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九
卷六十九 第 1a 页 WYG0687-057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九
  太宗二
   南平公主(张唐英/)
   太宗论治之隆替不由于乐(温公/)
   充容徐氏上疏(孙之翰/)
   大徵天下名儒为学官(吕温/禹) (刘禹锡/) (范祖/)
   突厥(范祖禹/)
卷六十九 第 1b 页 WYG0687-0574d.png
   康国求内附不从(范祖禹/)
   高丽(范祖禹/) (孙之翰/)
   薛延陁(温公/) (范祖禹/)
   四夷请帝为天可汗(范祖禹/)
   李靖(吕温/) (孙之翰/)
   李绩(范祖禹/) (孙之翰/) (张唐英/)
南平公主
 张唐英论曰南平公主下降王圭子圭以礼有妇见
卷六十九 第 2a 页 WYG0687-0575a.png
 舅姑仪近代公主出降其礼皆废今上钦明动循法
 制使公主谒见岂为身荣乃与妻就席而坐使公主
 执笄行盥馈礼自是公主下降皆行妇礼于舅姑自
 圭始也噫圭可谓能行闺门礼也太宗可谓能以家
 道而正其女也南平可谓能行其妇道也诗曰平王
 之子齐侯之孙言其平王之女使其下降与侯之子
 齐体也而自汉后公主自以帝王女以阴干阳不复
 有刚柔上下之分士大夫畏而耻之故刘裕时江敩
卷六十九 第 2b 页 WYG0687-0575b.png
 当尚主乃上表让婚曰王偃无仲都之质裸雪于北
 阶何瑀阙龙工之姿投躯于深井召必以三脯为期
 遣必以日出为限若披请不申当刑肤剪发投山窜
 海观其言则知自古至今夫之被淩甚于天下者众
 矣况习尽恭于盥馈之礼邪以此观之则南平之贤
 可知矣后之公主下降者宜取法焉
太宗论治之隆替不由于乐
 司马温公曰臣闻垂能目制方圆心度曲直然不能
卷六十九 第 3a 页 WYG0687-0575c.png
 以教人其所以教人者必规矩而已矣圣人不勉而
 中不思而得然不能以授人其所以授人者必礼乐
 而已矣礼者圣人所履也乐者圣人所乐也圣人履
 中正而乐和平又思与四海共之百世传之于是乎
 作礼乐焉故工人执垂之规矩而施之器是亦垂之巧
 已王者执五帝三王之礼乐而施之于世是亦五帝
 三王之治已五帝三王其违世已久矣后之人见其
 礼知其所履闻其乐知其所乐炳然若犹存于世此
卷六十九 第 3b 页 WYG0687-0575d.png
 非礼乐之功邪夫礼乐者有本有末中和者本也容
 声者末也二者不可偏废先王守礼乐之本未尝须
 臾去于心行礼乐之末未尝须臾远于身兴于闺门
 著于朝廷被于乡遂比邻达于诸侯流于四海自祭
 祀军旅至于饮食起居未尝不在礼乐之内如此数
 十百年然后治化周浃凤凰来仪也苟无其本而有
 其末一日行之而百日舍之求以移风易俗诚亦难
 矣是以汉武帝置协律歌天瑞非不美也不能免哀
卷六十九 第 4a 页 WYG0687-0576a.png
 痛之诏王莽建羲和考律吕非不精也不能救渐台
 之祸晋武帝制笛尺调金石非不详也不能弭平陵
 之灾梁武帝立四器调八音非不察也不能免台城
 之辱然则虽韶夏頀武之音具存于世苟其馀不足
 以称之曾不能化一夫况四海乎是犹执垂之规矩
 而无工与材坐而待器之成终不可得也况齐陈淫
 昏之主亡国之音暂奏于庭乌能变一世之哀乐乎
 而太宗遽云治之隆替不由于乐何发言之易而果
卷六十九 第 4b 页 WYG0687-0576b.png
 于非圣人也如此夫礼非威仪之谓也然无威仪则
 礼不可得而行矣乐非声音之谓也然无声音则乐
 不可得而见矣譬诸山取其一土一石而谓之山则
 不可然土石皆去于山何在哉故曰无本不立无文
 不行奈何以齐陈之音不验于今世而谓乐无治乱
 何异睹拳石而轻泰山乎必若所言则是五帝三王
 之作乐皆妄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惜哉
