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1270-02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升庵集卷四十二     明 杨慎 撰
  圣制尚书二解
高皇帝尝问群臣七政左旋然否侍臣仍以朱熹新说
对上曰朕自起兵迄今未尝不置步览焉可徇儒生腐
谈因命礼部试右侍郎张智学士刘三吾改正书传会
选劄示天下学子曰前元科举尚书专以蔡沈传为主
考其天文一节已自差谬谓日月随天而左旋今仰观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1270-0289b.png
乾象甚为不然何以见之当天清气爽之时指一宿为
主使太阴居列宿之西一丈许尽一夜则太阴过而东
矣盖列宿附天舍次而不动者太阴过东则其右旋明
矣又如洪范内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蔡氏俱以天
言不知阴骘乃天之事相协厥居乃人君之事若如蔡
说则相协厥居皆付之天而君但安安自若奉天勤民
之政略不相与又岂天佑下民作君作师之意哉
  睿作圣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1270-0289c.png
目击道存之谓睿故其字从目声入心通之谓圣故其
字从耳故曰圣人时人之耳目
  帝德罔愆
舜之德冠古今矣而皋陶之谟但以罔愆言之禹之功
平天地矣而孔子之语但以无间云之文武之谟烈光
日月矣而君陈之书但以罔缺总之孟子曰事亲若曾
子可也韩子曰事君若周公可矣
  日中星鸟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1270-0289d.png
昔有人问柳仲涂曰朱鸟者南方之宿以主于夏也既
观其星以正其候则龙星乃春之星也春主于东方可
观之以正其候也今不曰日中星龙何也仲涂曰岁周
其序春居其始四星各复其方圣人南面而坐以观天
下故春之时朱鸟之星当其前故云观之以正仲春矣
慎按柳氏之说超古注疏矣然犹未尽也殷之为言正
也正即正朔也故春颁春朔夏颁夏朔秋颁秋朔冬颁
冬朔所谓四殷者即四朔也皆敬天时而勤民也故下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1270-0290a.png
文遂言民事厥民析者冬寒无事并入室处春事既起
丁壮就功重春耕也厥民因者老弱因就在田之丁壮
以助农也急夏芒也厥民夷者老壮在田与夏平也急
秋收也厥民隩者民改岁入此室处以辟风寒也谨冬
藏也此皆勤民事也今蔡传但云验气之和气之平是
平居无事观物隐居者之养生月览耳不待帝尧钦若
历象不待羲和寅宾敬致也观尚书所以不可废古注
欤或问杨子曰子于诸经多取汉儒而不取宋儒何哉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1270-0290b.png
答之曰宋儒言之精者吾何尝不取顾宋儒之失在废
汉儒而自用已见耳吾试问汝六经作于孔子汉世去
孔子未远传之人虽劣其说宜得其真宋儒去孔子千
五百年矣虽其聪颖过人安能一旦尽弃旧而独悟于
心邪六经之奥譬之京师之富丽也河南山东之人得
其十之六七若云南贵州之人得其十之一二而已何
也远近之异也以宋儒而非汉儒譬云贵之人不出里
闬坐谈京邑之制而反非河南山东之人其不为人之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1270-0290c.png
贻笑者几希然今之人安之不怪则科举之累先入之
说胶固而不可解也已噫
  阳鸟攸居
日之行夏至渐南冬至渐北鸿雁南北与日进退随阳
之鸟故称阳鸟也
  纳于大麓
孔丛子宰我问书云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何谓也
孔子曰此言人之应乎天也尧既得舜历试诸难使大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1270-0290d.png
录万机之政是故阴清阳和五星来备风雨各以其应
不有迷错愆伏明舜之行合于天也此说与注疏合意
古相传如此今以大麓为山麓是尧纳舜于荒险之地
而以狂风霹雳试其命何异于茅山道士之斗法哉
  四岳为一人
孔平仲以四岳为一人通为二十二人之数余深然其
说以汉书三公一人为三老次卿一人为五更注云五
更知五行者安知四岳非知四方者乎书内有百揆四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1270-0291a.png
岳以四岳为四人则百揆亦须百人矣刘珥江泰之曰
五官中郎未闻五个四门博士岂是四人余曰今翰林
有五经博士钦天监有五官挈壶亦只一人益信孔平
仲之言矣
  好风好雨
尚书星有好风星有好雨古注云箕星东方宿也东木
克北土以土为妻雨土也土好雨故箕星从妻所好而
多雨也毕西方宿也西金克东木以木为妻风木也木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1270-0291b.png
好风故毕星从妻所好而多风也由此推之则北宫好
燠南宫好旸中央四季好寒皆以所克为妻而从妻所
