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九


卷四十九 第 1a 页 WYG1203-06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清容居士集卷四十九
             元 袁桷 撰
  题跋
   书番阳生诗
延祐丙辰余守直玉堂有以诗一编相示曰此番阳忠
宣公族孙所作也忠宣忠节起家其子文惠文安文敏
三公以宏博登政府奇辞奥学与漆书盘盂相表里未
卷四十九 第 1b 页 WYG1203-0643b.png
始以诗名也然则诗果何自哉唐诗之完成于文敏诗
繇文敏兴矣诗盛于唐终唐盛衰其律体尤为最精各
得所长而音节流畅情致深浅不越乎律吕后之言诗
者不能也自次韵出而唐风益绝豪者俚腴者质情性
自别皆规规然禅人韵偈为宗益不复有唐之遗音矣
此编意新语清优柔不倨将因先世之编以复唐旧吾
知其进未止也噫儒者之事博而且难泛焉以讲将劳而
寡成守一而充之因以考夫风雅之微旨知诗之立言
卷四十九 第 2a 页 WYG1203-0643c.png
各有其体讽谏咏赋无不曲尽其情状精者为言况于
诗而可以易焉余虽未接识因其诗愿有以广之   跋集书金刚经
古佛如来说性本空性空不坏离相常寂相本虚幻若
无所往则名实相相由性成乃得坚固凡诸音声及庄
严事一念无为咸获殊胜譬如燃灯由火所传百千灯
明不见火迹金刚正体广博妙密拟议分别即生变灭
爰集众手不涉尘刹三十二分各不相统初无杂乱亦
卷四十九 第 2b 页 WYG1203-0643d.png
绝知解指有长短字有大小以平等观象体迥忘遍满
一切不遗锱铢灵山付嘱亦复如是慧光印空如月在
水谓作功德即堕轮回会稽袁桷书
   书䌽衣堂杨次公记后
余读礼经首五服于高祖私怪数十百年卒未有为之
服者损益降杀沿于时王独五服定制不敢有所更易
岂诚有待者耶今得于䌽衣周氏而见之矣中古之论
上寿百岁视唐虞时若不相似或者谓情伪滋多世日
卷四十九 第 3a 页 WYG1203-0644a.png
以薄过是而能寿非通于阴阳性命之说不能也阴阳
性命易老相表里先天无极其图具在悉传于希夷陈
先生先儒言之矣䌽衣翁乃得而师之见于郡志赵清
献美周屯田致政䌽衣诗皆为老人所作汤文清尝诗
而美之夫何疑焉昔孙思邈生隋开皇至唐永淳年过
百帙周公其似之欤所以踰于孙思邈之死其孙未生
五世咸集孰有如周氏者哉周今为饶大族传十四世
而宋亡有孙复为方外之学尝闻绍定间有余君隐于
卷四十九 第 3b 页 WYG1203-0644b.png
番号瓮隐老人年九十馀释魏伯阳书自叙源委谓得
于䌽衣周氏君今南归试求其书祖德之传则犹可考
也延祐四年二月甲子会稽袁桷书
   书虞伯生送周南翁序后
大德六年余尝作郊祀十议上于奉常周汉唐宋伪杂
之说悉釐正之十年朝廷作圜丘得预议焉位卑而语
轻越职议礼若有所不可者勿议焉耳矣至大辛亥集
贤司直周君以方士祠祭乘驿上天坛行济源雍虞伯
卷四十九 第 4a 页 WYG1203-0644c.png
生氏叙而饯之将使之推致其节文以陈于上旨哉言
矣复议其礼与沉瘗相近噫其信然矣礼之祭天未始
与山川同举也地为社主遗而不言地独安所附乎或
