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167-017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正传卷十二    明 湛若水 撰
  僖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兄母成风/夫人声姜在位三十三年)
(惠王十/八年)元年(齐桓二十七年晋献十八年卫文公燬元/年蔡穆十六年郑文十四年曹昭三年陈)
(宣三十四年杞惠十四年宋桓二十/三年秦穆公任好元年楚成十三年)
春王正月
 正传曰书元年书春王正月而不书即位义见前左
 氏曰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复入不书讳之也理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167-0176d.png
 或然也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
 正传曰聂北邢地次者止也书乃止齐焉顿兵整旅
 之意书齐师宋师曹师次子聂北救邢著伯主攘夷
 崇华之义也邢虽小中国也狄人灭之是夷狄陵中
 国冠屦之反易矣桓公为盟主帅与国之师而往救
 之缓而不及邢人出奔乃为之城邢焉然其始终仗
 义亦可见矣而以为书次以讥之者非也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167-0177a.png
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正传曰夷仪杜氏以为邢地书邢迁于夷仪纪避狄
 也左氏曰诸侯救邢邢人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具
 邢器用而迁之师无私焉夏邢迁于夷仪愚谓此实
 传也谷梁曰迁者犹得其国家以往者也其地邢复
 见也
齐师宋师曹师城邢
 正传曰城邢者邢城为狄所坏故为之修而筑之也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167-0177b.png
 复书齐师宋师曹师城邢著伯主恤小全华之义也
 此犹是初次于聂北之师会邢溃遂为之逐狄人今
 又为之城邢故国也左氏曰诸侯城之救患也凡侯
 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公羊曰此一事也不复言师
 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谷梁曰美齐侯之功也胡氏
 曰再书齐师宋师曹师城邢者美桓公志义卒有救
 患之功也不以王命兴师亦圣人之所与乎中国衰
 微夷狄猾夏天子不能正至于迁徙奔亡诸侯有能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167-0177c.png
 救而存之则救而存之可也以王命兴师者正能救
 而与之者权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
 正传曰夷齐地姜氏哀姜齐女也闵公哀姜之娣所
 生哀姜通于庆父与闻弑闵公奔于齐地以薨或自
 死或人死之无所据不敢质疑公羊以为桓公召而
 缢杀之者无此理谷梁胡氏遂宗之非也夫桓公于
 哀姜为亲独无议亲之义乎缢杀之为擅杀独不顾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167-0177d.png
 无王之义乎何以为霸主乎既在齐地齐侯宜严加
 兵卫以防守之待其自尽恩义之两得也以归者以
 丧归于鲁也生既嫁鲁死当归鲁哀姜虽与杀子之
 罪子无出母之义葬以小君之礼夫谁曰不宜观不
 去其夫人可知矣书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纪
 国之大事也其曰地不地皆后儒臆说私例也
楚人伐郑
 正传曰书楚人伐郑纪夷狄之犯中国也有报则史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167-0178a.png
 书之圣人笔之而不削以著其罪也胡氏以此称人
 为楚寖强夫中国之于楚以夷狄视之岂以其强弱
 而异其称耶其他称人又以为贬为师少者何其义
 例之不一矣
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
 正传曰柽杜氏以为宋地书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
 伯邾人于柽著善会也何以为会之善善其同谋救
 郑也左氏曰盟于荦谋救郑是也荦即柽也楚人伐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167-0178b.png
 郑桓公合诸侯而救之崇中国攘夷狄霸者之义也
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正传曰偃邾地败者胜之之词也书公败邾师于偃
 著非义也左氏曰虚丘之戍将归者也胡氏曰柽之
 会谋救郑而公与邾人咸与焉则是志同而谋协也
 今既会邾人于柽又败邾师于偃于此责公无攘夷
 狄安中国之诚矣凡此类皆直书其事而义自见矣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拿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167-0178c.png
 正传曰郦杜氏以为鲁地败者胜之之名莒拿莒大
 夫也公子友即季友也书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
 获莒拿著公子应敌取胜之善也春秋无义战莒师
 临鲁地而与之战战而能胜则善矣公羊曰庆父弑
