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575-04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水经注释卷二十四

  仁和赵一清撰

  睢水 瓠子水 汶水

  睢水出梁郡鄢县

  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东北流地理志曰睢水首
受陈留浚仪蒗荡水也经言出鄢非矣又东径高阳
故亭北俗谓之陈留北城非也苏林曰高阳者陈留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575-0409b.png
北县也按在留故乡聚名也有汉广野君庙碑延熹
六年十二月雍丘令董生(何氏曰𨽻释作董之乃董督之义一清按斯言未安)
仰馀徽于千载遵茂美于绝代命县人苌照为文用
章不朽之德其略云辍洗分餐咨谋帝猷陈郑有涿
鹿之功海岱无牧野之战大康华夏绥靖藜物生民
以来功盛莫崇今故宇无闻而单碑介立矣陈留风
俗传曰郦氏居于高阳沛公攻陈留县郦食其有功
封高阳侯(全氏曰按食其生前未尝封侯是因其子高梁侯疥而误)有郦峻字文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575-0409c.png
山官至公府掾大将军商有功食邑于涿故自陈留
徙涿县有鉼亭乡建武二年世祖封王常为侯国也
(一清按王常封山桑侯不闻在陈留也岂由乡亭进封而史传失之乎)睢水又东径雍
丘县故城北县旧把国也殷汤周武以封夏后继禹
之嗣楚灭把秦以为县圈称曰县有五陵之名故以
氏县矣城内有夏后祠昔在二代享祀不辍秦始皇
围筑其表为大城而以县焉睢水又东水积成湖俗
谓之白羊陂陂方四十里右则奸梁陂水注之其水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575-0409d.png
上承陂水东北径雍邱城北又东分为两渎谓之双
沟俱入白羊陂陂水东合洛架水口水上承汳水谓
之洛架水东南流入于睢水睢水又东径襄邑县故
城北又东径雍丘城北睢水又东径宁陵县故城南
故葛伯国也王莽改曰康善矣历鄢县北二城南北
相去五十里故经有出鄢之文城东七里水次有单
父令杨彦尚书郎杨禅字文节兄弟二碑汉光和中
立也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575-0410a.png
  又东过睢阳县南

