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1a 页 WYG0196-014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全解卷六     宋 陈祥道 撰

  先进第十一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
则吾从先进

  时有先后礼乐有文质先进于礼乐惟其寔而文不
足故曰野人后进于礼乐惟其文而已故曰君子惟
其文则非躬行者也故欲从先进以救之以其矫枉
卷六 第 1b 页 WYG0196-0149b.png
以直救时以正孔子筮得贲卦其色愀然与此仝意
论语之言文质有曰从周从先进有曰彬彬彬彬者
道之中从周从先进者时之中洪范三德其施于燮
强平康亦若是而已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
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
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卷六 第 2a 页 WYG0196-0149c.png
  门者道之微室者道之妙自门以徂堂入室之理也
由微以至妙入道之序也孔子之门渊骞之徒从之
也久造之也深其上有至于在寝其下有至于升堂
故列之四科于陈蔡者则后其所从皆不及门孔子
所以悯之也夫德则成之以行言则成之以语政则
成之以事文则成之以学德行所以行道言语所以
明道政事则治人而已文学则道学而已由仲弓而
上则具体而微者也由仲弓而下则得其一体者也
卷六 第 2b 页 WYG0196-0149d.png
其具体而微则同其所以具体而微则异故先颜闵
而后伯牛仲弓其得一体则同而其所以得一体则异故
先言语而后政事文学礼曰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
以言扬其序与此不同者学道以言语为优取人以
政事为先也子张之才与于四友曾子之孝几于德
行而四科不称之者盖论四科之时二子之才未成
故也夫以二子之才未成犹不列于四科彼许商以
四科论士王莽以四科取士不亦伪哉

卷六 第 3a 页 WYG0196-0150a.png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孝于德为本于行为大闵子骞尽孝之道能和睦而
无怨者也故人不间于其父母兄弟之言曾参之孝
特可语之以和睦无怨而已故或告其杀人而母疑
之也亢仓子曰闵子善事父母交游称其信乡党称
其仁宗族称其弟德行之人溢于天下所以人不间
于其父母兄弟之言也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卷六 第 3b 页 WYG0196-0150b.png
  传曰一言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勿及故在
天有卷舌之星在周庙有金人之铭是言者荣辱之
主祸福之机不可不慎也南容诵诗至白圭而三复
可谓能慎矣此所以邦无道免于刑戮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
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君子之于天下异之以称物同之以平施与上大夫
言至于訚訚与下大夫言则侃侃而已对君与大夫
卷六 第 4a 页 WYG0196-0150c.png
可以同之哉故对哀公则详对康子则略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
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
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
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
卷六 第 4b 页 WYG0196-0150d.png
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君子之于人不以义掩恩不以恩掩义以义掩恩君
子之所不忍以恩掩义君子之所不敢颜渊死而子
哭之恸者恩也颜路请车以为椁而不与之义也孟
子曰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
财古之人皆用之然则颜渊之贫非所谓有财其贱
也非所谓得之此孔子所以不与之车而以门人厚
葬为不可也回之死门人厚葬之孔子以为不可孔
卷六 第 5a 页 WYG0196-0151a.png
子之死门人以三代之礼葬之君子不以为非者盖
有孔子之德然后可葬以人所不可行之礼若无其
德如孔子而亦可以为师者门人厚葬之则过矣孔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则与墨翟爱无差等异曰
天丧予则与哀公天祝予天祝予同鲤之死先于颜
渊史记以颜渊之死先于鲤妄矣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
知生焉知死

卷六 第 5b 页 WYG0196-0151b.png
  善教者不陵节善学者不躐等子路问事鬼与知死
躐等也孔子不告之不陵节也盖尽事人之道则知
事鬼尽知生之理则可以知死死生之说鬼神之情
状非夫原始要终极物知变孰与此哉然子贡问死
者之所知而不告宰予问鬼神之名而告之其不告
与此同其告与此异者盖所告者事鬼之事不告者
事鬼之道也易以知死生先于鬼神子路之问则先
事鬼而后及知死者盖问事鬼而不可得然后及于
卷六 第 6a 页 WYG0196-0151c.png
其次者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
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老子曰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周庙之铭曰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故子路之行行
孔子曰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颜渊曰力猛于德而得
其死者鲜矣然则子路之与盆成括有以异乎曰括
不闻道而小有才有必死之道由闻道而不能法有
卷六 第 6b 页 WYG0196-0151d.png
不得其死之道有必死之道不免为小人有不得其
死之道无害为君子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利不百者不变法功不十者不易器鲁人为长府于
利则不百于功则不十特伤财劳民而已闵子所以
言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也言必有中与孔子之
言皆中时病者同一意

