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1204-024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申斋集卷六      元 刘岳申 撰
 记
  云南中庆路儒学新制礼器记
世祖皇帝以聪明睿知神武不杀格于皇天自有朔方
以来所未有也由是混一区宇尽有华夏蛮貊之地达
于九州四海之外又自开辟以来所无呜呼盛哉云南
在秦以前为镇楚将庄蹻始王其地历秦汉蜀晋隋唐
卷六 第 1b 页 WYG1204-0246b.png
宋置郡封王羁縻不绝国朝始王皇子视封建置行中
书省廉访司视中国至元甲戌始建夫子庙丙子春江
南方被兵而云南独于此时落成新宫始行释奠礼此
岂非天哉于是五十年然礼器周陶岁岁春秋取具有
司廉访副使安公固始议范金而难其费始刻孝经以
摹本市民间积钞万一千缗会廉访使汪公寿昌至是
其议以江西治铸良合古制白之平章囊嘉岱合中庆
路儒学正孙彬学录杜馀庆驰驿江西檄行中书省廉
卷六 第 2a 页 WYG1204-0247a.png
访司江西以吉安为尤良以总管杜公元忠历任宪使
檄公董其事公被檄以国家崇明祀怀远人为重申饬
惟谨而达噜噶齐托果齐尝宣慰云南尤喜赞成之选
良工考古制为簠簋登铏爵玷尊勺凡伯六十有八用
铜十六石三钧有奇缗五千六百七十缗有奇既成仿
古而尤工以其馀财购经史子集以归公喜形于色曰
此庐陵工师之良典籍之富也今四方名能文辞可传
远者亦莫如庐陵求记以昭示无穷则相与属笔于刘
卷六 第 2b 页 WYG1204-0247b.png
岳申既辞弗获则谂于使者曰自古圣人皆修文德以
来远人而后世壹之威武至有求书籍于中国而不与
者元德如天远人既来而省宪大臣知求学校礼器于
钱榖甲兵之外使者知求书籍于礼器之外吾庐陵太
守于簿书期会之间又知承流宣化于封疆之外将天
地之气藏蓄而不泄以待今日耶天将华西南夷使其
民由是兴于礼让而修其孝弟忠信由是诵行夫子之
言行而可使出长入治此岂钱榖甲兵簿书期会所敢
卷六 第 3a 页 WYG1204-0247c.png
望者哉是役也惟庐陵太守能敬其事惟云南使者能
竭其力惟廉访使副二公平章公能知(阙/)休又能用人
皆用意久远皆可书也于是相与复于公退而书之以
为记
  读书岩记
至治三年江西参知政事廉公迈以爱民下士闻于江
广其秋八月定乡试官而庐陵刘岳申忝在选中岳申
先诺湖广九月自湖广归以书献三言于公迈曰忠孝
卷六 第 3b 页 WYG1204-0247d.png
曰恭俭曰退让公迈与为宾主礼执书读至尽愈益恭
明日谓岳申曰惇之显考太师恒阳文正王尝镇闽陜
买田筑室少陵原之阳藏书二万卷日与司徒许文正
公紫阳杨先生讲学太师出镇荆鄂再入朝决大议定
大计未尝忘此书惇幼从伯兄平章仲兄中丞读书其
中后颇修理故处益市书万卷名曰读书岩承先志也
集贤侍讲学士商君琦为之图中朝士大夫各为文字
子幸记之岳申不敢当亦不敢辞则复于公迈曰少陵
卷六 第 4a 页 WYG1204-0248a.png
原有杜城春秋杜伯所封国非乎樊川为汉樊将军食
邑韦杜二曲为唐相国故宅非乎历代王侯将相第宅
园池多矣亦尝有如太师以藏书闻者乎樊川与韦杜
二曲徒以姓得名尔又有如廉泉以太师忠清正直得
姓者乎韦杜子孙又有如公迈历官贵盛田不加多而
书增置者乎万有一焉当时之所咏歌后来之记载有
不及之者乎画与否弗论也公迈不名之曰藏书而名
之曰读书异乎邺侯三万轴之手未触者矣是书也太
卷六 第 4b 页 WYG1204-0248b.png
师读之出将入相为国名臣公迈昆季读之历登台省
为贤公卿公迈读书愈多愈益忠孝恭俭退让使万世
子孙世守此三言即万世子孙世读此数万卷将与廉
泉相为无穷岂可与平泉草木同年而语哉公迈曰惇
敢不佩服以毋为先太师羞且以昭示子孙孙子永永
无斁
  寿圣观记
元有天下嘉惠黎庶怀柔百神凡前代所以为民事神
卷六 第 5a 页 WYG1204-0248c.png
者有举无废惟九江有江湖之险而寿圣观祠通慧真
