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0167-02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正传卷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僖公
(襄王十/七年)二十有五年(晋文公重耳元年齐孝八年卫文/二十五年卒蔡庄十一年郑文三)
(十八年曹共十八年陈穆十三年杞桓二年/宋成二年秦穆二十五年楚成三十七年)
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
 正传曰书春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则灭同姓之
 罪见矣邢乃卫之同姓也同姓者如木同根相灭是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0167-0229b.png
 自灭而拔其根也何以自生夫存亡继绝国君之仁
 施于凡国者也而况于同姓之国乎故书灭邢则其
 灭同姓之罪不可掩矣不待乎名之而后见也经中
 名之而无所贬者多矣三传皆以名燬以罪其灭同
 姓胡氏从之至以晋灭虞楚灭夔亦同姓也而不名
 则又引例之常与例之变以为言何其支吾也惟据
 事直书而灭同姓之罪自见为简易直截也义例者
 皆先儒公谷之徒专门之学为之殊不知他或不能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0167-0229c.png
 充其类则不免为支吾之说以为之词而坐此蔽圣
 人之本指为累又大也
夏四月癸酉卫侯燬卒
 正传曰燬卫侯名名之亦无他义书癸酉卫侯燬卒
 纪邻国之大故其以日者史文之详也诸儒谓卫侯
 灭同姓而名以贬之则夫此卒而名之又日之者何
 谓耶
宋荡伯姬来逆妇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0167-0229d.png
 正传曰荡氏宋人伯姬公之女嫁于荡氏故云宋荡
 伯姬也逆妇逆其子之妇也书荡伯姬来逆妇著失
 礼也妇人既嫁不踰境踰境惟归宁父母耳伯姬来
 不以归宁而以逆妇一失礼也自来逆妇二失礼也
 胡氏谓国君不与大夫敌鲁公下主大夫之昏是慢
 宗庙卑朝廷三失礼也
宋杀其大夫
 正传曰书宋杀其大夫罪宋公之擅杀也其不名者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0167-0230a.png
 史佚之耳然亦不必名而义自见矣
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正传曰顿小国名在汝阴南顿县杜氏曰顿迫于陈
 而出奔楚故楚围陈以纳顿子书楚人围陈纳顿子
 于顿纪夷狄正中国以讥中国之诸侯也胡氏曰陈
 先代之后不能以礼安靖邻国保恤寡小中国诸侯
 又不能脩方伯连帅之职而使楚人纳之是夷狄仗
 义正诸夏也故书曰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其责中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0167-0230b.png
 国深矣此亦正本自治之意也
葬卫文公
 正传曰书葬卫文公纪邻国之大事也馀义见前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
 正传曰洮鲁地卫子者卫成公称子丧未踰年也莒
 庆莒国之臣名庆也书公会卫子莒庆盟于洮著脩
 好之义也左氏曰卫人平莒于我十二月盟于洮脩
 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愚谓平者言归于好春秋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0167-0230c.png
 之义也
(襄王十/八年)二十有六年(晋文二年齐孝九年卫成公郑元/年蔡庄十二年郑文三十九年曹)
(共十九年陈穆十四年杞桓三年宋成/三年秦穆二十六年楚成三十八年)
春王正月己未公会莒子卫宁速盟于向
 正传曰宁速卫大夫宁庄子也向莒地书公会莒子
 卫宁速盟于向著数盟之非也十二月已盟于洮矣
 今正月又盟向不越月而两盟者吴氏曰洮盟莒子
 不亲至公必欲与莒子盟故又为此会也愚谓据此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0167-0230d.png
 则不但数盟乃要盟矣盟洮犹可盟向过矣张氏曰
 十二月已盟今又要盟所以召齐之讨也左氏曰正
 月公会莒兹丕公宁庄子盟于向寻洮之盟也愚谓
 易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以言乎二三其德也初
 盟犹恐不信况二三乎况要盟乎其召衅必矣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至酅弗及
 正传曰潜师入境曰侵彼兵已退而逐之曰追西鄙
 者鲁之边境也酅者齐之地书齐人侵我西鄙著齐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0167-0231a.png
 无名之兵也书公追齐师至酅弗及著鲁穷追之兵
 也左氏曰齐师侵我西鄙讨是二盟也公羊曰其言
 至酅弗及侈也故胡氏曰齐鲁皆私愤之兵而非正
 也故交讥之是也夫鲁有罪齐声其罪明以讨之可
 也乃潜师而来且入其境齐为非正矣齐来侵鲁备
 而禦之去则不追可也乃穷追而入其境为非正矣
 故曰交讥之也
夏齐人伐我北鄙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0167-0231b.png
 正传曰书齐人伐我北鄙甚其非义之罪也春侵鲁
 西鄙夏伐鲁北鄙非义甚矣其悖先君之德甚矣左
 氏曰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境展
 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
 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
 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
 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0167-0231c.png
