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195-035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集解义疏卷二   魏 何晏 集解

  梁 皇侃 义疏

  论语八佾第三疏(八佾者奏乐人数行列之名也此篇明季氏是诸侯之臣而僭行天
子之乐也所以次前者言政之所裁裁于斯滥故八佾次为政也又一通云政既由学学而为政则如北
辰若不学而为政则如季氏之恶故次为政也然此不标季氏而以八佾命篇者深责其恶故书其事以
标篇也)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马
卷二 第 1b 页 WYG0195-0356d.png
融曰孰谁也佾列也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
八人为列八八六十四人也鲁以周公故受王者礼乐
有八佾之舞今季桓子僭于其家庙舞之故孔子讥之
也疏(孔子谓至忍也 云孔子谓季氏者谓者评论之辞也夫相评论有对面而言有遥相称评若此后
子谓冉有曰汝不能救与则是对面也今此所言是遥相评也季氏鲁之上卿也鲁有三卿并豪强僭滥季氏
是上卿为僭滥之端故特举谓季氏也云八佾舞于庭者此是孔子所讥之事也佾犹行列也天子制八音为
乐以调八风故舞人亦有八行每八人为行八八六十四人则天子舞者用六十四人也鲁有周公之故故天
子赐鲁用天子八佾之乐而季氏是鲁臣乃僭取八佾乐于其家庙庭而舞之故云八佾舞于庭也云是可忍
卷二 第 2a 页 WYG0195-0357a.png
也者是犹此也此此舞八佾之事也忍犹容耐也孔子曰僭此八佾之舞若可容忍者也云孰不可忍也者孰
谁也言若此僭可忍则天下为恶谁复不可忍也 注马融曰至识之也 云天子八佾者天子用八以象八
风八风者八方八卦之风也北曰广漠风东北曰条风东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
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也云诸侯六者六礼降杀以两天子八佾诸侯故云六佾也云卿大夫四士二者杜
注左氏传及何注公羊传皆云诸侯六六六三十六人大夫四四四十六人士二二二四人也云八人为列八
八六十四人也者据天子之佾人数也云鲁以周公故者故周公有相辅成王摄天子位六年制礼作乐七年
致政还成王之故也云受王者礼乐有八佾之舞者由周公之故故受天子礼八佾舞也云今季氏云云者卑
者滥用尊者之物曰僭也桓子家之豪强起于季氏文子武子平子悼子至桓子五世故后引称孔子曰政
卷二 第 2b 页 WYG0195-0357b.png
逮于大夫四世矣是也今孔子所讥皆讥其五世而注独云桓子者是时孔子与桓子政相值故举值者言之)
三家者以雍彻注马融曰三家者谓仲孙叔孙秀孙也
雍周颂臣工篇名也天子祭于宗庙歌之以彻祭今三
家亦作此乐者也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矣奚取于
三家之堂注苞氏曰辟公谓诸侯及二王之后也穆穆
天子之容也雍篇歌此曲者有诸侯及二王之后来助
祭故也今三家但家臣而已何取此义而作之于堂耶
疏(三家至之堂 云三家者以雍彻者人讥其失也三家即是仲孙叔孙季孙也并皆僭滥故此并言之也
卷二 第 3a 页 WYG0195-0357c.png
季氏为最恶故卷初独言季氏也雍者诗篇名也彻者礼天子祭竟欲彻祭馔则使乐人先歌雍诗以乐神后
乃彻祭器于时三家祭竟亦歌雍诗以彻祭馔故云三家者以雍彻也云子曰云云者前是祭者之言此是孔
子语也孔子称雍诗之曲以讥三家也相助也辟犹诸侯也公二王之后也穆穆敬也奚何也孔子曰此诗曲
言时助祭者有诸侯及王者后而天子容仪尽敬穆穆然今三家之祭但有其家臣而已有何诸侯二王后及
天子穆穆乎既无此事何用空歌此曲于其家之庙堂乎或问曰鲁祭亦无诸侯及二王后那亦歌此曲耶荅
曰既用天子礼乐故歌天子诗也或通云既用天子礼乐故当祭时则备设此诸官也或云鲁不歌此雍也季
氏自僭天子礼非僭鲁也 注马融曰至者也 云三家者谓仲孙叔孙季孙也者三孙同是鲁桓公之后桓
公嫡子庄公为君而庶子公子庆父公子叔牙公子季友也仲孙是庆父之后叔孙是叔牙之后季孙是季友
卷二 第 3b 页 WYG0195-0357d.png
之后后子孙皆以其先仲叔季为氏故有此三氏并是桓公子孙故俱称孙也亦曰三桓子孙也仲孙氏后世
改仲曰孟孟者庶长之称也言已家是庶不敢与庄公为伯仲叔季之次故取庶长为始而云孟孙氏也云雍
周颂云云者天子彻祭所以歌雍者雍诗云有客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是言祭事周毕有客甚
自雍和而至皆并肃敬时助祭者有诸侯及二王后而天子威仪又自穆穆是礼足事竟所以宜彻故歌之以
乐神也 注苞氏曰至堂耶 云辟公谓诸侯及二王之后也者辟训君君故是诸侯也二王后称公公故是
二王后也云穆穆云云者唯天子祭有此也云今三家云云者大夫称家今三卿之祭但有家臣家臣谓家相
邑宰之属来助祭耳有何辟公天子穆穆而空歌此曲于堂乎)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苞氏曰言
卷二 第 4a 页 WYG0195-0358a.png
人而不仁必不能行礼乐也疏(子曰至乐何 此章亦为季氏出也季氏僭滥
王者礼乐其既不仁则奈此礼乐何乎江熙云所贵礼乐者以可安上治民移风易俗也然其人存则兴其人
已则废而不仁之人居得兴之地而无能兴之道则仁者之属无所施之故叹之而已)

  林放问礼之本注郑玄曰林放鲁人也子曰大哉问礼
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注苞氏曰易和易也
言礼之本意失于奢不如俭也丧失于和易不如哀戚
也疏(林放问至宁戚 云林放问礼之本者问孔子求知礼之本也云子曰大哉问者重林放能问礼之
本故美其问而称之大哉也故王弼曰时人弃本崇末故大其能寻本礼意也云礼与其奢也宁俭者美之既
卷二 第 4b 页 WYG0195-0358b.png
竟此荅之也奢奢侈也俭俭约也夫礼之本意在奢俭之中不能中者皆为失也然为失虽同而成败则异奢
则不逊俭则固陋俱是致失奢不如俭故云礼与其奢宁俭也云丧与其易也宁戚者易和易也戚哀过礼也
几丧有五服轻重者各宜当情所以是本若和易及过哀皆是为失会是一失则易不若过哀故云宁戚也或
问曰何不荅以礼本而必言四失何也荅云举其四失则知不失即其本也其时世多失故因举失中之胜以
诫当时也 注苞氏曰至戚也 就注意即所荅四失从二即是礼本也)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注苞氏曰诸夏中
国也亡无也疏(子曰至亡也 此章为下僭上者发也诸夏中国也亡无也言中国所以尊于
夷狄者以其名分定而上下不乱也周室既衰诸侯放恣礼乐征伐之权不复出自天子反不如夷狄之国尚
卷二 第 5a 页 WYG0195-0358c.png
有尊长统属不至如我中国之无君也 注苞氏曰诸夏中国也 谓中国为诸夏者夏大也中国礼大故谓
为夏也诸之也语助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不能救与注马融曰旅
祭名也礼诸侯祭山川在其封内者也今陪臣祭泰山
非礼也冉有弟子冉求也时仕季氏救犹止也对曰不
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注苞氏曰神不享
非礼林放尚知问礼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耶欲诬而
祭之也疏(季氏旅至放乎 云季氏旅于泰山也者又讥季氏僭也旅祭名也郑注周礼云旅非常
卷二 第 5b 页 WYG0195-0358d.png
祭也今季氏祭泰山是非常祭故云旅也泰山鲁之泰山也礼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止祭其封内大夫位非
专封则不得祭山川而季氏亦僭祭鲁泰山也云子谓冉有曰汝不能救与者冉有孔子弟子也救犹諌止也
时冉有仕李氏家季氏滥祀故孔子问冉有言汝既仕彼家那不能諌止其滥祀乎云对曰不能者冉有对孔
子也不能谓季氏豪僭虽諌不能止也云子曰呜呼者孔子更说季氏之失故先叹而后言也呜呼叹也云曾
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者曾之言则也乎助语也孔子曰林放尚能问礼本况泰山之神聪明正直而合歆此非