君姓张名正夫始家临川尝游襄汉遇异人当宋庆元
乙卯诛茅结屋九江之泥沱觜救民水旱疾厉之菑江
湖河汉之厄次第众建道院嘉祐初赐观额封通慧先
生咸淳甲戌观燬于火皇元大德乙已始建殿皇庆癸
丑观门建桥延祐甲寅藏殿而下以次成戊午年改封
真君加以孚惠仁祐徽称泰定丁卯玄武殿成元统癸
酉三门成凡民事神与国家从民之欲者备矣九江张
卷六 第 5b 页 WYG1204-0248d.png
鉴赵某为士请记庐陵乃为之言曰昔者圣人治天下
自天地日月五行四时山岳河海丘陵坟衍皆听于一
人而类禋望秩咸编民诗书礼乐各保有其帝衷以无
获戾于上下神祗有诵之者曰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乂
曰风不鸣条雨不破块槩未有知其善诵者也当是时
天清地宁海晏而不波河翕而不汎民生其间不知帝
力其后德衰菑害并至始有盲风怪雨旱乾水溢其后
德愈降菑害愈至有民社者不足禦菑捍患而一切听
卷六 第 6a 页 WYG1204-0249a.png
于神物怪神奸愈益众矣嗟乎甚矣难乎其为后世之
民也方今圣人作为舟楫以济民车马之所不通而民
利赖之孰知乃有中流一旦号呼天地鬼神以乞其父
母妻子之身者乎人非管幼安谁能济海自讼其过惟
三日不梳头一日晏起而止又非程叔子谁能渡江正
襟危坐神色泰然者则其不免于号呼一旦亦其势也于
是为政者不知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为士者不知修
身以事天为民者不知迁善以远罪其来久矣使又无
卷六 第 6b 页 WYG1204-0249b.png
明神以禦灾捍患其间民将若之何昔人云吾其鱼矣
呜呼甚矣难乎其为后世之民也自今九江之士与其
乡人父老率其子弟益务修其隐慝讼其内疚以庶无
罪悔于俯仰间神其有不佑之者乎此明神之至愿而
善为政治民事神者之深望也诗不云乎岂弟君子神
所劳矣
  瑞州路儒学大成殿记
元统三年六月瑞州路学以郡侯之命铸祭器于庐陵
卷六 第 7a 页 WYG1204-0249c.png
八月丁巳释奠于先圣先师既乃命工度材爰作新庙
凡栋梁楹桷非大材不用凡盖瓦甃石非坚甓不施凡
金碧丹垩非华采不设敞东西序坐贤哲像明年二月
庙成崇高钜鹿视旧有加侯命郡文学求记且遗余书
曰筠自宋绍兴壬申始迁今学而大成殿重建于绍定
戊子距今至元丙子百一十年矣盖元与之六十年也
不记何以示今与后余□自昔在宋微宋高宗御书榜
文殿颜曰大成之殿门曰大成殿门至今天下郡县因
卷六 第 7b 页 WYG1204-0249d.png
之此秦汉隋唐所未闻也至大圣人诏天下尊先圣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此又唐宋以来所未及也前记称宋
庆历初天下皆奉诏立学筠独后二十有三年学始克
成今郡侯作新庙于科举初罢之后此又宋初筠士所
愧者也盖昔之善言夫子者惟宰我子贡子思孟子而
孟子以乐论德曲尽其妙殆兼三子之撰矣盖尧舜不
为汤武汤武不得为尧舜虽天地日月四时有所不备
而夫子以尧舜汤武周公为一人以天地日月四时为
卷六 第 8a 页 WYG1204-0250a.png
一身故曰大成又非独兼伯夷伊尹柳下惠无可无不
可而已侯之作新庙也岂独徒使诸君子求宗庙百官
土木之间盖将使在庙者皆如见圣人在天之灵来学
者皆知及圣人时雨之化皆能学圣人知之至庶几不
蔽于始皆能学圣人行之尽庶几罔缺于终上不负明
时长育之恩下不负贤守教思之意若徒锢于俗学牵
于末流既不得于中行又不及于狂狷知行两失虽家
至户到日取圣哲尸祝社稷之亦奚以为侯名僧嘉努
卷六 第 8b 页 WYG1204-0250b.png
以廉能治郡为良二千石是役也知事高士昌文学解
应辰学正黄少游学正鄢养正皆修其官府史袁德厥
有劳力皆可书
  素心堂记
素心堂者庐陵郭适图南读书之所也初图南其先人
乐南村山水而居之自号南村老人图南因取陶诗语
名堂以示继志且求余记余惟图南学古之学者其知
素心也审矣何以余言为于是余友罗启初方为图南
