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194-058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古经解钩沈卷十五
长洲余萧客撰
春秋左传一
春秋
序孔子览史记就是非之公素王之法贾逵序(宋本疏一)
书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
釐百工庶绩咸熙是以天子必置日官诸侯必置日
御世修其业以考其术举全数而言故曰六日其实
古经解钩沈卷十五
长洲余萧客撰
春秋左传一
春秋
序孔子览史记就是非之公素王之法贾逵序(宋本疏一)
书称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
釐百工庶绩咸熙是以天子必置日官诸侯必置日
御世修其业以考其术举全数而言故曰六日其实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194-0584b.png
五日四分之一日日行一度而月日行十三度十九
分度之有畸日官当会集此之迟疾以考成晦朔错
综以设闰月闰月无中气而北斗邪指两辰之间所
以异于他月也积此以相通四时八节无违乃得成
岁其微密至矣得其精微以合天道事叙而不悖故
传曰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
乎在然阴阳之运随动而差差而不已遂与历错故
分度之有畸日官当会集此之迟疾以考成晦朔错
综以设闰月闰月无中气而北斗邪指两辰之间所
以异于他月也积此以相通四时八节无违乃得成
岁其微密至矣得其精微以合天道事叙而不悖故
传曰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
乎在然阴阳之运随动而差差而不已遂与历错故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194-0585a.png
仲尼丘明每于朔闰发文盖矫正得失因以宣明历
数也桓十七年日食得朔而史阙其日单书朔僖十
五年日食而史阙朔与日故传因其得失并起时史
之谬兼以明其馀日食或历失其正也庄二十五年
经书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周之六月
夏之四月所谓正阳之月也而时历误实是七月之
朔非六月故传云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
食之于是乎有用币于社伐鼓于朝此非用币伐鼓
常月因变而起历误也文十五年经文皆同而更复
数也桓十七年日食得朔而史阙其日单书朔僖十
五年日食而史阙朔与日故传因其得失并起时史
之谬兼以明其馀日食或历失其正也庄二十五年
经书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周之六月
夏之四月所谓正阳之月也而时历误实是七月之
朔非六月故传云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
食之于是乎有用币于社伐鼓于朝此非用币伐鼓
常月因变而起历误也文十五年经文皆同而更复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194-0585b.png
发传曰非礼明前传欲以审正阳之月后传发例欲
以明诸侯之礼也此乃圣贤之微旨先儒所未喻也
昭十七年夏六月日有食之而平子言非正阳之月
以诬一朝近于指鹿为马故传曰不君君且因以明
此月为得天正也刘子骏造三统历以修春秋春秋
日食有甲乙者三十四而三统历唯一食历术比诸
家既最疏又六千馀岁辄益一日凡岁当累日为次
以明诸侯之礼也此乃圣贤之微旨先儒所未喻也
昭十七年夏六月日有食之而平子言非正阳之月
以诬一朝近于指鹿为马故传曰不君君且因以明
此月为得天正也刘子骏造三统历以修春秋春秋
日食有甲乙者三十四而三统历唯一食历术比诸
家既最疏又六千馀岁辄益一日凡岁当累日为次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194-0585c.png
而无故益之此不可行之甚者班固前代名儒而谓
之最密非徒班固也自古以来诸论春秋者多述谬
诸或造家术或用黄帝以来诸历以推经传朔日皆
不得谐合日食于朔此乃天验经传又书其朔日可
谓得天而刘贾诸儒说皆以为月二日或三日公违
圣人明文其蔽在于守一元不与天消息也余感春
秋之事尝著历论极言历之通理其大指曰天行不
息日月星辰各运其舍皆动物也物动则不一虽行
度大量可得而限累日为月以新故相序不得不有
之最密非徒班固也自古以来诸论春秋者多述谬
诸或造家术或用黄帝以来诸历以推经传朔日皆
不得谐合日食于朔此乃天验经传又书其朔日可
谓得天而刘贾诸儒说皆以为月二日或三日公违
圣人明文其蔽在于守一元不与天消息也余感春
秋之事尝著历论极言历之通理其大指曰天行不
息日月星辰各运其舍皆动物也物动则不一虽行
