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1196-04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紫山大全集卷二十四  元 胡祇遹 撰
  语录
中庸一编子思子为人之不知所以为人不自贵重而
作也天生万物人为最灵得天之全能循其天之命我
全其性之良能明善正心修身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夫
妇别父子亲兄弟睦长幼序朋友信自天子至于庶人
尽其职分之所当为不少阙不踰越贫富贵贱顺受其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1196-0431b.png
正如是而已偏为气禀偏驳而不纯全昏浊而不清明
或过或不及而失中故圣人以身教之又择其能全天
德者为之师至于一家之内则父为子师夫为妇师兄
为弟师长为幼师此自然之职分也以其间有顽父嚚
母不能为子弟之师故使之家有塾以至国有学使人
人孝悌忠信循序而和则天地位万物育所以刑措而
不用四海犹一家笃恭而天下平矣
始言天以全德付人万物皆备于我不可不存养省察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1196-0432a.png
中言圣人法天建功立事终言圣功神化卒肖天地而
后己天命性道教中和庸忠恕鬼神孝知仁勇诚明聪
明睿知宽裕温柔发强刚毅斋庄中正文理密察溥博
渊泉敬明劝威不大声色无声无臭
中庸一书中为大本和为万殊万殊所以行其中也无
所乖戾发而中节曰和中节者时中也中节则和和者
中之功效也庸者平常不易也惟中则能如是一有偏
倚过不及虽欲暂而不可况今日如是明日如是久久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1196-0432b.png
平常而不易者也庸者中之立也久也诚者实其中也
明者中之鉴也人能中立则上下四方是非邪正情伪
贤不肖莫能逃其鉴照推而至于参天地赞化育如尧
舜文武周公孔子此中之圣功神化之极致皇极之全
体也故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孟子从而解之孔子
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中庸一篇天人为一本非二物以天理统人事明天理
圣人则合乎天也大贤君子则克己复礼求同乎天也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1196-0432c.png
小人则不知而背乎天也天能赋与而不能言圣人代
天理物心得躬行以立教垂训使天下之人皆合乎天
得自然之性行当然之道实固有之德亦若生知安行
成己成物扩充推极养而无害圣功神化以至无声无
臭与天地同德而后巳
天以大中至正停停当当无馀无欠无妄伪无乍作遽
息无过不及无恶无凶无昏蔽无私无我无固滞不通
无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乖戾不和周圆具备之理付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1196-0432d.png
与于人人反其天不能全其天而入于邪恶故子思明
善消恶欲人人之复其天也
中庸一篇只篇首三句命性道教四字该括已尽已后
三十三章乃四字之发明子思子恐后学之不扩充以
至其极故不免实之以前圣嘉言善行完备四字之体
用耳至于伏羲文王周孔之于易谆谆切切丁宁反复
缕陈数说恐后人之不能明了耳至于大学语孟诗书
春秋亦此意也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1196-0433a.png
中庸纲领命性道教中庸和知仁勇忠恕鬼神孝郊社
禘尝诚聪明睿知(临/)宽裕温柔(容/)发强刚毅(执/)斋庄中
(敬/)文理密察(别/)溥博渊泉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
精微极高明道中庸温故知新敦厚崇礼肫肫其仁渊
渊其渊浩浩其天
人之学道贵知原委贵得体用贵切已贵识权知是四
者由博以求约万而一一而万有纲有目本末不紊则
可以达道入德孔子没周道陵夷民不兴行贤智者失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1196-0433b.png
之太过愚不肖者失之不及不知道之大原出于天备
于性成于我以口耳为学以计术为智才能为贤子思
作为此篇首言命性道教皆出于天人肖天地以生当
肖天地而成己成物毋坠天之降宝命圣人则不惟如
是而已虽天地万物赖圣人以位以育所以能如是者
不在乎他循其性之自然适乎中而已性之所有者五
接于人伦则为五典非知足以知仁足以守勇足以行
诚足以成则不能全其天复其性矣故以舜之智颜子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1196-0433c.png
之仁子路之勇实之继以舜文王武王周公受天之大
命全天之至性行天之大道代天而立教四圣人者功
及于一时故终之以孔子虽不得天位而立德立言垂
教立功及于万世集四圣为大成又有贤于四圣圣功
神化天地造化之所不可及者孔子为之辅相裁成无
声无臭与天同德然则子思之言岂不昭昭矣乎天人
果为二乎人之学道果能出于此乎
静能不偏不倚而大本立大本立则天地位故动能中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1196-0433d.png
节而达道行达道行则万物育立之正谓之大本行之
通谓之达道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
