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0575-052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三十一
仁和赵一清撰
滍水 淯水 㶏水 灈水
瀙水 潕水 涢水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全氏曰按左傅云楚子上与晋师夹泜而军杜
预曰泜水出鲁阳县东经襄城定陵入汝即滍水也盖音同字异耳)
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
水经注释卷三十一
仁和赵一清撰
滍水 淯水 㶏水 灈水
瀙水 潕水 涢水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全氏曰按左傅云楚子上与晋师夹泜而军杜
预曰泜水出鲁阳县东经襄城定陵入汝即滍水也盖音同字异耳)
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0575-0525d.png
惧而迁于鲁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
都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和
川太和城东北滍水出焉张衡南都赋曰其川渎则
滍澧𤄶浕发源岩穴布濩汗汗漭沆洋溢总括急趣
箭驰风疾者也滍水又历太和川东径小和川又东
温泉水注之水出北山阜七源奇发炎热特甚阚骃
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
殊而炎凉异致虽隆火盛日肃若冰谷矣浑流同溪
都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和
川太和城东北滍水出焉张衡南都赋曰其川渎则
滍澧𤄶浕发源岩穴布濩汗汗漭沆洋溢总括急趣
箭驰风疾者也滍水又历太和川东径小和川又东
温泉水注之水出北山阜七源奇发炎热特甚阚骃
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
殊而炎凉异致虽隆火盛日肃若冰谷矣浑流同溪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0575-0526a.png
南注滍水又东径胡木山东流又会温泉口水出北
山阜炎势奇毒疴疾之徒无能澡其冲漂救养者咸
去汤十许步别池然后可入汤侧有石铭云皇女汤
可以疗万疾者也故杜彦达云然如沸汤可以熟米
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饮多少自在四
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死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
心可以牢神存志即南都赋所谓汤谷涌其后者也
然宛县有紫山山东有一水东西十五里南北二百
山阜炎势奇毒疴疾之徒无能澡其冲漂救养者咸
去汤十许步别池然后可入汤侧有石铭云皇女汤
可以疗万疾者也故杜彦达云然如沸汤可以熟米
饮之愈百病道士清身沐浴一日三饮多少自在四
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死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
心可以牢神存志即南都赋所谓汤谷涌其后者也
然宛县有紫山山东有一水东西十五里南北二百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0575-0526b.png
步湛然冲满无所通会冬夏长温世亦谓之汤谷也
非鲁阳及南阳之县故也(一清按汉志宛鲁阳俱属南阳郡何以云非鲁阳及
南阳之县殊不可解郦盖以宛有汤谷鲁阳亦有之南都赋所云是宛之汤谷非鲁阳之汤水西京南阳
治宛而王莽更宛曰南阳故亦或有直称宛为南阳之县也然文义特晦)张平子广言土
地所苞明非此矣滍水又东房阳川水注之水出南
阳雉县西房阳川北流注于滍滍水之北有积石焉
世谓女灵山其山平地介立不连冈以成高峻石孤
峙不托势以自远四面壁绝极能灵举远望亭亭状
非鲁阳及南阳之县故也(一清按汉志宛鲁阳俱属南阳郡何以云非鲁阳及
南阳之县殊不可解郦盖以宛有汤谷鲁阳亦有之南都赋所云是宛之汤谷非鲁阳之汤水西京南阳
治宛而王莽更宛曰南阳故亦或有直称宛为南阳之县也然文义特晦)张平子广言土
地所苞明非此矣滍水又东房阳川水注之水出南
阳雉县西房阳川北流注于滍滍水之北有积石焉
世谓女灵山其山平地介立不连冈以成高峻石孤
峙不托势以自远四面壁绝极能灵举远望亭亭状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0575-0526c.png
若单楹插霄矣北面有如颓落劣得通步好事者时
有扳陟耳滍水又与波水合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
谷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
山波水所出也马融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
径蛮城下盖蛮别邑也俗谓之麻城非也波水又南
分三川于白亭东而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波水
之通称也是故阚骃有东北至定陵入汝之文(全氏曰周
礼豫州其川荥洛其浸波溠康成师古皆不知波水所在而以荥波之波当之后人或疑其非而以尔雅
有扳陟耳滍水又与波水合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
谷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
山波水所出也马融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
径蛮城下盖蛮别邑也俗谓之麻城非也波水又南
分三川于白亭东而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波水
之通称也是故阚骃有东北至定陵入汝之文(全氏曰周
礼豫州其川荥洛其浸波溠康成师古皆不知波水所在而以荥波之波当之后人或疑其非而以尔雅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0575-0526d.png
洛出为波之波当之不知荥洛既为川矣不应复以其支流为浸也波水自当以出霍阳由滍入汝之波
为是此可补入周礼注中)滍水又东径鲁阳县故城南城即刘累
之故邑也有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王莽之鲁山
也(一清按今汉志无此文)昔在于楚文子守之与韩搆难战有
返景之诚内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𨽻释跋曰□□正卫弹碑水经
作卫为灵帝中平二年立在汝州昆阳城中水经鲁阳县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平氏县有南阳都乡正
卫弹劝碑此则其一也赵氏误认卫为街遂云莫晓其为何碑予考其文则县令宁陵君承昆阳丧乱之
馀悯繇役之害结单言府班董科例收其旧直临时募顾不烦居民太守东郡王瑰丞济阴华林优恤民
为是此可补入周礼注中)滍水又东径鲁阳县故城南城即刘累
之故邑也有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王莽之鲁山
也(一清按今汉志无此文)昔在于楚文子守之与韩搆难战有
返景之诚内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𨽻释跋曰□□正卫弹碑水经
作卫为灵帝中平二年立在汝州昆阳城中水经鲁阳县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平氏县有南阳都乡正
卫弹劝碑此则其一也赵氏误认卫为街遂云莫晓其为何碑予考其文则县令宁陵君承昆阳丧乱之
馀悯繇役之害结单言府班董科例收其旧直临时募顾不烦居民太守东郡王瑰丞济阴华林优恤民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0575-0527a.png
隐为之立约自是之后吏无苛扰之烦野无愁痛之声其大略如此又云因民所利斯所谓惠康之策又
有轻赋敛及役艰苦之语颂则美其轻赋均约盖是纪述守今繇役条教也前书食货志月为更卒已复
为正注云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者正卒谓给中都官者卫宏汉官旧仪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
士一岁为材官习射御骑驰战阵又云民给正卫材官年五十六老哀乃得免为民酸枣令刘熊碑云悯
念丞民劳苦不均为作正弹造设门更此云都乡正卫弹者与刘君碑同困学纪闻曰周礼里宰以岁时
合耦于锄注云锄者里宰治处也若今街弹之室于此合耦使佐助疏谓汉时在街置室检弹一里之民
金石录有中平二年正月都乡正卫弹碑在昆阳城中赵明诚失于考礼注而郦氏注水经洪氏𨽻释皆
以街为卫又误矣汉书食货志言古制云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垫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
有轻赋敛及役艰苦之语颂则美其轻赋均约盖是纪述守今繇役条教也前书食货志月为更卒已复
