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a 页 WYG0539-05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十一之三
 阙里志三(历代隆仪/)
 周敬王四十二年鲁哀公诔孔子曰尼父(哀公十/七年)
 庙于旧宅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祀孔子冢(郑康成/曰因其)
 (字以为谥也始此/追谥孔子之)
 汉高帝十二年冬十一月上行自淮南还过鲁以太
 牢祀孔子 诸侯王卿相至郡先谒然后从政(此汉/以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b 页 WYG0539-0509b.png
 (祀孔子之始亦新/官涖任谒庙之始)诏以孔子后腾为奉圣君(此封圣/裔承祀)
 (之/始)
 元帝初元元年赐孔霸爵关内侯食邑八百户号褒
 成君奉孔子后
 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此孔子谥/宣之始)
 封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
 后汉光武建武五年冬十月帝幸鲁(时征/董宪)使大司空
 以太牢祀孔子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a 页 WYG0539-0510a.png
 明帝永平二年诏国学祀周公孔子 十五年春三
 月东巡至鲁幸孔子宅祀仲尼及七十二弟子(此祀/孔子)
 (弟子/之始)亲御讲堂命皇太子诸王说经
 章帝元和二年春正月东巡狩三月进幸鲁以太牢
 祀孔子于阙里及七十二弟子作六代之乐(云门咸/池大韶)
 (大夏大/濩大武)帝时升庙西向立群臣中庭北面皆再拜帝
 进爵而后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三人
 命儒生讲论语(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b 页 WYG0539-0510b.png
 (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于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所敢承帝笑曰非圣者子孙)
 (焉有斯言遂拜僖郎中诏从还京师赐/褒成侯及孔氏男女钱帛留祭器于庙)
 和帝永元四年追封孔子为褒尊侯以孔损为褒亭
 侯食邑一千户
 安帝延光三年春二月东巡狩过鲁祀孔子及七十
 二弟子于阙里自鲁相令丞尉及孔氏亲属诸生悉
 会赐褒成侯以下帛各有差
 桓帝元嘉二年春三月诏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a 页 WYG0539-0510c.png
 (百石以禄言/非百户也)掌领礼器春秋享祀出王家钱给大酒
 直河南尹给牛羊豕各一大司农给米
 灵帝建宁二年诏祀孔子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
 礼给守庙百户
 光和元年始置鸿都门学画先圣及七十二弟子像
 魏文帝黄初元年诏以孔羡为宗圣侯奉孔子祀令
 鲁郡修起旧庙置百石史卒以守卫之诏曰昔仲尼
 资大圣之才(资一/作禀)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无受命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b 页 WYG0539-0510d.png
 之运在鲁卫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栖栖焉皇皇焉
 欲屈已以存道贬身以救世于时王公终莫能用之
 乃退考五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
 太师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
 其圣以成谋兹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修褒成之
 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诵之声四时不睹烝尝之
 位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议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a 页 WYG0539-0511a.png
 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令鲁郡修其旧
 庙置百石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
 学者(照魏志与/碑文小异)
 齐王正始二年帝讲论语通使太常释奠以太牢祀
 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五年讲尚书通七年讲礼记/通皆遣太常释奠如故事前)
 (此祀孔子者皆于阙里至是/始行于太学颜子配享始此)
 晋武帝泰始三年诏太学及鲁国四时备三牲以祀
 孔子改封宗圣侯孔震为奉圣亭侯 七年皇太子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b 页 WYG0539-0511b.png
 讲孝经通亲释奠于太学以太牢祀孔子以颜渊配
 (咸宁三年讲诗通太康三年讲礼记通/皆释奠如故事 此太子释奠之始)
 惠帝元康三年皇太子讲论语通亲释奠于太学
 元帝太兴二年皇太子讲论语通亲释奠于太学
 明帝太宁三年诏给奉圣亭侯孔嶷四时祀孔子祭
 宜如泰始故事
 成帝咸康元年帝讲诗通释奠于辟雍(此天子亲/释奠之始)
 穆帝升平元年帝讲孝经通亲释奠权以中堂为太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a 页 WYG0539-0511c.png
 学
 武帝宁康三年帝讲孝经通亲释奠于中堂(以上释/奠祀孔)
 (子以颜渊配/皆如故事)
 南宋文帝元嘉十九年冬十二月诏袭孔子后修先
 圣庙下鲁郡守卫茔墓诏曰胄子始集学业方兴自
 微言泯绝逝将千祀感事思人意有慨然奉圣之嗣
 可速议继袭于先庙地特为营建依旧给祠宜令四
 时飨祀阙里往经寇乱黉教残毁并下鲁郡复修学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b 页 WYG0539-0511d.png
 舍采召生徒昔之贤哲及一介之善犹或卫其土垄
 禁其刍牧况尼父德表生民功被百代而坟茔荒芜
 荆棘弗剪可蠲墓侧数户以掌洒扫鲁郡土民孔景
 等五户近居孔子墓侧蠲其课役供给洒扫种松柏
 六百株封孔鲜为崇圣侯 二十二年皇太子讲孝
 经通释奠于孔子以颜渊配舞六佾设轩悬之乐牲
 牢器用悉依上公(从裴松/之议)
 武帝孝建元年令建孔子庙给祭秩诏曰仲尼体天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a 页 WYG0539-0512a.png
 降德继周兴汉经纬三极冠冕百王爰自前代咸加
 褒述典司失人因阙宗祀先朝远存遗范有诏缮立
 世故妨道事未克就国难频深忠勇奋厉实凭圣义
 大教所敦永惟兼怀无忘待旦可开建庙制同诸侯
 之礼详择爽垲厚给祭秩
 南齐武帝永明三年春正月诏复立国学释奠先圣
 先师设轩悬之乐舞六佾牲牢器用悉依上公(从喻/希之)
 (议/)七年建孔子庙给祭秩复奉圣爵诏曰宣尼诞敷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b 页 WYG0539-0512b.png
 文德峻极自天𤼵挥七代陶钧万品英风独举素王
 谁匹功隐于当年道深于日月感麟厌世缅邈千祀
 川竭谷虚陵夷渊塞非但洙泗湮沦至乃享尝乏主
 (一作/飨堂)前王敬仰崇修寝庙岁月亟流鞠为茂草今学
 校兴立实禀洪规抚事怀人弥增钦属可改筑宗祊
 务在爽垲量给祭秩礼同诸侯奉圣之爵以时继绍
 明帝永泰元年修祀孔子诏曰仲尼明圣在躬允光
 上哲弘厥雅道大训生民师范百王轨仪千载世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a 页 WYG0539-0512c.png
 斯仰忠孝攸出元功潜被至德弥阐虽反袂遐旷而
 祧荐靡阙时祭旧品秩比诸侯顷岁以来祀典陵替
 俎豆寂寥牲奠莫举岂所以克昭大烈永隆风教者
 哉可式循旧典详复祭秩使牢饩备礼钦享兼申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二月起大学于城东祀孔子
 以颜子配
 太平真君十一年冬十一月车驾南征至邹山遣使
 者以太牢祀孔子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b 页 WYG0539-0512d.png
 献文帝皇兴二年遣中书令高允以太牢祀孔子(以/青)
 (徐平/故也)
 孝文帝延兴二年二月脩严孔子庙祀诏曰尼父禀
 达圣之姿体生知之量穷理尽性道光四海顷者淮
 徐未宾庙隔非所致令祀典顿寝礼章殄灭遂使女
 巫妖觋淫进非礼杀生鼓舞倡优媟狎岂所以尊明
 神敬圣道者也自今以后有祭孔子庙制用酒脯而
 已不听妇女合杂以祈非望之福犯者以违制论其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8a 页 WYG0539-0513a.png
 公家有事自如常礼牺牲粢盛务尽丰洁临祭致敬
 肃如也牧司之官明纠不法使禁令必行 三年诏
 以孔乘为崇圣大夫给十户以供洒扫
 大和十三年七月诏立孔子庙于京师 十六年二
 月诏定祀令宣尼之庙当别敕有司飨荐之礼(此有/司庙)
 (享之/始)改谥宣尼曰文圣尼父授策告谥帝斋中书省
 亲拜祭于庙 十九年夏四月车驾行幸鲁城亲祠
 孔子庙诏拜孔氏四人颜氏二人官选诸孔宗子灵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8b 页 WYG0539-0513b.png
 珍封崇圣侯邑一百户以奉孔子之祀又诏兖州为
 孔子起围栽柏修饰坟垄更建碑铭褒扬圣德
 孝明帝正光元年春正月命缮国学备释奠礼诏曰
 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来岁仲阳
 节和气润释奠孔颜乃其时也有司可豫缮国学图
 饰圣贤置官简牲择吉备礼 二年春三月帝诣国
 子学祀孔子以颜渊配
 孝静帝兴和三年兖州刺史李珽始建圣像雕塑十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9a 页 WYG0539-0513c.png
 子侍侧
 南梁武帝天监四年春正月诏立州郡学六月建孔
 子庙 八年皇太子释奠孔子乐用轩悬(有司议礼/云先师在)
 (堂义所当敬太子宜登/阼阶以明从师之义)
 敬帝太平二年诏求孔子后为奉圣侯修庙荐秩诏
 曰夫子肇灵体哲经仁纬义允光素王载阐元功仰
 之者弥高诲之者不倦立忠立孝德被蒸民制礼作
 乐道冠群后虽泰山颓峻(一作/极峻)一篑不遗而泗水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9b 页 WYG0539-0513d.png
 澜千载犹在自国图屯阻祧荐不脩奉圣之门祚嗣
 歼灭敬神之寝簠簋寂寥永言声烈实兼悽怆可搜
 举鲁国之族以为奉圣侯并修缮庙堂祗备礼典四
 时荐秩一皆遵旧
 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诏封孔渠为崇圣侯邑一百
 户以奉孔子之祀并下鲁郡以时修治庙宇务尽褒
 崇之至 齐制将讲于天子先定经于孔父庙帝至
 学坐庙堂上讲毕以一太牢释奠孔父配以颜渊列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0a 页 WYG0539-0514a.png
 轩悬乐六佾舞行三献礼皇太子每通一经亦释奠
