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
卷一百四 第 1a 页 WYG0568-01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一百四

  艺文

  历朝

  记

  重建怀集县启圣祠记    (明)萧 信

  国家建学校以崇祀夫子者至矣肆圣上龙兴又
允辅臣之请诏天下立启圣祠以追隆所生又曰
卷一百四 第 1b 页 WYG0568-0161b.png
颜曾以次之诸父亦各崇其配是皆敦本宏原报
德报功之无尽者怀集启圣有祠坐文庙东卑而
浅湫而隘墙垣瓦桷动以倾圯以至神座木主溷
而为一吁可慨哉岁嘉靖辛酉郡侯海云李公者
广之归善人也由国子博士出判于梧适来署怀
事先是按院高公委公视思恩府篆巡道夏公以
为思恩简僻无以展公材特留公署怀集盖谓怀
为剧云冬十月公至怀集遂谒文庙步出庙东瞻
卷一百四 第 2a 页 WYG0568-0162a.png
祠慨然兴叹周回视之踌躇顿步而不忍去然公
初至百废未兴惧于动众今春三月十有四日始
简所千户高翱吏目徐尚质者董其役为之崇土
辟地构木鸠砖救度俱兴卑者高浅者深湫者实
隘者宏亭榭池泓矩方绳正至于神座木主皆焕
然一新当是时造版籍抚猺獞诸务冗集而公不
忘督责虽暮夜或叩学扃视之其用心如此乃工
匠则倩之他郡畚负则借之军馀供亿之需咸公
卷一百四 第 2b 页 WYG0568-0162b.png
所自备而信适来教谕兹邑偕司训陈云龙者矢
协力赞成之仲夏二日竣工公载瞻祠宇宏敞轩
翔朴素浑坚足以妥圣灵修祀事矣于是卜吉辰
迁栗主入祠公躬洁俎豆备牲帛修妥侑之仪走
履趋跄肃然以敬俨乎若圣灵之临其上而对越
不少懈焉里中诸父老环而观之且骇且愕咸以
为数百年来所创见者也于是典史朱昙诸生何
元仗何元佐袁球罗铎等相与偕来问记于信信
卷一百四 第 3a 页 WYG0568-0162c.png
惟公之学一本于圣人圣人之学久矣不大明于
天下及公至怀汲引诸人士谈说精一之微阐发
克复之奥皆摅所自得不袭言诠虽盛暑隆冬犹
必正襟弥日亹亹而忘其倦诸士人始闻圣学之
原而耸然敬听矣然公非徒言之也公初至怀值
诸猺扰攘之秋民罔宁止公经理区画训练戎兵
戒严阨塞复巡司者三抚辑猺夷通商贸易立墟
场者十训诲猺獞诵诗习礼建社学者八季冬召
卷一百四 第 3b 页 WYG0568-0162d.png
诸猺獞至止邑中推心置腹启导谆谆至给廪受
饩之声歌礼节情意恳至不啻若慈母之爱其子
也由是四山悦服怀德畏威或愿请为编户民用
安枕公尤喜以礼乐淑人徵乐师于梧郡市乐器
于穗城集闾阎子弟而居之馆署吹竹弹丝敲金
击石洋洋沨沨至日暮不休远而乡村童孺亦皆
闻风来学计辄数十人时或进于公庭或偕之学
舍命之正容肃仪式歌且舞猺獞夷獠以听以观
卷一百四 第 4a 页 WYG0568-0163a.png
咸油油悦也有古武城之风焉问者唯唯而退遂
记之

  桂林府学乡贤名宦祠记    周孟中

  天地之正气无乎不在人生其间惟君子得是气
之正由是随所寓而发光明正大精诚不贰其生
也人仰之其没也人思之祠庙而蒸尝之焄蒿悽
怆如或见之岂非礼义之同然旷百世而相感者
乎侍御史邵武朱公钦按二广政暇考广右图志
卷一百四 第 4b 页 WYG0568-0163b.png
于人物宋得朱道诚李珙石安民宋士尧冯京林
勋梁诏祀于文庙之右名宦唐得褚遂良张九龄
刘蕡元结宋得余靖李师中胡舜陟李浩詹体仁
高登赵抃岳飞程珦廖德明崔与之苏缄吴得
流寓宋得范祖禹张庭坚胡梦昱黄庭坚邹浩
胡铨李光刘子羽汉得士燮祀于文庙之左诸君
子或生于斯或仕于斯或流寓于斯或以忠诚著
或以孝友称或以政事武功烺烺炳炳斯真当大
卷一百四 第 5a 页 WYG0568-0163c.png
任而不疚抗大义而不回临大节而不变虽时异
势殊而根于正气之发者盖无有不同也是故气
之光明如日星气之正大如山岳其精诚可以贯
金石而通神明去今千百载凛凛犹有生气朱公
祠而祀之以风后进可谓知所务矣孟中奉命督
学斯土恐其久而泯没也乃谓桂林知府罗珦同
知马冕琢石刻诸贤名氏并履历之大概庶后之
君子仰其名而论其世论其世而师其人使吾之
卷一百四 第 5b 页 WYG0568-0163d.png
正大光明精诚不贰与为匹休焉顾不伟也欤谨
记以俟

