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四
卷八十四 第 1a 页 WYG0598-05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部志稿卷八十四
            明 俞汝楫 编
 神祀备考
  神祗祀
   初立旗纛庙制
洪武元年十二月庚寅立旗纛庙先是礼官奏军行旗
纛所当祭者考之于古旗谓牙旗黄帝出军诀曰牙旗
卷八十四 第 1b 页 WYG0598-0501b.png
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候凡始竖牙必祭以刚日祭牙
之日吉气来应大胜之徵纛谓旗头也太白阴经曰大
将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氂牛尾为之在左騑
马首秦置旗头骑以先驱汉武帝置灵旗为兵祷则太
史奉以指所伐孙权作黄龙大牙牌后齐天子亲征建
牙牌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今宜立庙春秋遣官致
祭春用惊蛰日秋用霜降日于是上命京师立庙于都
督府治之后仍令天下卫所于公署后立庙京都之祭
卷八十四 第 2a 页 WYG0598-0502a.png
牲用太牢币用黑色器用笾豆各八笾实以形盐鱼鱐
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以韭菹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兔
醢笋菹鱼醢簠簋各二实以黍稷稻粱登铏各一实以
太羹和羹牺尊象尊山罍各一实以醴齐泛齐事酒乐
用时乐先期献官及各执事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献
官以都督充前祭一日献官公服省牲视鼎镬涤溉有
司陈设如仪至日清晨有司立伏百官具公服侍班皇
帝服皮弁御奉天殿奉香授献官由中道出至午门置
卷八十四 第 2b 页 WYG0598-0502b.png
龙亭内仪仗鼓吹导引至祭所献官及陪祭执事官各
就位迎神再拜行奠帛礼献官诣盥洗所搢笏盥帨出
笏诣旗纛位前乐作跪搢笏上香奠帛出笏俯伏再拜
乐止复位行初献礼献官至洗爵位搢笏涤爵出笏诣
酒尊所酌醴齐诣神位前乐作跪搢笏上香祭酒奠爵
出笏俯伏再拜乐止读祝读祝官取祝跪读讫乐作献
官俯伏再拜乐止亚献酌泛齐终献酌事酒仪并同初
献但不用祝饮福受胙献官诣神位前再拜跪搢笏祭
卷八十四 第 3a 页 WYG0598-0502c.png
酒饮福酒受胙出笏俯伏兴再拜复位陪祭官皆再拜
彻豆望燎献官诣望燎位执事者捧祝帛置燎所燎半
礼毕天下卫所祭用少牢仪物视京都杀焉
   封城隍神
洪武元年十二月封京都及天下城隍神上谓中书及
礼官曰明有礼乐幽有鬼神若城隍神者历代所祀宜
新封爵遂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
其在北京开封府者封为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临濠
卷八十四 第 3b 页 WYG0598-0502d.png
府为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太平府为承天鉴国司民
英烈王和州为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滁州为承天鉴
国司民灵佑王五府皆正一品馀在各府州县者府为
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
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其
