县圣庙东南子/贡候赤雀于端门即此)
 阙里(在曲阜县城内孔庙东居鲁两观阙右故名从/征记洙泗二水交于鲁城东北十七里阙里背)
 (洙面泗墙南北一百二十步东西六十步四门皆有/石阃北门去洙水百步馀后汉初阙里荆棘自辟从)
 (讲堂至里门鲍永/为相因修飨祠)
 夫子庙堂(即夫子故宅在鲁城归德门内阙里之中/矍相圃之东北也按世家孔子卒诸儒讲)
 (乡射于夫子所居堂鲁哀公因立为庙水经注夫子/故宅大一顷所居之堂即以为庙庙屋三间夫子在)
 (西间东向颜母在中间南向夫人隔东一间东向夫/子床前有石砚一枚作甚朴云平生物也鲁人藏孔)
 (子所乘车于庙中汉献帝时庙遇火烧之永平中钟/离意为鲁相到官出私钱万三千文付户曹孔䜣治)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7a 页 WYG0539-0646c.png
 (夫子车身入庙拭几席剑履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
 (置几前孔子寝堂床首有悬瓮意召孔䜣问何等瓮/也对曰夫子瓮也昔有丹书人勿敢发也意曰夫子)
 (圣人所以遗瓮𣣔以悬示后贤耳发之中得素书文/曰后世修吾书董仲舒护吾车拭吾履发吾笥会稽)
 (钟离意璧有七张伯怀其一意即召问伯果服焉魏/黄初二年文帝令郡国修起孔子旧庙置百石吏卒)
 (庙有夫子像列二弟子执卷立侍穆穆有询仰之容/汉魏以来庙列七碑二碑无字栝柏犹茂庙之西北)
 (二里有颜母庙庙像/犹严有修栝五株)
 杏坛(在大成殿前即先圣教授堂之遗趾汉明帝幸/宅亦尝御此命皇太子诸王说经于堂上后世)
 (尝以为殿宋天圣中孔道辅监修祖庙增广殿庭/移大殿于后因于讲堂旧基甃为坛环植以杏)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7b 页 WYG0539-0646d.png
 诗礼堂(初名寿堂藏夫子衣冠车服礼器诸儒讲礼/饮射于中旧制甚狭宋真宗幸阙里改建驻)
 (跸便殿帝还次兖州有司奏令撤毁命去鸱吻为孔/氏延宾斋于东偏别设屋以藏礼器明弘治间改为)
 (诗礼堂堂前有太初石高丈馀唐槐/在其旁又银杏一株亦千馀年物也)
 孔子旧宅(在大成殿之东偏宅大一顷今毓粹门外/南向小门夫子旧宅门也有故井在诗礼)
 (堂/后)
 鲁壁(汉鲁恭王好治宫室欲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忽闻金石丝竹之声乃不敢动已而孔安国发)
 (壁中得孔鲋所藏古文经/书因名鲁壁宋建金丝堂)
 金丝堂(旧在孔庙左庑之东东直井前直诗礼堂尝/掘地得石刻知为孔子旧宅明弘治时移金)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8a 页 WYG0539-0647a.png
 (丝堂/于西)
 孔子凭几像(先圣凭几坐手执麈尾侍十弟子顾顗/之画圣像无须髯惟家庙小影为真)
 孔子行教小影(孔子衣燕居服颜子从行顾顗之画/按刘禹锡新州庙碑载尧颈禹耳华)
 (冠象佩取之自/邹鲁者即此也)孔子立像(吴道/子笔)孔子行像(米芾/笔)
 孔庙古桧(按阙里志夫子手植桧三株两株在赞德/殿前高六丈馀围一丈四尺其文左者左)
 (纽右者右纽一株在杏坛东南隅高五丈馀围一丈/三尺其枝盘屈如龙形世谓之再生桧晋永嘉三年)
 (枯死隋义宁元年复生唐乾封元年又枯死至宋康/定元年复生金贞祐甲戌寇犯阙里焚及三桧无复)
 (孑遗元至元三年复生东庑颓阯甓隙间时张𩓣为/三氏学教授乃取植之故所渐矫如龙形高一丈围)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8b 页 WYG0539-0647b.png
 (三尺明弘治十五年复燬于火尚有馀干在/大成门内历二百二十三年仍为火所燬)
 孔林石坛(先师殁弟子于冢前以瓴甓为坛方六尺/至汉永嘉元年鲁相韩叔节始易之以石)
 (方三尺许厚如之纵横各七其/数四十有九四方皆有题名)
 子贡庐墓处(在圣墓西侧后人因子贡庐墓建堂表/之水经注春秋孔演图曰鸟化为书孔)
 (子奉以告天赤雀衔书上化为黄玉刻曰孔提命作/应法为赤制说题辞曰孔子卒以所受黄玉葬鲁城)
 (北即子贡/庐墓处也)