道也人无贵贱贤愚万古一日万人一人出必由户户
即当出入之正路也人伦自有正路自有门户人而不
由道出不由户也教衰俗恶可哀也哉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耳目之所及不过
百步已不详审寡闻浅见日用当行者不著不察况耳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1196-0434a.png
目之所不见不闻者乎道之体用大包天地细入微尘
无所不在可不戒慎恐惧乎视于无形听于无声贤者
尚尔矧庸人乎此则当知道之无外广见闻而远视听
慎独则当知道之无内一毫私邪不萌于心也
暗室屋漏谓之隐念虑萌动之初谓之微孟子曰作于
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邵康节曰思虑一
起鬼神已知此子思所以慎其独也
民鲜能久矣何也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虽于五常万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1196-0434b.png
善反身而诚其气质之偏贤者知者常失之过愚不肖
者常失于不及或乍作而遽息日月至焉不能恒久而
不易是所以民鲜久矣譬如饮食之美恶人皆知之亦
有各嗜一味之偏不知酸苦甘辛咸淡得中之正味况
道之中庸乎故子思著中庸一书使人知道之体中而
已道之用庸而已庸者平常恒久而不可易和在其中
矣中之一字大矣广矣天地万物莫不在是一寒一暑
中也一阴一阳中也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中也五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1196-0434c.png
行相生相胜中也一昼一夜中也是所以谓之不偏也
不倚也无过也无不及也大本之所以立也今日如是
明日如是今月今岁如是至于万万岁恒久不改易而
如是是所以谓之庸也达道之所以行也所谓不易之
定理也非中则不能庸非庸则中不立是谓大道之体
用相生而相助也在天下则京师为中帝王为中在一
人则心为中在一草木则干为中帝王中天下而立定
四海之民建中和之极心为人身之中建立万事酬酢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1196-0434d.png
万变干为一草木之中则下植根本上达枝叶故一中
立而万殊生过者不及者偏者倚者东西南北上下廉隅
皆归极焉皆会极焉是以能无穷而不易
五常万善或过或不及或不能平常是所谓不合乎中
庸然则孔子之时周道虽衰一时风俗民行恒性良德
未尽斲丧但失于过不及不常之差耳未若后世不孝
不悌不仁不义不忠不信全失其良心者也观圣人叹
辞可以见世变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1196-0435a.png
子曰人皆曰予知(至/)而莫之知避也存心养性接物处
事或过或不及或不恒久已悖物忤违错乖戾内而此
心外而庶类不位不育小则起争讼大则犯义犯刑然
则不能中庸者非罟擭陷阱而何故曰致中和天地位
焉万物育焉或失或不能尽则反是遂至放辟邪侈无
不为己陷罪而受刑法不可宥此司徒职天叙有典所
以不得不敦也世教既衰民不兴行故曰如得其情则
哀矜而勿喜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1196-0435b.png
道不远人者身外无道身即道之体道即身之用也有
耳目口鼻之体便有视听言动之用视听言动之则视
听言动之理既有此身便有父子兄弟夫妇长幼朋友
君臣之伦类便各有自然之理当为之职分当行之路
我身所具之理人亦具之物亦具之本不相远人所以
去道之远者害于有我形气之私不忠不恕故违道日
远已所欲者人亦欲之己所恶者人亦恶之知人与己
同忠以尽已恕以及人则近道矣下文君子之道四以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1196-0435c.png
责人之心责已则尽道也
德性之自然何远之有以其不循自然有为之之心故
愈为而愈远故曰道者自然之理不可以为远
以人治人改而止改训移移手中所执之柯之则于所
伐之柯则能事毕矣既未能如尧舜之性之则当如汤
武之身之反之人能以人之固有之善而治其不善则
亦移而已矣故曰以人治人改而止
圣人以高远自负观此谦退之辞意深警学者舍切近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1196-0435d.png
而慕高远躐等凌节便欲升高陟遐而不知自下自迩
之不可越也
无忧者其惟文王乎舜以不顺于顽父嚚母不信于傲
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不足以解忧文王处贤父之
下居贤嗣之上故无忧
思修身(至/)不可以不知天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
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人之所以为人受形于父母
受性命于天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1196-0436a.png
劝贤劝亲亲劝大臣劝士劝百姓劝百工劝之为义非
谆谆喋喋家训户晓盖使人感恩戴德奋激勉励各尽
其职也冰炭不同处谗謟之小人夭淫之美女其志在
于淫纵自恣所疾恶者有德之士投间扺隙获明夷之
心为正人之害人君诚能斥去谗人疏远女色不贵奇
珍异货以德为贵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仕于朝矣
