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十二
卷八十二 第 1a 页 WYG0598-04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部志稿卷八十二
            明 俞汝楫 编
 郊祀备考
  郊祀
洪武二年上以每岁祀天地社稷岳镇海渎灵星诸神
皆设坛祭有定期然祭之日或为风雨所飘顿而升降
出入之际奔走百执事之人冠服沾湿非惟不便于行
卷八十二 第 1b 页 WYG0598-0460b.png
事又因以亵神因谕礼官考求前代有于坛为殿屋蔽
风雨便于行事者至是礼部尚书崔亮奏考宋祥符九
年议南郊坛祀昊天上帝或值雨雪则就太尉斋厅望
祭元经世大典载社稷坛壝外垣之内北垣之下亦尝
建屋七间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于
圜丘方丘坛南皆建殿九间社稷坛北建殿七间为望
祭之所遇风雨则于此望祭焉上从之亮又奏灵星寿
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禄诸神即周礼幽禜之祭也汉尝
卷八十二 第 2a 页 WYG0598-0461a.png
立灵星祠以祀之然星之祭所以坛而不屋者将以通
天地风雨霜露之气也屋而祭之似乖于礼故唐宋不
用然诸坛既为殿屋则灵星诸祀亦为殿望祀为便上
曰风雨星辰之神其气流通其神无所不在且祭坛有
屋所以栖神气风雨便于行事何不可也灵星诸神其
准汉制于城南为坛屋以祭亮又奏太常议寿星于圣
寿日致祭同日祭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示与民同受其
福也八月望日则祀灵星皆遣官行礼以为常制从之
卷八十二 第 2b 页 WYG0598-0461b.png
   郊前祭告百神
洪武二年二月礼部尚书崔亮奏按礼运曰礼行于郊
则百神受职沈括援唐制曰凡有事上帝则百神皆预
遣使祭告惟太庙则皇帝亲行祭告今拟圜丘方泽大
祀前期上亲告太庙仍遣使预告百神如祀圜丘则曰
某年月日皇帝有事于圜丘咨尔百神以相祀事方丘
亦如之仍增天下神祇坛于圜丘之东方泽之西其神
主皆题曰天下神祇诏从之
卷八十二 第 3a 页 WYG0598-0461c.png
   郊祭用陶器
洪武二年八月丁亥礼部奏按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
也器用陶匏瓦器尚质故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
之实疏曰外祀用瓦簋今祭祀用磁已合古意惟盘盂
之属与古之簠簋豋豆制异今拟凡祭器用磁其式皆
仿古之簠簋豋豆惟笾以竹诏从之
   木辂祀天
吴元年丙午夏四月乙卯上阅古车制至周礼五辂曰
卷八十二 第 3b 页 WYG0598-0461d.png
玉辂太侈何若止用木辂詹同对曰昔颜渊问为邦孔
子答以乘殷之辂即木辂是也孔子以其朴素浑坚质
而得中故取焉上曰以玉饰车考之古礼亦惟祀天用
之若常乘之车只宜用孔子所谓殷辂然祀天之际玉
辂或未备木辂亦未为不可参政张昶对曰木辂戎辂
也不可以祀天上曰孔子万世帝王之师其斟酌四代
礼乐实为万世之法乘木辂何损于祭祀事在诚敬不
在仪文也昶顿首谢
卷八十二 第 4a 页 WYG0598-0462a.png
   初定郊坛
吴元年秋七月癸丑圜丘方丘及社稷坛成圜丘在京
城东南正阳门外钟山之阳仿汉制为坛二成第一成
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正南陛九级广九尺五寸
东西北陛亦九级皆广八尺一寸坛面及趾甃以琉璃
砖四面琉璃阑干环之第二成周围坛面皆广二丈五
尺高八尺一寸正南陛九级广一丈二尺五寸东西北
陛九级皆广一丈一尺九寸五分坛南趾及阑干如上
