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a 页 WYG0539-004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山东通志卷一之一
    典谟一(帝典圣谟文思光被不敢以/ 小序弁首谨附识言于后)
世祖章皇帝登极恩诏(顺治元年/)
 奉
天承运
皇帝诏曰我国家受
天眷祐肇造东土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b 页 WYG0539-0041b.png
列祖迈图鸿绪
皇考弥廓前猷遂举旧邦诞膺
 新命迨朕嗣服虽在冲龄缔念绍庭永绥厥位顷缘贼氛
 荐炽极祸明朝是用托重亲贤救民涂炭乃方驰金鼓
  旋奏澄清既解倒悬非富天下而王公列辟文武群臣
  暨军民耆老合词劝进恳切再三乃于今年十月初一
  日祗告
 天地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2a 页 WYG0539-0042a.png
宗庙
社稷即皇帝位仍建有天下之号曰大清定鼎燕京纪元
 顺治缅维峻命不易创业尤艰况当改革之初更属变
 通之会爰乃酌今准古揆天时人事之宜庶几吏习民
 安彰
祖功
宗德之大所有合行条例胪列如左(各条款不/能备载)
   人臣儆心录序(顺治十二年/)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2b 页 WYG0539-0042b.png
 朕惟人臣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众美
 集焉不正则为奸为慝群恶归焉是故心者万事之本
 美恶之所由出也顾事有殊涂心惟一致一于国则忘
 其家一于君则忘其身如此者不特名显身荣邦家亦
 允赖之矣若夫奸邪之流树党营私怙权乱政卒致身
 名俱丧为国厉阶盖缘居恒无正心之功一当势利遂
 昏迷瞀乱狂肆骄矜上昧王章下乖臣谊或作威而联
 羽翼或比匪而效奔趋如谭泰石汉以累世旧臣久叨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3a 页 WYG0539-0042c.png
恩遇不思图报逞臆横行跋扈自恣目无纲纪陈名夏
则一介竖儒骤蒙显拔倚任深重赐赉优隆而乃背德
植交蔑法罔上此皆自作罪孽以致陨厥身家朕历稽
往古宵人误国代代有之观诸近事复炯鉴昭然足为
永戒恐后之为臣者或仍蹈覆辙负主恩而渝素志至
于身罹刑宪悔悼无由故推原情状而论列之录成一
编以为人臣儆心之训云
  植党论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3b 页 WYG0539-0042d.png
自古国家太平之治率由大小臣工协力和衷以熙庶
绩乃能久安长泰流誉靡穷顾为臣之道其𩔖不一大
约不植党与不爱虚名不营己私不贪贿利敬以饬躬
诚以事上耿介自立勤慎莅官其至要者矣若此则品
行以端学术以正而功业以成称曰纯臣庶几无愧彼
邪臣则不然其作慝也多端而要莫大乎植党当其始
进每以小忠小信矫饰身名乘人主锐意图治之时巧
售其术以邀知遇人主推诚以任待之不疑倖据要津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4a 页 WYG0539-0043a.png
事权在握于是假王朝之刑赏逞一己之威灵广树私
朋以为羽翼阳托举直错枉之名阴行党同伐异之计
附己者誉而援之跻于通显逆己者毁而攻之陷于罪
戾其意将使蹇谔之士尽去朝端凡析圭担爵之人必
皆出其门而后已浸淫日久而匪𩔖渐滋国事渐坏流
祸可胜道哉或曰植党之祸既如此矣将踽踽凉凉独
立无耦而后可乎古人之言达道终及朋友之交则又
何也曰不然亦各权其重耳夫人平居里闬则重友谊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4b 页 WYG0539-0043b.png
比肩事主则重臣节重臣节即不复得论交情是以君
子之事君也不苟为同不求为异其心祗知夙夜匪懈
以事一人而已故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亦
何植党之有如虞廷二十二人或都或俞或吁或让其
时师师济济庶尹允谐夫岂无朋而后世不得目之为
