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67-004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正传卷一     明 湛若水 撰
  𨼆公(名息姑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二十三而至𨼆公惠公继室所生在位十)
   (一/年)
(周平王四/十九年)元年(齐僖公禄父九年晋鄂侯郤二年曲沃/庄伯鲜十一年卫桓公完十三年蔡宣)
(公考父二十八年郑庄公寤生二十二年曹桓公终生/三十五年陈桓公鲍二十三年杞武公二十九年宋穆)
(公和七年秦文公四十四/年楚武王熊通十九年)
春王正月
卷一 第 1b 页 WYG0167-0043d.png
 正传曰春王正月乃春秋表时以纪事之通例无事
 亦书虚以待事也公羊曰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
 谓谓天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
 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程子曰春天时正月王正月
 书王正月言人君当上奉天时下承王正是也然而
 因以为表时纪事之例榖梁曰虽无事必举正月谨
 始也非也何以谓王之正月也春秋之时时月不协
 盖必有非王之正月者矣列国之正朔或不同也胡
卷一 第 2a 页 WYG0167-0044a.png
 传以为谓正朔改而时月不改者非也孔子作春秋
 皆因史之文况肯以匹夫改周之正朔生今而反古
 乎盖舜巡狩协时月正日时者谓春夏秋冬四时也
 而曰协则知春夏秋冬历代异方容有不同者矣月
 数之起容有不同者矣孔子曰行夏之时则知周时
 不同夏之春夏秋冬者矣盖三阳之月皆可以为岁
 首皆可以为春考之经书春正月无冰之𩔖可见或
 曰子月可以为来岁之始乎曰子时何以为来日之
卷一 第 2b 页 WYG0167-0044b.png
 始也乎夫正月云者为正之月也周正子子正月也
 夏商正寅正丑亦如之如曰正朔改而月数不改则
 名义不正于何称月乎至于吴氏又谓周既有历而
 鲁自造历以春为一岁之始于是改子丑寅之月为
 春夫子因而书之讥也误矣盖夫子欲从周诫生今
 反古况肯书背王制之时月乎鲁之书即周之制子
 为周之正断可见矣其𨼆不书即位者何也史不书
 也不书不在夫子也其文则史也立君以嫡不以庶
卷一 第 3a 页 WYG0167-0044c.png
 桓嫡而幼𨼆长而庶不宜立𨼆非嫡而立立不正也
 故上难以告天子下难以报列国不报故不书史之
 文也不书非夫子之所削也而其是非自见矣圣人
 何心哉左传云不书即位摄也非也夫摄者必立桓
 而𨼆辅之如周公之辅成王可也必据其位焉非篡
 而何三传之言皆非其正也何也左传谓之摄公羊
 谓凡𨼆之立为桓立也榖梁曰不书即位将以让桓
 也均之为济恶之词云尔
卷一 第 3b 页 WYG0167-0044d.png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正传曰邾附庸之国名克字仪父书公及盟者何也
 非其盟也程子曰诸侯交相盟誓乱世之事也胡氏
 曰春秋大义公天下以讲信脩睦为事而刑牲歃血
 要质鬼神非所贵也其又曰𨼆公之私何也左传曰
 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愚谓圣人因鲁
 史之文而书之见失礼之中又失礼焉然则非之之
 义见矣左氏以为曰仪父贵之也公羊以为称字褒
卷一 第 4a 页 WYG0167-0045a.png
 之也皆非也程子曰附庸之君称字同王臣也胡氏
 曰附庸例称字其常也又何褒贵之云乎况此史之
 旧文非圣人加之也圣人书之窃取其义尔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正传曰段郑伯之弟名但直书郑伯克段于鄢则其
 兄弟君臣之罪并见矣而程子以为称郑伯而不言
 弟榖梁以为段弟也而弗为弟公子也而弗为公子
 贬之以贱段而甚郑伯也其意则赘矣又曰郑伯之
卷一 第 4b 页 WYG0167-0045b.png
 处心积虑而成于杀也于鄢远也则得之矣夫仁人
 之于弟亲爱之而已舜封象于有庳亲爱而富贵之
 使吏治而纳其贡税焉斯可矣何以致于恶而远杀
 之乎左氏曰姜氏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
 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
 焉他邑惟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太叔祭仲曰都
 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
卷一 第 5a 页 WYG0167-0045c.png
 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
 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
 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姑待之既而太叔命西
