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504-051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二十四

  川

  大名府

  卫河 源出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东流经新乡
汲县又东北由浚县历彰德府之内黄入魏县南
界又东经大名县东南又东北抵府城东又东北
入山东馆陶县界即古清河也一名白沟亦名永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504-0514b.png
济渠亦名御河

  淇水东过内黄县南为白沟(水经注)

  白沟径问亭东即魏界也又东北径赵城西又东
北径空陵城西又北径乔亭城西东去馆陶县故
城十五里(水经注)

  永济渠即古之清河水经云淇水魏武自枋头遏
其水为白沟隋炀帝导为永济渠一名御河今称
卫河者也(禹贡锥指)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504-0515a.png
  卫河源出河南卫辉府辉县西北七里之苏门山
东流经新乡县北过卫辉府城北一里又东北入
浚县境谓之白沟隋大业四年又引白沟为永济
渠亦曰御河自是卫河专有御河之名由浚县经
内黄北魏县东南又经大名府城南东北历山东
东昌府馆陶县西漳河合焉又东北流至临清州
西与会通河合(方舆纪要)

  卫河者即水经淇汤诸水合流以出者也过内黄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504-0515b.png
合漳水(大名府志)

  漳河 有旧漳新漳二河旧漳自河南临漳县流经
魏县东南至府城西南阎家渡入卫新漳自广平
府广平县流经魏县东北至府北界下流抵山东
馆陶县入卫河

  马颊河 在府城东五十里旧自开州北流经此阔
约百步今虽枯竭故道犹存每遇雨潦辄流入山
东朝城等界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504-0515c.png
  按此马颊即通典所云出澶州清丰东北至平
昌合笃马河者非禹贡九河之马颊也

  沙河 在府城东北四十里

  河南约长二十里东西阔二里许流常不定故亦
名流沙河下流合于漳水(方舆纪要)

  雕马河 在府西南宋时引漳水注此绝卫河而注
城中复北出以入于卫今涸旧渠犹存

  硝河 源自河南浚县之大齐村流经滑县分为二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504-0515d.png
道一由内黄入大名县南界东北注于三角潭分
十之三自饮牛口注卫十之七自梅家口注卫一
由开州为马驾河东北流经戚城又东汇为赵村
陂至白仓北会傅家河又北径清丰县西北而注
于南乐县之岳儒固河

  浚县北四十里有大齐村相传亦黄河故道众流
所钟盖即硝河上源也(方舆纪要)

  硝河以两岸产硝故名(旧志)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504-0516a.png
  硝河自滑县北界其一径开州马驾河东北注戚
城东汇为赵村陂而西引王家潭口径白仓北会
傅家河北注岳儒固以达于束馆镇或北注于大
名其一由石村潆内黄东北径大岩屯横腰大名
县南界又东北注三角潭而十之三自饮牛口注
卫十之七自梅家口注卫间水溢硝河北注之势
不能直则一由石村分注开州火烧店径清丰之
秦村而会于岳儒固一由内黄城东径南乐西近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504-0516b.png
德固复注岳儒固其水泄卤下垫凡所经流数载
不复刍牧计南北纵百六七十里衡或十数里少
者二三里(大名府志)

  龙窝河 在南乐县东四十里自山东观城县界流
经本县之英村至龙窠村而止

  唐开元十四年魏州河溢其决口谓之龙窝自宋
以来县为大河经流之道其后河既南徙馀流断
续不一因随地立名云(方舆纪要)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504-0516c.png
  朱龙河 在南乐县西南四里源自开州澶渊陂分
流过清丰县城北至县西南赵家庄曲折南回复
入开州注黑龙潭

  岳儒固河 在南乐县北四里岳儒固村河西南自
清丰界来经本县近德固村豆村迤东流至岳儒
固汇为傅家潭东北注为方山固河又北为潘家
河北入大名界即古金堤所障者河久枯竭夏秋
水盛瀰漫里许冬春始涸(南乐县志)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504-0516d.png
  洪河 在东明县东南三里西自河南滑县卫南陂
分流经县界洪门村云台口又经南关东关又东
北合濮河漆河入山东濮州界

  漆河 在东明县北源自河南原武县黑阳山流径
县西漆堤北又东抵县北关外又东合于洪河

  濮河 在东明县南即古濮渠也俗讹为普河源自
河南封邱县流径长垣县北又东径河南滑县南
又东径开州东南又东至县南又东北合于洪河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504-0517a.png
濮水上承济水于封邱县地理志所谓濮渠水首
受济者也其故渎自济东北流东径匡城北又东
径蒲城北又东径韦城南又东径长垣县故城北
又东径须城北又北径襄邱亭南东径濮阳故城
南又东径济阴离狐县故城南又东与济同入钜
(水经注)

  濮河俗讹为普河自县南三十五里袁长官营东
北流经袁旗营有桥跨其上又东北径赵官营又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504-0517b.png
东北合洪河(东明县志)

  贾鲁河 在东明县东南

  元至正四年河决白芳堤又决金堤水势北侵安
山沿入会通运河九年督漕运使贾鲁以二策献
一议修北堤以制横溃一议挽河东行以复故道
丞相脱脱题其后策十一年四月命鲁为总治河
防使发民十五万军二万人供役十一月工毕河
复故道南汇于淮东入于海其浚故道通长二百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504-0517c.png
八十里有奇始自白茅长百八十里继自黄陵冈
至南白茅辟生地十里南白茅至刘庄村接入故
道十里入山东界(河防考)

  贾鲁河在县南六十里(东明县志)

  灉河 在东明县南五十里旧自黄河分流折而东
北入山东曹州界今湮

  按尔雅河出为灉今东明之灉自大河分流东
入曹郓与禹贡所称灉沮会同者道理差合而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504-0517d.png
元和志以灉沮二水俱出雷泽县平地似与尔
雅之文不合或川源变迁今昔不同欤俟考

  清河 在开州东二十里澄碧汪洋居民因造纸为
业长数里

  淇河 在开州

  沮洳之山淇水出焉(山海经)

  淇水径雍榆城南又北径白祠山东历广阳里又
北径顿邱县故城西(水经注)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504-0518a.png
  顿邱县淇河在县北五里上接清丰下入观城界
(寰宇记)

  淇水自浚县合卫河支流复引而东流入开州又
东北入内黄县及清丰界(方舆纪要)

  白家河 在长垣县东南三十里自毛家潭东经盛
家桥入黄河

  淘背河 在长垣县南三十里自河南封邱县东流
入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纸坊集入黄河凡遇黄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504-0518b.png
河汎溢即由此北行亦一要害

  五里河 在长垣县北自河南滑县流入经小务口
抵樊相堡又东南流入于河又逯家河在县东北
三里亦自滑县流入经小务口抵盛家桥至东明
县入于河二河盖皆濮水之支流也

  古济水 在东明长垣二县界

  济渎东过平邱县南又东过济阳县北又东北径
宽朐县故城北又东北与濮水合(水经)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504-0518c.png
  澶水 在开州西南古澶渊也一名浮水亦名繁泉
今名为澶州

  澶渊在顿邱县南今名繁污(春秋杜预注)

  浮水故渎上承大河于顿邱县而北出东径繁阳
故城南张宴曰县有繁渊春秋盟于澶渊即繁渊
也亦谓之浮水焉(水经注)

  临河县澶渊在县东南十七里黎州东北八十里
(寰宇记)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504-0518d.png
  澶水在顿邱废县西南二十里伏流至古繁水城
西南谓之繁泉(明一统志)

  澶州陂在州西南其水由州南界东北经城东二
十里曰清河头分为二流一注霸家河又东径濮
州入张秋河一流径清丰县东南界孙固城北汇
为朱龙河(开州志)

  大河故道 有三其一自河南滑县流入经开州西
北又东北径清丰县北又东北经南乐县西北又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504-0519a.png
东北经府城东又东北入山东馆陶县界此西汉
以前黄河经行之故道也

  元光三年春河水徙从顿邱东南流入渤海夏河
水决濮阳(汉书武帝纪)

  河水故渎东北径戚城西又径繁阳县故城东北
径阴安县故城西又东北径昌乐县故城东又东
北径平邑郭西又东北径元城县故城西北而至
沙邱堰(水经)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504-0519b.png
  河之故渎则为北渎王莽时塞故世俗名是渎为
王莽河也(水经注)

