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三
卷一百三 第 1a 页 WYG0568-01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广西通志卷一百三

  艺文

  历朝

  记

  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记   (唐)柳宗元

  仲尼之道与王化远迩惟柳州古为南夷椎髻卉
裳攻劫斗暴虽唐虞之仁不能柔秦汉之勇不能
卷一百三 第 1b 页 WYG0568-0133b.png
威至于有国始循法度置吏奉贡咸若采卫冠带
宪令进用文事学者道尧舜孔子如取诸左右执
经书引仁义旋辟唯喏中州之士或病焉然后知
唐之德大以遐孔氏之道尊而明元和十年八月
州之庙屋坏几毁神位刺史柳宗元始至大惧不
任以坠教基丁未奠荐法齐时事礼不克施乃合
初亚终献三官衣布洎于赢财取土木金石徵工
僦功完旧益新十月乙丑王宫正室成乃安神栖
卷一百三 第 2a 页 WYG0568-0133c.png
乃正法庭祗会群吏卜日之吉告于王灵曰昔者
夫子尝欲居九夷其时门人犹有惑圣言今夫子
代千有馀载其教始行至于是邦人去其陋而本
于儒孝父忠君言及礼义又况巍然炳然临而炙
之乎惟夫子以神道设教我今罔敢知钦若兹教
以宁其神追思告诲如在于前苟神之在曷敢不
虔居而无陋罔贰昔言申陈严祀永永是尊丽牲
有碑刻在庙门

卷一百三 第 2b 页 WYG0568-0133d.png
  重建灌阳儒学大成殿记   (宋)熊 询

  灌阳为全之支邑在州西南踰百里不当邮传显
涂山突然而大峭卓如簪水漻乎其清萦纡似带
木拔疑搀天石怪类蹲虎清淑之气多萃于此故
士人众多而贤肄业于学者盖十数而未止也然
其俗以耕耨为业不汲汲于营利龆龀之童皆善
诵书虽负贩者莫不能举笔具字故民閒而性淳
事简而讼少盗贼希有囹圄常空为令尉者督赋
卷一百三 第 3a 页 WYG0568-0134a.png
役之外无他适日至学评论古今较略人物且听
其议善否以为已师也往时学在县东崇宁间以
舍法养士谓其地道隘遂迁于西邑置丞乃以旧
学易为廨宇厥后舍法及丞职相继而罢进士范
昂乃请教厅仍复为学书斋讲堂升处自适独未
有殿以居夫子像庭庑虚旷若非学效者余建炎
改元之明年冬以漕檄姑置湘潭簿书权摄兹邑
范侯以余旧尝应词赋举朝晚过余以资讲习余
卷一百三 第 3b 页 WYG0568-0134b.png
亦喜其勤尝至于学听其诵咏之声若出金石观
其饰绘之文如铺绣锦爱玩无斁每至志归因谓
范侯曰羽衣缁裳之流为观与寺必雄建殿堂严
设像貌以崇奉其教非特务为观美也且使人知
钦畏而向惧罪福焉今有学而无殿夫子之像阙
然未有所睹何以使人瞻仰是将为释老羞范侯
躩然而起曰吾徒居此皆赢粮而相从非资于官
也旧学有殿请以馀赀徙于此可乎余唯而诺之
卷一百三 第 4a 页 WYG0568-0134c.png
请助于后乃鸠工集徒不旬日而徙置焉轮奂一
新丹碧相照耸动人之观听又命匠人重饬圣像
绘群弟子于壁间纁裳元衣秉圭端冕乃左乃右
若趋若揖灿然可观既成适当仲春上丁恭循旧
制释奠而奉安之笾豆簠簋陈列于前观者如堵
后至无地跂踵而望以不获睹为歉祀事云毕升
堂而坐范侯领其徒进而请曰礼殿既成圣像是
设愿得文以记其绪余应之曰论吾夫子之道如
卷一百三 第 4b 页 WYG0568-0134d.png
天焉不可阶而升如日月焉不可得而踰仰高钻
坚瞻前在后不可以心期而智索无像可也何以
殿为然学非殿则学之制不显殿非像则殿之名
莫立像设而道寓于其中学者观像目注心存殆
将达其所以言与其所以行期底于道岂特向惧
罪福而已哉范侯之心知所本矣请为之记

  重建梧州府学记       洪 迈

  服岭而南以千里名州者三十七缭以大海其山
卷一百三 第 5a 页 WYG0568-0135a.png
则罗浮桂林阳朔韶石诸峰皆扶舆崭秀有仙者
窟宅水则昭潭武溪浔滩真湟沦涟清泻可鉴毛
发至于光灵纡馀发为草木之祥如水沉都梁素
馨之葩芗气郁烈象犀玳瑁珠琲之凑穷天下之
产不足以掩之都会盖如此独人物效奇闇然弗
章由唐至今五六百年之间卓然于时者曲江张
文献公余襄公日南姜公而已尔是岂山川炳灵
精采荡于异物使魁奇伟丽之气不淑诸人耶何
卷一百三 第 5b 页 WYG0568-0135b.png
其略无而仅有也余尝游南方私为其人太息盖
闽蜀与粤是三者均所谓斗绝不毛之区而蜀移
于文翁闽变于常衮今言多士者指二部为甲乙
惟粤独不幸无良二千石心乎教化者尸盟之至
环地万里而漠然自外于上国苍梧自汉为郡入
本朝有陈公恭梁庄肃为之守其风声气俗直出
他郡顾学校褊陋不常厥居于山之巅于冰井于
鳄鱼池其后逼于县舍科诏取士又不于其乡而
卷一百三 第 6a 页 WYG0568-0135c.png
于浔于容最后葺于僧房白袍纷纷移徙之不暇
奚暇诵诗读书以倡其心今任侯为州独齐鲁其
民顾瞻校宫以为当迁为诸生相攸宜而得神霄
宫之旧址高明有亢龟食其墨礼殿斋庐闳严静
深厢庑门庖秩秩井井又作议道堂以待三岁角
材之地并之为八十一楹经始于旧年之仲冬断
手于今兹之仲春木出于山贾人不知费出于公
而乐助者四十一乡民不知工出于邻邦州兵不
卷一百三 第 6b 页 WYG0568-0135d.png
知规模奕然粤中无足与比既成侯作书请记余
谓士者自修于穷闾之间而待举于朝廷之上虽
羹藜饭糗颛颛于寂寞之滨固有穷乏其身而安
之者此其志岂一朝一夕之为哉有屋以居有粟
而食用其藏修游息之暇以求夫存心养性之道
圣贤阃奥直阶而升尔一第常也何足以慁我为
哉诸士子其勉之必有不期然者侯名诏眉山人
尝令豫章之进贤余行其涂得歌谣于田里间又
卷一百三 第 7a 页 WYG0568-0136a.png
尝过侯清江之居而为之赋凌风阁者然则记学
之成所不得辞也

  重修桂林府学记       张 栻

  国朝学校遍天下秦汉以来所未有也桂林之学
有唐大历中观察使李昌巙经始于郊而熙宁中
徙于郡城东南隅乾道二年知府事张侯维又以
其地堙陋更相爽垲得浮屠废宫实始安故址请
于朝而迁焉侯以书来曰愿有以告于桂之士栻
卷一百三 第 7b 页 WYG0568-0136b.png
惟古人所以从事于学者何所为而然哉天生斯
民则有常性人立于天地间则有常事在身有一
身之事在家有一家之事在国有一国之事皆性
之所有也夫弗胜其事则弗有其性弗有其性则
弗克若天矣克保其性而不悖其事所以顺天也
然则舍讲学其能之哉凡天下之事皆人所当为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际人事之大者以至
于视听言动周旋食息至纤至悉何莫非事学所
卷一百三 第 8a 页 WYG0568-0136c.png
以明万事而奉天职也虽然事有其理而具于吾
心心也者万事之宗也人惟丧其良心故事失其
统纪学也者所以收其放而存其良也夏葛而冬
裘饥食而渴饮理之所固有而事之所当然者凡
吾于万事皆见其若是也而后为当其可学者求
乎此而已尝窃怪今世之学者其所从事往往异
乎是鼓箧入学抑亦思我所谓学者果何事乎圣
人之立教者果何在乎而朝廷建学群聚而教养
卷一百三 第 8b 页 WYG0568-0136d.png
者又果何为乎嗟夫此独未之思而已矣使其知
所思则必悚然动乎中而其朝夕所接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之际视听言动之间必有不得而
遗者庶乎可以知入德之门矣栻也不敏何足以
启告于人辱侯盛意勉为之言

