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0197-04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十八

  宋 朱子 撰

  论语

  子路第十三(凡二十九章)

  或问先之劳之人为一说何以独取乎苏氏曰身先之
先其义明于左右师保之为先身劳之劳其事切于
佚使劝相之为劳也故苏氏云尔而张子亦不约而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0197-0444b.png
同焉吾是以取之尔

  或问二章程子之说何以言人各亲其亲然后能不独
亲其亲也曰此所以明夫人必各举其所知然后可
以得其所不知也然斯语也旧本或误列以为一条
则全章之旨首尾衡决而皆失之矣程子此章之说
广大精微无所不备学者所宜详玩也请问诸说孰
善曰诸说皆善而苏晁吴曾氏之说亦可观焉(苏氏曰有
司既立则责有所归然常赦其小过则贤才可得而举也惟庸人与奸人为无小过张禹胡广李林甫卢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0197-0444c.png
把是也若小过不赦则贤者避罪不暇而此等出矣○晁氏曰是时鲁之侵官滥刑贤才废弃皆季氏之
为也仲弓正乎季氏季氏正乎鲁君则其为治也何有仲弓不患有司之难为小过之未可赦独患贤才
之不知仲弓真可以南面哉○吴氏曰仲弓子贡子路冉有皆从季氏仲弓子贡夫子未尝责之季路之
责又不若冉求之甚此可以见其优劣矣惜乎四子不能如闵子之辞而闵子又不若颜子之贤而康子
不得而知也嗟乎若渊骞者其孔门之超绝者乎○曾氏曰季氏以闵子骞为费宰又以仲弓子路冉有
为宰皆取诸孔门德行政事之科亦可谓得人矣然闵子独去之而不顾此其所以为颜闵与)

  或问三章之说曰诸说皆善而程子所论西监申状之
事尤足以验圣言于日用之间也范禹皆以正名为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0197-0444d.png
尽道者过之此章所谓正名者亦曰姑从事物之名
各得其正而不紊未遽及此也然极其言则亦必至
于此而后止尔谢杨氏以为礼乐不兴则无教而廉
耻和睦之风衰故刑罚不中亦非也此方自为政者
之身言之至于民无所措手足然后主于民而言耳
故独范氏之说为得之而其所谓暴慢鄙诈之心入
者亦似衍说盖但无序不和而礼乐不兴则凡天下
之事皆无序不和而其施之刑罚必无自而能中耳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0197-0445a.png
  或问四章之说曰诸说皆善但尹氏小体大体之说非
孟子之本意尔

  或问五章之说曰诸说人情物理风俗盛衰政治得失
莫不具于诗诚能诵而通之则授之以政无不达矣
杨氏以为知王政之废兴则不足以尽风人之情谢
氏特以为穷理则又不足以举事变之实也杨氏又
谓得其所以言斯能专对以扬子云之本语推之亦
似过高矣侯氏以为诗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故学之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0197-0445b.png
者如此则亦太漫直以可兴可观言之则庶乎其可
尔尹氏以为诗者政之所系语既倒置以释此文亦
不切矣

  或问七章之说曰程子范尹氏为一说吕氏为一说谢
侯氏为一说然各有所偏不若范说之为备也曰然
则其相似也亦有稽乎曰苏氏言之详矣(苏氏曰按世家当是
时鲁哀公之七年卫出公之五年也孔子知二君皆失志无常弃国野死之君故讥之云尔卒之哀公孙
邾出公奔宋皆死于越)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0197-0445c.png
  或问八章之说曰诸说亦同然皆有不事事之意独胡
氏之说为备尔(胡氏曰自合进而完自完进而美非善乎其事不能弥光于前而公子荆
知此非所存心者直谓之苟且而已既见其不以殖产自能又见其不以多财自累富而无骄满而弗溢
非贤而能之乎此可为居室之法)