  贵乡县大河故渎俗名王莽河西去县三里
昌乐县王莽河西去县十六里(元和志)

  大名县大河故渎在县东三里俗名王莽河注水
经云故渎又东北径元城西北至沙邱昔禹治洪
水播为九河自此始也 德清军王莽河在城西
南五里(寰宇记)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504-0519c.png
  一自滑县流入经开州西南又东北经清丰县南
又东北入山东观城县界此东汉以后及唐宋时
黄河所经之故道也

  河水东径铁邱南东北流而径濮阳县北为濮阳
(水经)

  澶州顿邱黄河在县南三十五里 清丰河在县
南五十里临黄河南去县三十六里(元和志)

  澶州有濮阳大韩大吴商胡王楚横陇曹村依仁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504-0519d.png
大北冈孙陈固明公王八凡十三埽大名府有孙
杜侯村二埽景德元年河决横陇埽庆历八年决
商胡埽皇祐元年合永济渠注乾宁军是谓北流
嘉祐元年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河不能容是夕
复决五年河流派别于魏之第六埽曰二股河自
魏恩东至德沧入海是谓东流神宗熙宁二年开
修二股河东流八月北流闭而河自其南四十里
许家港东决汎溢大名诸军州境十年七月大决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504-0520a.png
于曹村澶渊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泺
分为二派一合南清河入于淮一合北清河入于
海元丰元年五月河复归北四年小吴埽大决自
澶注于御河八年三月河流虽北而涨水往往东
出于是回河东流之议起元祐元年张问请于南
乐大名埽开直河并签河分引水势以解北京水
患于是减水河之议起四年正月诏罢回河及修
减水河元符二年六月河决内黄口东流遂断绝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504-0520b.png
(宋史河渠志)

  开州河旧经城南宋所开商胡六塔渠故址皆在
州境(明外史地理志)

  黄河故道在开州南正统十三年河决阳武循故
道至开州南一百二十里东流抵濮州过张秋入
海其流奋击声闻数十里俗名响子口(明志)

  一自河南封邱县流入经长垣县南又东经东明
县南又东入山东曹州界此宋南渡以后黄河所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504-0520c.png
迁之故道也

  曹甸都巡河官总东明埽世宗大定二十六年以
开州之长贰提举河防长垣之令佐勾管河防事
(金史河渠志)

  兰阳仪封之河旧出其县北与长垣东明分水元
至元中河屡决汴梁遂出兰阳仪封之南而长垣
东明界中无河矣(禹贡锥指)

  长垣县南六十里废东明县南五十里皆有黄河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504-0520d.png
故道(明一统志)

  按黄河自金明昌五年南北分流元世祖至元
时会通河成河始全入于淮不经府境明万历
五年荆隆口决而长垣东明复被河患盖亦一
时溃入之水非河之正流也

  瓠子河故道 在开州南

  元光之中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使
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于是久之不事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504-0521a.png
复塞后二十馀岁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
子决天子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
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决河卒塞瓠子而导河
北行二渠复禹旧迹(史记河渠书)

  濮阳县北十里即瓠河口也汉元光之年河水南
决武帝元封二年塞瓠子口筑宫于其上名曰宣
房宫故亦谓瓠子堰为宣房堰而水以瓠子受名
焉平帝以后未及修理永平十二年显宗诏王景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504-0521b.png
治渠筑堤景乃防遏冲要疏决壅塞瓠子之水绝
而不通惟沟渎存焉(水经注)

  濮阳瓠子口在县西南十七里河津是也(寰宇记)

  瓠子口在开州城西南二十五里(明一统志)

  屯氏河故道 在大名县东南

  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
经魏郡清河信都渤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元帝
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汉书沟洫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504-0521c.png
志)

  大名县屯氏河俗名毛河(寰宇记)

  大名东南有屯氏故河(明外史地理志)

  六塔河故道 在清丰县东南三十里(详大河故道)

  西湖 在开州西南

  旧时河流汇入积而成湖夏秋时瀰漫甚广后渐
浅涸然犹渟流荡漾周数百亩(方舆纪要)

  张家泽 在大名县东二里鱼藻繁衍冬夏不涸昔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504-0521d.png
有县令张珩者结庐读书泽上因名(方舆纪要)

  长罗泽 在长罗县北

  吴祐年二十每牧豕长罗泽中(后汉书吴祐传)

  长罗县有长罗泽即吴季英牧猪处也(水经注)

  高鸡泊 在元城县界唐中和末宰相王铎出为义
昌节度使过魏涂劫之于高鸡泊即此

  胡柳陂 在开州东南五十里接山东濮州界五代
梁贞明四年晋王存勖与梁军大战于湖柳陂即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504-0522a.png


  西渠 在府城西

  大名县西渠唐开元二十八年刺史卢晖移通济
渠自石灰窠引流注于城西夹水制楼百馀间以
通江淮之货故有西渠之名(寰宇记)

  鸡爪渠 在清丰县东宋绍圣初河决内黄吴安特
请开清丰口鸡爪河以泄水势即此

  凤沟 在长垣县西四十里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504-0522b.png
  莲花池 有四一在大名县东二十里一在南乐县
东十八里一在南乐县西北三十里一在开州城
内儒学后

  三角潭 在大名县东十五里方塘百亩岁久不涸
或以为龙湫也建龙王祠于其上祷雨辄应

  白水潭 在大名县西五里

  大名县白水潭林树交荫菱荇纵横为近郊之胜
(名胜志)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504-0522c.png
  白龙潭 在魏县西漳水汇流处

  乾宁三年李克用自将击魏败魏人于白龙潭(五代
史唐纪)

  傅家潭 在南乐县西北四里周约二里许

  黄龙潭 在清丰县南三十五里断堤之间约二十
馀顷

  余家潭 在东明县东十里北曰长潭南曰圆潭相
去一里许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504-0522d.png
  黑龙潭 在开州西南大旱不竭俗称龙湫又有莲
花潭在黑龙潭南三里方五六顷每秋水泛溢则
二潭水相通

  阎家潭 在长垣县东南六十七里明正统十四年
河水决入县境回流冲啮因成此潭弘治五年筑
堤环之潭西七里曰牛家口东三里曰大冈皆筑
堤以防决溢处又毛家潭在县东南十五里

  寒泉 在开州南即卫风所云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504-0523a.png
也通典泉在濮阳东南濮阳废县在今州西南二
十里

  御井 在开州治南

  御井泉极甘洌宋真宗驻跸时所饮之井

  琉璃井 在长垣县荆冈集年久砖近水者色如琉
璃故名

  宣化府

  桑乾河 源出山西大同府马邑县桑乾山自山西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504-0523b.png
天镇县流入西宁县与蔚州分界径县南二十里
又东径顺圣城南又东径宣化县南界又东径保
安州南至州东南二十里与洋河合为燕尾河又
东南流径缙山北名缙河又南流与妫水合为合
河口又东南经沿河口入顺天府宛平县界即古
桑乾水也亦曰湿水

  湿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东北流
径馆阴县故城西又东北流左会桑乾水县西北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504-0523c.png
上平洪源七轮谓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自源
东南流右合湿水乱流枝津桑乾湿水并受通称
矣湿水东径道人县故城南又东径阳原县故城
南又东径昌平县故城北又东北径桑乾县故城
西又屈径其城北又东流祈夷水注之又东北径
石山水口又东径潘城县北东合协阳关水又东
径下洛县故城南又东径高邑亭北又东径三台
北又东径无乡城北又东温泉水注之又东涿水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504-0523d.png
入之又东南左会清彝水又南入山(水经注)

  桑乾河发源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雷山
之阳有金龙池者浑泉溢出是为桑乾东下大同
古定桥抵宣府保安州雁门云中诸水皆会穿西
山入宛平界(明外史河渠志)

  桑乾河源出大同府马邑县桑乾山金龙池接天
镇卫流入宣府东城西城深井堡保安州矾山堡
缙山下名缙河南流名合河经沿河口流至宛平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504-0524a.png
(陆陇其畿辅地图记)

  燕尾河在保安卫南二十里桑乾河洋河合流如
燕尾然(明一统志)

