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202-08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兰轩集卷十三      元 王旭 撰
  记
   砀山重修宣圣大成殿记
至元甲午岁新天子既即位首颁明诏于天下以兴学
养士修理文庙为言于是砀邑之弦歌方盛而宣圣大
成殿适以霖雨坏官吏震惊莫敢宁处即合谋改作
而大新之邑人闻者莫不欣然愿有以自效盖旧殿板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202-0859b.png
堂三间规制弗宏无以惬一方瞻仰之意今改而为五
明琉璃转角之制侈大宏丽巍峨轮奂其于圣人之宫
甚相称也邑人之喜岂非有以合乎心之同然者欤鸠
工于甲午之孟冬落成于乙未之仲春及厨库各三楹
亦次第而俱新于是耆老士夫从其官吏会集庭下拜
且言曰恭惟夫子之道广大若天地昭明如日月顾此
区区一殿之广狭高下岂足为增损哉然世道人心则
于是乎卜也方今释老之宫遍天下一小邑不下数十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202-0860a.png
区其壮丽邦君之居不若也而宣圣祠庙州邑阖境数
百里唯一设耳往往卑陋而不彼若圮坏而不时修噫
世道之消长人心之邪正亦可知矣然则我邑贤侯今
日之举非惟无负于圣诏其为世道人心计亦可谓切
矣使天下之为政者皆知抑彼而崇此如侯之用心则
斯文其有不振学校其有不兴而人才其有不盛者乎
某时方叨讲席目击其事众谓某盍记之因不辞而书
庶俾来者有所考而继厥志焉侯蒋氏讳恕平阴人其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202-0860b.png
协谋同志者皆勒石以志久远兹不详载
   环溪记
泰山陈君鲁彦有别业曰环溪在郡城之西六七里丁
酉季春尝置酒邀余往游焉有草堂三间西临古溪堂
前地可四十亩肥而平植诸果后可半亩皆花卉错莳
坐定余谓君曰所谓环溪者此邪水泉安在君笑而起
导余下溪岸十馀步得泉一泓长数寻中浮小荷如钱
北而西其泉渐多或浅或深或广或狭澄碧不流有鱼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202-0860c.png
出没可观君方种柳数百株溪所环地可十亩宜稻时
大旱涧谷皆涸而此溪如是他时可知也归堂上举酒
属君而言曰夫有山恒患于无泉有泉恒患于无土今
君仰高俯清而宅膏腴可谓得其胜矣虽然君之心将
不止于是也盖因高之仰而景行之是行则吾仁当日
进因清之俯而心源之是澄则吾智当日明因膏腴之
宅而道德精华之是撷则吾之业当日广如此则人因
地而益高地因人而益胜矣但恐天爵修而人爵至不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202-0860d.png
得久为环溪之主奈何君因大笑酌酒酬予而歌曰环
溪之山兮神且灵环溪之水兮甘以清环溪之土兮沃
而平卜吾居兮乐吾生终逍遥兮谢浮名歌罢更酌大
醉而返
   省斋记
袁君善庆以省名斋而求记于余余曰鲁论载曾氏三
省之说子之命名得非有取于斯乎请为子申其说昔
者圣人设教于洙泗之上学者甚众唯颜氏为庶几颜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202-0861a.png
之后得其传者曾氏一人而已然考之当时四科不与
而圣人亦尝以鲁许之其所以过人者奚在也盖忠信
传习乃所以诚身而明善此圣学之要而曾氏之所独
得者何为曾氏之独得而他人之不得耶盖存心与不
存心之异耳心之所以存者其省之之功乎省者反求
而详察之谓也岂特曾氏为然哉屡省乃成帝舜所以
保其治内省不疚夫子所以无其忧圣人犹且从事于
此况学者可不用力于斯欤袁君鲸川之秀也谨于修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202-0861b.png
身而笃于为学观名斋之义则不待退省其私而可以
知务内进德之实矣故余告以圣贤之省用广其志
   流芳堂记
至元己丑冬余寓于鄃既为太守宋公铭其先人总管
勋德之碑而知其家世由来之盛他日复以燕居之堂
请余名而记之余既名之以流芳而值余将归其记未
暇作也今日还家偶阅晋史至桓温有大丈夫不能流
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之语因掩书而叹曰芳可流臭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202-0861c.png
可遗乎是盖奸雄一时之言而非其志之所存也及观
其终则彼身既不免为跋扈之臣而其子玄又以僭逆
致败果无芳之可流而臭之遗者将不止于万年矣异