 闵公走而之莒莒人逐之将由乎齐齐人不纳却反
 舍于汶水之上使公子奚斯入请季子曰公子不可
 以入入则杀矣奚斯不忍反命于庆父自南涘北面
 而哭庆父闻之曰嘻此奚斯之声也诺己曰吾不得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167-0178d.png
 入矣于是抗辀经而死莒人闻之曰吾已得子之贼
 矣以求赂乎鲁鲁人不与为是兴师而伐鲁左氏曰
 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拿非卿
 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此实传也以
 为责之者非也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丧至自齐
 正传曰称夫人称氏不称姜者史阙文耳公谷胡氏
 皆以为贬者非也若以为贬何以又书氏字乎夫人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167-0179a.png
 预杀二子几于亡国其罪不待乎不姜而自见矣书
 夫人姜氏之丧至自齐则夫人不母之罪子无绝母
 之义并见矣其至自齐左氏曰女子从人者也故义
 不得不归夫人预杀二子而窜死于外可谓不母矣
 胡氏以为大义已绝不可复入宗庙矣书孙于邾薨
 于夷者绝哀姜也而云子无绝母之义者何礼曰为
 伋也妻则为白也母不为伋也妻则不为白也母今
 哀姜虽身犯大恶而庄公生时未出之也是犹为鲁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167-0179b.png
 君母也义当从人则齐人当归之鲁侯当受之葬以
 小君之礼也盖名分未绝则义亦未绝也
(惠王十/九年)二年(齐桓二十八年晋献十九年卫文二年蔡/穆十七年郑文十五年曹昭四年陈宣三)
(十五年杞惠十五年宋桓二十/四年秦穆二年楚成十四年)
春王正月城楚丘
 正传曰楚丘卫邑也城者筑城也书城楚丘著霸主
 兴灭之义也卫为狄所灭桓公合诸侯与之城楚丘
 以避狄而存卫也左氏公谷皆以为封卫而责其专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167-0179c.png
 封之非胡氏从之皆非也卫之服命名爵如故也特
 徙城于楚丘耳地不同而爵同何事于封乎然则邢
 迁于夷仪亦可谓之自封乎胡氏曰卫人渡河野处
 曹邑许穆夫人闵其亡而载驰赋文公徙居楚丘而
 后百姓说夫如是则徙居楚丘耳焉得谓之封此与
 古公亶父避狄迁于岐山之下正同未闻谓周亡于
 狄而再自封也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167-0179d.png
 正传曰邦君之妻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哀姜者庄公
 之夫人也有小君之道焉书辛巳葬我小君哀姜纪
 国母丧葬之大事也哀姜虽徙死于夷然而未有君
 父与夫出之者则小君之名犹在葬当以小君之礼
 也此犹称小君犹书哀姜则上夫人氏之丧归自齐
 诸儒以为去其姜姓而绝之者妄矣凡观春秋者当
 以此知义例之非
虞师晋师灭下阳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167-0180a.png
 正传曰下阳虢之邑也书虞师晋师灭下阳著陵暴
 之罪也左氏曰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
 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
 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
 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䁥之虽谏将不听乃
 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
 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
 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167-0180b.png
 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
 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愚谓此实传也
 程子曰虞假道而助晋伐虢虢之亡虞实致之故以
 虞为主下阳邑也虢之亡由此故即书灭胡氏曰孟
 子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然则晋人造意以虞首恶何
 也贪得重赂遂其强暴灭兄弟之国以及其身而亡
 其社稷所以为首乎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167-0180c.png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正传曰贯宋地书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著盟
 会之善也春秋无善盟何以善贯之盟善其威夷以
 尊华也谷梁曰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人也江
 人黄人者远国之辞也中国称齐宋远国称江黄以
 为诸侯皆来至也胡氏曰按左氏盟于贯服江黄也
 荆楚天下莫强焉江黄者其东方之与国也二国来
 定盟则楚人失其右臂矣乐毅破齐先结韩赵孔明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167-0180d.png