  又制新立学必释奠先圣先师每岁春秋二中常
 行其礼每月旦祭酒领博士以下及国子诸学生已
 上太学四门博士升堂助教已下太学诸生阶下拜
 孔揖颜日出行事郡学则于坊内立孔颜庙博士已
 下亦每月朝云(此朔日行/礼之始)诏改封孔渠为恭圣侯
 北周静帝大象二年追封孔子为邹国公制曰大德
 之后是称不绝功施于民义昭祀典孔子德惟藏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0b 页 WYG0539-0514b.png
 道实生知以大圣之才属千古之运载弘儒业式叙
 彝伦至如参赞天人之理裁成礼乐之务故作范百
 王垂风万叶朕钦承宝历服膺教义眷言洙泗怀道
 滋深而褒成启号虽彰故实旌崇圣绩犹有阙如可
 追封为邹国公邑数准旧并立后承袭列于京师置
 庙以时祭享改封孔渠为邹国公食邑一千户
 陈宣帝大建三年皇太子释奠先师
 后主至德三年释奠先圣敕脩葺庙宇诏曰宣尼诞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1a 页 WYG0539-0514c.png
 膺上哲体资至道祖述宪章之典并天地而合德乐
 正雅颂之奥与日月而偕明垂后昆之制范开生民
 之耳目梁季湮微灵寝亡处鞠为茂草三十馀年敬
 仰如在永惟忾息今雅道和熙由庚得所断琴故履
 零落不追阅笥开书无因脩复可详之礼典改筑旧
 庙药房桂栋咸使维新芳蘩洁潦以时飨奠
 隋文帝开皇初赠孔子为先师尼父制国子寺每岁
 以四仲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先师州郡学以春秋仲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1b 页 WYG0539-0514d.png
 月释奠乐奏咸夏(此郡县二仲释奠之始前此元魏/虽命有司荐享然未名释奠亦无)
 (定时/也)
 炀帝大业四年诏立孔子后封孔嗣悊为绍圣侯食
 邑一千户
 唐高祖武德二年六月立周公孔子庙于国子学诏
 曰大德必祀义在方册达人命世流庆后昆爰始姬
 旦匡翊周邦创设礼经大明典宪启生民之耳目穷
 法度之本原粤若宣尼天姿睿哲四科之教历代不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2a 页 WYG0539-0515a.png
 刋三千之徒风流无斁惟兹二圣道济生人尊礼不
 脩孰明褒尚宜命有司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
 致祭(邱浚曰自曹魏释奠孔子于辟雍元魏始有庙/不知其何时立也至是高祖始诏国子立庙然)
 (周公孔子/各自为庙)七年二月帝释奠于国学以周公为先圣
 孔子配 九年封孔德伦为褒圣侯重修孔子庙
 太宗贞观元年诏孔氏子孙并免赋役二年罢祀周
 公尊孔子为先圣以颜渊配备干戚俎豆之容(房玄/龄等)
 (议武德中诏释奠于太学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臣以为周公尼父俱称圣人庠序置奠本缘夫子故)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2b 页 WYG0539-0515b.png
 (晋宋梁陈及隋皆以孔子为先圣颜渊为先师历代/所行古今通允请停祭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颜渊)
 (配谄/从之)四年诏州县学皆立孔子庙(此郡县立/文庙之始)十一年
 尊孔子为宣父作庙于兖州给户二十以奉之命褒
 圣侯家祭服玄冕朝会同三品(此召孔氏子/孙朝会之始)十四年
 二月观释奠于太学诏祭酒孔颖达讲孝经 二十
 一年诏皇太子释奠于国子学皇太子为初献国子
 祭酒为亚献司业为终献礼毕讲孝经(旧礼释奠学/官自为祭主)
 (直云博士姓名至是中书侍郎许敬宗等奏祭先圣/先师秦汉无文魏则以太常行事晋宋以学官主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3a 页 WYG0539-0515c.png
 (请自今国学释奠令祭酒为初献祝辞称皇帝谨遣/某官司业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州学以刺史上佐博)
 (士三献县学以令丞主簿若尉三献如社祭给明衣/令为永式 此遣官释奠之始而守令主祭亦始于)
 (此/)
 高宗永徽中复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
 显庆二年以周公配享武王复尊孔子为先圣(长孙/无忌)
 (等言礼释奠于其先师若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乂礼始立学释奠于先圣郑康成)
 (注若周公孔子是也汉魏以来取舍各异孔子颜渊/互作先师周公尼父迭为先圣贞观之末亲降纶言)
 (依礼记之明文酌康成之奥说正夫子为先圣加众/儒为先师新令不详判旨辄事刋改请改令从诏于)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3b 页 WYG0539-0515d.png
 (义为允其周公仍以别/礼配享武王帝从之)
 三年诏先圣庙用宣和之舞(国子博士范/頵撰乐章)
 乾封元年春正月东封泰山幸曲阜祠孔子追封太
 师增修庙制诏曰朕惟德契机神盛烈光于后世化
 成天地元功被于庶物鲁大司寇宣尼父孔某资大
 圣之材属衰周之末思欲屈已济俗弘道佐时历聘
 周流莫能见用想乘桴以永叹因获麟而兴感于是
 垂素王之雅则正鲁史之繁文播鸿业于一时昭景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4a 页 WYG0539-0516a.png
 化于千祀朕嗣膺宝历祗奉睿图宪章前王规矩先
 圣崇至公于海内行大道于天下遂得八表乂安两
 仪交泰功成化洽礼备乐和展采东巡回舆西土途
 经兹境抚事兴怀驻跸荒区愿为师友瞻望幽墓思
 承格言虽燕寝荒芜馀基尚在灵庙虚寂徽烈犹存
 孟轲曰自生民以来未有若孔子者也微禹之叹既
 深褒崇之道宜峻可追封大师庶年代虽远式范令
 图景业惟新仪型茂实其庙宇制度卑陋宜更加修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4b 页 WYG0539-0516b.png
 造仍令三品一人以少牢致祭褒圣侯德伦既承哲
 嗣有异常流其子孙并宜免赋役诏遣司稼正卿扶
 馀隆祝告其文曰皇帝遣司稼正卿扶馀隆以少牢
 致祭于先圣孔宣父曰惟神玉钩陈贶灵开四肘之
 源金鼎流祯庆传三命之范神资越诞授山岳以腾
 英天纵攸高蕴河海而标状折衷六艺宜创九流睿
 乃生知灵非外奖于是考三古裒一言刋典谟定风
 什庄敬之容毕备钟鼓之音载和父子爰亲君臣以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5a 页 WYG0539-0516c.png
 穆荡乎焕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不谓至圣矣乎
 朕以凉德嗣膺神器式崇祗配展义云亭感周礼之
 尚存悲素王之独往杼轴洙泗如挹清澜留连舞雩
 似闻金奏阊门曳练徒有生刍之疑汉曲移舟非复
 祥萍之实慨然不已爰赠太师堂宇卑陋仍命修造
 褒圣子孙合门与复庶能不遗百代助损益之可知
 永鉴千年同比肩而为友聿陈菲奠用旌无朽梅曙
 霞梁松春月牖德音畅而无斁形神忽其将久傥弗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5b 页 WYG0539-0516d.png
 殊于生前亦知荣于身后尚飨(自此各朝遣官致祭/皆书皇帝遣某官后)
 (不复/举)
 总章元年二月皇太子释奠于国学
 咸亨元年诏州县皆营孔子庙
 开曜元年二月皇太子释奠于国学
 中宗天授元年追封孔子为隆道公
 神龙元年以邹鲁百户为隆道公采邑以奉岁祀子
 孙世袭褒圣侯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6a 页 WYG0539-0517a.png
 睿宗景云二年八月皇太子释奠于太学
 先天元年二月皇太子释奠于国学帝制孔子赞赞
 曰猗欤夫子实有圣德其道可遵其仪不忒删诗定
 礼百王取则吾岂匏瓜东西南北 诏于兖州取侧
 近孔庙三十户以供洒扫
 玄宗开元七年上命皇太子齿胄于学谒先圣太子
 初献亚终献并以胄子充祀先圣如释奠右散骑常
 侍褚无量讲孝经并礼记文王世子篇 十三年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6b 页 WYG0539-0517b.png
 十一月东封太山幸曲阜诣孔子宅亲设奠祭又遣
 官以太牢祭墓免孔氏子孙赋役给复近墓五户洒
 扫复御制诗一首题曰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曰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陬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二十二年诏撰释奠乐章乐用姑洗之均三成
 二十七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制曰弘我王化在乎
 儒术能𤼵挥此道启迪含灵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孔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7a 页 WYG0539-0517c.png
 子者也所谓自天攸纵将圣多能德配乾坤身揭日
 月故能立天下之大本成天下之大经美政教移风
 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民到于今受其赐不其伟欤
 呜呼楚王莫封鲁公不用俾夫大圣才列陪臣栖迟
 旅人困可知矣年祀寖远光灵益彰虽代有褒称而
 未崇峻秩不副于实人其谓何夫子既称先圣可追
 谥为文宣王令三公持节册命昔周公南面夫子西
 面今位既有殊岂宜依旧宜补其堕典永作常式其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7b 页 WYG0539-0517d.png
 南京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县学夫子南面坐十哲等
 东西行列侍命尚书左丞相裴耀卿摄太尉持节就
 国子庙册册毕所司奠祭亦如释奠之礼又遣太子
 少保崔琳往东都就庙行册礼敕两京及兖州旧宅
 庙像改服衮冕乐用宫悬舞用八佾颁四箱金石二
 十四架 二十八年诏春秋二仲月上丁令三公摄
 行事诏封孔璲之为文宣公食邑一千户朝位列文
 官二品之下给曲阜林庙百户洒扫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8a 页 WYG0539-0518a.png
 代宗永泰元年八月修国学祠堂成行释奠礼奏宫
 悬于论堂
 德宗贞元二年二月释奠诏自宰臣已下毕集于国
 学学官升讲座陈五经大义 唐制每年春秋释奠
 祝版御署讫北面而揖
 宪宗元和十三年复置圣庙洒扫五十户
 宣宗大中元年诏赐百缣充孔子祀(从宰臣向/敏中之请)
 懿宗咸通四年诏给洒扫林庙五十户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8b 页 WYG0539-0518b.png
 后唐明宗长兴二年修复文宣王庙祀(时朱梁丧乱/庙祀废至是)
 (复/之)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车驾亲征五月入兖州谒夫子
 庙再拜近臣言天子不当拜异代陪臣帝曰夫子圣
 人也百王取则安得不拜六月幸曲阜祠孔子再拜
 诏留所献银酒器并炉于庙中及诣圣林又再拜敕
 兖州脩葺祠庙给复十户为洒扫户饬禁樵采
 宋太祖建隆元年诏祭文宣王庙立十六戟于庙门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9a 页 WYG0539-0518c.png
 用正一品礼 增葺太学祠宇塑先圣亚圣十哲像
 画七十二贤及先儒二十一人像于东西庑之木壁