哉何其言之应而如是耶盖有是言即有是心心即天
也祸福感应之源也一念之善善即应之一念之恶恶
亦从焉使桓温果以流芳百世为心则忠勋尽节子孙
效之与国咸休永世无穷而芳之流者亦将不止于百
世矣惜夫温之心乎彼而不心乎此也因念昔与宋公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202-0861d.png
名堂本取德厚流芳之意云尔而今乃与温之言合然
温之心期于遗臭而既已如其所欲矣今宋公自祖及
孙佩金符者三世好贤喜施种德不衰观之天理其兴
盖未艾也使自今已往子孙相承皆以公之心为心益
深其源益培其根则人之所欲天必从之而流芳百世
独不能如其所欲乎又恨去公之远而不得共论此意
也言未毕闻剥啄声开户视之则宋公之伻来徵记者
也余即不暇别作因书以授之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202-0862a.png
   止斋记
予一日讲授之暇逍遥曳杖过李君简卿之家见其新
辟一室虽不甚宽而虚明可爱坐既定因言及古今之
治乱人事之得失世途之幽险仕宦之艰危意悄然有
所不乐君叹曰吾闻之适野者途穷而返驾游川者风
浪而停舟君子之道亦行其所当行而止于其所不可
不止而已苟于其所当止而妄行焉则悔吝生而忧患
至矣吾平生赋性疏懒不喜奔驰每思日用之暇闭门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202-0862b.png
却扫焚香默坐消遣世虑使此心如古井之水未之能
得也昨因观大学知止之章而有默会于予心者今欲
以止名吾斋而请子记之可乎予曰可然此乃予之所
宜称而非君之事也盖尝劳于旅者然后安在家之贫
常厄于饥者然后甘藜羹之味昔予以亲老家贫之故
急于甘旨之奉而不知富贵贫穷之有命伥伥狂走陵
险阻冒风霜首尾十年南北万里终无益焉惟其久劳
于动也是以思其静惟其久厌于行也是以愿其止今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202-0862c.png
君固未常动也何静之思未尝行也何止之为故夫所
谓止者宜莫如予而非君之事也然所止有大于此者
君宜勉焉易卦之艮其止乃太极流行事物之定理大
学之止至善乃圣贤明德新民之极功也君欲于斯从
事而求知其义之详乎则程朱之说见于二书者既已
备矣又奚俟于予言之赘哉虽然此止之说也若夫君
子进修之功乾乾之诚虽颜子吾未见其止者故曰士
希贤贤希圣圣希天至于天若可以止矣其健行而不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202-0862d.png
息者又何耶故不达天德则无以知乾道变化之神不
知乾道变化之神则无以识品物流形各正性命之理
不知性命之理则无以知万物各止其所之妙今试以
人伦言之如为人君之止于仁也为人臣之止于敬也
父子之止于慈孝也国人交之止于信也人皆知五常
之止者当然矣孰知其理运古今而无穷未尝有一息
间断之时耶此天命之所以常行而人心之所以不死
也故不止之中而有当止者在当止之中而有不止者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202-0863a.png
存焉君于斋居隐几之暇尝试以是观之必有得于吾
言之表者矣
   顺斋记
天下事物纷纶交错有万变之不齐徐而观之莫不各
有当然之理自然之势苟能因其理势而行之则事物
虽多而可以至于无事此君子之心所以常乐而不忧
天下之事所以不劳而能成也孟子谓禹之治水行其
所无事盖不过顺其水之性而已呜呼岂惟治水哉大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202-0863b.png
而天地阴阳小而禽鱼草木吾未见逆其理拂其性而
能行能生者也况于物之最灵而名为人者乎夫天生
烝民而与之以五常之性曰仁义礼智信也复列之以
五品之伦曰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也内而有以顺
其性则天下之善无所遗外而有以顺其伦则生人之
道无所阙自世教不明而人心昏蚀于利欲之馀天性
人伦迷谬错乱无所不至本原既失故于天下之事一
皆倒行而逆施之吁可叹已今吾子诚以顺名其所居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202-0863c.png
之斋求余文以记余不知君之所谓顺者将委曲以顺
于人情耶抑委蛇以顺于物理耶然自吾五常之性五
品之伦顺而推之则亦何往而不可也至于祸福穷达
死生之际亦不过顺其正而已矣此圣贤安土乐天之
能事顺斋主人其勉之
   克斋记
至元己丑岁予寓于鄃得王君子谦之为人气和而志
