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687-017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六
  孔门弟子
   弟子仕不仕(颍滨/) (范文正公/)
   颜渊(荆公/) (颍滨/) (东坡/) (昌黎/)
   子夏(颍滨/)
   仲由冉求公西华曾晰言志(颍滨/)
   曾参不列四科(李观/) (乐天/) (郑獬/)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687-0174b.png
   樊迟学稼圃(颍滨/)
   宰予从田常作乱(颍滨/) (东坡/)
   孔门学道教人(颍滨/)
弟子仕不仕
 颍滨曰惟夫子生于乱世周流齐鲁宋卫之间无所
 不仕其弟子之高第亦咸仕诸国宰我仕齐子贡冉
 有子游仕鲁季路仕卫子夏仕魏弟子之仕者亦众
 矣然其称德行者四人独仲弓尝为季氏宰其上之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687-0174c.png
 三人皆未尝仕季氏欲以闵子为费宰闵子辞曰如
 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且以夫子之贤犹不以
 仕为污也而三子之不仕独何欤言未卒有应者曰
 子独不见夫适东海者乎望之茫洋不知其边即之
 汗澜不知其深其舟若蔽天之山其色若浮空之云
 然后履风涛而不偾触蛟蜃而不慑若夫以江河之
 舟楫而跨东海之难则亦十里而返百里而溺不足
 以经万里之害矣周之衰礼乐崩弛天下大坏而欲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687-0174d.png
 有救之譬若涉海有甚焉者今夫子之不顾而仕则
 其舟楫足恃也诸子之汲汲而忘返盖亦有漏舟而
 将试焉则亦随其力之所及而已若夫三子者愿为
 夫子而未能下顾诸子以为不足为也是以止而有
 待夫子尝曰世之学柳下惠者未有若鲁之男子而
 吾于三子亦云众曰然退而书之
 范文正公曰孔子门人七十子之徒天下皆知其贤
 焉或为邑宰或为家臣或不愿仕盖显于诸侯者寡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687-0175a.png
 矣然则七十子之徒与孔子语而未尝及怨何哉君
 子之道充乎已加乎人穷与达外也彼战国豪士不
 由孔子之门者则有脱贱贫逐贵高弗夺弗厌灭身
 覆宗而不悔何哉不循圣人之道挟数以进求行其
 欲得与失其所重也吾乃知夫由孔子之道者虽困
 穷以死不害其为贤矣
颜渊
 荆公曰君子所求于人者薄而辨是与非也无所苟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687-0175b.png
 孔子罪宰予曰于予与何诛罪冉有曰小子鸣鼓而
 攻之可也二子得罪于圣人若当绝也及为科以列
 其门弟子取者不过数人于宰予有辞命之善则取
 之于由求有政事之善则取之不以不善而废其善
 孔子岂阿其所好哉所求于人者薄也管仲功施天
 下孔子小之门弟子三千人孔子独称颜回为好学
 问其馀则未是好学者闵损原宪曾子之徒不与焉
 冉求宰我之得罪又如此孔子岂不乐道人之善哉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687-0175c.png
 辨是与非无所苟也所求于人者薄所以取人者盖
 辨是与非者无所苟所以明圣人之道如宰予冉求
 二子之不得列其善则士之难全者众矣恶足以取
 人善乎如管仲无所贬则从政者若是而止矣七十
 子之徒皆称好学则好学者若是而止矣恶足以明
 圣人之道乎取人如此则吾之自取者重而人之所
 处者易明道如此则吾之与人其所由可知已故薄
 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而非(缺/)其全圣人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687-0175d.png
 之道本乎中而已春秋之旨岂易于是哉
 颍滨曰孔子于诸弟子独称颜回之好学弟子之贤
 者众矣而孔子不以好学许之岂妄言哉吾尝论之
 弟子之知孔子者独颜子耳孔子之道如天然在贤
 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颜子识其大者也故
 仰之而知其有高者存焉钻之而知其有坚者存焉
 故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欤此孔子所以独称其
 好学也人诚有见于此譬如为山虽覆一篑未有能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687-0176a.png
 止之者也苟诚无见矣虽既九仞不复能进也此颜
 子与众弟子之辨也
 又曰予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
 关击柝尚可以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窘自
 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
 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
 然后知颜子所以甘心于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687-0176b.png
 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
 沉酣世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
 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天地之为
 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为乐也足以
 易穷饿而不变虽南面王乐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
 能任也予方区区欲磨洗浊污晞圣贤之万一自视
 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
 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委吏乘田惟其所遇无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687-0176c.png
 所不可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东坡曰昔夫子以箪食瓢饮贤颜子而韩子乃以为
 哲人之细事何哉苏子曰古之观人也必于其小焉