来百工来者日省视其劳苦月考验其巧拙饩廪温厚
与所作之事相称感结人心使人人慕悦倾心竭力争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1196-0436b.png
呈效其技能是之谓来近世以来疲惫困乏而不知所
省工者不赏拙者不罚冻馁其妻子不逃遁远去则咨
嗟怨望欺诈托疾矣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圣
人生知安行便能实见实知实有其天德故自诚而明
大贤己下不能齐圣必当推致委曲以尽其诚委曲有
矫揉勉强克胜之谓也一念一言一行凡有不诚者浅
则推致之深则委曲矫揉之自怨自艾自惩自创久则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1196-0436c.png
亦能诚矣感悟之深力变之笃遂有形著明动变化之
效圣贤同归矣
上章天下至诚者圣人也不勉而中不思而得自然诚
实降圣人一等不能性之必当扩充推致矫揉曲折凡
有不诚者力反乎诚必至无一念一事之不诚固执凝
定矣如自然故能发见乎外验之行事诚不可掩显著
昭明矣中人所禀不能浑全从其性善之一偏推而致
之触类而长渐可以至于纯颜子所偏者仁故由仁而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1196-0436d.png
成德造道以至于圣曾子由孝而入子路由勇而入皆
致曲也
尊德性而道问学天地之性人为贵夫仁天之尊爵也
人人有贵于已者弗思耳矣为人而不自贵重自暴自
弃自污自贱悖德贼仁不才不肖是负天地之厚我也
既知我有如是之德性可不自贵自重恭敬奉持惟恐
失坠乎然而当求如何行善而有得于心如何作为行
事而有得于身如何可以全此心之德而不至于不仁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1196-0437a.png
不智无礼无义行有不得先反求诸心后请教于父兄
师友不知者敬问之不能者博学之孔子曰我非生而
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欲尊德性必先从事于问
学不问不学则不知不能虽曰尊德性亦妄自尊大妄
自贵重徒为一骄傲木偶人耳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
致广大(存/心)而尽精微(致/知)广大配天地然必自精微细密
积日累功扩而充之推而极之而后能之故曰切问而
近思又曰守约而施博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1196-0437b.png
极高明(存/心)而道中庸(致/知)与日月合其明求能如是必当
从事于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恒久平常而不易其操守
言顾行行顾言然后庶几极乎高明
敦厚(存/心)以崇礼(致/知)人生性质本厚因物有迁知自厚而
著力以厚然质胜文则朴野庸鄙故博学于礼文以增
崇其厚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天以善与我我得之而勿失故谓之德天以善生我我
生生而不绝不悖故谓之性德性者物莫能全而人受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1196-0437c.png
之是之谓良贵尊爵当自贵重故曰尊德性然人非圣
不能生知必从学问而后知故当道问学人配天地而
三德如天地之广大则可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纯亦不已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法效天地日复一日推而至其极故曰致广大广大者
精微之极故曰尽精微悬象高明无踰乎日月然其行
也无过不及今岁如是千万岁如是可不谓中欤常欤
故曰极高明而道中庸故岁已去新岁复来故当温故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1196-0437d.png
以知新体立用行质完文具故当敦厚以崇礼
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如知县知州知府知事之
知以配天助化育为己任功用在我何有倚赖中天下
而立定四海之民正谓此也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诗书六艺之所载亦不外是数者
但先能力行或过或不及躬行虽笃而中有未悟然后
学文以为龟鉴准绳以适其中而已不力行而先学文
徒能腾口说而已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1196-0438a.png
民德归厚矣子之于父母厚之至者不学而能者也于
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然则后世人君以日易月化行
于上俗成于下天下之人视君长何有哉
不学则心身茫然不知所立自十五志学念念不厌习
熟仿效前贤之言行又十五年之久所学有诸己挺然
植立而不迁徙立心有恒处身有道矣
温故而知新(涵泳乎其所已知理/义则日知其未知)既得之而时习之月
无忘其所已能未得者不可不知故日知其所无寻绎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1196-0438b.png
旧闻每有新得勿谓已能而不温一事未知心为未尽
知为未致故君子耻之故新不可不知
道者理也路也一事自有一理一事自有当行之路不
合正理不由当行之路是谓之畔然则何由而不至于
畔经事多穷理明有要约以持守则自合乎道故当博