党若唐之李逢吉秉政擅权引用张文新李训李续之
李虞刘栖楚姜治张权舆程昔范之徒分布要剧势震
朝野倾陷正直李宗闵恶李德裕则引用牛僧孺等以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5a 页 WYG0539-0043c.png
排摈之而德裕亦与宗闵各分朋党更相倾轧致使其
君兴叹于去河北贼易去朝中党难而唐祚因之以不
振矣宋之章惇罔上行私引用蔡卞林希张商英黄履
米之邵周秩上官均等居要地任言责协谋朋奸报复
仇怨而蔡京蔡攸至于父子为敌各立门户宋亦以衰
嗟乎以终身之心力不用之致君泽民而用之呼朋树
党不用之服官行政而用之怙奸嫉贤究乃毒酿一时
秽流万世势权有尽唾笑无穷夫何益哉彼有国者亦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5b 页 WYG0539-0043d.png
奚利有此臣哉此植党之风人臣所当深戒者也
  好名论
凡为臣者宜崇实效不宜务虚名务名者其行必矫其
意必浮苟取一时之声称而其言与事之当否弗顾也
推原厥心以为吾发之于言举之于事但可以见吾志
成吾名足矣至于必可见之施行必可垂之永久者则
皆贻之君上而彼不与夫使人人尽怀好名之心则国
家之实事又将谁倚为戚为休不相关切如秦人视越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6a 页 WYG0539-0044a.png
人之肥瘠漠然无所动其心岂非不忠之大者哉或曰
孔子曰君子疾殁世而名不称名亦人所宜尚也苟尽
不好名将败德踰闲罔知所忌不更可惧乎曰不然夫
败德踰闲之徒乃不可一日容于世者也乌足道哉所
谓不好名者令其专力于实以期有济于国耳使实至
而名从之则名非浮名讵不甚美惟一意于好名而不
顾其实则虽言若近正事若近理皆断不可行断不可
久者矣是故以好名之心事主则辅佐必不诚名为将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6b 页 WYG0539-0044b.png
顺而实则阴饰依阿名曰劻勷而实则外沽侃直以好
名之心用人则举错必不当所奖进者炫耀浮华之辈
而摈抑者淳朴厚重之儒以好名之心进言则建白必
不纯或附于雷同而非本肺腑或出于矫激而自命孤
高以好名之心治民则爱养必不笃兴一利或名美而
实背除一害或名去而实存以好名之心饬行则践履
必不端或粝食敝服以鸣其廉或厚貌深情以文其度
彼将以欺世盗声匿情干誉而一朝败露伎俩毕穷上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7a 页 WYG0539-0044c.png
必见弃于君下必见绝于友如王衍殷浩之流其明鉴
也不特此也充好名之弊必党比矜争贻害深远如东
汉李膺荀昱等徒以善善恶恶更相标榜立顾厨俊及
之名至陨其躯无裨于世此其人皆贤者而好名之弊
尚至于斯况夫不崇实效纯务虚名上则误君外则误
世内则误身者乎于戏可戒也己
  营私论
天地以无私成其至公人君奉之以驭天下故喜怒无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7b 页 WYG0539-0044d.png
毗刑赏必当况为人臣者而可怀私心以自遂乎夫私
每起于一念之微而害必及于天下之大不可以不戒
也何也人惟无私则其识明其守坚其道平其衷坦何
德不成何功不立苟一有私则虽有过人之才为私所
挠而皆不能以自见其遇事也明知为当行者或以不
便于己而已之及不当行者则又明知其过第以有便
于己而必行因之意虑昏懵是非淆乱外拂乎舆论而
中常怀夫瞻顾之思欲望其进正人陈正言建正业岂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8a 页 WYG0539-0045a.png
可得哉是故营私之人深藏厥心乘间而发往往假正
大之论议济其阴险之谋以几倖于人之堕其术中而
不觉甚则以彼私心措诸行事迹其外亦似正人君子
之所为而暧昧之衷常不可以质鬼神而告天地于是
后国家之正务而先便身图虑不及于四方而常急为
子孙之计至或有所汲引则不问其人之贤与愚才之
能与否而惟私是视所爱且誉者必其比昵者也不则
有恩于彼者也不则欲招致之以为腹心者也所憎且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8b 页 WYG0539-0045b.png
