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50130b 页
卷十七 第 1a 页 0465-052.png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卷之十七德六
  和光散人高守元集
   杨朱(张曰夫生者一气之暂聚一物/之暂灵暂聚者终散暂灵者归)
   (虚而好逸恶劳物之常性故当生之/所乐者厚味美服好色音声而己耳)
   (而复不能肆性情之所安耳目之所/娱以仁义为关键用礼乐为衿带自)
   (枯槁于当年求馀名于后世者是不/达乎生生之趣也○卢曰夫君子殉)
   (名小人殉利唯名与利皆情之所溺/俗人所争焉故体道之人也为善不)
   (近名不趋俗人之所竞为恶不近刑/不行俗人之所非违道以求名溺情)
   (以从欲俱失其中也故有道者不居/焉此言似反学者多疑然则杨朱之)
   (篇亦何殊于盗蹠也○政和圣王不/作处士横议察焉以自好列禦寇知)
卷十七 第 1b 页 0465-053.png
   (邪说之蔽于一曲而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大全道术为天下裂故)
   (辞而辟之○范曰恃智诈以干时者/或以权力乱其素分拂天真以殉伪)
   (者或以矫抑亏其形生惟兹二者皆/非中道故力命之篇一推命分杨朱)
   (之篇惟贵放逸或以为二义乖背不/似一家之书岂知至人立言之旨两)
   (存而不/废也)
杨朱游于鲁舍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己矣
奚以名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己焉
曰为贵既贵矣奚不己焉曰为死既死矣奚
为焉曰为子孙
 夫事为无已者故情无厌足
卷十七 第 2a 页 0465-054.png
名奚益于子孙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
 夫名者因伪以求真假虚以招实矫性而
 行之有为而为之者岂得无勤忧之毙邪
乘其名者泽及宗族利兼乡党况子孙乎
 范曰名公器也不可多取故残生损性以
 身为殉者至人之所以深悲也然有名则
 尊荣亡名则卑辱没世不称君子疾之故
 求生前之富贵贻身后之子孙则名有不
 可巳者
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必让让斯贱
卷十七 第 2b 页 0465-055.png
 此难家之辞也今有廉让之名而不免贫
 贱者此为善而不求利也
 卢曰夫人之生世也唯名与利圣人以名
 利钧之则小人死于利君子死于名无有
 不至者也善恶虽殊俱有求也然而求名
 而遂者岂唯取富贵乃荣及子孙利兼乡
 党矣虽苦身燋心勤于廉让者志有所望
 而情有所忘俱失中也
曰管仲之相齐也君淫亦淫君奢亦奢
 言不专美恶于已
卷十七 第 3a 页 0465-056.png
志合言从道行国霸死之后管氏而己
 卢曰实名之利薄也
田氏之相齐也君盈则己降君敛则己施
 此推恶于君也
民皆归之因有齐国子孙享之至今不绝
 卢曰伪名之利深也
若实名贫伪名富
 为善不以为名而自生者实名也为名以
 招利而世莫知者伪名伪名则得利者也
曰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
卷十七 第 3b 页 0465-057.png
 不伪不足以招利
 卢曰行实者无其名求名者无其实故不
 伪则利不彰也
昔者尧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不失天
下享祚百年
 伪实之迹因事而生致伪者由尧舜之迹
 而圣人无伪也
伯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饿死
于首阳之山实伪之辩如此其省也(省犹/察也)
 卢曰伪者取名而无实真者实行而忘名
卷十七 第 4a 页 0465-058.png
 尧舜之与夷齐炳然如此真伪之迹耳不
 易察哉世人若不殉名利而失真则溺情
 欲而忘道矣天下善人少不善人多则殉
 名者稀从欲者众虽有智者亦无可奈何
 盖俱失中也
 政和圣人无名而人与之名故所谓名者
 皆宾其实贤士殉名而名或过于实故所
 谓名者多取以伪虽然古之圣人无为名
 尸惟恐名之累己也名亦既有则实伪奚
 辩故有以实而得名者有以伪而得名者
卷十七 第 4b 页 0465-059.png
 有以实而为伪者有以伪而为实者而管
