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卷四十七 第 1a 页 WYG0687-03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七
  通论
   汉之人君(温公/)
   高祖以周勃遗惠文武帝以霍光遗昭宣(老泉/)
   高祖元成哀平制御之术(子由/)
   高帝武帝待臣下(东坡/)
   汉之人臣(权德舆/)
卷四十七 第 1b 页 WYG0687-0392b.png
   赵广汉张敞尹翁归王尊皆出吏胥中(老泉/)
   文武元成近侍(李德裕/)
   韩信郦寄(吕温/)
   袁盎汲黯(李德裕/)
   人臣有后(李德裕/) (东坡/)
   汉风俗(东坡/)
   匈奴乐(天/) (陈子昂/)
   西汉兴亡(东坡/)  (马周/)
卷四十七 第 2a 页 WYG0687-0393a.png
汉之人君
 温公曰高祖奋布衣提三尺剑八年而成帝业其收
 功之速如是何哉惟其知人善任使而已故高祖自
 谓镇国家抚百姓不如萧何运筹策决成败不如子
 房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所以取天下韩信亦曰不善将兵而善将将斯言尽
 之矣吕氏之乱汉氏不绝如线然而卒不能为患者
 外有宗藩之彊内有绛灌之忠也文景之时天下家
卷四十七 第 2b 页 WYG0687-0393b.png
 给人足几致刑措后世皆称慕而莫及之夫民之情
 何尝不欲安乐而富寿哉文景能勿扰而已矣孝武
 喜淫侈慕神仙宫室无度巡游不息穷兵于四夷严
 刑而重赋迹其行事视秦皇何远哉至其崇儒重道
 求贤纳谏故其成败若此之殊也孝昭以童稚之年
 辨霍光之忠确然不可动何天资之明也然光犹专
 政而不归此则光之罪矣孝宣综覈名实信赏必罚
 使吏称其职民安其业方之孝武功烈优焉孝元优
卷四十七 第 3a 页 WYG0687-0393c.png
 游不断汉业始衰孝成荒于酒色委政外家孝哀狠
 愎不明嬖倖盈朝陵夷至于孝平以幼冲嗣位王莽
 因之遂移汉祚莽恃其诈慝烦民玩兵罪盈怨积而
 天下叛之矣
高祖以周勃遗惠文武帝以霍光遗昭宣
 老泉曰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
 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
 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
卷四十七 第 3b 页 WYG0687-0393d.png
 夫天下之变常伏于安田文所谓子少国危大臣未
 附如此等事何世无之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
 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
 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
 孝昭孝宣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
 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传曰百
 官总已以听于冢宰彼冢宰者非腹心之臣天子安能
 举天下之事委之三年而不置疑于其间邪又曰五
卷四十七 第 4a 页 WYG0687-0394a.png
 载一巡狩彼无腹心之臣五载一出捐千里之畿而
 谁与守邪今夫一家之中必有宗老一介之士必有
 密友以开心胸以济缓急奈何天下而无腹心之臣
 乎
高祖元成哀平制御之术
 子由曰善治天下者必明于天下之情而后得御天
 下之术术者所谓道也得其道而以智加焉是故谓
 之术古之圣人惟其知天下之情而以术制之也故
卷四十七 第 4b 页 WYG0687-0394b.png
 万物皆可得而役其生皆可得而制其死牛服于箱
 马服于辕鹰隼服于鞲牛不可以有所触马不可以
 有所踶鹰隼不可以有所击此三者喜怒好恶之情
