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197-046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二十

  宋 朱子 撰

  论语

  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

  或问灵公问陈而夫子遽行何也曰为国以礼战陈之
事非人君所宜问也况灵公无道夫子固知之矣特
以其礼际之善庶几可与言者是以往来于卫为日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197-0467d.png
最久而所以启告之者亦已详矣乃于夫子之言一
无所入至是而犹问陈焉则其志可知矣故对以未
学而去之然不徒曰未学而已犹以俎豆之事告之
则夫子之去盖亦未有必然之意也使灵公于此有
以发悟于心而改事焉则夫子之行孰谓其不可留
哉故史记又云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
在孔子孔子遂行则是夫子之行又以礼际之不善
而决不专于问陈一事也夫子既行而灵公卒卫国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197-0468a.png
大乱俎豆之对其旨远哉曰诸说如何曰尹氏得之
范氏所引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亦前篇之失也谢氏
之说亦非夫子去卫之意盖以兵而言陈固兵之末
以治道而言则兵又治道之末也夫子去卫乃以其
不问治国安民之事而问军旅非以其不善战而问
兵之末也杨氏之说亦非是俎豆固有司之事然君
子于礼亦未有舍俎豆而能行者况此又孔子之谦
辞非以为礼之末而以对夫军旅之末也使灵公闻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197-0468b.png
孔子之对而问礼焉则其本末无不举矣岂必专以
其藏于器者而求夫天下之至赜哉且赜杂乱也亦
非隐奥之义固穷二说孰是曰以文言之则旧说安
以理言之则程说胜然曰固有穷时而不若小人之
滥则程子之意亦在其中矣曰以子路愠见言之则
安知其不如程子之说以救子路之失乎曰固有穷
时则不必愠也穷斯滥则不可愠也是亦不待必如
程子之说而后可以救子路之失矣诸说如何曰范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197-0468c.png
说意善而语不精谢氏不欲以子路之愠为不能安
贫而以恶上下之无交为言又谓知此则穷达不在
我者皆失之过也杨侯氏皆以穷斯滥为夫子戒子
路有以见圣人谨微之意然杨氏委曲详尽侯氏切
直简当又各有所长也读者宜深味之

  或问二章之说曰圣人生知不待多学子贡以已观夫
子故以为亦多学也夫子以一贯告之此虽圣人之
事然因已以告子贡使知夫学者虽不可以不多学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197-0468d.png
然亦有所谓一以贯之然后为至耳盖子贡之学固
博矣然意其特于一事一物之中各有以知其理之
当然而未能知夫万理之为一而廓然无所不通也
若是者虽有以知夫众理之所在而汎然莫为之统
其处事接物之间有以处其所尝学者而于其所未
尝学者则不能有以通也故其闻一则止能知二非
以亿而言则亦不能以屡中而其不中者亦多矣圣
人以此告之使之知所谓众理者本一理也以是而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197-0469a.png
贯通之则天下事物之多皆不外乎是而无不通矣
曰子贡之闻是言也亦将何所致力而能一以贯之
耶曰子贡之学至是其于众理之万殊者固己深知
而洞晓矣其所欠者犹未知是万之为一耳故夫子
当其可告而告之使其闻之则亦脱然喻向者之万
殊为今日之一致而无疑耳岂容至是而复用力以
求其所谓一而夫子亦岂不待其可告而浪语之哉
其于曾子亦以其随事力行之已熟而告之使之知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197-0469b.png
此所行无一非理而曾子以忠恕言之其所谓忠者
则一也所谓恕者则一所以贯乎事物之间者也
此章之指盖亦如此而子贡未能有以明之然所谓
一者则理而已其所以贯则是理之行乎事物之间
而无不通者也其所指而言者虽或不同然岂有二
致哉诸说皆善但皆有以博为病之意而侯氏为尤
甚盖既谓之圣人则不可以学言既曰穷理则不可
谓何用多学也其语意之间自相牴牾盖如此是盖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197-0469c.png
不察乎所谓一者固所以该乎万若无所谓万者则
其为一也亦将何以贯为哉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
将以反说约也此正学者之事也杨氏之说则善矣
然其引颜子之意为说不若但引孟子之言之为当也

