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50027c 页
卷四 第 1a 页 0462-004.png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卷之四圣四
    和光散人高守元集
   黄帝(禀生之质谓之性得性之极谓/之和故应理处顺则所适常通)
   (任情背道则遇物斯滞○卢曰此明/忘形养神从玄默以发真智始其养)
   (也则遗万有而内澄心发其智则化/含生以外接物故其初也则斋心服)
   (形不亲政事其末篇也则赞孔墨以/济人焉此其大旨○政和古之明大)
   (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列子以天/瑞首篇而继之以黄帝岂谓是欤○)
   (范曰即无物之自虚者随处皆通执/有物之为实者触途生碍然则有而)
   (为之其易耶必将泯是非利害之心/去智巧果敢之烈猜虑不萌俾物无)
   (得而伤吾宗不出俾人无得而先崇/自贤之行持常胜之道子以袭诸人)
卷四 第 1b 页 0462-005.png
   (间则人道之患庶几其息矣华胥之/国姑射之山夫岂远哉此一篇之旨)
   (也)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随世而/喜耳)
正命(正当/为性)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皯黥昏
然五情爽惑
 役心智未足以养性命秪足以焦形也
 卢曰举代之人咸以声色饮食养其身唯
 丰厚者则为富贵矣而圣人知此道足以
 伤生故焦然不乐也第一篇知神为生主
 第二篇欲明道以养身故先示众人之所
卷四 第 2a 页 0462-006.png
 溺然后渐次而进之
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随世而/忧耳)竭聪明
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皯黮昏然五情爽

 用聪明未足以致治秪足以乱神也
 卢曰代谓之君子理人之士也皆劳心苦
 己以身徇物以求其名以向其利耳而不
 知役神以丧实去道斯远矣
黄帝乃喟然赞曰(赞当/作叹)朕之过淫矣(淫当/作深)
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
卷四 第 2b 页 0462-007.png
 惟任而不养纵而不治则性命自全天下
 自安也
 卢曰淫者失于其道也含生之物咸知养
 己自私以为生不知所生生而之死也操
 仁义者咸知徇名以取利自私以为能亦
 不知所以丧神伤生而知死也徇己自私
 以为小人济物无私代以为君子善之以
 恶约外则有殊求名丧实约内则俱失方
 明大道故双非之也
 范曰鼓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道也
卷四 第 3a 页 0462-008.png
 吉凶与民同患者事也体道则无忧涉事
 则有患圣人不得已而临莅天下亦乌至
 而恝然耶内而养一己则养正命娱耳目
 供口鼻其患既如此外而治万物竭聪明
 进智力营百姓其患又如此是岂胥易技
 系劳形怵心固若是其多忧耶方以百姓
 心为心则人之所畏不得不畏故尔
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侍彻钟悬减厨膳
退而閒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心无欲则/形自服)
月不亲政事
卷四 第 3b 页 0462-009.png
 卢曰放万机者非谓都无所行也事至而
 应如四时焉故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
 物生焉不劳焦思以邀虚名不想能于千
 载欲垂芳于竹帛耳但冥冥然应用不得
 已而运之不封崇其身名不增加其嗜欲
 不丰厚其滋味不放肆于淫声斋肃其心
 退伏其体三月者一时也孔子曰颜回三
 月不违仁是也择贤才而责成赏罚无私
 焉是不亲政事也
昼寝而梦
卷四 第 4a 页 0462-010.png
 将明至理不可以情求故寄之于梦圣人
 无梦也
游于华胥氏之国
 政和至人不以物累形不以形累心上与
 造物者游下与外生死无终始者为友忧
 喜无变于己亦有何患黄帝以此去万有
 之累而将复乎一故斋心服形梦游华胥
 氏之国也
 范曰圣人之治一日二日万几今曰放万
 几则不劳心于土苴之末矣舍宫寝非累
卷四 第 4b 页 0462-011.png
 于居处之安也去直侍非乐于使令之众
 也彻钟悬则耳不綦声减厨膳则口不綦
 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
 亲政事则又洁斋至矣故华胥之国于此
 得而梦游焉经曰形接为事神遇为梦尽
 之所为必形于梦则魂交之寐未必虚也
 夜之所梦必合于昼则形开之觉未必实
 也惟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者乃能融梦觉
 于一致等视世间得失是非贵贱生死无
 非梦幻故居化人之宫者以梦而游执尹
卷四 第 5a 页 0462-012.png
 氏之役者以梦而乐获郑人之鹿者以梦
 而讼随有所遇而安之者知所幻而非真
 也何独于此而疑之然古之真人其寝无
 梦列子言此将明至道之不可以情求姑
 寄于梦而已
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