曰祭山县则地盖瘗欤礼莫严于博士博士秩七品礼
官不敢以僚属待大典礼封谥博士用印专达可否礼
官唯诺惟谨伯生奉常三年昔之所蕴见于周君之赠
言合方士之说而复有疑焉者其必见于因革矣周君
明辨博习所承于虞君者甚厚因其说愿得以考焉其
卷四十九 第 4b 页 WYG1203-0644d.png
可乎会稽袁桷识   书龙阳傅氏旌表记后
博施济众夫子不以与人于易谦则曰称物平施圣人
立言夫岂一偏者哉近世词华盗衣食者用心褊陋辄
以为大病李君之记蔼然忠厚使诚若是当上史馆宜
书曰某年诏立义仓鼎州龙阳民傅氏首入田千亩则
国家之义俱得矣惜其事犹未至延祐四年九月会稽
袁桷书
卷四十九 第 5a 页 WYG1203-0645a.png
   书真定武仁夫静寿堂记后
仁人心也非性也仁果静乎静者仁之所独性之静者
人之所同也然则圣人之言静寿其果不可知乎圣人
与众同夫岂独专其静哉养其心者惟静焉耳矣感物
而静斯得之矣感物而动记礼者之失也夫子之言曰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斯静也非动也余尝闻诸胡子胡
子本于程子而朱子用之静动互用阴阳之机非仁静
之说余岂好辨尊其所闻敢因以复于命名者焉会稽
卷四十九 第 5b 页 WYG1203-0645b.png
袁桷书
   书凌生功课历后解经而括其义例系辞传惟尽之释章句以尽旨意记
礼者得之三传例立经之义乖矣稽古万言书之旨微
矣昔之盛时口相传授犹惧其臆度玄言兴微旨不复
有统绪隐畅之立是殆犹近古也明经设而帖括烦礼
科设而义罗作将安取士哉深于楚声卒悔其篆刻兰
溪之学殆未可非也自王介甫深嫉其说晚卒不能以
卷四十九 第 6a 页 WYG1203-0645c.png
救悔益多而弊益甚南北分裂而相师成风者皆介甫
旧制无以五十百步为也皇朝酌准之制秀士得以自
励溺于前者则曰非格律不可格律焉自出哉其诞漫
不统则又曰法何自立窜窃腐语率意直志文益弊矣
经益何自而明矣贾董之对切而婉婉非将顺也恶尽
言而攻上者非切谓也便于宣扬童盖习之矫焉以自
文者诚不知其初欤昔之哲贤由是而知非慎之至也
师德试于国子复类登于宾兴譬之适远辕无有不正
卷四十九 第 6b 页 WYG1203-0645d.png
者勉之哉俟其成行有以告矣为作功课历引越袁桷
氏丁巳十一月识
   题进士梁宜致悫亭记后
舍奠墓左解之者以礼神言之然则祭墓非古欤礼生
于情亲之至者弥不可以媮也在昔先正司马文正公
定家祭礼弗忍焉者多矣张宣公独卓然罢屏久而深
悔乃卒复之心之不宁是则先王有所不废也礼经残
缺非止祭墓焉耳矣展哭于墓犹秉周礼充类以使夫
卷四十九 第 7a 页 WYG1203-0646a.png
民之归厚则今通国所行诚不曰背于古矣荏平梁君
表其墓亭曰致悫致悫之著羹墙之见也著莫大于思
诚悦亲有道夫岂幽明之间哉诗云神保是飨孝孙有
庆余于彦中见之求阴于地莫近于体魄王侯而下降
杀有等惕悽怆夫岂禘尝之谓哉记礼之失也余愿
与梁君深究而辨明焉
   书虞伯生从子丰登字说后
往岁余与伯生甫同官于朝有毁宋故家者瞋目发赤
卷四十九 第 7b 页 WYG1203-0646b.png
擿数无遗蕴余固曰彼不逊若是耶伯生曰毋庸戚吾