文约礼二者废一不可博而不守约则无纲领守约而
不博如无一钱可穿何以知道欲知父子君臣夫妇昆
弟朋友之道则博观古人人伦嘉言善行之文而揆之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1196-0438c.png
以礼则合遵而行之不至于畔
以博施济众言之非惟尧舜病其不足虽天地亦不能
足旱乾水溢疾病灾疫山崩水涸皆是也
庸人以口体为重心性为轻蔬水苦口体富贵悦口体
故乐富贵而悲贫贱苟得富贵不义不恤也得之既不
义其能安且久乎心性庸得乎养其大体为大人而况
圣人乎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1196-0438d.png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子曰贤哉回也孔颜之
所乐于此槩可见矣世之人乐富贵而悲贫贱所乐者
口体之乐耳孟子曰礼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又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又曰舜之饭臭
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紾衣鼓琴二女
果若固有之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穷居不损焉分定
故也子思子曰素贫贱行乎贫贱故君子无入而不自
得焉口体之乐肥甘轻煖二者而已心思之乐所乐岂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1196-0439a.png
有既哉濂溪每令门人寻孔颜所乐者何事以愚观之
颜子之所乐者欲罢不能也孔子之所乐者天生德于
予也无往而不乐也岂止三事乎
游于艺游由同用艺当作义艺乃传写之误以艺义音
相近故也孟子曰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子曰吾不
试故艺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艺非圣人之所贵又非可
以配乎道德仁也子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道德仁义
四者不可相离故韩文公曰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1196-0439b.png
虚位心一身之主志又心之主用也不志于道则有是
物而不知则也何以率性心无所主不知心之所以为
心之理与木石何异焉惟能先明心之所以为心之理
自然当行之路率性而行而得于心是之谓德理为我
有脚践实地有所凭据执守故曰志于道据于德然而
仁义者又道德之实居仁由义则不悖德不畔道矣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志道则循理得路心无邪慝据德
则心有所得身有凭藉止其所矣依仁则至公无私无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1196-0439c.png
非天理之流行矣游艺则即艺明理小大交相养矣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亲戚朋友之死丧轻重厚薄固为
有间其于遭变故则一也我以亲戚朋友而哭之是日
之内宜何如哉礼曰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方
哭而遽有欢心岂性情之正也哉
孔子之爱颜子爱其语之而不惰者于吾言无所不说
颜子之爱敬圣人感佩其循循善诱使人欲罢而不能
在他人则便不能然识其小而不识其大见其浅粗而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1196-0439d.png
不见其精微或喜圣人之博或慕圣人之言辞文章譬
诸蒙天地生成之恩而止知其覆载受日月之照临而
止荷其光明圣人悯其狃于见闻之得而不求其充塞
光辉自得大成之趣故曰予欲无言以感悟子贡若于
颜子不必言此子贡果不悟而发小子何述之对圣人
恐其学者以子贡之言为然学止于言语文辞而已故
直指明示而告之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百物生非圣人
不能如此训人惜乎子贡之终不悟也圣人之学同天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1196-0440a.png
也如是故曰雨风露雷无非教也圣人动静语默无非
至训无非可法如学者窥伺体认奚必以口舌为哉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
立未可与权适道悟说自得也道即理也虽能悟说其
理未敢必其挺然持守不背畔也故曰未可与立虽能
挺然卓立多固执而不通不能随时而取中故曰未可
与权人有志于学可与之共然其智识才能不逮其志
亦不能与之得路而进执德不弘信道不笃中道而画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1196-0440b.png
半途而背畔是未可与卓然立而不变就能坚定不变
又多固执而不通方故未可与权然则学道岂易能哉
孔子于齐衰冕衣裳失明之人礼猊若是惟颜子目击
道存见微知著见圣人之心德发于威仪动作不觉失
声而叹曰敬而仰之则崇高宏大包天地而无外致力
研求其底里其小无内坚确而莫能破穷其首则已在
吾之前不见其首究其尾则忽在吾之后不尽见其尾