  或问知德者鲜之说曰史记以此连上章为一时之语
然则以陈蔡之大夫子路之愠见子贡之疑于多学
皆为未知德也与诸说惟范氏近之而其意似专指
陈蔡之大夫也诸说多谓知德为自知其德而以食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197-0469d.png
不知味为说若是则曰知道可矣何知德之云乎既
曰德则乃己之所得也岂有已既得之而反不知者
哉侯氏所谓知德则知道者语尤倒置不知其所谓
道德者如之何而别之也岂其陷于老子失道而后
德之言而不自知也耶

  或问恭己之为圣人敬德之容何也曰纯敬不已无事
乎操修自外观之见其恭己而已尔其无为而治之
道何也曰若是者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有不知其所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197-0470a.png
以然者也诸说如何曰范氏以用人为说吕氏以体
信达顺与人为善为说杨氏以奉天为说固皆善矣
而夫子之言未及乎此也自古帝王之为治盖亦莫
不然者夫子何独于舜而称之乎故详味夫子之言
则此章之说侯尹氏得之为多而谢氏说又见其所
以独言舜之意虽若与侯氏小异然合二说而观之
则知其时事心迹无一不然而足以见圣人之言盖
非偶然而发矣曰以书传考之舜之为治朝觐巡狩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197-0470b.png
封山浚川举元凯诛四凶非无事也此其曰无为而
治者何耶曰即书而考之则舜之所以为治之迹皆
在摄政二十八载之间及其践天子位则书之所载
不过命九官十二牧而已其后无他事也虽书之所
记简古稀阔然亦足以见当时之无事也曰若是则
其治也乃时事之适然而非恭己之效也奈何曰因
其时事之适然也而舜又恭己以临之是以其治益
以长久而不替也若后世之君当无事之时而不知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197-0470c.png
圣人恭己之道则必怠惰放肆宴安鸩毒而其所谓
无事者乃所以为祸乱多事之媒也

  或问五章诸说如何曰程子于此无所解释而微发明
其意或借其语以明学问之大槩故承其说者多所
谬误如此章问荅行字之意皆犹曰不行于妻子之行
尔范谢杨氏乃皆以为身不行道之行者非也范说
道无往而不可所见无非道之云亦虚矣又曰使子
张从外而入者尤非是夫忠信笃敬岂从外而入者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197-0470d.png
哉独其论子张之学外有馀而内不足者得之耳谢
氏焄蒿悽怆之说亦过之参倚之说与杨氏语虽不
同而意实相似也若以为别有一物恍恍惚惚似有
形象而往来乎心目之间盖源于程子所谓所见何
事者然本文之意不过若曰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
尧于羹尔程子亦姑欲以此发学者之疑而以何事
言之则固未离乎忠信笃敬之间而其意初不若是
之怪诞骇人也今曰忘之不可不忘不可既出入乎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197-0471a.png
老佛之间其曰正心诚意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不下
带而道存者亦但为顷刻之间顿整精神检摄念虑
以博取其所谓似有形象者耳是亦出于近世异端
之馀论岂大学孟子与此章之本意哉尹氏比诸说
最为平实然拳拳服膺之说以言其所以至于见其
参前倚衡者则可直以是为参前倚衡之事则不可
盖拳拳服膺者不忘乎忠信笃敬也参前倚衡则服
膺之熟而自不能忘乎是耳抑夫子此言正欲发明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197-0471b.png
忠信笃敬必积累久远而后有成功非可以一朝一
夕侥倖仓卒而冀其效也其旨深矣

  或问尸谏之说曰按家语卫灵公不用蘧伯玉而任弥
子瑕史鱼谏不从将卒命其子曰吾生不能正君死
无以成礼宜置尸牖下其子从之灵公吊而问之子
以父言告公曰是寡人之过也遂命殡于客位而进
伯玉退子瑕此其说也诸说如何曰杨氏至矣然学
者亦当知伯玉所以如此盖其德性深厚循理而行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197-0471c.png
自然中节初非规规然务为缄默而预为可以卷怀
之计也范氏大意得之谢氏所谓爱君者善矣然专
以明哲保身为说则亦有所未尽也夫君子之出处
一于义而已初非有计较利害之心也然一不中节
而失于激讦之过则在己固为未合于义且虽曰爱
君而或反陷其君以杀臣之罪其所以不敢过于为
直亦不专为保身计也侯氏谓史鱼知直而不知权
史鱼之事于君臣之正亦或小失之非独不知权而已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197-0471d.png


