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687-015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四
  孔子上
   夫子之道(程浩/李邕) (李观/昌黎) (杜牧/颍滨) (常仲孺/柳州)
   夫子贤于尧舜(荆公/)
   孔子从先进(东坡/)
夫子之道
 程浩曰天地吾知至广也以其无所不覆载日月吾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687-0159d.png
 知至明也以其无所不照临江海吾知至大也以其
 无所不容纳料广以寸管测景以尺圭航大以一苇
 广不能逃其数明不能私其质大不能亡其险伟哉
 夫子后天地而生知天地之始先天地而没知天地
 之终非日非月光之所及者远不江不海润之所浸
 者博三代礼乐吾知其损益百王宪章吾知其消息
 君臣以位父子以亲家国以肥鬼神以享道未可诠
 其有物释未可證于无生一以贯之我先师夫子夫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687-0160a.png
 子圣人也帝之圣者曰尧王之圣者曰禹师之圣者
 曰夫子尧之德有时而息禹之功有时而穷夫子之
 道久而弥芳远而弥光用之者昌舍之者亡昔否于
 周今泰于唐不然者何被衮而裳垂旒而王者哉
 李观谒夫子庙文曰于皇夫子之道之德与天地周
 施与日月合明乃圣乃神焕乎典谟惟王者得之以
 事神使民庶人得之以不失其死生诸侯得之以事
 天子卿大夫得之以保禄位怨灾不及其身四时得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687-0160b.png
 之而序行天下得之而大同然则天地神人之事昭
 乎夫子之道之德也至矣何小子之所窃叹焉斯叹
 也其惟来学乎其惟乞灵乎曰某不敢然也且夫礼
 乐浃于明夫子之善道也斯可谓以学矣鬼神瞰于
 幽夫子之明灵也斯可谓以敬矣孰敢舍道而来学
 黩敬而乞灵者乎于是再拜而起徊翔而观章施足
 徵像设无諠我庙俎豆我王衣冠夫子得之亦无愧
 言七十之徒亦公亦侯外如君臣内实讨论烝烝小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687-0160c.png
 子思得其门夫子圣人天锡元精其未生也若超然
 神游与两气俱存其既生也遇三季之会飘飘湮沦
 弦歌之音拊而不和仁义之图卷而靡陈及相鲁而
 有喜色去宋而曰桓魋其如予何圣人之穷乃有如
 是耶噫俾夫子生于尧之代尧必后舜而先夫子生
 于舜之代舜则必先夫子而后禹圣人得时化可知
 也如舜禹生于夫子之年则不过守于田亩之中安
 有夫子之教垂于无穷若今日之澶漫者乎惟夫子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687-0160d.png
 生实陪臣没乃王爵有圣德也惟纣生实殷辟死曰
 独夫有逆德也惟爵谥在德惟德有圣有逆惟圣逆
 在人不在于尊呜呼夫子圣人之极欤凤鸟不至无
 其时也秦人烧书文之衰也帝唐爵王德之兴也惟
 夫子之德洎唐之德永而能安古而更新降康下民
 夐有烈光讫无间然小子忡忡慄慄拜奠而出匪作
 匪述
 杜牧曰天不生夫子于中国中国当何如曰不夷狄如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687-0161a.png
 也荀卿祖夫子李斯事苟卿一日宰天下尽诱夫子
 之徒与书坑而焚之曰徒能乱人不若刑名狱吏治
 世之贤也彼商鞅者能耕能战能行其法基秦为强
 曰彼仁义虱官也可以置之置之言不用也自董仲
 舒刘向皆言司马迁良史也而迁以儒分之为九曰
 博而寡要劳而无功不如道家者流也自有天地已
 来人无有不死者海上迂怪之士特出言曰黄帝鍊
 丹砂为黄金以饵之昼日乘龙上天诚得其药可如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687-0161b.png
 黄帝以燕昭王之贤破强齐几于霸秦始皇汉武帝
 之雄才灭六强辟四夷尽非凡主也皆甘其说耗天
 下捐骨肉而不辞至死而不悟莫尊于天地莫严于
 宗庙社稷梁武帝起为梁国者以笋脯面牲为荐祀
 之礼曰佛之教牲不可杀以天子之尊舍身为其奴
 散发布地亲命其徒践之有天地日月为之主阴阳
 鬼神为之佐夫子巍然统而辩之复引尧舜禹汤文
 武周公为之助则其徒不为劣其治不为僻彼四君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687-0161c.png
 二臣不为无知一旦不信背而之他仍族灭之傥不
 生夫子纷纭冥昧百家斗起是巳所是非已所非天
 下随其时而宗之谁敢非之纵有非之者欲何所依
 据而为其辞是杨墨骈慎已降百家之徒庙貌而血
 食十年一变法百年一改教横斜高下不知止泊彼
 夷狄者为夷狄之俗一定而不易若不生夫子是知
 其必不夷狄如也韩吏部夫子庙碑曰天下通祀惟
 社稷与夫子社稷坛而不屋取异代为配未若夫子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687-0161d.png
 巍然当座用王者礼以门人为配自天子至于庶人
 亲北面师之夫子以德社稷以功固有次第哉因引
 孟子曰生人已来未有如夫子者也自古称夫子者
 多矣称夫子之德莫如孟子称夫子之尊莫如韩吏
 部云云
 常仲孺曰立于水成于气以位天地勇于震奋于乙
 是生万物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若无圣人谁与准绳
 故能范而不过类而不遗者也然则乘时设教必生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687-0162a.png
 大圣以首之庖羲氏甄才焕文君人子天神农以之
 首于皇而体至道也轩辕氏推筴命官度方顺纪颛
 顼奉之首于帝而法玄德也夏后氏奠山通川因地
 制赋殷汤继之首于王而明大化也理乱相资质文
 代变洎有周而衰焉平桓以还鸿流荡然非圣人之
 述易羲农之道消矣非圣人之辩问轩辕之帝衰矣