礼之祀也乎若遂歆此非礼之食则此神反不如林放也既必无歆理岂可诬罔而祭之乎故云则可谓泰山
不如林放乎 注马融曰至礼也 云礼诸侯祭山川在其封内者也者泰山在鲁鲁君宜祭之耳云令陪臣
祭泰山非礼也者陪重也鲁是天子臣而季氏是鲁臣于天子为重臣重臣而与天子俱祭名山故为非礼也)
卷二 第 6a 页 WYG0195-0359a.png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注孔安国曰言于射而后
有争也揖让而升下而饮注王肃曰射于堂升及下皆
揖让而相饮也其争也君子注马融曰多算饮少算君
子之所争也疏(子曰至君子 此章明射之可重也云君子无所争者言君子恒谦卑自牧退
让明礼故云无所争也云必也射乎者言虽他事无争而于射有争故云必也射乎于射所以有争者古者生
男必设桑弧蓬矢于门左至三日夜使人负子出门而射示此子方当必有事于天地四方故云至年长以射
进仕礼王者将祭必择士助祭故四方诸侯并贡士于王王试之于射宫若形容合礼节奏比乐而中多者则
得预于祭得预于祭者进其君爵土若射不合礼乐而中少者则不预祭不预祭者黜其君爵土此射事既重
卷二 第 6b 页 WYG0195-0359b.png
非唯自辱乃系累已君故君子之人于射而必有争也故颜延之曰射许有争故可以观无争也云揖让而升
下者射仪云礼初主人揖宾而进交让而升堂及射竟胜负己决下堂犹揖让不忘礼故云揖让而升下也云
而饮者谓射不如者而饮罚爵也射胜者党酌酒跪饮于不如者云敬养所以然者君子敬让不以己胜为能
不以彼负为否言彼所以不中者非彼不能政是有疾病故也酒能养病故酌酒饮彼示养彼病故云敬养也
所以礼云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悬弧之义也而不如者亦跪受酒而云赐灌灌犹饮也言赐饮者服而为
敬辞也云其争也君子者夫小人之争必攘臂厉色今此射虽心止不忘中而进退合礼更相辞让跪授跪受
不乖君子之容故云其争也君子也 注王肃曰至饮也 就王注意则云揖让而升下也若馀人读则云揖
让而升升属上句又云下而饮下属下句然此读不及王意也 注马融曰至争也 此證其争也君子也算
卷二 第 7a 页 WYG0195-0359c.png
犹筹也射者比结朋党各有算数每中则以算表之若中多则算多故云多算也中少则算少故云少算也凡
情得胜则自为矜贵今射虽多算当犹自酌酒以饮少算不敢自高是君子之所争也故云君子之所争也然
释此者云于射无争非今所安聊复记之李充曰君子谦卑以自收后己先人受劳辞逸未始非让何争之有
乎射艺竞中以明能否而处心无措者胜负若一由此观之愈知君子之无争也栾肇曰君子于射讲艺明训
考德观贤繁揖让以成礼崇五善以兴教故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言于射无必君子之无争周官所谓阳
礼教让则民不争者也君子于礼所主在重而所略在轻若升降揖让于射则争是为轻在可让而重在可争
岂所谓礼敬之道哉且争无益于胜功者也求胜在已理之常也虽心在中质不可谓争矣故射仪曰失诸正
鹄还求诸身求中以辞养不为争胜以耻人也又曰射仁道也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因称此
卷二 第 7b 页 WYG0195-0359d.png
言以證无争焉诚以争名施于小人让分定于君子也今说者云必于射然后有争此为反论文背周官违礼
记而后有争之言得通考诸经传则无争之證益明矣范宁亦云无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注
马融曰倩笑貌盼动目貌绚文貌也此上二句在卫风
硕人之二章其下一句逸也子曰绘事后素注郑玄曰
绘画文也凡画绘先布众采然后以素分其间以成其
文喻美女虽有倩盼美质亦须礼以成也曰礼后乎注
孔安国曰孔子言绘事后素子夏闻而解知以素喻礼
卷二 第 8a 页 WYG0195-0360a.png
故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注苞
氏曰予我也孔子言子夏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已
矣疏(子夏问至已矣 云子夏问云六者此是卫风硕人闵庄姜之诗也庄姜有容有礼卫侯不好德而
不荅故卫人闵之也巧笑笑之美者也倩巧笑貌也言人可怜则笑巧而貌倩倩然也美目目之美者也盼动
目貌也言人可怜则目美而貌盼盼然也素白也绚文貌也谓用白色以分间五采使成文章也言庄姜既有
盼倩之貌又有礼自能结束如五采得白分间乃文章分明也子夏读诗不达此语故云何谓以问孔子也云
子曰绘事后素者答子夏也绘画也言此上三句是明美人先有其质后须其礼以自约束如画者先虽布众
采荫映然后必用白色以分间之则画文分明故曰绘事后素也云曰礼后乎者子夏闻孔子云绘事后素而
卷二 第 8b 页 WYG0195-0360b.png
解特喻人虽可怜必后用礼故云礼后乎云子曰云云者起发也予我也孔子但言绘事后素而子夏仍知以
素喻礼是达诗人之旨以起发我谈故始可与言诗也沈居士曰孔子始云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未见贫
者所以能乐道富者所以能好礼之由子贡荅曰切磋琢磨所以得好礼也则是非但解孔子旨亦是更广引
理以荅也故曰告诸往而知来者也孔子云绘事后素本政是以素喻礼子夏荅云礼后乎但是解夫子语耳
理无所广故云起予而不云知来也 注此上至逸也云此上二句在卫风硕人之二章者巧笑及美目即
见卫风硕人第二章云其下一句逸也者素以为绚之一句也已散逸则卫风所无也 注郑玄曰绘画文也
 又刺缝成文则谓之绣画之成文谓之为绘也)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把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
卷二 第 9a 页 WYG0195-0360c.png
足徵也注苞氏曰徵成也把宋二国名也夏殷之后也
夏殷之礼吾能说之把宋之君不足以成之也文献不
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注郑玄曰献犹贤也我能不
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疏
(子曰至之矣 此章明夏殷之后失礼也云夏礼吾能言之把不足徵也者夏礼谓禹时礼也
即孔子往把所得夏时之书也把夏之后所封之国也徵成也夏桀失国周封其后东娄公于把当于周末而
其君昏闇故孔子言夏家之礼吾能言之但把君昏闇不足与共成其先代之礼故云把不足徵也云殷礼吾
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者殷礼殷汤之礼即孔子往宋所得坤乾之书也宋殷之后所封之国也纣失国周封微
卷二 第 9b 页 WYG0195-0360d.png
子于宋也孔子曰殷汤之礼吾亦能言但于时宋君昏乱不足以与共成之也云文献不足故也者解所以不
足成义也文文章也献贤也言把宋二君无文章贤才故我不足与成之云足则吾能徵之矣者若文章贤才
足则吾岂不与成之乎故云足则吾能徵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注孔安国曰禘
祫之礼为序昭穆也故毁庙之主及群庙之主皆合食
于太祖灌者酌郁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既灌之后别
尊卑序昭穆而鲁为逆祀跻僖公乱昭穆故不欲观之
矣疏(子曰至之矣 此章明鲁祭失礼也禘者大祭名也周礼四时祭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95-0361a.png
又四时之外五年之中别作二大祭一名禘一名祫而先儒论之不同今不具说且依注梗概而谈也谓为禘
者谛也谓审谛昭穆也灌者献也酌郁鬯酒献尸灌地以求神也礼禘必以毁庙之主陈在太祖庙未毁庙之
主亦升于太祖庙序谛昭穆而后共合食堂上未陈列主之前王与祝入太祖庙室中以酒献尸尸以祭灌于
地以求神求神竟而出堂列定昭穆备成祭礼时鲁家逆祀尸主翻次当于灌时未列昭穆犹有可观既灌以
后逆列已定故孔子云不欲观也往犹后也不言祫唯云禘者随尔时所见也 注孔安国曰至之矣 云禘
祫之礼为序昭穆也者列诸主在太祖庙堂太祖之主在西壁东向太祖之子为昭在太祖之东而南向太祖
之孙为穆对太祖之子而北向以次东陈在北者曰昭在南者曰穆所谓父昭子穆也昭者明也尊父故曰明