 不必便有此国也明至理之必如此耳淮
 南云正西曰弇州西北曰台州
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斯离也/齐中也)盖非舟车足
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卷四 第 5b 页 0462-013.png
 舟车足力形之所资者耳神道恍惚不行
 而至者也
 范曰华则敷而离根胥则出而相见理有
 至妙不必求之于窈冥昏默之中虽离道
 之根而与物相见所谓归根复命者常自
 若也正西日弇州正北曰台州弇州之西
 台州之北则又归根复命之地也夫道降
 中庸则有足者皆可至于丘不知斯齐国
 几千万里则去人为远矣盖非舟车足力
 之所及神游而已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
卷四 第 6a 页 0462-014.png
而至故出入六合游乎无有乌往而不暇哉
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
(自然者不/资于外也)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
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
知向顺故无利害
 理无生死故无所乐恶理无爱憎故无所
 亲疏理无逆顺故无所利害也
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
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
 至和者无物能伤热溺痛痒实由矜惧义
卷四 第 6b 页 0462-015.png
 例详于下章痟痒酸痟也义见周官
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云霞不碍其视雷
霆不乱其听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
神行而已
 至顺者无物能逆也
 卢曰寄言也斋心服形神与道合则至其
 大国矣夫神者生之主也既为生主则役
 神以养生养之失理却成于损也俗以益
 嗜欲者为养生适为丧年之本矣故君子
 养于性小人养于情养性者无嗜欲保自
卷四 第 7a 页 0462-016.png
 然不乐生不恶死无向背憎爱无畏忌自
 然神行者神合于道也非是别有一国别
 类之人耳故曰仁道不远行之则至一言
 契者交臂相得焉
 政和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去齐国几千
 万里则其道幽远而无穷故惟神游者所
 能至也无师长而自治无嗜欲而自足死
 生无变于己亲疏不累其身不就利而利
 亦不至不违害而害亦不来都无所爱惜
 都无所畏忌而心有所忘入水不溺入火
卷四 第 7b 页 0462-017.png
 不热斫挞无伤痛指擿无痟痒而形有所
 遗乘空寝虚不碍不踬恶往而不暇以是
 出入往来阴阳之所不能测也而况于人
 乎故曰神行而已
 范曰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则无出治之
 劳而国者自治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则
 无贪求之念而民者自朴生不知死死不
 知生也故其出不䜣其入不距敦为而有
 夭恶视人如我视我如人也故无所甚亲
 无所甚疏也孰为而有爱憎逆之而怒顺
卷四 第 8a 页 0462-018.png
 之而喜也故不背所异不向所同敦为而
 有利害都无所爱憎故其心无所知都无
 所畏忌故其形无惕若然者大浸稽天而
 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虽有勇
 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触实不碍乘
 虚不坠视不用目而见晓听不用耳而闻
 和刳心无物美恶不能汩也潜行不窒山
 谷不能踬也利用出入往来不穷是其神
 之所为乎
黄帝既寤
卷四 第 8b 页 0462-019.png
 亦寄之眠寤耳圣人无眠觉也
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三人黄/帝相也)告之
曰朕闻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
之道弗获其术
 身不可养物不可治而精思求之未可得
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
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
 不可以情求则不能以情告矣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
 政和劳形怵心知而辩焉故其术弗获斋
卷四 第 9a 页 0462-020.png
 心服形觉而冥焉故其道乃得虽有情有
 信而无为无形故至道不可以情求而知
 之得之者亦莫能以告也
而帝登假(假当/为遐)百姓号之二百年馀不辍
 卢曰既寤于道也自不因外物以得之疲
 而睡者冥于理去嗜欲也识神归性不可
 以情求也不能以告若者心澄忘言也凡
 以数理天下者但成其空名数极则迹见
 虚而不能实也上以虚名责于下下以虚
 名应于上上下相蒙积虚以为理欲求纯