 帝三幸太学谒文宣王庙亲制孔子赞赞曰王泽下
 衰文武将坠尼父挺生河海标异祖述尧舜有德无
 位哲人其萎凤鸟不至(十哲以下命/文臣分赞之)二年诏定乐章
 文宣王庙用永安之曲(窦俨撰/乐章)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十月诏复曲阜县文宣王家(历/代)
 (以圣人之后不与庸调周显德中/遣使均田抑同编户今特诏免)八年重修阙里文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19b 页 WYG0539-0518d.png
 宣王庙诏近臣曰朕嗣位以来咸秩无文遍修群祀
 惟鲁之夫子庙堂未加营葺阙孰甚焉可诏大将作
 恢敞儒宫
 端拱元年八月车驾临国子监谒文宣王(礼毕升辇/将出西门)
 (时博士李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对/曰陛下六飞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命有)
 (司张帝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乃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喜赐帛百疋)
 淳化四年诏先圣庙六衙朔望焚香(从监库使/臣之请)帝凡
 三谒文宣王庙诏绘三礼器物制度于国学讲论堂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0a 页 WYG0539-0519a.png
 木壁又诏建国子监文宣王庙于河南府
 真宗景德三年诏诸道州府军监修葺文宣王庙
 四年诏兖州增给文宣王守冢五十户(时止七户守/冢特增之)
 大中祥符元年十月东封泰山十一月幸曲阜谒文
 宣王庙诏曰朕以纪号岱宗观风广鲁久怀先圣实
 主斯文矧尼山毓粹之区光灵可挹而曲阜奉祀之
 地庙貌犹存将申款谒之仪用表钦崇之志宜取十
 一月朔日幸曲阜县备礼躬谒仍付所司详定 十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0b 页 WYG0539-0519b.png
 一月朔日车驾至曲阜县谒文宣王庙内外量设黄
 麾仗袭文宣公及宗属并许陪位帝服靴袍行酌献
 礼初有司定议肃揖帝特展拜以表严师崇儒之意
 又幸叔梁纥堂命近臣分奠七十二弟子礼毕立殿
 之西召孔氏子孙抚谕之复诣孔林以树拥道降舆
 乘马至墓设奠复再拜又御北亭召从臣观古碑加
 谥孔子为元圣文宣王诏曰王者顺考古道懋建大
 猷崇四术以化民昭宣教本总百王而致治丕变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1a 页 WYG0539-0519c.png
 文方启迪于素风思丕扬于鸿烈先圣文宣王道膺
 上圣体自生知以天纵之多能实人伦之先觉元功侔
 乎简易景铄配乎贞明惟列辟以尊崇为亿载之师
 表肆朕以寡昧钦承命历曷敢不遵守彝训保乂中
 区属以祗若元符告成乔岳观风广鲁之地饬驾数
 仞之墙躬谒远祠缅怀遐躅仰明灵之如在肃奠献
 以惟寅是用稽简册之文昭聪睿之德聿举追崇之
 礼庶申严奉之心备物典章垂之不朽诞告多士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1b 页 WYG0539-0519d.png
 示朕意宜追谥曰元圣文宣王遣吏部尚书张齐贤
 以太牢祭告祝文曰朕以有事岱宗毕告成之盛礼
 缅怀阙里钦设教之素风躬谒奠于严祠特褒崇于
 懿号仍令旧相载达精诚昭荐吉蠲用遵典礼以兖
 国公颜子等配复敕修饰祠宇给近便十户以奉茔
 域赐其家钱三十万帛三百匹近属授官赐出身者
 六人又遣内侍殿头张文质赍敕赐太宗御制书五
 百十七轴九经书及疏释文三史书并昨亲奠祭器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2a 页 WYG0539-0520a.png
 留于庙中敕曰国家尊崇师道启迪化源眷惟邹鲁
 之邦是曰诗书之国尼山在望灵宇增严朕登岱告
 成回銮款谒期清风之益振举缛礼以有加式咨诲
 诱之方更尽阐扬之旨宜以所赐太宗皇帝御制御
 书并正义释文及器物等并置于庙中书楼上收掌
 委本州长吏职官及本县令佐等同共检校如有讲
 说释奠并须以时出纳勿令损污此敕文仍刋之于
 石昭示无穷是年降曲阜庙桓圭一从上公之制诏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2b 页 WYG0539-0520b.png
 追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母颜氏为鲁国夫人
 遣都官员外郎王励祭告制曰朕以祗陟岱宗亲巡
 鲁甸永怀宣圣之德躬造阙里之庭奠献周旋钦崇
 备至惟降灵之所自亦锡命之有初像设具存名称
 斯阙宜加追命以焕典章叔梁纥宜追封齐国公颜
 氏宜追封鲁国太夫人又追封圣配开官氏为郓国
 夫人制曰朕时巡鲁郡躬诣孔堂顾风教之所尊举
 典章而既渥眷惟令淑作合圣灵载稽简册之文尚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3a 页 WYG0539-0520c.png
 阙封崇之数属兹咸秩特示追荣垂厥方来式昭遗
 范开官氏宜追封郓国夫人仍令兖州遣官诣曲阜
 庙祭告 二年二月诏立曲阜县孔子庙学舍加先
 圣冕服桓圭从上公之制冕九旒服九章五月帝亲
 制元圣文宣王赞分宰相等撰颜子以下赞诏曰朕
 乃者封峦禅社昭列圣之鸿休崇德报功广百王之
 彝制泊言旋于阙里遂躬谒于鲁堂瞻河海之姿晬
 容穆若出洙泗之上高风凛然举茂典之有加期斯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3b 页 WYG0539-0520d.png
 文之益振由是推恩世胄并锡宠章祗事祠庭增其
 奉邑复念性与天道德冠生民议兹元圣之名冀广
 严师之礼兼朕亲为制赞以表崇儒至于四科钜贤
 并超五等七十达者俱赠列侯位彼先儒皆传圣道
 咸加赠典俾耀素风仍命寀寮分纪遗烈式尽褒扬
 之旨庶资善诱之方宜令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
 两制丞郎待制阁馆直馆校理分撰赞以闻御制序
 曰若夫检玉岱邱回舆阙里缅怀于先圣躬谒于严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4a 页 WYG0539-0521a.png
 祠以为易俗化民既仰师于彝训崇儒重道宜益峻
 于徽章增荐崇名聿陈明祀思形容于盛德爰刻镂
 于斯文赞曰立言不朽垂教无疆昭然令德伟哉素
 王人伦之表帝道之纲厥功茂实其用允臧升中既
 毕盛典载扬洪名有赫懿范弥彰 三年六月命崇
 文院刋释奠仪注及祭器图颁之诸路 四年五月
 诏州县立孔子庙 五年十二月改封孔子为至圣
 文宣王诏大常礼院定州县释奠器数 七年用先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4b 页 WYG0539-0521b.png
 天节礼毕诣文宣王庙行礼
 天禧元年定太学释奠遣太尉太常光禄卿以充三
 献(从国子监/孙奭之请)诏崇文馆雕印释奠仪注及祭器图颁
 行诸路 二年诏葺孔子庙赐文宣公家祭冕服
 仁宗天圣元年八月幸国子监谒孔子有司言旧仪
 止肃揖帝特再拜
 景祐元年诏释奠用登歌(按开元中已用登/歌寻废至是复之)
 庆历四年五月幸国子监谒孔子再拜敕曲阜县差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5a 页 WYG0539-0521c.png
 中户五十人充孔庙洒扫 八年诏圣父齐国公像
 易以九章之服于圣殿后立庙奉安
 皇祐三年七月以孔氏子孙复知仙源县事(祥符中/改曲阜)
 (为仙/源)诏曰国朝以来世以孔氏子孙知仙源县使奉
 承庙祀近岁废而不行非所以尊先圣也宜复之(真/宗)
 (朝授孔延世为曲/阜令袭封文宣公)
 至和二年三月封孔子后为衍圣公(太常博士祖无/择言孔子为文)
 (宣王不可以祖谥而加后嗣诏改之按衍圣公之称/始此哲宗朝旋改旋复自后历代因之袭封宗子详)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5b 页 WYG0539-0521d.png
 (世爵/中)
 嘉祐六年赐孔庙飞白御书殿榜并金字篆碑帝写
 榜时必巾栉而书 遣兖州通判田洵设祭奉安祝
 文曰惟王渊圣难名诚明独禀敷厥雅道大阐斯文
 生民以来至德莫二教行万世仪比三王阙里之居
 祠宇惟焕遐瞻墙仞逖仰门扉奋于飞染之踪新兹
 标榜之制命工庀事推策涓辰敢议形容特申崇奉
 仰惟降格遥冀鉴观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6a 页 WYG0539-0522a.png
 神宗元丰元年诏兖州修葺先圣祠庙又命太常修
 四孟奠菜仪
 哲宗元祐元年敕白身合袭封人与除承奉郎专主
 先圣祠事无兼他职添支供给随本资次每三年理
 为一任用本路及按察官荐举依吏部格关升资任
 如朝廷非次擢用许依旧带管公爵令以次合袭封
 人权主祀事每遇亲祠大礼冬正朝会许赴阙陪位
 增赐田百顷以供祭祀复给孔庙洒扫户五十人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6b 页 WYG0539-0522b.png
 林户三人(熙宁中新法行裁减洒扫户存三十人看/林户存三人至是从司马光之请增复之)
 十月改衍圣公为奉圣公敕定家祭冕服等制度(元/符)
 (中复改/衍圣公)六年十月幸太学先谒至圣文宣王庙行释
 奠礼一献再拜礼成诏博士皆升堂坐诸生两庑下
 命国子祭酒讲无逸终篇
 徽宗崇宁元年二月诏追封孔鲤为泗水侯孔伋为
 沂水侯八月建外学于国南诏曰古者学必祭先师
 况都城近郊大辟黉舍聚四方之士多且数千宜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7a 页 WYG0539-0522c.png
 文宣王庙以便荐献 四年诏辟雍文宣王殿以大
 成为名帝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殿再拜行酌献礼遣
 官分奠兖国公以下又诏考正先圣及弟子冕服文
 宣王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画图镂版印赐仍
 颁降天下州县学依图改正(从国子监司/业蒋靖之请)五年颁祀
 先圣祝文曰维王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
 扬文教馀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
 以制帛牲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兖国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7b 页 WYG0539-0522d.png
 公邹国公配
 大观元年诏先圣墓立赏钱十贯禁樵采林木许人
 告捉 二年诏绘子思像从祀 三年诏正乐书更
 撰释奠乐章 四年制文宣王改执镇圭庙门增立
 二十四戟如王者制(按周礼王/用镇圭)
 政和元年诏孔门弟子封爵及郡县犯先圣讳者悉
 改正 四年御书大成殿额赐太学并曲阜孔子庙
 仍颁其名于诸路州学(从舒州司户/孔若谷之请) 五年大晟府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8a 页 WYG0539-0523a.png
 拟撰释奠十四章诏下国学选诸生肄习上丁释奠
 奏于堂上以祀先圣 六年五月诏遣宣教郎孔若
 谷颁赐堂上正声大乐一副礼器一副于阙里(礼器/一副)
 (罍一洗一勺全悦巾二篚全尊壸二龙勺羃各全毛/血盘一象尊一牺尊一簠簋并盖登瓦并盖箱篚并)
 (竹各一铏鼎三并盖杓三笾十罩全豆十篚全胙案/八爵三坫全大乐一副柷一椎全敔一籈全编钟编)
 (磬各一架栒簴崇牙流苏等各全搏拊鼓筼篪笛箫/巢笙和笙一弦至九弦琴瑟二是也从衍圣公孔端)
 (友之/请)天下节镇州县学皆赐堂上乐一副正声乐曲