  或问七章之说曰诸说多善但范氏以失人为不得其
所处盖曰我所以处人者不得莫所耳而语意不明
读者不能无疑也杨氏成德达材之分德之与材固
有优劣然其中亦自各有小大之差尔不可专以德
为上而可与言才为下而不可与言也此章之说谢
氏庶几得之但专以教人为言则亦太拘而于事理
亦有所未尽耳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197-0472a.png
  或问杀身成仁之说曰程子至矣尹氏亦为得之范氏
虽不精密而亦宽博有味曰然则此章之旨其详奈
何曰仁者心之德而万理具焉一有不合于理则心
不能安而害其德矣顺此理而不违则身虽可杀而
此心之全此理之正浩然充塞天地之间夫孰得而
亡之哉曰吕氏之说如何曰此其意以为德者吾身
之所有杀其身则是不私至德也然而杀身以成仁
则是虽若不私至德而乃所以私至德也其语亦太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197-0472b.png
巧矣曰谢氏之说如何曰其曰仁人于死生无择云
者盖以仁人惟仁之安而于死生不见其有苦乐之
异当死则死非不得已而舍生以取义也然但曰死
生无择则似以仁人之于死生都无所择而听其自
然耳如此则与释氏之说无异而于圣人此章之旨
正相反矣又谓外物亦不足以间之者则亦有专以
心言仁而不兼于事之弊若如此言则老释之学亦
有外物不足以间之者而遽以彼为仁可乎哉曰志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197-0472c.png
士仁人之分何也曰杨氏之说得之若侯氏遂以志
士为仁人则非矣曰其谓杀身成仁义也非仁也奈
何曰仁义体一而用殊故君子之于事有以仁决者
有以义决者以仁决者此章之言是也以义决者孟
子论欲有甚于生恶有甚于死是也盖仁人不以所
恶伤所好之体义士不以所贱易所贵之宜

  或问九章之说曰程子杨氏得之范氏由己由人之说
疏矣彼仁贤虽外而所以友而事之者独不由己乎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197-0472d.png
哉所引中庸诚明明诚亦非是颜渊闻夫子之语而
请事焉固不得为自诚而明矣若舜之事则其本固
诚而下兼众善耳非自明而诚也吕氏以事贤友仁
为达仁则是以已既有仁而达之非为仁之事也谢
氏专以敬心生为仁而于观感切磋之际皆有所略而
不道恐未免乎容易轻率之病盖其平日所以论仁
考类如此非圣贤之本意也

  或问商周之改正朔何以不如夏时之得其正也曰阳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197-0473a.png
气虽始于黄钟而其月为建子然犹潜于地中而未
有以见其生物之功也历丑转寅而三阳始备于是
叶风乃至盛德在木而春气应焉古之圣人以是为
生物之始改岁之端盖以人之所共见者言之未有
知其所由始也至于商周始以征伐定有天下于是
更其正朔定为一代之制以新天下之耳目而有三
统之说然以言乎天则生物之功未著以言乎地则
改岁之义不明而凡四时五行之序皆不得其中正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197-0473b.png
此孔子所以考论三王之制而必行夏之时也曰周
辂为过侈何也曰夫辂者身之所乘足之所履其为
用也贱矣运行震动任重致远其为物也亦劳矣且
一器而工聚焉则其为费也广矣贱用而贵饰之则
不称物劳而华饰之则易坏费广而又增费之则伤
财周辂之所以为过侈与曰周冕之不为侈奈何曰
加之首则体严而用约详其制则等辨而分明此周
冕所以虽文而不为过也夏商之制虽不可考然意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197-0473c.png
其必有未备者矣诸说如何曰程子张子至矣范氏
但以为治天下致太平之事而不察乎夫子所以损
益之意则疏矣谢氏非使颜子致戒于斯者犹其论
是吾忧也之意杨氏以此为亦从周之意者盖以其
监二代言之说见第三篇矣若尹氏庶其不失程子
之意也欤

  或问十一章之说曰范氏详矣凡前三说皆以事之远
近而言杨氏以地之远近而言合而观之则尽矣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197-0473d.png
  或问十二章之说曰范氏之所推言者得之而其所谓
自克者不若杨氏所谓无诚心已矣乎之说则杨氏
不如范氏之为得也