卷四 第 9b 页 0462-021.png
 素其可得乎夫道者神契理合应物以真
 非偏善于小能不暴怒于小过如春之布
 万物皆生俗易风移自然而化不知所以
 化不觉所以成故百姓思之不知其极也
 范曰有身则累物而丧我入而内观身本
 无身也必期于养之则未离于身见出而
 外观物本无物也必期于治之则未离于
 物见物我靡认其去道也远矣何者至道
 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求之
 以情道终弗获其所以知之者无知而已
卷四 第 10a 页 0462-022.png
 其所以得之者无得而已知本无知得本
 无得又乌能以是告人耶审造乎是则游
 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无容私焉而
 天下治矣千岁厌世去而上仙彼且释弓
 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孰肯以物为事尝原
 庄周之书言黄帝始以仁义撄人心而继
 以问道广成盖以谓绝圣弃智而天下治
 则黄帝其人所谓撄人心者是宜寓言耳
 是篇之意正与此合
列姑射山在海河洲中(见山/海经)山上有神人焉
卷四 第 10b 页 0462-023.png
 凝寂故称神人
吸风饮露不食五谷
 既不食谷矣岂复须吸风饮露哉盖吐纳
 之貌不异于物耳
心如渊泉形如处女
 尽柔虚之极者其天姿自粹非养而不衰
 也
不偎不爱
 偎者亦爱也刍狗万物恩无所偏偎音隐
 偎
卷四 第 11a 页 0462-024.png
仙圣为之臣
 仙者寿考之迹圣者治世之名
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
 畏威也若此岂有君臣役使之哉尊卑长
 短各当其分因此而寄称耳
不施不惠而物自足不聚不敛而已无愆(愆/蹇)
(乏/也)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若顺/也)风雨
常均字育常时年谷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
夭恶物无疵疠鬼无灵响焉
 天人合德阴阳顺序昏明有度灾害不生
卷四 第 11b 页 0462-025.png
 故道合二仪契均四时老子曰以道莅天
 下者其鬼不神
 卢曰此言神之合道也故假以方外之中
 托以神人之目不因五谷以为养吐纳真
 气以为全心如澄水无波浪之能鼓形如
 处女无思虑之所营喜怒不入其襟是非
 不干其用无求无欲同天地之不仁不惠
 不施正阴阳之生育万物所不能挠鬼神
 所不能灵證之真其功若此也
 政和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体神之
卷四 第 12a 页 0462-026.png
 妙而出乎形数之外故能胜物而无累吸
 风饮露不食五谷则不志于养心如渊泉
 形如处女则静一而不二不偎不爱仙圣
 为之臣不畏不怒愿悫为之使则与道相
 辅而行若然者从容无为而阴阳和静群
 生不伤故不施不惠不聚不敛阴阳调四
 时若字育时年谷丰人无夭恶物无疵疠
 鬼无灵响焉此圣人所以曲成万物而不
 遗者也
 范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万物在
卷四 第 12b 页 0462-027.png
 道之末体神者寓乎万物之上视万物莫
 足以撄其心者故能胜物而无累然则列
 姑射之山非神人孰能居之吸风饮露不
 食五谷则不志于养也心如渊泉则静尊
 而不流形如处女则柔顺而无忤不偎不
 爱则非作好以亲也而仙圣实为之制不
 畏不怒则非作恶以疏也而愿悫实为之
 役于物无所与也不施惠而物咸自裕于
 己无所取也不聚敛而己无不足道足以
 役阴阳则阴阳常调而无谬戾之灾道足
卷四 第 13a 页 0462-028.png
 以旁日月则日月常明而无昏蚀之变以
 道运数则有以若四时以道运气则有以
 均风雨夫然故未尝合六气之靖以育群
 生也而字育常时未尝取天地之精以佐
 五谷也而年谷常丰土无札伤得以乐其
 生人无夭恶得以终其命以物则遂性也
 无疵疠之苦以鬼则不神也无灵响之出
 是道也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
而归
卷四 第 13b 页 0462-029.png
 庄子云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旬五日而
 后反盖神人禦寇称之也
 卢曰夫神之滞于有则百骸俱碍神之契
 乎真则五根俱通也有通则无远不鉴无
 碍则乘风而行被羽服以往来托鳞毛以
 腾跃者故为常理也非谓其尚奇也而此
 寓言者也
 政和经曰善行无辙迹御风而行虽无辙
 迹之可见然犹有所待也惟神也不行而
 至
卷四 第 14a 页 0462-030.png
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靳
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
又不命尹生退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
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有请于子
(章义尹/生之名)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
