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 第 1a 页 WYG1272-009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考功集卷九 明 薛蕙 撰
书
答王浚川书
乡者王挥使来获奉教劄甚慰复承示所著慎言二册
伏读累日不胜欣服如吾先生独智自得究天人之际
立言明道扩圣贤之指当今之世一二人而已生平日
亿料之言于高论颇多闇合窃自幸其所见略同也然
考功集卷九 明 薛蕙 撰
书
答王浚川书
乡者王挥使来获奉教劄甚慰复承示所著慎言二册
伏读累日不胜欣服如吾先生独智自得究天人之际
立言明道扩圣贤之指当今之世一二人而已生平日
亿料之言于高论颇多闇合窃自幸其所见略同也然
卷九 第 1b 页 WYG1272-0095b.png
有不同者顾在于一二节目处不敢不尽言以就正况
先生命之使言乎伏观所著书前二卷其于性与天道
详矣然其要归大槩以气为理以生为性此于愚见不
能无疑者也窃惟性与天道孔子所罕言而孟子则往
往道性善夫孔子罕言者非不欲言也以学者之未可
与言也孟子之亟言者不得已而言也惧性学之将亡
传也及孟子之后其传竟绝者千有馀岁至宋二程子
始能推明孔孟之论然后性与天道之说复闻于世故
先生命之使言乎伏观所著书前二卷其于性与天道
详矣然其要归大槩以气为理以生为性此于愚见不
能无疑者也窃惟性与天道孔子所罕言而孟子则往
往道性善夫孔子罕言者非不欲言也以学者之未可
与言也孟子之亟言者不得已而言也惧性学之将亡
传也及孟子之后其传竟绝者千有馀岁至宋二程子
始能推明孔孟之论然后性与天道之说复闻于世故
卷九 第 2a 页 WYG1272-0096a.png
世儒之言理者皆宗之如吾先生盖亦宗程子之学而
有得焉者也今者之论殆与程子之论不合矣古之君
子其论议固不能尽同至于大本大宗则不可不同耳
程子曰阴阳者气也所以阴阳者道也未尝以气为理
也夫气化终古不忒其宰之者理也以气为理不唯二
本而无别气有驳杂理亦从而驳杂矣理有驳杂岂足
以为万化之根柢乎生之谓性程子取之盖指气禀而
言耳其推本天命之性则卒归于孟子性善之论未尝
有得焉者也今者之论殆与程子之论不合矣古之君
子其论议固不能尽同至于大本大宗则不可不同耳
程子曰阴阳者气也所以阴阳者道也未尝以气为理
也夫气化终古不忒其宰之者理也以气为理不唯二
本而无别气有驳杂理亦从而驳杂矣理有驳杂岂足
以为万化之根柢乎生之谓性程子取之盖指气禀而
言耳其推本天命之性则卒归于孟子性善之论未尝
卷九 第 2b 页 WYG1272-0096b.png
以生为性也(程子生之谓性一条今/人多错会望再详之)人生气禀有善有
恶天命之性则有善而无恶以生为性则人性之恶果
天命之恶乎夫天命有恶何以命有德而讨有罪君子
遏恶扬善亦非所以顺天休命也复有一段谓大学心
无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大公至正而无偏倚可谓之
中疑中庸未发未足为中此亦有所未安夫中庸所谓
未发者性也人心自然之体也大学所谓有所忿懥(云/云)
者情也人心系累之私也有所者私主之辞也忿懥恐
恶天命之性则有善而无恶以生为性则人性之恶果
天命之恶乎夫天命有恶何以命有德而讨有罪君子
遏恶扬善亦非所以顺天休命也复有一段谓大学心
无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则大公至正而无偏倚可谓之
中疑中庸未发未足为中此亦有所未安夫中庸所谓
未发者性也人心自然之体也大学所谓有所忿懥(云/云)
者情也人心系累之私也有所者私主之辞也忿懥恐
卷九 第 3a 页 WYG1272-0096c.png
惧好乐忧患者情胜之辞也二书之言各有所指其言
之大小精粗亦有不同姑合而言之亦可通也此心未
发之时本自中正苟发而无私情之累则无往而不正
一有所累则不得其正其不正者情之偏也非心体本
不正也若论其极则大学之言但可以言正未可以言
中何者圣贤言中正有其义同者有其义不同者程子
所谓中重于正中则不违于正正不必中是也然凡所
谓中者类皆止于就事而言是乃中庸时中之中非未
之大小精粗亦有不同姑合而言之亦可通也此心未
发之时本自中正苟发而无私情之累则无往而不正
一有所累则不得其正其不正者情之偏也非心体本
不正也若论其极则大学之言但可以言正未可以言
中何者圣贤言中正有其义同者有其义不同者程子
所谓中重于正中则不违于正正不必中是也然凡所
谓中者类皆止于就事而言是乃中庸时中之中非未
卷九 第 3b 页 WYG1272-0096d.png
发之中也以此观之则大学所谓正者特中正之正而
非时中之中况未发之中乎又曰中庸以喜怒哀乐未
发为中无景象可以体验程子曰言存养于喜怒哀乐
之前则可若言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不可盖
当此之时但可主静以涵养而不可容心于体验才有
体验即是已发先儒有体验之说教人于此体究其辞
不得不然不以辞害志可也又曰圣愚一贯安知其为
中夫四者未发性也此心之本体也不假人力自有天
非时中之中况未发之中乎又曰中庸以喜怒哀乐未
发为中无景象可以体验程子曰言存养于喜怒哀乐
之前则可若言求中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则不可盖
当此之时但可主静以涵养而不可容心于体验才有
体验即是已发先儒有体验之说教人于此体究其辞
不得不然不以辞害志可也又曰圣愚一贯安知其为
中夫四者未发性也此心之本体也不假人力自有天
卷九 第 4a 页 WYG1272-0097a.png
然之中固不以圣愚而有不同也但众人乱于情而害
其性私意万端乍起乍灭未有能造未发之域者是则
圣愚又有不可得而同矣昔程子论中庸以为孔门传
授心法而六经论孟顾不与焉是必有说矣又其言虽
统论一书之体而其致意实专主中和之义就二者而
言之未发之中又其尤致意者故曰放之则弥六合卷
之则退藏于密盖谓此也不然则六经论孟之所载孰
非圣人之心法耶自孟子之后儒者之知言未有如程
其性私意万端乍起乍灭未有能造未发之域者是则
圣愚又有不可得而同矣昔程子论中庸以为孔门传
授心法而六经论孟顾不与焉是必有说矣又其言虽
统论一书之体而其致意实专主中和之义就二者而
言之未发之中又其尤致意者故曰放之则弥六合卷
之则退藏于密盖谓此也不然则六经论孟之所载孰
非圣人之心法耶自孟子之后儒者之知言未有如程
卷九 第 4b 页 WYG1272-0097b.png
子也其尊信中庸如此岂苟而已哉先生素尊信程子
于其不合苟深思而求其说不唯未发之义可判然无
疑而凡理性之论亦必将始异而终同矣盖此三者其
实一也先生之言曰人心有物则以其物为主应者非
其物则不相得矣不戾于道者几希又曰梦较胜否斯
骄吝之心未灭已先生察理之精持论之平有如此者
生之瞽言夫何足采第自充其言无以心之旧物为主
于此三说更加思索以求真是之归此生之至望也非
于其不合苟深思而求其说不唯未发之义可判然无
疑而凡理性之论亦必将始异而终同矣盖此三者其