  或问十三章之说曰范杨侯得之谢说甚矣文仲之贤
盖不至是也

  或问十四章之说曰诸说皆喜而范氏尤详独范氏之
意若以为横逆之来反已而不以咎人者似非此章
之指盖此章之云责者乃求责之责非咎责之责其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197-0474a.png
意则犹所谓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耳非为横逆
而发也若以横逆言之则直无责人之理不应犹以
薄责为言矣其以不能远怨为未知自爱者亦不可
晓夫子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者乃理之当然而
远怨者乃其效耳非以自爱而厚薄责于人以求远
怨也洪氏之说亦善(洪氏曰虽责善义所当责亦必以自厚为本)

  或问十五章之说曰范侯尹氏用旧说谢氏为一说集
注又有两说而其一近苏氏(苏氏曰云云)惟谢氏乃庄生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197-0474b.png
过而不悔之论非圣人本意他未知其孰是也读者
求之

  或问十六章之说曰君子群居将以讲道义进德业也
今终日之间言不及义则放辟邪侈之心滋好行小
慧则行险侥倖之机熟皆非所以存养善心而为造
道入德之资也其自暴自弃至于如此圣人得不为
之深忧哉难矣哉者忧其不入于道德而将罹于患
害之微辞也诸说之是非推此决之可也曰子以慧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197-0474c.png
为智而谢氏乃有与智相似而不同之说何也曰慧
之为言固明智之称也吾之所言字之本意也特所
谓小慧者则不本于义理而发于计较利欲之私也
谢氏之所讥以其小者而言之也然曰与智相似而
实不同者亦非是所谓智者固亦不能无大小之辨
也曰察慧才智之说如何曰察慧盖谓以察为明者
非此章之意也若曰才智则又质之美而德之正者
尹氏不察夫小者之为病而欲并是绝之其失远矣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197-0474d.png
  或问十七章之说曰程子谢氏得之杨氏尤密然于孙
出信成二句不主于义而主于礼虽其文势相因有
如此者然亦当归之于义文意始完备矣

  或问十九章之说曰程子范吕谢氏得之矣程子又尝
语朱长文引此章之语而发明之其意尤切而精义
失之今见文集学者可以考也范氏引名誉以崇之
谢氏引列禦寇事则皆若有未安者

  或问二十章杨氏之说不大巧乎曰虽巧而有益于学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197-0475a.png
者吾是以著之

  或问二十一章之说曰范氏得之谢氏所谓不期于争
不期于党者语涉新奇无以知其意之所在恐其直
谓不欲其至于是耳若然则恐非圣言之本意也杨
氏语意亦疏盖崖异未必皆与人争其所谓和盖阴
指乎和而不同者言之而未有以别乎知和而和之
和也其论古人用字不同之说则得矣

  或问二十二章之说曰诸说皆善而范氏尤详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197-0475b.png
  或问二十四章之说一无所取于诸家何也曰诸说之
于此章其意则皆美矣然其始既未察乎毁誉之所
以名其卒又未知所谓斯民者为指今日之民也是
以其为说也类皆不附经文而直述己意使人读之
但见义理粲然曲有条贯而莫知其果欲置经文本
意于何许也故其是非疏密之际若有不可得而校
者然熟察之则于经文之本意似皆未有所指是以
不得而取耳曰然则毁誉之说奈何曰吾既略言之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197-0475c.png
矣请复详之盖曰誉者善未显而亟称之也毁者恶
未著而遽诋之也试云者亦验其将然而未见其已
然之辞也盖圣人之心光明正大称物平施无毫发
之差故于人之善恶称之未尝少有过其实者然以
欲人之善也故但有试而知其贤则善虽未显已进
而誉之矣不欲人之恶也故恶之未著者虽有以决
知其不善而卒未尝遽诋之也此所以言誉而不及
毁盖非若后世所谓耻言人过而全无黑白者但有先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197-0475d.png
褒之善而无预诋之恶是则圣人之心耳曰若有誉
而无毁则圣人之心为有所倚矣曰有誉无毁是乃
善善速恶恶缓之意正书所谓与其杀不辜宁失不
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春秋传所谓善善长恶恶短孔
子乐道人之善恶称人之恶之意而仁包五常元包
四德之发见證验也圣人之心虽至公至平无私好
恶然此意则未尝不存是乃天地生物之心也若以
是为有倚而以夫恝然无情者为至则恐其高者入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197-0476a.png
于老佛荒唐之说而下者流于申商惨酷之科矣曰
斯民之指为今日之民何也曰此难遽论请先考诸
家之意而以经文订其得失然后此意可得而言矣
古注范游氏皆以为三代之君赏善罚恶皆以直道
如夫子之毁誉不私也此说善矣然如其说则经宜
云此三代之治民所以直道而行而不得如今之云
也谢侯尹氏皆以为三代之毁誉于人皆以直道亦
如夫子之为但侯尹不指言其为民而杨氏又自为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197-0476b.png
一说亦以民为言但以毁誉者为一人直道而行者
为一人耳此其说亦皆可通矣然如其说则经宜云
此三代之民所以直道而行而亦不得如今之云也
凡此数说既不通矣则以他文推之如伊尹所谓此
民是民皆指当日之民而言况今先言斯民而后言
三代则是正指今日之民而上推三代以实之之辞
也且以斯民对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则所谓斯民
者乃三代之时则尝行其直道之民又何疑哉此经意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197-0476c.png
隐微而众说杂乱是以读者不暇细读而详考之耳
班固汉书赞引此文以明秦汉不易民而化之意亦
为粗得其文意者岂西汉诸儒尝有是说而何晏失
之欤曰或者之一说如何曰是则近于古注范游之说
但斯民则通古今而言耳然其旨味比前说差若渊
天读者择焉可也