以又来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曩者/昔也)今汝之
鄙至此乎姬将告汝(姬居/也)所学于夫子者矣
 政和三问而不答十反而不告道固不可
 言也卒于告之者亦告其所学于夫子者
 而已
卷四 第 14b 页 0462-031.png
 范曰道无问问无应故古之人有三问而
 三不知四问而四不答者尹生之于列子
 十反不告岂不欲其因心会道而默识之
 故耶彼且有憾至于怼而请辞何其鄙之
 若是也故列子不得已而告之以所学之
 道如不云所云
 卢曰昔汝去也吾将谓汝达吾道今汝之
 息憾而来知汝之鄙陋矣
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
 夫子谓老商若人谓伯高
卷四 第 15a 页 0462-032.png
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
得夫子一眄而已
 实怀利害而不敢言此匿怨藏情者也故
 眄之而已
 卢曰专一而不离恭敬以至求顾吾之形
 观吾之行者也
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庚当/作更)
子始一解颜而笑
 是非利害世间之常理任心之所念任口
 之所言而无矜吝于胸怀内外如一不犹
卷四 第 15b 页 0462-033.png
 踰于匿而不显哉欣其一致聊寄笑焉
 卢曰三年之后专于定也顾眄而已五年
 之后越于专其哂明矣
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
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夫心者何寂然而无意想也口者何默然
 而自吐纳也若顺心之极则无是非任口
 之理则无利害道契师友同位比肩故其
 宜耳
 卢曰审之而后言欲是非利害无所误也
卷四 第 16a 页 0462-034.png
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
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
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
进矣
 心既元念口既无违故能恣其所念纵其
 所言体道穷宗为世津梁终日念而非我
 念终日言而非我言若以无念为念无言
 为言未造于极也所谓无为而无不为者
 如斯则彼此之异于何而求师资之义将
 何所施故曰内外尽矣
卷四 第 16b 页 0462-035.png
 卢曰都无心故是非利害不择之而后言
 纵横者也纵心而言皆合斯道
 范曰是非之彰道之所以亏矣利害之生
 情伪之所以感也列子之学三年之后心
 不敢念是非则心有所择而念口不言利
 害则口有所择而言故始得夫子一眄而
 已则道存于目击之间也五年之后心庚
 念是非则心无所择矣由未能泯是非也
 口庚言利害则口无择矣由未能忘利害
 也故夫子始一解颜而笑则心冥于莫逆
卷四 第 17a 页 0462-036.png
 之际也七年之后纵心之所念庚无是非
 则是非泯矣由未能至于无念纵口之所
 言庚无利害则利害忘矣由未能至于忘
 言故夫子始引吾并席而坐则意会于交
 臂之间也横心之所念则出念不念而念
 出于不念矣横口之所言则出言不言而
 言出于不言矣孰是敦非孰利孰害彼我
 两忘而俱化于道又乌知夫子之为我师
 若人之为我友数始于一参中于五屈于
 七究于九古之学道者或九日而后能外
卷四 第 17b 页 0462-037.png
 生或九传而后得于疑始或九年而大妙
 盖以入道之序至是而终进于无数故也
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
 卢曰眼耳口鼻不用其所能各任之而无
 心故云无不同耳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
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
我乘风乎
 夫眼耳鼻口各有攸司令神凝形废无待
 于外则视听不资眼目臭味不赖鼻口故
卷四 第 18a 页 0462-038.png
 六藏七孔四肢百节块然尸居同为一物
 则形奚所倚足奚所履我之乘风风之乘
 我孰能辩也
 卢曰神凝者不动也形释者无碍也骨肉
 都融者忘形骸也形骸忘于所之神念离
 于所著则与风气同之上下也
 政和三年而不惑故始夫子一眄五年而
 不蔽故至于解颜而笑七年而不累故引
 之并席而坐九年而是非利害简之而不
 得则物我两忘五官相彻风之乘我我之
卷四 第 18b 页 0462-039.png
 乘风何容心焉
令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
汝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

 用其情有其身则肌骨不能相容一体将
 无所寄岂二仪之所能覆载
履虚乘风其可几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
敢复言
 卢曰列子所以乘风者为能忘其身也老
 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
卷四 第 19a 页 0462-040.png
 身吾有何患也若其形骸之不忘则一节
 之重则地所不能载何暇乘风而凌虚哉
 政和致道者忘心况于怼憾者乎片体气