卷八十二 第 4b 页 WYG0598-0462b.png
成之制壝去坛一十五丈高八尺一寸甃以砖四面为
灵星门南为门三中门广一丈二尺五寸左门一丈一
尺五分右门九尺五寸东西北各为门一各广九尺五
寸去壝一十五丈四面为灵星门南为门三中门广一
丈九尺五寸左门一丈二尺五寸右门一丈一尺九寸
五分东西北为门各一各广一丈一尺九寸五分四面
直门外各为甬道其广皆如门为天库五间在外墙北
灵星门外南向厨房五间西向库五间南向宰牲房三
卷八十二 第 5a 页 WYG0598-0462c.png
间天池二所俱在外墙东灵星门外东北隅牌楼二在
外墙灵星门外横甬道东西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
高九尺阔七尺开上南出户方丘在太平门外钟山之
北为坛二成第一成广六丈高六尺四出陛各广一丈
八级第二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高六尺四出陛南面
陛广一丈二尺八级东西北面陛各广一丈八级壝去
坛一十五丈高六尺四面为灵星门正南为门三中门
广一丈二尺六寸左门一丈一尺四寸右门一丈六寸
卷八十二 第 5b 页 WYG0598-0462d.png
东西北为门各一各广一丈四寸周围为外墙四面各
六十四丈皆为灵星门正南为门三中门广一丈六尺
四寸左门一丈二尺四寸右门一丈二尺二寸东西北
为门各一各广一丈二尺四寸库五间在外墙北灵星
门外南向厨房五间宰牲房三间皆南向天池一所在
外墙西灵星门外西南隅瘗坎在内壝外壬地社稷坛
在京城之西南皆北向社东稷西各广五丈高五尺四
出陛每陛五级坛用五色土色各随方上以黄土覆之
卷八十二 第 6a 页 WYG0598-0463a.png
坛相去五丈坛南各栽松树二坛同一壝壝方广三十
丈高五丈甃以砖四方有门各广一丈东饰以青西饰
以白南饰以赤北饰以黑瘗坎在稷坛西南砖砌之广
深各四尺周围筑坛开四门南为灵星门三北戟门五
东西戟门各三东西北门皆列二十四戟神厨三间在
墙外西北方宰牲池在神厨西社主用石高五尺阔二
尺上微锐立于坛上半在土中近南北向稷不用主
   定朝日夕月礼
卷八十二 第 6b 页 WYG0598-0463b.png
洪武三年正月礼部奏定朝日夕月礼按周礼大宗伯
以实柴祀日月星辰玉人之事圭璧五寸以祀日月星辰
礼记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祭日于坛祭月于坎
以别幽明以制上下考之古者祀日月其礼有六郊特
牲曰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于
东门之外祭义曰祭日于东郊祭月于西郊二也大宗
伯肆类于四郊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三也月令孟
冬祈来年于天宗天宗日月之类四也觐礼拜日于东门
卷八十二 第 7a 页 WYG0598-0463c.png
之外及祀方明礼日于南门之外礼月于北门之外五
也霜雪风雨之不时则禜日月六也说者谓因郊蜡而
祀之者非正祀也类禜而祀之与觐诸侯而礼之非常祀
也惟春分朝之于东门之外秋分夕之于西门之外者
祀之正与常者也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
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
为得阴阳之义若其次则大次小次重帟重案其牲体
则实柴其服则玄冕玄端其圭之缫藉则大采小采礼
卷八十二 第 7b 页 WYG0598-0463d.png
之之玉则一圭邸璧祀之之乐则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
凡见于周礼者如此秦祭八神六曰月主七曰日主雍
又有日月庙汉郊太乙朝日夕月改周法常以郊泰畤
质明出行宫东向揖日西向揖月又于殿下东西拜日