徒不振诚有罪当自治以俟定于是悉取夫人师友之
源委台阁仪注之损益精思䌷绎凛凛然不敢一日废
将二十年伯生率以文词名诸公桷也力不加进而自
治者则亦罔敢豫延祐五年其弟德常登进士第故家
之诮将于是乎息今年从子丰登侍仲父来京师以其
弟兄之字说来示吴幼清之所期者至矣余何敢言虽
然愿因大父致政公命名之意而广焉授地之法休田
卷四十九 第 8a 页 WYG1203-0646c.png
以逢年者全其力也仁熟之效在于善所养与与翼翼
古曰有年其丰登之谓与维致政公德充而位卑重施
乐善敦薄兴让休田之义也施于有成曾孙之稼吾见
其东且齐矣弸中以文外仲父训迪有自来矣独感夫
昔者之诟病因以告二子愿勉夫哉越袁桷伯长甫书
   题徐天民草书
甲申乙酉间余尝受琴于瓢翁问谱所从来乃出韩忠
献家盖通南北所传皆阁谱宣和谱北为完颜谱南为
卷四十九 第 8b 页 WYG1203-0646d.png
御前祇应谱今紫霞前谱是也韩谱湮废已久东嘉郭
楚望始绍其传毛杨徐皆祖之不知者咸称浙谱由毛
杨自秘其传故耳蔡氏四弄嵇中散补之其声无有雷
同孰谓浙人能之乎瓢翁酒酣好作草书尝写前人悲
愤之词一日言中散广陵散漫商君臣道丧深致意焉
至毛敏仲作涂山专指徵调而双弦不复转调与嵇意
合非深知音者不能又曰学琴当先本书传俗韵自少
仲连得法于其子余以作吏荒落向尝作琴述言历代
卷四十九 第 9a 页 WYG1203-0647a.png
所谱𣲖系因览先生遗墨俯仰畴昔今三十六年矣延
祐六年仲夏丁丑越袁桷书
   书括苍周衡之诗编
诗有经纬焉诗之正也有正变焉后人阐益之说也伤
时之失溢于讽刺者果皆变乎乐府基于汉实本于诗
考其言皆非愉悦之语若是则均谓之变也欤建安黄
初之作婉而平羁而不怨拟诗之正可乎滥觞于唐以
文为诗者韩吏部始然而舂容激昂于其近体犹规规
卷四十九 第 9b 页 WYG1203-0647b.png
然守绳墨诗之法犹在也宋世诸儒一切直致谓理即
诗也取乎平近者为贵禅人偈语似之矣拟诸采诗之
官诚不若是浅苏黄杰出遂悉取历代言诗者之法而
更变焉音节凌厉阐幽揭明智析于秋毫数殚于章亥
诗益尽矣止矣莫能以加矣故今世学诗者咸宗之括
苍周君衡之游京师极其游目之所寓悉归于诗浩溢
闳博盖将因言以宣情而于眉山公之学深有慕而跋
之者其为志亦勤矣夫水宗于海百折而卒至者非一
卷四十九 第 10a 页 WYG1203-0647c.png
日之功也故余力叙诗学之源委俾反而求之周君气
盛年富进进不懈异日胥会必当以余言为然也延祐
六年闰八月庚申前史官会稽袁桷书
   书仇按察父训子诗后
渊明退之诸贤惓惓训子形于歌诗听之藐藐迄不能
继父业手泽存焉之戒良可悲也独康节先生有子伯
温捧其先人之诗日笃不坠卒有成立此盖绝无而仅
今观致政仇公三诗遗墨如新其子按察清节吏能
卷四十九 第 10b 页 WYG1203-0647d.png
炳炳可纪用不展志诸孙崭然各自立宦业有法曰以
祖训为则颜氏之庭诰柳氏之家范奕叶毋变今于仇
氏之门见之矣书曰汝克昭乃显祖用成尔显德勉之

   王使君都中年像图诗卷
粤昔故家江左之王赞皇之李其高自标致不以华腴
为可贵故其凌厉绝俗则有若元礼文饶官为一集卓
然以名阀自重其视世胄珥貂纡绶犹褓中儿耳闽王