  全州名宦乡贤祠记      蒋 冕

  弘治中有旨令天下郡邑建名宦乡贤祠以为世
劝吾全僻在一隅茫不知奉行者垂二十年逮正
德末广西按察副使大庾刘君节督学莅全惓惓
祗承德意相地于学西稍南爽垲轩豁檄知州章
诤市材僦匠左右各建祠四楹祠前东西各有夹
卷一百四 第 6a 页 WYG0568-0164a.png
室其外总为一门以便守奉左祀名宦自宋刺史
柳公开而下凡若干人右祀乡贤自宋孝子朱公
道诚而下凡若干人名宦以爵乡贤以齿每岁春
秋丁祭后三日州守贰率学之师生行礼祠既落
成刘君以书畀判官邓能秀如京师请予记其事
且曰某为此举于扶世道植人心窃有志焉特恐
去取或苟上下相蒙祀非所宜祀则非惟不能劝
祗益以致议焉抑何以仰承德意哉今夫宦于其
卷一百四 第 6b 页 WYG0568-0164b.png
地而去后见思是之谓名宦生于其乡而众共称
贤是之谓乡贤若文翁之祀于蜀郡朱邑之祀于
桐乡皆名宦也其宦业何如耶凡有道德教于乡
者没则祭于瞽宗乡先生没则祭之于社皆乡贤
也其贤德何如耶宦业如是而祀之则凡仕而居
官者劝贤德如是而祀之则凡士而居乡者亦无
不劝礼行于一堂而风动乎一郡扶世植民所关
非浅鲜也而可以不慎哉予复书曰君言是也予
卷一百四 第 7a 页 WYG0568-0164c.png
当黾勉执笔以著君志书才达而君以升任去二
祠建祀事久犹未克举子寻亦得谢归督学佥事
琼山唐君胄课士来全锐意续成因祠之旧稍加
修饰乃制神主卜日奉安一切规约悉如刘君旧
所定者其神位视旧不无增损之殊则刘君昔日
之书固已丁宁其说凡主祀事如守贰师儒者诚
不可以不慎也能慎于推择之初虽欲致议亦孰
得而议之唐君未竟其事亦寻以升任去久之佥
卷一百四 第 7b 页 WYG0568-0164d.png
事香山黄君佐来督学政既表异孝子贞妇之闾
而于名宦乡贤二祠尤兢兢致慎而不苟公是公
非不少假贷视刘君唐君益较严矣嗟夫任承流
宣化之责者凡所以扶世牖民以导扬上德岁异
月新岂必家至而户喻哉本之教化树之风声待
其觌之于目而慨之于心必有畅然于中而不能
自已焉者夫固无事乎繁词复说而后人知所劝
也予故不得不终记之以表三君子维持世教之
卷一百四 第 8a 页 WYG0568-0165a.png
盛心

  建博白县名宦乡贤祠记    李乔木

  博白县旧未有名宦乡贤祠有之自缪尹始缪尹
宰县之复年一日喟然曰昭贤否别鉴戒治之始
也白虽荒逖民社之寄均名宦乡贤前此岂无其
人乎抑有之而未表章者乎于是考图稽籍文献
足徵蒐辑故实修成县志而得名宦六乡贤四萃
为一祠所以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也祠居
卷一百四 第 8b 页 WYG0568-0165b.png
县治西堂三间为行礼之所廊庑阶墀大门仪门
悉仿官府之制缭以周垣通以大道创建于癸卯
冬落成于甲辰秋规制可观昔无今有而求记于
予予考庞孝泰之忠义自许赵奎之爱民如子洗
积中之仁惠为政楚偃之劝民耕织徐噩之力战
死节秦怀忠之平反冤狱赵惟清之以礼为教李
时亮刘胜吴原正亦皆遗德在人不可泯者时有
先后贤无古今立祠设位春秋血食盖有合乎祀
卷一百四 第 9a 页 WYG0568-0165c.png
典之义也后之宦于斯生于斯怀见贤思齐之心
而勃然兴起则其应祀之数又岂止于此哉是为


