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四
卷九十四 第 1a 页 WYG0598-069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部志稿卷九十四
            明 俞汝楫 编
 盛典备考
 尊孔子
  修文庙别采材
洪熙元年浙江台州府言比文庙及学并按察分司廨
宇因海风倾塌欲重建之而频年水旱民力不逮见有
卷九十四 第 1b 页 WYG0598-0697d.png
没入官屋请撤为之上谕工部臣曰庙祀先师何惜于
此而取没入屋材其文庙令有司别采材作之儒学及
按察司听撤旧材为之
  奏崇孔子封号
成化十二年国子监祭酒周洪谟等奏臣闻近日建言
者或欲加孔子封号或欲封孔子为帝要见本朝尊崇
先圣之意以备一代之制臣按宋元加大成至圣云者
不过言集群圣之大成耳初不见圣人化泽流行于后
卷九十四 第 2a 页 WYG0598-0698a.png
世之意若欲形容圣人道德之妙化泽之远必须圣神
广运为词盖此四字惟孔子足以当之如尧之德非不
广运也而止于百年舜之德非不广运也而止于一世
惟孔子圣化神化流被万代此所以贤于尧舜也宋真
宗欲封孔子为帝下有司议或言孔子周之陪臣周止
称王不当加以帝号殊不知夏商周之称王犹唐虞之
称帝因时制宜非有隆杀是前代之王天子之称王者
也后世之王藩国而称王者也若谓孔子周人当用周
卷九十四 第 2b 页 WYG0598-0698b.png
制止宜称王不必称帝犹之可也若谓孔子陪臣不当
称帝则非崇德报功之意矣善乎先儒罗从彦论之曰
唐既封先圣为王袭其旧号可也加之帝号而褒崇之
亦可也夫礼惟称而已或者乃以周之陪臣为言岂知
礼者哉臣又按唐玄宗既正孔子南面之位服以衮冕
宋徽宗考正孔子冠服加十二旒金世宗加孔子冠十
二旒服十二章今圣朝孔子冕十二旒衣十二章其冕
服既用天子之礼而笾豆则非天子之制六佾亦非天
卷九十四 第 3a 页 WYG0598-0698c.png
子之乐乞敕礼部会官计议或加美谥或封帝号如不
加封或以大成至圣四字易为圣神广运之数如不封
帝或表明孔子周人当依周制其所封乃当时天王之
王非后世国王之王况今既用天子冠冕章服则亦当
用天子笾豆佾舞宜增十笾豆为十二笾豆增六佾之
舞为八佾之舞使天下后世知圣朝尊崇先圣而报其
功者既正以天王位号复祀以天子礼乐与唐宋元之
所封位号不同而礼乐亦无不称也又乐舞之制古者
卷九十四 第 3b 页 WYG0598-0698d.png
鸣球琴瑟堂上之乐笙镛柷□堂下之乐而干羽舞于
两阶今舞羽反居乎上乐器反居乎下殊失古制仍乞
礼部尚书邹干等覆奏太祖高皇帝诏凡岳镇海渎并
去其前代所封之号惟孔子以善明先王之道为天下
师非有功于一方一时者比其封爵特仍其旧今洪谟
奏欲以大成至圣易为圣神广运此四字出于伯益赞
尧之词昔宰予谓孔子贤于尧舜则非赞尧之词可尽
孔子之美不若大成至圣四字出于孟子中庸犹仅可
卷九十四 第 4a 页 WYG0598-0699a.png
拟议至于所言圣朝孔子冕十二旒衣十二章既用天
子之礼则亦当用天子之笾豆佾舞之数惟太祖高皇
帝建都南京始创国子监止用神主不设塑像故当时
祭酒宋纳奉敕撰文有像不土绘祀以神主数百年夷
习乃革之诏今国子监所有孔子塑像皆因前元之旧
不忍撤毁之故其冕十二旒衣十二章盖因塑像之旧
亦非圣朝之制而笾豆舞佾之数则祖宗斟酌已有定
式若论孔子之功当极其褒崇则虽罄海陆之珍奇全