实一也先生之言曰人心有物则以其物为主应者非
其物则不相得矣不戾于道者几希又曰梦较胜否斯
骄吝之心未灭已先生察理之精持论之平有如此者
生之瞽言夫何足采第自充其言无以心之旧物为主
于此三说更加思索以求真是之归此生之至望也非
卷九 第 5a 页 WYG1272-0097c.png
先生之过爱亦不敢僣妄如此其差谬者愿终教之不
备
再答浚川书
日承赐书恕其僣妄而诲之谆谆幸甚幸甚且曰倘犹
不相契望更来复此固生之无隐于先生之志也先生
愿为程子之忠臣生之前书意正如此是以敢进其说
乃其不韪不合者由其识见之有极耳然持夫浅陋之
见而顾恐先生立言之未尽其事则诚过矣而其心则
备
再答浚川书
日承赐书恕其僣妄而诲之谆谆幸甚幸甚且曰倘犹
不相契望更来复此固生之无隐于先生之志也先生
愿为程子之忠臣生之前书意正如此是以敢进其说
乃其不韪不合者由其识见之有极耳然持夫浅陋之
见而顾恐先生立言之未尽其事则诚过矣而其心则
卷九 第 5b 页 WYG1272-0097d.png
忠臣匡救之心也惟先生察其区区而终教之幸甚宋
儒太极阴阳之论自朱子之后益详然其说顾有不一
者盖有以为有此实理始有阴阳毕竟理在先气在后
又有以为才有理便有气才有气便有理不可分其孰
先孰后者窃尝思此二说要以前说为定论而后说亦
不可废尔盖即理气之无间而合言之则理动气随以
生气生理随而在二者有则俱有如形影然是后说亦
有攸当也究理气之本末而析言之则理者生生之原
儒太极阴阳之论自朱子之后益详然其说顾有不一
者盖有以为有此实理始有阴阳毕竟理在先气在后
又有以为才有理便有气才有气便有理不可分其孰
先孰后者窃尝思此二说要以前说为定论而后说亦
不可废尔盖即理气之无间而合言之则理动气随以
生气生理随而在二者有则俱有如形影然是后说亦
有攸当也究理气之本末而析言之则理者生生之原
卷九 第 6a 页 WYG1272-0098a.png
微妙而无形者也气者生生而有形者也理亘古今而
不易无始无终者也气之往来无一息之停往者既终
来者复始者也夫天地之始今日是也故观乎一日之
运则天地之始犹是矣今夫一日之终今日之气既往
而遂尽矣明日之气其何自而来耶以有生生之原故
其来无穷耳小而一刻大而一岁皆然也人物之形化
草木之萌生皆然也此理昭然不可诬者是则后说之
所以为定论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岂非理
不易无始无终者也气之往来无一息之停往者既终
来者复始者也夫天地之始今日是也故观乎一日之
运则天地之始犹是矣今夫一日之终今日之气既往
而遂尽矣明日之气其何自而来耶以有生生之原故
其来无穷耳小而一刻大而一岁皆然也人物之形化
草木之萌生皆然也此理昭然不可诬者是则后说之
所以为定论周子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岂非理
卷九 第 6b 页 WYG1272-0098b.png
先气后之说乎但后之儒者复为他说与之相駮耳今
先生之论虽复与宋儒异然欲辩之则亦不外于理气
之先后而已先生曰元气之上无物夫有形之属其始
固未有形也则其生也必有为之根柢者矣以此见有
形者不生于有形而生于无形之道此不易之理也夫
气亦有形之物耳谓其上无物生未信也夫子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气之为物也生生化化逝而不止者
也非有生生之原往者已过而无来者以继之则其机
先生之论虽复与宋儒异然欲辩之则亦不外于理气
之先后而已先生曰元气之上无物夫有形之属其始
固未有形也则其生也必有为之根柢者矣以此见有
形者不生于有形而生于无形之道此不易之理也夫
气亦有形之物耳谓其上无物生未信也夫子曰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气之为物也生生化化逝而不止者
也非有生生之原往者已过而无来者以继之则其机
卷九 第 7a 页 WYG1272-0098c.png
息矣天地之间未有不逝之气彼犹不足以自存尚何
能为元元本本之物耶先生曰道者空虚无著之名何
以能动静而为阴阳是几于谈虚驾空者夫道者无形
而实有者也故程子曰天下莫实于理形可以言空虚
而其理非空虚也必其有形而乃谓之不空虚此可以
论物之粗者耳非可以论至精之理也易曰形而上者
谓之道神无方而易无体作易者亦谈虚驾空与有太
极而后有动静有动静而后有阴阳知其为生生之原
能为元元本本之物耶先生曰道者空虚无著之名何
以能动静而为阴阳是几于谈虚驾空者夫道者无形
而实有者也故程子曰天下莫实于理形可以言空虚
而其理非空虚也必其有形而乃谓之不空虚此可以
论物之粗者耳非可以论至精之理也易曰形而上者
谓之道神无方而易无体作易者亦谈虚驾空与有太
极而后有动静有动静而后有阴阳知其为生生之原
卷九 第 7b 页 WYG1272-0098d.png
则知其为动静阴阳之本矣先生曰人有二性此宋儒
之大惑夫宋儒所谓气质之性盖以此性寓乎气质之
中故谓之气质之性非谓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为二也
先生以易之穷理尽性以證性理不可为一以孝经毁
不灭性以见古人论性类出乎气以孔子性相近也以
言性必有恶而非孟子性善之论此皆疑有未尽者易
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固一物耳曰性理不可为一则
性命容有二乎孝经毁不灭性正训为生然其本意非
之大惑夫宋儒所谓气质之性盖以此性寓乎气质之
中故谓之气质之性非谓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为二也
先生以易之穷理尽性以證性理不可为一以孝经毁
不灭性以见古人论性类出乎气以孔子性相近也以
言性必有恶而非孟子性善之论此皆疑有未尽者易
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固一物耳曰性理不可为一则
性命容有二乎孝经毁不灭性正训为生然其本意非
卷九 第 8a 页 WYG1272-0099a.png
在于论气论理也其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亦犹灭性之
性既不可以训理亦不可以训气如书曰犬马非其土
性不畜诗曰俾尔弥尔性传曰少成若天性皆与孝经
相同盖古书性生二字多通用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非专为言性而发所以知其然者以其言归重乎习耳
傥如孝经性字之训则曰生相近而习相远尤可通也
抑论语之书夫子之言性者独此一语耳意者夫子之
微言非止于如此而已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
性既不可以训理亦不可以训气如书曰犬马非其土
性不畜诗曰俾尔弥尔性传曰少成若天性皆与孝经