好也予一日偶述此义座有善谑者应声曰天上星宿
亦怕妻乎满堂哄然真可笑也
  三公
尚书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书大传曰太师天公也太
傅地公也太保人公也烟氛郊社不脩山川不祀风雨
不时雪霜不降责在天公城郭不缮沟池不脩水泉不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1270-0291c.png
隆责在地公臣多弑主孽多杀宗五品不训责在人公
后汉张角作乱称天公将军人公将军盖亦窃古义也
  九河
郑玄云齐桓公塞九河为一河今河间弓高以东至平
原鬲津往往有其遗处春秋纬宝乾图云移河为界在
齐吕填阏八流以自广言阏八流拓境塞其东流八枝
并使归于徒骇也是曲防之禁桓自犯之又为百世之
害由于重好利轻变古也宋王安石欲泄梁山泊之水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1270-0291d.png
以为田则又愚矣
  肇十有二州
春秋纬云神农地过日月之表淮南子曰神农大九州
桂州迎州神州等州是也至黄帝以来德不及远惟于
神州之内分为九州括地象曰昆崙东南万五千里名
曰神州是也黄帝以后少昊高辛皆仍九州惟舜时暂
置十二州故书曰肇十有二州肇之为言始也前此九
州而今始为十二州也不然则肇字无所属至夏还为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1270-0292a.png
九州左传云夏之方有德也贡金九牧可證
  禹九州
禹贡奠高山大川其九州之名以地名州而不以州分
地盖荆衡万古不徙之山而河济者万古不泯之水也
以故荆兖之名得附河济荆衡而不减万世而下求禹
贡九州之域者皆可得而考也九州淮冀无所至者举
八州而界自见亦所以别帝都而大一统也九畴之皇
极贡法之公田见于此矣扬不言南青雍不言北则以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1270-0292b.png
其境接蛮狄提封叛服不常乎
  三江味别
苏子瞻志林有三江味别之说蔡传深非之然以禹贡
本文论之扬州言三江既入而于经言江汉朝宗于海
则同流而自为道可知矣许敬宗谓济入河洑地南出
亦以味别以今扬子江心有南零北零之异则知其入
而不合正不疑也古有五行之官水官得职则能辨其
性味潜而复出合而更分皆可辨之故师旷易牙俞儿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1270-0292c.png
张华王卲陆羽张又新刘白刍李季卿品天下之水性
味不同盖古水官之遗法岂独为口腹哉苏子之说盖
本于此慎尝谓山过山则分虽分而性不分如罗浮二
碣以风雨而合离蓬莱两山随波涛而上下玄中记云
名山有孔窍相通是也水过水则合虽合而性不合沈
括云水以漳名者从水于章章者别也文也谓两物相
合有文章可别也清漳浊漳合于上党当阳者沮漳合
流也赣上者章贡合流鄣郡者西江合流亳漳者漳涡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1270-0292d.png
合流云梦者漳郧合流凡此数处皆清浊合流色理如
螮蝀又数十里如璋璋者判合之器也白公问于孔子
曰以水投水何如孔子曰淄渑之味易牙能知之斯固
味别之说也蔡氏之讥苏子亦过矣
  陟方
尚书舜陟方乃死家语作五十载陟方岳死于苍梧之
野以方为方岳正与国语舜勤民事而野死之文合而
文义亦顺今注以升遐训之又与下文乃死重复矣左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1270-0293a.png
思吴都赋梁岷岂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与以陟方对
行宫盖以为天子巡狩事也亦与国语家语合
  五玉当作五乐
书脩五礼五玉班志五玉作五乐盖已有五瑞即五玉
也玉当为乐注列五乐之目
  禹贡彭蠡
禹贡东汇泽为彭蠡一条集传谓经误吴草庐已辨之
矣近又见邵二泉(宝/)魏庄渠(校/)二说尤足相发明今录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1270-0293b.png
于此二泉云江汉水涨彭蠡郁不流逆为巨浸无仰其
入而有赖其遏彼不遏则此不积所谓汇也者如此故
曰北会于汇汇言其外也蠡言其内也于汇不于彭蠡
势则然也盖实志也江水浚发最在上流其次则汉自
北入其次则彭蠡自南北入三水并持而东则江为中
江汉为北江彭蠡所入为南江可知已非判然异𣲖之
谓也且江汉之合茫然一水难见其为江也不见其为
汉也故曰中江曰北江然其势则相敌也故曰江汉朝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1270-0293c.png
宗凡集传谓经误者非是馀干张克修云宝亦云魏庄
渠曰禹贡东汇泽为彭蠡无仰于江汉也噫胡不求诸
禹未疏凿以前耶江右山势四盘众水同出彭蠡为口
形则高仰非得江汉外水阑之还能潴而后泄耶
  东陵西陵
禹贡导江过九江至于东陵今巴陵有道士洑地志即
古之东陵庄子盗蹠死利于东陵之上盖据波凭涛以