夫子之盛德如是哉及其施教俯随人才之小大高下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1196-0440c.png
先传示之以前言往行礼乐刑政与夫天文地理一物
一事之光华昭著者使我因外以求内因用以求体因
流以讨源因末以寻本又恐我不能知万殊之一本故
要约我以天理之自然使知不能不如是之理必至一
贯而后己圣人于我恩德勤恳如是我勉励努力追逐
企及而恨其力之微才欲少止则味浓厚而不能舍故不
惜我之心力竭尽无馀得我意少生而后进见其卓然
峻绝而不可攀跻此颜子已至于大而求化之欤道无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1196-0440d.png
不存无适非道费而隐语大天下莫能载语小天下莫
能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颜子见道如
此故发此叹因言夫子善诱我先博我以文使我即物
穷理而致吾之知后约我以礼使我收功守约克去
己私复全天理学道至此自得居安资深欲罢而自不
已尽我之力仰而视之巍巍乎无有边际峻极于天不
可以阶升无由得从此颜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勇
也必至于大而化圣而不可知而后己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1196-0441a.png
今之琴瑟古之郑卫此乐音之与政通也由之瑟奚为
于丘之门此气志之形于物也故古之君子燕居养德
假物之善鸣者以宣道纯粹和平之气今之君子随俗
进技以妩媚哇淫之欲快耳而称口噫其于乐以成德
也不亦远乎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至/)在家必达言行中节
合理不违忤于物所向皆通无有滞碍是之谓达子张
以虚誉闻通于远近为达圣人知其情故为之问果以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1196-0441b.png
闻对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樊迟请学稼圃圣人以好礼义信答之富哉言乎上好
礼使臣以礼御众以礼以贵下贱大得民心上和下睦
人非禽犊安得不以敬爱报上上好义举措合宜小大
无过举允惬众望安得不悦服上好信上下贵贱诚实
交孚信如天地四时下安得不以情实事上四海之民
敬爱如父母悦服如神明孚信如天地将见如兽走圹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1196-0441c.png
如蚁慕膻如鱼聚渊如鸟归林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
财仓廪府库充实富藏天子尊居民上咸知礼义而王
道大人之事备矣何必区区以百亩不易为忧哉
仕而优则学此句当在学而优则仕之后书曰学古入
官政乃不迷又曰念终始典于学以此观之学也者学
为仕也故孔子以子路有民人有社稷何必读书然后
为学为佞世人要好文章不过效学前人陈言工字琢
句铺叙排布首尾腹心成章而已要优于政事不过广览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1196-0441d.png
前人陈迹效颦而已韩子曰不得其心而逐其迹吾未
见其能旭也真知言哉朱文公亦谓后人学骚譬如无
疾而呻吟正谓此也
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古之王者之
于大臣有师事之礼文王之于吕尚命曰太公亦此意
也下至齐桓之于管仲汉明帝之于桓荣师礼有在二
君之德业方之殷周固不足言方之近世君人者求为
齐桓汉明之罪人不可得也中庸之九经曰敬大臣体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1196-0442a.png
群臣也汉高帝慢而侮人犹曰吾不如子房吾不如萧
何吾不如韩信推诚叹服字子房而不名失萧何如左
右手拜韩信以坛毂使高帝若知学又岂止此而已乎
厥后贾谊以汉于功臣少恩礼正救明辨大以为非宜
以武帝之强雄严威整冠汲黯岂非知君臣之礼之不
可失也圣如陶虞以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耳目孜孜求
助如恐不及者理势然也降及叔世君尊如天视臣如
地君以郎主自处呼臣为奴婢为大臣者淟涊亡耻处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1196-0442b.png
己以台仆犬马而不羞也呜呼朝廷风俗之本礼乐教
化之原今也至于上骄怠而自圣下顽钝而无耻欲求
夫庶事康百工熙亲若同躬义若父子不亦难乎甚可
畏也余读商书见高宗之于傅说待之如砥砺舟楫霖
雨曲蘖盐梅譬如百工之于利器斯须而不可舍也亲
之如股肱耳目必仰以成身也敬之如师保惟恐其弃
已而不言也傅说之于高宗祇若对扬告之以法天谨
言慎行赏罚用人之明事事之备远小人俭祭祀终之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1196-0442c.png
以逊志敏学道积于身德修罔觉君益圣臣益恭至嗣
成汤而不祧踵伊尹而配飨不亦宜乎而又载之于书
列二典三谟汤誓汤诰之后流芳万世永久无穷使后
世君臣取法之不暇慕君之士百读而不能已然则圣
人定书之旨岂其微哉
万善在我知之非艰扩充为艰能暂而不能久见近而
不能远举小以遗大穷明以昧幽是皆不能扩充故也
展引推托之谓扩盈满塞实之谓充故孟子以人能充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1196-0442d.png
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