为正注云更卒谓给郡县一月而更者正卒谓给中都官者卫宏汉官旧仪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为卫
士一岁为材官习射御骑驰战阵又云民给正卫材官年五十六老哀乃得免为民酸枣令刘熊碑云悯
念丞民劳苦不均为作正弹造设门更此云都乡正卫弹者与刘君碑同困学纪闻曰周礼里宰以岁时
合耦于锄注云锄者里宰治处也若今街弹之室于此合耦使佐助疏谓汉时在街置室检弹一里之民
金石录有中平二年正月都乡正卫弹碑在昆阳城中赵明诚失于考礼注而郦氏注水经洪氏𨽻释皆
以街为卫又误矣汉书食货志言古制云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垫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0575-0527b.png
亦如之里胥之塾其即里宰所谓锄者与续金石录云周礼里宰合耦于锄郑玄谓耦者里宰治处也若
今街弹之室疏云汉时在街置室检弹一里之民于此水经建宁三年改新丰为都乡而百官志凡州所
监为都都乡者都邑之乡若今之关厢也故乡曰某乡而都乡则无地名封爵有都乡侯在关内侯之上
正者汉官旧仪云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前汉食货志月为更卒已复为正
师古曰更卒给郡县一月而更正卒谓给中都官者此都乡之正也周礼于锄合耦以劝农汉人于街弹
之室纠弹不法昆阳当乱丧之馀徭役烦苦郡守县令班董科条收其旧直临时顾摹不烦居民立碑于
街弹公所以颂其德也洪氏云赵氏误认卫字为街改名街弹碑亦引卫宏汉官旧仪为證无论街弹见
于注疏若卫士乃正卒一岁以后所迁之名又一岁为材官骑士百官志注云凡八月都尉今长相丞尉
今街弹之室疏云汉时在街置室检弹一里之民于此水经建宁三年改新丰为都乡而百官志凡州所
监为都都乡者都邑之乡若今之关厢也故乡曰某乡而都乡则无地名封爵有都乡侯在关内侯之上
正者汉官旧仪云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骑士前汉食货志月为更卒已复为正
师古曰更卒给郡县一月而更正卒谓给中都官者此都乡之正也周礼于锄合耦以劝农汉人于街弹
之室纠弹不法昆阳当乱丧之馀徭役烦苦郡守县令班董科条收其旧直临时顾摹不烦居民立碑于
街弹公所以颂其德也洪氏云赵氏误认卫字为街改名街弹碑亦引卫宏汉官旧仪为證无论街弹见
于注疏若卫士乃正卒一岁以后所迁之名又一岁为材官骑士百官志注云凡八月都尉今长相丞尉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0575-0527c.png
课试殿最非若正卒亭长之所得纠弹也况去士字似不成语予意仍题街弹为得洪氏碑目云水经作
卫为赵作街弹按水经鲁阳县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卫为似人姓名在鲁阳非昆阳也如以卫字属之
上文则为碑二字题额又何说乎又引刘熊碑悯念烝民劳苦不均为作正弹按三国志吴张淑为司直
表正弹曲二十人专司不法与刘碑之正弹同非此碑之正系卒夫之名也况洪之所辨乃卫字若引刘
碑则正弹连合又何关涉乎卮林曰水经注鲁阳县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平氏县有南阳都乡正卫弹
劝碑卫之与街岂可强附者按郑玄驳许慎异义曰周礼六十五皆征之使为胥徒给公家之事如今之
正卫耳又张晏汉书注曰监门里正卫也正卫自是汉魏微官秩若封人仕同里宰不得以解街弹之室
也)
卫为赵作街弹按水经鲁阳县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卫为似人姓名在鲁阳非昆阳也如以卫字属之
上文则为碑二字题额又何说乎又引刘熊碑悯念烝民劳苦不均为作正弹按三国志吴张淑为司直
表正弹曲二十人专司不法与刘碑之正弹同非此碑之正系卒夫之名也况洪之所辨乃卫字若引刘
碑则正弹连合又何关涉乎卮林曰水经注鲁阳县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平氏县有南阳都乡正卫弹
劝碑卫之与街岂可强附者按郑玄驳许慎异义曰周礼六十五皆征之使为胥徒给公家之事如今之
正卫耳又张晏汉书注曰监门里正卫也正卫自是汉魏微官秩若封人仕同里宰不得以解街弹之室
也)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0575-0527d.png
滍水右合鲁阳关水水出鲁阳关外分头山横岭下
夹谷东北出入滍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发县北
牛兰山东南径鲁阳城东水侧有汉阳侯焦立碑牛
兰水又东南与柏树溪水合水出鲁山北峡谷中东
南流径鲁山西而南合牛兰水又东南径鲁山南阚
骃曰鲁阳县今其地鲁山是也水南注于滍滍水东
径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诗所谓应侯顺德者
也彭水注之俗谓之小滍水水出鲁阳县南彭山蚁
夹谷东北出入滍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发县北
牛兰山东南径鲁阳城东水侧有汉阳侯焦立碑牛
兰水又东南与柏树溪水合水出鲁山北峡谷中东
南流径鲁山西而南合牛兰水又东南径鲁山南阚
骃曰鲁阳县今其地鲁山是也水南注于滍滍水东
径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诗所谓应侯顺德者
也彭水注之俗谓之小滍水水出鲁阳县南彭山蚁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0575-0528a.png
坞东麓北流径彭山西下有彭山庙庙前有彭山碑
汉柦帝元嘉三年杜仲长立(一清按范史桓帝纪元嘉纪元仅二年至明年
夏五月改元曰永兴不得云三年也或碑以春立在未改元之先此与成阳灵台碑正同)彭水径
其西北汉安邑长尹俭墓东冢西有石庙庙前有两
石阙阙东有碑阙南有二狮子相对南有石碣二枚
石柱西南有两石羊中平四年立彭水又东北流直
应城南而入滍滍水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恃
山东南径应山北又南径应城西地理志曰故父城
汉柦帝元嘉三年杜仲长立(一清按范史桓帝纪元嘉纪元仅二年至明年
夏五月改元曰永兴不得云三年也或碑以春立在未改元之先此与成阳灵台碑正同)彭水径
其西北汉安邑长尹俭墓东冢西有石庙庙前有两
石阙阙东有碑阙南有二狮子相对南有石碣二枚
石柱西南有两石羊中平四年立彭水又东北流直
应城南而入滍滍水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恃
山东南径应山北又南径应城西地理志曰故父城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0575-0528b.png
县之应乡也周武王封其弟为侯国应劭曰韩诗外
傅称周武王与弟戏以桐叶为圭曰吾以封汝周公
曰天子无戏言王乃应时而封故曰应侯乡亦曰应
乡按吕氏春秋云成王以桐叶为圭封叔虞非应侯
也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矣(一清按吕氏春秋以下是
臣瓒说见汉志注师古曰武王之弟自封应国非桐圭之事应氏之说盖失之焉又摢左氏傅云䢴晋应
韩武之穆也则应侯武王之子又与志说不同)战国范睢所封邑也谓之应
水滍水又东径犨县故城北左傅昭公元年冬楚公
傅称周武王与弟戏以桐叶为圭曰吾以封汝周公
曰天子无戏言王乃应时而封故曰应侯乡亦曰应
乡按吕氏春秋云成王以桐叶为圭封叔虞非应侯
也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矣(一清按吕氏春秋以下是
臣瓒说见汉志注师古曰武王之弟自封应国非桐圭之事应氏之说盖失之焉又摢左氏傅云䢴晋应
韩武之穆也则应侯武王之子又与志说不同)战国范睢所封邑也谓之应
水滍水又东径犨县故城北左傅昭公元年冬楚公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0575-0528c.png
子围使伯州犁城犨是也出于鱼齿山下春秋襄公
十八年楚伐郑次于鱼陵涉于鱼齿之下甚雨楚师
多冻徒役几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
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矣所涉
即滍水也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
冢冢前有碑墓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
墓毁碑兽沦移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
去地减一丈许作制甚工左膞上刻作辟邪字门表
十八年楚伐郑次于鱼陵涉于鱼齿之下甚雨楚师
多冻徒役几尽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
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矣所涉
即滍水也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
冢冢前有碑墓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
墓毁碑兽沦移人有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
