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04-022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申斋集卷五      元 刘岳申 撰
 记
  褒忠庙记
庐陵城西有古庙曰褒忠是为宋赠徽猷阁待制忠襄
杨公之祠公讳邦又字希稷吉州吉水人登宋政和五
年进士第通守建康城陷死之建炎三年十一月也初
女真入寇宰相杜充以重兵降户部尚书李税以总饷
卷五 第 1b 页 WYG1204-0228b.png
降守臣陈邦光以城降公独不屈血书衣裾誓以必死
众拥之拜乌珠不可乌珠命其酋致书许复其故官公
以首触柱石求即死金人惊惧亟救止之公复书死且
不畏利可动乎幸速杀我明日宴税邦光堂上立公堂
下公大骂税邦光朝廷以汝捍城贼至汝不能捍又为
降虏于贼与贼共宴饮何面目见我乎金人相顾失色
明日再见之乌珠公大骂汝欲取中原耶行磔汝万段
矣尚欲污我乎乌珠命速杀之公骂不绝口以死事闻
卷五 第 2a 页 WYG1204-0229a.png
赠直秘阁官其二子赐田百亩立庙死所绍兴七年高
宗幸建康赠徽猷阁待制赐谥忠襄官其二子加赠田
三百亩庐陵旧祠公于学宫端平甲午金亡之岁始建
今祠地故显敞而祠幽邃门庑严翼中为高堂又高其
中为肖像之室守以阖闾膳以祀田宋亡豪夺巧侵仅
存像设至顺癸酉真定刘侯原仁来守庐陵修颜鲁公
欧阳文忠公祠于是天历进士刘性以褒忠为请曰庙
故祠宋死封疆臣杨忠襄公为侯诵之侯慨然即曰命
卷五 第 2b 页 WYG1204-0229b.png
有司修复其旧既成性求文记岁月余辞不获则记之
曰惟我庐陵自欧阳公以文章气节为东南倡乡里闻
风而起者曰监丞欧阳公以不奉使命割两河地与金
人死深州城下同时相继而死者公也其后有忠简胡
公上书乞斩秦桧王伦孙近金人购其书千金得而读
之君臣失色丧气然犹坐忤桧窜新州十九年其后丞
相益国周公以忠文耆德老三朝安抚杨公以文学节
操名一时实忠襄从侄孙宋亡丞相信国文公以光明
卷五 第 3a 页 WYG1204-0229c.png
俊伟死燕市闻天下有光忠节无不及者此六七公皆
发身科第不出庐陵吉水间尚论渊源文忠之泽远矣
忠襄之烈实抗同时以开来者其可没乎公未第时有
以尤物移之者公明烛危坐旦则焚其衣冠谢其徒其
平生大节已定于此我国家列圣御极累诏天下凡忠
臣义士在祀典者致祭有严猗欤盛哉盖褒忠者所以
劝忠非以忠义在人心者乎在人心者本不系祠之兴
废记之有无而于以系人心厚风俗亦不为无助者昔
卷五 第 3b 页 WYG1204-0229d.png
欧阳公以王彦章死节既列其事于史而为之传又命
工完理其画像于铁枪寺而为之记盖拳拳焉公岂不
足于传而犹使人拜其像识其面目则公之意从可识
矣铁鎗犹然况忠襄乎
  双桂堂记
相州以毁王河亶甲所居故名其县汤阴又为周文王
演易之所历代以来名世之士多出其间故人会福院
照磨许君献臣家焉君有子四人仲子有壬登延祐乙
卷五 第 4a 页 WYG1204-0230a.png
卯上第累官为两淮盐转运使季子有孚登天历庚午
上第初仕为湖广儒学副提举官树双桂堂其乡以显
其亲以劝学方来甚盛举也初会福官临江时尝为余
言长沙有书数千卷教子读之吾将老焉临江别去而
可用擢高科登膴仕前年武昌别可用而可行明年遂
踵武其兄余见会福历官中外不过幕府而廉能欲过
大官又闻其冢子大理君善治家敇其弟曰家事一不
以累吾弟弟读书应举一无忧家事幸乃俱第堂以双
卷五 第 4b 页 WYG1204-0230b.png
桂名吾堂弟勉之大理之言至是而信堂成而大理不
及见之可用远徵余记余惟斯堂固可记而许氏所可
书者不止此为许氏所可愿者亦不止此余著其大者
始会福生七岁而孤母宋夫人年二十有八自警誓靡
它会福既长为䌽衣堂以奉夫人毕尽所以为欢者以
养夫人守志四十七年而后以考终会孙妇赵当封让
为汤阴院君进封高阳郡君余见可用居大理之丧会
福高夫人昼夜哭为少衰又见可用有妻之丧高夫人
卷五 第 5a 页 WYG1204-0230c.png
哭之恸曰是孝于宋夫人尝让封者又善事我善友娣
姒贤妇也率冢妇以下丧之冢妇以下皆恸可与可行
为位而哭曰嫂善事余母余何以止余母之哀可与可
行皆恸嗟夫许氏孝友再世矣今之双桂皆以孝友称
于乡者也而孝友岂徒此一乡擢一第效一官以止今
之双桂固昔者䌽衣之积也于是斯堂为世䌽之堂矣
可用立朝有大节济世有大志光明俊伟能以令名始
终之者也可用自此而升毋忝会福毋负大理毋下两
