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504-032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十七

  山川

  古者建国邑必依于山川盖以天地成而聚于高归
物于下高者山之聚下者川泽之归材用于是乎出
衣食于是乎生故曰水土演而民用也原有小大气
有厚薄聚有众寡故自古帝王之都必择形胜而无
若渤碣之间为两戒山川所总会者其山则大行东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504-0324b.png
来环神京之北而恒山镇其西二山连延限河北道
之东西以为天下脊信乎其天作而地成也其川则
卫白二河为要合卫之川滹沱为大合白之川桑乾
为大而漳滏入于滹沱滋沙滱易濡涞徐雹并入于
桑乾滦河及宽渝恒漆诸川自入于海其泽则在畿
南者为广阿即禹贡之大陆也土人呼为泊泊之南
群水入焉者十泊之北群水入焉者十有二近海有
东西二淀或云即古笥沟旧有九十九淀支相灌输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504-0325a.png


  京畿州县诸沽淀是也粤稽禹贡大河北条之山自岍
岐至于碣石而川泽随之史记天官书亦曰海内山
川东北流其维首在陇蜀尾终于渤碣而(臣)伏读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深究地络泰山实发源于长白三江贯
海铁山皇成鼍矶脊脉时现伏于海中至登州福山
丹崖而陆起西南八百馀里结为太山以拥

  神京之左岂惟两戒山川总会于是哉抑乃四海地络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504-0325b.png
所周环也是以五种咸宜六扰并硕转漕便利百货
阜通诚所谓原大则饶气厚而聚多者欤谨备列支
山支川陂池泽薮以备山师川师之籍俾后有考焉


  顺天府

  西山 宛平县西三十里太行山首起河内北至幽
州第八陉在燕群峰秀拔若龙翔凤舞云连星拱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504-0325c.png
  皇都之右

  西山苍苍上干云霄重冈叠阜来朝皇阙(金李晏碑记)
太行首于济源伏于河折北而尊为恒山支峦复
冈毕赴于燕复纚属以东数千百里入于海上土
人以其西来号曰西山(元袁桷集)

  西山自太行联亘起伏数百里东入于海而都城
受其朝灵秀之所会(明李东阳游西山记)

  内接太行外属诸边磅礴数千里林麓苍黝溪涧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504-0325d.png
镂错神皋奥区也(张鸣凤西山记)

  都城之西有山焉蜿蜒磅礴首太行尾居庸东向
而北绕实京师雄观也(乔宇游西山记)

  西山神京右臂亦名小清凉诸兰若白塔与山隈
青蔼相间疏泉满道或注荒池或伏草径或散漫
尘沙间春夏之交晴云碧树花香鸟声秋则乱叶
飘丹冬则积雪凝素信足赏心而雪景尤胜(长安游记)
北都惟西山为最奇峰怪石幽泉邃壑茂林澄湖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504-0326a.png
与夫琳宫仙梵辉映金碧诚天府之佳丽一方之
奇观矣(图书编)

  大雪初霁千峰万壑积素凝华若画图然为京师
八景之一曰西山霁雪(名山记)

  翠微山 宛平县西三十里脉自香山分两支而东
其上平原百里烟云树石皆称奇胜明成化中车
驾尝幸此山

  山上有圆通寺盖旧平坡寺也姚少师尝言平坡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504-0326b.png
最幽胜学佛者所宜居山半有平地故名洪熙初
始改今名(天府广记)

  寺一阁庋山颠于远眺犹胜(同上)

  卢师山 宛平县西三十里

  安礼寨西北有卢师神祠桑乾水出山之口东及
幽州四十馀里(宋史宋琪传)

  山半为秘魔岩岩石嵌空几二丈传隋末有沙门
曰卢师居此山能驯伏大青小青二龙故名岩下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504-0326c.png
一池二青蛰处视之若不甚深然探入不可穷(天府
广记)

  卢师山与平坡山并峙诸刹鳞次皆古刹也(长安游记)

  觉山 宛平县西三十里

  觉山有五华一名寿安双泉翠峰仰山诸峰环之
如屏(燕都游览记)

  悬崖之上与卢师平坡鼎峙西有三泉曰清冷曰
清旨曰荐至(天府广记)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504-0326d.png
  聚宝山宛平县西三十里

  玉泉西南行数里度两石桥循溪转至卧佛寺复
二里为碧云寺岩下有泉从石罅中出有亭曰听
水佳处亭前小池种白莲百本池边修竹成林康
熙十七年

  圣祖御书激湍二字

  碧云金碧鲜妍宛一天界岩下一泉石渠导之过
斋厨绕长廊汇于殿前石池泉傍一柳人呼瘿柳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504-0327a.png
  柳左堂三楹明万历御题水天一色前临荷沼沼
南修竹成林岩下一亭曰啸云(天府广记)

  顷至碧云下窥岩洞松风如沸飒有奇趣(明陆釴春游西
山记)

  盘龙山 宛平县西三十五里

  韩家山 宛平县西三十六里

  山阴有汉左冯翊韩延寿墓韩世居于此俗呼罕
山又呼黑山汇(天府广记)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504-0327b.png
  罕山志称韩家山韩延寿家焉罕韩音讹也俗呼
黑山汇黑罕音又讹也山阳有二寺曰云福曰延
寿(帝京景物略)

  石径山(一名石景山) 宛平县西三十七里

  大德六年修卢沟上流石径山河堤(元史河渠志)
石径山孤峰特立洞皆凿石而成最上金阁寺有
塔宜远眺东南行至林衡署古松数百株参错平
野间(明阮旻锡纪游)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504-0327c.png
  金阁寺远望苍黄一道如带南缀者浑河也浑河
古桑乾水万历戊子九月幸石径山观浑河顾问
侍臣水从何来申时行对曰从大漠经居庸下天
津则朝宗于海矣因敕河臣亟修堤岸(帝京景物略)

  五峰山 宛平县西四十里五峰秀峙宛若列屏土
人每望此山之云气以验晴雨

  双泉山 宛平县西四十里山有二泉故名其南有
两家山东北二里许有黑龙湾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504-0327d.png
  戒坛山 宛平县西五十里有戒坛甃石为之中置
高座相传创自隋唐间辽金时所植松具在殿外
辽金碑各一

  本朝康熙十七年

  圣祖赐御书清戒二字山有极乐三慧朝阳观音庞涓孙膑
等洞山之东南有狮子岩自岩而上十八折始及
戒坛东去浑河二十里两岸壁立中通一径多林
木泉涧之胜上为极乐峰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504-0328a.png
  都城中西望一山高秀如驼脊上峰如侧方山冠
者戒坛后五里极乐峰也远黛有增近翠不减(帝京
景物略)