卷四十九 第 11a 页 WYG1203-0648a.png
俟都中幼岁登膴仕抱负奇气折节慕义其为政先恺
悌而后功利宦绩光显为东南牧守表官为一象盖将
悯岁月之如流厉志考德俾日进焉若年之有加而无
斁也抑尝闻之今之为吏起于荒窭尝病不知其所为
盖其习讲之道非有所素也宦学之门受察于父兄之
侧遇事剖析白首吏拱手不敢议其徵取者良有自来
桷念昔曾大父太师枢密越公嘉定间以著作郎考南
省多士独得参政留耕先生后登上第直道大节为淳
卷四十九 第 11b 页 WYG1203-0648b.png
祐全臣虽不及相天下士今犹嗟惜之施于诸孙诗书
之泽盖未巳也桷学不加进惧世德之微凛然自治敢
以通家之旧愿相与勉焉以求似夫世臣之文献金章
紫绶岂足为吾两家荣观哉延祐六年八月辛丑契家
弟四明袁桷书
   题楼生诗集
海阴陈处士尝言吾妇兄楼某善治生昧爽以兴即整
理靡密某租某山出入俱有法又治其所尝往来冈缺
卷四十九 第 12a 页 WYG1203-0648c.png
怠于是酌酒尽暮暮而醒醒而吟凡是者三十年楼之
上世故为吴越王镇遏使因所居有庙里民祠之几四
百年今楼君已下世其子崧伯为余弟之子之夫始以
其集相示曰疏懒嘻若前言果疏懒邪诗盛于江西吾
乡以诗自名者率祖之其浸淫者为韩梅壬午癸未岁
余始悔悟海阴讥之曰自言学术有悟门不谓师承废
于是今读楼君诗天和混融不露斧凿而其平淡造诣
有陶韦之风焉理胜则无疵果有疵议者不能发口文
卷四十九 第 12b 页 WYG1203-0648d.png
士善讥评后率不振仆不敢若是书以归尚勉之雅俗
类厥考足永远矣
   书茅生家谱
余待罪翰林尝草三茅君加封制书深以为神仙家功
行累积子孙必盛茅则希姓则今江南茅氏岂其苗裔
也与或曰三茅君既仙去安得有后余应之曰老子为
道祖老子之子宗五传而为王太傅今李姓皆祖则茅
氏之祖也夫何疑吾乡公相家受原伯鲁之诮厚赀腴
卷四十九 第 13a 页 WYG1203-0649a.png
田谈笑立弃其困辱有下于皂𨽻甚者发丘垄恶言其
家世之盛靖观茅氏之自重有泚其颡者多矣汉氏以
试籀书始得为吏而唐宋制令玉册官必通文词者始
得为茅氏守艺犹近于儒者之事矣盛德若不足老子
之旨尚勉哉必有以兴复矣
   跋子昂赠李公茂诗
松雪翁诗法高踵魏晋为律诗则专守唐法故虽造次
酬答必守典则然于赠别等诗则仅见之淮阴李公茂
卷四十九 第 13b 页 WYG1203-0649b.png
胸次磊落言论吐冰雪擅幕府画诺事无停留士大夫
喜从之游宜松雪翁缱绻而乐道之阮公服常白观此
足为人物论矣
   跋宜春夏君与上饶陈先生文蔚讲经书问
自武夷之说行其门人矜重自秘皆株守拱立不能亲
有所明辨独勉斋黄公奋然卫道以其同焉者析之曲
焉者直之使后之人无以议汤文清公后出复以昔之
所深疑者充廓之是则武夷之忠臣矣今观宜春夏先
卷四十九 第 14a 页 WYG1203-0649c.png
生自明壮岁从上饶陈先生文蔚问答疑难无苟同之
病䌷绎微旨夐然于尊闻之外汲井养源端木表正蓄
德集善至是尽矣其孙震以进士来京师以桷族叔祖
特进尚书公遗墨相示盖守宜春时与其大父交好良
厚今八十年矣师友道丧愚者守之薄者背之欲求其
自得不可得夷考武夷释中庸与易传辄异夫程杨者
夫岂得已观此得以考焉
   题何子方丹书后