  东洋河 源出边外自山西天镇卫界东径怀安县
界柴沟堡西北合西洋又东至堡东五里合南洋
河又东径万全县南旧左卫北又东合北来之清
水河又东南经府城南五里至保安州东合桑乾
河即古于延水也亦曰修水于延水出塞外子元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504-0524b.png
镇西长川城南小山山海经曰梁渠之山修水出
焉于延水即修水也东南流径且如县故城南又
东南径马城县故城北又东径零丁城南右合延
乡水又东南于大宁郡北右注雁门水自下通谓
之于延水又东径罡城南又东左与宁川水合又
东径小宁县故城南又东黑城川水注之又东南
径茹县故城北又东南径鸡鸣山西又南径且居
县故城南东南流注于湿水(水经注)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504-0524c.png
  洋河在镇城南五里源出境外至此流入桑乾河
水冬月尽冰唯对城一泓融液不冻腊日洗马不
(明一统志)

  西洋河 在怀安县西北自山西天镇县平远堡流
入径西阳河堡南五里又东至柴沟堡西北入东
洋河即古延乡水也

  延乡水出丁零县西山东径延陵县故城北俗指
谓之琦城川又东径罗亭又东径马城北又东注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504-0524d.png
修水(水经注)

  南洋河 在怀安县西南五里东注东洋即雁门水


  雁门水山海经曰雁门之水出于雁门之山其水
东北流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又东径三会亭北
又东径西伺道城北又东径大宁郡北修水注之
(水经注)

  南洋河在柴沟堡西南五里至堡东七里而合东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504-0525a.png
洋河如燕尾然(方舆纪要)

  泥河 在宣化县东十五里自关子口西南流四十
里合东洋河即古黑城川水也

  黑城川水有三源出黑土城西北奇源合注总为
一川东南径黑土城西又东南流径大宁县西而
南入延河(水经注)

  清水河 在宣化县西源出边外自张家口流入南
流径万全县东又南至县界入洋河即古宁川水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504-0525b.png


  延水又东左与宁川水合水出西北东南流径小
宁县故城西(水经注)

  按旧志县西二里有一河自葛峪堡西流入合
小泉水入洋河亦曰清水河此别是一水非宁
川也

  沽河 在赤城县东其源有二皆自塞外流入一曰
独石水由独石口径独石城西为西河一曰红山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504-0525c.png
水由红石山径独石城东为东河俱流至城南而
合又南径龙门山下名龙门川又南径云川堡东
又南径县东门外又南径龙门所南曰扬田河又
南与阳乐河合为南河又东南经滴水崖堡南亦
曰白河又南径延庆州静安堡又东至东河口由
边外达顺天府密云县之石塘岭关此通州白河
之上源也

  沽河出禦彝镇西北九十里丹花岭下东南流大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504-0525d.png
谷水注之水发镇北大谷溪西南流径独石北界
又南九泉水注之水导北川左右翼注入川共成
一水故有九泉之称其水南流至独石注大谷水
大谷水又南流径独石西又南径禦彝镇城西又
东南光谷水注之水源出镇城东北光溪西南流
径镇城东又西南流注大谷水乱流南注沽水又
南出峡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又南左合乾溪
水水引北川西南径一故亭东又西南注沽水沽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504-0526a.png
水又西南径赤城东故河有赤城之号又东南与
鹊谷水合又东南合高峰水水出高峰戍东南西
南流又屈而东南入沽水沽水又西南流出山径
渔阳县故城西(水经注)

  独石水在开平卫南源出东山红山水在开平卫
东源出红石山俱径云州堡入龙门川(方舆纪要)
龙门川在云州堡东合独石红山之水从龙门峡
南下故名(明一统志)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504-0526b.png
  杨田河经龙门所城南二十里(宣镇志)

  赤城堡之东河由独石云州东南流即通州白河
之上源也(名胜志)

  滴水崖之水悬崖而下者即白河上源又东有白
河堡镇河墩皆白河所经也(蓟门考)

  白河自滴水东南流绕静安堡之西南东三面又
东北至东河口仍出边外(延庆州志)

  汤泉河 在赤城县西源出西山东流至城西南合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504-0526c.png
水泉河又东合东河其水泉河源出赤城县西北
二堡子南流而入汤泉

  按明统志有赤城汤在宣府镇城东一百四十
里自龙门镇北乡赤城寺侧山根涌出暴热而
流傍有冷泉随人浴之皆可愈疾此即今汤泉
河也

  爱阳河 在万全县西即爱阳川也

  归化州有爱阳川(辽史地理志)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504-0526d.png
  河在炭山西北二十里本放牧之地下有顽冰黑
色者数尺冰上有浮草性凉尤宜牧马其地又生
黄花其大如钱发于土上人马蹂践萎悴明日复
生如新(宣镇志)

  东沙河 在万全县西北新河口东北一百里自塞
外流入水浅沙淤

  阳乐河 在龙门县南东流至赤城县界入沽河即
古阳乐水也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504-0527a.png
  阳乐水出且居县东北流径大翮山小翮山北历
女祈县故城南世谓之横水又谓之阳曲河又东
南径一故亭又东左与旧卤水合水出西北山东
南流径旧卤城北又东南流注阳乐水阳乐水又
东南径旁狼山南又东南径温泉东又径赤城西
屈径其城南东南入赤城河(水经注)

  按今龙门县有龙门河源出县西娘子山东南
流径县南二里又东径雕鹗堡西南即水经注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504-0527b.png
所云横水也又有南河源出县南狗儿村东北
流至堡西南七里合龙门河即水经注所云旧
卤水也龙门南河合而东径堡南统谓之南河
又东至赤城县界合枯河即水经注所云阳乐
水东南入赤城河者也

  妫河 在延庆州南半里怀来县南一里自延庆发
源西流历延庆州怀来县境又西南流五十五里
入桑乾河本古清夷水今讹曰妫河也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504-0527c.png
  清彝水出长亭南西径北城村故城北又西北平
乡川水注之又西北径阴莫亭在居庸县南十里
又西会牧牛山诸泉南注沧河又西灵亭城水注
之又西得泉沟水又西南得桓公泉又南径沮阳
县故城北又屈径其城西南流注于湿水(水经注)
妫川在永宁县西十五里源出缙阳山流径此入
延庆州界又西流至怀来城东南又西流入于桑
乾河俗亦名清水河(方舆纪要)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504-0527d.png
  壶水河 在蔚县北一里自蔚州流入又东北流百
里至西宁县东城界小渡口入桑乾河即古祈夷
水也

  祈夷水出平舒县北径桑乾故城东而北流注于
湿水(水经注)

  壶流河在广宁县南源出荷泉其形如壶经蔚州
入桑乾(山西通志)

  金河 在蔚县东八十里源出小五台山西流入壶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504-0528a.png
流河其水映石如金故名

  西沙河 在西宁县东顺圣东城西一里又龙王河
在东城东一里皆泉水涌出南流入桑乾河

  水沟口河 在怀安县北自山西天镇县流入经县
西南三十里折北流至县西北合柳河水又东北
径城北至万全左卫界入洋河即古托台谷水也
托台谷水上承神泉于苇壁北东径阳门山南托
台谷谓之托台水东径三会城南又东径托台亭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504-0528b.png
北又东北径马头亭北东北注雁门水(水经注)

  柳河 在怀安县七里东流入水沟河

  涧河 在延庆州东南三十里源出八达岭东四里
东南流径昌平州界入榆河

  溪河 在延庆州南源出团山西南流经永宁城西
流入州界合妫河即古沧河也

  魏氏土地记曰沮阳城东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
九十九泉即沧河之上源也山下导九十九泉积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504-0528c.png
以成川西南流谷水与浮图沟水注之又西南
合地裂沟有小水俗谓之分界水南流入沧河又
西径居庸县故城南有粟水入焉又西与右阳沟
水合又左得清夷水口(水经注)

  大柳河 在延庆州西南二十里源出怀来县养鹅
池又黑龙河在州西三十里源出黑龙庙南流入
妫河

  阪桥河 在延庆州西北十里源出阪泉西南流入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504-0528d.png
妫河

  按水经注有阳沟水出居庸县东北西南流径
县城北西径大翮山小翮山南又南注沧河即


  龙潭河 在延庆州西北十里源出缙阳山西流入
桑乾河

  温泉河 在延庆州西北三十里源出佛峪山南入
妫河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504-0529a.png
  大翮山右出温汤疗治万病泉所发之麓俗谓之
土亭山其水东南流左会汤沟水乱流南注沧河
(水经注)

