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551-06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卷十三
  山川六(华州/德州) (耀州/葭州) (乾州/边外) (邠州/) (鄜州/) (绥/)
  华州
少华山 在州南十四里连接太华(雍大/记)太华山西八
 十里曰小华山(山海/经)小华即少华(郭璞/注)缀以二华(张/衡)
 (西京/赋)华山西南有少华山(水经/注)郑县有少华山(隋书/地理)
 (志在郑县故/城 州北)少华山在郑县东南十里(元和/志)山之中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551-0667b.png
 峰即少华峰东为独秀峰一名玉女峰又东为小敷
 峪宋元祐间小敷峪崩入峪二十三里玉女庙东有
 金壶峡又十里曰苍坪又十里有仙人洞乃张三丰
 与华阳真人隐居处其迤北近敷峪口之峰曰阜头
 峰即宋天禧五年崩处有石子坡今名石滩东西五
 里南北十里其崩摧遗址名半截山亦名复成山因
 崩而馀半故名(详见/后)又东为构峪又南四十里至构
 岭又三十里即秦岭也(详见/后)构峪口东为凤谷山(详/见)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551-0668a.png
 (后/)山接秦岭南来之脉突立一峰左右两山如舒翼
 然又东为三甲山又东为方山接华阴境自少华峰
 而西为白石峪又西为潭峪即白龙潭也又西为水
 峪又西为郑南峰在州西南十里以古郑县名也又
 西为太平峪又西为飞来峰又西为小山(详见/后)又西
 为石堤峪在州西南十二里乾宁四年韩建矫杀诸
 王于此自南入峪曰五里泉又五里曰东岐沟又十
 里曰灰池又六里为千崖二岔又二里为东西石门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551-0668b.png
 又十五里至秦岭度岭十五里曰黑龙潭峡又五里
 为青冈坪(详见/后)又东南十五里为金堆城又南二十
 里为五胜沟接洛南境自石堤峪而西为栲栳山又
 西为赤堤峪入峪有葫芦潭峪南二十五里即秦岭
 岭之南曰桃坪亦接洛南境自赤堤峪之西南为小
 柿原又南为短岭自小柿原迤西曰柳村原其北曰
 瓜坡古瓜田也自瓜坡而西南曰平原又南曰金堆
 峪可达秦岭南之金堆城自瓜坡而西北有三岔坪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551-0668c.png
 其右曰乔峪乔峪之麓有白龙泉黑龙泉又下曰千
 顷漫又迤北有原曰龙王嘴有白泉在龙王庙中喷
 玉溅珠澄清见底又西南有高堂岭下有灵湫岭以
 南有李峪又西曰涧峪涧峪之北曰江村原西曰牛
 耳峪又西曰龙耳山(详见/后)又西曰箭峪又西为独孤
 氏坡接渭南界(州/志)
梁田陂 在州西三十里(通鉴/注)中和三年李克用进军
 乾坑黄巢将尚让等屯军于梁田陂(太祖纪年录州/乾坑在今同)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551-0668d.png
丰原 在州西南二十里又州西南四十五里有孤相
 原(州/册)小赤水流于孤相原西(水经/注)孤相原亦谓之孤
 柏原又细腰原在郑县西南十六里以其中狭而名
 (寰宇/记)孤相原在江村原北突起隆阜俗名蔚家原(州/新)
 (志/)
圣山 在州西南三十里赤水遵山而北曰圣山川川
 以山名也(州/册)永昌中赤水南岸大山移东数百步壅
 赤水涨压张村民三十馀家(唐书五/行志)旧图经云垂拱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551-0669a.png
 四年飞土掩谷为山忽踊四峰高二百馀丈东西五
 六里南北七里后立圣山庙于其上(寰宇/记)相传陈抟
 卖卜于此(贾/志)
乔峪(即英山一名王乔/谷一名太公谷)在州西南三十里瓜坡西(州/册)
 脆山西七十里曰英山(山海/经)禺水出英山(水经/注)王乔
 谷俗谓之太公谷即王乔隐处(寰宇/记)乔谷即古之英
 山山有招谷讹招为乔也(州/志)
龙耳山 在州西南四十里峰峦秀立有如龙耳(贾/志)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551-0669b.png
涧谷(即符/禺山)在州西南四十里龙耳山北(州/册)小华山之西
 八十里曰符禺之山(山海/经)符禺水出符禺山(水经/注)
 禺山在郑县西南高一百丈(寰宇/记)符禺山即今之涧谷
 (州/志)
箭谷(即竹/山)在州西南五十里(州/图)英山西五十二里曰竹
 山(山海/经)竹水南出竹山(水经/注)山在郑县西南高一千
 二百六丈又竹水一名箭谷水(寰宇/记)箭峪在龙耳山
 西为竹木繁植之区峪下为华州原峪西为渭南界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551-0669c.png
 即古竹山(州志里亦见渭南县按山海经符禺山西/六十 曰石脆山水经注云小赤水源出)
 (石脆山然箭峪乃大赤水所出也/新志以箭峪为即石脆山恐误)
青冈坪 在州西南七十五里秦岭南坪东南十五里
 抵金堆城为洛南界(州/志)
五龙山(一名/小山)在州南十里山岩有风穴风出伤稼土人
 祀之(贾/志)小山在飞来峰西(西安/府志)五龙山为少华迤西
 之枝山石堤峪之东山五峰蜿蜒相聚峰下岩间旧
 有镇风塔(州新/志)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551-0669d.png
马岭山 在州南二十里(州/图)西石桥水南出马岭山积
 石据其东骊山距其西与华岳同体(水经/注)
秦岭 在州南(州/图)宋太平兴国三年华州言秦岭南石