  或问二十五章之说曰诸说之义皆有所未通杨氏盖
庶几焉而范氏意谓夫子之见闻犹足以及今日史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197-0476d.png
书之所阙者盖如三豕渡河之类此意亦善但其下
所谓阙以示信以下则又可疑恐不若从胡氏而阙之
之为得也

  或问二十六章之说曰巧言乱德杨氏所论巧言为他
人之言者得之但以乱德为疑于有德则与下文乱
大谋者不类矣范谢氏以为自为巧言能乱己德是
又务内而略外之失而又欲与下文小不忍者同科
盖不知彼言之巧而我听之则是我以巧言自乱其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197-0477a.png
德与小不忍而自乱其大谋者无异矣且巧言之人
何德之可乱而巧言之害又何止于乱德而已乎若
以乱德而言则其所以乱之者又不特巧言而已也
尹氏以为慎言可以成德则乱德者乃多言也非巧
言也其说亦不通矣小不忍范谢杨以为无果断之
才侯氏以为无含弘之度兼此二说乃为尽其意耳
曰然则妇人之仁匹夫之勇强弱不同而皆为不忍
何也曰忍之为义有所禁而不发焉尔妇人之仁不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197-0477b.png
能忍其爱也匹夫之勇不能忍其暴也尹氏所谓忍
性者盖亦可以兼此矣

  或问二十七章之说曰诸说皆同而杨侯尤善张敬夫
又发明之义则益备(张敬夫曰天下之善恶有如白黑之易明者众之好恶固所同
也至于事若善而其情则有害事若不善而其情或可取此众人之所盛而君子之所察也如孟子于仲
子匡章是已故众人之好恶君子必察焉取于众而察于独理斯无蔽矣)

  或问二十八章之说曰张子之意微而显矣大率人即
道之所在道即所以为人之理不可殊观但人有知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197-0477c.png
思则可以大其所有之理道无方体则岂能大其所
托之人哉谢说亦善但徇道不求道之云似非本文
之意杨尹所引皆与此文不类而杨氏为尤甚

  或问二十九章之说曰诸说皆善然本文正深责不能
改过者之辞今诸说乃为能改则复于无过之说是
虽若可以互相发明然一劝一惩意之向背则不同


  或问三十一章之说曰杨尹之说得之范氏所谓馁存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197-0477d.png
焉禄存焉者得之其曰未必得禄以下则于文势缭
戾而不伦焉其所谓治本而不恤末者虽若得之然
其所以为说者亦非也吕氏易忧贫以忧道者善
矣然亦非本文之意谢氏能处贫之说亦非也君子之
于贫贱自不足以动其心非以其来既不可却而吾
复有以处之然后不以为忧也尹侯氏以耕而谋食
为学以进道之譬而不以求禄为不谋食意亦善但
文势不甚平正此外则胡氏之说亦有所发明也(胡氏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197-0478a.png
曰圣人之教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各因其材而发达之谋食忧贫识趣之最下者亦必诱掖使不沦陷于
卑陋也言虽平常意则高远矣)