 发于外而见于人也是以因其所忌而授之以其术
 至于终身制于人而不去且治天下何异于治马也
 马之性刚狠而难制急之则敝而不胜缓之则惰而
 不进王良造父为之先后而制其迟速驱之有方而
 掣之有时则终日蹀躞而不知止此术之至也古之
卷四十七 第 5a 页 WYG0687-0394c.png
 圣人驱天下之人而尽用之仁者使效其仁勇者使
 效其勇智者使效其智力者使效其力天下之人杂
 然皆列于前安得仁人君子而后任之且虽有天下
 之善人与之处而不知其情御之而不中其病则虽有
 好善之心而不获好善之利何者彼不徒为吾用也
 而况乎天下之英雄欲收其功而不制其心哉昔者
 秦汉之际奸宄猛悍之人所在而为寇高祖发于丰
 沛之间行而收之黥布彭越之伦皆抚而纳诸其中
卷四十七 第 5b 页 WYG0687-0394d.png
 其所以制之者甚备也玉帛子女牛羊犬马以极其
 豪侈之心轻财好施敦厚长者以服其趑趄之怀倨
 肆傲岸轻侮淩辱以折其彊狠之气其视天下之英
 雄不啻若匹夫孺子然皆得其驩心而用其死力至
 于元成之世天下久于太平士大夫生于其间无复
 英雄难制之风天下之士皆书生好儒其才气勇力
 无足畏者俛首下气求为之用而不暇元成哀平亦
 欲得天下之贤才而用之然而不知其情不获其术
卷四十七 第 6a 页 WYG0687-0395a.png
 贤人君子避谗畏讥远引而去小人宦竖纵横放肆
 而制其事此甚可悯也夫人之平居朋友之间仆妾
 之际莫不有术以制其变盖非有深远难见之事也
 欲其用命而见其所害欲其乐从而见其所利欲其
 喜而致其所悦欲其惧而致其所忌欲其开心见诚
 而示之以无所恐欲其守死不去示之以无所往此
 天下之人皆能知之至于治天下则不能用且此过
 矣天下以为天子之尊无所事术也而不知天下之
卷四十七 第 6b 页 WYG0687-0395b.png
 士惟英雄而后能有大功而世之英雄常苦豪横太
 过而难制由此观之治天下愈不可无术也
高帝武帝待臣下
 东坡曰君以利使臣则其臣皆小人也幸而得其人
 亦不过健于才而薄于德者也君以礼使臣则其臣
 皆君子也不幸而非其人犹不失廉耻之士也其臣
 皆君子则事治而民安士有廉耻则临难不失其守
 小人反是故先王谨于礼礼以钦为主宜若近于弱
卷四十七 第 7a 页 WYG0687-0395c.png
 然而服㬥者莫若礼也礼以文为饰宜若近于伪然
 而得情者莫若礼也哀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有爵禄刑罚也
 乎何为其专以礼使臣也以爵禄而至者贪利之人
 也利尽则逝矣以刑罚而用者畏威之人也威之所
 不及则解矣故莫若以礼礼者君臣之大义也无时
 而已也高祖以神武取天下其得人可谓至矣然恣
 慢而侮人洗足箕踞溺冠跨项可谓无礼矣故陈平
卷四十七 第 7b 页 WYG0687-0395d.png
 论其臣皆嗜利无耻者以是进取可也至于守成则
 殆矣高帝晚节不用叔孙通陆贾其祸岂可胜言哉
 吕后之世平勃背约而王诸吕几危刘氏以廉耻不
 足故也武帝踞厕而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黯青虽富
 贵不改奴仆之姿而黯社稷臣也武帝能礼之而不
 能用可以太息矣
汉之人臣
 权德舆曰萧曹以清静熙帝载良平以谟明赞王业
卷四十七 第 8a 页 WYG0687-0396a.png
 至宣帝之时则魏相通故事丙吉知大体斯皆章章
 可言者也洎夫张苍之律历孙弘之文章韦贤之好
 学平当之有耻然亦号为贤相抑次焉至若孔匡张
 马服儒衣冠被阿䛕之讥不胜其任最下则陶青刘
 舍庄翟赵周之徒皆龊龊备位故身名皆泯夫此数
 子者岂不粗知君臣之道古今之变哉病于无所发
 明保持禄位而已有时无功可不谓大哀哉
赵广汉张敞尹翁归王尊皆出胥吏中
卷四十七 第 8b 页 WYG0687-0396b.png
 老泉曰昔者汉有天下平津侯乐安侯辈皆号为儒
 宗而卒不能为汉立不世大功而其卓绝隽伟震耀
 四海者乃其贤人之出吏胥中者耳夫赵广汉河间
 之郡吏也尹翁归河东之狱吏也张敞太守之卒史
 也王尊涿郡之书佐也是皆雄隽明博出之可以为
 将而内之可以为相者也而皆出于胥吏者有以也
 夫吏胥之人少而习法律长而习狱讼老奸大豪畏
 惧慑伏吏之情状变化出入无不谙究因而官之则