济其奸凶其地至今犹为盗巢云夷陵为西陵则巴陵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1270-0293d.png
为东陵可知九江不在浔阳明矣
  厥篚织文
九州要记云睢涣之间出文章天子郊庙御服出焉所
谓厥篚织文也述异记睢涣二水波文皆若五色其人
多文章故名缋水文选陈琳书云游睢涣者学藻缋之
䌽杜诗衣冠迷适越藻缋忆游睢
  王朝步自周
大夫不徒行也王何以步也黄公绍曰步步辇也谓人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1270-0294a.png
荷而行不驾马也兹说吾取之
  水性
或问余水味之说则详矣水性之别何如曰班固司马
迁货殖传地理志备矣论其极则庭州灞水金铁皆漏
(庭州灞水在大荒之外以金铁承之皆漏惟/角与瓠叶则否拘夷山中有流水亦如之)鄜延之川
日脂流(即延安石油也以为烟墨松脂不及唐/诗二郎山下雪纷纷石烟多于洛阳尘)弱水溺
毛黑溪玄膑(南荒有黑溪水其水以涂生象至辄不去/昆仑用以涂身即能乘象如家畜古所谓)
(黑昆仑今/之象奴也)悉唐制角畔怯腐手(见佛/经)水性不同有如此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1270-0294b.png
者学所以贵博物也
  又
水性不同予于续录详之矣近阅太平广记诸葛孔明
时有蒲元者术鉴同欧冶风胡常为孔明铸刀剑言蜀
惟江水爽烈是天分其野大金之元精也汉水钝弱及
涪水皆不任淬刀剑或以涪水杂江水元辄能辩之管
子论齐之水云其泉白青其人坚劲寡有疥瘙终无痟
醒今之济川伏流至东阿井以煮胶和半夏丸皆异常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1270-0294c.png
药水性之分信有之矣
  高宗梦良弼
武丁以梦相傅说事著于书矣而世犹疑之曰梦而得
贤可也或否焉亦将立相之与且旁求以象之肖也天
下之貌相似亦多矣使外象而内否亦将寄以盐梅舟
楫之任与审如是则叔孙之梦竖牛汉文之梦邓通卒
为身名之累梦果可凭与或曰非也武丁尝遁于荒野
而后即位彼在民间已知说之贤矣一旦欲举而加之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1270-0294d.png
臣民之上人未必帖然以听也故徵之于梦焉是圣人
之神道设教也是所谓民可使由而不可使知也且又
商之俗质而信鬼因民之所信而导之是贤人所以成
务之几也刘禹锡之言曰在舜之庭元凯举焉曰舜用
之不曰天授在殷中宗袭乱而兴心知说贤乃曰帝赉
庄子载太公之事云文王见一丈夫钓欲举而授之政
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又不忍百姓之无
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1270-0295a.png
而𩑺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遂迎臧
丈人而授之政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又何
以梦为乎仲尼曰默女无言夫文王尽之也而又何论
刺焉彼直以循斯须也禹锡之言盖本庄子彼以武丁
文王之用说与望犹田单之妄用一男子为军师类乎
圣人之神道设教以几成务而不使民知恐不如是也
其所云梦赉者实帝感其恭默之诚而赉之也其性情
治者其梦寐不乱乃可以孔子梦周公同观而非叔孙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1270-0295b.png
之践妖汉文之启倖矣郑文梦鹿而得真鹿心诚于得
鹿者非天理之公也而尚可以得况诚于求贤而有不
得者乎司马彪庄子音义谓傅说生无父母洪氏注楚
辞谓说一旦忽然从天而下便为成人无少长之渐此
儿童之言也固不必辩
  所其无逸
魏子才曰关西方言致力于一事为所迩言而义远李
献吉曰西土人谓着力干此事则呼为所书曰王敬作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1270-0295c.png
所又曰所其无逸皆是当时方言今作处所解之愈觉
不通此深得经旨余特表出之
  弗吊天降丧于殷
书君奭篇首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自后世之私言
之殷之丧周之福也而曰弗吊盖圣贤以天下为心不
幸遇丧乱而任此责岂所乐哉纬书乃云武王克纣前
歌后舞此言谬矣昭烈克刘璋置酒宴乐乃引前歌后
舞之言以拒庞统之谏昭烈岂乐祸者盖信纬书如经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1270-0295d.png
矣高帝哭项羽曹操哭袁绍岂有武王而歌舞于克纣
之事乎
  百姓
唐明皇问张说曰今之姓氏皆云出自帝王后古者无
民邪说对曰古者民无姓有姓者皆有土有爵者也故
左传云天子命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黄帝
之子二十五人得姓者十四而已其后居诸侯之国土
