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首
卷首 第 1a 页
原序
老友海昌陆先生辛斋尝携其爱婿查夏重词一卷见
示且曰此子名誉未成冀先生少假借之弁以数语其
时余官曹署冗俗碌碌未及为也及余转官司成则夏
重与其弟德尹后先入成均余乃得以一日之长临之
德尹旋与友人入粤而夏重肄业桥门离经鼓箧鱼鱼
雅雅弱不胜衣近是黄叔度一流乃其诗若文则又滂
葩奡兀奔发卓荦蛟龙翔而虎凤跃今之诗人或未之
能先也然且深情独写孤韵一往令人讽咏徘徊乍不
能巳盖夏重既辛斋玉润且为吾友勉斋黄门犹子仍
世通显胚胎擩染昔人有云半千孙固应尔姚江黄晦
卷首 第 1b 页
木先生常题目其诗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
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
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剑南不甚留意而
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风后
山凌厉峭直力追绝险遗山矜丽顿挫雅极波澜吾未
敢谓夏重所诣便驾前贤然使起放翁后山遗山诸公
于今日夏重操蝥弧以陪敦槃亦未肯自安鲁郑之赋
也且夏重学有本根龂龂自爱子瞻曰一时文人如鲁
直补之无巳文潜少游吾未尝以师资自处皆以朋友
待之而吾乃以一日之长临夏重乎顾屈指同学其才
可到昔贤者正复无几苏门诸君子与放翁后山遗山
卷首 第 2a 页
皆名节自持凛凛有国士风盖有重于诗文者而诗文
益重吾方处夏重于诸公之间正以其诗而又不敢限
之于诗也去冬余奉使南海夏重操长歌送行且以诗
集序见属归而夏重慎旃二集巳裒然成卷帙矣余既
巳诺昨者之请重忆辛斋畴昔之言时巳卧病请假匆
匆戒道尪驴在侧仆夫俶装援笔以完宿约盖于夏重
与夏重之诗皆有不能自巳于言者夏重其益勉之异
日相见其必有更进乎此者矣济南王士祯序
巳未春余奉 命抚黔阳而同邑查子夏重短衣挟策
自吴涉楚追及之于荆江梦渚之间其时疆场未启豺
虎塞涂余提戈束马自铜仁间道崎岖溪谷崖箐孤军
卷首 第 2b 页
转战一旅深入帐下健儿能从者不过数十人而夏重
独忼慨与俱经年而后抵贵治相与仰视飞鸢俛蹈荆
棘烽火昼红箫笳夜咽未尝一日不同之也军府初开
书檄旁午调遣徵发将伯助余仓卒肆应又两年始定
夏重则去余归里往谒其观察世父于鄱江焉夫以白
面书生年未及壮弱不胜衣骨棱棱出衣表乃能肮𩪝
自喜如此则巳龌龌𥪡儒异矣顾复戎旅之顷不废吟
啸握槊赋诗磨盾草檄军中有傅修期既隐若敌国兼
得陶写岁月瘴云如墨毒草摇风以赋咏当悲歌浣花
工部不履行间淮蔡军咨羌无篇什庶几小益之戎装
竞传剑南之诗句藻采横飞绮思艳发抑又多焉何其
卷首 第 3a 页
壮也今年夏重入游太学而余适膺 召命归佐夏官
因复留之邸舍夏重乃裒其行旅之诗梓之问世其豫
章之吟别为一集题曰慎旃盖取诗人行役之义且属
余为弁语夫诗人有言维予与汝往者贵竹之日余与
夏重真同蛩駏回首蛮烟惊心骇魄历历如在目睫序
夏重之诗非余又谁属也因为纂述旧游书之卷首若
夫齐纨未贵菱歌万金夏重业巳狎主齐盟又无俟余
称说矣同里杨雍建序
余卖药海昌查子夏重屡有诗酬和寻其佳处真有步