 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
 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
 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
 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卫人伐齐
 正传曰书卫人伐齐罪搆怨之兵也齐桓有德于卫
 桓卒而卫伐丧助少陵长是以怨报德而齐与卫有
 宿怨矣卫不知自反乃因为莒平鲁之盟怒齐伐鲁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0167-0231d.png
 之故遂兴兵以伐齐是兵出于私怨而非公义矣故
 春秋非之
公子遂如楚乞师
 正传曰乞云者公羊以为卑词也书公子遂如楚乞
 师著不义也楚虽强仇雠也齐鲁虽不和婚姻也比
 之兄弟也婚姻之与仇雠其分限严矣兄弟阋于墙
 外禦其侮僖公乃不忍齐人侵伐之怨使遂乞师于
 楚是援夷入华置毒于心腹也其害义酿祸孰大焉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0167-0232a.png
 胡氏曰卫人报德以怨伐齐之丧助少陵长又迁怒
 于邢而灭其国不义甚矣公既与其君盟于洮又与
 其臣盟于向是党卫也故齐人既侵其西又伐其北
 齐师固亦非义矣而僖公不能省德自反深思远虑
 计安社稷乃乞楚师与齐为敌是以蛮夷残中国也
 于义可乎其书公子遂如楚乞师而恶自见矣
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正传曰夔小国书楚人灭夔以夔子归著楚灭同姓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0167-0232b.png
 之罪也左氏曰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
 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窜于夔吾是以
 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斗宜申帅师灭夔以夔
 子归愚谓此其实传也夫楚有三不义焉楚于夔为
 同姓故夔子有窜夔失楚之说而灭之是灭同姓罪
 一矣鬼神不歆非类非鬼不祭也夔祖熊挚止祀熊
 挚礼也楚乃执以不祀祝融鬻熊夔有辞焉而犹灭
 之是其罪二矣夫彼不祀使人告之祀如汤于葛伯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0167-0232c.png
 之为可也乃灭之使绝其祀又以其君归是其罪三
 矣故一事书而三罪见焉岂系乎名不名耶
冬楚人伐宋围缗
 正传曰书楚伐宋围缗著私愤之兵也左氏曰宋以
 其善于晋侯也叛楚即晋冬楚令尹子玉司马子西
 帅师伐宋围缗愚谓楚师伐宋而即伐齐是鲁僖召
 雠以伐亲也其罪大矣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0167-0232d.png
 正传曰谷齐邑以犹用也左氏能左右之曰以非也
 书公以楚师伐齐取谷著不义也夫以夷伐华一不
 义也伐之因而取其地二不义也左氏曰寘桓公子
 雍于谷易牙奉之以为鲁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
 之子七人为七大夫于楚愚谓事之有无不可考然
 亦惨矣
公至自伐齐
 正传曰书公至自伐齐纪戎事也始终乎不义之举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0167-0233a.png
 也君举必书况兵戎大事故书至有反面告庙之礼
 焉然而其不义之非自见矣胡氏曰夫背齐即夷取
 人之邑为已有失正甚矣患之起必自此始
(襄王十/九年)二十有七年(晋文三年齐孝十年卒卫成二年/蔡庄十三年郑文四十年曹共二)
(十年陈穆十五年杞桓四年宋成四/年秦穆二十七年楚成三十九年)
春杞子来朝
 正传曰书杞子来朝著违礼也鲁秉周礼朝觐会同
 有周公之遗焉春秋书之则其不循礼可见矣左氏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0167-0233b.png
 曰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愚
 谓由是观之则其不循周礼可知矣
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
 正传曰昭齐侯名书齐侯昭卒纪邻国之大故也馀
 义见前左氏曰齐孝公卒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
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
 正传曰书葬齐孝公纪葬礼也国君葬诸侯有会葬
 之礼焉不以怨而废礼也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0167-0233c.png
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
 正传曰书公子遂帅师入杞著私怨之师也杞子来
 朝于春来朝于秋伐之且入焉何也左氏曰入杞责
 无礼也愚谓以其无礼而教之教之不改然后诛之
 可也而即伐焉所谓不教而诛之非恤小之仁也
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正传曰书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罪诸侯援
 蛮夷以伐中国也宋中国圣王之后所以建之世世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0167-0233d.png
 象贤也陈蔡郑许以中国之诸侯乃协楚而围之中
 国之礼义于是乎灭矣冠履之分于是乎紊矣罪孰
 大焉左氏曰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暌终朝而
 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