卷六 第 9a 页 WYG1204-0250c.png
请则与之言素曰昔者舜若将终身于饮糗茹草与若
固有于袗衣鼓琴皆此心也昔者夫子饭蔬食饮水此
时此心为鲁司寇堕三都却莱夷此时亦此心于陈蔡
于宋于匡此时此心使夫子遂居夷遂浮海此时亦此
心是心也惟曾点春服童冠浴沂咏归近之启初曰子
之言美矣渊明疑不足以与乎此余请谓启初言渊明
乐莫乐乎渊明然渊明此乐不过饮食起居之内不在
渊明一身之外则犹点也何以知之以游暮春赋时运
卷六 第 9b 页 WYG1204-0250d.png
知之夫渊明固尝为州祭酒不辞矣至以主簿召则不
顾又尝为镇军建威参军不辞彭泽令不辞矣至自免
去官虽公田不及穫亦不顾去家八十馀日耳见稚子
候门而喜松菊犹存而喜有酒盈樽而又喜流憩遐观
见飞云归鸟无不可喜至于寻壑经丘见荣木流泉万
物得时尤可喜也然后登高而啸临流而赋焉虽悠悠
清沂閒咏以归不啻过也夫曾点行不掩而志及之渊
明学不足而趣有之皆素心也图南能守先人丘墓与
卷六 第 10a 页 WYG1204-0251a.png
田庐以老可谓素其位由渊明而□曾点由曾点而□
夫子与虞舜又得其心焉此图南之素学也以是继
志使后之继图南者世无忘将南村山水世有无涯之
乐南村之人有不为郭氏幸愿之者乎以是为记
  南康路儒学重修记
唐虞三代以来治天下之道具于易诗书礼乐春秋论
语孟子而亡于秦杂乱于诸子百家之说湮塞于诸儒
传注之学诱坏于选举禄利之途为政者尚吏治而论
卷六 第 10b 页 WYG1204-0251b.png
道者近异端俗流世坏历千有馀年而不能复宋庆历
初诏天下郡县皆立学周元公起舂陵下州得人灵性
善之根于太极得仲尼颜子之乐于反身始以楚产而
开北学是兴河南程氏新安朱氏而后六经孔孟之书
复明于天下礼乐政刑之源复出于儒者皇元肇兴益
尊显朱氏以风厉天下惟兹南康元公尝治郡又尝家
庐山后百馀年朱文公继之首建元公祠象于学宫重
建书院于白鹿洞四方学者与郡泮诸生又亲党而炙
卷六 第 11a 页 WYG1204-0251c.png
之则所渐濡涵染者深矣庐山故以山水闻天下而道
学尤盛此一时实自元公文公始自宋亡科废元兴四
十年而复复二十年而又废益都朱侯某以判官实来
为政知大体先教化谓大成殿可以见圣人在天之灵
观澜阁可以见圣人在川上之意敝宜改作若东西序
有严有翼如睹七十子容猊讲学有堂肄业有舍如□
濂洛考亭之风宜修饰润色起至元丙子五月讫于七
月凡良材坚甓工役既廪之费为中统万缗侯以公事
卷六 第 11b 页 WYG1204-0251d.png
至庐陵谒余为记余既辞不获则复于侯曰昔者郑校
毁而刺诗作鲁泮修而颂声起此不学将落之所为惧
而君子小人学道所以可喜也贤侯能不以科暂废而
遂废兴学养士之规固非俗吏之所能为此邦人士亦
不待科兴而后读书仅为应举之地则元公文公之教
其来久矣其自于今来者以不倦之心因势而导无弃
前功学者以有为之志乘时并进无俾后艰将德行道
艺人可考而贤能岁可书各自献于先哲以不废于明
卷六 第 12a 页 WYG1204-0252a.png
时岂不天下国家受其福也哉不然虽骏奔走有庙藏
修游息有所而无补救于人心世道人谓斯何吾为此

  远复堂记
关西马冀伯有志节气谊而胸次和平意象宽广终不
为险巘峭刻听其议论必不可苟且迁就而望其色容
自然益可亲近爱悦盖天资近道者也去年岁尽始相
识今年一再聚而遽语离且告行使人甚爱其难得而
卷六 第 12b 页 WYG1204-0252b.png
甚恨其易失间尝语余以其平生涉世大略慨然欲还
其初今广东帅王侯都中嘉其志为书复堂以赞其决
余请为冀伯名堂远复有难余者曰易称不远复而子
以远复名之非侯意且非易意奈何余曰此易也复六
爻惟初知几惟九勇决故称不远复故称无祗悔元吉
它爻不与也夫子赞易独称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知
之未尝复行不以许冉闵之徒亦不及六二以上尝试
论之颜子终身惟有此一不善耳此一不善微见于心
卷六 第 13a 页 WYG1204-0252c.png