  睢水又东径横城北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乐大
心丰愆华牼禦华向于横杜预曰梁国睢阳县南有
横亭今在睢阳县西南世谓之光城盖光横声相近
习传之非也睢水又径新城北即宋之新城亭也春
秋左传文公十四年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
曹伯晋赵盾盟于新城者也睢水又东径高乡亭北
又东径亳城北南亳也即汤所都矣睢水又东径睢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575-0410b.png
阳县故城南周武王封微子启于宋以嗣殷后为宋
都也(一清按尚书序史记周本纪宋微子世家皆云周公承成王命以封微子于宋注云武王误也)
昔宋元君梦江使乘辎车被绣衣而谒于元君元君
感卫平之言而求之于泉阳男子余且献神龟于此
矣秦始皇二十二年以为砀郡汉高祖尝以沛公为
碣郡长天下既定五年为梁国(全氏曰阎若璩云睢阳是梁都而班志置
之第八其第一县乃砀也按秦立砀郡则砀县乃秦之治所及汉改治睢阳孟坚或仍秦地图之旧而未
及改正耳)文帝十二年封少子武为梁王太后之爱子景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575-0410c.png
帝宠弟也是以警卫貂侍饰同天子藏珍积宝多拟
京师招延豪杰士咸归之长卿之徒免官来游广睢
阳城七十里大治宫观台苑屏榭势并皇居其所经
构也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创传由此始也城西门
即寇先鼓琴处也先好钓居睢水傍宋景公问道不
告杀之后十年止此门鼓琴而去宋人家家奉事之
南门曰卢门也春秋华氏居卢门里叛杜预曰卢门
宋城南门也司马彪郡国志曰睢阳县有卢门亭城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575-0410d.png
内有高台甚秀广巍然介立超焉独上谓之蠡台亦
曰升台焉当昔全盛之时故与云霞俱远矣续述征
记曰回道似蠡故谓之蠡台非也余按阙子称宋景
公使工人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迟也对曰臣不
复见君矣臣之精尽于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景
公登虎圈之台援弓东面而射之矢踰于西霜之山
(朱氏谋㙔笺曰艺文类聚作孟霜之山)集于彭城之东馀势逸劲犹饮
羽于石梁然则蠡台即是虎圈台也盖宋世牢虎所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575-0411a.png
在矣晋太和中大司马桓温入河命豫州刺史袁真
开石门鲜卑坚戌此台真顿甲坚城之下不果而还
蠡台如西又有一台俗谓之女郎台台之西北城中
有凉马台台东有曲池池北列两钓台水周六七百
步蠡台直东又有一台世谓之雀台也城内东西道
北有晋梁王妃王氏陵表并列二碑碑云妃讳粲字
女仪东莱曲城人也齐北海府君之孙司空东武景
侯之季女咸熙元年嫔于司马氏泰始二年妃于国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575-0411b.png
太康五年薨营陵于新蒙之(朱氏讳㙔笺云此下疑有脱误)太康九
年立碑东即梁王之吹台也台陛阶础尚在今建追
明寺故宫东即安梁之旧地也广周五六百步水列
钓台池东又有一台世谓之清泠台北城凭隅又结
一池台晋灼曰或说平台在城中东北角亦或言兔
园在平台侧如淳曰平台离宫所在今城东二十里
有台宽广而不甚极高俗谓之平台余按汉书梁孝
王传称王以功亲为大国筑东苑方三百里广睢阳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575-0411c.png
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
馀里复道自宫东出杨门之左杨门即睢阳东门也
连属于平台则近矣属之城隅则不能是知平台不
在城中也梁王与邹枚司马相如之徒极游于其上
故齐随郡王山居序所谓西园多士平台盛宾邹马
之客咸在伐木之歌屡陈是用追芳昔娱神游千古
故亦一时之盛事谢氏赋雪亦曰梁王不悦游于兔
园今也歌堂沦宇律管理音孤基块立无复曩日之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575-0411d.png
望矣城北五六里便得汉太尉桥元墓冢东有庙即
曹氏孟德亲酹处操本微素尝候于元元曰天下将
乱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操感知已后经元墓祭云操
以顽质见纳君子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约言徂
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
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言非至亲笃好胡肯为此辞
哉悽怆致祭以中宿怀冢列数碑一是汉朝群儒英
才哲士感桥氏德行之美乃共刋石立碑以示后世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575-0412a.png
一碑是故吏司徒博陵崔烈廷尉河南吴整等以为
至德在已扬之由人苟不矫述夫何舍焉乃共勒嘉
石昭明芳烈一碑是陇西枹罕北次陌砀守长骘为
为左尉汉阳豲道赵冯孝高以桥公尝牧凉州感三
纲之义慕将顺之节以为公之勋美宜宣旧邦乃树
碑颂以昭令德光和元年主记掾李友字仲僚作碑
文碑阴有右鼎文建宁三年拜司空又有中鼎文建
宁四年拜司徒又有左鼎文光和元年拜太尉鼎铭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575-0412b.png
文曰故臣门人相与述公之行咨度体则文德铭于
三鼎武功勒于征钺书于碑阴以昭光懿又有钺文
称是用镂石假象作兹征钺军鼓陈之于东阶亦以
昭公之文武之勋焉(𨽻辨曰按后汉书桥元传光和六年卒蔡邕集太尉桥公碑有
二俱云光和七年薨水经注谓是碑作于光和元年恐误也其载鼎铭文云文德铭于三鼎云云乃是蔡
邕桥公碑中语非鼎铭文也邕有东中西鼎三铭见于集中又有黄戊铭所云钺文称是用镂石假象作
兹征钺亦邕铭中语而谓碑文为李友所作岂后人搜采邕集误入他人之文耶)庙南列二
石柱柱东有二石羊羊北有二石虎庙前东北有二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575-0412c.png
石驼驼西北有二石马皆高大亦不甚雕毁惟庙颓
构粗就遗墉石鼓仍存钺今不知所在睢水于城之
阳积而为逢洪陂陂之西南有陂又东合明水水上
承城南大池池周千步南流会睢谓之明水绝睢注
涣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
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太平御览引水经注曰睢阳有陨石水一名漆沟左传云
陨石于宋五陨星也故老云此水有时竭涸五石存焉故名陨石水坠处为津今本无之)睢水又
东径榖熟县故城北睢水又东蕲水出焉睢水又东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575-0412d.png
径栗县故城北地理志曰侯国也王莽曰成富睢水
又东径太丘县故城北地理志曰故敬丘也汉武帝
元朔三年封鲁恭王子节侯刘政为侯国(朱氏谋㙔笺曰汉书
王子侯表鲁共王子政封瑕丘地理志瑕丘属山阳郡而敬丘即太丘属沛郡注似误引也一清按郦氏
所言未可非也地理志山阳郡瑕丘下不云侯国沛郡敬丘下云侯国侯表中无敬丘侯安知道元所见
之本之不作敬丘乎)汉明帝更从今名列仙传曰仙人文宾邑
人卖靴履为业以正月朔日会故妪于乡亭西社教
令服食不老即此处矣睢水又东径芒县故城北汉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575-0413a.png
高帝六年封耏蹠为侯国王莽之博治也世祖改曰
临睢城西二里水南有豫州从事皇毓碑殒身州牧
阴君之罪时年二十五临睢长平与李君二千石承
轮氏夏文则高其行而悼其殒州国咨嗟旌闾表墓
昭序令德式示后人城内有临淮长左冯翊王君碑
善有治功累迁广汉属国都尉吏民思德县人公府
掾陈盛孙郎中倪定兴刘伯鄜等共立石表政以刋
远绩县北与砀县分水有砀山芒砀二县之间山泽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575-0413b.png
深固多怀神智有仙者涓子主柱并隐砀山得道汉
高祖隐之吕后望气知之即于是处也京房易候曰
何以知贤人隐师曰视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具而不
雨其下贤人隐矣

  又东过相县南屈从城北东流当萧县南入于睢(一清按睢
水岂可云入睢乎汉志云睢水东至取虑入泗注云睢水东南流入泗谓之睢口经止萧县非也所谓得其一
而亡其二矣获水经云又东过萧县南睢水北流注之此篇经文入于睢之睢盖别水支流所汇而非首受蒗
荡渠之睢道元故以出入回环更相通注调停之)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575-0413c.png
  相县故宋地也秦始皇二十三年以为泗水郡汉高
帝四年改曰沛郡治此汉武帝元狩六年封南越桂
林监居翁为侯国曰相成也(一清按史汉表并作湘成索隐曰在堵阳然则
非沛郡之相)王莽更名之吾符亭也睢水东径石马亭亭
西有汉故伏波将军马援墓睢水又东径相县故城
南宋共公之所都也国府园中犹有伯姬黄堂基当
夜被火左右曰夫人少避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
不具夜不下堂遂遇火而死斯堂即伯姬焚死处也城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575-0413d.png
西有伯姬冢昔郑浑为沛郡太守于萧相二县兴陂
堰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睢水又左合白沟
水水上承梧桐陂陂侧有梧桐山陂水西南流径相
城东而南流注于睢睢盛则北流入于陂陂溢则西
北注于睢出入回环更相通注故经有入睢之文睢
水又东径彭城郡之灵璧东东南流汉书项羽败汉
王于灵璧东即此处也又云(一清按下有脱文)东通榖泗服
虔曰水名也在沛国相界未详睢水径榖熟两分睢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575-0414a.png
水而为蕲水故二水所在枝分通谓兼称榖水之名
盖因地变然则榖水即睢水也又云汉军之败也睢
水为之不流睢水又东南径竹县故城南地理志曰
王莽之笃亭也李奇曰今竹邑县也睢水又东与滭
湖水合水上承甾丘县之滭陂南北百馀里东西四
十里东至朝解亭西届彭城甾邱县之故城东王莽
更名之曰善丘矣其水自陂南系于睢水睢水又东
南八丈故沟水注之水上承蕲水而北会睢水又东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575-0414b.png
径符离县故城北汉武帝元光四年封路博德为侯
(沈氏曰是元狩四年封又按汉表曰邳离属朱虚此从史记年表)王莽之符合也
睢水又东径临淮郡之取虑县故城北昔汝南步游
张少失其母及为县令遇母于此乃使良马踟蹰轻
轩罔进顾访病姬乃其母也诚愿宿凭而冥感昭徵
矣睢水又东合乌慈水水出县西南乌慈渚潭涨东
北流与长直故渎合渎旧上承蕲水北流八十五里
注乌慈水乌慈水又东径取虑县南又东屈径其城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575-0414c.png
东而北流注于睢睢水又东径睢陵县故城北汉武
帝元朔元年封江都易王子刘定为侯国(一清按索隐曰表在
淮陵)王莽之睢陆也睢水又东与潼水故渎会旧上承
僮县西南僮陂东北流径僮县故城北又东北径睢
陵县下会睢睢水又东南流径下相县故城南高祖
十二年封庄侯泠耳为侯国应劭曰下相水出沛国
相县故此加下也然则下相又是睢水之别名也(一清
按汉志下相县应劭曰相水出沛国故加下不名下相水道元误矣)东南流入于泗谓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575-0414d.png
之睢口经止萧县非也所谓得其一而亡其二矣