充容徐氏上疏
卷六十九 第 5a 页 WYG0687-0576c.png
 孙之翰曰帝王于后宫恩宠过厚非贤德者鲜不干
 预时事著名于外盖宠过厚则言易入言易入则事
 可动后宫于帝王可动事则奸邪附之著名于外又
 况亲族窃恩竞为气势内宠至此小则破家之祸大
 则为国之患此必然之势也太宗在位岁久于后宫
 不无宠嬖但外不闻何人尔惟徐充容以恩顾称绝
 不干预时事复能谏争君失则贞观宫壸之政可知
 也宫政如是后代不能遵守神龙中上官昭容等招
卷六十九 第 5b 页 WYG0687-0576d.png
 权于外广树奸党天宝中杨妃专势于时务强亲属
 国事既乱数妇人及其家皆不免诛戮矣噫上世淳
 风既往人主之尊为天下所奉制度必如古帝之简
 朴或不能也宫室服用既异于上世矣虽英明之君
 为外物所诱必有侈乐之意意有侈乐于后宫岂无
 所嬖在人情未为大过也既嬖之居处服玩充其欲
 足矣何必容其私谒至干国事使戚属倚之以作势
 奸人附之以窃权气焰既成必至患祸而后已则人
卷六十九 第 6a 页 WYG0687-0577a.png
 君于后宫或有嬖宠能以贞观为法不惟不扰时事
 亦足以保安之也
大徵天下名儒为学官
 吕温虞世南永兴公赞曰英英永兴华德素行以文
 富国以道佐命天下既定为唐儒宗东观石渠始生
 古风乘精绎思假道书圃驱驰百代出入三古问羲
 和心听尧舜语归来帝侧献可替否帝告永兴与鸿
 硕之伦阐六籍三坟建乐章礼文先师是宗先圣是
卷六十九 第 6b 页 WYG0687-0577b.png
 崇于廓辟雍辟雍沈沈天子所临或弦或歌讲古述
 今其从八千缨弁森森獩貊羌髳咸咏德音羽林孤儿
 亦垂青衿洋洋声教无远不洎日月所照皆成文字
 郁开古始扫荡浇季实我群儒成太宗之志英英永
 兴宜曰文懿
 刘禹锡论唐之贵文曰天以正气付伟人必饰之使
 光耀于世粹和絪缊积于中铿锵发越形于文文之
 细大视道之行止故得其位者文非空言咸系于谋谟
卷六十九 第 7a 页 WYG0687-0577c.png
 宥密庸可不纪惟唐神武定天下群慝既詟骤示以
 文韶英之音与钲鼓相袭故起文章为大臣者魏文
 贞公以谏争显高士廉以智略奋岑江陵以润色闻无
 草昧汗马之劳而任遇在功臣上唐之贵文至矣哉
 范祖禹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遂有序国有学
 士修之于家而后升于乡升于乡而后升于国升于
 国而后达于天子其教之有素其养之有渐故成人
 有德小子有造贤才不可胜用由此道也后世乡里
卷六十九 第 7b 页 WYG0687-0577d.png
 之学废人君能教者不过聚天下之士而乌合于京
 师学者众多眩耀一时而已非有教养之实也唐之
 儒学惟贞观开元为盛其人才之所成就者亦可睹
 矣孟子曰学所以明人伦也无学则人伦不明故有
 国者以为先儒不复三代之制臣未知其可也
突厥(高昌/)
 范祖禹论太宗因突厥请朝而知惧曰易曰其亡其
 亡系于苞桑书曰儆戒无虞夫戒所以励善而进德
卷六十九 第 8a 页 WYG0687-0578a.png
 也太宗观突厥入朝而知惧如此其能致贞观之治
 宜哉 又论突厥入寇帝悔不用魏徵褚遂良复立
 高昌之言曰有国者丧师之祸小而或以霸秦缪公越
 王勾践是也得地之祸大而或以亡楚灵王齐湣王
 是也是故广地不若广德强兵不若强民先王患德
 之不足而不患地之不广患民之不安而不患兵之
 不强封域之外声教所不及者不以烦中国也太宗
 不从忠谏卒自咎悔况不若太宗之强盛而可为哉
卷六十九 第 8b 页 WYG0687-0578b.png
康国求内附不从
 范祖禹曰太宗知招来绝域之弊故有所不为然以
 兵克者则以为已有而郡县置之其为疲劳百姓一
 也岂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者欤然其不受康国足以
 为后世法矣使其行事每如此其盛德可少贬哉
高丽
 范祖禹论陈大德使高丽回言高丽闻高昌亡大惧