月宣帝于神山祠日莱山祠月魏明帝始朝日东郊夕
月西郊唐以二分日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宋以春分
朝日秋分夕月为大祀元于郊坛以日月从祀其二分
朝日夕月皇庆中议建立而不见施行今既以日月从
卷八十二 第 8a 页 WYG0598-0464a.png
祀于郊坛制朝日坛宜筑于城东门外高八尺夕月坛
宜筑于城西门外高八尺俱方广四丈两壝壝各二十
五步燎坛方八尺高一丈开上南出户方三尺神位以
松柏为之长二尺五寸阔五寸趺高五寸朱漆金字朝
日以春分日夕月以秋分日星辰则祔祭于月坛从之
   圜丘从祀简当
洪武三年上谕中书省参政陈亮侯至善曰司天台言
朔日以来日中有黑子其占多端朕观存心录以为祭
卷八十二 第 8b 页 WYG0598-0464b.png
天不慎所致今郊坛从祀礼文太简宜命礼部太常司
详议圜丘方丘增以十二月将旗纛之神于是礼部尚书
崔亮奏成周祭天惟祀帝与日月汉祭天有列星一千五
百十四位唐宋及元损益不同国朝前议圜丘从祀之
礼以汉唐为烦渎元止祀日月星辰太岁为简而当
   郊祀陈图籍
洪武三年癸酉太常少卿陈昩奏按周礼孟冬祀司民
司禄而献民数榖数则受而藏之盖民食皆命于天故
卷八十二 第 9a 页 WYG0598-0464c.png
民数有拜受之礼今圜丘郊祀宜以户口钱粮之籍陈
于台下礼毕藏之内府以见拜受民数榖数于天之义
亦圣朝一代之制也于是上命中书省臣凡行郊祀礼
以天下户口钱粮之籍陈于台下祭毕收入内库藏之
其天下城池山川地理形胜亦皆图以成书藏之内库
以垂久远
   朝日夕月祝文
洪武五年二月丁亥朝日仪与四年九月祭星辰同迎
卷八十二 第 9b 页 WYG0598-0464d.png
神执事者不斟酒亚献终献各执事者以爵受酒奠于
神位之前其祝文曰混沌之初两仪无象神光未著乃
穹壤既立神光运行照临下土万象昭明形影俱分四
时序而天地位民物蒙恩凡有国者咸脩祀事今年仲
春式遵古典谨以玉帛牲齐用伸祭告
   八月夕月仪
八月夕月仪与朝日同祝文曰维神钟阴之精配阳之
德历代相承祭以秋夕今兹时以秋分特备牲醴祭奠
卷八十二 第 10a 页 WYG0598-0465a.png
伏惟神鉴
   增列郊坛从祀
洪武三年礼部奏大明夜明星辰太岁既从祀于圜丘
而五岳四海五镇四渎亦既从祀于方丘矣独风云雷
雨及天下山川不得以类从祀非通敬于神明者也宜
增列于圜丘方丘从祀之次上从之遂命于圜丘坛下
壝内增设坛从祭风云雷雨之神于方丘坛下壝内增
设坛从祭天下山川之神其礼如太岁岳镇
卷八十二 第 10b 页 WYG0598-0465b.png
   夕月祀仪
洪武三年八月己卯夕月于西郊附祭周天星辰三献
礼俱先诣夜明神位前次诣星辰神位前仪并同朝日
但夜明犊用白星辰犊用纯帛俱白色其祝文 夜明
曰惟神太阴所钟承光于日配阳之德丽于穹碧维此
秋夕云敛气清仰瞻素辉神驭以升夜明有坛用申报
祭惟神鉴临万古不昧 星辰曰惟神罗列周天耿耿
其辉既瞻月驭众象以微上之所躔不必有应爰遵古
卷八十二 第 11a 页 WYG0598-0465c.png
典用伸报称仲秋礼记设坛既崇神其歆格鉴此寸衷
其乐迎神奏凝和之曲彻豆奏寿和之曲送神奏豫和
之曲望燎奏熙和之曲其乐章迎神曰吉日良辰祀典
式陈太阴夜明以及星辰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
迎来格来歆馀并同朝日
   别设星辰坛
洪武三年九月天寿圣节祭太庙上谓中书省臣曰日
月既皆设坛专祭而星辰乃祔祭于月坛非礼也宜别
卷八十二 第 11b 页 WYG0598-0465d.png
设坛专祭周天星辰于是礼部议于城南诸神享祭坛
正南向增造屋九间朝日夕月祭周天星辰俱于是行
礼其朝日夕月仍以春秋分祭星辰则于天寿圣节前
三日致祭从之
   初祀圜丘
洪武元年十一月庚子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正坛
