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四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a 页 WYG0539-02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四
  城池志
  齐雄赐履鲁美锡田瞻泰山表东海屹乎不拔之
  基哉我
 国家仁渐义摩治隆至道尊贤秉礼之俗比户可封
  熙熙如登春台讵必城郭沟池之是恃乎然而设
  险陈于易象掌固列于周官众志虽孚不忘保障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b 页 WYG0539-0202b.png
  盖有绸缪桑土之思焉旧志止言形制不考所肇
  今详载迁置所以重始基也或增补所未备或缮
  治于既隳更有因时制宜足以资捍卫之方者亦
  必书之维谨实墉实壑遹求厥宁是所望于守土
  之君子矣作城池志
 城池(郡县各城改置不一悉循新制以次列之至历/年裁并卫所及故明所建镇寨各有城池虽废)
 (址半湮然其地皆山海要区一垒一墉昔人经济所/寓为析其壤地而附于各州县之下以备考證云)
 济南府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a 页 WYG0539-0203a.png
 济南府城 历城县附郭元魏为济南郡治唐复置
 齐州宋升为府建今治本土城明洪武四年内外甃
 以砖石周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厚三丈池
 阔五丈深三丈四门东曰齐川西曰泺源南曰历山
 北曰会波东西南各有重关北为水门众流环会崇
 墉深堑居然金汤之胜
 章邱县城本土城北齐天保七年所筑明成化二年
 知县张庆增修周六里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五尺池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b 页 WYG0539-0203b.png
 阔二丈深七尺四门东曰绣江西曰锦川南曰明秀
 北曰清平万历六年知县李成之凿女郎山石筑石
 城
 邹平县城汉置县宋景德间移今治本土城元至元
 十二年县尹陈彦武所筑周四里高三丈八尺厚一
 丈五尺池阔二丈二尺深八尺四门东曰通齐西曰
 迎恩南曰兴贤北曰仁义明万历八年知县李瑞始
 砌以石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a 页 WYG0539-0203c.png
 淄川县城汉般阳县治本土城周五里三十步高二
 丈四尺厚一丈六尺池阔一丈五尺深半之四门东
 曰书带西曰沙堤南曰淑圣北曰拱极明崇祯九年
 知县韩承宣始甃以石十一年知县杨蕙芳建敌楼
 十一座
 长山县城旧治于陵城宋宣和末移治于此土城元
 至正十二年县尹苗居岩所筑明成化二年知县薛
 方重修周四里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二尺池阔二丈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b 页 WYG0539-0203d.png
 七尺深八尺四门东曰望海西曰观津南曰迎薰北
 曰拱辰隆庆元年知县冯三接开东南门于儒学正
 南名曰景文
 新城县城本驿台镇元始置县至元十九年建土城
 明成化中知县白瑛增筑周五里高二丈三尺厚一
 丈池阔二丈深一丈四门东曰厚生西曰正德南曰
 永宁北曰利用正德六年知县许礼增筑外城万历
 七年知县牛希儒撤土而砖趾缘以石崇祯中知县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a 页 WYG0539-0204a.png
 孙允奇重修建四门楼
 齐河县城金置县天会年间建土城大定八年知县
 刘信重修周四里高一丈三尺厚一丈池阔一丈深
 九尺四门东曰临济西曰康成南曰瞻岱北曰拱极
 明崇祯十四年知县张安豫以砖甃东北二面增建
 敌楼二座
 齐东县城元置县太宗七年建土城明成化元年知
 县薛献修筑周五里二百一十四步正德十年知县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b 页 WYG0539-0204b.png
 萧敬谏以东南隅逼近大清河移筑近内今周五里
 二十馀步高一丈七尺厚一丈二尺池阔七尺深一
 丈六门东曰迎旭西曰迎恩南曰凝秀东南曰放海
 北曰拱极东北曰通汲
 济阳县城金置县天会七年建土城周四里零高二
 丈八尺厚二丈池阔一丈馀深八尺三门东曰仁风
 西曰泰和南曰清阳初患卑涝明成化二十二年知
 县张端乃疏通水道引城中水入池达于济民始称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5a 页 WYG0539-0204c.png
 便万历四年知县秘自谦易以砖十九年知县蔡惟
 忠建敌楼十五座
 禹城县城旧治祝阿城唐乾元中移今治土城守将
 李铣所筑周九里高一丈七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一
 丈四尺深七尺四门东曰祝阿西曰鬲津南曰禹迹
 北曰都杨有护城堤三一石桥口堤一土桥口堤一
 流洪坡堤临徒骇河为邑保障
 临邑县城旧城在县东北宋建隆三年河决城坏移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5b 页 WYG0539-0204d.png
 今治建土城周九里十八步高一丈九尺厚一丈四尺
 池阔二丈二尺深一丈二尺四门东曰宾𤾉西曰告成
 南曰南薰北曰拱宸城外为壕壕外为堤明正德中知
 县郭育重设南北城门建楼橹万历七年巡抚赵贤檄
 知县冯思恭易以砖
 长清县城本长清镇宋至道二年置县于此土城元
 至正十四年所筑明成化十一年知县解瑛甃以石
 周四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阔二丈五尺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6a 页 WYG0539-0205a.png
 深一丈四门东曰迎恩西曰挹清南曰通鲁北曰拱
 极角楼四座正德六年知县刘儒修筑长堰崇祯间
 知县刘之蛟增置月城为重门四东曰青阳西曰西
 成南曰南薰北曰拱辰后为雨所圮
皇清顺治六年知县吕朝辅重修
 陵县城本德州城即汉平原郡城也旧砖城明永乐
 七年移砖于陵州建城迁德州治之而降陵为县徙
 治德州废城原址周二十里正德六年改筑今城周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6b 页 WYG0539-0205b.png
 八里高二丈八尺厚二丈池阔三丈二尺深一丈二
 尺四门东曰迎薰西曰聚秀南曰朝阳北曰望阙嘉
 靖中知县孙炳增修完固
 德州城本元之陵州土城魏泰和间所筑久圮明洪
 武三十年都督张文杰始建砖城永乐七年移德州
 治于此城周十里一百八十步高三丈七尺厚三丈
 池阔五丈深一丈五门东曰长乐正西曰聚秀偏西