卷九十四 第 4b 页 WYG0598-0699b.png
天子之名器亦未足以尽报本之诚所以我朝列圣有
见于此举因其旧无所增改况谥号之易否器数之加
否举不足以为孔子重轻所贵于孔子之道身体而力
行之扩充而推极之以惠绥元元保乂邦家使举世蒙
至治之泽是乃尊崇孔子之实圣君贤臣所宜留意者
也封号笾豆佾舞仍旧为宜诏从之
九月命增孔子笾豆佾舞之数国子监祭酒周洪谟言
臣比言孔子封号冕服笾豆佾舞等事礼部尚书邹
卷九十四 第 5a 页 WYG0598-0699c.png
干以谥号器数之加否不足为孔子重轻请凡封号笾
豆佾舞仍旧为宜臣窃以为孔子自唐开元封为文宣
王被以衮冕乐用宫悬当时衮冕虽通乎上下而宫悬
者天子之乐也乐既用天子之宫悬服必服天子之衮
冕是唐之奉孔子已用天子礼乐矣宋承五代衰敝之
制至徽宗始加冕为十二旒元时孔子庙猊遍于天下
而被以天子衮冕圣朝因之则孔子服冕已用天子之
礼佾舞乃用诸侯之乐以礼论乐则乐不备以乐论礼
卷九十四 第 5b 页 WYG0598-0699d.png
则礼为僭乞敕廷臣计议增笾豆为十二佾数为八则
佾舞与冕服相称礼明乐备可以格圣灵厚风化补前
代缺略之典备圣朝尊崇之制疏入上曰尊崇孔子乃
朝廷盛典宜从所言其笾豆佾舞俱如数增用仍通行
天下悉遵此制
  拟加孔子名号
弘治十三年直𨽻常熟知县杨子器奏先师孔子名号
未定似为今日缺典请取春秋祝文之义于大成之上
卷九十四 第 6a 页 WYG0598-0700a.png
加以配天广运至圣之下系以万世帝王宗师夫尊之
以天子之师享之以帝王之礼则名因义起制与位宜
庙食之灵万世安享而一代盛制备矣下其奏于所司
  限立孔子牌位
嘉靖十一年都察院为立定程限毁掷天下邪像以永
万世定制事近该监生詹启奏臣闻孔子得获追崇尊
敬之正自周末迄今未有盛于陛下者也皆因陛下真
知孔子之心亦孔子运际昌期而遇圣君之在上也且
卷九十四 第 6b 页 WYG0598-0700b.png
陛下欲毁孔子邪像盖因以木为骨以土为皮而圣上
不忍遽以土木装为圣人亵渎孔子者也今日预闻见
之列者悉各骇然臣且以为世之迂儒不足与议者矣
昔者孔子没子夏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
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可当时门人以有若似圣人推
之于情似亦不忍忘孔子而曾子竟不许之何也盖曾
子以孔子道德明著光辉洁白非有若所能彷佛者也
此曾子尊敬孔子如此今人虽未面聆孔子之教实默
卷九十四 第 7a 页 WYG0598-0700c.png
傅孔子之道何存心远殊曾子欤抑与曾子相反而欲
薄于孔子者欤纷纷时议设非断自宸衷孔子岂得光
明正大于今日者耶国学邪像臣师许诰已遵明旨正
议祭告毁讫窃恐在外有司官员明恃皇上闻见不及
阿从邪议视如泛常仍存原日邪形不遵今日制度致
使追尊孔子之礼竟成虚文宁不负于陛下者耶乞定
立程限毁掷天下邪像以永万世定制等因奏奉圣旨
这监生所奏足见崇正在外所司官员因循不行改正
卷九十四 第 7b 页 WYG0598-0700d.png
难保必无都察院立限期通行各该抚按官督令提学
官将各府州县土木之像遵照礼部行颁去定式样作
速立牌尽行改正并𦂳关事理著一体遵行仍将改正
日期回奏敢有违慢的著抚按官参奏重治不饶这本
还送史馆增入祀典钦此通行各处抚按官一体钦遵
查照施行
  正孔子庙祝文牌额
嘉靖十年正月内礼部题为祀典事照得启圣公祭享
