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a 页 WYG0539-044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十之二
 巡狩志下(附封禅/)
  历代封禅
 夏按山海经禹曰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
 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
 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
 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𤼵也刀铩之所起也能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b 页 WYG0539-0440b.png
 者有馀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
 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此纪封禅之始管子地/数篇亦载此语刀铩作)
 (刀/币)
 周汉书郊祀志云齐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
 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夷吾
 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氏封
 泰山禅云云神农氏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
 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a 页 WYG0539-0441a.png
 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
 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于
 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
 孤竹西伐束马县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
 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
 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
 禅鄗上黍北里禾所以为盛江淮间一茅三脊所以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b 页 WYG0539-0441b.png
 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
 有不召而自致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麟麟不至嘉禾
 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群翔而欲封禅无乃不可
 乎桓公乃止(按史记封禅书西伐大夏涉流沙汉书/节去五字又管子杂篇有封禅第五十)
 (原篇不存班固白虎通曰王者易姓受命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
 (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所交代之处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高顺其类也故升)
 (封者增高也下禅梁甫之山基广厚也刻石纪号者/著已之功绩以自效也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故)
 (增泰山之高以报天附梁甫之趾以报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于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a 页 WYG0539-0441c.png
 (矣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以即玺故/孔子曰升泰山观易姓之王可得而数者七十有馀)
 (封者广也言禅者明以成功相传也于梁甫何以三/皇禅绎绎之山明已成功而告有德者居之绎绎者)
 (无穷之意也五帝禅于亭亭者量度审諟德著明也/三皇禅于梁甫之山者梁信也甫辅也辅天地之道)
 (而行之也太平乃封告于天必也于岱宗何明告易/姓刻石纪号告自纪于百王也燎祭天报之义也诗)
 (云于皇时周陟其高山/言周太平封泰山也)
 秦始皇帝三年东巡狩郡县祠驺峄山颂功业于是
 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于泰山下诸儒或议
 曰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草石土木扫地而祠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b 页 WYG0539-0441d.png
 席用苴秸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
 由此黜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颠立石颂
 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泰祝
 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始
 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下诸儒既黜
 不得与封禅闻始皇遇风雨即讥之于是始皇遂东
 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川及八神蓬莱仙人羡门之属始
 皇封禅之后十二年而秦亡诸儒生疾之皆说曰始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a 页 WYG0539-0442a.png
 皇上泰山为风雨所击不得封禅云(服虔曰封增土/之高归功于天)
 (禅辟广土地也张晏曰天高不可及于泰山封禅而/祭冀近神灵也瓒曰积土为封谓负土于泰山上为)
 (坛而祭之除地为墠祭于梁父后改墠为禅神之矣/祭尚玄酒而俎鱼墠皆广长十二丈坛高三尺阶三)
 (等而树石泰山之上高二丈一尺广三尺席用蒩秸/说文蒩茅藉也秸禾藁也去其皮以为席周礼祭祀)
 (供茅蒩应司马迁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 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于泰)
 (山者也孔子论述六艺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馀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盖难言之)
 (始皇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休于大树诸/儒讥之此岂所谓无其应而用事者耶)
  李斯篆刻石文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b 页 WYG0539-0442b.png
 事天以礼立身以义事父以孝成人以仁四海之内
 莫不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人庶蕃息天禄永得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饰二十有六年初并天
 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从
 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宣皆
 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
 平天下不懈于治夙兴夜寐建设长利专隆教诲训
 经宣达远近毕理咸承圣志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a 页 WYG0539-0442c.png
 遵职事昭格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
 奉遗诏永承重戒(按事天以礼十句乃始皇封岱所/刻自皇帝临位以下则二世东巡)
 (刻始皇所立石以表先世功德之词范氏曰古者天/子巡狩至于方岳必告祭柴望所以尊天而怀柔百)
 (神也后世学礼者失其传而诸儒之谄谀者为说以/希世主谓之封禅实自秦始古无有也人主不法三)
 (代而法秦/亦已谬矣)
 汉文帝十六年夏四月上郊祀渭阳五帝庙使博士
 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议巡狩封禅
 武皇帝元鼎四年汾阴得大鼎迎至甘泉荐之郊庙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b 页 WYG0539-0442d.png
 群臣皆贺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
 希旷绝莫知其仪体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
 之望祀射牛事齐人丁公年九十馀曰封禅者古不
 死之名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
 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
 年至具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
 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接神人蓬莱高
