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一 (自动笺注)
沖虚至德眞經四解卷之十一聖十一
   仲尼
鄭之圃澤多賢
 有道德而隱默者也
東里多才
 有治能而參國政
 盧曰脩崇道德者賢習文審刑者才
圃澤之役有伯豐子者(役猶弟子)行過東里遇鄧
 鄧析鄭國辯智之士執兩可之說而時無
 抗者作書子産用之也
鄧析顧其徒而笑曰爲若舞彼來者奚若
 世或謂相嘲調爲舞弄
其徒曰所願知也(知猶聞也)
 盧曰鄧析自矜於其同侣爲而欲欺弄
 伯豐門人咸願如此
鄧析伯豐子曰汝知養養(上去下上聲)之義乎
 盧曰張湛云上音颺字下音癢字
愛人養而不能自養犬豕之類也養物
爲我用者人之力也使汝之徒食而飽衣
而息執政之功也
 喻彼爲犬豕以爲執政者也
長幼群聚而爲牢藉庖厨之物奚異犬豕
類乎伯豐不應
 非不能應譏而不應
 盧曰嫌其不知不足與言也
伯豐子之從者越次而進曰大夫不聞齊魯
多機
 機者巧也多巧能之人
善治土木者有善治金革者有善治聲樂
者有善治書數者有善治軍旅者有善治
廟者群才備也而無相位者無能使者
 事立則有所不周藝成則有所不兼巧偏
 而智敵者則不相君御者
而位之者無知使之者無能而知之與能爲
之使焉
 不能衆人所知不能爲衆人之所能
 群才並爲之用者不居知能之地而無惡
 無好無彼無此則以無爲心者也故明者
 爲視聽者爲聰智者爲謀勇者爲戰而我
 無事荀粲傅嘏夏侯玄曰子等在世
 榮問功名勝我識减我耳曰夫能成
 功名者識也天下孰有本不足而有餘於
 末者耶答曰成功名者志也局之所弊也
 然則志局一物固非識之獨濟我以
 能使子等爲貴而未必能濟子之所爲
執政者廼吾之所使子奚矜焉鄧析無以
目其徒而退
 夫任群才以爲理因衆物以爲用使雞犬
 牛馬咸得其宜士農工商各安其位者唯
 有道者能之耳豈汝曹自致耶汝徒見其
 末而不識其本欲以螳蜋之臂而拒車轍
 者是不知量鄧析而恥見其徒故
 目之而去也
 政和百家衆技不能相通譬如耳目鼻口
 也各有所長時有所用然有眞君存焉其
 使形者也治土木金革以爲治聲樂書
 數以爲治軍旅以禦外治宗廟以善内
 群才可謂備矣然皆有之以爲利者必無
 之以爲用廼能總而一之有爲則有所
 不能爲無爲無所不爲故曰位之者
 知使之者無能而知之與能爲之使焉鄧
 析不通此以執政自矜宜其見笑於大
 方之家伯豐子不應則不言之辯也
 范曰賢以德言才以能言伯豐子即上篇
 所謂弟子伯豐是也鄧析兩可之說設
 無窮之辭蓋辯者之囿故以養養之義難
 伯豐子也傳曰巧者勞而智者無能
 無所飽食遨遊體道之人去其智
 巧而復於無能則食而飽衣而息固未嘗
 有爲也彼且以是犬豕之類宜乎伯豐
 子之能以不應歟若夫齊魯多機有土
 木金革之工有聲樂書數之藝有治軍旅
 以即戎者有治宗廟奉祀群才必備
 莫能相兼無相無相使者殆亦巧者
 勞而智者憂之類歟然則天下之治能者
 多矣百家衆技皆有所長時有所用譬如
 耳目鼻口不能相通見天地之純全明古
 人之大體者唯聖人而已故不務知衆人
 之所知有知者爲之用不强衆人
 所能而有能者爲之役又孰弊弊然以胥
 易技係勞形休心爲事老氏所謂用人
 之力者如此而已
公儀伯以力聞諸候堂谿公言之於周宣王
備禮以聘之公儀伯觀形懦夫
 懦者弱也
宣王心惑而疑曰女之力何如公儀伯曰臣
力能春螽之股堪秋蟬之翼(堪猶勝也)王作
色曰吾之力能犀兕之革曳九牛之尾猶
憾其弱(憾恨)女折春螽之股堪秋蟬之翼而力
聞天下何也公儀伯長息退席善哉王之
問也臣敢以實對臣之師有商丘子者力無
敵於天下六親不知未嘗用其力故也
 以至柔之道御物無與對故其功不顯
臣以死事之乃告臣曰人欲其所不見
所不窺欲得其所不得修人所不爲
 人每攻其所難我獨爲其所
 盧曰衆人所爲衆人之所視者皆利名
 之道動用之跡耳衆人所窺不爲者斯乃