 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蔿贾尚幼后至
 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
 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
 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0167-0234a.png
 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
 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
 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于是乎
 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
 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
 也德义利之本也乃使郤谷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
 偃将上军让于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于栾枝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0167-0234b.png
 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
 右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子犯曰民未知
 义未安其居于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
 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于是乎伐原以
 示之信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徵其辞公曰可矣乎
 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
 作执秩以正其官民听不惑而后用之出谷戍释宋
 围一战而霸文之教也愚谓晋文公于是乎得攘夷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0167-0234c.png
 尊周之道矣为中国之诸侯者得无愧乎谓楚称人
 为贬者非是榖梁谓人楚子所以人诸侯然则何以
 不并人诸侯乎
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正传曰诸侯者即前围宋之诸侯也书公会诸侯盟
 于宋讥失盟也宋先代圣王之后非有大恶犹将百
 世保之故齐桓之霸必以首焉围宋之举鲁未与也
 乃不胜其区区感楚乞师之恩就围之宋地而会盟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0167-0234d.png
 焉虽舍曰欲之其可得乎虽然楚之为中国患固鲁
 之乞师围齐启之矣胡氏曰公与楚结好故往会盟
 其地以宋者宋方见围无嫌于与盟而公之罪亦著矣
(襄王二/十年)二十有八年(晋文四年齐昭公潘元年卫成三年/蔡庄十四年郑文四十一年曹共二)
(十一年陈穆十六年卒杞桓五年宋/成五年秦穆二十八年楚成四十年)
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正传曰书晋侯侵曹晋侯伐卫著贪愤谲谋之兵也
 晋文之伐曹卫有二意焉方其为公子而出亡也曹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0167-0235a.png
 卫皆不礼焉至是侵伐之者为复怨此其一也是之
 谓贪愤之兵方宋告楚之急于晋也狐偃曰楚始得
 曹而新昏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故伐曹卫以致
 楚师此其二也是之谓谲谋之兵二者皆非春秋所
 与也左氏曰晋侯将伐曹假道于卫卫人弗许还自
 南河济侵曹伐卫正月戊申取五鹿二月晋郤谷卒
 原轸将中军胥臣佐下军上德也晋侯齐侯盟于敛
 盂卫侯请盟晋人弗许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故出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0167-0235b.png
 其君以说于晋卫侯出居于襄牛愚谓此其实传也
 胡氏曰春秋之时用兵者非怀私复怨则利人土地
 耳诗云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
 忮则能惩忿不求则能窒欲然后贪愤之兵亡矣
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正传曰戍卫者买为楚以兵守卫也不卒戍者鲁托
 言买不卒戍故杀之实以说晋也刺之者公羊谓杀
 之也书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讥鲁君之失刑也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0167-0235c.png
 左氏曰公子买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杀子
 丛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愚谓此其实传也鲁
 史并告楚不卒戍之言而书之可见春秋皆史之文
 非圣人之笔矣既使买戍卫以说楚又杀买以说晋
 非但见鲁君之失刑其无道亦已甚矣何以立国乎
 胡氏曰周官有三刺一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
 三刺曰讯万民刺未有书其故者而以不卒戍刺之
 则知买为无罪矣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0167-0235d.png
 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今乃杀无罪之士将以