 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6a 页 WYG0539-0443a.png
 辩明封禅事又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于是上书
 罢诸儒弗用(武帝议封禅诸儒对者五十馀人未能/有所定先是司马相如病死有遗书颂)
 (功德言符瑞足以封泰山上嘉其书以问倪宽宽对/曰陛下躬𤼵圣德统摄群元宗祀天地荐礼百神精)
 (神所向徵兆必报天地并应符瑞昭明其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仪不著于)
 (经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祗祗戒精专以接/神明总百官之职各称事宜而为之节文惟圣主所)
 (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自尽终莫能成惟天子建中和之极)
 (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然之)元封元年春三月东
 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上闻有言万岁云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6b 页 WYG0539-0443b.png
 (本记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因东上泰山泰山草木未生乃令人
 上石立之泰山颠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四月
 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
 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至乙卯令侍中儒者皮
 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
 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
 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子侯霍去/病子也)亦有封其
 事禁明日下阴道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如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7a 页 WYG0539-0443c.png
 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
 间一茅三脊为神藉五色土益杂封纵远方奇兽飞
 禽及白雉诸物颇以加祠兕牛象犀之属不用皆至
 泰山然后去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出封中
 天子从禅还坐明堂(周之/明堂)群臣更上寿诏曰朕以眇
 躬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
 八神遭天地贶施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
 欲止不敢(上祠八神时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7b 页 WYG0539-0443d.png
 (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钜公已忽不见)遂登泰山至
 于梁父然后升䄠肃然(山名在梁/父见前)自新嘉与士大夫
 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行所巡至博奉高蛇丘
 历城梁父民田租逋赋贷已除加年七十以上孤寡
 帛人二匹四县无出今年算(奉高一县素以/供神不在算限)赐天下
 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又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
 狩用事泰山诸侯有朝宿地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
 下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帝欲自浮蓬莱求神仙群/臣谏莫能止东方朔曰夫)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8a 页 WYG0539-0444a.png
 (仙者得之自然不必躁求若其有道不忧不得若其/无道虽至蓬莱见仙人亦无益也臣愿陛下第还宫)
 (静处以须之仙人将自至上乃/还是时奉车子侯暴病一日死)至碣石自辽西历北
 边九原归于甘泉二年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
 天旱乾封三年上乃下诏天旱意乾封乎其令天下
 尊祠灵星焉秋作明堂于泰山下初天子封泰山泰
 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
 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明堂图明
 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为复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8b 页 WYG0539-0444b.png
 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崙天子从之入以拜祀
 上帝焉于是上命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五年冬
 帝南巡江汉遂北至琅琊并海所过礼祠其名山大
 川春三年还至泰山增封甲子祠泰一五帝于明堂
 望合高皇帝祠坐对之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
 天子从昆崙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毕燎堂下而上
 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巅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
 方黄帝并赤帝所有司侍祠焉山上举火下悉应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9a 页 WYG0539-0444c.png
 因朝诸侯王列侯受郡国计夏四月诏曰朕巡荆扬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泰山上天见象增修封禅
 其赦天下所幸县毋出今年租赋赐鳏寡孤独帛贫
 穷者粟太初元年冬十月帝幸泰山以十一月甲子
 朔旦冬至日祀上帝于明堂后每修封其赞飨曰天
 增授皇帝泰元神策周而复始皇帝敬拜泰一十二
 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山名在/泰山下)祠后土临勃海望祀
 蓬莱还受计于甘泉三年春正月行东巡海上夏四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9b 页 WYG0539-0444d.png
 月还修封泰山䄠石闾初公玉带曰黄帝时虽封泰
 山然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
 然后不死天子既令设祠具至东泰山东泰山卑小
 不称其声乃令祠官礼之而不封焉其后令带奉祠
 后神物复还泰山修五年之礼如前而加禅祠石闾
 石闾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言仙人闾也故上亲
 禅焉天汉三年春三月行幸泰山修封祀明堂因受
 计太始四年春三月行幸泰山甲申修封丙戌䄠石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0a 页 WYG0539-0445a.png
 闾征和四年春正月行幸东莱三月还幸泰山修封
 (泰山五年一修/封帝凡五修封)癸巳䄠石闾祀明堂罢方士候神人
 者(上至是乃言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
 (罢之田千秋曰方士言神仙者甚众而无显功请皆/罢斥遣之上是其言悉罢诸方士候神人者是后上)
 (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节食服药差可少病而已)
 (附司马相如封禅书其辞曰伊上古之初肇自颢穹/生民历选列辟以迄乎秦率迩者踵武逖听者风声)
 (纷轮葳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继韶夏崇号/谥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罔若淑而不昌畴逆失而)
 (能存轩辕之前遐哉邈乎其详不可得闻已五三六/经载籍之传维风可观也书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0b 页 WYG0539-0445b.png
 (因斯以谈君莫盛于尧臣莫贤于后稷后稷创业于/唐尧公刘发迹于西戎文王改制爰周郅隆大行越)
 (成而后陵迟衰微千载亡声岂不善始善终哉然无/异端慎所由于前谨遗教于后耳故轨迹夷易易遵)
 (也湛恩庞洪易丰也宪度著明易则也垂统理顺易/继也是以业隆于襁褓而崇冠乎二后揆厥所元终)
 (都攸卒未有殊尤绝迹可考于今者也然犹蹑梁甫/登泰山建显号施尊名大汉之德逢涌原泉沕潏曼)
 (羡旁魄四塞云布雾散上畅九垓下溯八埏怀生之/类沾濡浸润恊气横流武节猋逝迩狭游原遐阔泳)
 (末首恶郁没闇昧昭晰昆虫闿怿回首面内然后囿/驺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兽导一茎六穗于庖牺双)
 (觡共抵之兽获周馀放龟于岐招翠黄乘龙于沼符/鬼神接灵圉宾于间馆奇物谲诡俶傥穷变钦哉)
 (瑞臻兹犹以为德薄不敢道封禅盖周跃鱼陨杭休/之以燎微夫斯之为符也以登介丘不亦恧乎进让)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1a 页 WYG0539-0445c.png