卷九十四 第 8a 页 WYG0598-0701a.png
近该本部会官拟议别立一祠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
孙氏配享以程珦朱松蔡元定从祀奉有钦遵通行钦
遵外据国子监别立启圣公祠宇合命官前去本监相
视相应地方营建择日兴工仍行翰林院撰祝文祠额
应用再照先师孔子名号已正其祝文旧称惟王今合
改称惟师及旧额大成殿大成门今皆撤去牌额宜照
大门旧用文庙二字通行天下遵守则事归一矣奉圣
旨先师庙堂题曰先师庙门曰庙门孔氏祠曰启圣祠
卷九十四 第 8b 页 WYG0598-0701b.png
馀依拟行钦此
 隆圣裔
  孔颜孟官制
洪武元年十月甲辰以孔子五十世孙希学袭封衍圣
公希大为曲阜世袭知县置衍圣公官属曰掌书曰典
籍曰司乐曰知印曰奏差曰书写各一人立孔颜孟三
氏教授司教授学录司各一人立尼山洙泗二书院各
设山长一人复孔氏子孙及颜孟大宗子孙徭役官属
卷九十四 第 9a 页 WYG0598-0701c.png
并从衍圣公选举呈省擢用授希学诰曰古之圣人自
羲农至于文武法天治民明并日月德化之盛莫有加
焉然皆随时制宜世有因革至于孔子虽不得其位会
前圣之道而通之以垂万世为帝者师其孙子思又能
傅述而名言之以极其盛有国家者求其统绪尊其爵
号盖所以崇德报功也历代以来膺袭封者或不能绳
其祖武朕甚悯焉当临驭之初访世袭者得五十六代
孙孔希学大宗是绍爰行典礼以致褒崇尔其领袖世
卷九十四 第 9b 页 WYG0598-0701d.png
儒益展圣道之用于当世以副朕之至望岂不伟欤可
资善大夫袭封衍圣公授希大敕曰朕惟德相天地道
合四时若此者古今罕焉虽然始伏羲而至有元圣相
继贤接踵未尝缺也然如仲尼者无且秦焚之后亡于
纪册但存者未完独仲尼诚通上下泽敷宇宙所以自
汉崇之至唐追封文宣王宋加至圣元加大成号封至
极血食无穷其子孙世享荣禄所以前代以阙里之邑
职其子孙今是邑缺官导民俗以贤推惟孔希大最今
卷九十四 第 10a 页 WYG0598-0702a.png
特以希大授承事郎知济宁府兖州曲阜县事汝往钦
哉先是元仁宗授孔思诲为朝议大夫袭封衍圣公赐
四品印泰定三年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孔子之后袭
爵上公而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非所以尊崇先圣之
意明年升嘉议大夫至顺二年改赐三品印上谓礼部
臣曰孔子万世帝王之师待其后嗣秩止三品弗称褒
崇其授希学秩贰品赐以银印希学思诲之孙也
  优圣贤裔
卷九十四 第 10b 页 WYG0598-0702b.png
宣德元年正月孔颜孟三氏子孙十人来朝辞归上谓
礼部尚书吕震曰朝廷待贤当厚彼皆圣贤子孙其给
道里费又谓震曰孔颜孟三氏旧设教官训其子孙必
选端重有学行者尔以朕言谕吏部知之
  访求曾子子孙
嘉靖十一年礼部题该学士顾鼎臣奏为崇植先贤系
胄以隆道化事窃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傅至孔
子而大明其德与功垂之万世直与天地同其高厚矣
卷九十四 第 11a 页 WYG0598-0702c.png
孔子傅之曾子曾子傅之子思子思傅之孟子不惟心
相授受且笔之于书以诏后世泄天地之精蕴揭宇宙