 苟说于强国于是乎不君矣故特书其故以贬之也
楚人救卫
 正传曰书楚人救卫著善之归夷也夫救卫善事善
 事归夷则中国病矣故善楚所以病晋也文公之霸
 业于是乎疵矣卫服罪请盟而文公不许以私怨胜
 公义以人欲灭天理惜夫
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0167-0236a.png
 正传曰晋宋或称侯或称人无他义谷梁泥之非也
 畀与也与宋使听之也书晋侯入曹执曹伯畀宋人
 罪晋侯之愤兵也晋侯怨曹之不礼又为鲁乞师遂
 伐曹以致楚乃侵而入其境又执其君以与宋其肆
 暴以逞私愤亦已甚矣左氏曰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曹人尸诸城上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
 师迁焉曹人凶惧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因其凶也
 而攻之三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0167-0236b.png
 三百人也且曰令无入僖负羁之宫而免其族报施
 也魏犨颠颉怒曰劳之不图报于何有爇僖负羁氏
 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才使问且视之病将
 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
 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杀颠颉以徇于师立舟之侨
 以为戎右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
 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
 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0167-0236c.png
 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
 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胡
 氏曰古者觌文匿武脩其训典序成而不至于是乎
 有攻伐之兵故孟子谓万章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
 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曹
 伯嬴者未狎晋政莫知所承晋文不脩词令遽入其
 国既执其君又分其田暴矣欲致楚师与之战而以
 曹伯畀宋人谲矣虽一战胜楚遂主中夏举动不中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0167-0236d.png
 于礼亦多矣徒乱人上下之分无君臣之礼其功虽
 多道不足尚也故曰五伯三王之罪人仲尼之徒无
 道桓文之事者
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
师败绩
 正传曰及者犹言与也胡氏以为诛晋之意非也书
 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善
 晋合诸侯以攘夷也楚人围宋是以强陵弱矣晋为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0167-0237a.png
 盟主合中国诸侯以伐之得崇夏攘夷之义其馀在
 所略矣左氏曰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
 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
 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
 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
 之口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0167-0237b.png
 从之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
 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
 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
 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
 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
 雠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
 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
 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0167-0237c.png
 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师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师直
 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
 之所以报也背惠食言以亢其雠我曲楚直其众素
 饱不可谓老我退而楚还我将何求若其不还君退
 臣犯曲在彼矣退三舍楚众欲止子玉不可夏四月
 戊辰晋侯宋公齐国归父崔夭秦小子慭次于城濮
 楚师背酅而舍晋侯患之听舆人之颂曰原田每每
 舍其旧而新是谋公疑焉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0167-0237d.png
 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公曰若楚惠何