 孔林古楷(在圣林享殿后高四丈五尺围一丈枯而/不朽相传为子贡手植皇览孔子冢茔百)
 (亩树以百数皆异种鲁人世世无能名其树者传云/孔子弟子各持其方树来种之茔中不生荆棘及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9a 页 WYG0539-0647c.png
 (人/草)
 冢壁(秦始皇发孔子墓既启见冢壁上刻文云秦始/皇何强梁开吾户㨿吾床饮吾浆唾吾堂飧吾)
 (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邱当灭亡/始皇甚恶之欲发墓闻墓内琴声遂不敢动)
 白兔沟(先圣墓北有虚墓五间皆石为之秦始皇发/冢有白兔出于其中遂之至曲阜西八里沟)
 (而殁鲁人因/以名其沟)
 孔里(谯周曰孔子殁鲁人就冢次而/居者百有馀室因名曰孔里)
 鲁亲里(圣母颜氏/之所居也)安乐里(圣配亓宫氏之所居也汉/永寿二年鲁相韩叔节以)
 (二氏为圣族之亲礼所宜异复/其邑中繇发见碑记地俱失考)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49b 页 WYG0539-0647d.png
 成邑(在宁阳县东北境孔子游于泰山行/于成之野遇荣启期琴歌之乐是也)
 中都城(在汶上县西郡国志须昌县有致密城古中/都城也东游记汶上古之中都先圣宰于此)
 (署内有思圣堂又故平陆城在汶上县北境应劭曰/古厥国也后有厥亭路史曰魏得厥西孔子所宰)
 汶上旧讲堂(在汶上县西南二十五里开河之东昔/孔子宰中都政暇与群弟子讲习于此)
 (今建圣/泽书院)
 鸣犊河(在高唐州南三十五里孔子将见赵简子/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临河而返即此也)
 郯子国(今郯城县也城内有问官/祠昔孔子问官于郯子处)
 倾盖亭(在郯城县北十里孔子之郯遇程子倾盖/而语命子路以束帛赠之后人建亭于此)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0a 页 WYG0539-0648a.png
   望海楼(在郯城县东南三十五里相传孔子/之郯登此以望海故山有孔望之名)
   孔子崖(在泰山绝顶孟子所谓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即此)
(圣祖仁皇帝东巡登岱循览/ 圣迹题曰普照乾坤)
   望吴圣迹(在孔子崖侧即孔子共颜回子贡/望见吴门白马处今建有孔子祠)
   谢过城(在泰山东北十五里夹谷之会诸侯归田/以谢过鲁因筑城以旌孔子之功故名)
  廪邱城(在郓城县西南齐景公欲以/廪邱之邑为孔子养即此也)
  麟台(在钜野县西十里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传曰西狩于大野即此台侧有获麟渡)
  阿谷(在定陶县西北十里髣山方昔/孔子适楚南过阿谷之隧即此)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0b 页 WYG0539-0648b.png
  孔子石室(在寿光县故城之西南中有孔子像及弟/子问经像见水经注又平阴肥城俱有夫)
  (子教/书堂)
  先贤遗迹
  颜子故居(在滋阳县署前路南小巷相传即颜子陋/巷也城南八里有颜子郭外田名曰陋地)
  陋巷(在曲阜县城东北隅颜庙前有坊曰陋巷庙内/有井曰颜井宋熙宁间搆亭其上名颜乐亭程)
   (颢苏轼俱有铭又有颜子退省随/行二像俱唐吴道子笔勒石庙内)颜林石楠(在曲阜/县述异)
   (记颜子墓前石楠二株可/三四十围传是颜子手植)曾子故宅(在鲁城高门外/水经注云昔曾)
   (子居此枭/不入境)舞雩台(在曲阜县南三里曾点所谓/风乎舞雩也后人建咏归亭)成邑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1a 页 WYG0539-0648c.png
 (在宁阳县东北古成城/内子羔为成宰即此)子思讲台(在邹县治东相传/子思授徒于此)
 中庸精舍(在邹县城东南隅相/传子思作中庸处)孟子故居(在邹县北/三十里傅)