也穆敬也子宜敬于父也云故毁庙云云者孔及先儒义云禘祫礼同皆取毁庙主及未毁庙之主并升列昭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95-0361b.png
穆在太祖庙堂也云灌者云云者郁鬯煮郁金之草取汁酿黑秬一秠二米者为酒酒成则气芬芳调畅故呼
为鬯亦曰秬鬯也若又捣郁金取汁和莎泲于此畅则呼为郁鬯但先儒旧论灌法不同一云于太祖室里龛
前东向束白茅置地上而持鬯酒灌白茅上使酒味渗入渊泉以求神也而郑康成不正的道灌地或云灌尸
或云灌神故郊特牲云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
气也郑注云灌谓以圭瓒酌畅始献神也又祭统云君执圭瓒灌尸太宗执璋瓒亚灌郑注云天子诸侯之祭
礼先有灌尸之事乃后迎牲案郑二注或神或尸故解者或云灌神是灌地之礼灌尸是灌人之礼而郑注尚
书大传则云灌是献尸尸乃得献乃祭酒以灌地也云既灌之后别尊卑序昭穆者谓灌竟尸出堂时也云鲁
为云云者跻升也僖公闵公俱是庄公之子僖庶子而年长闵嫡而幼庄公薨而立闵公为君则僖为臣事闵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95-0361c.png
闵薨而僖立为君僖后虽为君而昔是经闵臣至僖薨列主应在闵下而鲁之宗人夏父弗忌佞僖公之子文
公云吾闻新鬼大故鬼小故升僖于闵上逆祀乱昭穆故孔子不欲观之也)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注孔安国曰荅以不知者为
鲁君讳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
掌注苞氏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
事如指示以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也疏(或问至其掌云或问禘之说
者或人闻孔子不欲观禘故问孔子以求知禘义之旧说也云子曰不知也者孔子荅或人曰不知禘礼旧说
也所以然者若依旧说而荅之则鲁乖礼之事显若依鲁而说之则又乖正教既欲为鲁讳故云不知也云知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95-0361d.png
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者孔子为国讳而荅以不知遂更不说则千载之后长言禘礼为圣所不
知此事永绝故更向或人陈其方便也言若欲知禘说其自不难于天下之人奠不知矣人人皆知如示以掌
中之物无不知了者也故云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也斯此也此此孔子掌中也云指其掌者此
记者所言以释孔子语也孔子既云易知而申掌又以一手自指所申之掌以示或人云其如示诸此也是孔
子自指其掌也 注孔安国曰至讳也 臣为国讳恶则是礼也)

  祭如在注孔安国曰言事死如事生也祭神如神在注
孔安国曰谓祭百神也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注苞氏
曰孔子或出或病而不自亲祭使摄者为之故不致敬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95-0362a.png
于心与不祭同也疏(祭如至不祭 云祭如在者此以下二句乃非孔子之言亦因前而
发也为鲁祭臣处其君上是不如在故明宜如在也此先说祭人鬼也人子奉亲事死如事生是如在也云祭
神如神在者此谓祭天地山川百神也神不可测而心期对之如在此也云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者既并须
如在故记者引孔子语證成已义也孔子言我或疾或行不得自祭使人摄之虽使人代摄而于我心不尽是
与不祭同也 注孔安国曰言事死如事生也 所以祭之日思亲居处笑语及所好乐嗜欲事事如生存时
也 注孔安国曰谓祭百神也 孔所以知前是祭人鬼后是祭百神者凡且称其在以对不在也前既直云
如在故则知是人鬼以今之不在对于昔之在也后既云祭神如神在再称于神则知神无存没期之则在也)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注孔安国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95-0362b.png
曰王孙贾卫大夫也奥内也以喻近臣也灶以喻执政
也贾者执政者也欲使孔子求昵之故微以世俗之言
感动之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注孔安国曰
天以喻君也孔子距之曰如获罪于天无所祷于众神
也疏(王孙贾问至祷也 云王孙贾问云云者此世俗旧语也媚趣向也奥内也谓室中西南角室向东
南开户西南安牖牖内隐奥无事恒尊者所居之处也灶谓人家为饮食之处也贾仕在卫执政为一国之要
能为人之益欲自比如灶虽卑外而实要为众人所急也又侍君之近臣以喻奥也近君之臣虽近君为尊而
交无事如室之奥虽尊而无事也并于人无益也时孔子至卫贾诵此旧语以感切孔子欲令孔子求媚于己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95-0362c.png
如人之媚灶也故云与其媚于与宁当媚灶问于孔子何谓使孔子悟之也云子曰云云者孔子识贾之诈故
以此言距之也言我不被时用是由君命何能细为曲情以求于汝辈譬如世人得罪于天亦无所祈祷众邪
之神也 注孔安国曰至之也 云王孙贾卫大夫也者王孙贾者周灵王之孙名贾也是时任卫为大夫也
云欲使云云者昵犹亲近也欲令孔子求亲近于己故说世俗之言微以感动之也 注孔安国曰至神也
若不依注则复一释栾肇曰奥尊而无事灶卑而有求时周室衰弱权在诸侯贾自周出仕卫故托世俗言以
自解于孔子孔子曰获罪于天无所祷者明天神无上王尊无二言当事尊卑不足媚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注孔安国曰监
视也言周文章备于二代当从周也疏(子曰至从周云周监于二代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95-0362d.png
郁郁乎文哉者周周代也监视也二代夏殷也郁郁文章明著也言以周世比视于夏殷则周家文章最著明
大备也云吾从周者周既极备为教所须故孔子欲从周也)

  子入太庙注苞氏曰太庙周公庙也孔子仕鲁鲁祭周
公而助祭也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
庙每事问注孔安国曰鄹孔子父叔梁统所治邑也时
人多言孔子知礼或人以为知礼者不当复问也子闻
之曰是礼也注孔安国曰虽知之当复问慎之至也疏
(子入至礼也 云子入大庙者太庙周公庙也孔子仕鲁助祭故得入周公庙也云每事问者太庙中事及物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95-0363a.png
孔子每事辄问于庙中令长也六或曰云云者孰谁也鄹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也故谓孔子为鄹人子也世
人皆传孔子知礼或人疑云知礼者自当遍识一切不应有问今孔子入庙每事辄问则是不知礼也故曰谁
谓鄹人子知礼乎云子闻之曰是礼也者孔子闻或人讥已多问故释之也所以云是礼者宗庙事重不可轻
脱愈知愈问是敬慎之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注马融曰射有五善一曰和志体和也
二曰和容有容仪也三曰主皮能中质也四曰和颂合
雅颂五曰兴武与舞同也天子有三侯以熊虎豹皮为
之言射者不但以中皮为善亦兼取之和容也为力不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95-0363b.png
同科古之道也注马融曰为力为力役之事也亦有上
中下设三科焉故曰不同科也疏(子曰至道也 云射不主皮者射者男子
所有事也射乃多种今云不主皮者则是将祭择士之大射也张布为棚而用兽皮贴其中央必射之取中央
故谓主皮也然射之为礼乃须中质而又须形容兼美必使威仪中礼节奏比乐然后以中皮为美而当周衰