 鄙北鄙贰于已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
 与太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
 庸将自及太叔又收贰以为已邑至于廪延子封曰
 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䁥厚将崩太叔完聚缮
 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卷一 第 5b 页 WYG0167-0045d.png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太叔段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是郑伯之处心积虑杀段也其曰郑伯曰
 克曰段曰鄢鲁史之文也圣人特书之以见义耳或
 曰然则周公之诛管蔡非欤曰周公爱弟之情忧国
 之志仁之至义之尽也直在周公曲在管蔡也郑伯
 养弟之恶而杀之不仁不义之甚曲在郑伯也乌得
 比而同之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卷一 第 6a 页 WYG0167-0046a.png
 正传曰赗者公羊谓以乘马束帛书天王使宰咺来
 归惠公仲子之赗则非礼见矣王而曰天王者天之
 王也程子曰奉若天道也故以为称天子之例其后
 或称或不称史之文有详略耳若以为与夺则以匹
 夫而夺天子之号何以为孔子宰冢宰也咺其名称
 宰咺者并书其爵与名犹云某官某人耳况于礼有
 君前臣名之义而春秋为垂示万世之书乎胡氏谓贬
 而书名以见宰之非宰然则成风亦庄公之妾荣叔
卷一 第 6b 页 WYG0167-0046b.png
 归含赗召伯来会葬又何以书字而不名也由是观
 之则名不名史之文有详略耳圣人但举其事而书
 之其义自见矣何以为非礼也程子曰以夫人礼赗
 人之妾不天乱伦之甚也胡氏曰天王纪法之宗也
 六卿纪法之守也议纪法而脩诸朝廷之上则与闻
 其谋颁纪法而行诸邦国之间则专掌其事而承命
 以赗诸侯之妾是坏法乱纪自王朝始也春秋重嫡
 妾之分故特贬而书名以见宰之非宰也愚谓宰与
卷一 第 7a 页 WYG0167-0046c.png
 名并书则名不足以辱宰但书云天王使某归某赗
 则非礼自见矣何假乎一字之加乎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正传曰左氏称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
 成焉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此其实事也愚谓
 称及称人鲁史旧文也公羊曰及内之微者也程子
 曰称及称人皆非卿也理或然也宿者宿国地宿亦
 与盟不日史略之也榖梁曰卑者之盟不日非也圣
卷一 第 7b 页 WYG0167-0046d.png
 人何以书其盟也不与其盟也春秋无善盟胡氏曰
 凡书盟者恶之或曰周官有司盟掌盟载之法诅祝
 作其词玉府供其器戎右役其事太史藏其约苏公
 亦曰出此三物以诅尔斯夫盟以结信出于人情先
 王犹不禁也愚谓周官固周公之书而此与梦人之
 𩔖则后人所为也夫周公之时天下同轨同伦岂有
 列国盟誓之事盖后世之人为之而不觉其伪之难
 掩也夫自盟誓作而忠信薄矣岂复可以结信哉故
卷一 第 8a 页 WYG0167-0047a.png
 胡氏曰鲁既及仪父宋人盟矣寻自叛之信安在乎
 愚故曰不与其盟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来
 正传曰祭伯程子以为畿内诸侯为王卿士公羊以
 为天子之大夫是也何以书祭伯来罪祭伯也左氏
 曰非王命也榖梁谓来者来朝其弗谓朝弗与朝非
 也愚谓实非朝之礼也私交也夫人臣无私交况以
 王人而外交于诸侯乎况无王命而私越境乎胡氏
卷一 第 8b 页 WYG0167-0047b.png
 曰人臣义无私交大夫非君命不越境所以然者杜
 朋党之原为后世事君而有贰心者之明戒愚谓祭
 伯不能以礼自守天子不能以礼禁之世道可知矣
 圣人特表而书之则祭伯之罪不容逃矣
公子益师卒
 正传曰书公子益师卒志贵戚之大故也圣人窃取
 之义如是而已耳其不日者左氏以为公不与小敛
 公羊以为远榖梁以为恶皆非也胡氏曰公羊以为
卷一 第 9a 页 WYG0167-0047c.png
 远然公子彄远矣而书日则非远也榖梁以为恶然
 公子牙季孙意如恶矣而书曰则非恶也左氏以为
 公不与小敛然公孙敖卒于外而公在内叔孙舍卒
 于内而公在外不与小敛明矣而书日左氏之说亦
 非也是也然又谓其见恩数之有厚薄愚谓恩数之
 厚薄有仪品隆杀焉岂在于日不日之间程子乃又
 谓不书官以公子故使为卿也胡氏因之皆非经之
 本指矣程子曰或日或不日因旧史也古之史记事
卷一 第 9b 页 WYG0167-0047d.png
 简略日月或不备春秋因旧史有可损而不能益也
 由是观之则春秋皆鲁史之文而孟子谓其文则史
 为确乎不可易矣然而程子于他传犹有不皆然者
 何也夫既曰不能益则又安能损惟无损无益其窃
 取之义系于书不书耳
(平王五/十年)二年(齐僖十年普鄂三年卫桓十四年蔡宣二/十九年郑庄二十三年曹桓三十六年陈)
(桓二十四年把武三十年宋穆八/年秦文四十五年楚武二十年)
春公会戎于?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67-0048a.png