相同盖古书性生二字多通用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非专为言性而发所以知其然者以其言归重乎习耳
傥如孝经性字之训则曰生相近而习相远尤可通也
抑论语之书夫子之言性者独此一语耳意者夫子之
微言非止于如此而已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
卷九 第 8b 页 WYG1272-0099b.png
可得而闻也观性与天道之言则可以测天人性命之
一致而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子所谓知性知天者其
师友渊源端有所自矣观不可得而闻之言则其理之
渊奥固非近于人情而其为说亦岂片言只辞之可尽
哉以此言之则性相近也之一语岂其所谓不可得而
闻者乎固不类矣今先生论性独据此一语为张本以
言性不必善曰吾独取夫子之论也然则人之生也直
亦夫子之论也且诗书者夫子之所述也韩子所谓合
一致而子思所谓天命之性孟子所谓知性知天者其
师友渊源端有所自矣观不可得而闻之言则其理之
渊奥固非近于人情而其为说亦岂片言只辞之可尽
哉以此言之则性相近也之一语岂其所谓不可得而
闻者乎固不类矣今先生论性独据此一语为张本以
言性不必善曰吾独取夫子之论也然则人之生也直
亦夫子之论也且诗书者夫子之所述也韩子所谓合
卷九 第 9a 页 WYG1272-0099c.png
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是也至于赞易又多夫
子所自言此三经者其言性善盖众岂可专主一言而
尽废其馀哉先生曰性与道合则为善性与道乖则为
恶性出乎气而主乎气道出乎性而约乎性无乃主反
为客客反为主乎又别道于性析而为二所谓道者其
何物耶如曰道出乎性者也非性自性道自道也又何
以谓性与道乖而性之为恶耶生反覆思之而未通也
先生谓古人论性类主乎气故以性为有善有恶生则
子所自言此三经者其言性善盖众岂可专主一言而
尽废其馀哉先生曰性与道合则为善性与道乖则为
恶性出乎气而主乎气道出乎性而约乎性无乃主反
为客客反为主乎又别道于性析而为二所谓道者其
何物耶如曰道出乎性者也非性自性道自道也又何
以谓性与道乖而性之为恶耶生反覆思之而未通也
先生谓古人论性类主乎气故以性为有善有恶生则
卷九 第 9b 页 WYG1272-0099d.png
谓古人论性类主乎理故以性为有善而无恶盖古人
曰降衷曰秉彝曰明德曰德性曰诚曰仁此其为理为
气为善为恶殆亦不难辩矣先生曰性者生之理也斯
言虽与先儒无异而意实不同夫生即气质之谓天命
之性虽具于气质之中而初不杂乎气质性即理而气
非理此先儒之说也先生则谓性者即是气质所有之
理非别有天命之性不属于气质者凡先生持论异于
先儒者其要指在此而已夫天命之谓性天即理也不
曰降衷曰秉彝曰明德曰德性曰诚曰仁此其为理为
气为善为恶殆亦不难辩矣先生曰性者生之理也斯
言虽与先儒无异而意实不同夫生即气质之谓天命
之性虽具于气质之中而初不杂乎气质性即理而气
非理此先儒之说也先生则谓性者即是气质所有之
理非别有天命之性不属于气质者凡先生持论异于
先儒者其要指在此而已夫天命之谓性天即理也不
卷九 第 10a 页 WYG1272-0100a.png
曰理而曰天又以见其统于一也凡人之性皆同出于
天理天理无二人性无二是一本之说也先生言天道
主于元气之神而不以天理为宗其言人性亦惟主气
质之理而天理不与焉夫言性之理而不本天理徒就
人之气质而为言彼人之气质其善恶固不一而所谓
理者即如之尔若是则人各为性性各为理纷纭错杂
无所统一然则天下果一理乎果二三其理乎夫道一
而已矣性即理也理即天也统之以理则天人无所不
天理天理无二人性无二是一本之说也先生言天道
主于元气之神而不以天理为宗其言人性亦惟主气
质之理而天理不与焉夫言性之理而不本天理徒就
人之气质而为言彼人之气质其善恶固不一而所谓
理者即如之尔若是则人各为性性各为理纷纭错杂
无所统一然则天下果一理乎果二三其理乎夫道一
而已矣性即理也理即天也统之以理则天人无所不
卷九 第 10b 页 WYG1272-0100b.png
合本之于天则斯理有所从出先生专主乎气不唯天
人不相合其所谓道出乎性与所谓生之理者其道其
理果何自而有耶是无本也又人之所以与天地并者
惟以此理之无二故也如以气而已自人而观天地其
细甚矣焉能与天地相似参两间而为三极耶凡此皆
斯理可见之大意可触类而长之又有圣贤发端之绪
言可致思而得也先生聪明绝人极深研几宜于此判
然而无疑今其为说顾或有所不察此其故何耶良由
人不相合其所谓道出乎性与所谓生之理者其道其
理果何自而有耶是无本也又人之所以与天地并者
惟以此理之无二故也如以气而已自人而观天地其
细甚矣焉能与天地相似参两间而为三极耶凡此皆
斯理可见之大意可触类而长之又有圣贤发端之绪
言可致思而得也先生聪明绝人极深研几宜于此判
然而无疑今其为说顾或有所不察此其故何耶良由
卷九 第 11a 页 WYG1272-0100c.png
偏向气质之说而不知其非故遗置天理之论而不知
其是古人曰东面而望不见西墙盖谓此也窃见近日
诸公以气言性而绌性善之论者纷纷而起生方欲先
生讲明此理为孟子程子之羽翼以息纷纷者之说以
解天下后世之惑不愿先生复为诸公之先倡也先生
曰宋儒参伍人性而不合乃复标本然之论于气质之
上夫宋儒以性善之论于人才昏明强弱之不齐有所
不该乃复出气禀之论以足孟子未尽之义故曰论性
其是古人曰东面而望不见西墙盖谓此也窃见近日
诸公以气言性而绌性善之论者纷纷而起生方欲先
生讲明此理为孟子程子之羽翼以息纷纷者之说以
解天下后世之惑不愿先生复为诸公之先倡也先生
曰宋儒参伍人性而不合乃复标本然之论于气质之
上夫宋儒以性善之论于人才昏明强弱之不齐有所
不该乃复出气禀之论以足孟子未尽之义故曰论性
卷九 第 11b 页 WYG1272-0100d.png
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但其言气又未免过重
而不思昏明强弱之不齐盖系于习者甚多而原于气
禀者甚少亦颇失性相近习相远之指矣是则气质之
论实起自宋儒非若先生之言也至于未发之义亦有
未相合者先生举鄙说而断之曰是愚人未发必不能
中生之前说谓众人私心纷扰不能未发耳非谓其未
发不能中也苟能未发非中而何盖子思之言本以未
发为主其曰中者正指名此未发之体耳细观先生之
而不思昏明强弱之不齐盖系于习者甚多而原于气
禀者甚少亦颇失性相近习相远之指矣是则气质之
论实起自宋儒非若先生之言也至于未发之义亦有
未相合者先生举鄙说而断之曰是愚人未发必不能
中生之前说谓众人私心纷扰不能未发耳非谓其未
发不能中也苟能未发非中而何盖子思之言本以未
发为主其曰中者正指名此未发之体耳细观先生之
卷九 第 12a 页 WYG1272-0101a.png
论顾乃以中为主离未发而别求夫中此不合于子思
之指也先生曰无景象可知其为中今日未发之时本
自中正可再示本自中正之象夫未发性也性即天理
也天理完具人欲不萌其有不中者乎程子曰喜怒哀
乐未发何尝不善言善则中在其中矣然求其景象则
有不可盖情之发乃有景象既曰未发顾欲求其景象