刚迹近而情远详于处事而敏于应物与人交能委曲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202-0863d.png
尽其诚是有常德而用心于内者可亲而不可疏也其
子枢从学于予而君之见礼为尤厚一日构堂于所居
既落成予造焉君举觞言曰予自幼读书亦尝有意于
圣贤之学中年事夺弗克而止然终未能忘也今筑此
居庶朝夕之暇思所以自治子盍有以名而相之乎予
既义不获辞因复之曰夫圣贤之学所以为已者莫先
于明理以治性情性情之德以仁为首而求仁之术以
克已为要其见于颜子之问圣人之答者亦已详矣然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202-0864a.png
仁者乃吾心至爱之理包四端而长众善其全体混然
本无亏欠又奚待于克而复哉惟其有生则不能无情
有情则不能无欲欲长而理消人胜而天负私意一立
物我町畦而仁之害始不可胜言矣如太虚之生云明
镜之生尘清水之生泥顷刻变化莫知其本体之所在
苟能收其云去其尘而澄其泥则本然之有复还其故
矣盖理欲虽为二物而克复本同一机克已即所以复
礼而复礼即所以为仁非于克之外而他有所谓复也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202-0864b.png
此克之一字尤为学者用力之地欤故克如克敌之克
人欲与天理为敌克而胜之之谓也虽然克伐不行而
夫子许其难不忌不克而诗人颂其美又何耶曰此名
同而实异也彼之克施于人此之克施于已乃天理人
欲之所以分而君子小人之所以不同也诚能用力克
其可克而至于无所克焉则颜子之仁在我而无不得
其性情之正矣自治之道岂复有过于此者乎君于是
作而谢曰大哉克之为义也请以名吾斋而记其说虽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202-0864c.png
不敏愿从事焉遂书之是岁冬十有一月某日记
   敬乐堂记
东平马国宝以医游诸公间诚实乐易心休休焉其得
君子长者之称也盖久至元丁未冬予南还相与会于
北山陈君之座而纪君子周在焉二君称之不容口且
曰国宝以母夫人之故近饬一堂以为奉事之所而取
于孝经居养之云者既以敬乐名之矣诸君咸有作以
述厥美吾子独得无言哉因以记为请予诺之既而西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202-0864d.png
去逮今之来阅岁者再犹未偿也昨日子周至首以国
宝之意见徵焉予既谢逋慢之罪因笑谓子周曰国宝
之意云何曰人子之于父母也异形而同气呼吸喘息
靡有不相关者观于庾父病痢而黔娄流汗蔡母齧指
而君仲痛心可见天理流通彼此无间非偶然也然则
人子之事亲独可外此天而他求耶盖敬者所以存吾
心之天而乐者乃所以畅吾亲之天也吾于吾亲一饮
食一衣服一云为无不致其敬焉则诚心感格和气薰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202-0865a.png
蒸雍容愉怡自有以畅其天而安于我矣故敬者吾之
所当尽其心而乐者非吾之所能容其心也此国宝之
意而予之所知者是与非耶予曰得之矣敬在子而乐
在亲外而观之虽若二事其实感应之理则一而已斯
言予无以加之虽然君见国宝为予问曰他日彩服升
堂灵椿献寿能容吾捧春酒一卮歌白华南陔之诗于
座隅乎噫郑庄公有言尔有母遗繄我独无于是乎又
有以动予心之永慕矣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202-0865b.png
   清心亭记
至元癸巳秋秘监杨君武子过安阳为县尹蒋君才甫
篆清心二大字扁于所居退休之亭东平王某因推其
义而为之说曰天地生万物唯人为最灵而心者神明
之舍又所以主乎一身而应乎万事者也诚能清之而
无以累之则寂然不动之中自有感而遂通之妙不然
则方寸扰扰何以酬酢事务之变哉盖心犹水也澄而
清之则可以鉴毛发挠而浊之则不能以见山岳清者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202-0865c.png
水之本然也浊者泥沙之为也泥沙去而水还其天则
不求清而自清矣人心之所以昏浊者亦物欲之污害
之也物欲去而昏浊撤则心体湛然灵明虚静岂不犹
泥沙去而水还其清乎书曰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寅者
敬也人能敬以直内则一毫物欲之污自不能容此圣
人清心之要法也蒋君方从政以理民听讼分曲直辨
是非为职不先有以清其心可乎欲清其心而不从事
于敬犹无益也公馀宴休试坐亭中而思之必将有得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202-0865d.png
于余言而不以为谬矣
   砀山县新修学记
砀之宣圣庙在城东南隅其经始建立见于翰林承旨