章服京都城隍衮冕十有二章开封府等五府封王及
各府封公者九旒九章各州县封侯伯者七旒七章命
翰林词臣撰制文以颁之 京都城隍制曰帝王受天
卷八十四 第 4a 页 WYG0598-0503a.png
明命行政教于天下必有生圣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
不言之妙而人见闻所不及者也神司淑慝为天降祥
亦必受天之命所以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天理人心其
致一也朕君四方虽明智弗类代天理物之道实罄于
衷思应天命此神所鉴而简在帝心者君道之大惟典
神天有其举之承事惟谨应天府城隍升福侯宋代所
封位号也聪明正直圣不可知固有超于高城深池之
表也世之崇于神者则然神受于天者盖不可知也兹
卷八十四 第 4b 页 WYG0598-0503b.png
以临御之初与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眷此
兴王之郡神相居多宜加封曰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
灵王明者神之体容光必照灵者神之用随感而通此
固神之德而亦天之命也司于我民鉴于我国享兹明
祀悠久无疆主者施行 开封城隍致词改其后曰眷
此名城天下之中定帝王之宅金汤既甲于列郡神号
宜盛于他邦可封曰承天鉴国司民显圣王显则著其
灵明无不照圣则造其极大而化之此固神之德而亦
卷八十四 第 5a 页 WYG0598-0503c.png
天之命也 临濠城隍曰眷此乡邦之地实同丰沛之
都朕肇自戎行至成大业皆神默相岂敢忘初可封曰
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贞则无贰亶明睿而无私佑则
垂祥仰感通之如在 太平城隍曰眷此名城雄奠江
表朕初飞渡首驻其间再四祷祈神告不贰宜封曰承
天鉴国司民英烈王英则发越精华烈则威灵烜赫
和州城隍曰眷此名城雄奠江右王师戾止屡获成功
非神相之何以臻此宜封曰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灵
卷八十四 第 5b 页 WYG0598-0503d.png
则威加于显著护则福及于保绥 滁州城隍曰眷此
名城雄奠东淮王师首驻战胜俱安成此峻功实神相
之宜封曰承天鉴国司民灵佑王灵则威之显著佑则
福之保绥 各府城隍曰眷此郡城明祇所司宜封曰
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威则照临有赫威则感通无方
 各州城隍曰眷此州城灵祇攸主宜封曰鉴察司民
城隍灵佑侯灵则随感而通佑则锡善以福 各县城
隍曰眷此县邑灵祇所司威灵丕著福泽普施宜封曰
卷八十四 第 6a 页 WYG0598-0504a.png
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显则威灵丕著佑则福泽普施
 其始末之词则皆与京都城隍同但鉴于我国于各
郡则改曰鉴于我郡政于各州县则改曰州政邑政而
享兹明祀于郡州县则皆改曰享兹祀典云
   有司祀典
洪武元年十二月辛丑命天下凡祀典神祇有司依时
致祭其不在祀典而常有功德于民事迹昭著者虽不
致祭其祠宇禁人撤毁
卷八十四 第 6b 页 WYG0598-0504b.png
   城隍神庙式
洪武三年京师城隍庙成初城隍旧祀卑隘诏度地营
筑既而中书省臣及尚书陶凯请以东岳行祀改为庙
上可之修饰既备建左右二司凯复请如前代建六曹
曰吏户礼兵刑工二司左曰左司之神右曰右司之神
上命罢六曹不必设左右二司止称曰左司神右司神
仍命置神主主用丹漆字以金旁饰以龙文及是始成
命凯等迎主入庙用王者仪仗
卷八十四 第 7a 页 WYG0598-0504c.png