 伐魏申好江东虽武王牧野之师亦誓友邦远及庸
 蜀彭濮八国之人共为掎角之势也桓公此盟其服
 荆楚之虑周矣其帖荆安夏救灾恤邻之义著矣盟
 虽春秋所恶然诸侯皆在独言远国者许是盟也
冬十月不雨
 正传曰书冬十月不雨纪灾异也周冬十月夏之八
 月用雨之时也冬不雨则春无麦禾可知矣无麦禾
 则民饥可知矣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167-0181a.png
楚人侵郑
 正传曰书楚人侵郑著中国不自振之患也左氏曰
 楚人伐郑斗章囚郑聃伯
(惠王二/十年)三年(齐桓二十九年晋献二十年卫文三年蔡/穆十八年郑文十六年曹昭五年陈宣三)
(十六年杞惠十六年宋桓二十/五年秦穆三年楚成十五年)
春王正月不雨夏四月不雨
 正传曰二年既书冬十月不雨今又书春正月不雨
 夏四月不雨连三时而不雨纪大灾也圣人笔之忧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167-0181b.png
 民之情见矣胡氏因谷梁一时言不雨者闵雨有志
 乎民之说而遂以为冬不雨而书春不雨而书夏不
 雨而书以著僖公之勤谬矣夫史者直书以示后世
 雨旸不时以为咎徵之戒可也岂可因其勤慢以为
 书之疏数耶愚故曰圣人忧民之情见矣
徐人取舒
 正传曰书徐人取舒著兼并之罪也舒附楚国家氏
 曰荆舒是惩舒与荆比而为中国患其来久矣徐伐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167-0181c.png
 舒为中国挠楚也春秋书此盖与其伐而不与其取
 也
六月雨
 正传曰书六月雨志喜也上书三时不雨志忧也五
 事脩则休徵应五事不脩则咎徵应圣人志天时以
 为人事之劝惩其忧喜之情见矣
秋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正传曰阳谷齐地书齐侯宋公江人黄人会于阳谷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167-0181d.png
 著诸侯同会攘夷之善也言齐宋不言公者举齐宋
 则公与诸侯皆在矣言江黄不言诸国者举江黄则
 诸国皆在矣左氏曰谋伐楚也胡氏曰次陉之师诸
 侯皆在江黄独不与焉则安知其为谋伐楚乎曰兵
 有聚而为正亦有分而为奇诸侯之师同次乎陉所
 谓聚而为正也江人黄人各守其地所谓分而为奇
 也次陉大众厚集其阵声罪致讨以震中国之威江
 人黄人各守其境按兵不动以为八国之援此克敌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167-0182a.png
 制胜之谋也退于召陵而盟礼定循海以归而涛涂
 执然后及江人黄人伐陈则知侵蔡次陉而二国不
 会自为掎角之势明矣此大会而未言者善是谋也
冬公子友如齐涖盟
 正传曰涖犹临也就彼而盟之谓书公子友如齐涖
 盟著寻盟之非也阳谷之会不言盟葵丘之会载书
 而不歃血不贵盟也盟者忠信之薄也左氏曰齐侯
 为阳谷之会来寻盟冬公子友如齐涖盟愚谓阳谷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167-0182b.png
 之会天下诸侯大会也大会者大公也天下诸侯大
 会声大公之道以伐楚攘夷狄以尊中国则善矣不
 踰时又如齐以寻盟则私小之道也夫盟可寻也亦
 可寒也非霸者之道矣故春秋书而非之
楚人伐郑
 正传曰书楚人伐郑见夷狄屡犯中国也左氏曰郑
 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齐方勤我弃德不祥
(惠王二/十一年)四年(齐桓三十年晋献二十一年卫文四年蔡/穆十九年郑文十七年曹昭六年陈宣三)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167-0182c.png
(十七年杞惠十七年宋桓二十/六年秦穆四年楚成十六年)
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
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正传曰陉楚地书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
 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著霸者仁义之师
 也侵蔡伐楚义也蔡溃不土其地不分其民于楚次
 陉以问罪不肆强深入皆仁也何以侵蔡遂伐楚张
 氏曰蔡自献舞以来屈服于楚桓公欲讨楚而加兵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167-0182d.png
 于附楚之蔡先责其以文王之胄而甘心于僣窃之
 夷所谓中国而僭乱则甚恶之也左氏曰春齐侯会
 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
 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
 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
 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
 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
 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167-0183a.png
 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
 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愚谓此
 见仗义执言之事乃实传也胡氏曰潜师掠境曰侵
 侵蔡者奇也声罪致讨曰伐伐楚者正也遂者继事