度大量可得而限累日为月以新故相序不得不有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194-0585d.png
毫毛之差此自然理也故春秋日有频月而食者旷
年不食者理不得一而算守恒数故历无不有差失
也始失于毫毛而尚未可觉积而成多以失弦望朔
晦则不得不改宪以从之书所谓钦若昊天历象日
月星辰易所谓治历明时言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
以验天者也推此论之春秋二百馀年其治历变通
多矣虽数术绝灭还寻经传微旨大量可知时之违
年不食者理不得一而算守恒数故历无不有差失
也始失于毫毛而尚未可觉积而成多以失弦望朔
晦则不得不改宪以从之书所谓钦若昊天历象日
月星辰易所谓治历明时言当顺天以求合非为合
以验天者也推此论之春秋二百馀年其治历变通
多矣虽数术绝灭还寻经传微旨大量可知时之违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194-0586a.png
谬则经传有验学者固当曲循经传月日日之食以
考朔晦也以推时验而皆不然各据其学以推春秋
此无异度已之迹而欲削他人之足也余为历论之
后至咸宁中善算李修夏显依论体为术名乾度历
表上朝廷其术合日行四分之数而微增月行用三
百岁改宪之意二元相推七十馀岁承以强弱强弱
之差盖少而适足以远通盈缩时尚书及史官以乾
度与太始历参校古今记注乾度历殊胜今其术具
存时又并考古今十历以验春秋知三统历之最疏
考朔晦也以推时验而皆不然各据其学以推春秋
此无异度已之迹而欲削他人之足也余为历论之
后至咸宁中善算李修夏显依论体为术名乾度历
表上朝廷其术合日行四分之数而微增月行用三
百岁改宪之意二元相推七十馀岁承以强弱强弱
之差盖少而适足以远通盈缩时尚书及史官以乾
度与太始历参校古今记注乾度历殊胜今其术具
存时又并考古今十历以验春秋知三统历之最疏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194-0586b.png
也今具列其时得失之数又据经传微旨證据及失
闰旨考日辰朔晦以相发明为经传长历诸经传證
据及失闰时文字谬误皆甄发之虽未必其得天盖
春秋当时之历也学者览焉杜预长历(注补后汉书二) 如
周官有调人私怨之官刘兆调人序(六经奥论序) 惜乎
微言久绝通儒不作遗文所存三传而已传已互失
经旨注又不尽传意春秋之义几乎泯灭唯圣作则
闰旨考日辰朔晦以相发明为经传长历诸经传證
据及失闰时文字谬误皆甄发之虽未必其得天盖
春秋当时之历也学者览焉杜预长历(注补后汉书二) 如
周官有调人私怨之官刘兆调人序(六经奥论序) 惜乎
微言久绝通儒不作遗文所存三传而已传已互失
经旨注又不尽传意春秋之义几乎泯灭唯圣作则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194-0586c.png
譬如泉源苟涉其流无不善利在人贤者得其深者
其次得其浅者若文义隐密是虚设大训谁能通之
故春秋之文简易如天地焉其理著明如日月焉但
先儒各守一传不肯相通互相弹射仇雠不若诡辞
迂说附会本学鳞杂米聚难见易滞益令后人不识
宗本因注迷经因疏迷注党于所习其俗若此老氏
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信矣故知三传分流其源则
同择善而从且过半矣归乎允当亦何常师今公羊
谷梁二传殆绝习左氏者皆遗经存传谈其事迹玩
其次得其浅者若文义隐密是虚设大训谁能通之
故春秋之文简易如天地焉其理著明如日月焉但
先儒各守一传不肯相通互相弹射仇雠不若诡辞
迂说附会本学鳞杂米聚难见易滞益令后人不识
宗本因注迷经因疏迷注党于所习其俗若此老氏
曰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信矣故知三传分流其源则
同择善而从且过半矣归乎允当亦何常师今公羊
谷梁二传殆绝习左氏者皆遗经存传谈其事迹玩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194-0586d.png
其文彩如览史籍不复知有春秋微旨呜呼买椟还
珠岂足怪哉余辄考覈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
释亦以愚意裨补阙漏商榷得失研精宣畅期于浃
洽尼父之志庶几可见疑殆则阙以俟君子谓之春
秋集传集注又撮其纲目撰为统例三卷以辅集传
通经意焉所以剪除荆棘平易道路令趋孔门之士
方轨康衢免涉于险难也啖助集传集注序(陆淳集传纂例)
珠岂足怪哉余辄考覈三传舍短取长又集前贤注
释亦以愚意裨补阙漏商榷得失研精宣畅期于浃
洽尼父之志庶几可见疑殆则阙以俟君子谓之春
秋集传集注又撮其纲目撰为统例三卷以辅集传
通经意焉所以剪除荆棘平易道路令趋孔门之士
方轨康衢免涉于险难也啖助集传集注序(陆淳集传纂例)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194-0587a.png
解春秋者国史所记人君动作之事左史所记为
春秋右史所记为尚书郑玄六萟论(公羊疏一) 春秋者