 洞自开遣吏马文则秉炬视之入数十步得丹砂千
 二百粒兽形石六以献(文献/通考)
阜头山(一名半/截山)在州东南十五里又名半截山(山/册)天禧
 五年五月华州少华山前阜头峰越八盘岭摧陷于
 石子坡东西五里南北十里溃散坟裂踊起堆阜各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551-0670a.png
 高数丈长若堤岸至陷民居六社凡数百户(宋史五/行志)
宁山 在州东南二十里小敷峪东以宋时山摧下建
 浮图镇之(贾/志)山之东有狝虎峪(西安/府志)
凤居山(一名凤/谷山)在州东南三十里柳子镇南(州/册)开元中
 有凤逐二龙龙堕地化清泉二道凤愤而死山僧以
 石函瘗其骨为塔覆之景泰癸酉乡民因筑城取塔
 砖石函始露上有刻字景祐四年重修启函凤胫骨
 长二尺围可六寸股骨长尺五寸围如胫骨其洁如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551-0670b.png
 玉语云凤喜食龙脑故龙畏之(偃曝/谈馀)东汉辛缮隐此
 光武徵不至有大鸟高五尺鸡头燕颔蛇颈鱼尾五
 色备具而多青栖缮槐树旬时不去弘农太守以闻
 百官咸以为凤太史令蔡衡曰此鸟多青乃鸾非凤
 也三公闻之咸避位辟缮不起后人因以名山(县/志)
 上有竹泉(西安/府志)
蟠龙山(一作潜/龙山)在州东南四十里一名潜龙山明知州
 桑溥甘为霖游咏处人以其有惠政因名后山曰甘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551-0670c.png
 公山右一峰曰桑公台云(贾/志)两山环列甲于诸山可
 通白崖峪白崖之东即构峪也(西安/府志)
渭水 在州北十五里自渭南界来又东入华阴界(西/安)
 (府/志)渭水自白渠口东径峦都城北又东灌水注之又
 东合沙沟水又东合西石桥水又东径郑县故城北
 又东与石桥水会又东合敷水(水经注在详见图考/峦都城 州西北)
小赤水(即灌水一/名高谷水)在州西三十里(贾/志)小赤水即山海经
 之灌水也水出石脆之山北径萧加谷于孤相原西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551-0670d.png
 东北流与愚水合又北注于渭(水经/注)小赤水今名高
 谷水(寰宇记圣按州志赤水源出箭谷俗名箭谷水/北流经 山亦谓之圣山川又北径州西入于)
 (渭然考箭谷水乃大赤水/非小赤水也辨见渭南县)
乔峪水(即愚水今名/遇仙桥河)在州西(州/图)禺水出英山北流注于招
 水(山海/经)禺水出英山北流与招水相得乱流西北注于
 灌(水经/注)愚水出孤相原(寰宇/记)愚水亦名乔峪水先时西
 自龙湾北径杜家湾又北径圣山村入灌水明永乐间
 水暴涨始东折自渔村川而下又北径遇仙桥而北入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551-0671a.png
 渭因名遇仙桥河故道在今高塘朱渠村诸处又有
 渔村川水旧自州西南金堆谷西北流入乔峪水后
 亦因水涨遂东折北流径毛家沟又西折经车徒里
 入遇仙桥河或疑即古之招水也又有短岭水源出
 短岭亦流入于遇仙桥河(州志即按金志郑县有符/禺水 山海经所云出符)
 (禺山者也而州志以符禺山即今涧谷/则涧谷之水疑亦当合于乔峪水也)
西石桥水(一名新郑水今名石/堤谷水又名五港河)在州西十里(州/图)西石桥
 水南出马岭山源泉上通县流数十丈北流注于渭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551-0671b.png
 阚骃谓之新郑水(水经/注)石堤谷水源出石堤谷北流
 至良侯村之北名五港河合赤堤谷水入沙涧经石
 桥铺名石桥铺河以达于渭盖即西石桥水矣(州/志)
西溪水(一名小/曲江)在州西南(州/图)西溪在华州时人目之为
 小曲江以杜甫为州司功时所尝游也(潜确/𩔖书)西溪水
 源出州南山涧经故县沙涧诸村又太平桥水在州
 东径州北故兴德宫南亦谓之泥河亦谓之北溪水
 合西溪水入于渭(州/志)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551-0671c.png
南溪水(即太平峪水一名五/眼泉又名海眼泉)在州城南门外源出太平
 峪五眼泉一名海眼泉引细流入于州城(州/志)
罗纹桥水(即小敷/谷水)在州东南十五里源出小敷谷流经
 州北合于渭(州/册)罗纹桥水源出白石峪盖即小敷峪
 也(州/志)
移山潭水(一名白/厓湖)在州东南十五里阜头峰下即宋天
 禧五年崩裂处水深不测亦谓之白厓湖其潭水又
 汇为数区名莲花池(贾/志)湖之侧有眠云石(州新/志)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551-0671d.png
构峪水(即沈水一名/东石桥水)在州东(州/图)石桥水故沈水也水亦
 南出马岭山北流径武平城东又径郑县东又北径
 沈城北入渭(水经注即武平即武城县在州/东沈城 沈阳县在州东北)东石桥
 水源出构峪俗名构峪水北流径石桥入渭(州志新/按州)
 (志构当作榖即楮木也皮可为纸/今华峪多榖人以造纸作构者非)
方山谷水 在州东与华阴接界正德七年知州桑溥
 导之北流入于渭(州志阴亦/见华 县)
仰天池 在州西南龙耳山西岭有二池碧水渟泓深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551-0672a.png
 不可测又其一在太平峪(州新/志)
天鹅池 在州东北十里东西亘三十里(贾/志)
甘泉 在州学右柳巷街侧深四五尺甘冽异常水旱
 无盈缩(州/册)
白泉 在州西南四十里自沙石涌出浣衣洁白(西安/府志)
 泉在良侯寺东(州/志)
马跑泉 在州西南五十里(州/图)在理寺村西南相传为