  或问九章之说曰诸说皆善而曾氏尤佳(曾氏曰孟子曰鸡鸣狗吠
相闻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禦也适卫庶乎之言殆谓是欤然人之闻其言也必
以为常谈而置之置之则无用之言耳冉有独能再问以究其说然后有所𤼵明庶而不富则无以聚人
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至于教之则不可以有加矣)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0197-0445d.png
  或问十章之说曰程子至矣诸说亦善但谢氏拔本塞
源略法先王之语为不可晓尔曰孔子之言如此然
其为鲁司寇闻政亦久矣而未见其效何也曰胡氏
尝言之矣(胡氏曰以春秋考之定公十年会齐于夹谷孔子以中都宰摄行相事以礼折齐齐
人归田鲁之国势已强矣至十二年夏堕三都是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之时也而少正卯巳诛男女
已别于涂商贾已信于市矣郈费既堕围郕弗克于是桓子听公伯寮之谮受齐女乐之馈至十三年春
郊不致膰俎于大夫而孔子去鲁矣盖其明年筑囿大蒐若孔子为政则不为此可验也然则孔子为大
司寇终历三时又不得专其政而其功烈已如此使鲁举国以听而又及于期月三年之久则其效宜如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0197-0446a.png
何哉愚按胡氏所说年数与周公孔子世家皆不合盖以意言之尔)

  或问十一章之说曰胜残去杀云者下之残虐可胜而
上之刑杀可去也胜残之说程子得之去杀之说谢
氏得之参而取之可也杨氏以可继为言则于圣人
之意有未尽者善人虽有可继之道而无其人以继
之亦安能以成胜残去杀之功乎程伯子举进士时
尝有对策论此数节甚详而精义失之学者盍详考
之则圣人之指见矣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0197-0446b.png
  或问十二章之说曰所谓仁者以其天理流行融液洞
彻而无一物之不体也举一世而言固无一人不然
即一人而言又无一事之不然也求之诗书惟成康
之世为足以当之范尹并以禹汤为證则其说无徵
而费于辞矣范氏又以汉文帝唐太宗为言则尤失
之文帝太宗能富其民则有之至于教则犹未及也
又安能使其化民而一于仁乎二帝之治文帝为优
然以贾谊流涕太息之言观之则当时之风俗可见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0197-0446c.png
而况太宗略无关雎麟趾之意又岂足以庶几成康
之万一耶谢杨以为为当时而言亦未必然盖通论
其理当如是尔

  或问十三章之说何以异乎六章而复出之也曰晁氏
以为此专为为臣而𤼵理或然也

  或问十四章之说程子范氏得之矣而谢尹有不同焉
者何也曰公父文伯之母谓季康子曰外朝子将业
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季氏之家政焉夫君之官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0197-0446d.png
职则所谓政也季氏之家政则所谓事也冉子之所
得闻者季氏内朝之事耳政则康子必将合诸大夫
而谋之外朝非冉有之所得而与也冉有以家事为
国政故夫子抑之程范之说可谓无以易也必若谢
氏之说则政事之名以冉子之贤而不能知其辨也
鲁君大夫又安知其为政而以问之孔子乎若杨氏
则又但言以事为政而不指言其为何事辞亦太简
略矣其引夫子之言为政亦不如吕氏之说为实也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0197-0447a.png
曰或者以为此季氏与其家臣谋国政于私朝而不
使诸大夫与焉故孔子为不知者而微辞以正之如
何曰此似于文义得矣然疑其颇若伤巧者姑存而
考之可也

  或问十五章之说曰诸说皆善但范氏听言纳忠之说为未
足以该圣言之意耳吴氏之说亦有可观者焉(吴氏曰定
公之问亦可谓有意于治矣使其能用夫子之言兢兢业业以媚己之人为可畏三子之徙庶其少俊而
鲁其或兴也惜乎女乐之事公既欲之而桓子又助成之是亦言不善而莫之违之类是以用夫子而不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0197-0447b.png
克终也嗟乎鲁之衰也岂独三子之过欤)抑尝详味言不可以若是其几
也及如其善而莫之违以下曲折见圣人之言平正
稳密无毫发偏重处此又言外之意