 正传曰书公会戎于?著𨼆公之非也左氏谓修惠
 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夫辞盟可矣而独可与之会
 乎榖梁以为危公非也胡氏曰戎狄举号外之也愚
 谓非外之也戎者戎狄之本号也不此之书而何书
 乎圣人因鲁史旧文而书之著𨼆公之非义在于严
 内外华夷之辨也程子曰春秋华夷之辨尤谨居其
 地而亲中国与盟会者则与之公之会戎非义也愚
 谓因列国之会盟而夷狄来与者则与之所谓夷狄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67-0048b.png
 而中国则中国之春秋之义也无故而与之会非会
 盟之正破内外之防其为得罪于王法明矣
夏五月莒人入向
 正传曰书莒人入向著莒人之罪也程子曰入者入
 其国也侵人之境且为暴况入人之国乎春秋无义
 战征伐出于天子无故而加兵于人春秋之所罪者
 也左氏曰莒子娶于向向姜不安莒而归莒人入向
 以姜氏还审如是是因小忿无故而加兵于所亲其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67-0048c.png
 无上灭亲之罪莫大焉案与断皆在是矣春秋标而
 著之而是非则存乎传矣胡氏谓传为案经为断盖
 未之思耳
无骇帅师入极
 正传曰无骇者左氏谓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
 公羊谓展无骇也何以不氏贬曷为贬疾始灭也愚
 谓圣人作春秋窃取其义耳无擅褒亦无擅贬而谓
 一字之褒贬皆圣人为之是孔子之文而非史之文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67-0048d.png
 矣其不氏者程子胡子皆谓未赐族或史之文记有
 详略耳馀义见前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正传曰左氏曰戎请盟秋盟于唐复修戎好也程子
 曰戎猾夏而与之盟非义也愚谓春书公会戎于?
 秋又书公及戎盟于唐重书之甚公之罪也夫与之
 会且不可况盟乎胡氏曰费誓称淮夷徐戎此盖徐
 州之戎久居中国在鲁之东郊者也春秋谨严莫大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67-0049a.png
 于中外之辨矣中国而僭乱则甚恶之蛮夷猾夏则
 膺之此春秋之指也而与戎歃血以约盟非义矣是
 故成于日者必以事系日而前此盟于蔑则不日盟
 于宿则不日后此盟于密则不日盟于石门则不日
 独盟于唐而书日者谨之也愚谓或日或不日史之
 文记有详略圣人因而书之取罪盟之义耳故直书
 之而义自见固不系乎日不日也
九月纪履緰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67-0049b.png
 正传曰何以书谨婚礼也盖夫妇人伦之始也故谨
 之耳公羊曰纪履緰者何纪大夫左氏曰卿为君逆
 也公榖胡氏皆以为讥不亲逆非也程子谓先儒皆
 谓诸侯当亲迎亲迎者迎于其所馆故有亲御授绥
 之礼岂有委宗庙社稷远适他国以逆妇者乎非惟
 诸侯大夫而下皆然诗称文王亲迎于渭未常出疆
 也又曰逆夫人是国之重事使卿逆亦无妨由是观
 之则春秋书此非为讥不亲迎矣至入疆于所馆而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67-0049c.png
 行亲迎焉未可知也又乌得而讥之
纪子伯莒子盟于密
 正传曰书盟于密非其盟也春秋无善战亦无善盟
 者自盟誓兴而忠信之道亡矣故圣人伤之此纪莒
 事也而书于鲁史者告报于鲁也有告报则书之凡
 不书者无告报耳如元年八月纪人伐夷左氏曰夷
 不告故不书皆此𩔖也以不书为贬罪者谬也胡氏
 曰凡阙文有本据旧史因之而不能益者其说是矣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67-0049d.png
 然而于他处乃泥其一字而求褒贬之义者何耶可
 以自反而推其𩔖以及其馀而不至拘拘焉失圣人
 取义之心矣伯字之上程子以为此阙文也当云纪
 侯某伯莒子盟于密愚谓得之矣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正传曰书夫人子氏薨谨正终也夫人子氏榖梁程
 子皆谓𨼆之妻也公羊以为𨼆之母者非也夫人国
 之小君正终人之大事故书之其不书葬者或史阙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67-0050a.png
 其文圣人因史之文不得而益之也或以为从君或
 以为公在故不书或以为先卒则不书葬以明顺皆
 过求其义而非其实矣
郑人伐卫
 正传曰书郑人伐卫罪专伐也左氏曰讨公孙滑之
 乱也程子曰声其罪曰伐卫服故不战卫服可免矣
 郑之擅兴戎王法所不容也胡氏曰郑共叔之乱公
 孙滑出奔卫卫人为之伐郑取廪延至是郑人伐卫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67-0050b.png
 讨滑之乱也又曰郑无王命虽有言可执亦王法所
 禁况于脩怨乎愚谓圣人书之特罪其擅伐耳至于
 不书战安知非史之阙文乎凡先儒之说春秋皆泥
 此义
 
 
 
 春秋正传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