 曰广川南曰朝阳北曰拱极西城有振河阁正德六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7a 页 WYG0539-0205c.png
 年知州宁河守备桂勇筑外罗城延袤二十馀里
 德平县城本汉平昌县旧城在今城东北一里宋熙
 宁三年改迁于此土城周三里高一丈八尺厚一丈
 馀池阔四丈深一丈三门东曰长魁西曰宜丰南曰
 怀仁明正德七年知县朱冕因旧堤增筑罗城高一
 丈五尺三门东曰迎旭西曰留晖南曰映奎万历四
 年知县何倬易砌以砖垛崇祯十年知县苏翘楚置
 两敌台于外城东曰多助西曰禦侮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7b 页 WYG0539-0205d.png
 平原县城旧城在县西南北齐移今治土城元至正
 十三年达噜噶齐额森布哈所筑周五里有奇高一
 丈七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三丈二尺深一丈二尺四
 门东曰控岱西曰朝京南曰迎薰北曰拱极明成化
 初知县周密修建门楼万历十年知县乔起凤始砌
 以砖十一年知县方可畏增建楼橹
 兖州府
 兖州府城 滋阳县附郭隋鲁郡宋袭庆府元兖州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8a 页 WYG0539-0206a.png
 皆治此明洪武十八年复升为府旧滋阳治在城东
 三里至是移县附郭砖城周一十四里二百步高三
 丈七尺厚二丈四尺池阔二丈深一丈二尺以泗水
 为池自黑风口西流入城分两支于南北绕城一匝
 会于西郭平政桥流入济宁四门东曰九仙西曰望
 京南曰延薰北曰镇岱旧制卑隘自洪武中封建鲁
 藩命武定侯郭英经营开拓外有带郭设四门东曰
 宗鲁西曰襟济南曰瞻峄北曰拱极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8b 页 WYG0539-0206b.png
 曲阜县城即鲁国都城也旧城在县东十里明正德
 七年从巡抚赵璜之请徙于阙里始建砖城佥事潘
 珍知府童旭督成之周七里高二丈厚一丈池阔一
 丈深一丈五门东曰秉礼东南曰崇信西南曰仰圣
 西曰宗鲁北曰延恩
 宁阳县城汉宁阳城在县南今治隋之龚邱县也土
 城屡圯金大定二年县尉完颜阿克苏木重修周四里
 五十步高一丈七尺厚一丈馀池阔一丈二尺深八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9a 页 WYG0539-0206c.png
 尺蛇眼诸泉绕城合流四门东曰寅宾西曰宝成南
 曰迎薰北曰拱极明正德十年知县洪纪设瓮城万
 历八年知县许恩悉甃以砖
 邹县城旧城在峄山之阳南宋元嘉十三年徙今治
 土城明正德初重筑万历五年知县冯中州改砌以
 砖周四里八十步高二丈一尺厚二丈以小沙河环
 之池阔一丈深一丈四门东曰瞻岳西曰襟济南曰
 崇教北曰近鲁城上正楼角楼共八座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9b 页 WYG0539-0206d.png
 泗水县城在卞县旧城西十五里本土城明成化间
 知县曹珑重修隆庆元年知县罗许砌以石周三里
 一百馀步高一丈六尺厚二丈池阔一丈二尺深一
 丈四门东曰探源西曰达圣南曰阜民北曰望斗
 滕县城本汉蕃县治旧土城明洪武二年指挥唐某
 砌以砖石周五里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三
 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四门东曰宗鲁西曰怀古南曰
 迎薰北曰望京成化十八年疏浚故渠引梁溪之水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0a 页 WYG0539-0207a.png
 环绕其外增置郭墙周十馀里
 峄县城本元之峄州明洪武二年改为县筑土城于
 旧州城之西南隅周四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阔
 三丈深二丈四门东曰兴贤西曰迎恩南曰望仙北
 曰近圣成化二十二年知县毛凤鸣始甃以石
 金乡县城县本东汉所置旧土城周六里高二丈三
 尺厚二丈馀池阔四丈六尺深一丈一尺四门东曰
 东作西曰西成南曰南薰北曰北拱明万历间知县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0b 页 WYG0539-0207b.png
 杨楫张著铭相继悉易以砖设瓮门环隍筑堤周十
 一里高九尺阔一丈二尺
 鱼台县城旧治方与城唐元和四年迁今治土城半
 圮于水元泰定间县尹孙荣祖划筑西北一隅周七
 里馀高二丈二尺厚一丈池阔三丈深二丈接旧城
 废址环以大小两堤三门东曰迎岱西曰达汴南曰
 横菏明万历三十二年河决南旺由丰沛入境为城
 郭患巡抚黄克缵督令增修重堤以保障之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1a 页 WYG0539-0207c.png
 济宁州城本任城县治金济州元济宁路皆治此旧
 土城明洪武四年甃以砖石周九里三十步高三丈
 四尺厚二丈池阔四丈馀深一丈五尺四门东曰宾
 阳西曰近治南曰会通北曰拱辰
皇清顺治十二年总河杨方兴增置楼橹敌台并城上
 翙凤太白等楼
 嘉祥县城本钜野县地金皇统中置县初治山口镇
 大定十五年迁今治始筑土城明成化三年知县赵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1b 页 WYG0539-0207d.png
 瑄重修周四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东北跨萌山池
 自城南转曲而西仅长里许四门东曰瞻鲁西曰获
 麟南曰南武北曰凤城复于儒学前开一门曰采芹
 崇祯间东兖兵备道陆梦龙檄修始砌以石
 汶上县城旧治中都城唐天宝中移今治本土城明
 隆庆元年知县赵可怀渐易以砖周十二里高二丈
 七尺厚二丈五尺池阔一丈二尺深八尺邑北引蒲
 湾泊水一支南绕城下注蜀山湖仍于上流建闸以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2a 页 WYG0539-0208a.png
 节之四门东曰醉白西曰怀冉南曰观泉北曰拱极
 阳谷县城旧城在县北为河所湮宋太平兴国八年
 徙今治本土城明成化五年知县孟纯增筑周九里
 高二丈有奇厚二丈池阔二丈深一丈四门东曰迎
 恩西曰柔远南曰会盟北曰拱极正德六年知县卢
 鉴复筑外垣万历五年知县吴之问乘岁稔令亩输
 一砖甃城悉竣二十五年知县卢道筑护堤二重高
 一丈五尺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2b 页 WYG0539-0208b.png
 寿张县城汉置县旧城屡圮明洪武元年建于梁山
 之东十四年改迁今治初建土城弘治十四年知县
 钱俊增筑周五里高二丈有奇厚二丈池阔三丈深
 一丈四门东曰迎恩西曰来宾南曰永宁北曰安贤
 嘉靖年知县况澄于门外穿渠置桥筑护城堤高二