之时礼崩乐坏其有射者无复威仪唯竞取主皮之中故孔子抑而解之云射不必在主皮也云为力不同科
者为力谓力役之事也科品也古者役使人随其强弱为科品使之有上中下三等周末则一概使之无复强
弱三科与古为异此明古不同科也云古之道也者射不主皮及为力不同科二事皆是古有道之时法也故
云古之道也 注马融曰至为之 云射有五善者引周礼乡大夫射五物之法以證之也云一曰和志体和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95-0363c.png
也者和志谓将射必先正志志和则身体和韵故云体和也云二曰和容有容仪也者二则使行步举动和柔
所以有容仪也云三曰主皮能中质也者先和志有容仪后乃取中于质质即棚也云四曰和颂合雅颂者射
时有歌乐言虽能中质而放舍节奏必令与雅颂之声和合也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
蘋为节士以采蘩为节故孔子曰何以射何以听言射节与乐声合如一也云五曰兴武与舞同也者非唯声
合雅颂而已乃至使射容与乐舞趣兴相会进退同也然马注与乡射五物少异亦可会也不须委曲细通也
云天子有三侯者侯即射棚也谓棚为侯者天子中之以威服诸侯诸侯中之则得为诸侯故礼云射为诸侯
也尚书云侯以明之是也六熊虎豹皮为之者三兽之皮各为一侯故有三侯也所以用此三兽者三兽雄猛
今取射之示能伏服猛也天子大射张此三侯天子射猛虎诸侯射熊卿大夫射豹也然此注先言熊者随语
卷二 第 15b 页 WYG0195-0363d.png
便无别义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注郑玄曰牲生曰饩礼人君每
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也鲁自文公始不视朔子
贡见其礼废故欲去其羊也子曰赐也汝爱其羊我爱
其礼注苞氏曰羊在犹所以识其礼也羊亡礼遂废也
疏(子贡欲至其礼 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者告朔者人君每月旦于庙告此月朔之至也礼天子每月
旦居于明堂告其时帝布政读月令之书毕又还太庙吉于大祖诸侯无明堂但告于太庙并用牲天子用牛
诸侯用羊于时鲁家昏乱自文公而不复告朔以至子贡之时也时君虽不告朔而其国之旧官犹进告朔之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95-0364a.png
羊子贡见告朔之礼久废而空有其羊故使除去其羊也饩者腥羊也腥牲曰饩云子曰赐也汝爱其羊我爱
其礼者孔子不许子贡去羊也言子贡欲去羊之意政言既不告朔徒进羊为费故云爱羊也而我不欲去羊
者君虽不告朔而后人见有告朔之羊犹识旧有告朔之礼今既已不告若又去羊则后人无后知有告朔之
礼者是告朔礼都亡我今犹欲使人见羊知其有礼故云我爱其礼也 注郑玄曰至羊也 云牲生曰饩者
郑注诗云牛羊豕为牲系养者曰牢熟曰饔腥曰饩生曰牵而郑今云牲生曰饩者当腥与生是通名也然必
是腥也何以知然者犹生养则子贡何以爱乎政是杀而腥送故赐爱之也云礼人君云云者告朔之祭周礼
谓为朝享也郑注论语云诸侯用羊天子用牛与侃案鲁用天子礼告朔应用牛而今用羊者天子告朔时帝
事大故用牛鲁不告帝故依诸侯用羊也云鲁自之公始不视朔者文公是僖公之子也起文公为始而不视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95-0364b.png
告于朔也始文经宣成襄昭定至哀公时子贡当于定末及哀时也然谓月旦为朔者朔者苏也生也言前月
已死此月复生也)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注孔安国曰时事君者多
无礼故以有礼者为谄也疏(子曰至谄也 当于尔时臣皆谄佞阿党若见有能
尽礼竭忠于君者因共翻谓为蹈故孔子明言以疾当时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注孔安国曰定公鲁君
谥也时臣失礼定公患之故问也孔子对曰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疏(定公问至以忠 六定公问云云者定公哀公父也亦失礼而臣不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95-0364c.png
服也定公患之故问孔子求于君使臣臣事君之法礼也云孔子对云云者孔子荅因斥定公也言臣之从君
如草从风故君能使臣得礼则臣事君必尽忠也君若无礼则臣亦不忠也)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注孔安国曰乐而不至
淫哀而不至伤言其和也疏(子曰至不伤 云关雎乐而不淫者关雎者即毛诗
之初篇也时人不知关雎之义而横生非毁或言其淫或言其伤故孔子解之也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是
共为政风之美耳非为淫也故云乐而不淫也故江熙云乐在得淑女疑于为色所乐者德故有乐而无淫也
又李充曰关雎之兴乐得淑女以配君子乐在进贤不淫其色是乐而不淫也云哀而不伤者关雎之诗自是
哀思窈窕思贤才故耳而无伤善之心故云哀而不伤也故李充曰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是哀而不
卷二 第 17b 页 WYG0195-0364d.png
伤也 注孔安国曰至和也 郑玄曰乐得淑女以为君子之好仇不为淫其色也寤寐思之哀世失夫妇之
道不得此人不为灭伤其爱也)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
人以栗曰使民战栗也注孔安国曰凡建邦立社各以
其土所宜之木宰我不本其意妄为之说因周用栗便
云使民战栗也子闻之曰成事不说注苞氏曰事已成
不可复说解也遂事不谏注苞氏曰事已遂不可复谏
止也既往不咎注苞氏曰事既往不可复追非咎也孔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95-0365a.png
子非宰我故历言三者欲使慎其后也疏(哀公问至不咎 云哀公
问社于宰我者社社稷也哀公见社稷种树之不同故问宰我也哀公鲁君也宰我孔子弟子姓宰名予字子
我也郑论本云问主也云宰我对曰云云者宰我荅社稷树三代所居不同故有松柏之异也然夏称后氏殷
周称人者白虎通曰夏以揖让受禅为君故褒之称后后君也又重其世故氏系之也殷周以干戈取天下故
贬称人也白虎通又云夏得禅授是君与之故称后也殷周从人民之心而伐取之是由人得之故曰人也云
曰使民战栗也者曰者谓也宰我见哀公失德民不畏服无战栗悚敬之心今欲微讽哀公使改德修行故因
于荅三代木竟而又矫周树用栗之义也言周人所以用栗谓种栗而欲使民战栗故也今君是周人而社既
种栗而民不战栗何也然谓曰为谓者犹曰者未仁及不曰如何之类也云子闻之者孔子闻宰我说使民战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95-0365b.png
栗之言也云曰成事不说者闻而讥宰我也言种栗是随土所宜此事之成著乎三代汝今妄说曰使民战栗
是坏于礼政故云成事不说也云遂事不谏者此指哀公也言哀公为恶己久而民不战栗其事毕遂此岂汝
之可谏止也云既往不咎者此斥宰我也言汝不本树意而妄为他说若馀人为此说则为可咎责今汝好为
谬失而此事既已往吾不复追咎汝也是咎之深也犹于予与何诛之类也 注孔安国曰至栗也 云凡建
云云者出周礼也然社树必用其土所宜之木者社主土生土生必令得宜故用土所宜木也夏居河东宜松
殷居亳亳宜柏周居酆镐酆镐宜栗也云宰我不本其意妄为之说者本在随王所宜而宰我妄说其义是不
本其意也云因周用栗便云使民战栗也者便谓用栗是使民战栗也依注意即不得如先儒言曰使民战栗
是哀公语也 注苞氏曰至解也 依注亦得为向解也 注苞氏曰至止也 亦得为问解也 注苞氏曰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95-0365c.png
至后也 此注亦得为向者之解也又一家云三语并讥宰我也故李充曰成事不说而哀衅成矣遂事不谏
而哀谬遂矣既往不咎而哀政往矣斯似讥宰我而实以广道消之慨盛德衰之叹言不咎者咎之深也案李
充说是三事并诫宰我无令后日复行也然成遂往及说谏咎之六字先后之次相配之旨未都可见师说云
成是其事自初成之时遂是其事既行之日既往指其事已过之后也事初成不可解说事政行不可谏止事