  万安山(一名垣墙山) 宛平县西五十里山有铁鼎其下
有旧置冶处

  翠峰山(一名遮风岭) 宛平县西五十里

  马鞍山 宛平县西六十里

  凤凰山 宛平县西七十里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504-0328b.png
  潭柘山 宛平县西八十里西山诸峰连绵而西潭
柘为尤胜山有潭柘寺相传本青龙潭开山时潭
平为寺晋曰嘉福唐曰龙泉

  山磅礴连拥三峰傍有二潭潭上有古柘一株形
曲如虬因名(明统志)

  潭柘以一培塿当群山心九峰扆而立焉志所谓
老柘美竹者乌有矣而两殿鸱工绝则金元故物
也寺后故有龙潭今已甃为池而其支委尚阔去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504-0328c.png
山数里泉走石崖壁间声甚怒(春明梦馀录)

  谚曰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寺莫先焉矣寺碑七金
碑二明昌五年僧重玉诗大定十三年杨节度记
元碑二至正八年葛天麟记至正某年危素记明
碑三正统某年胡濙记弘治十年谢迁记万历中
紫柏送龙子归潭文也(帝京景物略)

  龙鳞山 宛平县西八十里又西有九渠山大驼山
管山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504-0328d.png
  九龙山 宛平县西九十里

  西湖山 宛平县西百里

  太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

  史家营太山有石如臼昔有仙人居此臼巾日产
米随寺众多少取给不乏后有僧畏其险峻凿穴
通之穴成而米遂绝(燕山丛录)

  马兰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

  出沿河守禦城西门渡石涧进马兰山曲折上坂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504-0329a.png
石子磊磊难步陟至法幢庵又五里至马兰村登
三大士阁一松高十丈馀历磴上三里许翠峰壁


  千佛山(一名黑风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

  观音山 去千佛山数里

  观音山旧有菩提树仙人望海石(帝京景物略)

  鹤子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

  观音山再上为大悲阁又上为望海石嵚崟巉削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504-0329b.png
踰岭凡七有石壁削立为鹤子山怪石攒簇多似
人形坐视观音山如在怀抱间(长安游记)

  百花山 宛平县西二百里

  度阎王𡽶是百花山腰也红紫翠黄不可凡数即
一色中瓣萼跗异不可槩之行百花中一里进篱
门石洞登菩萨顶累石凡三峰坐立顶上俯诸山
搢如圭东西二灵山也(帝京景物略)

  百花陀京城西王平口四围皆山中有平川约数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504-0329c.png
十亩产杉漆药草春夏之交百花烂然有金章宗
石床今存(天府广记)

  小五台山 在百花山西北数里

  小五台山花多目所未睹有名天花者尤娇艳可
(长安游记)

  颜老山 宛平县西二百二十里西南有石青洞东
北有柳林泉

  瓮山 宛平县西北二十里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504-0329d.png
  瓮山即通惠河上源之所出也(元史河渠志)

  山在玉泉之东西湖当其前金山拱其后(明倪岳游瓮山
诗序)

  西湖方十馀里有山趾其涯曰瓮山其寺曰圆静
左田右湖近山之境于是始胜又三里为功德寺
洪波衍其东幽林出其南路尽丛薄始达于野(李东
阳游西山记)

  稻畦千亩接于瓮山之麓上有寺曰圆净绝顶有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504-0330a.png
屋曰雪洞俯面西湖之曲由中而瞰如驾远翮凌
长空平田远村绵亘无际群峰拱乎北众水宗乎
东荡胸释形将与寥廓者会(乔宇游西山记)

  山麓魁大而凹秀(帝京景物略)

  瓮山在海淀西五里土色纯卢其南岩若洞而圮
者少鬲仙室也人家傍山小具池亭桔槔锄犁咸
置垣下酷似江南风景(长安游记)

  画眉山 宛平县西北二十里有黑龙潭上建龙王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504-0330b.png


  圣祖御制黑龙潭重建龙玉庙碑文

  御书喜雨匾额雍正三年

  特敕重修

  御制碑文

  玉泉山 宛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山前

  御园锡名曰澄心

  宛平有玉泉山行宫明昌元年八月幸玉泉山(金史)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504-0330c.png
  至元十五年禁玉泉樵采渔弋(元史世祖纪)

  玉泉出于山喷薄转激散为溪池池有亭宣宗驻
跸处也又一里为华严寺有洞三其南为吕公洞
(明李东阳游西山记)

  华严拾级升有平台望湖焉洞在壁间四丈而修
广丈有奇左石右床最里见石龛也两石壁诗自
元丞相嘉哩以来其上又有洞其顶有故金芙蓉
宫址章宗避暑宫也山之右曰金山寺(朱长春西山游记)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504-0330d.png
玉泉侧出石罅中凿石为龙吻吐之前为石桥水
从桥下出为长溪流三百步许潴为西湖秋高气
清泓澄渟滀水光浮天浩然一白(钱习礼玉泉山记)
穿青龙桥而西得玉泉山土纹隐起作苍龙鳞其
下为池亭曰望湖(王衡集)

  玉泉形如规莹澈深靓掬饮甚甘其东石梁横跨
泉由之东流入湖经大内注都城东南至大通河
为京师八景之一 西山为京师之胜而玉泉又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504-0331a.png
西山之胜盖其润泽滋溉溥及天下固国脉之所
在也(都穆游西山记)

  山顶悬崖旧刻玉泉二字水自石罅中出鸣如杂
(天府广记)

  香山 宛平县西北三十里有香山寺

  圣祖御书普照乾坤四大字香山寺即金章宗会景楼也金
明昌承安泰和间屡幸焉大定中诏经营香山行
宫及佛舍寺成赐名大永安寺元皇庆元年重修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504-0331b.png
后有藏经阁郁秀清雅望都三亭又有葛稚川丹
井金章宗祭星台护驾峰梦感泉棋盘石蟾蜍石
明昌四年三月幸香山永安寺(金史章宗记)
香山有乳峰石时嘘云雾类匡庐香炉峰(长安游记)
香山在碧云南二里许有永安寺旧名甘露其制
一如碧云而饶古色最胜者来青轩香山上有二
大石状如香炉虾蟆有泉出自山腹下注溪谷曰
小清凉西行数百步至洪光寺殿圆制极工(天府广记)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504-0331c.png
  洪光寺入石门古柏夹之人行道上苍翠扑衣可
数百步复折而上如是者凡十有一每登一折必
右俯木末左瞰绝壁壁皆甃石为之岁久若天造
柏从石罅出多类鬼工初登一二盘奇在柏稍上
诸山如螺髻自柏外见则又奇至七八盘山尽在
下精蓝名墅棋布绣错盘穷为山门甚精丽(天府广记)
香山一径幽遐青松夹道流泉下注朱阑上引依
岩为刹高杰整丽(袁宏道集)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504-0331d.png
  香山夹道尽白杨青桧流憩亭在山半灌木中来
青轩前两山相距而虚其襟以捧帝城自无量殿
前折而至洪光寺皆短垣疏柏白石为阶其净若
(王衡香山记)

