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a 页 WYG0082-03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读诗略记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读诗略记六卷明朱朝瑛撰朝瑛
有读易略记己著录是书朱彝尊经义考作
二卷此本六册旧不分卷数核其篇页不止
二卷疑原书本十二卷刋本误脱一十字傅
写者病其繁琐并为六册也朝瑛论诗以小
读诗略记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读诗略记六卷明朱朝瑛撰朝瑛
有读易略记己著录是书朱彝尊经义考作
二卷此本六册旧不分卷数核其篇页不止
二卷疑原书本十二卷刋本误脱一十字傅
写者病其繁琐并为六册也朝瑛论诗以小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b 页 WYG0082-0337b.png
序首句为主其说谓亡诗六篇仅存首句则
首句作于未亡之前其下作于既亡之后明
矣所见与程大昌同而所辨较大昌尤明白
足决千古之疑然其训释不甚与朱子立异
自郑卫淫奔不从集傅以外其他说有乖互
者多斟酌以折其中如论楚茨为刺幽王之
诗则据荀子以为恰在鼓钟之后或幽王尚
好古乐故贤士大夫称述旧德拟雅南而奏
首句作于未亡之前其下作于既亡之后明
矣所见与程大昌同而所辨较大昌尤明白
足决千古之疑然其训释不甚与朱子立异
自郑卫淫奔不从集傅以外其他说有乖互
者多斟酌以折其中如论楚茨为刺幽王之
诗则据荀子以为恰在鼓钟之后或幽王尚
好古乐故贤士大夫称述旧德拟雅南而奏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2a 页 WYG0082-0338a.png
之以感导王志论抑为刺厉王之诗则据第
三章其在于今一语以为当为卫武公少时
所作大抵皆参稽融贯务取持平其以生民
篇姜嫄巨迹为必不可信亦先儒旧义至于
求弃之之由而不得乃援后世绿绨方底之
事以证之则未免反失之附会又颇信竹书
纪年屡引为证亦乖说经之体然综其大旨
不合者十之二三合者十之五六也乾隆四
三章其在于今一语以为当为卫武公少时
所作大抵皆参稽融贯务取持平其以生民
篇姜嫄巨迹为必不可信亦先儒旧义至于
求弃之之由而不得乃援后世绿绨方底之
事以证之则未免反失之附会又颇信竹书
纪年屡引为证亦乖说经之体然综其大旨
不合者十之二三合者十之五六也乾隆四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2b 页 WYG0082-0338b.png
十四年七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 费 墀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3a 页 WYG0082-033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略记卷首
明 朱朝瑛 撰
论小序
诗义至于今曰几如聚讼作者愈繁附会愈甚而本旨
愈不可诘矣小序最为近古虽不出于作者之自为大
抵采诗者据所闻而记其略也后人增益或失其初旨
耳观亡诗六篇仅存首语则首语作于未亡之前其下
读诗略记卷首
明 朱朝瑛 撰
论小序
诗义至于今曰几如聚讼作者愈繁附会愈甚而本旨
愈不可诘矣小序最为近古虽不出于作者之自为大
抵采诗者据所闻而记其略也后人增益或失其初旨
耳观亡诗六篇仅存首语则首语作于未亡之前其下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3b 页 WYG0082-0338d.png