 丈阔一丈
皇清顺治七年河决荆隆口城坏十七年知县陈璜增
 修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3a 页 WYG0539-0208c.png
 东昌府
 东昌府城 聊城县附郭旧治巢陵故城宋淳化三
 年河决城圮于水乃移治孝武渡西即今治也本土
 城明洪武五年守禦指挥陈镛始甃以砖石周七里
 有奇高三丈五尺厚二丈池阔三丈深二丈四门东
 曰寅宾西曰纳日南曰南薰北曰锁钥城楼二十七
 座绿云在西北望岳在东北最为擅名附城为郭郭
 外各为水门设钓桥环以护城堤延亘二十里以禦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3b 页 WYG0539-0208d.png
 水涨全城倚之
 堂邑县城旧城在县西宋熙宁初圮于水县令耿几
 父改迁今治筑土城周六里有奇高一丈八尺厚丈
 馀相传城工甫毕白雀万数翔集其上人呼为白雀
 城云明洪武间知县陈孟隆加筑四门东曰望岱西
 曰通卫南曰迎薰北曰拱极水门二俱在南城一向
 文庙一向县署瓮门二北曰会归东曰带海崇祯十
 年知县裴希度增炮台敌楼八所环城掘壕三重拓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4a 页 WYG0539-0209a.png
 地约六顷中列品字坑三万馀足资防卫之方云
 博平县城旧城在县东南宋景祐间徙今治土城周
 四里馀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池阔二丈深一丈四门
 东曰旭阳西曰望津南曰对薰北曰瞻阙明弘治间
 知县田永环壕设堤正德间知县坚晟增筑高厚置
 更铺十八座建雄武台于南郭万历六年知县郑材
 撤土堞易以砖
 茌平县城旧城在茌山下金置博州移今治土城周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4b 页 WYG0539-0209b.png
 三里有奇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三丈深一
 丈护以堤高一丈广一丈四门东曰近圣西曰首化
 南曰通会北曰拱极明万历十年知县王国弼浚南
 北城壕为桥各一
 莘县城本汉阳平县城久圮明成化十九年知县贾
 克中重筑弘治三年知府李举增拓周五里有奇高
 二丈五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二丈深一丈四门东曰
 永清西曰大有南曰阜民北曰伊田正德七年知县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5a 页 WYG0539-0209c.png
 王深建外城高一丈八尺厚一丈崇祯五年知县孙
 愈贤增建城楼四座敌楼二十九座
 清平县城旧城在县西宋元丰中河决徙今治宣和
 间建土城寻燬于兵金大定十三年奉议大夫韩某
 重筑周六里高三丈二尺厚一丈六尺池阔二丈深
 一丈四门东曰迎旭西曰镇远南曰望鲁北曰拱辰
 冠县城旧冠氏城在县北金迁今治本土城明时始
 甃以砖周四里高一丈五尺厚二丈池阔二丈深七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5b 页 WYG0539-0209d.png
 尺四门东曰延曦西曰驻晖南曰丽正北曰拱极嘉
 靖二十一年知县姚本筑护城堤延亘十里增置敌
 台十四座又于贾镇清水二堡各建一城凿壕置墩
 为邑捍卫
 临清州城后魏置清渊县在卫河西岸宋建炎中迁
 曹仁镇明洪武二年徙治于此在汶卫之间景泰元
 年巡抚洪瑛建城缘广积仓为基周九里一百步高
 三丈二尺厚二丈馀甃以砖池阔九尺深如之四门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6a 页 WYG0539-0210a.png
 东曰威武西曰广积南曰永清北曰绥远弘治间兵
 备副使陈壁增置月城叠石为四桥正德间副使赵
 继爵始筑罗城以卫商贾之列肆于外者嘉靖间巡
 抚曾铣副使王扬拓而广之名新城延袤二十里跨
 汶卫二水六门东曰宾𤾉曰景岱南曰钦明西曰靖
 西曰镇定北曰怀朔又为水门三各建戍楼对峙其
 上嘉靖二十九年巡抚王忬副使李宪卿建敌台三
 十二座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6b 页 WYG0539-0210b.png
 馆陶县城旧城在县西南隋徙今治土城久圮明成
 化三年知县唐正重筑周四里高二丈五尺厚二丈
 池阔三丈深二丈四门东曰丰乐西曰临津南曰明
 远北曰通都又东南一门在文庙前曰文明万历元
 年知县李冲奎增筑护城堤十馀里
 邱县城本平恩镇元置县土城至元二十七年县尹
 刘英所筑明成化间县丞唐映重修周八里高一丈
 六尺厚八尺池阔一丈六尺深八尺四门东曰长春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7a 页 WYG0539-0210c.png
 西曰永安南曰阜化北曰迎恩嘉靖二十二年知县
 许绅加筑护城堤
皇清顺治十一年城为漳水所齧知县黄在中张焜相
 继补修
 恩县城恩州旧城在县西明洪武七年改为县始移
 今治土城成化三年巡抚原杰檄县丞高安所筑周
 五里馀高二丈五尺厚半之池阔一丈五尺深九尺
 五门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迎薰北曰拱辰又北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7b 页 WYG0539-0210d.png
 之西曰广顺崇祯四年知县刘含辉增修门楼敌台
 高唐州城汉高唐县城在伦镇西今州治乃元至正
 七年所置土城渐圯明正德六年知州张纮增筑周
 九里高二丈厚一丈池阔三丈深一丈四门东曰瞻
 岱西曰观成南曰迎薰北曰拱极嘉靖三十一年以
 城中多潴水于北门塞之今门三
皇清康熙四十八年知州龙图跃重修城垣建楼四座
 夏津县城隋置县土城久圮明天顺间知县薛正重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8a 页 WYG0539-0211a.png
 筑周六里馀高二丈二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三丈深
 一丈四门东曰挹𤾉西曰西成南曰迎薰北曰拱辰
皇清康熙十四年知县朱国祥重修四垣增厚三尺
 武城县城旧治永济渠西宋大观中卫河水决徙今
 治土城经燬明成化三年知县姚显重筑周四里许
 高二丈二尺厚一丈九尺池阔三丈深一丈四门各
 以乡名东曰归仁西曰治平南曰居贤北曰德化
皇清顺治六年知县房万达重加浚筑增置敌楼二十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8b 页 WYG0539-0211b.png
 四座
 青州府
 青州府城 益都县附郭郡旧有二城俱在阳水之
 上北为东阳城南为南阳城晋治东阳北齐始迁南
 阳即今治本土城明洪武初都指挥叶大旺甃以砖