  过香山流泉茂树一着屐即有轩轩白云之气于
西山中当据上座登来青轩峰皆下苍翠盘郁大
撮山河之胜(黄汝亨游西山记)

  百望山 宛平县西北四十里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504-0332a.png
  青龙桥北斜界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
去者百里犹见其峰故名(长安游记)

  仰山 宛平县西北七十里

  仰山村曲折上而北一峰东南有瀑练下涧水源
也又上为仰山山上栖隐寺金大定寺也峰五亭
八章宗数游有诗刻石断石三其一山场榜上刻
大兴府西连山等字宣德间重修之又莲花峰下
有小释迦塔(帝京景物略)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504-0332b.png
  仰山峰峦拱秀中有平顶如莲花心旁有五峰曰
独秀翠微紫盖妙高紫微中多禅刹(名山记)

  雅思山 宛平县西北八十馀里

  百望山北四十里入南谷有聚名漆园园南雅思
山有池曰露池又自漆园西出十里许有兰若二
上曰松阳下曰金雁金雁下控大岩岩吐百穴汇
而为湖决而东流是为清水之源有高崖下有泉
绕之又西北十里为清水涧两山如门行可二十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504-0332c.png
里山皆奇峭巃嵷飞泉彪洒声激岩穴(客话)

  枊山 宛平县西北八十里

  白铁山 宛平县西北一百八十里山多白石其坚
如铁故名

  龙泉山 良乡县西十五里山下石龙口出泉东流
入盐河

  黄土山 香河县北二里

  孤山 通州东二十里四面平旷一峰挺秀故名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504-0332d.png
  圣水山 三河县西北三十五里

  上有圣水泉可愈眼疾(明统志)

  蒋福山 三河县东北十五里

  灵山 三河县北十五里

  山足三面有泉清洌可爱(明统志)

  华山(一名兔耳山)三河县北二十里

  石城山 三河县北五十里上有石城故名

  驼山 三河县北六十里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504-0333a.png
  五百沟水出驼山北东经平谷县紻城南东入泃
(水经注)

  亢山(一名亢家山) 昌平州东二里

  影山 昌平州东六里西北为东山口小山远望之
其影先见

  平台山 昌平州东六里

  东山口内一里水中有小山曰平台山明成祖尝
驻跸焉嘉靖中作亭于上名曰圣迹(州志)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504-0333b.png
  绵山(一名宜山) 昌平州东十五里

  蒋山 昌平州东二十里

  白石山 昌平州东二十里

  汤山 昌平州东三十里下有温泉

  圣祖驻跸之所

  行宫在焉

  大驼寨山 昌平州东四十五里山崖陡峻而顶平
漫少东有石洞十数洞内有泉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504-0333c.png
  龙泉山 昌平州东南五里

  山之巅有龙王祠祠西下有洞梯石而下初狭渐
敞行里许水声汹涌山之北麓有龙潭潭之东有
数泉清冽可濯祷雨辄应(州志)

  白浮山 昌平州东南十里

  白浮即通惠河上源白浮泉水在昌平县界西折
而南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都城焉(元史河渠志)
白浮山有二龙潭流经白浮村元郭守敬引此水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504-0333d.png
西折而南经瓮山流入积水潭以通漕运守敬所
筑堰起白浮村至青龙桥延袤五十馀里以障双
塔神山诸水名白浮堰(天府广记)

  牛山 昌平州西南五十里

  雪山 昌平州西九里

  驻跸山 昌平州西二十五里

  驻跸山高十馀丈西北袤二十里金章宗游此镌
驻跸字上有台章宗自题栖云啸台四字(天府广记)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504-0334a.png
驻跸石皆壁立嶟沓欹危如坠如挽山下石床石
釜俱存(明王嘉谟集)

  鹤顶山 昌平州西三十里

  尖山 昌平州西五十里

  小金山 昌平州西北六里

  驻跸山之西曰虎峪其旁土冈名小金山山在西
山口内日午人过山下光影人衣如金色然(客话)

  积粟山 昌平州西北十里相传元时积粟于此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504-0334b.png
  大峪山 昌平州西北十五里

  照壁山 昌平州西北十五里

  虎峪山 昌平州西北十八里

  巍峨雄壮如虎踞然(畿辅旧志)

  西山口西四里有虎峪山又三里有大虎峪山(山水
记)

  小峪山 昌平州西北十八里

  军都山 昌平州西北二十里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504-0334c.png
  昌平汉军都县以山名也后汉卢植隐居上谷昭
烈微时修弟子礼焉彼时军都县属上谷郡又名
居庸山太行山第八陉也(天府广记)

  宝山 昌平州西北二十五里

  汤峪山 昌平州西北二十五里下有温泉上有佛
岩寺

  石门山 昌平州西北二十五里

  回回驼山 昌平州西北二十八里居庸八景一曰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504-0334d.png
驼山香雾

  石缝山 昌平州西北三十里

  幽都山 昌平州西北三十里

  古幽州盖因山为名(明统志)

  柏龄山 昌平州西北三十里

  莲华山 昌平州西北三十五里

  罗汉山 昌平州西北三十五里

  白马山 昌平州西北三十五里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504-0335a.png
  翠屏山 昌平州西北三十九里

  红门之西翠屏山下出泉九穴为池名九龙池池
上亭台金碧辉映夐若仙都(天府广记)

  羊儿驼山 昌平州西北四十里

  狼山 昌平州西北四十里其东北有阳负川

  牛心山 昌平州西北七十里

  城后山 昌平州北三里

  馒头山 昌平州北十二里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504-0335b.png
  天寿山 昌平州北十八里旧名黄土山明永乐七
年卜建山陵因赐今名历朝陵寝皆在焉

  山自西山一带东折而至此群峰耸拔其旁诸山
则玉带军都连亘环抱银山神岭罗列拱护(名山记)
旧名东山明成祖阅陵时称觞于此因名天寿(畿辅
旧志)

  天寿山环山凡十口红门东三里曰中山口又东
北六里曰东山口又北而西十里曰老君堂又西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504-0335c.png
十五里曰贤庄口又西三里曰灰岭口又西十二
里曰锥石口又南十二里曰雁子口又西南三里
曰德胜口又东南十里曰西山口又东二里曰榨
子口(山水记)

  五凤山 昌平州北二十五里

  黑山 昌平州北六十里

  为黄花镇之通衢山如列屏下有泉澌(州志)

  金匮山 昌平州北居庸关城西形如金匮故名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504-0335d.png
  望儿山 昌平州东北六里

  蟒山 昌平州东北八里

  绵亘舒长如蟒之伏居红门之左(州志)

  玉带山 昌平州东北十五里

  山腰白石周围如带又五里为笔架山三峰并列
迥出云表明太宗陵在焉南则曰凤凰山北则曰
虎峪山又十里曰照壁山正方如屏以作南障州
东影山是为东山口州西小金山为西山口又皆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504-0336a.png
陵园诸山之护翼(天府广记)