武分司追踪剑南之堂奥者夫今人卒业兔园孰不以
风流自命左掞右摛东绠西繘都欲驳正李杜之瑕璺
卷首 第 3b 页
元白之卑弱为汉为魏为陶为谢目空千古苟从旁细
覈正如扬灰万斛求半铢铜铁且不可得况于金乎此
所以深叹于才难也夏重视彼犹孤凤独鹤翱翔于百
鸟鸡群中可谓横绝一时者矣复能谦退以好善微特
不敢轻议古人抑有味乎水乐樵歌俱将引为笔墨之
助此非取法浅陋也惟其知作者苦心一字一句莫不
有深意于其间若属目粗浮矢口妄论真耳食吠声徒
作撼树蚍蜉尔夏重是编自巳未至壬戌四年间水陆
万里往来楚黔之什山川诡变与江浙殊绝苗蛮风俗
与乡土迥判加以乱离兵革之惨饥荒焚掠之馀天宝
诗人所不及睹投荒迁客所未曾历者聚敛笔端供其
卷首 第 4a 页
驱使宁樊篱鴳雀可望其项背哉吾因是而更有慨焉
使夏重据龙山之田数顷桑柘茂𡶇池有鱼园有果牛
宫豕栅静谧于先人之旧庐兄弟相为师友必沈酣经
史守先以传后无疑也乃历鹿舟车蹭蹬亭皋即耳目
之聪明足发其诞幻然于青灯四库不能无梦寐焉虽
然麻姑年少将见蓬莱扬尘不难返海外之逸书使归
学宫搜龙宫之秘图传诸人间斯蠹粉陈言又奚足云
剡中老友黄宗炎篹
夏重自黔归裒其三年往反道路之诗自题曰慎旃集
吾友黄晦木先生喜而序之为奖许其所巳至而勉惜
其所未至晦木夏重尊人逸远畏友僩然以古道自处
卷首 第 4b 页
夏重既拜而登之集矣今年余偶来燕台夏重方客燕
未返其同学友人欲梓其集燕中乃过余而请曰小子
不幸早失怙恃舍其先人之庐奔走四方冀以续食晦
木先生所云青灯四库杳然梦寐斯集所留与岭猿瘴
鸟相为和荅劳者易歌不自知其言之长也然而山川
登涉动魄惊心追思昨梦读之而怦怦心悸不欲便付
摧烧姑应友人之请丈人亦有以终进之乎余应之曰
子之诗自附于陟岵诗人之义夫亦知诗人之根抵乎
夫陟岵之诗人疲劳困顿晨夕不遑而于父母兄弟三
致思焉忠孝悱恻之怀咏叹淫泆而不能自巳此固风
雅之本原而非流俗之咏唱也今之称诗者挟持唐宋
卷首 第 5a 页
颂酒争长各为门户余窃以为皆非也夫诗何分唐宋
亦别其雅俗而巳古之诗人其志洁其行芳自托于芝
兰芳草而绝远萧艾故虽至坎壈失职郤曲于倾辀骇
驷之途而耿介特立终不移于颓俗以此求之陶彭泽
杜浣花之流操持卓荦磊砢傲兀凛凛皆有国士风故
其为诗迥然自远于俗即白分司讽谕閒适诸篇言近
指远一唱三叹真得风人之遗与元亮子美同其根抵
而不知者妄谓之俗呜呼耳食拘墟之徒又岂足与论
六义之旨趣乎夏重禀承庭训濡染家学反覆四始之
际既巳有年一旦远涉江湖崎岖贵竹发而为诗依然
陟岵之思晦木老友以为上武分司而下追射的一言
卷首 第 5b 页
为智知其不轻借游扬也且晦木以父执登堂门庭无
恙牛宫豕栅橘圃鱼陂俛仰流连乃更以青灯四库欲
广夏重之意夫亦以先人手泽存于缥缃卷帙间冀使
无忘其根抵尔夏重勉之岁月易迁盛年不再计夏重
挟策远游之年正与余抱痾焚研之岁等双丸转毂余
巳素发被领老大空悲了无可纪夏重诗巳见许前辈
春华之藻恃本根之不拔耳根之盛者其枝干日益繁
慎旃之诗夏重之本末存焉无俟访逸册而搜秘图益
保其陟岵之思而巳辄以此勉夏重且请更质诸晦木
冰叟陆嘉淑序
慎旃二集者吾友查子夏重游豫章之诗也初查子自
卷首 第 6a 页
巳未游黔至壬戌而归名其诗曰慎旃集今自癸亥游
豫章至甲子而归复名其诗曰慎旃二集盖皆取孝子
行役不忘其亲之义也嗟乎查子乎游乎而欲慎旃乎
古昔盛时民有恒产士有常糈负耒横经温清定省安
所事游其偶有游者不过贤劳王事耳故孝子行役而