旋已觉悟即便屏绝终身无复再有萌蘖故曰不贰过
此所以不远复无祗悔也过且未形而悔安有故曰元
吉今人有不善久而后知知之未免复行盖屡失屡悔
以终其生岂不大可哀也哉庄周称蘧伯玉行年五十
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此已远而后复者也赖伯玉行年
六十而六十化庶几已复而不贰者欤使伯玉年不登
五十几无知非之日且使伯玉六十未化则五十以后
十年之间皆为知非之日何以为伯玉哉故称远复以
卷六 第 13b 页 WYG1204-0252d.png
自讼其不如颜子者知年岁之不吾与过之不堪贰也
以庶几学颜子之学焉在宋之隆有君子曰张子厚关
西之学颜子者也早悦孙吴而晚犹逃佛老子厚之复
不可谓不远矣而一变至道其勇有大过人者此非冀
伯所当师者乎愧颜子之知几希子厚之至道庶乎其
可也余与冀伯相见恨晚伤人事之好乖怅年运之已
往其辞危其志苦冀伯其庶乎有以助余诗不云乎我
日斯迈而月斯征
卷六 第 14a 页 WYG1204-0253a.png
  春晖堂记
元统三年春三月四日龙兴路富州敛池乡张氏子崇
高踵门而见再拜稽首而言曰崇高之母邹夫人有志
节有孝行朝廷旌其门曰节妇今年八十为堂曰春晖
以兄弟奉夫人朝夕上寿乡先生长者教之曰报罔极
者惟图不朽崇高走八百里诣先生之庐以堂记请再
拜而跪余谢久之诺而后起进而问之故初至元乙酉
先君子巡检河湖以其职捕盗死之祖母熊年六十
卷六 第 14b 页 WYG1204-0253b.png
一昼夜哭不绝声夫人年二十有六崇始甫六岁崇高
甫三岁夫人感愤即欲自裁念夫妇俱弃老母弱子何
益死者自誓必终养姑教二子以待其成舅欲夺志誓
必至死舅语塞姑晚得疾卧起抱持昼夜不倦比殁终
丧族姻称之曰即其子存不啻如是抚二子至于今皆
年过五十族姻称之曰即其父在不啻如是母处变而
德殊常劬劳异罔极又异今旌门命下而堂成无记于
人子事亲得无恨乎又曰诗书以来下逮后世史传以
卷六 第 15a 页 WYG1204-0253c.png
伦谊著称者无不待文字而后表显于人子事亲不求
必得非恨之大者乎余感其言方河湖之死职也母且
不遑恤况妻子乎夫人有不念姑老子幼委而去之即
凯风七子能孝能言末之如何况二子乎况未能言乎
且如河湖者何限湮没无闻者多矣独河湖乎河湖乃
有妻能终养姑教子又能以其夫显谓非贤妻可乎李
少卿谓苏子卿来时太夫人以不幸子卿妇少闻己更
嫁矣果如少卿言即子卿十九年而归而其妻不能待
卷六 第 15b 页 WYG1204-0253d.png
也河湖不幸五十年矣而夫人靡他如一日不贤而能
之乎夫人今年八十耳目聪明身康强子孙逢吉天报
之矣而犹未也虽使夫人满百岁常如今日又过百岁
亦如今日而亦未也必使夫人子孙孙子读吾记者皆
为孝子其庶乎又使夫人曾孙之曾孙玄孙之玄孙登
斯堂者世世乡称善人无为斯堂之辱其庶乎斯言其
可以复乎公之乡先生长者乎必厚稽首再拜而谢请
刻于堂上
卷六 第 16a 页 WYG1204-0254a.png
  吉安路修学记
皇元暨朔南于今五十有七年是为今天子临御之五
载兴贤能之再岁庐陵之学式克修完以钦承世祖皇
帝之休命于乎岂偶然之故哉初延祐科兴西北之士
学于江南者皆由江南贡天下西北为优江南庐陵为
盛今天子开奎章阁以达聪明亲经筵以资启沃庐陵
于此时乃能修学养士以称塞上意此天也惟学建于
宋庆历甲申中更宣和乙巳徙为东乡改修于淳熙戊
卷六 第 16b 页 WYG1204-0254b.png
申始正南面今藏书宝庆丁亥先后二赵侯所建其故
址即欧阳公学记之藏书也今振文堂与其上之尊经
其旁两庑咸淳乙丑魏侯峙所建其故址即欧阳公之
堂筵斋讲也今大成殿重建于皇元元贞乙未余所目
击于是欧阳公所谓严严翼翼壮伟闳耀皆无有存者
矣余以泰定甲子备员乡校顾瞻殿柱己有一易再易
者况振文尊经乎又况藏书乎盖屡请还贡士庄以给
修完而不报谨能一修殿庑稍葺藏书而止甚矣其无
卷六 第 17a 页 WYG1204-0254c.png
能为役也今教授汴人王诚以至顺元年庚午始至当
凶年饥岁之后仰视振文爱其规制之雄深既登尊经