  笔架山 昌平州东北二十里

  双锁山 昌平州东北二十里

  翠岭山 昌平州东北二十里

  玉华山 昌平州东北二十里

  蓬山 昌平州东北二十五里在黄山之北

  银山 昌平州东北七十里

  峰峦高峻冰雪层积色白如银故名麓有石崖皆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504-0336b.png
成黑色又名铁壁顶为中峰迥出云霄缘石梯上
五里许下视梵刹如弹丸刹乃唐时建领七十二
庵沙门邓隐峰藏修之所有浸月泉天清桥巨虎
石诵经台诸胜(天府广记)

  银山度岭数折峰渐分为三左一峰石卓立如锥
峰下有塔凌空为法华寺寺后为古佛岩再上为
邓隐峰说法台复蹑危磴五六里为中峰顶峰石
锐如斧刃一石台方丈许翼以扶栏中一石龛供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504-0336c.png
石佛寺塔七各高数丈(燕山记游)

  邓隐峰道场八角亭东北有铁崖壁立石色荧然
月出烂如银界登顶由阎王鼻行山脊仅容一足
长约十步两旁如削下临万仞不可凝视登山顶
长城外关镇皆在烟光微茫中(明李元阳记)

  玉峰山 昌平州东北银山之北

  山尽石石尽白树尽蘋婆果入山者取道二从白
泛岭入者壁奇松柏奇而路险难从三思岭牛蹄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504-0336d.png
岭入者路则平木石亦平(帝京景物略)

  峪口山 昌平州东北七十里

  大羊山 昌平州东北七十里

  小羊山 昌平州东北七十二里

  桥山 昌平州东北七十二里

  福山 顺义县南五里

  龙山 顺义县南二十里以山上出泉亦曰龙泉山

  孔山 顺义县南二十馀里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504-0337a.png
  孔山即水经注所云山有洞穴开明者也(天府广记)
县南平冈分三支无崇阜俗称三山不见山即此
(县志)

  桃山 顺义县西北三十五里

  开元二十五年徙燕州治于幽州北桃峪山(唐书地理
志)

  山有五峰如桃花瓣巨石错落横亘数亩(方舆纪要)

  史山 顺义县北三十五里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504-0337b.png
  山石戴土高百馀丈状如眠弓南望京师城阙金
碧耀目寺宇皆唐时建(名胜志)

  牛栏山 顺义县北二十里

  置牛栏都统领司(辽史百官志)

  牛栏山改名顺义山(明统志)

  山上有洞俗传金牛出焉洞前石壁为小槽形名
曰饮牛池山北里许有小山昔有仙人骑牛来游
因名灵迹山宋王曾上契丹事曰顺州至檀州牛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504-0337c.png
栏当其要路山之东麓潮白二河合焉(山水记)
牛栏灵迹二山一脉前山石身负土后山土身戴
石前大后小行人总以牛栏名(长安客话)

  呼奴山 顺义县东北二十五里亦名狐奴山狐奴
汉县以山而名

  沽水西南流经狐奴山西又南经狐奴县故城西
渔阳太守张堪于县开稻田教民植种(水经注)
水不流曰奴盖以山前潴泽名也其北麓鸟道而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504-0337d.png
上里许渐阔渐平有寺寺后小石城山下有龙潭
今涸山西南百步有汉狐奴县址魏文帝黄初二
年省(山水记)

  山麓有慈济张真人祠旧传汉邓训与上谷太守
任兴屯兵于此以防乌桓训开水田二千馀顷今
尚存(县志)

  鞋山 顺义县北二十五里

  在呼奴山西百步许孤峰竦峙踵趾如舄故名(县志)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504-0338a.png
  铁矿山 密云县东三十里

  渔阳有铁官亦名大谷锥山(汉书地理志)

  至元十三年雾灵山伐木官言檀州大谷锥山出
铁矿有司覆视之寻立四冶(元史五行志)

  元时炒铁于此明永乐间废(县志)

  龙门山 密云县东六十里

  山内有圣泉庵黄崖洞泉涌如瀑布声如雷时有
五色云气内有天然石灯台石狮迹尚存(县志)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504-0338b.png
  锤山 密云县东七十里

  圣水山 密云县南十里上有龙女庙下有龙泉寺
山下出泉环抱而流为邑之胜

  密云山(一名横山) 密云县南十五里山藏云雾故名大
黄崖关外有横山苏家谷(三镇边务总要)

  银冶山(一名银冶岭) 密云县南十五里旧出银矿
白檀山 密云县南二十里山之阳有白檀柳因名
曹魏破乌桓于柳城城在山曲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504-0338c.png
  隗山 密云县南三十里山下即密云故县

  密云有隗山(唐书地理志)

  天门山(一名天盆山) 密云县西南三十里

  凤山 密云县西北十五里下有元石佛寺

  平顶山 密云县西北三十里

  水峪山 密云县西北四十里

  驼骨山 密云县北七十里山左右有西驼骨关东
驼骨关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504-0338d.png
  黑松山 密云县北七十里志载元时有黑松林今


  窟窿山 密云县北百里下有一孔前后通明

  火突山(一名火炎山) 密云县东北二十五里岩谷峻削
色如火焰

  清都山 密云县东北五十里旧有清都观

  清洞山(一名三教山) 密云县东北五十里中有仙洞下
有三教寺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504-0339a.png
  印灵山 密云县东北六十二里

  冶山 密云县北八十里

  上有砖塔及冶山院旁有石洞深远不可测中有
水四时不竭俗传有冶仙居其上时放仙灯(县志)

  五峰山 密云县东北八十里五峰耸列如指亦名
五指山

  四棱山 密云县东北百里

  香陉山 密云县东北百馀里产稿本香故名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504-0339b.png
  雾灵山 密云县东北一百六十里本名伏凌山
伏凌山山甚高峻岩障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
事同离骚峨峨之咏世人因以名山也后讹为雾
灵山(水经注)

  白河发源于雾灵山(漕河考)

  山每于六月六日现祥光如雾土人如期候之上
多奇花又名万花台一名孟广硎下有广硎水出
(天府广记)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504-0339c.png
  山上常有云雾蒙之四时不绝山之左右峰峦攒
立深松茂柏内地之民多取材焉元有雾灵山伐
木官(县旧志)

  雾灵高峻为一邑诸山之冠上有云峰寺中峰寺
下峰寺今不存(县志)

  陈宫山 密云县东北一百八十里

  观鸡山 密云县东北一百八十里有观鸡仙人祠
仙鸡寺西有观鸡水飞仙峰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504-0339d.png
  黍谷山(一名燕谷山又名寒谷) 怀柔县东四十里

  北过寒谷(吴越春秋)