 有道者之所遊故無敵天下者力無對
 也
故學昧者先見輿薪聽者先聞撞鐘夫有
易於内者無難於外
 古人有言曰善力舉秋毫善聽聞雷霆亦
 此之謂也
於外無難故名不出一道
 道至功玄故其名不彰
 盧曰輿薪近物也撞鐘巨聲也夫易聞易
 見自近而及遠也夫爲生者先養其神
 神全則無爲之功著則外物無不通故曰
 有易内者無難於外也是得之於一
 心成之於一家外人不知
今臣之名聞於諸侯是臣違師之教顯臣之
能者也
 未能令名不顯者也
然則臣之名不以負其力者也
 愈免於矜故能致此也
以能用其力者也
 善用其力者不用其力也
 不猶愈於負其力者乎(矜能顯用)
 盧曰我雖不及師之隱晦其迹也豈不
 負其能而自顯乎夫合大道而化萬物
 爲有力也故莊子藏山於澤藏舟於壑
 有力夜半之而趨昧者猶不知也而
 宣王誤爲筋力
 政和積衆不勝大勝者唯聖人能之
 豈尚力之謂哉此不用所以爲眞有力
 者歟學者其所不能學也故曰人欲
 其所不見視人所不窺欲得其所不得
 人所不爲自有所見棄而忘之以至於
 見則視乎冥冥無以異於見奥薪也自有
 所聞棄而忘之以至於無聞則聽乎無聲
 無以異於聞撞鐘也德之不形名安所出
 哉然則顯其名者是違其教矣唯猶愈於
 尚力以求名所以見取於時
 范曰折春螽之股堪秋蟬之翼可謂弱矣
 而弱者道之用也裂犀兕之革曳九牛
 尾可謂剛矣而剛者死之徒也故天下
 常勝之道曰柔常不勝之道曰剛公儀伯
 之師力無敵於天下六親不知者殆亦
 操常勝之道而未嘗用其力者歟夫天下
 之理能視人所不窺者乃能見人所不
 見能修人所不爲者乃能得人之所不得
 見輿薪不爲明目而學眎者必先見輿
 薪聞撞鐘不爲聰耳聽者必先聞撞
 鐘何則先其易者後其難者則終無難矣
 唯其無難故名無得而稱之也公儀伯
 以力聞諸侯疑若違師之教而顯臣之能
 者然以能用其力此於力無所以負也若
 夫以力較力合衆力而攻之彼有時
 屈又烏能馳騁天之下至堅哉莊子曰用
 之者不用者也以長得其用而況乎無
 不用者乎此公儀伯之能用其力所以
 若商丘子之未嘗聞也
中山公子牟魏國之賢公子
 公子牟文侯之子作書四篇號曰道家
 伐得中山以邑子牟因曰中山公子牟
 也
 盧曰公子牟文侯之子也封於中山故曰
 中山公
好與賢人不恤國事而悅趙人公孫龍
 公子牟公孫龍似在列子而今稱之恐
 後人增益以廣書義苟於統例無所
 錯而足有所明亦奚傷乎諸如此皆存而
 不除
正子輿之徒笑之公子牟曰子何笑
公孫龍子輿公孫龍爲人也行
師學無友
 不祖宗聖賢也
佞給不中
 雖才辯不合理也
漫衍無家
 儒墨刑名亂行而无一定之家
好怪而妄言
 愛奇異而虚誕其辭
惑人之心屈人之口與韓檀等肄之
 韓檀姓名共習其業莊子云桓國公
 龍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固
 盧曰行不因獨學無友辯而不中於理
 漫衍無所宗其道能屈人之口不能
 人之心也韓檀莊子桓團爲人名聲
 相近者也
公子牟變容曰何子狀公孫龍之過歟請聞
其實
 不平其言故形於色罪狀太過故責其
 實驗
子輿曰吾笑龍之詒孔穿
 孔穿孔子之孫也世記云爲弟子詒欺
 也
言善射者能令後鏃中前括發相及矢矢
相屬前矢造準無絶落後矢之括猶銜弦
視之若一焉
 箭相連無絶落處前箭著堋後箭復中
 前箭而後所凌者猶銜弦視之如一物之
 相連
孔穿駭之龍曰此未其妙者逄蒙弟子
鴻超怒其妻而怖之引爲號之弓綦衛之箭
 烏號黃帝弓也綦者地名也出美箭
 者羽也
射其目矢來注眸子而眶不睫矢墜地而塵
不揚
 箭行勢極雖著而不覺所謂强弩之末
 能穿魯縞
是豈智者之言歟公子牟智者之言固非
愚者之所曉(以此言戲子輿)後鏃中前括鈞後於前
 同後發於前發無不中也近世有人
 五木百擲百盧者人以爲有道以告王夷
公元340年
 甫夷甫曰此無奇直後擲如前擲耳庚子
 嵩聞之曰王公之言闇得理皆此類也