藏书爱其气象之广远念今不修后将愈敝不可以敝
者累后之人曰监郡请以贡士之羡修之监郡托果齐
是其议曰此世祖皇帝之命也敢不钦承始二年冬讫
三年春凡用中统钞壹万七千五百缗有奇贡士十之
瞻士一之教授与凡在学者三之凡材木瓦甓更其旧
者三之一用人之力三千二百四十有四工由是振文
卷六 第 17b 页 WYG1204-0254d.png
尊经藏书复仍旧贯而有如改作他如宾客之位游息
之亭稍创为之以存庆历之旧士相与言曰昔之学创
于宋庆历开天章閤之日今之学修于天子开奎章閤
之后云汉昭回不可诬也虽然昔之来学者常三百馀
人其间真知实践能自致不朽其名与天壤相敝其志
与日月争光者既可睹矣今其庸有羞乡校负科目者
乎窃伏念先王之政其不与封建井田肉刑俱废者惟
学校贡举而名存实亡亦未有如学校贡举之甚者此
卷六 第 18a 页 WYG1204-0255a.png
吾党之过也昔有北方学者著书称五经之道至宋儒
而中兴伟哉言乎今天下复知尊朱氏之学五经四书
如日行天此学校贡举复古一大机括也士未有躬行
心得于五经四书而名存实亡于学校贡举者惟我庐
陵遭遇明时诸君子景行先哲将复见道德明秀而有
可为公卿之士将复见礼让兴行而有风俗淳之日然
后为列圣深仁厚泽之所致亦贤师帅所以期待方来
之意也
卷六 第 18b 页 WYG1204-0255b.png
  三善堂记
赣石城胡廉踵门而见示余以翰林学士临川吴公所
为其母徐墓碣余读之废卷而叹廉求余一言余谢不
敢抗临川然不能郤则取墓碣所称胡氏一家三善语
名其堂曰三善而记之廉先九岁而孤值其乡剧盗方
张徐携持二子一女流离奔播者数年几不免者屡矣
乱定甫归其不饥寒死者又幸也廉日卖卜于市中与
弟更为笠屦徐夜绩课廉读书及廉稍长为童子师以
卷六 第 19a 页 WYG1204-0255c.png
代负米徐就养者数年初避寇时廉父遇所知告以某
泽可避既至而徐独疑之即他徙其夜寇果至其泽又
尝举族尽室以行徐趣行甚疾薄暮抵邑举族得脱他
不及邑二里许者皆歼焉乱后不知曾大父母大父母
其暮徐携廉披荆棘往求而得遂改葬大父如初女适
廖氏者半载而廖掠于寇廖兄欲强嫁之女以死自誓
不脱丧服而寝处者十有七年终于廖氏夫以胡氏之
贫人所不堪而其母甘贫善处患难一难其子娣妹盛
卷六 第 19b 页 WYG1204-0255d.png
年能守心志节二难廉五十哀慕不衰三难临所谓一
家三善行莘者真厚伦矣化之名言也余谓胡氏母女
流离之际有如不幸遇盗其志节必有大过人者可书
当不止此昔聂政以其娣妹而得廉又能求文字以传
其母与其娣妹得俱不泯灭廉又有子天之报施其在
兹乎
  重修庆洲书院记
资水在禹贡荆州为九江之一宝庆在春秋战国属楚
卷六 第 20a 页 WYG1204-0256a.png
秦汉吴晋或为长沙或为昭陵或为邵阳而水出宝庆
新化东流入益阳为县属于潭水中有洲曰庆洲皇元
始升县为州大德辛丑里人刘履泰以父命创庆洲书
院捐田三百六十馀亩中书准设书院以履泰为之长
历四十年为后至元庚辰履泰以通道县尹卒官其子
寿翁克承先志以私钱万缗更为殿堂门廉起四月迄
明年八月书院为一新旧翁以其兄弟曾益良田二百
亩归复侵疆一顷而书院为再造则山长康震与有力
卷六 第 20b 页 WYG1204-0256b.png
焉震之言曰自有庆洲未有书院而创建于通道自有
书院历几山长而再造于寿翁新学成而新田增盖新
田归而侵田归复厥有相道震何力之有余惟天下四
书院湖湘居其一又有命世大贤父子相继以圣贤问
学为家学者以姒以续此所以有庆洲也尚论水木本
原其谁忘之震其知本者乎余又闻天下学记惟欧阳
公以道德明秀可为公卿者望吉之士李泰伯以为臣
死忠为子死孝望后来而以美笔墨邀利达者戒二三
卷六 第 21a 页 WYG1204-0256c.png
子是邦自朱文公张宣公极言科举学校之弊正人心
明学术至宋亡元兴其间所自树立卓绝殊常有光前
哲大开来许记不为无助则今之创庆洲者而岂徒然
哉窃伏念科举兴而学校欲废六艺四书行世如日行
天而士大夫不耻言利士君子不讳媦嫉人心风化至
此非诸君子所当是究是图者乎图之此其时矣使科