  山在怀柔县东跨密云界刘向云燕有谷地寒不
生黍稷邹衍吹律以温其气故名山曰黍谷(山堂肆考)
黍谷山有风洞洞口风气凉冽盛夏人不敢入(山水
记)

  鸦髻山 怀柔县东南七十五里两峰高耸形如鸦
髻故名上有碧霞元君祠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504-0340a.png
  栲栳山 怀柔县东南八十六里山前有云岩寺乂
有砙堂寺

  龙王山 怀柔县西半里旧城环其上下有龙潭

  石塘山 怀柔县西三里明设工部石厂今废
怀柔西石厂山石卢色方圆细钜无所不有供栏
柱砖砌之用(石厂记)

  玉泉山(一名红石山) 怀柔县西北三里山顶有泉出石
窟中莹洁如玉故名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504-0340b.png
  红螺山 怀柔县北二十里高二百馀仞下有潭潭
中常有二螺色殷红夕吐光焰因名

  檀州有螺山(辽史地理志)

  顺州有螺山(金史地理志)

  红螺山有泉一线以珍珠名其水涌如喷珠(客话)

  山麓有资福寺古之大明寺也创于金皇统初年
(县志)

  金灯山 怀柔县东北十七里相传顶常有光如灯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504-0340c.png
因名

  象山 怀柔县东北四十里

  独鹿山 涿州西十五里有鸣泽

  元封四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
出萧关历独鹿鸣泽注服虔曰独鹿山名也鸣泽
泽名也皆在涿郡遒县北界(汉书武帝纪)

  龙安山 涿州西五十里

  龙安回峦缭绕深谷逶迤自下而上有堂有纪雨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504-0340d.png
过则岚光绚烂洗涤如图(涿鹿纪)

  石虎山 涿州西五十里

  大房山(一名大防山) 房山县西北二十五里

  良乡有大房山(魏书地形志)

  防山上有仙人玉台(隋图经)

  大防山在良乡县西北三十五里山下有石穴又
有小房山与大防山相近又曰大房岭(太平寰宇记)
房山在涿郡西北五十里北接居庸东抵渔阳西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504-0341a.png
连紫荆所谓幽燕奥室也(涿鹿记)

  出房山县西六十里所过村落曰瓦井曰天光曰
孤山口皆与山势为升降过此则崇山如环幽溪
如带涉溪沿壁乃至山麓巉岩两壁中开一线鸟
道盘旋五里至石梯仅容半跬高数百磴左右铁
絙长百尺陟者缘之梯尽处折而东北可一里入
山门见诸庵稠叠独上方寺正中旁有两涧流下
闻而不见水又东折岩下有泉山下有洞如一城僧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504-0341b.png
依洞为窟第一洞犹隐隐见影二洞即黯黑无光
三洞是一小窦围可三四尺深五六尺入三洞倏
高广燎炬不见顶旁有一潭抵九洞无路有穴如
井雾气蓊塞履滑衣湿不易前进至十三洞路尚
不穷云大抵一曲为一洞十三洞约六七里洞中
之石玉白镜莹其境之最者曰莲华山片片如青
莲瓣曰龙虎宛肖其状曰长眉祖师俨然道者衣
冠曰石塔层层笔立曰石钟鼓扣之作钟鼓声又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504-0341c.png
其最者曰须弥山曰雪山曰万花楼山之上有重
楼焉吐花如灵芝数万朵曰仙人桥跨清溪而渡
曰十八罗汉为修短欹正各状猊曰接引幡从顶
倒悬缥缈若拂出洞之后依然天光回若隔世(曹学
佺房山记略)

  大房山有圣水泉西南有伏龙穴一名龙城峪汤
泉出焉又有连泉顶大房山之巅也(县志)

  房山峰峦洞壑夙称名胜雍正八年正月二十日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504-0341d.png
卯时有凤凰集于石梯儿沟山峰之上高约五六
尺尾长丈许五色具备文彩绚烂伫立踰时向东
北翱翔而去众目共睹盖

  盛世之祥非偶然也

  上方山 在大房山西

  循孤山口而西峰横涧束上侧径如古墙址行十
二三里过兜率门一里得石级以升再行三里许
至上方寺左一峰下有一斗泉(帝京景物略)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504-0342a.png
  留台尖山 房山县西二里

  塔儿山 房山县西十里相近有凤凰山

  茶楼顶山 房山县西二十二里其相近有十亩平


  平峪山 房山县西三十里

  黄山 房山县西南三十里

  一堵墙山 房山县西南四十里

  石壁巉峭高三百馀寻长五百馀步俨若版筑(县志)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504-0342b.png
  黄龙山 房山县西少南四十二里山下有大石𡹬
前产青白石后产白玉石可供阶础之用

  般州山 房山县西南四十里

  般州山有二寨石室环列(涿州志)

  乐𡹬山 房山县西南五十五里其南又有猴儿山
石经山 房山县西南五十里

  智泉寺僧静琬见白带山有石室遂发心书经十
二部刋石为碑(隋图经)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504-0342c.png
  石经贮于岩洞者七地穴者二洞以石门闭之穴
以浮图镇之自隋唐迄元碑碣森列(逃虚子集)

  房山县西南有山曰白带山生芯题草又曰芯题
山藏石经者千年矣故曰石经山亦曰小西天云
北齐南岳慧思大师发愿刻石藏座下静琬承师
嘱自隋大业迄唐贞观大涅槃经成其夜山吼生
香树三十馀本六月水浮大木千株至山下搆云
居寺焉唐金仙公主修之山上雷音洞高丈馀四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504-0342d.png
壁刻经四柱刻像前有石扉几案瓶垆皆石台有
栏横与堂亘堂左洞二右洞三堂下洞二皆经唐
迄元代有续刻经目列石幢山下左右东峪寺西
峪寺西峪寺后琬公塔也万历壬辰达观和尚启
洞拜石经石下有穴藏石函一尺上刻大隋大业
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卯朔八日甲子于此函
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三十六字山多
石碑隋碑二唐碑五辽碑二元碑二山半有庵曰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504-0343a.png
半山庵(帝京景物略)

  隋沙门静琬始以经刻未成而化唐贞观后其徒
道公等继续成之至辽统和及金明昌之际有沙
门留公顺公亦增刻之前后纳于洞中者通十馀
卷石凡七百馀条有石幢记其目(周忱集)

  五指岩山 房山县西南六十五里有五峰高峻如


  欢峪山 房山县西南七十里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504-0343b.png
  白云山 房山县西南八十里绝顶曰白云𡹬
七斗泉山 房山县北二十五里下有泉曰七斗泉
半壁山 房山县北三十二里壁立千仞其西山半
一窦曰辟榖洞北为背阴洞

  荆子山 房山县西北八里

  三盆山 房山县西北十五里山岭平广约十馀亩
下有流泉三曲状如仰盆

  三峰山 房山县西北二十里三峰矗立高插云霄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504-0343c.png
六聘山(一名绿屏山) 房山县西北三十里