卷四十九 第 14b 页 WYG1203-0649d.png
金石草木药品见于神农书二者不得以偏废也自唐
世方士饰侈说以动上听卒致蹂偾以弊或者不察遂
因以置议焉厥今四海一辙而南北方剂判为二涂昔
人尝言藏用檐头三斗火陈承箧内一壶水二者胥失
之矣金石变化邻于鸿宝故昔得道之士近取于身而
法之内外交养厥功著焉今世所传实祖刘先生尔朱
先生余尝得其书而读之水火之腾降日月之摩荡差
毫发则不能成也故其起死也如神而非以增其声色
卷四十九 第 15a 页 WYG1203-0650a.png
之奉历亘古而不可废者其说具在贵溪何大方料简
切于人用者为十二方本于神农参于难素复以五金
八石之论曲畅而阐微焉其师陈君善父号名医宋世
公卿深重泉源木本有自来矣合南北之偏于大方有
望尝闻龙虎经有火记六百散落云笈愿归而求之则
其药愈神而人益信矣年月日四明袁桷书
   书江陵唐氏族谱后
集贤修撰番易吴公善作江陵唐府君墓铭叙述世系
卷四十九 第 15b 页 WYG1203-0650b.png
于质肃公八世矣府君之子洞云愿揭德正传俾桷有
述焉继质肃公立朝伟节在宋史而独减死令莫定是
否敢于府君之志而详言之熙宁元年著谋杀已伤自
首者减二等为定律主是议者王安石许遵也非是议
不得行者参知政事唐公御史中丞吕公献可判刑部
刘孝叔御史刘公玉钱安道翰林学士司马公也许遵
在宋循吏传苏黄门深取之且谓其年高多子孙繇减
罪之报桷考宋史则减杀议自登州妇人杀夫自首始
卷四十九 第 16a 页 WYG1203-0650c.png
唐公论为纲常本王许之议非也公以新法愤死后详
定敕令者卒于是而两疑焉宜定律曰谋杀自首减等
如遵议在天属如唐公议若是则两得之矣公之子淑
问为名御史是唐公亦诚有后哉唐故馀杭大族侍读
学士询实同所自其居江陵繇公父殿直君始质肃公
事实纪其诸孙在朝者历历可考宋社既亡衣冠故绪
阖郡不能以一二观吴君所为铭则世次犹可考也抑
尝闻之鲍靓以司𨽻系孙为道士王远知以琅邪太傅
卷四十九 第 16b 页 WYG1203-0650d.png
孙为茅山观主皆知名当时今洞云佐治开元宫居京
师二十年贞干善谋其源委有自来矣夫乐道人之善
儒者之事质肃公之不得伸于一时事若有待庸书碑
阴以告夫为史官者有考焉
   书永嘉王母香几铭记礼者之言曰先祖之德善功烈鼎而铭之卫孔悝是
也嘉言不忘子张之书绅是也席机觞豆受于老臣则
几铭旧矣况母训乎口泽之存岁久则弊为文传信凡
卷四十九 第 17a 页 WYG1203-0651a.png
之存亡复何预焉以儒成名几之铭滋久矣庸书以俟
   跋刘真人帖
养生家性命分为二途而性宗之说与命宗各有七焉
丘祖师以谈笑诙谲活中州万姓至其二传为长生刘
真人或疑其有留滞之意尝读渊明诗有云感被柏下
人深有感怆刘真人则曰墓中长有真空景岂非先兆
乎至治二年春二月丁卯拜醮长春宫为长沙余君善
之书
卷四十九 第 17b 页 WYG1203-0651b.png
   题姚雪斋右丞草
金源诸贤皆师怀素其法繇黄太史始盖一时崇尚苏
黄溯本以求则黄本怀素苏本徐季海二美兼备则雪
斋先生俱得之诗昉于苏骎骎乎太白矣字源于黄则
与之俱为怀素之弟子矣桷也获游玉堂得与其犹子
承旨公侍笔砚继入集贤复与公之子侍论议今观遗