  宜山县修学记        张 栻

  淳熙四年栻备位广右帅事以经略司主管机宜
文字韩璧闻于朝曰璧清介恺悌愿假守符俾牧
卷一百三 第 9a 页 WYG0568-0137a.png
远民诏使为宜州便道之官宜为州被边所控制
非一前此为州者日夜䆒切备禦缮治财赋之
不暇莫遑他议韩侯至官既举其职则慨然念学
校委废议所以修复者盖积累而后成庙宫既严
讲肄有堂师生有舍门庑庖湢悉具合境人士叹
息颂咏来请记方韩侯之为是举也或者窃笑以
为在边州乃不急之务且曰宜固寡士亦何必汲
汲为栻独以为不然盖俎豆之修则军旅之事斯
卷一百三 第 9b 页 WYG0568-0137b.png
循序而不忒教化兴行则祸难之气坐销于冥冥
之中诗曰既作泮宫淮夷攸服是有实理非虚言
也建学于此使为士者知名教之重礼义之尊修
兴孝弟忠信则其细民亦将风动胥劝尊君亲上
恊力一心守固攻克又孰禦焉近而吾民既已和
辑则夫境外聚落闻吾风者亦岂不感动有以服
其心志束其肌肤其孰有不顺况乎秉彝之心人
皆有之奇才之出何问远近边方固曰寡士然如
卷一百三 第 10a 页 WYG0568-0137c.png
唐之张公九龄出于曲江姜公公辅出于日南皆
裒然著见于后世宜之士由是而作兴安知异日
不有继二公而出者乎又安知其所成就不有过
之者乎然则可以寡士而忽诸故于其学之成乐
为书之

  重修静江府学记       朱 熹

  古者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其民由家及国大小有
序使民无不入乎其中而受学焉而其所以教人
卷一百三 第 10b 页 WYG0568-0137d.png
之方则皆因其天赋之秉彝而为之品节以开导
而劝勉之使其明诸心修诸身行于父子兄弟夫
妇朋友之间而推以达于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
际必无不尽其分焉者及其学之既成而又兴其
贤且能者寘之列位是以当是之时义理休明风
俗醇厚而公卿大夫列士之选无不得其人焉此
先王学校之官所以为政事之本道德之归而不
可一日废焉者也至于后世学校之设不异先王
卷一百三 第 11a 页 WYG0568-0138a.png
然其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
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
而其实不举其后至于风俗日弊人材日衰虽以
汉唐之盛隆而无以彷佛乎三代之叔季然犹莫
有察其所以然者顾遂以学校为虚文而无所与
于道德政理之实于是为士者求道于老氏释氏
之门为吏者责治乎簿书期会之最盖学校之仅
存而不至于遂废者亦无几耳乃者圣上慨然悯
卷一百三 第 11b 页 WYG0568-0138b.png
其如此亲屈銮辂临幸学宫𤼵诏诸生厉之以为
君子之儒而无慕乎人爵者德意既甚美矣而静
江守臣广汉张侯栻适以斯时一新其府之学亦
既毕事则命其属具图与书使人于武夷山间谒
熹文以记之顾非其人欲谢不敏而惟侯之意不
可以虚辱乃按图考书以订其事则皆曰静江之
学自唐观察使陇西李侯昌巙始立于牙城之西
北其后又徙于东南历时既久士以卑庳堙郁为
卷一百三 第 12a 页 WYG0568-0138c.png
病有宋乾道三年知府延平张侯维乃撤而迁于
始安故郡之墟盖其地自郡废而为浮屠之室者
三始议易置而部使者有惑异教持不可者既乃
仅得其一遂因故材而亟徙焉以故规模偏陋复
易摧圮至于今侯然后乃得并斥左右佛舍置他
所度材鸠匠合其地而一新焉殿庑崇邃堂宇广
深师生之舍环列庑外隆隆翼翼不侈不陋其为
诸侯之学所以宣布天子命教者甚实且称熹于
卷一百三 第 12b 页 WYG0568-0138d.png
是喟然起而叹曰夫远非鬼崇本教以侈前人之
功侯之为是则既可书已抑熹闻之侯之所以教
于是者莫非明义反本以遵先王敩学之遗意而
欲使其学者皆知所以不慕人爵为君子儒如明
诏之所谓者则其可书又岂徒以一时兴作之盛
为功哉故特具论其指意所出者为详而并书其
本末如此

  重建灌阳县儒学记      余元一

卷一百三 第 13a 页 WYG0568-0139a.png
  灌阳令赵君永始至之日躬谒先圣睹其学庳陋
湫隘愀然言曰是非为政者所当先耶武城弦歌
风馨亿龄吾虽不逮古人敢不尽心乎兹邑也介
楚粤之间山拔而奇水清而驶魁奇秀异之民岂
无生其间者独未闻显然见于世何也于越夷貊
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文武之道
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
今讲肄无所虽有美玉不砻不错非为政者之罪
卷一百三 第 13b 页 WYG0568-0139b.png
耶治之西厥土爽垲襟抱环密乃度乃营乃基乃
筑闻者相与观焉有耆儒曰此崇宁间之故址也
后虽更徙不常而莫宜其地抑天将昌吾邑而留
之以俟今乎赵君闻而益喜之县之士相励而趣
成之财不赋而羡工不召而集期月告成先圣之
宫从祭之士貌像显肃讲道有堂栖士有舍门序
庖廪无不毕备时淳熙九年十二月也夫庠序废
而不兴为政者之责也庠序兴而学不讲为士者
卷一百三 第 14a 页 WYG0568-0139c.png
之责也赵君之为是举也知为政之先务矣士之
学岂惟习陈腐以应有司程尺为利禄梯媒而已
哉夫人之生与太极同体天地之心鬼神之会五
行之秀万物之灵也故旦昼之梏亡而良心苗裔
未尝不发见去圣贤于千载之远而方册所存有
默契而自得者秉彝在人未尝泯也故曰学问之
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心求则良心存矣君
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必思有以尽其分视听言
卷一百三 第 14b 页 WYG0568-0139d.png
动洒扫应对进退必思有以循其则持敬以居之
致知以精之二者不可偏废也后之学者务外而
不由内计利而不明义文华之趋而操履之不顾
记问之矜而大原之不䆒随流而堙半涂而止非
力不足也志不立也昔有问孟子以士何尚孟子
告以尚志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
为乡人也孟子之志盖如是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源泉混混放于四海君子察于此可有志于学矣
卷一百三 第 15a 页 WYG0568-0140a.png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穷达于我何加损
哉元一既乐赵君之有成而望学者之有立于是
乎言