救时之弊革礼之薄何以明之前志曰夏政忠忠之
弊野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
弊僿救僿莫若以忠复当从夏政夫文者忠之末也
设教于本其弊犹末设教于末弊将若何武王周公
承殷之弊不得已而用之周公既没莫知改作故其
颓弊甚于二代以至东周王纲废绝人伦大坏夫子
伤之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弊又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194-0587b.png
曰后代虽有作者虞帝不可及已盖言唐虞淳化难
行于季末夏之忠道当变而致焉是故春秋以权辅
正以诚断礼正以忠道原情为本不拘浮名不尚狷
介从宜救乱因时黜陟或贵非礼勿动或贵贞而不
谅进退抑扬去华居实故曰救周之弊革礼之薄也
古人曰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又言三王之道如
循环太史公亦言闻诸董生曰春秋上明三王之道
行于季末夏之忠道当变而致焉是故春秋以权辅
正以诚断礼正以忠道原情为本不拘浮名不尚狷
介从宜救乱因时黜陟或贵非礼勿动或贵贞而不
谅进退抑扬去华居实故曰救周之弊革礼之薄也
古人曰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又言三王之道如
循环太史公亦言闻诸董生曰春秋上明三王之道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194-0587c.png
公羊亦言乐尧舜之道以俟后圣是知春秋参用二
帝三王之法以夏为本不全守周典礼必然矣啖集
传 春秋因史制经以明王道其指大要二端而已
兴常典也著权制也故凡郊庙丧纪朝聘蒐狩昏取
皆违礼则讥之是兴常典也非常之事典礼所不及
则裁之圣心以定褒贬所以穷精理也精理者非权
无以及之故曰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
权是以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赵匡集传(并纂例一)
三传
帝三王之法以夏为本不全守周典礼必然矣啖集
传 春秋因史制经以明王道其指大要二端而已
兴常典也著权制也故凡郊庙丧纪朝聘蒐狩昏取
皆违礼则讥之是兴常典也非常之事典礼所不及
则裁之圣心以定褒贬所以穷精理也精理者非权
无以及之故曰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
权是以游夏之徒不能赞一辞赵匡集传(并纂例一)
三传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194-0587d.png
先儒以春秋之有三传若天之有三光刘轲三传指
要序(玉海四十)
左传
(序)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
春贵阳之始秋取阴之初贺道养春秋序注(宋本疏一)
旧史遗文
(附正疏误字)言遗者旧史已没策书遗留(并宋木一)
要序(玉海四十)
左传
(序)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
春贵阳之始秋取阴之初贺道养春秋序注(宋本疏一)
旧史遗文
(附正疏误字)言遗者旧史已没策书遗留(并宋木一)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194-0588a.png
此盖春秋新意
分变例新意以为二事刘寔春秋序注(宋本疏一)
则西周之美可寻
(附补疏阙文)成王虽暂至洛邑还归镐京及幽王灭于西
周平王东迁洛邑因谓洛邑为东周谓镐京为西周
(宋本一)
隐公
谥法云隐拂不成曰隐杜预释例(吕祖谦春秋集解一) 幽厉
虽衰雅未为风逮平王之东人习馀化苟有善恶当
分变例新意以为二事刘寔春秋序注(宋本疏一)
则西周之美可寻
(附补疏阙文)成王虽暂至洛邑还归镐京及幽王灭于西
周平王东迁洛邑因谓洛邑为东周谓镐京为西周
(宋本一)
隐公
谥法云隐拂不成曰隐杜预释例(吕祖谦春秋集解一) 幽厉
虽衰雅未为风逮平王之东人习馀化苟有善恶当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194-0588b.png
以周法正之故断自平王之季以隐公为始所以拯
薄勉善救周之弊革礼之失啖助春秋统例(白孔六帖八十八)
传以声子
声子之谥非礼也服虔注(通典一百四)
为鲁夫人
有文在手为鲁疑不得若此刘炫(广川书跋二)
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薄勉善救周之弊革礼之失啖助春秋统例(白孔六帖八十八)
传以声子
声子之谥非礼也服虔注(通典一百四)
为鲁夫人
有文在手为鲁疑不得若此刘炫(广川书跋二)
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194-0588c.png