 非圣人之删书夏殷之王微矣非圣人之作春秋周
 室卑而诸侯僭矣故夫子彰皇系帝叙王尊周首于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687-0162b.png
 儒而开大教也是知前圣之遗风将绝夫子不得不
 生中古之彝训将兴夫子不得不作故礼云百世以
 俟圣人而不惑也有天下者遵其易简溯其元命可
 以致于清静遵其广大弘其覆载可以致于雍熙遵
 其礼让蹈其夷旷可以致于和平苟或失常滔滔淫
 源德滋非西霸功作矣代易于上教尊于下运否于
 既往位崇于将来则于国而达于家万乐和而百礼
 成郁郁洋洋与日月而终矣其辞曰昭昭五星玄文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687-0162c.png
 之经浩浩五行元气之形维上纪下灾昏祥明圣人
 居中百化道成五星九玄醇朴不曜降及尧舜存乎
 典诰文王既没孔子乃绍质文异时日月代照肇自
 开辟澒洞无迹考于六籍穷古尽昔微禹之功水土
 共融微儒之风华夷濛濛大圣同德垂训作则山川
 九州礼乐万国羲轩之道夫子明之百王缵焉仰而
 营之
 李邕曰元化阴藏上帝玄造虽道远不际而运行有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687-0162d.png
 符扬㩁大抵宣考神用逮人统之可复补天秩之将
 颓其揆一也昔蚩尤怙贼厥弟骄兵巨刃朋徒合绪
 运祸则黄帝兴圣首出群龙推下济以君人儆勤略
 以戡乱逮至横流方割包山其咨转死为鱼鲜食不
 粒则尧禹并迹振拔隐忧导百川康四国粤若殷礼
 缺周德微宋公用鄫楚子问鼎则夫子卓立灿然成
 章辟邦家之正门播今昔之彝宪此天所以不言而
 成化圣所以有开而必先其若是者乎故夫子之道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687-0163a.png
 消息乎两仪夫子之德经营乎三代岂徒小说盖有
 异闻夫亭之者莫如天藉之者莫如地教之者莫如
 夫子且沐其亭而不识其道则不如勿生荷其藉而
 不由其德则不如勿运故曰消息乎两仪者也夫博
 之者莫如文约之者莫如礼行之者莫如夫子且会
 其文而不扬其业则不如勿传经其礼而不启其教
 则不如勿学上代有以焯序中代有以宗师后代有
 以不训故曰经营乎三代者也噫唐虞之美不必至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687-0163b.png
 是赞而大者进圣君也夏桀之恶不必至是挤而毁
 者激庸君也伊尹之忠不必至是演而数者勉诚节
 也赵盾之逆不必至是抑而书者诛贼臣也至若论
 慈广孝辅仁宠义职此之由于是君臣之位序父子
 之道明朋友之事兴夫妇之伦得虽朗日开觉膏雨
 润黩和风清扇安足喻哉借如九皇继统而政醇七
 圣同年而道合虽事业广运而理齐一时未有虽游
 大夫僻居下国德教既往言满方来庙食列郡不假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687-0163c.png
 手于后续君长万乘必归心于素王若此之盛是以
 腾跨百辟孤绝一人曷成名而可称盖取与而为大
 者也
 昌黎曰夫子圣人也且曰自吾得子路而恶声不入
 于耳其馀辅而相者周天下犹且绝粮于陈畏于匡
 毁于叔孙奔走于齐鲁宋卫之郊其道虽尊其穷也
 亦甚矣赖其徒相与守之卒有立于天下向使独言
 之而独书之其存也可冀乎(云云/)自文王没武王周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687-0163d.png
 公成康相与守之礼乐皆在及乎夫子未久也自夫
 子而至乎孟子未久也自孟子而至乎扬雄亦未久
 也然犹其勤若此其困若此而后能有所立
 颍滨曰道有不可以名言者古之圣人命之曰一寄
 之曰中舜之禅禹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
 一允执厥中圣人之欲以道相绍者至于一与中尽
 矣昔者孔子与诸弟子言无所不至然而未尝及此
 也盖尝与子贡言之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687-0164a.png
 之者欤曰然曰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虽与子贡
 言而孔子之言之也难而子贡之受之也未信至于
 曾子不然孔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曾
 子出门人问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盖孔子
 之告之也不疑而曾子之受之也不惑则为与子贡
 异矣然曾子以为忠恕知门人之不足告也夫及孔
 子既没曾子传之子思子思因其说而广之曰喜怒
 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天下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687-0164b.png
 之大本和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育焉子思之说既出而天下始知一与中之在是矣
 然子思以授孟子孟子又推之以为性善之论性善
 之论出而一与中始枝矣呜呼孔子之所以不告诸
 弟子者盖为是欤
 柳州曰凡人之质不良莫能方且恒质良矣用不周
 莫能圆以遂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遇阳虎必曰诺
 而其在夹谷也视叱齐侯类蓄狗不震乎其内后之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687-0164c.png
 学孔子者不志于是则吾无望焉耳矣
夫子贤于尧舜
 荆公曰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巳之谓信充实之