毁者必其疏远者也不则有怨于彼者也不则勋名才
望出于己右而思所以排挤之者也夫惟出于私心故
爱憎毁誉乖谬若此如唐之李林甫忌张九龄李适之
卢绚则百计阴陷去之而后快喜王共吉温罗希奭则
引置要地以排抑正人嗟乎林甫秉国之钧不可谓不
尊十有九年不可谓不久赐以贡物不可谓不渥而乃
恣意行私忍负君恩而不顾尚得谓之有人心哉私之
不可不去也如斯矣然则去私当奈何曰化乃褊心袪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9a 页 WYG0539-0045c.png
乃忌心正乃偏心上惟效忠于主下惟加意于民远则
畏后世之公评近则爱一身之名节然后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足以酬君恩而有益于天下为人臣者其
慎思之
  徇利论
利之祸人甚矣哉古来人臣之败名丧德亡身覆宗蔑
不由此如张禹之内殖货财元载之外通赇赂王戎之
执筹会计石崇之聚贿争豪或被僇于当时或贻讥于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9b 页 WYG0539-0045d.png
后世故书儆殖货诗刺贪人鲁褒致论于钱神崔烈见嘲
于铜臭利之当戒自昔然矣或曰利何以祸人至此哉
曰利也者义之反而害之邻也徇利之徒其处心积虑
昕夕图维者唯利而已大则纵其溪壑之欲而细不遗
夫锱铢念一注于丰腴而遂不复有及人之惠岂更能
卑躬约己以名义为重哉是故嗜欲胜则神智昏昧久
大之图而计不出乎眉睫其始也亦未尝无砥砺之志
而一为利夺即顿丧其所守不惜寡廉鲜耻以求之或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0a 页 WYG0539-0046a.png
机械巧设欺世以遂其侵渔或残虐横加戕物以行其
饕餮不知罔利既久丛怨必深既众论之所难容必王
章之所不贷即令偶逃国宪坐拥家赀而天道忌盈多
藏贾祸讵得长享富厚哉嗟嗟既已委身为臣矣试思
朝廷之所以任己者何其重百姓之所以望己者何其
殷与夫生平之所以自许者何其远且大而孳孳焉唯
利是逐尚堪腼颜立于人世耶度其心不过图一己之
逸豫耳博一时之声势耳贻后人之饶裕耳夫逸豫之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0b 页 WYG0539-0046b.png
乐孰与礼义之高声势之浮荣孰与事功之不朽贻以
饶裕孰若贻以清白之为安且蹈危履险贪得无厌凶
于而身害于而家又何如知止知足不辱不殆以洁其
身而保其家也故汉儒董仲舒有言皇皇求财利常恐
匮乏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
夫之意也奈何居大夫之位而为庶人行哉且大臣不
廉无以率下则小臣必污小臣不廉无以治民则风俗
必坏层累而下诛求勿己害必加于百姓而患仍中于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1a 页 WYG0539-0046c.png
邦家欲冀太平之理不可得矣夫利之为名人莫不知
避今试诟一人曰汝徇利彼必艴然不受也及其见利
又往往口鄙而心羡之或心知其非蔽于欲而躬蹈之
曰吾姑取焉未必遽至于害也又奚怪乎清文浊质者
之比比哉故反覆乎徇利之害令贪利者静思而力改
之耳
  骄志论
今夫万乘之君至尊也百官兆民罔不从令苟惟所欲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1b 页 WYG0539-0046d.png
为孰能沮之然且兢兢焉仰畏天鉴俯顾民岩凡行政
用人必式协舆情而不之拂乃为人臣子反逞其骄志
可乎哉是以人臣之行莫善于敬莫不善于骄盖骄则
自盈自盈则惰慢之气存于中傲肆之形见于色虽有
善焉莫之能益矣或曰骄之𩔖可得闻欤曰骄之为𩔖
多矣而大者有三有恃夫勋劳者有矜夫才学者有挟
夫权势者夫策勋立业亦人臣分内事耳在上者酬庸
念旧或改容而礼貌之在下者必不宜自恃勋劳遂可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2a 页 WYG0539-0047a.png
怠其臣节至若才能学问靡有尽期谦则日底于有馀
骄则日底于不足人臣倖以才学见用于时政宜虚己
受人集思广益庶几足以答知遇而展经纶乃矜之而
骄则虽有异材其亦不足观也已若夫大权重势维辟