去地减一丈许作制甚工左膞上刻作辟邪字门表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0575-0528d.png
堑上起石桥历时不毁其碑云六帝四后是咨是诹
盖仕安帝没于柦后于时阍阉擅权五侯暴世割剥
公私以事生死夫封者表有德碑者颂有功自非此
徒何用许为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摹万古祗彰诮
辱呜呼愚亦甚矣(金石录跋尾曰吉成俟州辅碑名字已残阙其额题云汉故中常侍
长乐太仆吉成侯州君之铭辅姓名见范奕后汉书宦者傅以定策立桓帝与曹腾等七人同时封为亭
侯今此碑载当时诏书有云其封辅为叶吉成侯以此知其名辅而郦道元注水经云滍水南有汉中帝
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冢冢前有碑其辞云六帝四后是咨是诹今验其诏文实有此语独以辅为苞
盖仕安帝没于柦后于时阍阉擅权五侯暴世割剥
公私以事生死夫封者表有德碑者颂有功自非此
徒何用许为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摹万古祗彰诮
辱呜呼愚亦甚矣(金石录跋尾曰吉成俟州辅碑名字已残阙其额题云汉故中常侍
长乐太仆吉成侯州君之铭辅姓名见范奕后汉书宦者傅以定策立桓帝与曹腾等七人同时封为亭
侯今此碑载当时诏书有云其封辅为叶吉成侯以此知其名辅而郦道元注水经云滍水南有汉中帝
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冢冢前有碑其辞云六帝四后是咨是诹今验其诏文实有此语独以辅为苞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0575-0529a.png
盖水经之误当取汉史及此碑为正一清按辅碑载𨽻释其碑阙姓与字辅字无残阙赵德甫云名字残
阙盖榻本未善耳碑文云特以才明敏达拜小黄门还事和熹后孝安思皇后时为大宫令孝顺皇帝践
阼复拜小黄门迁臧府令当拜中常侍让与同郡锜任后以病孙位起家复拜谒者令中尚方令迁中常
侍遭顺帝弃天下扶佐孝冲孝质帝兼领黄门令顺烈皇后摄政拜长乐太仆遭孝质无嗣乃定册帷幕
援立圣主有定社稷之勋建和二年七月己巳封为叶吉成侯和平中复拜大长秋永寿二年十二月丙
子薨其铭词所谓六帝四后是咨其诹者也洪氏曰叶吉成者叶县之吉成亭也又碑阴有故京兆尹延
笃叔坚名字洪氏曰州辅碑目自汉阳太守而下四十有九人其人称邑曰冠军曰宛曰章陵曰新野曰
比阳曰鲁阳皆南阳之邑也馀人惟延笃有傅乃南阳犨人则不称邑者犨之人也碑云乡人姻族相与
阙盖榻本未善耳碑文云特以才明敏达拜小黄门还事和熹后孝安思皇后时为大宫令孝顺皇帝践
阼复拜小黄门迁臧府令当拜中常侍让与同郡锜任后以病孙位起家复拜谒者令中尚方令迁中常
侍遭顺帝弃天下扶佐孝冲孝质帝兼领黄门令顺烈皇后摄政拜长乐太仆遭孝质无嗣乃定册帷幕
援立圣主有定社稷之勋建和二年七月己巳封为叶吉成侯和平中复拜大长秋永寿二年十二月丙
子薨其铭词所谓六帝四后是咨其诹者也洪氏曰叶吉成者叶县之吉成亭也又碑阴有故京兆尹延
笃叔坚名字洪氏曰州辅碑目自汉阳太守而下四十有九人其人称邑曰冠军曰宛曰章陵曰新野曰
比阳曰鲁阳皆南阳之邑也馀人惟延笃有傅乃南阳犨人则不称邑者犨之人也碑云乡人姻族相与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0575-0529b.png
刋石则又知辅为犨县人也又金石录跋尾云余初得州君墓碑又览水经所载意此字犹存会故人董
之明守官汝颍间因托访求之持以见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见也其一乃天禄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
又云天禄近岁为村民所毁辟邪虽存然字画已残阙难辨)滍水又东犨水注之
俗谓之秋水非也水有二源东源出其县西南践犊
山东崖下水方五十许步不测其深东北流径犨县
南又东北屈径其县东而北合西流水西源出县西
南颇山北阜下东北径犨城西又屈径其县北东合
二水乱流北注于滍汉高祖入关破南阳太守吕齮
之明守官汝颍间因托访求之持以见寄其一辟邪道元所见也其一乃天禄字差大皆完好可喜之明
又云天禄近岁为村民所毁辟邪虽存然字画已残阙难辨)滍水又东犨水注之
俗谓之秋水非也水有二源东源出其县西南践犊
山东崖下水方五十许步不测其深东北流径犨县
南又东北屈径其县东而北合西流水西源出县西
南颇山北阜下东北径犨城西又屈径其县北东合
二水乱流北注于滍汉高祖入关破南阳太守吕齮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0575-0529c.png
于犨东即于是地滍水之阴也滍水又东南径昆阳
县故城北昔汉光武与王寻王邑战于昆阳败之走
者相腾践奔殪百馀里会大雨如注滍川盛溢虎豹
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
尤陈茂轻骑皆乘尸而渡矣
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又东过郾县南东入于汝
滍水东径西不羹亭南亭北背汝水于定陵城北东
入汝郾县在南不得过
县故城北昔汉光武与王寻王邑战于昆阳败之走
者相腾践奔殪百馀里会大雨如注滍川盛溢虎豹
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
尤陈茂轻骑皆乘尸而渡矣
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又东过郾县南东入于汝
滍水东径西不羹亭南亭北背汝水于定陵城北东
入汝郾县在南不得过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0575-0529d.png
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
东过宛县南(一清按汉志弘农郡卢氏县下云熊耳山右有淯水南至顺阳入沔考郦注以均水
当之其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之淯水方舆纪要云俗名白河径内乡县东径又东南流至南阳府城东绕城
南而达于新野县府境诸水悉会焉又南至光化县东北又东径故邓城东南而入于汉水地理志亦云南阳
郦县育水出西北南入汉与道元注正同二水源流既不相甚远而名称又复相似故详辨之如此)
淯水导源弘农东流径郦县故城北郭仲产曰郦县故
城在攻离山东郦旧县也三仓曰樊邓郦郦有二城
北郦也汉祖入关下淅郦即此县也淯水又东南流
东过宛县南(一清按汉志弘农郡卢氏县下云熊耳山右有淯水南至顺阳入沔考郦注以均水
当之其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之淯水方舆纪要云俗名白河径内乡县东径又东南流至南阳府城东绕城
南而达于新野县府境诸水悉会焉又南至光化县东北又东径故邓城东南而入于汉水地理志亦云南阳
郦县育水出西北南入汉与道元注正同二水源流既不相甚远而名称又复相似故详辨之如此)
淯水导源弘农东流径郦县故城北郭仲产曰郦县故
城在攻离山东郦旧县也三仓曰樊邓郦郦有二城
北郦也汉祖入关下淅郦即此县也淯水又东南流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0575-0530a.png
历雉县之雉衡山东径百章郭北又东鲁阳关水注
之水出鲁阳县南分水岭南水自岭南流北水从岭
北注故世俗谓此岭为分头也其水南流径鲁阳关
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是以张景阳诗云朝登鲁
阳关峡路峭且深亦司马之与母遇贼处也关水历
雉衡山西南径皇后城西建武元年世祖遣侍中傅
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百馀人宿卫
皇后道路归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
之水出鲁阳县南分水岭南水自岭南流北水从岭
北注故世俗谓此岭为分头也其水南流径鲁阳关
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是以张景阳诗云朝登鲁
阳关峡路峭且深亦司马之与母遇贼处也关水历
雉衡山西南径皇后城西建武元年世祖遣侍中傅
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百馀人宿卫
皇后道路归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0575-0530b.png
石室甚饰洁相傅名皇后浴室又所幸也关水又西
南径雉县故城南昔秦文公之世有伯阳者逢二童
曰舀曰被两童二雉也得雌者霸雄者王二童翻飞
化为双雉(一清按史记索隐引列异傅曰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
地下食死人脑媦乃言曰彼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宋书符瑞志媦作□晏公类要引此注是
舀与被乃两童子名可与郊祀志互证)光武获雉于此山以为中兴之
祥故置县以名焉(一清按汉志南阳郡雉县师古曰旧读雉音弋尔反而太康地志云
即陈仓人所逐二童子名宝鸡者雌止陈仓为石雄止此县故名雉县疑不可据也颜说是也盖雉县西
南径雉县故城南昔秦文公之世有伯阳者逢二童
曰舀曰被两童二雉也得雌者霸雄者王二童翻飞
化为双雉(一清按史记索隐引列异傅曰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
地下食死人脑媦乃言曰彼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宋书符瑞志媦作□晏公类要引此注是