卷五 第 5b 页 WYG1204-0230d.png
淮以蚤有誉于天下以从其兄衣䌽而登斯堂然后使
天下之为人子者莫不以许氏之荣其亲为劝然后使
天下之为亲者莫不以许氏之教其子为法将见许氏
孝友行于天下矣此岂可与寻常青紫拾芥者同年而
语哉又岂不为大理名堂之至愿官树宅里之厚望国
家设科目之良法美意也欤传曰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余既许氏父兄之志有成又嘉其子弟之才皆有闻也
故乐为书大理讳有恒字可久至大理路知事可与名
卷五 第 6a 页 WYG1204-0231a.png
有仪尝为筵检讨其孝友尤著于家云
  尊陆堂记
永丰游仁翁自名其堂曰尊陆尊象山之学也求记于
庐陵刘子刘子谢不敏者数年而勤求不已则告之曰
陆必不尊子尊陆何与人事虽子亦何与焉如余者固
不暇尊之而又何暇记乎仁翁曰是可以记吾尊陆矣
则重告之曰子知陆氏乎自有文字以来孰不尊易诗
书礼乐春秋而陆氏未尝尊之自有圣人以来孰不尊
卷五 第 6b 页 WYG1204-0231b.png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而陆氏未尝
尊之子之尊陆非陆学本意也有不为陆氏罪人者乎
然则陆氏果傲群圣欤曰非也万物皆备于我而我不
知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人不为而方且求万物求尧舜
于尧舜甚者徒求于纸上此陆氏所深悲者也而子方
以尊陆号于人岂不大可悲乎且尝试与子求之吾与
子各自有可尊者各自尊所尊而知行之不暇而何暇
尊陆乎然则如之何曰尊德性而已此群圣所以为群
卷五 第 7a 页 WYG1204-0231c.png
圣者也群圣与我所同尊者不过此耳此学问之大本
大原也子能如陆氏之尊德性而又能如古人之道问
学则群圣所以为群圣者不在群圣而在我将尊我之
不暇矣而暇尊陆乎仁翁土木形骸不事修饰至论说
古今人物谈当世事不觉复有馀人尝所交游以为一
时节侠士自为死友终不以成败为是非里豪猾少年
辄以口击务为不可胜晚更折节得陆学而尊信之其
天资有过人者余故以仁翁反求于仁翁将有尊于陆
卷五 第 7b 页 WYG1204-0231d.png
者存虽谓斯堂为尊游可也此善尊陆者也此尊陆也
  玉清观记
临江有閤皂玉笥诸山道家号为洞天福地而城中老
子之宫自天庆外无闻焉苏文忠所谓虽非事之损益
而理有不当然者或曰此临江所以近古也又曰此玉
清观所为作也余尝爱郡治清江而渝淦二州事得专
决其至于郡者盖无几是故讼简其上为淦州其下为
樟镇舟车皆辐凑而郡治在百里之中如不与知故其
卷五 第 8a 页 WYG1204-0232a.png
俗朴其市少喧多寂其官府蚤休其民不事豪横故吏
之至者类无所贪暴或曰此临江所以洞天福地也又
曰此谁之赐也玉清观虽欲不作不可得也自余见全
阳道人赵某乞贷于城中故家买地为观为民祈禳为
臣子美报盖谋惟之者数年矣至延祐庚申玉清告成
至是求余文为记余惟三代以前见于诗书者有昊天
上帝之号皇矣惟皇之称当是时虽无延康赤明龙汉
之纪玉清上清大清之宫民之疾痛不过乎呼天天之
卷五 第 8b 页 WYG1204-0232b.png
聪明不过乎求民君臣上下不过畏天命闵人穷使其
民不犯乎有司其君用五福锡厥庶民然后其臣用天
保以报其上自日月山川凡高明悠久者悉以归之焉
虽后世长生之说何以尚此使今之游玉清皆以上帝
临汝毋贰尔心为主上无以偏党为政下无以回遹为
德横政之所不出横民之所不止即无往非玉清之境
无往非洞天福地矣不然惟天地之无穷哀人生之长
勤此屈子所以开天阍排阊阖而有太微清都之境无
卷五 第 9a 页 WYG1204-0232c.png
为太初之想也又岂待方士言而后为天皇太乙紫微
北极之祀也哉呜呼六经以前凡言事上帝者其道皆
出于圣贤六经以后其术皆出于神仙方士盖宥密肆
靖之功不自周召而清宁静一之效又不自盖公则长
生不死之术不得不自安期羡门亦其理也于是玉清
为超氛埃遗众患矣余虽欲无记可得乎
  许氏祠堂记
新安程约我尝为余言其乡许氏子汻既为祠堂以祠
卷五 第 9b 页 WYG1204-0232d.png
四世又于其旁别祠汪氏父母尝以为后者汻愿求记
因约我以请余问故则曰汪氏母姑也姑不幸无子又
不幸汪氏子无可择者始将汻焉而汻父母以异姓辞
辞之不可而后许之姑夫妇甚爱汻不啻如已出尝曰