 十二章春秋上丁释奠则学生登歌作乐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8b 页 WYG0539-0523b.png
 宣和四年诏修太学命驾奠谒亲制孔子赞词曰厥
 初生民自天有造百世之师立人之道有彝有伦垂
 世立教爰集大成千古允蹈乃严斯所乃詹斯宫瞻
 彼德容云孰不崇
 高宗绍兴十年以释奠文宣王为大祀 十四年幸
 太学祗谒先圣止驾于大成门外登降步趋执爵灌
 献颁大成乐仍内降王圭 亲制孔子赞词曰大哉
 宣圣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志则春秋道由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9a 页 WYG0539-0523c.png
 忠恕贤于尧舜日月共喻惟时载雍职此武功肃昭
 盛仪海宇聿宗
 孝宗淳熙四年二月幸太学祗谒先圣退御敦化堂
 命国子祭酒林光朝讲中庸
 宁宗庆元中定祀文宣王为中祀献官以州县长吏
 以次官充非实有疾故不得辄委他官行礼
 理宗淳祐元年正月帝幸太学谒孔子遂御崇化堂
 命祭酒曹觱讲礼记大学篇制道统十三赞就赐国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29b 页 WYG0539-0523d.png
 子监赞宣圣曰圣哉尼父秉德在躬历聘列国道大
 莫容六艺既作文教聿崇古今日月万代所宗
 景定二年正月诏皇太子谒孔子于太学
 度宗咸淳三年春正月帝诣太学谒孔子行释奠礼
 以颜渊曾参孔伋孟轲配享升颛孙师于十哲颁祝
 文曰惟王金声玉振集厥大成有道立教垂宪万世
 兹率旧章谨以制币牲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先
 师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配尚飨(此文不详/年月应附)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0a 页 WYG0539-0524a.png
 (于初设四配之/年以备载考)
 辽太祖神册元年春立皇太子问侍臣曰受命之君
 当祀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皇太子对
 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祀宜先太祖大悦 三年诏
 建孔子庙皇太子春秋释奠四年孔子庙告成躬谒
 祭奠
 道宗清宁六年六月命以时祭先圣先师
 金太宗天会八年免文宣家赐田税课(从仙源县主/簿孔若鉴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0b 页 WYG0539-0524b.png
 (请/)
 熙宗皇统元年二月上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
 顾儒臣曰为善不可不勉孔子虽无位以其道可尊
 使万世高仰如此 三年敕免孔氏子孙赋役
 世宗大定十四年依国子监言定释奠仪礼行三献
 乐用登歌考周礼冕服圣像冕十二旒服十二章
 二十二年重修阙里孔子庙成(金贞祐之乱庙貌尽/燬至是修复制乃大)
 (备/)遣兖州节度使孙康祭告祝文曰国家礼崇儒术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1a 页 WYG0539-0524c.png
 道尊圣师阙里庙貌于以新之雅乐具举法服章之
 庶几鉴格永集繁禧 二十三年二月遣尚书右丞
 张汝弼致祭文宣王庙
 章宗明昌元年三月诏修曲阜孔子庙增拓旧制
 三年四月诏衍圣公可超迁中议大夫永著于令八
 月定先圣春秋释奠三献官以祭酒司业博士充祝
 词称皇帝谨遣某及登歌改用太常乐工其献官并
 执事与享者并法服陪位学官公服学生儒服十月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1b 页 WYG0539-0524d.png
 有司奏增修曲阜宣圣庙敕翰林学士党怀英撰碑
  四年八月释奠孔子庙前一日谕宣徽院曰明日
 亲释奠有司议肃揖朕以宣圣万世帝王师恐汝等
 未喻故备拜裀朕将拜焉及谒庙北面再拜 六年
 夏四月敕有司以增修曲阜宣圣庙工毕赐衍圣公
 以下三献法服及登歌一部仍遣太常旧工往教孔
 氏子弟以备祭礼七月命兖州长官以曲阜新修庙
 告成于先圣 七年行郊礼召衍圣公赴阙侍祠位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2a 页 WYG0539-0525a.png
 在终献之次
 承安二年春帝视学祀孔子以亲王摄亚终献皇族
 陪祀文武群臣助奠亲为赞文 四年二月诏刺史
 州郡无宣圣庙者并增修之 五年三月谕有司进
 士名有犯孔子讳者避之仍著为令
 宣宗贞祐三年迁汴建宣圣庙于会朝门内岁祀如
 仪
 哀宗天兴元年八月释奠孔子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2b 页 WYG0539-0525b.png
 元太祖十年平燕京以金枢密院为宣圣庙行释奠
 礼
 太宗五年十二月敕修孔子庙 八年三月复修孔
 子庙 九年令衍圣公孔元措修曲阜孔子庙赐给
 其费 给复守庙一百户
 世祖中统二年六月诏宣圣庙有司岁时致祭月朔
 释奠禁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侵扰亵渎违者加罪
 八月命开平守臣释奠于宣圣庙 三年正月修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3a 页 WYG0539-0525c.png
 圣庙成
 至元四年正月敕修曲阜宣圣庙五月敕上都重建
 孔子庙 十年诏春秋二丁释奠执事官员各公服
 如其品陪位诸儒襕带唐巾行礼(中书省判送御史/中丞兼领侍仪司)
 (呈至圣文宣王用王者礼乐御王者衣冠南面当坐/天子躬祀其于万世之统尊千载之通祀者莫如夫)
 (子也切见外路官员提学教授每遇春秋/二丁不变常服以供执事于礼未宜故诏)三十一年
 七月成宗诏谕中外百官吏人等孔子之道垂宪万
 世有国家者所当崇奉曲阜林庙上都大都诸路府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3b 页 WYG0539-0525d.png
 州县邑应设学校书院照依世祖皇帝圣旨禁约诸
 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于内安下或聚集问理词讼亵
 渎饮宴工役造作收贮官物其赡学地土产业及贡
 士庄诸人毋得侵夺所出钱粮以供春秋二丁朔望
 祭祀及师生廪膳贫寒老病之士为众所尊敬者月
 支米粮优恤养赡庙宇损坏随即修完作养后进严
 加训诲讲习道艺务要成材若德行文学超出时辈
 者有司保举肃政廉访使体覆相同以备选用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4a 页 WYG0539-0526a.png
 成宗大德元年敕各官涖任先诣先圣庙拜谒方许
 以次诣神庙著为令 六年修曲阜文宣王庙(庙殿/七间)
 (转角复檐重址基高一丈有奇内外皆石柱外柱二/十六皆刻龙于上神门五间转角周围亦皆石柱基)
 (高一丈悉用琉璃/沿里碾玉妆饰)建孔子庙于京师 七年十月给
 大都文宣王庙供洒扫五户 九年八月给曲阜林
 庙洒扫二十八户(至元二年罢洒/扫户至是复之)以尚珍署田五十
 亩供岁祀 十年八月京师文宣王庙成行释奠礼
 牲用太牢乐用登歌(制法服三袭命翰/林院定乐名乐章)十一年七月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4b 页 WYG0539-0526b.png
 武宗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制曰盖闻先孔
 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
 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
 者也朕缵承丕绪敬仰休风循治古之良规举追封
 之盛典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以太牢
 于戏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惟圣教之尊天地之大
 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资神化祚我皇元
 武宗至大元年秋七月诏遣集贤院学士王德渊钦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5a 页 WYG0539-0526c.png
 赍制词香酒赴阙里林庙与兖州知州马禧孔氏家
 长抚以太牢祀行三献礼祝文曰惟王秉德生知垂
 教不朽圣之时者天何言哉由百世之后莫能违自
 生民以来未之有特加封号大展祭仪仍命臣僚往
 祀林庙以兖国公邹国公配宣赐银币(白金一百五/十两䌽鞋表)
 (里十/三疋)二年正月制文宣王春秋二丁释奠礼牲用太
 牢设曲阜庙学典籍一员 三年十月置曲阜宣圣
 庙登歌乐 四年闰七月仁宗命国子祭酒刘赓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5b 页 WYG0539-0526d.png
 曲阜以太牢祀孔子
 仁宗延祐三年诏春秋释奠于先圣以颜子曾子子
 思孟子配享 七年诏以银币遣说书王存义赍赴
 曲阜以太牢祀孔子帝手香加额以授之是年为圣
 庙设司乐一员管勾一员
 泰定帝泰定元年遣官诣曲阜以太牢祀孔子
 文宗天历二年遣翰林院侍讲学士曹元用诣曲阜
 祀先圣庙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6a 页 WYG0539-0527a.png
 至顺元年九月加封圣父为启圣王圣母为启圣王
 夫人制曰阙里有家系出神灵之胄尼山请祷天启
 圣人之生朕聿观人文敷求往哲惟孔氏之有作集
 群圣之大成原道统则尧传舜授之周文王论世家
 则契至汤下逮正考父其明德也远矣故生知者出
 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如太极之生天地如沧海之
 有本原云仍既袭于上公之封考妣宜视夫素王之
 爵于戏君子之道考而不缪建而不悖于以惇典而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6b 页 WYG0539-0527b.png
 叙伦宗庙之礼爱其所亲敬其所尊于以报功而崇
 德尚笃其庆以相斯文齐国公叔梁纥可加封启圣
 王鲁国大夫人颜氏可加封启圣王夫人 三年正
 月加封圣配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制曰我国家
 惇典礼以弥文本闺门而成教乃眷素王之庙尚虚
 元媲之封有其举之斯为盛矣大成至圣文宣王妻
 开官氏来嫔圣室垂裕世家笾豆出房自流风于殷
 礼琴瑟在御存燕乐于鲁堂功言邈若于遗闻仪范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7a 页 WYG0539-0527c.png
 僾乎其合德作尔袆衣之象称其命鼎之名噫秩秩
 彝伦吾欲广关雎鹊巢之化皇皇文治天其兴河图
 凤鸟之祥可特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二月诏修
 曲阜宣圣庙十月宁宗命江浙行省范铜造和宁宣
 圣庙祭器凡百三十有五事
 顺帝至元元年四月遣翰林院修撰王思诚诣曲阜
 孔子庙致祭 二年七月敕赐上都孔子庙碑载累
 朝尊崇之意 四年正月诏修曲阜孔子庙 五年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7b 页 WYG0539-0527d.png
 二月敕赐曲阜宣圣庙碑
 至正二年十月诏遣官致祭孔子于曲阜 八年四
 月帝幸国学赐衍圣公银印升秩从二品 七月遣
 使祀曲阜孔子庙 十六年二月命集贤直学士杨
 俊民致祭孔子于曲阜仍葺其庙宇
 明太祖洪武元年二月诏以太牢祀孔子于国学又