者其民以诸侯之姓为姓居大夫之采地者以大夫之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1270-0296a.png
姓为姓莫可分辩故云皆出自帝王也说此言考古證
今不刋之论予因是知尚书所称百姓与论语所言百
姓可以类知矣尧典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
时雍蔡氏注云百姓者畿内之民黎民者四方之民此
不通古今之说也圣人之视民远近一也岂分畿内与
四方哉百姓盖禄而有土仕而有爵者能自明其德而
后协同万国万国诸侯协和而后黎民于变时雍此其
序也若以百姓为民庶则黎民又是何物亦岂有民庶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1270-0296b.png
先于诸侯者哉舜典曰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
八音此二句今之句读以如丧考妣为一句三年四海
遏密八音为一句非也百姓如丧考妣三年为一句四
海遏密八音为一句乃协文义百姓有爵命者也为君
斩衰三年礼也礼不下庶人且有服贾力役农亩之事
岂能皆服斩衰则但遏密八音而已此当时君丧礼制
如今大行遗诏非百姓四海不由上令而自为也至周
人尚文则人皆有姓所称百姓则民庶也论语曰脩已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1270-0296c.png
以安人又曰脩已以安百姓书曰百姓有过又曰非敌
百姓也是时则人皆有姓矣故指民庶亦曰百姓耳
  诗小序
程伊川云诗小序是当时国史作如不作则孔子亦不
能知如大序则非圣人不能作此言可谓公矣朱晦庵
起千载之下一以意见必欲力战小序而胜之亦可谓
崛强者哉
  又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1270-0296d.png
去序言诗自朱文公始而文公因吕成公太尊小序遂
尽变其说盖矫枉过正非平心折中之论也马端临文
献通考辩之详矣余见古本韩文有议诗序一篇其言
曰子夏不序诗有三焉知不及一也暴扬中冓之私春
秋所不道二也诸侯犹世不敢以云三也汉之学者欲
显其传因籍之子夏呜呼韩公可谓失言矣孔子亲许
子夏以可与言诗子夏犹云不及其谁宜为哉且子顽
宣姜中冓之私生子五人二为诸侯昭昭在人耳目岂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1270-0297a.png
是春秋所不道孔子既取之于国风而子夏反为之讳
乎至谓诸侯犹世不敢以云是为史官惧人祸天刑之
说也岂齐南晋董之笔乎韩公而为此言亦非韩公矣
必赝作也然此说也正与朱子去序之意吻合韩公百
世山斗朱子正可借为左袒之助而朱子著韩文考异
乃以为非公作而删除之盖公论正议不觉其出于一
时之笔而不顾其与已说之背驰也韩文未删之本世
多未知而此说又可为马氏复小序之證佐故详书之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1270-0297b.png
  哀窈窕思贤才
文选吕向注云哀盖字之误也哀当为衷谓中心念之
也余旧疑哀字之难解见吕说乃豁然矣
  卷耳
予尝爱荀子解诗卷耳云卷耳易得也顷筐易盈也而
不可贰以周行深得诗人之心矣小序以为求贤审官
似戾于荀旨朱子直以为文王朝会征伐而后妃思之
是也但陟彼崔嵬下三章以为托言亦有病妇人思夫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1270-0297c.png
而却陟冈饮酒携仆望砠虽曰言之亦伤于大义矣原
诗人之旨以后妃思文王之行役而云也陟冈者文王
陟之也马玄黄者文王之马也仆痡者文王之仆也金
罍兕觥者冀文王酌以消忧也盖身在闺门而思在道
途若后世诗词所谓计程应计到梁州计程应说到常
山之意耳曾与何仲默说及此仲默大称赏以为千古
之奇又语予曰宋人尚不能解唐人诗以之解三百篇
真是枉事不若直从毛郑可也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1270-0297d.png
  平王之孙
诗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平王非周平王齐侯非姜氏之
后也犹书称宁王格王易称康侯礼曰宁侯之类也汲
冢周书云明王奉法以明幽幽王奉幽以废法国语曰
兴王赏谏臣逸王法之其称谓皆类后世之谥耳
  閒关车之辖兮
诗传以为燕乐新婚之诗按礼云婚礼不贺人之序也
又曰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亲婚安得有燕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1270-0298a.png
耶小序云幽王无道诗人思得贤女以配君子此义为
长此序说所以不可轻变也
  夏屋
诗夏屋渠渠古注屋具也字书夏屋大俎也今以为屋
居非矣礼周人房俎鲁颂笾豆大房注大房玉饰俎也
其制足间有横下有跗似乎堂后有房然故曰房俎也
以夏屋为居以房俎为房室可乎又礼童子帻无屋亦
谓童子戴屋而行可乎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1270-0298b.png