  国门之西两舍之地有山曰六聘中有伽蓝曰天
开燕易间一巨刹也自后汉迄有唐经五代历辽
金废兴难具载云天开者以寺前山谷天然开辟
(僧福圭天开寺碑记)

  榖积山 房山县西北五十里峰峦突起形如积榖
大安山 房山县西北八十里

  大安山甚高险幽州西名山也(方舆纪要)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504-0343d.png
  大安山龙泉河在焉(名胜志)

  台山 霸州东二十里旧为九河所经台基有三如
鼎峙

  沙城台山二村皆平壤也土人云台山无台沙城
无城(客话)

  南山 霸州东七十里

  乔林修竹周匝十数里内有亭台为一州之胜(明统
志)

卷十七 第 40a 页 WYG0504-0344a.png
  雁头山 霸州东南二十五里宋时有雁头寨

  莫金山 霸州东南二十二里宋设莫金寨于此

  神山 蓟州东南八里馀相传金章宗观猎于此其

  后峰有浮图

  别山 蓟州东南三十里

  西临沽水东据无终行旅所出虽有山名而无高
(方舆纪要)

  螺山 蓟州东南四十里

卷十七 第 40b 页 WYG0504-0344b.png
  大定二十九年十月猎次螺山(金史世宗纪)

  渔水西南入沽水又南与螺山之水合水出渔阳
城南小山魏氏土地记曰城南五里有螺山其水
西南入沽水(水经注)

  甘泉山(一名石獒山) 蓟州西五十里山顶有石獒土人
呼为石狗中有寺曰普济(盘山志)

  蓟州甘泉寺有蛇与人驯狎时盘宿僧榻祷之能
致雨(燕山丛录)

卷十七 第 41a 页 WYG0504-0344c.png
  岢岚山(一名窠罗山) 蓟州西六十里山势险峻周围壁


  渔山 蓟州西北三里许郡名渔阳以州在山之阳


  渔山高百馀丈周五里郡在此山之南故曰渔阳
水绕山下故曰渔水(图经)

  渔山在盘山东南二十里山多泉冬夏濆涌成湖
居民因之开为稻田菰蒲荇藻宛似江南

卷十七 第 41b 页 WYG0504-0344d.png
  盘山 蓟州西北二十五里康熙十四年十月十三


  圣祖幸盘山诸寺皆赐金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幸盘山古中盘

  御书门外一峰四字

  御制诗一首命僧超正赋诗又云罩寺

  御书盘山秀峰四字又卫公庵

  御书乐天真三字二十五年十二月一日

卷十七 第 42a 页 WYG0504-0345a.png
  幸盘山青沟禅院

  御书唐诗一首二十八字又书山从人面起云向马头生十


  赐僧智朴并命赋诗

  盘山水出山上山峻险人迹罕交去山三十里望
山上水可高二十馀里素湍浩然颓波历溪沿流
而下自西北转注于泃水(水经注)

  盘山箕尾之巨镇也深维地轴高逼天门暖碧凝
卷十七 第 42b 页 WYG0504-0345b.png
霄寒青压海绝顶有龙池焉旱岁能兴云雨岩下
有潮井焉旦暮不亏盈缩(李仲宣祐唐寺碑)

  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
熊虎之林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鏬出者嵚
崎斜曲与石争怒石之尤怪特者为鲸甲石石平
坦可容十百人群崖飞瀑至此势忽奔泻声如震
霆与松韵互答又盘山之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
飞动崖前有悬空石石粘空而立青削到地(客话)

卷十七 第 43a 页 WYG0504-0345c.png
  盘山一名东五台自来峰北台也先师台南台也
紫盖峰中台也九华峰东台也舞剑台西台也鲸
甲石为下盘古中盘为中盘云罩寺为上盘上盘
之胜以松中盘以石下盘以水清明榖雨时万壑
青松十里红杏天然图画(山居志)

  盘山一名盘龙山山北数峰林立如削曰紫盖曰
宿猿尤为奇特其最高者曰上盘顶有巨石以指
□之辄动上有二龙潭下有潮井又有泽钵泉稍
卷十七 第 43b 页 WYG0504-0345d.png
下者曰中盘东行十馀里郁然深秀怪石突起是
曰白岩日暮山光岚气濛濛如雨上有古寺(名胜志)
盘山旧名四正山一名徐无山魏田畴隐居于此
故名田盘山今不曰田盘而曰盘山者亦犹匡庐
之谓庐山也其山南距沧溟西连太行东放碣石
北负长城瓣袭蜂攒面面开生实仙佛之胜区乃
天壤之大观也(盘山志)

  五名山(一名兴隆顶) 盘山东南十五里

卷十七 第 44a 页 WYG0504-0346a.png
  无终山 蓟州北五里

  崆峒山(一名翁同山) 蓟州城北五里

  稽之尔雅北戴斗极为空桐庄子云空桐当斗之
山又寰宇记蓟县有鸡头山空桐鸡头相去不远
(日下旧闻)

  黄花山 蓟州东北六十里

  泉水山 平谷县南八里山下有泉逆流河发源处
也灌田数十顷民赖其利

卷十七 第 44b 页 WYG0504-0346b.png
  峨嵋山 平谷县北二十二里

  瑞屏山 平谷县北二十里连峰耸拔秀列若屏上
有石台下有兴隆寺

  渔子山 平谷县东北十五里

  世传黄帝陵在渔子山其下有轩辕庙(客话)

  妙峰山 平谷县东北二十五里下有九沽泉

  鸡足山 平谷县东北三十里下有三泉寺

  碣山 平谷县东北四十里上有双泉寺金明昌中
卷十七 第 45a 页 WYG0504-0346c.png


  城山 平谷县东北五十里四山高耸中宽平如城

  昌瑞山 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本名丰台岭

  孝陵在其山麓

  赐名凤台康熙二年又封为昌瑞山

  铁山 遵化州东五里高三十仞横亘南北中断如
峡山石黝黑每朝日射峡口一缕如虹石色俱殷

  萝卜山 遵化州东南三十里

卷十七 第 45b 页 WYG0504-0346d.png
  香炉山 遵化州东南四十里

  磨台山 遵化州东南四十里高百仞

  山高漫而顶圆如磨(方舆纪要)

  上有禅刹姚苌建有龟镜出池中寺曰龟鉴(州志)

  龙山 遵化州南八里曰南龙山其北有北龙山

  鼓山 遵化州南十里

  钓台山 遵化州南十里高百馀仞下有溪潭可钓

  华山 遵化州南十三里

卷十七 第 46a 页 WYG0504-0347a.png
  清风山 遵化州南十七里

  山高三百馀仞(明统志)

  明月山 遵化州南二十里

  高百馀仞上有石穴南北相通穴口望之若明月
(山堂肆考)