  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

  县北十里即瓠河口也尚书禹贡雷夏既泽雍沮会
同尔雅曰水自河出为雍许慎曰雍者河雍水也(一清
按道元叙雷泽甚详而灉沮甚略殆以不见班志故耶括地志曰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灉沮
二水在泽西北平地元和志云去县十四里则明有其处矣曾彦和则引尔雅水自河出为雍许慎曰河
雍水在宋灉之下流入于睢水睢水其沮水与晁以道亦引河出为灉济出为濋求之于韵沮有濋音胡
朏明非之以为汳睢皆出豫入徐于兖无涉又云灉沮皆济水所出而河不与焉故郑康成欲破周礼职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575-0415a.png
方兖州其浸卢维为雷雍通典不从以济阳卢县自有卢水高密莒县自有维水胡胐明又非之以周时
徐并于青兖不得越青而东有维济阳之卢水古不著名周礼多古字□似卢雍似维也且裴骃史记集
解引康成说云雍水沮水相触而合入此泽中阎百诗曰下一触字郑盖以目验知之惟雷泽之下流未
知何往大抵不南注济则北注濮濮亦终归于济也二水为禹贡著名之水不容不诠要在雷泽之傍者
近是道元注甚鹘突且移而被之岐西之雍沮专门名家之学疏缪若此真卷中一话柄也)暨汉
元光之年河水南泆漂害民居武帝元封二年上使
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上自万里
沙还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令群臣将军以下皆负薪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575-0415b.png
填决河上悼功之不成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
(一清按汉书此下有浩浩汤汤虑殚为河句方叶韵)殚为河兮地不宁功无巳
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正
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
不封禅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
愁吾人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唯缓一曰河
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迅流难搴长茭兮湛美玉
(一清按汉书此下有河公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禦水属字与玉字叶)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575-0415c.png
竹林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于是卒塞瓠子口
筑宫于其上名曰宣房宫故亦谓瓠子堰为宣房堰
而水亦以瓠子受名焉平帝已后未及修理河水东
浸日月弥广永平十二年显宗诏乐浪人王景治渠
筑堤起自荥阳东至千乘一千馀里景乃防遏冲要
疏决壅积瓠子之水绝而不通唯沟渎存焉河水旧
东流径濮阳城东北故卫地帝颛顼之墟昔颛顼自
穷桑徙此号曰商丘或谓之帝丘本陶唐氏火正阏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575-0415d.png
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殷之相土又都之故春
秋传曰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是也(全氏曰帝丘岂商丘耶阏伯之
商丘在睢阳非帝丘也王伯厚曰此盖出于帝王世纪之缪一清按寰宇记云卫南县东北七十里土山
村即古帝丘卫成公迁于此郦氏以商丘当之真属臆说)卫成公自楚丘还此秦
始皇徙卫君角于野王置东郡治濮阳县濮水径其
南故曰濮阳也沛公守濮阳环之以水张晏曰依河
水自固(一清按汉书谓章邯守濮阳耳非沛公也所引张晏注亦抄变其词元文是张晏曰依河
水以自环绕作垒也)又东径咸城南春秋僖公十三年夏会于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575-0416a.png
咸杜预曰东郡濮阳县东南有咸城者也瓠子故渎
又东径桃城南春秋传曰分曹地自洮尽曹地也(一清
按传文是分曹地自洮以南东传于济)今鄄城西南五十里有桃城或
谓之洮也(一清按方舆纪要桃城亦曰姚城因姚墟而名援神契舜生姚墟应劭曰姚墟与雷
泽相近世称为姚城是也)瓠渎又东南径清丘北春秋宣公十二
年经书楚灭萧晋人宋卫曹同盟于清丘京相璠曰
在今东郡濮阳县东南三十里魏东部都尉治