  溪水 在延庆州东四海冶堡北门外水有三源一
出堡西南昌平州黄花路界东北流经堡西至堡
北有数源自西北来流合焉一出堡南东北流经
堡东北与西水合又东北流三里出边外入沽

  粟水 在延庆州西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504-0529b.png
  粟水出居庸县下城西枕水又屈径其县南南注
沧河(水经注)

  按州志有沽河源出州北十里屈家堡西南流
经城西又屈经城南门外南入妫河此即水经
注之粟水今俗呼沽河非古沽河也

  涿水 在保安州东南

  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径涿鹿县
故城南又东北与阪泉合又东径平原郡南又东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504-0529c.png
北径祚亭北入湿水(水经注)

  怀戎有涿水(隋书地理志)

  按怀戎有涿泉出涿鹿山下即隋志所谓涿水


  矾山水 在保安州东南源出矾山南流至易州界
入涞水又有龙池在矾山北二里水自平地涌出
澄清可鉴潴而为池溉田甚广又有二郎沟在州
东南八十里亦出矾山下东北流入桑乾河居民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504-0529d.png
资以灌溉

  协阳关水 在保安州西南

  水出协溪东北流历笄头山又北径潘县故城左
会潘泉故渎又东北注湿水(水经注)

  韭菜川 在赤城县北

  川在开平卫城东发源东山流经卫城南与毡帽
山水合(县志)

  望云川 在赤城县北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504-0530a.png
  柳河川 在龙门县西一名柳沟

  顺圣川 在西宁县东

  在镇城西南一百里废顺圣县治延袤二百里(县志)
川中有龙池明永乐中尝产龙马(宣镇志)

  按此即桑乾河之支流也

  牛心川 在怀安县东万全左卫东南四十里
马兰溪 在延庆州西

  灵亭城水出马兰西泽中众泉泻溜归于泽泽水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504-0530b.png
所钟以成沟渎渎水又左与马兰溪水会水导马
兰城城北负山势因阿成溪南流出城东南入泽
水泽水又南径灵亭北又屈径灵亭东又南注清
夷水(水经注)

  神仙溪 在延庆州城北二十里

  西海子 在怀安县东北万全左卫城西水环三十
里流入洋河

  鸳鸯泊 在赤城西北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504-0530c.png
  在云州堡西北一百里纵横八十里停积不流(宣镇
志)

  红草沟 在万全县西北十二里又孙才沟在洗马
林堡西南十里

  玉石沟 在怀来县保安卫东北二十五里产花班
石似玉琢磨可以成器

  苞香沟 在西宁县西南三十里出藁本诸香
九龙池 在府城东九十馀里九窍涌出南流入延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504-0530d.png
庆州界

  九女池 在府城南深井堡南四十五里

  修水池 在龙门县西赵川堡东八里白庙堡内

  莲花池 有三一在怀来县西五里相传辽萧太后
种花之所一在蔚县东六十里周围百五十步一
名东湖一在延庆州四海冶堡南产鱼

  养鹅池 在怀来县东南二十里水四时不竭

  王灵池 在西宁县东城南三十里相传祷雨辄应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504-0531a.png
  大海沱潭 在龙门县雕鹗堡东三十里大海沱峰
峪间有泉下汇为潭祷雨辄应

  龙潭 在龙门县西赵川堡东北十三里潭水涌出
南流一里沙淤又怀来县西北四十里亦有龙潭

  白龙潭 在延庆州东永宁城东南四十里水深莫
测祈雨有应

  东庄泉 在赤城县东龙门所东二里又有凉水泉
在所东南七十里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504-0531b.png
  神泉 在赤城县西北马营堡北三里池方一亩其
水迸出转流成河浴之愈疾

  独石泉 在赤城县北独石城东北隅水极澄澈其
甘如饴满而不溢

  龙池泉 在万全县东南德胜关内水清澈如鉴南
引入城可资溉灌

  沙城暖泉 在万全县西南去柴沟堡东北八里平
地涌出冬温夏凉南流入洋河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504-0531c.png
  大水泉 在万全县西北膳房堡北三里又正南泉
在新开口堡南四十步清水泉在堡西南六十步

  鹰窝泉 在龙门县东南长安堡西北三里引流入
堡中汇而为池可给居人

  娘子山泉 在龙门县西娘子山下泉水溢出势甚
浩瀚可资灌溉明正统十四年竭后涌出如旧

  桓公泉 在怀来县南

  清夷水西南得桓公泉源出沮阳县东西北流入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504-0531d.png
清夷水(水经注)

  金波泉 在蔚县东二十里古代王城内有二泉合
流而北入金河

  温泉 在西宁县东顺圣东城东二里又保安州东
三十里亦有温泉

  桥山下有温泉石池吐出能治百疾北流入湿水
(水经注)

  奉圣州有温泉冬可浴(辽史地理志)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0504-0532a.png
  三泉 在西宁县东南二十里有三泉堡

  柳园泉 在西宁县西三里源出城西北南流东屈
径城南又东南入桑乾河

  塔儿泉 在怀安县东南十五里有古塔高四丈馀
泉出其下故名

  冷泉 在怀安县东北万安左卫城西三里

  玉液泉 在延庆州城南水味清甘西流入清水河
白马泉 在延庆州城北三里其深莫测傍为白马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0504-0532b.png


  阪泉 在保安州东南

  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史记黄帝纪注)
阪泉导源涿鹿县之东泉魏土地记曰涿鹿城东
一里有阪泉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渊
而不流霖雨并则流注阪泉乱流东北入涿水(水经
注)

  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东五十六里出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0504-0532c.png
五里至涿鹿东北与涿水合(括地志)

  矾山堡西南十里有七旗里泉即阪泉也东北流
合黑龙池水头寺津及龙王堂池诸水又东环堡
城北又东南入缙山河黑龙池在堡西七里水头
寺津在堡西南四里龙王堂池在堡西南三里即
蚩尤泉也(保安州志)

  潘泉 在保安州西南古潘县地即古潘泉也
潘泉故渎上承潘泉于潘城中其泉纵横十数步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0504-0532d.png
东出城注协阳关水雨盛则通注阳旱则不流唯
洴泉而已(水泉志)

  暖汤 在赤城县北云州堡宝济乡一处出泉凡七
十二眼

  𨫼底汤 在龙门县西赵川堡东南八里

  汤在宣府镇东六十里冬夏水溢望之热气氤氲
病者浴之立愈(明统志)

  深井 在镇城西南六十里深不见底故名(明统志)

卷二十四 第 38a 页 WYG0504-0533a.png
  康济井 在万全县北二里山巅极清彻

  洪赞井 在龙门县东长安岭西

  古井 在延庆州西北七十里元时凿水极甘冽上
有团柱亭

  舜井 在保安州西南七十里舜乡堡

  怀戎县城内有舜井(括地志)

  易州

  五里河 在州东五里源出州北梁村流至定兴县
卷二十四 第 38b 页 WYG0504-0533b.png
与易水合

  巨马河 即涞水也在涞水县东三里自顺天府房
山县分流南入县界至定兴入白沟河

  清水河 在涞水县北于家庄南流至县东北入巨
马河

  易水 在易州南一名武水亦曰中易源出宽中谷
流至定兴合巨马河入白沟

  易水出西山宽中谷历武夫关东出兼武水之称
卷二十四 第 39a 页 WYG0504-0533c.png
(水经注)

  武水名中易在易州南三十里发源宽中谷流至
定兴河阳渡合巨马河入白沟(舆图)

  濡水 即北易亦曰北濡在易州北源出穷独山南
入定兴亦与巨马河合

  濡水出故安县西北穷独山南谷(水经注)

  濡水名北易出穷独山南入定兴与涞水合(舆图)

  雹水 在易州南三十里一曰瀑河亦曰鲍河即南
卷二十四 第 39b 页 WYG0504-0533d.png
易水也源出独石岗经安肃容城下流安州新安
与徐水会为长流河

  易水出广昌县东南郎山东北燕王仙台其东谓
之石虎罡罡之东麓即泉源所导也其水东流有
毖水南会浑波同注俗谓之雹河(水经注)

  雹水在州治西南六十里(易州志)

