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1205-018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定宇集卷三       元 陈栎 撰
  跋
   跋汪古逸续砚谱
传曰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借斯言勘砚谱
其庶几乎苏翰林易简谱罗鄂州愿志所传闻也有未
审而异辞固宜唐中合积谱令婺源日所为然未必亲
履砚坑所闻耳有未审而异辞亦宜王双溪游研山记
卷三 第 1b 页 WYG1205-0186b.png
亲见宜审矣犹有未审何也家距坑稍远一游耳虽亲
见讵能尽究其精详是以所见犹异辞况所闻所传闻
乎后之人读所传所闻之说而谓尽其精详可乎此古
逸汪君续砚谱所以作也君鳙溪公之后庭闻本真又
馆溪头数年距坑可十里又多得诸义山程君之说程
君世家溪头洞究砚材所自出砚质所以异君又与之
不一游历以实其言庭闻既真亲见复当宜乎今谱尽
究砚之精详又尽订前人之疏舛也见贵亲又贵久贵
卷三 第 2a 页 WYG1205-0187a.png
同贵达程君世家于斯汪君数年馆于斯是谓久二君
又偕行致察各精互指各尽是谓同二君皆识见高明
论议精审一说焉一笔焉非昧昧苟且者比是谓达兼
是三四者而有之甫克臻兹吁厥惟难哉圣贤格物致
知之学一一能如谱斯砚则何书不可读何事不可学
何理不可穷哉抑又谓砚石也證之谱绝佳之品难得
如许亦石中玉也然砚贵适用匪直供玩好而已刷丝
罗纹星若眉等信奇矣苟适用无此可也纵有此惧豪
卷三 第 2b 页 WYG1205-0187b.png
夺潜窃珍藏不敢用无益也是以识之贵乎达处此亦
贵乎达也梅郡守尧臣诗曰案头龙尾砚切勿苦求精
谓达已愚敢断之曰察砚不可以不精用砚勿过求于
精义山传古逸意索跋仆生无田食一破砚乌知其精
详读君谱昭然若发蒙不可无以报遂书
   跋五城黄氏族谱
予生于五城与求心诸兄为同队鱼而求心独为出群
鹤生虽晚犹幸及见诸先生如黄提干公(雷奋/)司户公
卷三 第 3a 页 WYG1205-0187c.png
(雷复/)制干公(雷利/)主学公(山/)间蒙赏识若草窗先生(智/)
(孙/)则吾先师也漕元公(弥昌/)则父执而尝参请焉者也
人徒见一时儒风之盛实甲吾邑岂知甘泉有源珍木
有根未有无所自而偶然者盖黄氏以儒擢科始于寺
丞公(何/)寺丞之学得之庭闻而印正于表伯叔父棣华
(俯/)竹洲(儆/)二吴公寺丞不特以所学淑其宗且淑其甥
洺水内翰程公(珌/)焉东坡有曰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
师友厚之至也非得诸父兄之教诏师友之讲磨则渊
卷三 第 3b 页 WYG1205-0187d.png
源不正流派必差吾族自陈村迁五城数世矣有从曾
祖父应城尉(唯/)擢科从祖父福倅(庆勉/)继乃叔世科福
倅弟贡元(应午/)亦领乡荐黄陈二家之父兄子弟往往
交切互磋重婚叠媾所谓父兄之教诏师友之讲磨盖
两得之栎也不肖实亦内得之父外得之师旁得之友
年廿有四始侍亲自五城归陈村于是又与求心诸兄
动隔一舍而遥或别数年而见讲磨疏矣科目久歇于
焉聿兴同志如主静义所存方兄已不及见及见者惟
卷三 第 4a 页 WYG1205-0188a.png
求心求志与余三人耳外乎此非卑谄则骄吝可与谈
此者其谁乎两家子弟天其或者阴诱其衷使得续学