隐公摄立为君奉桓为太子郑泉春秋条例 隐立
桓为太子奉以为君贾逵解诂 并宋本(附正注疏二) 误字 隐
公继室之子当嗣世(宋注疏本注二)
(元年)经春王正月
公羊以鲁隐公为受命王黜周为二王后名不正则
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隐公人臣而虚称以王
周天子见在上而黜公侯是非臣名而言顺也如此
何以笑子路率尔何以为忠信何以为事上何以诲
人何以为法何以全身贾逵左氏传义(公羊疏一) 春秋
桓为太子奉以为君贾逵解诂 并宋本(附正注疏二) 误字 隐
公继室之子当嗣世(宋注疏本注二)
(元年)经春王正月
公羊以鲁隐公为受命王黜周为二王后名不正则
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今隐公人臣而虚称以王
周天子见在上而黜公侯是非臣名而言顺也如此
何以笑子路率尔何以为忠信何以为事上何以诲
人何以为法何以全身贾逵左氏传义(公羊疏一) 春秋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194-0588d.png
所以重一统者四海九州同风共贯正王道之大范
也乃以月次正正次王王次春春次年年次元斯五
者编年纪事之纲领也故书王以统之在乎尊天子
卑诸侯正升黜垂劝惩作一王法为万代规俾其礼
乐征伐不专于诸侯也故用隐之元统平之春存平
之正得不书乎王欤苟曰周书始命之王则二年复
书何王必不然也平王明矣斯公羊之短左氏谷梁
也乃以月次正正次王王次春春次年年次元斯五
者编年纪事之纲领也故书王以统之在乎尊天子
卑诸侯正升黜垂劝惩作一王法为万代规俾其礼
乐征伐不专于诸侯也故用隐之元统平之春存平
之正得不书乎王欤苟曰周书始命之王则二年复
书何王必不然也平王明矣斯公羊之短左氏谷梁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194-0589a.png
得其实矣陈岳春秋折衷(山堂考索续集十二)
公及邾仪父
名重于字故君父之前自名朋友之接自字杜例(宋本)
(疏二) 仪父亦名也鲁季孙行父晋荀林父亦以父为
名赵集传(陆淳春秋集传辨疑一)
郑伯
郑姬姓周厉王子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后也杜预春
秋世族谱(宋本疏一) 周厉王母弟桓公友之后同(宋庠国语)
(补音三) 幽王无道友徙其人于虢郐之间遂有其地
公及邾仪父
名重于字故君父之前自名朋友之接自字杜例(宋本)
(疏二) 仪父亦名也鲁季孙行父晋荀林父亦以父为
名赵集传(陆淳春秋集传辨疑一)
郑伯
郑姬姓周厉王子宣王母弟桓公友之后也杜预春
秋世族谱(宋本疏一) 周厉王母弟桓公友之后同(宋庠国语)
(补音三) 幽王无道友徙其人于虢郐之间遂有其地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194-0589b.png
同(通鉴音注一)
克段于鄢
若云郑段出奔则郑伯但有逐弟之名而无杀弟之
志啖集传(陆淳春秋集传微旨上) 鄢当作邬郑地也在缑氏
县西南至十一年乃属周左氏曰王取邬刘蔿䢴之
田于郑是也传写误为鄢字杜注云今颖川鄢陵误
甚矣按从京至邬非远又是郑地段所以有兵众故
克段于鄢
若云郑段出奔则郑伯但有逐弟之名而无杀弟之
志啖集传(陆淳春秋集传微旨上) 鄢当作邬郑地也在缑氏
县西南至十一年乃属周左氏曰王取邬刘蔿䢴之
田于郑是也传写误为鄢字杜注云今颖川鄢陵误
甚矣按从京至邬非远又是郑地段所以有兵众故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194-0589c.png
曰克若远走至鄢陵已出境则无复兵众何得云克
又传曰自鄢出奔共即自邬过河向共城为便路若
已南行至鄢陵即不当奔共也赵集传(辨疑一)
(注)郑在荥阳宛陵县西南
(疏阙文)河南郡有宛陵县又有新郑县于汉则宛陵新
郑各自为县(宋本二)
天王
畿内称王诸夏称天王贾逵春秋三家经训诂(谷梁疏十三)
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又传曰自鄢出奔共即自邬过河向共城为便路若
已南行至鄢陵即不当奔共也赵集传(辨疑一)
(注)郑在荥阳宛陵县西南
(疏阙文)河南郡有宛陵县又有新郑县于汉则宛陵新
郑各自为县(宋本二)
天王
畿内称王诸夏称天王贾逵春秋三家经训诂(谷梁疏十三)
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194-0589d.png
仲子惠公之母啖集传(辨疑一) 惠公仲子圣辞也虚
仝春秋摘微(文献通考百八十二)
传不书即位
鲁十二公国史尽书即位仲尼修之乃有所不书颜
氏春秋(疏二)颍容释例(宋本疏二) 恩深不忍则传言不称
恩浅可忍则传言不书刘歆 贾逵 颍容(并宋本疏二)
制
仝春秋摘微(文献通考百八十二)
传不书即位
鲁十二公国史尽书即位仲尼修之乃有所不书颜
氏春秋(疏二)颍容释例(宋本疏二) 恩深不忍则传言不称