  建梧州尊经阁碑记      毛伯温

  圣贤之心学傅于六籍故盛世育材以学宫取士
以经术我祖宗右儒饬治养士之制鉴汉唐之疏
兼殷周之善故选则专科习则专经治效之收寖
逼邃古夫郡守稽六课之教于诸令矣复设郡庠
卷一百四 第 9b 页 WYG0568-0165d.png
者亦所以广贤途而责成专也梧之学自宋元祐
建炎移迁靡定类非形胜绍兴间刺史任诏以老
氏废宫改建焉国朝置梧州府学苍梧县学于东
南门外学各有庙中限山川坛而学峙其左右成
化初都御史韩公雍撤而新之徙坛他所中建文
庙翼以二庠于兹七十馀祀筑者圯支者挠然初
未有阁也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蔡公莅学之暇
周视三叹与总兵安远侯柳公珣谋曰兴师受成
卷一百四 第 10a 页 WYG0568-0166a.png
振旅献馘皆虔于学顾若此又安展礼而示武哉
进朱守鸿渐曰今圣天子绍道学之正统敬一有
箴播诸黉宇非藏以杰阁与五经并尊诚缺典也
乃檄朱守择属董工抡材佣力费弗出民民弗知
役乃度庙后之地剪棘实坎丰址坚甃中建尊经
阁左右分创讲堂以业两庠诸生阁崇若干尺讲
堂各崇广若干尺殿堂门庑馔舍宿斋规制鼎焕
庖庾周垣靡不斩斩公又曰士固可以居业而达
卷一百四 第 10b 页 WYG0568-0166b.png
才之效或悠悠也乃复敦聘专经名家之士勷翼
师训政暇则视课之诘疑启秘授说弗倦环桥之
众率多竦悟嘉靖庚子予偕公奉命平安南之僭
制开阃于梧盖尝观公之文而知其武观守之教
而知其政观士之让而知其习于戏地无远迩圣
教王泽渐被则化肆达今南粤之才与吴闽关洛
齐美并盛矧苍梧又其上郡也哉夫明经所以自
信讲论所以自修匪干于时而世莫我违者此良
卷一百四 第 11a 页 WYG0568-0166c.png
士也良士之功无倍其师说不敢非先王之道而
已矣是故士之所以优游于学者有所务而无所
劳上之所以责备夫士亦非有所甚难者也公名
经闽产也予尝记公平峡之烈兹复著公崇文之
典夫学有体用政有张弛道有文武所谓挟修志
而期景业者非文以附众武以威远无足观矣诸
士庶几卒业于道哉推官唐世乔与赞规画教授
李仁教谕林迥霄训导刘铎戴恩咸有乐成之迹
卷一百四 第 11b 页 WYG0568-0166d.png
得附于石

  太平府尊经阁记       钟继英

  今天下府州县学多建尊经阁凡以明圣道而一
士趋也粤西太平岁久未建临海蔡君迎恩守太
平既三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始鸠材而创制
焉至于上已告成矣乃与节推麦君琛徵记于不
佞英且以播告诸士英尝闻之古云圣人未生道
在天地圣人既生道在圣人圣人既往道在六经
卷一百四 第 12a 页 WYG0568-0167a.png
是六经也者固圣人之道之寓也今夫善为国者
必遵先王之典章善为家者必遵先人之训令不
遵典章则不足以守其国不遵训令则不足以保
其家彼圣人者盖吾儒万代之宗祖也其所诒六
经奚啻国之典章家之训令也哉为士者不有以
遵之则家非其家国非其国而一脉相傅之统绪
绝矣其何以光昭前人之令闻哉我祖宗以来圣
圣相承咸以尧舜文武之道治天下两畿而外莫
卷一百四 第 12b 页 WYG0568-0167b.png
不有学莫不有师其教则五品其术则六经诸不
在是科者有禁一时奇袤之士变异反同而都鄙
乡闾之间家诗书而户礼乐蔚然与三代同风太
平古骆越地郡县其土仅踰百年王化所渐被无
论城市即长林邃谷之夫莫不诵说诗书称述孔
孟而薰陶乎礼法之场其游庠序而服章缝者类
多博古通经而不悖向往夫圣人之经非徒文也
道也士之于经非徒尊其文也贵尊其道也诸士
卷一百四 第 13a 页 WYG0568-0167c.png
诚能庄诵其言仰维其义专精致志使圣经之理
无不融会于吾之一心而珍之如琰琬信之如蓍
龟由此而穷则以是道继往圣由此而达则以是
道开太平由此而常则以是道植人纪由此而变
则以是道振大纲犹之有国有家者遵其先世典
章训令兢兢守之罔敢失坠岂不为圣门之克肖
哉如刍狗其词糟粕其理窃取夫一二近似者以
梯富贵而弋勋名其视训诂词章之徒抑又下矣
卷一百四 第 13b 页 WYG0568-0167d.png
正孔子所谓虽多亦奚以为也何以号为名世大
儒哉予于诸士有一日之长故尽言相告庶登斯
阁而知所尊以求速肖于圣人而无负于蔡君建
立之意其兴造岁月始终经费工料数目别载碑
阴兹不具论论其大致如此