 (之道何其爽与于是大司马进曰陛下仁育群生义/征不譓诸夏乐贡百蛮执贽德侔往初功无与二休)
 (烈浃洽符瑞众变期应绍至不特创见意者泰山梁/父设坛场望幸盖号以况荣上帝垂恩储祉将以庆)
 (成陛下谦让而弗𤼵也挈三神之欢缺王道之仪群/臣恧焉或谓且天为质闇示珍符固不可辞若然辞)
 (之是泰山靡记而梁甫罔几也亦各并时而荣咸济/厥世而屈说者尚何称于后而云七十二君哉夫修)
 (德以锡符奉符以行事不为进越也故圣王弗替而/修礼地祗谒𣢾天神勒功中岳以章至尊舒盛德𤼵)
 (号荣受厚福以浸黎民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卒业不可贬也愿陛下全之而后因杂缙绅先)
 (生之略术使获曜日月之末光绝炎以展采错事犹/兼正列其义祓饰厥文作春秋一艺将袭旧六为七)
 (摅之无穷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而常为称首者用此宜命掌)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1b 页 WYG0539-0445d.png
 (故悉奏其仪而览焉于是天子俙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试哉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诗大)
 (泽之博广符瑞之富遂作颂曰自我天覆云之油油/甘露时雨厥壤可游滋液渗漉何生不育嘉谷六穗)
 (我穑曷蓄匪唯雨之又润泽之匪唯遍之我泛布濩/之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显位望君之来君兮君)
 (兮候不迈哉般般之兽乐我君圃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旼旼穆穆君子之态盖闻其声今亲其来厥涂靡)
 (从天瑞之徵兹尔于舜虞氏以兴濯濯之麟游彼灵/畤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帝用享祉三代之)
 (前盖未尝有宛宛黄龙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焕炳煇/煌正阳显见觉寤黎烝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厥之)
 (有章不必谆谆依类托寓谕以封峦披蓻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𤼵允荅圣王之德兢兢翼翼故曰)
 (于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舜在假典顾省阙遗此之谓也一本奉符作奉命兹)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2a 页 WYG0539-0446a.png
 (尔作咨尔炫/耀作元耀)
 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二月群臣上言即位三十
 年宜封禅泰山(东观书载太尉赵熹上言曰自古帝/王每世之隆未尝不封禅陛下圣德)
 (洋溢顺天行诛拨乱中兴作民父母修复宗庙救万/姓命黎庶赖福海内清平功成治定群司礼官咸以)
 (为宜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当仁不让宜登/封岱宗正三雍之礼以明灵契望秩群神以承天心)
 (也/)诏书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
 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桓
 公欲封管仲非之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2b 页 WYG0539-0446b.png
 髡兼令屯田从此群臣不敢复言三月上幸鲁(汉祀/令曰)
 (天子行有所之出河沈用白马圭璧各一衣以缯缇/五尺祀用脯二束酒六升盐一升涉渭灞泾雒佗名)
 (水如此者沈圭壁各一律在所给祠具及行沈祠/佗川水先驱投石少府给圭璧不满百里者不沈)
 泰山告太守以上过故承诏祭山及梁父(风俗通曰/博县十月)
 (祀岱宗名曰合冻十二月涸冻正月解冻太守洁斋/亲自执事作脯广一尺长五寸既祀讫取泰山君夫)
 (人座前脯二十朐太守拜/章县次驿马传送雒阳)三十二年正月上斋夜读
 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
 于承诚善用之奸伪不萌感此文乃诏虎贲中郎将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3a 页 WYG0539-0446c.png
 梁松等复案索河雒谶文言九世封禅者凡三十六
 事(东观书曰群臣奏言登封告成为民报德百王所/同陛下辄拒绝不许臣下不敢颂功述德业河雒)
 (谶书赤汉九世当巡封泰山凡三十六事传奏左帷/陛下遂以仲月令辰遵岱岳之正礼奉图雒之明文)
 (以和灵瑞以为兆民上曰至泰山乃复/议国家德薄灾异仍至图谶盖如此)于是张纯等
 复奏请封禅上乃许焉诏有司求元封故事议封禅
 所施用有司奏当用方石再累置坛中皆方五尺厚
 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牒厚五寸长尺三寸广五寸
 有玉检又用石检十枚列于石傍东西各三南北各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3b 页 WYG0539-0446d.png
 二皆长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中刻三处深四寸方
 五寸有盖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玉玺
 一方寸二分一枚方五寸方石四角又有距石皆再
 累枚长一丈厚一尺广二尺皆在圆坛上其下用距
 石十八枚皆高三尺厚一尺广二尺如小碑环坛立
 之去坛三步距石下皆有石跗入地四尺又用石碑
 高九尺广三尺五寸厚尺二寸立坛丙地去坛三丈
 以上以刻书上以用石功难又欲及二月封故诏松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4a 页 WYG0539-0447a.png
 欲因故封石空检更加封而已松上疏争之以为登
 封之礼告功皇天垂后无穷以为万民也承天之敬
 尤宜章明奉图书之瑞尤宜显著今因旧封窜寄玉
 牒故石下恐非重命之义受命中兴宜当特异以明
 天意遂使泰山郡及鲁趣石工宜取完青石无必五
 色时以印工不能刻玉牒欲用丹漆书之会求得能
 刻玉者遂书书秘刻方石中命容玉牒二月上至奉
 高(应劭汉官仪马第伯封禅记曰车驾正月二十八/日𤼵雒阳宫二月九日到鲁遣守谒者郭坚伯将)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4b 页 WYG0539-0447b.png
 (徒五百人治泰山道十日鲁遣宗室诸刘及孔氏瑕/邱丁氏上寿受赐皆诣孔氏宅赐酒肉十一日𤼵十)
 (二日宿奉高是日遣虎贲郎将先上山三案行还益/治道徒千人十五日始斋国家居太守府舍诸王居)
 (府中诸侯在县庭中斋诸卿校尉将军大夫黄门郎/百官及宋公卫公袖成侯东方诸侯雒中小侯斋城)
 (外汶水上太尉太常斋山虞马第伯自云某等七十/人先之山虞观祭山坛及故明堂宫郎官等郊肆处)
 (入其幕府观治石石二枚状博平圆九尺此坛上石/也其一石武帝时石也时用五车不能上也因置山)
 (下为屋号五车石四维距石长丈二广二尺厚尺半/所四枚检石长三尺广六尺状如封箧长检十枚一)
 (纪号石高丈二尺广三尺厚尺二寸名曰立石一枚/刻文字纪功德是朝上山骑行往往道峻峭不骑步)
 (牵马乍步乍骑且相半至中观留马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望无不睹仰望天关如从谷底仰观抗峰其)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5a 页 WYG0539-0447c.png
 (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如无道径遥望/其人端如行朽兀或为白石或雪久之白者移过树)
 (乃知是人也殊不可上四布僵卧石上有顷复苏亦/赖斋酒脯处处有泉水目辄为之明复勉强相将行)
 (到天关自以已至也问道中人言尚十馀里其道旁/山胁大者广八九尺狭者五六尺仰视岩石松树郁)
 (郁苍苍若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遂至/天门之下仰视天门窔辽如从穴中视天直上七里)
 (赖其羊肠逶迤名曰环道往往有絙索可得而登也/两从者扶挟前人相牵后人见前人履底前人见后)
 (人顶如画重累人矣所谓磨胸𢱲石扪天之难也初/上此道行十馀步一休稍疲咽唇燋五六步一休牒)
 (牒㨿顿地不避湿闇前有燥地目视而两脚不随早/食上脯后到天门郭使者得铜物铜物形状如钟又)
 (方柄有孔莫能识疑封禅具也得之者汝南召陆人/姓杨名通东上一里馀得木甲木甲者武帝时神也)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5b 页 WYG0539-0447d.png
 (东北百馀步得封所始皇立石及阙在南方汉武在/其北二十馀步得北垂圆台高九尺方圆三丈所有)
 (两陛人不得从上从东陛上台上有坛方一丈二尺/所上有方石四维有距石四面有阙乡坛再拜谒人)
 (多置钱物坛上亦不扫除国家上见之则诏书所谓/酢梨酸枣狼籍散钱处数百币帛具道是武帝封禅)
 (至泰山下未及上百官为先上跪拜置梨枣钱于道/以求福即此也东山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
 (日始欲出长二丈所秦观者望见长安吴观者望见会/稽周观者望见齐西北有石室坛以南有玉盘中有)
 (玉龟山南胁神泉饮之极清美利人日入下去行数/环日暮时颇雨不见其道一人居其前先知蹈有人)
 (乃举足随之比至/天门下夜人定矣)遣侍御史与兰台令史将工先上
 山刻石文曰维建武三十有二年二月皇帝东巡狩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6a 页 WYG0539-0448a.png
 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班于群神遂觐东后从臣
 太尉熹行司徒事特进高密侯禹等汉宾二王之后
 在位孔子之后褒成侯序在东后蕃王十二咸来助