  东至济阴句阳县为新沟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575-0416b.png
  瓠河故渎又东径句阳县之小成阳城北侧渎帝王
世纪曰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榖林墨子
以为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北教八狄道死葬蛩山
之阴山海经曰尧葬狄山之阳一名崇山二说各殊
以为成阳近是尧冢也余按小成阳在成阳西北半
里许实中俗谚以为囚尧城士安盖以是为尧冢也
瓠子北有都关县故城县有羊里亭瓠河径其南为
羊里水盖资城地而变名由经有新沟之异称矣黄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575-0416c.png
初中贾逵为豫州刺史与诸将征吴于洞浦有功魏
封逵为羊里亭侯邑四百户即斯亭也俗名之羊子
城非也盖韵近字转耳又东右会濮水枝津水上承
濮渠东径锄丘城南京相璠曰今濮阳城西南十五
里有沮丘城六国时沮楚同音以为楚丘非也又东
径浚城南西北去濮阳三十五里城侧有寒泉冈即
诗所谓爰有寒泉在浚之下世谓之高平渠非也京
相璠曰濮水故道在濮阳南者也又东径句阳县西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575-0416d.png
句渎出焉濮水枝渠又东北径句阳县之小成阳城
东故垂亭西而北入瓠河地理志曰濮水首受济于
封丘县东北至都关入羊里水者也又按地理志山
阳郡有都关县今其城在廪丘城西考地志山阳廪
邱俱属济阴则都关无𨽻山阳理又按地理志郕都
亦是山阳之属县矣而京杜考地验城又并言在廪
丘城南推此而论似地志之误矣或亦疆理参差所
未详瓠渎又东径垂亭北春秋隐公八年宋公卫侯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575-0417a.png
遇于犬丘经书垂也京相璠曰今济句阳县小成阳
县小成阳东五里有故垂亭者也

  又东北过廪丘县为濮水

  瓠河又左径雷泽北其泽薮在大成阳县故城西北
一十馀里昔华胥履大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馀里
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泽之东南即成阳县故
史记曰武王封弟季载于成应劭曰其后乃迁于成
之阳故曰成阳也地理志曰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575-0417b.png
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
为西南称曰灵台乡曰崇仁邑号修义皆立庙四周
列水潭而不流水泽通泉泉不耗竭至丰鱼笋不敢
采捕前并列数碑栝柏数株檀马成林二陵南北列
驰道径通皆以砖砌之尚修整尧陵东城西五十馀
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石壁阶墀仍旧南西北三面
长栎联荫扶疏里馀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
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略尽于城为西南在灵台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575-0417c.png
之东北按郭缘生述征记自汉迄晋二千石及丞尉
多刋石述叙尧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
一载记于尧妃祠见汉建宁四年五月(一清按四年当作五年成
阳灵台碑云建宁五年五月造后汉书灵帝纪以夏五月己巳始改建宁五年为喜平元年故建宁无五
年也造碑时尚未知有改元事故碑题仍称五年郦以纪元建宁无五年遂作四年岂得其实乎抑或后
人妄更未可知也)成阳令管遵所立碑文云尧陵北仲山甫
墓南二冢间有伍员祠晋大安中立一碑是永兴中
建今碑祠并无处所又言尧陵在城南九里中山夫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575-0417d.png
人祠在城南二里东南六里尧母庆都冢尧陵北二
里有仲山甫墓考地验状咸为疏僻盖闻疑书疑耳
(一清按𨽻释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威宗永康元年又帝尧碑灵帝熹平四年又成阳灵台碑建宁
五年三碑俱云水经有今本祇有汉建宁四年五月成阳令管遵所立碑即成阳灵台碑也上二碑无之
盖缺失矣洪氏适曰成阳灵台碑篆额灵帝建宁五年立与尧庙二碑在成阳皆有阴尧葬庆都于成阳
名曰灵台上立黄屋为奉祠之所汉缀其祀至亡新而㡭于是廷尉仲定奉请兴治郡守审晃县令管遵
各遣大掾助成之案两汉地志济阴成阳有尧冢灵台不明言灵台为尧母冢也章帝纪元和二年使使
者祠唐尧于成阳灵台注引郭缘生述生纪曰成阳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称曰灵台据此则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575-0418a.png
与碑合灵台冇尧母冢明矣集古录曰按皇览云尧冢在济阴城阳吕氏春秋云尧葬榖林皇甫谧云榖
林即成阳也然自史记地志及水经诸书皆无尧母葬处惟见于此碑盖亦葬成阳也而诸书俗本多为
城阳独此碑为成阳当以碑为正金石录跋尾云成阳属今雷泽欧阳公以为自史记地志及水经诸书
皆无尧母葬处余按班固西汉刘昭东汉书地理志皆曰成阳冇尧冢灵台而东汉志章帝元和二年东
巡狩将至泰山道使使者奉一太牢祠帝尧于济阴成阳灵台与章帝纪所载正同帝纪章怀太子注引
郭缘生述征记云成阳东南冇尧母庆都墓上有祠庙尧母陵俗亦名灵台文母水经注今成阳城西二
里有尧陵南一里有尧母尧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台盖两汉史所载似以灵台为尧冢惟此碑与述
征记水经乃直指为尧母冢尔然水经云在成阳西南而述征记云在东南余为淄州同官李荛雷泽人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575-0418b.png
云冢正在城西南盖述征记误路史辨帝尧冢曰尧冢在济阴成阳尧母灵台在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
言灵台碑以为史记地志水经诸书皆无尧母葬处粤稽地志及范晔志水经注言尧陵庆都陵明白若
此恶得云无耶然述征记云在成阳东南今之所识乃在城阳西南四十里榖林则古今疆场相出入有
不同者郭氏所记乃小成阳小成阳在成阳西北五十里𨽻于河南有山曰成阳榖林在其下小成阳以
山得名乃尧葬母所在有尧冢故名焉文忠跋谓俗本多作城阳独此碑为成阳夫成阳与城阳正自二
所成阳𨽻济阴乃古之成昔成王封母弟于成后迁于成之阳遂曰成阳而城阳乃汉齐悼惠王之子章所食之国今之兖州是矣不得混为一也)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孤立
峻上亭亭杰峙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南属迤泽之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575-0418c.png
东北有陶墟缘生言舜耕陶所在墟阜联属滨带瓠
河也郑玄曰历山在河东今有舜井皇甫谧或言今
济阴历山是也与雷泽相比余谓郑玄之言为然故
扬雄河水赋曰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于河之岩
今雷首山西枕大河校之图纬于事为允士安又云
定陶西南陶丘舜所陶也不言在此缘生为失瓠河
之北即廪丘县也王隐晋书地道记曰廪丘者春秋
之所谓齐邑矣实表东海者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十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575-0418d.png
一年田悼子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
丘叛于赵田布围廪丘翟角赵孔屑韩师救廪丘及
田布战于龙泽田布败逋是也瓠河与濮水俱东流
经所谓过廪丘为濮水者也县南瓠北有羊角城春
秋傅曰乌馀取晋羊角遂袭我高鱼天大雨自窦入
介其库登其城剋而取之者也京相璠曰卫邑也今
东郡廪丘县南有羊角城高鱼鲁邑也今廪丘东北
有故高鱼城俗谓之交鱼城谓羊角为角逐城皆非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575-0419a.png
也瓠河又径阳晋城南史记苏秦说齐曰过卫阳晋
之道(全氏曰按胡三省曰所谓卫阳晋者以魏境有阳晋故称卫阳晋以别之史记秦取魏阳晋是
也)径于亢父之险者也今阳晋城在廪丘城东南一
十馀里与都关为左右者也张仪曰秦下甲攻卫阳
晋大关天下之丐徐广史记音义云关一作开(一清按此
十一字注中注)东之亢父则其道矣瓠河之北又有郕都城
春秋隐公三年郕侵卫京相璠曰东郡廪丘县南三
十里有故郕都城地理志曰山县乡也(一清按乡乃县字之误)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575-0419b.png
褚先生曰汉封金安上为侯国王莽更名城榖者也
(一清按褚表金安上封都成侯汉表同索隐曰志属颍川而地理志无之然金日磾封秺侯秺属济阴安
上之封必与日磾附近山阳济阴又地界相接也)瓠河又东径黎县故城南
王莽改曰黎治矣孟康曰今黎阳也薛瓒言按黎阳
在魏郡非此黎阳也(一清按师古注引瓒曰黎阳在魏郡非黎县也道元盖抄变其
词)世谓黎侯城昔黎侯阳寓于卫(全氏曰据善长说阳似黎侯名误矣)
诗所谓胡为乎泥中毛云泥中邑名疑此城也土地
污下城居小阜魏濮阳郡治也瓠河又东径秺县故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575-0419c.png
城南地理志曰济阴之属县也褚先生曰汉武帝封
金日磾为侯国王莽之万岁矣世犹谓之为万岁亭
也瓠河又东径郓城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公自
沙随还待于郓京相璠曰公羊作郓字今东郡廪丘
县东八十里有故运城即此城也