王文康公之记者赵君守正杨侯泰其人也是时其城
久圮而新复民力犹寡故殿庑稍具而规模未备后历
数政虽颇有所增修而学校之事则未暇及也至元己
丑秋滏阳崔侯昶来宰是邑下车谒庙顾见神门之外
皆迫隘荒秽不可言而殿后之地又皆为浮屠氏所侵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202-0866a.png
据唯东北隙地仅有小屋三间为讲肄之所公拜退顾
众而叹曰圣人者礼乐纲常之主而万代帝王之所师
也学校者风化人材之本而国家为政之所先也顾可
使之卑陋废坠若此乎乃与主簿大名刘圯协谋一心
思有以经营修广之众闻而悦从遂以冬十月选工填
洿为高辟隘为广既建学斋五楹于其南之西而榜以
明伦又于其东立堂三间扁以明德庭甓方池机泉注
之竹柏青翠列植左右邑人观者莫不咨嗟叹美喜见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202-0866b.png
颜色以谓昔如何而今乃若是也侯犹以殿后地其势
未能遽正因陋就狭弗克如志为恨既乃具币走东平
请某来主其讲席邑人预学者咸蠲其役余既美侯之
为而邑之士大夫耆老又以修学之事请记其详余窃
惟既富而教乃圣人论政之格言侯于今日之举可谓
待邑人之厚而知为政先务矣其美有不待于余言者
惟其所以为学之道则不可不为诸生言之夫人物之
生同得天地之理以为性同得天地之气以为形其知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202-0866c.png
觉运动无以异也而独人为灵且贵者何哉以人禀其
性之全而物禀其偏故尔然其拘于气质蔽于物欲流
而不返则向之所谓全者今或失之亦无以异于庶物
矣且夫学之为道所以明其善而复其初也克其偏而
反其全也盖仁义礼智皆吾性之所固有而其行于父
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间者莫不各有当然之则所
谓道也惟不学以明其理故莫能有以知之耳学者诚
能求诸圣贤之书而验诸日用躬行之实收放心察人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202-0866d.png
伦以孝弟忠信立其本而格物致知明其用使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之具皆在于我而所学不为空言则庶
几无负于贤侯立学校作人材之美意矣余虽不敏愿
与诸生讲而勉之
   陈氏阡表记
至元庚寅秋教授陈君公望手书其先人行实一通遗
予曰新茔毕事子为我记其阡之表予辞不获因谓之
曰夫志墓铭碑已非古而阡表之记也又何居虽然欧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202-0867a.png
阳子为之矣敢不敬承君之命谨按君所书曰陈舜后
也武王封胡公满于陈子孙氏焉族远益大丧乱后谱
谍不存高曾而上莫能详先君讳某字某其先石洪人
考某不仕妣赵氏里人也金季避兵至先君于讳山逆
旅既又侨居睢阳父终殡于此母病尝剉臂肉杂他食
进遂愈母后殁于马南坞李氏庄金亡北还东平依舅
氏性清修慎畏慈祥恺悌所在称善人人百忤之无愠
也正室王氏睢阳大姓女一人早世次室曹氏子男四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202-0867b.png
人俨称佶佺女一人君晚而有子不家事艰难之恤汲
汲焉唯俾学之务尝呼俨辈敕之曰富贵命也聪明学
也吾欲汝曹为聪明人富贵岂所望哉呜呼其用意远
矣不幸至元己巳八月二十有二日以疾终于寝属纩
不乱顾谓诸子曰汝等当作义门陈氏遂瞑而逝享年
六十九越三百日权厝于此原从治命也王氏孤洁义
烈恤贫乐施喜佛经绝荤膻持家宽慈而有法年七十
终于辛未九月十有六日祔葬于先君之墓西曹氏性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202-0867c.png
淳直不事华饰人虽欺以伪一以诚待之或言其情终
不信也俨自七岁入小学至今有立而得预士大夫之
末者实我先君坚持笃信之力也呜呼三釜未及百年
长往蓼莪之悲宁有穷哉称性刚果有志趣能自树立
佶长心计家事是任佺向学志趣不凡女适医士张伯
通男孙几女孙几俱幼凡君之所书者如此余备著而
不敢略焉盖尝因是而论之夫惠迪有吉作善降祥乃
圣贤之格言天地之常理也而世之昧者但知徼福于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202-0867d.png
天而不知求善于已及其不得也遂疑天人之无相与
岂不诬哉观于陈君则感应报施之理著矣君之惠迪
作善余无庸知唯于其子卜之而信也茫茫宇宙生人
实繁邦家之英如俨诚少其才名动朝廷其道德施一