得以慎旃自勉至春秋战国之世而士以游名朝秦暮
楚巳有不遑言慎者矣然孔子曰游必有方孟子曰人
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则是游亦未尝不得慎也
天变人穷最困者莫如四民之首饥来驱我急何能择
其尚能有方乎曳𥚑无门投笔安往其尚能嚣嚣乎于
此之时而欲慎旃难矣且夫查子之游豫章也鄱阳之
卷首 第 6b 页
险不若洞庭之恶也洪都之近不若鬼方之远也六月
之暂不若数载之久也旧游词客往还唱和之乐不若
蛮獠寇贼战争杀戮之惨也较之游黔之役又似可以
无慎而查子慕亲之诚守身之孝每念不忘用名其集
余于是而叹陟岵诗人何代蔑有决不得以古今时地
限也世衰学丧风雅道沦言宋言唐言魏言汉纷纷聚
讼之徒类皆饮潘拾唾正如家僮路乞各张势豪所有
以相矜诩而不自知其妻孥安在彼岂不闻虞廷言志
之说哉势利薰溺情性销亡只句单词哗世取宠自谓
言志而其实无志之可言也得查子慎旃之意而振之
登山临水感时咏物吊往惊离无往而非不忘其亲之
卷首 第 7a 页
心所寓杨用修谓诗须有为而作盖自三百篇而降屈
大夫陶彭泽杜工部千古俱有同旨宁谓风雅一道不
可自此而复续乎彼区区以韩欧苏陆之间儗之者犹
皮相矣余病留京邸因怀岵屺之望不欲受人牢笼间
或自鸣其酸苦遇尘堆粪壤之人辄秘不使见唯查子
与一二故交至始出与诵之暑退秋来襆被南返查子
过别索序此编长吟低讽慨然喜其与余有合也易曰
同声相应余其能无言哉同学弟郑梁题于燕京旅次
卷首 第 7b 页
卷首 第 7b 页
凡古今文章著作之事其深造独诣名当时而传后世
者类皆有惊才绝学而又加以不巳之好好之至者且
或有其癖焉昔杜元凯有左传癖而少陵亦云为人性
癖耽佳句好至于成癖则颛固之极通于神明变化生
而能事尽矣吾友查夏重先生天纵异才深沉好古于
书无所不窥而其生平所癖好者惟于诗于山水于友
朋而于进取荣利之涂泊如也昔人论文谓必得江山
之助以先生之才之学而天又故迟其遇俾其驰驱游
览以尽吐其胸中之奇尝挟策从军至牂牁夜郎之地
以及齐鲁燕赵梁宋之区邮亭驿壁题咏殆遍往往传
诵人口又尝渡彭蠡过洞庭登匡庐之巅探岘山黄鹤
卷首 第 8a 页
之胜所至必与贤豪长者相结往复詶唱诗益富而且
益奇癸未成进士简入翰林即受 天子特达之知
授职以后比岁西巡扈跸者再常在属车豹尾之间涉
大都之河穷瓯脱之境荒遐幽岨从来诗人之所未到
题咏之所不及荡胸骇目悉绘之于诗凡有所作皆呈
  御览未尝不篇篇称善也人皆谓先生遭逄盛世
将骎骎向用而先生常怀箕颖之志亟欲告归当道钜
公竞挽留之不可年未及悬车已决然竟赋遂初矣既
归里门于世事一无干预而登临咏歌之兴未衰也乃
复南游闽粤寻无诸之故墟访尉佗之遗迹而其诗益
豪荡感激超神入化矣先生于诗文山水友朋之外馀
卷首 第 8b 页
无所好盖先生不独以诗传而其为人高情逸韵尤夐
乎其不可及也昔予在京师与姜西𬈑赵蒙泉杨晚研
惠研溪汤西厓宫恕堂吴西斋诸君及先生弟侄德尹
声山为文酒之会每月必再会每会必分韵赋诗西𬈑
有酒所尝谓诸君我辈大约人人有集然其诗或传或
不传今当牵连缀姓氏于集中百年以后幸有传者则
附载之姓氏亦不泯没于后世矣予时笑以为迂由今
观之先生之集固已必传无疑且不忘旧好予之姓氏
既屡见于集中而又属予为序予固将灭没无闻而得
挂姓氏于先生集中不特如少陵之于阮生朱老东坡
之于杜伯升杨耆老符秀才而已也则予其亦有厚幸
卷首 第 9a 页