  重修全州学记       (元)揭徯斯

  皇元治法周孔荒徼绝壤必谨学校以为教基泰
定元年春郭侯履以长史移贰于全全居湖南九
郡之极地小而岩风气啙窳郡西湘山又称无量
寿佛入灭之所世奉遗骸奔走万姓而夫子庙荒
卷一百三 第 15b 页 WYG0568-0140b.png
圯穿漏曾莫顾者讲诵不兴荐祼无所侯至会缺
太守侯总学事教授黄润以为请于是侯率僚佐
于上士民劝于下明年即工前清湘长法哈进拜
元侯知邑士邓桂能状命董其事遂斩木伐石食
工佣力民不知役太守何公润继至朝劝夕劳休
威并行及期而庙成乃易夫子十哲像分祠先儒
及贤哲于讲堂之左右门序轩陛以次咸毕又辟
庙南废地为杏坛以拟阙里建明伦堂四楹以馆
卷一百三 第 16a 页 WYG0568-0140c.png
诸生既告成于庙教授请予纪其事且俾告于有
众昔全之鄙为群獠劫以自附者八百馀家数自
诣吏吏不能讨而王赋之共不敢怠遑及郭侯为
守天子使督兵讨之八百馀家咸在诛灭侯以死
争乃去刑书复为齐民侯非力能生之也以其民
恪遵魏文靖公之教知有君臣之分身虽附獠而
王共不缺故也全之四境尽为中邦又密迩周元
公之里父传子习皆圣人之道民之情性岂独异
卷一百三 第 16b 页 WYG0568-0140d.png
乎夫殚才尽力以奉无益未必蒙福耕田凿井以
服圣贤之教得遂养生送死使父子知亲君臣知
义夫妇知别长幼知序朋友知信君子登于俊选
小人免于刑戮果何惮而不为哉亦教化使之然
耳为民上者曷敢不敬学在凤凰山之阳宋绍兴
十三年迁也东南诸山秀丽奇绝湘灌二水合流
其下盖为一郡之胜云

  平乐府学记         常 挺

卷一百三 第 17a 页 WYG0568-0141a.png
  广右岭南重镇槩管十六州平乐古昭州后升为
府礼义之习风化所被前代科目得人甲于诸郡
故家馀俗犹有存者府学去城可二里许居考槃
涧之西国初燹于兵火前至元己卯郡监刘怀远
知州孙武德经营创始岁次壬午武德之子梦得
再知州事力加修理规模益宏壮然官政有通塞
或兴或废其可称述者盖无几至正二十有三年
平章荣禄公总制军旅开署省事其明年以昭郡
卷一百三 第 17b 页 WYG0568-0141b.png
重地控制梧贺选本省理问官托卜元善摄郡监
兼义兵万户劝农防禦事以镇抚之君以是年六
月莅事前政多废弛君乃正身帅下早晚以思寝
食弗遑发号施令与民更始威惠兼施宽猛得宜
自郡城达于四境吏民为之改观朔望视学见其
上漏旁穿震风凌雨日益倾圮喟然叹曰兴崇学
校守令责也予敢不夙夜祗惧恪勤厥职鼎建祠
庙以奉祀事郡博士赵显祖文学掾尹龙恊力赞
卷一百三 第 18a 页 WYG0568-0141c.png
成之乃考覈学租之没于某者得粟一百九十八
石某氏儒士之义助者一十锭公与学官各捐已
俸共得数千缗选匠具徒购木于昭贺之境至正
二十四年冬建立大成殿旧殿湫隘不足以奉几
筵则扩而充之应门两庑讲堂斋馆焕然一新材
木之良工匠之巧规矩准绳深广如法川流山峙
前拱后揖圣容穆穆侑坐肃然祭祀以时洋洋如
在春夏诗书之教朝夕弦诵之声使民沐浴乎膏
卷一百三 第 18b 页 WYG0568-0141d.png
泽被服先王之道元善可谓知为政之本矣恭惟
我国家列圣相承渐民以仁摩民以义太平且百
年士大夫以名节相尚变故以来仗节忠义者无
虑数千人汉唐有愧焉下至闾阎穷巷匹夫匹妇
与析圭儋爵之君子同一贞节不为利回不为威
屈皎然如日星之光耀国家仁厚之泽于此可见
天理之在人心有非强暴所可夺者学校有功于
世道岂小补哉昔卫文公当春秋时敷教劝学国
卷一百三 第 19a 页 WYG0568-0142a.png
以富强为时贤诸侯汉文翁守蜀郡率民子弟教
以经术蜀文之盛自文翁始元善监是郡不期年
而政化大行吏畏其威民怀其德庠序之兴明伦
育俊化民成俗有古君子风事既落成来谓曰愿
有以记之吾闻古者大事书之于策小事书之于
简作而不记后嗣何观建学大事也不可以不书

  重建博白儒学记      (明)邹 凤

  博白古为白州宋开宝中易称县南去县一里许
卷一百三 第 19b 页 WYG0568-0142b.png
而学建焉迄绍兴间再徙于县治东深得其地东
有卫公岭之耸立南有蟠龙山之郁结文星桥之
横乎西登高岭之振乎北挹抱据夫古今之胜精
神凝聚产乎贤俊擢高科登显仕而蜚英杰出者
非一二计若庞孝泰之忠节李时亮之异政徐噩
之忠勇秦怀忠之文学丰功伟绩照耀千载皆由
是学而显第以学之设立年代久远日炙雨淋栋
摧梁朽莫有举志克而新之正统纪元春嘉禾张
卷一百三 第 20a 页 WYG0568-0142c.png
公本忠来簿是邑未几吾章贡朱公勖亦以贰县
至睹夫讲堂圯毁师席莫安其所斋舍倾颓弟子
莫安其业文庙廊庑弗壮观瞻欣然同捐已俸交
相规画鸠木命工以鼎修为己任既而新兴李公
铭拜命宰白同寅恊恭早作夜思率力以完始于
正统丙辰十月吉日逮二年丁巳十二月一日明
伦堂舍先成高深方广如度黝丽丹漆如法师得
以讲学而安位弟子得以听受而安业钟鼓东西
卷一百三 第 20b 页 WYG0568-0142d.png
各有其序图书左右咸获其列师生有舍庖廪有
次焕然壮观诚不劳力咄嗟而集事乃命邑士张
源深氏束书走币礼余记期勒石以图不朽嗟夫
为政之道贵知所先盖先莫先于亲贤养贤莫先
于学校礼乐诗书之府仁义道德之场教化之所
由施纲常之所由明盖古今圣贤之所由相承养
贤辅治莫不以为首务有司为政克知以是为先
者鲜矣今观博邑自宰而丞而簿来有先后心无
卷一百三 第 21a 页 WYG0568-0143a.png
町畦庀材捐俸鸠木命工同寅恊恭慨然以鼎新
儒学为己任诚可谓知所先矣虽然学校兴则教
化美师道立则善人多将见英才乐育彬彬辈出
阐扬圣道明如日月之丽霄汉发为文章沛若江
河之涌波涛擢科折桂登金门步玉阶尽忠君泽
民之道致国家太平之盛当复超乎庞李徐秦群
杰之辈以著声光之隆则是碑之立也不惟有以
昭今日诸君子为政之美绩抑亦以历传悠远为
卷一百三 第 21b 页 WYG0568-0143b.png
千万世为政者劝是为记