 石周十三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厚三丈池阔三丈五
 尺深一丈五尺四门东曰海晏西曰岱宗南曰阜财
 北曰瞻辰东南北三门皆有月城重关天顺间知府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9a 页 WYG0539-0211c.png
 徐郁修建城楼台铺嘉靖十三年兵备佥事康天爵
 增筑西门月城 新设满营城在青州府城之北雍
 正八年设立满营建城驻劄遣御史偏武候补参政
 道陈豫朋监工周一千丈高一丈八尺厚一丈砌以
 砖石池阔三丈五尺深七尺四门各设楼橹敌台规
 制宏备
 临淄县城汉唐县治俱在古齐城今治在古齐城西
 南十里齐乘云疑金时所徙也本土城元末达噜噶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19b 页 WYG0539-0211d.png
 齐李仲名所筑周四里高三丈厚二丈池阔二丈深
 一丈四门东曰朝阳西曰通昼南曰迎恩北曰望京
 明正德七年知县马暹筑月城护以崇堤万历二十
 三年知县张汝雨始甃以砖崇祯十六年知县邹逢
 吉筑炮台十座
 博兴县城旧城在县南唐时移就乐安故城即今治
 也本土城元末重筑甃以砖周三里有奇高二丈三
 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二丈二尺深七尺引小清河注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0a 页 WYG0539-0212a.png
 之四门东曰朝宗西曰通济南曰来薰北曰拱极明
 嘉靖三十四年知县顾楫增拓东南门建楼于上名
 曰迎秀
 高苑县城隋大业初省临济入高苑徙治于此本土
 城明景泰四年知县蔡澄重筑正德六年知县张诚
 增修周五里高三丈厚二丈池阔三丈深一丈壕外
 筑围墙四百馀堵四门东曰宾阳西曰望秋南曰顾
 清北曰拱辰嘉靖二十九年知县郭臣增置水关三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0b 页 WYG0539-0212b.png
 十七年知县罗沛创建小南门直对学宫建楼于上
 曰文明万历四年知县单滨砌堞以砖
 乐安县城本千乘县隋开皇三年移于广饶故城即
 今治也旧土城明成化间知县马亮重筑周五里高
 二丈五尺厚二丈池阔二丈深半之四门东曰东作
 西曰西成南曰阜财北曰通济万历二十三年知县
 王国翼改筑砖城城介淄济之间南有曲堤在淄河
 北岸元尹苏肯李所筑北有利农堤在济水南岸成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1a 页 WYG0539-0212c.png
 化间知县沈清所筑均资保障云 附塘头所城(所/裁)
 (在乐安县东北一百里土城周三里高一/丈五尺厚七尺池阔二丈深一丈一门)高家港城
 (在乐安县东北一/百里土城周二里)
 寿光县城隋开皇六年于博昌故城复置寿光县即
 今治旧土城明正德六年知县张良弼重筑周三里
 半高二丈厚称之池阔一丈六尺深八尺五门东曰
 迎旭西曰宗岱南曰来薰城北东小门曰青阳西小
 门曰瞻辰七年知县刘澜增筑护城堤崇祯十三年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1b 页 WYG0539-0212d.png
 知县刘升祥始甃以砖石修建楼铺凿隍增堤引温
 泉之水以注之
 昌乐县城宋昌乐城在县西北明迁今治初建土城
 成化二年知县范威重修周四里高一丈八尺厚二
 丈池阔一丈四尺深七尺四门东曰永清西曰临丹
 南曰熙宁北曰望海嘉靖三年知县何洪增置楼橹
 筑南城重门名曰阜民万历中知县张美宋名世相
 继脩葺悉甃以石崇祯十一年知县刘芳奕建外城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2a 页 WYG0539-0213a.png
 又筑丹河二坝引水入壕为捍禦之用云
 临胊县城汉置县旧土城元至正十七年重筑周三
 里高二丈池阔一丈六尺深一丈二门南曰胊阳北
 曰古骈明崇祯十三年知县任远易以砖石
 安邱县城隋置平昌城在县西南唐武德六年移今
 治本土城元至正末元帅王雅鲁修筑周三里有奇
 高二丈二尺厚一丈池阔一丈六尺深半之三门东
 曰威武南曰太平北曰乘胜明洪武初新辟内外马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2b 页 WYG0539-0213b.png
 路崇祯十三年知县刘运隆增置敌台门楼皆缭以
 砖
 诸城县城县有南北二城南城为西汉东武县城北
 城乃后魏永安中所筑两城合一中劵一门谓之双
 门县治在北城即隋之密州治也城久渐圮明洪武
 四年守禦千户伏彪重修周九里高二丈七尺厚一
 丈二尺池阔一丈九尺深半之五门正东曰东武正
 西曰西宁正南曰永安东南曰镇海西南曰政清各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3a 页 WYG0539-0213c.png
 有瓮城重门备设其北城即超然台 附南龙湾镇
 海口巡检司城(在诸城县东南一百三十/里石城周一百二十丈)信阳镇巡
 检司城(在诸城县南一百二十里石城明洪武/三年巡检王福修筑周八十丈二门)龙潭
 寨城(在诸城县东南一百一十里石城明/洪武年百户管成修筑周一里二门)萧家寨城
 (在诸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石城明洪武/三十一年百户陈良修筑周一里二门)
 博山县城旧为颜神镇地居益都西南淄川之南莱
 芜之北山谷险隘明青州兵备道王世贞创建石城
 周五百一十八丈五尺高二丈三尺引二女泉水为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3b 页 WYG0539-0213d.png
 池达于范河四门东曰荆山西曰禹石南曰龙泉北
 曰范河水门三一在龙泉门西一在范河门东一在
 禹石门北崇祯间城上增筑瞭台八座于荆山门下
 又开一小水门旧属益都县西南镇
皇清雍正十二年改设为县增高培厚洵称岩邑
 登州府
 登州府城 蓬莱县附郭唐置登州徙今治即蓬莱
 镇也石城周九里高三丈八尺厚二丈池阔二丈深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4a 页 WYG0539-0214a.png
 一丈四门东曰春生西曰迎恩南曰朝天北曰镇海
 水门三南曰上水门黑水所入东曰小水门蜜水所
 入西曰下水门黑蜜二水合流由此而出以赴海明
 万历间因倭警增筑敌台二十八座又水城在大城
 北原名备倭城本宋之刀鱼寨也明洪武九年指挥
 谢规疏通海口由水闸引海入城中名小海为泊船
 所设立帅府城周三里许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一尺
 一门曰振扬楼铺共二十六座万历二十四年总兵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4b 页 WYG0539-0214b.png
 李承勋以砖甃东北西三面增建敌台三座 附刘
 家汪寨城(在蓬莱县东北四十里石城周一里高二/丈五尺厚一丈三尺池阔一丈深五尺南)
