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1266-03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对山集卷四
             明 康海 撰
 序
  太子少保右都御史彭公平蜀诗序
自己巳以来蜀民不钤方土罔靖天子震怒爰命讨平
川汉之间士马填溢财殚民困贼势益延一时受命之
臣瘁精竭思文武咸致扑之不灭随抚随叛于是上命
卷四 第 1b 页 WYG1266-0356b.png
太子少保右都御史彭公往终厥勋盖是时公已悉平
山东中山河南之贼遂督所部将军鼓行来蜀乃于二
月辛丑发兵保宁群盗方叛走汉绵势焰扬炽人心疑
畏将谋内诎公曰此若捣鼠宜先塞其旁穴夫旁穴苟
塞何所不捣自三月壬申至于丁丑所诛获者万有千
计蜀方用宁川汉咸乂巡抚陜西都御史蓝公属予序
以贺公夫以精不以多以律不以宽二者兵事之轨道
也予曩闻征蜀将士言蜀中多巉山绝壁贼更善附山
卷四 第 2a 页 WYG1266-0357a.png
攀壁千人刺矛激弩万夫莫能当也地多草树窟凹师
弗习往往中其伏兵平衍之野又多稻塍水堰骑不可
驰步不得奋一相挤倚仆跌若崩加之地气卑湿饷饲
不饱士马忽已大半物故仓皇用骑马百不能选一此
语实矣然是时士亦多首功者岂设机应变不善哉或
失其轨道耳蓝公言公初进兵时先檄各路填守要害
其故所往来之道既绝又分职专使粮糗常继师得宿
饱诸馀纪律之事益申益严击者不取取者不击奇自
卷四 第 2b 页 WYG1266-0357b.png
为奇正自为正锋镝相错毋有易也夫持是以往虽天
下可也岂但蜀方哉公英爽桓毅之气加以修涵有素
宜能先觉乎此事功之成捷于影响固非偶然也蓝公
与公同事共勋能喜谈乐道如此要岂其私好哉为祝
之曰愿公凯还后以所得于蜀者上于天子细求所以
安而镇之之道使蜀之父兄黔首如曩时各得保其屋
庐田畛死不为盗则公之德于蜀者不但万万世也公
以为何如哉
卷四 第 3a 页 WYG1266-0357c.png
  存笥集序
存笥集者凌溪朱子升之所作也清新俊逸有国风之
才焉然凌溪子循循若无而士大夫者乃人人愿见矣
即凌溪子何可靳而不传耶夫言之及于远者非必尊
官高年也诗又言之精者苟有讽咏兴起之益虽乡党
闾巷可也况思深义熟该备情理如凌溪子之撰哉县
令刘侯者濮人也悦而刻之将以广及同志予嘉其能
昌君子之言也于是纪诸其后
卷四 第 3b 页 WYG1266-0357d.png
  张舜卿东征诗序
正德六年山东河北盗起官军赴剿者以数万计贼势
益盛于是上大怒命右都御史长洲陆公往治之仍添
调辽东宣府两边之兵以为之前陆公行于是以武选
主事灵夏张舜卿统宣府兵剿西路参将某统辽东兵
剿东路十一月中张兴张旺率众寇长清章丘邹平高
苑寿光博兴昌乐诸县而舜卿度贼必夜抵高丽镇于
是伏军贞观镇俟卧击之高丽去贞观镇十五里四鼓
卷四 第 4a 页 WYG1266-0358a.png
先令斩榆枣塞巷口道路分八百人遏要害馀兵皆游
击约五鼓鼓噪而进贼急来犯我师尽为榆枣所罥挂
我师于衢市间奋击斩获不可胜数而二贼首亦就殄
绝于是舜卿下令曰贼固有胁从者吾良民不可槩杀
先降者当生于是得男女小大八百人骡马千数十匹
龙凤旌轿及兵仗杂器三千七百有奇十二月壬寅贼
刘六刘七齐彦名围茌平舜卿以精兵百人与子破其
围斩获剧贼数十人未失一矢捷上舜卿以功进武选
卷四 第 4b 页 WYG1266-0358b.png
员外郎子为百户缙绅大夫闻者皆为歌诗以嘉舜卿
之绩命曰东征大捷诗昨舜卿以少保右都御史彭公
之奏来与平蜀其过时出卷示予予深叹舜卿文学之
士能克武有勇如此闻齐彦名杨虎刘六刘七者巨盗
大贼也方其猖獗时老将宿谋皆唯唯甘后不敢抗一
锋舜卿能以百人解其坚围斯已伟矣其高丽镇之捷
张兴张旺者刘齐颉颃之盗也寇淮安立败兵备兵掳
知府刘祥不一年集已至数千人直隶山东徐淮诸处
卷四 第 5a 页 WYG1266-0358c.png
所过伤残毋敢撄也舜卿一战遂克使无孑遗此非表
表然具熊罴虎豹之勇而善谋能料其孰能然哉其孰
能然哉今蜀地悉定舜卿之功又不知几何由是而往
任授方益大矣然盗起固有所繇其繇皆舜卿目睹而
心悉者庙堂之上宁可嘿然而不求为之所邪鄙谚曰
治坏于少安病加于小瘥今日者当病痊剧之际者也
失而弗治后何及乎予与舜卿同年又厚谊如兄弟故