钵文灯以不隤其家声乎愿也未敢必也求心编缉华
谱诸老平生大概咸在令予序之予不得以固陋辞谨
次第其说而归之致其景仰因寓其感慨云
   太医院使汪公挽诗跋
古以医名世必称秦越人淳于意辈然未始大遭遇且
莫克有终惟岐伯对黄帝巫咸事帝尧以医术侍圣天
卷三 第 4b 页 WYG1205-0188b.png
子而二人荣宠后世未有俪者焉今太医院使大司徒
徽国汪公擅越人淳于之学而有岐伯巫咸之遭玉圣
躬陶和气功在社稷福被生灵官极一品国建上公明
哲保身荣褒莫二贤嗣国良太守孝诚天至奉襄惟谨
杭俗之葬于水火虽相国京仲远不免国良卓见超俗
独不之忍求名术得吉卜于临安县之下俞村子西总
管于公父子有通家好闻葬期已逼亟躬执绋不遑广
为徵些章闻而执笔者仅三十有八人得诗以篇计者
卷三 第 5a 页 WYG1205-0188c.png
五十有一昔太史论李将军谓知与不知皆为流涕今
公之葬闻者咸挽而哀之何居得非以圣人之身非徒
一人之身乃百万亿苍生之身也公以医卫圣人之身
功在三朝如岐伯对黄帝之问著书而示法万世巫咸
医帝尧之身陶和而雍熙黎民是百万亿苍生皆于公
乎受赐吾侪皆百万亿苍生之中一民也其知与不知
皆为流涕也宜哉吾友观万既序于前尽矣子西兼俾
栎为后跋遂不复辞
卷三 第 5b 页 WYG1205-0188d.png
   时思堂记跋
祖考远矣一气流传在子孙之身主宰此身上以承既
往下以开方来者在子孙之心心所感通思是也礼有
五经莫重于祭祭者礼之寓思者礼之本时有久近地
有远近无时无地而不思不但雨濡霜降报本反始以
时思之而已譬之木焉木之根干枝叶历时既久不复
在矣而木之气流传于果果之生意钟聚于仁斯果也
斯仁也所以绵万木之生生者在是也果犹子孙之身
卷三 第 6a 页 WYG1205-0189a.png
仁犹子孙之心欤东平张氏为中原望族宦谱绳绳铿
鍧宇宙间今新安总管容斋先生来牧吾州容德恢恢
育民庶一日出二钜轴问陈某曰吾亲墓傍建堂以
奉烝尝扁曰时思有年矣此诸名士记若诗也子为我
跋之某辞不获命复于公曰公之身祖考之气也公之
心之思所以感通祖考而福于云仍者也公虽宦游四
方去东平先茔千数百里公之心之思无顷忘焉则时
思之堂虽远在千数百里外时思之心实近在方寸间
卷三 第 6b 页 WYG1205-0189b.png
方寸之心即堂也是时思之堂随寓而在也今日宦游
异日之归朝无一时不思春秋之祭祀无一时不表其
思堂即心而在矣既出身以佐圣天子功成名遂奉身
归祖乡拜于斯堂公之心上慰祖考之心祖考之心用
怿乎公之心昔人昼锦之堂宁不逊公出一头地哉公
家世之详具见记诗中此不赘
   跋朱北轩所藏朱文公帖
文公遗墨获见屡矣公之大本大原在所著书其馀事
卷三 第 7a 页 WYG1205-0189c.png
在笔札天分卓绝无往不高游戏于斯上逼魏晋学者
于公之大本原精之熟之则于公遗墨必不但以笔札
视之真若瞻公在前矣于墙于羹仲尼子弓况于其遗
墨乎朱北轩宦藏公此帖属余跋之余自少钻仰公之
学老而弥勤今年七十有二侥倖过公一年矣窃述管
蠡之见以致高山景行之思北轩然之否北轩侍郎公
曾孙韦斋家婺源侍郎家休宁地之相去若此其不远
也昔杨修关西人扬雄蜀人风马牛不相及修犹谓雄
卷三 第 7b 页 WYG1205-0189d.png
为吾家子云北轩岂不可曰吾家文公乎其宝藏公帖
也固宜
   吴端翁诗跋(名范/)
汴之治至元祐而极学问诗文亦至元祐而极学问造
极程氏是已诗文造极苏黄陈氏是已学问未暇论论
诗文元祐二三公同时诗人文士莫不愿登其门收名