 栾贞子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思小惠而忘大耻不
 如战也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伏已而盬其脑是以
 惧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子玉使
 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
 寓目焉晋侯使栾枝对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
 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
 矣敢烦大夫为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0167-0238a.png
 见晋车七百乘韅靷鞅靽晋侯登有莘之虚以观师
 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己巳晋
 师陈于莘北胥臣以下军之佐当陈蔡子玉以若敖
 之六卒将中军曰今日必无晋矣子西将左子上将
 右胥臣蒙马以虎皮先犯陈蔡陈蔡奔楚右师溃狐
 毛设二旆而退之栾枝使舆曳柴而伪遁楚师驰之
 原轸郤溱以中军公族横击之狐毛狐偃以上军夹
 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子玉收其卒而止故不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0167-0238b.png
 败晋师三日馆谷及癸酉而还愚谓此其实传也其
 事虽多出于谲而其攘夷尊华之大义足以蔽其愆
 矣胡氏曰荆楚恃强凭陵诸夏灭黄而霸主不能恤
 败徐于娄林而诸大夫不能救执中国盟主而在会
 者不敢与之争今又戍谷逼齐合兵围宋战胜中国
 威动天下非有城濮之败则民其被发左衽矣宜有
 美辞称扬其绩而春秋所书如此其略何也仁人明
 其道不计其功正其义不谋其利文公一战胜楚遂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0167-0238c.png
 主夏盟以功利言则高矣语道义则三王之罪人也
 知此说则曾西不为管仲而仲尼孟子虽老于行而
 不悔其有以夫愚谓春秋直书其事而美恶自见不
 待词之称扬也仲尼之徒虽无道桓文之事者自王
 道视之则然也然而又取管仲之功以为如其仁微
 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则圣人广大之心胸可见矣
 今楚围宋晋侯会诸侯以伐楚而救宋正得攘夷崇
 夏之义而乃以谲诈罪之是犹夺禦寇之兵以资寇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0167-0238d.png
 之虐也以其小者失其大者奚可哉
楚杀其大夫得臣
 正传曰书楚杀其大夫得臣讥楚之弃其将也左氏
 曰楚子玉既败楚子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
 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
 以为戮及连谷而死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
 余毒也已蔿吕臣实为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胡
 氏曰按左氏晋师既克曹卫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0167-0239a.png
 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晋侯在外十九年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备知之矣天假之年
 而除其害其可废乎子玉使伯棼请战楚子怒少与
 之师惟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而不止也
 子玉从晋师文公退三舍辟之楚众欲止子玉不可
 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夫得臣信有罪矣而楚子知其
 不可敌不能使之勿敌而少与之师又以一败杀之
 是以师为重而弃其将以与之也是晋再克而楚再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0167-0239b.png
 败也此说是矣又谓称国以杀而不去其官则义例
 之凿矣
卫侯出奔楚
 正传曰书卫侯出奔楚著弃亲从敌之非也而晋侯
 弃义并见矣卫侯之奔楚晋逼之也故书奔楚苟求
 其奔楚之故则晋侯驱同姓以归敌国其弃大义可
 见矣胡氏曰卫侯失守社稷背晋即楚于文公何罪
 乎卫之祸文公为之也初齐晋盟于敛盂卫侯请盟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0167-0239c.png
 晋人不许是塞其向善之心虽欲自新改辙而其道
 无由也高帝一封雍齿而功臣不竞世祖烧弃文书
 而反侧悉安使文公释怨许卫结盟南向诸侯弃楚
 而归晋矣忿不思难惟怨是图必使卫侯窜身无所
 奔于荆蛮归于京师兄弟相残君臣交讼谁之咎也
 夫心不外者乃能统大众智不凿者乃能处大事文
 公欲主夏盟取威定霸而举动烦扰若不胜任者惟
 凿智自私而心不广也春秋于卫侯失国出奔不以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0167-0239d.png
 其罪名之而重文公之咎盖端本议刑责备贤者之
 意也
五月癸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卫子莒子盟
于践土
 正传曰卫子者卫叔武也卫侯出奔楚故使其弟叔
 武往会称子者将立以为君也书公会晋侯与诸侯
 盟于践土著晋侯尊王之义也主盟者晋侯而云公
 会者内史之词也据左传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宫于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0167-0240a.png