 汉光武饮马处(州新/志)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551-0672b.png
孝感泉 在州南少华山北沟畔水极清以郡举人张
 之矩名也(州/志)
龙泉井 在州东南四十五里蟠龙南岭之东深二尺
 许极旱不涸(州/册)
  华阴县
华岳 在县南十里(县/志)太华山在华阴县南有祠(汉书/地理)
 (志/)华阴县有华山(隋书地/理志)关内道名山曰华山(唐书/地理)
 (志图详/见 考)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551-0672c.png
好汉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县/册)在仙谷西以山势雄壮
 名(县/志)
车箱谷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一名车子涡去敷水谷
 七里深不可测祈雨者以石投之其中有一鸟飞出
 应时获雨(寰宇/记)车箱入谷无多路(唐杜/甫诗)
良馀山(一作/馀良)在县西南(县/图)良馀水出良馀山(水经/注)馀良
 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寰宇/记)
大敷谷(一名罗/敷谷)在县西南三十里一名罗敷谷曰大敷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551-0672d.png
 者别于小敷也入谷十三里为相公岭(县/志)其相近者
 曰天台山曰竹谷(县/册)
葱谷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又其西有大谷(县/册)
秦岭 在县南属华洛分壤之界西接华郡东抵潼关
 悬崖叠嶂高不可攀通行者皆曲径实终南一脉(县/志)
松果山 在县东南(县/图)在县东南二十七里(寰宇/记)钱来
 之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山海/经)有灌水出松果之上即今潼谷水(水经/注)华阴县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551-0673a.png
 有松果山(金史地/理志)山通襄邓之间道上有佛头崖云
 覆其顶辄雨其西曰水谷又西曰灵谷泥泉水所出
 也(县/志)
瑞村原 在县东南二十八里(县/册)在潼关西南十里其
 稍北为金盆原其稍南为孟村原(潼关卫/旧志)
朝阳山(一名留/翎巑)在县东南三十里又相近有龙文山(县/册)
 世传杨伯起葬时大鸟落羽于此又名留翎巑(贾/志)
 势嵯峨有大郎庙有二泉祷雨多应又其西曰蒲谷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551-0673b.png
 (县/志)
黄河 在县东北四十里自朝邑界南径县东北与渭
 水合又东入潼关界(县/图)河水南至华阴潼关历船司
 空与渭水会(水经注县船司空/故城在 东北)黄河自龙门南下经
 本县东北葫芦滩寺南至潼关折而东注寺南即渭
 乱河处(县志考详/见图)
渭水 在县北二十里自华州界来与同州朝邑接界
 又东流入于河是曰渭口(县/图)渭水东入河水之隈曲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551-0673c.png
 曰汭(杜预左/传注)渭水自合石桥水又东敷水注之又东
 良馀水注之又东合黄酸之水又东径平舒城北又
 东径长城北长涧水注之又东径华阴县北洛水入
 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又东沙渠水注之又东径定
 城北又东泥泉水注之又东入于河春秋之渭芮也
 (水经注定平舒故城在/县西北 城在县东)葫芦滩在县东北旧洛水入
 渭处(县册芦按禹贡锥指洛水自朝邑界来历华阴/之葫 滩入渭今则东过朝邑之赵渡镇径入)
 (于河不复至华阴入/渭矣并详见图考)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551-0673d.png
葱谷水 在县西三十五里源出葱谷经台头村东北
 至庄子村入渭又有方山谷水在县西水不常有潦
 则直北兼受华州诸水浸溢而东合于葱谷水(县/志)
敷水 在县西二十五里源出大敷谷入谷三里有百
 索潭又南有挝鼓潭皆敷水之源也其谷受秦岭以
 北东西诸水故其流最大经敷水镇东北逶迤至滩
 子里入渭(县/志)敷水南出石山之敷谷北径告平城东
 又北径集灵宫西而北流注于渭(水经注县告/平城在 西)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551-0674a.png
良馀水(一名宣水/一名馀水)在县西二十里(县/图)良馀水南出良馀
 山之阴北流入于渭俗谓之宣水(水经/注)
黄酸水(一名干/渠水)在县西十三里(县/图)黄酸水世名之为干
 渠水水南出升山北流注于渭(水经/注)县西南五十馀
 里有升山黄酸水出焉北流至干渠头东流过页桥
 合仙谷水又北径县西长城桥下又东流入于渭(县/志)
 仙谷水源出谷中车箱潭亦谓之车箱水其水出谷
 西北流合于黄酸水(县/册)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551-0674b.png
西河(即长涧水一名王/家河又名清河)在县西门外(县/图)长涧水源出太
 华山侧长城东而北流注于渭(水经/注)源出莲峰水帘
 洞玉泉三伏见至城南为溪受文仙黄神诸谷水始
 成大河俗称西河是也(屈受善驻/马桥记)源出太华山瀑布
 泉西北流过朝元洞循古长城北注为王家河过县
 西为西河又西转北折而东流为清河又东至员庄