  重修临桂县学记       周 纪

  孔子之道天地之道也国家生民不可一日无者
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行斯道于上孔子
明斯道于下所谓继往圣开来学者孔子也我朝
圣圣相承尊信孔子之道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
崇庙祀冕旒而南面一视王者春秋有事与社稷
等甚盛典也正统甲子冬予奉命巡历广右拜谒
卷一百三 第 22a 页 WYG0568-0143c.png
孔子于临桂县学宫顾瞻庙庭石碑具存稽之始
末盖县学初建于城东南再迁于城南旧县治之
旁逮国朝始移置于此实宋宣成书院之故基也
洪武乙亥重加修葺距今馀五十载梁栋墙壁日
就毁坏予慨欲新之然未敢妄作劳民会有诏修
饬祀典祠宇于是布政使旴江揭公稽富州孙公
曰良按察使金华章公聪参政上虞谢公泽云中
武公逵宪副会稽胡公智参议新昌甄公完天台
卷一百三 第 22b 页 WYG0568-0143d.png
侯公臣佥宪五羊汤公性方文江王公骥玉山王
公受潮阳萧公銮毗陵郑公观湘乡江公玉琳偕
郡守姑苏吴公惠佥谋合志各捐已俸为之倡于
时同寅安成万公节按节继至观而喜曰吾辈读
圣贤书敢忘所自哉乃相与襄其成县令陈鼒又
劝邑之好义者出资补其缺市材募工绰有馀饶
经始于乙丑仲夏落成于是岁仲冬工善材良既
坚且美巍然焕然不浮于度庙之制高二十五尺
卷一百三 第 23a 页 WYG0568-0144a.png
广四丈有奇袤五丈有半视旧盖增焉再逾月而
棂星戟门之仆者以立欹者以正腐者以更规模
宏远矣先是御史三司朔望行礼皆止府学至是
定议朔日从府学望日从县学已而众心欢悦咸
以为当教谕三山刘和训导番禺吴贞仙城陈遗
请曰是庙更修式称瞻仰矣宜有记以示于后予
惟孔子后天地而生知天地之所以为始先天地
而没知天地之所以为终默运于冥冥之中而有
卷一百三 第 23b 页 WYG0568-0144b.png
以裁成辅相于昭昭之际谓其道非天地之道可
乎诸生游泳于斯涵养于斯瞻拜起跪于斯宛然
圣人之在心目宜其于家为孝子于国为忠臣庶
几上不负朝廷建学育才之意下不负藩臬董事
之勤斯庙之修岂小补哉书以记之使后为贤有
司者皆知所先务云

  庆远府学记         陈 文

  学校者王政之先务所以明人伦厚风俗也故自
卷一百三 第 24a 页 WYG0568-0144c.png
唐虞三代之盛下至汉唐宋元其间愿治之君莫
不以是为急盖国之贤才由此而作养造就以底
于成用之以致君泽民宏其化理于天下而成雍
熙太和之治者良以此也我朝学校之设内而两
京国子监外而府州县莫不有之其教养之法甚
详且备超越于前而化理之效亦过于汉唐宋元
远矣然所在有学以育生徒必有庙以祀先师孔
子朔望春秋释菜释奠之礼所由行生徒之育于
卷一百三 第 24b 页 WYG0568-0144d.png
斯者皆知明君亲之大伦以修其身以䆒其理以
致其用以达其道者未有不由于学校也然所在
奉行德意或有勤怠而学校之废兴攸系广西庆
远府古粤地秦汉以后沦于荒服唐及五代为粤
州宋咸淳始为庆远府元改府为路为安抚司迨
今洪武初定为府领三州六县其江山险峻人风
犷戾宋始建郡学张栻记之自宋至今人物科甲
之载于郡志者亦有也皆非所谓由教而入者欤
卷一百三 第 25a 页 WYG0568-0145a.png
天顺壬午季春天台周君一清来守是邦下车之
初即释菜先师孔子遍视学宫慨其敝陋曰何以
兴教时邻郡寇攘弗靖君绥辑其民皆安生乐业
乃重建大成殿及旁为两庑前为棂星戟门复修
明伦堂并会堂后馔堂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四斋
以至庖库墙垣亦莫不完葺而庙学焕然维新其
南复侵地仍为泮池表以二坊又以宋冯京皇祐
初随父寓武昌登解省廷试皆居第一立祠肖像
卷一百三 第 25b 页 WYG0568-0145b.png
以祀之廨宇铺舍驿传城楼无不修葺又立预备
仓储粟石以济民盖守是郡能遍治其事而获乎
上而安乎民使聚有养而习有学周君之绩亦盛
矣哉于是郡学训导闽中陈篪兴国钟渊暨诸士
子目睹其盛敬述其槩因刑部主事冯俊属予为
记因记其鼎创与夫为治之槩俾勒诸石以为方
来者劝云

  重建梧州府学碑记      邱 浚

卷一百三 第 26a 页 WYG0568-0145c.png
  梧郡界两广间实为岭南要地上以边徼弗靖命
御马监太监陈公都察院右都御史韩公平江伯
陈公畀以节钺专征之柄以总镇两广地未几前
总兵江公以召去而平江伯陈公实来继之武功
告成边鄙肃清于时韩公实任总督之寄谕于众
曰武虽可以遏乱然非圣人之所尚也柔人心而
融其强梗之气莫若修文教修文教莫若兴学校
总镇太监陈公是之爰主其意而前后两总戎公
卷一百三 第 26b 页 WYG0568-0145d.png
皆议允合一时两广藩臬诸公以事在梧者咸与
焉于是庀材鸠工拓其基撤其旧材足而工良都
宪视事之暇躬为督视心齐力殚未踰时而规制
咸备中为礼殿翼以两庑缭以周垣广庭重门一
一如制郡学峙其左邑学峙其右讲诵之堂斋祭
之室会集休宿之所以至庖湢庾廥皆备闳丽静
深为两粤学校之冠议者谓非特岭以南所未有
虽中州亦不多见也父老相与议于乡曰向也室
卷一百三 第 27a 页 WYG0568-0146a.png
家之不保何有学校士民相与议于涂曰向也奔
走之不暇何有诵读呻吟之声化为弦歌棘荆之
所变为俎豆伊谁之功欤是不可不知所自于是
广西按察司副使范君布政司参议黄君因众心
之所愿求予文刻诸石以垂永久窃惟有虞舞干
羽而有苗格鲁僖作泮宫而淮南服孔子亦云远
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则用文德以服远其来
尚矣虽然文德之敷必在徂征之后盖先有以折
卷一百三 第 27b 页 WYG0568-0146b.png
其气而后有以服其心苟非大禹先有徂征之师
则两阶之间七旬之舞岂能格有苗于万里之远
哉是故文德武功必相为用又必有定所有常时
而后可行之久远焉学校者文德之所从出也于
此明伦于此议道于此同风于此造人材出征于
此受成振旅于此献馘乡则于此饮酒射则于此
比耦岁时率民读法之类咸于此焉行之开人心
忠孝之天立国家纪纲之地扶世教于不坠广材
卷一百三 第 28a 页 WYG0568-0146c.png
用于无穷此先王立教之大端也若夫作士气于
委靡之馀折奸谋于萌芽之始敛强悍之气以囿
之道义之区斯又其微意所在焉公建学立庙之
意其有见于斯乎