第一成设上帝位南向玉用苍璧帛用苍色牲用苍犊
笾豆簠簋视宗庙豋一实以太羹爵三坛上设大尊二
卷八十二 第 12a 页 WYG0598-0466a.png
著尊牺尊山罍各一坛下设大尊一山罍二实以五齐
三酒祝一同玉帛设于坛西第二成设大明位在东星
辰位次之夜明位在西太岁位次之位用纯犊一币各
一大明用赤夜明星辰太岁皆用白笾豆各十笾视上
帝则减糗饵粉餈豆则减𩛆食糁食簠簋及豋同上帝
东西各设著尊二牺尊二实醴齐盎齐事酒(仪见职掌/)
   初祀方泽
洪武二年夏至祭皇地祇于方丘正坛第一成设皇地
卷八十二 第 12b 页 WYG0598-0466b.png
祇位正中南向玉用黄琮币用黄色第二成设五岳位
在东四海位次之五镇位在西四渎位次之位用纯犊
一五岳五镇帛各五四海四渎帛各随其方色散斋之
日皇帝备法驾至天下神祇坛祭告其正祭仪物礼乐
并与圜丘同但改望燎为望瘗其望瘗仪与社稷同祝
文曰臣荷眷佑戡定区宇为亿兆主今当夏至万物咸
亨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禋瘗用伸昭告其乐
章迎神曲曰坤德博厚物资以生承天时行光大且
卷八十二 第 13a 页 WYG0598-0466c.png
宁穆穆皇祇功化顺成来御方丘严恭奉迎奠玉帛云
地有四维大琮以方土有正色制币以黄敬存于中是
荐是将奠之几筵临鉴洋洋进俎云奉时纯牡其牡童
犊烹饪既严俎豆维肃升坛昭荐神光下烛眷佑邦家
报效惟笃初献云午为盛阳阴德初萌天地相遇品物
光荣吉日令辰明祀攸行进以醇醴展其洁清亚献云
至广无边道全持载山岳所凭海渎咸赖民资水土既
安且泰酌酒揭虔功德维大终献云庸𦕈之资有此疆
卷八十二 第 13b 页 WYG0598-0466d.png
宇匪臣所能仰承祐助恩崇父母臣欢鼓舞八音宣扬
叠佑明醑彻豆云牲牷在俎笾豆有实临之肸蚃匪惟
饮食登歌乃彻荐献爰毕执事奉承一其严慄送神云
神化无方妙用难量其功显融其祀悠长飙轮云旋龙
控鸾翔拜送稽首瞻礼馀光望瘗云牲醴制币馂馔惟
馨瘗之于坎以达神灵奉神于阴典礼是程企而望之
厚壤宽平礼成驾还率百官诣太庙以牲齐告祭还御
奉天殿百官行庆成礼
卷八十二 第 14a 页 WYG0598-0467a.png
   更定圜丘方泽从祀仪
洪武七年秋七月议增圜丘方丘从祀更定其仪并圜
丘坛第一成设昊天正位仁祖淳皇帝配位如旧第二
成东设大明位西设夜明位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
辰二坛分设于东西星辰之次东则太岁及五岳坛西
则风云雷雨及五镇坛内壝之外东西各二坛东四海
坛西四渎坛天下神祇二坛分设于海渎之次正配位
共设酒尊六于坛西大明夜明位各设酒尊三星辰牛
卷八十二 第 14b 页 WYG0598-0467b.png
一羊豕各三太岁牛羊豕各一馀悉如旧仪风云雷雨
帛四白色岳镇海渎帛与二年夏至祭方丘同馀并
同太岁坛天下神祇帛四白色牲用羊豕各五笾豆各
八笾视大明夜明则减白饼黑饼豆减脾析豚胉簠簋
三铏三壝内东西各设酒尊三帛篚三壝外东西各设
酒尊三帛篚二每位爵各三 方丘坛第一成设皇地
祇正位仁祖配位设如圜丘第二成东设五岳位西设
五镇位内壝之内东西各二坛东四海坛西四渎坛天
卷八十二 第 15a 页 WYG0598-0467c.png
下山川坛二复分设于海渎之次内壝之外东西各设
天下神祇坛一其陈设正配位如圜丘岳镇海渎与二
年夏至同但岳镇各设酒尊三天下山川坛牛一羊豕
各三馀与岳镇海渎同天下神祇与圜丘同壝内东西
各设酒尊三帛篚二壝外东西各设酒尊三帛篚一每
位爵各三前期皇帝斋三日前祀之四日百官于奉天
门观视戒牌是日太常卿至天下神祇坛奠告中书丞
相诣京都城隍发咨次日皇帝诣仁祖庙请配享其乐
卷八十二 第 15b 页 WYG0598-0467d.png
舞之制圜丘方丘乐各用编钟十六编磬十六琴十瑟
四搏拊二敔一柷一埙六□六箫八横笛四笙八应鼓
一籥四凤笙四协律郎一人服祭服手执麾幡乐生七
十三人舞武舞舞文舞各引舞二人执羽节武舞生六