 遣使诣曲阜致祭使者陛辞上谕之曰仲尼之道广
 大悠久与天地相并故后世有天下者莫不致敬尽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8a 页 WYG0539-0528a.png
 礼修其祀事朕为天下主期在明教化以行先圣之
 道今既释奠国学仍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
 八月遣官释奠于孔子定春秋二仲祀孔子仪制岁
 仲春秋上丁帝御奉天殿传制遣官以太牢祭先师
 孔子于太学丞相初献翰林学士国子祭酒亚献终
 献礼三献乐六奏文舞六佾郡县学用少牢祭文曰
 惟王德配天地道贯古今删述六经垂训万世惟兹
 仲(春/秋)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以复圣颜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8b 页 WYG0539-0528b.png
 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配诏衍圣公及
 曲阜县知县世袭如前代制复其家钦赐祭田五屯
 洒扫一百户尼山旧役洒扫十五户悉蠲杂役 二
 年正月遣祭酒孔克坚祀孔子于阙里十月诏群县
 立学祀孔子 三年六月诏祀典诸神罢前代封号
 惟孔子及配祀诸贤封爵如故八月遣官释奠于孔
 子敕衍圣公致祭阙里官具牲币岁为常 四年正
 月复阙里孔氏二十六户徭役诏定释奠礼器各设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9a 页 WYG0539-0528c.png
 高案豆笾簠簋悉代以磁(初圣像高坐陈祭于坐下/于礼不称至是易以高案)
 五年二月赐衍圣公属官(管勾典籍司/乐各一人)七年二月修
 曲阜孔子庙敕曰春秋时人纪废坏孔子以至圣之
 资删述六经使先王之道晦而复明万世永赖功莫
 大焉夫食粟则思树蓺之先衣帛则思蚕缲之始皆
 重其所从出也孔子之功与天地并立故朕命天下
 通祀以致崇报之意而阙里又启圣降神之地庙宇
 废而不修将何以妥神灵昭来世尔工部其即为修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39b 页 WYG0539-0528d.png
 理以副朕怀设孔颜孟三氏教授一员学录一员十
 一月诏造送孔子庙乐器祭器法服各给一副设乐
 舞生一百二十馀名 十四年四月建国子学于南
 京定文庙之制自先圣以下罢塑像改设木主 十
 五年三月命天下郡县学每岁春秋二仲行释奠礼
 谕礼部尚书刘仲质曰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
 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以正彝伦攸叙其功参
 乎天地今天下郡县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0a 页 WYG0539-0529a.png
 师岂非缺典卿与诸臣其定释奠仪颁之天下学校
 令每岁春秋仲月通祀孔子五月国子学成十一日
 遣官以太牢祭告孔子十七日帝躬诣庙行释奠礼
 礼臣曰孔子虽圣人臣也宜一奠再拜帝曰孔子明
 道德以教万世岂可以职位论乃四拜(皮弁执圭再/拜而后奠爵)
 (仍再/拜退)御彝伦堂命祭酒讲经 十七年六月颁孔子
 庙乐器十月颁祭器十二月复幸学 二十四年六
 月敕每月朔望太学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学长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0b 页 WYG0539-0529b.png
 吏以下诣学行香(北齐每月朔祭酒博士诸生展拜/阶下宋淳化四年始朔望焚香至)
 (是著/为令)二十六年正月诏定文庙乐用登歌舞用六佾
 颁大成乐器于天下府学令州县学式于府学(其制/楹鼓)
 (一执事一人编钟一执事八人编磬一执事八人埙事/二篪二执事共四人凤箫二执事二人笛笙箫各执)
 (六人琴六瑟二执事共八人歌六人搏拊/二柷一敔一麾一共五人舞共三十六人)三十年十
 月重建国子监孔子庙成
 成祖永乐元年八月遣官释奠于孔子 四年三月
 上将诣太学行释奠礼敕礼部曰朕惟孔子帝王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1a 页 WYG0539-0529c.png
 师帝王为生民之主孔子立生民之道三纲五常之
 理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孔子明之以教万世朕皇
 考太祖高皇帝膺君师亿兆之任正中夏文明之统
 复衣冠礼乐之旧渡江之初首建学校亲祀孔子御
 筵讲书守帝王之心法继圣贤之道学集其大成以
 臻至治朕缵承鸿业惟成宪是遵今当躬诣太学释
 奠先师以称崇儒重道之意其合行礼仪礼部详议
 以闻时礼臣议仪言宋制谒孔子服靴袍再拜帝曰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1b 页 WYG0539-0529d.png
 见先师礼不可简必服皮弁行四拜礼礼毕驾幸太
 学赐祭酒司业坐讲经 五年赐衍圣公家赡田七
 十三顷 八年正月文庙圣贤绘塑衣冠 十三年
 正月诏修阙里孔子庙 十四年遣官诣阙里祭告
  十五年夏重修孔子庙成九月帝制文建碑于庙
 其文曰道原于天而畀于圣人圣人者继天立极而
 统承乎斯道者也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
 周公历圣相传一道而已周公没又五百馀年而生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2a 页 WYG0539-0530a.png
 孔子所以继往圣开来学其功贤于尧舜故曰自生
 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者也夫四时流行化生万物
 而高下散殊咸遂其性者天之道也孔子参天地赞
 化育明王道正彝伦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
 妇各得以尽其分与天道诚无间焉尔故其徒曰夫
 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又曰仲尼日
 月也无得而踰焉在当时之论如此亘万世无敢有
 异辞焉呜呼此孔子之道所以为盛而天下后世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2b 页 WYG0539-0530b.png
 蒙其泽者实与天地同其久远也自孔子没于今千
 八百馀年其间道之隆替与时陟降遇大有为之君
 克表章之则其政治有足称者若汉唐宋致治之君
 可见矣朕皇考太祖高皇帝天命圣智为天下君武
 功告成即兴文教大明孔子之道自京师以达天下
 并建庙学遍赐经籍作养士类仪文之备超乎往昔
 封孔氏子孙袭衍圣公秩视一品世择一人为曲阜
 县令立学官以教孔颜孟三氏子孙常幸太学释奠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3a 页 WYG0539-0530c.png
 孔子竭其严敬尊崇孔子之道未有如斯之盛者也
 朕缵承大统丕法成宪尚惟孔子之道皇考之所以
 表章之者若此其可忽乎乃曲阜阙里在焉道统之
 系实由于兹而庙宇历久渐见堕敝弗称瞻仰往命
 有司撤其旧而新之今年夏毕工宏邃壮观庶称朕
 敬仰之意俾凡观于斯者有所兴起致力于圣贤之
 学敦其本而去其末将见天下之士皆有可用之材
 以赞辅太平悠久之治以震耀孔子之道朕于是有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3b 页 WYG0539-0530d.png
 深望焉遂书勒碑树之于庙并系以诗曰巍巍元圣
 古今之师垂世立言生民是资天将木铎以教是畀
 谓欲无言示之者至惟天为高惟道与参惟地为厚
 惟德与含生民以来实曰未有出类拔萃难乎先后
 示则不远日月攸趋敦叙有彝遵于圣模仰惟皇考
 圣道实崇礼乐治平身厎厥功曰予祗述讵敢或懈
 圣绪丕承仪宪永赖岩岩泰山鲁邦所赡新庙奕奕
 饬祀有严鼓钟煌煌璆磬戛击八音相宣圣情怡怿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4a 页 WYG0539-0531a.png
 作我士类世有才贤佑我大明于万斯年
 宣宗宣德元年遣太常寺寺丞孔克准诣阙里以太
 牢祭告天曰仰惟先师丕隆道德表正纲常集群圣
 之大成为百王之仪范兹余嗣位之初谨用祭告永
 资圣化翼我治平(以下元年祭告/文略同不备录)
 英宗正统元年遣国子监司业赵琬诣阙里祭告
 三年禁祀孔子于释老宫 九年二月帝幸太学释
 奠于孔子诏迁宁陵孔子庙于仪封县(唐时敕建孔/子庙于河南)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4b 页 WYG0539-0531b.png
 (宁陵县赐祭田十四/顷至是迁庙于仪封)
 代宗景泰元年遣翰林院侍讲吴节以香帛诣阙里
 祭告 二年二月帝幸太学祗谒先圣躬修祀礼
 英宗天顺元年遣工科右给事中孙昱诣阙里祭告
  八年诏山东巡抚贾铨重修阙里先圣庙
 宪宗成化元年遣吏部右侍郎尹旻诣阙里祭告三
 月帝幸太学释奠于孔子先期遣官行取衍圣公并
 孔颜孟三氏子孙赴京陪祀观礼命衍圣公分献沂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5a 页 WYG0539-0531c.png
 国公(此遣官行取/观礼之始)敕修阙里孔子庙 四年修孔子
 庙成六月帝撰文勒石树于庙庭其文曰朕惟孔子
 之道天下不可一日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
 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不然则异端横起邪
 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天下万物又
 岂能各得其所哉是以生民之休戚系焉国家之治
 乱关焉有天下者诚不可一日无孔子之道也盖孔
 子之道即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载于六经者是已孔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5b 页 WYG0539-0531d.png
 子则从而明之以诏后世耳故曰天将以夫子为木
 铎使天不生孔子则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后世何从
 而知之将必昏昏冥冥无异于梦中所谓万古如长
 夜也由此观之则天生孔子实所以为天地立心为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也其功
 用之大不但同乎天地而已噫盛矣哉诚生民以来
 之所未有者宜乎弟子形容其圣不一而足至于中
 庸一书而𤼵明之无馀蕴矣自孔子以后有天下者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6a 页 WYG0539-0532a.png
 无虑十馀代其君虽有贤否知愚之不同孰不赖孔
 子之道以为治其尊崇之礼愈久而愈彰愈远而愈
 盛观于汉魏以来褒赠加封可见矣迨我祖宗益兴
 学校益隆祀典自京师以达于天下郡邑无处无之
 而在阙里者尤加之意焉故太祖高皇帝登极之初
 即遣官致祭为文以著其盛而立碑焉太宗文皇帝
 重修庙宇而一新之亦为文以纪其实而立碑焉朕
 嗣位之日躬诣太学释奠孔子复因阙里之庙岁久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6b 页 WYG0539-0532b.png
 渐敝而重葺修之至是毕工有司以闻深慰朕怀于
 戏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
 暂缺其深仁厚泽所以流被于天下后世者信无穷
 也为生民之主者将何以报之哉故新其庙貌而尊