 观之其大者容有伪焉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
 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孰知箪食
 瓢饮不为哲人之大事乎乃作颜乐亭诗以遗孔君
 正韩子之说以自警云天生烝民为之鼻口美者可
 嚼芬者可嗅美必有恶芬必有臭我无天游六凿交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687-0176d.png
 斗骛而不返跬步商受伟哉先师安此微陋孟贲股
 慄虎豹却走𦕈然其身中亦何有我求至乐千载无
 耦执瓢从之忽焉在后
 昌黎曰登孔氏之门者众矣三千之徒四科之目孰
 非由圣人之道为君子之儒者乎其于过行过言亦
 云鲜矣而夫子举不贰过惟颜氏之子其何故哉请
 试论之夫圣人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正德苟发
 诸中形诸外者不由思虑莫非规矩不善之心无自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687-0177a.png
 入焉可择之行无自加焉故惟圣人无过故所谓过
 者非谓发于行彰于言人皆谓之过而后为过也生
 于其心则为过矣故颜子之过此类也不贰者盖能
 止之于始萌绝之于未形不贰之于言行也中庸曰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自诚明者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无过者也自明诚者择
 善而固执之者也不勉则不中不思则不得不贰过
 者也故夫子之言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687-0177b.png
 则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又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
 乎言犹未至也而孟子亦云颜子具圣人之体而微
 者皆谓不能无生于其心而不暴之于外考之于圣
 人之道差为过耳颜子自惟其若是也于是居陋巷
 以致其诚饮一瓢以求其志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
 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知高坚之可尚忘
 钻仰之为劳任重道远竟莫之致是以夫子叹其不
 幸短命今也则亡谓其不能与己并立于至圣之域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687-0177c.png
 观教化之大行也不然夫行发于身加于人言发乎
 迩见乎远苟不慎也败辱随之而后思欲不贰过其
 于圣人之道不亦远乎而夫子尚肯谓之其殆庶几
 孟子尚复谓之具体而微者哉则颜子之不贰过尽
 在是矣
子夏
 颍滨曰善乎子夏之教人也始于洒扫应对进退而
 不急于道使其来者自尽于学日引月长而道自至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687-0177d.png
 故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譬如农
 夫之植草木既为之区别溉种而时耨之风雨既至
 小大甘苦莫不咸得其性而农夫无所用巧也孔子
 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达之有上下出乎其人而非
 教者之力也异哉今世之教者闻道不明而急于夸
 世非性命道德不出于口虽礼乐刑政有所不言矣
 而况于洒扫应对进退也哉教者未必知而学者未
 必信务为大言以相欺天下之伪自是而起此子夏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687-0178a.png
 所谓诬也
仲由冉求公西华曾晰言志
 颍滨曰四子之言皆其志也夫子之哂由也以其不
 让而其与点也以其自知之明与如曾晰之狂其必
 有不可施于世者矣苟不自知而强从事焉祸必随
 之其欲从弟子风乎舞雩乐以忘老则其处已者审
 矣不然孔子岂以不仕为贵者哉
曾参不列四科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687-0178b.png
 李观曰客有言曰仲尼圣人也曾参孝子也十哲皆
 仲尼门人也察其能孝于家能忠于君能友于兄弟
 能信于朋友可以临事可以成章故加其美目也而
 曾参虽不闻兼此数者乃其近者小者而仲尼区别
 四科前后十哲曾参不及者何也主人对之曰噫非
 仲尼区别四科前后十哲之名乃一时之言也非燕
 居之时门人尽在而言也于时仲尼围于陈畏于匡
 曾参不在从行之中故仲尼言左右者扬其德行言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687-0178c.png
 语政事文学皆可邀时之遇行已之材不得者是以
 美而类之伤而叹之非曾参不当此数子也使曾子
 于时得与数子从行则仲尼之圣不遗参之孝不后
 冉伯牛仲弓之目也必矣客于是称谢而退或者止
 之曰客之问知其一未知其二主人对得其细未得
 其大且仲尼抱至圣之德值多难之代周游栖迟不
 遇天下仕鲁不终过宋伐树之卫不用适楚逢患而
 四科之徒未尝离其起居阙其弦诵不以师道穷而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687-0178d.png
 曰妨已之进不以身之私而越去终日温温孜孜提
 携负荷从其行止如手足羽翼时仲尼有仁思德虑
 未言者颜回辄发之故谓之德行矣仲尼言有所陈
 未达而端木赐辄达之故谓之言语矣子路勇毅果
 正之士也侍仲尼而不善之道不得入焉故谓之政
 事矣子游子夏之文春秋之外得与圣人论之故谓
 之文学矣故数子居则讲仲尼之道行役则任仲尼
 之事而曾参则安在焉患难则未尝有用焉且夫孝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687-0179a.png
 者人性当然也不至者非人也参苟至之乃得为人
 矣夫何异也且十哲之徒孰有非孝乎而参独以有
 孝之名加其数子之长故不得与之同目也何谓不
 在从行之中而遗之也夫孝者不止于家也事君慎
 其事忠其命乃孝也事师聘其道敬其事乃孝也不
 去危即安不冒利背谊乃孝也而参不敬其事矣不
 能冒义背利矣乃孝其孝也非孝也子从儒守学宜
 识所言何言之介也主人拊几而起曰尔之辨则辨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687-0179b.png
 矣如何斯可谓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乐天曰曾参不列四科者非为德行才业不及诸人
 也盖系于一时之事耳请为始终言之昔者仲尼有
 圣人之德无圣人之位栖栖应聘七十馀国与时竟
 不偶知道终不行感凤泣麟慨然有吾已矣夫之叹