十二人各执干戚文舞生六十二人各执羽籥其乐章
并与元年冬至二年夏至同
   改建合祀
洪武十年诏改建圜丘于南郊初圜丘在钟山之阳方
卷八十二 第 16a 页 WYG0598-0468a.png
丘在钟山之阴上以分祭天地揆之人情有所未安至
是欲举合祀之典乃命即圜丘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
名曰大祀殿𠡠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等董上丁亥冬至
始合天地于奉天殿祝文曰礼以义起贵乎情文两尽
曩者建国之初遵依古制分祀天地于南北郊周旋九
年于心未安诚以人君者父母天地仰覆载生成之恩
一也及其严奉禋祀则有南北之异揆以人事人子事
亲曷敢异处窃惟典礼其分祀者礼之文也其合祀者
卷八十二 第 16b 页 WYG0598-0468b.png
礼之情也徒泥其文而情不安不可谓礼方改建祀殿
功未就绪今朝堂适成时当冬至合祀于殿庭自今以
春夏合祀于南郊永为定礼谨奉皇考仁祖淳皇帝配
惟上帝皇地祇鉴之
十一年大祀殿成殿十二楹中四楹饰以金馀施三采
正中作石台设上帝皇祇神座于其上每岁正月初旬
择日合祭上具冕服行礼奉仁祖淳皇帝配享殿中殿
前为东西庑三十二楹正南为大祀门六楹节以步廊
卷八十二 第 17a 页 WYG0598-0468c.png
与殿庑通殿后为库六楹以贮神御之物名曰天库皆
覆以黄琉璃瓦设厨库于殿东少北设宰牲亭井于厨
东又少北皆以步廊甬道殿两庑后缭以周墙至南为
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内谓之内坛外周垣九里三十
步石门南为甬道三中曰神道左曰御道右曰王道道
之两傍稍低为从官之道斋宫在外垣内之西南东向
于是敕太常曰近命三公率工部役梓人于京城之南
创大祀殿以合祀皇天后土冬十月告功已成特命礼
卷八十二 第 17b 页 WYG0598-0468d.png
部去前代之祭期以岁正一祀古人祀天于南郊盖以
义起耳故曰南郊祀天以其阳生之月北郊祭地以其
阴生之月孰知至阳祭之于阴月至阴祭之于阳月于
理可疑且扫地而祭其来甚远盖言祀地尚实而不尚
华后世执古而不变遂使天地之享反不及人之享亦
执古而不变则当污尊而坏饮茹毛而饮血巢居而穴
处也以今言之世果可行乎斯不必然也今命太常每
岁合祭天地于春首正三阳交泰之时人事之始也其
卷八十二 第 18a 页 WYG0598-0469a.png
后大祀殿复易以青琉璃瓦云
   大祀殿礼成
洪武十二年正月己卯合祀天地于南郊大祀殿命魏
国公徐达及公侯等分献日月星辰岳镇海渎山川诸
神凡一十七坛正殿三坛昊天上帝皇地祇坛俱南向
仁祖配位坛西向丹墀之东为坛曰大明西向其西为
坛曰夜明东向两庑为坛各六星辰之坛分设于东西
日月之次东则太岁次五岳次四海西则风云雷雨次
卷八十二 第 18b 页 WYG0598-0469b.png
五镇次四渎天下山川神祇为坛二分设于海渎之次
各坛陈设仍旧仪但仁祖配位玉用苍璧太岁风云雷
雨盏各十东西庑各共设酒尊三爵一十八于坛之南
前期皇帝致斋五日前祭二日太常司同光禄司官诣
坛省牲至日奠玉帛进俎三献酒俱先诣上帝神位前
次诣皇地祇神位前次诣仁宗淳皇帝神位前馀悉仍
旧仪其祝文云嗣天子臣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后土皇
地祇时维孟春三阳交泰敬率臣僚以玉帛牺牲粢盛
卷八十二 第 19a 页 WYG0598-0469c.png
庶品恭祀于大祀殿备兹燎瘗皇考仁祖淳皇帝配神
礼毕诘旦驾还御奉天殿百官行庆成礼宴群臣于奉
天殿是祭也自斋誓百官至将祭之夕天宇澄清升坛
星纬昭焕祥飙庆云光彩辉煜上甚悦礼成敕中书省臣
胡惟庸等曰立纲陈纪治世驭民斯由上古之君立至
今相承而法则焉凡有国者必以祀事为先祀事之礼
起于古先圣王其周旋上下进退奠献莫不有仪然仪
必贵诚而人心叵测至诚者少不至诚者多暂诚者或