举学校而无功名富贵之念即焉往而不以义为利又
焉往而不心休休有容也哉此躬行心得之验而世道
卷六 第 21b 页 WYG1204-0256d.png
生人之德也诸君子勉之予日望之
  瑞芝堂记
河南参政张讷翁以张夫人忧弃官不仕至元戊寅建
义学其家其秋芝生梁间者五乃作瑞芝堂远徵余记
之余闻而喜曰美哉孝友之祥此唐曲江公居母丧时
休徵也按五色生五岳益五脏久服食轻身延年使人
有智慧聪察仁恕忠知强勇之德比物有珊瑚截肪泽
漆翠羽紫金之色而紫芝又为万年茯苓夜有光怪佩
卷六 第 22a 页 WYG1204-0257a.png
之辟兵故在天为景星庆云在地为醴泉甘露在榖为
嘉禾在飞走为麟凤皆其类也尝谓生五岳者天地中
和之气所钟生一家者人伦孝友之感所应圣朝以同
伦理天下以殊俗通五方斁伦者诛违俗者禁道并行
而不相悖也张侯族出西夏家居保定扬名中外历官
台省出其至性行其至孝有厚伦之道有易俗之心于
是义学起其间于是灵芝生其上于是无人非鬼责而
天祐神相之矣使侯不能弃官则不可行志不能行志
卷六 第 22b 页 WYG1204-0257b.png
则不可兴学孟子曰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安有孝友废而学校不可兴学校不可兴而祥瑞可至
者哉张侯可谓出乎其类矣苏文忠有言上以孝取人
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此言极俗失世坏之弊深恶夫
伪以要名者也若侯至诚恻怛由内生心以生于此化
民成俗不亦善乎此豪杰之士此天下国家之福也余
闻延祐科兴芝生国学殿楹者九茎芝不轻为时出如
此科举宾兴贤能以兴孝兴弟以先此其应也传曰孝
卷六 第 23a 页 WYG1204-0257c.png
悌为仁之本又曰一家仁一国兴仁国学庶学皆学也
一家仁一国仁皆仁也芝有异哉余将上以为天下国
家胥庆而下以为保定志喜故乐为之记四月
  吉水州修学记
吉水乡校自至元中县令丞多东鲁儒生凡致美于庙
学者靡不毕用其至改州以来东平曹侯珣始筑修堤
甃夷道作新亭树美荫自宫墙之外以达于内毕致力
焉济南程侯恭始迁亭出于学之外凡曹侯所不及为
卷六 第 23b 页 WYG1204-0257d.png
者又毕为之众谓来者几无可为矣至治三年冬知州
事广平马侯称德以选为州始至顾瞻庙学慨然曰修
完当先廪膳当务而皆非教也谓七十子未睹厥容猊
则审肖像先十哲凡䌽服必明次东西序将以彷佛求
圣门之气象谓大成乐无磬则先礼乐先十六磬凡器
服必备次定弟子员将以庶几求道德之声容然后兴
除利弊视先后守宰有遗虑者将不遗馀力焉呜呼何
其成之难也于是延祐科兴十有二年矣吉水之士贡
卷六 第 24a 页 WYG1204-0258a.png
于乡擢于礼部者率常倍他州县何其盛也皆曰此兴
学之力也或曰科第非不盛而士志不立士气未充何
也则曰此科举之学非古之学此科举之文非古之文
或曰今之学者非五经四书不讲今之科举非昔之科
举也皆以谂于郡文学刘岳申则复于众曰惟我庐陵
厥初先正学问之懿者曰忠节忠节之盛自欧阳公而
下既已闻于天下矣若丞相文公其志气与日月争光
与天地相弊其人与五公皆发于科第皆不愧于圣贤
卷六 第 24b 页 WYG1204-0258b.png
由此观之科第固未可少也然则今之士必有三年学
不至于谷必有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者而后可以读
五经四书将见有道德明秀之士可以为公卿者出乎
其间如此则士志其有不立士气其有不充者乎此先
哲之望乡校之愿也不然以土木为尸祝以玉帛钟鼓
为礼乐笔墨利达为文学甚非马侯所以期待之厚意
亦岂圣世兴学崇文之始愿哉
  和乐堂记
卷六 第 25a 页 WYG1204-0258c.png
和乐堂者故司丞邓君以修之所建也君不逮事其先
君孝养其母何夫人友爱其弟自树立者二十有三年
而夫人即世自夫人即世载其恭俭友爱其弟以肥其