作于既亡之后明矣子由独取初辞颇为得之然思之
不精仍多狃于旧闻其独创之说又臲卼而不安宜其
见斥于晦翁也至晦翁之释诗又因后人之失其传并
初辞而废之是犹饭与砂同弃萧与兰并焚矣夫易以
发挥理义犹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况于诗以涵泳性
情者乎故诗人美刺之意有见于文辞之中者亦有寄
于文辞之外者如必执文辞以求之是孟子所谓害志
者也集传既废小序惟以已意揣摩于是举诸刺诗半
不精仍多狃于旧闻其独创之说又臲卼而不安宜其
见斥于晦翁也至晦翁之释诗又因后人之失其传并
初辞而废之是犹饭与砂同弃萧与兰并焚矣夫易以
发挥理义犹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况于诗以涵泳性
情者乎故诗人美刺之意有见于文辞之中者亦有寄
于文辞之外者如必执文辞以求之是孟子所谓害志
者也集传既废小序惟以已意揣摩于是举诸刺诗半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4a 页 WYG0082-0339a.png
属其人自为似则似矣然春秋之初风教未至大坏即
有安于为恶而不惭者大抵在上之人举国中一二数
而已人犹痛恶而刺之况在下者敢作为诗歌播之里
巷乎且出于其人之自为则如桑中静女诸篇径情率
意而出之亦不足以为诗出于刺者之口反覆而嗟叹
之于此无所嫌于彼有所警也乃曰未有刺其人之恶
而反效其人之言以自陷于所刺之中者独不曰摈其
人之恶而反录其人之诗适以自背其所摈之意乎使
有安于为恶而不惭者大抵在上之人举国中一二数
而已人犹痛恶而刺之况在下者敢作为诗歌播之里
巷乎且出于其人之自为则如桑中静女诸篇径情率
意而出之亦不足以为诗出于刺者之口反覆而嗟叹
之于此无所嫌于彼有所警也乃曰未有刺其人之恶
而反效其人之言以自陷于所刺之中者独不曰摈其
人之恶而反录其人之诗适以自背其所摈之意乎使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4b 页 WYG0082-0339b.png
孔子生于汉唐以后则狭邪游冶之篇又何可胜录也
晦翁胸中坦然夷易无所曲折言理则得之言情则固
有未尽者故三百篇之中集传所得者国风十之五小
雅十之七大雅颂十之九而后人好异乃欲尽举而易
之则又过矣
诗之有美刺犹春秋之有褒贬也触于闻见发于性情
岂如后人之夸谀为佞诋讦为戾者乎晦翁与东莱论
辨淫奔之诗终不能合晦翁之义虽正东莱之说亦未
晦翁胸中坦然夷易无所曲折言理则得之言情则固
有未尽者故三百篇之中集传所得者国风十之五小
雅十之七大雅颂十之九而后人好异乃欲尽举而易
之则又过矣
诗之有美刺犹春秋之有褒贬也触于闻见发于性情
岂如后人之夸谀为佞诋讦为戾者乎晦翁与东莱论
辨淫奔之诗终不能合晦翁之义虽正东莱之说亦未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5a 页 WYG0082-0339c.png
为非也晦翁所嫌者发人闺门隐僻之事非温柔敦厚
之道然居民上而载高位者肆然宣淫而无忌君子处
其国安能默默而已若新台墙茨诸篇已不胜喋喋矣
所不可解者桑中静女之诗若为留连佚荡之语似乎
劝之耳然静女序曰刺时则是借男女以寓言略如楚
辞所云其不为刺淫明矣惟桑中序曰刺奔而左传亦
称桑中之色其为淫奔之事无疑而玩其辞气知诗人
之所刺者其意也尚未有其事未有其事而有其意不
之道然居民上而载高位者肆然宣淫而无忌君子处
其国安能默默而已若新台墙茨诸篇已不胜喋喋矣
所不可解者桑中静女之诗若为留连佚荡之语似乎
劝之耳然静女序曰刺时则是借男女以寓言略如楚
辞所云其不为刺淫明矣惟桑中序曰刺奔而左传亦