已过不可追咎也先后相配各有旨也)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注言其器量小也或曰管仲俭乎
注苞氏曰或人见孔子小之以为谓之太俭乎曰管氏
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乎注苞氏曰三归者娶三姓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95-0365d.png
女也妇人谓嫁为归摄犹兼也礼国君事大官各有人
大夫并兼今管仲家臣备职非为俭也曰然则管仲知
礼乎注苞氏曰或人以俭问故荅以安得俭或人闻不
俭更谓为得知礼也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
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注郑玄曰反坫
反爵之坫也在两楹之间人君有别外内于门树屏以
蔽之若与邻国君为好会其献酢之礼更酌酌毕则各
反爵于坫上今管仲皆僭为之如是是不知礼也管氏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95-0366a.png
而知礼孰不知礼也疏(子曰至礼也 云管仲之器小哉者管仲者齐桓公之相管夷
吾也齐谓之仲久故呼为管仲也器者谓管仲议量也小者不大也言管仲识量不可大也孙绰曰功有馀而
德不足以道观之得不曰小乎云或曰管仲俭乎者或人闻孔子云管仲器小便谓管仲悭俭故问云俭乎云
曰管氏云云者孔子又荅或人说管仲不俭也三归者管仲娶三国女为妇也妇人谓嫁曰归也礼诸侯一娶
三国九女以一大国为正夫人正夫人之兄弟女一人又夫人之妹一人为之侄娣随夫人来为妾又二小国
之女来为媵媵亦有侄娣自随既每国三人三国故九人也大夫婚不越境但一国娶三女以一为正妻二人
侄娣从为妾也管仲是齐大夫而一娶三国九人故云有三归也又诸侯国大事多故立官各职每人辄为一
官若大夫则不得官官置人但每一人辄摄领数事管仲是大夫而立官各人不须兼摄故云官事不摄也既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95-0366b.png
女多官广费用不少此则非俭者所为故云焉得俭也云曰然则管仲知礼乎者又或人问也或人闻孔子云
不俭故更问云若如此则是管仲知礼乎然犹如此也云曰邦君云云者又荅或人云管仲不知礼也邦君谓
诸侯也树塞门谓立屏以障隔门别外内礼天子诸侯并有之也臣来朝君至屏而起敬天子尊远故外屏于
路门之外为之诸侯尊近故内屏于内门之内为之今黄阁板障是也卿大夫以帘士以惟又并不得施之于
门政当在庭阶之处耳管仲是大夫亦学诸侯于门立屏故云亦树塞门云邦君为云云者又明失礼也礼诸
侯与邻国君相见共于庙饮燕有反坫之礼坫者筑土为之形如土堆在于两楹之间饮酒行献酬之礼更酌
酌毕则各反其酒爵于坫上故谓此堆为反坫大夫无此礼而管仲亦僭为之故云亦有反坫也云管氏而知
礼孰不知礼也者结于荅也孰谁也言若谓管仲此事为知礼则谁复是不知礼者乎然孔子称管仲为仁及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95-0366c.png
匡齐不用兵车而今谓为小又有此失者管仲中人宁得图足是故虽有仁功犹不免此失也李充曰齐桓隆
霸王之业管仲成一匡之功免生民于左衽岂小也哉然苟非大才者则有偏失好内极奢桓公之病也管生
方恢仁大勋宏振风义遗近节于当年期远济乎千载宁谤分以要治不洁已以求名所谓君子行道忠其为
身者也漏细行而全令图唯大德乃堪之季末奢淫愆违礼则圣人明经常之训塞奢侈之源故不得不贬以
为小也 注苞氏曰至俭也 云三归者娶三姓女者然媵与夫人与大国宜同姓今虽三国政应一姓而云
三姓者当是误也云摄犹兼云云者摄并也大夫称家大夫之臣曰家臣家臣宜并事今云不摄是不并不并
是不俭也家臣谓家相邑宰之属也 注郑玄曰至坫上 云反坫反爵之坫也在两楹之间者爵谓杯也两
楹者古者屋当栋下隔之栋后谓之室栋前谓之堂假三阎堂而中央之间堂无西东壁其柱盈盈而立故谓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95-0366d.png
柱为楹东柱为东楹西柱为西楹西楹之东东楹之西即谓此地为两楹间也云人君有别外内于门树屏以
蔽之者今黄阁用板为鄣古者未必用板或用土今大庙中门内作屏鄣之也云若与邻国君为好会其献酢
之礼更酌者初主人酌酒与宾曰献宾饮献毕而酌与主人曰酢主人饮酢毕又酌与宾曰酬古者宾主各杯
故云更酌也云酌毕则各反爵于坫上者既云各反则是各两爵也)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已始作翕如也注大师
乐官名也言五音始奏翕如盛也从之纯如也注从读
曰纵也言五音既发放纵尽其声纯纯如和谐也皦如
也注言其音节分明也绎如也以成矣注纵之以纯如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95-0367a.png
皦如绎如言乐始于翕如而成于三者也疏(子语至成矣 云子
语云云者鲁大师鲁之乐师也鲁国礼乐崩坏正音不存故孔子见鲁之乐师而语使其知正乐之法故云乐
其可知也已云始作翕如也者此以下并是所语可知之声也翕习也言正乐初奏其声翕习而盛也云从之
纯如也者从放纵也言正乐始奏翕习以后又舒纵其声其声则纯一而和谐言不离析散逸也云皦如也者
言虽纯如而如一其音节又明亮皎皎然也云绎如也者绎寻续也言声相寻续而不断绝也云以成矣者奏
乐如此则是正声一成也 注纵之至三者也 三者纯皦绎也)

  仪封人请见注郑玄曰仪盖卫下邑也封人官名也曰
君子之至于斯者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注苞氏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95-0367b.png
曰从者是弟子随孔子行者也通使得见者也出曰二
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注孔安国曰语
诸弟子言何患于夫子圣德之将丧亡耶天下之无道
也已久矣极衰必有盛也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注孔安
国曰木铎施政教时所振也言天将命孔子制作法度
以号令于天下也疏(仪封至木铎 云仪封人请见者仪卫邑名也封人守卫邑之界吏
也周人谓守封疆之人为封人也时孔子至卫而封人是贤者故请诸弟子求见于孔子也云曰君子云云者
此封人请见之辞也既欲见孔子而恐诸弟子嫌我微贱不肯为通闻故引我恒例以语诸弟子使为我通也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95-0367c.png
斯此也言从来若有君子来至此卫地者我未尝不得与之相见言皆见我也从者即是弟子随孔子来者也
闻其言而为通达使得见也云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者出谓封人见孔子竞而出也二三子即是向为封
人通闻之弟子也丧犹亡失也封人见竟出而呼孔子弟子而语之云二三子汝何所忧患于孔子圣道亡失
乎必不已失也云天下之无道也久矣者此封人又说孔子圣道不亡失之由也言事不常一有盛必有衰衰
极必盛当今天下乱离无道已久久乱必应复兴兴之所寄政当在孔子圣德将丧亡之时也云天将以夫子
为木铎者言今道将兴故用孔子为木铎以宣令之孙绰曰达者封人栖迟贱职自得于怀抱一观大圣深明
于兴废明道内足至言外亮将天微斯人以发德音乎夫高唱独发而无感于当时列国之君莫救乎聋盲所
以临文永慨者也然玄风遐被大雅流咏千载之下若瞻仪形其人已远木铎未戢乃知封人之谈信于今矣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95-0367d.png
 注孔安国曰至下也 铎用铜铁为之若行武教则用铜铁为舌若行文教则用木为舌谓之木铎将行号
令则执铎振奋之使鸣而言所教之事也故檀弓云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又月令云奋木铎
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是其事也)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注孔安国曰韶舜乐名也谓