可乎夫言中而求其景象亦犹言道而病其空虚也先
生曰人心未发皆有天然之中何至应事便至迷瞀偏
之指也先生曰无景象可知其为中今日未发之时本
自中正可再示本自中正之象夫未发性也性即天理
也天理完具人欲不萌其有不中者乎程子曰喜怒哀
乐未发何尝不善言善则中在其中矣然求其景象则
有不可盖情之发乃有景象既曰未发顾欲求其景象
可乎夫言中而求其景象亦犹言道而病其空虚也先
生曰人心未发皆有天然之中何至应事便至迷瞀偏
卷九 第 12b 页 WYG1272-0101b.png
倚此则体用支离内外心迹判然不照非理之所有非
思索精切不足及此然此固有说也夫未发性也事感
而发情也性无不善而情有善有不善正以应其事者
有不同耳盖应事之时不役于形气不诱于外物则情
得其正而为善其未发之体固如是也私已挠之外物
牵之则情思为不善非其性之本然矣非归善于性诿
恶于情体用内外判而不合也性之发为情情之不善
即性之不善也特汨于物欲而易其本然耳故孟子曰
思索精切不足及此然此固有说也夫未发性也事感
而发情也性无不善而情有善有不善正以应其事者
有不同耳盖应事之时不役于形气不诱于外物则情
得其正而为善其未发之体固如是也私已挠之外物
牵之则情思为不善非其性之本然矣非归善于性诿
恶于情体用内外判而不合也性之发为情情之不善
即性之不善也特汨于物欲而易其本然耳故孟子曰
卷九 第 13a 页 WYG1272-0101c.png
今夫水抟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
水之性哉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窃尝以为
知性之要莫先于未发知未发然后能知性知性然后
能知天故生之前书谓此三者其实一也意盖如此心
者万化之本原而未发也又此心之本原古人以为天
下之大本信有以哉顾其事至近而其理至微诚可谓
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者区区平生苦心之所得惟
以此为第一义野人食芹而美故欲献之愿吾先生虚
水之性哉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窃尝以为
知性之要莫先于未发知未发然后能知性知性然后
能知天故生之前书谓此三者其实一也意盖如此心
者万化之本原而未发也又此心之本原古人以为天
下之大本信有以哉顾其事至近而其理至微诚可谓
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者区区平生苦心之所得惟
以此为第一义野人食芹而美故欲献之愿吾先生虚
卷九 第 13b 页 WYG1272-0101d.png
心观理无忽于不合之言反约穷源彻见乎未发之域
则夫天地之大圣贤之理可以一贯之而无遗此生之
所以为报于门下者凡来教之言不能尽复其大者略
具于此然已不胜其多言矣伏惟不罪其烦渎而诲其
不逮不备
答崔子钟书
去岁辱书兼示中庸凡以无便久不奉报生之蔽于佛
老而好其说吾兄不弃绝而教之诚爱我欲有益于我
则夫天地之大圣贤之理可以一贯之而无遗此生之
所以为报于门下者凡来教之言不能尽复其大者略
具于此然已不胜其多言矣伏惟不罪其烦渎而诲其
不逮不备
答崔子钟书
去岁辱书兼示中庸凡以无便久不奉报生之蔽于佛
老而好其说吾兄不弃绝而教之诚爱我欲有益于我
卷九 第 14a 页 WYG1272-0102a.png
也顾生之好其说者以其合于圣人之道而好之也使
其不合于圣人之道生虽不足以望知言者然亦不至
为其蔽惑也书辞有宜辩者念虽辩之必不能夺兄之
所执故不敢复为烦渎俟他日奉访相与极论数日倘
高明之论能使生之论绌而惑解敢不承教凡所谓讲
学者务去非以求是耳苟是非既心喻笑何为是之不
从而顾自安于非耶伏读中庸凡其文典则闳深可方
古人今人不能为也然其指义颇有不合于圣人者试
其不合于圣人之道生虽不足以望知言者然亦不至
为其蔽惑也书辞有宜辩者念虽辩之必不能夺兄之
所执故不敢复为烦渎俟他日奉访相与极论数日倘
高明之论能使生之论绌而惑解敢不承教凡所谓讲
学者务去非以求是耳苟是非既心喻笑何为是之不
从而顾自安于非耶伏读中庸凡其文典则闳深可方
古人今人不能为也然其指义颇有不合于圣人者试
卷九 第 14b 页 WYG1272-0102b.png
以愚见商略之以请教窃闻中和之说乃中庸第一义
盖千圣心学之渊源也故程子以为孔门传授心法而
他载籍不与焉正谓此也延平先生复推明未发之中
其说最详而朱子以为龟山门下相传指诀自延平之
说传而后中庸之道益明程子之言益信乡微延平则
程子之微言世或莫知其所指而中庸之大义隐矣抑
延平之说虽自程子发之其实中庸之书固已特异其
辞以见意故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其意断可识矣
盖千圣心学之渊源也故程子以为孔门传授心法而
他载籍不与焉正谓此也延平先生复推明未发之中
其说最详而朱子以为龟山门下相传指诀自延平之
说传而后中庸之道益明程子之言益信乡微延平则
程子之微言世或莫知其所指而中庸之大义隐矣抑
延平之说虽自程子发之其实中庸之书固已特异其
辞以见意故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其意断可识矣
卷九 第 15a 页 WYG1272-0102c.png
是则未发之中实中庸一篇之纲领岂唯中庸为然凡
六经之言岂复有加于此哉今吾兄之书于前标注既
不吃𦂳言之至于十论亦复遗之何耶夫说中庸而遗
中不犹说论语而遗仁乎其曰凡事可者谓之中中之
名义取此生之所未喻也道论曰非别有物而纲纪乎
此则是易有太极之说非而天地万物无本也理论曰
后之言理者括万有包四端则是万理不通会于一理
也性论曰安得独咎于气则是理有驳杂之理人之善
六经之言岂复有加于此哉今吾兄之书于前标注既
不吃𦂳言之至于十论亦复遗之何耶夫说中庸而遗
中不犹说论语而遗仁乎其曰凡事可者谓之中中之
名义取此生之所未喻也道论曰非别有物而纲纪乎
此则是易有太极之说非而天地万物无本也理论曰
后之言理者括万有包四端则是万理不通会于一理
也性论曰安得独咎于气则是理有驳杂之理人之善
卷九 第 15b 页 WYG1272-0102d.png
者乃逆天理也以孟子性善为疏以韩愈氏三品为能
发圣蕴生之尤所未喻也窃观兄之名理虽考信于六
经之说而实主之以六书之文兄之言论往往过者此
其病源也字说足以明道孔门当为说文矣六经说理
之辞非不时有合于字说其如不合者之多耶小道可
观致远恐泥正此之谓也夫谓古人制字假物以命名
不犹作易者假象以明理乎象之不足以尽理不犹物
之不足以尽名义乎六书有转注假借一字而数物用
发圣蕴生之尤所未喻也窃观兄之名理虽考信于六
经之说而实主之以六书之文兄之言论往往过者此
其病源也字说足以明道孔门当为说文矣六经说理
之辞非不时有合于字说其如不合者之多耶小道可
观致远恐泥正此之谓也夫谓古人制字假物以命名
不犹作易者假象以明理乎象之不足以尽理不犹物
之不足以尽名义乎六书有转注假借一字而数物用