 仲田氏方且与尧舜夷齐争名实伪之间
 此庄子之论养生所以欲为善无近名也
 范曰廉而无求则不免于贫逊而无争则
 不免于贱若是则名何益哉然名一也有
 实伪之不同实名贫管仲是也伪名富田
 成是也推而上之若尧舜之逊天下若夷
 齐之逊国或不失天下而享禄百年或终
 亡其国而至于饥死殆亦实与伪之间欤
杨朱曰百年寿之大齐得百年者千无一焉
卷十七 第 5a 页 0465-060.png
设有一者孩抱以逮昏老几居其半矣夜眠
之所弭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痛疾哀
苦亡失忧惧又几居其半矣量十数年之中
逌然而自得亡介焉之虑者亦亡一时之中
尔则人之生也奚为哉奚乐哉为美厚尔为
声色尔而美厚复不可常厌足声色不可常
玩闻乃复为刑赏之所禁劝名法之所进退
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誉规死后之馀荣偊偊
尔顺耳目之观听惜身意之是非徒失当年
之至乐不能自肆于一时重囚累梏何以异
卷十七 第 5b 页 0465-061.png

 异异也古字
 卢曰举俗之人咸以百年为一生之期而
 复昼夜哀苦之所减矣泰然称情者无多
 时焉称情之事不过称声色美味而复以
 刑赏名教之所束缚不得肆其情亦何以
 异乎囚系桎梏者此皆滞情之言也
 政和庄子曰至乐治身唯无为几存人之
 生也与忧俱生所乐身安厚味美服好色
 音声也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
卷十七 第 6a 页 0465-062.png
 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则大忧以
 惧终身役役以求至乐其为乐也亦疏矣
 故唯无以乐为者是为至乐今且劝禁于
 刑赏进退于名法顺耳目之观听惜身意
 之是非以求吾乐乃与重囚累梏者无以
 异恶足活身哉
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
 生实暂来死实长往则世俗常谈而云死
 复暂往卒然览之有似字误然此书大旨
 自以存亡往复形气转续生死变化未始
卷十七 第 6b 页 0465-063.png
 绝灭也注天瑞篇中已具详其义矣
故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
去也故不为名所观
 为善者不近名者
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
也故不为刑所及
 为恶者不近刑者
名誉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卢曰举太古之人者适其中也夫有生有
 死者形也出生入死者神也知死生之暂
卷十七 第 7a 页 0465-064.png
 来暂往也则不急急以求名知神明之不
 死不生也则不遑遑以为道故从心而动
 不违自然所好也娱身而已矣何用于名
 焉故从性而游不逆万物所嗜也适意而
 已矣何惧于刑焉是以名誉年命非所料
 量也娱身适意者动与道合非溺于情也
 政和死于此未必不生于彼则死生特往
 来之暂耳心有起灭性无加损故从心而
 动者不去当身之娱从性而游者不取死
 后之名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言在己
卷十七 第 7b 页 0465-065.png
 者因其固然从性而动不违万物所好言
 在外者顺其自尔不为名所观此庄子所
 谓无近名也不为刑所及此庄子所谓无
 近刑也若是者身后之名固非所观而当
 身之娱亦曾不足累则名誉先后年命多
 少岂遑恤之哉
 范曰人生天地间譬犹一沤之在水也生
 化而死成已俄坏死化而生坏已俄成惟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从心而动从性
 而游当身之娱非所去也为善无近名而
卷十七 第 8a 页 0465-066.png
 已故不为名所劝死后之名非所取也为
 恶无近刑而已故不为刑所及名誉先后
 年命多少未尝容心于其间又曷尝拘迫
 遑遽措一身于重囚累梏之间为哉
杨朱曰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
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
所同也虽然贤愚贵贱非所能也臭腐消灭
亦非所能也故生非所生死非所死贤非所