我死非汝祭必不尝不幸姑夫妇俱亡汪氏族争利其
赀而夺之汻不校幸母存即日告母归复于许既归汻
不忍汪氏恩勤之意而卒以不祀此别祠所为作而记
所以不可无也于是许氏诸父兄举范文正公别祀朱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04-0233a.png
氏之礼以为證而新安诸士友又发礼缘人情之说以
为之辨其说既已详矣无以余为也以礼请之不置则
告之曰孔子射矍相之圃使子路出延射曰贲军之将
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馀皆入释者曰与犹
奇也后人者一人而已既有为者而往奇之是贪财也
夫汻以父命为姑后时汪氏未始有为后者也是为人
后非与为人后者也非贪财者也夫汻以汪氏子有与
为人后者而已去之复于宗焉非贪财者也夫汻以不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04-0233b.png
忍汪氏姑夫妇不祀而别祠于许氏之旁是为义者也
以财则不贪以义则为之是不倍不贪让也不倍忠也
不贤而能之乎是可记也若夫大恩一本而礼由义起
者情也非二本也汻字元思许氏汪氏俱世官云
  三节六桂堂记
三节六桂堂者前广西元帅契文质豫章私第之名堂
也曷名乎三节曰尚书夫妇父子忠贞孝三德具是宜
名曷名乎六桂曰延祐科兴以来乙卯至庚午凡六科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04-0233c.png
契氏五子一侄接武联登是又宜名此天下同伦所罕
闻而一家积善所独见者也初至元中国家用师南交
尚书以东广榷盐都运督饷至惠之慱罗清湾市遇贼
众劫以兵而强之为渠即大骂贼以死死犹有见其乘
骓力战者犹有闻空中金鼓声者卒大破贼事闻谥忠
悯夫人韩氏盛年守节誓必教子显扬下报所天会疾
病元帅方十岁闻古有刲股能已父母疾病者出其至
性闻斯行之夫人疾有间享年七十有二呜呼忠悯生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04-0233d.png
能捐躯死犹讨贼一念之烈上通于天天以贞妇报之
未也则以孝子报之犹未也则以闻孙报之使之逢时
有闻科兴而登右榜擢上第跻膴仕焉此岂人之所能
为哉大德中元帅理问江西入奉太夫人甘脆出领诸
子就外傅书声琅琅东湖之上昼夜不绝余时贰教豫
章尝从众宾后亲见元帅奉亲教子当时岂知后有科
兴盖十年贡举始行贡举行而契氏一家兄弟如拾芥
此天也余惟古者死事之孤流转失所多矣越有纳官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04-0234a.png
之令汉有羽林之制其后卓然知名者几何人哉契氏
为天所祐过人逾远良由其树德深故取数厚君子曰
忠悯之忠韩夫人之贞元帅之孝皆不欺其志见知于
天所谓修其爵而人爵从之与科兴而后读书教子者
有径庭矣是宜六桂能自致青云如古进士为国名臣
意者天将昌契氏以扶世教殆未有艾也元帅鹰扬虎
变常许当世以有为在浙右有汲长孺之风在广西有
马伏波之志此世道生民之幸也余既乐道其事以风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04-0234b.png
厉天下益劝为忠孝又为之记使后之登斯堂者世世
子孙恒无忘其初云
  王员外东粤虑囚记
世祖皇帝以不嗜杀人一天下以不忘远丕冒海隅苍
生故议狱缓死之意常重于不留狱而待盗贼小人之
法或仁于议亲议贵凡黎民赤子有不幸丽于辟者各
路讯之以推官各道审之以司宪至再四矣临刑又加
审焉何其仁也岭海去天远愚民轻犯重刑固其理而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04-0234c.png
近年奸民有为不轨累平民死诖误死亡者何限则其
势也先是有旨定三年五府官一出分行各道处囚至
元戊寅秋七月大宗正府员外郎王道一以选当之东
粤论死狱五十有四而轻系有三为囚百八十有三人
以听于五府之命计其间有冤者亦无几矣员外既至
五府列坐狱卒百馀人拥囚至庭员外以为责在审录
若施行有冤则审录有罪今五府毕集囚计必死加以
麾呵叱咤之馀魂飞魄逝安敢诉冤必有冤死罪当谁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04-0234d.png