 践土乡役之三月则是晋侯作王宫以俟天子巡狩
 而与诸侯先为此会盟以尊周室此时王未会也盖
 诸侯之会盟为王也而公谷诸儒谓王亦会盟有何
 义乎盖诸侯会盟此一事也王以巡狩而出居于王
 宫以临诸侯享醴命晋侯为伯此又一事也复两言
 公朝于王所者即此也但经有诸侯会盟而无天王
 同会又不见策命之文则公谷左氏所载策命之事
 及晋侯召王致王会王之事则知诸传皆未可信也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0167-0240b.png
 所谓以经證传之真伪也
陈侯如会
 正传曰书陈侯如会善归义也附会于践土也公羊
 曰其言如会何后会也谷梁曰如会外乎会也于会
 受命也
公朝于王所
 正传曰王所者即作王宫于践土者也书公朝于王
 所著尊王之义也臣之于君惟其所在而朝觐焉所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0167-0240c.png
 以尊尊也公谷乃有非其所之论又有不与致天子
 之论皆非也胡氏又以为朝于庙礼也于外非礼也
 则古之天子巡狩诸侯各朝于方岳者皆非欤又曰
 古者天子巡狩于四方有常时诸侯朝于方岳有常
 所其宫室道途可以预脩故民不劳其共给调度可
 以预备故国不费今天王下劳晋侯公朝于王所则
 非其时与地矣愚谓如胡氏之说责王巡狩之非时
 可也责鲁以不必朝王所可乎必执时与地而不朝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0167-0240d.png
 鲁受诛矣又曰然则天子在是其可以不朝乎天子
 在是而诸侯就朝礼之变也春秋不以诸侯就朝为
 非而以王所非其所为贬正其本之意也愚谓此胡
 氏之说小变矣
六月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
 正传曰郑卫侯名书卫侯郑自楚复归于卫罪卫侯
 也夫国有人民社稷宗庙命于天子传之先君守死
 而弗去者也卫侯无道不能自立舍其社稷宗庙以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0167-0241a.png
 奔楚使其弟叔武受盟践土立以为君矣又自楚以
 归卫兄弟相戮君臣相讼乱国败伦郑之罪大矣何
 以容于天地之间乎
卫元咺出奔晋
 正传曰书卫元咺出奔晋著非义也君臣之义无所
 逃于天地之间元咺既奉卫侯郑之命以立叔武叔
 武立以治反卫侯则是君臣之义未绝也闻郑之将
 归劝叔武逊位以迎之则君臣之义全矣不知出此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0167-0241b.png
 及郑既入杀叔武乃奔晋以讼其君可谓义乎左氏
 曰或诉元咺于卫侯曰立叔武矣其子角从公公使
 杀之咺不废命奉夷叔以入守六月晋人复卫侯宁
 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曰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
 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
 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捍牧圉不协之故用昭乞盟
 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行者无
 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0167-0241c.png
 君是纠是殛国人闻此盟也而后不贰卫侯先期入
 宁子先长牂守门以为使也与之乘而入公子歂犬
 华仲前驱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
 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歂犬走出公使
 杀之元咺出奔晋愚谓考传以观经则直书奔晋而
 义自见矣胡氏之说又谓称名以罪郑及称复不称
 复与易词之说皆义例之凿也
陈侯款卒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0167-0241d.png
 正传曰款陈侯名书卒义见前
秋杞伯姬来
 正传曰伯姬杜氏以为庄公女归宁曰来书杞伯姬
 来著归宁之非礼也礼女子嫁父母在岁一归宁犹
 虑不得伯姬庄公之女而归宁非礼矣吴氏曰杞桓
 公伯姬之次子继其兄成公而立即来朝鲁为鲁所
 卑又使卿帅师入其国鲁之待杞可谓无恩矣故伯
 姬又来谢过求平也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0167-0242a.png
公子遂如齐
 正传曰书公子遂如齐纪平齐也吴氏曰鲁以楚师
 伐齐取谷幸而孝公遄卒未及报怨晋文既伯齐鲁
 均为受盟之国齐不敢背盟以报鲁故鲁因使遂聘
 讲好释怨也是矣
冬公会晋侯齐侯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
于温
 正传曰温本畿内地为狄所灭者书公会晋侯齐侯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0167-0242b.png
 宋公蔡侯郑伯陈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左氏曰讨
 不服也愚以文观之此书会在天王狩于河阳之上
 则知天王将出狩诸侯会以朝之所以尊王也且议
 讨卫许所以服有罪也谷梁曰讳会天王非也夫温
 会将以朝王讨罪而天王亦会有何义乎若以此会
 为讳王会则下不当又有天王狩河阳之文矣盖诸
 侯会与天王狩各为一事且会温无会天王之文以经
 證传之伪不足信矣但因谷梁两倡会天王之说公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0167-0242c.png
 羊遂为致天子之说而胡氏因之误矣何以言之以
 两书公朝于王所可见诸侯皆朝天王而非天王下
 与诸侯之会矣欲尊周而全晋者当以此论为正而
 祛公谷之惑可也
天王狩于河阳
 正传曰河阳即温也谷梁曰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温
 在河北也狩巡狩也天子巡狩于河阳而临诸侯之
 朝也书天王狩于河阳讥非礼也礼五载天子一巡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0167-0242d.png