称桑中之色其为淫奔之事无疑而玩其辞气知诗人
之所刺者其意也尚未有其事未有其事而有其意不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5b 页 WYG0082-0339d.png
可不抉而破之也盖诗有刺其人者有刺其俗者刺其
人者如卫宣公公子顽之类是也刺其俗者如桑中溱
洧之类是也大抵卫之沬乡岁有游观一若郑之溱洧
皆士女咸集车马骈填流风相习以为乐事而不觉其
非于郑则著其事者罪累上也于卫未有其事则指其
心而斥之曰是将无所不至苟使自好之士闻之必有
动于中废然而自反矣则其为留连佚荡之语者正所
以愧之儆之亦复何嫌而何避乎以是言之信乎东莱
人者如卫宣公公子顽之类是也刺其俗者如桑中溱
洧之类是也大抵卫之沬乡岁有游观一若郑之溱洧
皆士女咸集车马骈填流风相习以为乐事而不觉其
非于郑则著其事者罪累上也于卫未有其事则指其
心而斥之曰是将无所不至苟使自好之士闻之必有
动于中废然而自反矣则其为留连佚荡之语者正所
以愧之儆之亦复何嫌而何避乎以是言之信乎东莱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6a 页 WYG0082-0340a.png
之说未为非也不然季札论乐至于弼鄘卫咸称其美
而无贬辞于郑则仅讥其细而不及淫岂诗之邪者已
黜于未删之前而反收于既删之后乎必不然矣晦翁
续楚词若高唐诸赋犹斥而不录又何疑于夫子
论诗乐
晦翁以郑声淫即此郑风而是辨之者曰音律为声篇
章为诗辞旨醇正而节奏放滥即为淫声辞旨佚荡而
节奏𦂳严即为正声不得以声而累辞也如乐记云商
而无贬辞于郑则仅讥其细而不及淫岂诗之邪者已
黜于未删之前而反收于既删之后乎必不然矣晦翁
续楚词若高唐诸赋犹斥而不录又何疑于夫子
论诗乐
晦翁以郑声淫即此郑风而是辨之者曰音律为声篇
章为诗辞旨醇正而节奏放滥即为淫声辞旨佚荡而
节奏𦂳严即为正声不得以声而累辞也如乐记云商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6b 页 WYG0082-0340b.png
为五帝之声商人传之齐为三代之声齐人识之此与
商颂齐风何涉其言亦至辨矣然在歌者或可变易其
声而非所语于作者也作诗之人以哀心感者其辞凄
凉其声亦凄凉以乐心感者其辞发越其声亦发越以
喜心感者其辞和柔其声亦和柔以怒心感者其辞凌
厉其声亦凌厉以敬心感者其辞庄直其声亦庄直以
淫心感者其辞慆荡其声亦慆荡此志气之相因发于
自然而不自知者也苟举其声而变易之即不足以达
商颂齐风何涉其言亦至辨矣然在歌者或可变易其
声而非所语于作者也作诗之人以哀心感者其辞凄
凉其声亦凄凉以乐心感者其辞发越其声亦发越以
喜心感者其辞和柔其声亦和柔以怒心感者其辞凌
厉其声亦凌厉以敬心感者其辞庄直其声亦庄直以
淫心感者其辞慆荡其声亦慆荡此志气之相因发于
自然而不自知者也苟举其声而变易之即不足以达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7a 页 WYG0082-0340c.png
志不足以达志亦不足以感人不足以感人即声之正
者亦不足以为乐矣故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辞亦无邪也声亦无邪也乐记所谓郑卫之音乱世之
音也者此惟在其夲国则有之或流传于他国则有之
鲁秉周礼采之列国以为乐者其淫辞淫声不待夫子
删正久已斥去而不用故季札历观列国之乐而不及
一闻也其所存之辞皆正辞所存之声皆正声虽未尝
用之宗庙至于燕飨宾客歌之以相赠答者班班可考
者亦不足以为乐矣故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辞亦无邪也声亦无邪也乐记所谓郑卫之音乱世之
音也者此惟在其夲国则有之或流传于他国则有之