  心结于一
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优得师莫慎一好好一
则博博则精精则神神则化是以君子务结心于一也
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韩婴诗
说如此精矣哉
  熠耀
东山诗熠耀之训为萤火久矣今诗疑他章有仓庚于
飞熠耀其羽遂以熠耀为明貌而以宵行为萤火固哉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1270-0298c.png
其为诗也古人用字有虚有实熠耀之为萤火实也熠
耀为仓庚之羽虚也有一明證可以决其疑小雅交交
桑扈有莺其领与此句法相似此言桑扈之领如莺之
文非谓莺即桑扈也彼谓仓庚之羽如熠耀之明非谓
熠耀即仓庚也诗无达诂易无达象春秋无达例可与
知者道耳
  觱发
豳风一之日觱发二之日凓冽注觱发风寒也凓冽气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1270-0298d.png
寒也今按觱发指风是也凓冽乃气寒结而为冰月令
十二月水泽腹坚是也凓冽字从冰其义易见觱发之
为风其义隐而难知以字言之觱羌人吹角也其声悲
惨冬日寒风骤发其声似之庄子所谓地籁宋玉所谓
土囊殷仲文诗爽籁惊幽律哀壑叩虚牝是也总不若
谚云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正谓风吹篱落其声似
觱栗与诗意合觱发今俗名头管乐书名风管又可證
焉林肃翁云万象惟风难画庄子地籁一段笔端能画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1270-0299a.png
风掩卷而坐犹觉翏翏之在耳然观周公七月之诗觱
发二字简妙含蓄又庄子画风之祖也如毛苌诗注云
涟风行水成文也苏老泉衍之作文甫字说一篇古人
谓六经为时文之祖信哉
  洵美且都
诗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
洵美且都孟姜世族贵女也美质之佳丽也都饰之閒
雅也颜如舜华可以言美矣佩玉琼琚可以言都矣盖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1270-0299b.png
冶容艳态多出于膏腴甲族薰醲含浸之下彼山姬野
妇虽美而不都纵有舜华之颜加以琼琚之佩所谓婢
作夫人鼠披荷叶故曰三代仕宦方会穿衣吃饭苟非
习惯则举止羞涩乌有闲雅乎汉宫尹夫人之见邢夫
人贾充家郭氏之见李氏亦可證也譬则士之有所卓
立必藉国家教养父兄渊源师友讲习三者备而后可
采薪之女教之容止七日而倾吴宫钓渭之夫立之尚
父三年而集周统岂理之常也哉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1270-0299c.png
  寺人之令
秦风有车邻邻有马白颠未见君子寺人之令此诗之
意在后二句夫为一国之君高居深宫不接群臣壅蔽
已甚矣又不使他人而特使寺人传令焉其蔽益甚矣
夫秦夷狄之国也其初已如此姗笑三代柄用阉宦不
待混一天下已然矣史记年表书缪公学于宁人宁人
守门之人即寺人也史书之丑之也三代之君必学于
耆德以为师保而缪公乃学于宁人以刑馀为周召以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1270-0299d.png
法律为诗书又不待始皇胡亥已然矣则景监得以荐
商鞅赵高得以杀扶苏终于亡秦寺人之祸也圣人录
此以冠秦风垂戒深矣史记所书缪公学于宁人其得
圣人之意乎春秋所以狄秦者不为过也继序者乃以
为美秦伯始有车马盖因首云车马而亿度之朱子诗
传亦从之不思美其车马儿童之见也亦何关于政治
而夫子录之乎华谷严氏曰秦兴而帝王之影响尽矣
车邻其滥觞也夫未见而寺人传令与三代侍御仆从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1270-0300a.png
罔匪正人纳牖遇巷略无间隔气象何如也既见而并
坐鼓簧与三代赓歌喜起警戒丛脞气象何如也秦之
为秦非一日矣
  周宣王
自古守成之君初吉终乱者唐之明皇宪宗为甚史著
之详矣周之宣王中兴赫然为三代令主而其末暮与
唐之明宪无异證于诗小序可见矣小序曰六月宣王
北伐也采芑宣王南征也车攻宣王复古也吉日美宣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1270-0300b.png
王也鸿雁美宣王也庭燎美宣王也因以箴之沔水规
宣王也鹤鸣诲宣王也祈父刺宣王也白驹大夫刺宣
王也黄鸟刺宣王也我行其野刺宣王也由是言之六
月采芑车攻何其忧勤之汲规模之宏也自是而吉日
鸿雁诗人之众美参归矣其犹日之中乎庭燎虽美而
有箴盖一章夜未央二章夜未艾三章夜向晨则视朝
渐晚宴安渐耽姜后脱簪之谏女鸠淫乐之湛正此际
也自是沔水规之鹤鸣诲之白驹黄鸟以逮祈父我行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1270-0300c.png