  山石竦削瘦劲如南粤英州石状高数百仞绵十
里众峰棱棱嵌空处笋乳具见峰下一洞如月故
谓之明月山(州志)

卷十七 第 46b 页 WYG0504-0347b.png
  文明山 遵化州南三十里

  香玉山 遵化州南四十五里

  白冶山 遵化州南五十里俗传上有白冶子铸剑


  灵灵山 遵化州南五十里高九百仞上有灵灵寺
山高九百馀丈为州境群山之冠(方舆纪要)

  五华山 遵化州西南二十六里

  摩旗山 遵化州西南四十五里

卷十七 第 47a 页 WYG0504-0347c.png
  夹山 遵化州西南四十里两山相夹高数百仞山
东面悬崖为水门口峡州境诸水汇流其前为金
星山一峰突起后为分守岭东西环峙

  山中有寺曰慈应山口有石曰试杵(名胜志)

  三尖山 遵化州西南十五里

  苍山 遵化州西南六十五里梨河及诸水汇流于
山前

  大撰山 遵化州西南七十里

卷十七 第 47b 页 WYG0504-0347d.png
  关山 遵化州西二十里

  以山近边关故名(明统志)

  野狐山 遵化州西北七十里下有澄潭

  天台山 遵化州西北六十里

  成月山 遵化州西北六十二里

  瑞云山 遵化州东北二十五里有五峰瑞云其南


  凤山 遵化州东北二十五里其形如凤

卷十七 第 48a 页 WYG0504-0348a.png
  瑶峰山 遵化州东北三十里白石璀璨如列琼瑶

  乳山 遵化州东北三十里山形如乳州治发脉于


  茂陵山 遵化州东北四十里

  三台山 遵化州东北九十里山盘曲三层故名

  大团亭山 遵化州东北百十里其北又有小团亭
山皆州境之险要也

  松亭山 遵化州东北百二十里上多古松

卷十七 第 48b 页 WYG0504-0348b.png
  中峰 宛平县西北

  在香山之后以其居诸峰之中故名山之阴有晏
公祠翠岩寺永寿庵之阳有弘教寺俱称名胜(天府
广记)

  挂月峰 在盘山

  峰上锐下削为盘山之最高者定光佛塔累其上
自来峰与挂月峰相连一名北台旧有黄龙祖师
殿(盘山志)

卷十七 第 49a 页 WYG0504-0348c.png
  莲花峰 盘山东台也即九华峰一名削玉峰

  圣祖御制诗有中盘遥望莲花峰之句因名又嶕峣峰上方
寺主山壁立千尺青削到地翠屏峰在天成寺后
王缑山云乃山之曲室殆非人间锥峰紫盖北过
峡处獬豸峰在黑龙潭东南三里碎玉峰在雁儿
岭北

  半天云岭 宛平县西三十里

  鸟龙潭度高岭即卧佛寺岭名半天云圆如髻度
卷十七 第 49b 页 WYG0504-0348d.png
一岭一髻复起如是者十三始登其巅四面无草
石最可观(宋彦山行杂记)

  分水岭 宛平县西四十里形势广阔山涧诸水至
此为二一为卢沟河一入房山县界

  罗㬋岭 宛平县西六十里径道极险行可二十里
望潭柘寺

  十八盘岭 宛平县西北八十里

  山萦曲十八折(天府广记)

卷十七 第 50a 页 WYG0504-0349a.png
  鳌鱼岭 宛平县西北百馀里

  漆园西北清水涧两山如门行可二十里奇峭巃
嵷有岭曰鳌鱼(王嘉谟集)

  大寒岭 宛平县西一百四十里

  青山岭 宛平县西一百五十里山谷幽邃下临清


  幡竿岭 宛平县西一百八十里势极孤峭

  摘星岭 宛平县西二百馀里

卷十七 第 50b 页 WYG0504-0349b.png
  在府西高入云霄(纪纂渊海)

  度卢沟循房山而西到接待亭一望皆丹崖翠壁
峰最尊者为摘星岭(阮旻锡上方山记)

  绸儿岭 宛平县西北五十里

  孟尝岭 宛平县西北七十里

  牛角岭 宛平县西北八十里

  段家岭 三河县东二十里

  白泛岭 昌平州东二十馀里

卷十七 第 51a 页 WYG0504-0349c.png
  神岭 昌平州南三十五里

  神岭一名三思岭以高峻故名(燕都游览记)

  唐家岭 昌平州南三十馀里

  长城岭 昌平州西少南

  北山上平衍西五里有岭曰长城岭上有方堞遗
址传是秦皇所筑有泉曰马跑又西二里有了思
台下台而西又十里皆峻岭也曰灰岭者险倍于
长城又西八里有城是曰镇边两旁皆山围之南
卷十七 第 51b 页 WYG0504-0349d.png
曰碧驾曰通明北曰鹰扬曰岑落镇边西十里有
堠曰唐耳其南皆山中为衢路东曰六华之岩西
曰小神之山曰青利之山南有聚曰长峪又西五
里有岩曰德胜亦名凤凰山西有观音洞一名孤
松岩山南岭曰西峪出山而北曰白鹤峰又折而
东曰青华山高矗云汉人迹不到(蓟邱集)

  黄山一岭 昌平州西北二十二里又西北里许为
黄山二岭

卷十七 第 52a 页 WYG0504-0350a.png
  八达岭 昌平州西北六十五里

  苏岭 昌平州北四里

  黄坎岭 昌平州东北七十二里

  梯子岭 密云县东南十五里其形如梯

  九庄岭 密云县北三十里

  鲍邱水径九庄岭(水经)

  北屋岭 怀柔县东五十里有清风台

  大嵎岭 涿州西三十里

卷十七 第 52b 页 WYG0504-0350b.png
  杀虎岭 保定县南高冈

  沙岭 蓟州西北三十里盘山南麓也高一百馀仞
周六里泉水沿石窦而下汇为沙河

  大岭 蓟州西北六十五里

  铁岭 蓟州北十里有群冈稠叠悬涧深险上有石
色如铁

  鞍子岭 蓟州东北五十里

  气鼓岭 平谷县南十五里山形如鼓上常有云气

卷十七 第 53a 页 WYG0504-0350c.png
  芦儿岭 遵化州东五十里梨河出此

  将邱岭 遵化州南三十里

  卧龙冈 宛平县西北四十五里

  石坚白蜿蜒如卧龙(天府广记)

  辽石冈 良乡县治东金史作料石冈上有佛塔(天府
广记)

  黄犹冈 保定县西南多林木可登眺旁有清泉环


卷十七 第 53b 页 WYG0504-0350d.png
  滴水岩 宛平县西四十里

  滴水岩在万山中悬崖千仞岩洞皆削成无缝(燕山
纪游)

  度仰岭十八盘上黄牛冈口左万丈溪右千仞壁
径断处架以栈过张公洞即滴水岩矣(长安游记)