   设厉坛
洪武三年始命祭无祀鬼神先是上以兵革之馀死无
后者其灵无所依命议举其礼至是礼官奏按祭法王
祭泰厉诸侯祭公厉大夫祭族厉泰厉谓古帝王之无
后者公厉谓古诸侯之无后者族厉谓古诸大夫之无
后者又士丧礼疾病祷于厉郑氏谓汉时民家皆秋祠
厉则此祀又达于民也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
然则鬼之祭享而无所归则必为害古者七祀于前代
卷八十四 第 7b 页 WYG0598-0504d.png
前王诸侯卿大夫之无后者皆致其祭岂无为而然哉
后世以为涉于淫谄非礼之正遂不举行而此等无依
之鬼乃或依附土木为民祸福以邀享祀者盖无足怪
今欲举其祀宜于京都王国各府州县及里社皆祭祀
之而天下之淫祀一切屏除使鬼之无所归附者不失
祭享则灾厉不兴是亦除民害之一也上然之乃命京
都筑坛于玄武湖中天下府州县则皆设坛于城北其
各里内又立祭坛岁以三月清明七月望及十月朔日
卷八十四 第 8a 页 WYG0598-0505a.png
长吏率僚佐候晡时致祭牲用羊豕各三以米三石炊
饭正坛设城隍位羊一豕一坛下东西各席地焚香列
炬各设羊一豕一并设饭羹以祭之坛之南立石刻祭
文京都谓之泰厉王国谓之国厉府州谓之郡厉县谓
之邑厉民间谓之乡厉著为定式
   祭封内山川
洪武五年上谕中书省及礼部曰始天下方定其山川
皆统祀于京师然古者诸侯祭封内山川今行省大臣
卷八十四 第 8b 页 WYG0598-0505b.png
方面重寄视古之方伯连帅无异而其境内山川所当
祭者其定制颁行之于是礼部奏五岳五镇四海四渎
礼秩尊崇及京师山川皆国家常典非诸侯所得预者
其各省惟祭风云雷雨及境内山川之神宜共为一坛
设二神位以省臣初献都指挥司官亚献府官终献祭
期春用惊蛰后三日秋用秋分后三日每位牲用羊一
豕一笾豆四簠簋二爵三铏牺象尊各一祝一风云雷
雨帛四山川位帛二凡祭致齐三日可自是定天下十
卷八十四 第 9a 页 WYG0598-0505c.png
三省山川皆各省自祭旧合祭京师及四夷山川悉罢

   四夷山川祭法
洪武八年癸已以外夷山川附祭于各省山川之次先
是礼部尚书牛谅言京都既罢祭天下山川其四夷山
川亦非天子所当躬祀乃命别议其礼以闻至是中书
及礼部奏以外夷山川附祭于各省如广西则宜附祭
安南占城真腊暹罗锁里广东则宜附祭三佛齐瓜畦
卷八十四 第 9b 页 WYG0598-0505d.png
福建则宜附祭日本琉球浡泥辽东则宜附祭高丽
陜西则宜附祭甘肃朵甘乌思藏京城更不须祭又言
各省山川与风云雷雨既居东南向其外夷山川神位
宜分东西同坛共祀上可其奏命中书颁行之将祭则
遣官一人往监其祀
   王国府州县社稷
洪武十一年礼部奏京都大社大稷既同坛合祭其王
国各府州县仍用旧制于礼未一今议亦合同为一坛
卷八十四 第 10a 页 WYG0598-0506a.png
神主皆依京制用石主埋于坛南木主二祭则设之祭
毕收藏其配位旧以勾龙配社后稷配稷今大社大稷
既奉仁祖淳皇帝配其王国府州县无可配者难设配
位今议王国社宜称国社之神稷宜称国稷之神府则
称府社府稷州则称州社州稷县则称县社县稷从之
命颁其制于天下
   祭物非土产听其缺
洪武十三年溧水县祭社稷以牛醢代鹿醢御史案实
卷八十四 第 10b 页 WYG0598-0506b.png
奏之上命当其罪而礼部奏云著令凡祭物缺者许以
他物代上曰夫祭物所谓缺者以非土地所产溧水固
有鹿何得谓缺是有司无诚心于祀神而故为是苟简
也夫百司所以能理其职而尽民事者以其常存敬惧
之心耳今溧水之官于神犹怠忽之则于人事又何惧
焉命论如律乃敕礼部下天下有司凡祭必备其物苟
其物非地产所有又无商贾贩鬻则听其缺可也
   军卫设祀坛
卷八十四 第 11a 页 WYG0598-0506c.png
宣德二年丁丑兵部都督谭广奏天下郡县俱设风云
雷雨山川社稷坛春秋祭祀为民祈福宣府久置军卫
而无坛所近年风雨不调人多疾病请如郡县立坛致