  鼎建龙溪书堂碑记     (宋)张自明

  崇宁甲申夏五月之初太史豫章先生黄公谪来
宜初僦居于黎氏居之三时甚安乐之然后有南
卷一百四 第 14a 页 WYG0568-0168a.png
楼之厄顷余得其僦居墨帖读之意宜之人必以雪
堂视其处及来访之莽然荒墟矣黎氏不复能有
已转之谢之秦谢得其一秦分其二乃属宜士唐
总龟韦安雅韦文虎从求之三家皆士人闻言欣
然愿献其地嘉定乙亥三月壬申乃鸠乃工作祠
其中后建崇堂上敞高阁旁翼十室前立重门又
从垣之宜山少府张可久督其役堂成又裒公在
宜之翰墨尽刻之石以寘于堂使宜之秀士游于
卷一百四 第 14b 页 WYG0568-0168b.png
斯修于斯景行于斯焉祠前支离两古树公所封
植名之曰万红门前颇黎一方池中有立石形如
半圭其色正黑名之曰墨池宜人尚多能道之始
公既羁于南楼黎氏不忍以其居属他姓遂易之
为亭请名于公公以环亭多美石旧名宝华乃题
之曰宝华亭黎氏又设公之像于亭而严事之故
旧像藏之黎氏旧扁藏之秦氏一百一十年矣余
物色得之复规作亭以存其旧又以旧扁旧像函
卷一百四 第 15a 页 WYG0568-0168c.png
之阁刻之石以传无穷于是总名之曰龙溪书堂
将属记于名世之家故先述其所以作祠之意又
作迎享送神词六章章四句使宜之人歌以享焉
而并刻之初度地有细民宅其旁未去公使黄衣
梦之曰此非汝得居不去且有害黎明遂去之及
鸠工又梦一民曰汝辈勿污此汝坎屋阴数尺地
有器焉以锡汝民如言坎之得一缶古矣既即工
奉安祠事衣冠蔼如登降成礼宜人来观来瞻起
卷一百四 第 15b 页 WYG0568-0168d.png
敬起畏如公之临其上也乃歌此辞以享之其辞
曰宜之水兮龙藏宜之山兮龙骧德人兮天游炯
秋月兮寒江来游兮自东骑赤鲩兮乘刚风左筇
枝兮右白羽挟乌兔兮双童万红纷兮盈庭露半
圭兮澄泓宝华旧兮扁亭焕高阁兮摘辰星蒸蕉
兮荔尝桂酒奠兮兰汤来游兮来下锵佩玉兮琳
琅刁斗兮沉沉土膏动兮耕耨深家瑟诵兮鸣琴
咏舞雩兮古心去归兮蓬莱觐钧天兮泰阶宜人
卷一百四 第 16a 页 WYG0568-0169a.png
兮永怀相斯文兮千载偕