 然后自卫反鲁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立一王之法
 为万代之教其次则叙十哲论四科以垂示将来当
 此之时颜闵游夏之徒适在左右前后目击指顾列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687-0179c.png
 入四科亦一时也孝经云仲尼居曾子侍此言仲尼
 閒居之时曾参则多侍从曾参至孝不忍一日离其
 亲及仲尼旅游历聘自卫反鲁之时曾参或归养于
 家不从门人之列论拟之际偶独见遗由此明之非
 曾参德行才业不及诸门人也所以不列四科者盖
 一时之阙耳因一时之阙为万代之疑从此辨之可
 无疑焉
 郑獬曰四科非夫子择之也吾疑其为曾子之言论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687-0179d.png
 语曾子之出也盖曾子常与其弟子评先师之门人
 贤其贤者次第之非曾子自著之则曾子之弟子拾
 记之云尔曷以解之以其字之也语之称弟子自相谓
 则字之师语弟子则名之弟子之于师虽朋友亦名
 之今四科皆字也苟夫子言固名之矣曰德行颜回
 闵损冉耕冉雍言语宰予端木赐政事冉求仲由文
 学言偃卜商而反曰颜渊闵子骞(云云/)如是曾子为
 其朋友而字之吾用是固知非夫子择之而曾子之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687-0180a.png
 出也亡疑矣按而言则曾子不当于四科也亦宜或
 曰此据从蔡者言之字者所以褒也曰行于蔡吾不
 知其果尽从与否也然七十子尚能踰此十人者乎
 语非春秋书曷以用其字褒也曰上曷不明著之曰
 曾子云而无有发者何也曰记者云耳或著焉或去
 焉不必例于此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子曰贤哉回
 也著之矣柴也愚参也鲁尧曰咨汝舜子温而厉子
 在乡党则皆去之于此独不著曾子岂不得耶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687-0180b.png
樊迟学稼圃
 颍滨曰樊迟之学为农圃盖将与民并耕而食欤此
 孟子所谓许行之学也孟子曰有大人之事有小人
 之事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此孔子所谓樊迟
 小人也
宰予从田常作乱
 颍滨曰太史公言宰我为临淄大夫与田恒作乱夷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687-0180c.png
 其族孔子耻之余以为宰我之贤列于四科其师友
 渊源所从来远矣虽为不善知不至于从畔逆弑君
 父也宰我不幸平居有昼寝短丧之过儒者因遂信
 之盖田恒之乱本与阚止争政阚止亦曰子我也田
 恒既杀阚止而宰我蒙其恶名岂不哀哉且使宰我
 信与田恒之乱恒既杀阚止弑简公则尚谁族宰我
 者事盖必不然矣夫使宰我陷于逆乱犹不足惜也
 而使孔子之门人高弟至此岂不为孔子惜哉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687-0180d.png
 东坡曰常病太史公言宰我与田常作乱夷其族使
 吾先师之门乃有叛臣焉而天下通祀者容叛臣其
 间岂非千载不蠲之惑也耶近令迈考阅经书究其
 所自则宰我不叛尤验明甚太史公因陋承疑使宰
 我负冤千岁而吾先师与蒙其垢自兹一洗亦古今
 之快也李斯上书谏二世其略曰田常为简公臣布
 德施惠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阴取齐国杀宰予于庭
 是宰我不从田常为常所杀也而弟子传乃云宰我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687-0181a.png
 与田常作乱而灭其族孔子耻之李斯事荀卿去孔
 子不远宜得其实弟子传妄也
孔门学道教人
 颍滨曰孔子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
 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
 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
 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
 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687-0181b.png
 田以植草木大小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
 损焉能养而不伤耳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
 成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之诏
 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
 罔觉而况馀人乎子路之于孔子有兼人之才而不
 安于学尝谓孔子有人民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687-0181c.png
 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
 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
 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
 病者虽然孔子尝语子贡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
 识之者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
 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耶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
 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687-0181d.png
 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孟子论学道之要曰必有事
 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心勿忘则莫如学必有
 事则莫如读书朝夕从事于诗书待其久而自得则
 勿正勿助之谓也譬之稼穑以为无益而舍之则不
 耘苗者也助之长则揠苗者也以孔孟之说考之乃
 得先君之遗意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