墨敢发明前贤之渊懿使后者得有考焉至治二年会
稽袁桷书于悦心堂
卷四十九 第 18a 页 WYG1203-0651c.png
   书姚牧庵赠播州杨安抚汉英乐府
大德末年桷以史属预修成宗实录于时承旨姚先生
实领史事见其涂抹详定若不经意而一受润色即粲
然与班马并此殆其天资学力相须以成者思播杨侯
朝觐本末见于太史先生执笔尤致意焉惟昔杨侯以
中原大族世领夔府羁靡之州当蜀破一时名士咸往
依故其文献承接的有源委聚书训子益振起光采推
姚公不妄许与之心是所谓立贤无方则凡司文衡取
卷四十九 第 18b 页 WYG1203-0651d.png
士类于是有考侯之子颐正君来都温慎儒雅与之论
前朝事悉纚纚不绝示姚公所赠乐府因书以归之
   书叶信公家问后信公贵为宰辅不忘贫为旧事壮岁客吾里从学城南
杨氏书塾杨氏馆遇甚厚咸淳丙寅以资政守四明旧
往还皆重报之而以次子通判应友君为杨婿人咸服
其盛德咸淳政事一归贾相江公万里以告老去马公
廷鸾以称病去信公先二公以归贾每憾之后再召将
卷四十九 第 19a 页 WYG1203-0652a.png
中以事而公卒繇曹娥以遁天时人事至此有不能容
力可胜道哉竹友君尝获识于先人侍侧广颡丰下其
谈论犹有王谢家风度俯仰四十年而其子能以方外
士保其家谱信公诸孙于余为外表则渐就零落浮云
变更夫岂叶氏敬观遗墨为之怆然至治二年秋九月
癸丑袁桷书
   书杨安抚训子诗后
鲁周公传三十四世夫子纪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所
卷四十九 第 19b 页 WYG1203-0652b.png
不忍言是则伯禽以后为无闻矣家训之严莫盛于颜
氏若包孝肃司马文正庭诰俨在至诸孙而靡传君子
之泽五世而斩夫岂徒言哉播州杨忠宣公其子袭爵
作诗训示韦玄成之诗有曰于戏后人惟肃惟谨无忝
显祖以蕃汉室公之诗有焉今宣抚君盛年执谦问学
日积金玉厥躬以承休誉克昭乃显祖视鲁公世家实
为有光尚勉之哉则忠宣公实永不朽矣
   题吴浩然诗卷
卷四十九 第 20a 页 WYG1203-0652c.png
读群公诗玩把不能去手气与理俱明矣气繇物以成
形而下者为道邪为人邪人心非与道悖亦非气质举
世相承吾何敢言观浩然亦知道矣
   书朱氏精舍图诗卷
婺女史学之盛有三家焉东莱之学据经以考同异而
书事之法得于夫子之义例以褒贬而言者非夫子旨
矣龙川陈同父急于当时之利害召人心感上意激顽
警媮深以为世道标准志不成而年逝识者悲其不遇
卷四十九 第 20b 页 WYG1203-0652d.png
焉说齐唐与政蒐集精要纲挈领正俾君臣得以有考
礼乐天人图书之会稡力返于古是则论史者无遗蕴
矣噫自宋忠简公以经济才不得展用故其乡之后进
匡国辅世为首论人事不齐则亦曰有数焉耳矣方咸
淳初义乌朱氏兄弟四人并登进士第而伯仲季尤得
名其季宰定海余得识之见其贯今古若身历而知其
是否其为文简而明据会以归于一者也竦然以叩之
则曰吾于伯仲曷敢望后闻其兄仲晦君论事庙堂
卷四十九 第 21a 页 WYG1203-0653a.png
与南士持政柄者不合为理成精舍图以归而中原忠
纯儒雅之士藻绘褒拂皆今士大夫之所仰慕而不可