  鲍河即雹水今之南易水也在县北关外(安肃县志)
安州雹河自容城入流至新安为长流河(安州志)
卷二十四 第 40a 页 WYG0504-0534a.png
按寰宇记易州有三易水其中易出故安阎乡
城谷中即桑钦水经之易水郦道元所云兼武
水之称者今自易州而归于定兴之河阳渡史
云燕太子丹祖送荆轲于易水上即此也其北
易一名安国河出穷独山中亦曰濡水即郦道
元所云易会北濡乱流入涞者也今亦自易州
南入定兴与涞水合而源泉白杨诸泉皆会焉
其南易为雹水出石兽岗即郦道元所云石虎
卷二十四 第 40b 页 WYG0504-0534b.png
罡东麓泉源浑波同注俗谓之雹河者是也今
自易州经安肃容城而达于安州之依城河三
易唯南流自为一派中北二水源亦微弱自入
定兴与涞水合而其流始大以同出易州曰武
曰濡曰雹互摄通称总谓之易水兹特从其分
出之名而列之并详附其源流于此

  女思谷水 在易州西南五十里

  女思谷水出西南女思涧东北流注于易谓之三
卷二十四 第 41a 页 WYG0504-0534c.png
会口(水经注)

  子庄溪水 在易州西南五十里即紫荆关水也自
紫荆关流径州南下流入白涧口

  白杨水 在易州西

  白杨水出遒县之白杨岭下时人谓之虎眼泉也
(水经注)

  白杨水流经州南三里与五里河合(旧志)

  源泉水 在易州西北

卷二十四 第 41b 页 WYG0504-0534d.png
  源泉水发北溪东西流注濡水(水经注)

  源泉在州西北八里南流注于易水(方舆纪要)

  浑塘沟水 在易州北

  浑塘沟水出遒县西白马山南溪中东南流入濡
(水经注)

  檀山水 在涞水县西北

  濡水东合檀山水水径县西北檀山西南南流与
石泉水合水出石泉固东南隅广二十许步深三
卷二十四 第 42a 页 WYG0504-0535a.png
(水经注)

  紫水 在涞水县西

  紫水出圣人城北大亘下东南流左会垒砢溪水
水出东北西南流注紫石溪水紫石溪水又径圣
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石水水出檐石硎东南流
径圣人城东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水经
注)

  涞水至河阳渡与易水合自下通名为白沟河(定兴
卷二十四 第 42b 页 WYG0504-0535b.png
县志)

  按巨马源出涞山至房山分为二支一东流涿
州一南流涞水(详顺天府)

  马跑泉 在易州东北二十里相传唐太宗征高丽
驻跸于此马跑泉出因名

  圣女泉 在涞水县西北

  濡水入遒县城东大陂内有泉满而不流俗谓圣
女泉(水经注)

卷二十四 第 43a 页 WYG0504-0535c.png
  军士川 在易州西一百里原出龙村社下流入于
易水

  白涧溪 在涞水县西北

  涞水径楼亭北左属白涧溪水有二源合注一川
川石皓然望同积雪故以物色受之其水又东北
流谓之石曹水伏流地下溢则通津委注谓之白
涧口(水经注)

  雷溪 在易州西南

卷二十四 第 43b 页 WYG0504-0535d.png
  雷溪在易州西南发源五回岭即徐河上流也滩
石湍急声闻若雷故名(明一统志)

  金台陂 在易州东

  濡水分为二渎一出金台陂(水经注)

  金台陂在州东南三十里陂侧有台燕昭王所建
置金于上以招贤士故名(名胜志)

  神井 在易州南城上火神庙内其水面与地平
抟虎涧 在广昌县南五里晋李存孝抟虎处
卷二十四 第 44a 页 WYG0504-0536a.png
木瓜涧 在广昌县东南四十里唐李克用讨刘仁
恭于此

  冀州

  滹沱河 在州北自保定府束鹿县流入与漳水合
东下衡水武邑又东入深州之武强县界之河自

  本朝顺治二年入州境有二口一由束鹿县韩村庄至
州界赵家庄入漳一由智邱村四七营温浪口等
村过堤北入漳自合漳后即入衡水武邑界达河
卷二十四 第 44b 页 WYG0504-0536b.png
间府境(冀州志)

  胡卢河 此漳滏之会流也在州西北二十五里自
赵州宁晋县东北流经南宫县北又东至州界合
于滹沱

  信都有胡卢河(文献通考)

  漳河由磁洺州南入冀州与胡卢河合(宋史河渠志)
漳河在州西北三十五里自宁晋县胡卢河东北
流经南宫县北又东流至此(方舆纪要)

卷二十四 第 45a 页 WYG0504-0536c.png
  漳滏合流至冀州之王家庄乃与滹沱合又二十
里至冀州堤北又二十里至衡水县之浪子桥又
七十里至衡水之石桥又四十里至武邑之圈头
又三十里至武邑之赵桥又二十里至武强之小
(磁州志)

  漳河 在南宫县南此漳水自山东邱县东行之一
支也自广平府威县流经县南又东北经枣强县
东南与河间府故城县接界又北经武邑县南与
卷二十四 第 45b 页 WYG0504-0536d.png
河间府阜城县接界俗亦谓之老漳河(详广平府)

  小漳河 在新河县旧城西十里漳河之分流也自
赵州宁晋县流经县界又东经冀州合盐河熙宁
七年知冀州王庆民言州有小漳河向为黄河北
流所壅今河已东乞开浚(宋史河渠志)

  新河县西南仙汪庄以东杨庄以北至于严城明
成化以前皆为河泊有蒲鱼之利又县界河沟村
有古河受钜鹿北下北分为二支一支趋北由县
卷二十四 第 46a 页 WYG0504-0537a.png
东冯招村东入冀州一支东流由千家庄南入冀
州俱通盐河盖皆漳河之分流也(河渠考)

  索卢河 在枣强县西北三十里卫河分流也自河
间府故城县界流经县西南复折而北出河间府
阜城县合于刘麟河

  索卢水旧有广川长河之名故索卢县以此名也
或曰索卢之溢涸视卫河之盈缩云(方舆纪要)

  饮马河 在枣强县东南三十里索卢之分流也下
卷二十四 第 46b 页 WYG0504-0537b.png
流仍合于索卢河

  黄卢河 亦名黄路河在枣强县南自广平府清河
县流径南宫入县界又东北入河间府阜城县
黄路河在南宫县东南八十里上流自清河县城
北流入县境又北入枣强县又东北至河间府阜
城县合于刘麟河今湮废其地斥卤水潦数集(方舆
纪要)

  韩家河 在武邑县西昌泥村东北流入深州武强
卷二十四 第 47a 页 WYG0504-0537c.png
县之龙知河又堤南河在县西北明正德中滹沱
冲啮经此又东冲孙木市亦名孙木市河

  夹河 在武邑县北三十里漳河支流也自衡水县
界流入又东入滹沱河

  盐河 在衡水县西南二里许自冀州流入北通漳
水冬春则涸秋夏常盈以地生盐故名

  洚水 在冀州北旧曰绛渎亦曰洚水枯渎又云枯
洚渠自顺德府广宗县流入南宫县北又东北径
卷二十四 第 47b 页 WYG0504-0537d.png
州城北而入衡水武邑县界合于漳河

  导河北过洚水(禹贡)

  信都有禹贡洚水东入海(汉书地理志)

  绛渎东南流经九门县南又东南径南宫城北又
东南径缭县故城北又北径安城南又北径辟阳
亭又北径信都城东散入泽渚西至于信都城东
连于广川县之张甲故渎同归于海(水经注)

  清河郡经城县界有枯洚渠北入信都(杜佑通典)
卷二十四 第 48a 页 WYG0504-0538a.png
南宫洚水故渎在县东南六里(元和志)

  洚水禹贡导河北过洚水即此今谓之枯洚渠西
南自南宫县界流入又云洚水枯渎在州东南二
十里 南宫县洚水在县东南六里自清河郡经
城县流入(寰宇记)

  南宫县洚水在县治南自广宗县流入又东北入
冀州界 冀州水在州治北自南宫县东北流经
州城北而入衡水武邑界 衡水县洚水在县南
卷二十四 第 48b 页 WYG0504-0538b.png
自冀州流入其东岸即武邑县也又东北流经武
邑县北而入于漳水(方舆纪要)