  又北过东郡范县东北为济渠与将渠会

  瓠河自运城东北径范县与济濮枝渠合故渠上承
济渎于乘氏县北径范县左纳瓠渎故经有济渠之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575-0419d.png
称又北与将渠受河于范县西北东南径秦亭南杜
预释地曰东平范县西北有秦亭也又东南径范县
故城南王莽更名建睦也汉兴平中靳允为范令曹
太祖东征陶谦于徐州张邈迎吕布郡县响应程昱
说允曰君必固范我守东阿田单之功可立即斯邑
也将渠又东会济渠自下通谓之将渠北径范城东
俗又谓之赵沟非也

  又东北过东阿县东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575-0420a.png
  瓠河故渎又东北左合将渠故渎上承将渠于范县
东北径范县北又东北径东阿城南而东入瓠河故
渎又北径东阿县故城东春秋经书冬及齐侯盟于
柯左传曰冬盟于柯始及齐平杜预曰东阿即柯邑
也按国语曹沬挟匕首劫齐桓公返遂邑于此矣(全氏
曰事见公羊非国语)

  又东北过临邑县西又东平过茌平县东为邓里渠
自宣防已下将渠已上无复有水将渠下水首受河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575-0420b.png
自北为邓里渠

  又东北过祝阿县为济渠

  河水自四渎口出会济水二渎合而东注于祝阿也

  又东北至梁邹县西分为二

  脉水寻梁邹济无二流盖经之误

  其东北者为济河其东者为时水又东北至济西济河
东北入于海时水东至临淄县西屈南过太山华县东
又南至费县东入于沂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575-0420c.png
  时即耏水也音而(一清按二字注中注)春秋襄公三年齐晋盟
于耏者也京相璠曰今临淄唯有澅水西北入济即
地理志之如水矣耏如声相似然则澅水即耏水也
盖以澅与时合得同称矣时水自西安城西南分为
二水枝津别出西流德会水注之水出昌国县黄山
西北流径昌国县故城南昔乐毅攻齐有功燕昭王
以是县封之为昌国君德会水又西北五里泉水注
之水出县南黄阜北流径城西北入德会又西北世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575-0420d.png
谓之沧浪沟又北流注时水地理志曰德会水出昌
国西北至西安入如是也时水又西径东高宛城中
而西注也俗人遏令侧城南注又屈径其城南史记
汉文帝十五年分齐为胶西王国都高宛徐广音义
曰乐安有高宛城故俗谓之东高宛也(一清按道元此注是据史
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而文帝纪及汉志皆云十六年人史记世家胶西王卬齐悼惠王子以昌平侯文
帝十六年为胶西王十一年与吴楚反汉击破杀邛地入于汉为胶西郡又五宗世家胶西王端用皇世
子为胶西王立四十七年卒国除为郡而地理志云宣帝本始元年更为高密国首高密县岂胶西国废
卷二十四 第 25a 页 WYG0575-0421a.png
复置高密国而改治者与巨洋水注又云高密郡治桑犊亭世谓之故郡城地志桑犊北海之属县也也后
汉郡县皆废故续志无之)其水又北注故渎又西盖野沟水注之
源导延乡城东北平地出泉西北径延乡城北地理
志曰千乘有延乡县世人谓故城为从城延从字相
似读随字改所未详也西北流世谓之盖野沟又西
北流径高宛县北注时水时水又西径西高宛县故
城南汉高帝六年封丙倩为侯国王莽之常乡也其
水侧城西注京相璠曰今乐安博昌县南界有时水
卷二十四 第 25b 页 WYG0575-0421b.png
西通济其源上出盘阳北至高苑下有死时中无水
杜预亦云时水于乐安枝流旱则竭涸为春秋之乾
时也左传庄公九年齐鲁战地鲁师败处也时水西
北至梁邹城入于济(全氏曰时水二支一至梁邹入济者其流甚短一东行至钜定
入马车渎者其流甚长别见淄水注中道元所以补经也)非济入时盖时来注济
若济分东流明不得以时为名寻时济更无别流南
延华费之所斯为缪矣