恩浅可忍则传言不书刘歆 贾逵 颍容(并宋本疏二)
制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194-0590a.png
郑地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水经注二十二)
请京
京郑都邑贾逵(史记注四十二)
过百雉
百雉为长三百丈方五百步古春秋左氏说(朱校宋本礼记疏五)
(十九) 雉长三丈马融春秋三家同异 王肃注(并宋本疏)
(二) 韩诗说五堵为雉 左氏说三堵为雉一雉之
墙长三丈五经异义(宋本疏二) 古周礼说天子城高七
雉隅高九雉公之城高五雉隅高七雉侯伯之城高
请京
京郑都邑贾逵(史记注四十二)
过百雉
百雉为长三百丈方五百步古春秋左氏说(朱校宋本礼记疏五)
(十九) 雉长三丈马融春秋三家同异 王肃注(并宋本疏)
(二) 韩诗说五堵为雉 左氏说三堵为雉一雉之
墙长三丈五经异义(宋本疏二) 古周礼说天子城高七
雉隅高九雉公之城高五雉隅高七雉侯伯之城高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194-0590b.png
三雉隅高五雉都城之城高皆如子男之城高同(周礼)
(疏四十一) 或云周亦九里城则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
三里驳五经异义(同上) 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
伯五仞子男三仞五经异义(初学记二十四)
出奔共
共国名贾逵
于城颍
(疏四十一) 或云周亦九里城则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
三里驳五经异义(同上) 天子之城高九仞公侯七仞
伯五仞子男三仞五经异义(初学记二十四)
出奔共
共国名贾逵
于城颍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194-0590c.png
郑城同(并史记注四十二)
不及黄泉
天玄地黄泉注地中故曰黄泉服虔(文选注二十八)
为颍谷封人
颍谷郑地贾逵(史记注四十二)
士踰月
士礼三月而葬今左氏云踰月于义左氏为短膏肓
礼人君之丧殡葬皆数来月来日士殡葬皆数死
月死日尊卑相下之差数故士大夫俱三月其实不
不及黄泉
天玄地黄泉注地中故曰黄泉服虔(文选注二十八)
为颍谷封人
颍谷郑地贾逵(史记注四十二)
士踰月
士礼三月而葬今左氏云踰月于义左氏为短膏肓
礼人君之丧殡葬皆数来月来日士殡葬皆数死
月死日尊卑相下之差数故士大夫俱三月其实不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194-0590d.png
同箴膏肓(并朱校宋本礼记疏十二)
改葬惠公
改备礼也贾逵
公弗临
葬嗣君之事公弗临言无恩礼曰改葬缌也同
葬故有阙
言是以礼阙故同(并御览五百五十三)
改葬惠公
改备礼也贾逵
公弗临
葬嗣君之事公弗临言无恩礼曰改葬缌也同
葬故有阙
言是以礼阙故同(并御览五百五十三)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194-0591a.png
(二年)经莒人入向
克内曰入陆希声春秋通例
郑人伐卫
声罪致讨曰伐同(并程端学春秋本义一)
(三年)经宋公和卒
凡诸侯同盟名于载书朝会名于要约聘告名于简
牍故于卒赴可知而纪也非此则否示详慎也赵集
傅(纂例三)
盟于石门
克内曰入陆希声春秋通例
郑人伐卫
声罪致讨曰伐同(并程端学春秋本义一)
(三年)经宋公和卒
凡诸侯同盟名于载书朝会名于要约聘告名于简
牍故于卒赴可知而纪也非此则否示详慎也赵集
傅(纂例三)
盟于石门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194-0591b.png
石门齐地今济北卢县故城西南六十里有故石门
去水三百步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水经注八)
传为平王卿士
卿士之有事者六卿也贾逵
王子狐
周平王之子同
取温之麦
去水三百步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水经注八)
传为平王卿士
卿士之有事者六卿也贾逵
王子狐
周平王之子同
取温之麦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194-0591c.png
温周地名苏氏邑也同(并御览四百八十)
潢污
不泄谓之污服虔(文选注四十五)
得臣之妹
得臣齐世子名居东宫同(诗疏三之二)
石碏
卫上卿贾逵(史记注三十七)
(四年)经遇于清
今济北东阿东北四十里有故清亭即春秋所谓清
潢污
不泄谓之污服虔(文选注四十五)
得臣之妹
得臣齐世子名居东宫同(诗疏三之二)
石碏
卫上卿贾逵(史记注三十七)
(四年)经遇于清