  太平府学记         邱 浚

  国家受天休命克相上帝以治以教际天所覆之
地凡具人形居地之上者咸有以安其生复其性
广西左右两江在岭峤以南之极处唐宋以来固
卷一百三 第 28b 页 WYG0568-0146d.png
已州县之然至今其守宰犹袭用其土官学校尚
未遑立惟太平一府其守特出朝命常调且立学
设官俾以教焉两江州郡前此所未有也成化丙
申番禺何侯楚英来知府事慨然以教化为意凡
可以为一郡之人变化其习奠安其居者无乎不
用其心大要欲其民风土俗一旦与中土等夷任
未期年政行化施民猺胥彧乃与其佐同知韩廷
彧通判蔡颙推官陈宣等谋曰左右两江皆无学
卷一百三 第 29a 页 WYG0568-0147a.png
而吾太平独有学太平之支郡属邑皆无学而独
府有学是则兹学之建其标准之所示者广风化
之所及者众非内地他学校比也弦歌俎豆之地
师生之所涖止民人之所瞻仰为政首务莫此为
急乃鸠工庀材重加修葺规制宏壮藻饰华丽视
旧盖有加焉既成适生员陈鼎赵驰应贡春官教
授罗顺具事迹以记来徵惟天在上其形穹然而
下覆乎地地所至之处极乎海而止凡在寰海之
卷一百三 第 29b 页 WYG0568-0147b.png
内莫非天王之地惟其化之所及者有先后故其
人之归化者有迟速苟有介然蹊径可通圣人在
上推其教化而驯及之则无有不可化之理原夫
二帝三王之圣其所治之地四方相距亦不甚远
观成周之故疆而质以后世之职方可见也洛阳
为王城而皋落氏陆浑戎密迩乎其境东之莱牟
介莒皆夷地也淮南为舒徐西戎河北真定中山
之境乃鲜虞肥鼓国河东之域而有赤狄甲氏此
卷一百三 第 30a 页 WYG0568-0147c.png
外荆楚吴越闽蜀又皆在荒服之远中国所有者
仅宋晋齐鲁卫郑通不过今数十郡焉耳自时厥
后疆界日拓而远向之荆楚吴越闽蜀遂皆为内
地其声名文物之盛顾若反有浮于宋晋齐鲁郑
卫之旧者盖天旋地转气运随之而迁移则夫左
右两江之间其转移通变之机安知其不本于今
日兹学之设乎何侯虽于一郡立学然所关系甚
大而远后之继侯芳躅以治以教于兹者尚当体
卷一百三 第 30b 页 WYG0568-0147d.png
侯之心汲汲然皆以教化为心而士之生于兹地
受侯之教养者皆从事于学孜孜不已与凡支属
之邑接近之壤闻其风者相与感发慕好学周公
仲尼之道亦如今日荆楚吴越闽蜀之区出而与
北方之士相后先其将自此始耶何侯兴此学其
关系之大且远如此不专为一郡也其不负圣天
子所委任而克相之于是乎见焉

  浔州府迁建文庙学记     钱 溥

卷一百三 第 31a 页 WYG0568-0148a.png
  尝读诗至大雅江汉之篇知召穆公平淮南归觐
天子而乃言矢其文德洽此四国不以武功忘文
教也又读鲁颂泮水之篇知僖公修泮宫以复教
化而乃言淮夷攸服在泮献馘献功者有文事必
有武备也三代文武之道所以交修并举而人材
以盛治功以成非若后世举一而废百者比我朝
列圣相承交重文武之道凡府州县及军卫皆设
学以育俊秀习射以修武备故百有馀年间人材
卷一百三 第 31b 页 WYG0568-0148b.png
出为世用者多文武兼资隆国势而服海宇求振
斯道于上亦惟待其人而后兴焉浔有儒学本宋
州学元为路学洪武初改升府学在郡城小南门
外恒病断藤峡寇为害正统间守土者徙入城西
隅南向成化丙戌秋峡寇窃入燬及学舍而殿庑
仅存然岁久乱馀图是役者殆难其人总督兼巡
抚都御史姑苏韩公雍特举武林孙侯暲由博白
县令来守是邦侯方崇武靖寇赈恤饥殍招抚流
卷一百三 第 32a 页 WYG0568-0148c.png
亡不暇而未暇斯举既而韩公与镇守太监陈公
宣总兵平江伯陈公锐请建总府于梧州控禦两
广命参将夏公鉴宪副范公镛分镇是邦寇患稍
戢民渐休复侯乃叹曰古者军旅之中不忘俎豆
况学校教化之本而不加之意乎于是率诸生父
老周览其郡山川盘郁风气攸聚惟东为最盍顺
其势而向之何如众曰诺乃抡材庀工俟农隙而
兴役拓其旧址复其所侵地首建大成殿明伦堂
卷一百三 第 32b 页 WYG0568-0148d.png
两庑戟门东西斋棂星学门以次而立复肖圣像
规模宏伟焕然一新使诸士子瞻仰知归游歌得
所自岭以南盖罕俪也非待其人而后兴乎夫古
昔帝王之御天下身君师之位民自融于礼乐法
度之中无有自外其化者周之衰治教衰微孔子
出而任道德之宗师上知立教于既庶既富之后
民知死信于去兵去食之馀宅天中而立人极亘
万古而莫易矧浔当疮痍甫定民心皇皇侯首举
卷一百三 第 33a 页 WYG0568-0149a.png
学校使知尊君亲长之道效死而弗去又何教化
不兴人材不成寇不畏威远遁乎此鲁僖公所以
见颂于史克也岭南列郡闻其风者皆兴起于学
明教以复性所谓洽文德于四国则韩公之功又
岂无吉甫作诗以美其归哉是役也经始于成化
壬辰秋而落成于乙未春越三载侯日坐学虽一
木一石必经其目而后用不伤财病民劝率有道
而底厥功赞其事某始终董其役某而余乃以纪
卷一百三 第 33b 页 WYG0568-0149b.png
其成

  重迁贵县学记        张 灿

  贵之有学自宋庆历间始其地在县东城外其后
一迁于城西再迁于下郭又再迁于中郭历元入
我朝兵燹荐至士以出入为难成化辛丑巡抚都
御史桂阳朱公英以斧钺征木峒诸猺实会于兹
停骖入学顾见庙宇不饬堂舍倾圮叹曰此非风
化之地也盍迁之迁之城内既以戒于吏则发官
卷一百三 第 34a 页 WYG0568-0149c.png
帑七百金以为之资取材于山凿石于崖工庸匠
𨽻百须之务各以次举军暇辄亲往指授经画凡
三月始班师而规模大具未就绪也越明年都宪
被召还朝吏以兹懈弘治改元按察副使庐陵周
孟中奉命来督学政释菜之馀愀然不乐遂趣吏
僝工责以程限于是丹漆依栋黝垩附墙殿庑堂
斋厨廪库舍之置罔不法式踰年而落成盖即兴
贤坊以为永基自宋迄今凡四迁而始在城内也
卷一百三 第 34b 页 WYG0568-0149d.png
既而宪副谓兹事不可无传乃遣庠生张瓒走币
千里而属记于予呜呼古之善教者四郊多垒而
弦诵不废此岂虚文强忍而已哉盖知五常之根
于人心五典之系于世道者不可一日而懈也故
汉高常欲屠鲁至城下犹闻弦诵之声谓其守礼
义之国为主死节乃释不诛由此观之学校何负
于人顾士之无成者乃有负于学校耳方都宪于
戎马劻勷之际而独能注意学校以励士风可谓
卷一百三 第 35a 页 WYG0568-0150a.png
知所重矣老成人之谋国固如是哉然则尔贵庠
士当铭彝鼎以无忘都台之旧德尚敦行𢡟学以
无负宪副之盛心使他日考事覈实有所称指曰
自兹学之迁而士之立于本朝与宦于四方者往
往有风操政事可观如此则兹学之迁可谓有遭
而二公之于迁学可谓有功也已不尔则为徒迁
斯文之病也呜呼可不勉哉可不惧哉

  重修北流县学记       周孟中

卷一百三 第 35b 页 WYG0568-0150b.png
  北流县儒学先后迁者数矣按志学唐贞观三年
肇建于登龙桥西元大德二年迁于宝圭驿东延
祐四年迁于宝圭驿西附县治国朝因之天顺间
燬于兵成化七年迁于县治之东北岁久污坏且
地势逼隘弗称育材众议亟欲迁改会知县事罗
嵩至因众之欲图所以迁者相地得城东一里所
即宝圭驿西旧县基相传有谶云金在后水在前
学桥连出状元谶虽未足信要亦善地也都御史
卷一百三 第 36a 页 WYG0568-0150c.png
闵公迁之罗令亦捐俸为倡礼劝乡宦耆彦各助
工费置籍稽其出入无少渗漏任官督役而令纪
纲弘治五年腊月朔日兴工次年正月二十二日
首建讲堂文庙次东西斋两庑以及戟门大约为
屋三十馀间棂星门三座俱用石以图久远圣贤
肖像师生庖廪与夫钟鼓器用靡不焕然一新落
成之日谒庙瞻拜升堂讲诵邑人父兄啧啧称叹
作兴者之有道然则为诸生者可不知所自励耶
卷一百三 第 36b 页 WYG0568-0150d.png
励之当何如亦曰居敬以持已穷理以修身本之
四书以求其端参之群经以会其全博之于史以
尽其变入则孝亲出则忠君时平则建功立业时
危则伏节仗义随其所遭求无愧而已诸生知此
而勉焉斯上不负圣天子养育之恩下不负都台
作兴之意若屑屑以地势之美恶为辞而不反求
其本则亦末矣非余所以命于诸生也是为记