之纲维汇六经之渊源扫百家之蹊径考之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所载如一贯之旨正心修身之学中和位育
之功惟性善诚明之说王霸义利之辨微言妙道不一
而足真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者然则曾子之功岂小补哉暴秦坑焚
之后学道不明汉司马迁称有良史才其序孔门弟子
卷九十四 第 11b 页 WYG0598-0702d.png
列傅但曰孔子以曾参为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而
已唐韩愈窃附于圣人之徒其序道统之傅直以孟子
上接孔子他尚何说哉良由大学中庸二书混于载记
篇中不与论语并集学者莫知其为道学之枢奥而讨
论之是以时君世主徒知推尊颜孟而忽于曾子子思
自唐迄宋虽加曾子封爵而从祀犹列于十哲之后子
思则杳无闻焉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仁宗始表章学庸
二书而程颢程颐朱熹诸儒更相发明溯流穷源使天
卷九十四 第 12a 页 WYG0598-0703a.png
下后世晓然知正则道统授受之功曾子为大而子思
次之咸淳三年始封曾子为成国公子思为沂国公配
享次于颜子跻于孟子之上而四配之位始正为万古
不易之定论也我太祖高皇帝御极之初首诏孔氏子
孙袭封衍圣公并世袭知县并如前代旧制固崇儒重
道之宏规矣弘治中因修颜子孟子庙特置世袭翰林
院五经博士各一人以主祀事此孝宗皇帝稽古右文
之盛举也夫曾子傅道之功优于颜子而孟子私淑于
卷九十四 第 12b 页 WYG0598-0703b.png
曾子子思今颜孟子孙皆世袭博士而曾子之后独不
得沾一命之荣岂非古今之阙典也哉当时典礼守土
之臣曾无一言及此者岂以曾子子孙散在四方亦世
历久远谱系不明恐有冒滥之弊欤臣尝考之春秋之
时莒人灭鄫其太子巫仕曾去邑为氏然则曾氏去受
姓之祖甚近也后世凡曾姓者孰非曾子之子孙乎又
访得正德年间今都御史钱宏任山东按察司佥事巡
历至嘉祥县谒曾子祠基因而访求附近编氓中曾姓
卷九十四 第 13a 页 WYG0598-0703c.png
者得一农夫于深山中貌甚朴野询之果曾子之后也
不知钱宏当时何以不请于朝而复使之湮没耶必以
其人鄙陋不可侧衣冠之列故尔臣愚以为先王兴灭
继绝崇德报功其意甚远其道甚广不当因其子孙之
无贤而遂已也臣自入仕以来见三氏子孙来朝辄有
惑于衷耿耿不忘几三十年矣兹者恭遇皇上亲承道
学之统丕宏礼乐之化釐正孔庙祀典一洗前代陋规
重劳圣驾临幸国学躬行释奠之礼真可谓功光祖
卷九十四 第 13b 页 WYG0598-0703d.png
庙而范垂百王矣臣谬以章句之儒得预俎豆之事欣
荣鼓舞不能自已乃敢陈其愚见仰渎宸严如蒙敕下
内阁礼部拟议请自圣裁准照弘治年间追崇颜孟二
氏事例访求曾氏子孙相应者一人授以翰林院五经
博士世世承袭俾守曾子祠基兼主祀事万世斯文不
胜幸甚等因抄呈到部为照曾子亲受一贯为圣门之
高弟独闻大学得吾道之正傅垂世立教与颜孟同功
号称述圣已并追崇然独世嗣弗傅基墓失守虽配圣
卷九十四 第 14a 页 WYG0598-0704a.png
有灵而象贤无主诚为阙典本官欲追求其后同于二
氏子孙以作宾王家以主祀事实足以仰体朝廷崇儒
重道之盛心也但历世久远谱牒无傅若非精访博求
难免伪冒之弊覆奉钦依咨行都察院转行山东抚按
官亲临嘉祥县查访曾氏子孙详考历代支系之真及
正德年间曾经都察御史钱宏所考农夫有无见在通