也夫娄东同学弟唐孙华撰
卷首 第 10a 页
敬业堂集卷五十目录
 馀波词下
  齐天乐(辛酉贵阳立春)潇湘静(杨耑木都下书来)
(知外舅陆先生巳南选喜而有作)
  西河(春晴偕彭南陔吴雁山登照壁山佛阁)
  疏影(赋瓶梅影次张王田韵)
  沁园春(寄祝朱止溪先生及吴太君八十双寿)
  曲游春(清明黔阳城外作)
  金缕曲(又何轩前芍药一丛花时被风雨摧残而)
(余所插瓶中双蕊经旬始落一似有情相慰者)
(戏填此调)点绛唇(雷雨初过小轩睡)
卷首 第 10b 页
(觉归思忽生)二郎神(午日风雨残酒薰)
(人竟成薄醉友人索余题扇填词应之)
  绮罗香(署庭七夕桂花盛放)
  瑶华慢(赋难㙡)拜星月慢(中元夜对月)
  琐窗寒(中元后苦雨连旬薄寒中人已似吾乡十)
(月天气南方节候无准如此)
  梦横塘(得家信)水龙吟(赋雾淞)
  台城路(壬戍新年黔中见燕)
  鹧鸪天(花朝晴出郭閒眺)
  曲游春(白樱桃下偶题)
  唐多令(后园红杏林檎二本今春忽枯惟李花独)
卷首 第 11a 页
(盛)蓦山溪(又何轩前芍药今)
(年忽发并头一枝杨中丞属赋)
  台城路(二月廿九日黔阳送春)
  绿头鸭(听任小吏唱提水调其声宛转幽咽相传)
(明沐国公镇滇时宫人所歌者)
  满江红(送杨剑川罢官归云间)
  金缕曲(客窗初夏触景思乡)
  清平乐(初发贵阳)如梦令(平越道中遇雨)
  无闷(黎峨阻兵漫题旅壁)
  生查子(六月十五夜黎城坐月)
  临江仙(立秋后七日自潕溪乘舟东下)
卷首 第 11b 页
  洞仙歌(过楠木洞舟人指点石上有沉香船云是)
(吕仙留迹)台城路(武陵换船自龙阳)
(至长沙)潇湘夜雨(长沙水槛亭为)
(赵云岑副使作)百字令(晓发湘潭由青草)
(湖出洞庭看月)台城路(登岳阳楼)
  长亭怨慢(壬戍九月十三日到家作)
  摸鱼子(涉园詶别魏禹平)
  念奴娇(赠别碧纹录事)一萼红(重过飞翠轩)
  渡江云(禾城荅华羲逸见贻原韵兼送其北行)
  百字令(徐淮江别后寄调有书记狂游之语次韵)
(荅之)解连环(纪梦)
卷首 第 12a 页
  解蹀躞(接德尹武昌信知春杪巳作岭表之游)
  芭蕉雨(本意)祝英台近(赋蝶和韬荒兄)
(韵)离别难(寄书)
  河传(秋雨)绮罗香(红叶用玉田旧韵)
  新雁过妆楼(赋菊用玉田旧韵)
  江南好(虎丘送朱子容六丈入都癸亥二月)
  霜叶飞(再得淮江书知弄珠别落人手余时将有)
(南昌之役旅怀殊耿耿也)
  望江南(朝发景德镇夜抵饶州舟中即事)
  又 又
  四字令(阻风鄱阳湖)绮罗香(南州官舍风雨连)
卷首 第 12b 页
(朝履安叔索题词藁)金缕曲(彭蠡舟中读外舅)
(陆先生与声山侄雁字唱和诗卷戏填此调)
  迈陂塘(吴民则属题秋浦归帆图用李分虎韵时)
(由吴兴学博去任)点绛唇(红花埠道中)
  台城路(京师送李分虎南归兼怀令兄斯年武曾)
  木兰花慢(送曹升六舍人佐郡新安)
  齐天乐(寄祝魏青城宪副七十寿)
  酹江月(京城中元)一萼红(积雨有怀竹垞时)
(移寓古藤书屋)解佩令(联句送赵秋谷归)
(益都)浣溪沙(联句题张远墨梅)
  春风袅娜(游丝同竹垞赋限蛇字)
卷首 第 13a 页
  百字令(为真定梁相国寿)
  前调(竹垞属题归耕图次卷中原韵)
  太平时(奉和/圣制立春)