 (村孟子所生地也宅前有池大数亩水冬夏不涸名/孟母池一在邹县南门外世传三徙学宫旁也有曝)
 (书/台)断机堂(在曝书台侧/元元贞初建)古邹城(在邹县东南三十五/里孟子居邹即此)
 孟子石像(在孟母祠内傍龛一小石像乃宋人修孟/母墓于墓傍得之者又有孟子画像五十)
 (五代孙克明所藏明洪/武中邑令桂孟勒石)子路故里(在泗水县东六十/里即子路之所居)
 (也今名/仲村)曾子山(在滕县东一百一十里山/上有台相传曾子读书处)休城(在滕/县西)
 (二十五里孟子/去齐居休即此)上宫(在滕县城外东南隅滕文/公馆孟子于上宫是也)性善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1b 页 WYG0539-0648d.png
 书院(在滕县儒学之在元时创建列于学/官学士虞集有记院内有存心堂)问津亭(在/鱼)
 (台县西北三十里今名桀/溺里世传即子路问津处)樊迟故里(在济宁州北十/里樊垞又名赧)
 (稼村有樊/子讲书处)任国(今济宁州古任国孟/子由邹之任即此也)平陆(今汶上县/古平陆孟)
 (子之平/陆是也)南武城(在嘉祥县南四十里以南武山得名/世传曾子故里山下有曾子书院)
 曾子琴台(在嘉祥县治东相传曾子鼓琴/于此金太和七年苏思志建)耘瓜台(在/嘉)
 (祥县南四十里崱山之/阳世传曾子耘瓜处)子路堤(在寿张县西南/世传子路所筑)孟馆
 (在茌平县东关孟/子游齐尝馆于此)雪宫(在益都县浊水北旧城隍庙/西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即)
 (此寰宇记云在/临淄东北六里)昼邑(在临淄县西北三十里孟子/去齐宿于昼昼当作画水名)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2a 页 WYG0539-0649a.png
 牛埠(在昌邑县西北五十里又东有闵子/骞埠南有子游池三贤联迹于此)曾子故迹
 (在郯城县西北七十里磨山上世传曾子授徒于此/有一贯书院元至正二年提举管文通建明嘉靖间)
 (移于北/门外)思圣乡(在费县东南六十里曾子/山下曾子居武城即此)武城(在费/县西)
 (南八十里关阳川之旁子游所宰邑也有古石刻云/仰视高山俯听流水弦歌之声宛然如在今以嘉祥)
 (之南武山为武城并东昌之武城/县为弦歌乡者皆循名而失实也)澹台故居(在费县/西南关)
 (阳镇澹台灭明世居于此左传子犯为武城宰澹台/子羽之父好焉今嘉祥武城俱有澹台故迹皆因武)
 (城之讹而/附会之耳)原孝屯(在费县西一百一十里/相传为原宪故居)石门(在费县/西南即)
 (子路宿于石门处/山巅二石柱犹存)贤贤堂(在莒州城内/子夏祠东)二贤庄(在沂/水县)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2b 页 WYG0539-0649b.png
 (西北八十里闵公山上相传为闵子避地之/所又有子路依栖岩山有曝书台试剑石)冉伯牛
 故里(在肥城县西五十里陶山阳野村有/冉子伯牛父母墓相传即其故里也)嬴邑(在莱/芜县)
 (孟子止于嬴是也后人建/孟止亭今改为孟游亭)琴台(在单县南护城堤上/寰宇记单父古鲁邑)
 (宓子贱为宰身不下堂弹琴而治县北有琴/台高三丈今台本故城之北郭非故趾也)听讼台
  (在单县故城西一百步寰宇/记巫马期碑在听讼台上)孟望台(在范县东南二/十里古范城东)
 (二里许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即此地也世以名台)
 历朝周公祀典
 周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禘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3a 页 WYG0539-0649c.png
 周公于太庙
 汉明帝永平二年诏天下学校皆祀周公孔子
 唐高祖武德二年诏立周公庙于国子学(诏见宣/圣祀典)
 年帝诣国子学释奠于先圣先师以周公为先圣孔
 子为先师
 太宗贞观二年左仆射房玄龄请以孔子为先圣别