  或问十六章之说曰谢尹两句各为一义诸说皆相因
为义皆各得其一端合而论之则善矣然夫子所以
告叶公之本意则但如谢尹之说诸说盖其馀意耳
范氏所谓近悦本于亲亲者夫子之言未有此意然
其所引之诗则当矣杨氏引书殊为不切尹氏来之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0197-0447c.png
二字文势若有未顺云

  或问十七章之说曰诸说皆善但杨氏以见利为言而
遗其所谓小者为未尽圣人之意耳张敬夫之言亦
为得之(张敬夫曰欲速则急于成而所为者必苟故反以不达见小利则徇目前而忘久远之谋
故反以害大事不欲速不见小利则平心易气正义明道为其可继而已矣以子夏之规模近小故夫子
以此告之)

  或问父子相隐之说曰邢氏引律大功以上得相容隐
告言父祖者入十恶以为得此意善乎其推言之也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0197-0447d.png
曰诸说如何曰范氏推广言之甚善至于本章之旨
则杨氏之说本乎情谢侯氏尹氏之说本乎理皆有
所不同也今试以身处之则所谓情者可体而易见
所谓理者近于汎而不切然徒徇夫易见之近情而
不要之以至正之公理则人情之或邪或正初无准
则若之何其必顺此而皆可以为直也邪苟顺其情
而皆可谓之直则霍光之夫妇相隐可以为直而周
公之兄弟石碏之父子皆咈其情而反陷于曲矣而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0197-0448a.png
可乎哉况孟子所谓情乃指下文四端之善而言而
所谓若者未必其果为顺也读者详之

  或问十九章之说曰程子至矣读者宜深味之范尹亦
平正有味谢氏屏气之云则已奇险矣与人忠又与
恻隐初无干涉而所谓非不可弃不能弃也者则尤
过高而非圣人之本意也杨氏安土敦乎仁之语亦
非学者之事

  或问二十章之说曰程子小人笃实之说至矣其次吕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0197-0448b.png
谢得之而晁氏亦有取焉(晁氏曰尊义于己不穷于外士之上也仅能有义于
已而未能不穷于外者士之次也孝弟称于乡党特行已有耻之事也)曰行已有耻为
使不辱亦何足以为高而夫子以为士之上邪曰是
二者汎而观之虽若仅免于羞辱然尝反诸身而度
之则能充其实者正不易得程子所谓笃实自得者
正谓此也曰硁硁小人而亦可为士何也曰彼其识
量虽浅而非恶也至其所守则虽规规于信果之小
节然与夫诞谩苟贱之行则不可同年而语矣此与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0197-0448c.png
不得中行而取狂狷同意故下章言之

  或问狂狷之说曰杨氏侯氏以狷为不及非也狂者过
于识狷者过于行谢氏之说得之矣然狂狷犹可取
也至于无常则不可知矣故下章次之

  或问不占而己矣之义何以阙之曰不通也诸家之说
曰易所不占者一也曰不待占而必凶可知者二也曰
无常不可测度者三也曰巫医不诚则用之者必有
凶祸四也曰不玩其占者五也曰无常之人占决亦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0197-0448d.png
无所据六也是皆有所不通而不玩其占之说为庶
几焉然亦未敢信其必然故姑阙之以俟知者耳或
曰不占自为一章亦无来历不知其何所指也