既读其诗于其卷首又犹有是言焉正德甲戌春正月
卷四 第 5b 页 WYG1266-0358d.png
丙申叙
  送沈仁夫序
沈子在关中也凡五年故沈子能数过予予于是则能
有以熟知沈子之为人兹沈子秩使宪滇南矣沈子以
书抵予为别予以痃癖不能饯沈子也乃以其意告沈
子而赠之曰夫骐骥骧騄所以称良马者以其德足以
致远也士大夫所以称有良治者以其业之居诸身者
广大而坚固也今天下之民所以困踣愁苦不能休息
卷四 第 6a 页 WYG1266-0359a.png
者天子尝以苏息安妥申饬有司使亟行之而此日甚
也固征赋之令未善邪何行之百五十年而独至此棘
也夫由近之所行而不易虽悉蠲征赋之令而民当益
穷何也禁令不明刑罚不当奸吏舞文而欺罔豪民倚
重而噬弱故贫者抑志委心甘为人役而钩利之徒洋
洋然横行于下而无忌也昔者沈子之在关内盖尝求
是而治之矣既而何子道亨又惟求是而治二子之治
才一年而关内之民瘠如缕枲上吏虚恢鲜实苟务姑
卷四 第 6b 页 WYG1266-0359b.png
息忽经制略肯綮民安不然故愚尝以为教化之道在
于富民裕才富民裕才之道在于明法禁审罪当刑法
禁明罪审刑当矣礼乐有不兴者吾未之见也曩于何
子之行也既尝以是告之知何子居乎其业者广大坚
固可以行之而无踬也故于沈子之行也又缕陈不繁
焉沈子何子其道一而已矣夫久通之市必媮久张之
弦必韧皆不俟先民之训而后知者也奸吏豪民之治
不严徒以区区小过细事诘审劘切非所以求之法制
卷四 第 7a 页 WYG1266-0359c.png
之外者也今之言者曰贵近科扰官吏疾首苦心而莫
能拒其至大者然止一索而止奸吏则缘是以趋五倍
之利豪民乘以先辑速报者又辗转藉倚是以什而供
一也彼贵近者固莫能遽已矣此缘贵近祸民者吾亦
不能已邪孔子之仕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而孔
子先簿正祭器此所以使自废其猎较之道也奸吏豪
民无所得志于下彼贵近即甚狠无厌见求之难如此
不俟再求而心已勌矣此姑举一事以告沈子耳沈子
卷四 第 7b 页 WYG1266-0359d.png
爱民信法崇德敦义关中来仕者吾微有多见也民盻
盻于上之治已也今已数岁无验矣予不于沈子望而
谁望邪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马公平蜀诗序
正德辛未今右副都御史马公以佥事分巡川南时蓝
鄢诸贼为患蜀中者已二年既伏诛后复有廖麻子起
川北方四起李崖井各有众十馀万破玛瑙关陷南川
綦江直犯江津以窥重泸诸军望锋而溃亡敢撄者都
卷四 第 8a 页 WYG1266-0360a.png
御史林公俊驻军江津以公与副使何君有叙泸之捷
遂檄公巡川东川东诸兵事皆以属之曰贼非君莫可
平也公于是与何君约曰副使李君以施南兵阨綦江
路吾宜蹑而蹙之大垭与为夹击此至计也于是俘斩
万馀人贼惧走乃追诸永澄东乡坝摇橹箐益斩获
不可胜纪于是贼日夜窜毋敢反顾自蹂践死者若积
薪刈枲用兵以来此大创耳然时山路岖崄馈饷弗继
冰雪凝冱而人士冻馁不可支公自徒步冲崄劳苦慰
卷四 第 8b 页 WYG1266-0360b.png
勉故士人之感悦用命如此贼渡江北川湖土兵以久
役思归林公召诸公急还徵兵公独以民兵数千袭贼
后贼攻梁山瞰新宁公趋保新宁贼遂遁去方四乃道
亡公击牛酾酒犒士卒曰吾乘胜追杀彼仓卒未谙吾
众寡必急击之可得志也众曰唯乃进追于陶溪及凤
凰山连破之于是贼走广利宁羌掠食而已廖麻子在
汉中闻若此因内惧求抚军中诸公信以为然公曰此
所谓急则求抚缓则复叛也吾不能以全蜀之众受侮
卷四 第 9a 页 WYG1266-0360c.png
于贼乃纵兵追击于清风岭歌阳寺大破之于是方四
贼为曹甫遂来乞招而自散者已数千人川东之贼始
渺小矣廖麻子益自惧于是杀曹甫以遁而公帅兵追
之斩获不可胜数贼乃渡江转川西往来汉成都之间
以危言索临江市于是主者以我师老惫议招益坚公
极论不可唯饬兵戒士筹计攻讨会临江市父兄辑子
弟数万人拒贼弗纳贼屯新梁相持者月馀而新梁民
又欲谋变贼乃去新梁复纵横汉州势延蔓不可支矣
卷四 第 9b 页 WYG1266-0360d.png
上于是以今太子太保彭公来视师公首陈平贼之策
凡若干言彭公叹曰不如是贼不可平也乃出潼川梓
潼会兵汉州一战廖党遂空喻贼以千馀人由间道东
奔所经穷山绝谷捷若流电凡三日追兵未尝一及独