鲁秉周礼采之列国以为乐者其淫辞淫声不待夫子
删正久已斥去而不用故季札历观列国之乐而不及
一闻也其所存之辞皆正辞所存之声皆正声虽未尝
用之宗庙至于燕飨宾客歌之以相赠答者班班可考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7b 页 WYG0082-0340d.png
也即如郑子展之赋将仲子子太叔子齹之赋野有蔓
草子太叔之赋褰裳子游之赋风雨子旗之赋有女同
车子柳之赋箨兮凡此诸篇皆晦翁所谓淫风也而当
时歌之皆见美于叔向赵孟韩宣子夫叔向赵孟韩宣
子春秋之贤大夫也岂其劝奖淫佚以为风尚者乎夫
子之所取即向者贤士大夫之所美者也夫子之所去
即向者贤士大夫之所斥者也夫子岂有以异于人乎
特加之详审集其大成已耳
草子太叔之赋褰裳子游之赋风雨子旗之赋有女同
车子柳之赋箨兮凡此诸篇皆晦翁所谓淫风也而当
时歌之皆见美于叔向赵孟韩宣子夫叔向赵孟韩宣
子春秋之贤大夫也岂其劝奖淫佚以为风尚者乎夫
子之所取即向者贤士大夫之所美者也夫子之所去
即向者贤士大夫之所斥者也夫子岂有以异于人乎
特加之详审集其大成已耳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8a 页 WYG0082-0341a.png
风之所以异于雅雅之所以异于颂者非特家国天下
朝廷宗庙之分亦其音律之变不得此而同之也音律
之传已无所考郑氏十二诗谱亦未可尽信凡调以此
始者必以此终首尾何声即属何调诚如是则宫调之
中商多于宫可得仍为宫商调之中宫多于商可得仍
为商乎余以为调也者韵也古人雅淡不为繁声慢辞
大抵一句之终则曳其音以永之而已平声最长其浊
者为宫清者为商上声次之为角去声次之为徵入声
朝廷宗庙之分亦其音律之变不得此而同之也音律
之传已无所考郑氏十二诗谱亦未可尽信凡调以此
始者必以此终首尾何声即属何调诚如是则宫调之
中商多于宫可得仍为宫商调之中宫多于商可得仍
为商乎余以为调也者韵也古人雅淡不为繁声慢辞
大抵一句之终则曳其音以永之而已平声最长其浊
者为宫清者为商上声次之为角去声次之为徵入声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8b 页 WYG0082-0341b.png
最短为羽后世易之以唇舌喉齿牙而五方之音不可
强齐故今之歌者平仄不协清浊不调不可以歌而喉
舌之间不甚致辨则亦可以因俗而识雅因今而知古
矣以此推而究之绝学或可复明古调或可再作乎或
曰关关雎鸠四字皆属平声之清殆难播之丝竹曰古
人谐声存乎通变如易之象不可典要也泮水次章四
声通叶当时自有转借之法今不可以尽知亦可以意
会也至以人声而播之丝竹其无定音愈可知矣无定
强齐故今之歌者平仄不协清浊不调不可以歌而喉
舌之间不甚致辨则亦可以因俗而识雅因今而知古
矣以此推而究之绝学或可复明古调或可再作乎或
曰关关雎鸠四字皆属平声之清殆难播之丝竹曰古
人谐声存乎通变如易之象不可典要也泮水次章四
声通叶当时自有转借之法今不可以尽知亦可以意
会也至以人声而播之丝竹其无定音愈可知矣无定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9a 页 WYG0082-0341c.png
音则无定律亦愈可知矣
论诗用
古者作诗有赋有比兴而用诗亦有赋有比兴射义天
子以驺虞为节乐官备也岂非以驺御虞人罔不在列
乎诸侯以狸首为节乐会时也岂非以狸首至薄可以
荐嘉宾乎是其指事也切其取义也直如作诗者之赋
体是也至云大夫以采蘋为节乐循法也士以采蘩为
节乐不失职也以妇女之循法喻大夫之循法以妇女
论诗用
古者作诗有赋有比兴而用诗亦有赋有比兴射义天
子以驺虞为节乐官备也岂非以驺御虞人罔不在列
乎诸侯以狸首为节乐会时也岂非以狸首至薄可以
荐嘉宾乎是其指事也切其取义也直如作诗者之赋