卷九 第 16a 页 WYG1272-0103a.png
之不以一物专一字也至于训诂则又随事释义一字
而数说训之不以一说蔽一字也文字训诂犹不可执
一而言也而况施于文辞其取义也可执一而言哉必
曰道为大路之道则夫形而上者谓之道不可通也必
曰理为玉肤之条理则夫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者条理
云乎哉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之多变且不足以
尽意一字之文岂足以贯众理哉执泥言语而不得于
言意之表君子犹讥之况执泥文字而可乎忠恕之论
而数说训之不以一说蔽一字也文字训诂犹不可执
一而言也而况施于文辞其取义也可执一而言哉必
曰道为大路之道则夫形而上者谓之道不可通也必
曰理为玉肤之条理则夫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者条理
云乎哉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之多变且不足以
尽意一字之文岂足以贯众理哉执泥言语而不得于
言意之表君子犹讥之况执泥文字而可乎忠恕之论
卷九 第 16b 页 WYG1272-0103b.png
甚美然非忠恕之本意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已
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下二言者即覆解忠恕之意论语
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书之言一也善乎古人之立
言也其言甚简其义甚明不烦增加覆说也益之以多
言而反晦塞其正义此文士之蔽非贤人明经之指也
诚论言诚何其小与中庸之言如斯而已乎尊德性论
德性问学等而无辩矣不若注中君子之学云云者语
意乃为完全耳象山曰不知尊德性焉有道问学此诚
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下二言者即覆解忠恕之意论语
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二书之言一也善乎古人之立
言也其言甚简其义甚明不烦增加覆说也益之以多
言而反晦塞其正义此文士之蔽非贤人明经之指也
诚论言诚何其小与中庸之言如斯而已乎尊德性论
德性问学等而无辩矣不若注中君子之学云云者语
意乃为完全耳象山曰不知尊德性焉有道问学此诚
卷九 第 17a 页 WYG1272-0103c.png
至当之论不可因其与朱子相驳挟私心而轻重之也
今兄复下一转语曰不知道问学何以尊德性此难以
绌象山之论也象山之意以尊德性道问学为一事吾
兄之言犹合两长之意正象山之所讥也篇中评品诸
儒似非确论司马公信伟人也然考其性与王伯之说
其亦择之不精矣程子以为不知学非苟相訾也学不
知性岂所谓尊德性之学乎元城西山似亦当别论耳
又曰周子精而疑于老邵子达而疑于隐如周子者兄
今兄复下一转语曰不知道问学何以尊德性此难以
绌象山之论也象山之意以尊德性道问学为一事吾
兄之言犹合两长之意正象山之所讥也篇中评品诸
儒似非确论司马公信伟人也然考其性与王伯之说
其亦择之不精矣程子以为不知学非苟相訾也学不
知性岂所谓尊德性之学乎元城西山似亦当别论耳
又曰周子精而疑于老邵子达而疑于隐如周子者兄
卷九 第 17b 页 WYG1272-0103d.png
犹不满之邪谓兄不潜心周子之书殆有不可然犹不
免云云而况于老子乎邵子之隐也槩诸圣人之道未
见其不合也安得以是而病之龟山上蔡观其遗言恐
亦不可轻议象山非疏也自杂博者观类疏矣慈湖非
险也习闻故常之说而乍闻其言类险矣序曰章分则
文断而意离今缀数言于每行之外联其相承之意亦
未可也古书以篇名者简策之谓也一篇之内盖有章
或数言者则不满一二策而已必合若干章联而成篇
免云云而况于老子乎邵子之隐也槩诸圣人之道未
见其不合也安得以是而病之龟山上蔡观其遗言恐
亦不可轻议象山非疏也自杂博者观类疏矣慈湖非
险也习闻故常之说而乍闻其言类险矣序曰章分则
文断而意离今缀数言于每行之外联其相承之意亦
未可也古书以篇名者简策之谓也一篇之内盖有章
或数言者则不满一二策而已必合若干章联而成篇
卷九 第 18a 页 WYG1272-0104a.png
如老子荀子皆然不独戴记可验戴记四十九篇其不
可分章者仅数篇耳朱子中庸分章特离合之间尚有
未尽亦无大害其失乃在于牵合接续或失古人之意
今兄既欲相承复不分章失愈甚矣尝惟吾兄精专之
学奥洁之文当今之世可谓绝伦然亦窃妄意吾兄其
学不用心于内而又志分于为文故于本原处未有的
实之见差之于此而欲折衷群言能无差乎其论道论
性将以求胜于宋儒不知愈出宋儒之下恐于宋儒之
可分章者仅数篇耳朱子中庸分章特离合之间尚有
未尽亦无大害其失乃在于牵合接续或失古人之意
今兄既欲相承复不分章失愈甚矣尝惟吾兄精专之
学奥洁之文当今之世可谓绝伦然亦窃妄意吾兄其
学不用心于内而又志分于为文故于本原处未有的
实之见差之于此而欲折衷群言能无差乎其论道论
性将以求胜于宋儒不知愈出宋儒之下恐于宋儒之
卷九 第 18b 页 WYG1272-0104b.png
书亦未尝熟考而精思也区区管穴之见恃兄之知已
故妄发而不隐想兄乐闻直谅之言亦必不以为罪也
卒有便草草具此不及三思中间疏谬更冀垂喻不备
再答子钟书
往岁贡书辱赐答教二通凡区区之说宜不见是于明
者而二书之言鄙人窃亦惑焉语曰悖者之患固以不
悖今吾二人其见必有一悖者当与吾兄慎择其不悖
者从之耳不然学之终身而秪以取悖良可惜也夫性
故妄发而不隐想兄乐闻直谅之言亦必不以为罪也
卒有便草草具此不及三思中间疏谬更冀垂喻不备
再答子钟书
往岁贡书辱赐答教二通凡区区之说宜不见是于明
者而二书之言鄙人窃亦惑焉语曰悖者之患固以不
悖今吾二人其见必有一悖者当与吾兄慎择其不悖
者从之耳不然学之终身而秪以取悖良可惜也夫性
卷九 第 19a 页 WYG1272-0104c.png
即道也言性而以恶为主则天地圣人之道皆自斯言
祸之矣以此论为不悖虽孟子之辩不能也君子之言
凡以明道与立教今言性恶害道莫甚焉将以为教不
顾长恶乎又曰易有太极不曰道为太极理会于一出
何经典此言尤可骇不意吾兄翻阅一生而所见乃尔
此非小小文义之差也望虚其心参伍古训以自鉴不
宜固执已见穿凿傅会务證前说之为是也自古以来
更越神圣贤智不为不多矣发挥性道不为不详矣患
祸之矣以此论为不悖虽孟子之辩不能也君子之言
凡以明道与立教今言性恶害道莫甚焉将以为教不
顾长恶乎又曰易有太极不曰道为太极理会于一出
何经典此言尤可骇不意吾兄翻阅一生而所见乃尔
此非小小文义之差也望虚其心参伍古训以自鉴不
宜固执已见穿凿傅会务證前说之为是也自古以来
更越神圣贤智不为不多矣发挥性道不为不详矣患
卷九 第 19b 页 WYG1272-0104d.png
学者不能知言未免以性道之义为未明彼非未明也