公所伏兵数邀之会有诏进公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属以兵事公受命益痛自刻责明赏罚严纪律厚士卒
谨要害贼遂不能更西于是又勒兵刈马岭绝其东奔
属副使曹某都指挥韩某悉以精兵更番向贼而已出
卷四 第 10a 页 WYG1266-0361a.png
高坪铜铃历抵平桑睹视缓急至烧刀溪戮渠凶七人
贼计穷始有志请降遣渠魁二人赴军门公与期四五
日越三日贼已相率来而喻某亡去旋获斩之蜀盗悉
平捷上进公右副都御史赐以玺书及金帛优赏之焉
夫平蜀之功予以罪在乡里盖数闻焉故知马公先后
详细如此国家承平日久豪民贪吏得志恣肆穷人蒙
被荼苦不能自立故奸猾者辄起兵生乱贼又瞰知兵戒
弛玩又每要求招徕缙绅大夫不窥其诚伪辄亦信之
卷四 第 10b 页 WYG1266-0361b.png
故愈无所忌惮观汉中与临江市二事非马公安可为
也林公睹事见信彭公纳策决机非明者不能皆策书
所鲜者此其数岂宿贮曩定邪未几内江人骆松祥作
乱有众至数万有司议兵讨之公曰贼初仅百人耳馀
皆良民胁从未可尽戮也乃勒兵坐境上传檄谕之其
众果散去遂宁奸民挟其三里之众旷役四年矣犹弄
兵山中以胁其有司公命縳渠魁十数人馀民服役如
初肤浅者当何如也茂州羌悉众围城城水尽围急公
卷四 第 11a 页 WYG1266-0361c.png
遣人喻羌以朝廷威德且使入城授方凿井以待围解
茂人因谓为马公井云使他人当之驰奏请军矣夫戎
兵之事圣人之所慎故学鲜传焉马公由书生起家有
宿将之所难此不可以风声气习槩论也易曰长子帅
师以中行也其马公谓邪予闻渠县有凶人尝戕其居
民阖门死焉凡数年有司置不敢问公至悉缚治之方
匆匆理校行阵也而又明法昭禁使教道显明非确然
长者不能陜西按察使邵君文实以四川诸君子之书
卷四 第 11b 页 WYG1266-0361d.png
谓予曩为史官于马公有管鲍之义当有言以引所为
百代奇勋诗册之首故援其事实而私论之焉
  送王克承序
王先生方伯关中三年矣使者师生以王先生数不理
于群口谓承流宣化之臣宜莫有如王先生于是尊礼
王先生有加焉凡仕关中者及关中士大夫初不识其
指意所在皆以使者为贤明能独知王先生也夫自明
兴以来承流宣化之臣予于关中得二人焉高密李承
卷四 第 12a 页 WYG1266-0362a.png
裕与王先生耳然皆直而靡挠清而靡污孑然弗淫于
俗油然弗愧于心者彼又恶足以知孰可驩乎其心报
乎其誉而当乎其毁者也及其有请于王先生而不获
也则又求所以甘心焉于是又以王先生为不可凡仕关中
者及关中士大夫皆以使者为不肖曰是徒以市井之心瞰
长者之度是卒以自状其奸谀谲险之迹而已是亦奚
益于事而奚损于王先生哉于是王先生奋然若曰我
知靖恭执事私顾靡爽尔矣夫行年若吹飙奔矢也我
卷四 第 12b 页 WYG1266-0362b.png
奚可以其洁而易其秽以其安而易其危哉于是力陈
其志而归上与大臣皆莫得而留焉于是王先生浩歌
以就驾大揖以谢客又忻然若曰田尔而耕水尔而钓
吾得返吾初服而已吾又安知所谓毁誉荣辱何物哉
凡仕关中者及关中士大夫皆曰若王先生盖古所谓
仁人长者增之而弗崇窊之而弗卑者也彼奚以是为
有无也于是诵说我王先生至于无穷焉而庶民小子
跣而逐号泣而后先者不可以钜万计浒西子闻而叹
卷四 第 13a 页 WYG1266-0362c.png
曰王先生所以自为者其蠲洁若是也夫豪杰之士不
以丘壑之死而轻屈于细夫况若尔哉兹所以为王先
生者也于是次第其事以赠王先生
  浚川文集序
浚川子之按关中也以所为浚川稿九卷示予予得而
读之有赋四首乐府二十四首古诗五言二十六首七
言十首律诗五言三十六首七言四十九首绝句五言
二十二首六言二首七言十一首杂文三首奏议五首
卷四 第 13b 页 WYG1266-0362d.png
叹曰浚川子之文之盛如此乎哉夫言者心之声文者
言之章者也士自始学以及于其老莫不唯道焉是致
道不可以无著也莫不唯文焉是业君子所以布其心
志于天下后世者文而已也然天下后世读其书则有
以考其德考其德则有以识其人是文之所以为文者
以学而不以誇以所能至而不以其所徒闻故周公孔
孟之文当时诵之后世仰之其体如是也故以其可守
而善弗久而敝也故谓之经经者常也尽人伦之常者
卷四 第 14a 页 WYG1266-0363a.png
也故浊世莫能蚀盛世莫能加巧者毋贲知者毋变也