家者又十有五年而君即世凡当时之丰富而宁谧者
皆和乐之所致也其名堂者以著其志其以训也方夫
人无恙其世家固己饶矣而君日率其弟以奉夫人怡
怡愉愉但知有母且不复知有妻子其后家愈益饶而
母不复可得君愈益怡愉如在母前但知有兄弟又安
卷六 第 25b 页 WYG1204-0258d.png
知复有财物由当时观之君之治财未见其能孳孳未
见其有他技巧也以君为迂阔者有矣三十年间财日
以阜家日以肥孳孳者愧之有他技巧者愧之于是君
之弃捐斯堂也十有八年矣其子嗣子复知修葺而居
处之将迎其兄以继其父之志述其父之事求范君德
机大书三字以揭其颜求余文以记其壁会途过涂获
登斯堂堂之上新作连床嗣子愿谓余曰将与伯氏听
雨于斯指其东偏曰先子之所休也伯氏至则休焉其
卷六 第 26a 页 WYG1204-0259a.png
西偏曰先子之所以处季父也嗣子处焉又曰先子之
于斯也法书名画各以其序花草佳花各以其汇一室
之中一岁之内四时之气各得其平何其乐也吾兄弟
庶几有此乐乎余告之曰兄弟无故和者乐之苟惟不
和虽好货财私妻子不乐也故自世之趣利也而父有
不重于耰锄而母有轻于箕帚者矣况兄弟乎况财物
乎斯人也虽禄以万钟富累千金岂有一日之乐哉子
之兄弟常以子之先君子为法和乐常如一日虽废亦
卷六 第 26b 页 WYG1204-0259b.png
兴虽贫可富邓氏之富固未有艾也夫惟力行不倦而
后斯言为可必诗不云乎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赣州路儒学重修大成殿记
赣学创于宋庆历中而改作于治平初元燬于绍兴壬
申而再造于甲戌始以壮丽甲江右大成殿故在学之
西重修于绍定辛卯宋亡元兴学毁兵间惟殿仅存元
贞丙申左丞董公以分省来临始迁殿于东建学于西
至是殿以朽蠹不支郡长贰以两御史之命修之始尽
卷六 第 27a 页 WYG1204-0259c.png
更其栋楹梁桷之腐挠者凡盖甃丹艧称是为库以贮
礼器乐器新为屋以署学官建学廪起至顺辛未冬仲
讫壬申夏五凡用人之力三千馀工材木瓦甓之用二
十万二千有奇中铳钞二万六千二百缗有奇赣学以
江西分司之命来请记辞之辞之而请益勤惟夫子之
教自围城弦歌而过鲁太牢一时本心万世令典后来
非无干戈云扰盗贼猬兴如风雨晦冥曾不终日而大
明丽空群慝俱失生民未有于斯为信尚论厥初有天
卷六 第 27b 页 WYG1204-0259d.png
地而有君师未有庠校而有孝敬其秩然在天常隐然
在人心者百世之上百世之下犹一日也故由汉历八
代而为唐开元由唐开元而为宋庆历由庆历而为绍
兴式克至于皇元天涵地育科举学校行乎开辟以来
所未有之地况禹迹所奠秦汉郡县之内者乎是邦其
山崆峒其水章贡其俗质直而尚气先民之献以忠节
义著称名在郡志者往往有之使今之教者有如后夔
乐教之刚而无虐皋陶九德之彊而义洪范三德之柔
卷六 第 28a 页 WYG1204-0260a.png
克刚克洙泗及门之好勇好学其变化成就何非圣人
之徒治世之良臣也哉六经四书垂宪万世济济多士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要皆有他日民社之责乡邦无
穷之闻今其庸少有愧于中者乎
  思亲堂记
余既铭故人彭和卿之墓其乡邻有为余言彭氏子孝
友事者余曰孝友常事也春秋常事不书他日见与其
子同学者其言详矣他日又见与和卿有连者其言又
卷六 第 28b 页 WYG1204-0260b.png
加详焉某槩曰和卿娶徐氏有五丈夫子其三徐出也
三子既孝矣二季子孝其母有过无不及焉自吾为比
邻为姻若友皆亲见生长者虽曰二季子亦徐出可也
乐哉和卿有闺门雍睦之娱而无左右忌嫌之偪何其
福之盛也于是和卿之墓有宿草者再矣诸子以思亲
名其堂而求余记余谢之曰子之思亲何以记为则曰
昔者亲之存也以不得先生常过门为恨以不能迎致
先生于家朝夕得侍先生为大恨倘幸得先生文字以
卷六 第 29a 页 WYG1204-0260c.png
为斯堂之光使诸孤升堂如有闻乎亲之声者今而闻
其粲然如有见乎亲之容者今而见其忻然岂特慰诸