盖已之识未至也昔二程子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今考
其为说固皆本于古人之微言顾其说加明耳此二子
之能知言也非唯程子为然也虽孔子亦如是而已故
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若今之诸公自我作古复别
为一家之言也然诸公之说曰吾以俟后圣不知与前
圣乖戾者尚足以俟后圣乎庄子曰始时所是卒而非
之夫人知未至而论未当则其是非必数变当其变也
盖已之识未至也昔二程子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今考
其为说固皆本于古人之微言顾其说加明耳此二子
之能知言也非唯程子为然也虽孔子亦如是而已故
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若今之诸公自我作古复别
为一家之言也然诸公之说曰吾以俟后圣不知与前
圣乖戾者尚足以俟后圣乎庄子曰始时所是卒而非
之夫人知未至而论未当则其是非必数变当其变也
卷九 第 20a 页 WYG1272-0105a.png
自知非其昔者之是也以吾兄之高明虽微人言久必
自寤然生哓哓不已者急于忠告之故也后生无师久
矣而朋友之道复废学者以非为是以寡为多唯其独
学而无友耳抑又闻之错解文义讲学之失也其害小
护疾忌医心术病也其害大愿吾兄之慎之也道远不
可数致书故多言如此千万亮之
与浚川论二氏书
日两奉赐教感慰辱下问佛老指趣生欲奉告久矣顾
自寤然生哓哓不已者急于忠告之故也后生无师久
矣而朋友之道复废学者以非为是以寡为多唯其独
学而无友耳抑又闻之错解文义讲学之失也其害小
护疾忌医心术病也其害大愿吾兄之慎之也道远不
可数致书故多言如此千万亮之
与浚川论二氏书
日两奉赐教感慰辱下问佛老指趣生欲奉告久矣顾
卷九 第 20b 页 WYG1272-0105b.png
其为说非笔墨所可终也大抵二氏之道乃脩心之内
学尽性之极谈孔门之所罕言吾儒之所未闻也况其
要归盖性命切近之实初非幽深汗漫之论特以其至
近至神难于觉悟故谓之玄妙耳儒者拒以不信既不
足以知此而二氏之徒能得其传者亦寡矣然世之禅
学犹皆以明心见性为宗无他说也至于方士之流则
大背老庄之指旁门岐径不胜其多极其优者亦有我
有为之小术耳老子曰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
学尽性之极谈孔门之所罕言吾儒之所未闻也况其
要归盖性命切近之实初非幽深汗漫之论特以其至
近至神难于觉悟故谓之玄妙耳儒者拒以不信既不
足以知此而二氏之徒能得其传者亦寡矣然世之禅
学犹皆以明心见性为宗无他说也至于方士之流则
大背老庄之指旁门岐径不胜其多极其优者亦有我
有为之小术耳老子曰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
卷九 第 21a 页 WYG1272-0105c.png
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此与自私自利贪生
畏死者异矣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
曰常不知常妄作凶此与安排造作劳生求生者异矣
西方之书曰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
萨又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与老子之
言岂非同条共贯乎即二端而观之可以见方士之道
之陋矣来教谓异僧方士率多长年夫闻道者生死脩
短一也苟不闻道则老彭之末路与殇子何殊焉佛氏
畏死者异矣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
曰常不知常妄作凶此与安排造作劳生求生者异矣
西方之书曰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
萨又曰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与老子之
言岂非同条共贯乎即二端而观之可以见方士之道
之陋矣来教谓异僧方士率多长年夫闻道者生死脩
短一也苟不闻道则老彭之末路与殇子何殊焉佛氏
卷九 第 21b 页 WYG1272-0105d.png
有无生之说乃出世之第一义也以吾师之高明反求
此道必不远而得他日造浚郊之庐更当输写所怀率
尔奉覆犹冀时一经览也
再答浚川论二氏书
顷承答教论二氏指归吾师所得已极高远然于愚见
略有同异辄复商㩁冀或有毫发之助传所谓狂夫之
言圣人择焉者也来教云仙佛之说起自宋代窃惟仙
佛之说其所从来远矣盖古圣人尽性之学也如所谓
此道必不远而得他日造浚郊之庐更当输写所怀率
尔奉覆犹冀时一经览也
再答浚川论二氏书
顷承答教论二氏指归吾师所得已极高远然于愚见
略有同异辄复商㩁冀或有毫发之助传所谓狂夫之
言圣人择焉者也来教云仙佛之说起自宋代窃惟仙
佛之说其所从来远矣盖古圣人尽性之学也如所谓
卷九 第 22a 页 WYG1272-0106a.png
死而不亡者非尽性则不能然亦非尽性之外复别有
不亡之术也藉曰不然则古之神圣其道皆不逮仙佛
而仙佛创起李世反独得不亡之术可乎参同契中无
念以为常此言与禅学无异顾特一言之偶合耳譬犹
诸子百家间亦言及仁义而其大体则非也乡使伯阳
果以无念为宗岂复谈乾坤水火如彼之支离乎又谓
楞伽彼此因缘不专一体金刚法相空色同归于无乃
唐宋高僧大士敷演心经而作者二经义理宏博殊非
不亡之术也藉曰不然则古之神圣其道皆不逮仙佛
而仙佛创起李世反独得不亡之术可乎参同契中无
念以为常此言与禅学无异顾特一言之偶合耳譬犹
诸子百家间亦言及仁义而其大体则非也乡使伯阳
果以无念为宗岂复谈乾坤水火如彼之支离乎又谓
楞伽彼此因缘不专一体金刚法相空色同归于无乃
唐宋高僧大士敷演心经而作者二经义理宏博殊非
卷九 第 22b 页 WYG1272-0106b.png
一二言所能尽心经标举大端殆非二经之比唐宋高
僧尚未能尽知其说况能作耶来教谓吾儒之教以脩
心治世为事夫古之圣神内圣以脩心外王以治世二
者之外诚无馀事但后世去圣逾远而其传寝陋治世
之法儒者仅得其粗而不究其本至于脩心之学则讲
之不明久矣夫不能自脩其心果足推之以治人乎况
不能自保其神明虽道济天下抑末矣又谓佛氏之学
与学仙者原出一途专于为已无复为人究其所趣不
僧尚未能尽知其说况能作耶来教谓吾儒之教以脩
心治世为事夫古之圣神内圣以脩心外王以治世二
者之外诚无馀事但后世去圣逾远而其传寝陋治世
之法儒者仅得其粗而不究其本至于脩心之学则讲
之不明久矣夫不能自脩其心果足推之以治人乎况
不能自保其神明虽道济天下抑末矣又谓佛氏之学
与学仙者原出一途专于为已无复为人究其所趣不
卷九 第 23a 页 WYG1272-0106c.png
过使原性常在虽灭不昧而已故非有术不能即得且