卷四十七 第 9a 页 WYG0687-0396c.png
 豪民猾吏之弊表里毫末毕见于外无所逃遁而又
 上之人择之以才遇之以礼而其志复自知得奋于
 公卿故终不肯自弃于恶以贾罪戾而败其终身之
 利(云云/)
文武元成近侍
 李德裕曰自古中主以降皆安于近习疏远忠良其
 主非不知君子可亲小人可去而不可改者其蔽有
 二一曰性相近二曰嗜欲深桓灵之主与小人气合
卷四十七 第 9b 页 WYG0687-0396d.png
 如水之就下火之就燥皆自然而亲结不可解也侯
 览张让所以得蔽君矣元成二后皆有所嗜吹箫挝
 鼓之娱微行沉湎之乐非倖臣无以承意非近习无
 以共欢石显张敞所以得蠹政矣唯人君少欲英明
 者则能反是如文帝虽有邓通赵谈所信者贾谊张
 释之袁盎此所谓少欲也武帝虽有韩嫣李延年而
 所贵者公孙弘倪宽卜式所谓英明也故君听不惑
 政无颇颣近则开元初内有姜皎崔涤以极宫中之
卷四十七 第 10a 页 WYG0687-0397a.png
 乐外有姚卢苏宋以修天下之政得元成之欲享舜
 禹之名六合晏然千古莫及其故何邪倖臣不得干
 政事也后代能知汉之文武及开元致理之要虽有
 倖臣亦何害于理哉
韩信郦寄
 吕温由鹿赋曰予南出襄樊之间遇野人絷鹿而至
 者问之答曰此为由鹿由此鹿以诱致群鹿也备言
 其状且曰此鹿每有所致辄鸣嗥不饮食者累日余
卷四十七 第 10b 页 WYG0687-0397b.png
 喟然叹曰虞之即鹿也必以其类致之人之即人也
 亦必以其友致之寔繁有徒古之然矣嗟乎鹿无情
 而犹知痛伤人之与谋宴安残酷者彼何人斯彼何
 人斯物微感深遂作赋曰(云云/)借如淮阴遇祸冤在
 伸理通说且拒豨谋宁起堂堂萧公实曰知己绐致
 钟室胡宁忍此吕禄之难谁非汉臣交则不义卖亦
 不仁彼美郦生既为交亲诱袭军印岂无他人于戏
 微兽伤类如不自容伊人卖友而享其功灭交道兮
卷四十七 第 11a 页 WYG0687-0397c.png
 坠义风曾麋鹿之不若何仁信之可宗已焉哉谅此世
 之茫茫吾未见其始终
袁盎汲黯
 李德裕曰袁盎汲黯皆豪侠者也若非气盖当世义动
 明主岂有是名哉袁盎曰缓急人所有故善剧孟匿季
 心汲黯好游侠任气节善灌夫所以知其然也余斯言
 岂徒妄𤼵扬子所谓孟子之勇类于是夫侠者非常之
 人也虽以然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
卷四十七 第 11b 页 WYG0687-0397d.png
 义不成难兼之矣所谓不知义者感匹夫之交格君父
 之命为贯高危汉祖者是也所利者邪所害者正为梁王
 杀袁盎者是也此乃盗贼耳焉得谓之侠哉唯锄麑不贼
 宣孟承基不忍志宁斯为真侠矣淮南王惮汲黯以其守
 节死义所以易公孙弘如𤼵蒙耳黯实气义之兼者士之
 任气而不知义皆可谓之盗矣然士无气义者为臣必不
 能死难求道必不能出人近代房孺复问径山大师欲习
 道可得至乎径山对曰学道者唯猛将可也身首分裂无
卷四十七 第 12a 页 WYG0687-0398a.png
 所顾惜由是而知士之无气义者虽为桑门亦不足
 观矣
人臣有后
 李德裕曰陈平称吾多阴谋道家所禁吾世即废终
 不复兴以吾多阴祸也至曾孙何国绝班生善陈平
 之言以为世戒理当然矣而丙丞相才及子显黜为
 关内侯至孙昌乃绝国绝三十二岁复续而张汤杜
 周子孙世有令名皆在显位其故何哉丙丞相于汉
卷四十七 第 12b 页 WYG0687-0398b.png
 宣之德可谓至矣晋荀息以忠贞之故不敢负献公
 程婴以托孤之义不忍欺赵氏所以继之以死终不
 食言丙丞相于史皇孙微君臣之分无亲戚之情而
 保养曾孙仁心恻隐置于閒燥给以私财介然拒天
 子之使因是全四海之命及奏记霍光决定大策既
 而显徵卿之美削仕伍之辞其深厚不伐古所未有
 夏侯胜以为有阴德者必享其乐以及子孙是宜笃
 生贤人世济其美古所谓有后者良谓是矣焉在传
卷四十七 第 13a 页 WYG0687-0398c.png
 爵邑而已哉张杜有后岂用法虽深而治者或能去
 天下之恶除生人之害所以然也
 东坡论张汤扬雄曰达贤者有后张汤是也张汤宜
 无后者也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扬雄是也扬雄
 宜有后者也达贤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贤之无后也