  桂林宣成书院记      (元)藏梦解

  宣成书院祀南轩东莱二先生也前朝有四大书
院唐李渤五老峰下曰白鹿宋周式湘西藏室曰
岳麓河南登封县之颍谷曰嵩阳建康路之广舍
五十楹聚书万馀卷为曹诚旧居曰睢阳并赐敕
额自是衡州则有石鼓书院道州则有濂溪书院
黄州则有河南书院湖州则有安定书院徽州则
卷一百四 第 16b 页 WYG0568-0169b.png
有紫阳考亭书院建安则有建安书院紫芝书院
其后又有宗溪书院延平鹭洲明道书院而宣成
之祠未闻也婺州有丽泽书院专祀南轩而宣成
并祀无有也景定三年始以南轩东莱同升建祠
加锡封爵时南山朱公经略两广以南轩持节东
莱垂弧实在兹土虽学有三先生祠而宣成之祀
不及乃请于朝建二先生精舍敕赐宣成书院扁
额此宣成书院之所自始也是年南山朱公又即
卷一百四 第 17a 页 WYG0568-0169c.png
南轩先生所创郡学之西新城之东筑台立祠藏
奎有阁讲书有堂肄业有斋设山长职事弟子员
帅漕两司拨田租钱盐数各有差月有课岁有养
轮奂之美者十有五年适值天兵来临凡天下地
土之图与夫人民之数悉以内附独桂林不下由
是吾夫子之宫墙二先生之精舍俱成煨烬平章
史公任本道宣慰使日仅能为郡学渐复旧规而
书院未暇经理遂使宣成石刻没于蓁莽宣成栋
卷一百四 第 17b 页 WYG0568-0169d.png
宇化为瓦砾于兹又十九年矣余猥以晚学谬分
臬寄拜谒宣圣之始即询宣成故祠佥曰书院旧
有田租自丙子后入郡学矣以故力不及书院余
闻之惊叹曰郡学书院各有田租书院之租当为
书院用食其租而废其祠有司漫不加省可乎哉
乃相与谋所以经理兴复之起自至元甲子悉以
书院之租归宣成同志之士议以为然于是山长
等共任其责不十月而栋宇新天相斯文不十日
卷一百四 第 18a 页 WYG0568-0170a.png
而玺书至道学增崇士类欣跃兹盖千载一遇也
有言于列者曰道之废兴皆关乎数始而创中而
废终而兴数之不可逃天地且不能违况于人乎
余曰不然有成败兴废者数不可逃也无成败兴
废者道之不可泯也天地间事事物物有形之形
者必有敝无形之形者必不可朽道在事物有形
之形者也道在人心无形之形者也道在天地如
水之在地中无在无不在也学者能因有在者而
卷一百四 第 18b 页 WYG0568-0170b.png
求其无不在者因其有形者而求其无形者斯得
之矣然则求之之法当何如曰人有此心则有此
道道者日用事物当然之理皆性之德无物不备
无时不存不以智而丰不以愚而啬不以圣贤而
加多不以不肖而损少特在学者能求与不能求
之分耳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不虚行待人而后
行今夫子燕居堂之西偏宣成有祠前门旁庑次
第而举诸君出于斯入于斯藏修游息于斯晨香
卷一百四 第 19a 页 WYG0568-0170c.png
夕灯月奠岁祭其知象宣成之像然而左简右编
昼诵夜思曾是学宣成之学也乎学不及也与志
同道合心领意会曾是心宣成之心也乎心不逮
也与若犹未也则二先生格言曰学须常怀不足
学忌讳过自足学圣人必学颜子学须以圣人为
准的诸君当于此求之可也曰戒自弃勉自新先
朴实后辨慧进学之号有六为学之要有五诸君
当于此求之可也又曰学知难而后有进工夫无
卷一百四 第 19b 页 WYG0568-0170d.png
穷虚度可惜为学自饮食起居视听言动致知力
行趋实务本始诸君又当于此求之可也求之一
日则有一日之功求之一月则有一月之功求之
一岁则有一岁之功求之终身则有终身之功先
贤有云学道譬如登山登之寻丈固已胜于平地
矣诸君读其书绎其旨汲汲焉拳拳焉勉其如宣
成者去其不如宣成者则沿张吕溯濂伊接洙泗
使圣道之明千万世如一日亦二先生之所喜部
卷一百四 第 20a 页 WYG0568-0171a.png
使者之所望也若夫讲堂未建斋庑未立庖廪未
具诸君勉旃毋使九仞之山亏于一篑又吾道之
幸云