仁不可胜用所以不能扩充者天理才明即为人欲间
断山径茅塞之喻岂不昭然易晓哉九层之台一篑之
积也千里之路一步之积也合抱之木毫萌之积也然
则大者小之积远者近之积幽者明之反死者生之复
恶者善之悖消长对待一而二二而一故君子贵乎积
学积德积行尚志尚友故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
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1196-0443a.png
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孟子七篇皆于人之良心发见处开导引掖若火始然
而发之使明若泉始达而决之使行欲人自不能己推
扩充满以至于为尧舜深得孔子循循善诱之法若使
学者苟能循序而进推救赤子入井恻隐之心事事如
此而仁不可胜用矣如好色好货好勇一出于义礼之
正而不陷于人欲血气之私存养夜气培植朝听昼访
之功以集义之直养浩然之气必至于充塞天地而后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1196-0443b.png
己知舜蹠之分只在义利之间而已知人性之本善不
染乎人欲之恶知尧舜性之之真五伯假之之伪真则
公伪则私知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折衷于孔子之时知
天爵之良贵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晋楚赵孟失其富
贵知正己以正人穷则独行达则兼善凡孟子一话一
言皆与论语诗书易春秋相合互相发明如是则安有
学之不进者欤
朱震泥象数尽易之变见伏互体世应至于再至于三反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1196-0443c.png
覆展转变易究竟有不能通不相符者至如乾卦六爻
周公爻辞各各分明各说一爻之义朱震取象不合揉乱
错杂而取故混杂交互而说反与爻辞相背戾且如说
恒大象既以恒自震三变九三立而不易于爻辞初六
复曰初本泰之六四成巽九出六入有阴阳相求之象
不知恒卦果自何卦而来观震之解易因辞以求象卦
辞大象辞爻辞既不一故展转取象而亦不一
易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1196-0443d.png
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以理观之以一气
通之奚啻千里哉放四海际六合穷天地而准故机心
发而鸥远至诚可以贯金石不可诬也箫韶作而凤仪
春秋成而麟至岂不昭昭矣乎外物之来趋同气也外
宾之来从主人之命也故曰和气致祥乖气致异以类
而应也
天体周匝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行健日匝过
一度故三百六十日为一岁以六日之零与日月会每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1196-0444a.png
二十九日过半相会又馀六日计一十二日为闰故三
岁一闰五岁则再闰以五岁总而计之是一岁三百六
十六日矣气机周流无斯须之或息亦无斯须之不变
故无斯须之同以大率分之则为春夏秋冬温热凉寒
生长收藏更以大率言之则阴阳二气耳更以大总言
之则一气之升降往来耳进退阖辟耳细分之则昼夜
十二时百刻絪缊蒸化积而成岁故五日为一候三候
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故养生者于调气呼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1196-0444b.png
吸起居寤寐一动一静不敢过偏焉呼多吸少言语叫
笑过多则气耗散而衰损吸多呼少则气壅滞而不流
行动静视听亦然至于医书所说五运六气六味和平
则生人淫邪则病物是又不可不知也
一阴一阳理之自然无少偏胜气之常也气之反常则
为淫邪胜复或以十年一纪甲子一周大数较之终亦
均停竟不偏胜故曰其进锐者其退速甚爱必大费深
藏必厚亡气数之不能不尔也凡民所见浅近既不观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1196-0444c.png
物又不明理见得而不见失欲速而不务久知进而不
知退故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货悖而入
者亦悖而出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又曰原始反终故
知死生之说
易中何故以阳为君子阴为小人乾阳物也乾道成男
坤阴物也坤道成女此二气之良能昼为阳夜为阴春
夏为阳秋冬为阴昼明而夜暗春夏发生长养秋冬敛
缩峭刻春夏为仁礼秋冬为义刑小人女子禀受晦暗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1196-0444d.png
峭刻得阴气多不能不尔故二气分为五行人禀二五
之精故三命家以年月日时之支干演五行之性情甲
乙木多者仁丙丁火多者礼戊己土多者信庚辛金多者
义壬癸水多者智亦易之义也
万物一五行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动静也所谓静
者非谓气机止息而如死灰槁木也动者升也静者降
也动者发生也静者收敛也春夏属阳动也秋冬属阴
静也正如人之呼为春夏吸为秋冬吸则阳在腹内呼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1196-0445a.png