拘到官督同县学官吏师生并年高父老逐一询问务
求的系曾氏正𣲖子孙明白先行具奏以凭议处施行
卷九十四 第 14b 页 WYG0598-0704b.png
再照今去曾子之世上下千有馀年中间更历变故子
孙播越流寓岂无散而之四方者如南丰曾氏巩肇布
兄弟并显于宋其家乘以为出自曾子之后今其嫡𣲖
子孙亦不知谁何合无仍通行天下大小衙门一体访
求务得其人具实奏闻但不许轻易起送前来以启夤
缘争竞之端
  正曾子庙祀
弘治四年山东嘉祥县儒学训导娄奎言本县系郕
卷九十四 第 15a 页 WYG0598-0704c.png
国宗圣公曾子阙里庙堂配享有子思阳肤公明宣等
数人乞视孟子庙制惟留子思一位配享阳肤以下悉
列两庑祝文乞增以沂国述圣公配数字庶子思不混
于他贤又孟子门人皆有封爵曾子门人至今称名颜
孟子孙皆傅博士主祭曾子子孙乃流落他所乞如例
封其门人访子孙遗𣲖之在江西赣榆二处者择贤而
有学者官之俾之主祭以昭圣代祀典下有司知之
  作养曾氏子孙
卷九十四 第 15b 页 WYG0598-0704d.png
嘉靖二十八年九月内曾参五十七代孙五经博士曾
粹奏要将子孙与三氏子孙均沾教化改为四氏儒学
本部行文查勘曾氏子孙见有若干有无堪以作养
  授曾氏五经博士
嘉靖十八年授先贤曾子之后一人世袭翰林院博士
先是掌詹事府事顾鼎臣上言孝宗时曾录颜孟子孙
各一人为五经博士以奉祀事可谓盛举至于曾子之
后独不沾一命之荣亦古今缺典也疏入下礼部议访
卷九十四 第 16a 页 WYG0598-0705a.png
其世得曾子六十代孙曰质梓者居江西之永丰县其
远租据者曾子十四代孙也当新莽时不受伪命自武城
徙庐陵吉阳乡而质梓其裔孙也礼部以是覆遂有是

  飨劳圣裔
洪武六年袭封衍圣公孔希学以父丧服阕来朝上敕
中书下礼部致廪饩及从人皆有赐复以敕劳希学曰
卿家昭明历代富贵不绝者乃由阴骘之重耳阴骘者
卷九十四 第 16b 页 WYG0598-0705b.png
何以其阐圣学之精微明彝伦之攸叙表万世纲常而
不泯也卿当思尔祖之道贯通天人则所以绳祖武者
诚为不易朕闻卿来朝已敕中书飨劳至则领之仍赐
袭衣冠带靴袜
  赐圣裔廪饩馆舍
洪武十二年袭封衍圣公孔希学来朝敇中书下礼部
赐希学廪饩洁馆舍以安之敕曰昔卿之祖能明纲
常以植世教其功甚大故其后世子孙相承凡有天下
卷九十四 第 17a 页 WYG0598-0705c.png
者莫不优礼卿每岁来朝不避祁寒可谓笃君臣之大
义而不拂于尔祖之训者矣已敕中书赐卿日用之物
至可领也
  馆衍圣公
洪熙元年正月赐衍圣公孔彦缙宅于京师彦缙数来
朝皆馆于民上闻之顾近臣曰四夷朝贡之使至京皆
有公馆先圣子孙乃寓民家何以崇儒称重道之意遂
命工部赐宅
卷九十四 第 17b 页 WYG0598-0705d.png
  隆衍圣公
洪武元年正月礼部尚书吕震奏有旨赐衍圣公孔彦
缙一品金织衣衍圣公是二品如旨赐之过矣上曰朝
廷用孔子之道治国家天下今孔子之徒在官有一品
服者孔子之后袭封承先师之祀服之何过且先帝时
五品儒臣有赐二品服者亦何过哉其赐之用称朕崇
儒之意
  赐圣裔衣钞
卷九十四 第 18a 页 WYG0598-0706a.png
宣德元年十月袭封衍圣公孔彦缙来朝既退上谕行
在礼部尚书胡濙曰先皇帝于其来朝亲定赏赐盖重
圣人之道师其道则爱及其子孙今当加倍于是赐彦
缙金织纻丝袭衣钞羊酒等物
  资给衍圣公市书籍
宣德四年袭封衍圣公孔彦缙欲遣人以钞往福建市
书虑远行不敢擅咨于尚书胡濙濙以闻上曰福建鬻