以圣德受禅故曰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注孔
安国曰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曰未尽善也疏
(子谓至善也 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者此详虞周二代乐之胜否也韶舜乐名也夫圣人制乐随人心
而为名韶绍也天下之民乐舜揖让绍继尧德故舜有天下而制乐名韶也美者堪合当时之称也善者理事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95-0368a.png
不恶之名也夫理事不恶亦未必会合当时会合当时亦未必事理不恶故美善有殊也韶乐所以尽美又尽
善天下万物乐舜继尧而舜从民受禅是会合当时之心故曰尽美也揖让而代于事理无恶故曰尽善也云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者武武王乐也天下之民乐武王干戈故乐名武也天下乐武王从民而伐纣是会合
当时之心故尽美也而以臣伐君于事理不善故云未尽善也 注谓以圣德受禅故曰尽善也 注不释尽
美而释尽善者释其异也 注以征伐取天下故曰未尽善也 注亦释其异者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疏
(子曰至之哉 此音讥当时失德之君也为君居上者宽以得众而当时居上者不宽也又礼以敬为主而当
时行礼者不敬也又临丧以哀为主而当时临丧者不哀此三条之事并为乖礼故孔子所不欲观故云吾何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95-0368b.png
以观之哉)

  论语里仁第四疏(里者邻里也仁者仁义也此篇明凡人之性易为染著遇善则升逢
恶则坠故居处宜慎必择仁者之里也所以次前者明季氏之恶由不近仁今亦避恶从善宜居仁里故
以里仁次于季氏也)

  子曰里仁为美注郑玄曰里者民之所居也居于仁者
之里是为善也择不处仁焉得智注郑玄曰求善居而
不处仁者之里不得为有智也疏(子曰至得智 云里仁为美者里者民之
所居处也周家去王城百里谓之远郊远郊内有六乡六乡中瓦家为比五比为阁五阁为族五族为党五党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95-0368c.png
为州五州为乡百里外至二百里谓之六遂遂中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
遂二百里外至王畿五百里之内并同六遂之制也仁者博施济众也言人居宅必择有仁者之里所以为美
也里仁既为美则闾仁亦美可知也云择不处仁焉得智者中人易染遇善则善遇恶则恶若求居而不择仁
里而处之则是无智之人故云焉得智也沈居士曰言所居之里尚以仁地为美况择身所处而不处仁道安
得智乎 注郑玄曰至善也 文云美而注云善者夫美未必善故郑深明居仁者里必是善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孔安国曰久困则为非
也不可以长处乐注孔安国曰必骄佚也仁者安仁注
苞氏曰唯性仁者自然体之故谓安仁也智者利仁注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95-0368d.png
王肃曰智者知仁为美故利而行之也疏(子曰至利仁 此明不仁
之人居世无宜也云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者约犹贫困也夫君子处贫愈久德行无变若不仁之人久居约
则必斯滥为盗故不可久处也云不可以长处乐者乐富贵也君子富贵愈久愈好礼不倦若不仁之人久处
富贵必为骄滥也云仁者安仁者辨行仁之中有不同也若禀性自仁者则能安仁也何以验之假令行仁获
罪性仁人行之不悔是仁者安仁也云智者利仁者智者谓识昭前境而非性仁者也利仁者其见行仁者若
于彼我皆利则已行之若于我有损则使停止是智者利仁也 注王肃曰至之也 知仁为美而性不体之
故有利乃行之也)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注孔安国曰唯仁者能审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95-0369a.png
人之好恶也疏(子曰至恶人 夫仁人不佞故能言人之好恶是能好人能恶人也雍也仁而
不佞是也 注孔安国曰至恶也 亦得为向释也又一解云谓极仁之人也极仁之人颜氏是也既极仁昭
故能识审他人好恶也故缪播曰仁者人之极也能审好恶之表也故可以定好恶若未免好恶之境何足以
明物哉)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注孔安国曰苟诚也言诚能
志于仁者则其馀无恶也疏(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苟诚也言人若诚能志
在于仁则是为行之胜者故其馀所行皆各无恶行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注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95-0369b.png
孔安国曰不以其道得富贵则仁者不处也贫与贱是
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注时有否泰故君
子履道而反贫贱此则不以其道而得之者也虽是人
之所恶不可违而去之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注孔安
国曰恶乎成名者不得成名为君子也君子无终食之
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注马融曰造次急遽
也颠沛僵仆也虽急遽僵仆不违于仁也疏(子曰至于是 云富
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者富者财多贵者位高位高则为他所崇敬财多则为他所爱夫人生则莫不贪欲此二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95-0369c.png
事故云是人所欲也云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者然二途虽是人所贪欲要当取之以道则为可居若不用道
理而得则不可处也云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者乏财曰贫无位曰贱贱则为人所欺陵贫则身困冻馁此二
事者为人所憎恶故云是人之所恶也云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者若依道理则有道者宜富贵无道者宜贫
贱则是理之常道也今若有道而身反贫贱此是不以其道而得也虽非我道而招此贫贱而亦安之若佥不
可除去我正道而更作非理邀之故云不去也云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者此史明不可去正道以求富贵也恶
乎犹于何也言人所以得他人呼我为君子者政由我为有仁道故耳若舍去仁道傍求富贵则于何处更得
成君子之名乎云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者终食食间也仁既不可去故虽复饮食之间亦必心无违离于仁
也云造次必于是者造次急遽也是是仁也言虽复身有急遽之时亦必心存于仁也云顾沛必于是者颠沛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95-0369d.png
僵仆也言虽身致僵仆亦必心不违于仁也 注孔安国曰至处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以君子
不处也 疏时有至之也 时有否泰运有通塞虽所招非已分而不可违去我正道也所以颜愿安贫不更
他方横求也 注颠沛僵仆也 僵仆犹倒跢也)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注孔