其野刺者四出其去幽厉一间尔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信哉
  小雅周之衰
左传襄二十九年吴季札来聘请观周乐为之歌小雅
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
之遗民焉杜预注云思文武之德而无贰叛之心怨有
哀音也衰小也其说不通天下三分有其二岂有叛文
王者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岂有贰武王者小雅之首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1270-0300d.png
鹿鸣南山蓼萧湛露君臣上下欢欣交通岂有哀音文
王以大德受命同于大舜岂有衰小服虔之说云此叹
变小雅也其意谓思上世之明圣而不贰于当时之王
怨当时之政事而不有背叛之志也其周德之衰指幽
厉之政也其见卓矣华阳范氏处义曰季札观歌大雅
则曰文王之德观歌小雅则曰周衰有遗民意其一时
观乐岂能尽歌工人于大小雅间歌一二章以审其音
耳大雅所歌必受命等篇故曰文王之德小雅所歌必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1270-0301a.png
思古等篇故曰周衰有遗民至司马迁又谓大雅言王
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已之得失其流及上迁
之言为相如而发论大雅固已近之小雅独取讽刺与
相如词赋相似者如宾之初筵言天下之沉湎以讽幽
王之荒淫白华言下国之用孽妾以讽幽王之黜后所
谓讥小已之得失流及于上者如此以此證之服杜之
说是非判然矣文中子云小雅周之盛正论也而未究
左氏载季札立言之意宋人作小雅周之衰论亦扶同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1270-0301b.png
杜说未当余特举服范二说以订之
  常棣之华
毛诗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鄂花苞也今文作萼不华蒂
也今文作跗诗疏云华下有萼萼下有跗华萼相承覆
故得韡韡而光明也由花以覆萼萼以承华华萼相覆而
光明犹弟兄相顺而荣显唐明皇宴会兄弟之处楼名
曰花萼相辉唐诗有红萼青跗之句皆用此义至宋人
解之乃云鄂然而外见岂不韡韡乎非惟不知诗亦不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1270-0301c.png
识字矣汉儒地下有灵岂不失笑
  尔公尔侯
宋人经义云以尔为公则夙夜在公以尔为侯则谨尔
侯度劳于王事逸无期矣职思其忧豫无期矣何如怡
然处顺慎哉尔之优游确乎不拔勉哉尔之遁思乎盖
为国家计则深惜贤者之去为贤者计则又深体其情
之不容不去也此深得诗人之旨可补诗传之未备故
特录之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1270-0301d.png
  中原有菽
野间谓之中原菽叶谓之藿螟蛉桑虫也蜾蠃蒲芦也
中原有菽庶民尚能采之以养其子桑间有虫蜾蠃亦
能负之以养其子夫养其子者盖为似续之计也彼小
民微物尚尔今王有子不能教诲之使之用善以为似
续之计乃欲信谗而弃逐之何哉说者考之不精乃谓
蜾蠃取桑虫负之七日化为其子虽扬雄亦有类我类
我久则肖之之说近世诗人取蜾蠃之巢毁而视之乃
卷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1270-0302a.png
自有卵细如粟寄螟蛉之身以养之其螟蛉不生不死
蠢然在穴中久则螟蛉尽枯其卵日益长乃为蜾蠃之
形穴窍而出盖此物不独取螟蛉亦取小蜘蛛置穴中
寄卵于蜘蛛腹胁之间其蜘蛛亦不死不生久之蜘蛛
尽枯其子乃成今人养晚蚕者苍蝇亦寄卵于蚕之身
久之其卵为蝇穴茧而去殆物类之相似者又露蜂悬
其窠每穴各缀一卵如粟不知用何物滋养之久乃渐
大成蜂此皆一种细腰之物所谓祝之曰类我类我乃
卷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1270-0302b.png
听其声意其如此或谓细腰有术能禁物其祝声可听
乃其禁术也列子曰纯雄其名大腰纯雌其名稚蜂庄
子曰细腰者化说文曰天地之性细腰纯雄无子此皆
信说诗者之言也然彼之所不可知者正谓其能禁螟
蛉蜘蛛不生不死以化物身之膏润滋养其卵而成其
形庄子所谓化者理固近之列子以为纯雄说文以为
无子殆未可信况诗人之意本不然读之者不审耳古
人名物多取其形色之似瓠之细腰者曰蒲芦故蜂之
卷四十二 第 28a 页 WYG1270-0302c.png
细腰者亦名蒲芦正如绶草绶鸟皆名以鹝青黑之菼
青黑之鸠皆名以鵻也中庸曰政也者蒲芦也即蜾蠃
也谓当以善养而成之如蒲芦然乃与诗之义合矣此
范处义之说也
  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气相属润相滋也常棣之华鄂不
韡韡体相亲意相承也
  有豕白蹢
卷四十二 第 28b 页 WYG1270-0302d.png
韩诗注犬喜雪马喜风豕喜雨
  不入我陈
诗不入我陈尔雅庙中路曰唐堂途谓之陈战国策美