卷八十二 第 19b 页 WYG0598-0469d.png
有之若借礼设仪文饰太过使礼烦人倦而神厌享非
礼也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朕周
旋祀事十有一年见其仪太烦乃以义起更其仪式合
祀社稷既祀神乃观今十二年春始合天地大祀而上
下悦若有□蚃答于朕心尔中书下翰林令儒臣纪其
事以彰上帝皇祇之昭格而锡黔黎之福朕与卿等尚
夙夜无怠以答神明之休佑焉
  社稷祀
卷八十二 第 20a 页 WYG0598-0470a.png
  改建社稷坛
洪武十年命改建社稷坛先是上既改建太庙于雉门之左
而以社稷国初所建未尽合礼又以大社大稷分祭配祀皆
因前代之制欲更建之为一代之典遂命中书下礼部详议
其制至是礼部尚书张筹奏曰臣等奉诏考社稷配祀合
祭分祭之制及社主之设谨按通典颛顼祀共工氏子勾龙
为后土后土为社烈山氏子柱为稷稷田正也高辛唐虞夏皆
因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此社稷之祀所由始也
卷八十二 第 20b 页 WYG0598-0470b.png
商汤以旱而迁社以后稷代柱欲迁勾龙无可继者故止
然王肃谓社祭勾龙稷祭后稷皆人鬼非地神而陈氏礼
书又谓社所以祭五土之祇稷所以祭五榖之神郑康成
亦谓社为五土总神稷为原隰之神勾龙以有平水土之
功故配社祀之稷有播种之功故配稷祀之二说为不同
汉元始五年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唐宋及元
则又以勾龙配社周弃配稷盖本郑氏之说此配社之法
缘于古昔初无一定之论也至于社稷分合之义书召诰言
卷八十二 第 21a 页 WYG0598-0470c.png
社于新邑孔氏注曰社稷共牢又封人掌设王之社壝
注云不言稷者举社则稷从之如是则当时社与稷固
已合而一之矣陈氏礼书曰稷非土无以生土非稷无
以见生生之效故祭社必及稷以其同功均利而养人
也而山堂考索则曰土爰稼穑其本一也社为九土之
尊稷为五榖之长稷生于土则社与稷固不岐而二之
矣又曰祭主乎诚而已诚苟不至分祭何益是则社稷
之祭合而一之于古自有有徵也至于坛位则考之周
卷八十二 第 21b 页 WYG0598-0470d.png
制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起大事动大
众必先告于社而后出其制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尊
而亲之与先祖等汉建官大社大稷光武立大社稷于
洛阳在宗庙之右唐因隋制建于含光门之右大扺皆
本成周左祖右社之意社主之说周礼大司徒设其社
稷之壝而树之主各以野之所宜木名其社小宗伯立
军社郑注之社主用石为之盖以石者土地所生最为
坚实故也论语哀公门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
卷八十二 第 22a 页 WYG0598-0471a.png
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朱子云观古人意正以树为主
如今人称神树之类又曰社有主而稷无主此不可晓
恐不可以己意增添唐神龙中议立社韦叔夏引郑玄
议以为社主用石韩诗外传云天子社主长五尺方二
尺剡其上以象物生方其下以象地体埋其半以象根
在土中而本末均也宋初祭社稷正配位用神位版大
社又以石为主其形如钟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
下半其中植槐是则木主石主前代盖兼用矣今拟社
卷八十二 第 22b 页 WYG0598-0471b.png
稷合祭共为一坛皆设木主而丹漆之祭则设于坛上
祭毕收藏仍用石主埋坛之中如唐宋之制至于以勾
龙配社以弃配稷弃虽唐虞农官而勾龙共工氏之子