  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嬴县南

卷二十四 第 26a 页 WYG0575-0421c.png
  莱芜县在齐城西南原山又在县西南六十许里地
理志汶水与淄水俱出原山西南入济故不得过其
县南也(一清按经自谓汶水过嬴县南耳不云过莱芜县南也郦之诠诂殆自相伐)从征
记曰汶水出县西南流又言自入莱芜国荚路连山
百数里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濛
崖壁相望或倾岑阻径或回岩绝谷清风鸣条山壑
俱响凌高降深兼惴慄之惧危蹊绝径过悬度之艰未
出谷十馀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丈有
卷二十四 第 26b 页 WYG0575-0421d.png
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馀高九尺许广四五丈言
是昔人居山之处薪㸑烟墨尚存谷中林木致密行
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出谷
有平丘面山傍水土人悉以种麦云此丘不宜殖稷
黍而宜麦齐人相承以殖之意谓麦丘所栖愚公谷
也何其深沉幽翳可以托业怡生如此也余时径此
为之踟蹰为之屡眷矣余按麦丘愚公在齐不在鲁
川谷犹传其名盖志者之缪耳汶水又西南径嬴县
卷二十四 第 27a 页 WYG0575-0422a.png
故城南春秋左传桓公三年公会齐侯于嬴成婚于
齐也

  又东南过奉高县北

  奉高县汉武帝元封元年立以奉泰山之祀泰山郡
治也县北有吴季札子墓在汶水南曲中季札之聘
上国也丧子于嬴博之间即此处也从征记曰嬴县
西六十里有季札儿冢冢圆其高可𨼆也前有石铭
一所汉末奉高令所立无所述叙标志而已自昔恒
卷二十四 第 27b 页 WYG0575-0422b.png
蠲民户洒扫之今不能然碑石糜碎靡有遗矣唯故
趺存焉

  屈从县西南流

  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淮南子曰
汶出弗其高诱曰山名也或斯阜也(一清按高诱曰弗其山名在朱
虚县东此青州之东汶其水东北流入潍见下二十六卷道元以牟县胡卢堆当之误矣)牟县故
城在东北古牟国也春秋时牟人朝鲁故应劭曰鲁
附庸也俗谓是水为牟汶也又西南径奉高县故城
卷二十四 第 28a 页 WYG0575-0422c.png
西西南流注于汶汶水又南右合北汶水水出分水
溪源与中川分水东南流径泰山东合天门下溪水
水出泰山天门下谷东流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
水上往往有石窍存焉盖古设舍所跨处也马第伯
书云光武封太山第伯从登山去平地二十里南向
极望无不睹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
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
不可见丈尺直上七里天门仰视天门如从穴中视
卷二十四 第 28b 页 WYG0575-0422d.png
天矣应劭汉官仪云泰山东南山顶名曰日观者鸡
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许故以名焉其水自溪
而东浚波注壑东南流径龟阴之田龟山在博县北
一十五里昔夫子伤政道之陵迟故望山而怀操故
琴操有龟山操焉山北即龟阴之田也春秋定公十
年齐人来归龟阴之田是也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
溪南流历中阶两庙间从征记曰泰山有下中上三
庙墙阙严整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馀围盖汉武
卷二十四 第 29a 页 WYG0575-0423a.png
所植也赤眉尝斫一树见血而止今斧创犹存门閤
三重楼榭四所三层坛一所高丈馀广八尺树前有
大井极香冷异于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不常浚渫而
水旱不减庙中有汉时故乐器及神车木偶皆靡密
巧丽又有石勒建武十三年(一清按建武是石虎年号注误證)永贵
侯张余上金马一匹高二尺馀形制甚精中庙及下
庙五里屋宇又崇丽于下庙庙东西夹涧上庙在山
顶即封禅处也其水又屈而东流入于汶水(一清按四字羡
卷二十四 第 29b 页 WYG0575-0423b.png
文)又东南流径南(一清按南字羡文或汉字之误盖周明堂与汉明堂为二矣)明
堂下汉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降坐明堂于山之东
北趾武帝以古处崄狭而不显也欲治明堂于奉高
傍而未晓其制济南人公玉滞上黄帝时明堂图图
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之通水圜宫垣为复道
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崙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
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于汶上如带图也右引
水为辟雍处基渎存焉世谓此水为石汶山海经曰
卷二十四 第 30a 页 WYG0575-0423c.png
环水出泰山东流注于江(一清按郭璞曰江一作海此江字固误海字亦非当
作汶)即此水也环水又左入于汶水汶水又西南流径
徂徕山西山多松柏诗所谓徂来之松也广雅曰道
梓松也抱朴子称玉策记曰千岁之松中有物或如
青牛或如青犬或如人皆寿万岁又称天陵有偃盖
之松也所谓楼松也鲁连子曰松枞高千仞而无枝
非忧正室之无柱也尔雅曰松叶柏身曰枞邹山记
曰徂崃山在梁甫奉高博三县界犹有美松亦曰尤
卷二十四 第 30b 页 WYG0575-0423d.png
徕之山也赤眉渠帅樊崇所堡也故崇自号尤徕三
老矣山东有巢父庙山高十里山下有陂水方百许
步三道流注一水东北沿溪而下屈径县南西北流
入于汶一水北流历涧西流入于汶一水南流径阳
关亭南春秋襄公十七年逆臧纥自阳关者也又西
流入于汶水也