则散之于外秋冬气收敛于地中春夏气发生于地表
孔子语常而不语怪者以为不足怪也怪者常之偏胜
反悖之气也人能知常则万怪变生于前而不为皇惑
皆知其有原也请于说卦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而
观之既曰生生而变化无穷何所不有而仁义礼智信
五常也尽其常则义理无穷反其常则变怪亦无穷然
一一皆有其原也
乾坤三爻纯阴纯阳二气不相杂外六子不过一阴二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1196-0445b.png
阳一阳二阴两端而已天地奇偶之数五十五至于揲
蓍则止用五十者何也盖参天两地而五十者天地之
正数也衍而得之者馀数也尊其正数而不敢用故用
其衍数也五十之中又尊一为太极而不用故用四十
九也
用九用六只是训为处刚处柔也处刚则戒其无首处
柔则戒其永贞亦抑其太过而强其不足也发此例于
乾坤当于六十四卦爻中观之然后见圣人用九六之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1196-0445c.png

谓太极生两仪亦可谓太极分两仪则亦可一生二二
生四四生八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以天地观
之则生以卦画观之则分虽然言生不言分则不明言
分不言生则不备一分为二(一奇/一偶)二分为四(太阴太阳/少阴少阳)
既分则为四则每爻上又生一奇一偶四分为八亦然
一分一加为十六十六为三十二三十二为六十四只
是一分一加耳此圣人画卦得生成之自然故曰分阴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1196-0445d.png
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诗书语孟之命意措
词不一体而足千变万化观之者当以意逆志况易乎
有直陈其事直言其理者易见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比
或类或叹咏或奇或常或幽深或平易或警悟或戒敕
然则圣人作意于文辞欤曰非也譬如雷霆雨露江汉
河海润泽声响小大之不同顾所遇之地所遇之时何
如耳
论卦象而不系于义理之得失不关于实用之取舍者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1196-0446a.png
反对是也如朱震曰豫谦之反谦九三反而之四为豫
何系于义理用舍哉以二卦论之谦何系于豫豫何系
于谦哉朱震所以必从谦说者只欲就九三则互体上
坤中坎坤中有水师之象耳师动而往行师也三公位
反之则四四侯位有建侯之象坤伏乾天地也坎伏离
日月也取象如是则与彖辞相合圣人之于易固观象
而系辞然则必如是之牵合附会细碎曲折恐非圣人
之本心也非义之正大也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1196-0446b.png
大而尧舜之授受汤武之征伐九年之水七年之旱细
而一政一事之得失一草一木之生死皆孰使之然哉
造物也孰为造物二气也易以道阴阳之小大无遗变
化无穷可以知未来内则修身外则治天下大则赞化
育得天地之心类万物之情君子可不朝夕洗心死而
后己耶
六十四卦卦辞每戒以利贞何也孝弟忠信吉德也仁
义礼智恒性也当其理为正不当其理则邪枉偏陂则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1196-0446c.png
反为吉德恒性之害况外物欤故圣人于每卦之下必
戒之以贞贞者无毫发之偏倚四方望之以为表极至
子思则名之曰中故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直其正也贞者端正无偏倚无过不及而又常永坚固
久之而如是是以无所不亨无所不利也
先儒论卦变亦有太繁细而不切于实用求其所由来
恐非圣人之本意亦无义理如云某卦自某卦来某卦
复自某卦来难为确论一阴五阳一阳五阴二阴五阳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1196-0446d.png
二阳五阴何往何变而不可必曰某卦自某卦来求之
义理则无定义较之实用则无所用本之圣人画卦之
始则繁碎而无统纪又不能加八而八之变而为六十
四之有原有委有纲有目整齐穷尽不乱不滞也此
无他因以易变易之书偶有所见移东易西拆南补北
遂以为知易之变易曰变通莫大乎四时此圣人恐人
妄以纷扰错杂为变故揭此语以垂示使人观四时之
变则六十四卦之变天于四时而又继之以通变而不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1196-0447a.png
能通非知天地四时之变者也故又曰易穷则变不穷
则不变此天地物理之常也所以谓穷者无他阳极而
阴阴极而阳本乎一气之聚散生消而已故又言乾以
易知坤以简能何尝细碎纷扰朝更暮改好变之不常

朱震以晋卦自临来蹇之变又曰蹇六三之柔进而与
君君同德故曰顺布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朱震卦变
反复展转止欲附会柔进上行之一言若自观卦中来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1196-0447b.png
䷓六四升于五九五降于四亦通谓自临蹇中来于晋
卦义理亦无关系谓自观卦中来无矛盾然则卦变之
说果何用哉蹇变而为临也无义理临反而成观变愈
多而义愈远牵强太甚卦变之说类如此然则晋彖所
谓柔进而上行者何也天尊地卑乾高坤下刚上柔下
此正理也坤阴上交于乾为离乾阳下交于坤为坎又
晋卦六五一爻当尊位故曰柔进而上行