方而进犹未止也陈氏之兴其在斯乎非君作善何以
获此噫种于生前获于身后天之报人不薄繄厚九原
有知应无憾而书辞阡表以代铭碑怀哉子孙勿替引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202-0868a.png
   静山记
翰林大学士高唐阎公其自号以静配山而言之客有
疑而问于余者曰昔之人以山配姓而称者众矣自泰
山孙氏而下如龟山之杨象山之陆西山之真鹤山之
魏或以书院之所在或以乡邑之所居皆实有是山而
非虚寓也今公不彼之取而独此之托是乃无形而莫
之居者其意果安在哉余曰客未知圣人之论仁乎仁
者乐山以其重厚不迁而气象之相似也仁者静以其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202-0868b.png
天理纯全而物欲之无累也盖山者仁之象类而静者
仁之本体也求物之静岂有过于山者哉公仁人也其
寓意断可识矣客曰吾闻有体斯有用仁者生意流行
发而为爱固未尝专于静也今公命名似专于静矣不
几于有体而无用乎余曰不然制天下之动者存乎静
静者动之所由生也不有寂然不动之本体岂有感而
遂通之妙用哉客疑山之有静而无动是未察于山之
理矣盖静者山之形也动者山之气也草木之生禽兽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202-0868c.png
之产宝藏之兴特其动之小者尔独不见夫山之出云
乎氤氲于岩穴散漫于太虚不崇朝而雨天下泽万物
者亦未尝有体而无用也虽然人皆知其为云之功而
不知其为山之功是亦以静待山之过也今公以鸿才
硕德巍然瀛洲玉堂之上雍容而无为其文章典册诏
诰命令如日星如雨露如风雷流播于四方鼓舞于天
下是亦静中之动而山之出云者也他日具瞻廊庙霖
雨苍生仁之功用将极于是岂徒曰静山而已哉故公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202-0868d.png
之山虽无形而未尝不瞻仰其前虽莫居而未尝不游
息于其内山乎山乎殆非世俗之谓乎客于是喻而退
大德庚子春二月日记
   本斋记
昔余居砀有故人书自东平来曰鲸川冯孝子国祥者
母失明十年一旦舐之而愈名闻天朝已行旌表述厥
美者诗已成卷愿君为之序余时未识其人又未知鲸
川为何地风闻而作有所未可遂辞而已之后五年余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202-0869a.png
至长芦始知地名为鲸川与冯君游因得详其人盖温
良孝友明达忠谅可亲而不可疏者也间至其家则棣
华兰玉春容相辉淡如蔼如和气可掬也有堂名孝友
集贤学士宋君齐彦之所书君之尊人年几九十精神
不衰双瞳炯炯衣冠坐堂上君率家人环侍奉甘旨无
少违余益嘉叹之既而君以斋名为请余曰语不云乎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建安
吴才老谓仁当作人余以其为人也孝弟之语推之恐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202-0869b.png
吴说亦有理夫天地万物惟人贵且灵物莫不有本而
人之本独在于孝弟则孝弟者百行之最先而人之所
当务也孟子以事亲从兄为仁义礼乐之实其亦有子
之意欤今国祥不惟以孝弟称于宗族乡党而且上闻
于朝廷其本可谓立矣亦何道之不生哉吾愿子自今
已往益培而益养之使其深且固则枝叶之茂盛有不
期然而然者子之斋吾请以本名之可乎国祥曰可遂
书之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1202-0869c.png
   孝思堂记
长芦安子荣以庐墓之孝称于乡而四方士大夫多有
闻而诗之者大德元年秋余至自泰山始与子荣交既
详其人而又得诸公赞述之什披卷而叹曰美哉其孝
也夫庐墓之事虽不见于先王之礼经而子贡常行之
于孔子筑室于场三年后归故礼有先王未之有而可
以义起者乃出于人心天理之自然而不容已也尚何
疑焉子荣有堂请余名之余曰诗不云乎永言孝思孝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1202-0869d.png
思维则此圣人所以为法于天下后世者也人子可不
从事于斯欤夫孝而能思则必能推类而广之非独追
远不忘之谓也其居处必庄其事君必忠其莅官必敬
其交友必信其战阵必勇何往而非孝哉子荣曰是则
然矣愿复闻其要余曰子不闻内则之言乎将为善思
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斯
言何如子荣曰可谓要而尽矣某虽不敏愿奉以周旋
 兰轩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