 无其实而窃其名者无后吾是以知有其实而辞其
 名者之有后也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
 也名者古今之达尊也重于富贵而窃之是欺天也
卷四十七 第 13b 页 WYG0687-0398d.png
 绝民欺天其无后不亦宜乎故曰达贤者与有其实
 而辞其名者皆有后吾尝诵之云耳
汉风俗
 东坡曰西汉风俗谄媚不为流俗所移惟汲长孺耳
 司马迁至伉简然作卫青传不名青但谓大将军贾
 谊何等人也而云爱幸于河南太守吴公此等语甚
 可鄙而迁不知习俗使然也本朝太宗时士大夫
 亦有此风至今未衰吾尝𤼵策学士院问两汉所以
卷四十七 第 14a 页 WYG0687-0399a.png
 亡者难易相反意在此也而答者不能尽吾亦尝于
 上前论之
匈奴
 乐天曰丐奴者一气所生不可剪而灭也五方异族
 不可臣而畜也故为侵㬥之患久矣而备禦之略亦
 多矣考其要者大较有四焉若乃选将练兵长驱深
 入之谋自王恢始建以三表诱以五饵之术自贾谊
 始厚以赂遗结以和亲之计自娄敬始徙人实边劝
卷四十七 第 14b 页 WYG0687-0399b.png
 农教战之策自晁错始然则用王恢之谋则殚财耗
 力罢竭生人祸结兵连功不偿费故汉武悔焉而下
 哀痛之诏也用贾谊之术则羌胡之耳目心腹虽诱
 而荒矣而华夏之财力风教亦随时而弊矣故汉文
 知其不可而不行也用娄敬之计则启宠纳侮厚费
 偷安虽侵略之患渐宁而和好之约屡背故汉氏四
 代为匈奴所欺也用晁错之策则边人有安土之患
 未免攻战之劳匈奴无得志之虞亦绝归心之望故
卷四十七 第 15a 页 WYG0687-0399c.png
 汉武病之有广武之役也是以讨之以兵不若诱之
 以饵诱之以饵不若和之以亲和之以亲不若备之
 有素斯皆前代已验之事可覆而视也
 陈子昂论突厥曰匈奴为中国之患自上代所苦久矣
 请以秦汉已来事迹證明之始皇之时并吞六国制
 有天下按剑叱咤八荒奔驰然匈奴彊梁威不能服
 牧马河内以侵边疆始皇赫然使蒙恬将四十万众
 北筑长城因以逐胡取其河南之地七百馀里当时
卷四十七 第 15b 页 WYG0687-0399d.png
 燕齐海岳赢粮给费徭役烦苦人以不堪故长城未
 毕而闾左之戍巳为其患二代而亡莫不始于丐奴
 也至汉兴高祖受命率群雄乘利便以三十万众窘
 迫白登七日被围仅而获免自是历吕太后至孝文
 帝单于桀骜益陵汉家文帝徒以逊辞致献金帛但
 求其善和而已不敢有图贾谊所以哭之痛文帝以
 天下之盛而卑事丐奴以倒悬天下也景帝时边受
 其患于是汉武践祚以承六代鸿业属乎文景元默
卷四十七 第 16a 页 WYG0687-0400a.png
 之化海内乂安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内库之钱
 贯朽而不可校财力雄富士马精彊忿匈奴之骄慢
 将报先帝之辱遂使王恢韩安国将三十万众以马
 邑诱单于师出徒费竟无毫发之功于是大命六师
 专以伐胡为务首尾二十馀年中国骚然大受其弊
 至于国用不足军兴不给租及六畜算及舟车盗贼
 群兴京师起乱竟不能制单于之命一日而臣服之
 汉宗衰残几自覆社稷也故汉武晚年厌兵革之弊
卷四十七 第 16b 页 WYG0687-0400b.png
 乃下哀痛之诏罢轮台之田封丞相为富民侯将以
 苏中国也至宣帝代罕复出师属匈奴数穷天降其
 祸虚闾权渠单于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
 臣自不相服又立虚闾权渠子为呼韩邪单于于是
 屠耆堂诸名王贵人各自分立为王单于更相攻击
 以至大乱残虐死者计万亿数畜产耗减十至八九
 又以饥饿相燔烧以求食于是寄命无所诸名王贵
 人右伊狄訾且渠当户以下将兵五万稽首来降于
卷四十七 第 17a 页 WYG0687-0400c.png
 是北方晏然靡有兵革之事直至哀平之际边人以
 安愚窃以此观匈奴之形察天时之变盛衰存亡之
 机事可见也然则匈奴不灭中国未可安卧亦明矣
 夫以汉祖之略武帝之雄谋臣勇将势盛雷电穷兵
 黩武倾天下以事之终不能屈一王服一国宣帝承
 衰竭之后抚疮痍之人不敢炀然有出师之意然而