 (一门楼/铺五座)解宋寨城(在蓬莱县东北六十五里石城周/一里六十丈高二丈五尺厚丈馀)
 (池阔一丈深七尺/南一门楼铺五座)
 黄县城旧黄城在县东唐开元十一年改建于黄冠
 村即今治也本土城周六里明洪武四年千户韦胜
 分其南半改筑之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厚二丈
 池阔一丈四尺深八尺四门东曰寅宾西曰迎宣南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5a 页 WYG0539-0214c.png
 曰环翠北曰澄清正德十一年知县周淳因绛河山
 水侵城遂以东北隅退数武为月城下作水门以泄
 水万历二十一年知县张汇选甃以砖石建西北二
 门瓮城崇祯十三年知县任中麟增置东南二门瓮
 城并角楼敌台 附黄水河寨城(在黄县东北二十/里唐时建寨明崇)
 (祯中增筑石城周一百三十八丈高二丈五尺厚/一丈馀池阔一丈深五尺南一门敌台十二座)
 停寨城(在黄县西四十五里石城周/二里高一丈五尺南北二门)
 福山县城金天会中析登州之两水镇置为县即今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5b 页 WYG0539-0214d.png
 治也本土城明永乐九年备禦千户周玘重筑砌以
 砖石周三里有奇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东面临河南
 北西三面池阔一丈五尺深八尺三门东曰镇静西
 曰义勇南曰平定建敌楼于上崇祯间增置炮台八
 座城东南有堤长三里高一丈二尺阔一丈城西有
 官渠十馀里皆护城之要工也 附奇山所城(所裁/在福)
 (山县东北三十里与宁海接壤砖城周二里有奇高/二丈二尺厚二丈池阔三丈五尺深一丈楼铺十六)
 (座/)卢洋寨城(在福山县西北五十里与蓬莱接壤砖/城明洪武二十九年百户张刚所筑周)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6a 页 WYG0539-0215a.png
 (二里高一丈七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一丈深七尺东西二门楼铺六座)
 栖霞县城本蓬莱县之杨疃镇金天会中置县建土
 城明嘉靖中知县李揆重筑万历间知县鲍霖继之
 悉甃以石周三里许高一丈八尺厚七尺四门东曰
 寅宾西曰迎恩南曰环翠北曰迎仙城阻山石池不
 可凿南带河雨集则水涨为患筑护城堤长一百五
 十步万历二十五年知县鲍纹增瓮城一座敌楼八
 座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6b 页 WYG0539-0215b.png
 招远县城本掖县之罗峰镇金天会中置县建土城
 元末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王明善重筑正德六年知
 县申艮增修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二尺
 池阔一丈二尺深一丈三门东曰盥泉南曰通仙北
 曰望海嘉靖二年知县罗锦辟东南门曰云路十一
 年知县屈允元重修甃以石
 莱阳县城晋昌阳城在县东南唐永徽中迁筑于此
 旧土城明洪武二十一年指挥邓清重修周六里高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7a 页 WYG0539-0215c.png
 一丈八尺厚一丈二尺池阔一丈五尺深八尺四门
 东曰望石西曰太平南曰迎和北曰旌旂正德十四
 年知县司迪改筑砖城增敌楼八座
 宁海州城本汉牟平县金大定二十二年置州于此
 旧土城明洪武十年指挥陈德砌以砖石周九里高
 三丈二尺厚四丈池阔三丈二尺深九尺四门东曰
 建武西曰奉恩南曰顺正北曰镇海万历二十二年
 知州张以翔增修城楼并敌台十二座 附金山所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7b 页 WYG0539-0215d.png
 城(所裁在宁海州东北四十里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三尺池阔二丈深一丈二门东曰宁海南曰迎恩)
 (楼铺二/十座)清泉寨城(在宁海州西北四十里砖城周二/里高二丈五尺一门楼铺六座)
 文登县城汉牟平县地北齐天统四年置县于此旧
 土城明洪武元年莱州镇抚韩登督修周七里高二
 丈五尺厚一丈池阔三丈深八尺三门东曰望海西
 曰昆嵛南曰新建万历八年知府刘自化始甃以石
  附文登营城(在文登县东十里土城明宣德十年/所筑周三里高八尺东西南三门)
 威海卫城(今裁在县东北一百二十里砖城明永乐/初所筑周六里有奇高二丈五尺厚一丈)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8a 页 WYG0539-0216a.png
 (二尺池阔一丈五尺深/尺四门楼铺二十座)靖海卫城(今裁改为巡检司/在县南一百二十)
 (里石城明洪武三十年所筑周五里七十一丈高二/丈四尺池阔二丈五尺深一丈东南北三门楼铺二)
 (十九/座)宁津所城(所裁在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砖城周/三里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三尺池阔)
 (二丈深一丈四/门楼铺十六座)百尺崖所城(所裁在县东北一百四/十里砖城周一里高三)
 (丈池阔一丈五尺深九尺/东西南三门楼铺十五座)
 海阳县城原大嵩卫城今改卫为县(详建/置志)系砖城明
 洪武三十一年指挥邓清所筑周八里高一丈九尺
 厚一丈五尺池阔八尺深一丈四门东曰永安西曰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8b 页 WYG0539-0216b.png
 宁德南曰迎恩北曰翊清楼铺二十八座 附海阳
 所城(所裁在新县南十里砖城周三里许高二丈厚/一丈二尺池阔一丈二尺深八尺南西二门楼)
 (铺二十/九座)大山所城(所裁在新县西二十里砖城周四/里高一丈五尺池阔一丈深七尺)
 (四门楼铺/一十五座)
 荣城县城原成山卫城今改卫为县(详建/置志)又古名天
 水郡明洪武二十一年置卫筑石城周六里一百六
 十八步高一丈八尺厚二丈池阔一丈五尺深一丈
 四门东曰永宁西曰迎恩南曰镇远北曰武宁楼铺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9a 页 WYG0539-0216c.png
 二十四座 附寻山所城(所裁在新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砖城周二里三十六)
 (丈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池阔二丈/深一丈东西四门楼铺二十九座)
 莱州府
 莱州府城 掖县附郭本汉东莱郡治故址明洪武