 祀周公从之
 高宗永徽中复以周公为先圣 显庆二年以周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3b 页 WYG0539-0649d.png
 配享武王(时长孙无忌等议曰成王幼年周公践极/制礼作乐功比帝王所以禹汤文武成王)
 (周公为六君子合同王者祀之儒官就享实贬其功之/请复孔子为先圣其周公仍依别礼配享武王诏从)
 中宗天授元年十月追封周公为褒德王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月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建
 庙于曲阜诏曰方岳盛仪克脩于封祀古先茂烈允
 尚于追甄周文公昔在宗周蔚为上圣营鼎邑之宅
 王制建中授金縢之书忠规盖世诰东征而法正辅
 南面以道尊制礼乐之懿文配日月之久照姬诵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4a 页 WYG0539-0650a.png
 倚宣尼式瞻焕乎旧章垂之千载今以详求大典昭
 报元休陟降告成抚巡问俗弭节岱宗之域鸣銮少
 昊之墟逖览遗风缅怀前哲始公胙封寔惟是邦故
 其嗣君得用王祭而祠宇未构阙孰甚焉特议褒崇
 以伸旌显盛德不泯载钦可久之贤列爵有加爰进
 通三之号式宣殊礼永耀鸿徽可追封为文宪王于
 曲阜县建庙委本州正官致祭置祭田参顷以供祭
 祀(庙在曲阜城东二里故鲁太庙/之墟汉鲁灵光殿旧基即此)十一月御制赞词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4b 页 WYG0539-0650b.png
 序曰若夫夹辅文武垂范成康措刑辟而惠民制礼
 乐而正俗宜乎大公刘之业克致于隆周启伯禽之
 封遂成于东鲁者也朕以载新盛典肇建明祀既峻
 极于徽章复揄扬于懿美赞曰伟哉公旦隆彼宗周
 刑罚以息王泽斯流政成洛宅庆锡鲁侯式增庙爵
 用焕嘉猷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诏曲阜县每岁以春秋仲月
 致祭周公庙仍置洒扫户四户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5a 页 WYG0539-0650c.png
  武宗正德十三年诏赐周公庙祭田壹顷并置祭器
  神宗万历元年诏遣尚宝寺丞张孟男诣曲阜致祭
  周公庙文曰朕惟神圣挺生继天立极人文宣著泽
  被无疆兹予叨嗣丕图式脩明祀仰祈鉴佑祚我邦
  家尚飨
 国朝周公祀典
  顺治初年
诏鲁周公与三十三公祀典如明旧制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5b 页 WYG0539-0650d.png
  康熙二十三年
圣祖仁皇帝幸鲁既发曲阜
驻跸于兖州之西关
谕大学士明珠曰周公古大圣人制礼作乐垂示万世今
  庙在曲阜应行致祭
特诏和硕恭亲王长宁及礼部尚书介山往曲阜周公庙
  致祭文曰惟
 公丕承圣绪懋叙人伦光烈觐扬成一家之继述官礼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6a 页 WYG0539-0651a.png
  制作垂万世之经常道阐图书探六爻而易贡心传
  精一兼三代以吁谟启东鲁之典型犹存故泽入尼
  山之梦寐未坠斯文朕稽古省方瞻言至止郊原纵
  目遥深松桷之思庙貌崇观爰切羹墙之慕特申祗
  荐代以亲藩惟冀神灵尚克歆飨
  二十四年
诏给周公庙祭田伍拾肆顷仍拨佃户十户耕种洒扫户
  十户以供庙庭使役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6b 页 WYG0539-0651b.png
  是年二月
命以周公七十三代孙东野沛然为世袭五经博士
  二十六年
诏修
 周公庙既成
颁发
御制
御书周公庙碑摹勒上石立于庙庭其文曰世运代嬗隔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7a 页 WYG0539-0651c.png