执始命推官尽去狱卒止留一二仆扶囚至前禁亡敢
呵叱者囚各得吐实有异词而同寅辄命加刑以讯员
外止之曰今当审录不当锻治命有司以囚退命推官
务得其情无辄肆榜掠有狱与辞异者员外复命详谳
同寅欲据成狱论死则面命推官以朝廷内遣五府外
遣甲书台宪为七府事不轻矣狱与辞异者不可处断
推官亦以狱成为请员外语之曰肃将审录法当详谳
若违制用成狱则诸君自决之我不敢署用是囚死无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04-0235a.png
冤如循州有坐从强盗劫狱放囚劫财杀人者凡三人
渠盗未得而三人坐不原则以从父从叔胁从议减死
南海有坐窃盗拒捕杀伤主人而以强盗论新会有巡
检杀死拒捕人而以故杀论则议之曰窃盗拒捕伤人
窃不可以为强民拒官而官杀之官不可以为故清远
有以子盗牛杀人而连坐者曰是可以子殛父乎新会
有从父争田杀人父死而子系者曰是可以父孥子乎
有昼掠民财因杀庶弟以拒人者议当迁不当论有妇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04-0235b.png
人主谋劫杀而身不行者则曰妇异男子不当以为首
论东筦有杀二人而贿捕盗者置二人于逆党则明二
人非盗正行贿者之故杀凡决遣二十九人释六人议
以上闻者五十有九趣具成狱者八十有八惟处死一
淫妇之与杀其夫者咸曰杀之宜又曰是足以清瘴海
而去淫风矣君子曰仁夫员外异夫杀三人为亦足以
反命者异夫发乘矢为不废君事者仁夫员外其先审
录重违制也后平反重失刑也有优优之政而无近名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04-0235c.png
无赫赫之功而有隐德敬慎之至也员外其庶矣乎其
于世皇有天下以来仁心仁闻其知所钦承者乎余昔
者送君入广以欧阳崇公求其生一语为献今送君还
朝喜君能求其生而可以得生故乐道其事书以为王
员外道一东粤虑囚记
  兰雪斋记
庐陵萧孚有以乡帅之孙御史之子当国家乡用文学
之日读书槃中远迹尘外有蝉蜕富贵浑脱声利离去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04-0235d.png
世俗迥立幽独之意然时时取高人世外所未能亡者
数寄意焉其间居诵李太白谅鲁仲连诗有曰独立天
地间清风洒兰雪意欣然慕之取以名其读书之所曰
兰雪斋余友范君德机为作大篆三字笔意高古孚有
求余文为记余惟鲁仲连高风劲节自太史公后惟太
白可称知已太白诗慕仲连之为人者多矣独此两语
如为仲连写真数千载之下如见仲连此不可以寻常
言语文字求也盍相与言仲连乎仲连齐人也当是时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04-0236a.png
天下之势在齐山东之国能制秦者莫如齐秦取天下
所为远交而不敢加兵者齐也故齐最后亡昔者孟子
尝欲用之矣而不果用仲连者有孟子之志者也夫苏
秦张仪其才足以识天下之大势而皆汨没于利欲计
二子之在当时炎附臭逐如蛆蝇之在粪秽终身没溺
不可悔悟仲连不肯帝秦一念已足以盖世而吞秦矣
使其受平原君之封爵与其千金即与二子何异后来
遗书燕将徒以世齐人谊不忍父母之国见辱于强敌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04-0236b.png
为齐取燕复齐故地而田单者不知其心亦欲以区区
名爵而羁縻之此与平原君何异夫仲连视六国之人
皆甘心老死奴虏六国之人材皆甘心暍死臭腐此仲
连所为横绝焱举而不忍顾者也是意也惟太史公推
见之惟李太白向慕之夫以一言而郤秦军杀燕将使
仲连得志秦虽有席卷囊括包举并吞之势将无所施
而能使赵胜田单终其身不得复睹其面此如幽兰之
在空谷大风飞雪洒然过之自知为已山中之人有垂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04-0236c.png
老不见者而况亵玩之乎而况市之人乎此仲连之高
风绝俗而太白神交千载者也余故取太白诗意倾竭
言之虽有善言兰雪者无以尚之矣古之赋诗者以见
其志孚有于诗独取此其志可知也
  延真宫铁柱殿记
豫章铁柱延真宫祀晋许旌阳有年数矣道家以铁柱
为旌阳所铸以镇伏妖孽入宋祥符为景德观政和改
