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197-040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或问卷十三

  宋 朱子 撰

  论语

  泰伯第八(凡二十一章)

  或问曰何以言三让之为固让也曰古人辞让以三为
节一辞为礼辞再辞为固辞三辞为终辞故古注至
是但言三让而不解其目也今必求其事以实之则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197-0405d.png
亦无所据矣曰何以言其让于隐微之中也曰泰伯
之让无揖逊授受之迹人但见其逃去不返而已不
知其让也知其让者见其让国而已而不知所以使
文武有天下者实由于此则是以天下让也曰其为
至德何也曰让之为德既美矣至于三则其让诚矣
以天下让则其所让大矣而又能隐晦其迹使民无
得而称焉则其让也非有为名之累矣此其德所以
为至极而不可以有加也曰太王有废长立少之意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197-0406a.png
非礼也泰伯又探其邪志而成之至于父死不赴伤
毁发肤皆非贤者之事就使必于让国而为之则亦
过而不合于中庸之德矣其为至德何耶曰太王之
欲立贤子圣孙为其道足以济天下而非有爱憎之
间利欲之私也是以泰伯去之而不为狷王季受之
而不为贪父死不赴伤毁发肤而不为不孝盖处君
臣父子之变而不失乎中庸此所以为至德也其与
鲁隐公吴季子之事盖不同矣曰逃去可矣何必断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197-0406b.png
发文身哉曰先儒论之多矣苏氏以为让国盛德之
事也然存其实而取其名者乱之所由起故泰伯为
此所以使名实俱亡而乱不作也此以利害言之固
不足以论圣贤之心而其弟黄门又曰子贡言泰伯
端委以治吴则固未尝断发文身也且汉东海王以
天下授显宗唐宋王成器以天下授玄宗皆兄弟终
身无间言何必断发文身哉此引子贡之言则其事
固有不可考者然以汉唐二事例之则亦未足以尽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197-0406c.png
圣贤之心也盖使王季之心但如显宗玄宗则可若
有叔齐之义则亦不能以一朝居矣使泰伯而不有
以深自绝焉则亦何必以致国于王季而安其位哉
然显宗玄宗之心其厚薄又自不同也曰程子既曰
泰伯知王季文王必能开基成王业矣又曰不必革
命使纣贤文王必为三公何也曰此亦推广假设之
辞耳曰谢氏以为泰伯亦能有天下信乎曰泰伯固
为至德然恐非文王之伦也使其德业果与文王不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197-0406d.png
异则太王之欲立季历乃邪心矣大率此为推本而
言杨氏之说得之矣

  或问二章之说曰程子张子至矣范吕亦得之谢氏不
就理之云过于高养德之云偏于内杨氏则辞费甚


  或问三章之说如何曰程子范谢尹氏皆善吕氏所谓
得礼者过之而杨氏以启手足为不亏其体戒慎恐
惧为不辱其身则支矣曰其以易箦为死生无变于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197-0407a.png
己者诸说之所不及不其至乎曰昔晁詹事尝问此
义于程子程子曰礼也晁曰今人蔽于老佛之说则
不谓之礼而谓之达矣程子然之不知杨氏于此其
果以礼为重乎以达为重乎是未可知也