 祭河图赤伏符曰刘秀𤼵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
 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河图会昌符曰赤帝九世巡省
 得中治平则封诚合帝道孔矩则天文灵出地祗瑞
 兴帝刘之九会命岱宗诚善用之奸伪不萌赤汉德
 兴九世会昌巡岱皆当天地扶九崇经之常汉大兴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6b 页 WYG0539-0448b.png
 之道在九世之王封于泰山刻石著纪禅于梁父退
 省考五河图合古篇曰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
 封刻政河图提刘子曰九世之帝方明圣持衡拒九
 州平天下子雒书甄曜度曰赤三德昌九世会修符
 合帝际勉封刻孝经钩命决曰予谁行赤刘用帝三
 建孝九会修专兹竭行封岱青河雒命后经谶所传
 昔在帝尧聪明密微让与舜庶后裔握机王莽以舅
 后之家三司鼎足冢宰之权势依托周公霍光辅幼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7a 页 WYG0539-0448c.png
 归政之义遂以篡叛僭号自立宗庙隳坏社稷丧亡
 不得血食十有八年扬徐青三州首乱兵革横行延
 及荆州豪杰并兼百里屯聚往往僭号北夷作寇千
 里无烟无鸡鸣犬吠之声皇天眷顾皇帝以匹庶受
 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起是以中次诛讨十有馀
 年罪人斯得黎庶得居尔田安尔宅书同文车同轨
 人同伦舟舆所通人迹所至靡不贡职建明堂立辟
 雍起灵台设庠序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7b 页 WYG0539-0448d.png
 牲一死贽吏各修职复于旧典在位三十有二年年
 六十二乾乾日昃不敢荒宁涉危历险亲巡黎元恭
 肃神祗惠恤耆老理庶遵古聪允明恕皇帝唯慎河
 图洛书正文是月辛卯柴登封泰山甲午禅于梁阴
 以承灵瑞以为兆民永兹一宇垂于后昆百僚从臣
 郡守师尹咸蒙祉福永永无极(封禅仪曰车驾十九/日之山虞国家居亭)
 (百官布野比日山上云气成宫阙百官并见之二十/一日夕牲时白气广一丈东南极望致浓厚时天清)
 (和无云瑞命篇岱岳/之瑞以日为应也)二十二日辛卯晨燎祭天于泰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8a 页 WYG0539-0449a.png
 山下南方群神皆从用乐如南郊(封禅仪曰晨祭也/日高二丈所燔燎)
 (燔燎烟/正北也)诸王王者后二公孔子后袖成君皆助祭位
 事也(封禅仪曰百官各以次上郡储辇三百为贵臣/诸公王侯卿大夫百官皆步上少用辇辇者于)
 (宝周礼注曰/对举曰辇)事毕将升封或曰泰山虽已从食于柴
 祭今亲升告功宜有礼祭于是使谒者以一特牲于
 常祠泰山处告祠泰山如亲耕貙刘先祠先农先虞
 故事至食时御辇升山(封禅仪曰国家御首辇人挽/升山至中观休须臾复上)
 日中后到山上更衣(封禅仪曰须臾/群臣毕就位)早晡时即位于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8b 页 WYG0539-0449b.png
 坛北面群臣以次陈后西上毕位升坛(封禅仪曰国/家台上北面)
 (虎贲陛/戟台下)尚书令奉玉牒检皇帝以寸二分玺亲封之
 讫太常命人𤼵坛上石(封禅仪曰驺骑二千/馀人𤼵坛上方石)尚书令
 藏玉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封禅/仪曰)
 (以金为绳以石三检东方西方各三检检/中石泥及坛土色赤白黑各依如其方色)事毕皇帝
 再拜群臣称万岁(封禅仪曰称万岁音动山谷有气/属天遥望不见山巅山巅人在气)
 (中不/知也)命人立所刻石碑乃复道下(封禅仪曰封毕有/顷诏百官以次下)
 (国家随后数百人维持行相逢推百官连延二十馀/里道多迫小深溪高岸数百丈步从匍匐邪上起近)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9a 页 WYG0539-0449c.png
 (炬火止亦骆驿步从触击大石石声正欢但欢石见/相应和者肠不能已口不能默夜半后到百官明日)
 (乃讫其中老者气劣不能行卧岩石下明日早太医/令复遵问起居国家云昨上下山欲行迫前欲休则)
 (后人所蹈道峻危险恐不能度国家不劳百官以下/露卧水饮无一人蹉跌无一人疾病岂非天耶泰山)
 (率多暴雨如今上直下柴祭封登清晏温和明日上/寿赐百官省事事毕发暮宿奉高三十里明日𤼵至)
 (梁甫九十/里夕牲)二十五日甲午禅祭地于梁阴以高后配
 山川群臣从如元始中北郊故事(封禅仪曰以效如/彼天应如此群臣)
 (上寿国/家不听)四月己卯大赦天下以建武三十二年为建
 武中元元年复博奉高嬴勿出元年租刍槁以吉日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19b 页 WYG0539-0449d.png
 刻玉牒书函藏金匮玺印封之乙酉使太尉行事以
 特告至高庙太尉奉匮以告高庙藏于庙室西壁石
 室高主室之下(袁宏曰夫天地者万物之官府山川/者云雨之丘墟万物生遂则宫府之)
 (功大云雨施润则丘墟之德厚故化洽天下则功配/于天地泽流一国则德合于山川是以王者经略必)
 (以天地为本诸侯述职必以山川为主体而象之取/其陶育礼而告之归其宗本书曰东巡狩至于岱宗)
 (柴传曰郊祀后稷以祈农事夫巡狩观化之常事祈/农抚民之定业犹洁诚殷荐以告昊天况创制改物)
 (神人易听者乎夫揖让受终必有至德于天下征伐/革命则有大功于万物是故王者初基则有封禅之)
 (事盖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夫东方者万物之所/始山岳者灵气之所宅故求之物本必于其始取其)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0a 页 WYG0539-0450a.png
 (所通必于其宅崇其坛场则谓之封明其代兴则谓/之禅然则封禅者王者开务之大体也德不周洽不)
 (得辄议斯事功不弘济不得髣髴斯礼旷代一有其/道至高故自黄帝尧舜至三代各一得封禅未有中)
 (修其礼者也虽继职之君时有功德此盖率复旧业/增修其前政不得仰齐造国同符改物者也夫神道)
 (贞一其用不烦天地易简其礼尚质故藉用白茅贵/其诚素器用陶匏取其易从然封禅之礼简易可也)
 (若夫金函玉牒非天地之性也心唐书礼乐志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 乎盖其旷世不举)
 (行而于礼无所本故自汉以来学者议论不同而至/于不能决则出于时君率意而行之尔 宋马端临)
 (曰秦皇汉武之封禅也皆黜当时诸儒之议而自定/其礼仪考史氏所载则秦之诸儒进蒲车扫地之说)
 (汉之诸儒有拘于诗书古文而不敢骋之说以此拂/二帝之意而不见录然封禅非古礼也切详诸儒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0b 页 WYG0539-0450b.png
 (意盖欲以古帝王巡狩望祀之礼而缘饰之然古帝/王之事省方问俗赏善罚恶凡以为民其意出于公)
 (也秦汉二主之事则誇诵功德希求福寿凡以为己/其意出于私也迹其举措正自冰炭则又安能考诗)
 (书之说行简质之礼/乎固宜其见黜也)
 魏明帝黄初中护军蒋济奏曰夫帝王大礼巡狩为
 先昭祖扬祢封禅为首是以自古革命受符未有不
 蹈梁父登泰山刋无竟之名纪天人之际者也故司
 马相如谓有文以来七十二君或顺所繇于前谨遗
 教于后太史公曰主上有圣名而不宣布有司之过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1a 页 WYG0539-0450c.png
 也然则元公懿德不刋山梁之石无以显帝王之功
 示生民不朽之观也今大魏振百王之弊乱极流遁
 之艰危接千载之衰绪继百世之废业自武文至于
 圣躬所以参成天地之道纲维神人之化上天报应
 嘉瑞显祥以比往古其优衍丰隆无所取喻至于历
 世迄今未𤼵大礼此仪久废非仓卒可定宜下公卿
 广纂其礼卜年考时昭告上帝以副天下之望诏曰
 闻蒋济斯言使吾汗出流足自开辟以来封禅者七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1b 页 WYG0539-0450d.png
 十馀君尔故太史公曰虽有受命之君而功有不洽
 是以中间旷远者千有馀年近者数百载其仪阙不
 可得祀吾何德之修敢庶兹乎济岂以世无管仲以
 吾有桓公登泰山之志乎吾不敢欺天也济之所言
 华则华矣非助我者也公卿侍中尚书常侍省之而
 已勿复有所议亦不须荅诏也(时虽拒济议实使高/堂隆草封禅仪以天)
 (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礼会隆卒不复行之)
 晋武帝太康元年三月壬申伐吴克之九月庚寅尚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2a 页 WYG0539-0451a.png
 书令卫瓘左仆射山涛等以天下一统奏请封禅曰
 臣闻肇自生民则有帝辟载祀之数莫之能纪立德
 济世挥扬仁风以登封泰山者七十有四家其谥号
 可知者十有四焉大晋之德始自重黎实佐颛顼至
 于夏商世序天地其在于周不失其序金德将升世
 济明圣外平蜀汉海内归心武功之盛实由文德至
 于陛下受命践祚弘建大业群生仰毓维独江湖沅
 湘之表负固不宾神谋独断命将出讨兵威暂加数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2b 页 WYG0539-0451b.png
 旬荡定声教所被达于四极若夫元石素文底号载
 前象以姓表言以事告河图洛书之徵不是过也宜
 宣大典礼中岳封泰山禅梁父𤼵德号明至尊享天
 休笃黎庶斯帝王之盛业天人之至望也诏曰今逋
 寇虽殄外则障塞有警内则百姓未康此盛德之事
 所未议也瓘等又曰臣等前奏盖陈祖考之功天命
 又应陛下之德合同四海述古考今宜循此礼至于
 尅定须五府上议然后奏闻请下议诏曰虽荡清江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3a 页 WYG0539-0451c.png
 表皆临事者之劳何足以告成功望群后思隆大化
 以宁区夏百姓获乂与之休息斯朕日夜之望无所
 复下诸府矣勿复为烦瓘等再奏卒弗许
 梁武帝天监八年时有请封禅者帝命草封禅仪欲
 行之著作佐郎许懋建议曰舜柴岱宗是为巡狩而
 郑康成引孝经钩命决云封于泰山考绩燔燎禅于
 梁父刻石纪号此纬书之曲说非正经之通议也如
 管夷吾所说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质民淳安得泥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3b 页 WYG0539-0451d.png