书籍无禁先圣子孙欲广购亦何必言审度而后行亦
卷九十四 第 18b 页 WYG0598-0706b.png
见其能慎其令有司依时值为买纸摹印工力亦官给

  恤典从一品
景泰七年礼部又言衍圣公虽二品然近赐玉带及三
台银印恩礼优异今孔彦缙故其恤典宜视一品之制
从之
  蠲孔氏田租
成化元年四月孔子五十六代孙克煦以子姓繁衍日
卷九十四 第 19a 页 WYG0598-0706c.png
用不给乞蠲田租上曰孔子有功于万世其子孙在所
优恤命有司减其租
  授孔裔五经博士
正德元年特授故衍圣公孔弘泰之子闻诗翰林院五
经博士初衍圣公弘绪以罪夺爵礼部议以弘泰袭封
复弘泰卒爵归弘绪之子闻韶而闻诗充三氏学生闻
韶言有例荫录文臣之馀裔叔弘泰亦历爵三十馀年
身没之后不沾一命乞录闻诗以荣其终身下礼部议
卷九十四 第 19b 页 WYG0598-0706d.png
无例但弘泰效劳颇久授其子一衔亦足以昭圣明推
恩先圣从厚之意乃有是命
  衢州孔裔
正德元年六月授孔子五十九代孙彦绳为翰林院五
经博士主衢州庙祀宋之南渡也衍圣公端友扈跸自
曲阜徙衢州傅五世至其孙洙而宋亡元世祖召洙至
欲令袭爵洙以坟墓在衢力辞乃让其爵于曲阜宗弟
治自是曲阜之后世袭为公而嫡𣲖之在衢者遂无禄
卷九十四 第 20a 页 WYG0598-0707a.png
衢州知府沈杰求端友后得彦绳请授以官俾世主衢
州之庙祀且言其先世所赐祭田在西安者五顷洪武
初以民田轻则起科未几有王氏子随母改适冒孔姓
以罪抵法田没官改徵重税亦宜减轻以供祭奠修葺
费礼部议覆上曰先圣苗裔在衢者齿于齐民甚悯之
其授之五经博士令世世承袭并减祭田税以称崇儒
重道之意于是以博士授之彦绳
  国子监世袭学正
卷九十四 第 20b 页 WYG0598-0707b.png
嘉靖十四年诏以河南仪封县孔子六十代孙孔承寅
为国子监世袭学正初孔子之裔有名德伦者唐时为
褒圣侯家于河南宁陵德伦一字长崇基次子叹崇基
嗣侯其裔名端友者宋时从衍圣公从高宗南渡世居
衢州子叹之后留宁陵元末徙居仪封正统中诏访圣
贤子孙两地皆复其家在衢曰彦绳者正德中授世袭
翰林院博士在仪封曰承寅者以彦绳例请下河南守
臣勘报至是礼部议覆诏授学正奉祀
卷九十四 第 21a 页 WYG0598-0707c.png
 兴学
  请考订朱注误
成化十六年五月礼部侍郎周洪谟言宋儒朱熹所注
释五经四书间有承汉唐诸儒之误者乞特敕儒臣考
订上曰五经四书汉唐宋诸儒订释已详具有源委永
乐中儒臣奉敕考订纂修悉取其不悖本旨者辑录之
天下学者诵习已久周洪谟乃以一己之见欲再纷更
事在难准已之
卷九十四 第 21b 页 WYG0598-0707d.png
  振俗学
弘治十二年吏科给事中许天锡言今年阙里孔庙灾
远近闻之罔不惊惧迩者福建建阳县书坊被火古今
书板荡为灰烬先儒尝谓建阳乃朱文公之阙里今一
岁之中阙里既灾建阳又火上天示戒必于道所从出
与文所萃聚之地何哉臣尝考之成周宣榭火春秋书
之说者曰榭者所以藏乐器也天戒若曰不能行正令
何以礼乐为言礼乐不行故天火其藏以示戒也今书
卷九十四 第 22a 页 WYG0598-0708a.png
坊之火得无近于此耶自顷师儒失职正教不修上之
所尚者浮华靡艳之体下之所习者枝叶芜蔓之词俗
士陋儒妄相裒集巧立名目殆其百家梓者以易售而
图利读者觊侥倖而决科由是废精思实体之功罢师
友讨论之会损德荡心蠹文害道一旦科甲致身利禄
入手只谓终身温饱便是平借事功安望其身体躬行
以济世泽民哉伏望明诏有司大为釐正将应习之书