  洚水枯渎历板台经南宫冀州而下趋于衡水旧
有大防以备水患岁久堤坏每夏秋潦水交集由
虹江口至旧县汪洋数十里冲啮为民患(正定府志)

  长芦水 在州西漳水支流也今亦曰长芦沟自宁
晋县流经南宫县入州界又东北入衡水县界
长芦水东径堂阳县故城南又东径九门坡又东
卷二十四 第 49a 页 WYG0504-0538c.png
径扶柳县故城南又东屈北径信都县故城西其
水侧城北注又北径安阳城东又北径武阳城东
又北为博广池又北径下博县故城东而北流注
于衡水(水经注)

  信都县衡水亦曰长芦水即浊漳之下流也西北
去县六十二里 衡水衡水县南二百步 武邑
县水北去县三十二里(元和志)

  漳水自宁晋县东北流经南宫县北又东流至州
卷二十四 第 49b 页 WYG0504-0538d.png
西北入衡水县界谓之长芦水(方舆纪要)

  长芦沟在州西二里金史地理志衡水武邑俱有
长芦河即此派也(冀州志)

  黄河故道 在州东南及南宫县东南枣强县南
河决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渤
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汉书沟洫志)

  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经馆陶县东东北出左
渎又北径经城东缭城西又径南宫县西北注洚
卷二十四 第 50a 页 WYG0504-0539a.png
渎右渎又东北至广宗县故城南又东北径界城
亭北又东北径长乐郡武强县故城东又东北径
广川县与水故道合又东北径广川县故城西又
东径棘津亭南(水经)

  开元十五年冀州河溢(唐书五行志)

  熙宁元年河决冀枣强埽北注瀛州 元丰四年
刘定言王莽河一径水自大名下合大流注冀州
又临清徐曲御河决口恩州赵村坝子决口两径
卷二十四 第 50b 页 WYG0504-0539b.png
水亦注冀州城东 元祐四年都水监言前年河
决南宫下埽去年决上埽今年决宗城中埽以大
河卧东则南宫宗城皆在西岸以为卧西则冀州
信都武邑在东岸 政和六年四月辛卯高阳关
路安抚使吴玠言冀州枣强县黄河清(宋史河渠志)
南宫县宋时大河经县东而入枣强县界 枣强
县宋元祐初河自南宫决入县界合索卢水金天
会中复溢入后大河南徙故渎遂堙(方舆纪要)

卷二十四 第 51a 页 WYG0504-0539c.png
  按宋庆历八年河决澶州商胡埽自魏之北至
恩冀乾宁入于海是谓北流自魏恩东至德沧
入于海是谓东流今冀州及南宫枣强皆宋时
北流之所经也迄熙宁二年从宋昌言程昉议
开二股以导东流而北流闭元丰四年河决小
吴埽复北流而东流淤哲宗绍圣初复浚二股
而北流又闭至元符二年东流断绝河竟北流
及金章宗明昌五年河决阳武而东恩冀之流
卷二十四 第 51b 页 WYG0504-0539d.png
始涸

  武强湖 在武邑县西北即武强渊也与武强县接


  武强渊西南之侧水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其名耆
宿云邑人有行于途者见一小蛇疑其有灵持而
养之名曰担生长而吞噬人里中患之遂捕系狱
担生负而奔邑沦为湖县长及吏咸为鱼矣今县
治东北半里许落水渊水又东南结而为湖又谓之
卷二十四 第 52a 页 WYG0504-0540a.png
郎君渊耆宿又言邑沦之日令子东奔又陷于此
故渊得郎君之目矣渊水北通谓之石虎口又东
北为张平泽泽水所泛北决堤口谓之张刀沟北
注衡河谓之张平口(水经注)

  武邑县武邑湖在县西北三十二里(元和志)

  武强湖在武邑县北三十里后魏皇始三年曾移
武强郡治于此郡县皆以此名(名胜志)

  北沼 在衡水县西南二十里夏秋水涨通于横漳
卷二十四 第 52b 页 WYG0504-0540b.png
杜村沟 在衡水县西南十里旁有洼地二十馀顷
明弘治中开此沟以泄水患寻淤正德间复疏通
之民获种植之利

  葛荣陂 在冀州西南二十里

  信都东二里有葛荣陂贞观十一年刺史李兴公
开引赵照渠水注之(唐书地理志)

  荣攻信都时盖筑此陂以灌城(方舆纪要)

  赵照渠 在冀州东二里

卷二十四 第 53a 页 WYG0504-0540c.png
  堂阳渠 在南宫县西二十里堂阳镇即堂水故渎
也唐景龙初开引钜鹿县诸水以灌田

  堂阳应劭曰在堂水之阳(汉书地理志注)

  堂阳西南三十里有渠自钜鹿入县境下入南宫
景龙元年开(唐书地理志)

  堂阳渠即古堂水也在南宫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渠开自唐景龙初引钜鹿北下诸水入县溉田数
百顷(南宫县志)

卷二十四 第 53b 页 WYG0504-0540d.png
  通利渠 在南宫县西五十九里唐延载元年开以
溉田

  小河渠 有二皆在南宫县东渠旁地极膏腴民有
种植之利

  羊令渠 在衡水县南二里

  衡水南一里有羊令渠载初中令羊元圭引漳水
北流贯注城隍(唐书地理志)

  圣井 在武邑县西北三十五里龙堂村每旱祷雨
卷二十四 第 54a 页 WYG0504-0541a.png
以瓶悬井之半瓶中有水雨即应

  赵州

  洨河 在州南五里自正定栾城县流入又东达宁
晋县合葫卢河

  洨河在赵州南五里自栾城县流经此下流达宁
晋县葫卢河(方舆纪要)

  州南有安济桥跨洨河上自州以西水皆平漫经
桥下东流始成渠近河田亩咸资灌溉(旧志)

卷二十四 第 54b 页 WYG0504-0541b.png
  清水河 即元氏县之北沙河也自元氏县经栾城
入州境至州东南五里与洨河合

  槐河 在州西南源自正定府赞皇县经元氏县入
高邑县界俗讹为淮河又曰黑水又东经州西南
亦曰白沟河又东入柏乡县界曰野河又东入宁
晋县葫卢河

  槐水出赞皇山(隋图经)

  高邑县黑水一名淮河发源于赞皇经元氏东流
卷二十四 第 55a 页 WYG0504-0541c.png
入县境(名胜志)

  赵州平棘县槐水一名白沟河南去县二十五里
(元和志)

  野河在柏乡县西北五里一名淮水源自赞皇县
东流历元氏高邑赵州始入县境又东抵宁晋县
入葫卢河(方舆纪要)

  午河 在柏乡县西十里东南流经县北合于野河
午河源出太行之麓绕县正南故以午名(名胜志)
卷二十四 第 55b 页 WYG0504-0541d.png
午河源出临城县西北诸山东南流入柏乡境又
东经县北三里下流合于野河(方舆纪要)

  新沟河 在柏乡县北二十五里故城镇南源自高
邑县南榆柳村流经县界合野河昔时槐河诸水
每逢霖潦往往泛溢元元贞间柏乡令鲁贞始开
此沟以泄水民获树艺至今赖之

  滏阳河 在隆平县东俗呼清水河自顺德府任县
流经县界又东至宁晋县与漳河会流入葫卢河
卷二十四 第 56a 页 WYG0504-0542a.png
滏阳河历曲周隆平入大陆泽俗呼为清水河(名胜
志)

  滏阳河自任县四十里至隆平县之牛家井又九
十里至宁晋之铺头又十里至宁晋县孝口漳滏
遂合流为一(磁州志)

  按滏阳旧于曲周入漳康熙二十三年漳徙而
南至宁晋而复与滏阳会

  漳河 此自山东邱县北行之一支所谓新漳河也
卷二十四 第 56b 页 WYG0504-0542b.png
自广平府钜鹿县流经隆平县至宁晋县之孝口
与滏阳河合流为葫卢河(详广平府)

  新沣河 在隆平县东二十里此大陆之下流明嘉
靖十六年知县王冕开非顺德之沣水也

  槐武河 在隆平县北三十里王桥村即柏乡县野
河之别流也亦曰沙河由县东北注宁晋县葫卢


  隆平北有槐武河(名胜志)