舀与被乃两童子名可与郊祀志互证)光武获雉于此山以为中兴之
祥故置县以名焉(一清按汉志南阳郡雉县师古曰旧读雉音弋尔反而太康地志云
即陈仓人所逐二童子名宝鸡者雌止陈仓为石雄止此县故名雉县疑不可据也颜说是也盖雉县西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0575-0530c.png
京已有之是注云光武中兴置县亦非搜神记以为秦县得之)关水又屈而东南流
注于淯淯水又东南流径博望县故城东郭仲产曰
在郡东北一百二十里汉武帝置校尉张骞随大将
军卫青西征为军前导相望水草得以不乏元光六
年封骞为侯国地理志曰南阳有博望县王莽改之
曰宜乐也淯水又东南径西鄂县故城东应劭曰江
夏有鄂故加西也昔刘表之攻杜子绪于西鄂也功
曹柏孝长闻战鼓之音惧而闭户蒙被自覆渐登城
注于淯淯水又东南流径博望县故城东郭仲产曰
在郡东北一百二十里汉武帝置校尉张骞随大将
军卫青西征为军前导相望水草得以不乏元光六
年封骞为侯国地理志曰南阳有博望县王莽改之
曰宜乐也淯水又东南径西鄂县故城东应劭曰江
夏有鄂故加西也昔刘表之攻杜子绪于西鄂也功
曹柏孝长闻战鼓之音惧而闭户蒙被自覆渐登城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0575-0530d.png
而观言勇可习也淯水又南洱水注之水出弘农郡
卢氏县之熊耳山东南径郦县北东南径房阳城北
汉哀帝四年封南阳太守孙宠为侯国(一清按汉表作方阳云在
龙亢)俗谓之房阳川又径西鄂县南水北有张平子墓
墓之东侧坟有平子碑文字悉是古文篆额是崔瑗
之辞盛宏之郭仲产并云夏侯孝若为郡薄其文复
刋碑阴为铭然碑阴二铭乃是崔子玉及陈翕耳而
非孝若悉是𨽻字二首并存尝无毁坏又言墓次有
卢氏县之熊耳山东南径郦县北东南径房阳城北
汉哀帝四年封南阳太守孙宠为侯国(一清按汉表作方阳云在
龙亢)俗谓之房阳川又径西鄂县南水北有张平子墓
墓之东侧坟有平子碑文字悉是古文篆额是崔瑗
之辞盛宏之郭仲产并云夏侯孝若为郡薄其文复
刋碑阴为铭然碑阴二铭乃是崔子玉及陈翕耳而
非孝若悉是𨽻字二首并存尝无毁坏又言墓次有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0575-0531a.png
二碑今唯见一碑或是余夏景驿途疲而莫究矣(一清
按𨽻释跋曰世所傅凡百君子者即平子篆碑其石已中断合向城后碑始能成文此刻有夏侯湛姓名
而云书之碑侧盖郦氏考之不详又金石文冇河间相张平子碑具载其辞赵明诚金石录亦有之此即
崔瑗之作𨽻释载孝若之文而略子玉之撰盖授录之漏也)水南道侧有二石楼
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
馀石质青绿光可以鉴其上乐栌承栱雕檐四柱穷
巧绮刻妙绝人工题言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阳
西鄂人(一清按乐史云是北齐时人恐非)有三女无男而家累千金
按𨽻释跋曰世所傅凡百君子者即平子篆碑其石已中断合向城后碑始能成文此刻有夏侯湛姓名
而云书之碑侧盖郦氏考之不详又金石文冇河间相张平子碑具载其辞赵明诚金石录亦有之此即
崔瑗之作𨽻释载孝若之文而略子玉之撰盖授录之漏也)水南道侧有二石楼
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
馀石质青绿光可以鉴其上乐栌承栱雕檐四柱穷
巧绮刻妙绝人工题言蜀郡太守姓王字子雅南阳
西鄂人(一清按乐史云是北齐时人恐非)有三女无男而家累千金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0575-0531b.png
父没当葬女自相谓曰先君生我姊妹无男兄弟今
当安神元宅翳灵后土冥冥绝后何以彰吾君之德
各出钱五百万一女筑墓二女建楼以表孝思铭云
墓楼东平林下近坟墓而不能测其处所矣洱水又
东南注于淯水世谓之肄水肄洱声相近非也地理
志曰熊耳之山出三水洱水其一焉东南至鲁阳入
沔是也(一清按三水谓伊水育水即水经之均水也又有洱水汉志云过郡二行六百里师古曰
洱音耳过郡二谓弘农及南阳也)淯水又南径预山东山上有神庙
当安神元宅翳灵后土冥冥绝后何以彰吾君之德
各出钱五百万一女筑墓二女建楼以表孝思铭云
墓楼东平林下近坟墓而不能测其处所矣洱水又
东南注于淯水世谓之肄水肄洱声相近非也地理
志曰熊耳之山出三水洱水其一焉东南至鲁阳入
沔是也(一清按三水谓伊水育水即水经之均水也又有洱水汉志云过郡二行六百里师古曰
洱音耳过郡二谓弘农及南阳也)淯水又南径预山东山上有神庙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0575-0531c.png
俗名之为独山也山南有魏车骑将军黄权夫妻二
冢地道潜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
子及臣吏所树者也淯水又西南径史定伯碑南又
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自宛道途东
出赭阳西道方城建武三年世祖自赭阳西入破虏
将军邓奉怨汉掠新野拒瓜里上亲抟战降之夕阳
下遂斩奉郡国志所谓宛有瓜里津夕阳聚者也阻
桥即桓温故垒处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
冢地道潜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
子及臣吏所树者也淯水又西南径史定伯碑南又
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自宛道途东
出赭阳西道方城建武三年世祖自赭阳西入破虏
将军邓奉怨汉掠新野拒瓜里上亲抟战降之夕阳
下遂斩奉郡国志所谓宛有瓜里津夕阳聚者也阻
桥即桓温故垒处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0575-0531d.png
列营淯水又西南径晋蜀郡太守邓义山墓南又南
径宛城东其地故申伯之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
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
郡改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南阳刘善曰
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大城西南隅即古
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
大城其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
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周一百步高五尺盖
径宛城东其地故申伯之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
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
郡改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南阳刘善曰
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大城西南隅即古
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
大城其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
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周一百步高五尺盖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0575-0532a.png
更始所起也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五丈馀文帝黄初
中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径其县南故南都赋
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王莽地皇二年朱鲔等共于
城南会诸将设坛燔燎立圣公为天子于斯水上世
语曰张绣反公与战败子昂不能骑进马于公而昂
遇害魏书曰公南征至宛临淯水祠阵亡将士歔秋
流涕众皆哀恸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县北紫
山南径百里奚故宅奚宛人也于秦为贤大夫所谓
中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径其县南故南都赋
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王莽地皇二年朱鲔等共于
城南会诸将设坛燔燎立圣公为天子于斯水上世
语曰张绣反公与战败子昂不能骑进马于公而昂
遇害魏书曰公南征至宛临淯水祠阵亡将士歔秋
流涕众皆哀恸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县北紫
山南径百里奚故宅奚宛人也于秦为贤大夫所谓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0575-0532b.png
迷虞智秦者也梅溪又径宛西吕城东史记曰吕尚