或昔有而今无者检自中秘所载与经生学士所共习
卷九十四 第 22b 页 WYG0598-0708b.png
者通前存编删定部秘颁下布政司给与刋行仍敕乞
所司推翰林院或文臣中素有学识官员令其往彼提
调考较务底成功然后傅布四方永为定式其馀晚宋
文字及京华日钞论范论草策略策海文衡文随主意
讲章之类凡得于煨烬之馀悉皆断绝根本不许似前
混杂刋行仍令两京国子监及天下提学等官修明学
政严督生徒务遵圣代之教条痛革俗儒之陋习遇有
前项不正书板悉用烧除如有久具文书坐以违制之
卷九十四 第 23a 页 WYG0598-0708c.png
罪尤愿陛下日召儒臣讲求致灾之故凡敬天体道之
要更化善治之术断而行之以回天心以迓休命礼部
覆奏谓建阳书板中间固有荡无留遗者亦容或有全
存半存者请令巡按提学等官逐一查勘如京华日钞
等书板已经烧燬者不许书坊再行翻刋先将经傅子
史等书及圣朝颁降制书一一对正全存者照旧印行
及无存者用旧翻刻务令文学真正毋承讹习舛以误
来学从之
卷九十四 第 23b 页 WYG0598-0708d.png
  遣官较勘书坊经籍
嘉靖五年时福建建阳县书坊刋刻寖盛字多讹谬为
学者病于是巡按御史杨瑞提调学较副使邵铳疏请
专设官第于翰林院春坊中遣一人往寻遣侍读汪佃
行诏较毕还京勿复差官更代
  振刷太学儒学
嘉靖四十四年礼部言国家内设太学以教育天下之
英才外设儒学以作养民间之俊秀二百年来名臣从
卷九十四 第 24a 页 WYG0598-0709a.png
此出迩者国子监学舍倾圯生徒止二百人又四方读
书缀文之士争务剽窃以图捷径于是教官学术悉为
虚名而朝廷不得真才之用故给事中张士纯周世选
御史张士佩前后论列皆及于此然大要不越数端如
请敕工部修理监舍请徵下第举人及岁贡年未五十
者入监举人毋得槩就刷历岁贡不必专泥正历而援
例一途则俟财用稍充即议停止此太学所当议处者
也乙榜举人年四十以上者俱铨授教职不妨会试其
卷九十四 第 24b 页 WYG0598-0709b.png
有异等者一体行取各提学官必身先化导以德行督
课诸生毋专事文艺此儒学所当议处者也至于文体
弊坏内而两都外而列郡靡然同风其弊皆由书肆刋
成盛行便于采摘请悉按天下私鬻冗书无当寔用者
一切铲毁时吏部亦覆世选议处教职一事请自今提
学员缺必慎选文行兼优者以充仍限六年教成方议
超擢岁贡衰耄者不得收选有司不职者不得更改文
学官俱报可
卷九十四 第 25a 页 WYG0598-0709c.png
 正学
  诋訾程朱
嘉靖元年十月内礼部题该礼科给事中章侨奏为崇
正学以图治理事内称三代以下论学正莫如朱熹近
世以来有等倡为异学之徒大率取陆九渊之简便惮
朱熹为支离甚者以朱熹为好名文章为腐烂等因又
该监察御史梁世骠奏称自古道学之傅至宋儒朱熹
可谓大明矣近年以来以陆九渊为尊德性以朱熹为
卷九十四 第 25b 页 WYG0598-0709d.png
支离槩多可丑俱乞行提学痛革等因本部议得二臣
之言深切时弊有补风教合候命下通行各处巡按御
史及两京提学御史各行提学官并司府州县刋榜晓
谕一应僧儒人等务崇正学刮去浮靡以趋笃实毋惑
怪异之说毋习简便之私毋作矫伪之行毋尚艰险之
文但有诋訾先儒厌弃经史拂古圣之遗规求真知于
一蹴著书立论与程朱相背戾者即是心术不正官府
察知亟为禁治主司较阅慎勿收录等因题奉圣旨你
卷九十四 第 26a 页 WYG0598-0710a.png
每都说的是祖宗朝表彰五经颁降敇谕正欲崇正学