 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
 不可知之谓神圣之为称德之极神之为名道之至
 故凡古之所谓圣人者于道德无所不尽也于道德
 无所不尽则若明之于日尊之于上帝莫之或加矣
 易曰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687-0164d.png
 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此之谓也由此观之则自
 传记以来凡所谓圣人者宜无以相尚而其所知宜
 同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而世之解
 者必曰是为门人之私言而非天下公共之论也而
 孟子亦曰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是岂亦门人之私
 言而非天下公共之论哉为是言者盖亦未之思也
 夫所谓圣贤之言者无一辞之苟其发也必有指焉
 其指也学者之所不可不思也夫圣者至乎道德之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687-0165a.png
 妙而后世莫之增焉者之称也苟有能加焉者则岂
 圣也哉然孟子宰我之所以为是说者盖亦言其时
 而已也昔者道发乎伏羲而成乎尧舜继而大之于
 禹汤文武此数人者皆居天子之位而使天下之道
 寝明寝备者也而又有在下而继之者焉伊尹伯夷
 柳下惠孔子是也夫伏羲既发之也而其法未成至
 于尧而后成焉尧虽能成圣人之法未若孔子之备
 也夫以圣人之盛用一人之知足以备天下之法而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687-0165b.png
 必待至于孔子者何哉盖圣人之心不求有为于天
 下待天下之变至焉然后吾因其变而制之法耳至
 孔子之时天下之变备矣故圣人之法亦自是而后
 备也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此之谓也故其所以能
 备者岂特孔子一人之力哉盖所谓圣人者莫不预
 有力也孟子曰孔子集大成者万世之法耳此其所
 以贤于尧舜也
孔子从先进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687-0165c.png
 东坡曰君子之欲有为于天下莫重乎其始进也始
 进以正犹且以不正继之况以不正进者乎古之人
 有欲其以君王者也有欲以其君霸者也有欲彊其
 国者也是三者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
 有巨细虽其终身之所为不可逆知而其大节必见
 于其始进之日何者其中素定也未有进以彊国而
 能霸者也未有进以霸而能王者也伊尹之耕于有
 莘之野也其心固曰使吾君为尧舜之君使吾民为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687-0165d.png
 尧舜之民也以伊尹为以滋味说汤者此战国之策
 士以已度伊尹也君子疾之管仲见桓公于累囚之
 中其所言者固欲合诸侯攘戎狄也管仲度桓公足
 以霸度其身足以为霸者之佐是故上无侈说下无
 卑论古之人其自知明也如此商鞅之见孝公也三
 说而后合甚矣夫鞅之怀诈挟术以欺其君也彼岂
 不自知其不足以帝且王哉顾其刑名惨刻之学恐
 孝公之不能从故设为高论以衒之君既不能是矣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687-0166a.png
 则举其国惟吾之所欲为不然岂其负帝王之略
 而每见辄变以徇人乎商鞅之不终于秦也是其进
 之不正也圣人则不然其志愈大故其道愈高其道
 愈高故其合愈难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
 水火也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然未尝以难合
 之故而少贬焉者知其始于少贬而其渐必至于陵
 迟而大坏也故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
 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孔子之世也其诸侯卿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687-0166b.png
 大夫视先王之礼乐犹方圆冰炭之不相入也进而
 先之以礼乐其不合必矣是人也以道言之则圣人
 以世言之则野人也若夫君子之急于有功者则不
 然其未合也先之以世俗之所好而其既合也则继
 之以先王之礼乐其心则然然其进不正未有能继
 以正者也故孔子不从而孟子亦曰枉尺直寻者以
 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欤君子之
 得其君也既度其君又度其身君能之而我不能不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687-0166c.png
 敢进也我能之而君不能不可为也不敢进而进是
 易其君不可为而为是轻其身二人者皆有罪焉故
 君子之始进也曰君苟用我矣我且为是君曰能之
 则安受而不辞君曰不能天下其独无人乎至于人
 君亦然将用是人也则先之以己所欲为要其能否
 而责成焉其曰姑用而试观之者皆过也后之君子
 其进也无所不至惟恐其不合也曰我将权以济道
 既而道卒不行焉则曰吾君不足以尽我也始不正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687-0166d.png
 其身终以谤其君是人也自以为君子而孟子之所
 谓贼其君者也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