先祖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故
因氏为吕尚也徐广史记音义曰吕在宛县高后四
年封昆弟子吕忿为吕城侯疑即此也又按新蔡县
有大吕小吕亭而未知所自也梅溪又南径杜衍县
东故城在西汉高帝七年封郎中王翳为侯国王莽
更之曰闰衍矣土地塾下湍溪是注古人于安众堨
之今游水是潴谓之安众港世祖建武三年上自宛
先祖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故
因氏为吕尚也徐广史记音义曰吕在宛县高后四
年封昆弟子吕忿为吕城侯疑即此也又按新蔡县
有大吕小吕亭而未知所自也梅溪又南径杜衍县
东故城在西汉高帝七年封郎中王翳为侯国王莽
更之曰闰衍矣土地塾下湍溪是注古人于安众堨
之今游水是潴谓之安众港世祖建武三年上自宛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0575-0532c.png
遣颍阳侯祭遵西击邓奉弟终破之于杜衍进兵涅
阳者也梅溪又南谓之石桥水又谓之汝溪合流而
左注淯水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
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
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
也盛宏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
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濆(一清按汉志南阳郡宛有北澨
山育阳有南澨聚诸儒或以为邑或以为地或以为水际及边地名而班固以为山)聚在淯阳
阳者也梅溪又南谓之石桥水又谓之汝溪合流而
左注淯水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
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
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
也盛宏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
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濆(一清按汉志南阳郡宛有北澨
山育阳有南澨聚诸儒或以为邑或以为地或以为水际及边地名而班固以为山)聚在淯阳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0575-0532d.png
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
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
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
阳又为立庙焉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有孔
嵩旧居嵩字仲山宛人与山阳范式有断金契贫无
养亲赁为阿街卒(一清按阿街卒古之所谓驺唱唐人谓之笼街喝道阿与呵通用而
范史范式傅作阿里街卒章怀注云阿里里名也是又不同)遣迎式式下车把臂
曰子怀道卒伍不亦痛乎嵩曰侯嬴贱役晨门卑下
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
黄巾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
阳又为立庙焉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有孔
嵩旧居嵩字仲山宛人与山阳范式有断金契贫无
养亲赁为阿街卒(一清按阿街卒古之所谓驺唱唐人谓之笼街喝道阿与呵通用而
范史范式傅作阿里街卒章怀注云阿里里名也是又不同)遣迎式式下车把臂
曰子怀道卒伍不亦痛乎嵩曰侯嬴贱役晨门卑下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0575-0533a.png
之位古人所不耻何痛之有故其赞曰仲山通达卷
舒无方屈身厮役挺秀含芳
又屈南过淯阳县东
淯水又南入县径小长安司马彪郡国志曰县有小
长安聚谢沈后汉书称光武攻育阳不下引兵欲攻
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于此淯水又西南径其县
故城南桓帝延熹七年封邓康为侯国(沈氏曰康封泚阳其弟秉
封淯阳)县故南阳典农治后以为淯阳郡省郡复县避
舒无方屈身厮役挺秀含芳
又屈南过淯阳县东
淯水又南入县径小长安司马彪郡国志曰县有小
长安聚谢沈后汉书称光武攻育阳不下引兵欲攻
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于此淯水又西南径其县
故城南桓帝延熹七年封邓康为侯国(沈氏曰康封泚阳其弟秉
封淯阳)县故南阳典农治后以为淯阳郡省郡复县避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0575-0533b.png
晋简文讳更名云阳焉淯水又径安乐郡北汉桓帝
建和六年封司徒胡广为淯阳县安乐乡侯(沈氏曰是元年)
今于其国立乐宅戌郭仲产襄阳记曰南阳城南九
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广字彦辅也善清言见
重当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
而易五男犹疑之终以忧殒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
名
又南过新野县西
建和六年封司徒胡广为淯阳县安乐乡侯(沈氏曰是元年)
今于其国立乐宅戌郭仲产襄阳记曰南阳城南九
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广字彦辅也善清言见
重当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
而易五男犹疑之终以忧殒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
名
又南过新野县西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0575-0533c.png
淯水又南入新野县枝津分派东南出苞隰衍注左
积为陂东西九里南北一十五里陂水所溉咸为艮
沃淯水又南与湍水会又南径新野县故城西世祖
之败小长安也姊元遇害上即位感悼姊没追谥元
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即此邑也晋咸宁二年封大司
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伍属棘阳
蔡阳穰邓山都封焉王文舒更立中隔(一清按下有脱文三国志
魏书王昶傅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馀里诸军散屯船在
积为陂东西九里南北一十五里陂水所溉咸为艮
沃淯水又南与湍水会又南径新野县故城西世祖
之败小长安也姊元遇害上即位感悼姊没追谥元
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即此邑也晋咸宁二年封大司
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伍属棘阳
蔡阳穰邓山都封焉王文舒更立中隔(一清按下有脱文三国志
魏书王昶傅昶以为国有常众战无常胜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阳三百馀里诸军散屯船在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0575-0533d.png
宣池有急不足相赴乃表徙治新野文舒昶字此即更立之事也)西即郡治东则民
居城西傍淯水又东与朝水合水出西北赤石山而
东南径冠军县界地名沙渠又东南径穰县故城南
楚别邑也秦拔鄢郢即以为县秦昭王封相魏冉为
侯邑王莽更名曰农穰也魏荆州刺史治朝水又东
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
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
灭庾氏取其陂故谚曰陂汪汪下田良樊子失业庾
居城西傍淯水又东与朝水合水出西北赤石山而
东南径冠军县界地名沙渠又东南径穰县故城南
楚别邑也秦拔鄢郢即以为县秦昭王封相魏冉为
侯邑王莽更名曰农穰也魏荆州刺史治朝水又东
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东西十里
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
灭庾氏取其陂故谚曰陂汪汪下田良樊子失业庾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0575-0534a.png
公昌昔在晋世杜预继信臣之业复六门之陂遏六
门之水(一清按信臣所开者只石碣耳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今注云云直似六门皆