  风口岩 宛平县西百馀里

  风口岩两山崌之如门踰磴数里折而西为王平
(长安游记)

卷十七 第 54a 页 WYG0504-0351a.png
  白鹿岩 宛平县西北二十里

  瓮山西北越岭岭外连峰不断一峰最异白鹿岩
也岩高数十丈嵌空欲堕中虚可旋两车左隙如
棂下视深窅不知所际辽时有仙人骑白鹿往来
斯岩故名(陈衎集)

  瀑水岩 房山县东北三里

  秘魔崖 宛平县西三十里

  秘魔崖一名避魔崖大石嵌空几二丈(王直集)
卷十七 第 54b 页 WYG0504-0351b.png
秘魔崖中空如室石如偃芝(客话)

  菩萨崖 宛平县西二百里山畔有三石佛像

  𡵺𡵺崖(一名沟沟崖) 昌平州西德胜口西三里元时梵
宇绵亘凡七十有二入明仅存其五崖有八景曰
飞瀑垂帘寒泉漾玉危峰夏雪古洞春风磴道穿
云松桥隐雾南川午月西寺子钟

  □𡵺崖下有庵曰瑞峰崖甚高危庵逼其踵崖有
三峰每峰一庵树石皆甚奇(帝京景物略)

卷十七 第 55a 页 WYG0504-0351c.png
  中峰位乎乾东峰位乎艮西峰位乎坤三峰左右
环拱为峰者二十有二所谓仙人玉女将军步虚
玻璃五云金华紫极皆以意名者也(肃松录)

  沟沟崖深山叠障秀石缘空三十馀里悉履石攀
葛始达山巅清流缭绕奇树扬芬旁有兰若数区
(王嘉谟集)

  又有寒崖在灌石村西南观音崖在渤海所抢风
崖在白羊城外琵琶崖在镇边城(州志)

卷十七 第 55b 页 WYG0504-0351d.png
  棒棰崖 密云县东北

  鹿皮崖 密云县西北五十四里

  鹦鹉崖 密云县西北五十五里

  弹琴峡 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

  居庸关有弹琴峡水流石罅声若调琴(狮子掌录)

  天门峡 昌平州西北德胜口

  梯云峡 昌平州西北𡵺𡵺崖

  龙门峡 遵化州南十里旧名独固门

卷十七 第 56a 页 WYG0504-0352a.png
  沽水南出峡岸有二城世谓之独固门以其藉险
凭固易为依据兼壁升耸疏通若门故得是名也
(水经注)

  独固门一名龙门上合下开开处高六丈许水自
悬崖倾泻而下触石成井奔荡之声轰然若雷(名胜
志)

  鸬鹚谷 宛平县西瓮山

  退谷 宛平县西香山东北

卷十七 第 56b 页 WYG0504-0352b.png
  至水源头一涧最深退谷在焉谷中小亭翼然曰
退翁亭亭前水可流觞东上则石门巍然曰烟霞
(天府广记)

  桃花谷 宛平县西四十里

  宽佃谷 在蓟州

  骆驼谷 在房山县

  浆水峪 昌平州东二十里

  长水峪 昌平州西北十六里

卷十七 第 57a 页 WYG0504-0352c.png
  水峪 昌平州西北十九里

  汤峪 昌平州西北二十里

  养马峪 昌平州西北二十五里

  晏磨峪 昌平州北二十里相近有大峪小峪

  麻峪 昌平州东北二十五里

  桃峪 昌平州东北三十五里

  赤庵峪 昌平州东北七十里

  挂甲峪 怀柔县东北三十二里旧传宋杨延朗北
卷十七 第 57b 页 WYG0504-0352d.png
征尝挂甲于此(天府广记)

  石盆峪 密云县东北五十里有龙潭状如石盆

  崿峪 涿州西北五十里

  寨峪 房山县西南二十里

  贾岛峪 房山县西十五里

  岛初祝发于瀛州法善寺后居房山西峪峪有石
庵是岛故宅

  峨眉峪 房山县西二十里

卷十七 第 58a 页 WYG0504-0353a.png
  长沟峪 房山县西二十里

  羊耳峪 房山县西北十二里

  石门峪 房山县西北十五里

  中和峪 房山县北十八里

  川方峪 蓟州东二十五里一名禅房峪峪中龙泉
屈曲南流入沽河

  黑塔峪 在蓟州西北盘山

  龙虎峪 遵化州南六十里

卷十七 第 58b 页 WYG0504-0353b.png
  片石峪 遵化州东北十二里

  吕公洞 在宛平县西玉泉山

  玉泉山有吕公洞下临一潭广丈馀山上有看花
台卷幔楼(燕都游览记)

  七真洞 在宛平县西玉泉山

  宝珠洞 在宛平县西翠微山

  洞石黑白点渗珠名以此(帝京景物略)

  宝珠洞山右有龙泉庵龙广寺再右接待寺下山
卷十七 第 59a 页 WYG0504-0353c.png
西入谷有證果寺再右有清凉寺(山行杂记)

  太古洞 宛平县西戒坛

  太古洞最胜列炬而入百乳千螺俱成佛像不知
其深几里也(燕都游览记)

  庞涓洞 宛平县西六十里

  马鞍山庞涓洞两壁石乳沥成物状如画旁扄石
门启门以火烛之有石如龙沙拥为洲一井绝深
相传与浑河通(客话)

卷十七 第 59b 页 WYG0504-0353d.png
  仙人洞 昌平州北中山口北一里

  仙人洞在红门内东山腰蹑蹬而上洞口仅容一
人内若大厦石皆倒垂(燕都游览志)

  又有神仙洞在州东北蒋山中清凉洞在黄泉峪
口重石洞华严洞思义洞俱在银山井儿洞在妙
峰庵后朝阳洞一在银山一在镇边城南门外天
桥洞在西山仙居洞在𡵺𡵺崖莲花洞在妙峰庵
南黄花洞在苏林口内握云洞在虎峪山后石青
卷十七 第 60a 页 WYG0504-0354a.png
洞在颜老山(州志)

  寒崖洞 昌平州西南驻跸山之西

  寒崖势如奥邃中多异草奇石灌木随风扬芬(王嘉
谟集)

  金洞 密云县东八里元时尝采金于此

  广慧洞 密云县西北二十五里

  冶仙洞 密云县东北二十里地名惊破罗

  山崖间有石门二扇不可开内有潺湲之声(客话)

卷十七 第 60b 页 WYG0504-0354b.png
  浆水洞 怀柔县东北百馀里深山中洞有水色白
如浆汲之不绝不汲亦不溢

  孔水洞 房山县大房山东北

  房山东北悬崖间有石窦如门中有积水人往往
闻丝竹音(燕山丛录)

  雷音洞 在房山县石经山

  朝阳洞 在房山县

  畿辅通志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