 曰大德出使绝域当布宣德泽以怀远人使声教所
卷六十九 第 9a 页 WYG0687-0578c.png
 及无思不服此其职也而以赂遗觇其险阻诡诈诱
 其民人以为奇能藉口归报启人主征伐之志罪之
 大者也且天子之使而为谍于外国失使之职岂不
 辱乎 又论邓素请增戍兵曰太宗以增戍兵不若
 修文德其言岂不美哉然非能行之直以辩折臣下
 而已其殆不欲增戍而卒亲征不为其小而为其大
 岂大者能胜德乎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太宗之
 谓矣 又论褚遂良谏亲征伐高丽曰高丽臣属于
卷六十九 第 9b 页 WYG0687-0578d.png
 唐而其主为贼臣所杀为大国者不可不讨然高丽
 之大未如突厥其险远不过于高昌吐谷浑此三国
 者皆命将帅以偏师取之遂墟其国何独至于高丽
 而欲自征之乎太宗若从遂良之言虽伐而不克亦
 未失也
 孙之翰曰贞观中天下治平天子威德甚盛太宗练
 兵师尚功名其志甚锐以此不衰怠之意临天下可
 预防患难永保太平之业也但因一远臣弑主害民
卷六十九 第 10a 页 WYG0687-0579a.png
 复侵陵邻国诏罢兵不听然彼有罪岂预中国之事
 命一二将帅出师境上示征讨救援之势使畏威怀
 德足为天子能事何至决亲征之计乎忠贤交谏莫
 非苦言李绩一议坚不可动遂举中国数万之众驱
 之异域轻其性命已似忍心况万乘之尊力与争胜
 又自轻之甚虽平辽东数城破延寿大军何足益其
 威德若延寿纳对卢之计危可测乎此盖太宗英勇
 自恃忽于深虑李绩顺意生事遂成误计且初议伐
卷六十九 第 10b 页 WYG0687-0579b.png
 辽褚遂良谏止其事太宗然之绩至追逐延陀犯边
 圣策本欲追击由魏徵苦谏致失事机以此激之遂
 定亲征之议及败延寿之众太宗下马谢天则危心
 可知矣诏从行军人战死者加勋级榜殡地则中国
 士众殒命于远夷者可知矣天子荷宗庙社稷之重
 为天下生灵之主一旦不因中国之事履危难轻人
 命威德无乃损乎且李绩追咎魏徵谏击延陀犯边
 太宗命将禦之大破其众足示中国之威不追击之
卷六十九 第 11a 页 WYG0687-0579c.png
 亦未为失况高丽本不敢犯边何至亲征乎李绩顺
 意生事无以逃其罪矣房乔忍死上表恳谏代辽贤
 哉
 范祖禹曰传曰国无小不可易也盖虽小国必有智
 者为之谋勇者致其死则虽以天下之大百万之众
 未可恃以为必胜也高丽对卢之谋正合于太宗所
 谓上策使延寿听用唐师岂不殆哉 又论帝驿书
 报太子矜高丽之功曰太宗之伐高丽非独恃其四
卷六十九 第 11b 页 WYG0687-0579d.png
 海之富兵力之强也本其少时奋于布衣志气英果
 百战百胜以取天下治安既久不能深居高拱犹思
 所以逞志扼腕踊跃喜于用兵如冯妇搏虎不能自
 止非有理义以养其志中和以养其气始于勇敢终
 于勇敢而已矣记曰所贵于勇敢彊有力者贵其敢
 行礼义也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
 之于战胜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
 太宗于天下无事不知用之于礼义而惟以战胜为
卷六十九 第 12a 页 WYG0687-0580a.png
 美也是故以天子之尊而较胜于远夷一战而克自
 以为功矜其智能夸示臣下其器不亦小哉 又论
 帝以征高丽不能成功悔思魏徵曰太宗北擒颉利
 西灭高昌兵威无所不加而玩武不已亲击高丽以
 天下之众无功而还意折气沮亲见炀帝以勤远亡
 国而袭其所为臣以为太宗之征高丽无异于炀帝
 但不至于乱亡耳惟不能慎终如始日新其德而欲
 功过五帝地广三王是以失之然见危而思直臣知
卷六十九 第 12b 页 WYG0687-0580b.png
 过而能自悔此所以为贤也 又论二十一年高丽
 之役曰太宗以盖苏文弑其君故举问罪之师当诛
 其贼臣吊其国人置君而后去之则德刑举矣而唐