延真宫嘉定加铁柱二字中更建炎兵火至景定庚申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04-0236d.png
如建炎国朝大德癸卯火其仅存者惟道士徐希真之
庐越四年丁未宫成泰定丙寅又火宫以次修葺其左
有殿岿然者其下铁柱出井数尺与江通江涨落高下
为出没豫章环四面皆水独至今无水害皆曰铁柱力
也郡有玉隆宫宫本旌阳故宅道家载旌阳事本以忠
孝积功行以正直驱物怪柱出旌阳理必不诬余尝谓
自开辟而有怀襄之祸此后世所不及见者向微夫子
定书则神禹之绩犹将疑之刘子曰美哉禹功明德远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04-0237a.png
矣微禹吾其鱼乎吾与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禹之
力也当时赵孟号为贤乡且惑其言今之知有禹绩者
徒以孔壁书存故耳孟子论三圣之功以驱蛇龙为首
犹书意也使是说而非孟子则且众咻之矣自汉以来
河决之患载之信史者不知其几每读瓠子之歌而伤
之方决河时天子自临决河沉马与璧群臣从官以下
皆负薪置决河中亡艺甚矣岂惟远绩禹功之不敢知
使遇旌阳何忧河决难塞至取欺方士为世笑也哉传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04-0237b.png
记载锁支祁事世以不经见而怪之铁柱与支祁事颇
类彼锁得之流传此柱徵之目击以锁支祁为不经以
驱蛇龙顾不近欤苏子瞻谓今人不复见古事反以所
见疑古人见古人之不可望而今人之益可伤也祭法
曰圣王之制祭祀也能禦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
之若铁柱者非能禦菑捍患乎宫屡燬而屡复其复也
常不旋踵人心之所向有物司之矣自景德而后有建
炎景定之变此宫之所不常有者也当是时使旌阳临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04-0237c.png
睨旧乡其无有城郭人民之感乎嗟乎虽有标杵不至
滔天城陷之祸未必如陆沉之甚也虽以宰物者为生
民择祸亦莫若是矣柱者洪涛巨浸之所不能冲劫火
之所不能烬宫有燬而柱无虞如砥柱碣石之在水中
其为连城久远计虑岂可涯哉吾友集贤直学士文逊
志尝大书铁柱二字并求余记未暇以为清江徐鉴与
道士罗嗣周及门勤求又十许年矣余老且耄窃伏叹
周处为长桥下去一时之害晋史书之以为伟绩旌阳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04-0237d.png
为豫章捍连城千馀年之菑患而未有书之者欲使余
不记铁柱可乎故乐为之书至元五年后已卯
  广福寺舍田记
呜呼余读广福寺舍田记见二王所为文辞未尝不慨
然深悲其志也寺不知创始何年而寺僧庆与其徒荣
垦寺傍土为田肆亩馀者则唐光化三年也宋淳祐八
年始有曾氏舍田五亩馀咸淳六年始由南安史君王
氏尽得寺前之田凡七十亩于是广福僧饭始具至元
卷五 第 20a 页 WYG1204-0238a.png
中李始欲以子孙霜露之所不可知者寄久远于广福
而旷氏以李氏甥承舅家志益加广焉呜呼朝阳史君
所记称长陵抔土与王侯将相功德寺其言岂不深悲
至痛也哉而李氏旷氏方且相继为之若真可托以久
远者其志岂不尤可悲也耶余尝闻丞相文信公宿半
山寺见寺僧有为明日舒王忌日者公叹曰舒王一饭
乃托浮屠氏耶信公所为自致不朽者固不在此而
于此不能无所感则夫旷氏之孝思有得于先志者益
卷五 第 20b 页 WYG1204-0238b.png
又可感也于是明伯之子既于寺西遍经阁后作堂以
祠其父又为屋以居所渡僧供洒扫又买田以给晨夕
香灯忌日饭僧等费夫旷氏子其事如事生岂不如僧
而必若此此其虑远矣而又求余文以记之呜呼悲夫
余文岂有久远过于佛者哉昔者朱邑之葬桐乡也曰
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至今桐乡民祠朱邑不绝夫
朱邑固自信其所施于桐乡者未易没故也旷氏岂亦
冀望其所施于佛者如邑于桐乡民哉非也朱邑盖与
卷五 第 21a 页 WYG1204-0238c.png
孟子论君子之泽孟尝君问玄孙之孙其意正同而旷
氏轻好施槩得其意夫寺更唐五代宋至今买田有曾
氏王氏李氏旷氏而旷氏子孙方盛为其祖父计久远
愈切旷氏父子亦不可谓不达也故不辞而为之记