矢注眸子而眶不睫盡矢之勢也
 夫能量弓矢之勢遠近分則入物之與
 不入在心手之所詮不患蹉跌設令
 至拙者闇射箭所至要當極當其極
 也則豪分不復進闇其極則遠近而制
 其深淺劉道眞語張叔奇云嘗與樂彦
 輔論此云不必中賢之所能孔顔射者
 則必知此湛以爲形用事理之麤者偏
 得其道則能盡之庖丁之投刃匠石
 運斤是偏達於一事不待聖賢而後能爲
 之者
子何疑焉
 盧曰均後於前者百發如一焉故視之
 一耳眶不睫者矢勢至睫而盡矣故塵不
 揚於地非是中睫而落也子輿之聞視之
 若一也則謂自弦及堋箭相連不絶
 一焉聞注眸而墜則謂射目不入是解之
 不了至理公孫龍詭妄
正子輿曰子龍之徒焉得不飾其闕吾又
言其尤者尤甚龍誑魏王有意不心
 夫心寂然無想者也若横生意慮失心
之本矣
 盧曰心之動者爲意世人皆識其意而
 識其心
有指不至
 夫以指求至者則必因我以正物因我以
 正物則未造其極唯忘其所因則彼此
 得矣惠子曰指不至
 盧曰凡有所指皆未至也至則無指
有物不盡
 在於麤有之域則常有有在於盡之
 則其一常在其一常在不可分雖欲損
 之理不可盡唯因而不損即而不違則泰
 山之崇崛元氣浩茫泯然爲一矣惠子
 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盧曰若盡則非有也一尺之棰日取其半
 萬世不竭折之雖多但微細而理不應
 盡也
有影不移
 夫影因光而生光不移則影更生也夫
 萬物潜變莫不如此而惑者未悟故借喻
 於影惠子飛鳥之影未嘗動也
 盧曰移則影變矣新新相及不見其移
 焉
髮引千鈞
 夫物之所以斷絶者必有不均處處
 皆均則不可斷故髮雖細而得秤重物
 勢至均故也
 盧曰細而衆鈞可以舉重亦猶毛之折軸
 積而不輕也
白馬非馬
 此論見存多有辯之者辯之者皆不弘通
 故闕而不論
 盧曰白以命色馬以命形白馬非馬辯
 色也
孤犢未嘗有母(不訐此義)
 盧曰謂之孤犢安得有母也
負類反倫不可勝言
 負者猶背也類者同也言如此之比皆不
 可構載也
公子牟曰子不諭至言以爲尤也尤其
子矣(尤失反在子輿)夫無意心同(同於无也)無指則皆
至(志指故无所不至也)盡物者常有
 常有盡物之心物既不盡而心更帶有也
不移者說在改也
 影改而更生非向之影墨子曰影不移
 在改爲
髮引千鈞勢至等也
 以其至等故故不絶絶則由於不等
 墨子亦有此說也
白馬馬形名離也
 離者猶分也白馬論曰馬者所以命形也
 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尋此
 等語如何可解而猶不歷然
孤犢未嘗有母非孤犢
 此語近於不可解也
正子輿曰子以公孫龍於鳴皆條也
 謂龍之言無異於馬而皆謂有條貫
設令發於餘竅子亦將承
 既疾龍之辯又忿牟之辭故遂吐鄙之慢
 言也
公子牟默然良乆告退曰請待餘日更謁子
 既忿氣方盛而不可理諭故遜辭告退
 盧曰失理而忿者不可與言故告退
 政和行毁乎隨故欲其有師學陋於獨故
 欲其有友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佞給
 爲不中百家衆技時有所用漫衍者爲
 無家有射之射有不射之射後鏃中前
 不過鈞後於前矢注眸子而目不睫故不
 過盡矢之勢而已是射之射又何疑焉意
 生於心有意而心異矣故有意不心而無
 意則心同指以指物所不則不至故莫
 若無指則皆至物不可窮也必有其物而
 欲盡則常滯於有故有物不盡盡物
 常有影不移者謂或枉或直其影則一故
 其說在改也髮引千鈞積小不勝爲大
 勝故曰勢至等也雖然公孫龍勝人
 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列子載此
 蓋所以祛邪說之蔽
 范曰傳稱桓團公孫龍辯者之徒飾人之