定价一经赏识至今望之殆若神仙中人苏文定宰绩
溪时吾邑吴端翁先生登其门因文定而见文忠遂交
卷三 第 8a 页 WYG1205-0190a.png
后山又见知无为子杨公杰序其诗才百三十字字字
灿若骊珠端翁遂得与于元祐文献之传盛哉端翁终
身布衣知之者鲜幸遇二苏杨公于生前又幸遇虚谷
方公于身后方公于诗鲜所许可而于端翁诗称重之
摘选之岂偶然者端翁七世孙彬仲文予甥也予早年
得见端翁诗而敬慕之中年闻虚谷语与予契劵惜端
翁诗零落居多今存不能十一耳予窃谓吾邑诗人当
以端翁为称首次焉者吾宗漫翁尚文质夫宣和间游
卷三 第 8b 页 WYG1205-0190b.png
太学亦以诗鸣端翁诗中有与陈可大唱酬诗可大即
漫翁之父九公丕也自后时文盛而诗绝响迨科举停
而诗复兴吾邑以诗见知虚谷者有孙元京爱赏出于
罕见褒誉不免过情元京殁虚谷简曹弘斋始有吴华
孙枯之评吴谓式贤孙即元京又于元京诗有枯章瘁
句回未之满之评然后其论始公若端翁之诗典正而
无式贤之华丰硕而无元京之枯者欤吴甥持端翁诗
请予跋之予年七十有二阅诗文不少矣遂据其诗之
卷三 第 9a 页 WYG1205-0190c.png
仅存者略评而跋之以谂朋友之公正者惜不能起虚
谷而质之云
   跋朱复斋山居杂兴四十首
复斋朱君余与别于辛亥之冬年已六十有一其嗜吟
如嗜炙今又加四年矣忽寄书及诗报哭兄哭女哭妻
忧患频仍而山居杂兴四十诗则优游愉怡如未始有
忧患者其嗜吟犹昨日也书中拳拳祝予品题之予方
即蔡氏书传纂录附注广其未及未发者于诗殊未暇
卷三 第 9b 页 WYG1205-0190d.png
也勉赋五言十二韵书卷后而归之
诗章发乎情惟在止礼义然亦忌酸嘶萎却刚大气紫
阳见心翁三洒期服泪疑其忧患馀灵君共憔悴寄我
四十诗四时分四类石湖杂兴篇清新无二致不见酸
嘶辞一是怡愉意若未始有忧出人几头地倘未善自
宽宁能乐天趣礼义固大闲文章岂小技笑彼拘谫儒
自缚动颠踬老矣葛天民优游聊卒岁
   徐氏族谱跋
卷三 第 10a 页 WYG1205-0191a.png
徐与秦俱伯翳后秦以暴颠徐德而绵偃王庙食于太
末之支县龙丘今为衢州西安县民多姓徐氏继守兹
土者三四人皆自谓偃王后遇庙隤剥率撤而新之徐
氏蕃衍讵止于衢其以德绵信矣今徐君伯英之先府
君月溪翁自谓其先世由栝苍而寓杭又由杭而依吴
氏女兄于吾邑之五城余少也获识之兹读雪矼江君
所叙徐氏家乘谓栝苍上世之支派图因迁徙失亡今
所知仅高曾而上余按栝苍与三衢接壤衢之东南距
卷三 第 10b 页 WYG1205-0191b.png
处之遂昌界仅百馀里其先世之居栝苍者自三衢而
来必矣抑予又他有感焉山谷先生诗曰白屋可能无
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陈徐之交尚矣我族祖福倅公
之登壬辰第也实出徐公元杰榜下徐陈之交又有此
二公焉福倅嫡长孙义所兄之聚徒讲授也月溪之贤
嗣伯英又与予族侄月卿同窗徐陈之交世济其美月
卿屡传伯英言需予跋其谱予何忍终辞窃谓陈为虞
鳏后徐为偃王后俱以盛德百世祀者也两家子弟其
卷三 第 11a 页 WYG1205-0191c.png
尚以德交相懋哉
   跋张普心哭墓诗文
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又岂有无祖之父哉人生于父
父生于祖祖生于远祖故曰人本乎祖自大父以上至
始祖皆祖也吾身之于父若祖虽有远近之分一气流
传百世一身耳祖父之体魄阴为野土祖父流传之气