今济北东阿东北四十里有故清亭即春秋所谓清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194-0591d.png
者也土地名(水经注八)
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卫使宋为主使大夫将故叙卫于陈蔡下服虔(诗疏二之一)
于濮
濮陈地贾逵(史记索隐十一)服虔(史记注三十七)
传将修先君之怨于郑
隐二年郑人伐卫是也同
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卫使宋为主使大夫将故叙卫于陈蔡下服虔(诗疏二之一)
于濮
濮陈地贾逵(史记索隐十一)服虔(史记注三十七)
传将修先君之怨于郑
隐二年郑人伐卫是也同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194-0592a.png
以除君害
公子冯将为君之害同(并诗疏二之一)
阻兵
(疏阙文)阻训恃也(宋本三)
以赋
赋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服虔(诗疏二之一)
使右宰丑
右宰丑卫大夫同(史记注三十七)
(五年)经于棠
公子冯将为君之害同(并诗疏二之一)
阻兵
(疏阙文)阻训恃也(宋本三)
以赋
赋兵也以田赋出兵故谓之赋服虔(诗疏二之一)
使右宰丑
右宰丑卫大夫同(史记注三十七)
(五年)经于棠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194-0592b.png
棠鲁地陈鱼而观之贾逵(史记注三十三) 棠在鲁部内云
本宋地盖鲁宋之界上也杜例(集解二)
卫师入城
东郡廪丘县南三十里有故郕都土地名(水经注二十四)
考仲子之宫
考者成室之名赵集传(辨疑十)
传天子用八
本宋地盖鲁宋之界上也杜例(集解二)
卫师入城
东郡廪丘县南三十里有故郕都土地名(水经注二十四)
考仲子之宫
考者成室之名赵集传(辨疑十)
传天子用八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194-0592c.png
天子八八服注
诸侯用六
诸侯六八同
大夫四
大夫四八同
士二
士二八同(并宋书十九)
而行八风
按乐纬云坎主冬至乐用管艮主立春乐用埙震主
诸侯用六
诸侯六八同
大夫四
大夫四八同
士二
士二八同(并宋书十九)
而行八风
按乐纬云坎主冬至乐用管艮主立春乐用埙震主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194-0592d.png
春分乐用鼓巽主立夏乐用笙离主夏至乐用弦坤主
立秋乐用磬兑主秋分乐用钟乾主立冬乐用柷敔
此八方之音沈文阿义疏(宋本疏三)
叔父
诸侯称同姓大夫长曰伯父少曰叔父服注(诗疏九之三)
(七年)经滕侯卒
滕国春秋后七世为秦所灭 滕自叔绣以下至公
立秋乐用磬兑主秋分乐用钟乾主立冬乐用柷敔
此八方之音沈文阿义疏(宋本疏三)
叔父
诸侯称同姓大夫长曰伯父少曰叔父服注(诗疏九之三)
(七年)经滕侯卒
滕国春秋后七世为秦所灭 滕自叔绣以下至公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194-0593a.png
丘二十一世释例(程复心孟子年谱)
(八年)经遇于垂
今济阴句阳县小城阳东五里有故垂亭土地名(水经)
(注二十四)
(传注)近许之田
别有许邑邑自名许非由近许国始名为许刘炫规
杜 (宋本疏四)
传先配而后祖
祖祖道之祭应先为祖道然后配合今乃先为配合
(八年)经遇于垂
今济阴句阳县小城阳东五里有故垂亭土地名(水经)
(注二十四)
(传注)近许之田
别有许邑邑自名许非由近许国始名为许刘炫规
杜 (宋本疏四)
传先配而后祖
祖祖道之祭应先为祖道然后配合今乃先为配合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194-0593b.png
而后乃为祖道之祭郑玄注 大夫以上无问舅姑
在否皆三月见祖庙之后乃始成昏故讥郑公子忽
先为配匹乃见祖庙贾逵 服虔(并朱校宋本礼记疏二十六)
因生以赐姓
炎帝姓姜太皞之所赐也黄帝姓姬炎帝之所赐也
故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赐稷
姓曰姬著在书传驳五经异义(通鉴音注二百四十七)
在否皆三月见祖庙之后乃始成昏故讥郑公子忽
先为配匹乃见祖庙贾逵 服虔(并朱校宋本礼记疏二十六)
因生以赐姓
炎帝姓姜太皞之所赐也黄帝姓姬炎帝之所赐也
故尧赐伯夷姓曰姜赐禹姓曰姒赐契姓曰子赐稷
姓曰姬著在书传驳五经异义(通鉴音注二百四十七)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194-0593c.png
(九年)经于防
(注阙文)在琅邪华县东南(宋注疏本注四)
诸侯以字
公之母弟则以长幼为氏贵适统伯仲叔季是也庶
公子则以配氏为字尊公族展氏臧氏是也服虔(宋本疏四)
(十一年)经十有一年