 金检玉结绳而治安得镌文告成妄亦甚矣若圣主
 不须封禅若凡主不应封禅秦始皇尝封泰山孙皓
 尝封国山皆由主好名于上而臣阿旨于下非盛德
 之事不足为法也上嘉纳之(时请封会稽禅/国山附采于此)
 北齐文宣帝天保五年正月制诏问升中纪号秀州
 长史樊孝谦对曰臣问巡岳之礼勒在虞书省方之
 义著于易象往帝前古匪维一姓封金刻玉亿有馀
 人仲尼之观梁父不能尽识夷吾之对齐桓所存未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4a 页 WYG0539-0452a.png
 几然盛德之事必待太平苟非其人更贻灵谴秦皇
 无道致风雨之灾汉武奢淫有奉车之害及文叔受
 命炎精更辉四海安流天下辑睦剑赐骑士马驾鼓
 车乃用张纯之文始从伯阳之说至于魏晋虽各有
 君量德而处莫能拟议蒋济上言于前徒秽纸墨袁
 准𤼵论于后终未施行世历三朝年将十祀启圣之
 期兹为昌会然自水德不竞函谷封涂天马息歌苞
 茅绝贡陛下以神武之资按此六军未申九伐马儿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4b 页 WYG0539-0452b.png
 不死子阳尚在便欲案明堂之图草射牛之礼比德
 论功多惭往列升中告禅臣用自疑
 隋文帝开皇九年平陈朝野皆请封禅诏曰岂可命
 一将军除一小国遐迩注意便谓太平以薄德而封
 名山用虚言而干上帝非朕攸闻今后言及封禅宜
 即禁绝 十四年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
 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
 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5a 页 WYG0539-0452c.png
 唐太宗贞观六年群臣请封禅不许初群臣表请上
 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
 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
 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不及始皇耶且事天
 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
 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不已上亦欲从之惟魏徵独以
 为不可曰帝王在德不在封禅上曰朕欲卿直言之
 勿有所隐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华夏未理耶远夷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5b 页 WYG0539-0452d.png
 不慕义耶嘉瑞不至耶年谷不登耶对曰陛下功高
 矣人未怀惠德厚矣泽未旁流华夏安矣未足以供
 事远夷慕矣无以供其求符瑞虽臻而罻罗犹密积
 岁农稔而仓廪尚虚此臣所以窃为未可且陛下东
 封万国咸萃要荒之外莫不奔驰今自伊洛之东暨
 乎海岱藋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
 路萧条进退艰阻宁可引彼戎狄示以虚弱竭财以
 赏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或遇水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6a 页 WYG0539-0453a.png
 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夫邪议悔不可追岂独臣之诚
 恳亦有舆人之论帝称善乃止八年遣中书侍郎杜
 正伦行泰山上七十二君坛迹以是岁两河大水而
 止其后群臣言封禅者多十一年复命秘书少监颜
 师古谏议大夫朱子奢等集当时名儒博士杂议不
 能决于是左仆射房玄龄特进魏徵中书令杨师道
 博采众议奏上之其议曰为坛于泰山下祀昊天上
 帝坛之广十二丈高丈二尺玉牒长一尺三寸广厚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6b 页 WYG0539-0453b.png
 五寸玉检如之厚减三寸其印齿加玺缠以金绳五
 周玉策四皆长一尺三寸广寸五分厚五分每策皆
 五简联以金昊天上帝配以太祖皇地祗配以高祖
 已祀而归格于庙盛以金匮匮高六寸广足容之制
 如表函缠以金绳封以金泥印以受命之玺而玉牒
 藏于山上以方石三枚为再累缠以金绳封以石泥
 印以受命之玺其山上之圜台土以五色高九尺广
 五丈四面为一阶天子升自南阶而封玉牒已封而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7a 页 WYG0539-0453c.png
 加以土筑为封高一丈二尺广二丈其禅社首亦如
 之其石检封以受命玺而玉检别制玺方一寸二分
 文如受命玺以石距非经不用又为告至坛方八十
 一尺高三尺四出陛以燔柴告至望秩群神遂著于
 礼其它降禅朝觐皆不著十五年四月辛卯诏以来
 岁二月有事于泰山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丙辰
 停封泰山 二十一年春诏以来年仲春有事于泰
 山秋八月诏停封禅(以薛延陀新降土功/屡兴河北水灾故也)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7b 页 WYG0539-0453d.png
 高宗显庆四年夏六月诏许敬宗议封禅仪敬宗请
 以高祖太宗俱配上帝太穆文德二后并祀地祗从
 之 麟德元年诏以三年正月封禅 二年冬十月
 车驾𤼵东都十二月至泰山时皇后表称封禅祭皇
 地祗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请率内外
 命妇奠献诏禅社首以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
 为终献废藁秸陶匏用茵褥罍爵文舞用功成庆善
 之乐武舞用神功破陈之乐 乾封元年正月封于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8a 页 WYG0539-0454a.png
 泰山庚午禅于社首壬申大赦改元文武官阶勋爵
 民年八十以上版授下州刺史司马县令妇人郡县
 君七十以上至八十赐官爵一级民酺七日女子百
 户牛酒免所过今年租赋给复齐州一年半兖州二
 年初议仪注封泰山为圜坛山南四里如圜丘三壝
 坛上饰以青四方如其色号封祀坛玉策三以玉为
 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刻而金文玉匮
 一长一尺三寸以藏上帝之册金匮三以藏配帝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8b 页 WYG0539-0454b.png
 册缠以金绳五周金泥玉玺玺方一寸二分文如受
 命玺石䃭以方石再累皆方五尺厚一尺刻方其中
 以容玉匮䃭旁施检刻深三寸三分阔一尺当绳刻
 深三分阔一寸五分石检十枚以检石䃭皆长三尺
 阔一尺厚七分印齿三道皆深四寸当玺方五寸当
 绳阔一寸五分检立于䃭旁南方北方皆三东方西
 方皆二去䃭隅皆一尺䃭缠以金绳五周封以石泥
 距石十二分距䃭隅皆再累皆阔二尺长一丈斜刻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9a 页 WYG0539-0454c.png
 其首令与䃭隅相应又为坛于山上广五丈高九尺
 四出陛一壝号登封坛玉牒玉检石䃭石距玉匮石
 检皆如之为降禅坛于社首山上八隅一成八陛如
 方丘三壝上饰以黄四方如其色其馀皆如登封其
 议略定而天子诏曰古今之制文质不同今封禅以
 玉牒金绳而瓦尊匏爵秸席宜改从文于是昊天上
 帝褥以苍地祗褥以黄配褥皆以紫而尊爵亦更焉
 是岁正月天子祀昊天上帝于山下之封祀坛以高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29b 页 WYG0539-0454d.png
 祖太宗配如圜丘之礼亲封玉册置石䃭聚五色土
 封之径一丈二尺高尺已事升山明日又封玉册于
 登封禅坛又明日祀皇地祗于社首山之降禅坛如
 方丘之礼以太穆皇后文德皇后配而以皇后武氏
 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又明日御朝觐坛以
 朝群臣如元日之礼乃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名
 封祀坛曰舞鹤台登封坛曰万岁台降禅坛曰景云
 台以纪瑞焉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0a 页 WYG0539-0455a.png
  玉牒文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有隋运属颠
 危数穷否塞生灵涂炭鼎祚沦亡高祖仗黄钺而救
 黎元赐玄圭而拯沈溺太宗功宏鍊石定区宇于再
 麾业壮断鳌饮沧海而一息臣奉馀绪恭承积庆遂
 得昆山寝燎炎海澄波虽乃业茂宗祧斯实降灵穹
 昊今谨告成东岳归功上元大宝先隆鸿基永固凝
 薰万姓陶化八纮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0b 页 WYG0539-0455b.png
 (圆附骆宾王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文元猷畅东巡/ 天列象紫宫通北极之尊大帝凝图)
 (之礼是知光隆先泽既辑玉于云台业绍禋宗必涂/金于日观伏惟皇上乘乾握纪纂三统之重光御极)
 (登枢应千灵之累圣故得河浮五老启赤文于帝期/海荐四神奉丹书于王会瑞开三脊祥洽五云既而)
 (辑总章之旧文绍辟雍之故事非烟翼戟移玉辇于/梁阴若月重轮秘金绳于岱巘臣等质均刍狗阴谢)
 (桑榆幸属尧镜多辉昭馀光于连石轩图广运追盛/礼于摐金然而邹鲁旧邦临淄遗俗俱沐二周之化)
 (咸称一变之封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野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岂可使稷下遗氓顿隔陪封之礼淹)
 (中故老独奏告成之仪是用就日披丹仰璧轮而三/舍望云纾素叫天阍于九重倘允微诚许陪大礼则)
 (梦琼馀息玩仙闾以相欢/就木残魂游岱宗而载跃)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1a 页 WYG0539-0455c.png