浚川子曩与子游翰林穷古圣人之迹黜百家之谬当
时所同游者莫不以君为能然诣理极变发精殚微博
而能简丽而能则若浚川子盖今所独步操觚之士靡
得并焉夫文有三等圣人所不易而学者所未谙也上
焉者惠猷启绩若唐虞咨俞之美焉中焉者弘道广训
若孔孟删序之微焉下焉者序理达变若雅颂讽托之
妙焉三者不具虽文何观其故在所以养之者厚而毋
卷四 第 14b 页 WYG1266-0363b.png
淆纯而毋驳而已浚川子之所养可以无愧于斯二者
则其文之所至三者何歉焉予悲今之为文者殊昧此
道故读其文而附之以此此可以告后学矣正德壬申
冬十月十又二日序
  韩汝庆集序
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然能生矣或又弗底于成中庸
曰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岂圣人天地固亦有弗能
尽者与予因韩子汝庆之殁于是伤天地之德有所不
卷四 第 15a 页 WYG1266-0363c.png
能自尽焉岂生则其理而弗能尽则其数邪汝庆韩邦
靖朝邑人也与其兄汝节同举正德戊辰进士予与鄠
杜王敬夫纳交焉私以为文武之业康济之器兹实其
人乃后十馀年汝庆以山西参议卒于家予亟往哭之
撰诔写哀谓天佑人国家畀之以才矣复尔敚之扶舆
之气萃之有期期不常逮逮矣复敚天道奈何闻汝节
汇其诗文若干卷藏于家笥予痛汝庆光已肆而弗长
用将究而忽窒幸犹有此可以表见来世读其诗思其
卷四 第 15b 页 WYG1266-0363d.png
人溯其志于戏汝庆可谓弗死矣古今诗人予不知其
几何许也曹植而下才杜甫李白尔三子者经济之略
停畜于内滂沛洋溢郁不得售故文辞之际惟触而应
声色臭味愈用愈奇法度宛然而志意不蚀与他摹仿
剽敚远于事实者万万不同也予恐读是集者爱其词
而不逆其志徒以区区辞章之末视汝庆故以是序诸
篇托临潼赵伯一氏刻而传焉嘉靖丁酉春三月七日
丙戌序
卷四 第 16a 页 WYG1266-0364a.png
  海樵子序
予居浒西别业三十年矣耕凿饮食之外所知者农圃
医药之细尔而举所谓道与器者不识何物也予友湛
甘泉氏寄予格物通及学训乃知君子之道非高明不
居如此予之荒唐益可笑也及端溪王君又以海樵子
寄予谈理辩义精详恳切有甘泉氏之风至于三复之
馀始知其原出于甘泉氏圣天子以尧舜禹汤周孔之
道化天下缙绅以道自鸣者纷纷然无下数十人而笃
卷四 第 16b 页 WYG1266-0364b.png
实当理则甘泉氏师友之间尔端溪君以盛年大学乐
是道于澶渊之滨而不乘时建绩光辅大业则其志可
知矣吁抱洙泗之艺而甘心箕颍之间斯足以见唐虞
人才之盛也己因骆生之请遂以是序海樵子云嘉靖
十七年戊戌春正月己丑序
  休庵诗集序
故兵部尚书王庄毅公休庵集三卷巡按御史对霍李
君付知临洮陈君刻之以传属余为序其后以识岁月
卷四 第 17a 页 WYG1266-0364c.png
予惟公刚方正大之气千百世之下闻之者尚凛凛然
起敬况当时乎亡友山西按察副使马君公顺道公履
历独详以为关中山岳之气乃笃生于公如此昔山阴
成质夫巡按时盖刻其戆庵集矣休庵集则公所自著
者词严义正浑厚尔雅读之可以使人兴起志意立懦
而廉顽顾至于今板刻尚艰对霍君力谓公当代名臣
关陇豪杰见其集信知浩然之气公所素养故其事业
文章皆本之于此真知言哉昔韩昌黎之文至于异代
卷四 第 17b 页 WYG1266-0364d.png
得欧阳永叔始知其美而传之其道同也今对霍君之
于庄毅盖同代后时者其神契何异于韩欧邪敬书以
告后之君子焉时嘉靖丁酉冬十月乙未序
  送樊子谕序
蜀有博学笃恭君子曰樊君子谕予往者识之鄠杜鄠
杜有博学笃恭君子曰王敬夫樊君以教谕居于鄠杜
与敬夫交且厚也故予访敬夫于鄠杜因得与樊君交
故予知樊君犹王君之于予也后樊君以家艰去鄠杜
卷四 第 18a 页 WYG1266-0365a.png
予每至鄠杜王君必称之曰夫安得樊君与之共坐以
论哉其见怀于君子如此此可以知樊君矣后数年樊
君复除泾阳教谕予有族姓在泾阳则又数与樊君游
故益知樊君表表长者也今年夏五月庚午知泾阳吴
君某者某同年也令族侄康生来以书谓予曰樊君以
浙江之聘将往校其试文愿吾子之有以赠樊君也夫
试以进士文以显业校以别贤故士非试无以进业非
文无以显贤非校无以别士者天下治安之所资君相
卷四 第 18b 页 WYG1266-0365b.png