体是也至云大夫以采蘋为节乐循法也士以采蘩为
节乐不失职也以妇女之循法喻大夫之循法以妇女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9b 页 WYG0082-0341d.png
之不失职喻士之不失职非比乎以蘋蘩蕴藻之菜筐
筥锜釜之器感大夫士明信之将非兴乎然其间亦有
不可解者乡饮酒以及燕射之礼其合乐皆歌周南之
关雎葛覃卷耳召南之鹊巢采蘩采蘋他诗无或及者
其于诗义又何所取何所去也至于肆夏之三宗庙之
诗也而叔孙豹以为天子享元侯用之文王之三周家
受命之诗也而叔孙豹以为两君相见用之以燕享而
干宗庙之乐何以不嫌于渎以诸侯而干天子之乐何
筥锜釜之器感大夫士明信之将非兴乎然其间亦有
不可解者乡饮酒以及燕射之礼其合乐皆歌周南之
关雎葛覃卷耳召南之鹊巢采蘩采蘋他诗无或及者
其于诗义又何所取何所去也至于肆夏之三宗庙之
诗也而叔孙豹以为天子享元侯用之文王之三周家
受命之诗也而叔孙豹以为两君相见用之以燕享而
干宗庙之乐何以不嫌于渎以诸侯而干天子之乐何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82-0342a.png
以不嫌于僣郑康成曰飨宾或上取也盖古之嘉礼吉
礼固有上摄一等之例如昏礼士乘墨车是上摄大夫
也祭统夫人副袆立于东房是上摄王后也则乐亦或
如之顾以夫人而上摄王后亦后世之僣礼况诸侯而
可上摄以逼天子乎三家者以雍彻夫子已明讥之而
燕居篇记夫子之言曰两君相见升歌清庙下管象武
客出以雍彻以振羽他不具论即以雍之一诗言之相
维辟公天子穆穆既无取于三家之堂矣又何取于诸
礼固有上摄一等之例如昏礼士乘墨车是上摄大夫
也祭统夫人副袆立于东房是上摄王后也则乐亦或
如之顾以夫人而上摄王后亦后世之僣礼况诸侯而
可上摄以逼天子乎三家者以雍彻夫子已明讥之而
燕居篇记夫子之言曰两君相见升歌清庙下管象武
客出以雍彻以振羽他不具论即以雍之一诗言之相
维辟公天子穆穆既无取于三家之堂矣又何取于诸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82-0342b.png
侯之宫也或曰他事为借用彻则为正用借用则可正
用则不可然与否与若自弼至豳十三国风无一见用
于古礼者故程泰之谓十三国风俱不入乐徒歌而已
则季札观乐于鲁工之所歌或称其大或讥其细或美
其泱泱或美其沨沨是岂独以人声论者安得谓其不
入乐也总之三百五篇寄意深远苟以比兴之义触类
而广通之则国风之被于乐何所不可虽乱世之音怨
怒既经夫子删定而后是皆近于和平者矣岂复烦后
用则不可然与否与若自弼至豳十三国风无一见用
于古礼者故程泰之谓十三国风俱不入乐徒歌而已
则季札观乐于鲁工之所歌或称其大或讥其细或美
其泱泱或美其沨沨是岂独以人声论者安得谓其不
入乐也总之三百五篇寄意深远苟以比兴之义触类
而广通之则国风之被于乐何所不可虽乱世之音怨
怒既经夫子删定而后是皆近于和平者矣岂复烦后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82-0342c.png
人别择去取于其间哉仪礼残缺十存一二周官一书
已为后人汨乱至小戴所记精义不乏而蹐驳亦时有
之虽出圣人之言恐或犹有未定如执残缺汨乱蹐驳
之书以其所及言者谓为礼之所用而不察诗义之所格
以其未及言者谓为礼所不用而不察诗义之所通亦
何异于管窥之见也
论伪诗传
晦翁以前无不信小序者自晦翁之集传出而小序废
已为后人汨乱至小戴所记精义不乏而蹐驳亦时有
之虽出圣人之言恐或犹有未定如执残缺汨乱蹐驳
之书以其所及言者谓为礼之所用而不察诗义之所格
以其未及言者谓为礼所不用而不察诗义之所通亦
何异于管窥之见也
论伪诗传
晦翁以前无不信小序者自晦翁之集传出而小序废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82-0342d.png