 之词而有专意次止也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
 以缩酒桓公是徵而楚人服罪师则有名矣孟氏何
 以独言春秋无义战也譬之杀人者或曰人可杀欤
 曰可孰可以杀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矣国可伐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167-0183b.png
 欤曰可孰可以伐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矣楚虽
 暴横凭陵上国齐不请命擅合诸侯岂可谓为天吏
 以伐之乎愚谓此又不可不知也
夏许男新臣卒
 正传曰新臣许男名书许男新臣卒纪同盟之大故
 也而其卒之非正自见矣夫既许诸侯以盟则死生
 以之在国则死于国在师则死于师正也许男病则
 复归于国而死故春秋书以非之胡氏曰刘敞曰诸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167-0183c.png
 侯卒于外者在师则称师在会则称会今许男一无
 称者此去师与会而复归其国之验也召陵地在颍
 川是以许男复焉古者国君即位而为椑岁一漆之
 出疆必载椑卒于师曰师卒于会曰会正也许男新
 臣卒非正也其为人君不知命者也不知命则必畏
 死畏死则必贪生贪生则必乱于礼矣而后有容身
 苟免之耻而后有淫祀非望之惑此说是也夫知死
 生之说通昼夜之道者亦岂有以异于人哉苟得正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167-0183d.png
 而毙焉则无求矣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正传曰屈完楚大夫召陵在颍川县楚地也书楚屈
 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则楚之服义齐之仗义而攘
 夷尊王之义并见矣左氏曰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
 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
 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167-0184a.png
 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
 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
 盟公羊曰其言盟于师盟于召陵何师在召陵也师
 在召陵则曷为再言盟喜服楚也楚夷狄也而亟病
 中国南狄与北夷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
 攘夷狄卒帖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胡氏亦曰来盟
 于师嘉服义也盟于召陵序桓绩也桓公帅八国之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167-0184b.png
 师侵蔡而蔡溃伐楚而楚人震恐兵力强矣责包茅
 之不贡则诺问昭王之不复则辞徼与同好则承以
 寡君之愿语其战胜攻克则对以用力之难然而桓
 公退师召陵以礼楚使卒与之盟而不遂也于此见
 齐师虽强桓公能以律用之而不暴楚人已服桓公
 能以礼下之而不骄庶几乎王者之事矣故春秋之
 盟于斯为盛而杨子称之曰齐桓之时缊而春秋美
 召陵是也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167-0184c.png
齐人执陈辕涛涂
 正传曰辕涛涂陈大夫书齐人执陈辕涛涂著其执
 之非正也左氏曰陈辕涛涂谓郑申侯曰师出于陈
 郑之间国必甚病若出于东方观兵于东夷循海而
 归其可也申侯曰善涛涂以告济侯许之申侯见曰
 师老矣若出于东方而遇敌惧不可用也若出于陈
 郑之间共其资粮扉屦其可也齐侯说与之虎牢执
 辕涛涂愚谓此实传也据左氏之说乃因辕涛涂一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167-0184d.png
 言之误而遂以为不忠而执之也然陈与诸侯同盟
 以伐楚楚服而归虽宥之可也涛涂非有逆上之罪
 而乃因小故越国而执之非伯讨之正矣故家氏以
 为不与其执是也
秋及江人黄人伐陈
 正传曰及者承上文齐及之也何以知为非鲁公及
 之以下书公至自伐楚而知之也夏执辕涛涂秋即
 及江黄以伐陈若一事然也左氏曰秋伐陈讨不忠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167-0185a.png
 也愚谓所谓不忠者未有所见必因辕涛涂之误师
 以为不忠也既执其大夫又伐其国岂奉词讨罪伯
 者之师乎春秋书之著其伐之非也桓公于是乎霸
 业衰矣
八月公至自伐楚
 正传曰书公至自伐楚者君举必书也况征战大事
 久劳于外乎且归必有反面告至之礼焉公羊曰楚
 已服矣何以致伐楚叛盟也愚谓楚非叛盟也公始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167-0185b.png
 以伐楚行安得不以伐楚至乎
葬许穆公
 正传曰书葬许穆公纪同盟之大事也有来赴则史
 书之圣人笔之致同盟恤患之义耳
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郑人许人
曹人侵陈
 正传曰兹叔牙子书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人卫人