祭行在礼部言有司祭山川等神宣府边卫似难比例
上曰奉祀神明为人祈福军卫独非吾人乎其准所言
令于农隙之时为之
   城隍神不称爵
正统四年十二月山东登州府知府杨颐奏本府原系
卷八十四 第 11b 页 WYG0598-0506d.png
州治其城隍封灵佑侯今升为府宜加封公爵奏下礼
部议尚书胡濙等以为今北京城隍止称京都城隍之
神如五岳四渎原有封号洪武间皆已革去可令照例
称登州府城隍之神庶合礼制从之
   边卫设坛
宣德三年四月总兵官都督谭广奏天下郡县设风云
雷雨山川社稷坛春秋祭祀为民祈福宣府久置军卫
请如郡县立坛致祭行在礼部言宣府边卫似难比例
卷八十四 第 12a 页 WYG0598-0507a.png
上曰奉祀神明为人祈福军卫独非吾民乎其准所言
令于农隙之时为之
   祭岳渎违制
弘治元年正月都察院左都御史马文升等言岳镇海
渎等祠庙皆有前太监陈喜及奸人邓常恩所造石函
周遭有符篆中贮泥金书道经及金银钱宝石五榖似
为魇镇之术者又有先帝遣陈喜致祭祝文其文不知
何人所撰皆刻之石本庙故事凡改元之初及水旱灾
卷八十四 第 12b 页 WYG0598-0507b.png
伤则致祭岳镇海渎之神例命翰林院撰文分遣朝臣
以往未闻外官撰文内臣往祭之事况石函魇镇世无
此理今常恩等已正宪典其石函石牌尚存于宁以妖
术惑人自言得聚宝盆于桃花洞知州程观信之事闻
俱坐斩既遇赦宁发戍边远天下妄言惑众如宁者尚
多请出榜禁约
   衡山南岳祀例
正统元年湖广布政司照磨所检校程富奏衡州府衡
卷八十四 第 13a 页 WYG0598-0507c.png
山县古有南岳庙年久滋敝有失观瞻请设道士及佃
户修整事下行在礼部覆奏因言五岳五镇四海四渎
事同一体俱合用道士或十人或五名每庙佃户四户
洒扫供役仍令该管府州县官时加巡视以称崇祀之
礼从之
   正恒山北岳祀典
弘治四年先是太子少保兵部尚书马文升言恒山北
岳在今大同府浑源州宋有天下未混一北为契丹所
卷八十四 第 13b 页 WYG0598-0507d.png
有故祭北岳于真定府曲阳县迨我太宗文皇帝迁都
北平而真定却在京都之南当时礼官亦未建明犹祭
北岳于曲阳臣考周礼载恒山为并州之镇在正北我
朝一统志亦载恒山在浑源州南二十里即北岳以此
观之则北岳当在浑源州无疑今本州北岳庙趾犹存
敕礼部详考移文山西守臣于浑源州恒山旧迹修建
北岳庙以后北岳岁祭于此行礼下礼部覆议以为祀
北岳恒山于曲阳历汉唐宋以至国朝上下几二千年
卷八十四 第 14a 页 WYG0598-0508a.png
未之有改其浑源州虽有恒山亦名北岳然祀典不闻
碑志无考况今恒山实为畿内钜镇孕灵已久一旦废
此举彼恐有窒碍如文升所奏浑源州恒山既为一方
之望古迹间存复有洪武年间重修庙宇但恐年久颓
敝请下所司量加修葺春秋致祭威灵歆格用垂悠久
下礼部覆议行
   北岳改祀近地
弘治十五年吏部尚书马文升奏岳渎之祭自古皆即其
卷八十四 第 14b 页 WYG0598-0508b.png
近地而庙祭之惟北岳祭于真定府曲阳县北海祭于
河南济源县其地之相去颇远据大明一统志所载谓
山西浑源州原有北岳祠庙欲行修葺改祭北岳于此
该礼部覆议得自帝舜以来已祭北岳于曲阳而我太
祖复循用不改今请仍如旧典
   禁淫祠
洪武三年禁淫祠制曰朕思天地造化能生万物而不
言故命人君代理之前代不察乎此听民人祀天地祈
卷八十四 第 15a 页 WYG0598-0508c.png
祷无所不至普天之下民庶繁多一日之间祈天者不
知其几渎礼僭分莫大于斯古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
山川大夫士庶各有所宜祭其民间合祭之神礼部其
定议颁降违者罪之于是中书省臣等奏凡民庶祭先
祖岁除祀灶乡村祈土榖之神凡有灾患祷于祖先若
乡厉邑厉郡厉之祭则里社郡县自举之其僧道建设
斋醮不许进章上表投拜青词亦不许塑画天神地祇
及白莲社明尊教白云宗巫觋扶鸾祷圣书符咒水诸
卷八十四 第 15b 页 WYG0598-0508d.png