 越千载则必有神哲挺生其间以承大统以作名世
 惟
公体上圣之质绍祖考之德孝友笃仁左右宁王厥勋
 烂矣及乎负扆能以勤劳寅恭惇大忠信之道翼赞
 其君太和洽而颂声作焉夫功莫大于致治绥邦业
 莫隆于制礼作乐
公身兼数器开物成务其庞鸿炳烁之烈既己载于诗
 书志诸史册至于系爻辞定官礼撰尔雅出言为经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7b 页 WYG0539-0651d.png
 又何博奥难穷也昔孟子论列古帝王至于
公曰兼三王施四事而韩愈亦历数尧舜禹汤文武以
 至
公盖道统之传如此岂仅以治理之彰彰者与遥想风
 徽官
公遗嗣俾昭世泽于无穷既命有司新
公庙貌希慕之馀勒石颂德而系之以诗诗曰
 邃古民朴混混茫茫列圣经纶肇轩迄商叙厥伦纪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8a 页 WYG0539-0652a.png
 贲以采章
公监二代揆时立制有因有除礼明乐备体国经野成
 理万汇集武之勋绍文以孝化成諴民并孔立教为
 子为臣是则是效宗邦绵历忠厚所贻贞珉载镌作
 颂致思凫绎同恃亿祀为期
 二十八年议准
周公庙设赞礼生二十名庙户十户佃户十户
题定仪注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8b 页 WYG0539-0652b.png
 一祝版用白纸墨书黄纸镶边
 一供品
 礼神制帛一(白/色)   白磁爵三
 圆降炷香一    细黄速香一觔
   以上由太常寺预备
 羊一       豕一
 果品五      酒尊一
   以上由地方官备办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9a 页 WYG0539-0652c.png
 一行礼仪节与告祭岳渎同
恩授东野氏五经博士
 东野氏(鲁公子鱼之后鱼为伯禽第三子为鲁贤大/夫鲁公赐以东野之田因以为氏以鱼为一)
 (代其闻达子孙世次可考者自鱼以下如十四代毕/事鲁定公以善御称二十三代备汉博士二十四代)
 (咏字诵之谷城令三十一代喜字文明避黄巾之乱/迁于东海三十五代芳于宋永初二年还家于鲁三)
 (十六代逵宋元嘉中御史中丞五十二代纾克绍先/业宋真宗访周公之后以东野氏数世同居孝义明)
 (著诏表其门五十五代观字光国海州刺史五十八/代彦通金大定中授城武县令六十二代潜字刚克)
 (元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六十五代子仪字仲立明/洪武初隐居开州六十六代玘字廷玉广资宰致仕)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59b 页 WYG0539-0652d.png
 (还鲁六十七代礼明弘治中奉诏主祀六十八代兴/六十九代韶七十代义七十一代武万历十五年承)
 (祀七十二代灵七十三代沛/然奉祀生员授五经博士)
皇清东野沛然(七十三代康熙/二十三年授职)东野枝盛(七十四代康/熙三十三年)
 (承/袭)东野兴煇(七十五代雍/正元年承袭)东野衍兆(七十六代雍/正八年承袭)
 周公庙(在曲阜县东二里故鲁太/庙之墟鲁灵光殿即此)
 南为文宪王坊 左侧为经天纬地坊 右侧为制
 礼作乐坊 北为庙门(三/间) 又北为仪门(三/间)榜曰忠
 诚格天 左右有两掖门 中为灵光殿(五/间)殿内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60a 页 WYG0539-0653a.png
 元圣文宪王以鲁公伯禽配(右设金人/三缄像)两庑各五间
 分祀鲁三十三公 后为寝殿(五/间)
 文宪王夫人 庙左为宰牲房 右为更衣亭 又
 增建问礼堂(三/间)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六 第 60b 页 WYG0539-0653b.png
 
 
 
 
 
 
 
 山东通志卷十一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