 郑人许人曹人侵陈著其侵之不正也迁怒也非王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167-0185c.png
 者大公至正一怒而安天下之心也左氏曰叔孙戴
 伯帅师会诸侯之师侵陈陈成归辕涛涂胡氏曰扬
 子法言或问为政有几曰思斁昔在周公征于东方
 四国是王其思矣夫齐桓公欲径陈陈不果纳执辕
 涛涂其斁矣夫桓公识明而量浅管仲器不足而才
 有馀方楚人未帖而齐以为忧也致勤于郑振中夏
 之威会于阳谷惇远国之信按兵于陉脩文告之辞
 退舍召陵结会盟之礼何其念之深礼之谨也存此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167-0185d.png
 心以进善则桓有王德而管氏为王佐矣尧舜性之
 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乌知其非
 有惜乎桓公假之不久而遽归也楚方受盟志已骄
 溢陈大夫一谋不协其身见执其国见伐见侵而怒
 犹未怠也桓德于是乎衰矣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
 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
 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曾可厚以责人不自反乎
 原其失在于量浅而器不宏也魏武才得荆州而张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167-0186a.png
 松见忽唐庄宗自矜取汴而高氏不朝成汤胜夏抚
 有万方乃曰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慄慄危惧若将
 陨于深渊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
 以尔万方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愚谓胡氏此论
 是矣又谓春秋称人以执罪齐侯则凿矣
(惠王二/十二年)五年(齐桓三十一年晋献二十二年卫文五年/蔡穆二十年郑文十八年曹昭七年陈宣)
(三十八年杞惠十八年宋桓二/十七年秦穆五年楚成十七年)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167-0186b.png
 正传曰五年春不书王正月者史逸之耳可见春秋
 不可以一字起义矣按正月左氏曰正月辛亥朔日
 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
 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愚谓左氏志正月于春之下
 志辛亥日南至于正月之下盖至日在子月由是观
 之则知子月为至日为周之春为周之正月无疑矣
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正传曰书晋侯杀其世子申生纪人伦之大变也左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167-0186c.png
 氏曰晋侯使以杀太子申生之故来告愚谓来告故
 史氏因其告而书之圣人笔之而为天下后世戒也
 谷梁曰目晋侯斥杀恶晋侯也胡氏谓公羊子曰杀
 世子母弟直称君者甚之也申生进不能自明退不
 能违难爱父以姑息而陷之不义谗人得志几至亡
 国先儒以为大仁之贼也而目晋侯斥杀专罪献公
 何也春秋端本清源之书也内宠并后嬖子配适乱
 之本也骊姬宠奚齐卓子嬖乱本成矣尸此者其谁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167-0186d.png
 乎是故目晋侯斥杀专罪献公使后世有欲紊妃妾
 之名乱适庶之位纵人欲灭天理以败其家国者知
 所戒焉以此防民犹有以尧母名门使奸臣逆探其
 意有危皇后太子之心以成巫蛊之祸者
杞伯姬来朝其子
 正传曰云来朝其子者以其子来朝也书杞伯姬来
 朝其子著三失礼也妇人越国一失礼也把伯从其
 母来朝二失礼也僖公受之三失礼也谷梁曰妇人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167-0187a.png
 既嫁不踰竟踰竟非正也诸侯相见曰朝伯姬为志
 乎朝其子也伯姬为志乎朝其子则是把伯失夫之
 道矣诸侯相见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
 也故曰把伯姬来朝其子参讥也
夏公孙兹如牟
 正传曰牟小国书夏公孙兹如牟著非礼也左氏曰
 公孙兹如牟娶焉愚谓大夫非君命公事不越境公
 孙兹因娶而往牟焉则是以私事越国非礼也或曰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167-0187b.png
 如牟亲迎何以为非礼娶私事也如为馆于境内行
 亲迎焉又何不可之有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
首止
 正传曰首止卫地及犹与也书公及齐侯宋公陈侯
 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善其会也善
 宁周尊王之义也左氏曰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
 宁周也此其实传也程子曰世子王之贰不可与诸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167-0187c.png
 侯列世子出诸侯会之故其辞异是也而其义自明
 胡氏又泥特书及以会之说则凿矣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正传曰诸侯即上列国也书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著善盟也春秋无善盟此何以善盟夏诸侯会王世