所宜慎求而勿易者也浙之大夫君子有以知樊君之
贤也故远求樊君者如此勤其亦有冀乎樊君焉耳今
天下丰产之区以浙江为首司而言士者亦惟浙江是
先盖自高皇帝建国以来其以文武之资佐命而创物
者若括苍刘公以儒者之道而示斯文之轨则者若金
华宋公王公与天台方公数君子者名德巍巍然首集
昌明开物之始其流风馀韵天下莫不仰之如睹也况
其桑梓之地哉今浙江之士日盛而登庸之效日益以
卷四 第 19a 页 WYG1266-0365c.png
闻于天下矣其士之抱业就试者又鳞次羽集于场屋
之间矣非积学履真逖照广识者尚可以易办于斯哉
是以特聘吾樊君者良以冀其如是焉耳夫文之所以
见士者自古尧舜咸先之盖微言无以见志故试其文
者将以探其业也数言之间心之邪正学之真伪业之
崇卑举露而无隐焉其校之者或未能如是也是倚衡
以观眩获其所获而非吾之所谓获者多矣夫岂斯文
与斯民之幸哉樊君其有以念之可也谨以是复于吴
卷四 第 19b 页 WYG1266-0365d.png
君其暌阔希恋之怀吴君自有以道之非予所能及也
嘉靖元年岁在壬午夏五月二十又六日辛未序
  陜西壬午乡举同年会录序
予览传记之所载关中风声气习淳厚闳伟刚毅强奋
有古之道焉胜国以往姑无论矣明兴若先尚书公文
简马公御史高公司马王公端毅司寇宋公其进也或
立德立言操心亮节建功昌朝知名当时其退也敦本
厚族睦党重俗至于今诵其义思其人使人薾思奋孟
卷四 第 20a 页 WYG1266-0366a.png
子所谓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岂不信哉
然习久而讹俗远而敝今之士大夫果能无愧数君子
之意乎此予之所深忧安得聚吾关中士大夫而一语
者也何也弃朴趋末则淳厚蚀务细博奇则闳伟散脂
韦浮沈则刚毅亡即谗履伪则强奋熄关中之士所以
声名于天下者此数者苟既蚀散亡熄则又何得以称
关中云云哉故曰此予之所深忧安得聚关中士大夫
而一语者也适今年乡举士某等以予弟河及予甥张
卷四 第 20b 页 WYG1266-0366b.png
之矩德光同举而有会且将录而传也托予序其后此
正予所欲告于乡之士大夫者乃又托予有言哉于是
更陈其义以告诸君曰夫君子之道进德修业而已矣
故夫子于乾之九三曰君子进德修业是故居上位而
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此得乎已而无与乎外故穷不失
志达不离道今诸君行将登用于时所以加诸其行事
者一言一事有倍于此则非所谓进德修业之意而顾
虑持疑之惑起由是将有言其所不可言行其所不可
卷四 第 21a 页 WYG1266-0366c.png
行者岂非夫子之所弃哉夫国家所以待士大夫者礼
义之厚诸君幸亲与见也自监临以下洎诸执事岂不
欲有得人之望于诸君哉关中之前修学者之已事予
故丁宁于诸君所冀诸君之慎之也今日诸君之会正
所以修其同为吾关中之光也于此而少有所异则遂
不可得而言同矣诸君勉哉嘉靖元年壬午秋九月八日记
  何仲默集序
明兴百六十年其文遐哉盛矣然作者接辙于域中其
卷四 第 21b 页 WYG1266-0366d.png
敦致古昔逖称先王人人能矣而义意繁猥溢于往训
摹仿剽敚远于事实予犹以为过云弘治时上兴化重
文士大夫翕然从之视昔加盛焉是时仲默为中书舍
人而予以次第为翰林修撰一时能文之士凡予所交
与者不可胜计予顾独以仲默为难能仲默时方弱冠
也予每见仲默之作叹曰嗟乎文其在兹乎夫序述以
明事要之在实论辩以稽理要之在明文辞以达是二
者要之在近厥指意凡仲默之所作三者备焉故予歆
卷四 第 22a 页 WYG1266-0367a.png
慕叹息非私之也武宗皇帝之三年予以忧罢修撰归
十三年仲默以提学来关中数能以公事过予出其所
论著凡数万言皆当实不浮可以上薄屈宋贾董有相
如子长之风顾世无知之者独曰何子有诗人之遗意
厥睹浅矣仲默岂独工于诗者故仲默名遍天下然实
无知仲默者此也汉魏以降讫于开成世代既移音节
斯异修辞之士能无恶厥趋斯以优矣复能引而上之
不沈于流俗由载籍所睹若仲默者岂非鲜哉十六年
卷四 第 22b 页 WYG1266-0367b.png
秋仲默既卒又三年予次第其文为若干卷首赋次诗
次文皆随体区裁因制列卷题曰何仲默集录存家笥
以待后来读其文思考其事可以知予言所指矣仲默
才高而意宏德纯而识远荣辱毁誉一无所动于中予