也祀之无义商汤欲迁之而未果汉尝易以夏禹而夏
禹今以列祀帝王之次弃稷亦配享先农请罢勾龙与
弃配位谨奉仁祖淳皇帝配享大社大稷以成一代之
盛典以明祖社尊而亲之之道上览奏称善遂命改作
社稷坛于午门之右其制社稷共为一坛坛成上广五
卷八十二 第 23a 页 WYG0598-0471c.png
尺下如上之数而加三尺崇五尺四尺陛筑以五色土
色如其方而覆以黄土坛四面皆甃以甓石主崇五尺
埋坛之中微露其末外壝墙崇五尺东西十九丈二尺
五寸南北如之设灵星门于四面壝墙各饰以方色东
青西白南赤北黑外为周垣东西广六十六丈七尺五
寸南北广八十六丈六尺五寸垣皆饰以红覆以黄璃
璃垣之北向设灵星门三门之外为祭殿以禦风雨凡
六楹深五丈九尺五寸连延十丈九尺五寸祭殿之北
卷八十二 第 23b 页 WYG0598-0471d.png
为拜殿六楹深三丈九尺五寸连延十丈九尺五寸拜
殿之外复设灵星门三垣之东西南三向设灵星门各
一西灵星门之内近南为神厨六楹深二丈九尺五寸
连延七丈九尺五寸又其南为神库六楹深广如神厨
西灵星门之外为宰牲房四楹中为涤牲池一井一
冬十月朔新建社稷坛成先是礼部尚书张筹奏天地
社稷宗庙崇敬之礼一也故书称成汤顾諟天之明命
以承上下神祇社稷宗庙罔不祇肃后世列为中祀失
卷八十二 第 24a 页 WYG0598-0472a.png
所以崇祀之意至唐升为上祀国朝之初仍列中祀而
临祭之期衣服或具通天冠绛纱袍或以皮弁行礼制
有未定今既考用古制右社稷左宗庙有事社稷则奉
仁祖皇帝配其礼重矣宜升为上祀具冕服以祭上是
之至是行奉安礼上冕服乘辂百官具祭服诣旧坛以
迁主告祭行献礼毕执事起石主舁之具仪卫作乐百
官前导上乘辂至新坛执事奏安石主于坛上别设木
主于神位具牲醴庶品行奉安礼升为上祀奉仁祖淳
卷八十二 第 24b 页 WYG0598-0472b.png
皇帝配
   祭大社稷仪物祝文
洪武十年二月戊子祭大社大稷前祭二日诣奉先殿
告仁祖淳皇帝配神祭日陈设太社在东太稷在西俱
北向仁祖淳皇帝在东西向太社太稷位各用犊一羊
一豕一豋一铏二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玉用二圭有
邸帛一黑色仁祖配位同不同玉共设酒尊三于坛之
西北东向爵九玉帛篚二帛篚一祝文一祝文曰惟神
卷八十二 第 25a 页 WYG0598-0472c.png
赞辅皇祇发生嘉榖粒我烝民万世永赖时当仲春礼
严告祀谨以玉帛牲齐粢盛庶品备兹瘗祭以皇考仁
祖淳皇帝配神其乐章迎神云余惟土榖兮造化功为
民立命兮当报崇民歌且舞兮候迓迎想圣来兮祥风
生钦当稽首兮告年丰初献云氤氲合兮物遂蒙民之
立命兮荷阴功余将玉帛兮献微衷初斟醴荐兮民福
洪亚献云余令乐舞兮再奉觞愿神昭格兮君民康思
必穆穆兮灵洋洋感厚恩兮拜祥光终献云干羽飞
卷八十二 第 25b 页 WYG0598-0472d.png
旋兮酒三行香烟缭绕兮云旌幢余今稽首兮忻且惶
神颜悦兮霞彩彰彻馔云初陈微礼兮神喜将琅然丝
竹兮乐舞扬愿祥普降兮遐迩方烝民率土兮尽安康
送神云氤氲氤氲兮祥光张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
瞻稽首兮去何方民福留兮时雨𤾉望瘗云奉肴羞兮
诣瘗方鸣鸾率舞兮声铿锵思神纳兮民福昂余今
稽首兮谢恩光
   定诸神祈报告祭礼
卷八十二 第 26a 页 WYG0598-0473a.png
洪武六年礼部尚书牛谅奏定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
渎山川城隍诸神祈报告祭神位春秋祈报凡一十五
坛中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凡五坛东西各五
坛东则四渎京畿山川春秋二季月将京都各府城隍
西则钟山甘肃山川夏冬二季月将旗纛战船等神若
有事告祭则设神位凡二十八坛中五坛与祈报同东
四渎京畿湖广山东河南北平广西四川甘肃等处山