 崇之尊崇之者岂徒然哉冀其道之存焉尔使孔子
 之道常存而不泯则纲常无不正伦理无不明而万
 物亦无有不得其所者行将措斯世于雍熙太和之
 域而无异于唐虞三代之盛也久安长治之术端在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7a 页 WYG0539-0532c.png
 于斯用是为文勒石树于庙庭以昭我朝崇儒重道
 之意焉系以诗曰天生孔子纵之为圣生知安行仁
 义中正师道兴起从游三千往圣是继道统流传六
 经既明以诏后世三纲五常昭然不替道德高厚教
 化无穷人极斯立天地同功生民以来卓乎独盛允
 集大成实天所命有天下者是尊是崇曰惟圣道曷
 敢弗宗顾子眇躬承此大业惟圣之谋于心乃惬用
 之为治以康兆民圣泽流被万世聿新报典之隆尤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7b 页 WYG0539-0532d.png
 在阙里庙宇巍巍于兹重美文诸贞石以光于前木
 铎遗响馀千万年 十三年诏孔子庙乐用八佾笾
 豆用十二(郡县乐用六佾笾豆各/八从祭酒周洪谟之请)遣翰林院学士王
 献诣阙里祭告祝文曰惟王生知之质天纵之圣道
 德配于二仪效法昭于万世缅怀功烈宜极褒扬顾
 冕服之章数虽隆而祀享之仪物弗称爰考彝章参
 合舆论增乐舞为八佾加笾豆为十二盖用祭天享
 地之礼乐庶副尊师重道之本意也特遣儒臣远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8a 页 WYG0539-0533a.png
 阙里用申祭告王其鉴知谨告是年增设乐舞生八
 十名
 孝宗弘治元年遣太常寺少卿田景贤诣阙里祭告
 三月帝幸太学释奠于孔子诏于先师位加币用太
 牢改分献为分奠(从吏部尚书/王恕之请)先期遣官行取衍圣
 公并三氏子孙陪祀观礼 十二年六月阙里孔子
 庙灾九月遣太常寺少卿李杰诣阙里致祭祝文曰
 惟王道德高厚教化无穷庙貌尊严古今崇奉比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8b 页 WYG0539-0533b.png
 回禄煨烬靡遗斯文在兹胡天弗吊肆维统绪承传
 在予修复旧规所不敢后特申祭告奉慰圣灵洋洋
 在天尚其歆鉴 十三年二月重建孔子庙(重建大/成殿九)
 (间殿前盘龙石柱两翼/及后檐俱镌花石柱)十七年正月阙里孔子庙成
 (计工料银一十五/万二千六百有奇)五月遣大学士李东阳赍香帛并
 御制碑文诣阙里祭告文曰惟我先师代天立教礼
 严报祀四海攸同岳降在兹庙貌自古顷罹灾变实
 警予衷爰敕有司命工重建越暨五载厥工告成栋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9a 页 WYG0539-0533c.png
 宇毕新器物咸备光昭儒道用妥圣灵特遣辅臣远
 将祭告尚祈歆鉴永享明禋 御制碑文曰朕惟古
 之圣贤功德及人天下后世立庙以祀者多矣然内
 而京师外而郡邑及其故乡靡不有庙自天子至于
 郡邑长吏通得祀之而致其严且敬则惟孔子为然
 盖孔子天纵之圣生当周季圣贤道否之日而不得
 其位以行乃历考上古以来圣人之君天下者曰尧
 曰舜曰禹汤文武已行之迹并其至言要论定为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49b 页 WYG0539-0533d.png
 经以垂法后世自是凡有天下之君遵之则治违之
 则否盖有不能易者真万世帝王之师也故自汉祖
 过鲁致祀之后多为之立庙沿及唐宋英明愿治之
 君屡作益尊而信之孔子之庙遂遍天下爵号王公
 礼视诸侯而加隆焉至于金元亦未尝或废盖天理
 民彝之在人有不能自泯也我圣祖高皇帝以至神
 大圣汎扫尘氛植纲常于沦斁之馀武功方戢即遣
 人诣阙里祀孔子风示天下规度可谓宏远矣列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0a 页 WYG0539-0534a.png
 相承益严祀事先后一轨暨我皇考宪宗纯皇帝诏
 增庙之舞佾为八笾豆十二礼乐尽同于天子褒崇
 之典至是盖无以加我国家百有馀年之太平端有
 自哉阙里有庙建自前代规制尤盛弘治已未六月
 燬于火朕闻之惕然特敕山东巡抚巡按暨布政按
 察司官聚材庀工为之重建越五年甲子正月工毕
 巡抚右副都御史徐源巡按监察御史陈璘以其状
 来上宏深壮丽视旧规有加朕怀乃慰既遣内阁辅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0b 页 WYG0539-0534b.png
 臣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往
 告复具巅末为文俾勒之庙庭用昭我祖宗以来尊
 师重道之意并系之诗曰圣人之生天岂偶然命之
 大君俾赞化权二帝三王君焉克圣继天立极道形
 于政大化既洽至治斯民巍巍荡荡浑乎难名周政
 不纲道随时坠孔子圣人而不得位乃稽群圣乃定
 六经万世之师于焉足徵自汉而下数千馀岁褒典
 代加有隆无替于皇我祖居正体元六经是师卓尔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1a 页 WYG0539-0534c.png
 化原列圣相承先后一揆逮及朕躬思弘前轨庙貌
 载崇祀事孔禋经言典训弥谨弥敦俗化治成日升
 川至斯道之光允垂万世
 武宗正德元年帝幸太学释奠于孔子先期遣官行
 取衍圣公并三氏子孙陪祀观礼 八年遣山东巡
 抚都御史赵璜祭告(时因流贼/犯曲阜)
 世宗嘉靖元年遣吏部尚书石瑶诣阙里祭告三月
 帝幸太学谒孔子至棂星门外即降辇步入礼毕仍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1b 页 WYG0539-0534d.png
 步出棂星门外升辇先期遣官行取衍圣公并三氏
 子孙陪祀观礼 九年釐正祀典改称至圣先师孔
 子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
 子十哲以下弟子皆称先贤左邱明以下皆称先儒
 诏天下文庙俱撤塑像易以木主两京国子监祭用
 十笾十豆府州县学用八笾八豆乐舞用六佾自制
 祭文服皮弁谒文庙行释菜礼文曰自昔混沌之初
 天命羲农轩皇创世开物以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2a 页 WYG0539-0535a.png
 以及先师列圣相继奉天行道立教诲人肆我圣祖
 再造区宇化行天下我圣祖崇礼于先师御制有文
 典册俱在予惟寡昧之人仰遵祖宪去前朝亵慢之
 偶像如祖制崇礼之圣谟称号核实俎豆究本以遵
 礼典兼体先师至意予实不聪赖先师默鉴及良辅
 洪儒所赞之也爰择令辰特命大臣奉妥先师神位
 以及配从之位于此惟先师鉴知永依陟降大运神
 化教我君民俾予性理早开而无负皇天付托之眷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2b 页 WYG0539-0535b.png
 命暨士庶学业咸正而无违先师传道之至情予实
 有望焉惟先师觉之以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
 思子亚圣孟子配诏去启圣公封爵令国子监并天
 下学宫皆建启圣祠祀叔梁父以先贤颜路曾点孔
 鲤孟孙激配享以先儒程珦朱松蔡元定从祀(神宗/朝增)
 (周辅成/从祀)遣官祭告文曰惟公诞生至圣为万世王者
 之师功德显著故兹妥奉公位于此以先贤颜氏曾
 氏孔氏孟孙氏先儒程珦朱松蔡元定配复御撰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3a 页 WYG0539-0535c.png
 祀说其辞曰朕惟孔子之道王者之道德王者之德
 也功王者之功也事王者之事也特其位非王者之
 位焉昨辅臣少傅张璁再疏请正其号称服章等事
 已命礼部集翰林诸臣议正外惟号与服章二事所
 关者重不得不为言之孔子当周家衰时知其不能
 行王者之道乃切切以王道望于鲁卫二国二国之
 君竟不能明孔子之道孔子既逝后世至唐玄宗乃
 荐谥曰文宣加以王号至元又益其谥为大成夫孔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3b 页 WYG0539-0535d.png
 子之于当时诸侯有僭王者皆笔削而心诛之故曰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生如是其死乃不
 体圣人之心漫加其号虽曰尊崇其实目为乱贼之
 徒是何心哉乂我圣祖当首定天下之时命天下崇
 祀孔子于学不许祀于释老之宫又除去塑像止令
 设主乐舞用六佾笾豆以十可谓尊崇孔子极其至
 矣无以加矣特存其号岂无望于后人哉亦或当时
 草创未暇欤至我皇祖文皇帝始建北京国学因元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4a 页 WYG0539-0536a.png
 人之旧塑像犹存盖不忍毁之也又至我皇祖考用
 礼官之议增乐舞用八佾笾豆用十二牲用熟而上
 拟乎事天之礼也夫孔子设或在今肯安享之昔不
 观鲁僭王之礼宁肯自僭事天之礼乎果能体圣人
 之心决当正之也至于称王贼害圣人之甚孔子昔
 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何其不幸身
 遭之哉夫既以王者之名而横加于孔子故使颜回
 曾参孔伋以子而并配于堂上颜路曾晰孔鲤以父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4b 页 WYG0539-0536b.png
 从列于下安有子坐堂上而父食于下乎此所谓名
 不正者焉皆由纲领一紊而百目困之而隳耳今也
 不正滋来世之非道将见子不父其父臣不臣其君内
 离外叛可胜言哉 又撰正祀申说其辞曰朕惟为
 人臣尽臣道尽之云者终始死生以之非有所私也
 孔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朱子释之曰祖父所行
 之事不但三年虽万世亦不可改也少有可变岂可
 待之三年夫成法固不可改其于一切事务不可不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5a 页 WYG0539-0536c.png
 急于正之也朕又惟天子不可与匹夫相争辩斯世
 斯时却不得不辩也昨所命议正孔子之祀典朕不
 知典籍且以易明者言之孔子之谥王号自唐玄宗
 李林甫之君臣始夫孔子已逝在秦汉之前此间岂
 无贤明之君如汉高祖唐太宗皆创业垂统者何不
 加王号于孔子则不敢拥虚名以示尊崇之意可知
 矣林甫之请玄宗之加意必有为林甫之为臣何等
 臣也其意或假尊崇师道以欺玄宗欤玄宗之所加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5b 页 WYG0539-0536d.png
 也何其巧乎自秦而后王天下者称皇帝汉方以王
 号封臣下玄宗之封谥孔子何不以皇帝加之是不
 欲与之齐也特一王号犹封拜臣下耳尊崇之意何
 在哉盖此王字非王天下之王实后世王公之王也
 繇是元君武宗假托之而求谥宋徽宗荐十二章服
 徽宗之加欲掩其好道教而设此以尊崇耳况以诸
 侯王而僭天子之服章诬之甚也至于雕塑之像不
 知孔门弟子即孔子死时而造之且如一人自是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6a 页 WYG0539-0537a.png
 人貌色不知可增损乎抑不可乎以一圣人而信工
 肆意雕塑曰此是孔子像也殊不知其实是土木之
 灵耳孔子肯依之享之推已之心则知孔子之心也
 又至于八佾之舞十二俎豆又僭礼之甚也决所当
 正 十二年三月帝幸太学释奠于孔子先期遣官
 行取衍圣公并三氏子孙族人陪祀观礼 十四年
 授孔承寅为世袭国子监学正奉仪封县孔子庙祀
 穆宗隆庆元年遣尚宝司卿刘奋庸诣阙里祭告八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6b 页 WYG0539-0537b.png
 月帝幸太学释奠于孔子先期遣官行取衍圣公并
 三氏子孙族人陪祀观礼
 神宗万历元年遣尚宝司司丞张孟男诣阙里祭告
 八月帝幸太学命大学士陈以勤释奠于孔子 四
 年八月初二日帝幸太学释奠于孔子先期遣官行
 取衍圣公并三氏子孙族人陪祀观礼