实在吾身乃至斩丘木以宫其身或薪之货之以利其
身而视祖父之丘墓旷土为朽骨为与吾身相秦越斯
卷三 第 11b 页 WYG1205-0191d.png
人也不学无识故耳豺獭之不若杀触松之鹿之兽之
不若非人矣我为人之子孙而伐祖父之墓木天理昭
昭必生不孝子孙以伐吾墓木且又甚焉恐将如所谓
不得蓬颗蔽冢焉若是者将无木可伐焉吁不忍尽言
矣货墓木者为不孝买人墓木者为不恕我利人墓木
而买之人亦将利我家墓木而买之天下之恶一也知
恶之而推如心之恕者不为也遐思及此其忍买诸乎
伐墓木者有禁世有不畏法者则此说穷伐墓木者必有
卷三 第 12a 页 WYG1205-0192a.png
祸世有不畏鬼者则此说穷以天理感之晓之庶乎其
可闻此而尚不知戒是化为禽兽化为鬼蜮无人心天
理之徒吾蔑如之何也已读德兴张公普心哭墓诗文
哀其祖迪功少府之墓木遭子孙赭之无馀而以言辞
泣血告之其意良可悲也闻予名寄声求予跋予何言
哉姑髣髴苏长公四菩萨阁记意以天理感晓之焉耳
外此何知焉抑予闻朱文公居建阳投牒婺源讼族子
之伐祖墓木者其人就逮告邑宰曰某信有罪矣编修
卷三 第 12b 页 WYG1205-0192b.png
久不归省墓庸非罪乎宰以此言复于公公闻之曰某
之罪也复于宰请释之亟归展墓嗟夫晦翁之事普心
所当警省而效法之也其终子之身岁时必率群从以
扫松楸护视惟谨积孝诚哀思以感动之母徒追咎其
既往焉其与以空言聒之者相百矣敢窃取坡公意以
为普心族人告而直以朱子事为普心告普心苟然之
其有复于我
   跋无碍子言性录
卷三 第 13a 页 WYG1205-0192c.png
学莫贵乎通通之反则为碍学至于无碍则通矣通则
情可约性可适而言性纯乎无弊矣无碍子早则师孔
孟中嗜佛老一日出言性录巨篇示余余亟展亟诵知
其欲融儒老佛而通之期于性天之周流无碍如孔颜
之所谓乐老庄之所谓超然逍遥游佛氏之所谓观自
在云者此意良可嘉夷考其躬行则又往往以桃笙方
床梅花纸帐之单栖自约自适视世之溺其情梏其性
蔽锢于利欲胶漆盆中者超出万万兹其所谓通而无
卷三 第 13b 页 WYG1205-0192d.png
碍者欤然言性之云云则必纯乎洙泗邹峄之渊源而
后通万世而无弊无碍子五十之年今方过五其于学
博而将返之约老成定见安知其不为横渠之晚逃佛
老而终师孔孟也哉余方有望焉则又当泚笔以俟
   跋东坡中山松醪赋
天生坡公如生千岁之松本欲使之栋明堂柱清庙也
神宗欲用而未及宣仁用之而未终乃卒厄于群小元
祐八年癸酉六月以端明翰林侍读二学士出知定州
卷三 第 14a 页 WYG1205-0193a.png
定州古中山国也公自此遂收朝迹不复升而贬窜颠
隮以死矣是何异燧栋梁大材使效爝火小用而卒将
煨烬泯灭也哉公制松醪而赋之盖托物以自伤非徒
区区于一松而已也吾尝谓栋梁之材与曲蘖之醴古
人皆以喻辅臣事业公如此松进不得为栋梁退乃收
薄用于酒醴是醴也固上不得为傅说中不得为曹参下
亦不得为周瑜劲节涩味盖所谓终然不可口者坡公
性气殆酷似之无怪其在熙丰不容于熙丰在元祐不
卷三 第 14b 页 WYG1205-0193b.png
容于元祐也公以癸酉十月至定绍圣元年甲戌六月
自定安置惠州十月至惠二年乙亥公在惠四年丁丑
闰二月再安置昌化六月过海七月过昌化公留定七
八月耳计此赋必作于绍圣元年五月以前今观公自
书此赋后题云绍圣二年十一月十三日书是又乙亥
岁在惠所书也不特坡公进退亨穷判于此时即宋一
代之理乱兴亡虚实判于此时公赋有曰遂从此而入
海渺翻天之云涛后四年果入海岂先知耶抑语谶也