卷六 第 7a 页 WYG0196-0152a.png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
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之意欲子路之进于道也则抑之欲门人之知子
路也则又誉之抑之者仁也誉之者义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
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师也辟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过也子谓
子夏曰无为小人儒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
卷六 第 7b 页 WYG0196-0152b.png
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不及
也由世俗言之则过优于不及由礼义以观之则过
犹不及而已是故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而道之不
明一也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而道之不行一也墨翟
之兼爱杨朱之为我其于害道一也单豹之养内张
毅之养外其于伤生一也或失之多或失之寡皆学
者之弊或徐而甘或疾而苦皆轮人之患华无实实
无华皆不足以为礼事胜辞辞胜事皆不足以为经
卷六 第 8a 页 WYG0196-0152c.png
然则过与不及岂相远哉礼记言子夏除丧而见予
之瑟弹之而不成声子张除丧而见予之瑟弹之而
成声夫子夏善哀于巳三年之内子张忘哀于才三
年之际则是商也过师也不及与此不同何也孔子
家语毛氏诗传言子夏援琴衎衎而乐损援琴切切
而哀盖家语可信而记可疑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卷六 第 8b 页 WYG0196-0152d.png
  喻于义者君子之事喻于利者小人之事冉有学君
子之道而为小人之事故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
攻之可也夫隐恶而扬善者孔子之心鸣鼓而攻之
者孔子之所不得已也易夬扬于王庭周官戮而罚
之皆鸣鼓而攻之之意也礼曰百乘之家不畜聚敛
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盖聚敛之臣倚法
以削而其害大盗臣取非其有而其害小其害大者
孟子以为民贼其害小者周官以为邦盗而已由此
卷六 第 9a 页 WYG0196-0153a.png
观之则冉求之见恶于孔子宜矣然对季康子之问
从政则取之此则攻之何也君子之于人不以所短
废所长亦不以所长蔽所短其取之者仁也其攻之
者义也孔子不以管仲不知礼为不仁亦不以管仲
之仁为知礼春秋不以僖公之有颂而隐其非不以
春秋之有贬而没其美亦犹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卷六 第 9b 页 WYG0196-0153b.png
愚则不智鲁则不中谚则不怯子路使子羔为费宰
孔子以为贼夫人之子及为成宰犯人之禾而不庚
此柴之愚也以子游裼裘而吊为礼以孔子死欲速
朽丧欲速贫之言为是此参之鲁也子贡仕于鲁废
著鬻财于齐鲁之间此货殖者也邾子执玉高其容
仰定公执玉卑其容俯子贡视之以为皆死焉此亿
则屡中者也货殖不受命不足为知天屡中不足为
知人惟回之屡空为庶以其安命故也盖柴师参由
卷六 第 10a 页 WYG0196-0153c.png
蔽于性求赐累于物惟回则不然此所以为庶也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所存者在心所行者在迹心过于迹则于君子为有
馀迹过于心则于善人为不足盖善人之道未能有
诸已者也未能有诸已则必以心践迹然后能入于
室子张禹行舜趋夷考其行而不掩迹焉不践迹者
也故答之以不践迹亦不入于室然又曰论笃是与
卷六 第 10b 页 WYG0196-0153d.png
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谓躬行君子则善矣色庄则不
足于善论不笃者以色庄为善人论笃者则与君子
而已子张能庄而不能诚故告之如此易曰元者善
之长君子体仁足以长人是善者仁之体仁者善之
用子张未足于善人则其难与并为仁也固矣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
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卷六 第 11a 页 WYG0196-0154a.png
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善医者之于人补其不足损其有馀善教者之于人
长其善救其失此所以于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也为人子者无私喜无私怒出必告反必面
不有其身不私财不私其食飨不擅于税入有父兄
在闻斯行诸其亦可乎曰告于父兄礼也闻斯行诸
义也昔舜之娶君子以为犹告则闻斯行诸君子有
时为之矣易曰过其祖是也盖由之有闻未之能行
卷六 第 11b 页 WYG0196-0154b.png
惟恐有闻故教之以礼而抑其过求悦夫子之道以
力不足而自画故教之以义而勉其不及若夫道无
二子之蔽则行礼以义守义以礼惟其当而已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