矣其间即稍稍异同大都致疑于淫风耳嘉靖初有伪
为子贡传及申培诗说乃尽更其旧而变乱之最异者
以鲁颂为鲁风而取鸱鸮诸诗以冠其首更以定之方
中为僖公之诗附益焉而题之曰楚宫当时好事者翕
然称之如黄泰泉季彭山虽未之深信已不能无惑其
说丰一斋则著鲁诗正说信之最深子南禺任诞而多
才又加缘饰焉然其书犹未见称于世万历中邹肇敏
复为诗传阐广据博引以证其不谬于是读之者目眩
为子贡传及申培诗说乃尽更其旧而变乱之最异者
以鲁颂为鲁风而取鸱鸮诸诗以冠其首更以定之方
中为僖公之诗附益焉而题之曰楚宫当时好事者翕
然称之如黄泰泉季彭山虽未之深信已不能无惑其
说丰一斋则著鲁诗正说信之最深子南禺任诞而多
才又加缘饰焉然其书犹未见称于世万历中邹肇敏
复为诗传阐广据博引以证其不谬于是读之者目眩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82-0343a.png
而不能察舌挢而不能下几无以别其真伪矣若定之
方中则其尤乱真者也丰一斋称引地理以楚与堂在
今曹与鱼台两县皆为鲁地楚宫者即春秋襄公三十
一年所书公薨于楚宫者也季彭山亦以春秋书城楚
丘不言城卫以内辞书之盖鲁自城也而此诗之称秉
心塞渊騋牝三千又与駉篇恰合遂断以为鲁风而三
传小序之说皆不足信近日何玄子复据左传以驳之
以为楚宫作于襄公非僖公也是以传证传固一斋彭
方中则其尤乱真者也丰一斋称引地理以楚与堂在
今曹与鱼台两县皆为鲁地楚宫者即春秋襄公三十
一年所书公薨于楚宫者也季彭山亦以春秋书城楚
丘不言城卫以内辞书之盖鲁自城也而此诗之称秉
心塞渊騋牝三千又与駉篇恰合遂断以为鲁风而三
传小序之说皆不足信近日何玄子复据左传以驳之
以为楚宫作于襄公非僖公也是以传证传固一斋彭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2b 页 WYG0082-0343b.png
山之所不取邹肇敏已辨之以为不见于经亦出左氏
之诬词耳至引管子吕览之书以相难无论吕览在三
传之后即管子一书亦多后人所加故桓公封卫一事
凡三见而莫同一曰马三百匹一曰车三百乘一曰车
五百乘其非实录可知以是相难亦未足以服诸子也
今以经证经而诸子之说当自绌矣春秋书诸侯城缘
陵城虎牢皆不书其国又何疑于楚丘所疑者惟不书
诸侯为异则后此襄五年之戍陈十年之戍郑虎牢亦
之诬词耳至引管子吕览之书以相难无论吕览在三
传之后即管子一书亦多后人所加故桓公封卫一事
凡三见而莫同一曰马三百匹一曰车三百乘一曰车
五百乘其非实录可知以是相难亦未足以服诸子也
今以经证经而诸子之说当自绌矣春秋书诸侯城缘
陵城虎牢皆不书其国又何疑于楚丘所疑者惟不书
诸侯为异则后此襄五年之戍陈十年之戍郑虎牢亦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82-0343c.png
与诸侯同事而不书诸侯公羊氏曰不书诸侯离至不
可得序也比事而观其义可睹矣戎狄乱华兄弟急难
即其境内而迁之固尊王之事不得谓之专封施者受
者俱无不韪此春秋之所与而诗之所为颂美也若鲁
自城春秋所书多矣孰非备寇何独咏此惟明乎春秋
之义而此诗之义不待辨矣地名之或同或异又不待
辨矣子贡传与申培说之为伪作复何须致辨哉
可得序也比事而观其义可睹矣戎狄乱华兄弟急难
即其境内而迁之固尊王之事不得谓之专封施者受
者俱无不韪此春秋之所与而诗之所为颂美也若鲁
自城春秋所书多矣孰非备寇何独咏此惟明乎春秋
之义而此诗之义不待辨矣地名之或同或异又不待
辨矣子贡传与申培说之为伪作复何须致辨哉
读诗略记 提要 第 13b 页 WYG0082-0343d.png
读诗略记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