 四年莱州卫指挥使茅贵修筑砖城万历二十六年
 因倭警莱州道盛稔知府龙文明复加缮治周五里
 有奇高三丈五尺厚二丈池阔四丈深二丈四门东
 曰澄清西曰武定南曰景阳北曰定海楼铺具备东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29b 页 WYG0539-0216d.png
 门有外壕堤一道资以护城 附灶河所城(所裁在/掖县北)
 (五十里砖城周二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阔一丈深八尺南北二门)王徐所城(所裁/在掖)
 (县东北八十里砖城周二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阔一丈深八尺南北二门)马埠所城(所/裁)
 (在掖县西北一百六十里石城周二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池阔一丈深八尺南北二门)海仓巡
 检司城(在掖县西北九十里土城元时/开胶莱河运道所筑遗址犹存)
 平度州城本隋胶水县治旧土城元末修筑明洪武
 二十二年知州刘厚重修周五里有奇高三丈厚一
 丈五尺池阔一丈八尺深九尺三门东曰迎阳西曰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0a 页 WYG0539-0217a.png
 安庆南曰永宁崇祯十年知县杜志攀改垒石城高
 厚皆加三尺增置三门楼橹
 潍县城本汉下密县治旧土城周九里有奇高二丈
 八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一丈五尺深半之四门东曰
 朝阳西曰迎恩南曰安定北曰望海明正德七年推
 官刘信重修引小于河水入城城东本以白狼河为
 池水涨侵城万历十五年知县张问达于河上筑堤
 长里许四十二年知县郭增光复设坝以护之崇祯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0b 页 WYG0539-0217b.png
 十三年知县邢国玺甃城以石加高七尺厚一丈置
 敌台二十八座东西南三门护城北门炮楼一座
 昌邑县城在都昌旧县之东土城宋建隆三年所筑
 元至正十一年重修周五里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
 尺池阔二丈二尺深九尺三门东曰永顺西曰重庆
 南曰延爽明嘉靖四十五年知县李天伦建东南角
 楼名曰奎光万历五年知县侯鹤龄增筑瓮城并建
 重门崇祯十三年知县白壮易以砖城南有土龙堤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1a 页 WYG0539-0217c.png
 东有红崖堤皆遏潍水以护城居民赖之
 胶州城本隋胶西县治旧土城明洪武初千户袁正
 重筑八年千户申义甃以砖石周四里高二丈五尺
 厚一丈二尺池阔二丈五尺深一丈五尺三门东曰
 迎阳西曰用成南曰镇海角楼四座敌台八座 附
 灵山卫城(今裁归并胶州详职官在州东南九十里/土城明洪武三十五年指挥佥事朱兴所)
 (筑永乐初指挥佥事郭景易以砖周五里高一丈五/尺厚二丈池阔二丈深一丈五尺四门东曰朝阳西)
 (曰阅武南曰镇/海北曰承恩)夏河所城(所裁在胶州西南八十里/石城明洪武间灵山卫百)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1b 页 WYG0539-0217d.png
 (户管成所筑周三里高一丈七/尺厚二丈池阔一丈五尺四门)
 高密县城旧治在县西南唐武德间移治汉夷安城
 北寻迁今治土城久圮元至正十二年县尹秦裕伯
 重筑明嘉靖二年知府郭五常始甃以砖周三里九
 十步高二丈三尺厚二丈池阔二丈深一丈四门东
 曰星聚西曰通德南曰永安西南曰保宁崇祯十五
 年知县何平建敌楼十二座
 即墨县城在不其城东北隋所徙也旧土城元至正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2a 页 WYG0539-0218a.png
 十一年县尹吕俊重筑周四里高一丈六尺厚一丈
 三尺池阔二丈深七尺三门东曰朝海西曰通济南
 曰环秀明万历二十八年因倭警知府龙文明知县
 刘应旂始易以砖增置楼橹 附即墨管城(在县北/十里土)
 (城明宣德八年所筑周四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二尺池阔一丈五尺四门)鳌山卫城(今/裁)
 (归并即墨县详职官在县东四十里砖城明洪武二/十一年卫指挥佥事廉高所筑周五里高三丈五尺)
 (厚一丈七尺池阔二丈五尺深一丈五尺四/门东曰镇海西曰迎恩南曰安远北曰维山)雄崖守
 禦所城(旧𨽻鳌山卫今裁归并即墨县/在县东北九十里土城周二里)浮山守禦所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2b 页 WYG0539-0218b.png
 城(旧𨽻鳌山卫今裁归并即墨县/在县东南九十里土城周二里)张家寨城(在即墨/县西南)
 (五十里土/城周二里)楼山寨城(在即墨县南四十/里土城周二里)金家岭寨城
 (在即墨县南七十/里土城周二里)萧旺庄寨城(在即墨县东/南五十里)子家庄
 寨城(在即墨县东/南九十里)大港寨城(在即墨县东/北六十里)走马岭寨
 城 田村寨城 栲栳岛巡检寨城(俱在即墨县/东北九十里)
 山寨城(在即墨县东北一百里/以上皆土城仅存遗址)
 武定府
 武定府城 惠民县附郭本棣州历有迁置宋大中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3a 页 WYG0539-0218c.png
 祥符八年徙今治崇宁元年工部尚书牛保始筑土
 城周十二里高三丈五尺厚二丈馀池阔五丈深一
 丈四门东曰青阳西曰金景南曰明远北曰靖安四
 门外各砌月城仍筑护城堤延袤三十馀里明嘉靖
 十四年佥事王玑始砌以砖
 青城县城元置县土城至元间华总管郭元帅所筑
 周三里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二丈深一丈
 五尺四门东曰望海西曰通济南曰仰岱北曰拱辰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3b 页 WYG0539-0218d.png
 明万历六年知县李继美重修加高四尺易堞以砖
 二十三年知县王建中增设瓮城并敌台十二座
 阳信县城古厌次城也宋大中祥符中徙棣州及厌
 次县于阳信界而移阳信于今治土城元平章于巴
 拜所筑周六里十三步高二丈四尺厚二丈池阔一
 丈八尺深半之四门东曰永和西曰长阜南曰迎薰
 北曰拱极明嘉靖十年知县徐九皋建城楼
 海丰县城本隋之无棣县宋治平中徙今治土城元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4a 页 WYG0539-0219a.png
 至正十七年平章于保保所筑周三里高二丈五尺
 厚二丈池阔三丈深八尺四门东曰宜春西曰通衢
 南曰迎恩北曰镇海明崇祯十一年知县雷之渤增
 建敌楼四座十二年北城楼燬知县李桂芳重葺