贤愚非所愚贵非所贵贱非所贱
 皆自然尔非能之所为也
卷十七 第 8b 页 0465-067.png
然而万物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
 皆同归于自然
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
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
一矣孰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此讥计后者之惑也夫不谋其前不虑其
 后无恋当今者德之至也
 卢曰生者一身之报也死者一报之尽也
 贤愚贵贱生物之殊也故为异焉臭腐消
 灭死物之常也故为同焉世人皆指形以
卷十七 第 9a 页 0465-068.png
 为死生不知形外之有神神之去也一无
 知耳故贤愚贵贱臭腐消灭皆形所不自
 能也不自能则含生之质未尝不齐人皆
 知其所齐不知其所以异且竞当生不暇
 养所生故有道者不同于兹矣
 政和达生之情者知生暂来况于为死而
 不已者乎知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齐
 死生同贤愚等贵贱则百虑一致尔为死
 后之计是惑也
 范曰役于阴阳之机缄范于造化之炉冶
卷十七 第 9b 页 0465-069.png
 以身为大患以生为有涯不能悦其志意
 养其寿命皆非通道者也何者贵贱贤愚
 以生则异臭腐消灭以死则同十年亦死
 百年亦死彭祖殇子无久近之分也仁圣
 亦死凶愚亦死仲尼盗蹠无善恶之间也
 又孰以身为殉而规死后之馀荣哉
杨朱曰伯夷非亡欲矜清之卸(音/尤)以放饿死
(守饿/至死)展季非亡情矜贞之卸以放寡宗清贞
之误善之若此
 此诬贤负实之言然欲有所抑扬不得不
卷十七 第 10a 页 0465-070.png
 寄责于高胜者耳
 卢曰殉名之过实以至于此非所以体真
 全道忘名證实者也
 政和人不能无欲既谓之人恶得无情则
 欲与人情之有也伯夷矜清非无欲展季
 矜贞非无情以放于饿死以放于寡宗非
 所谓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
 益生者也
 范曰伯夷之饿死展季之寡宗皆未免于
 有所矜者是直论其制行之迹以矫好名
卷十七 第 10b 页 0465-071.png
 之弊而已读是书者必得意忘言然后可
杨朱曰原宪窭于鲁子贡殖于卫
 窭贫也殖货殖
原宪之窭损生子贡之殖累身然则窭亦不
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乐生可在逸
身故善乐生者不窭
 足己之所资不至乏匮也
善逸身者不殖
 不劳心以营货财也
 卢曰固穷而不力求损于生者也货殖而
卷十七 第 11a 页 0465-072.png
 为命累于身者也唯有道者不货殖以逸
 其身不守穷以苦其生乐道全真应物无
 滞也
 政和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
 贱不以利累形原宪之窭损生为其以利
 累形也子贡之殖累身为其以养伤身也
 愁身伤生以忧戚不得非所谓乐生者故
 善乐生者不窭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尽
 用非所谓逸身故善逸身者不殖
 范曰原思块坐于环堵之室其窭可知子
卷十七 第 11b 页 0465-073.png
 贡鬻财于齐鲁之间其殖可知斯二者一
 则损生一则累身吾未知其可也
杨朱曰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此语至矣
相怜之道非唯情也勤能使逸饥能使饱寒
能使温穷能使达也相捐之道非不相哀也
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
 卢曰知相怜相捐之道为至矣皆人不能
 至焉何则相怜在于瞻济乎生相捐在于
 无累乎形此为至当矣若生不能赡之令
 安死则徒埋珠宝以眩名招寇盗以重伤
卷十七 第 12a 页 0465-074.png
 是失其宜矣
 政和天下之事唯实与诚勤能使逸饥能
 使饱寒能使温穷能使达此相怜之实也
 不含珠玉不服文彩不陈牺牲不设明器
 此相捐之诚也
 范曰生相怜者疑若悦生死相捐者疑若
 恶死死生异道固未能以是为一体也杨
 子于此殆亦有为而言耶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