十盈则更始以奇从盈数故言有也干宝函义(宋本疏四)
公薨
周公归政就臣位乃死何得记崩隐公见死于君位
(注阙文)在琅邪华县东南(宋注疏本注四)
诸侯以字
公之母弟则以长幼为氏贵适统伯仲叔季是也庶
公子则以配氏为字尊公族展氏臧氏是也服虔(宋本疏四)
(十一年)经十有一年
十盈则更始以奇从盈数故言有也干宝函义(宋本疏四)
公薨
周公归政就臣位乃死何得记崩隐公见死于君位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194-0593d.png
不称薨云何箴膏(朱校宋本礼记疏四十一)
传争长
先登授玉服注(仪礼疏十)
周之宗盟
宗盟尊盟贾逵(路史前纪注八) 同宗之盟服虔 宗伯属
官掌作盟诅之载辞故曰宗盟孙毓义注 同宗之
盟则无与异姓何论先后孙毓贾服异同略(并宋本疏四)
传争长
先登授玉服注(仪礼疏十)
周之宗盟
宗盟尊盟贾逵(路史前纪注八) 同宗之盟服虔 宗伯属
官掌作盟诅之载辞故曰宗盟孙毓义注 同宗之
盟则无与异姓何论先后孙毓贾服异同略(并宋本疏四)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194-0594a.png
异姓为后
若王官之伯主盟则异姓为后其馀则否也杜例(朱校)
(宋本礼记疏七)
于郲
今荥阳东四十里有故釐城土地名
向
或云河内轵西有地名向今无杜例(并水经注七) 河内
轵西有向而无城疑为苏田土地名(路史国名纪甲)
隤
若王官之伯主盟则异姓为后其馀则否也杜例(朱校)
(宋本礼记疏七)
于郲
今荥阳东四十里有故釐城土地名
向
或云河内轵西有地名向今无杜例(并水经注七) 河内
轵西有向而无城疑为苏田土地名(路史国名纪甲)
隤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194-0594b.png
河内修武县北有故隤城实中今世俗谓之皮垣方
四百步实中高八丈际陂北隔水一十五里俗所谓
兰丘也方二百步西一十里又有一丘际山世谓之
敕丘形状相类疑即古攒茅也同(水经注九)
使营菟裘
菟裘鲁邑营菟裘以作宫室欲居之以终老也服虔
钟巫
四百步实中高八丈际陂北隔水一十五里俗所谓
兰丘也方二百步西一十里又有一丘际山世谓之
敕丘形状相类疑即古攒茅也同(水经注九)
使营菟裘
菟裘鲁邑营菟裘以作宫室欲居之以终老也服虔
钟巫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194-0594c.png
祭名也贾逵
馆于寪氏
馆舍也寪氏鲁大夫服虔(并史记注三十三)
桓公
(元年)传宋华父督
戴公之孙服虔
目逆
目者极视睛不转也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美而艳
馆于寪氏
馆舍也寪氏鲁大夫服虔(并史记注三十三)
桓公
(元年)传宋华父督
戴公之孙服虔
目逆
目者极视睛不转也同(并史记注三十八)
美而艳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194-0594d.png
古者大夫皆乘车其妻固当乘之不可在路而见其
貌盖以旧言孔父义形于色故误以为女色之色也
啖集传(孙觉春秋经解一)
(二年)经取郜大鼎于宋
郜鼎之名犹如和氏之璧封父之繁弱之类啖集传
(辨疑二)
传十一战
貌盖以旧言孔父义形于色故误以为女色之色也
啖集传(孙觉春秋经解一)
(二年)经取郜大鼎于宋
郜鼎之名犹如和氏之璧封父之繁弱之类啖集传
(辨疑二)
传十一战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194-0595a.png
一战郑围其东门二战取其禾三战取邾四战邾郑
伐宋入其郛五战伐郑围长葛六战郑以王命伐宋
七战鲁败宋师于菅八战宋卫入郑九战伐戴十战
郑入宋十一战郑伯以虢师大败宋贾逵(史记注三十八)
是以清庙
肃然清静谓之清庙同(诗疏十九之一)
大路
总名也如今驾驷高车矣尊卑俱乘之其朱饰有差
服虔(注补后汉书二十九)
伐宋入其郛五战伐郑围长葛六战郑以王命伐宋
七战鲁败宋师于菅八战宋卫入郑九战伐戴十战
郑入宋十一战郑伯以虢师大败宋贾逵(史记注三十八)
是以清庙
肃然清静谓之清庙同(诗疏十九之一)
大路
总名也如今驾驷高车矣尊卑俱乘之其朱饰有差
服虔(注补后汉书二十九)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194-0595b.png
越席
结括草以为席同 不缘也王肃(并史记注二十三)
鞶厉
鞶大带服氏(朱校宋本礼记疏三十八)
钖鸾和铃
鸾在镳和在衡同(史记注二十三)
三辰旂旗
结括草以为席同 不缘也王肃(并史记注二十三)
鞶厉
鞶大带服氏(朱校宋本礼记疏三十八)
钖鸾和铃
鸾在镳和在衡同(史记注二十三)
三辰旂旗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194-0595c.png
三辰谓日月星旂旗九旂之总名同(仪礼疏十)
迁九鼎于雒邑
今河南有鼎中观同(书疏十五)
师服