卷三 第 15a 页 WYG1205-0193c.png
耶后乎此时为元符为崇宁宣和靖康三十三四年而
有丙午丁未之祸矣公虽不言然识者见诸贤之受祸
如此岂不能逆知其必然耶自此绍圣乙亥凡见第四
乙亥而后宋再亡盖一百八十一年自绍圣乙亥距大
德八年甲辰实二百一十年大德七年癸卯予馆寓江
潭叶君家有坡公手书此赋绢地黑茸绣之远望如真
字体端重雅洁如觌正人君子之容使人爱玩讽诵不
能自己越明年三月又饮此赋之旁遂想坡公当时之
卷三 第 15b 页 WYG1205-0193d.png
所伤感并述吾曹今日之所追感者而为之跋嗟夫此
二百以上年大贤之奇文妙画也猗欤主人为我宝之
   程松谷孝经衍义跋(名㬎道/)
文公集注谓孟子每事道性善必称尧舜以实之性善
以理言称尧舜者质其事以实之也公著小学书立教
明伦敬身列于前而实立教实明伦实敬身备载于后
必质之圣贤往行以实前言意与孟子同今吾友婺
源松谷程君孝经衍义载经文五孝而采尧舜禹汤文
卷三 第 16a 页 WYG1205-0194a.png
武之孝以次及于历代明君贤卿大夫士庶人之孝著
其行事以实之庶几人知仁孝非徒空言圣贤的有实
事而不懈于取法也此意古矣与孟子朱子之意其归
一揆者也文公既成孝经刋误又欲掇取他书可发此
经之旨者别为外传而未之及勉斋黄公尝继公志编
之松谷想未之见而所采有暗合者尹和靖谓伊川躬
行皆是易其作易传只是因而写成耳松谷予同门友
也丙寅丁卯间松谷学于草窗黄先生之门时服其先
卷三 第 16b 页 WYG1205-0194b.png
君子之服予目睹其书衔恤二字于扇蔬食终三年平
生心敬心服之今读其从孙之跋谓松谷尝刲股救亲
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哭哀于墓有虎食吠犬事予为
松谷心友今甫闻之松谷不言而躬行尤可敬也松谷
此编发明士之孝拳拳有望于吾党之士谓讲之明则
知之真知之真则行之力固然矣愚犹谓知之既至行
犹当力降而庶人之孝人虽庶也行则士也诗云釐尔
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庶人能孝非庶人而有士行乎
卷三 第 17a 页 WYG1205-0194c.png
庶人未尝学问天性之美自能行之士尝学问必能考
圣贤之成法而或有愧于庶人之孝行且不可以名人
矧可以名士乎愚尚欲松谷采真文忠公孝友堂记不
知孝者不论知孝而不知友非孝妻子具而孝衰于亲
异姓妇人入门而贼同气之爱以戚其亲世之犯此者
尤可痛也由此类推凡行辱亲等以次著之庶有益
乎松谷长余五年今行年七十有七矣夫妇偕老贤子
孙满前且见曾孙若干人矣一家一宗蒸蒸仁孝抑又
卷三 第 17b 页 WYG1205-0194d.png
生理优裕于前人间全福几备膺之天之报仁孝君子
端不诬也松谷此编以实躬行发实议论盍刋布之使
家得置一通讲明躬行之其于兴仁兴孝之风岂无小
补云
   跋朱草庭程文
默轩朱君汇其先君子草庭先生程文若干篇求诸名
公序之亦徵于予予勉强应命于今十有六年已失之
再徵于予予文稿数帖辛亥所寓不戒于火皆归煨烬
卷三 第 18a 页 WYG1205-0195a.png
不可复识默轩委予重作言谆谆不置嗟乎亦奚以如
羽斯轻之言为哉囊岁所云大略谓科目旧法重困英
雄草庭以宝祐癸丑入贤关洎舍成法解褐于咸淳甲
戌战艺数十场历二十有二年甫教授姑苏鼎命革矣
时科目未兴其言感慨如是而止今科目聿兴悉更旧
弊题不断章文不绮靡一是皆以明经为本士能精熟