  清湘书院记         柳宗监

  东郊先生大名人柳开仲涂守全州日作读书堂
于北山公退率学者讲诵其间后人因名之曰柳
山嘉定乙亥郡守林岊始即故基作斋舍宾致缙
绅韦布之彦日月肄习期踵先哲宝庆丁亥郡守
卷一百四 第 20b 页 WYG0568-0171b.png
程榆奏赐清湘书院额至元丙子燬于寇元贞丙
申部使者登访乃属守臣总管耿大节复兴之规
制略备岁久寖以摧毁至顺辛未予自成均出守
是郡释菜先圣先师拜先生遗像顾山川之映带
睹遗搆而增慨病学廪不给谋所以新之未遑也
元统癸酉乃始经营俾录事刘晋董之山长李文
郁佐之鬻材募工仍故址度地势之宜而布置之
以位作外门砻石材固层基柱砌堂关两阶应门
卷一百四 第 21a 页 WYG0568-0171c.png
为重廊以升燕居祠为屋计百五十有八楹明伦
堂之右又有源泉贯堂下而东出乃导之过率性
堂汇燕居堂之左泉悬流百尺三折而下作池潴
之作斋池上为屋五十有二楹经始于八月甲申
朔明年六月甲子落成诸生请志之予思二仪既
判山岳攸奠扶舆清淑之气不有贤哲搜抉呈露
发挥幽潜以贻后人则樵牧区耳否则羽流释子
居耳自有此山几千百年始有此州宅此者几千
卷一百四 第 21b 页 WYG0568-0171d.png
百人始有先生表而出之其幸不为二氏所先卒
为学者肄习之所夫道非文不傅自六籍不作百
氏竞出迄于嬴秦文与道俱丧虽然道在天地间
若元气不息人心天理未始丧也西汉之兴董贾
出焉班马之流日以繁肆下逮东汉以抵建安正
始永嘉愈趋愈下光岳气判则韶濩绝响骈丽排
偶极于李唐昌黎倡为古文期复古道学者仰之
若山斗又越五季极于宋初先生始推尊韩子以
卷一百四 第 22a 页 WYG0568-0172a.png
力挽凋敝之风而归诸大雅穆尹继作而后文风
丕变濂溪作太极图说横渠作西铭上溯千载始
焕然与六籍相表里实自先生启之先生登开宝
癸酉进士第雍熙丙戌来守是邦凡十典郡唯此
邦有书堂他郡未闻焉予行天下历阅书院或宅
山幽或资水胜宏深靓丽或不让此山若夫地势
拥抱层冈叠嶂异态横陈三江两泉襟带萦络松
风瀑窦宫徵迭奏静观元气发敛化育以明此道
卷一百四 第 22b 页 WYG0568-0172b.png
全体大用则他山当少让矣第局于形势难以展
拓讲堂虽具斋舍阙焉而至是始备乃因源泉混
混之来名曰有本于以表圣贤盈科后进之义以
广先生汲引后进之志上距开宝癸酉适丁六甲
子全之人士涵濡先生遗泽以名世者盖有之矣
又焉知方来无励志古学复古道发舒韩柳之气
为此山增重若兹泉之放于四海者邪呜呼文运
方隆予日望之

卷一百四 第 23a 页 WYG0568-0172c.png
  重修宣成书院立田记    (明)陈伯献

  书院之制昉于唐盛于宋前代学政未备或假浮
屠氏之宫士之病于进修无所往往择胜地搆精
舍为群居之讲授其著名海内若白鹿岳麓嵩阳
睢阳是已自是濂溪河南安定紫阳清湘各有书
院以祠先贤又皆出于有司之褒表我朝学校遍
天下师有定员祀有隆典教有成法而生徒有常
廪若无待于书院者然考古图旧景有先哲之休
卷一百四 第 23b 页 WYG0568-0172d.png
风以羽翼庠序之教其可弃置于剪灭之馀耶桂
林旧有宣成书院宋经略使朱祀孙创建以祠张
南轩吕东莱二先生也入元以来屡经兵燹建而
燬者再正统五年御史刘公隽复创于县学之西
旧址也弘治十七年提学佥事姚公镆移介两学
之间立祠于前凿池于后讲课有堂肄业有斋退
食有寝庖庾有次大规聿搆视昔有加伯献以晚
学承乏于此眷惟斯院落成未久而漶漫随之岁
卷一百四 第 24a 页 WYG0568-0173a.png
月易迈惧益摧毁士之有志就学者贫无资给乃
谋左方伯何公曰是风化之几也咸捐俸以助于
是右方伯翁公茂南宪使宗公玺参政黄公衷宪
副傅公习张公祐宪佥俞公缁悉各捐俸以从事
巡按御史谢公天锡闻之又欲推之悠久乃籍救
荒谷赢馀置田一百一十亩以岁之入而给其需
遂修射圃置穿亭坏于上者撤而瓦之剥于下者
平而甓之营而缭垣涂塈而垩之列郡生徒就学
卷一百四 第 24b 页 WYG0568-0173b.png
悉有廪饩贫不能存者亦赒赉焉先是院有祭田
三十亩岁久并于豪强御史杨公璋复之至是祀
事咸备学政增崇人心飞跃而书院焕然改旧矣
慨自孟子没斯道晦蚀千数百载舂陵河南大儒
继作然后二帝三王以及吾夫子之傅授者始阐
明于时子朱子缵周程之绪集大成明经训以觉
斯人独于二先生推重焉观其同心协志以闲先
圣之道毫分缕析身体力行中更学禁自信益坚
卷一百四 第 25a 页 WYG0568-0173c.png
其所以扶纲常立人极关系乎天下万世之重殊
非习浮踵陋之所能为焉南轩持节于此每以兴
学立教为己任东莱毓秀于此亦尝究意于乡邦
子弟今去诸贤几三百馀载而其书家传人诵如
日中天奈何学者徒剽窃其文以为科第利禄之
媒其于穷理修身之要茫然莫践其实岂建立书
院之初意诸公风厉之盛心哉今之为教与学果
能离经辨志崇本趋实挹宣成之像而学周旋俎
卷一百四 第 25b 页 WYG0568-0173d.png
豆之间以舒其容循鼓舞弦诵之风以陶其气端
居默识以极夫反已致曲俾上不负朝廷乐育之
恩下不孤乡邦典型之望异时名世辈出则虽地
称荒远亦将超越于中州岂特度长絜短而已而
况涵濡宣成遗泽为书院增重不于诸公为有光
乎呜呼予日望之