迪正道端士习育真才以成正大光明之业百馀年间
人材浑厚文体纯雅近年以来士习多有诡异文辞务
为艰险不无有伤治化你部里便通行各该巡按提学
官出榜晓谕严加禁约教人取士一遵程朱之言但有
叛道不经之书不许私自刻板互相傅习致误初学其
馀俱依拟行钦此
 颁书
卷九十四 第 26b 页 WYG0598-0710b.png
  颁行孝慈录
正统五年六月河南固始县学训导举人黄俊言太祖
高皇帝御制孝慈录尝颁布天下今四方学中鲜存
者乞仍锓印颁布令士民讲诵以隆孝道上曰朕观孝
慈录所论仰太祖圣见卓冠百王实万代不刋之盛典
宜家傅而人诵者礼部亟印颁之
  颁五伦书
正统十三年礼部奏天下儒学师生蒙赐五伦书籍往
卷九十四 第 27a 页 WYG0598-0710c.png
往赴京谢恩荒废学业乞令就彼望阙谢恩为便从

  刋布书籍
嘉靖七年十一月锦衣卫千户沈麟奏请命官较勘历
代史书刋布天下礼部议尚书方献夫等言史书多残
缺若五代以上诸史惟宋板为工多蓄于江南富民之
家宜命官购索付梓上曰翻刻书籍虽系右文之事但
差官购索民间古板未免骚扰反滋奸弊姑已之
卷九十四 第 27b 页 WYG0598-0710d.png
 购书
  遣使购书
永乐二年已卯命礼部遣购求遗书上视朝之暇辍御
便殿阅书史或召翰林儒士讲论尝问文渊阁经史子集
皆备否学士解缙对曰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上曰士
人家稍有馀资皆欲积书况朝廷可阙乎遂召礼部尚
书郑赐令择通知典籍者四出购求遗书且曰书籍不
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又顾缙等曰置
卷九十四 第 28a 页 WYG0598-0711a.png
书不难须常览阅乃有益凡人积金玉皆欲遗子孙朕
积书亦欲遗子孙金玉之利有限书籍之利岂有穷也
 重儒臣
  亲试庶吉士
嘉靖十四年上谕大学士李时尚书夏言曰今科取士
考选庶吉士送翰林院命官教习读书于十五日举行
时等因请上亲御文华殿赐题考试上许焉时又奏曰
国朝庶吉士之选储养翰林院以备馆阁之用其事体
卷九十四 第 28b 页 WYG0598-0711b.png
所关至重是以我太宗文皇帝亲简二十八人宣宗章
皇帝尝命大学士杨士奇等简选赐诗谕意历科以来
惟付之臣下因循苟简以致较阅弗精去取不当仰惟
皇上英资圣学高出千古励精图治百度惟贞于求才
一事尤为切至兹亲试之举诚为盛典臣等敢不恪恭
承事待命下之日令礼部将今科进士不必限年十五
日引赴文华殿候赐题考试其一应礼文定拟仪注上
请礼部因上其仪
卷九十四 第 29a 页 WYG0598-0711c.png
一四月十五日上御文华殿门下亲试进士先期一日
鸿胪寺写题案于文华殿下光禄寺备试案于文华殿
门外东西向北序立上常服御文华殿升座内侍傅呼
执事官进执事官具吉服分班趋入侍列丹陛上鸿胪
寺官赞行叩头礼毕仍暂分待丹陛傅赞进士行五拜
三叩头礼毕各分东西就案北向立执事官入殿东西
侍礼部尚书诣御前跪奏请赐题内侍官捧御题授礼
部尚书受讫叩头兴捧从左门降阶出殿门外内阁中
卷九十四 第 29b 页 WYG0598-0711d.png
书官以粉牌誊录傅示进士上还宫执事官退试毕吏
部文选司礼部仪制司郎中等官公同弥封送辅臣并
吏礼二部堂上官较阅分正副卷进呈御览报可
 
 
 
 
 礼部志稿卷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