  南安路重修庙学记
南安自宋庆历丙戌为周程传道授业之邦是开关洛
以启建安实中兴五经四书之道及宋亡元兴修道设
教天下学者复知尊信朱氏之学学校修旧起废至是
卷五 第 21b 页 WYG1204-0238d.png
无不轮奂一新者南安前监郡举里禄信厚公子也亟
称郡守母侯珌克修其官用学正景文之言倡率士友
爰饰新庙作新学是不可不记余惟苏文忠公记兹学
矣其谁敢嗣之盖辞之辞之而不获则告之曰文忠前
记称儒术之富曰等闵蜀称学宫之盛曰甲江西今去
之二百馀年意其甲江西者未必常如一日惟等闵蜀
当亡恙耳不宁惟是元公志伊尹之志学颜子之学固
当进于洙泗矣闵蜀云乎哉抑余尝谓元公学问其在
卷五 第 22a 页 WYG1204-0239a.png
太极图与通书者当与经传相为不朽而光风霁月在
人心胸次者尤当与天壤相敝使学者处畎亩而皆有
尧舜君民之志在陋巷而皆有禹稷同道之学一旦志
得道行将天下复为唐虞成周泰和之盛而关洛建安
以姒以续丕承丕显益开万世太平之基岂非五经四
书本志元公素学安有俗夫世外使后(阙/)生问学本末
俱舛以语录为文字以口耳为心胸甚者谈天理以奉
人欲至为圣贤罪人视古闽蜀尚愧耻之况洙泗乎此
卷五 第 22b 页 WYG1204-0239b.png
学者所当深惩而力救之者也不然学校岂直为土木
观美而已南安学计素簿以春秋祭祀师生廪膳常不
给其于修完也难是役也用钞九千馀缗由郡守倡以
俸而学正继以廪膳南安之士争出力以成之故不劳
而集士之藏修游息于斯者其益务志元公之志学元
公之学以无负贤守修泮之意云
  思民堂记
思民堂者庐陵郡守治事之公堂也堂扁宋故相叶梦
卷五 第 23a 页 WYG1204-0239c.png
鼎淳祐壬子守郡时所书历二十五年而当皇元丙子
又五十有四年而为天历己巳有欲更之者始下其扁
又明年为至顺辛未监郡顾谓僚佐曰民可近不可下
扁可下民其可下乎又曰民为邦本为民牧有久不思
民者乎始复揭而张之于是庐陵士民更相贺曰庐陵
其庶乎则相与踵门求文字以记岁月余辞不获则记
之曰昔苏文忠之说远景楼曰吾州之俗有近古者三
惟我庐陵其俗之美者亦有三大者好文学而尚节义
卷五 第 23b 页 WYG1204-0239d.png
其次好治生而尚敦朴其次好奉上而尚悫愿盖自欧
阳文忠公以文章气节为天下先而庐陵忠节相望至
亡犹有大忠大节闻于天下者国朝科兴得士常过半
江西其志节高者常自负必有闻于时终不肯负朝廷
羞当世其民勤俭有生产作业之长有舟车水陆之利
然终身不愿入官府有徵呼则短衣草履即出门不
辞贱辱以为当然其号为倜傥者遇太守县令或佐贰
寮属过其乡辄奉事如子弟事父兄臣仆事君长遇礼
卷五 第 24a 页 WYG1204-0240a.png
貌则誇诩以为荣耀遇贤者则称道以为美谈然终不
敢有所夤缘以为奸利且死犹语其子孙以为戒此人
皆良士民贤父兄既富方谷为身谋家计久远虑者若
亡赖子弟为不轨之民以自速祸败则虽三代之隆汉
唐之盛所不能免在千万人中才一二耳岂可以一夫
而累一乡且以厚诬圣世也哉余闻监郡始至遇灾尽
捐公田岁入以兴民然后富民乃肯相继捐财与粟今
年六月不雨独捐俸钱斋宿以祷然后四郊次第以雨
卷五 第 24b 页 WYG1204-0240b.png
民曰有如倡率之者不至富民终不听天终不雨安有
今日哉此非思民者可乎有奸民架空诬害其乡人以
荧惑圣听者方事之殷与判官共讯奸民俱吐实供词
服然后良民欢乎如获更生民曰有如不得其情则奸
民逞志亡极且流毒一郡矣此又非思民者乎余自有
斯堂以来远者未暇论若五十年间郡守长贰之见题
于民者槩可知矣其贤者民至今思之其不贤者民至
今怨之詈之孔子曰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者
卷五 第 25a 页 WYG1204-0240c.png
夫以郡守长贰之贤否皆去之已远而人心公论常存
非所谓直道者耶夫余言之及此所以固贤侯思民之
意亦以系邦人无穷之思云监郡托果齐治中王贞判
官伊噜特穆尔
  真乐堂记
河间本汉献王封国有大雅之遗风故其州有献州其
故家有刘氏其土少瘠而多稼其民勤力而惇礼今江
西检校刘君天爵居之君尝谓余言去州五里所南直
卷五 第 25b 页 WYG1204-0240d.png
滹沱北有赵村为刘氏别业负郭田可十顷耕稼之艮
桑麻之盛畜牧之富可岁时伏腊春秋蒸尝男女嫁婚
亲宾燕集可肃给有宅一区为堂数仞榜曰真乐可虞
自闻古之建事立功者必以其英华果锐之气闻其光