人充下陈下陈犹下堂也
  启明长庚
诗缉李氏曰启明即太白长庚不知何星毛氏云一星
后世因之遂以长庚为太白故李白母梦长庚名白字
太白郑樵曰启明金星长庚水星金在日西故日将出
卷四十二 第 29a 页 WYG1270-0303a.png
则东见水在日东故日将没则西见实二星也今注一
星一与二字画多少之间误耳元注二星也
  小东大东
周自平王遭父子之变去丰而迁洛周始东也故曰大
东自敬王遭兄弟之争子朝居王城曰西王敬王居狄
泉曰东王周又东也故曰小东周有二东之变王迹熄
而王室乱矣大国攻战会盟小国贡赋奔走故空其杼
柚而怨刺作也曰然则诗词何以先小也曰自今而追
卷四十二 第 29b 页 WYG1270-0303b.png
昨故先小而后大也曰诗篇名何又曰大东也曰纪乱
之原也凡诗篇名多择章首二字此诗名独越首章而
取次章不曰有饛而曰大东吾不知作者名之与删定
者名之与有旨哉
  大雅小雅
诗大序曰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此说未安
大雅所言皆受命配天继代守成固大矣小雅所言天
保以上治内采薇以下治外亦岂小哉华谷严坦叔云
卷四十二 第 30a 页 WYG1270-0303c.png
雅之小大特以体之不同尔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风
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
为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为雅之小今考小雅正经十
六篇大抵寂寥短章其篇首多寄兴之辞盖兼有风之
体大雅正经十八篇皆舂容大篇其辞旨正大气象开
阔与国风夐然不同比之小雅亦自不侔矣至于变雅
亦然变小雅中固有雅体多而风体少者然终不得为
大雅也离骚出于国风言多比兴意亦微婉世以风骚
卷四十二 第 30b 页 WYG1270-0303d.png
并称谓其体之同也太史公称离骚曰国风好色而不
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言离骚兼
国风小雅而不言其兼大雅见小雅与风骚相类而大
雅不可与风骚并言也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便识得
小雅兴趣诵文王在上于昭于天便识得大雅气象小
雅大雅之别昭昭矣华谷此说深得二雅名义可破政
有小大之说特为表出之
  诒谋未孙
卷四十二 第 31a 页 WYG1270-0304a.png
通鉴韩建杀唐宗室通王滋十一人胡致堂管见云唐
室至此祖宗诒谋有未孙与集览谓诗诒厥孙谋以燕
翼子此引谓未能远谋及孙也其曰未孙文法当然左
传引诗云叶比其邻昏姻孔云而申之曰晋不邻矣其
谁云之正文人引经之例陈济正误不知此义乃云孙
音逊可谓痴人说梦
  不日成之
古注不设期日也今注不终日也愚按不设期日既见
卷四十二 第 31b 页 WYG1270-0304b.png
文王之仁亦于事理为协若曰不终日岂有一日可成
一台者此古注所以不可轻易也
  辟雍泮宫
辟雍泮宫非学名予于鲁颂引戴埴之说而申之既详
矣近又思之说文辟雍作廦廱解云廦墙也廱天子享
宴廦廱也鲁诗解云驺虞文王囿名也辟雍大王宫名
也以说文鲁诗之解观之则与诗镐京辟雍于乐辟雍
之义皆合矣辟雍为天子学名泮宫为诸侯学名自王
卷四十二 第 32a 页 WYG1270-0304c.png
制始有此说王制者汉文帝时曲儒之笔也而可信乎
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使天子
之学曰辟雍为周之制则孟子固言之矣既曰辟雍而
颂云于彼西雍考古图又有胥雍则辟雍也西雍也胥
雍也皆为宫名无疑也鲁颂既曰泮宫又曰泮水又曰
泮林则泮宫者泮水傍之宫泮林者泮水傍之林无疑
也鲁有泮水故因水名以名宫即使鲁之学在水傍而
名泮宫如王制之说当时天下百二十国之学岂皆在
卷四十二 第 32b 页 WYG1270-0304d.png
泮水之傍乎而皆名泮宫邪予又观宋胡致堂云灵台
诗所谓于乐辟雍言鸟兽昆虫各得其所鼓钟簴业莫
不均调于此所论之事惟鼓钟而已于此所乐之德惟
辟雍而已辟君也雍和也文王有声所谓镐京辟雍义
亦若此而已且灵台之诗叙台池苑囿与民同乐故以
矇瞍奏公终之胡为剿入学校之可乐与钟鼓谐韵而
成文哉文王有声止于继武功作丰邑筑城池建垣翰
以成京师亦无缘遽及学校之役上章云皇王维辟下
卷四十二 第 33a 页 WYG1270-0305a.png
章曰镐京辟雍则知辟之为君无疑也泮水诗言鲁侯
戾止且曰于迈固疑非在国都之中且终篇意旨主于
服淮夷故献馘献囚出师征伐皆于泮宫焉知泮宫之
为学校也特取其中匪怒伊教一句为一篇之證则末
矣王制起于汉文时其失已久后世既立太学又建辟
雍若有两太学者尤可笑也按致堂之言与予见合而
说文鲁诗解戴埴之论皆可迎刃特俗见胶滞已久可
与知者道耳
卷四十二 第 33b 页 WYG1270-0305b.png
  天生烝民
古注物象也则法也性有象情有物五性本于五行故
仁义礼智信象金木水火土也六情本于六气故喜怒
哀乐爱恶法乎阴阳风雨晦明也孝经援神契曰性生
于阳以执理情生于欲以系念
  维昔之富不如时