  修复敷文书院记       陈 纪

  万历癸未秋余叨奉上命持宪粤西备左江兵事
卷一百四 第 26a 页 WYG0568-0174a.png
弭节邕管以视事之三日循故事视学阅武又一
日阅城邕城之奇观胜槩爽垲陁靡偕得游睇中
有一宇巃嵷崔嵬环以古木葳蕤郁葱矫矫焉有
凌厉尘寰之象余从从官问之从官曰此新建伯
王文成公平田州所创书院也自嘉靖戊子迄今
垂六十年亡恙矣迩为执政所格罢天下诸路书
院因改为别署然中有公像有司不忍毁犹以屏
隐约而藏之余亟命有司撤其屏肃瓣香瞻拜祠
卷一百四 第 26b 页 WYG0568-0174b.png
下见其院第荒芜庙貌不朽怃然叹曰奈何以先
正经略之地顾废置画墁之若此邪即上其事于
三院而为檄檄有司修复之时总制两广右都御
史郭公应聘巡抚广西都御史吴公文华监察御
史黄公钟佥报曰可乃择日鸠工有司佥同捐馀
镮以佑俾宣化簿萧忠董其役前为大门颜曰敷
文书院公旧所题名也手泽犹有存焉尔中为仪
门又中为大堂颜曰耀德堂公所敷文降蛮处也
卷一百四 第 27a 页 WYG0568-0174c.png
两廊各翼以精舍十八楹后为后堂窿然特起前
道佥事欧阳公瑜题其上曰道德功勋奉公像以
居面为对越亭旁各翼以精舍如前廊式后为公
遗像又最后就平衍地筑台高数尺置屋数楹其
上颜曰洗心台志公道德功勋之所自出也而各
翼以馀椽树以劲木于是门俎庭阶井灶庙堧巍
然焕然而公之精英灵爽恍乎若有袭于其上邕
人士相与咨嗟向慕汇聚其中考德问业雍雍如
卷一百四 第 27b 页 WYG0568-0174d.png
也而属记于余余惟公于我朝抱命世之才倡绝
学千载昭揭良知之旨于天下其发之而为事业
焕之而为气节为文章载在国史天下能播之后
世能傅之余复奚庸缀言独以公平田州之功经
略兹土者乃其精神学派之所在有不得而泯者
耳方卢苏王受之挟邦相反也搀抢蹶张两江震
撼粤西盖已糜躏于戈戟公一起而安反侧之众
若弄丸掌股间虽圣主威灵变化所及其神武不
卷一百四 第 28a 页 WYG0568-0175a.png
杀之妙机先隐秘殆有神授不可得而测其端抑
良知之学发越宣鬯日月霜露之照队靡不感通
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之若此耶吾盖求之而莫
得其所以然矣故曰思田之功公精神学派之所
在也属工竣余既集邕人士肄业其中大会群寮
乡大夫诸士尸祝公而告厥成天子允言官请公
从祀庙廷之檄适下诸士诸大夫则又相与咨嗟
叹赏以为奇遘事盖至是而公之学主上深知之
卷一百四 第 28b 页 WYG0568-0175b.png
海内学士大夫深信之边方之吏民又适戮力尊
崇而扬厉之是天下后世之所取裁者也此所谓
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考诸三王而
不谬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得非公精神学脉
之所融液孚洽会逄其成有不可得而遏抑者欤
余故备而识之以告后之君子