 狩群后四朝天子巡狩之年至于方岳其方诸侯来
 朝今狩非方岳天下诸侯毕会而朝王所非周礼矣
 故春秋书以讥之左氏曰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
 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
 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愚谓此非孔子
 之言也若以为非其地则是也公羊以为不与再致
 天子谷梁以为为天王讳左氏召王与公谷之说皆
 非也天子自往巡狩而诸侯适会朝于王所也盖当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0167-0243a.png
 时王以巡狩之名而往故史亦以狩书非仲尼特书
 以尊周全晋也胡氏引啖助谓原晋自嫌之心嘉其
 尊王之意则请王之狩忠亦至矣又曰既为王讳之
 又为晋解之岂圣人大公至正之心哉
壬申公朝于王所
 正传曰其称日者公羊以为录于内是也书公朝于
 王所著尊王之义也诸侯会于是天王来狩故朝之
 谷梁以为朝于庙礼也于外非礼也愚谓非也夫礼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0167-0243b.png
 者敬而已矣惟其所在而致敬焉礼也故天子巡狩
 诸侯各朝于方岳何莫非礼乎言公朝则非独公朝
 也故谷梁曰独公朝欤诸侯尽朝也观诸侯尽朝则
 诸侯尊王之义同也此晋之所以为伯也故谷梁谓
 曰公朝而尊天子会于温言小诸侯若以为召王致
 天子则不臣甚矣何以服天下何足以为伯乎
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
 正传曰书晋人执卫侯归之于京师言执之非义也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0167-0243c.png
 罪晋侯听君臣之讼也卫侯杀叔武固有罪矣然君
 臣无讼不思投鼠忌器之义乎天子之禁无专杀大
 夫卫侯专杀叔武声大义讨之可也而使与元咺辨
 曲直卫侯不胜遂刑其大夫乃执其君以归之于京
 师使若断在京师然则文公之谲亦可见矣公羊曰
 卫侯之罪杀叔武也叔武让国文公逐卫侯而立叔
 武叔武辞立而他人立则恐卫侯之不得反也故于
 是已立然后为践土之盟治反卫侯卫侯得反曰叔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0167-0243d.png
 武篡我元咺争之曰叔武无罪终杀叔武元咺走而
 出左氏曰卫侯与元咺讼宁武子为辅针庄子为坐
 士荣为大士卫侯不胜杀士荣刖针庄子谓宁俞忠
 而免之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宁子职纳橐
 饘焉愚谓无上之风渐不可长讨卫侯可也听元咺
 之讼不可也元咺可以讼卫侯则文公可以讼天王
 矣奚可哉国语谓晋侯执卫成公归之于周请杀之
 王曰不可夫君臣无狱今元咺虽直不可听也君臣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0167-0244a.png
 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
 为臣杀其君而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诸
 侯而有再逆故余惧其无后夫刑必依于人伦以为
 之断天下之大义也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
 正传曰自晋复归者犹言从晋复归也公谷胡氏有
 力有奉之说求之太深矣书卫元咺复归于卫著其
 归之非道也左氏曰元咺归于卫立公子瑕愚谓卫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0167-0244b.png
 侯不知其弟叔武守国以俟已之归而杀之卫侯有
 罪矣元咺为臣而诉其君于晋元咺之罪一矣与其
 君辨曲直使之被执归之于京师罪二矣又归卫而
 立公子瑕不听命于天王而擅废立罪三矣故春秋
 书其归则其归之非道见矣
诸侯遂围许
 正传曰诸侯即上会朝之诸侯也谷梁曰遂继事也
 书诸侯遂围许讨许不臣之罪也胡氏曰诸侯此再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0167-0244c.png
 会天子再至皆朝于王所而许独不会以其不臣也
 故诸侯围许按古者巡狩诸侯各朝于方岳今法天
 子行幸三百里内亦皆问起居许距河阳践土近矣
 而可以不会乎愚谓观胡氏巡狩朝岳之说则上践
 土之盟温之会河阳之狩王所之朝为上临下之礼
 下尊君之义居然可见胡氏已明之而又何必惑于
 左氏公谷之论以伤尊周全晋之义矣乎
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0167-0244d.png
 正传曰谷梁云天子免之其曰复通王命也遂继事
 也伯襄曹子也书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
 著晋文之补过也晋文灭曹为灭同姓其罪过大矣
 春秋书其补过乐与人为善之义见矣左氏曰丁丑
 诸侯围许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史使曰以
 曹为解齐桓公为会而封异姓今君为会而灭同姓
 曹叔振铎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且合诸侯
 而灭兄弟非礼也与卫偕命而不与偕复非信也同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0167-0245a.png
 罪异罚非刑也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舍此
 三者君将若之何公说复曹伯遂会诸侯围许愚谓
 晋文虽因疾而感于筮史之言然人之将死其言也
 善至是其贪愤之心息而悔过之心生矣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0167-0245b.png
 
 
 
 
 
 
 
 春秋正传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