  弟之于师犹臣之于君臣之于君君在与在君亡与
亡故回曰子在回何敢死传曰死者非难处死者难
若回可谓知处死矣卫君之难孔子于柴知其来于
卷六 第 12a 页 WYG0196-0154c.png
由知其死及匡之难孔子于回则疑之何也君子之
善死义也或不免焉命也义固可知而不可必命则
难谌而不可知孔子之于匡畏所不可不畏于颜渊
也疑所不可不疑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
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
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
君亦不从也

卷六 第 12b 页 WYG0196-0154d.png
  大臣事君以道具臣事君以才事君以道故能致君
于尧舜之隆措世于礼乐之盛及其不可则止而已
事君以才则智足以效一官能足以效一职及其不
可则从之而巳仲由足于果不足于艺冉求足于艺
不足于果季氏旅于泰山而不能救伐颛臾而不能
谏而又不能致之而去是备位者也故曰具臣然弑
父与君而从之则孟子所谓乱臣者也由求于大臣
则不能于奸臣则不为故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齐
卷六 第 13a 页 WYG0196-0155a.png
鲁二生汉召之而不至且曰礼乐必百年而后兴是
待天下以不仁也杨子谓之大臣过矣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
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闻学而后从政未闻以政学者也故先人民社稷而
学之则事至而办后人民社稷而学之则莅事烦矣
孔子喜开点之不愿仕而恶子路以子羔为费宰则
学其可忽哉夫有才而不闻道犹足以杀身则不学
卷六 第 13b 页 WYG0196-0155b.png
而仕者不能无害故曰贼夫人之子子产论尹何为
邑亦犹是也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
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
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
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
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
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
卷六 第 14a 页 WYG0196-0155c.png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
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
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晰后曾晰曰夫三
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
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
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
卷六 第 14b 页 WYG0196-0155d.png
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加以师旅因以饥馑则困于力而救死不暇矣困于
力则不能勇救死不暇则不知为善由也于不知为
善者则方之比及三年则能拯已困之民置之安强
之地故不能勇者斯有勇不知为善者斯知方此果
之效也足民者治之始礼乐者治之终求虽不足于
礼乐而使足民此艺之效也由能勇而不知逊求赤
知逊而不知道若点可谓知道矣故有志于学无志
卷六 第 15a 页 WYG0196-0156a.png
于仕而孔子与之也孔子无君则皇皇出疆必载质
未尝不急于仕也点无志于仕孔子与之可耶君子
之于道有馀不可以不应不足不可以不求子有馀
而急于应点不足而急于求此所以为孔子曾点也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
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卷六 第 15b 页 WYG0196-0156b.png
敏请事斯语矣

  已物之敌也胜已之私谓之克礼性所有也克己而
趋焉谓之复盖不远之复令于修身故复礼本于克
己克己则能仁复礼则能克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则不在久矣为仁由已则不在外矣为仁由已
故不可以不克己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故不可
以不复礼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礼曰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是礼以仁而后复仁以礼而后成颜渊尝
卷六 第 16a 页 WYG0196-0156c.png
曰约我以礼盖所以成其心也然克己未至于无我
复礼未至于中礼此回所以止于殆庶也今夫水性
无人火性无我无人未离乎有我而于五藏为精精
则为贤人无我则不特无人而已故于五藏为神神
则为圣人回之克己孔子之无我如此而已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