 入于渭又有小涧水在县南一名窦谷水源出王刁
 洞西北流径城南入长涧河又有大涧水在县东南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551-0674c.png
 源出黄神谷一名黄龙潭水俗曰大涧西北流入长
 涧河(县/志)
蒲谷涧水(即沙/渠水)在县东十五里(县/图)沙渠水出南山北流
 又西北入长城又北入渭(水经/注)蒲涧水在朝阳山西
 其水北流稍西北转曰沙渠水北入清河达于渭(县/志)
 (径按县图此水今/ 入渭不合清河)
灵应泉水 在县东二十里泉店村南(西安/府志)其水北流
 入渭(县/图)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551-0674d.png
水峪水 在县东三十五里(县/图)泥泉出南山灵谷北流
 注于渭(水经/注)泥泉水出定城下(寰宇/记)灵谷在水谷西
 今近水谷下有泉水浊而赤由小月沟金盆寨过吊
 桥西北注于渭或以为即泥泉水也(县/志)
潼谷水 在华阴县东四十里(寰宇/记)在县东北流径卫
 城蝎子山入河古称潼关潼津皆因此又县东南有
 禁谷水源出禁谷流入潼水(县志关详/见潼 县)
阳华薮 在县东南(县/图)九薮有秦之阳华(吕氏/春秋)桃林西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551-0675a.png
 长城是也(高诱/注)阳华即潼关(晋地/道记)太元九年慕容泓
 苻睿战于华泽(晋书/载记)华阴之泽也或以为即阳华薮
 (胡氏/鉴注)县西南之瓮谷为商洛径道道甚险恶明知县
 王时雍修治之入谷五十里曰瓮岭东转为华阳川
 即古阳华之薮也(县志以按县志所传不/同当 地道记为正)
镐泉(一名/镐池)在县东二十九里(西安/府志)其水或涌或止深不
 可测(寰宇/记)云是河眼亦谓之镐池(括地/图)
好女泉 在永丰原下今湮(县/图)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551-0675b.png
  蒲城县
尧山(一名/浮山)在县北三十里(西安/府志)尧山一名浮山旧图经
 云尧时洪水为灾诸山尽没惟此山若浮(水经/注)光陵
 在奉先县尧山(唐书地理志东奉/先故城在县)尧山在丰山东有
 灵应夫人祠祠东有妆鉴泉西有龙池泉水清泠不
 竭时或愆旱酌其水雩祭则雨尧山之南里许有重
 山旧图云以其与尧山有重叠之象故名重山之东
 有红土坡下为溪头溪东有山秀丽曰峄山又尧山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551-0675c.png
 有仙蜕崖金皇统九年六月大旱邑令马扬祷于浮
 山灵应祠雨大霈因增修之以祠址隘狭命工凿崖
 丈馀于坚石中得骸一躯印于石内头颅臂胫肢体
 咸具石骨相附有若同体众皆异之乃徙置于旧崖
 之上为龛以奉之题曰仙蜕崖(县志祥按贾志以此/为宋 符间冯舜臣)
 (事然考县志艺文马扬有碑/记当以所传马扬为可据)
丰山(一名苏愚山/愚一作鱼)在县西北三十里一名苏愚山(长安/志)
 桥陵在奉先县丰山(唐书地/理志)县之名山在金帜山东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551-0675d.png
 其相近有炭谷又县西北三十五里有佛空谷谷内
 有佛空院唐置今废(县/志)
金帜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雍胜/略)景陵在奉先县金帜
 山(唐书地/理志)在铜斗山东南山势高耸铺张有如县旆
 故名(县/志)
铜斗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又白马谷在县西北四十
 五里(长安/志)铜斗山在马冢山南西连富平县万斛山
 山势峻削盘旋如斗(县/志)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551-0676a.png
马冢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长安/志)北通秦山重岩复谷
 易为盗薮(贾/志)
栗园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西安/府志)
蟠龙神原 在县西三十里(长安/志)旧图经云唐明皇游
 此见云雾中有黄龙之状又于下得石宛似蟠龙因
 以其地为龙乐乡今石在县西虬落原(潜确/类书)
木屐堆 在县东偏南四十里堆有四俱在沮水之岸
 各周二里崇百尺(县/志)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551-0676b.png
观音洞 在县东南四十里(县/册)在常乐村西旧有大谷
 明万历中崖崩见一洞贮石观音二躯又有石狮石
 象诸仪物因名(县/志)
金粟山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不群山西(县/志)泰陵在奉
 先县金粟山(唐书地/理志)山有碎石若金粟(雍胜/略)唐明皇
 见金粟山有龙蟠凤翥之势复近先茔谓侍臣曰吾
 千秋万岁后宜葬此得奉先灵故杜甫画马图引有
 云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潜确/类书)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551-0676c.png
白堂山(一名良/将谷)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旧图经云秦白起
 曾立寨于此故又名良将谷又有不群山在白堂山