己勿壅勿阏晏平仲曰其目奈何夷吾曰恣
卷十七 第 12b 页 0465-075.png
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
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

 管仲功名人耳相齐致霸动因威谋任运
 之道既非所宜且于事势不容此言又上
 篇复能劝桓公适终北之国恐此皆寓言
 也
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
(阏/塞)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阏明
鼻之所欲向者椒兰而不得嗅谓之阏颤
卷十七 第 13a 页 0465-076.png
 鼻通曰颤颤音舒延切
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智体
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从谓之阏适意之
所欲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性凡此诸
阏废虐之主(废大/也)去废虐之主熙熙然以俟
死一日一月一年十年吾所谓养
 任情极性穷欢尽娱虽近期促年且得尽
 当生之乐也
拘此废虐之主录而不舍戚戚然以至久生
百年千年万年非吾所谓养
卷十七 第 13b 页 0465-077.png
 惜名拘礼内怀于矜惧忧苦以至死者长
 年遐期非所谓贵也
 卢曰夷吾之才足以相霸主振颓纲而布
 奢淫之情足以忤将来败风俗故夫子赏
 其才也则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忽
 其失理也则曰管仲之器小哉管氏而知
 礼孰不知礼列子因才高之人以极其嗜
 欲之志令有道者知其失焉然纵耳目之
 情穷声色之欲者俗人之常心也故极而
 肆之以彰其恶耳非所以垂训来世法则
卷十七 第 14a 页 0465-078.png
 后人者也
管夷吾曰吾既告子养生矣送死奈何晏平
曰送死略矣将何以告焉管夷吾日吾固
欲闻之平仲曰既死岂在我哉焚之亦可沈
之亦可瘗之亦可露之亦可衣薪而弃诸沟
壑亦可衮文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唯所遇

 晏婴墨者也自以俭省治身动遵法度非
 达死生之分所以举此二贤以明治身者
 唯取其奢俭之异乎
卷十七 第 14b 页 0465-079.png
 卢曰俗人殉欲之志深送死之情薄薄则
 易为节深则难为情故厚其生则众心之
 所喜薄其死则群情所易从列子乃因侈
 者以肆情因俭者以节礼故王孙之辈良
 吏谴之失其中道也
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生死之道吾二人
进之矣
 当其有知则制不由物及其无知则非我
 所闻也
 卢曰既不由我矣则任物以处之此世人
卷十七 第 15a 页 0465-080.png
 谓死为无知者也若由我者肆情以乐之
 此世人谓顺情为贵者也若然者尧舜周
 孔不足为俗人重桀纣盗蹠可为后代师
 矣岂有道者所处也至人忘情圣人制礼
 情忘也则嗜欲不存矣何声色之可耽耶
 礼制也则生死迹著矣何焚露之可薄耶
 纵情之言皆失道也
 政和贵生者不足以养生唯乐生者乃能
 养生哀死者不足以送死唯捐死者乃能
 送死肆之而无所拘而视听言行勿违吾
卷十七 第 15b 页 0465-081.png
 
 之心此养生而肆之之道也任之而无所
 系而沈瘗焚露勿异吾之情此送死而捐
 之之道也达死生之分如此是之谓尽其
 道
 范曰管仲以其君伯晏子以其君显是直
 尊主强国之人其于生死之道未必能达
 列子记此盖寓言救弊故耳
子产相郑专国之政三年善者服其化恶者
畏其禁郑国以治诸侯惮之而有兄曰公孙
朝有弟曰公孙穆朝好酒穆好色朝之室也
卷十七 第 16a 页 0465-082.png
聚酒千钟积曲成封望门百步糟浆之气逆
于人鼻方其荒于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
理之悔吝室内之有亡九族之亲疏存亡之
哀乐也虽水火兵刃交于前弗知也穆之后
庭比房数十皆择稚齿矮媠者(矮乌果切/媠奴坐切)
盈之方其耽于色也屏亲昵绝交游逃于后
庭以昼足夜三月一出意犹未惬乡有处子
之娥姣者必贿而招之媒而挑之弗获而后
已子产曰夜以为戚密造邓析而谋之曰乔