明俊伟之材今吾年五十有馀矣志不在于奉已而功
不足以及物将归隐焉愧不能为渊明工自道又不能
为李愿有所托而传愿求一言以记斯堂可乎哉曰君
发身学官试吏驺虞尝掾集贤掾中书中书政有害利
卷五 第 26a 页 WYG1204-0241a.png
当罢行必尽其心所遇或从或忤或竟或否或违心而
稽于众或违众而稽于礼必尽其力又尝为河南府推
官尽心其职狱有疑滞冤滥必得其情府事有不容视
者必极论而力赞襄之秩满为今官官以察纠稽谬为
职而君以振职闻此岂不能使居大官者又曰君孝友
忠信有古人之志负当世之才而恬于进取与君同时
而出有仕至宰辅者矣而君壹不以动其心此又岂卑
小官者余惟前史所载文武智能之士乞身于强健而
卷五 第 26b 页 WYG1204-0241b.png
卒老驱驰幸乃获全晚节如复得此身而日不暇给矣
其下者自蹈于危机又下者至尽丧其平生此人皆抱
恨终身永为世笑岂不大可悲哉今君曰蚤晏坐朝视
事徒见义必为当仁不让而言有不必听志有不必
行虽终日开口而笑无一出其内心之真者孰能退而
耕于赵村之野坐念平生粗无亏缺憾恨即吾田园而
乐我朝夕者乎此知几君子所以不俟终日而不知进
退存亡者所以为可悲也抑余尝有闻于苏文忠公之
卷五 第 27a 页 WYG1204-0241c.png
言曰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
仕则忘其君有味乎其言之也故得志则以泽加于民
为乐不得志则以修身见于世为乐审时措之宜而吾
之乐虽圣贤复生亦不过此以是记真乐可乎君曰此
吾志也乃书以记至顺壬申
  龙泉江东庙记
赣水东神有祠尚矣庐陵邑故未有祠按郡志惟龙泉
昭灵王庙在县东巫村滨江宋治平所建神赣水东名
卷五 第 27b 页 WYG1204-0241d.png
固巫也吴封昭灵宋嘉祐赐额显庆建炎封广泽崇惠
显庆绍兴益封昭烈又益忠祐而去广泽龙泉庙仍吴
封乾道丙申中更水圯徙福胜院今延祐戊午王叔材
倡众建祠桥南南台闳伟壮丽于是邑人前不知有昭
灵后不知有福胜矣庐陵所至有祠又不独龙泉为然
而未有推论昭灵之旧者志称绍兴中寇李毒龙犯空
邑游逃北望旌旗戈甲蔽江而退他水旱疾厉向应不
可数又称龙泉灵山以石名者三十馀所状类仙佛龙
卷五 第 28a 页 WYG1204-0242a.png
马狮象牛羊仓廪室屋者往往有之人杰地灵固宜为
聪明正直者之所依耶尝试论之人神一也长吏受天
子命守封疆牧养小民治境内而止虽贤牧无越境而
治者不贤者境内且不治甚者淫纵其欲毒其民民夫
妇男女辛苦垫隘无所底告以为常神庙食赣而治民
以来威灵著于兹土历建绍间禦火捍患以及宋亡越
至于今今所至皆龙泉矣虽有神应无方而人灵万物
何独不然岂民事长吏有不如事神无亦人实不职而
卷五 第 28b 页 WYG1204-0242b.png
听于神也邪水旱疾厉人实召之而既求于神矣民有
冤抑宜得直或遇𤯝灾宜得释皆求于吏宜响答而有
不得直与释者又相与求于神而后直与释如响斯答
焉是神自为政也是幽明皆有鬼神也是哉吏禄民之
赋与神歆民之祀一也岂民以祀则歆以赋则不恭耶
是邦由宋治平至今二百五十六年庙三迁而祀神如
一曰凡邦人答是贶者无不毕用其至孔子曰斯民也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之者也使长吏知爱其民去就
卷五 第 29a 页 WYG1204-0242c.png
其欲恶罢行其利害则民事长吏有不如事鬼神者乎
叔材求余记其成余既辞之矣则相与奉邑大夫刘侯
之命以请且曰大夫有恤民之心与民一无还往而悲
伤之贤长吏也余闻部使者治庐陵不闻龙泉曰龙泉
有令尹真台官也夫民神之主长吏民之主也夫慢神
者必先虐其民尹能深爱其民以无困乏神之主敬共
明神之至者也余将书前之说以为牧民者告复书尹
之贤以为牧民者劝可乎将见民事尹如事神神之德
卷五 第 29b 页 WYG1204-0242d.png
尹亦岂有涯哉诗不云乎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
之介尔景福君名楫字济夫
  存存堂记
乡襄文信公之故里有世医魏氏曰某字可立者余始
从里第识之又从公犹子故贵溪县尹隆子得其为人
故友刘恭叔之子愿每为余言愿之家贫愿多病危欲
死者数矣生我者父母屡生不一生我者可立也愿即
不幸今日死为已后矣愿里人如愿者不可数然可知
卷五 第 30a 页 WYG1204-0243a.png
也贵溪尝大书其堂曰存存先生幸赐之一言愿死且