 南旧图经云诸峰累累相接惟此山孤峙故俗谓之
 孤山(雍胜/略)
龙山(一名五/龙山)在县东北峄山东一名五龙山(县/志)接白水
 界(县/册)
洛水 在县东四十里(县/册)洛水亦曰沮水(寰宇/记)洛水经
 白水澄城入县境合南河水折而东南流入同州境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551-0676d.png
 (县/志)自澄城蔡邓村入县境径石羊村晋王船舍南流
 八十里入同州界(县图考详/见图)
白水河(一名乌泥川又名南河又/名丁家河又名高家河)在县北自白水县界
 流来入洛(县/册)南白水县有白水(魏书地形志今南/白水故城即 治)
 水自同官界来经县西北东流入洛(西安/府志)即同官之
 乌泥川入县境或名丁家河或名高家河皆以傍水
 居民为名东流纳白石水龙门沟虎头沟诸水历县
 北下马宜阳通泰加禄诸里经五龙山阴入于洛(县/志)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551-0677a.png
温汤水(一名/温塘)在县东六十里源出沮水东岸石穴中西
 流里许入于沮水四时温煖可浴(西安/府志)一名温塘旁
 有太湖山平地突起周五六里高十馀仞左右危石
 流泉为邑名胜(县/志)
晋王滩 在县东南三十里晋王镇洛河北岸(县/志)
莲子池 在县西北三十里旧有莲藕之利(长安/志)今湮
 不知其处(县/志)
漫浴池(一名漫/泉河)在县西十五里漫源村其水微小(长安/志)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551-0677b.png
 源出董家村今人呼为漫泉河(县/册)
西卤池 在县西南四十里即今明斗村之高春渚池
 遇旱不涸乡人取水熬盐供一方之用今渐废(县/志)
 先县有卤池二(唐书地/理志)
东卤池(即卤中一/名安丰滩)在县南二十里即汉宣帝困处(长安/志)
 宣帝微时尝困于莲勺卤中(汉书宣/帝纪)如淳曰莲勺有
 盐池纵广十馀里其乡人名曰卤中服虔曰或曰泽
 中孟康曰在莲勺县西北(汉书/注)按汉莲勺县在此县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551-0677c.png
 东南下邽县界此即卤中也(寰宇记俱莲勺下邽/二县今 属渭南)
 安丰滩唐大历十二年东池生瑞盐后敕禁断盐不
 复生(县/志)
浩泉 在县西二十里(西安/府志)桥陵前有浩泉今涸(县/志)
平路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又县东南二十五里有白
 马泉又县东南四十里有常乐泉(西安/府志)
  潼关县
象山(一名蝎/子山)在治西南俗名蝎子山山上有田曰黎家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551-0677d.png
 坪又稍东为凤凰山其山凸高耸独峙因以为城又
 麒麟山在治东南上有古寨傍有田千馀亩谓之上
 寨其相近又有笔架山印台山(旧卫/志)
虎踞山 在城东门外盘踞似虎(西安/府志)
桃林塞 在县东(县/图)放牛于桃林之野(书经/武成)晋侯使詹
 嘉处瑕川守桃林塞(左/传)在弘农华阴县东潼关(杜/注)
 长安东四百里(三秦/记)塞在灵宝以西至潼关皆是(元/和)
 (郡国/志)自潼关至函谷俱谓之桃林塞(地理/通释)自函谷至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551-0678a.png
 此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阴又名云潼关又城
 东南有牧牛山相传即武王放牛处(旧卫/志)
秦岭 在县南三十里岭以南即雒南界其相近者有
 龙文山(县/册)
禁峪(一名禁坑/又名禁沟)在城南三十里谷势壁立望者禁足因
 名近雒南界亦功令禁人往来之地广明初黄巢陷
 虢州张承范屯潼关关左有谷曰禁坑官军忘守即
 此(旧卫/志)潼之右有谷平日禁人往来以𣙜征税名曰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551-0678b.png
 禁坑今人谓之禁沟亦名禁谷(纲目/集览)
潼峪(潼一/作通)在城南三十里峪口有老君洞(旧卫/志)灌水北
 流经通谷即述征记所谓潼谷也(水经/注)
蒲峪 在城南三十五里其东有水峪又东有麻峪又
 城南四十里有大峪在麻峪东(华阴县志今按县册/潼峪蒲峪 属华阴)
 (境麻峪大峪/今属阌乡境)
董社原 在城东南隋杨元感与宇文述战此(旧卫志/ 按县)
 (册今去县三十/里亦属阌乡境)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551-0678c.png
黄卷坂 在城东北黄河南岸其坂隆起下望关城(旧/卫)
 (志/)溯黄卷以济潼(潘岳西/征赋)河水自潼关东北流水侧
 有长坂谓之黄卷坂傍绝涧涉此坂以升潼关(水经/注)
黄河 在县北一里自华阴界来径雷首山西本县北
 又折而东是为河曲入河南界(禹贡/锥指)河在关内南流
 潼击关山因谓之潼关自关东北流经黄卷坂又历
 北出东㟓即函谷关也(水经/注)河中有石高水尺馀河
 水泛涨其石愈高曰砥柱石(旧卫志考/详见图)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551-0678d.png
杨家河 在县西门外北流入河康熙十九年潼水涨
 溢陵城而入城中两岸居民溺死多人漂没官民庐
 舍已而水缩河裂岸东徙故道尽成平陆(旧卫志志/按元和)
 (潼水在关西一里今潼水贯卫城中意城西杨家河/乃潼水旧道而今之贯城中以入河者或后人引潼)
 (水以通城中水道乎或曰潼/水以西关城盖后所展筑也)