  过博县西北

  汶水南径博县故城东春秋哀公十一年会吴伐博
卷二十四 第 31a 页 WYG0575-0424a.png
者也(一清按左氏傅云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五月取博杜预曰博齐邑注所引未备)灌婴
破田横于城下屈从其城南西流不在西北也汶水
又西南径龙乡故城南春秋成公二年齐侯围龙龙
囚顷公嬖人卢蒲就魁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取
龙者也汉高帝八年封谒者陈署为侯国汶水又西
南径亭亭山东黄帝所禅也山有神庙水上有石门
旧分水下溉处也汶水又西南径阳关故城西本钜
平县之阳关亭矣春秋襄公十七年逆臧纥自阳关
卷二十四 第 31b 页 WYG0575-0424b.png
者矣(一清按十五字已见上此复矣)阳虎据之以叛伐之虎焚莱门
而奔齐者也汶水又南左会淄水水出泰山梁父县
东西南流径莬裘城北(全氏曰此又一淄水杜预所云入汶者也郑樵误以为莱
芜之淄王士祯不知而妄非之)春秋隐公十一年营之公谓羽父曰
吾将归老焉故郡国志曰梁父有莬裘聚淄水又径
梁父县故城南县北有梁父山开山图曰泰山在左
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甫主死王者封泰山禅梁甫
故县取名焉淄水又西南径柴县故城北地理志曰
卷二十四 第 32a 页 WYG0575-0424c.png
泰山之属县也世谓之柴汶矣淄水又径郕县北汉
高帝六年封董渫为侯国(一清按史表作成侯索隐曰属涿郡地理志涿郡成
县侯国)春秋齐师围郕郕人伐齐饮马于斯水也昔孔
子行于郕之县遇荣启期于是衣鹿裘被发琴歌三
乐之欢夫子善其能宽矣淄水又西径阳关城南西
流注于汶水汶水又南径钜平县故城东而西南流
城东有鲁道诗所谓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者也今汶
上夹水有文姜台汶水又西南流诗云汶水滔滔矣
卷二十四 第 32b 页 WYG0575-0424d.png
淮南子曰貉渡汶则死天地之性倚伏难寻固不可
以情理穷也(全氏曰按王伯厚云列子释文史记汶与岷同谓汶江也今江边人云狐不渡
江然则非东州之汶)汶水又西南径鲁国汶阳县北王莽之汶
亭也县北有曲水亭春秋桓公十二年经书公会杞
侯莒子盟于曲池左传云平杞莒也故杜预曰鲁国
汶阳县北有曲水亭汉章帝元和二年东巡泰山立
行宫于汶阳执金吾耿恭屯城门于汶上基堑存焉
世谓之阙陵城也汶水又西径汶阳县故城北西注
卷二十四 第 33a 页 WYG0575-0425a.png
(禹贡锥指元和志乾封县界有五汶源别而流同五汶者曰北汶嬴汶柴汶牟汶其一则经流也按郦注
无嬴汶嬴汶在今莱芜县南三十里源出宫山之阴流合牟汶宫山者新甫之别名也山在新泰县西北
泮水源出泰山分水岭即北汶州志谓之堑汶在今泰安州南五汶之外有小汶在州东南七十里源出
宫山流径徂徕山南又西入汶水所谓大汶口也嬴汶合牟汶故郦注不言五汶以小易嬴斯为当矣又
有水出莱芜县寨子村流合牟汶者近志指为浯又据汉志琅琊灵门县有高柘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潍
说文水出灵门山世谓之浯汶在今莒州界与莱芜无涉志妄言耳东汶出朱虚县小泰山北流至淳于
县入潍在今临泃安邱县界淮南子曰汶出弗其流入济高诱曰弗其山名在朱虚县东是即入潍之东
汶言入济者淮南之误也一清按五汶之名始于郭缘生述征记曰泰山郡水皆名曰汶汶凡冇五曰北
卷二十四 第 33b 页 WYG0575-0425b.png
汶嬴汶柴汶浯汶皆源别而流同浯汶远在琅琊阑入泰山郡域近志因之而误东樵正之是矣乃欲以
小汶易嬴汶则非考泰安图志嬴汶与牟汶合自莱芜县东北流径悬西南至泰安县东北之故县镇与
出仙台岭水会名曰大汶亦曰堑汶东樵以北汶为堑汶亦非又西南流与石汶合石汶者环水也又西
南流与北汶合北汶者泮水也济水篇注云半水出分水溪者是也四汶共流而西南小汶水会之小汶
出新泰县东北龙堂山西流百二十里入泰安县东南境至县西南径徂徕山南故柴城北而合于大汶
寻其川脉即古柴汶之道柴汶本出梁父县东西流径莬裘城又西流径梁父县故城又西流径柴县故
城又西流郕县北又西流径阳阙城而西合于汶水今梁父县东之上源已绝而下流仅至古柴城即入
于大汶不能至阳关城阳关城更在古柴城之西然小汶之甚远其吐纳众亦甚夥倘古有是水道元
卷二十四 第 34a 页 WYG0575-0425c.png
无容不详记之此必沟通之以合于柴汶其后水流既盛而柴汶遂为所夺大汶小汶之名皆起于后世
彼以合嬴牟北石四汶故名之曰大此则专合柴汶故名曰小是五汶者又并而为二以出于大汶口西
历堈城坝又西北历戴村坝入于大清河即古济水之故道也盖嬴牟二汶由东达西横水也北石二汶
自南注北直水也柴汶出东北以注西南亦横水也五汶之名不当去嬴以郭记李志皆先记之矣道元
不别出嬴汶者以嬴为汶水发源经流也郭记书中屡引之而此独不从其说未知何故岂亦以其误数
浯汶为不足据耶予有五汶考五篇辞多不载)