 师入境贪其土地虏其民人使其父兄子弟流为饿
 殍且弑君者盖苏文也彼高丽之民何罪岂王者之
 师乎伐而不克益发忿兵乃更欲扰其疆场害其耕
 稼则是利于为寇非禦寇也 又论使蜀造船欲大
 举灭高丽曰昔舜命禹征有苗三旬苗民逆命乃班
卷六十九 第 13a 页 WYG0687-0580c.png
 师振旅夫以舜禹征伐犹无功故用兵非美事也老
 子曰佳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太宗之伐高
 丽其得已而不已者乎圣人有不能服则反求诸已
 故舜舞干羽而格有苗未闻以苗民逆命为忿也太
 宗不能反已而耻其无功欲倾天下之力逞志于远
 何其迷而不复也夫天下如一人之一身四方犹四
 支也师役四支之病也以高丽之役不及于蜀而必
 欲疲之是一支病而使别支皆被其痛也此岂爱身
卷六十九 第 13b 页 WYG0687-0580d.png
 之道乎
薛延陀
 司马温公论延陀请昏帝初许而复绝之曰孔子称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唐太宗审知薛延陀不可妻则
 初勿许其婚可也既许之矣可复恃强弃信而绝之
 虽灭薛延陀犹可羞也王者发言出令可不慎哉
 范祖禹论破薛延陀曰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八
 蛮西旅献獒太保作训曰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
卷六十九 第 14a 页 WYG0687-0581a.png
 九仞功亏一篑因事而戒恐其骄也太宗不得志于
 东欲收功于北因延陀破亡以兵临之如疾风之振
 槁自以为开辟以来未之有也昔之有天下者亦可
 得而略闻矣舜曰而难任人蛮夷率服又曰无怠无
 荒四夷来王然则欲其率服莫若难任人欲其来王
 莫若无怠荒柔远能迩治内安外而殊俗之民向风
 慕义不以利诛不以威胁而自至矣欲附者则抚之
 不欲者不强致也故不劳民不费财至于后世之君
卷六十九 第 14b 页 WYG0687-0581b.png
 或雠疾而欲殄灭之或爱悦而欲招来之是二者皆
 非也为之者秦始皇是也山川之所限风气之所移
 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
 也列为州县是崇虚名而受实弊也且得之既以为
 功则失之必以为耻其失不在于已则在于子孙故
 有征讨之劳馈饷之烦民不堪命而继之以亡隋炀
 帝是也且中国地非不广也民非不众也曷若无得
 无失修其礼乐政刑以惠养吾民使男有馀粟女有
卷六十九 第 15a 页 WYG0687-0581c.png
 馀布兵革不试以致太平不亦帝王之盛美乎故有
 求于外如彼其难也无求于外如此其易也然而人
 君常舍所易而行所难何哉忽近而喜远厌故而谋
 新不入于秦则入于隋虽不至于亡而常与之同事
 其累德岂细哉太宗矜其功能好大无穷非所以遗
 后嗣安中国之道此当以为戒而不可慕也
四夷请帝为天可汗
 范祖禹曰太宗以万乘之主不耻其名而受其佞事
卷六十九 第 15b 页 WYG0687-0581d.png
 不师古不足为后世法也
李靖
 吕温凌烟阁勋臣李卫公靖赞曰有隋之末群盗炽
 爇帝怒震发五星从太白焕照参野将有圣人兵定
 天下金精下射毅感激李公矫矫从此奋迹跃于
 中原王者则获壮士不死唐威载赫帝曰汝杰致天
 之罚手付金钺俾往式遏不廷则杀如飙发发如火
 烈烈摧枯烁雪应鼓如截远若荆巫险若江湖强若
卷六十九 第 16a 页 WYG0687-0582a.png
 丐奴莫不率从莫不震恭车书混同氛祲荡空卫侯
 之功功则维何威明惠和策勇驾智长驱仁义仁义
 旷荡帝王之将万古曷瞻铁山巉巉
 孙之翰论命李靖讨吐谷浑曰天子善任人而能主
 威柄则大臣不骄大臣不骄则中外自肃太宗以吐
 谷浑拒命一日谓侍臣曰欲李靖为帅讨之靖功名