卷二十四 第 57a 页 WYG0504-0542c.png
  槐武河在隆平县北即野河也亦曰沙河自柏乡
县流经此又东北入宁晋县(方舆纪要)

  老僧河 在隆平县东北六里下流入槐武河
相传有老僧寻水至此以杖卓地泉涌成溪故名
(名胜志)

  神泉河 在隆平县北五里源出顺德府唐山县之
尧山东流经此入老僧河

  泥河 在临城县北五里源出泥河村北岗东入于
卷二十四 第 57b 页 WYG0504-0542d.png


  临城县泥河东合泜水(方舆纪要)

  泜河 在临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源出本县敦与山
东南流合沙河入顺德府内邱县界又自顺德府
唐山县流入隆平县入滏阳河

  敦与之山泜水出于其阴东流注于彭水(山海经)
临城县泜水在县南二里出白土细滑如膏以之
濯锦色若霜雪(元和志)

卷二十四 第 58a 页 WYG0504-0543a.png
  泜水东经百畅亭亭在临城县西(寰宇记)

  临城县泜水将至城五里断伏不流二百馀步复
出东流经钓盘山下合沙河俗名三断绿杨河(方舆
纪要)

  泜水在县西史称韩信斩陈馀于泜水上即此东
南入顺德府内邱县(临城旧志)

  泜水在县南三十里自顺德府唐山县入经县南
魏家庄至邢家湾入滏(隆平县志)

卷二十四 第 58b 页 WYG0504-0543b.png
  按泜河有二在元氏者为北泜此为南泜同名
而异流近志以二水混而为一谬矣

  沙河 在临城县西南十五里即古彭水也源自正
定府赞皇县流经县界合于泜

  赵郡房子有彭水(隋书地理志)

  沙水源出赞皇山东流经临城县东北五里会于
泜水或以为即古彭水也(方舆纪要)

  按赵州之清水河亦曰沙河而槐武河之入宁
卷二十四 第 59a 页 WYG0504-0543c.png
晋者亦有沙河之称与此共为三派名谓虽同
源流各异

  葫卢河 在宁晋县东南即宁晋泊也土人呼为北
泊周百馀里漳滏诸流群趋东下贯泊而出达于
冀州

  周广顺二年契丹将高谟翰以苇筏渡葫卢河至
州周兵屯贝州以拒之(薛居正五代史)

  熙宁八年发夫增治葫卢河(宋史河渠志)

卷二十四 第 59b 页 WYG0504-0543d.png
  宁晋葫卢河其上流即漳水也自顺德府南和任
县达隆平而东北汇大小群川以注于县境而赵
州西境及滹沱以南之水亦悉东南流至县境汇
为大泽每至春秋之交霖潦为患(方舆纪要)

  葫卢为近邑诸河之所汇葫卢之名不知始于何
时赵武灵王曰吾国东薄洛之水或谓葫卢即薄
洛之讹(宁晋县志)

  七里河 在宁晋县南二十五里槐午诸水自柏乡

卷二十四 第 60a 页 WYG0504-0544a.png
  县注此东入滏阳河

  七里河在泊中昔年任县隆平水涨自张家口注
宁晋泊俗呼为南水明隆万间南水六月至七月
即从七里河口归滏阳八月种麦麦熟后水至田
不粪而肥如是者百馀年至崇祯时水遂绝

  国朝顺治二年南水复至如初辛丑夏南水突至遂成
湖泊盖由滹沱南徙由贾家口横截滏水于是七
里河淤为平田泊水无归河之路是以汇为大泽
卷二十四 第 60b 页 WYG0504-0544b.png
康熙中于泊中开水口数处极南为史家口极北
为侯皋村口两水口冲流日久有成河之势(宁晋县志)
按宁晋泊恃滏阳河泄水自七里河湮塞泊无
归滏之路往往漂溢为患旧时史家嘴侯皋村
二处虽有水口尚多浅溢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洨口营上等村疏浚水口使
浅溢之处尽为宽深复筑小堤以障水之外入
设斗门以节水之内出由是积潦消而污莱变

卷二十四 第 61a 页 WYG0504-0544c.png
  为沃壤矣

  碱河 即寝水也在宁晋县东十里

  宁晋有寝水(金史地理志)

  碱河即寝水自藁城迤南栾城赵州迤东由宁晋
入滏阳河是恒被滹沱水淤今下流已壅上流渠
虽存无水(宁晋县志)

  滹沱河故道 在宁晋县东北明成化八年河决晋
州紫城口入宁晋泊正德十三年紫城口淤塞河
卷二十四 第 61b 页 WYG0504-0544d.png
分二股一股南由宁晋一股东溢东鹿未几二股
并由束鹿而宁晋遂无滹沱之患

  泲水 即济水在高邑县南自正定府赞皇县流经
临城县又东入县界又东入于槐河

  泲水清涟漂者资焉(名胜志)

  泲水在高邑县南一名白漕水或以为济水发源
赞皇山经临城县又东流入县境至县东南合于
槐河(方舆纪要)

卷二十四 第 62a 页 WYG0504-0545a.png
  广阿泽 即大陆泽在隆平县东北三十里与顺德
府钜鹿任县两县接界下达宁晋县之葫卢河
赵州昭庆县有大陆泽(杜佑通典)

  昭庆县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雅曰晋有大
陆广阿又大陆别名淮南子曰钜鹿大陆广阿咸
一泽也(元和志)

  隆平县大陆泽亦曰广阿泽自顺德府钜鹿县流
入至宁晋县为葫卢河县有广阿大陆之名以此
卷二十四 第 62b 页 WYG0504-0545b.png
(方舆纪要)

  湫水潭 在柏乡县北三十里苏村方广亩许其深
莫测

  广润陂 在州东二里旧引太白渠水注之又东南
二十里有毕泓皆唐永徽五年平棘令弓志元所


  大白渠 即栾城县冶河也自栾城县至州界入洨


卷二十四 第 63a 页 WYG0504-0545c.png
  大白渠东径宋子县故城北谓之宋子河又东径
敬武县故城北又东谓之斯洨水地理志曰大白
渠东入洨河者也(水经注)

  平棘有广润陂引大白渠水注之(唐书地理志)

  赵州大白渠即栾城县冶河也(方舆纪要)

  水闸渠 在州西南二十里下流入于洨水

  旧引清水河入城濠壅而无泄为东北田畴患明
天顺间知州何浚凿此渠西入永通桥与洨河合
卷二十四 第 63b 页 WYG0504-0545d.png
(赵州志)

  千金渠 在柏乡县西

  柏乡西有千金渠开元中令王佐浚以疏积潦(唐书
地理志)

  新渠 在宁晋县西南

  宁晋地旱卤西南有新渠上元中令程处默引洨
水入城以溉田经十里馀地用丰润民食乃甘(唐书
地理志)

卷二十四 第 64a 页 WYG0504-0546a.png
  涵虚泉 在州治西南味极甘冽为城中第一泉

  惠民泉 在州南望汉台西北

  野姑泉 在临城县南盖山上亦曰舒姑泉

  昔有舒氏女与其父采薪于其处坐牵挽不动父
归告家人比再来女坐处惟见清泉女母曰吾女
本好音乐乃弦歌泉涌汩流见朱鲤一双今作乐
嬉戏则涌出见宣城记(正定府志)

  狗跑泉 在临城县北流入槐河

卷二十四 第 64b 页 WYG0504-0546b.png
  双井 在州东二十里双井村二井相并清冽可饮

  圣井 在临城县东北圣井冈上旱祷辄应

  鹁鸽井 在临城县北二十里

  深州

  滹沱河 旧在州西北自保定府束鹿县流入安平
县界又东入州境又自州东北入饶阳县界历宋
金元明决徙数见

  本朝顺治二年由束鹿南历冀州入漳而州境遂无水

卷二十四 第 65a 页 WYG0504-0546c.png
  患康熙中复自束鹿分道决入州界

  滹沱河在安平县南二十三里自束鹿县流入又
东达深州 深州河在州北四十里自安平县流
入又东北入饶阳县界 饶阳县河在县北(方舆纪要)
河自明天启后渐徙而南

  本朝顺治二年自束鹿南决入冀州与漳水浑涛而安

  平饶阳之地不复有滹沱矣(禹贡锥指)