  醉太平(甲申元夕西苑观灯/赐宴归同揆恺功)
(院长赋)迈陂塘(高江村宫詹属题)
(蔬香图)百字令(楼敬思送盆菊赋)
(谢)菩萨蛮(钱蔗山给諌赠女)
(儿香一奁赋谢)疏影(同魏水村赋寓庭芭)
(蕉)金缕曲(寓庭杂莳草花有)
(一种名秋牡丹者戏嘲之)
  前调(盆池种藕有叶无花)
卷首 第 13b 页
  醉太平(丙戍元宵/召赴畅春园西厂观烟火)
  长亭怨(咏揆院长家红鹦䳇同孙松坪学士作)
  行香子(月下过佟陶庵学士湖上寓楼时随/驾)
(至杭)减兰(题湖舫丁亥秋作)
  临江仙(西湖秋泛)浪淘沙(钱塘观潮)
  洞仙歌(戊子正月望后竹垞表兄送余北行至南)
(湖而别)钗头凤(重渡扬子江)
  探春慢(上巳偕杨晚研汤西崖周桐野沈涧房万)
(柳堂褉饮)减兰(卖花词)
  步蟾宫(碧云寺僧房见盆桂而作)
  桂枝香(辛卯十二月武英殿书局告竣停免内直)
卷首 第 14a 页
卷首 第 15a 页
(茎叶展舒苍翠欲滴因种之瓷盆冬来弥茂本)
(草所云长松当即此种也)
  点绛唇(乙未寒食铅山道中遇雨)
  瑞鹤仙(武夸山下看道院制茶)
  沁园春(虎丘买水仙戏填一关)
  前调(咏老少年德尹以诗索赋)
  前调(蜡梅)东风第一枝(盆梅重放喜)
(而有作)一剪梅(瓶梅)
  满庭芳(半山舟中看桃花作)
  金缕曲(闻润木弟堕车伤臂填此寄讯)
  梅花引(壬寅小除夜与德尹分赋)
卷首 第 15b 页
  红娘子(永双头桃实戏次沈房仲原韵)
  鹊桥仙(庭前香橼一本秋杪有脊令来巢踰旬而)
(雏成适有所感漫填此阕)
  蝶恋花(入冬风雨盆菊离披折供案头经旬色犹)
(鲜好戏赠以词)
敬业堂集卷五十目录(终)
卷首 第 16a 页
卷首 第 17a 页
敬业堂诗集总目
 第一卷
  慎旃集上 古今体诗八十五首
 第二卷
  慎旃集中 古今体诗九十一首
 第三卷
  慎旃集下 古今体诗七十七首
 第四卷
  遄归集 古今体诗九十一首
  西江集 古今体诗八十四首
 第五卷
卷首 第 17b 页
  踰淮集 古今体诗五十九首
 第六卷
  假馆集上 古今体诗六十四首
 第七卷
  假馆集下 古今体诗六十九首
 第八卷
  人海集 古今体诗八十九首
 第九卷
  春帆集 古今体诗六十六首
 第十卷
  独吟集 古今体诗七十六首
卷首 第 18a 页
 第十一卷
  竿木集 古今体诗五十五首
  题壁集 古今体诗六十首
 第十二卷
  橘社集 古今体诗六十四首
 第十三卷
  劝酬集 古今体诗九十三首
 第十四卷
  湓城集 古今体诗九十一首
 第十五卷
  云雾窟集 古今体诗七十三首
卷首 第 18b 页
 第十六卷
  客船集 古今体诗二十九首
  并辔集 古今体诗四十三首
 第十七卷
  冗寄集 古今体诗六十三首
 第十八卷
  白蘋集 古今体诗三十五首
  秋鸣集 古今体诗五十二首
 第十九卷
  敝裘集 古今体诗三十四首
  酒人集 古今体诗七十五首
卷首 第 19a 页
 第二十卷
  游梁集 古今体诗九十七首
 第二十一卷
  皖上集 古今体诗六十一首
 第二十二卷
  中江集 古今体诗七十三首
 第二十三卷
  得树楼集 古今体诗八十九首
  近游集 古今体诗二十四首
 第二十四卷
  宾云集 古今体诗四十四首
卷首 第 19b 页
 第二十五卷