  或问曾子三言其为脩身之验奈何曰此程伯子尹氏
之意也夫不庄不敬则其动容貌也非暴即慢惟恭
敬有素则动容貌斯能远暴慢矣内无诚实则其正
颜色也色庄而已惟诚实有素则正颜色斯能近信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197-0407b.png
矣涵养不熟则其出辞气也必至鄙倍惟涵养有素
则出辞气斯能远鄙倍矣曾氏亦以为君子于是持
养既久而熟睟面盎背不待设施而自尔也故皆以
斯言之此说当矣曰道无精粗本末之间今以笾豆
为末节而独贵乎此何也曰夫谓道无本末者非无
本末也有本末而一以贯之之谓也一以贯之而未
尝无本末也则本在于上末在于下其分守固不同
矣故君子所贵贵乎其本而已苟所以本于身者不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197-0407c.png
足远邪而去伪则屑屑于仪章器数之末亦何为哉
曰程叔子之说如何曰容貌庄敬则可远暴慢养于
中而言自顺理者得之矣解中所论正颜色出辞气
二句则与上句之例不同而又各为一说不知其何
故也曰有为此章之说者曰道之所贵有此三事动
容貌以远暴慢也正颜色以近诚信也出辞气以远
鄙倍也动也正也出也闲邪而收放心之术也心少
不存则动之正之出之者谁欤动容貌矜庄以脩之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197-0407d.png
也心一庄矜则轻忽夷易之态自不形于声正颜色
端俨以庄之也心一端俨则伪妄不情之事自不入
于念出辞气审度以发之也心一审慎则僻违背理
之言自不道于口矣子以为何如曰此本谢氏之说
也然经文但曰动曰出曰正而已其动之中否正之
真伪出之得失皆未可知也所贵者乃在其平日庄
敬诚实涵养有素故其动能远暴慢其正能近信其
出能远鄙倍耳今乃以动为矜庄出为审度则其文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197-0408a.png
义自无所当又谓一矜庄便能远暴慢一端俨便能
近信一审度便能远鄙倍则是其所用其力者止于
扬眉瞬目之际而遽责其有睟面盎背之功吾恐其
无沉浸醲郁之风而未免于浮躁急迫之病也且一
为端俨之色安知其非色庄也耶此又不但文义之
疵而已其始皆自谢氏失之吾不得而不论也曰诸
说如何曰吕氏以为三者皆道之正谢氏亦云三者
皆道者皆非是杨氏说将死而言善者得之但以暴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197-0408b.png
慢也信也鄙倍也皆为人所以施于己者似亦非是
而胡氏所考曾子之事则善(胡氏曰曾子之疾见于此者二而见于檀弓者
一愚尝考其事之先后窃意此章最先前章次之而易箦之事最在其后乃垂绝时语也当是时也气息
奄奄仅在而声为律身为度心即理理即心其视死生犹昼夜然夫岂异教坐亡幻语不诚不敬者所可
彷佛学者诚能尽心于此则可以不惑于彼也)

  或问能矣而问于不能多矣而问于寡不几于巧伪以
近名乎曰愚尝闻之于师矣曰颜子深知义理之无
穷惟恐一善之不尽故虽能而肯问于不能虽多而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197-0408c.png
肯问于寡以求尽乎义理之无穷者而已非挟其能
而故问也但自他人观之则见其如此耳谢说意盖
如此而洪氏曰吾固能矣然岂不犹有所不能彼固
不能矣然或不能于此而能于彼也吾固多矣然岂
不犹有所阙彼固寡矣然或失于此而得于彼也是
以下问而不以为难亦此意也曰杨氏视天下无一
物之非仁夫谁与之校如何曰过矣其言孟子三自
反不如颜子之不校信乎曰孟子所言学者反身修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197-0408d.png
德之事若颜子则心理浑然不待自反物我一致不
见可校者也二者优劣固不待言而喻矣然自学者
观之则随其所至之深浅而用力各有所当不可以
此废彼而反陷于躐等之失也曰有谓犯而不校非
特自反且有包之之意焉有彼之之意焉有愧之之
意焉莫非理也其说然乎曰夫犯而不校固不待于
自反今曰非特自反则既失之矣且其所谓包之者
骄也彼之者狭也愧之者薄也是岂颜子之心哉吴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197-0409a.png
氏曰子贡多闻故于颜子见其闻一知十曾子力行
故又见其如此信乎其优入圣域也如何曰即其言
足以见三子之气象亦善也

  或问六章杨氏之说然乎曰曾子之称此正以其非君
子不能故设为荅问之辞以审订之耳且杨氏又何
以知此君子之未仁耶此言一立其流之弊将有排
死节而贱正直之意非小失也

  或问七章之说曰程子至矣但毅字之训恐或未然说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197-0409b.png
文以为有决者近之矣谢说如何曰谓颜子弘包其
毅孟子毅胜其弘可也自任以天下之重为任重可
矣然亦未见道远之意盖此二字曾子已自释之学
者涵泳其言足以识其气象正不必别下语也杨氏
分别最为有功而或者病之误矣但扩大作弘之事
若曰非弘则不能容纳之可也尹氏疏矣