别有传记兹不载方予定次仲默集时值张子时济过
予所见与予甚同因更与定之如此集云嘉靖三年二
月甲子序
  送文谷先生序
卷四 第 23a 页 WYG1266-0367c.png
予以壬辰冬再诣长安文谷子来访予睹其人听其言
有孚之君子也当时诸君子相访者顾无能如文谷子
于是定交焉凡予所论说于文谷子者他人莫能解独
文谷子迎刃解焉曰今之士大夫率以文章口耳之细
能命一辞滕一说即小视万物皆莫已若是盖未尝反
而求之于心故驰骛如彼耳然于辞说之末亦未之领
略也左氏国语一时之言其精粗虽异而大指无谬于
事实故或微有出入亦不害其有物之言也今之士大
卷四 第 23b 页 WYG1266-0367d.png
夫窃取其语似而未通其大指故泛焉荡焉不能自得
所依盖好古之过也于乎斯言也岂寻常所能识哉孔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仁者心之德也学不求诸其心
徒以言语文字之细贸贸焉终日以为道在是矣亦不
远乎予今岁凡四会文谷子矣其所启迪士类一皆因
之于心而求诸理故士子沛然兴焉诸以言语文字相
胜者方退然若无也岂非文谷子之化哉闻文谷子以
考贡不合于条例左迁治郡今天子励精求治庙堂诸
卷四 第 24a 页 WYG1266-0368a.png
公方虚心以求天下之贤翊赞弘化安有纯儒如文谷
子者肯使之待年于郡而不亟登于朝哉于乎是深有
望于文谷子矣关中诸君咸有诗赠文谷子佥事南溟
子以予为序故予以所得于文谷子者引诸其首甲午
八月戊午序
  王舜夫集序
昔王舜夫在山东督泉以五古诗二首寄予才情之妙
近希睹也后见陈伯行所刻然甚少益足以觇其所为
卷四 第 24b 页 WYG1266-0368b.png
诗矣嗟乎舜夫之才典丽咸备机轴不凡盖作者之隽
也不幸早死厥志弗究士林惜焉比自华山归道过长
安遇伯子直夫出舜夫全集问序于予曰此亡弟舜夫
之作也舜夫精力颇尽于此幸而不与俱亡亦赖于此
儿辈将刻之以传惟吾子序焉以诏来世予惟天地清
淑之气以间而萃于人然辄予而又敚之故郦炎李贺
百世兴悯鲍照谢朓千古共珍盖天不爱宝而吝才神
不比淫而忌隽载籍所览略可徵矣明兴百七十年文
卷四 第 25a 页 WYG1266-0368c.png
章之士莫盛于弘治正德嘉靖之间其奇且逸者则光
耀弗长仲默昌谷是已理之合变达者略焉世称寿者
贵者百年之后寥寥无闻而郦李鲍谢世异代殊如一
日也其得丧重轻逖乎弗骖予于舜夫又何伤焉集内
诗若干首文若干篇共十几卷舜夫之制宏且富矣其
行事载在志传列之卷首予不赘也嘉靖十三年甲午
冬十月朔旦序
  樊子少南诗集序
卷四 第 25b 页 WYG1266-0368d.png
予昔在词林读历代诗汉魏以降顾独悦初唐焉其词
虽缛而其气雄浑朴略有国风之遗响后三十年会信
阳樊子少南出其诗闻其议论盖初唐之隽者矣然体
裁因时而易世道升降声音毕从亦理之自然者少南
生八百馀年之后能脱夫近习而聿造其奥如此非所
谓豪杰之才哉或曰唐初承六朝靡丽之风非俪弗语
非工弗传实雕虫之末技尔子以雄浑朴略与之何邪
曰正以承六朝之后而能卒然振奋其气词或稍因其
卷四 第 26a 页 WYG1266-0369a.png
故而格则力脱其靡也或曰然则盛唐不足邪曰所谓
文之以礼乐而考得其成者也少南集其所为诗若干
卷示予徵予序其首因其偶合于少南而欣爱其体裁
故以是归之学初唐而得初唐学汉魏而得汉魏学古
君子使皆如少南斯可以为我有明之盛矣乎嘉靖十
五年丙申春二月丁亥序
  林泉清漱集序
此亡友野堂王君仁瑞之作也野堂有美才敏思遇有
卷四 第 26b 页 WYG1266-0369b.png
所感则诗若词应口而出无俟点窜俏意俊句层见叠
出挥洒示人四座称羡以为难能至于填腔诗韵得谐
即已初不深求东钟江阳之细其间或至以庚青协东
钟以寒山协盐咸者曰歌之不离是即大协我道盖如
是耳客有难者笑而不答已而曰于戏三百篇亦古之
乐歌也被之筦弦荐之郊庙神人以和顾岂拘拘于韵
者天地间所闻皆韵视作者何如耳夫岂有不协哉长
白山人徐本良曰仁瑞之论奇矣何古诗有协韵而律
卷四 第 27a 页 WYG1266-0369c.png
诗则专韵乎今之歌曲犹律也故乐府法以知韵为第
一义分甚严也世代之相乘风俗之沿习奈何可以如
是论也予次第野堂之著将刋以传世而犹以二君之
言序诸卷首虽所以爱其才之美又因以明其法之不
可废也
  太微山人张孟独诗集序