潼河(一名灌水一/名通谷水)在城中源出潼谷北流入黄河又嵩
 岔峪水自龙王庙北流合潼水(县/图)灌水出松果之上
 北流经通谷世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所谓潼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551-0679a.png
 谷水也或说因水以名地也(水经/注)潼关西一里有潼
 水因以名关(元和/志)潼谷水在华阴县东四十里(寰宇/记)
 水北流经蝎子山入黄河古称潼亭潼津皆以此(华/阴)
 (县/志)城中有白莲池引城南岔峪水从上南门入注池
 中(旧卫/志)
源望沟水(一作阎/王沟)在城东门外经通宁桥北流入黄河
 (西安/府志)源出刘果山北流入大河俗讹为阎王沟(旧卫/志)
四眼泉 在城中其水清甘又福泉在城西北隅天将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551-0679b.png
 雨则溢又酒泉在城西门外相传造酒香冽(旧卫/志)
野狐泉 在潼关西泉在道傍店后坡下旧传云野狐
 掊而泉涌(南部/新书)广明元年冬黄巢攻潼关关土民皆
 溃张承范变服率馀众脱走至野狐泉(旧卫/志)
蟹眼泉 在城东北河将涨则溢(旧卫/志)
  耀州
五台山(一名北/五台)在州东三里漆水之浒山尽树柏云木
 中宫殿参差郁郁苍苍号北五台东至骆驼堰西至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551-0679c.png
 漆水南至沟岩北至尹师涧又有太元洞在显化台
 洞之西有洗药池相传为孙真人洗药处又孙家原
 在太元洞东北八里相传为真人故宅昔有掘地得
 铁钵药瓢诸物者又洞之东山畔下有仙姑洞(乔世/宁五)
 (台山/记)自唐简陵折而西北一峰特起曰鉴山鉴山之
 下有五峰绝漆沮俯郡城是曰五台盖徵士孙思邈
 隐居地望之如在云际蹑其巅又坦然如台东曰瑞
 应南曰起云西曰升仙北曰显化中曰齐天有石洞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551-0679d.png
 曰太元洞嵚崎幽渺深不可测或云真人疗龙既愈
 龙为穿此达同官可四五十里其下有聚虎坪即真
 人伏虎处自南庵西桥而北崖畔大石臼二水渍柏
 叶成碧绿色饮之可愈痼疾洗药池也又五台石可
 为磬叩之铿然有玉声故一名磬玉山去城三里许
 (康乃心五/台山记)五台山下有尹师涧羽流尹师居之又宝
 鉴山在州东十五里(西安/府志)风孔山在华原县东五里
 (长安志今华原/故城在 州北)磬玉山东有巨穴每风从穴出名风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551-0680a.png
 洞山(贾/志)鹳鹊谷在州东南四里中断如门(雍胜/略)五台
 山石洞南三里有山自东而西为东乳山亦名落星
 原自西而东南为西乳山两山环抱州城形如两乳
 漆沮水会于山下从山隙中出又名鹳鹊谷俗谓之
 岔口出谷口为富平界又安君山在州东五里磬石
 山东又东为将军山有王剪祠又东为宝鉴山年丰
 则山有光如鉴州之得名以此(州/志)
石皋山 在州北四十里又州北四十二里为树子山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551-0680b.png
 (西安/府志)
把楼山(把一/作耙)在州北四十五里东与同官之武王山接
 界(州/志)
高山 在州北五十里(西安/府志)
木门山 在州北六十里有上中下三木门相去各三
 里(州/志)
九龙寨 在州北六十里神水岭东山有九峰又有九
 泉故名又东南为唐家堡堡东五里为笠子山(州/志)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551-0680c.png
玉女山 在州北六十八里有玉女堡(西安/府志)
三石山 在州北八十里山麓有奇峰洞滴水成泉谓
 之天浆(西安/府志)在天活堡东十里三峰突兀号大三石
 山其上有胜果院又东南为石嘴山又东为神水岭
 (州/志)
牛耳山 在州西北十八里两山对峙形如牛耳(州/志)
凤翼山(一名车/盖山)在州西北六十里金圭山东南一名车
 盖山西接淳化界又金圭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大唐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551-0680d.png
 山东北其北为棋盘岭有寒山仙迹(州/志)山之相近者
 为负高原俗名高窑原(州/册)耀州有负高原故县名华
 原(禹贡/锥指)
大唐山 在州西北七十里后魏文帝陵延昌公主墓
 在其下(州/志)
石门山 在州西北八十里有石如门最为西北要害
 (西安/府志)在分水岭西北今属三水县又分水岭在故宁
 谷镇西北筑有岸门为石门重关其相近有箭干山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551-0681a.png
 在姚苌殿东北又有锥子山在魏王楼东皆以形似
 名又楼东南十里有照金山俗传山有光雨后照人
 衣如金屡试无验其西北为七里川(州/志)
小三石山 在州西北百十里横岭东三峰屹立如塔
 形又东为摩天岭一名钻天岭高二十里又东有鸿
 □岭太子石(州/志)
箭穿崖 在州西北百十里桃儿堡东亦名箭穿堡(州/册)
 在绣女沟东相传明帝与诸将校射中孔后遂名箭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551-0681b.png
 穿崖又张果老崖在箭穿崖西有果老坟与淳化接
 界(州/志)
横岭 在州西北百二十五里长条岭北(州/册)即金杨达
 夫遇害处有庙(州/志)