  或问古者之教十年学幼仪十三学乐诵诗舞勺成童
舞象二十始学礼舞大夏今夫子之言其序如此乃与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197-0409c.png
教之先后不同何也曰诗者乐之章也故必学乐而
后诵诗所谓乐者盖琴瑟埙篪乐之一物以渐习
之而节夫诗之音律者也然诗本于人之情性有美
刺讽谕之旨其言近而易晓而从容泳叹之间所以
渐渍感动于人者又为易入故学之所得必先于此
而有以发起其仁义之良心也至于礼则有节文度
数之详其经至于三百其仪至于三千其初若甚难
强者故其未学诗也先已学幼仪矣盖礼之小者自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197-0409d.png
为童子而不可阙焉者也至于成人然后及其大者
又必服习之久而有得焉然后内有以固其肌肤之
会筋骸之束而德性之守得以坚定而不移外有以
行于乡党州闾之间达于宗庙朝廷之上而其酬酢
之际得以正固而不乱也至于乐则声音之高下舞
蹈之疾徐尤不可以旦暮而精其所以养其耳目和
其心志使人沦肌浃髓而安于仁义礼智之实又有
非思勉之所及者必其甚安且久然后有以成其德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197-0410a.png
焉所以学之最早而其见效反在诗礼之后也曰诸
说如何曰程子备矣然其间亦有疏密缓急之异详
味而审思焉可也谢氏说亦得之但立礼说诸家多
所未备至于杨氏所谓乐非钟鼓羽籥者则过矣

  或问子谓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
其所以然者何也曰理之所当然者所谓民之秉彝
百姓所日用者也圣人之为礼乐刑政皆所以使民
由之也其所以然则莫不原于天命之性虽学者有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197-0410b.png
未易得闻者而况于庶民乎其曰不可使知之盖不
能使之知非不使之知也程子言之切矣曰吕氏之
说如何曰此非圣言之本意然亦颇中近世学者之
病矣曰谢氏之说如何曰其意则善矣然谓礼乐法
度之外自有觉处则所未安易外以中其庶几乎曰
游氏如何曰此其所谓道者老佛之所谓道而已若
吾之所谓道者则岂有搏噬毒螫薄恶之患哉其说
之病与前篇同学者审择可也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197-0410c.png
  或问十章之说如何曰诸说皆善但张吕未通耳胡氏
上句小异然亦可取(胡氏曰好勇而不疾贫则不肯为乱疾贫而不好勇则不能为
乱自古乱民皆其才力出众而迫于饥寒者也为人上者其可不思制其产厚其生乎抑学者不幸而勇
勇又不幸而贫苟无道以持之自行一不义取非其有日长月滋其不流于乱也几希矣此又学者所当
自警也)

  或问骄吝之说曰程子至矣诸说不同然皆是足以有
警张敬夫论周公事亦善(张敬夫曰周公以叔父之尊位上宰握大权勋烈如
此其光也而方且握发吐哺惟恐失天下之贤才思兼三王坐以待旦夫岂有丝毫骄吝存于其间哉)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197-0410d.png
  或问十二章之说曰此章文意难明诸儒之说不一孔
氏范氏以善为谷惟杨氏以谷为禄其以谷为善者
下句又皆不同孔氏范氏以为无不得乎善言三年
学则必无不得善者诱人以学之意也程子侯尹以
为难得乎善言三年学而犹不至乎善则终不足以
进于善勉人汲汲于学之意也谢氏引王氏之言则
以为三年学而不至乎善明善非易得之物勉学者
自强之意也愚按此三说文义皆不甚通惟杨说为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197-0411a.png
近之但训释有未备耳盖不易得者叹美之辞若杨
说而易至以志颇足其训释以明之则文意晓然矣
且上章论疾贫骄吝之失下章记去就出处之方在
位谋政之事亦一类也若以谷为善则胡氏之释为
(胡氏曰榖善也成也尔雅曰信善为谷言善之成实也今世方言亦以物之成实者为谷)