信臣所开矣误也)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事见
六门碑六门既陂诸陂遂断朝水又东径朝阳县故
城北而东南注于淯水又东南与棘水合水上承赭
水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径小赭乡谓
之小赭水世祖建武三年成安侯臧宫从上击赭乡
东源方七八步腾涌若沸故世名之腾沸水南流径
门之水(一清按信臣所开者只石碣耳至元始五年更开三门为六石门今注云云直似六门皆
信臣所开矣误也)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事见
六门碑六门既陂诸陂遂断朝水又东径朝阳县故
城北而东南注于淯水又东南与棘水合水上承赭
水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径小赭乡谓
之小赭水世祖建武三年成安侯臧宫从上击赭乡
东源方七八步腾涌若沸故世名之腾沸水南流径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0575-0534b.png
于赭乡谓之赭水建武二年祭遵引兵南击董䜣于
赭乡以水氏县故有赭阳之名也地理志曰县有赭
水(一清按今汉志无是文)王莽曰阳城也汉哀帝改为顺阳(全氏
曰按汉志云博山哀帝置故顺阳非赭阳也道元于均水篇已言之)建武二年更封安
阳侯朱祐为赭阳侯赭水于县堨以为陂东西夹冈
水相去五六里左右合断冈两舌都水潭涨南北一
十馀里水决南渎下注为湾湾分为二西为赭水东
为荥源赭水参差流结两湖故有东陂西陂之名二
赭乡以水氏县故有赭阳之名也地理志曰县有赭
水(一清按今汉志无是文)王莽曰阳城也汉哀帝改为顺阳(全氏
曰按汉志云博山哀帝置故顺阳非赭阳也道元于均水篇已言之)建武二年更封安
阳侯朱祐为赭阳侯赭水于县堨以为陂东西夹冈
水相去五六里左右合断冈两舌都水潭涨南北一
十馀里水决南渎下注为湾湾分为二西为赭水东
为荥源赭水参差流结两湖故有东陂西陂之名二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0575-0534c.png
陂所导其分枝分东南至会口入泚是以地理志云
泚水赭水皆言入蔡(全氏曰按汉志无赭水入蔡语即此水入蔡亦是应劭说)互
受通称故也二湖流注合为黄水唯所受焉径棘阳
县之黄淳聚又谓之为黄淳水者也谢沈后汉书甄
阜等败光武于小长安东乘胜南渡黄淳水前营背
阻两川谓临泚水绝后桥示无还心汉兵击之三军
溃溺死黄淳水者二万人又东径棘阳县故城西应
劭曰县在棘水之阳是知斯水为棘水也汉高帝七
泚水赭水皆言入蔡(全氏曰按汉志无赭水入蔡语即此水入蔡亦是应劭说)互
受通称故也二湖流注合为黄水唯所受焉径棘阳
县之黄淳聚又谓之为黄淳水者也谢沈后汉书甄
阜等败光武于小长安东乘胜南渡黄淳水前营背
阻两川谓临泚水绝后桥示无还心汉兵击之三军
溃溺死黄淳水者二万人又东径棘阳县故城西应
劭曰县在棘水之阳是知斯水为棘水也汉高帝七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0575-0534d.png
年封杜得臣为侯国后汉兵起击唐子卿杀湖阳尉
进拔棘阳邓晨将宾客会光武于此县也棘水又南
径新野县历黄邮聚世祖建武三年傅俊岑彭进击
秦丰先拔黄邮者也谓之黄邮水大司马吴汉破秦
丰于斯水之上其众落悉为蛮居犹名之为黄邮蛮
棘水自新野县东而南流入于淯水谓之为力口也
棘力声相近当为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字从读
变若世以棘子木为力子木也淯水又东南径士林
进拔棘阳邓晨将宾客会光武于此县也棘水又南
径新野县历黄邮聚世祖建武三年傅俊岑彭进击
秦丰先拔黄邮者也谓之黄邮水大司马吴汉破秦
丰于斯水之上其众落悉为蛮居犹名之为黄邮蛮
棘水自新野县东而南流入于淯水谓之为力口也
棘力声相近当为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字从读
变若世以棘子木为力子木也淯水又东南径士林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0575-0535a.png
东戍名也戍有邸阁水左有豫章大陂下灌良畴三
千许顷也
南过邓县东
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淯水
右合浊水俗谓之弱沟水水上承白水于朝阳县东
南流径邓县故城南习凿齿襄阳记曰楚王至邓之
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浊水又东径邓塞南
即邓城东南小山也先后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
千许顷也
南过邓县东
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淯水
右合浊水俗谓之弱沟水水上承白水于朝阳县东
南流径邓县故城南习凿齿襄阳记曰楚王至邓之
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浊水又东径邓塞南
即邓城东南小山也先后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0575-0535b.png
黄祖于其下浊水东流注于淯淯水又南径邓塞东
又径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
楚与邓为好鄾人夺其币即是邑也司马彪以为邓
之鄾聚矣
南入于沔
㶏水出㶏强县南泽中东入颍
㶏水出颍川阳城县少室山东流注于颍水而乱流
东南径临颍县西北小㶏水出焉东径临颍县故城
又径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
楚与邓为好鄾人夺其币即是邑也司马彪以为邓
之鄾聚矣
南入于沔
㶏水出㶏强县南泽中东入颍
㶏水出颍川阳城县少室山东流注于颍水而乱流
东南径临颍县西北小㶏水出焉东径临颍县故城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0575-0535c.png
北㶏水又东径㶏阳城北又东径㶏强县故城南建
武元年世祖封扬化将军坚镡为侯国(沈氏曰据本傅是二年)
㶏水东为陶枢陂余案㶏阳城在㶏水南然则此城
正应为㶏阴城而有㶏阳之名者明在南犹有㶏水
故此城以阳为名矣颍水之南有二渎其南渎东南
流历临颍亭西东南入汝今无水也疑即㶏水之故
渎矣汝水于奇额城西别东派时人谓之大㶏水东
北流枝渎右出世谓之死汝也别汝又东北径召陵
武元年世祖封扬化将军坚镡为侯国(沈氏曰据本傅是二年)
㶏水东为陶枢陂余案㶏阳城在㶏水南然则此城
正应为㶏阴城而有㶏阳之名者明在南犹有㶏水
故此城以阳为名矣颍水之南有二渎其南渎东南
流历临颍亭西东南入汝今无水也疑即㶏水之故
渎矣汝水于奇额城西别东派时人谓之大㶏水东
北流枝渎右出世谓之死汝也别汝又东北径召陵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0575-0535d.png
城北练沟出焉别汝又东汾沟出焉别汝又东径征
羌城北水南有汾陂俗音粪(一清按三字注中注)汾水自别汝
东注而为此陂水积征羌城北四五里方三十里许
渎左合小㶏水水上承狼陂南流名曰巩水青陵陂
水自陂东注之东回又谓之小㶏水而南流注于大
㶏水大㶏水取称盖藉㶏沿注而总受其目矣又东
径西华县故城南又东径汝阳县故城北东注于颍
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
羌城北水南有汾陂俗音粪(一清按三字注中注)汾水自别汝
东注而为此陂水积征羌城北四五里方三十里许
渎左合小㶏水水上承狼陂南流名曰巩水青陵陂
水自陂东注之东回又谓之小㶏水而南流注于大
㶏水大㶏水取称盖藉㶏沿注而总受其目矣又东
径西华县故城南又东径汝阳县故城北东注于颍
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
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0575-0536a.png
县西北有堂溪城故房子国春秋定公五年吴王阖
闾弟夫槩奔楚封之于堂溪故曰吴房也汉高帝八
年封庄侯杨武为侯国建武中世祖封泗水王歙子
燀为堂溪侯(一清按章怀后汉书注曰燀字林云灼也音光善反或作燀)山溪有
白羊渊渊水旧出白羊汉武帝元封二年白羊出此
渊畜牧者祷祀之俗禁拍手尝有羊出水野毋惊扑
自此绝焉渊水下合灈水灈水东径灈阳县故城西
东流入瀙水乱流径其县南世祖建武元年封吴汉
闾弟夫槩奔楚封之于堂溪故曰吴房也汉高帝八
年封庄侯杨武为侯国建武中世祖封泗水王歙子
燀为堂溪侯(一清按章怀后汉书注曰燀字林云灼也音光善反或作燀)山溪有
白羊渊渊水旧出白羊汉武帝元封二年白羊出此
渊畜牧者祷祀之俗禁拍手尝有羊出水野毋惊扑
自此绝焉渊水下合灈水灈水东径灈阳县故城西
东流入瀙水乱流径其县南世祖建武元年封吴汉
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0575-0536b.png
孙旦为侯国(沈氏曰吴汉三孙皆以建武二十八年封吴旦吴旴吴国也而水经注皆以为
元年误矣)其水又东入于汝水
瀙水出潕阴县东上界山
山海经谓之视水也郭景纯注或曰视宜为瀙出葴
山许慎云出中阳山(一清按汉志作中阴山方舆纪要云中阳山在唐县东七十里
一名慈丘山隋因此置慈丘县)皆山之殊目也而东与泌水合水出
潕阴县旱山东北流注瀙瀙水又东北杀水出西南
大熟之山东北流入于瀙瀙水又东沦水注之水出
元年误矣)其水又东入于汝水
瀙水出潕阴县东上界山
山海经谓之视水也郭景纯注或曰视宜为瀙出葴
山许慎云出中阳山(一清按汉志作中阴山方舆纪要云中阳山在唐县东七十里