清水谷 在县西三十五里(寰宇/记)即鬼谷先生所居水
 自云阳界来(十道志化云阳/今属淳 县)谷在石门乡(长安/志)
嵯峨山(一名慈/峨山)在州西南(县/册)泥阳县有慈峨山(魏书地/形志)
 (详见泾阳三原二县泥阳故/城即旧祋祤县在州东北)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551-0681c.png
沮水(一名宜君水又名石/川水又名堰头河)在州西门外自同官界流入
 又东南入富平界(州/图)沮水谓之宜君水又得黄嵚水
 口水西北出云阳县石门山黄嵚谷东南流注宜君
 水又东南流径祋祤县故城西其水南合铜官水南
 出土门山西又谓之沮水(水经/注)华原县有沮水(隋书/地理)
 (志/)沮水出中部子午岭径州西而东会漆水(禹贡/锥指)
 水自宜君东北界来一出银儿坪一出太子石俱西
 南至杨秀川合流为宜君水又南受郑川水又过唐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551-0681d.png
 家店受大峪河水又南过耙楼山受纸房河水又南
 受姚谷河水又南受石嘴河水又南受府西河水又
 南入同官境合诸水又南至苏家店复入州境为堰
 头河又南受胡思泉始名沮水过锦阳川径州城西
 循西乳山受梁家泉水东会漆水合流出鹳鹊谷入
 富平界又通名为石川河(州/志)
漆水(即铜/官水)在州东门外水出同官县东北西南注铜官
 水又西南至州南与沮水合(禹贡/锥指)铜官水又西南流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551-0682a.png
 径祋祤县东又西南流径其城南原下而西南流注
 宜君水(水经/注)漆水自华原县东北同官界来经县十
 五里南流入富平界合沮水俗名石川水(长安/志)自同
 官西南入州境尹师涧水入焉涧在五台山北五里
 又南径城东五台山西至乳山下合沮水(州/志)
涧谷河(一名见底河又名申家河/又名鱼池河又名金定河)在州西南十五里(州/册)
 水清见石俗名见底河(西安/府志)水出州西北孝义乡焦
 砦村东南过牛村名申家河又东南名鱼池河又东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551-0682b.png
 南入三原界(州/志)
浊谷水(一名宝泉河又名凉/泉河又名楼底河)在州西南(州/图)浊水上承云
 阳县东大黑泉东南流谓之浊谷水又东南出原注
 郑渠(水经/注)水自华原县西北孝义乡大海村来经县
 四十五里南流入三原界(长安/志)水出州西北甲池堡
 南马鞍口南流二十里为宝泉河又南为凉泉河又
 南至三原曰楼底河(州/志)
清谷水(即清水一/名清河)在州西三十五里自三水县流入又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551-0682c.png
 南入三原界(州/图)清水流径黄嵚山西又南入祋祤县
 历原南出谓之清水口(水经/注)清谷水一名清河出州
 西北石门山麓南至小丘合环河南经泾阳三原至
 临潼之相桥入石川河又州境有三谷水皆流入峡
 中石上往往有凿孔深广尺许盖旧时碾硙遗迹也
 又环河在州西北六十里源出大唐山流过金圭车
 盖二山东南与清谷水合(州/志)
绣女房沟 在州西北百十里(州/册)有石洞相传后周明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551-0682d.png
 帝采女于此以帝尝为宜州刺史云(西安/府志)
凉泉 在州西南三十里(州/册)在凉泉里其水极凉又州
 境有御池泉五龙泉俱自山顶涌出(西安/府志)
  同官县
虎头山(一名虎/踞山)在县治西北状如虎踞县城依于其麓
 亦名虎踞山下有石泉清涌不竭引流入县治中(县/志)
济阳山 在县治西南上有寨下有芳泉甘冽异常又
 相近有嶂山皆为县城所附(县/志)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551-0683a.png
龙蟠山 在县东门外蜿蜒如龙与虎山对峙(县/志)
频山 在县东北一里(西安/府志)
马兰山(兰一/作栏)在县北三十里即永平间都尉张光戍守
 地(县/志)
女回山 在县北四十里(西安/府志)同官县有女回山(唐书/地理)
 (志/)俗传秦筑长城孟姜女负其夫骸经此而返故名
 女回(潜确/类书)女回山横遮无路忽道从峡口出其东即
 神水峡在县北三十里两山峻削险阻并于石门东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551-0683b.png
 北通榆林西北通宁夏甘肃魏收志同官县有关山
 疑即此(县/志)
北高山(一名女/华山)在县北四十里孤峰峭立祷雨有应(西/安)
 (府/志)女华山高峰秀出每有大风雷多从华岳至此故
 老云华岳女君在此山上因立祠每水旱祈祷有验
 (寰宇/记)北高山在神水峡北十里上有哭泉相传姜女
 负夫骸至此道渴哭之其泉涌出(县/志)女华神庙县志
 谓之北高山漆水所出与宜君县接界(县/册)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551-0683c.png
石盘山(盘一/作槃)在县北四十里(县/册)铜官县有石槃山(魏书/地形)
 (志/)
金山 在县西北三里有姜女祠山下有济众泉(州/志)
 泉在山之西麓自石罅中涌出旱祷有应(县/册)
润山(一名圣/水山)在县西北十里中有一石每润则雨一名
 圣水山(县/志)
西高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县/志)
文王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文王射丰即此(雍大/记)山有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551-0683d.png