夫因情命思缘感而有生者诗之实也比物陈兴不期
而与会者诗之道也君子所以优劣古先考论文艺于
卷四 第 27b 页 WYG1266-0369d.png
二者参决焉孟独与予同游南山及韦杜邰鄠之间凡
十有馀年每有所作予辄称善今其履益深而辞愈达
矣非有以神会是理优游斯道其何以然哉一日孟独
过予浒西山房出所为诗十馀卷予取而读之若鲍谢
复出沈宋再作颇幸相得之未晚也因与区裁其体而
讲订如此嗟乎明兴百七十年诗人之生亦已多矣顾
承沿元宋精典每艰忽易汉唐超悟终鲜惟李何王边
洎徐迪功五六君子蹶起于弘治之间而诗道始有定
卷四 第 28a 页 WYG1266-0370a.png
向继而孟独接武于正德之季一时作者金石并奏斯
皇明有大雅矣于戏休哉昔先兄德瞻盖尝奋起于成
化之初矣顾天不假年弱冠而陨篇章虽存神化未逮
识者憾焉夫弗因于情则思无所命是不缘感而有生
也故比兴不明修饰无据虽盈笥椟将何以观哉以是
知孟独之诗当沛然传世也抚台刘公嘉睹斯集嘅欲
板行值予东游华山再过杜曲太守李公装潢见示因
遂书此序诸其首而且溯我明诗道之盛由于诸子者
卷四 第 28b 页 WYG1266-0370b.png
又如此云
  樊氏族谱序
陜西按察司佥事樊子少南出其家谱一帙示予凡十
三篇不远胄以诬亲不撰美以欺世盖古人之所难也
昔予尝修先人之谱矣定义例以示空同子李献吉氏
献吉以为可观后献吉为李氏谱则采而用之又数年
予为母氏族谱泾野子以为直质与之谓予独无远胄
撰美之嫌如今少南所撰者焉读之三复乃知英雄之
卷四 第 29a 页 WYG1266-0370c.png
意凡有所为则一主于是而不计其他益又为古人之
所难也梅国与研冈之序道之详矣敢敬题诸其首以
为作谱者取法焉
  史记序
太史公作史记百三十篇由黄帝以降讫于孝武之世
传记之所载故靡有遗矣然学者多尊师其文而莫得
其书有志之士憾焉予曩游南都睹太学之所积则年
岁久远刓蚀过半盖自中统抵今翻刻者鲜是以良本
卷四 第 29b 页 WYG1266-0370d.png
绝废阙漏罔稽鱼鲁益繁亥豕靡择斯固士大夫之责
耳矣于是博采旁搜十有馀年始得斯本若获珙璧乙
亥冬将谋于梓用畅宿怀然其所有则但纪表世传而
八书逸焉间虽补之缙绅所藏差谬又甚脱简弥滋于
是殚心竭思继以日月参视群册断拟至理颇谓苟完
斯典不坠前闻自丙子八月至此踰岁刻成咸谓当有
以志所由来故辄尔漫及匪陈微效第永兹文若夫孟
坚所论龙驹所称则俟有博雅君子折衷于圣人之道
卷四 第 30a 页 WYG1266-0371a.png
而是非得失固难以一人之言尽万世之议者也至于
黄老之谈盖当时所尚行已有徵非先之也其云善序
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斯
可为名言实录矣夫列传先夷齐而后管晏所以尊高
节而贱功名也老庄申韩至同传焉此其意云何司马
贞思欲续成先志乃谓静躁不同德刑乱舛远近乖张
词义蹖驳欲柱史与漆园同传公子与商君并列则所
以云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者岂
卷四 第 30b 页 WYG1266-0371b.png
未尝熟读而深思邪盖既成一家之言又安能悉合于
众人之意鄙谚有云闭门造车出门合辙难矣哉难矣

  寿石渠先生序
夫名者万世之所荣而道者一身之所积也古之人若
伊尹周公虽由今之世不必尽读其书识其事愚夫愚
妇亡有不知其为伊尹周公者而伊尹周公所以为之
于身顾亦曰求得其所为尔见之于世而人道之夫固
卷四 第 31a 页 WYG1266-0371c.png
如此不可已也光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
公由初出而仕也即著其名声于名公卿大夫之间为
都御史则黔服之民(阙/) 之(阙/)称已尽矣为兵部尚书
闾阎之间夫妇之细亡有不传焉其致且归也九(阙/)
(阙/)之远椎(阙/)  之异亦断然若以不可一日无公者
亦奚能读其书识其事也先皇帝临御之始戮奸回用
正直首起公于千里之外天下之人亡论老幼愚智贤
不肖又皆欣欣然喜谈而乐道舞手而飏足若将以为
卷四 第 31b 页 WYG1266-0371d.png
可相引与俱于富贵也去年公寿九十天子以两宫徽
号礼成大赉天下存问耆旧大臣而齿德爵所独尊者