一名慈丘山隋因此置慈丘县)皆山之殊目也而东与泌水合水出
潕阴县旱山东北流注瀙瀙水又东北杀水出西南
大熟之山东北流入于瀙瀙水又东沦水注之水出
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0575-0536c.png
宣山东南流注瀙水瀙水又东得奥水口水西出奥
山东入于瀙水也
东过吴房县南又东过灈阳县南
应劭曰灈水出吴房县东入瀙县之西北即两川之
交会也
又东过上蔡县南东入汝
潕水出潕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
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经书
山东入于瀙水也
东过吴房县南又东过灈阳县南
应劭曰灈水出吴房县东入瀙县之西北即两川之
交会也
又东过上蔡县南东入汝
潕水出潕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
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经书
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0575-0536d.png
扶予者其山之异名乎荥水上承赭水东流左与西
辽水合又东东辽水注之俱导北山而南流注于荥
荥水又东北于潕阴县北左会潕水之道稍西不出
其县南其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
侯国汉以为阳山县(一清按是句文义未详)魏武与张绣战于
宛马名绝景为流矢所中公伤右臂引还潕阴即是
地也城之东有马仁陂郭仲产曰陂在泚阳县五十
里盖地百顷其所周溉田万顷随年变种境无俭岁
辽水合又东东辽水注之俱导北山而南流注于荥
荥水又东北于潕阴县北左会潕水之道稍西不出
其县南其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
侯国汉以为阳山县(一清按是句文义未详)魏武与张绣战于
宛马名绝景为流矢所中公伤右臂引还潕阴即是
地也城之东有马仁陂郭仲产曰陂在泚阳县五十
里盖地百顷其所周溉田万顷随年变种境无俭岁
卷三十一 第 24a 页 WYG0575-0537a.png
陂水三周其隍故渎自隍西南而会于泚潕水不得
复径其南也且邑号潕阴故无出南之理出南则为
阳也非直不究又不思矣潕水又东北澧水注之水
出雉衡东山南径建城东建当为卷字读误耳郡国
志云叶县有卷城其水又东流入于叶陂水东北径
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有溪水
出黄城山东北径方城郡国志曰叶县有方城郭仲
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
复径其南也且邑号潕阴故无出南之理出南则为
阳也非直不究又不思矣潕水又东北澧水注之水
出雉衡东山南径建城东建当为卷字读误耳郡国
志云叶县有卷城其水又东流入于叶陂水东北径
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有溪水
出黄城山东北径方城郡国志曰叶县有方城郭仲
产曰苦菜于东之间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
卷三十一 第 24b 页 WYG0575-0537b.png
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菜即黄城也及于
东通为方城矣世谓之方城山水东流注潕水故地
理志曰南阳叶方城邑西有黄城山(全氏曰按汉志曰叶有长城号
曰方城未尝云黄城也是注所引或别有一地理志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出圣贤冢墓记)是长
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尸子曰
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盛宏之云叶东界有
故城始犨县东至瀙水径泚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
号为方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北面虽
东通为方城矣世谓之方城山水东流注潕水故地
理志曰南阳叶方城邑西有黄城山(全氏曰按汉志曰叶有长城号
曰方城未尝云黄城也是注所引或别有一地理志一清按寰宇记引此文出圣贤冢墓记)是长
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尸子曰
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盛宏之云叶东界有
故城始犨县东至瀙水径泚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
号为方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北面虽
卷三十一 第 25a 页 WYG0575-0537c.png
无基筑皆连山相接而汉水流其南故屈完答齐桓
公云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郡国志曰叶县
有长城山曰方城指此城也潕水又东北历潕阳县
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樊哙为侯国也
又东过西平县北
县故柏国也春秋左傅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
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
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于定国为侯国(全氏曰按本表
公云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郡国志曰叶县
有长城山曰方城指此城也潕水又东北历潕阳县
故城南汉高祖六年封樊哙为侯国也
又东过西平县北
县故柏国也春秋左傅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
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
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于定国为侯国(全氏曰按本表
卷三十一 第 25b 页 WYG0575-0537d.png
曰临淮)王莽更之曰新亭晋太康地志曰县有龙泉水
可以砥砺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
之剑为楚宝也县出名金古有铁官
又东过郾县南
郾县故城去此远矣不得过
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
汉安帝永初二年分汝南郡之上蔡县置定颍县延
光中以阳翟郭镇为尚书令封颍侯即此邑也(一清按后
可以砥砺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
之剑为楚宝也县出名金古有铁官
又东过郾县南
郾县故城去此远矣不得过
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
汉安帝永初二年分汝南郡之上蔡县置定颍县延
光中以阳翟郭镇为尚书令封颍侯即此邑也(一清按后
卷三十一 第 26a 页 WYG0575-0538a.png
汉书镇以诛阖景拥顺帝封是永建元年不在延光年也延光乃安帝年号)
涢水出蔡阳县
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
北磐基所跨广圆一百馀里峰曰县钩处平原众阜
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峻岩高皆数
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钟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
所及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
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极穷深以穴内常有风爇
涢水出蔡阳县
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
北磐基所跨广圆一百馀里峰曰县钩处平原众阜
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峻岩高皆数
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钟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
所及穴中多钟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
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极穷深以穴内常有风爇
卷三十一 第 26b 页 WYG0575-0538b.png