  或问二十三章之说曰尹氏大意得之而辞有未尽谢
氏出处语默之说似非此文之本旨也吕杨侯氏语
皆祖晏子之意然晏子之言乃就事而言而此章之
意则直指君子小人之情状而言似不可引以为證
也盖此所论君子之和者乃以其同寅协恭而无乖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0197-0449a.png
争忌克之意其不同者乃以其守正循理而无阿谀
党比之风若小人则反是焉此二者外虽相似而内
实相反乃君子小人情状之隐微自古至今如出一
轨非圣人不能究极而𤼵明之也且以本朝诸公论
之韩富范公上前议论不同或至失色而未尝失和
气吕王章曾蔡氏父子兄弟同恶相济而其隙也无
所不至焉此亦足以验圣言之不可易矣如此说则
君子之心无同异可否之私而惟欲必归于是若晏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0197-0449b.png
子之说则是必于立异然后可以为和而不同也岂
非矫枉过直之论哉然其为齐景公梁丘据𤼵之则
亦切中其病耳

  或问二十四张之说曰范谢得之虽皆以知人取人为
言然是亦可以为学者脩身之验矣但范氏所谓审
其所以好恶者文势反戾若曰审其好恶云者则于
义为得矣谢氏引孟子以为證则不类盖孟子之意
以人之善恶决于好恶之多寡而夫子以人之善恶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0197-0449c.png
决于好恶之公私一则救偏听之失一则核义理之
真言亦各有当也尹氏善恶可知之说疑衍恶字盖
此方论人之善不应以恶而并言之也

  或问二十五章之说曰诸说各有𤼵明而皆未尽亦有
援据疏阔而不切于文意者洪氏张氏说亦类此(洪氏曰君
子任理小人仕惰君子不以己之有馀而责人小人不以己之不足而自责张敬夫曰易事者平恕之心
也难悦者正大之情也其所悦者义理而已而非悦人之悦己也故悦之不以其道则不悦与人为善而
取人不求备故使人则器之若小人则徇于一己之私而已故顺己则喜而不察其非道也胜己则忌而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0197-0449d.png
惟欲责其全也此公私之分也)

  或问二十六章之说曰诸说得失同于上章惟杨氏为
得之但其立言伤巧不若直以心广体胖明泰之状
虚骄盛气释骄之形则读者对互以求其有以自得
之矣

  或问近仁之说曰程子杨氏曾氏得之(曾氏曰刚则必能无欲毅者必
能力行木者无令色讷者无巧言天资如此故于仁近之)谢氏之说机警有馀然
四者本以质言而仁非知觉可训则亦误矣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0197-0450a.png
  或问切切偲偲之义其详奈何曰切切者教告恳恻而
不扬其过偲偲者劝勉详尽而不强其从二者皆有
忠爱之诚而无劲讦之害子路刚直故夫子以此告
之也范尹氏直以切切为责善偲偲为进德而谓子
路不足于中和则其大概亦颇得之但所其所以责
善而进德之曲折则其言之有未备耳谢氏以为能
使其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为修身之效其意虽
善然夫子所以告子路其始未及乎朋友兄弟也亦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0197-0450b.png
教子路当以如是三者而已谢氏乃以其下文解绎
之辞为正意恐其考之或未详也杨氏语意不明然
细寻之疑其意盖亦以切偲为责善而谓朋友之交
既亲然后得以施其责善之义尔子路行行则于朋
友之交有所不亲故孔子告之如此欲其致亲亲于
朋友然后得以施其责善之义也此亦未有见其必
然使其果出于此则夫子曷为不直告子路以致亲
于朋友而预告之以致亲以后之事耶且朋友之交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0197-0450c.png
而以致亲为先责善为后则其始合必有不以正者
此说之流恐其弊不止于文义之间也

  或问教民之说曰吴氏言之详矣(吴氏曰白虎通曰教民者皆里中之老而
有道德者为右师教里中之子以道艺孝弟行义朝则坐于闾门弟子皆出就农复罢亦如之若既成岁
皆入教学立春而就事故无不教之民非谓教之战也然而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则金鼓旗物之用坐作
进退之节亦有所教矣)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0197-0450d.png

















  四书或问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