  或问三十二章之说曰程子备矣宜深玩之范吕氏亦
为得之谢氏养仁之说则又重内而轻外贱物而贵
我之意也杨氏相因之意甚善但动之不以礼以下
有所未安盖动之不以礼乃于化民成俗之具有未
尽善者非特为民之不服而已大抵此章之意发明
内外本末之序极为完备而其要以仁为重仁能守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197-0478b.png
之则大本已立虽临民不以庄动民不以礼亦其支
节之小失耳然亦不可不自警省以求尽善而全其
德也曰程子范氏皆以此章兼临政处己而言何也
曰知及仁守为学之事也庄涖礼动为政之事也然
为学者虽未及乎为政至于接物处家之际亦非庄
涖礼动不能也为政者虽不专于为学然非智识之
明而持守之固则亦无以为临政之地矣此章之旨
说者所以两言之也曰周氏之问程子但以为未能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197-0478c.png
体仁而不及乎他岂皆以当于礼乎曰周氏所谓庄
涖者不知其为敬心之发而以为外设藩垣不考曾
子之意而误用其语所谓动之以礼者又不深考于
此文之本旨而误以动为己之作为也亦不但未知
体仁而已然程子之不辨者盖姑指其大失而未暇
悉及其小疵也

  或问三十三章之说曰程子至矣但其所引四十不动心
者若可以明大受之意而于小知无所当疑或以孟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197-0478d.png
子之不动心不及告子之早为言然亦未有以必其
然也范氏云君子之道大以下得之但章首四句语
意若不伦者其亦疏矣吕氏于文意尤不合盖其牵
于经文可与不可之云欲皆主于君子小人之身而
言殊不知若皆主于观者而言以为称量斟酌之语
则尤无可疑也谢氏以大受为受道固大受之一事
然观本文之意似不指此必以此而言则亦贵理而
贱物之意也其他语意不明然细考之似以为君子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197-0479a.png
之于道得其精而遗其粗故可大受而不可小知小
人之于道滞其粗而不及其精故可小知而不可大
受若果如此则亦误矣盖就其说而论其文义则不
可小知者自有所不通以其说而折诸义理则又安
有得其精而决不可以兼其粗得其粗而决不可以
求其精之理乎其以相马之说为喻则吾已辨于序
文矣杨氏养其大体之云亦非此章之意与范氏章
首四句其失略同侯氏以君子所为众人不识为不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197-0479b.png
可小知似亦近之而文义亦有小不合者惟尹氏为
庶几得之然亦未知其所谓不可小知为如何要不
若范氏之说为明白而无疑耳此外吴氏张氏之说
亦善(吴氏曰方舜之耕稼时视之犹人也一旦受尧之天下若素有之小人有立谈之间而其材可
知者至委以国则未有不败者张敬夫曰君子而小知则不尽于用小人而大受则必败于事此其为任
贤使能之异也与)

  或问三十四章之说曰旧为此章之说以为仁与水火
皆民之所赖以生者然有内外轻重之殊故仁之急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197-0479c.png
有急于水火者然水火犹或害人而仁则未尝害人
盖因民之所急而反复其利害以深晓之盖近于侯
氏之说然以今观之曲折太多似伤巧密殆不若范
氏之为得也但其语杂乱今节而取之曰凡民之情
以仁为难故畏之甚于水火盖其蹈水火而死者有
之而畏仁莫肯为也故夫子言水火能害人而仁不
伤人所以教民为仁也如此则语简而意明矣若程
子之意则其论畏仁甚于水火者犹范氏而以蹈仁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197-0479d.png
而死为杀身成仁则可疑矣盖蹈仁者未必皆致死
也杀身成仁其亦不幸而万有一焉耳况圣人之于
不肯为仁之人而遽责之而必死于仁乎其地位亦
大辽阔矣谢氏与侯氏略同但以水火能养人而亦
能杀人仁能养人而未尝杀人为甚于水火则小异
耳杨氏首句与侯氏同下二句与程子同但其曰冒
利者小不同而又以蹈水火而不蹈仁为喻利而不
知害则是责民之蹈水火而不责其不蹈仁也侯氏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197-0480a.png
于此章之文义则固得之矣但死于仁是义也非仁
杀之也以下数语与说杀身成仁处相似所不可晓
盖其意若曰杀身以成仁者非以仁致死也理在当
死必死然后为仁故君子不欲生以害仁而甘心赴
死以成其德非以为仁之故陷于死地乃不得已而
就死也然其辞有未达似欲为仁解纷归咎于义之
意则失之矣