  怀集县学记         张 诩

卷一百三 第 37a 页 WYG0568-0151a.png
  怀集县庙学既聿新邑令区君走使币出县博李
公瀚手状白予请记按状怀集古属南海郡元属
贺州今𨽻苍梧号为富庶独庙学在县治东坏于
岁久至辑茅编竹以障风雨为弗称先是长民者
才困于簿书识短于教化视此端本澄源之地漫
不能少加之意为可慨叹自我区侯来令兹邑既
视篆之三日谒庙徘徊瞻顾仰首太息固励然以
为己任矣未几政令大行上下敬服为诸邑令首
卷一百三 第 37b 页 WYG0568-0151b.png
称乃肆力于庙学甲寅秋七月公𪠘成乙卯秋七
月明伦堂成丙辰秋七月棂星门成戊午春正月
大成殿成于是乎庙貌之炜煌学制之整备圣贤
像位之严饬俾夫往来部使者与凡士庶得以具
瞻而起敬为师弟子得以冠裳从容磬折谭道于
广厦细毡之上非吾侯之才之识卓有以出于寻
常其克建此伟功哉固宜穹碑大刻以昭示将来
而文字之托敢以累执事予阅状既叹曰嗟夫学
卷一百三 第 38a 页 WYG0568-0151c.png
所以求造乎圣域也中庸所谓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笃行者皆所以为学也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
臭者则圣域也然自梦楹之后承其正绪仅仅孟
氏一人而已孟氏之后寥寥数千载仅仅周程朱
张三四人而已然去圣人已为有间此固元气之
难会而亦岂非讲学不究之罪乎况夺之以词章
记诵功利之纷纷乎人性本天道学得其门无远
弗至我欲仁斯仁至者吾敢薄望吾人哉所愿为
卷一百三 第 38b 页 WYG0568-0151d.png
师者知所以教为弟子者知所以学而首风化者
又知所以躬行以表率之吾见怀集其邹鲁乎奚
富庶之足云重区君之举辄敢论其大者

  重修梧州府学碑记      李东阳

  广西梧州府附郭曰苍梧县旧各有学在东南门
外学各有庙中限山川坛成化初右都御史韩公
雍开置帅阃特新学制徙坛他所并庙为一次府
县二学左右附之规度甚伟而未甚备且门地卑
卷一百三 第 39a 页 WYG0568-0152a.png
湫为雨潦所困诸公继帅屡欲修之未暇也比左
都御史邓公总督于兹谓总镇王公总兵毛公曰
学校风化之原也不可以武事废不可以遐服忽
盍相与图之皆曰如议乃简于郡属命知府张吉
同知谢瑚凡诸执事以其意示之皆曰如令于是
鸠工度地会其材物卜日兴事辇土为堤周百二
十步高六尺广三倍之又凿石以甃其外又建石
为棂星门三造甓为垣为丈百堂有分斋殿有翼
卷一百三 第 39b 页 WYG0568-0152b.png
庑祭有庖库居有房室其故皆因而新之庙乐始
于韩公祭器始于元教授吴熙修于前知府陈棫
岁久皆敝于是延师募工补葺肄习举无遗缺而
学之事始傋经始于弘治之丁巳十月至戊午五
月而成教授钟琪辈具书请纪成绩以示来世予
惟古者文武一道然禹定绥服则分文教武卫而
为之制盖所以绥服者文以治内武以治外虽其
势不可偏废而轻重之叙有不容紊者周以六师
卷一百三 第 40a 页 WYG0568-0152c.png
统于司马而受成献馘皆于学行之则文之该乎
武可见为政者亦宜知所重矣今之司民社者往
往以期会簿书为急置教化于不足为其或有疆
场之事斥堠之警震撼冲击应接之不暇则其治
内非但不容于不略盖必有废而不举者梧为郡
当二广之冲营阵所集戎马所聚宜无急乎铅椠
卷册之间然帷幄之筹兵食之计以至于望助保
障之心亲上死长之节凡所谓武胄之英土著之
卷一百三 第 40b 页 WYG0568-0152d.png
旧者皆其所有事也况其大者或与于科目之选
出而为台諌侍从公卿辅相之臣所以辅德宣力
参天地赞化育者由此焉出然则其学校之方惩
劝之法振起磨厉之风不于此始亦奚以施哉夫
秉彝之性人所同初不以远迩疏戚间惟狃于气
习然后失之学之制所以明道善俗风化天下于
皇极之归义盖如此或者蔑视其地鄙夷其人不
屑乎所谓教而姑诿曰缓文而急武详外而略内
卷一百三 第 41a 页 WYG0568-0153a.png
则斯土之不归于极不用于世也亦岂特为士者
之责哉邓公名廷瓒岳之巴陵人起名进士称贤
守令明达政体以兴学作人为己任折冲禦侮之
略于此盖有馀力焉固其为士者之幸而亦斯地
之遭逢也嗣是以后安知岭海之徼无勃然而兴
以副公之意者哉愿为师弟子者共勉之姑记其
岁月于碑张谢皆进士有善政予闻之邓公云

  重修梧州府学记       陈献章

卷一百三 第 41b 页 WYG0568-0153b.png
  两广之区几千里东望五羊西通八桂苍梧介其
间皆古之名郡也成化改元都御史韩公始于梧
州开设三府病学宫不称亟选于府城之东南里
许迁焉弘治丁巳秋邓公来总督两广军务谓不
可以军旅之事先俎豆于是因前人之旧规而益
修之凡韩公所欲为而未暇及者至是大备盖昔
之薄者厚之卑者起之表柱石以壮阙门榜化龙
而侪起凤神厨神库交映乎前礼堂膳堂并立于
卷一百三 第 42a 页 WYG0568-0153c.png
后斋舍廊庑登降阶级莫不焕然一新盛矣哉夫
人之去圣人也远矣其可望以至圣人者亦在乎
修之而已苟能修之无有不至修之云者治而去
之之谓去其不如圣人者求其如圣人者日日修
之修之于身修之于国家修之于天下不可一日
而不修焉者也明道先生言于朝曰治天下以正
风俗得贤才为本彼学政之不修师道之难立后
生无所兴起无以成造就之方然则风俗何由而
卷一百三 第 42b 页 WYG0568-0153d.png
正贤才何由而得耶因时而立教即物以显义意
者督府所望于苍梧之士宁不在于斯乎嗟夫有
开厥先有成厥后喜二美之骈臻超八荒而独立
然后见夫子之门廓然洞开可望而不可即况于
广大尊严端凝洒落默契乎人心正大之所存与
山岳而并峙显著乎烟霞岁月之所积与大化而
同流不可动摇不可束缚也哉此则邓公所望于
苍梧人士者也州别驾谢君承督府命董兹役至
卷一百三 第 43a 页 WYG0568-0154a.png
是讫工复以教授钟君偕生员陶荆民来徵记章
于督府旧也义不可辞故书