术并加禁止庶几左道不兴民无惑志诏从之
   附郭县罢重祭
洪武十七年礼部议天下府州县先师孔子及社稷山
川等祀如县之附府者府既祭县亦以是日祭诚为烦
渎自今县之附府者府祭县罢之诏从其议
  杂祀
   祭海
洪武元年正月命道士周原德往莱州谕祭海神原德
卷八十四 第 16a 页 WYG0598-0509a.png
未至前数日并海之民见海涛恬息闻空中洋洋然若
有神语者皆惊异及原德至临祭烟云交合异香郁然
灵风清肃海潮向应竣事父老皆欣喜相贺争至德所
曰海涛不息者十馀年矣今圣人应运太平有兆海滨
之民何幸身亲见之原德还奏上悦
   以歼贼立江海神庙
正德八年三月命立江海神庙于狼山岁时祭初巡抚
淮扬都御史张缙言流贼于狼山乘飓风之变实江海
卷八十四 第 16b 页 WYG0598-0509b.png
效灵宜立庙以昭神贶礼部议江海之神已秩祀典此
复立庙几于烦渎诏从缙请
   祀马祖
洪武二年遣官祭马祖先牧马步马社之神初命筑坛
于后湖祀马祖诸神敕礼官考其礼仪至是礼官奏言
周官牧人掌六马之属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
冬祭马步马祖天驷星也孝经说云房为龙马先牧始
养马之人未闻马社始乘马者世本曰相士作乘马马
卷八十四 第 17a 页 WYG0598-0509c.png
步谓神之灾害于马者隋用周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
之今拟春秋二仲月甲戊庚日为宜于是遣官行礼为
坛四坛用羊一豕一币一其色白笾豆各四簠簋豋象
尊壶尊各一乐用时乐献官斋戒公服行三献礼祝文
曰维神始于天地之初而马生于世牧养蕃息驭而乘
之闲厩得所历代兴邦戡定祸乱咸赖戎马民人是安
朕自起义以来多资于马摧坚破敌大有功焉稽古按
仪载崇明享爰申报本以昭神功谨以制币牲齐式陈
卷八十四 第 17b 页 WYG0598-0509d.png
明荐尚享
   申明五祀
洪武二年礼部尚书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门曰户
人之所出曰中霤人之所居曰灶曰井人之所养故杜
佑曰天子诸侯必立五祀所以报德也今拟依周官五
祀止于岁终腊享通祭于庙门外群臣则四品以上祀
中霤门户三神五品以下祀井灶二神庶合礼意上命
著为令
卷八十四 第 18a 页 WYG0598-0510a.png
   祭司马
洪武五年礼部奏旧祭马祖先牧马步马社今拟止设
一坛祭司马一神每岁止于仲春一祭从之
   祭五祀
洪武六年定凡祭五祀户灶门井于四孟月时享太庙
日遣内官致祭中霤于季夏土旺戊日遣内官致祭
   祭五祀坛制日期
洪武八年礼部奏五祀之礼考之周汉唐宋其制不一
卷八十四 第 18b 页 WYG0598-0510b.png
今拟以孟春祀司户之神设坛于皇宫门左司门主之
孟夏祀司灶之神设坛于御厨光禄寺官主之季夏祀
中霤之神设坛于乾清宫丹墀内官主之孟秋祀司门
之神设坛于午门之左司门主之孟冬祀司井之神设
坛于井前光禄寺官主之四孟月之祭则于有事太庙
之日季夏之祭则于土旺之日牲用少牢制可自是五
祀之礼岁率以为常
   会议釐正神祀
卷八十四 第 19a 页 WYG0598-0510c.png
弘治元年礼科给事中张九功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典正则人心正今圣明御极修明祀典然而朝廷常
祭之外尚有释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九天应元雷声
普化天尊之祭又有金玉阙真君元君神父神母之祭
诸宫观中又有水宫星君诸天诸帝之祭非所以示法
于天下也乞敕礼部稽之祀典尽为釐正及一切左道
惑人之事通为禁止上是其言命礼部会官考详何神
立于何代何神有功于国何神泽及生民今何神应祀