  或问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何也曰此言人当笃于信道
而又好学以明乎善然后能守死以善其道也善道
犹工欲善其事之善守死善道言宁死而不为不善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197-0411b.png
以害其道也曰子所谓更相为用何也曰非笃信则
不能好学非守死则无以善道然徒笃信而不能好
学徒守死而不足以善道则又君子之所不取也盖
能守死者笃信之功而能善道者好学之力然虽曰
笃信而未能主死不变则其信亦不笃矣虽曰好学
而不能推以善道则其学亦无用矣此四者之所以
更相为用而不可一有阙焉者也曰诸说如何曰皆
得之而程子所论笃信之意尤宜深味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197-0411c.png
  或问十四章范氏之说如何曰夫子之言无上下之异
但为不在此位则不谋此政耳范氏为人君言故自
上而下然其意终不备更当自下而推如士不可侵
大夫之职以至于天子不可过于天道乃为备耳然
不止此又当知前后左右彼此之间各有分守皆不
可以相踰乃为大备而尽得圣人之意胡氏所论亦
其一事今附于此(胡氏曰东汉季年党锢祸起颍川杜密去官家居每谒守令多所请
托而同郡刘胜亦自蜀还闭户扫轨太守王昱见杜密独称季陵清高以箴之密谓昱曰刘胜位为大夫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197-0411d.png
见礼上宾知善不荐见恶不论隐情惜己自同寒蝉乃罪人也今密举志义力行之贤纠违道失节之士
使明府赏罚得中令闻休畅不亦万之一乎昱乃惭服以愚观之昱从善服义固不可訾若密之为是代
昱行事也不在其位而谋其政者大槩如此党锢诸贤多陷此失可不戒哉)

  或问十五章之说曰程子以夫子反鲁为定公时误矣
又说鲁乐既正放弃旧工以两处文义考之恐亦未
然师挚适齐当用张子范氏之说但张子洋洋盈耳
之义为未安耳

  或问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程子二说一以为不与治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197-0412a.png
一以为不与求诸说虽多皆不出此子之不同何也
曰如前说则有宜为治矣如后说则有宜为得矣今
曰有而不与则愚说虽陋恐或得其文意也杨氏此
章用庄生语语既不伦遂不见其旨意之所在然以
卒章之说参之则盖亦如愚说云

  或问十九章之说曰诸说皆得之而程子为尤尽惟天
为大惟尧则之则范氏尹氏为得之杨氏说虽密然
气象反狭与本文气象不相似也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197-0412b.png
  或问舜之臣众矣而独称五人何也曰舜之天下所以
治者以此五人而已故孟子亦独称之他人不得而
与也曰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孔范二说不同如何曰
孔氏于文义若不顺疑范氏之说得之也曰文王服
事商则善矣然以诸侯而有天下之大半得为顺乎
曰胡氏尝言之矣(胡氏曰孔子称武王周公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盖文王受命作
周大统未集武王嗣为西伯又十一年而纣益不悛于是武王顺天应人继志述事一服戎衣天下大定
此文武之实也而论者乃谓文王无意于伐纣独武王行之此考之不详也夫文王之时三分天下既有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197-0412c.png
其二以加倍之力可取而不取犹北面臣节此周之德所以为至德也言周则文武兼举矣诚使仲尼有
取文贬武之意曷不曰文王之德以白之乎诚使文王无广周于天下之心曷不专守分地而取其三分
之二乎圣人之动莫非天理当文王时商历未终文王安得而取之及武王时受罪贯盈武王安得而不
取向若文王享尧舜之寿则夫三分之一亦不待周师而服矣)

  或问沟洫之制曰见于周礼遂人匠人之职详矣盖禹
既平水患又治田间之水道使无水旱之灾所谓浚
畎浍距川是也曰禹之若是何也曰胡氏尝论之矣
然禹之勤俭乃其常德未必专为是也然其意亦深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197-0412d.png
矣(胡氏曰禹为天子有常奉矣然以鲧功不就而殛死故心常痛之而不忍享其奉也至丰享祀华黻
冕则以奉其先也尽力沟洫则以终其事也古之圣人爱其亲有深长之恩如此然而不弃天下者不敢
以一家之私而害天下之公也若王裒嵇绍则终身不仕可也)曰孔子之称之何也
曰洪氏盖有说焉然夫子亦称其实而已未必真为
此也(洪氏曰衰周之时礼失其本而奢僣极矣夫子盖尝救之然而矫枉又不可以过正也故称禹
为法焉与墨者之宗禹异矣)



  四书或问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