 未有遗矢之费而臣仆于单于其故何哉盖盛衰有
 时理乱有数故曰圣人脩备以待时是以正天下如
卷四十七 第 17b 页 WYG0687-0400d.png
 拾遗耳
西汉兴亡
 东坡曰天下者器也天子者有此器者也器久而不
 用而置诸箧笥则器与人不相习是以捍格而难操
 良工者使手习知其器而器亦习知其手手与器相
 信而不相疑夫是故所为而成也天下之患非经营
 祸乱之足忧而养安无事之可畏何者惧其一旦至
 于捍格而难操也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砺其百官
卷四十七 第 18a 页 WYG0687-0401a.png
 抚摩其人民为之朝聘会同燕享以交诸侯之欢岁
 时月朔致民读法饮酒蜡腊以遂万民之情有大事
 自庶人以上皆得至于外朝以尽其词然犹以为未
 也而五载一巡守朝诸侯于方岳之下亲见其耆老
 贤士大夫以周知天下之风俗凡此者非以为苟劳
 而已将以驯致服习天下之心使不至于捍格而难
 操也及至后世坏先王之法安于逸乐而恶闻其过
 是以养尊而自高务为深严使天下拱手以猊相承
卷四十七 第 18b 页 WYG0687-0401b.png
 而心不服其腐儒老生又出而为之说曰天子不可
 以妄有言也史且书之后世且以为议使其君臣相
 视而不相知如此则偶人而已矣天下之心既已去
 而伥伥焉抱其空器不知英雄豪杰已议其后愚尝
 观两汉之初高祖创业之际事变之兴亦已繁矣而
 高祖以项氏创残之馀与信布之徒争驰于中原此
 六七公者皆以绝人之姿据其土地甲兵之众其势
 足以为乱然天下终以不摇卒定于汉传十数世矣
卷四十七 第 19a 页 WYG0687-0401c.png
 而至于元成哀平四夷向风兵事不试而王莽一竖
 子乃举而移之不用寸兵尺铁而天下屏息莫敢或
 争此其故何也创业之君出于布衣其大臣将相皆
 握手之欢凡在朝廷者皆其尝试挤掇以知其才之
 短长其视天下如一身苟有疾痛其手足不期而自
 救当此之时虽有近忧而无远患及其子孙生于深
 宫之中而狃于富贵之势尊卑阔绝而上下之情疏
 礼节繁多而君臣之义薄是故不为近忧而常为远
卷四十七 第 19b 页 WYG0687-0401d.png
 患及其一旦固已不可救矣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
 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不爱高位重禄以致
 山林之士而欲闻切直不隐之言者凡皆以通上下
 之情也
 马周请崇节俭及制诸王疏曰昔唐尧茅茨土阶夏
 禹恶衣菲食如此之事臣知不可复行于今汉文帝
 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
 慎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工特
卷四十七 第 20a 页 WYG0687-0402a.png
 诏除之所以百姓乂安后至孝武帝穷奢极侈而承
 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
 下必不能全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窃寻往代以
 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灭
 亡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脩政教当脩
 之于可脩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故
 人主每见前代之亡则知其政教之所由丧而皆不
 知其身之失是商纣笑夏桀之亡幽厉亦笑纣灭隋
卷四十七 第 20b 页 WYG0687-0402b.png
 炀帝大业之初又笑齐魏之失国然今之视炀帝亦
 犹炀帝之视齐魏也故京房谓汉元帝云臣恐后之
 视今亦犹今之视古此言不可不诫也
 
 
 
 
 历代名贤确论卷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