皇清顺治五年知县杜良祚修浚外壕阔一丈五尺深
 半之
 乐陵县城初治咸平镇明洪武间迁今治旧土城成
 化二十三年知县孙宾重筑正德六年知县许逵增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4b 页 WYG0539-0219b.png
 修周三里高二丈八尺厚二丈馀池阔一丈深七尺
 三门东曰朝海南曰宣和北曰迎恩后增辟西门曰
 寅饯改南门曰通济
 商河县城县本隋置土城唐武德中所筑明成化二
 年知县寇源增修周三里馀高二丈厚一丈五尺池
 阔一丈六尺深八尺四门东曰太平西曰聚仙南曰
 德隆北曰归厚正德六年知县陈牧创建外城周九
 里高二丈二尺池阔丈馀深一丈嘉靖二年知县柯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5a 页 WYG0539-0219c.png
 相重缮城垣增设楼橹
 滨州城后周置州土城元平章于保保所筑明正德
 七年巡按张浚檄都司都事吕佩重修周七里高二
 丈五尺厚丈馀池阔二丈深浅各随地势四门东曰
 望海西曰临川南曰迎薰北曰拱辰万历十一年知
 州艾梅重修堞墙易以砖石有护城堤在州西迤南
 十里迤北五里
 利津县城金所置县土城半圯明正德间县丞魏彦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5b 页 WYG0539-0219d.png
 昭增修周七里高一丈七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二丈
 深一丈四门东曰观澜西曰朝京南曰迎薰北曰镇
 海万历中知县周大年增置四门瓮城敌楼二十座
 沾化县城土城金置县时所筑明成化二年知县陈
 谟重修周五里一十步高三丈厚一丈五尺池阔丈
 馀深半之四门东曰布德西曰涵晖南曰迎薰北曰
 朝京
 蒲台县城县本隋置土城卑薄明成化二年知县孙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6a 页 WYG0539-0220a.png
 通增筑周三里一百七十馀步高二丈九尺厚二丈
 池阔二丈深丈馀四门东曰仁化西曰金泽南曰迎
 薰北曰拱极敌楼四座敌台十六座正德八年知县
 刘继仁甃以砖石重建门楼
 沂州府
 沂州府城 兰山县附郭隋临沂旧县址也原系砖
 城明洪武元年指挥周德所筑周九里高二丈五尺
 厚一丈五尺池阔一丈六尺深一丈四门东曰镇海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6b 页 WYG0539-0220b.png
 西曰瞻蒙南曰望淮北曰宗岱炮台四座
 郯城县城旧土城在古郯国之南元末沂州守禦王
 信所筑周五里八十步高二丈二尺厚一丈馀池阔
 三丈深九尺三门南曰通淮西曰瞻鲁北曰拱辰明
 万历二十三年知县文广始甃以砖城东有禹王台
 堤遏沐水南流堤溃则全沐西注有圯城之患今设
钦工屡加修筑城赖以安
 费县城在古祊城内元魏太和元年筑后移阳口山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7a 页 WYG0539-0220c.png
 隋开皇中复置县于此旧土城周八里明洪武初截
 其北偏为城周四里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池阔
 二丈深一丈四门东曰望海西曰仰圣南曰映文北
 曰瞻蒙成化五年知县殷礼改砌以石
 莒州城旧城即莒之故址汉为城阳国都周九里元
 至元间参政马睦火者镇莒以城大难守截东北隅
 为小土城周五里高二丈二尺厚二丈池阔二丈七
 尺深半之三门东曰望海南曰文明北曰沙浦明万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7b 页 WYG0539-0220d.png
 历二十五年知州谷文魁重修易以砖
 蒙阴县城旧城在县西南元皇庆二年始置今治本
 土城明洪武三十年百户龙胜重筑周二里半高一
 丈六尺厚一丈池阔一丈二尺深一丈初设东西二
 门成化三年知县白良辅增辟南门东曰望海西曰
 瞻岱南曰文昌正德九年知县梁绪改甃以石
皇清康熙十三年知县屈逸乘增建东门楼雍正三年
 知县高克谟于城东河岸筑堤一道以杜水患邑人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8a 页 WYG0539-0221a.png
 赖焉
 沂水县城本东莞县治旧土城明天顺间知县陈孜
 甃以砖石周二里有奇高二丈三尺厚二丈池阔二
 丈深丈馀三门东曰东莞西曰西成南曰沂阳正德
 六年城燬于寇知县汪渊砌以石增置敌台
 日照县城汉海曲地旧土城金置县时所筑元至正
 十七年邑人相士安率众增修周二里高二丈有奇
 厚丈馀池阔一丈五尺深半之三门东曰永安西曰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8b 页 WYG0539-0221b.png
 太平南曰望海明万历二十一年知县杜一岸始甃
 以砖增筑瓮城重门敌台四座先是嘉靖三十六年
 知县张执中于城西筑土城三面势如重城外郭及
 崇祯十三年知县郭麟以石砌之与旧城相连为一
 仍于城外浚壕阔一丈二尺深如之 附安东卫城
 在日照县南九十里南距江南海州七十里石城明
 弘治三年所筑周五里高二丈一尺厚二丈池阔二
 丈五尺深八尺四门东接日照诸城直达斋堂岛大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9a 页 WYG0539-0221c.png
 洋为南海重汛(按安东卫旧𨽻青州府故建置各志/俱附青州末城池附沂州末从近也)
 石臼寨所城(今裁在日照县东南二十里石城周三/里有奇高一丈四尺厚三丈池阔三丈)
 (二尺深一丈南北西/三门楼铺一十五座)夹仓镇巡检司城(在日照县东/南二十里石)
 (城周六/十丈)
 泰安府
 泰安府城 泰安县附郭即宋乾封县城开宝五年
 所筑本土城明嘉靖间济南通判王云兴奉檄重修
 始易以石周七里六十步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池阔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39b 页 WYG0539-0221d.png
 三丈深二丈四门东曰静封西曰望封南曰乾封北
 曰登封崇祯十二年守道蔡懋德增修建敌楼四座
 肥城县城汉旧城在县西元至元十二年置今治本
 土城监肥城抹汉所筑周六里一百步高一丈五尺
 厚一丈池阔一丈深七尺二门南曰文安北曰武定
 明永乐间东北二隅为河水所齧随缺修筑成化五
 年知县林廷庸增筑月城建门楼万历二十二年知
 县马经纶始甃以石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0a 页 WYG0539-0222a.png
 新泰县城汉东平阳县故址旧土城周六里高二丈
 五尺厚一丈池阔一丈二尺深半之初设东南二门
 明弘治十四年知县吴禧增辟西门东曰通齐后改
 于学宫左曰文明西曰瞻岱南曰望鲁万历十五年
 知县李上林天启二年知县赵希忭相继增修悉甃
 以石
 莱芜县城古莱芜城在淄川县今城乃元至正间所