卷八十四 第 19b 页 WYG0598-0510d.png
与否明白具奏于是尚书周洪谟等会议谓我太祖高
皇帝稽古定制凡前代所加岳镇海渎封号郡县城隍
神号尽行革正其忠臣烈士亦止以当时封号称之凡
异端乱正之术一切有所禁以正风俗晓人心者至矣
伏望皇上以祖宗为法敬事天地孝事宗庙严事山川
百神此外凡有斋醮祀祷之类通行罢免不惟绝异端
之奸亦可省无益之费仍敕中外凡宫观祠庙非有功
德于民者不合祀典俱令革去间有累朝崇建难于辄
卷八十四 第 20a 页 WYG0598-0511a.png
废者亦宜釐正名号减杀礼仪庶尽以礼事神之心
谨按世俗所谓释迦牟尼文佛三清三境天尊者盖西
方有国曰中天竺乃释迦所生之地汉明帝时其法始
入中国后之宗其教者遂以释迦之本性为法身德业
为报身并其真身而为三其实本一人耳唐儒韩愈有
曰三代之时百姓安乐寿考中国未有佛也自有佛法
以来乱亡相继宋齐梁陈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梁
武帝舍身施佛饿死台城由此观之佛不足事明矣至
卷八十四 第 20b 页 WYG0598-0511b.png
于道家以老子为师宋儒朱熹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
非老子之法身上清太上道君又非老子之报身设有
二像又非与老子为一而老子又自为上清太上老君
盖仿释氏之失而又失之者也况老聃亦人鬼耳岂可
僭居昊天上帝之上哉如宋徽宗躬亲祠醮倾心崇奉
卒之陷身北国覆亡宗社可为明戒佛老之徒妄相称
述惑世诬民莫之能废不合祀典莫此为甚伏望自今
以始凡遇万寿千秋等节不令修建吉祥斋醮或遇丧
卷八十四 第 21a 页 WYG0598-0511c.png
礼不令修建荐扬斋醮俱不先期遣官祭告释迦牟尼
文佛于大兴隆寺及三清三境天尊于朝天宫则祀典
正矣 所谓北极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盖北极五星
在紫微垣中又曰紫微大帝之座乃朝廷宫殿之象正
统初建紫微殿于大德观东设大帝之像每节令亦遣
官祭告夫幽禜祭星古礼也祖宗以来每岁南郊已有
星辰坛合祭之礼今乃像之如人称之为帝以极星之
正祠于异端之宫稽之祀典诚无所据其祭告乞罢免
卷八十四 第 21b 页 WYG0598-0511d.png
 所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者凡阴阳凝聚阳气
在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今道家妄以为玉霄一
府总司五雷雷部诸神皆其所主而又以六月二十四
日为天尊示现之日故朝廷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
致祭夫风云雷雨每岁南郊已有合祭之礼而山川坛
复有秋报之祭况自二月发声之后无非雷霆震奋之
日今以六月二十四日为示现日于义何取设像名称
礼亦何所据哉其祭告亦乞罢免 又有所谓祖师三
卷八十四 第 22a 页 WYG0598-0512a.png
天扶教辅玄大法师真君者传记云汉张道陵光武时
人善以符治病至桓帝永寿元年百二十岁而没人传
白日上升唐天宝宋熙宁大观间累号正一靖应真君
子孙亦有封号国朝仍袭正一嗣教真人之封秩视二
品然宋邵伯温闻见录云汉建安二十年曹操破张鲁
定汉中鲁祖陵父衡以符法相授受自号师君其众曰
鬼卒曰祭酒大抵与黄巾相类朝廷不能讨就拜鲁汉
宁太守镇夷中盖陵本非异人而道家祖陵为天师者
卷八十四 第 22b 页 WYG0598-0512b.png
特因天宝之称而云尔今岁以正月十五日为陵生辰
遣官诣显灵宫祭告夫生辰自宜使其子孙祭于家而
乃遣官祭告尤非祀典亦乞罢免 所谓大小青龙神
者记云昔有僧名卢自江南来寓居今京师西山一日
有二童子来拜于前卢纳之供奉无怠时久旱不雨二