 熹宗天启元年遣顺天府府丞姚士慎诣阙里祭告
  五年二月帝幸太学释奠于孔子先期遣官行取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7a 页 WYG0539-0537c.png
 衍圣公并四氏子孙族人陪祀观礼(时曾氏贤裔/袭封博士)
 怀宗崇祯元年五月遣太仆寺卿郭兴宁诣阙里祭
 告 二年正月帝幸太学释奠于孔子先期遣官行
 取衍圣公并四氏子孙族人陪祀观礼 十四年八
 月帝重幸太学释奠于孔子陪祀观礼如二年例
 历代配祀贤儒
 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幸鲁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祀/诸)
 (贤始此后/不备载)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7b 页 WYG0539-0537d.png
 灵帝光和元年画先圣及七十二弟子像于鸿都门
 学
 魏齐王正始二年释奠孔子以颜渊配(颜子配享始/此后不备载)
 此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幸鲁祠阙里诏拜孔氏四
 人颜氏二人官
 唐太宗贞观二年诏尊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
 二十一年诏以左邱明卜子夏公羊高谷梁赤伏胜
 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贾逵杜子春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8a 页 WYG0539-0538a.png
 融卢植郑康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二
 十二人代用其书垂于国胄自今有事于太学并令
 配享尼父庙堂(礼记释奠于先圣先师康成释先师/以为如诗有毛公礼有高堂生之类)
 (自是后儒言释奠者本礼记言先师者本郑氏是时/以孔子为先圣以左邱明等二十二人为先师盖取)
 (之于释经之诸儒也圣门诸贤惟颜子/配享子夏列于经师之内馀俱未祀)
 高宗永徽中复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颜渊左
 邱明以降皆从祀 显庆二年复尊孔子为先圣颜
 子为先师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8b 页 WYG0539-0538b.png
 总章元年四年赠颜渊为太子少师曾参为太子少
 保
 睿宗太极元年二月加赠颜渊为太子太师曾参为
 太子太保皆配享
 玄宗开元八年进圣门十哲并曾子从祀诏曰颜子
 等十哲宜为坐像悉令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
 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因图画七十弟子及二十二
 贤于庙壁(子夏升祀十哲/当作二十一贤)上以颜子亚圣亲为制赞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9a 页 WYG0539-0538c.png
 书于石仍令当朝文士分为之赞题其壁焉(时国子/司业李)
 (元瓘奏言京国子监庙堂先圣孔宣父配坐先师颜/子立侍准礼授坐不立授立不跪况颜子道亚生知)
 (才先入室既当配享请据礼文合从坐侍又四科弟/子闵子骞等并服膺儒术亲承圣教虽复列像庙堂)
 (不参享祀谨按祠令何休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岂/有升堂入室之子独不沾配享之馀望请春秋释奠)
 (列享在二十二贤之上七十子之像文翁之壁尚不/阙如岂有国庠遂无图绘请命有司图形于壁兼为)
 (立赞庶敦劝儒风光崇圣烈曾参孝道可宗独/受经于夫子望准二十二贤从享故有是诏)十三
 年诏免颜氏子孙赋役 二十七年八月诏以两京
 国子监及天下诸州孔子南面坐十哲等东西行列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59b 页 WYG0539-0538d.png
 侍且门人三千见称十哲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元
 圣之风规𤼵人伦之耳目并宜褒赠以宠贤明其颜
 子既称亚圣须优其秩赠颜子为兖国公闵子骞等
 九人俱赠侯七十子并宜追赠曾参等七十三人俱
 赠伯(是时复以曾子列于七十/子之位诸贤俱列从祀)是年诏建颜子庙于
 兖州(明洪武十八年/改作滋阳县学)
 后唐长兴三年敕文宣王四壁英贤自此每释奠宜
 准郊祀录各陈酺醢等诸物以祭(时国子博士蔡同/文奏每年释奠于)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0a 页 WYG0539-0539a.png
 (文宣王以兖国公颜子配坐以闵子骞等为十哲排/祭奠其七十二贤图形四壁面前皆无酒脯今后请)
 (各设豆爵祠享下礼院言释奠文宣王并中祠例祭/以少牢其配坐十哲见今行礼自丧乱以来废祭四)
 (壁英贤今详郊祀录文宣王从祀诸座/各笾二豆二簠簋各一爵一诏从之)
 宋太祖建隆三年以太牢祀兖国公颜子御制赞词
 词曰生值衰周爵不及鲁一箪藜藿陋巷环堵德冠
 四科名垂千古殁表万邦遂封东土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躬祀先圣于阙里加封七十二
 弟子诏曰四科钜贤并列五等七十达者俱赠列侯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0b 页 WYG0539-0539b.png
 位彼先儒(位字/疑误)皆传圣道咸加赠典俾耀素风仍命
 采寮分纪遗烈式尽褒扬之旨庶资善诱之方宜令
 中书枢密三司两制丞郎待制馆阁直阁校理分撰
 赞以闻
 仁宗景祐三年建孟子庙于邹之四基山(时孔道辅/守兖州求)
 (孟子墓于四基/山即墓建祠)
 神宗元丰六年十月追封孟子为邹国公(从吏部尚/书曾孝宽)
 (之/请)诏曰自孔子殁先王之道不明发挥微言以绍三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1a 页 WYG0539-0539c.png
 圣功归孟氏万世所宗厥惟旧邦实有祠宇追加爵
 号以示褒崇可封邹国公 七年五月诏以邹国公
 孟子配享先圣庙设位于兖国公之次(从晋州教授/陆长愈之请)
 建孟子庙于邹之东郊(从知兖州军/事李埏之请)进荀况扬雄韩
 愈从祀
 哲宗元祐元年诏定邹国公孟子服九旒衣九章
 徽宗崇宁元年封子思子为沂水侯 四年诏定冕
 服兖国公颜子服九旒冕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1b 页 WYG0539-0539d.png
 大观二年诏以子思子从祀先圣庙(绘像于左邱明/诸贤之间从通)
 (仕郎侯/孟之请)
 政和三年进王安石配享王雱从祀 四年诏修孟
 子庙列一品戟于门赐田百亩以给守者 五年三
 月封乐正子克为利国侯配享孟子庙敕曰由孔子
 至于孟子百有馀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近也兴圣
 人之道若此其难也孟子既殁配享孔子之庙血食
 于天下亦可谓至矣今于邹独推尊孟子求其门人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2a 页 WYG0539-0540a.png
 高弟使得从祀配享南面而处如孔子之尊焉克也
 学古之道好善优于天下追以侯爵其配食焉斯文
 之光万古不泯可特封利国侯又封公孙丑以下十
 七人为伯从祀孟子敕曰孟子既殁孔道益尊今孔
 子庙食于天下配享从祀后世无并焉肆朕命邹国
 公尊崇庙貌使世世得祀虽不及于天下至于门人
 高弟配享从祀自孔子以来未有如孟子者也尔等
 志不行于当时而见录于后世列爵疏封亦可为荣矣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2b 页 WYG0539-0540b.png
 可依前件敕封邹国公孟子诸弟子为伯(从程振/之请)
 宣和三年改建孟子庙于邹之南郊 四年诏给孟
 子庙洒扫户二十五户免其徭役
 钦宗靖康元年诏降王安石从祀庙庑(右谏议杨时/言王安石学)
 (术之谬/请黜之)
 高宗绍兴十四年上既制文宣王赞复自颜子以下
 诸贤亲为制赞其赞颜子曰德行首科显冠学徒不
 迁不贰乐道以居食饮甚恶在陋自如宜称贤哉岂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3a 页 WYG0539-0540c.png
 止不愚
 孝宗淳熙四年黜王雱祀
 理宗绍定三年御制孟子赞词曰道术分裂诸子为
 书既极而合笃生真儒诋诃杨墨皇极是扶较功论
 德三圣之徒
 端平二年升子思子入十哲之列
 淳祐元年正月进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从祀
 (元于皇庆二年从/祀黜王安石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3b 页 WYG0539-0540d.png
 景定二年进张栻吕祖谦从祀(从皇太子之请祀元/于皇庆二年从)
 度宗咸淳三年正月封曾子为郕国公子思为沂国
 公配食大成殿位于颜孟之间是为四配诏曰孔子
 称颜回好学固非三千之徒所同也而其学不传得
 圣传者独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轲忠恕两语
 深契一贯之旨中庸一篇丕阐前世之蕴而孔子之
 道益著向非颜曾思孟相继衍绎著书垂训中更管
 商杨墨佛老几何其不遂泯哉今大成惟颜孟侑食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4a 页 WYG0539-0541a.png
 曾思不与尚为缺典先皇帝述道统之传自伏羲以
 来著十三赞孔子而下颜曾思孟昭然具在非以遗
 我后人乎可令礼官学官议可升曾子子思侑食
 升颛孙子于十哲进邵雍司马光从祀(元于皇庆/二年从祀)
 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诏迁孟子像于宣圣右与颜子
 相对改塑二贤冕服用九旒九章(初孟子像以燕服/在后堂至是迁于)
 (正/殿)
 章宗明昌五年诏颜子孟子后并免徭役 六年八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4b 页 WYG0539-0541b.png
 月修颜子庙告成诏赐乐服遣兖州节度使孙康诣
 庙致祭祝文曰惟公宅庙告成神之式燕肆颁乐服
 以焕声容殊别上仪表章崇教俨惟亚圣作配先师
 春秋二时祀祭百世尚飨
 元太宗九年诏免颜氏子孙军役
 世祖中统三年诏以杨庸为教授训诲孔颜孟三氏
 子孙
 至元二年七月遣集贤院学士王德渊以牲牢致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5a 页 WYG0539-0541c.png
 兖国公颜子诏免颜氏子孙赋役
 成宗大德二年九月遣官致祭兖国公颜子
 武宗至大四年十月遣国子祭酒刘赓致祭兖国公
 颜子
 仁宗皇庆二年进许衡从祀
 延祐三年诏春秋释奠于先圣以颜子曾子子思孟
 子配六月追封亚圣邹国公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
 宣献夫人制曰朕惟由孔子至于孟子百有馀岁而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5b 页 WYG0539-0541d.png
 道统之传独得其正虽命世亚圣之才亦资父母教
 养之方也其父夙丧母以三迁之教励天下后世推
 原所自功莫大焉稽诸往代实缺褒崇夫功大而位
 不酬实著而名不正岂朕所以致怀贤之意哉肆颁
 宠命永贲神休 六年进蘧瑗从祀
 晋王泰定五年(即致和/元年)诏于颜孟二庙各赐邹县牧
 地三十顷徵其所入以给常祀(拨给颜庙祭田元史/作元统二年今从旧)