安国曰难复加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
乎其身注孔安国曰言恶不仁者能使不仁者不加非
义于己不如好仁者无以加尚之为优也有能一日用
其力于仁者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也注孔安国曰言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95-0370a.png
人无能一日用其力修仁者耳我未见欲为仁而力不
足者也盖有之乎我未之见也注孔安国曰谦不欲尽
诬时人言不能为仁故云为能仁有耳其我未见也疏
(子曰至见也 云我未见好仁也者欢世哀道丧仁道绝也言我未见有一人见他人行仁而好之者也云恶
不仁者者又言我亦不见一人虽不能自行仁者若见他人不仁而已憎恶之者也故范宁曰世衰道丧人无
廉耻见仁者既不好之见不仁者亦不恶之好仁恶不仁我未睹其人也云好仁者无以尚之者尚犹如胜也
言若好仁者则为德之上无复德可加胜此也故李充曰所好唯仁无物以尚之也云恶不仁者其为仁矣者
好仁者故不可加善若知恶憎于不仁者其人亦即是仁故云其为仁也云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者此是恶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95-0370b.png
不仁者之功也言既能恶于不仁而身不与亲狎则不仁者不得以非理不仁之事加陵于己身也一云其其
于仁者也言恶不仁之人虽不好仁而能恶于不仁者不欲使不仁之人以非理加陵仁者之身也故李充曰
不仁仁者之贼也奚不恶不仁哉恶其害仁也是以为惜仁人之笃者不使不仁人加乎仁者之身然后仁道
无适而不申不仁者无往而不屈也云有能云云者又叹世无有一日能行仁者也言人何意不行仁乎若有
一日行仁而力不足者我未见有此人也言只故不行耳若行之则力必足也云盖有之乎我未之见也者孔
子既言无有复恐为顿诬于世故追解之云世中盖亦当有一日行仁者特是自未尝闻见耳 注孔安国曰
至优也 如前解也 注孔安国曰至见也 诬犹誷也世有而我云无是为誷也君子可欺不可誷故云盖
有之)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95-0370c.png
  子曰民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注孔安国曰
党党类也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也当恕
而无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也疏(子曰至仁矣
云民之过也各于其党者过犹夫也党党类也人之有失各有党类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则非小人之失也
犹如耕夫不能耕乃是其失若不能书则非耕夫之失也若责之当就其辈类责之也云观过斯知仁夫者若
观人之过能随类而责不求备一人则知此观过之人有仁心人也若非类而责是不仁人故云观过斯知仁
矣 注孔安国曰至仁也 殷仲堪解少异于此殷曰言人之过失各由于性类之不同直者以改邪为义失
在于寡恕仁者以恻隐为诚过在于容非是以与仁同过其仁可知观遇之义将在于斯者)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95-0370d.png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注言将至死不闻世之有道也
疏(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叹世无道故言设使朝闻世有道则夕死无恨故云可矣栾肇曰道所以济民
圣人存身为行道也济民以道非为济身也故云诚令道朝闻于世虽夕死可也伤道不行且明已忧世不为
身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疏(子曰至议
也 若欲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此则是无志之人故不足与共谋议于道也一云不可与其共行仁义也
李充曰夫责形骸之内者则忘其形骸之外矣是以昔之有道者有为者乃使家人忘其贫王公忘其荣而况
于衣食也)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95-0371a.png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注
言君子之于天下无适无莫无所贪慕也唯义之所在
也疏(子曰至比也 范宁曰适莫犹厚薄也比亲也君子与人无有偏颇厚薄唯仁义是亲也)
子曰君子怀德注孔安国曰怀安也小人怀土注孔安
国曰重迁也君子怀刑注孔安国曰安于法也小人怀
惠注苞氏曰惠恩惠也疏(子曰至怀惠 云君子怀德者怀安也君子身之所安安
于有德之事云小人怀土者小人不贵于德唯安于乡土不期利害是以安之不能迁也一云君子者人君也
小人者民下也上之化下如风靡草君若化民安德则下民安其土所以不迁也故李充曰凡言君子者德足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95-0371b.png
䡄物义兼君人不唯独善而已也言小人者向化从风博通下民不但反是之谓也故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
德草也此言君导之以德则民安其居而乐其俗邻国相望而不相与往来化之至也是以大王在岐下辇成
都仁政感民猛虎弗避钟仪怀土而谓之君子然则民之君子君之小人也斯言例也云君子怀刑者刑法也
言君子之人安于法则也云小人怀惠者惠恩惠利人也小人不安法唯知安利惠也又一云人君若安于刑
辟则民下怀利惠也故李充曰齐之以刑则民惠利矣夫以刑制物者刑胜则民离以利望上者利极则生叛
也 注孔安国曰重迁也 重犹难也以迁徙为难不慕胜而数迁也)

  子曰放于利而行注孔安国曰放依也每事依利而行
之者也多怨注孔安国曰取怨之道也疏(子曰至多怨 云放于利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95-0371c.png
而行者放依也谓每事依财利而行者也云多怨者若依利而行者则为怨府故云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注何有者言不难也不能
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注苞氏曰如礼何者言不能用礼
也疏(子曰至礼何 云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者为犹治也言人君能用礼让以治国则于国事不难故
云何有言其易也故江熙曰范宣子让其下皆让之人怀让心则治国易也云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者若
昏阍之君不为用礼让以治国则如治国之礼何故江熙曰不能以礼让则下有争心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唯
利是恤何遑言礼也)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也求为可知也
卷二 第 31b 页 WYG0195-0371d.png
注苞氏曰求善道而学行之则人知已也疏(子曰至知也 云不
患无位患所以立者时多患无爵位故孔子抑之也言何患无位但患已才阍无德以处立于位耳云不患莫己
知也求为可知也者又言若有才伎则不患人不见知也故云不患莫己知也若欲得人见知唯当先学才伎
使足人知故云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哉曾子曰唯注孔安国曰直
晓不问故荅曰唯也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
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疏(子曰至已矣 云参乎者呼曾子名欲语之参曾子名也云吾