以公推先遣行人吴玉荣赍诏币以往缙绅大夫欢言
于朝士欢言于学商贾行旅农夫饷妇欢言于市肆田
野盖公之心未尝一日少忘于天下而天下之人之心
亦未尝一日而少忘于公夫得大臣之位而思尽其道
者由国朝以来至不少也独公兴人情如此焉不知伊
尹周公所以在当时其生而存也有与否也监察御史
卷四 第 32a 页 WYG1266-0372a.png
杨仪曰士固有旷世而相慕者公今在健而亨而其仪
矩也近且易仰苟天下有若人尚纷纷然日且望之若
以为或不可及公况为乡人乎遂率其乡之人之仕于
朝者为五七言歌诗若干首录以奉寿公于三原里中
其既成也故又属海为序
  奉寿邃庵先生诗序
我邃庵先生以盛德大学仪刑天下关中之人亲炙之
日视天下加多焉故其感戴欣慕之情至于不能自已
卷四 第 32b 页 WYG1266-0372b.png
非私也其所得者深故其所报也厚即先生固靳之亦
不可得矣今年冬十二月十又七日实惟先生初度之
辰而先生之寿至是盖七十又四矣此天之欲寿乎国
家必先产明德之臣益之以寿考居之以穹位使佐明
辟佑元化也吾乡都御史灵夏马公宗大萃关中士大
夫旧游先生之门者而语之曰吾辈所以不辱乎先人
之训能自立于天壤之间者先生之教泽也今先生之
年日高而吾辈之违先生益远七十古稀况益之以四
卷四 第 33a 页 WYG1266-0372c.png
借岁有所图能寄寿于先生之堂其于百岁仅二十六
年耳昊不敏兹有祝愿之辞愿与诸君同赋以致于先
生谅惟诸君之意无殊于不敏也士大夫曰此正吾人
欲致意而不可能者幸公有以教之于是各述其所赋
之辞以输于宗大宗大具缥册求善书翊日帙成顾海
曰须子述序士大夫之意于首海得之三数读其册矣
乃作而叹曰古今人以师道感服天下者孔孟程朱之
后逮先生才五见尔其他虽不可胜纪皆弗群此五者
卷四 第 33b 页 WYG1266-0372d.png
即绸缪结固君子何取焉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
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又曰如七十子之
服孔子也谛斯言也则士大夫所以感戴欣慕于先生
者盖得其养者深故感戴欣慕其德者至于不能自已
若是是与七十子之服孔子奚异也今天子励精求治
于上先生以元老左右庙堂正天下仰沐深仁至治之
日阴骘于民既厚且固神之监之方将与天同极永裨
淳化区区百龄何足言也宗大曰此正不敏之微意遂
卷四 第 34a 页 WYG1266-0373a.png
命书之士大夫歌诗之前若引起其意义焉嘉靖六年丁
亥冬十有一月丙子序
  奉寿王母太淑人韦氏序
南皋公来抚陜西奉其母太淑人于抚台凡饮食起居
必躬必亲太淑人视南皋公尽心体国心益喜身益康
宁故南皋公益得肆力王事民之休戚利病一切整齐
振作不急不迫咸就厥度矣冬十一月二十日太淑人
寿踰七旬关巾士大夫登拜于堂上太淑人千岁寿已
卷四 第 34b 页 WYG1266-0373b.png
又争为歌诗赋颂以扬休美以广德心于是以海为序
引诸其端海惟古之贤母所以成就其令子名于当时
传之后世盖非徒然谆谆切切而不量其子者也盖必
有以先知其子之可进于上故周思曲虑必欲引之于
道一观视一嬉笑率加谨焉若孟陶之母是也南皋公
雄才雅度海昔虽闻之然固未尝就见也及是秋九月
会公西巡过邰不俟謦欬而已知其为南皋公矣其所
成就岂愧于孟陶氏乎今关中连岁不登十日之内米
卷四 第 35a 页 WYG1266-0373c.png
价腾涌民不复望更生南皋公且赈且处出藏库之积
令民转籴取息归以自赡麦豆有收方还其本不几月
而西北两地之米悉辇致郡邑矣市无腾价民有生心
视区区沿村历畎而不知经权之变者殆何如也南皋
公与海言昔先大夫治尚书兼览群史以病痰不能卒
业然天性耿介于人寡合端居危坐晏如也某自少及
长凡所为学实未出就外傅皆先大夫口授手改以有
今日庚午冬虽尝迎养京师受有封命然甲戌冬莫不
卷四 第 35b 页 WYG1266-0373d.png
起矣幸老母在得朝夕承颜古人一日之养不以三公
换况今日乎传称一举足而不敢忘其亲盖南皋公之
谓矣太淑人之德本之先公南皋之勋业本之太淑人
是皆获寿之本故海僭述之以为寿太淑人诗序嘉靖
十一年岁在壬辰冬十二月丁酉序
 
 
 对山集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