  重修荔浦儒学记       吴梁栋

  县治旧在今城之南地势浅薄僻连猺獞景泰丙
子岁移城于兹学亦随以迁迄于今六十有馀年
而殿堂斋庑倒塌殆甚生员苏澄等始具呈请诸
当道咸曰学校为政首务允宜新之会应山杨侯
以迁任去周侯适继知县事下车初即引为己任
卷一百三 第 43b 页 WYG0568-0154b.png
凡其徒庸之计财用之须皆侯之操心也维时备
司裴公纲雅重斯文力致赞襄巡司林君夙夜敦
匠期于必济今皆结砌塈茨赭垩一新栋宇甲第
深宏规模豁开视昔大有辉煌矣计用在官银二
百五十九两二钱外有油烟册及砖瓦等项估计
不敷者共银六十四两侯皆捐俸充之若夫神像
之装修泮池之甃砌置卧碑著殿扁共银四十两
遣生员王辅莫磷等赍簿劝题又所以毕未竟之
卷一百三 第 44a 页 WYG0568-0154c.png
功也肇工于正德庚午岁仲冬之吉落成于正德
壬申春之二月佥谓余宜有记故不揣固陋谨按
经营规画所预知者详悉僭书以垂诸石其乐出
已资助成厥功者姓氏咸次于碑阴焉

  全州修学记         蒋 冕

  全古洮阳县也地当楚粤之冲山水奇秀风气清
淑学则肇迁于宋中更于元入我朝百四十馀年
修葺不常势渐圯敝正德癸酉姑苏顾侯自开封
卷一百三 第 44b 页 WYG0568-0154d.png
守谪知州事既至首谒夫子庙周览徘徊延见师
生知前此学正杨苇常备以学圯宜修事目遍请
于抚巡藩宪诸司已皆报可遂卜日释奠以告于
庙庀材鸠工属吏目邵濂董其役凡殿庑堂斋以
及尊经阁立教厅与夫库庾门墉之类或易以梁
栋桷榱或加以黝垩丹漆次第修饰无弗完者又
因学后城垣之上又全宁楼故址刱楼三间更名
曰翔凤以学宫在凤凰山之阳据一郡之胜楼又
卷一百三 第 45a 页 WYG0568-0155a.png
据学宫之胜有如凤凰翔于千仞之上也始事于
是岁十二月讫工于甲戌七月侯以予旧学于此
属予记予喜侯之为政知所先也诺之因以告全
之士曰吾全去九疑甚近南望苍梧仅数日程帝
舜南巡渐被声教及周子挺生濂溪倡明孔孟绝
学以开程朱之源吾全于濂溪尤为密迩不异曲
阜之视滕峄尔诸士生长斯地为郡秀民而来游
来歌于庠校一新之初岂徒逸居坐食诵说于其
卷一百三 第 45b 页 WYG0568-0155b.png
间哉夙夜孜孜思所以讲明圣贤之学以求无负
焉庸非尔诸士之志乎吾州自柳仲涂来刺郡以
古文教学者士知文章之重而已自许待问唐固
言先后以进士举士知科目之荣而已其于圣贤
之学槩未之有闻今幸际圣明之世表章六经自
宋以来未有过于今日者尔诸士夙夜孜孜讲明
圣贤之学兹维其时矣居则修齐以化导乡闾出
则治平以利济民物随所器使务尽其所当为则
卷一百三 第 46a 页 WYG0568-0155c.png
庠校之新岂徒为四方观美已耶昔欧阳文忠公
记其乡郡吉州新学谓幸予他日归荣故乡因得
以谒学宫问民俗颂国家太平咏守长遗爱予于
文忠无能为役而其心则固无以异也故因记辄
以致予惓惓之意侯名璘字华玉以风节闻于世
今守台州时望甚属之斯学之修也始终其事者
杨苇卲濂同知朱富训导范轼曾轮亦皆能体侯
之心例得并书

卷一百三 第 46b 页 WYG0568-0155d.png
  新建灌阳县庙学记      蒋 冕

  灌阳有县自吴始吴既得蜀零陵等四郡地遂分
泉陵等十一县统于零陵郡而灌阳居其一自置
县至今千有馀年其𨽻全州为属县自石晋天福
初至今垂六百年县之有学在宋庆历后始创于
县治之东崇宁中迁县治西惠明寺右其后更复
不常淳熙十年县令赵永始即崇宁故地建置庙
学教授余元一记之嘉定间全州守萧一致杨若
卷一百三 第 47a 页 WYG0568-0156a.png
先后修葺杨守又给田于学以养士学制既备自
是士风民俗皆有可观历元至皇明学皆建于城
外地既荒僻规制卑隘无以仰称累朝兴学养贤
之典又县之南境与昭州接其吉宁灌合二乡旧
自昭之恭城割而𨽻灌二乡旁近恭城之蛮往往
来肆剽劫学宫既居城外蛮来辄恣意践躏殿堂
焚圮荆榛弥望乃嘉靖二年癸未广西按察副使
杨君必进行部至灌祗谒先圣周览慨叹倡议迁
卷一百三 第 47b 页 WYG0568-0156b.png
复谋于提学副使李君中且请于巡按监察御史
汪君渊议皆克恊爰檄知县周应禄任其事以其
年十二月十八日肇工庙自大成殿以至东西两
庑戟门棂星门学自明伦堂以至左右二斋号房
射圃及儒学门与夫库庾庖湢百尔咸备明年四
月周令率师生释奠于庙以竣事告适予得谢归
教谕黎献太学生张监等诣予请记诺之予闻淮
夷病杞及鄫而鲁为之惧兴学崇化其患始息故
卷一百三 第 48a 页 WYG0568-0156c.png
其诗曰既作泮宫淮夷攸服其献馘献囚之在泮
且致其怀好音而献琛于庭诗人颂之吾夫子取
焉今岭外诸蛮其狞犷狡悍未必过于淮夷而乃
凭恃险阻频年弗靖扰我疆场戕我黎庶圣天子
既先后简命总理戎务重臣次第草薙而禽狝之
今日之歌颂圣明视鲁人之于僖公盖不啻径庭
矣兴学崇化以息边患今岂异于古哉灌自肇新
学宫以后凡学于斯者宜何如其用力也孝弟忠
卷一百三 第 48b 页 WYG0568-0156d.png
信礼义廉耻以修其身颂诗读书求师取友以穷
其理二者交尽一出而效用于时俾国计民生有
所倚赖潜而未用亦必谨言慎行有所不为使宗
族邻里称为一乡善士或出或处而皆不失乎道
义之正士风由是而盛民俗由是而美不但仅有
可观如在宋时而已司宪三君子所为惓惓焉求
以祗承朝廷兴学养贤之意宁外此乎予故丁宁
以为尔灌之士告其相与勉之