四书为典雅不崖异文字摘髭即可第草庭家学渊源
自岐山先生理学来岐山之学草庭善继之辛苦始一
卷三 第 18b 页 WYG1205-0195b.png
第草庭之学善继之者独不在默轩及群从及诸孙乎
会且咄嗟而第与草庭后先相辉映此君家劵内物果
熟岐山草庭之学是区区者不余畀乎若夫草庭之作
真所谓省监程文简而无傲等篇脍炙人口其美不待
赞晦庵跋李白诗谓今人动辄作诗何曾梦见太白脚
版耶予于草庭程文亦云
   跋汪季澄所藏四皓观泉图
昔人碑四皓庙谓其避秦知亡安刘知存拒高祖命知
卷三 第 19a 页 WYG1205-0195c.png
退应孝惠聘知进称其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合易文
言所云者今兹好古君子示四皓观泉图有庞眉四大
老风清樾玩寒泉意态翛然其采芝商山时欤易贞晦
皆坎凡十六卦取象于泉惟蒙为然大贤之出处进退
当法易之蒙泉时止而止合斯泉之坎止时行而行合
斯泉之流行退而处体蒙以育德出而进体蒙以果行
四皓之观泉其出处进退于泉允符于洗心之经非惟
知乾道之进退存亡亦有得于蒙泉之流行坎止其爱
卷三 第 19b 页 WYG1205-0195d.png
观斯泉也固宜山泉汪先生如泉及物尝仕矣未尽其
用家藏此卷以示孙曾意端有在时焉未遇体蒙泉
以育德时之逢也体蒙泉以果行不果于忘世而果于
济世盍如四皓之观泉以审出处之谊乎拳拳忠爱愿
与阶庭兰玉共勉焉谨书卷后而归之
   跋批点周礼订义
泰定甲子六月七日敏求寄示周礼订义首册余细观而
喜之承诿以点校自后屡借屡换凡三载始足点校亦
卷三 第 20a 页 WYG1205-0196a.png
始毕此本刋刻甚拙而多误揆之理而可是正者固多
以意会者亦不无齐稷下诸儒有言曰学问如何观点
书又闻前辈有言曰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由前
一说言之余固不敢以学问自居由后一说言之余亦
不敢以纤尘自必敏求其明鉴而恕待之
   跋韩昌黎画图
昌黎韩公之左迁守潮阳也行至京兆府蓝田县蓝关
即秦峣关示侄孙湘诗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
卷三 第 20b 页 WYG1205-0196b.png
马不前善画者绘为图山岭重叠雪景模糊人马行其
间俱有畏寒凌兢状观之令人悽然公学正识卓守坚
论严欲水火佛骨忤宪宗意谪为此行雨雪霏霏仆痡
马瘏亦良苦矣公铁石心肝当自忘其苦侄孙湘远来
追送之湘即公兄子老成之长子也公祭老成文曰长
而予待其成有恩于湘矣示以诗欲托以死可嗟也
已余谓公之坚贞节操有似屈平之放逐憔悴斲冰积
雪与苏武之出使绝域齧雪餐毡其于湘也畴昔有春
卷三 第 21a 页 WYG1205-0196c.png
生之仁湘之于公也今兹有秋肃之义其精贯天人行
绝今古百世之下闻其风者当懦立而薄宽焉又怪夫
后来好事因此诗所云傅会谓湘有仙术开顷刻花于
牡丹上现前诗二句按唐史及讳行录湘字北渚擢长
庆三年进士第官至大理丞不闻其好仙也味公此诗
略无花上尝现诗句意观者其无惑于无稽之言
   跋汪子磐诗
予不及识汪定斋而识之文字间魁乡举升贤关登南
卷三 第 21b 页 WYG1205-0196d.png
省一是皆以穷经为本而为官样程文以范后进者定
斋之子复心承诗礼之传以明经其渊源而卷波澜
入于诗予读虚谷方先生所谓潇洒吟稿序知之复心
之子子磐诗尤清隽其本本源源可知也予族侄定父