  或问当仁不让之说曰弟子之于师每事必让而不敢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197-0480b.png
先者也至于以仁为己任则当自勉而勇为之不可
以有让也盖仁者己之所有而自为之非夺诸彼而
先之也何让之有所谓不让者则犹程子所谓不可
将第一等事让与别人做者其事则所谓颜子曰舜何
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者是己大抵此与上
章皆勉人为仁之辞上章为凡民都不知仁而惮于
为之者发此章为学者粗知仁之为美而不知勇于
有为者发各有所当云尔曰诸说如何曰程子范谢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197-0480c.png
侯尹之说皆善然未有发明夫子勉人勇于为仁之
意者若吕氏则固失之杨氏又以为得之于已不容
有让高则高矣然未免乎誇夫义理之为己私得而
喜其不可以分人也是亦非圣人之本意矣且于不
让之文亦有所未合云

  或问贞谅之别曰处义既精不期固而自固者贞也不
择邪正惟知必信而不易者谅也谅信之别则程子
得之但所引孟子之言为未安若曰借彼之执以甚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197-0480d.png
此之固执则可耳范尹之说亦善但范直以信为谅
尹以谅当信则为未密至于杨侯或以贞为正而不
及于固或以贞为固而不本于正亦胥失之谢氏非
以正行之说似若过高然亦不失本文之意但以解
释文义为不切耳

  或问敬事后食之说曰夫子之意盖曰敬于其事而后
其求禄之心耳今诸说于敬其事之说皆得之而皆
以为先敬其事而后可以受禄则失之试以范说考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197-0481a.png
之集注则可见矣而谢氏之意又以为敬其事然后
可以得禄则其病有甚焉者学者于此毫釐之间尤
所当察也其为贫而仕之疑则张敬夫尝辨之亦可
取也(张敬夫曰事君者主于敬其事而已后其食犹后获之意然则为贫而仕则奈何孔子尝为委
吏矣亦曰会计当而已矣盖亦敬其事以为主也若曰为贫而仕食焉而已遑恤其事则失其义矣)杨
氏又以庶官代天不可不敬为说亦不然但事自当
敬耳岂必为代天而后敬乎其曰矫诬而不可祷者
又因代天而遂支蔓以及此耳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197-0481b.png
  或问有教无类之说曰诸说文义皆疏而侯氏尤不可
晓惟范氏以人性为言者得之但以为有教之以恶
者则非矣教之得名本以修道化民为义孰谓导人
于恶而可谓之教乎张敬夫说则详且尽矣然其于
文义则不若范氏之为得也(张敬夫曰所禀之资虽有不同然善恶之类未有
一定而不可变者盖均是人也原其降衷向莫非不善故圣人有教焉所以反之于善也教之行愚者可
使之明柔者可使之强岂有气类之不可变者乎然尧之子不肖舜之子亦不肖则气类又若有异何也
盖气有可反之理人有能反之道而教有善反之功其卒莫能反者则以其自暴自弃而已也)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197-0481c.png
  或问道不同之说曰张子兼上章而言善矣范亦得之
杨侯之说失之矣三仁所处不同而未尝不相为谋
也盖归苟同矣则何害其为谋哉虽或有如伯夷之
于太公者然非如君子小人决无一事之可相为谋
者也

  或问卒章之说曰范尹得之但范尹教人不侮鳏寡云
者非是若曰圣人之仁心于是可见则可矣谢氏不
欺之说恐非所以语圣人杨氏之说则张敬夫推之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197-0481d.png
尤详矣(张敬夫曰道无往而不存圣人之动静语默无往而非道盖各止于其所而己师冕之见
及阶则告之阶及席则告之席既坐则历告之以在坐者盖待瞽者之道当然耳子张窥窃而有问焉夫
子以为固相师之道辞则近而意亦无不尽矣事事物物莫不有其道盖所当然者天之所为也夫以一
日之间起居则有起居之道饮食则有饮食之道见是人则有待是人之道遇是事则有处是事之道道
不可须臾离也一失所宜则有废是道矣是故君子战兢自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惧其失之也夫
惟天下之至诚一以贯之道之所在如影之随形盖无往而非是也)侯氏以为圣人之
仁者尤善但圣人之意告之阶席者虑其不见而或
至于覆跌告之以在坐之人者恐其不知所为而抑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197-0482a.png
郁无聊也不专为不使至于有过而已然使不至于
有过固亦在其中也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197-0482b.png





















  四书或问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