诸儒见卦之变或云此卦自某卦来所说虽不同以愚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1196-0447c.png
观之似皆不求其原譬如论水不讨其源随其分派既
多则曰此水自某所来此水又自某所来此水复自某
所来殊不知万派总出于一流一流出于一源以诸爻
彖辞观之六十四卦之变似皆出于乾坤二卦何以言
之彖辞所论卦才卦德不过乎刚柔如曰柔来而文刚
分刚上而文柔又曰刚上而柔下刚中正又曰内阴而
外阳内阳而外阴刚柔既交则为健动止阴说伏丽明
八物之性情为万事之吉凶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1196-0447d.png
六十四卦之名固出于圣人之口然理以象著象以理
实数以理定理以数显易本于象数以圣人观之不待
言语文字则天地万物之消长人事之进退存亡昭布
森列而无一不备此邵子所谓若论先天一字无止有
六十四卦而已圣人忧后人之不知不能推广而至于
变化之无穷故系之以辞以为易之注脚故曰后天方
始见功夫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言天之广大覆育乃下民之君也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1196-0448a.png
今人之为恶不惟不为天之吊恤反见疾恶见威怒于
上帝故其命亦多邪僻而不正天命本可信今日似为
不可信何则人受天命以生凡事皆有初而无终狂悖
不恒不可救药此亦诗无所归咎而归之于天也下七
章假文王叹纣之词以讥厉王二章言用人之道当使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曷尝以彊梁暴虐急敛之人在位
任事莫非天降此慆慢之人以之害民欤无乃汝为君
者以力助之欤三章嗟叹殷纣曰汝执所见以为善人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1196-0448b.png
者不知皆强暴之人徒增多民之怨怼使下民流言以
为对寇攘之恶用于内使下民兴起诅祝无所不至而
无有穷极四章嗟纣严猛为能举怨为德纣不自明其
明德贤者退而穷处故曰与谗謟面谀之人居虽有左
右前后侍御仆从之人而如无人也五章讥湎酒作狂
所从所用皆不合于义举止既愆不分昼夜而号呼歌
舞白昼朋淫而无忌惮以昼为夜矣六章言小人乘是
肆志口口争鸣如蜩如螗纷乱辨竞如沸如羹矣大臣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1196-0448c.png
小臣日趋于败正人相尚从而行之此风内炽于中国
而延及鬼方七章言既不用善人不遵先宪大命以之
倾覆八章叹其祸未及于四远而宗国颠覆矣为殷之
监岂远哉胡不以夏桀之事观之
威仪抑抑敬慎也如书所谓克自抑畏严恭寅畏者也
有诸内形诸外严于外所以养其中也德诚于中威仪
严慎见乎外未有心不重慎而威仪之可畏可象者也
既诚于中又谨于外交相涵养以为验故曰惟德之隅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1196-0448d.png
靡哲不愚靡哲者不敢以明哲自居也不敢以明哲自
居则穷理养性惟日不足故能不愚庶人之愚者其职
分禀赋宜有此疾哲人而亦愚则反常矣肉食者鄙亦
靡哲不愚之谓也盖讥居高明者皆愚也亦通
无竞惟人竞彊也不恃其力之彊大惟务于得人(得人/者得)
(人心得贤/人众多)故四方取以为训有觉德行(觉德行以先觉/觉后觉之意)
上之人德行虽备于身又能以善及人养人使人皆觉
悟迁善远罪而不自知所谓以德服人中心悦服故四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1196-0449a.png
国顺之吁谟定命吁者叹嗟论难也谟谋议也一吁一
谟莫不中理定为命令发号施令告于四方使人入耳
铭心而不能忘虽隔岁年之远犹若今辰之告言犹在
耳铭岂忘心之谓也譬如书之诰训誓命使万世之下
读之听之尚能竦动人心况当时之人乎唐德宗奉天
一诏至今犹能感人然则王言之发岂可不诚不慎哉
敬慎威仪维民之则以身教者自天子至于庶人皆以
修身为本也二者言而世为天下法行而世为天下则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1196-0449b.png
之意也此二章既泛论在人上者不可不如是之修省
三章乃言今日之失曰兴迷乱于政兴者相翼相助相
尚相长之谓也政正也既昏迷紊乱不能自正又迷乱
先王之政典以至颠覆其德而不修整荒湛于酒而纵
恣沉湎汝辈惟耽乐是从不念承继先业之重不能遍
求先王之成宪其能执守其明法欤栽者培之倾者覆
之人自丧德天亦不能加护而厌弃之故曰肆皇天弗
尚使女如泉之流下而不反无乃沦陷相与以危亡自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1196-0449c.png
今已往夙兴夜寐当严肃靖恭于朝廷之上立万民之
表章以至于修车马备器械预戒戎兵之兴作远虑于
蛮夷之遐荒五章六章复以敬身谨言为戒七章敬慎
之功益密专以慎独为戒八章言行修而人法之九章
言听之非艰行之维艰十章戒警勿以痴騃自处当以
老成自警十一章言天明可畏我之所以不乐者观尔
所为梦梦然略不省悟是以我心忧惨虽前后诲尔谆
谆而听我则藐藐忽略不以我心为教反以我为相虐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1196-0449d.png
借曰年幼不知而今亦已耄矣十二章不胜嗟叹而言
曰告尔诲尔久矣汝若听我用之谋议庶无大悔天运
方入于艰危将丧亡其国我之取喻夫岂远哉昊天之
明命亦无差忒汝若回僻其德而不改使民大急于汝
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