卷六 第 16b 页 WYG0196-0156d.png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
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周礼大祭中祭小祭见于天官之酒正春官之大司乐大
宾之礼大客之仪见于秋官之行人则凡祭与客其
礼杀大祭大宾其礼隆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
祭钦也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恕也钦则于人无所慢恕
则于人无所拂故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家无怨易
在邦无怨难故先邦而后家也春秋传曰出门如宾
卷六 第 17a 页 WYG0196-0157a.png
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仲弓问仁故孔子答之如此仲弓尝言居敬行简而
其行则不录旧罪使臣如借居敬行简使臣如借则
可教之以敬不录旧罪则可教之以恕圣人之于人
岂能推其所有强其所无哉亦因其性而道之也故
司马牛未可与言仁则告之以仁为之难而已樊迟
子张可与言仁而未可与言为仁故或告之以先难
或告之以爱人或告之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或
卷六 第 17b 页 WYG0196-0157b.png
告之以恭宽信敏惠而已惟颜子然后能尽仁故告
之以克已复礼克复仁之事也仲弓可与言仁未可
以尽仁故告之以敬恕而已讱与难一也言之难则
曰讱为之难则曰难牛多言而躁言讱云者救之失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
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君子之修身也言行无尤悔俯仰不愧怍以守则为
卷六 第 18a 页 WYG0196-0157c.png
仁以行则为勇仁故不忧勇故不惧古诗有之德义
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内省不疚而不忧者也曾子曰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内省不疚而不惧者也
不忧不惧孔子犹以为不能牛不足与言仁而告之
以此何也牛以魋之为乱而忧惧焉故孔子解之而
已非牛可以与言此也忧在内惧在外传曰民无内
忧又无外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
卷六 第 18b 页 WYG0196-0157d.png
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
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郑师慧谓朝无人非无人也无贤人也晋叔向谓卒
列无长非无长也无善长也司马牛忧无兄弟非无
兄弟也无令兄弟也命者天之令天者命之所自出
孟子曰莫之为而为者天莫之致而至者命是天以
远而在彼者为言命以近而在此者为言也死生非
力之所能移故言有命富贵非人之所能为故言在
卷六 第 19a 页 WYG0196-0158a.png
天然合而论之则一而已书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是
在命者可以言天也列子命谓力曰柰何贱贤而贵
愚贫善而富恶是在天者可以言命也言与人恭则
敬以处已者也言有礼则无失德者也处已敬而有
德则人宗之与人恭而有礼则人亲之如此则四海
之内孰非兄弟也曾子谓弟子曰执仁立志先言而
后行千里之外皆兄弟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
亲汝乎与此同意观桓魋之乱司马牛致邑而适齐
卷六 第 19b 页 WYG0196-0158b.png
及桓魋奔齐司马牛致邑而适吴赵简子召之于晋
陈成子亦召之于齐而莫之屑就反卒于鲁而已则
司马牛之贤可知矣故孔子曰君子何患乎无兄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
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谮而言之谓之谮首而告之谓之愬浸润之谮若水
之于物则渐而不暴肤受之愬若垢之于肤则浅而
不迫皆其难知者也能知其所难知而止之使不行
卷六 第 20a 页 WYG0196-0158c.png
则其智明出人远矣盖明则察言而已远则明之过
于人君子之于谮愬有度以度之有数以数之故诗
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往来行言心焉数之如此则
贤者不以忠信见疑小人不以诞谩见信岂非明而
且远哉传曰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
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卷六 第 20b 页 WYG0196-0158d.png
  兵之于德为末于器为凶故古者制字之意戈欲偃
弓欲弛武欲止则兵岂先王之所尚哉此所以宁有
信而去兵也食之所养者小体也信之所养者大体
也故无信而生不若有信而死此其所以宁去食而
信断不可少也然非兵则无以有其食非食则无以
存其信三者固不可偏废惟其轻重缓急之不同故
孔子之言有如此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
卷六 第 21a 页 WYG0196-0159a.png
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
犹犬羊之鞟

  毛谓之皮革谓之鞟虎豹犬羊所以别者以皮之不
同也君子野人所以别者以文质之不同也今也去
毛以为鞟则虎豹犹犬羊而已去文以从质则君子犹
野人而已此棘子成之失于偏见也故子贡责之以
驷不及舌邓析曰一言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
马勿及