 所不受一节地所不载则汝身将非汝有
 也何得有夫道
 范曰六彻相因则物物皆通六凿相攘则
 物物皆碍进于道者眼如耳耳如鼻鼻如
 口不知其所以观听不知其所纳尝吻然
 如一曾无所开心之疑也有若死灰形之
 释也有若槁木骨肉都融又将于大通矣
卷四 第 19b 页 0462-041.png
 故在形应倚而倚不知形在足应履而履
 不知足随风东西由木叶干壳然则动而
 天机行无辙迹风之乘我我之乘风乌能
 知其辩列子之道进此可谓至矣庄周以
 谓由有所待岂非本其所由入而言之欤
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空
 不空者实有也至人动止不以实有为阂
 者也郭象曰其心虚故能御群实也
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
 向秀曰天下乐推而不厌非吾之自高故
卷四 第 20a 页 0462-042.png
 不慄者也
请问何以至于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
智巧果敢之列
 至纯至真即我之性分非求之于外慎而
 不失则物所不能害岂智计勇敢而得冒
 涉难危哉
 卢曰言至人潜行积德非本空虚者也何
 如能蹈火不热登高不慄乎以明纯气出
 乎性守神以合道则能至于此故曰至人
 也岂智巧果敢所能得耶
卷四 第 20b 页 0462-043.png
姬鱼语汝(鱼当/作吾)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上至圣人下及昆虫皆形声之物以形声
 相观则无殊绝者也
物与物何以相远也
 向秀曰唯无心者独远耳
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
 向秀曰同是形色之物耳未足以相先也
 以相先者唯自然也
 卢曰凡有形者皆物也物皆是色亦何后
 何先耶而自贵贱物者情惑之甚也会忘
卷四 第 21a 页 0462-044.png
 形守神习静以生慧者然后能通神明者
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
 有既无始则所造者无形矣形既无终则
 所止者无化矣造音作
夫得是而穷之者焉得为正焉
 寻形声欲穷其终始者焉得至极之所乎
 卢曰忘形守神造乎不形也宝真合道者
 止乎无所化也若得此道而穷理尽性者
 何得不为正乎
彼将处乎不深之度
卷四 第 21b 页 0462-045.png
 即形色而不求其终始者不失自然之正
 矣深当作淫
而藏乎无端之纪
 至理岂有隐藏哉任而不执故冥然无迹
 端崖不见
游乎万物之所终始
 乘理而无心者则常与万物并游岂得无
 终始之迹者乎
 卢曰至人者言无失德也故不淫其度矣
 行无失迹也故藏乎无端矣常归其本也
卷四 第 22a 页 0462-046.png
 故游万物之终始矣
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气壹德纯者岂但自通而已哉物之所至
 皆使无阂然后通济群生焉造音操字
 卢曰性不杂乱唯真与天地合其德而通
 于万物之性命
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奚自入焉
 自然之分不亏则形神全一忧患奚由而
 入者也
 卢曰宝道则性全去情则无郤无趺无迹
卷四 第 22b 页 0462-047.png
 也外物何从而入焉
 范曰冲气之和人所同受交物忘反或为
 之馁唯纯气之守专而无所于杂和而无
 所于暴致虚极矣岂智巧果敢之列所能
 与耶何则貌像声色无物不同则物与物
 固无以相远夫奚足以造乎先以其钧是
 色而已则物之造乎不形而非形于形止
 乎无所化而不化于化得是而穷之物安
 得而止焉彼将处乎不淫之度无有过也
 藏乎无端之纪无有穷也游乎万物之所
卷四 第 23a 页 0462-048.png
 终始则与造物之所造而不为若然者涂
 郤守神退藏于密物无自入焉兹所以潜
 行不窒而实之所不能碍蹈火不热而火
 之所不能焚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而高
 之所不能危也
夫醉者之坠于车也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
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亦弗知也坠亦
弗知也
 此借粗以明至理之必然也
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忤物而不慑
卷四 第 23b 页 0462-049.png
 向秀曰遇而不恐也
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
 向秀曰醉故失其所知耳非自然无心也
而况得于天乎
 向秀曰得全于天者自然无心委顺至理
 者也
圣人藏于天故物莫之能伤也
 郭象曰不窥性分之外故曰藏也
 卢曰夫醉人者神非合于道也但为酒所
 全者忧惧不入于天府死生不伤其形神
卷四 第 24a 页 0462-050.png
 若得全于神者故物不能伤也
 政和至人神矣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
 故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
 之上而不慄是纯气之守非智巧果敢之
 列也貌像声色有名有实名实既有丽于