 心易人之慮能勝人之口不服人之心而
 龍之自稱亦以合同異離堅白然不然可
 不可百家知窮衆口之辯爲至達則
 詭辭數萬固無足法中山公子牟莊子
 以爲有意於道而未至故以公孫龍爲至
 言而悅之荀卿並與十二子而非之者
 以此也夫龍之爲人無師無友佞給
 而不中漫衍無家好怪而妄言徒欲惑
 人之心屈人之口而已正子輿所以
 非之歟觀其詒孔穿有曰善射者能令後
 鏃中前括斯謂之鈞後於前可矣鴻超之
 射其妻矢注眸子而眶不睫斯謂之盡矢
 之勢可矣若夫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
 不盡有影不移髮引千鈞白馬非馬孤犢
 未嘗有母是又負類反倫不可勝言
 正子輿曰子以公孫龍嗚皆條也豈非
 其言之無謂猶風之嗚衆竅故歟雖然
 子牟常悅龍之爲人矣而莊子復有公孫
 龍問魏牟之說卒況之坎井之蛙者蓋
 始悅而終非之故也
治天
 天下欲治故堯治之
五十年不知下治不治不知億兆
願戴己歟不願戴己歟
 夫道治於物者則治名滅矣治名既滅則
 堯不覺在物上物不覺在堯下
顧問左右左右不知外朝外朝不知問在
在野不知
 若有知者治道未至也
堯乃微服游於康衢兒童謡曰立我蒸民
莫匪爾極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蒸者衆也夫能使萬物咸得其極者不犯
 其自然之性也若以識知制物之性豈順
 天之道哉
堯喜問曰誰教爾爲此言童兒曰我聞之大
大夫古詩
 當今言古詩者則今同於古也
堯還宫召舜因禪以天下(功成身退)舜不辭而受
之(會至而應)
 盧曰夫貴其身以居衆人之上也則常懼
 不尊於人愛其身以居衆人之上也則
 恐不益於物若兼亡於天下者則順之而
 不宰理之於未萌取之不以爲尊去之不
 以爲失如天之運四時成焉如地之載萬
 物生焉功成事遂而身退者也故無私
 夫能無私也禪大位不恡大位而不
 辭也
 政和堯非有人非見有於人非有人故
 下治不治所不知也非見有於人故
 兆之願戴己與不戴所不知也問之左
 右問之在朝問之在野所不知則蕩蕩
 乎民無能名焉故也立我蒸民莫匪爾極
 則衣食足而咸受命之中不識不知則衣
 食足而循天之理百姓我自然此之謂
 太上之治
 范曰有心於爲治者天下未必治惟無以
 天下爲者乃能治之不能爲異者人未必
 戴必有異焉人乃戴之然聞在宥天下
 聞治天下則治與不治無容心也君子
 不得已臨莅則治之者必本於無爲
 人惡衆至衆至則不比則戴與不戴吾無
 容心天下樂推不厭則戴之者有所
 不能釋故堯在位五十年而天下之治與
 不治億兆之願戴己與不願戴己皆所不
 知也百姓我自帝力於我何有問之
 左右之外朝問之在野殆有不知其所
 以然而然者若夫游於康衢兒童之謡
 然後知其立我蒸民者莫匪爾極順帝
 者不識不知豈非治極於無象而然耶夫
 立我蒸民莫匪爾極思文以是而稱后
 稷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皇矣以是
 稱文王矣故列子此以譽堯直曰古詩
 而已遺宫召舜因禪以天下功成
 不居故也舜不辭而受之者會至而能應
 故也且以堯之爲帝也以黃屋爲非心舜
 之爲帝也有天下不與則其相授受固
 自有道矣而史之所記謂堯之受舜則有
 歷試之事謂舜之受堯則有升聞之德嗚
 呼豈其所以堯舜
關尹喜曰在已無居
 況然無係豈有執守之所
形物其著
 形物者猶事理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其動若水
 順物動者若水
其靜若鏡
 應而不藏者故若鏡
其應若響
 應而不唱者故若響也
 盧曰天至極者神也微妙玄通不可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常在於己而莫知其