 玄宗开元十二年冬十一月群臣请封禅(时张说首/建封禅之)
 (议而源乾曜不欲为/之由是与说不平)十三年冬十一月庚寅封于泰
 山辛卯禅于社首壬辰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致仕
 官一季禄公主嗣王都县主一子官诸蕃酋长来会
 者一官免所过一岁兖州二岁租赐天下酺七日先
 是十二年时四方治定岁屡丰稔群臣多言封禅中
 书令张说又固请乃下制以十三年有事泰山于是
 说与右散骑常侍徐坚太常少卿韦绦秘书少监康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1b 页 WYG0539-0455d.png
 子元国子博士侯行果刋立仪注立圜台于山上广
 五丈高九尺土色各依其方又于圜台上起方坛广
 一丈二尺高九尺其坛台四面为一阶又积柴为燎
 坛于圆台之东南量地之宜柴高一丈二尺方一丈
 开上南出户六尺又为圜坛于山下三成十二阶如
 圜丘之制又积柴于坛南为燎坛如山上又为玉册
 玉匮石䃭皆如高宗之制玄宗初以谓升中于崇山
 精享也不可諠哗欲使亚献以下皆行礼山下坛召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2a 页 WYG0539-0456a.png
 礼官讲议学士贺知章等言昊天上帝君也五方精
 帝臣也陛下享君于上群臣祀臣于下可谓变礼之
 中然礼成于三亚终之献不可异也于是三献皆升
 山而五方帝及诸神皆祭山下坛玄宗问前世何为
 秘玉牒知章曰玉牒以通意于天前代或祈长年希
 神仙旨尚微密故外莫知帝曰朕今为民祈福无一
 秘请即出玉牒以示百寮乃祀昊天上帝于山上坛
 以高祖配祀五帝以下诸神于山下其祀礼皆如圜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2b 页 WYG0539-0456b.png
 丘而卜日告天及庙社大驾所经及告至问百年朝
 觐皆如巡狩之礼其登山也为大次于中道止休三
 刻而后升其已祭燔燎侍中前跪称具官臣某言请
 封玉册皇帝升自南陛北向立太尉进昊天上帝神
 坐前跪取玉册置于案以进皇帝受玉册跪内之玉
 匮缠以金绳封以金泥侍中取受命宝跪以进皇帝
 取宝以印玉匮侍中受宝以授符宝郎太尉进皇帝
 跪捧玉匮授太尉太尉退复立太常卿前奏请再拜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3a 页 WYG0539-0456c.png
 皇帝再拜退入于次太尉奉玉匮之案于石䃭南北
 向立执事者𤼵石盖太尉奉玉匮跪藏于石䃭内执
 事者覆石盖检以石检缠以金绳封以石泥以玉宝
 遍印引降复位帅执事者以石距封固又以五色土
 圜封其配座玉牒封于金匮皆如封玉匮太尉奉金
 匮从降俱复位以金匮内太庙藏于高祖神尧皇帝
 之石室其禅于社首皆如方丘之礼
  玉牒文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3b 页 WYG0539-0456d.png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
 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
 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祐锡臣忠武底绥内艰推
 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恭天意四海宴然封
 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唐玄宗纪泰山序铭(勒石岳顶世/号磨厓碑)
 朕宅帝位十有四载顾惟不德懵于至道任夫难任
 安夫难安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心之浩荡若涉于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4a 页 WYG0539-0457a.png
 大川赖上帝垂休先后储庆宰衡庶尹交修皇极四
 海会同五典敷畅岁云再熟人用大和百辟佥谋倡
 予封禅谓孝莫大于严父谓礼莫尊于告天天符既
 至人望其积固请不已固辞不获予与夫二三臣稽
 虞典绎汉制张皇六师震叠九宇旌旅有列士马无
 哗肃肃邕邕翼翼溶溶以至于岱宗顶也尔雅云泰
 山为东岳周官曰兖州之镇山实惟天帝之孙群灵
 之府其方处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4b 页 WYG0539-0457b.png
 故称宗焉曰昔者受命易姓于是乎启天地荐成功
 序图录纪氏号朕承先王兹率厥典实欲报元天之
 眷命为苍生之祈福岂敢高视万古自比九皇哉故
 设坛场于山下受群方之助祭躬封燎于山上冀一
 献之通神斯亦因高崇天就广增地之义也乃仲冬
 庚寅有事东岳类于昊天上帝配我高祖在天之神
 罔不毕降粤翌日禅于社首侑我圣考祀于皇祗在
 地之神罔不咸举暨壬辰觐群后上公进曰天子膺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5a 页 WYG0539-0457c.png
 天符纳介福群臣拜手稽首称千万岁庆荅欢同陈
 诫以德大运叶度彝伦攸叙三事百揆时乃之功万
 物由庚兆人允殖列牧众宰时乃之功一二兄弟笃
 以孝友锡类万国时惟休哉我儒制礼我史作乐天
 地扰顺时惟休哉蛮夷戎狄重译来贡累圣之化朕
 何慕焉五灵百宝日来月集会昌之运朕何感焉凡
 今而后儆乃在位一王度齐众法㩁旧章补缺政存
 简易去烦苛思立人极乃见天则于戏天生蒸人惟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5b 页 WYG0539-0457d.png
 后时乂能以美利利天下事天明矣坤厚载物惟后
 时相能以厚生生万人事地察矣天地明察鬼神著
 矣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予幼孙克享上
 帝时若馨香其丕乃曰会我之文武曾孙其诞锡新
 命缵我旧业永保天禄子孙其承之予小子敢对扬
 上帝之休命则亦与百执事尚绥兆人将多于前功
 而毖彼后患一夫不获万方其罪予一心有终上天
 其知我朕惟宝行三德曰慈俭让慈者履无疆之吉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6a 页 WYG0539-0458a.png
 俭者崇将来之训自满者人损自谦者天益苟如此
 则规迹易循基构易守磨石壁刻金记后之人听词
 而见心观末而知本铭曰惟天生人立君以理惟君
 受命奉为天子代去不留人来无已德凉者灭道高
 斯起赫赫高祖明明太宗爰革隋政奄有万邦罄天
 张宇尽地开封武称有截文表时邕高宗稽古德施
 周溥茫茫九夷削平一鼓礼备封禅功齐舜禹岩岩
 岱宗衍我元神中宗绍运旧邦维新睿宗继明天下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6b 页 WYG0539-0458b.png
 归仁恭已南面絪缊化醇告成之礼留诸后人缅予
 小子重基五圣匪功伐高匪德矜盛钦若祀典丕承
 永命至诚动天福我万姓古封泰山七十二君或禅
 社首或禅云云其迹不见其名可闻祗遹文祖光昭
 旧勋方士虚诞儒书龊龊佚后求仙诬神检玉秦灾
 风雨汉污编录德未合天或承之辱道在观政名非
 从欲铭心绝岩播告群岳
  唐中书令张说序颂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7a 页 WYG0539-0458c.png
 皇唐六叶开元神武皇帝再受命致太平乃封岱宗
 禅社首凿石纪号天文焕𤼵儒臣志美立碣祠坛曰
 厥初生人俶有君臣其道茫昧其风朴略因时而欻
 起与运而纷落泯泯没没无闻焉尔后代圣人取法
 象立名位衣裳以等之甲兵以垣之于是礼乐出而
 书记存矣反其源致敬乎天地报其本致美乎鬼神
 则封禅者帝王受天命告成功之为也阅曩圣之奥
 训考列辟之通术畴若天而不成曷背道而靡失由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7b 页 WYG0539-0458d.png
 此推之封禅之义有三帝王之略有七七者何传不
 云道德仁义礼智信乎顺之称圣哲逆之号狂悖三
 者一位当五行图箓之序二时会四海升平之运三
 德具钦明文思之美是谓与天合符名不死矣有一
 不足而云封禅人且未许其如天何言旧史者君莫
 道于陶唐虞舜臣莫德于皋陶稷卨三臣降德皆有
 天下仲尼叙帝王之书系周秦之誓明鲁祀周公用
 王礼秦承伯益接周统孔圣微旨不其效欤然秦定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8a 页 WYG0539-0459a.png
 天下之功高享天禄之日浅天而未忘庭坚之德也
 故大命复集于皇家天之赞唐不惟旧哉其兴之也
 玄灵启迪黄祗顾怀应归运以义举抚来苏以利见
 汤也无放夏之惭武也无伐殷之战高祖创业四宗
 重光德有格天漏泉蒸云濡露菌蠢滋育氤氲涵煦
 若天地之覆载日月之照临溥有形而归景罄无外
 而宅心百有八年于兹矣皇帝攘内难而启新命戴
 睿宗而缵旧服宇宙更辟朝廷始位盖羲轩氏之造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8b 页 WYG0539-0459b.png
 皇图也九族敦序百姓昭明万邦咸和黎人于变立
 土圭以步历革铜浑以正天盖唐虞氏之张帝道也
 天地四时六官著礼井田三壤五圻成赋广九庙以
 尊祖定六律以和神盖三代之设王制也武纬之文
 经之圣谟之神化之然犹战战兢兢日慎一日纳规
 诲以进德遂忠良以代工讲习乎无为之书讨论乎
 集贤之殿宠勇爵贵经明翼乎鹓鸾之列在庭毅乎
 貔豹之师居鄙人和旁感神宝沓至乾符坤珍千品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9a 页 WYG0539-0459c.png
 万类超图溢牒未始闻记我后以人瑞为心不以物
 瑞为意王公卿士俨然进曰休哉陛下孝至于天政
 合乎道前年祈后土人获天穰间岁祀圜丘日不掩
 朔感祥以祈圣因事以观天天人交合其则不远意
 者乔丘扫路望翠华之来上帝储恩俟苍璧之礼久
 矣焉可专让而废旧勋群臣固言勤帝知罪至于再
 至于三帝乃挹之曰钦崇天道俯率嘉话恐德不类
 敢惮于勤其撰巡狩之仪求封禅之故既而礼官不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39b 页 WYG0539-0459d.png
 戒而备军政不谋而辑天姥练日雨师洒道六甲按
 队八阵警跸孟冬仲旬乘舆乃出千旗云引万戟林
 行雐濩灿烂飞焰扬精原野为之震动草木为之风
 生历郡县省谣俗问百年举百祀兴坠典葺阙政攸
 徂之人室家相庆万方纵观千里如堵城邑连欢丘
 陵聚舞其中垂白之老乐过以泣不图蒿里之魂复
 见乾封之事尧云往舜日还神华灵郁烂熳乎穹壤