川夏冬二季月将京都城隍凡一十二坛西钟山江西
卷八十二 第 26b 页 WYG0598-0473b.png
浙江福建山西陜西广东辽东山川春秋二季月将旗
纛战船等神凡一十一坛若亲祀则每坛牲用犊一羊
一豕一笾豆各十簠簋各二豋一铏二酒盏三十帛太
岁一风云雷雨四钟山一京畿山川四甘肃山川二春
夏秋冬四季月将各三京都各府城隍共二俱白色帛
岳五镇各五四海四各随方色四渎四黑色旗纛战船
等神共七黑色二白色五共用酒尊一十三祝一其祝
文曰惟神主司民物参赞天地化机发育有功考于古
卷八十二 第 27a 页 WYG0598-0473c.png
典历代有春告之礼今当一岁之初农事将兴谨以牲
醴庶品用伸祭告所冀风雨以时年岁丰稔民物咸遂
军民皆安秋报曰今农事告成谨以牲帛醴齐粢盛庶
品用伸报祭馀同春祈又命乐章迎神篇曰吉日良辰
祀典式陈太岁尊神雷雨风云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内
而中国外及四方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
来歆自奠帛以下则皆如旧文
   大社大稷祝文
卷八十二 第 27b 页 WYG0598-0473d.png
洪武二年定大社大稷祝文大社曰惟神德深造化赞
辅皇祇世物赖生所当告祀遵依古典行仲春礼谨以
牲币醴齐粢盛庶品式陈瘗祭以后土勾龙氏配神作
主大稷曰惟神嘉种生成明粢惟首帝命率育立我烝
民谨以牲币醴齐粢盛庶品式陈瘗祭以后稷配神作
主后土曰爰兹仲春遵依古典荐于大社惟神水土平
治永赖其功谨以牲币醴齐粢盛庶品陈于表位作主
侑神后稷曰爰兹仲春遵依古典荐于大稷维神勤农
卷八十二 第 28a 页 WYG0598-0474a.png
务本政成稼穑生民立命万世之功谨以牲币醴齐
粢盛庶品陈于表位作主侑神
   亲祭大社稷
洪武九年上亲祭大社大稷大社设正位在东配以后
土西向大稷设正位在西配以后稷东向太社大稷位
各用玉两邸币黑色牲用犊一羊一豕一笾豆各十笾
实以形盐薧鱼枣栗蓁菱芡鹿脯白饼黑饼豆实以
韭菹醯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脾析豚胉
卷八十二 第 28b 页 WYG0598-0474b.png
簠簋各二实以黍稷稻粱铏三实以和羹后土后稷位
并同但不用土大社坛正配位共设酒尊于坛东西向
实以汎齐盎齐祝二共设于坛西东向大稷坛正配位
共设酒尊三于坛西东向祝二共设于坛西向各坛爵
六同设于酒尊所先期皇帝散斋四日致斋三日陪祭
执事官同
   改正奉祖配社
嘉靖九年正月上谕礼部朕每以祭太社太稷奉我太
卷八十二 第 29a 页 WYG0598-0474c.png
祖太宗配窃有疑焉夫天地至尊次则宗庙又次则社
稷此序尊杀之理也奉祖配天则正矣又奉祖配社岂
不失其序欤或谓以祖配社乃亲亲之道也此我皇祖
时礼官之失也又谓后土勾龙氏乃共工之子祭之无
义夫勾龙氏有水土之功故取之配社犹以后稷配稷
同也未尝论其人况父不善而可恶及其子乎至如奉
祖配社尤为勿当屈其所尊义实不安宜如我皇祖高
皇帝之制大社以后土勾龙氏配大稷以后稷氏配详
卷八十二 第 29b 页 WYG0598-0474d.png
议具奏礼部言祀事重典请集多官会议上曰尊祖配
天具载礼制并无奉祖配社之文卿等亦曰未闻其他
异论之徒不足为较第宜求之人心可与否耳夫人心
未有不同不过是昔非今破乱吾事卿等既恐持论不
一其亟集廷臣议同者列名具疏异者自疏以闻于是
大学士张璁翟銮等议皆与上意合上遂命先期择日
躬告太庙及社稷礼卿时告后土勾龙氏及后稷氏坛
行礼其神牌即行成造具仪以闻
卷八十二 第 30a 页 WYG0598-0475a.png
 
 
 
 
 
 
 
 
卷八十二 第 30b 页 WYG0598-0475b.png
 
 
 
 
 
 
 
 礼部志稿卷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