卷六 第 21b 页 WYG0196-0159b.png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
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
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什一天下之中正也多乎什一则大桀小桀少乎什
一则大貉小貉鲁自宣公初税亩多乎什一而二焉
哀公又欲用田赋故有若因其忧不足而告以盍彻
所以救其弊也方哀公之欲用田赋也故孔子尝曰
君子度于此而礼以其薄则丘亦足矣不度于此而
卷六 第 22a 页 WYG0196-0159c.png
贪日用无穷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则有若所谓百
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固孔子之意
何则古之善为国者藏于民不藏于公与之为取而
不以取之为取以为君则父民则子也未有子富而
父贫未有民足而君不足扬雄所谓洪羊擅利其如
子何子张学干禄孔子告之以言行或问不为政孔
子答之以孝友卫公待之以为政孔子欲先正名梁
王问利国孟子说以仁义盖君子之言恶苟简以徇
卷六 第 22b 页 WYG0196-0159d.png
利宁高阔以正本也有若之于哀公问不足而告之
以盍彻其意亦若此而已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
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
亦祇以异

  德由中出惑自外来由中出者不可不高故崇之自
外来者不可不明故辨之易曰忠信所以进德敬义
立而德不孤此主忠信徙义崇德者也礼曰身有所忿
卷六 第 23a 页 WYG0196-0160a.png
懥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此爱之欲其
生恶之欲其死是惑也子张持嘐嘐之志而其行不
掩则不足于忠信抱堂堂之容难与为仁则不足于
徙义爱之过辟则欲其生恶之过辟则欲其死则诚
不以富于已适足以异于人也故曰诚不以富亦祇
以异樊迟问崇德辨惑则同而孔子告之不同者盖
好利者务得而多怨务得则不能先事多怨则不能
无怨以先事后得为崇德以一朝之忿为怨此所以
卷六 第 23b 页 WYG0196-0160b.png
告樊迟也告子张曰是崇德也是辨惑也告樊迟曰
非崇德与非辨惑与盖樊迟之贤不及子张子张常
以孔子之言为是故告之以是樊迟疑孔子之言为
非故告之以非与观樊迟之问及于修慝子张常问
善人之道是子张可进于善樊迟未离乎慝也孔子
曰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已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已故
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樊迟问修慝孔子告之以
此者欲其不舍已之田而芸人之田者也昔卫有蘧
卷六 第 24a 页 WYG0196-0160c.png
伯玉人者直已而不直人盖如此也已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
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
得而食诸

  景公之时庆封灭崔氏田鲍高栾谋庆氏而田氏又
私其德于民此臣不臣也景公以少子荼为太子而
逐群公子于莱邑而群公子皆亡于外是子不子也
臣之不臣以君之不君子之不子以父之不父故孔
卷六 第 24b 页 WYG0196-0160d.png
子答以君则臣臣父则子子也汉三老茂曰父不父
则子不子臣不臣由于君不君其言先父子者为戻
园而发也洪范言作福作威而继之以惟辟玉食以
言人君能作威福然后不失其玉食不能作威福则
君不君矣其得康食乎故曰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信义不著虽多言不可以折狱信义著虽一言可以
卷六 第 25a 页 WYG0196-0161a.png
折狱易曰君子折狱书曰惟良折狱子路片言可以
折狱者以其有君子之良心为人所信故也礼曰与
其有诺责宁有已怨老子曰轻诺必寡信子路无宿
诺则于人无轻诺于已无寡信此所以果于折狱也
小邾轻千乘之盟而信子路之一言则子路信义之
著可知矣夫先之以德礼辅之以政刑使有耻且格
而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此所以无讼也子路能折狱
于已讼之后而不能化人于未讼之先语之以无讼
卷六 第 25b 页 WYG0196-0161b.png
则未也孔子听讼则与人同使人无讼则与人异故
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易曰君子作事谋
始书曰帝德罔愆而继之以兹用不犯于有司礼曰
礼之教化也微而继之以使人远罪不自知使无讼
之谓也苟婚姻之礼废而淫僻之罪多乡饮酒之礼
废而争斗之狱烦丧祭之礼废而臣下之恩薄聘觐
之礼废而君臣之位失然后从而听断之不亦晚乎
故子路之折狱不及孔子之使无讼也召公之听狱
卷六 第 26a 页 WYG0196-0161c.png
又不若周南之无犯也在昔扬子有曰必也律不犯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居之无倦则于已无逸行之以忠则于人不欺子张
问仁告之以敏则有功问崇德告之以主忠信徙义
问行告之以言忠信盖倦则不能敏而徙义不忠
则不能崇德而有行子张之行不免于此故于其问
政而告之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也传称子张问入
官孔子告之以怠惰者时之所以后非忠信则无以
卷六 第 26b 页 WYG0196-0161d.png
取亲于百姓与此同也盖无倦然后能使民无倦忠
然后能使民作忠孔子于子张兼无倦与忠而教之
于子路则教之以无倦而已以子路之蔽不至于不
忠也