 之间是月来至于岱祗祓斋宫涤濯静室凝神元览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0a 页 WYG0539-0460a.png
 将款太一议夫泰山者圣帝受天官之宫天孙揔人
 灵之府自昔立国莫知万数克升中而建号惟七十
 而有五我高宗六之而今七矣非夫尊位盛时明德
 旷代辽阔难并之甚哉先时将臻夫大封也累封疆
 于高冈筑泰坛于阳趾夫其天坛三袭辰陛十二咸
 秩众灵列坐有次崇牙树羽管磬镛鼓宫悬于重㙺
 之内干戚钑殳钩戟戣戵周位于四门之外代国重
 器传代绝瑞旅之于中庭玉辇金毂翠冒黄屋夹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0b 页 WYG0539-0460b.png
 于端路庶官百辟羌夷蛮貊褒成之后让王之客序
 立于礼神之场髦头弩牙铁马金镞介胄如雪旗帜
 如火远匝于清禁之野于是乎以天正上元法驾徐
 进屯千乘于平路留群臣于谷口皇帝御六龙陟万
 仞独与一二元老执事之人出天门临日观次沆𤅈
 宿巉岩赤霄可接白云在下庚寅祀高祖于上封以
 配上帝命众官于下位以享众神皇帝冕裘登坛奠
 献俯偻叶金奏修羽舞撞黄钟歌大吕开阊阖与天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1a 页 WYG0539-0460c.png
 语清将信公奉斗布度懋建皇极勤恤苍生昭嘏乎
 未兆禳灾乎未萌上下传节而礼成乐遍福寿同归
 而帝赐神策乃检玉牒于中顶扬柴燎于高天庶忠
 诚之上达若凭焰而驾烟日辔方旋神心馀眷五
 色云起拂马以随人万岁山呼从天而至地越翌日
 尊睿宗侑地祗而礼社首遂张大乐觐东后国风惟
 旧无黜幽削爵之诛王泽惟新有𤯝灾大赉之庆不
 浃日至化洽于人心不崇朝景福遍于天下然后藏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1b 页 WYG0539-0460d.png
 金匮于祏室回玉鸾于上都煌煌乎真圣朝之能事
 而高代之盛节者也于斯之时华戎殊俗异音同欢
 曰兵合多雨山峻多云岂有大举百万之师剋期千
 里之外及行事之日则天无点翳地无纤尘严冬变
 为韶景寒风郁为和气非至德其孰能动天如此其
 顺者乎昔人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今信
 之圣人作而万物睹其心服之之谓矣或曰祭泰祈
 主先后非礼欤曰是礼也非宜也王者父事天母事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2a 页 WYG0539-0461a.png
 地侑神崇孝无嫌可也且夫柴瘗外事帝王主之蒸
 尝内事后姤助之是开元正人伦革弊礼起百王之
 法也故人千载睹末光聆绝韵咀甘实漱芳润烁元
 妙之至精流不已之淑声臣说作颂告于神明四皇
 坟而六帝典虽吉甫亦莫能名徒采彼舆人之诗曰
 大矣哉维天为大惟皇则之率我万国受天之祺子
 孙百代人神共保绥之云尔而已矣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六月兖州泰山父老及瑕邱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2b 页 WYG0539-0461b.png
 等七县民诣阙请封禅上谦让不允雍熙元年夏四
 月泰山父老诣阙请封禅群臣表请三上许之诏以
 十一月有事于泰山命翰林学士扈蒙等详定仪注
 五月乾元文明二殿灾诏求直言遂罢封禅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春正月乙丑有黄帛曳左承天
 门鸱尾上上召群臣拜迎于朝元殿启封号称天书
 戊辰大赦改元三月甲戌兖州父老吕良等千二百
 八十七人及诸道贡举之士八百四十六人诣阙陈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3a 页 WYG0539-0461c.png
 请东封而宰臣王旦等又率百官诸军将校州县官
 吏蕃夷僧道父老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人五上表请
 始诏今年十月有事于泰山遣官告天地宗庙社稷
 太一宫及在京祠庙岳渎命翰林太常礼院详定仪
 注知枢密院王钦若参知政事赵安仁为封禅经度
 制置使并判兖州三司使丁谓计度粮草引进使曹
 利用宣政使李神福修行宫道路皇城使刘承圭等
 计度𤼵运诏禁缘路采捕及车骑蹂践田稼以行宫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3b 页 WYG0539-0461d.png
 侧官舍佛寺为百官宿顿之所调兖郓兵充山下丁
 役行宫除前后殿外并张幕为屋覆以油帕仍增自
 京至泰山驿马令三司沿汴蔡御河入广济河运仪
 仗什物起兖州𤼵上供木由黄河浮筏至郓州给置
 顿费用省辇送之役以王旦为大礼使王钦若为礼
 仪使参知政事冯拯为仪仗使知枢密院陈尧叟为
 卤簿使赵安仁为桥道顿递使仍铸五使印及经度
 制置使印给之五月壬戌王钦若言泰山醴泉出六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4a 页 WYG0539-0462a.png
 月乙未天书再降于泰山醴泉北壬寅迎泰山天书
 于食芳园九月遣使诣岳州采三脊茅三十束有老
 人黄皓识之补州助教赐以束帛初太平兴国中有
 得唐玄宗社首玉册苍璧至是令瘗于旧所其前代
 封禅坛址摧圮者命修完之山上置园台径五丈高
 九尺四陛上饰以青四面如其方色一壝广一丈围
 以青绳三周燎台在其东南高丈二尺方一丈开上
 南出户方六尺山下封祀坛四成十二陛如圜丘制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4b 页 WYG0539-0462b.png
 上饰以青四面如其方色外为三壝燎坛如山上坛
 制社首坛八角三成每等高四尺上阔十六步八陛
 上等广八尺中等广一丈下等广一丈二尺三壝四
 门如方丘制又为瘗塪于壬地外壝之内以玉为五
 牒牒各长尺二寸广五寸厚一寸刻字而填以金联
 以金绳缄以玉匮置石䃭中(金縢难用以/金涂绳代之)正坐配坐
 用玉册六副每简长一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三分
 简数量文多少匮长一尺三寸检长如匮厚二寸阔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5a 页 WYG0539-0462c.png
 五寸缠金绳五周当缠绳处刻为五道而封以金泥
 (泥和金粉/乳香为之)印以受命宝封匮当宝处刻深二分用石
 䃭藏之其䃭用石再累各方五尺厚一尺凿中广深
 令容玉匮䃭旁施检处皆刻深七寸阔一尺南北各
 三东西各二去隅皆七寸缠绳处皆刻三道广一寸
 五分深三分为石检十以擪䃭皆长三尺阔一尺厚
 七寸刻三道广深如缠绳其当封处刻深二寸取足
 容宝皆有小石盖与封刻相应其检立䃭旁当刻处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5b 页 WYG0539-0462d.png
 又为金绳三以缠䃭皆五周径三分为石泥封䃭(泥/用)
 (石末和方/色土为之)用金铸宝曰天下同文如御前宝以封䃭
 际距石十二分距四隅皆阔二尺厚一尺长一丈斜
 刻其道与䃭隅相应皆再累为五色土圜封䃭土径
 一丈二尺下径三丈九尺命直史馆刘锴内侍张承
 素领徒封圜台石䃭直集贤院宋皋内侍郝昭信封
 社首石䃭并先往规度之详定所言朝觐坛在行宫
 南方九丈六尺高九尺四陛陛南面两陛馀三面各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6a 页 WYG0539-0463a.png
 一陛一壝二分在南一分在北又按唐封禅备法驾
 准故事乘舆出京并用法驾所过州县不备仪仗其
 圜台上设登歌钟磬各一具封祀坛宫架二十虡四
 隅立建鼓二舞社首坛设登歌如圜台坛下宫架二
 舞如封祀坛朝觐坛宫架二十虡不用熊罴十二案
 又按大典南郊合祀天地服兖冕垂白珠十有二黝
 衣纁裳十二章欲望封禅日依南郊例洎礼毕御朝
 觐坛诸州所贡方物陈列如元正仪令尚书户部告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6b 页 WYG0539-0463b.png
 示并先集泰山下仍诏出京日具小驾仪仗太常寺
 三百二十五人兵部五百六十六人殿中省九十一
 人太仆寺二百九十九人六军诸卫四百六十八人
 左右金吾仗各一百七十六人司天监三十七人有
 司言南郊惟昊天皇地祗配帝日月五方神州各用
 币内官而下别设六十六段分充按开宝通礼岳镇
 海渎币从方色即日月皆有制币今请封祀坛内官
 至外官三百一十八位社首坛岳镇以下一十八位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7a 页 WYG0539-0463c.png
 并用方色币又南郊牲正坐配坐用犊五方帝日月
 神州共用羊豕二十二从祀七百三十七位仍以前
 数分充今请神州而上十二位用犊其旧供羊豕
 改充从祀牲又景德中升天皇北极在第一等今
 请亦于从祀牲内体荐旧制郊祀正坐配坐褥以
 黄皇帝拜褥以绯至是诏配坐以绯拜褥以紫又
 以灵山清洁命祀官差减其数或令兼摄有期丧
 未满馀服未卒哭者不得预祭内侍诸司官除掌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7b 页 WYG0539-0463d.png
 事宿卫外从升者裁二十四人诸司职掌九十三人
 其文武官升山者皆公服详定所言汉书八神与历
 代封禅帝皇及所禅山并于前祀七日遣官致祭
 以太牢祀泰山少牢祀社首九月诏审刑院开封
 府毋奏大辟案帝习仪于崇德殿初礼官言无帝
 王亲习之文帝曰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也既
 毕帝见礼文有未便谕宰臣与礼官再议于是详
 定所言按开宝礼则燔燎毕封册开元故事则封䃭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8a 页 WYG0539-0464a.png
 后燔燎今如不对神封册则未称寅恭或封䃭后送
 神则并为諠渎欲望俟终献毕皇帝升坛封玉匮置
 䃭中泥印讫复位饮福送神乐止举燎火次天书降
 次金匮降礼仪使奏礼毕皇帝还大次俟封䃭毕皇
 帝再升坛省视缘祀礼已毕更不举乐省讫降坛仍
 诏山上亚献终献登歌作乐十月戊子朔禁天下屠
 杀一月帝自告庙即屏荤蔬食自进发至行礼前并
 禁音乐有司请登封日圜台立黄麾仗至山下坛设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8b 页 WYG0539-0464b.png
 权火将行礼然炬相属又出朱字漆牌遣执仗者传
 付山下牌至公卿就位皇帝就望燎位山上传呼万
 岁下即举燎皇帝还大次解严又传呼而下祀官始
 退社首瘗坎亦设权火三为准遣司天设漏壶山之
 上下命中官覆校日景复于坛侧击板相应于太平