  康熙五年河自束鹿县倾井村张岔口村枣营村
卷二十四 第 65b 页 WYG0504-0546d.png
分岔入深州境清水河(束鹿县志)

  鸦儿河 亦曰了儿河在州南二十里自束鹿县流
入下流过献县南合于葫卢河春冬则涸雨潦则


  河在滹沱卫漳间盖支流两分而为河因名了儿
(深州志)

  胡卢河 此滹沱漳滏之会流自冀州衡水县流入
武强县界又东入河间府献县界

卷二十四 第 66a 页 WYG0504-0547a.png
  胡卢河自冀州新河镇入深州武强县(宋史河渠志)
胡卢河在深州南四十里自冀州东北流入州境
历衡水县北而入武邑武强二县界(方舆纪要)

  漳滏合滹沱其水愈大自武邑之赵村桥二十里
至武强之小范又二十里至献县(磁州志)

  按胡卢河即宁晋泊也漳滏贯泊而出故兼得
其称至冀州而下则漳滏之名为滹沱所掩而
滹沱之目亦与胡卢互举矣

卷二十四 第 66b 页 WYG0504-0547b.png
  龙治河 亦曰龙知河滹沱支流也自深州东南流
入武强县合于漳水

  亭子河 在武强县东三十里冀州长卢沟之支流
也东入武邑界又雁河在县南十二里自深州流
入又于家河在县西北八里每秋涨可通舟楫

  古饶河 在饶阳县西南三十里今湮

  饶阳在饶河之阳(汉书地理志)

  魏武因饶河故渎决滹沱北注(杜佑通典)

卷二十四 第 67a 页 WYG0504-0547c.png
  饶河本滹沱之支流也昔时引而北注合于易水
今涸(方舆纪要)

  白马河 俗曰黄河亦曰白马沟在饶阳县南八里
自滹沱分流入武强县今涸

  白马河水上承滹沱东径乐乡县北饶阳县南又
东径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水经注)

  枯白马渠在饶阳县一名黄河今名白马沟李公
绪赵记云魏白马王彪所凿(寰宇记)

卷二十四 第 67b 页 WYG0504-0547d.png
  古黄河在饶阳县南八里今绝流其故道阔十里
两岸俱古堤(旧志)

  院西口河 在安平县北二十五里其西通祁州沙
滋𣸦三水分流入饶阳界注于滹沱今废

  傅家池 在深州东南五十里受滹沱之水以入于
漳后滹沱北徙池亦淤塞

  莲花池 在深州东四十里为水聚处

  武强渊 在武强县南与武邑县接界

卷二十四 第 68a 页 WYG0504-0548a.png
  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
西南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得其名(水经注)

  骆驼湾 在武强县西北五里滹沱决溢时此为钟
水之处稍东南曰吴家湾嘉靖间议浚渠于此以
泄积水未果

  贾家沟 在武强县东北东流合于漳水又阎家沟
在县东亦滹沱末流也东合龙池河又古河岔河
皆在县北分自清漳者今涸

卷二十四 第 68b 页 WYG0504-0548b.png
  交津口 在武强县东

  白马河东入衡水谓之交津口(水经注)

  交津口昔时漳水经流之道也(方舆纪要)

  圣水井 在武强县南二十里地名三龙堂盖与衡
水武邑接界三县各有龙堂内皆有井旱祷辄应

  古龙井 在安平县西三十里深数丈泉涌不竭

  定州

  派河 在定州南二十里即沙水也自正定府阜平
卷二十四 第 69a 页 WYG0504-0548c.png
县流经曲阳县西又南经正定之行唐县又东南
过新乐县与郜河会又南下定州又东入保定府
祁州与𣸦滋二水合

  定州派水在州南 新乐县派水在县西南十里
(方舆纪要)

  沙水即派河在新乐县南关外由阜平经曲阳行
唐新乐定州以至祁州(陆龙其畿辅地图记)

  郜河自行唐东入沙水(舆图)

卷二十四 第 69b 页 WYG0504-0548d.png
  河当九省要津日渡不给(新乐县志)

  唐河 在定州北即𣸦水也自保定府唐县流入曲
阳又东南经州界又东入保定府祁州与滋沙二
水合

  𣸦水东南过中山上曲阳县(水经)

  𣸦水亦名唐河在州北八里(寰宇记)

  𣸦水即唐河由唐县西南过曲阳定州至祁州合
滋沙二水(陆龙其畿辅地图记)

卷二十四 第 70a 页 WYG0504-0549a.png
  清水河 在定州北十里发源白龙泉流至城北入
𣸦水俗亦谓之唐河

  卢奴城西北平地泉涌而出俗亦谓之唐水也东
南至唐城西北隅塌而为湖入𣸦水(水经注)

  州北十里有唐水源自本州南宋村白龙泉东流
而下合𣸦水以有清浊之分故名为清水河(定州志)

  灵河 在曲阳县西四里源出县西白土涧东流至
三角潭与曲逆溪水合流注于沙河曲逆溪源出
卷二十四 第 70b 页 WYG0504-0549b.png
县西十里砚山下其流多曲故名

  龙泉河 在曲阳县北五十里一名漱玉泉突出地
中溢而南泻折而东入唐县界注唐河

  漱玉泉在县北五十里平地涌出溢而南下转折
而东与𣸦水合即龙泉河也(曲阳县志)

  狄水河 在曲阳县东三里发源恒山南流至定州
入𣸦水相传宋将狄青治漕于此因名(方舆纪要)

  卢奴水 在定州北一名黑水池亦曰黑龙潭泉卢
卷二十四 第 71a 页 WYG0504-0549c.png
奴城内西北隅有水渊而不流水色正黑俗名黑
水池(水经注)

  俗谓黑水曰卢不流曰奴故汉置卢奴县即今黑
龙泉也(定州志)

  恒水 在曲阳县西即禹贡恒水也东流入唐县界
俗谓之横河

  上曲阳恒山北谷禹贡恒水所出(汉书地理志)

  𣸦水又东恒水从西来注之自下𣸦水兼纳恒川
卷二十四 第 71b 页 WYG0504-0549d.png
之通称焉即禹贡所谓恒卫既从也(水经注)

  有槐河在县北即恒水(曲阳县志)

  天井泽 一名天井淀旧在定州境今湮

  天井泽在州东南四十七里周六十二里(元和志)
水经注派水历天井泽南水流所播为泽俗名天
井淀(寰宇记)

  西溪 在定州西北通黑龙泉水底清彻湛若玻璃
每中秋夕州人于此玩月以为佳景云

卷二十四 第 72a 页 WYG0504-0550a.png
  大龙窝潭 在曲阳县西北三十里又小白龙潭
集圣池 在曲阳县南少容山上引五台山圣水注
之故名

  舜泉 在定州东

  郡城东有舜甘泉(中山记)

  黑虎泉 在定州西北二十里周围亩许流入𣸦水
玉泉 在曲阳县南二十里尧山之侧泉从石鏬涌
出又马跑泉亦在尧山下

卷二十四 第 72b 页 WYG0504-0550b.png
  圆觉泉 在曲阳西北三十里旁有圆觉寺故名下
流入于沙河

  陈家庄泉 在曲阳县南十五里平地腾涌状如沸
汤居民资以灌溉下流入沙河

  长星沟 源自曲阳县流至定州入于𣸦亦曰长星
川又曰七星沟

  长星沟在上曲阳县长星渚渚水东流又合洛光
水又东径恒山下庙北又东径上曲阳县故城北
卷二十四 第 73a 页 WYG0504-0550c.png
又东南流胡泉水注之又东径平乐亭北左会长
星川东南径卢奴城南又东北合𣸦水水有穷通
不常津注(水经注)

  安喜县长星川南去县八里(元和志)

  定州长星川今名七里沟(寰宇记)

  按定州志州南七里曰嘉河水自嘉山来俗名
七里沟由西而南而东与新河合盖即长星故
渎也

卷二十四 第 73b 页 WYG0504-0550d.png
  清泉井 在定州文庙东北

  宋韩琦建学时所凿其水比他井清而重(明一统志)

  神渚水 在深泽县西二十五里滹沱滋河之水冲
啮所成方广四百步其深无际天将雨则波涛泛
溢流沫成轮若神物居其中故名



  畿辅通志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