闻治身以及家治家以及国此言自于近至
卷十七 第 16b 页 0465-083.png
于远也乔为国则治矣而家则乱矣其道逆
邪将奚方以救二子子其诏之邓析曰吾怪
之久矣未敢先言子奚不时其治也喻以性
命之重诱以礼义之尊乎
 卢曰喻以性命诱以礼义者欲止其贪逸
 之情啖其轩冕之位此皆世俗名利之要
 归也
子产用邓析之言因间以谒其兄弟而告之
曰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智虑智虑之所将
者礼义礼义成则名位至矣若触情而动耽
卷十七 第 17a 页 0465-084.png
于嗜欲则性命危矣子纳乔之言则朝自悔
而夕食禄矣朝穆曰吾知之久矣择之亦久

 觉事行多端选所好而为之耳
岂待若言而后识之哉凡生之难遇而死之
易及以难遇之生俟易及之死可孰念哉而
欲尊礼义以夸人矫情性以招名吾以此为
弗若死矣
 达哉此言若夫刻意从俗违性顺物失当
 身之暂乐怀长愁于一世虽支体具存而
卷十七 第 17b 页 0465-085.png
 实邻于死者
为欲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唯患腹溢而
不得恣口之饮力惫而不得肆情于色不遑
忧名声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国之能
夸物欲以说辞乱我之心荣禄喜我之意不
亦鄙而可怜哉我又欲与若别之(别之犹/辩也)
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
未必乱而性交逸以若之治外其法可暂行
于一国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
天下君臣之道息矣吾常欲以此术而喻之
卷十七 第 18a 页 0465-086.png
若反以彼术而教我哉子产忙然无以应之
 卢曰殉情耽欲之人诡辞邪辩足以塞圣
 贤之口乱天下法故桀纣之智足以饰非
 少卯之辞足以惑众虽不屈于一时亦鼓
 倡于当代故夫子屈盗蹠之说子产困于
 朝穆之言不足多悔也而惑者以为列子
 叙之以畅其情张湛注之以为达其理斯
 乃鄙俗之常好岂道流之雅术乎
他日以告邓析邓析曰子与真人居而不知
也孰谓子智者乎郑国之治偶耳非子之功
卷十七 第 18b 页 0465-087.png

 不知真人则不能治国治国者偶耳此一
 篇辞义太径挺抑抗不似君子之音气然
 其旨欲去自拘束者之累故有过逸之言
 者耳
 卢曰夫当才而赏之择德而任之则贤者
 日进而不肖者退矣任必以才善人之道
 亨通矣退必不肖小人之道不怨矣使贤
 不肖各安其分适其志则郑国之治当矣
 彼二子酣酒而爱色礼义所不修不因父
卷十七 第 19a 页 0465-088.png
 兄之势以干时纵心嗜欲而不悔此诚真
 人也而乃欲矫其迹为其心取禄位以私
 之是国偶然有以理非子之至公也岂得
 为智乎此言真人者非真圣之人乃真不
 才之人
 政和劳形怵心者役于或使解心释形者
 近于自然或使者疑于妄自然者全其真
 朝穆荒湛于酒色而动不顾名声之丑性
 命之危盖解心释形而无所累者也子产
 矜礼义法度之治矫情性荣禄之美唯恐
卷十七 第 19b 页 0465-089.png
 其身之不治盖劳形怵心而有所拘者也
 无所累者足以善其死有所拘者不足以
 乐其生则苦身劳生者为妄而任情纵心
 者为真矣故朝穆自以为所治者内而以
 子产之治为外曰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
 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非
 真人孰能达此哉
 范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
 福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而不能教乘
 舆之济圣人非之则于治国犹有未至故
卷十七 第 20a 页 0465-090.png
 与真人居而不知也古之真人不知悦生
 不知恶死脩然而往脩然而来惨怛之疾
 恬愉之安不监于体怵惕之恐欣欢之喜
 不监于心又曷尝苦心劳形而以危其真
 为事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卷之十七

卷十七 第 20b 页 0465-09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