 (志/)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6a 页 WYG0539-0542a.png
 文宗天历二年九月诏建颜子庙于曲阜(元史云即/所居陋巷)
 至顺元年九月加封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曾子为郕
 国宗圣公子思子为沂国述圣公孟子为邹国亚圣
 公封颜子制曰朕惟孔氏之门入圣人之域颜子一
 人而已观其不迁怒不贰过以成复礼之功无伐善
 无施劳益著为仁之效盖将不日而化矣惜乎天不
 假之以年也朕缅怀哲人留心圣学将大彰于风教
 故特侈于褒嘉于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虽潜德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6b 页 WYG0539-0542b.png
 时之不显吾见其进未见其止顾圣言百世而弥彰
 尚服宠光丕隆文治可加封兖国复圣公封曾子制
 曰朕惟孔氏之道曾氏独得其宗盖本于诚身而然
 也观其始于三省之功卒闻一贯之道是以友于颜
 渊而无愧授之思孟而不湮者欤朕恭仰休风景行
 先哲爰因旧爵崇以新称于戏圣神继天立极以来
 道统之传远矣国家化民成俗之效大学之书具焉
 其相子之修齐兹式彰于褒显可加封郕国宗圣公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7a 页 WYG0539-0542c.png
 封子思子制曰昔曾子得圣人之传而子思克承厥
 统稽夫中庸之一书实开圣学于千载朕自临御以
 来每以嘉惠斯文为念万几之暇览观载籍至于致
 中和而天地位万物育雅留意焉夫爵职之荣既隆
 于升配景行之懿可后于褒嘉于戏有仲尼作于前
 孰俪世家之盛得孟子振其后益昌斯道之传渥命
 其承茂隆丕绪可加封沂国述圣公封孟子制曰孟
 子百世之师也方战国之纵横异端之充塞不有君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7b 页 WYG0539-0542d.png
 子孰任斯文观夫七篇之书惓惓乎致君泽民之心
 凛凛乎拔本塞源之论黜霸功而行王道距诐行而
 放淫辞可谓有功圣门追配神禹者矣朕若稽圣学
 祗服格言乃著新称以彰渥典于戏诵诗书而尚友
 缅怀邹鲁之风非仁义则不陈期底唐虞之治英风
 千载蔚有耿光可加封为邹国亚圣公(旧志作二年/今照元史)
 十一月进董仲舒从祀 三年五月加封颜子父为
 把国公母齐姜氏为把国夫人制曰朕惟孔子之道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8a 页 WYG0539-0543a.png
 大矣学之以复诸圣传之而得其宗者其惟颜子乎
 崇其道而褒封其所自出礼也故列圣以来于孔孟
 之考妣亦既褒锡之矣朕迪民兴学议礼考文爰命
 有司稽颜氏之先师封之宗国节以一惠顾岂私于
 其家哉享祀有严永世无极父无繇可赠把国公谥
 文裕母齐姜氏追封把国公夫人谥端献封颜子妻
 戴氏为兖国夫人制曰朕惟颜子侑食于孔圣春秋
 释奠为郡国通祀又有庙于鲁其子孙祠祭宜如孔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8b 页 WYG0539-0543b.png
 氏家人之礼爵秩固当及其配焉夫德足以相其君
 子则今之歆于世享以比隆阙里之家不亦宜乎妻
 宋戴氏可追封兖国夫人谥贞素(元祭祀志作元统/二年今从本纪)
 八月立闵子书院于济南
 顺帝元统二年六月遣中书省椽邓昌世以太牢致
 祭复圣颜子
 至正二十一年诏加杨时李侗胡安国蔡沈真德秀
 封爵未及从祀 二十六年给孟子庙洒扫五户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9a 页 WYG0539-0543c.png
 明太祖洪武元年制春秋释奠礼配祀贤儒悉如旧
 制 五年罢孟子配享 六年诏以孟子辨异端辟
 邪说𤼵明孔子之道宜从祀如故 二十九年罢扬
 雄祀(从行人司副/杨砥之请)
 成祖永乐七年遣礼部员外郎饶晞致祭复圣颜子
 英宗正统二年进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 四年
 诏修颜子庙 七年颜子庙成御制碑文立于庙文
 曰朕惟圣贤之生皆天以为世道生民计非偶然也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69b 页 WYG0539-0543d.png
 虽天处之有不同而圣贤求所以仰副天之意者则
 一心也孔子之道原于天而承于尧舜禹汤文武周
 公孔子不得位则惓惓于推明斯道立教垂世以副
 天之意盖周公而后必有孔子而后帝王之道明君
 臣父子之位正尊卑内外贵贱之辨著虽斯理在人
 心皆固有之然非得孔子之教则不能以皆明明之
 有浅深则行之之效亦因有浅深世道所以有盛衰
 之不齐也向微孔子之教斯世斯人几何其不沦于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0a 页 WYG0539-0544a.png
 禽兽也哉此孔子之道所以为天下国家者不可一
 日而无也三千之徒孔子独称颜子好学独告以帝
 王为治之大法使孔子居尧舜之位则颜子稷契之
 伦也圣贤之不得位与年皆天也然而使之得为天
 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有以仰副天之
 意亦天也君子曰圣人之蕴微颜子殆不可见𤼵圣
 人之蕴教万世无穷者颜子也嗟乎孔子其太和元
 气颜子其四时之春乎非春其何以见太和之𤼵育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0b 页 WYG0539-0544b.png
 也曲阜故有孔颜庙祀我皇曾祖太宗文皇帝既新
 孔庙而亲制文书石朕嗣统之七年爰新颜庙有司
 请文书石并系以诗曰巍巍宣圣道配乾坤化流天
 下光阐人文睿矣兖国刚明纯粹荡荡圣域深造精
 诣为兹四勿以复天理以居广居进进无止大经大
 本一出于天惟圣诚明颜得其全礼乐之授王佐之
 期凤鸟不至贤圣侧微作范立教永淑来世报德暨
 功代谨秩祀东瞻鲁邦生之所都神灵在天亦时来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1a 页 WYG0539-0544c.png
 居既作新庙爰祗祀事弼佑皇明千万亿岁 八年
 进吴澄从祀(从辅臣杨/士奇之请)九年诏修曾子庙于嘉祥县
 代宗景泰二年命以复圣颜子后希惠为世袭五经
 博士 又以亚圣孟子后希文为世袭五经博士拨
 赐孟子庙祭田六顷 六年诏有司修葺颜子孟子
 二程子朱子各祠庙 十二月诏复颜孟二庙元时
 所赐祭田各加拨二十顷置佃户各十户(从都御史/徐有贞之)
 (请/)又钦设孟子庙礼生五十六名是年命以宋儒周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1b 页 WYG0539-0544d.png
 敦颐后周冕为世袭五经博士拨给墓田(明末/失袭)又以
 宋儒朱熹后闽派朱梴为世袭五经博士(朱子后有/二𣲖长子)
 (塾之后为闽𣲖次子野之后为徽𣲖闽𣲖博/士七传至之俊于天启间袭职明终罢废)
 宪宗成化六年十一月拨给颜孟二庙洒扫户七户
  十八年复赐颜孟二庙洒扫户二十五户
 孝宗弘治九年进杨时从祀 是年诏修孟子庙
 武宗正德元年命以衍圣公次子世袭五经博士主
 子思书院祀事 四年重修颜子庙告成御制庙碑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2a 页 WYG0539-0545a.png
 其文曰朕闻孔子之道与天地并当时惟颜子曾子
 得其传其后则有子思孟子颜氏所传深且粹矣彼
 三子者得之皆有著述以垂世立教今大学中庸暨
 七篇之作与六经论语并传万世所以续往圣之绝
 开来世之迷厥功大矣颜子在圣门独称好学而终
 日默然如愚又不幸早死不及立书以垂世盖其德
 则信粹矣而立教之功靡得而称焉虽然孔子之言
 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使圣人之道果不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2b 页 WYG0539-0545b.png
 在于言乎则几于晦果在于言乎则几于浅然则以
 言为解又不若无言之教之深且粹也故曰𤼵圣人
 之教诏万世无穷者颜子也又不迁怒不贰过克复
 以至卓尔之地示万世为学之妙旨而四代礼乐立
 万世为治之大法则其功孰加焉曲阜故有庙其地
 即所谓陋巷者岁久圮坏过者兴嗟弘治十五年六
 十一代孙博士公鋐奏乞修治先帝俞之及今告成
 前为复圣殿西为杞国公殿又为颜乐亭陋巷井亭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3a 页 WYG0539-0545c.png
 门堂寝庑咸备公鋐又奏乞勒石纪载以示久远朕
 乃为述其事于碑以阐颜氏之功而因以著先帝崇
 儒之德铭曰周衰道坠圣惟孔作有睿惟贤独见其
 卓一瓢陋巷以乐其乐终日之愚万世之觉于皇孝
 皇哜嚅道真既崇阙里陋巷亦新门墙轮奂笾豆斯
 陈颜谁云夭其存则长荐之新庙斯道之光
 世宗嘉靖二年命以宋儒朱熹后徽𣲖朱墅为世袭
 五经博士 九年釐正祀典诏改称四配为复圣颜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3b 页 WYG0539-0545d.png
 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从祀弟子俱称
 先贤从祀诸儒俱称先儒悉去前代封号礼臣议以
 申枨申党为一人存枨去党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
 戴圣刘向贾逵焉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俱罢
 祀林放蘧瑗郑康成郑众卢植服虔范宁七人令各
 祀于其乡增入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四人从祀(用/学)
 (士程敏/政之言)又增入陆九渊从祀(用行人薛/侃之言)时东庑从祀
 二十七位西庑从祀四十四位十一月诏立启圣祠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4a 页 WYG0539-0546a.png
 以颜路曾晰孔鲤孟孙激配享以程珦朱松蔡元定
 从祀 十八年命以宗圣曾子后质粹为世袭五经
 博士
 穆宗隆庆五年进薛瑄从祀
 神宗万历十二年进王守仁陈献章胡居仁从祀
 十七年诏拨给曾子庙祭田五十顷佃户二十户续
 给十九户 二十三年以周辅成从祀启圣祠 四
 十二年进罗从彦李侗从祀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4b 页 WYG0539-0546b.png
 熹宗天启三年五月遣太常寺少卿魏应嘉致祭亚
 圣孟子庙及博士孟承光(天启二年白莲贼陷邹邑/博士孟承光率子孔略禦)
 (贼死之故/有是祭)御制祭文其文曰朕惟我朝追崇贤圣恤
 及后昆所以维世道觉人心也惟尔孟夫子七篇卫
 道心长万世报功典重岂意鲁林遗树鸟不敢巢邹
 谷丛兰兽何忍剪尔裔孙博士孟承光一门殉难吾
 道奇穷朕每览守臣奏状殊切怆怀是用遣官敬陈
 笾豆式念羹墙暨孟承光母子起尔哀魂歆兹渥典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5a 页 WYG0539-0546c.png
 岩岩未谢上妥亚圣在天之灵烈烈如生下慰博士
 九原之痛于戏天之未丧斯文妖氛立殄泽之不斩
 君子奕叶弥昌岂徒恩赉一时庶冀光昭百代尚享
 怀宗崇祯十五年诏以先儒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
 张载朱熹改称先贤 十六年命以先贤仲子后仲
 于陛为世袭五经博士
 
 
山东通志 卷十一之三 第 75b 页 WYG0539-0546d.png
 
 
 
 
 
 
 
 山东通志卷十一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