  建瑞泉书院记        金九陛

  今天子修明儒术广厉学宫颁孝经小学于天下
卷一百四 第 29a 页 WYG0568-0175c.png
令师儒董习督学使者往试士用定优劣焉盖将
化民成俗豫养其公卿大夫之才以有用也崇祯
十三年春余以南户部尚书郎奉命备兵苍梧将
至郁林诸生郊迎道左彬彬如也居无何诸生以
文来谒或骨气嶙峋或幽波曲折是殆得山水之
秀发为文章者欤伏而思之郁林古称西瓯地北
枕寒山东临信石凤凰岭以绕其西龙头石以镇
其南俨然四塞之域也盍往观乎甫出城不数武
卷一百四 第 29b 页 WYG0568-0175d.png
即为南流江南流之滨有巨石石间二窦有泉出
焉涓涓不竭煮茗则清瀼酒则冽州人曰此紫泉
也宋淳熙故名濯缨泉嘉定间忽涌紫水识者以
为文明之兆因更名然则紫泉故瑞泉也泉之左
宋故有亭额之曰瑞泉云迄于今断烟荒草半碣
无存盖风土之变迁久矣旧郁守刘君名履丁者
慨然于斯曰郁故有兴文书院昔兵宪觉斋徐公
紫溪苏公两先生所建而今亡矣盍议于瑞泉之
卷一百四 第 30a 页 WYG0568-0176a.png
侧卜地鸠工庀材谋所以营度书院者无何而刘
守以改授去事以不果余俯仰久之怃然曰刘守
虽去所以为国家豫养此公卿大夫之才以有用
者未必不肇端于此乃捐金饬励之因进新太守
潘君起鹏为竣斯役太守曰唯唯公馀辄往省之
缭以周垣门棂户牖犁然毕举中三楹轩敞宏丽
为诸生讲道课艺之所题之曰活泼泼地盖得之
心而寓之境也左三楹立晦翁朱夫子庙右三楹
卷一百四 第 30b 页 WYG0568-0176b.png
募僧人居司启闭焉其工始于十三年庚辰之夏
越次年辛巳落成题曰瑞泉书院潘君请予纪其
事义不可辞余为之详其次第追其始末如此诚
不欲没两君之善亦自附于觉斋紫溪两先生之
后也

  重修太平府义正社学记    章 蔼

  社学所以养蒙也养蒙不端则士习鲜振而况作
圣之功胥于是焉基乎此社学之修亦守土者之
卷一百四 第 31a 页 WYG0568-0176c.png
不可以已也恭惟我朝艺祖高皇帝登极之初首
先学校命天下郡县皆建夫子宫墙所谓人伦明
于上斯风俗厚于下矣尤虑有司之不加意于此
特出玺书分遣宪臣提督其事而敕谕所载古者
乡闾莫不有学云云大哉王言其所以为生民立
皇极为万世开太平一何盛欤故虽荒服之区一
自改流之后即为张官置吏设学立师誉髦斯士
而厢民沾被文物之化月异而岁不同矣予奉命
卷一百四 第 31b 页 WYG0568-0176d.png
典郡三年于兹凡所设施皆不足以化民成俗然
一日居乎其官则有终身不能恝于怀者虽以述
职行迈亦终不以此而自怠教养之心也厢民程
九垓质敏而志笃才赡而学充老于岩穴无慕乎
外一日携诗文数首来谒予喜其生长边徼而文
采之不类编民也问其衣食所资则曰耕稼课牧
之暇惟以训诂子姓沈酣书史而已予乃特出意
见激奖其居署曰幽垣而别其称曰逸史云乃者
卷一百四 第 32a 页 WYG0568-0177a.png
以社学倾倒乞修整予诺之而未遑也则曰本府
社学仅二其一在上郭名曰仁育其一在下郭名
曰义正皆建自周公允而义正已阅一纪学务未
兴垣屋颓毁敢告执事愿卒图之因命鸠工庀材
百堵版筑有门可以时启闭有瓦可以蔽风雨阅
月竣事吉日惟戊择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相
与呫毕铅椠其中盖彬彬乎弦诵之可观也乃出
诸幼稚而命之曰果行育德太守之责也发包困
卷一百四 第 32b 页 WYG0568-0177b.png
击师资之权也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尔小子
之所当研几也孟子曰有为者亦若是豪杰之士
虽无文王犹兴二三子藏修游息日以记诵章句
为功变化气质为尚如入孝出恭之训洒扫应对
之节已具载小学题辞优而泳之有馀师考之通
志太平风俗士有礼义之习民无受田之家予方
喜汝父兄乐教子弟而又悯汝童稚分㸑之尚早
也既葺学宫以振边庠复浚沟洫以成稼穑而崇
卷一百四 第 33a 页 WYG0568-0177c.png
德广业可不于山下之险而寓养正之功乎又尝
披于易系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
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
曰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丽江之郡汉属交趾自
唐宋至元皆土秩惟我朝太祖毅然改流虽民夷
杂处而沐浴皇仁日久材贤渐出由是观之则仁
育义正二社学岂非革俗为政之首务欤顾名思
义可不勉诸诗亦有言弗替引之小子有造则亦
卷一百四 第 33b 页 WYG0568-0177d.png
不能不深望于后之君子一注意焉别驾王君剑
溪闻予言而作曰是诚端本之务切要之举也汝
奇不敏敢不协力从事乎遂书之以为记





  广西通志卷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