 居形萬物不可著見其動若水潤下
 濟上其靜若鏡照用而不疲其應若響
 遺於物此養神至理
故其道若物者也物自違道道不違物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
 盧曰此至道者非有形之物而善應而不
 遺故物違道不違於物也
善若道者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
不用心
 唯忘所用合道
欲若道而用視聽形智以求之弗當矣
 盧曰欲得爲此道者支體聰明
 其心而養其神則自然而自證也
瞻之在前忽然在後用之彌滿六虚廢之莫
其所
 道豈有前後多少哉隨所求而應之
 盧曰唯此養神之道難知難見非有非無
 瞻之者萬物之先輕忽之者不與物競
 用之則六虚皆備廢之則莫知所存獨立
 而不改周行不殆其至矣哉
亦非有心者所能得遠亦非無心者所能得
 以有心無心求道遠近其於非當若
 兩忘有無先後其於天二心矣
 盧曰有心而求之者自遠於道非道遠之
 也無心合道自近之於道其道近之也
 有心無心人自異耳道無遠
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
 自然無假者則無所失矣
知而亡情能而不爲眞知眞能
 知極則同於無情能盡則歸於不爲
 盧曰唯默然内昭因性而成者乃得之
 矣知因性者必亡其情能亡其情而無爲
 者此乃眞知眞能
無知何能情發不能何能爲
 盧曰夫發者起人所不能知更何能爲
 哉發起人不能爲復何能自爲情哉惑
 者變性以爲智者變情以爲性故易曰
 不性其情何能乆行其正也
聚塊也積塵也此則府宅雖無爲而非理
 盧曰夫無爲者而無不爲也若兀然如聚
 塊積塵雖則去情無爲至理者也
 政和道行於萬物上聖人體道運而無
 積而物不能離焉故曰在己無居形物
 著所謂其動若水者言與物委蛇而同其
 波順理而動也其靜若鏡不將不迎應
 而不藏靜而不變其應若響未嘗
 也常和人而已也者應物不造故也
 道若物也物兹遠於道所謂物自違道道
 大同於物所謂道不違物無始曰道不可
 聞聞而非也道不可見見而非也所以
 若道者不用耳亦不用黄帝無處
 無服始安道無思無慮始知道所以善若
 道者不用力亦不用心形色名聲果不
 足以得彼情故曰欲若道而用視聽
 智以求之弗當矣瞻之在前忽焉後者
 言不可度也用之彌滿六虚廢之莫知其
 所者言不可執也致道者心心無所
 是謂得之有心無心者皆未能忘心也
 故不足以有得默而得之性而成之無所
 用其心者也故有得之知而忘情則無
 知之累是謂眞知能而不爲無能之巧
 是謂眞能若發乎無知何以能情若發
 乎不能又何能爲也道常無爲而不無爲
 聚塊也積塵也雖曰無爲豈道也哉故曰
 雖無爲而非理
 范曰有積也故不足無藏故有至人
 無積亦虚而已體道在己未嘗居而有
 之也然善貸且成豈常有心泛應哉形
 物之著咸其自受爾故順而不逆其動若
 水應而不藏其靜若鑑和而不唱其應若
 響順物自然無容私焉是其道之所以
 物者歟夫道不遠人人自遠道故曰物自
 違道同於道者道亦得之故曰道不違物
 善若道者耳目所不用即耳目求道
 則視聽雖詳只爲聾盲心力所不用即
 心力求道則形智雖勞只爲桎梏又烏
 能當於道哉惟道之運無乎不在瞻之在
 前隨之不可忽焉在後迎之不可用之彌
 滿六虚則塞乎天地之間而不睹端倪
 也廢之莫知其所則入於窈冥之間而莫
 窺其眹兆也遠玄者玄亦遠之亦非有心
 者所能得遠近玄者玄亦近之亦非無心
 者所能得近惟即默而識者乃能得之
 率性行者乃能成之道之在我其無所
 失矣故古之人知而忘言爲眞知乃無
 所不知能不爲爲眞能乃無所不能
 若夫聚塊也積塵也蔽於莫爲豈所謂
 者哉
沖虚至德眞經四解卷之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