童子白于卢请限雨期即委身龙潭须臾化二青龙遂
得雨后赐卢号曰感应禅师建寺设像又别设二青龙
祠于龙潭之上宣德中敕建大圆通寺加二青龙以封
卷八十四 第 23a 页 WYG0598-0512c.png
号今春秋祭之夫妖由人兴久自衰息况今连年亢旱
祈祷二龙杳无应验则怪诞不足崇奉明矣又有所谓梓
潼帝君者记云神姓张讳亚子其先越巂人因报母之
仇徙居梓潼之七曲山仕晋战没人立为庙唐玄宗僖
宗宋咸平日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上帝命梓潼掌文
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
有立祠祀之者景泰中因京师旧庙辟而新之岁以二
月三日为帝君生辰遣官致祭夫梓潼神显灵于蜀则
卷八十四 第 23b 页 WYG0598-0512d.png
庙食其地于礼为宜祠之京师何也况文昌六星为天
之六府殊与梓潼无干乃合而为一是诚附会不经乞
并与大小青龙神之祭俱敕罢免其梓潼在天下学校
者俱令拆毁庶足以解人心之惑 又道家有所谓北
极佑圣真君者盖真武乃北方玄武七宿后人乃以玄
武为真圣而作龟蛇于下宋真宗避讳改玄武为真武
靖康初加号曰佑圣助顺灵应真君及考图志乃云真
武为净乐王太子得道术修炼武当山功成飞升奉上
卷八十四 第 24a 页 WYG0598-0513a.png
帝命往镇北方被发跣足建皂纛玄旗摄玄武位此则
道家附会诞妄之说再考国朝御制碑谓太祖平定天
下兵戈所向阴佑为多尝建庙南京载在祀典及太宗
入靖内难以神有显相功又于京城艮隅并武当山重
建庙宇两京岁时朔望各遣官致祭而武当山又专官
督视祀事至我宪宗尝范金为神像屡遣内官陈喜安
奉于武当山盖亦承列圣崇奉之意以祈神休耳而喜
乃援引左道邓常恩辈荧惑圣德虐害生民奏请重修
卷八十四 第 24b 页 WYG0598-0513b.png
京城庙宇改号灵明显佑宫日进邪术遂使香火之地
几为奸盗之区今常恩辈已服其罪而其所遗蠹国害
民之事尚未止息如频年赍送神像及多给武当道士
衣布滥费香爉之类是也请止照洪武间例每年以三
月三日九月九日用素羞遣太常寺官致祭其馀祭祀
悉皆停免继后神像再不赍送凡府县应办给衣巾并
香爉诸物之劳民者俱量为裁省庶几国用少节而于
累朝崇报之礼亦未尝废也 所谓崇恩真君隆恩真
卷八十四 第 25a 页 WYG0598-0513c.png
君者道家相传以崇恩真君姓萨名坚西蜀人宋徽宗
时尝从王侍宸林灵素辈学法有验而隆恩真君则玉
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符法永乐中
以道士周思得能传灵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
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二真君成化初改
观曰显灵宫每年换袍服三年一小焚十年一大焚复
易以新珠玉锦绮所费不訾每节候岁时皆遣官致祭
夫萨真君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
卷八十四 第 25b 页 WYG0598-0513d.png
而显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灵素辈所附会况近年祈
祷杳无应验若以累朝创建之故难以废毁其祭告之
礼宜令罢免四时袍服更换宜令收贮勿毁此后不必
再焚亦不必再制如此则妄费可少省而邪术可贬矣
 所谓金阙上帝玉阙上帝者志云福建闽县旧有洪
恩灵济宫即祀今之金玉阙二真人者五代时吴徐温
子曰知證封江王曰知谔封饶王尝提兵平福州福人
德之图像以祀宋赐今额又考国朝御制碑谓太宗尝
卷八十四 第 26a 页 WYG0598-0514a.png
弗豫药罔效祷神辄应因大新闽地庙宇令春秋致祭
易衣给户洒扫又立庙祀于京师加封知證金阙真君