卷一百三 第 49a 页 WYG0568-0157a.png
  重修富川县文庙记      汪若水

  富川为古昭郡属其山川风物枕八桂而袤苍梧
士生其间恂恂悃愊无一切浮靡之观迨我皇明
熙洽百年文教酿蔚蒸蒸称盛富庠旧在西南郭
正德初徙营兹地称抱形势一时有司相与宣力
寝庙森严足歆士类景仰岁久缮修弗继甍宇斯
倾庚辰夏郡丞莆阳郑公以缺署临部周视学宫
建议修葺未几以还郡行岭潮周侯适令予邑辄
卷一百三 第 49b 页 WYG0568-0157b.png
举而新之惟时工浩役繁议费不给复请益当道
又逾年始克鸠工经始于辛巳十一月讫成于壬
午春二月朽坚颓葺湫隘爽垲殿庙门庑焕然改
观视昔诚倍之矣夫二公一时人望慨然加意于
斯文以故后先相继不谋而合式成厥功学博萧
君自柳郡之上林擢掌邑庠教事乐观成典爰命
庠彦诸君问记于余余不佞乃敢言曰历万世而
不毁者吾夫子之宫墙也何修乎修之云者崇先
卷一百三 第 50a 页 WYG0568-0157c.png
圣以诏后学意至殷也窃尝论之国家广厉学宫
恢宏泽泮为髦隽瞻依顾责专于职牧者是有国
之尊王公之贵欲进诸生以圣贤之学不能不假
手于人而后济也若士之修所学也亦由人乎哉
致知为入门践履为实地廉耻为防畛经术为户
牖仁广居也礼正位也义大道也其要至简取诸
已而自足其用至博措诸用而罔不该三代之学
学此也其士贵贵此也尝考其人处则阐性命道
卷一百三 第 50b 页 WYG0568-0157d.png
德之微言出则建俊伟光明之大业勋成名立节
著焉天下莫能及非诬也彼诚学得其道而用不
穷也古今人岂甚相远哉顾吾志趋何如学术何
如耳矧兹有作兴教育于其间者耶多士际圣道
大明之时值文教维新之会有不慷慨奋励以古
人自期待求无愧于圣贤之门者非夫也尚相与
辟乃门拓乃地植乃防检新乃户墉毋旷尔居毋
出尔位毋茅塞尔道俾异日者出为国家用纲常
卷一百三 第 51a 页 WYG0568-0158a.png
系以不坠世道赖以维持树奇殚赤种种不谬于
古人则学术事功具举之矣即使避谢声华其人
亦足以淑人而范俗庶圣代兴学育材之典少裨
万一哉脱或因循苟简悖弃师说徒以徼利达则
数仞宫墙自若也殆颛孙氏所谓焉能为有无者
与噫有司不负士士负有司也无乃非诸贤自待
意乎无乃非贤侯属望意乎若水无似因纪学绩
而辄举所愧以告人尤冀与同志君子共勖之也
卷一百三 第 51b 页 WYG0568-0158b.png
愿幸毋忽侯讳笃棐号完初潮阳世家学博讳伯
鲲号仁山义宁世家若县尉陈君茂萱吏目王君
言则董役甚勤而其功尤著宜书之云

  建思恩军民府儒学碑记    张 翀

  思恩有学自岑瑛始瑛土官也故习各酋长皆以
征战为务不知尚学坐是土俗鄙陋人性犷悍违
羽毛类不远矣瑛独耻之而瑛之后曰浚者乃背
违瑛之志遂以骄纵灭矧曰学乎弘治十八年诛
卷一百三 第 52a 页 WYG0568-0158c.png
浚改流复设学校然皆事出草创因陋就简为学
校诸生者不过聊具巾服以稍肖流属而已至于
讲明礼义之教诵法孔子之道或未必然也万历
元年侯君国治来守是邦急以教化为务每课耕
暇即进诸生与之讲授经义尊圣人之道邦人士
有兴起焉者先是学宫建在府治外简陋荒芜不
足以安先圣侯君每诣学与诸生谈必越溪河涨
则诸生病涉焉乃议迁于府治中然又乏备因检
卷一百三 第 52b 页 WYG0568-0158d.png
贮得四十馀金皆侯君禄也牒闻于抚按藩臬诸
公诸公曰可爰即城内旧基改造之旧基有阳明
书院建自浚党平治后似不可废然以文庙视书
院则有缓急矣遂即其院而大之为殿为庑为门
为祠为堂舍公𪠘较他郡更新焉侯君可不谓留
意化民者欤尝读汉史至文翁传未尝不叹世人
无不可化而俗无不可变也夫蜀在西汉前于思
恩亦无异文翁悯僻陋变夷风乃修起学宫于成
卷一百三 第 53a 页 WYG0568-0159a.png
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卒之经明行修蜀
地大化比齐鲁焉蛮夷之风云乎哉文翁行之于
前侯君效之于后安知思恩不蜀郡若也工既成
思恩诸生造张子请记张子进诸生与之谭皆能
称说仁义有中州风是其验矣柳宗元书孔子庙
碑谓秦汉之勇不能威唐虞之仁不能柔由今言
之又奚必威秦汉之威而柔唐虞之柔哉遂为记
是举也本府同知郑一濂经历赵复亨教授蓝田
卷一百三 第 53b 页 WYG0568-0159b.png
学蒋国贞武缘县知县陈一厚皆赞襄文教有裨
是邦者例得附书

  养利州学记         谢 杰

  教化之于风俗犹堤防之于水然水性善动不有
以潴而蓄之则四溃决齧不可收拾是独水罪哉
亦不善堤防者之过也民生之初颛蒙鄙朴有如
标枝野鹿而耳目之嗜好者又从而驱之随化而
染矣古先哲王深鉴其然是以维之以礼教而陶
卷一百三 第 54a 页 WYG0568-0159c.png
之以学宫有诗书六艺以定其业有讲习辩说以
明其谊有端冔衿缨绅鞞觿砺宫羽以束其形有
笾豆簠簋樽罍盏斝盘盂几杖以习其度有贲镛
弦缦管籥柷敔以和其声有珩佩琚瑀采齐肆夏
和鸾勺象以谐其节有夏楚扑作移左移右移郊
与远方以收其威以故秀民之肄于斯者朝游夕
息日去不善而趋于善真若冰之必寒火之必热
驺虞之不杀窃脂之不榖焉渐摩既久人自为教
卷一百三 第 54b 页 WYG0568-0159d.png
家自为学驯致闾阎之下弦诵相闻骎骎乎有比
屋可封之俗何其盛也嗟乎达于此者可与之语
叶大夫之政矣大夫玉融之俊儒以茂才异等入
太学出倅江州寻擢养利守大夫可谓用违其材
顾大夫安之日惟化理以图称塞养利粤西之僻
壤去神京不啻万里而遥夷氓之与居猊之与
邻官斯土者率世其土近虽易土而流然亦以土
视之因陋就简盖非一日州学舍远州治二里许
卷一百三 第 55a 页 WYG0568-0160a.png
博士弃之不居鞠为茂草蛮人直储胥目之去则
牧竖饭牛扣角其间有司弗能诘也大夫至始议
更之易远而近易故而新易湫隘而爽垲拓城以
为卫引水以为辟雍以丈计者三百四十有奇版
筑取诸力役不鸠其材辟雍为池从百二十尺衡
杀从什之三深杀衡八之七会时苦魃大夫导水
之源注诸池池溢令力役者得疏其馀润以溉田
民咸欣欣然色喜忘其为泮宫役也不踰时而功
卷一百三 第 55b 页 WYG0568-0160b.png
告竣门堂殿庑斋祠舍宇暨于亭庖厩库靡不种
种具备毋论蛮无从入即牧竖亦罔窥其门得优
游于斯者非视学之荐绅则就学之章缝尔言言
翼翼济济跄跄宛若与成均并都者大夫既落成
乃走介万里告其友人谢杰且属之记谢杰曰大
夫可谓古循吏矣尝读史至文翁治蜀每亟叹其
知所重者大夫修起学宫业已无愧于成都矧数
捐薪俸以助工役又适与减省少府用度者相类
卷一百三 第 56a 页 WYG0568-0160c.png
自今诸生有成就者亦尝除更繇(读徭)补孝弟力田
乎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乎选学官僮子使
在便坐受事乎余知大夫必有合也他年诸生出
行县吏民见而荣之岂无如司马长卿张宽王褒
者出于其间藉令之赋子虚大夫颂金马碧鸡吾
道亦愉快也且上方隆洽文治薄海内外罔不率
俾粤西虽遐孰非声教所及渐濡沦浃以跻于古
哲王之化夫何难者大夫治养利善状甚具余简
卷一百三 第 56b 页 WYG0568-0160d.png
不胜书姑述其所教化者若是亦班史传文翁意







  广西通志卷一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