 之大为当世勋臣方以老病家居闻其言亟见执政
 请行天子使大臣如是功名不逮于靖筋力未衰于
卷六十九 第 16b 页 WYG0687-0582b.png
 靖者敢骄慢乎人臣不敢骄慢则各尽其才节人臣
 各尽才节天下事不足治矣天子使人至是者无他
 善任人而能主威柄也 又论帝谓靖曰前者有
 人谗公今朕意已悟命为仆射曰太宗之明李靖
 之贤君臣之心可无间矣况靖深入成大功安得
 容谗人之言且谓靖军无纲纪致奇宝散于乱
 兵之手此不识事体之言也靖善用兵法令素
 整以少精骑深入无纲纪安能成功乎奇宝若
卷六十九 第 17a 页 WYG0687-0582c.png
 果有之散之兵众正得事宜突厥凌中国久矣
 一日平之张天威雪国耻安边宁人非靖尽心
 兵众尽力何以成此功以宝货散之军众是上
 不奉君欲下足恩众心故谓正得事宜但不知
 宝货之有无耳太宗为君何至以奇宝为意猜
 疑贤将尚赖仁明之德不行重责靖之忠诚无
 所觖望不然君臣之间两有大过矣及数月始
 悟其事命靖为相亦足光其功德宜罪谗人以
卷六十九 第 17b 页 WYG0687-0582d.png
 戒于后世可也
李绩
 范祖禹论降李绩叠州曰太宗以李绩为何如人哉
 以为愚也则不可以托幼孤而寄天下矣以为贤也
 当任而勿疑何乃忧后嗣之不能怀服先黜之而后
 用邪是以犬马畜之也夫欲夺其心而折之以威欲
 得其力而怀之以恩此汉祖所以驭黥彭之徒徂诈
 之术也五伯之所不为也岂尧舜亲贤之道乎苟以
卷六十九 第 18a 页 WYG0687-0583a.png
 是心而待其臣则利禄之士可得而使也贤者不可
 得而致也若夫禄之以天下而不顾系马千驷而不
 视者太宗岂得而用之哉
 孙之翰曰君待臣以道则臣以道报之矣君待臣以
 利则臣以利报之矣此历代已来君臣之常术也太
 宗用李绩有本末绩之才谋智力立功立事为大臣
 固宜然以绩不负李密尤信其心使辅太子正为此
 节绩虽高勋重望位尚书预中书门下事宠已至矣
卷六十九 第 18b 页 WYG0687-0583b.png
 使辅太子敢不尽力乎何至无故谴逐使太子他日
 授以仆射方谓致其死力此正待之以利也凡人父
 兄有恩力于人其人稍良未有不厚其子弟者况天
 子以大位授人且宠信之岂于太子不尽力也然绩
 忠义之士但风气英豪非感激不能尽节一日无故
 逐之不无怏怏及太子授以仆射绩之机心岂不晓
 其利诱也至废立皇后之际不肯尽忠虽失大臣之
 节然亦由太宗以利启其心也
卷六十九 第 19a 页 WYG0687-0583c.png
 张唐英曰太宗寝疾谓太子晋王曰汝于李绩无恩
 我将责之汝他日授以仆射即荷汝恩以致死力乃
 出为叠州都督晋王即位召为仆射尝观史至此惜
 太宗于任人之诚有未尽矣且既知绩可为顾命大
 臣当面授遗诏使为羽翼奈何绩本无过失乃责为都
 督使太子自召而用求其致力哉夫忠臣义士虽在裘
 褐之中岩野之下亦有忧劳天下之心不必位之尊
 禄之厚然后致死力于国家且匹夫之交亦有可托
卷六十九 第 19b 页 WYG0687-0583d.png
 市道之友亦能知心而况绩出入将相二十馀年自
 当致力以答累朝之恩何必须太子自授以官然后
 可任使哉使绩小人也则苟且一时之宠以充诎其
 志使绩君子也其肯忘先朝之恩而不尽忠于嗣君
 乎其后绩竟不能奋大节以辅高宗乃雷同取容扶
 立武氏斲丧王室皆绩之为又肯能为高宗致死力
 哉谚谓欲不溺而自硾以石欲不病而自饮以堇其
 太宗任绩之谓乎
卷六十九 第 20a 页 WYG0687-0584a.png
 范祖禹论绩劝立武后曰高宗欲废立而犹难于顾
 命大臣取决于李绩之一言绩若以为不可则武氏
 必不立矣绩非惟不谏又劝成之孽后之立无忌遂
 良之死唐室中绝皆绩之由其祸岂不博哉太宗以
 绩为忠托以幼孤而其大节如此书曰知人则哲惟
 帝其难之信矣
 
 
卷六十九 第 20b 页 WYG0687-0584b.png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