 留动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则何以相
 远而独造乎其先道之为物造乎不形而
 不与物为偶止乎无所化则独立而不为
 物所运形色名声果不足以索彼之情则
卷四 第 24b 页 0462-051.png
 得是而穷之者焉得为正焉至人于此处
 乎不淫之度则当而不过藏乎无端之纪
 则运而不穷游乎万物之所终始则又与
 造物者游也一其性而不二养其气而不
 耗含其德而不散以通乎物之所谓造乎
 不形止乎无所化者其天守全其神无却
 物无自入焉此所以潜行不窒蹈火不热
 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慄也醉者之乘车以
 其全于酒故能逆物而不慑至人行乎万
 物之上以其藏于天故能胜物而莫之能
卷四 第 25a 页 0462-052.png
 伤是皆纯气之守不亏其神故也
 范曰探形之始天地与我并生原数之先
 万物与我为一奚物而谓之车奚物而谓
 之人奚物而谓之坠奚物而谓之伤一旦
 开天而人与接为构则执物以为有所见
 者诚车矣认我以为实所知者诚坠矣知
 见立而乘坠分讵能无伤乎彼醉者之全
 于酒知以之泯见以之冥乘不知有车坠
 不知有地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是故忤
 物而不慑而暂寄其全于酒者犹且然尔
卷四 第 25b 页 0462-053.png
 况性之全未始离者乎天下一车尔托而
 乘其上者内开智见之营营外逐幻化之
 扰扰一将倾覆于诸妄之地匪直骨节之
 伤也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则向之所
 谓守全而无郤者是也虽然谓之天者以
 其对人一性无性况有天乎谓其藏者以
 其对开一天无天况有藏乎审造于是固
 有言之所不能论者
列禦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尽弦/穷镌)措杯
水其肘上
卷四 第 26a 页 0462-054.png
 手停审固杯水不倾
发之镝矢复沓
 郭象曰矢去也箭镝去复往沓
方矢复寓
 郭象曰箭方去未至的以复寄杯于肘言
 敏捷之妙也
当是时也犹象人也
 卢曰引满而置水于其肘上发一箭复沓
 一箭犹如泥木象人也志审神定形不动
 以致于此也
卷四 第 26b 页 0462-055.png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
 虽尽射之理而不能不以矜物也
非不射之射也
 忘其能否虽不射而同乎射也
当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

 内有所畏惧则失其射矣
 卢曰恃其能而安其形审其当耳非谓忘
 形遗物而以神运者也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
卷四 第 27a 页 0462-056.png
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禦寇而进之禦寇伏
地汗流至踵
 卢曰登高履危而惧若此者忧其身惜其
 生也曾不知有其形者适足以伤其生忘
 其形者适所以成其生禦寇但善于射者
 非合于道者若忘形全神无累于天下者
 乃不射之射也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
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郭象曰挥斥犹纵放也夫德充于内则神
卷四 第 27b 页 0462-057.png
 满于外无远近幽深所在皆明故审安危
 之机而泊然自得也
今汝沭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郭象曰不能明至分故有惧而所丧者多
 矣岂唯射乎
 卢曰夫至道之人自得于天地之间神气
 独主忧乐不能入也今汝尚恐惧之若此
 岂近乎道者耶汝于是终始初习耳未能
 得其妙也
 政和引之盈贯言其力措杯水其肘上言
卷四 第 28a 页 0462-058.png
 其审发之镝矢复沓方矢发复寓言其犍
 犹象人也则又言其用志之专然是技未
 至通乎道者也故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
 射也至人者上窥青天岂特登山之高也
 下潜黄泉岂特临渊之深也挥斥八极神
 气不变岂特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也列
 子于此伏地汗流而不能射是于守纯而
 不亏其神犹有未至也故曰尔于中也殆
 矣夫
 范曰引之盈贯则持满之至也措杯水其
卷四 第 28b 页 0462-059.png
 肘上则平直之至也发之镝矢复沓则前
 矢方发而复沓也方矢复寓则后矢复寓
 而在弦也当是时犹象人也则其用志不
 分由所谓望之似木鸡者也射之射如此
 而已若夫不射之射非特止是登高山履
 危石临百仞之渊其危亦已至矣乃能不
 动其心而发无不中斯其所以为不射之
 射欤推是以往则夫至人者上窥青天则
 有以穷其高下潜黄泉则有以极其深挥
 斥八极神气不变是则至大至刚塞乎天
卷四 第 29a 页 0462-060.png
 地之间有如此者又孰怵然而有恂目之
 志耶




冲虚至德真经四解卷之四



卷四 第 29b 页 0462-06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