道一以贯之哉者所语曾子之言也道者孔子之道也贯犹统也譬如以绳穿物有贯统也孔子语曾子曰吾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95-0372a.png
教化之道唯用一道以贯统天下万理也故王弼曰贯犹统也夫事有归理有会故得其归事虽殷大可以一
名举总其会理虽博可以至约穷也譬犹以君御民执一统众之道也云胃子曰唯者唯犹今应尔也曾子晓
孔子言故直应尔而已不咨问也云子出者当是孔子往曾子处得曾子荅竟后而孔子出户去云门人问曰
何谓也者门人曾子弟子也不解孔子之言故问于曾子也云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者曾子荅弟子
释于孔子之道也忠谓尽中心也恕谓忖我以度于人也言孔子之道更无他法故用忠恕之心以已测物则
万物之理皆可穷验也故王弼曰忠者情之尽也恕者反情以同物者也未有反诸其身而不得物之情未有
能全其恕而不尽理之极也能尽理极则无物不统极不可二故谓之一也推身统物穷类适尽一言而可终身
行者其唯恕也)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95-0372b.png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注孔安国曰喻犹晓也
疏(子曰至于利 喻晓也君子所晓于仁义小人所晓于财利故范宁曰弃货利而晓仁义则为君子晓货
利而弃仁义则为小人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注苞氏曰思与贤者等也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疏(子曰至省也 云见贤思齐焉者言人若见贤者当自思愿修砺与之齐等也云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者省视也若见人不贤者则我更自视我心内从来所行无此事不也故范宁曰顾探诸己
谓之内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注苞氏曰几微也言当微谏纳善言
卷二 第 33a 页 WYG0195-0372c.png
于父母也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注苞氏曰
见志者见父母志有不从已谏之色则又当恭敬不敢
违父母意而遂已之谏也疏(子曰至不怨 此并下四章皆明孝也云事父母几
谏者几微也子事父母义主恭从父母若有过失则子不获不致极而谏虽复致諌犹当微微纳进善言不使
额额也云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者虽许有谏若见父母志不从已諌则已仍起敬起孝且不违距于父母之
志也待父母悦乃更谏也故礼记云父母有过下气柔声怡色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是也云劳
而不怨者若谏又不从或至十至百则已不敢辞已之劳以怨于亲也故礼记云虽挞之流血不敢疾怨是也
然夫谏之为义义在爱惜既在三事同君亲宜一若有不善俱宜致谏今就经记参差有出没难解案檀弓云
卷二 第 33b 页 WYG0195-0372d.png
事亲有隐无犯事君有犯无隐则是隐亲之失不谏亲之过又谏君之失不隐君之过并为可疑旧通云君亲并谏同
见孝经微进善言俱陈记传故此云事父母几谏而曲礼云为人臣之礼不显谏郑玄曰合几微谏也是知并
宜微谏也又若君亲为过大甚则亦不得不极于把颜故孝经曰父有争子君有争臣又内则云子之事亲也
三谏不从则号泣而随之又云臣之事君三谏不从则逃之以就经记并是极犯时也而檀弓所言欲显真假
本异故其旨不同耳何者父子真属天性莫二岂父有罪子向他说也故孔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
中故云有隐也而君臣既义合有殊天然若言君之过于政有益则不得不言如齐晏婴与晋叔向其言齐晋
二君之过是也唯值有益乃言之亦不恒为口实若言之无益则隐也如孔子荅陈司败曰昭公知礼是也假
使与他言父过有益亦不得言或问曰春秋传晋魏戊告于阎没女宽言父之过此岂不亦言乎荅春秋之书
卷二 第 34a 页 WYG0195-0373a.png
非复常准苟取权宜不得格于正理也又父子天性义主恭从所以言无犯是其本也而君臣假合义主匡弼
故云有犯亦其本也乃其俱宜有犯微著事同是其俱如向释又在三有师檀弓云事师无犯无隐所以然者
师常居明德无可隐无可隐故亦无犯也)

  子曰父母在子不远游游必有方注郑玄曰方犹常也
疏(子曰至有方 方常也曲礼云为人子之礼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是必有方也若行
游无常则贻累父母之忧也)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注郑玄曰孝子在
丧哀戚思慕无所改其父之道非心之所忍为也
卷二 第 34b 页 WYG0195-0373b.png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注孔
安国曰见其寿考则喜见其衰老则惧也疏(子曰至以惧 云父
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者人有年多而容少或有年少状老此所不可为定故为人子者必宜知父母之年多少
也云一则以喜者此宜知年之事也知父母年高而形犹壮此是寿考之徵故孝子所以喜也云一则以惧者
年实未老而形容衰减故孝子所以怖惧也 注孔安国曰至惧也 亦得如向解人一释若父母年实高而
形亦随而老此子亦一喜一惧也见年高所以喜见形老所以惧也而李充之解小异云孝子之事亲也养则
致其乐病则致其忧忧乐之情深则喜惧之心笃然则献乐以排忧进欢而去戚者其唯知父母之年乎岂徒
知年数而已哉贵其能称年而致养也是以唯孝子为能达就养之方尽将从之节年盛则常怡年衰则消息
卷二 第 35a 页 WYG0195-0373c.png
喜于康豫惧于失和孝子之道备也)

  子曰古之者言之不妄出也耻躬之不逮也注苞氏曰
古人之言不妄出口者为耻其身行之将不及也疏(子曰
至逮也 躬身也逮及也古人不轻出言者耻身行之不能及也故子路不宿诺也故李充曰夫轻诺者必寡
信多易者必多难是以古人难之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注孔安国曰俱不得中也奢则
骄溢招祸俭约则无忧患也疏(子曰至鲜矣 鲜少也言以俭约自处虽不得
中而失国家者少也故颜延之云秉小居薄众之所与执多处丰物之所去也)

卷二 第 35b 页 WYG0195-0373d.png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注苞氏曰讷迟钝也言
欲迟钝而行欲敏也疏(子曰至于行 讷迟钝也敏疾速也君子欲行先于言故迟言
而速行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注方以类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邻
是以不孤也疏(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言人有德者此人非孤然而必有善邻里故也鲁无君
子者子贱斯焉取斯乎又一云邻报也言德行不孤矣必为人所报也故殷仲堪曰推诚相与则殊类可亲以
善接物物亦不皆忠以善应之是以德不孤焉必有邻也 注方以至孤也 于前解为便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注孔安国曰数
卷二 第 36a 页 WYG0195-0374a.png
谓速数之数也疏(子游曰至疏矣 斯此也礼不贵亵故进止有仪臣非时而见君此必致
耻辱朋友非时而相往数必致疏远也一云言数计数也君臣计数必致危辱朋友计数必致疏绝也 注孔
安国曰数谓速数之数也速而又数则是不节也)





卷二 第 36b 页 WYG0195-0374b.png




















  论语集解义疏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