孤之思将使吾亲不复有平生之恨矣此记所以不可
无也余闻其言然后知乡者其乡邻其朋友其亲姻所
为余言者非私相好非相与为謏悦者也夫且事死安
有不能事生者哉虽然未也传曰君子思终身不辱子
如思不辱其亲将有所为必审思之使宗族姻友乡党
皆曰和卿有子不亦荣乎荣果如是辱亦如之此孝思
卷六 第 29b 页 WYG1204-0260d.png
也以是为记
   (吴文正公跋云提学刘高甫为乡人和卿之子/作思亲堂记谓彭氏之子五三适二庶三适之)
   (友其弟不异于同产二庶之孝其母不异于生/已余尝闻礼家之说曰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飞)
   (走之类是也人则不然何也物不思人能思故/尔均之为吾父之遗体岂以异所出而薄其爱)
   (乎尊其为吾父之敌体其以非生已而弛其敬/乎父为子之所天是以敬父之配同于父而爱)
   (父之配同于同母者也凡此讵非其心之能思/而然哉推其所思思不止此思吾身之所从始)
   (惟恐有毁伤惟恐有耻辱一举足而不敢忘一/出言而不敢忘如临深履薄以全其生逮启手)
   (启足而后知其免也为善而思贻亲之荣则必/为之为不善而思贻亲之羞则必不为将祭之)
卷六 第 30a 页 WYG1204-0261a.png
   (先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以其思也故/祭之日如见所祭因春风之来思吾亲之来而)
   (怵惕焉因秋气之清思吾亲之生而悽怆焉思/亲者盖如是至若后山陈氏之记思亭而举不)
   (当思之事以戒夫不肖子者持其浅而已高甫/以余言故能羽翼其所记请书之以遗彭之子)
   (于是如高甫所请书之不复辞也临川吴澄跋/于思亲堂记之后)
  西蜀石室书院记
秘书大监某建石室书院于蜀祠汉文翁因江西提学
范君汇请记于庐陵其祠曰秘书蒙古人生长蜀中承
恩入侍三朝累官至大监告老还乡既以私财建书院
卷六 第 30b 页 WYG1204-0261b.png
又购古今书籍备礼乐器载与俱归托不朽焉敢助之
请余闻而韪之曰贤哉秘书古之人不羁縻于君臣之
恩不推挽于妻子之计能知止知足者罕矣不市便好
田宅以遇子孙能以赐金日燕饮自虞乐又罕矣不私
宝剑遗所爱子弟教以一经遗之长安佚殆绝未有闻
者贤哉秘书辞荣蚤退不田宅于家而书院于其乡不
书籍于家而于书院盖将以遗乡人子孙孙子于无穷
谓非贤者可乎谓不贤而能之乎贤者有不能者矣故
卷六 第 31a 页 WYG1204-0261c.png
曰贤哉秘书今又闻秘书能为墨池草堂二书院求赐
额又为之曾益其田庐书籍是何恢恢有馀裕也惟此
蜀郡以国始见周书云近都为近曾不如江汉南纪王
化行焉自周衰历春秋战国秦楚千有馀年汉兴至景
帝之末始有郡守好学通春秋者为之师帅而后文学
之士可比齐鲁尚论文学之功业比蚕丛为再开辟谁
忍忘之孰知汉后历三国六朝隋唐宋至今又千有馀
年而然后有石室书院哉殆天运循环地气推迁有待
卷六 第 31b 页 WYG1204-0261d.png
其时汉史称武帝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
之始又称文翁殁于蜀吏民为立祠堂春秋祭祀不绝
然则祠堂祭祀尚矣又岂待书院而后见哉余犹及见
成都礼殿圣贤图像石本苏文忠录王逸少帖云殿汉
帝所立文翁石室在焉地志亦称学有石室以文翁与
学作石室以奉之颜师古以为祠堂在益州城内余以
为古之石室在学校今之石室在书院者专祠也蜀自
苏氏父子出而相如子云不得专美安知书院成而不
卷六 第 32a 页 WYG1204-0262a.png
有名世者出此天下国家之福也然非范君余何自知
之范君亦贤矣哉故乐为之书大监字达可君字朝宗
 
 
 
 
 
 
卷六 第 32b 页 WYG1204-0262b.png
 
 
 
 
 
 
 
 申斋集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