不朽及愿且死又为书曰愿死矣以二子为累以毋忘
存存为请余执书器哭槩有昌黎祖子孙三世之感自
是每过贵溪辄以为言今贵溪又已矣呜呼安得复起
吾友而共读吾记哉夫为存存之说者非易大传乎曰
自书固存而已然矣昔者秦越人起虢太子于已死曰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善
夫越人之言也方虢太子死未收岂独越申庶子与越
卷五 第 30b 页 WYG1204-0243b.png
君死之哉微越人不收之者罕矣岂惟虢太子方齐桓
侯疾在腠理在血脉在肠胃皆生桓侯也皆越人所欲
治者也在骨髓而后为死桓侯而后走越人然则起虢
太子固为存存虽桓侯未骨髓以前而幸从越人亦存
存也夫为天下国家者亦由是也夫岂不知兴之必有
亡也哉而自昔圣贤所为礼乐法度纲纪文章以制治
保邦者皆存存也非是则爽鸠氏之说也古而无死则
爽鸠氏之乐也呜呼有是哉使夫人知越人不过起当
卷五 第 31a 页 WYG1204-0243c.png
生生者又非独可立使人存存使人知圣贤为天下国
家无非存存又非独越人仅能起当生者则庶乎其为
天下国家者皆知保邦而无爽鸠氏之乐为人子若孙
皆知卫生而无秦越人之恃非存存乎可立医也于医
国不由是推之乎不可为天下国家计虑乎或曰信公
非欲为存亡者岂信公不能为越人走哉曰在越人可
在信公不可是为记
  白沙书院记
卷五 第 31b 页 WYG1204-0243d.png
吉水文昌张文文先创白沙书院其乡教其族里俊秀
子弟余爱其有近古者一有古人所无者一有异于近
世者二其用意公平久达而不近利要名有不可不书
者此余记所为作也余尝谓州县立学而党庠遂序尽
废自四大书院开天下书院日新月盛家塾愈废无他
科举兴而学校为利禄之途故也然则科举学校不可
并行与大比宾兴俊选秀造之法莫盛于成周何尝一
日废学校哉宋初湖学兴后来白鹿岳麓最盛又何尝
卷五 第 32a 页 WYG1204-0244a.png
废科举第古之科目所以取士非后世比古之学校所
以养士亦非后世比方今科举取经明行修而孝悌
忠信必取于乡党所称朋友所服者此古选举遗意使
人能钦承明诏虽比屋可封不难至也文先延名师与
族里讲求圣贤之学将以为天下国家育材此近古者
一也古者田皆井授故党庠遂序不闻有田今文先捐
良田入书院内岁入租赋于官使师生廪膳可终岁此
古人所无者一也近世书院间有田而捐田者先有长
卷五 第 32b 页 WYG1204-0244b.png
书院之意既得一檄则次第而进爵禄可指而立俟文
先既不为其身谋而谋及其族里与其子孙孙子甚远
此其所以异于近世者又将以开来哲而继先志则此
田与书院相为无穷必不见夺于世家坏于有司此又
其异于近世者而人皆未之知余与文先游旧矣故知
之为悉知之可不书乎张氏世有隐德宋秘书欧阳公
所书舜申平粜事其高大父也历五世而世科愈益闻
世修德愈益盛世数其庸可计乎文先其家塾尤严盖
卷五 第 33a 页 WYG1204-0244c.png
亲及疏由家及族里循序而有本又如此其弟行其子
复相其父兄于书院惟恐后此兴家之祯祥也自古世
禄之亡有倏忽而世德之兴必浸渐盖势燄短而淡味
长张氏其积也厚其閟也深其发也闳未有不光远而
实繁者也故曰悠也久也
  元统乙亥湖广乡试题名记
皇元德配天地教暨南朔贡举学校行乎四海九州之
外开辟以来未之有也惟兹湖广以荆衡著禹贡之疆
卷五 第 33b 页 WYG1204-0244d.png
以江汉表朝宗之义世皇六师于焉驻跸天下一统于
焉定命圣人有作于上而万物先睹于此名王世子恪
守忠孝爰镇南服实为山川形胜之邦宜有文武志能
之士然自延祐甲寅贡举已历八科而试院未有题名
兹非阙欤元统三年宾兴之岁博采誉望遣使奉币招
致能文之士六人余忝居一焉惟省宪大臣钦承休命
省宪元寮谨遵成式中外大小凡在事者咸秉德一心
以为国得人为重如余六人者敢不夙夜敬恭庶几报
卷五 第 34a 页 WYG1204-0245a.png
效万一既毕事以题名请惟我国家混一之盛选举之
广敷天之下至于海表而天道所在楚国之举亦有气
运行乎其间非人力之所能为者是兴大任以开来哲
诸君无忘今日无负所学是为明天子贤宰相望治之
心省宪选举之意余六人者亦与有焉是岁九月日庐
陵刘岳申记
 
 
卷五 第 34b 页 WYG1204-0245b.png
 
 
 
 
 
 
 
 申斋集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