  子曰慱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重出)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互乡童子洁已以进孔子与之而不拒成人之美也
冉求聚敛孔子欲鸣鼓而攻之不成人之恶也小人
卷六 第 27a 页 WYG0196-0162a.png
幸灾乐祸故成人之恶恶直忌正故不成人之美孟
子之五教有成德者皆成人之美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
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
不窃

  教之化民深于命民之效上捷于令故郑伯好勇国
人暴虎秦穆贵信士多从死陈姬好巫而民淫祀晋
卷六 第 27b 页 WYG0196-0162b.png
侯好俭而民畜聚太王躬仁邠民贵恕吴王好剑客
而民多疮痍楚王好细腰而朝多饿死则季康子之
欲而鲁民盗理势之必然也老子曰不必以静天将
自正又曰我无欲而民有朴故孔子于为政者患不
能以正导之耳庄子曰盗窃之仁行虽贵而可乎季
康子之谓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
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
卷六 第 28a 页 WYG0196-0162c.png
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德教洽而民气乐法令极而民风衰先王任德不任
力好生不好杀不得已则刑期无刑而已夫岂后德
礼而先政刑哉故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
矣夫上之化下无可见之迹而俗日迁故喻以风民
性含仁而众柔不能自立故喻以草草惟风之偃民
惟上之从康子不能正德以善之特欲杀之而已不
亦过哉书曰四方风动又曰尔惟风下民惟草传曰
卷六 第 28b 页 WYG0196-0162d.png
我德如风民应如草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
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
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
闻在家必闻

  达者志在不穷闻者为名而已达则不必闻闻则不
必达质者直德也好义义也察观智也虑下礼也德
卷六 第 29a 页 WYG0196-0163a.png
义所以处已故志不穷于内礼所以处人故行不穷
于外此所以在家必达在邦必达也取仁行违居之
不疑此取伪为以尚人而已与质直好义察言观色
虑以下人者反矣此所以在家必闻在邦必闻诗言
帝谓文王不大声以色文王大之不失其色非色取
仁也以德而已此则在邦必闻在家必闻者也盖达
与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同闻与声闻过情同在
家言其止在家在邦言其止在邦子张色庄者平则
卷六 第 29b 页 WYG0196-0163b.png
色取仁矣难与并为仁则行违其志曰古之人古之
人则居之不疑矣孔子因其失而救之也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
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
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
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
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子夏曰富
卷六 第 30a 页 WYG0196-0163c.png
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自其为仁智言之则智易而仁难自其爱人知人言
之则爱人易知人难故迟于爱人则达于知人则未
达书曰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进厥良以率其或不
良易曰君子帷有解吉有孚于小人传曰禹称善人
不善人远此所谓举直错枉使枉者直也舜汤之所
举多矣特言皋陶伊尹者皋陶之贤其德足以怀民
卷六 第 30b 页 WYG0196-0163d.png
其谟足以知人其为士也能制百姓于刑之中伊尹
之贤其才足以任重其道足以格天其割正有夏能
变简贤附势之徒如此则仁贤履位奸邪悉退岂非
不仁者远哉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如此而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忠告属言善道属行仁也不可则止义也芮伯之于
朋友曰既之阴女反予来赫又继之以凉曰不可覆
卷六 第 31a 页 WYG0196-0164a.png
背善詈不为不辱矣而芮伯为之者救时之责故也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文出于理仁出于性以文会友然后能穷理以友辅
仁然后能尽性礼曰相观而善以文会之所以能相
观以仁辅之所以善也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
其器事所以譬仁器所以譬友事以利器然后善仁
以益友然后成君子于友可不慎哉子曰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益友所以辅仁损友则害仁而已
卷六 第 31b 页 WYG0196-0164b.png















  论语全解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