知谔玉阙真君正统成化年间累加号为上帝每朔望
节令俱遣官祀及时荐新食四时致皮弁冠红金云龙
朝衣又加平天冠明黄锦绮服其黄服五年一换焚红
服十年一换焚夫神之世系年代事迹本非有甚异也
而兄弟并称上帝本处既有春秋祀而京师复一年数
祀袍服在京换焚费以不赀闽之袍服又数劳人赍送
卷八十四 第 26b 页 WYG0598-0514b.png
其僭号既宜革正而妄费亦宜节损请仍存闽之庙祀
废京师之诸祀革其帝号与服色止称真君服旧服其
衣服更换俱令本宫收贮不必再焚每岁亦不必再制
若在闽而敝者令府县量为修补不必赍送如此则于
礼庶不谓渎而报功之典亦未尝不存也 所谓神父
圣帝神母元君及金玉阙元君者即二徐之父母及其
配也宋封父齐王为忠武真人其母曰仁寿仙妃配皆
为仙妃我朝永乐至成化间屡加封其父为圣帝母及
卷八十四 第 27a 页 WYG0598-0514c.png
二妃皆为元君每岁时节令俱遣官祀而金玉阙元君
又有诞辰之祭僭渎一至于此载考徐温乃五代时吴
国专权弑主之人殊无功德可录但缘二徐为子有一
时祷应之功故滥恩至此伏乞削去上帝元君之号一
切滥祀俱宜罢免 所谓东岳泰山之神者为五岳之
首庙在山东泰安州山下唐宋元皆加号曰王或曰帝
若祀人鬼然者我太祖正祀典止称东岳泰山之神有
司春秋致祭有事则遣官祭告每岁南郊并二八月山
卷八十四 第 27b 页 WYG0598-0514d.png
川坛俱有合祭之礼盖以山川灵气有发生之功故也
今朝阳门外有前元东岳旧庙国朝因而不废其后岁
以三月二十八日及万寿圣节遣官致祭夫既专祭于
封内又合祭于郊坛则此庙之祭实为烦渎亦乞罢免
 所谓京师都城隍之神者盖建国者必设高城深池
以保其民人其制自黄帝始今天下府州县各有城隍
庙在京师者谓之都城隍庙旧在顺天府西南俗以五
月十一日为神诞辰故是日及节令皆遣官祀夫城隍
卷八十四 第 28a 页 WYG0598-0515a.png
之神非人鬼也安有所谓诞辰者况南郊秋祀皆有合
祭之礼则诞辰并节令之祀亦宜罢免 议既上上曰
卿等言是修建斋醮遣官祭告并东岳真武城隍庙灵
济宫祭祀俱仍旧二徐真君并其父母妻宜革去帝号
止仍旧封号原冠袍等物换回焚毁今后福建冠袍每
六年一赍送馀如所议行之
   祭三清乐章
弘治八年十二月内阁大学士徐溥等奏近司礼监传
卷八十四 第 28b 页 WYG0598-0515b.png
示圣谕递出祭三清乐章令臣等改补进呈臣等谨按
天子祀天地天者至尊无对尽天下之物不足以报其
德惟诚意可以格之故礼以少为贵物以简为诚祭不
过南郊时不过孟春牲不过一牛书曰黩于祭祀时谓
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正此谓也汉祀五帝儒者尚
非之以为天止一人岂有五帝况三清者乃道家邪妄
之说谓一天之上有三大帝至以周时柱下史李耳当
之是以人鬼而加于天之上理之所必无者也若夫乐
卷八十四 第 29a 页 WYG0598-0515c.png
器之清浊乐音之高下制度节奏毫釐之际不容少差
差则反以召祸况制为时俗词曲以享神明亵渎尤甚
以此获福又岂有是理哉我朝天地合祭用正月皆太
祖所亲定乐器乐章皆太祖所亲制足以传之万世当
此之时岂有三清之祭俗曲之音今所递出乐章虽云
出于永乐大典盖是书之作博采兼收欲以尽天下之
事初未闻以此施之朝廷见诸行事以为后世法也陛
下纯诚至孝嗣统守成一以太祖为法以上追二帝三
卷八十四 第 29b 页 WYG0598-0515d.png
王之盛不宜以黩礼事天臣等读儒书穷圣道道家邪
妄之说未尝究心至于鄙亵词曲尤所不习不当以非
道事陛下所连日忧惶不敢奉命者实不愿陛下为此
举也近数月来凡奉中旨处分其合理者自当仰承德
意不敢违越间于民情有干治体相碍亦不敢苟且应
命以误陛下未免封还执奏至再至三迹似违忤情实
忠爱似此者多非但乐章一事而已疏入上嘉纳之
 礼部志稿卷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