 子于首止而不敢与盟秋诸侯盟于首止而世子不
 与尊王世子也尊王世子所以尊王也所以定王世
 子也谷梁曰无中事而复举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167-0187d.png
 不敢与盟也尊则其不敢与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
 故谨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诸侯也不
 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块然受诸侯之尊
 已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则其
 所善焉何也是则变之正也天子微诸侯不享觐桓
 控大国扶小国统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
 王尊王世子于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
 王命会齐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167-0188a.png
 是亦变之正也天子微诸侯不享觐世子受诸侯之
 尊己而天王尊矣世子受之可也胡氏曰首止之盟
 美之大者也王将以爱易世子桓公有忧之控大国
 扶小国会于首止以定其位太子践阼是为襄王一
 举而父子君臣之道皆得焉故夫子称之曰管仲相
 桓公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
 左衽矣首止之盟为天下正君臣父子之大伦故曰
 首止之盟美之大者也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167-0188b.png
郑伯逃归不盟
 正传曰书郑伯逃归不盟罪郑伯之无信也诸侯会
 王世子于首止左氏以为谋宁周也今以王非义之
 命遂逃归不盟吾故曰春秋书之以罪郑之无信也
 左氏曰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
 晋可以少安郑伯喜于王命而惧其不朝于齐也故
 逃归不盟孔叔止之曰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
 亲患必至病而乞盟所丧多矣君必悔之弗听逃其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167-0188c.png
 师而归胡氏曰事有恶者不与为幸其善者不与
 为贬平丘之盟恶也请鲁无勤是以为幸故直书曰
 公不与盟首止之盟善也犯众不盟是以为贬故特
 书曰郑伯逃归逃者匹夫之事以诸侯之尊下行匹
 夫之事虽悔于终病而乞盟如所丧何其书逃归不
 盟深贬之也或曰首止之会非王志也王恶齐侯定
 世子而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汝以从楚可以少安
 郑伯喜于王命而畏齐故逃归不盟然则何罪乎曰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167-0188d.png
 春秋道名分尊天王而以大义为主夫义者权名分
 之中而当其可之谓也诸侯会王世子虽衰世之事
 而春秋与之者是变之中也郑伯虽承王命而制命
 非义春秋逃之者亦变之中也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正传曰弦小国也书楚人灭弦弦子奔黄著夷狄陵
 暴之罪也左氏曰楚斗谷于莬围弦弦子奔黄于是
 江黄道柏方睦于齐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167-0189a.png
 又不设备故亡愚谓此实传也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正传曰书日有食之纪天变也圣人笔之示人君脩
 省之义耳
冬晋人执虞公
 正传曰书晋人执虞公交讥之也晋阴谋假道灭人
 之国而执其君虞酖酣货宝自灭其国而身被执戮
 均之为不义也故交讥之左氏曰晋侯复假道于虞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167-0189b.png
 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
 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
 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虞公不听冬十二
 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
 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脩虞
 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
 易也胡氏曰书灭夏阳于始而记执虞公于后可以见
 弃义趋利黩货无厌之能亡国败家审矣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167-0189c.png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167-0189d.png
 
 
 
 
 
 
 
 春秋正传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