首二倒字句也昔时之富善人是富今兹之疚君子在
疚也兹年也古人谓兹为年取草木繁茂之义也吕氏
卷四十二 第 34a 页 WYG1270-0305c.png
春秋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文选为乐当及时谁能待来
兹昔时之富不如言君子之得志也今兹之疚不如言
君子之失志也君子疚则小人肆故曰彼疏斯稗疏斗
粟而米十为疏疏谓之粝斗粟而米九为粺粺谓之精
粝加于精疏斯粺矣是小人而加于君子不自审其分
也替并立一下也彼为肆行之小人胡不自替以避君
子而使我心专专然怆恍引长而不能自已也
  鲁颂泮宫
卷四十二 第 34b 页 WYG1270-0305d.png
予按通典言鲁国有泗水县泮水出焉然后知泮乃鲁
水名僖公建宫于上因水以名宫如楚之渚宫晋之虒
祈泮水泮宫泮林一也以泮水为半水泮林亦为半林
乎又求之庄子言历代乐名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禹
有夏汤有濩文王有辟雍以辟雍为天子学亦非也诗
言于论鼓钟于乐辟雍亦无养才之意庄子去古未远
当得其真汉儒因解泮水求其义而不得故转辟为璧
解以圆水予谓戴氏之见卓矣其辨博矣按左氏晋侯
卷四十二 第 35a 页 WYG1270-0306a.png
济自泮泮果水名足證矣近世曲为说者曰春秋经也
鲁颂亦经也鲁颂既载春秋可略此说又滞矣高克一
事诗咏清人春秋书郑弃其师他如庐漕城楚丘木瓜
硕人无衣诗与春秋互见不厌其复安有诗载而春秋
可略乎或又曰事亦有特载而不见于经传者季氏伐
颛臾之类也曰颛臾之事将然而未举也故论语载之
而经传略焉泮宫已成之迹春秋岂容不书哉愚尝总
春秋与诗而论之信鲁颂之文则僖公为鲁之贤君伯
卷四十二 第 35b 页 WYG1270-0306b.png
禽以下无其匹者也以春秋所书考之则僖公齐襄卫
灵之流乌得为贤哉盖颂乃臣子颂祷之辞例多溢美
如今人之亲知贺寿轴文也春秋所书则其实迹素行
如今官府之考语也今称人之贤可例信贺轴而略考
语哉观其灭项伐邾取须句取訾娄取济西田以楚伐
齐皆其恶之大者也至其闺门不肃及夫人姜氏会齐
侯于阳榖夫人会齐侯于卞其女季姬始遇鄫子于防
而公不制中使鄫子来而公不耻终归于鄫而公不拒
卷四十二 第 36a 页 WYG1270-0306c.png
淫风流行如此桑中大车不作于鲁而駉与有駜犹以
为颂吾谁欺欺天乎夫子存鲁颂见当时上下相蒙好
谀悦谄而非以为美也
  食我桑葚怀我好音
尹和靖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美土可以变恶味食我
桑葚怀我好音美味可以变恶声
  大王剪商
胡庭芳曰愚读诗至大王实始剪商未尝不慨后之论
卷四十二 第 36b 页 WYG1270-0306d.png
者皆不能不以辞害意也何以言之大王盖当祖甲之
时去高宗中宗未远也后二百有六年商始亡且武王
十三年以前尚臣事商则剪商之云大王不但不出之
于口亦决不萌之于心特以其有贤子圣孙有传立之
志于以望其国祚之绵洪岂有一毫觊觎之心哉议者
乃谓大王有是心泰伯不从遂逃荆蛮是大王固已形
之言矣夫以唐高祖尚能骇太宗之言曾谓大王之贤
反不逮之乎余谓此言是矣但未知诗之字误也按说
卷四十二 第 37a 页 WYG1270-0307a.png
文引诗作实始戬商解云福也盖谓大王始受福于商
而大其国尔不知后世何以改戬作剪且说文别有剪
字解云灭也以事言之大王何尝灭商乎改此者必汉
儒以口相授音同而讹耳许氏曾见古篆文当得其实
但知剪之为戬则纷纷之说自可息若作剪虽沧海之
辨不能洗千古之惑矣曾谓古公亶父之贤君而蓄后
羿寒浞之祸心乎
  玄鸟生商
卷四十二 第 37b 页 WYG1270-0307b.png
诗纬含神雾曰契母有娀(音/松)浴于玄丘之水睇玄鸟衔
卵过而坠之契母得而吞之遂生契此事可疑也夫卵不
出蓐燕不徙巢何得云衔即使衔而误坠未必不碎也
即使不碎何至取而吞之哉此盖因诗有天命玄鸟降
而生商之句求其说而不得从而为之诬史记云玄鸟
翔水遗卵简狄取而吞之盖马迁好奇之过而朱子诗
传亦因之不改何耶或曰然则玄鸟之诗何解也曰玄
鸟者请子之候鸟也月令玄鸟至是月祀高禖以祈子
卷四十二 第 38a 页 WYG1270-0307c.png
意者简狄以玄鸟至之月请子有应诗人因其事颂之
曰天命曰降者尊之贵之神之也诗人之词兴深意远
若曰仲春之月祷而生商斯为言之不文矣如黄帝之
生电虹绕枢盖生之时值始电或虹见之候也帝俊生
十日谓有十子而以甲乙丙丁名之也此而可诬亦将
曰黄帝生于虹帝俊之子生于十日可乎诗又曰维岳
降神生甫及申亦本其生之地而尊且神之便谓甫申
为岳神所生可乎傅说为箕星生之日直箕也萧何为
卷四十二 第 38b 页 WYG1270-0307d.png
昴星生之日直昴也楚辞曰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
吾以降屈原岂摄提之苗裔乎汉柳敏碑言敏本柳星
之后梁江总佞张丽华云张星之精其不根至今人皆
知笑之而不疑玄鸟之事者殆以经故岂知经旨本不
如是乎按古毛诗注云玄鸟至日以太牢祀高禖记其
祈福之时故言天命玄鸟来而谓之降者重之若自天
来古说犹未误也自今诗传信史记之讹耳
 升庵集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