无能经久故也涢水出于其阴初流浅狭远乃广厚
可以浮舟筏巨川矣时人以涢水所导故亦谓之为
涢山矣涢水东北流合石水石水出大洪山东北流
注于涢谓之小涢水而乱流东北径上唐县故城南
本蔡阳之上唐乡旧唐侯国春秋定公三年唐成公
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止之三年唐人窃
马而献之子常归唐侯是也涢水又东均水注之水
出大洪山东北流径土山北水出土山又东北流入
可以浮舟筏巨川矣时人以涢水所导故亦谓之为
涢山矣涢水东北流合石水石水出大洪山东北流
注于涢谓之小涢水而乱流东北径上唐县故城南
本蔡阳之上唐乡旧唐侯国春秋定公三年唐成公
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止之三年唐人窃
马而献之子常归唐侯是也涢水又东均水注之水
出大洪山东北流径土山北水出土山又东北流入
卷三十一 第 27a 页 WYG0575-0538c.png
于涢水涢水又屈而东南流
东南过隋县西
县故隋国矣春秋左傅所谓汉东之国隋为大者也
楚灭之以为县晋武帝太康中立为郡(金石文字记曰皇甫诞碑
隋字作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王知敬李卫公碑高宗李英公碑天后顺临碑于
敬之华阳观王先生碑裴㴶少林寺碑皆然当日金石之文二字通用自司马温公作通鉴以后始壹用
隋字而水经注涢水随县字作隋则知此自古人省笔之法谓文帝始去辵而为隋者未必然也)有
溠水出县西北黄山南径㵐西县西又东南㵐水入
东南过隋县西
县故隋国矣春秋左傅所谓汉东之国隋为大者也
楚灭之以为县晋武帝太康中立为郡(金石文字记曰皇甫诞碑
隋字作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王知敬李卫公碑高宗李英公碑天后顺临碑于
敬之华阳观王先生碑裴㴶少林寺碑皆然当日金石之文二字通用自司马温公作通鉴以后始壹用
隋字而水经注涢水随县字作隋则知此自古人省笔之法谓文帝始去辵而为隋者未必然也)有
溠水出县西北黄山南径㵐西县西又东南㵐水入
卷三十一 第 27b 页 WYG0575-0538d.png
焉㵐水出桐柏山之阳吕忱曰水在义阳㵐水东南
径㵐西县西又东南流入于溠溠水又东南径隋县
故城西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斗祁莫
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
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
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丘
南有隋季良大夫池(朱氏谋㙔笺曰左傅作季梁一清按季良音同通同二十一卷
渠水注扶沟县袁梁碑其碑本作良是其證也)其水又南与义井水合水出
径㵐西县西又东南流入于溠溠水又东南径隋县
故城西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隋令尹斗祁莫
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
丘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
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丘
南有隋季良大夫池(朱氏谋㙔笺曰左傅作季梁一清按季良音同通同二十一卷
渠水注扶沟县袁梁碑其碑本作良是其證也)其水又南与义井水合水出
卷三十一 第 28a 页 WYG0575-0539a.png
隋城东南井泉尝涌溢而津注冬夏不异相承谓之
义井下流合溠溠水又南流注于涢(全氏曰按溠水豫州浸康成师
古皆疑其地不应在豫然职方之地犬牙相错荆州之浸为颍则知豫之溠亦其例也)涢水又
会于枝水水源亦出大洪山而东流注于涢涢水又
径隋县南隋城山北而东南注
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
隋水出隋郡永阳县东石龙山(全氏曰史记春申君说秦昭王云随水右
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小司马曰今邓州之西也)西北流南回径永阳
义井下流合溠溠水又南流注于涢(全氏曰按溠水豫州浸康成师
古皆疑其地不应在豫然职方之地犬牙相错荆州之浸为颍则知豫之溠亦其例也)涢水又
会于枝水水源亦出大洪山而东流注于涢涢水又
径隋县南隋城山北而东南注
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
隋水出隋郡永阳县东石龙山(全氏曰史记春申君说秦昭王云随水右
壤皆广川大水山林溪谷不食之地小司马曰今邓州之西也)西北流南回径永阳
卷三十一 第 28b 页 WYG0575-0539b.png
县西历横尾山即禹贡之陪尾也(禹贡锥指曰传云洛经熊耳伊经外
方淮出桐柏经陪尾今安陆北有横山即汉志所谓横尾山古文以为陪尾者也元和志云陪尾山一名
横尾山在安陆县北六十里淮水曷尝经此傅谬禹导山至陪尾盖实为泗水泗之与淮犹伊之与洛也
水经注云博物志曰泗出陪尾隋志泗水县有陪尾山今在县东五十里国百诗云周礼保章氏疏曰外
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属摇光星贾公彦实从春秋纬文来则汉人早作是解博物志固有所受之也一
清按郦注泗水篇说引博物志之言则是注不应又引汉志以安陆之横尾为陪尾岂非自相舛错与卷
末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亦同此误)隋水又西南至安陆县故城西故
郧城也因冈为墉峻不假筑涢水会之又南径石岩
方淮出桐柏经陪尾今安陆北有横山即汉志所谓横尾山古文以为陪尾者也元和志云陪尾山一名
横尾山在安陆县北六十里淮水曷尝经此傅谬禹导山至陪尾盖实为泗水泗之与淮犹伊之与洛也
水经注云博物志曰泗出陪尾隋志泗水县有陪尾山今在县东五十里国百诗云周礼保章氏疏曰外
方熊耳以至泗水陪尾属摇光星贾公彦实从春秋纬文来则汉人早作是解博物志固有所受之也一
清按郦注泗水篇说引博物志之言则是注不应又引汉志以安陆之横尾为陪尾岂非自相舛错与卷
末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亦同此误)隋水又西南至安陆县故城西故
郧城也因冈为墉峻不假筑涢水会之又南径石岩
卷三十一 第 29a 页 WYG0575-0539c.png
山北昔张昌作乱于其下笼彩凤以惑众晋太安二
年镇南将军刘宏遣牙门皮初与张昌战于清水昌
败追斩于江涘即春秋左傅定公四年吴败楚于柏
举从之及于清发盖涢水之通称矣涢水又东南流
而右会富水出竟陵郡新市县东北大阳山水有二
源也大富水出山之阳南流而左合小富水水出山
之东而南径三王城东前汉末王匡王凤王常所屯
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文字阚落不可复识其
年镇南将军刘宏遣牙门皮初与张昌战于清水昌
败追斩于江涘即春秋左傅定公四年吴败楚于柏
举从之及于清发盖涢水之通称矣涢水又东南流
而右会富水出竟陵郡新市县东北大阳山水有二
源也大富水出山之阳南流而左合小富水水出山
之东而南径三王城东前汉末王匡王凤王常所屯
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文字阚落不可复识其
卷三十一 第 29b 页 WYG0575-0539d.png
水屈而西南流右合大富水俗谓之大泌水也又西
南流径杜城西新市县治也郡国志以为南新市也
中山有新市故此加南分安陆立又王匡中兴初举
兵于县号曰新市兵者也富水又东南流于安陆界
左合土山水世谓之章水水出土山南径隋郡平林
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中兴之始
兵有新市平林之号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入
于涢涢水又径新城南永和五年晋大司马桓温筑
南流径杜城西新市县治也郡国志以为南新市也
中山有新市故此加南分安陆立又王匡中兴初举
兵于县号曰新市兵者也富水又东南流于安陆界
左合土山水世谓之章水水出土山南径隋郡平林
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中兴之始
兵有新市平林之号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入
于涢涢水又径新城南永和五年晋大司马桓温筑
卷三十一 第 30a 页 WYG0575-0540a.png
涢水又会温水温水出竟陵之新阳县东泽中口径
二丈五尺垠岸重沙端净可爱靖以察之则渊泉如
镜闻人声则扬汤奋发无所复见矣其热可以燖鸡
洪浏百馀步冷若寒泉东南流注于涢水又右得潼
水水出江夏郡之曲陵县西北潼山东南流径其县
南县治石潼故城城圆而不方东入安陆注于涢水
又东南入于夏
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谓之涢口
二丈五尺垠岸重沙端净可爱靖以察之则渊泉如
镜闻人声则扬汤奋发无所复见矣其热可以燖鸡
洪浏百馀步冷若寒泉东南流注于涢水又右得潼
水水出江夏郡之曲陵县西北潼山东南流径其县
南县治石潼故城城圆而不方东入安陆注于涢水
又东南入于夏
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谓之涢口
卷三十一 第 30b 页 WYG0575-0540b.png
也
水经注释卷三十一
水经注释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