  又西南过蛇丘县南

  汶水又西洸水出焉又西径蛇丘县南县治铸乡故
卷二十四 第 34b 页 WYG0575-0425d.png
城春秋左传宣叔娶于铸是也杜预曰济北蛇丘县
所治铸乡城者也

  又西南过冈县北

  地理志冈故阐也王莽更之曰柔也(一清按地理志本作刚县故新
莽以柔易称)应劭曰春秋经书齐人取欢及阐是也杜预
春秋释地曰阐在刚县北冈城东有一小亭今冈县
治俗人又谓之阐亭相璠曰冈县西四十里有阐亭
未知孰是汶水又西蛇水注之出县东北泰山西南
卷二十四 第 35a 页 WYG0575-0426a.png
流径汶阳之田齐所侵也自汶之北平畅极目僖公
以赐季友蛇水又西南径铸城西左传所谓蛇渊囿
也故京相璠曰今济北有蛇丘城城下有水鲁囿也
俗谓之浊须水非矣蛇水又西南径夏晖城南经书
公会齐侯于下欢是也今俗谓夏晖城盖春秋左传
桓公三年公子翚如齐齐侯送姜氏于下欢非礼也
是也世有夏晖之名矣蛇水又西南入汶汶水又西
沟水注之水出东北马山西南流径棘亭南春秋成
卷二十四 第 35b 页 WYG0575-0426b.png
公三年书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左传曰取汶阳之
田棘不服围之南去汶水八十里又西南径遂城东
地理志曰蛇丘遂乡故遂国也春秋庄公十三年齐
灭遂而戍之者也京相璠曰遂在蛇丘东北十里杜
预亦以为然然县东北无城以拟之今城在蛇丘西
北盖杜预传疑之非也又西径下欢城西而入汶水
汶水又西径春亭北考古无春名唯平陆县有崇阳
亭然是亭东去刚城四十里推璠所注则符并所未
卷二十四 第 36a 页 WYG0575-0426c.png
详也(一清按推璠所注谓京相璠春秋土地名也是注既不引其书何为滥及乎)

  又西南过东平章县南

  地理志曰东平国故梁也景帝中六年别为济东国
武帝元鼎元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
王莽之有盐也章县按世本任姓之国也春秋齐人
降章者也故城在无盐东北五十里汶水又西南有
泌水注之水出肥成县东北白原西南流径肥成县
故城南乐正子春谓其弟子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
卷二十四 第 36b 页 WYG0575-0426d.png
子焉左径句窳亭北章帝元和二年凤凰集肥城句
窳亭复其租而巡泰山即是亭也泌水又西南径富
城县故城西王莽之成富也其水又西南流注于汶
汶水又西南径桃乡县故城西王莽之鄣亭也世以
此为鄣城非盖因巨新之故目耳

  又西南过无盐县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
民亭入于济

  汶水自桃乡四分当其泒别之处谓之四汶口其左
卷二十四 第 37a 页 WYG0575-0427a.png
二水双流西南至盐县之郈乡城南鲁叔孙昭伯之
故邑也祸及斗鸡矣(全氏曰郈昭伯以斗鸡启祸昭伯亡后郈始归叔孙昭子善长
误矣)春秋左传定公十二年叔孙氏堕郈今其城无南
面汶水又西南径东平陆县故城北应劭曰古厥国
也今有厥亭汶水又西径危山南世谓之龙山也汉
书五行志曰哀帝时无盐危山土自起覆草如驰道
状又瓠山石转立晋灼曰汉注作报山(全氏曰八字注中注一清
按汉志北海郡瓠县师古曰瓠即报字而宣元六王传瓠山晋灼曰汉注作报山师古曰报山古作瓠字
卷二十四 第 37b 页 WYG0575-0427b.png
为其形似瓠耳又通而为狐地理志河东狐讘之狐史汉表俱作瓠徐广曰音胡索隐曰即狐字可證也)
山胁石一枚转侧起立高九尺六寸傍行一丈广四
尺东平王云及后谒曰汉世石立宣帝起之表也自
之石所祭治石象报山立石东倍草并祠之建平三
年息夫躬告之王自杀后谒弃市国除(何氏曰事在宣元六王传
非五行志也善长误矣)汶水又西合为一水西南入茂都淀淀
陂水之异名也淀水西南出谓之巨野沟又西南径
致密城南郡国志曰须昌县有致密城古中都也即
卷二十四 第 38a 页 WYG0575-0427c.png
夫子所宰之邑矣制养生送死之节长幼男女之礼
路不拾遗器不彫伪矣巨野沟又西南入桓公河北
水西出淀谓之巨良水西南径致密城北西南流注
洪渎次一汶西径郈亭北又西至寿张故城东径为
泽渚初平三年曹公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战死于
此其右一汶西流径无盐县之故城南旧宿国也齐
宣后之故邑所谓无盐丑女也汉武帝元朔四年封
城阳共王子刘庆为东平侯即此邑也王莽更名之
卷二十四 第 38b 页 WYG0575-0427d.png
曰有盐亭汶水又西径郈乡城南地理志所谓无盐
有郈乡者也汶水西南流径寿张县故城北春秋之
良县也县有寿聚汉曰寿良应劭曰世祖叔父名良
故光武改曰寿张也建武十五年世祖封樊宏为侯
国汶水又西南长直沟水注之水出须昌城东北榖
阳山南径须昌城东又南漆沟水注焉水出无盐城
东北五里阜山下西径无盐县故城北水侧有东平
宪王苍冢碑阙存焉元和二年章帝幸东平祀以太
卷二十四 第 39a 页 WYG0575-0428a.png
牢亲拜祠坐赐御剑于陵前其水又西流注长直沟
沟水奇分为二一水西径须昌城南入济一水南流
注于汶汶水又西流入济故淮南子曰汶出弗其西
流合济高诱云弗其山名在朱虚县东余按诱说是
东汶非经所谓入济者也盖其误證耳



卷二十四 第 39b 页 WYG0575-0428b.png








  水经注释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