所以宰制天下者人臣靖共守法佐主分猷当以庆赏
刑威还之朝廷而已不擅乃挟之而骄则何道也凡此
者莫不始于自盈而其流弊遂不可殚述或曰其流弊
奈何曰恃勋劳者苟有侈然自诩之心则恣意而行鲜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2b 页 WYG0539-0047b.png
所顾忌节制之则觖望之念生优而容之即又渐滋其
跋扈夫德不胜骄则功不胜罪人主纵欲矜其旧勋而
贳之讵可得哉矜才学而骄者谓天下之莫已若也于
是发论必以为嘉谟创法必以为成宪谀之则以为贤
而拂之即以为不肖夫天下之大岂无智能足以藉资
者而自彼视之皆无足取终至佞人日亲正士日疏岂
第无益于身抑将贻误于国家矣倚权势而骄者多因
人主谓其足用不免专望而优待之望之也专彼则曰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3a 页 WYG0539-0047c.png
非我莫胜也待之也优乃又倚一人之重之而习为倨
傲至于颐指当世凌轹百僚彼且不知为骄也曰应也
独不念人主专望优待之意谓何而忍负之耶是故以
韩信之勋劳骄焉而竟至怨望以王安石之才学骄焉
而竟至执拗以窦宪之权势骄焉而竟至凌肆骄之流
弊如此故曰人之行莫善于敬莫不善于骄也或曰敬
之善柰何曰惟敬则不特不敢恃勋劳而方惧无以尽
吾力不特不敢矜才学而方惧无以副厥职不特不敢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3b 页 WYG0539-0047d.png
挟权势而方惧无以免于过夫如是则何骄之有哉
  作伪论
人君之于臣也犹父之于子子无不可告于父之隐臣
无不可达于君之情比而观之其道一也故臣之事君
一切智术皆无所施而惟以区区之衷可相得而罔间
者无他曰诚而已矣不诚则伪伪则计谋日益拙思日
益劳而所以事君之道日益乖是故一诚有馀百伪不
足人亦何事舍可恃之诚而作无益之伪乎原作伪之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4a 页 WYG0539-0048a.png
心亦各有其故矣或有身居枢要而中怀欺蔽欲以智
巧惑主上之聪明遂乃反覆眩真以默逞夫私臆者或
有素承优渥而心惧衰替思以迎合永固其恩宠遂乃
颠倒是非而有所弗顾者或有性本柔靡而希旨取容
或有慑于威严而萎薾不振冀以获上之欢心遂伺意
屡迁不复自持其真见者或有外通请谒而苞苴是徇
或有内庇知交而互为掩饰情殷私室念薄公家虽至
身蹈欺蒙而不遑自恤者或有躁竞之流苟于进取乃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4b 页 WYG0539-0048b.png
缘饰廉隅以倖遂夫诡获者或有忌刻之徒虑夫人之
胜已乃显与而阴诬至于崄巇之形生于俄顷者此其
所行不同而为伪之心则一乃如之人无一可者小则
挟术以文奸如王成之伪增户口以邀求上考张汤之
怀诈面慢以致位三公大则藏欺以误国如卢杞之阴
深险贼以胁众树威丁谓之憸狡过人以嫉贤诳主有
臣如此诚国家之大蠹哉大抵人臣之所望于君动曰
君其信我勿疑耳夫上之于下孰不欲以至诚相接哉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5a 页 WYG0539-0048c.png
使人臣各秉诚以事其君亦何嫌何疑而不视为手足
腹心也者夫惟因伪而后疑因疑而不信则皆作伪者
之自取也故曰一诚有馀百伪不足嗟乎伪亦奚利于
人哉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盖以其有是
至诚之心也今且去诚而崇伪其于禽兽又奚择乎故
不诚则伪不伪则诚纤介之差缪乃千里危乎微乎在
人臣深辨之耳
  附势论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5b 页 WYG0539-0048d.png
夫人性不同或为刚克或为柔克而其能确乎立于天
地之间而不可拔者则在有定识与定力有定识则其
察乎古今者明而辨乎人己者晰有定力则荣辱不能
摇其外而利害不能动其衷故夫和而不流中立不倚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皆有定识定
力者也此其人岂复有附势之事哉若夫附势者往往
内无所主而随时事为去来外多所依而因世俗为俯