  炎天冰雪集 古今体诗三十五首
  垂橐集 古今体诗四十二首
 第二十六卷
  杖家集 古今体诗六十五首
 第二十七卷
  过夏集 古今体诗七十四首
 第二十八卷
  偷存集 古今体诗十七首
  翻经集 古今体诗八十一首
 第二十九卷
卷首 第 20a 页
  赴召集 古今体诗九十七首
 第三十卷
  随辇集 古今体诗一百十四首
 第三十一卷
  直庐集 古今体诗一百二十四首
 第三十二卷
  考牧集 古今体诗一百四首
 第三十三卷
  甘雨集 古今体诗四十三首
 第三十四卷
  西阡集 古今体诗六十二首
卷首 第 20b 页
  迎銮集 古今体诗四十六首
 第三十五卷
  还朝集 古今体诗八十首
 第三十六卷
  道院集 古今体诗七十三首
 第三十七卷
  槐簃集上 古今体诗九十八首
 第三十八卷
  槐簃集下 古今体诗九十七首
 第三十九卷
  枣东集 古今体诗一百八首
卷首 第 21a 页
 第四十卷
  长告集 古今体诗一百七十二首
 第四十一卷
  待放集 古今体诗一百五十九首
 第四十二卷
  计日集 古今体诗七十九首
 第四十三卷
  齿会集 古今体诗一百二十八首
 第四十四卷
  步陈集 古今体诗一百二首
 第四十五卷
卷首 第 21b 页
  吾过集 古今体诗六十四首
 第四十六卷
  夏课集 古今体诗四十五首
  望岁集 古今体诗五十首
 第四十七卷
  粤游集上 古今体诗八十四首
 第四十八卷
  粤游集下 古今体诗一百五首
 第四十九卷
  馀波词上 长短调一 百二十二首
 第五十卷
卷首 第 22a 页
  馀波词下 长短调一百十一首
敬业堂集总目终
卷首 第 22b 页
卷首 第 23a 页
敬业堂诗集序
  夏重之重于人与人之重夏重者岂独以诗哉其
  在家庭也愉婉承欢善继其尊人逸远先生之志
  与诸弟一堂师友砥行立名至于义方垂训慈而
  弥严长若幼皆能自树立倡随之谊食贫相庄悼
  亡一赋终其身不再娶其饬躬于内也如此其立
  朝也著作承明出入
 禁闼者十年
天子嘉其勤慎卿尹服其恬雅年甫六十四遽移疾还
  家其于进退之际又如此则夏重之足重于人与
  人之重夏重者固自有在不独以诗也明矣即论
卷首 第 23b 页
  其诗亦恢之以学问深之以涵养且历览宇内之
  名山巨川以达其气𥙿其神而扩其耳目之闻见
  即物写怀皆其忠孝友爱至性至情之所蕴蓄而
  流露初非规规焉争能于声律字句间也平生所
  作不下万首今手自删定起巳未迄戊戌凡四十
  八卷取随
驾山庄时
御书赐额名曰敬业堂集乞余一言弁首藏诸家余与
  夏重生同里重以昏姻晚又出余门下自其少时
  伏处海滨迄三十岁以后游学京师历仕归田数
  十年如一日世之知夏重者孰余若遂不辞而为
卷首 第 24a 页
  之序佟陶庵先生夏重举京兆时同年友也既而
  同直
 内廷晨夕数年埙篪唱和侪辈皆一时之选而其伏
  膺者惟夏重一人丙申冬出抚东粤夏重走访之
  临别捐俸嘱刻其诗以问世是夏重之见重于陶
  庵与陶庵之重夏重者迹虽重其诗实不独以诗
  重也世之读夏重诗者以衰朽或不足信请试质
  之陶庵先生
  康熙五十八年巳亥秋七月朔洛溪衰朽许汝霖
  序
卷首 第 2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