 建明正德六年知县卢秉彝甃以石周四里高二丈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0b 页 WYG0539-0222b.png
 厚一丈五尺池阔一丈八尺深丈馀南则汶水之所
 经也三门东曰通齐西曰望岳南曰临津各有瓮城
 楼橹具备
 东平州城旧治须昌县即唐之郓州也宋咸平三年
 河决城圯移建今治州守姚扄监筑土城周二十四
 里高二丈厚一丈五尺池阔六丈深八尺外有护城
 堤三十馀里南北各一门东西各二门明嘉靖二十
 八年知州李升浚深城壕引籚泉水注之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1a 页 WYG0539-0222c.png
 东阿县城旧城在新桥镇明洪武八年因避河患迁
 今治即谷城县故址旧土城知县朱徵修筑周四里
 一百三十步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池阔一丈五
 尺深一丈有狼溪河贯于城中弘治十二年知县秦
 昂增修楼堞甃以砖石四门东曰洪范西曰安平南
 曰拱华北曰朝宗城楼五座角楼十座
皇清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张楷修建南北二门 附安
 平镇城(即张秋镇在东阿县西南六十里地属东阿/寿张阳榖三县分辖明万历七年都御史赵)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1b 页 WYG0539-0222d.png
 (贤倡建镇城跨运河之上周八里高二丈三尺厚二/大四门有楼南北渡口设敌台四座规制宏壮为漕)
 (河重/镇)
 平阴县城旧城在榆山下元至元十三年移今治建
 土城周四里高一丈八尺厚一丈池阔二丈深一丈
 五尺四门东曰望岱西曰澄源南曰锦川北曰拱极
 明万历十一年知县张性成改筑石城建敌台
皇清顺治三年知县刘升祚重修楼铺城外周以土垣
 曹州府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2a 页 WYG0539-0223a.png
 曹州府城 荷泽县附郭汉乘氏县城即古曹国也
 明正统十一年置州于此故城久圯知州范希正重
 建周十二里高三丈有奇厚三丈池阔四丈深一丈
 五尺四门东曰宜春西曰丰乐南曰迎薰北曰朝天
 正德中知州李贯吴瓒相继缮修四关缭以郛郭环
 以沟堑并建角楼敌台嘉靖元年知州沈韩加筑大
 堤防禦河患
 单县城鲁单父邑旧城半圯于河明嘉靖五年巡抚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2b 页 WYG0539-0223b.png
 王尧封徙筑城北以旧城北墙为南面甃以砖石周
 五里一百五十步高二丈五尺厚二丈池阔四丈二
 尺深一丈四门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阜财北曰
 朝京四郭为关东曰迎春西曰延晖南曰迁善北曰
 迎恩外设护城堤一道去城里许周十二里高一丈
 五尺厚倍之
 城武县城元魏时治古郜城今治在城之西北传自
 唐时迁于此土城元泰定三年所筑周三里馀高二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3a 页 WYG0539-0223c.png
 丈八尺厚一丈四尺池阔二丈五尺深一丈四门东
 曰弘文西曰修武南曰通化北曰拱极明正德二十
 六年同知罗椿枝筑护城堤延袤十有五里以防河
 患
 钜野县城汉置县土城故址周九里明正德中知县
 余守观缩西北二面就东南建城周五里高一丈五
 尺厚一丈三尺池阔一丈有奇深七尺四门东曰凝
 和西曰遂昌南曰延熙北曰拱德护城有堤堤高一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3b 页 WYG0539-0223d.png
 丈阔称之
 郓城县城西郓旧城在县东南金避水患徙治于此
 土城周三里九十步高二丈五尺厚八尺池阔七尺
 深一丈外护以堤四门东曰通济西曰枕濮南曰迎
 薰北曰拱极明正德中知县马珩修建南门
 曹县城元置磐石镇明洪武二年移曹州治此四年
 改为县土城正统十一年知县陈常所筑周九里有
 奇高二丈二尺厚二丈池阔三丈深一丈五尺四门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4a 页 WYG0539-0224a.png
 东曰望岳西曰镇川南曰阜民北曰迎恩正德六年
 黄河浸漫知县易谟筑堤禦之九年知县赵景鸾改
 浚旧壕外增护城堤十二里高二丈厚倍之崇祯间
 知县崔达郭万象相继修筑悉易以砖
 定陶县城旧城在宝乘塔西北元末河决湮于水明
 洪武四年徙今治土城成化元年知县陈绍祖所建
 周九里三十步高二丈有奇厚一丈八尺池阔四丈
 深九尺四门东曰宗鲁西曰环曹南曰迎薰北曰拱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4b 页 WYG0539-0224b.png
 极外设护堤高一丈八尺阔三丈正德十二年知县
 苪京增置敌台十六座万历十年知县李四勿建角
 楼八座二十四年知县杨克顺砌水沟四十四道
 濮州城旧治鄄城即唐之濮州也明正统末城圯于
 河景泰三年知州毛晟徙治于此建土城周七里高
 二丈四尺厚二丈池阔四丈深一丈五尺四门东曰
 凝和西曰遂昌南曰延熙北曰拱德正德六年知州
 王栋建弩台敌楼以备警嘉靖十七年知州李炯砌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5a 页 WYG0539-0224c.png
 堞以砖
 范县城古范城在县东南明洪武十三年河决圯于
 水知县张允徙筑今治周七里高一丈六尺厚一丈
 池阔一丈二尺深八尺范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士会
 豢龙氏之后也旧城设六门以象龙形东一西一为
 首尾南北各二为四足今治仍其规制
皇清顺治七年河决荆隆口城复圯康熙八年知县霍
 之琯重修六十年秋河复决灌城几圯城东清河时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5b 页 WYG0539-0224d.png
 宜修浚以备不虞云
 观城县城旧城在县西隋开皇中徙今治土城周九
 里馀高二丈八尺厚二丈池阔二丈深九尺三门东
 曰承德西曰肃政南曰丽正明正德六年城燬于寇
 知县石鼐重修
 朝城县城旧城在韩张店宋天圣六年河决为水所
 湮明道二年迁今治本土城明洪武三年知县郭黼
 重筑周五里有奇高二丈七尺厚二丈五尺池阔二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6a 页 WYG0539-0225a.png
 丈深一丈初设东西二门弘治间知县张钥增辟南
 北二门东曰太和西曰丰育南曰迎薰北曰觐光
 
 
 
 
 
 
山东通志 卷四 第 46b 页 WYG0539-0225b.png
 
 
 
 
 
 
 
 山东通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