见者亦盛矣哉近世南北之党分朱君以越产不合于
南士而中原诸贤有爱于朱君审诸贤忠摩之至则朱
君之承接者必有其道立贤无方于诸贤见之群而不
党于朱君见之于是夫重有感焉
   书杨御史奏稿后
御史言事有二不幸焉折群阴初萌之机论国是于未
卷四十九 第 21b 页 WYG1203-0653b.png
定之日若难矣不至履其危而蹈其祸也至若奸孽肆
凶株党连结钳口拱手者千士一律至是而有言焉非
夫舍成败死生不能也邹道乡审于田承君刘元城决
于母氏其所处既定故其直节焯焯伟著有若杨御史
之言事其感愤厉奋悉出胸臆岭海刀镬虽在目睫犹
往矣忠矣哉昔人尝言御史以言事得名有关夫世道
之升降方今天子圣明小大臣罔不承恪杨君论思辰
告非若前日之难匪初惟艰尚懋敬之以永终誉
卷四十九 第 22a 页 WYG1203-0653c.png
   题潘伯润家谱
幼岁闻宁海藩繁昌公以文学政事得名群公交荐久
官江淮其犹子伯润尝从以行飞笺急檄一时争称道
之科举既废假馆浙右辱其讲授者皆楚楚可观然而
刚不容物论事直见底蕴脂韦者良忌之每语繁昌公
辄涕洟见于颜面繁昌死无后逃难荡析而伯润垂白
服斩衰以继晚岁手书宗谱以示其子惓惓于繁昌尤
切噫今世以田宅财物争为后若繁昌之死当掉去不
卷四十九 第 22b 页 WYG1203-0653d.png
顾矣伯润所为诚足以警厉薄俗子孙其有兴者愿书
此以俟至治三年十月袁桷书
   书鲍仲华诗后
宋太宗真宗时学诗者病晚唐萎薾之失有意乎玉台
文馆之盛絺组彰施极其丽密而情流思荡夺于援据
学者病之至仁宗朝一二钜公浸易其体高深者极凌
厉摩云决川一息千里物不能以逃遁考诸国风之旨
则蔑有馀味矣欧阳子出悉除其偏而振絜之豪宕悦
卷四十九 第 23a 页 WYG1203-0654a.png
愉悲慨之语各得其职今之言文章者皆其门人而于
诗则不复有同焉尝深疑之其力不能似之与抑其心
之和平不得与之同与降于后宋言诗者人人殊而欧
阳子之诗讫未有宗之者滁阳鲍君庭桂仲华以诗一
编介余所从游郝君时升求余叙语完气平其于景也
不刻削以为能顺其自然以合于理之正考其从来有
似夫欧阳子之旨矣今滁人思公数百年犹一日也而
其篇咏见于一泉一石者复得其遗民而宗仰之仁声
卷四十九 第 23b 页 WYG1203-0654b.png
之入人深于是乎见晋本乎唐忧深思远有尧遗风余
于仲华其殆近之与至治三年十有二月某日袁桷书
   书李弘道朝天录
司马氏探极南北之游迹私怪其动心导志不专为书
晚岁愤悱始以游历者散见于纪传入于渤海则禹所
传者异矣纂历代之书以为言其沿革旁分而散见诚
宜矣自汉赵充国班超于金城玉门纤悉利害至唐西
南备边亦得其要领是诚有指归夫古之善使者必通
卷四十九 第 24a 页 WYG1203-0654c.png
达道里周知阨塞为主上道若曰行记南北之变易询
于道途父老之说盖未足凭也今天下一家由淮而燕
者同一舟辙淮泗合流九河故道诸儒置议不已游于
京城山前十六郡之名漫不能考陆务观范至能携志
书以行或犹有诟病之者豫章李君以能为北行录简
而明博而文而于在朝之群彦咸深致意焉桷也学未
足以传后愿删之以俟他日之成也
   书纥石烈通甫诗后
卷四十九 第 24b 页 WYG1203-0654d.png