仰平居既无不易之守遇事又鲜独断之才于是畏权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6a 页 WYG0539-0049a.png
门之赫奕羡仕路之纷华二者交战于胸而不能以自
立有为名高也者而亦与之为名高有为厚利也者而
亦与之为厚利有为权谋也者而亦与之为权谋唯诺
其言脂韦其色则谐媚之形也谲诈多方变迁不测则
闪烁之衷也先意以迎瞰时而发则机巧之术也是故
当势臣之盛也倚为奥援趋承恐后密效其策显树其
威及夫衰也则去枯集菀曾不崇朝甚且回面訾议随
声而攻击之以弥缝其故迹如林特刘承圭等之附王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6b 页 WYG0539-0049b.png
钦若而助之奸邪吕惠卿陈升之之附王安石而恣为
反覆岂非小人之尤者哉盍亦反而思之既一日为臣
虽以主上之威严或有失焉犹当直谏不阿补阙而效
之忠不敢自安于缄默彼势臣亦臣耳果何怯于彼何
益于己而葸葸曲谨营营趋赴如是哉苟人臣见势而
皆依附之则虽毕智尽能国家曾不能得一日之用如
唐之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附王叔文唱和谋议互
相推奖中岂无一二智能之士而一失其身为万世诟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7a 页 WYG0539-0049c.png
良可鉴哉夫惟其无定识定力故至于此或曰识与力
何以定之曰在明大义在重大伦在植大本在行大道
而已使己之所明者圣贤之训而诚正之学也则孰得
而乱之所重者君国之猷而臣子之经也则孰得而淆
之所植者直方之性而正大之情也则孰得而挠之所
行者忠孝之事而贞良之谊也则孰得而诱之诚如是
也亦奚畏且羡于势而附之为
  旷官论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7b 页 WYG0539-0049d.png
人君执八柄以驭其臣人臣持一心以事其主此千古
不易之常经也是故得百庸臣不如得一能臣得百能
臣不如得一尽心之臣盖才有长短所命于天不可强
而同也至于循分效忠之心无人不可以自靖审若是
斯庶官无旷庶绩咸熙矣夫君之有庶官也犹天然天
有四时以成岁功人君有庶官以举百职时失序则有
愆伏之患官失职岂能免废堕之忧哉乃自古来旷厥
官者往往而有怠弛之人玩愒岁月徒取膴仕厚禄以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8a 页 WYG0539-0050a.png
为光宠遂耽于逸豫不复策励以树立勋名此便已而
旷官者也庸鄙之人碌碌取充位以为莫非王臣我何
独劳为于是堕国事于因循而泄泄然曾无所表见于
世此诿众而旷官者也邪曲之人遐弃正业若不相涉
然乃持智计以徇私则弗遗馀力逮王事埤我惟苟焉
塞责不恤其他此背公而旷官者也恣傲之人虽才足
有为而高自矜诩惬其意则殚力任之而不辞少拂抑
焉即倦懈心生而故为不克胜任之状此肆志而旷官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8b 页 WYG0539-0050b.png
者也若人者以之治事则多败事以之图功则鲜成功
犹俨然号为人臣不大可耻耶甚则有放荡之人矫语
清高以礼法为拘牵视簿书为鄙俗乃遗落一切而宅
其心于世事之表以纵情自娱如晋之王澄阮咸王尼
胡母辅之等浮诞相矜废弛职业至于颓风败俗名教
荡然不更可叹息痛恨也哉昔鲁公父文伯之母犹知
勉其子以考职序业而称书说礼之徒反昧此义是何
其智出妇人下也盖秩无论崇卑事无论大小职无论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9a 页 WYG0539-0050c.png
重轻惟克既厥心始为有利于国之臣子不然縻禄素
餐尸位溺职犹欲长保身名不即罪戾其可得哉夫君
之驭臣爵之禄之予之置之生之凡以教忠奖善励天
下人臣之心耳至人臣自昧厥心因以负上之心然后
必不得已而有夺之废之诛之之事夫岂在上之初念
哉于戏治乱之理在庶官敬勿之机在一心为人臣者
奈何不察
 
山东通志 卷一之一 第 19b 页 WYG0539-0050d.png
 
 
 
 
 
 
 
 山东通志卷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