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论语全解 第 1a 页 WYG0196-00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
论语全解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论语全解十卷宋陈祥道撰祥道
字用之福州人元祐中为太常博士秘书省
正字李廌师友谈记载其本末甚详晁公武
读书志云王介甫论语注子雱口义其徒陈
用之解绍圣后皆行于场屋为当时所重又
论语全解 四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论语全解十卷宋陈祥道撰祥道
字用之福州人元祐中为太常博士秘书省
正字李廌师友谈记载其本末甚详晁公武
读书志云王介甫论语注子雱口义其徒陈
用之解绍圣后皆行于场屋为当时所重又
论语全解 第 1b 页 WYG0196-0063b.png
引或人言谓用之书乃邹浩所著托之用之
考宋史艺文志别有邹浩论语解义十卷则
浩所著原自为一书并未托之祥道疑或人
所言为误旧本祥道自序之首题门人章粹
校勘而每卷皆标曰重广陈用之真本入经
论语全解未详其义岂尔时尝以是本为经
义通用之书故云然耶祥道长于三礼之学
所作礼书世多称其精博故诠释论语亦于
考宋史艺文志别有邹浩论语解义十卷则
浩所著原自为一书并未托之祥道疑或人
所言为误旧本祥道自序之首题门人章粹
校勘而每卷皆标曰重广陈用之真本入经
论语全解未详其义岂尔时尝以是本为经
义通用之书故云然耶祥道长于三礼之学
所作礼书世多称其精博故诠释论语亦于
论语全解 第 2a 页 WYG0196-0064a.png
礼制最为明晰如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章
则引乡饮酒之义以明之解师冕见章则引
礼待瞽者如老者之义以明之虽未必尽合
经意而旁引曲證颇为有见又如臧文仲居
蔡章则云冀多良马称骥泸水之黑称卢蔡
出宝龟称蔡于关雎之乱章则云治污谓之
污治弊谓之弊治荒谓之荒治乱谓之乱此
类或不免创立别解而连类引伸亦多有裨
则引乡饮酒之义以明之解师冕见章则引
礼待瞽者如老者之义以明之虽未必尽合
经意而旁引曲證颇为有见又如臧文仲居
蔡章则云冀多良马称骥泸水之黑称卢蔡
出宝龟称蔡于关雎之乱章则云治污谓之
污治弊谓之弊治荒谓之荒治乱谓之乱此
类或不免创立别解而连类引伸亦多有裨
论语全解 第 2b 页 WYG0196-0064b.png
于义训惟其学术本宗信王氏故往往杂据
庄子之说以作证佐殊非解经之体然其间
徵引详核可取者多固不容以一眚掩也乾
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庄子之说以作证佐殊非解经之体然其间
徵引详核可取者多固不容以一眚掩也乾
隆四十二年八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论语全解 第 3a 页 WYG0196-0064c.png
论语全解原序
言理则谓之论言义则谓之议庄子曰六合之外圣人
存而勿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
志也圣人议而勿辨盖夫论则及理耳所亏者道议则
及义耳所亏者理圣人岂不欲废去应问体道以自冥
哉道无问无应不发一言不与万物同患此特畸人耳
非圣人之所尚然则孔子虽欲忘言岂可得哉不得已
而言理以答学者之问而已夫是之谓论语然而王者之
言理则谓之论言义则谓之议庄子曰六合之外圣人
存而勿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
志也圣人议而勿辨盖夫论则及理耳所亏者道议则
及义耳所亏者理圣人岂不欲废去应问体道以自冥
哉道无问无应不发一言不与万物同患此特畸人耳
非圣人之所尚然则孔子虽欲忘言岂可得哉不得已
而言理以答学者之问而已夫是之谓论语然而王者之
论语全解 第 3b 页 WYG0196-0064d.png
迹熄圣人虽言理以答学者之问犹未可以已也故其
言义则存乎春秋言理则存乎论语而春秋之作是是
以劝善非非以惩恶善恶之判犹在权衡之上轻重或
差予夺弗明其赏不足以为荣其罚不足以为辱矣不
得不议若夫论语之言则答学者之问而已何事乎此
尝谓希微者道易简者理君子以理明道以义明理言
至于义去道远矣孔子之世师道既明异端未起由辨
议无间而作故圣人之答问言理而足矣平居之时弟
言义则存乎春秋言理则存乎论语而春秋之作是是
以劝善非非以惩恶善恶之判犹在权衡之上轻重或
差予夺弗明其赏不足以为荣其罚不足以为辱矣不
得不议若夫论语之言则答学者之问而已何事乎此
尝谓希微者道易简者理君子以理明道以义明理言
至于义去道远矣孔子之世师道既明异端未起由辨
议无间而作故圣人之答问言理而足矣平居之时弟
论语全解 第 4a 页 WYG0196-0065a.png
子在侧各言其志圣人察其所安得其才性之病处仁
孝之言随分而应不必屡告而详说之大扺君子之教
人欲其思得之孔子之于弟子不愤则不启不悱则不
发有所罕言有所不语其归则曰忠恕仁义而已一隅
之举两端之叩近而远约而详思得之则会其所固有
者矣弟子之列有闻一而知二者有闻一而知十者问
诗而知礼问伯夷而知夫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我告
之约彼得之详以至于是欤不足之冉求不悦之季路
孝之言随分而应不必屡告而详说之大扺君子之教
人欲其思得之孔子之于弟子不愤则不启不悱则不
发有所罕言有所不语其归则曰忠恕仁义而已一隅
之举两端之叩近而远约而详思得之则会其所固有
者矣弟子之列有闻一而知二者有闻一而知十者问
诗而知礼问伯夷而知夫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我告
之约彼得之详以至于是欤不足之冉求不悦之季路
论语全解 第 4b 页 WYG0196-0065b.png
闻理而不得叛卒为贤者则后世之学士大夫岂宜置
诸口耳之间哉论语之后子思之中庸孟子之七篇尤
得其详然而孟子之世许子之言盈天下孟子思欲拒
诐说放淫辞不得已而有辨焉难疑问答不直则道不
见故其为言尤详于论语虽然圣人之言或论或辨非
立异也时焉而已矣陈祥道序
诸口耳之间哉论语之后子思之中庸孟子之七篇尤
得其详然而孟子之世许子之言盈天下孟子思欲拒
诐说放淫辞不得已而有辨焉难疑问答不直则道不
见故其为言尤详于论语虽然圣人之言或论或辨非
立异也时焉而已矣陈祥道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