 顶天门黄岘岭岱岳观各竖长竿揭笼灯下照以相
 参候辛卯𤼵京师以玉辂载天书先行次日如之至
 郓州令从官卫士蔬食丁未次奉高宫戊申斋于穆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9a 页 WYG0539-0464c.png
 清殿诸升山者官给衣令祀日沐浴服之庚戌帝服
 通天冠绛纱袍乘金辂备法驾至山门幄次改服靴
 袍乘步辇登山卤簿仪卫列山下天书仗不上山与
 法驾仗间立知制诰朱巽奉玉册牒及圜台行事官
 先升且以回马岭至天门路峻绝人给横板二长三
 尺许系䌽两端施于背膺选从卒推引而上卫士皆
 给钉鞋供奉马止于中路自山趾盘道至太平顶凡
 两步一人䌽绣相间树当道者不伐止萦以缯帝每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49b 页 WYG0539-0464d.png
 经狭险必降辇徒步亚献宁王元偓终献舒王元称
 卤簿使陈尧叟从祀官点馔习仪于圜台是夕山下
 罢警场辛亥设昊天上帝位于圜台奉天书于坐左
 太祖太宗并配西北侧向帝服兖冕升台奠献悉去
 侍卫拂擢止于壝门笼烛前导亦彻之玉册文曰嗣
 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臣嗣膺景命昭事上
 穹昔太祖揖让开基太宗忧勤致治廓清寰宇混一
 车书固抑升中以延积庆元符锡祚众宝郊祥异域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0a 页 WYG0539-0465a.png
 咸怀丰年屡应虔修封祀祈福黎元谨以玉帛牺牲
 粢盛庶品备兹禋燎式荐至诚皇伯考太祖皇帝皇
 考太宗皇帝配神作主尚享玉牒文曰有宋嗣天子
 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启运大同惟宋受命太祖
 肇基功成治定太宗膺图重熙累盛粤惟冲人丕承
 列圣寅恭奉天忧勤听政一纪于兹四隩来暨丕贶
 殊尤元符章示储庆𤼵祥清净可致时和年丰群生
 咸遂仰荷顾怀敢忘继志佥议大封聿申昭事躬陟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0b 页 WYG0539-0465b.png
 乔岳对越上天率礼祗肃备物吉蠲以仁守位以孝
 奉先祈福逮下侑神昭德惠绥黎元懋建皇极天禄
 无疆灵休允迪万叶其昌永保纯锡命群官享五方
 帝及诸神于山下封祀坛上饮福酒摄中书令王旦
 跪称曰天赐皇帝太一神策周而复始永绥兆人三
 献毕封金玉匮王旦奉玉匮置于石䃭摄太尉冯拯
 奉金匮以降将作监领徒封䃭帝登圜台阅视讫还
 御幄宰臣率从官称贺山下传呼万岁声动山谷即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1a 页 WYG0539-0465c.png
 日仗还奉高宫百官奉迎于谷口帝复斋于穆清殿
 壬子禅祭皇地祗于社首山奉天书升坛以祖宗配
 玉册文曰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皇地祗无私垂祐
 有宋肇基命惟天启庆赖坤仪太祖神武威震万宇
 太宗圣文德绥九土臣恭膺宝命纂承丕绪穹昊降
 祥灵符下付景祚延鸿秘文昭著八表以宁五兵不
 试九谷丰穰百姓亲比方舆所资凉德是愧溥率同
 词缙绅协议因以时巡亦既肆类躬陈典礼祗事厚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1b 页 WYG0539-0465d.png
 载致孝祖宗洁诚严配以伸大报聿修明祀本支百
 世黎元受祉谨以玉帛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禋瘗式
 荐至诚皇伯考太祖皇帝皇考太宗皇帝配神作主
 尚享帝至山下服靴袍步出大次癸丑有司设仗卫
 宫县于坛下帝服衮冕御封禅坛上之寿昌殿受朝
 贺大赦天下文武递进官勋减免赋税工役各有差
 改封乾县曰奉符县宴百官卿监以上于穆清殿泰
 山父老于殿门甲寅𤼵奉符始进常膳帝之巡祭也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2a 页 WYG0539-0466a.png
 往还四十七日未尝遇风雪严冬之候景气恬和祥
 应纷委前祀之夕阴雾风劲不可以烛及行事风顿
 止天宇澄霁烛焰凝然封䃭讫紫气蒙坛黄光如帛
 绕天书匣悉纵四方所献珍鸟异兽山下法驾还奉
 高宫日重轮五色云现鼓吹振作观者塞路欢呼动
 天地改奉高宫曰会真宫九天司命上卿加号保生
 天尊青帝加号广生帝君天齐王加号仁圣各遣使
 祭告诏王旦撰封祀坛颂王钦若撰社首坛颂陈尧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2b 页 WYG0539-0466b.png
 叟撰朝觐坛颂圜台承祀官并于山上刻名封祀九
 宫社首坛奉祀官并于社首颂碑阴刻名扈从升朝
 官及内殿崇班军校领刺史以上与蕃夷酋长并于
 朝觐颂碑阴刻名明年二月诏知兖州李迪东京转
 运使马元方等同修圜封以吕良首请命摄兖州助
 教
  宋真宗御制序铭(即阴/字碑)
 朕闻一区宇而恢德教安品物而致升平此邦家之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3a 页 WYG0539-0466c.png
 大业也考茂典而荐至诚登乔岳而荅纯锡此王者
 之昭事也结绳已往茫茫而莫知方册所存章章而
 可辨罔不开先流福累洽储休长𤼵其祥永锡尔类
 故能禋祀上帝肆觐群后追八九之遐躅徇亿兆之
 欢心是以武王𠞰独夫集大统而成王以之东巡高
 帝平三猾启天禄而武帝以之上封曩以五代陵夷
 四方分裂嗷嗷九域顾影而求存颙颙万民吁天而
 仰诉不有神武多难何以戡不有文明至治何以复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3b 页 WYG0539-0466d.png
 恭惟太祖启运立极英武圣文神德元功大孝皇帝
 积善自始受命无疆历试于艰难终陟于元后威灵
 震叠元泽汪翔无往不宾有来斯应济民于涂炭登
 物于春台俾乂万邦成汤之甚盛咸宣九德文王之
 有声启运于前垂裕于后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
 文武大明广孝皇帝洪基载绍景贶诞膺如日之升
 烛于率土如天之广覆于群生人文化成神道设教
 尊贤尚德下武后刑金石之音明灵是格玉帛之礼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4a 页 WYG0539-0467a.png
 蛮貊来同书轨毕臻典仪无阙上玄降鉴虞舜之温
 恭庶民不知唐尧之于变重熙之盛冠绝于古先增
 高之文已颁乎成命逡巡其事谦莫大焉肆予冲人
 获守丕构其德不类其志不明弗克嗣兴罔识攸济
 属以阳春届节灵文锡庆由是济河耆老邹鲁诸生
 启予以神休邀予以封祀不远千里来至阙庭朕惕
 然而莫当彼确乎而莫止俄而王公籓牧卿士列校
 献封者五上伏閤者万馀以为景命维新珍符纷委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4b 页 WYG0539-0467b.png
 不可辞者天意不可拒者群心天意苟违何以谓之
 顺道群心苟郁何以谓之从人是宜登介丘成大礼
 敦谕虽至勤请弥固切念乾坤垂祐宗社储祉导扬
 嘉气仅洽小康俾夫疆场以宁干戈以息风雨以顺
 稼穑以登无震无惊既庶既富皆天之赐也岂朕之
 功欤虽则告成功纪徽号非凉德之克堪也然而序
 图箓荅殊徵非𦕈躬之敢让也天孙日观梁甫仙闾
 五岳之宗万物之始升中燔燎旧章斯在继绳先志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5a 页 WYG0539-0467c.png
 懿范遵已定之规祗事圜坛严配肃因心之孝于是
 诏辅臣以经置命群儒而讲习给祠祀者罔有不至
 供朕身者无必求丰故玉帛牺牲朕之所勤也羽仪
 服御朕之所简也精意笃志夙兴夕惕诚明洞达显
 应还彰自天垂恩正真亲临于云驭奉符行事子育
 敢怠于政经粤以暮秋之初恭享清庙告以陟配孟
 冬之吉虔登岱宗伸乎对越奉宝箓于座左升祖宗
 以并侑礼之正也孝之始也乃禅社首厥制咸若于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5b 页 WYG0539-0467d.png
 时天神毕降地祗毕登肸蚃可期奠献如睹其荐也
 虽惭乎明德其感也实在乎至诚亦复酌酆宫之前
 闻遵甘泉之受计百辟委佩五等奉璋肆𤯝施仁举
 善劝治稽考制度采摭风谣文物声明所以扬二圣
 之洪烈欢娱庆赐所以慰百姓之来思盖又两仪之
 纯嘏七庙之馀庆邦家之盛美蒸黎之介福岂予寡
 昧所可致焉惟当寤寐寅威夙夜惕厉不自满假不
 自逸豫宠绥庶国茂育群伦以荅穹昊之眷命焉勒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6a 页 WYG0539-0468a.png
 铭山阿用垂永世铭曰节彼岱岳岿然东方庶物伊
 始元感其章自昔受命反始穹苍燔柴于此七十六
 王顾惟寡薄恭嗣洪猷乾乾慄慄虽休勿休元符昭
 锡馀庆遐流群情所迫盛则爰修前王丕显是曰告
 成伊予冲𦕈无德而名永怀眷佑祗荅景灵聿崇严
 祀用达精诚殊祥叠委宇县奔驰礼无违者神实格
 思藏封石累刻字山嵋蒸民永泰繁祉常垂
 徽宗政和四年兖郓濮开德兴仁颖昌府郑州广济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6b 页 WYG0539-0468b.png
 永兴军等上言父老欲诣阙请登封诏却之(时蔡京/当国欲)
 (讲封禅以文太平预具金绳玉/检及凡仪物甚备然不果行)
 明成祖永乐中太常臣奏曰古者圣人治天下功德
 隆盛则必具封禅之礼以告于神明垂美于万世今
 陛下继统天清地宁民物咸遂圣德神功古无与让
 而乃封禅未讲何以继前代帝王之盛请命礼部行
 之上曰封禅非古也帝王之有闻于后世者在德不
 在封禅不许(邱浚曰封禅之说诗书礼典略不经见/审有是事乃天下国家之盛举尧舜禹)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7a 页 WYG0539-0468c.png
 (汤文武成康皆身致太平安得阙而弗讲所谓七十/二君者果何代何人哉先儒有言养生至于长生不)
 (死为国至于祈天永命皆有是理然人未有能为之/者纵为之然亦不出乎身心日用之间未必由乎服)
 (食药物徼求鬼神而后致之也是故明君永年莫若/寡欲延国祚莫若爱民寡欲而至于全其天爱民而)
 (至于过其历诚有是理亦诚有是事呜呼世主所以/甘心于不赀之费而行封禅之礼者以有秘祝之求)
 (也诚知此理反之于心知其必无/验之于古知其无效则自不为矣)
 
 
 
山东通志 卷十之二 第 57b 页 WYG0539-0468d.png
 
 
 
 
 
 
 
 山东通志卷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