晋大夫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士有隶子弟
士卑自以其子弟为仆隶 禄不足以及宗是其有
隶子弟也服注(仪礼疏十三)
侵陉庭之田
迁九鼎于雒邑
今河南有鼎中观同(书疏十五)
师服
晋大夫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士有隶子弟
士卑自以其子弟为仆隶 禄不足以及宗是其有
隶子弟也服注(仪礼疏十三)
侵陉庭之田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194-0595d.png
陉庭翼南鄙邑名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三年)经公子翚如齐逆女
公子翚公子遂叔孙侨如为君逆夫人皆以非礼书
翚遂公子而行婚礼尤不可也啖集传(纂例二)
传韩万
曲沃桓叔之子庄伯弟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晋为大夫以
韩为氏服虔(诗疏十八之四)
(三年)经公子翚如齐逆女
公子翚公子遂叔孙侨如为君逆夫人皆以非礼书
翚遂公子而行婚礼尤不可也啖集传(纂例二)
传韩万
曲沃桓叔之子庄伯弟贾逵(史记注三十九) 晋为大夫以
韩为氏服虔(诗疏十八之四)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194-0596a.png
(四年)经公狩于郎
四时之田其事各殊其名亦异春以阅武择材故以蒐为
称夏以为苗除害故以苗为名秋则顺天时以杀物故以狝
为义冬则狩禽兽以习兽故以狩为目以为微事不谨则大
事不立故每慎于微而王德全矣赵集传(郑玉春秋经传阙疑三)
传书时礼也
(疏误字)以时合礼知地非礼也 (宋本六)
(五年)经春正月甲戌
甲戌下当记陈佗作乱之事今传脱之赵集传(辨疑二)
四时之田其事各殊其名亦异春以阅武择材故以蒐为
称夏以为苗除害故以苗为名秋则顺天时以杀物故以狝
为义冬则狩禽兽以习兽故以狩为目以为微事不谨则大
事不立故每慎于微而王德全矣赵集传(郑玉春秋经传阙疑三)
传书时礼也
(疏误字)以时合礼知地非礼也 (宋本六)
(五年)经春正月甲戌
甲戌下当记陈佗作乱之事今传脱之赵集传(辨疑二)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194-0596b.png
齐侯郑伯如纪
自此适彼曰如
蔡人卫人陈人
言人者时陈乱无君则三国皆大夫也故称人服虔(诗疏三之三)
大雩
言大雩者别于山川之雩贾逵(榖梁疏三) 夏祭天名也
雩远也远为百谷求膏雨也服注(注补后汉书五)
自此适彼曰如
蔡人卫人陈人
言人者时陈乱无君则三国皆大夫也故称人服虔(诗疏三之三)
大雩
言大雩者别于山川之雩贾逵(榖梁疏三) 夏祭天名也
雩远也远为百谷求膏雨也服注(注补后汉书五)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194-0596c.png
传旝动而鼓
旝发石车也失名说(宋本御览三百三十七)
启蛰而郊
一说郊祀天祈农事雩祭山川而祈雨也服注(注补后汉)
(书五) 鲁祭天以孟月祭宗庙以仲月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十八)
龙见而雩
龙角亢也谓四月昏龙星体见万物始盛待雨而大
故雩祭以求雨也同(注补后汉书五)
(六年)经大阅
旝发石车也失名说(宋本御览三百三十七)
启蛰而郊
一说郊祀天祈农事雩祭山川而祈雨也服注(注补后汉)
(书五) 鲁祭天以孟月祭宗庙以仲月同(朱校宋本礼记疏十八)
龙见而雩
龙角亢也谓四月昏龙星体见万物始盛待雨而大
故雩祭以求雨也同(注补后汉书五)
(六年)经大阅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194-0596d.png
简车马于庙也贾注(公羊疏四)
子同生
不称太子者书始生贾注(朱校宋本礼记疏二十六) 庄公生当
乙亥之岁建申之月春秋长历(通典一百五)
传侵随
随姬姓贾注(史记注四十)
接以太牢
子同生
不称太子者书始生贾注(朱校宋本礼记疏二十六) 庄公生当
乙亥之岁建申之月春秋长历(通典一百五)
传侵随
随姬姓贾注(史记注四十)
接以太牢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194-0597a.png
接者子初生接见于父服虔(御览百四十六)
公问名于申繻
申繻鲁大夫贾逵(史纪注三十三)
宋以武公废司空
武公名司空废为司城服注(朱校宋本礼记疏十四)
古经解钩沈卷十五
公问名于申繻
申繻鲁大夫贾逵(史纪注三十三)
宋以武公废司空
武公名司空废为司城服注(朱校宋本礼记疏十四)
古经解钩沈卷十五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194-0597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