如人心虚灵不触亦动故学无心必须心息相依而后
可无欲使神住必须回风混合而复为人殆有未然自
古贤圣不越教化斯人使之为善耳为人之利孰大于
此二氏之言大率如是至其切实而精微则反身为已
之学也使夫人知为已之学其为人不既多乎原性常
在虽灭不昧此固然矣特至人明于性命则了生灭之
常一众人不知其性则见生灭之有二此特浅言之耳
如人心虚灵不触亦动故学无心必须心息相依而后
可无欲使神住必须回风混合而复为人殆有未然自
古贤圣不越教化斯人使之为善耳为人之利孰大于
此二氏之言大率如是至其切实而精微则反身为已
之学也使夫人知为已之学其为人不既多乎原性常
在虽灭不昧此固然矣特至人明于性命则了生灭之
常一众人不知其性则见生灭之有二此特浅言之耳
卷九 第 23b 页 WYG1272-0106d.png
自馀差别之义不可胜举非累幅之书可究也未知生
焉知死盖吾圣门之微言邵子曰若未通天地焉能了
死生周子太极图末亦援易及死生之说盖非无为言
之也心息相依系心之一术耳二氏之书往往有之然
其术非尽于此也如吾儒中之圣人所谓至诚致中退
藏于密即无心也彼其所以能善者固自有道矣岂亦
出于心息相依之术耶程子曰知道者思虑自无又曰
未有不能体道而能无思者又曰未尝致纤毫之力此
焉知死盖吾圣门之微言邵子曰若未通天地焉能了
死生周子太极图末亦援易及死生之说盖非无为言
之也心息相依系心之一术耳二氏之书往往有之然
其术非尽于此也如吾儒中之圣人所谓至诚致中退
藏于密即无心也彼其所以能善者固自有道矣岂亦
出于心息相依之术耶程子曰知道者思虑自无又曰
未有不能体道而能无思者又曰未尝致纤毫之力此
卷九 第 24a 页 WYG1272-0107a.png
其存之之道此言皆略开其端然亦有所自来矣神住
即无心是也似不当二言之回风混合指何术而言更
望垂喻俟别请益又谓学仙不成亦不失为禅觉夫老
庄所谓仙与佛所谓禅诚非二道但后之方士其术浅
陋曾不逮小乘之禅也昔者程子每以佛与孔子并言
之其论庄周犹有何敢比佛之语况后之仙者乎禅学
者不唯贤于后世之仙学虽吾后儒之学亦非其伦矣
何者后儒虽言无我而不知无我之实虽言无思而不
即无心是也似不当二言之回风混合指何术而言更
望垂喻俟别请益又谓学仙不成亦不失为禅觉夫老
庄所谓仙与佛所谓禅诚非二道但后之方士其术浅
陋曾不逮小乘之禅也昔者程子每以佛与孔子并言
之其论庄周犹有何敢比佛之语况后之仙者乎禅学
者不唯贤于后世之仙学虽吾后儒之学亦非其伦矣
何者后儒虽言无我而不知无我之实虽言无思而不
卷九 第 24b 页 WYG1272-0107b.png
知无思之指虽言无欲而不知私欲之本无虽言性善
而不知性善之极致虽以人皆可以为圣人而不知性
即圣人非由脩为而得也以此观之禅之为道可知矣
虽然使其道验诸人心而不然考诸圣人而不合庸非
无稽之言乎今验诸人心则其所谓空寂者即吾未发
之本心考诸圣人则其所谓定慧者即古圣人之诚明
推此类而言之其道不可悉数故程子有释氏知性知
天极乎高远之说彼诚有所见而言之非苟相许可也
而不知性善之极致虽以人皆可以为圣人而不知性
即圣人非由脩为而得也以此观之禅之为道可知矣
虽然使其道验诸人心而不然考诸圣人而不合庸非
无稽之言乎今验诸人心则其所谓空寂者即吾未发
之本心考诸圣人则其所谓定慧者即古圣人之诚明
推此类而言之其道不可悉数故程子有释氏知性知
天极乎高远之说彼诚有所见而言之非苟相许可也
卷九 第 25a 页 WYG1272-0107c.png
来教谓若是无术大是顽空夫仙佛者得乎最上之术
实无术也顺吾真性之空亦无空也金刚经曰如来在
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
为谤佛凡此类者其义云何望吾师更精思之他日深
有悟入始知佛与吾圣人之道本同一性而佛之有功
斯人未必在吾孔子之下也纵言及此大类狂失之言
矣然非吾师生未始发其狂言旬日感寒力疾具书不
备
实无术也顺吾真性之空亦无空也金刚经曰如来在
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
为谤佛凡此类者其义云何望吾师更精思之他日深
有悟入始知佛与吾圣人之道本同一性而佛之有功
斯人未必在吾孔子之下也纵言及此大类狂失之言
矣然非吾师生未始发其狂言旬日感寒力疾具书不
备
卷九 第 25b 页 WYG1272-0107d.png
荅崔子钟书
承示古人皆自有一种见意譬之井泉水之多寡浅深
不同皆是自家源头用之不竭其依门傍户随人声向
者恐立见其穷矣此善谕也当由见或者传会先儒之
说而无所发明言辞寡陋无所决择故起此论也今或
者既无诚心与实行徒托古人之言以饰其私意偏见
此不过苟欢一时尔岂能欺于识者哉假令今世亡识
后之人竟可欺乎殆不足论也然如所示井泉之譬必
承示古人皆自有一种见意譬之井泉水之多寡浅深
不同皆是自家源头用之不竭其依门傍户随人声向
者恐立见其穷矣此善谕也当由见或者传会先儒之
说而无所发明言辞寡陋无所决择故起此论也今或
者既无诚心与实行徒托古人之言以饰其私意偏见
此不过苟欢一时尔岂能欺于识者哉假令今世亡识
后之人竟可欺乎殆不足论也然如所示井泉之譬必
卷九 第 26a 页 WYG1272-0108a.png
如易之大畜利贞自然如此乃为善耳学未至而强穿
凿非大畜也言不中而必已出非利贞也古人陋穿凿
者固失之能已出而有益于道者几何如此者虽有一
种意见亦不足观也唯真有德者所见所言自不可及
其同于古人者非随人声向理不得不然也其有不同
者盖古人所未发亦非实不同也不识明者以为如何
荅王浚川先生论文书
承荅教兼示四集驩悦无量四集亟读一二过譬之观
凿非大畜也言不中而必已出非利贞也古人陋穿凿
者固失之能已出而有益于道者几何如此者虽有一
种意见亦不足观也唯真有德者所见所言自不可及
其同于古人者非随人声向理不得不然也其有不同
者盖古人所未发亦非实不同也不识明者以为如何
荅王浚川先生论文书
承荅教兼示四集驩悦无量四集亟读一二过譬之观
卷九 第 26b 页 WYG1272-0108b.png
钟山而汎沧海唯知眩慄其珍怪安能谛列其名物哉
宝而传之当不敢后于众人铨择之命非敢闻也近尝
有疑则当无隐夫三百篇经训也然作者之法存焉耳
今考论其篇籍虽间有畸人放士悲愤感激之音男女
姚冶之言义既归夫鉴戒其辞又简质矣列之于经不
亦宜乎降是骚人作焉灵均已伤繁丽要之有以至宋
玉则誇失实淫越礼诗人之义亡矣代相沿习其靡日
甚说者皆曰义苟有合虽靡何害于乎其如文过于质
宝而传之当不敢后于众人铨择之命非敢闻也近尝
有疑则当无隐夫三百篇经训也然作者之法存焉耳
今考论其篇籍虽间有畸人放士悲愤感激之音男女
姚冶之言义既归夫鉴戒其辞又简质矣列之于经不
亦宜乎降是骚人作焉灵均已伤繁丽要之有以至宋
玉则誇失实淫越礼诗人之义亡矣代相沿习其靡日
甚说者皆曰义苟有合虽靡何害于乎其如文过于质
卷九 第 27a 页 WYG1272-0108c.png
何扬雄讥文简而用寡劝百而风一非过言也夫文已
远于实矣放而不止其远益甚终则徒文而亡实此古
今作者之通蔽也窃观先生之作较其工且多于古人
皆不啻过之故宜更少约之其近于怨调宫体豪气太
露者一切弗录此数者他人有之以为美在先生则当