言诗者以三百篇为宗主论固善矣然而鄙浅直致几
如俗语之有韵者或病之则曰是性情之真奚以工为
千士一律迄莫敢议其非是纥石烈尧臣示其先府君
怡闲吟稿一编玩其词旨藻绘融液一本于大历贞元
之盛而幽深婉顺则几于国风之正矣府君旧贵族遗
言雅闻得于先朝之故老壮岁辙迹半天下富盛羁愁
感慨欢悦之事目受而心会冥搜远想不极其摹写不
止用意若是故成就实足以自见桷旧得拜府君于堂
卷四十九 第 25a 页 WYG1203-0655a.png
下聆其议论明洁而简易读其诗如亲见之焉泰定元
年三月某日袁桷书
   书郝伯常经题黄楼水龙吟后
郝公以使事馆仪直日襆被蓐食引马于庭下请归馆
使谢以未有旨如是者十有六年在馆中观书不辍其
未见者从制置司以假所作蜀汉书皆拘留时稿定方
时宋相以滔天之恶蒙蔽朝论士大夫咸以道学缘
饰殆如风痹不知痛痒公盖目睹其弊今观此词其意
卷四十九 第 25b 页 WYG1203-0655b.png
旨可知矣公之子为侍读学士尝与桷言公奉使时侍
读甫四岁后回京师年十九以戎服见拜且泣公闭目
不顾进退不敢其父友命易衣冠以进始与语焉前贤
典刑峻整若是视近时父兄之御子弟泚颡实多因书
旧闻以补遗事泰定元年三月癸卯四明袁桷书
   书张子仁少监族讲后张侍中曾孙忠文公叔夜忠确公克戬皆以死节表表
著靖康宋史忠义传兄弟并立馀人不能兼也后其子
卷四十九 第 26a 页 WYG1203-0655c.png
孙入南一在四明一在福唐绍兴推恩盖首及之都水
少监张君子仁盖其裔孙惓惓以宗谱未备纲罗附缀
支分而𣲖别之历历在指掌其勤且劳积二十年始成
焉族谱散轶皆由兵戎之迁徙晋世故家南北隔绝各
立谱系元魏以来赐姓纷杂谱莫能考欧阳子作宰相
表用志良苦而私为渤海谱犹有缺文是则为谱者诚
不易矣今子仁能追考其所自又复以职业自见光于
前人其官都水兴废举轶庙堂以其谙历升其官以居
卷四十九 第 26b 页 WYG1203-0655d.png
然子仁有不怿者桷曰胡安定先生以水利为一科故
其弟子若罗适顾临皆为名监司水土职在司空古尤
不轻世以善理财谷为能吏厥今漕渠之粟岁致千万
石数倍辽海不害于民而京师益以羡吾知考治行者
必以子仁为首夫何慊然因书其宗谱且以勉焉   跋吴子高诗
诗本性情能知之矣本于法度知之不能详矣风雅颂
体有三焉释雅颂复有异焉夫子之别明矣黄初而降
卷四十九 第 27a 页 WYG1203-0656a.png
能知风之为风若雅颂则杂然不知其要领至于盛唐
犹守其遗法而不变而雅颂之作得之者十无二三焉
故夫绮心者流丽而莫返抗志者豪宕而莫拘卒至夭
其夭年而世之年盛意满者犹不悟何也杨刘弊绝欧
梅与焉于六义经纬得之而有遗者也江西大行诗之
法度益不能以振陵夷渡南糜烂而不可救入于浮屠
老氏證道之言弊孰能以救哉吴子高居湖湘为诗以
法度自守高者腾霄汉幽者抉泉石忧乐得中合于采
卷四十九 第 27b 页 WYG1203-0656b.png
诗之说矣俟神人于执期望飞仙于蓬瀛侈心之萌帝
者之事公卿之作雅颂得之愿与子高异日相见而论
焉燕都宋本诚甫进士第一橐子高诗俾有语遂书以
归之 
 
 
 清容居士集卷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