持其稿示予欲予一言夫赞颂子磐定父尽之矣余何
容言虽然爱莫助之何可以老生常谭并自疑沮昔朱
子复程允夫书欲其以语孟三百篇为作诗本源子
磐于经必所素通盍更以祖父所精通者为法则由渊
卷三 第 22a 页 WYG1205-0197a.png
源而波澜其于诗特馀事耳岂止为今诗人之诗而已
哉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六经诗
文之海也子磐登海云亭之诗曰灵若不自多嗟哉彼
河伯则亦既自知之予言赘矣
   书孔明出师表后
周公作周礼以冢宰统宦寺宫府一体也前汉此意犹
有存者邓通文帝弄臣丞相申屠嘉得召而欲斩之宣
帝以后体统寖坏近习之权重于宰相后汉卒以宦寺
卷三 第 22b 页 WYG1205-0197b.png
亡宫府不一体故也孔明识治体故虑及此其后孔
明既没所荐忠贤蒋琬费祎董允相继秉政皆能确守
此意后主犹赖以存诸贤皆没陈祗进而嬖倖黄皓用
事后主遂亡惟不能遵宫府一体之戒以至于此哀哉
东坡曰孔明不以文章自名而出师一表与伊训说命
相为表里朱子曰胡致堂议论英发人物伟然向尝侍
坐见其数杯后每歌孔明出师表前辈于此篇尊尚如
此岂苟然哉
卷三 第 23a 页 WYG1205-0197c.png
   书兰亭记后
王逸少东晋人才之杰出者耶一时宗尚老庄清谈无
实独论建识时务且尝沮桓温请迁都之议斯人不多
见也此篇以一死生齐彭殇为诞妄盖辟庄周矫流俗
不但文字之工而已
   字训注解跋
番阳程蒙斋小学字训朱子目以大尔雅然止三千字
蒙斋同邑董介轩尝为注释沈毅斋以程训未备增广
卷三 第 23b 页 WYG1205-0197d.png
之吾邑程徽庵犹以为未备合程沈所训又增广焉其
条百八十馀且自加注释愚尝谓幼学未可贪多能熟
大尔雅而通之此进圣途第一步由此渐进始可久徽
庵视介轩所释精深初学恐未易及旧据管见释之一
是以明白为贵使童习者一见了然其于性理入门不
为无助虽有传者未广也延祐乙巳春介轩从子季真
来见谓闻之松峰璩君字训至徽庵而大备惜未之见
予因尽出之相与篝灯细玩信其为宇宙间精妙之书
卷三 第 24a 页 WYG1205-0198a.png
季真谋会梓板行此意甚佳遂举以授之又问之吾友
黄求心行叟徽庵初刋之临汝时无吴竹洲论说其孙
刋之家塾始自增入即今所授本也其说甚少亦无所
悖姑仍其旧观者宜知之云
   书程与京祖云山翁所作风月二竹卷后
墨君妙处余不能知老笔苍古于故纸一枝一节间想
见其玉戛击金琐碎全势则亦颇知之与京示其祖云
山翁风月墨竹二幅谓翁游戏于此落人间者不少而
卷三 第 24b 页 WYG1205-0198b.png
家无一笔藏焉乃今质肃(质肃公/权邦彦)闻孙割所爱还以畀
和璧归赵青毡复王不足言矣予谓文与可苏长公竹
非不高然宝之不如宝此何也此尊先祖遗笔也为人
闻孙欲见其祖不可得见其祖笔墨之一二玉立长身
宛如见其祖然嗟夫与京其永宝之哉
   题观奕图
王质观奕而斧柯烂有味乎其观之也或为之图或临
之木或勒之石使千百年后彷佛见之诚韵事也有朱
卷三 第 25a 页 WYG1205-0198c.png
升者从宾旸江君购得此纸精神聚于枰局木石发其
风致行役匆遽中把玩不释使手有柯其不烂者几

 
 
 
 
 
卷三 第 25b 页 WYG1205-0198d.png
 
 
 
 
 
 
 
 定宇集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