弃而去之耳去之者皆止于礼义欤可谓损之而益也
自叙所云文贵精而不贵多者非此论也文章之弊久
矣作者荡而不反后生惑于所习生诚悼之每思得大
远于实矣放而不止其远益甚终则徒文而亡实此古
今作者之通蔽也窃观先生之作较其工且多于古人
皆不啻过之故宜更少约之其近于怨调宫体豪气太
露者一切弗录此数者他人有之以为美在先生则当
弃而去之耳去之者皆止于礼义欤可谓损之而益也
自叙所云文贵精而不贵多者非此论也文章之弊久
矣作者荡而不反后生惑于所习生诚悼之每思得大
卷九 第 27b 页 WYG1272-0108d.png
人君子为当世所师向者变之使复于简质其所系亦
非细已今先生为当世所师向变之使复于简质乃先
生之事也岂其与众人角分寸之长而益后生沈痼之
习哉明见其意如此不自知其僭妄死罪死罪
荅友人书
前后承讲学之疏殆不可以固陋少之也幸甚幸甚至
导仆以言谓勿使迷远而不复每观来指见执事之适
道正矣虽使岐路之中又有岐焉宜不能惑奚有于迷
非细已今先生为当世所师向变之使复于简质乃先
生之事也岂其与众人角分寸之长而益后生沈痼之
习哉明见其意如此不自知其僭妄死罪死罪
荅友人书
前后承讲学之疏殆不可以固陋少之也幸甚幸甚至
导仆以言谓勿使迷远而不复每观来指见执事之适
道正矣虽使岐路之中又有岐焉宜不能惑奚有于迷
卷九 第 28a 页 WYG1272-0109a.png
而可复乎今顾云云固在导仆以言也然以所闻测来
指不无一二异同故言之欲卒教焉前仆举知言学欲
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之言来教谓孔颜博文约礼
之博孟子守约施博之博盖礼者理也吾心有条理处
是也其见于事则谓之文若三千三百之属皆心之所
发也事事而约之以礼非礼勿视听言动是也知言云
者非圣贤所谓博约也窃谓博文约礼侯氏胡氏之解
不可易已傥如来教当曰约我以礼博我以文不当反
指不无一二异同故言之欲卒教焉前仆举知言学欲
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之言来教谓孔颜博文约礼
之博孟子守约施博之博盖礼者理也吾心有条理处
是也其见于事则谓之文若三千三百之属皆心之所
发也事事而约之以礼非礼勿视听言动是也知言云
者非圣贤所谓博约也窃谓博文约礼侯氏胡氏之解
不可易已傥如来教当曰约我以礼博我以文不当反
卷九 第 28b 页 WYG1272-0109b.png
以博文先之又与循循善诱之言不相蒙矣孟子所谓
守约施博其曰脩其身而天下平者是也大抵来教所
称止可以言约礼非可以言博文也知言所谓学欲博
守欲约正指夫圣贤之学所谓不欲杂不欲陋者则辨
别俗儒之学异乎圣贤也殆不可以遽然非之然五峰
之言意在夫溺心俗儒之学者惑于其似而无辨而仆
昔者之言意在夫从事圣贤之学者又安于其偏而自
足尔又谓朱子传注使孔颜曾孟之言同者反异如大
守约施博其曰脩其身而天下平者是也大抵来教所
称止可以言约礼非可以言博文也知言所谓学欲博
守欲约正指夫圣贤之学所谓不欲杂不欲陋者则辨
别俗儒之学异乎圣贤也殆不可以遽然非之然五峰
之言意在夫溺心俗儒之学者惑于其似而无辨而仆
昔者之言意在夫从事圣贤之学者又安于其偏而自
足尔又谓朱子传注使孔颜曾孟之言同者反异如大
卷九 第 29a 页 WYG1272-0109c.png
学首简言致知而中庸首章无之中庸首章言存养而
大学诚意章无之窃以为此二书本异非传注异之也
然中庸首章无致知至于他章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博
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属与大学之道何异若大学诚意
与中庸存养异者盖存养乃未发之时意则已发故言
诚而不言存养耳然苟能正心诚意未有不能存养者
也亦何害其为同邪夫孔颜曾孟之言要其归未尝不
同然斯道不容一言而尽故或有不同者故曰夫言岂
大学诚意章无之窃以为此二书本异非传注异之也
然中庸首章无致知至于他章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博
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属与大学之道何异若大学诚意
与中庸存养异者盖存养乃未发之时意则已发故言
诚而不言存养耳然苟能正心诚意未有不能存养者
也亦何害其为同邪夫孔颜曾孟之言要其归未尝不
同然斯道不容一言而尽故或有不同者故曰夫言岂
卷九 第 29b 页 WYG1272-0109d.png
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至如孟子言性善养气之类
抑岂可谓论语无之邪非独四子然也易之言有不同
乎书者矣书之言有不同乎诗者矣各经之言或先或
后或彼或此何必一一强同乎直要其归观其所以同
耳若字量句较往往固而不通矣又谓甚爱明道之言
似四子而伊川朱子多与之异夫明道伊川其资禀气
象固有不同其言亦不无小有异同者然其学术则未
始异也是以当时从学者未有谓二先生之学异也而
抑岂可谓论语无之邪非独四子然也易之言有不同
乎书者矣书之言有不同乎诗者矣各经之言或先或
后或彼或此何必一一强同乎直要其归观其所以同
耳若字量句较往往固而不通矣又谓甚爱明道之言
似四子而伊川朱子多与之异夫明道伊川其资禀气
象固有不同其言亦不无小有异同者然其学术则未
始异也是以当时从学者未有谓二先生之学异也而
卷九 第 30a 页 WYG1272-0110a.png
明道亦亟称伊川岂有异而不相论难乎朱子之学亦
若是而已此寡薄守旧之见来指所谓异者意非小有
异同盖必就其节目而言幸略谕及容再质疑也后疏
所示心与理之说大槩即前约礼之义益广言之尔仆
谓执事之适道正矣虽多岐路不能惑者以此也夫盖
曰圣贤载籍皆心学也执事既昭然于斯矣岂虑其惑
于他也哉虽然尽其心则难矣张子曰有外之心不足
以合天心此在贤者之患然仆尤有欲言者执事与仆
若是而已此寡薄守旧之见来指所谓异者意非小有
异同盖必就其节目而言幸略谕及容再质疑也后疏
所示心与理之说大槩即前约礼之义益广言之尔仆
谓执事之适道正矣虽多岐路不能惑者以此也夫盖
曰圣贤载籍皆心学也执事既昭然于斯矣岂虑其惑
于他也哉虽然尽其心则难矣张子曰有外之心不足
以合天心此在贤者之患然仆尤有欲言者执事与仆
卷九 第 30b 页 WYG1272-0110b.png
他论小有异同苟此不同虽他有同者非切也更异博
取二先生之书深考而精思之又必勿执独然之见勿
主先入之言以槩众理然后二先生是非之实可得也
至是二先生之言卒不当于尊意凡区区之说又二先
生之糟粕也执事岂有取乎言之猥杂盖不敢不尽而
况乎导仆以言也
考功集卷九
取二先生之书深考而精思之又必勿执独然之见勿
主先入之言以槩众理然后二先生是非之实可得也
至是二先生之言卒不当于尊意凡区区之说又二先
生之糟粕也执事岂有取乎言之猥杂盖不敢不尽而
况乎导仆以言也
考功集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