 文王庙又西为武王山有武王庙与耀州耙楼山接
 界(县/志)
白马山 在县西四十八里(府/志)同官县有白马山(金史/地理)
 (志/)在武王山东有白马庙南接耀州界(县/志)
飞仙山 在县南三十里有飞仙洞俗传为葛洪升仙
 处又东南为凤凰原(县/志)
兔窝岭 在县南三十里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猎兔
 于此石上有兔形矢迹(西安/府志)金牛岭在兔窝岭南俗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551-0684a.png
 传有牧儿遇虎一黄牛与格斗得免会秦王擒刘黑
 闼归亲射其虎于岭上获之因名(县/志)
三泉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与耀州将军山接界又鳌
 背山在三泉山东与富平明月山接界(州/志)
沮水(即宜君水又/名梁寨河)在县西四十馀里自宜君界径耀州
 流入县界又南流复入耀州界即宜君水也(县/册)宜君
 水自州西北受府西河南入同官县境为梁寨河又
 南受吕村河又西南受沙罗水又南复入州境(州/志)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551-0684b.png
铜官川(一名/同水)在县东北一里西南流合漆水入耀州界
 太元九年苻秦堰铜官川水以困姚苌即此(县/册)铜官
 水出祋祤县东北而西南径铜官川谓之铜官水又
 西南流径祋祤县东(水经注耀祋祤/县今属 州)铜官川在县北
 五十里(寰宇/记)铜官川亦谓之同水源出哭泉自县北
 南流与漆水合(县/志)
漆水 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北高山以地多漆木而
 名西南流合铜官川又南受雄同川水又西南受雷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551-0684c.png
 平川水又西南入州界其水善溢甚为邑患(县/志)漆水
 源出雍家原(州/志)
雄同川 在县东四十里西南流合铜官水(长安/志)
雷平川 在县西二十里南流入铜官水(县/册)
大石盘川 在县东北三十里又有小石盘水在县北
 四十里循马兰山北而东流合大石盘水(州/志)在马兰
 山北东流入坊州宜君县界(长安/志)
乌泥川 在县东北十五里源出车挽沟又有汉井泉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551-0684d.png
 水在县东北三十里南流合乌泥川东入蒲城界(县/志)
 乌泥川源出鳌背山径县东南流入白水县为白水
 又入蒲城县为南河水又东南流入于洛(县/册)
清廉泉 在县署内以昔有廉官称(贾/志)芹井在儒学内
 水味甚佳比他井每斤重二两洪武二年常国公遇
 春行兵至此凿(西安/府志)
柏榆泉 在县西南一里(长安/志)水色极清(西安/府志)
三山泉 在县东南浴之愈宿疾(西安/府志)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551-0685a.png
亭子泉 在县东一里(长安/志)
  白水县
秦山(即马/兰山)在县西北五十里东连黄麓西接荆岐山路
 通鄜延环庆有所谓暗门者最为险隘(贾/志)白水县有
 马兰山(隋书地/理志)小秦山在白水县相传自古形势阻
 隔不通往来后秦王经此军不得过王下马拜山自
 崩解有路通中部宜君(雍胜/略)山极高寒虽晴久积雪
 不消冬旭映射望之如立玉然(县/志)山高八里许西北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551-0685b.png
 跨宜君东南跨白水县之唐寨村收水村车家原俱
 附此山晋元康六年卢水胡反郡尉张光戍马兰山
 即此(县/册)
大神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西安/府志)山势高峻俨如人形
 特立故名(贾/志)
牛仙洞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图)在阿门村石崖畔正德
 初有人在洞门见草书数行题至正字(县/志)
五龙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有五龙庙接蒲城界(县/册)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551-0685c.png
 水县有五龙山(魏书地/形志)五龙山在金粟山东(县/志)
黄龙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盘衍如龙土皆黄色故名
 (县/志)仓帝陵在其下(同州/志)山高五里许跨澄城洛川白
 水三县(县/册)
阳武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相传为苍圣发灵之地(县/册)
 (有按阳武村在县东北七十里/ 苍圣庙府志作县东三里误)
 (附/考)姚谷县有黄崖山(魏书地形志黄按姚谷故城在/今县东北近 龙山则黄龙山)
 (疑即黄/崖山也)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551-0685d.png
洛水 在县东三十里自宜君界来东南径县东又东
 南入澄城蒲城界沮水旧循郑渠东至此入洛今富
 平之流已绝矣(禹贡/锥指)洛在漆沮之东至白水县与漆
 沮合而南流所谓洛即漆沮言其本同也(雍/录)洛水抵
 黄龙山麓东折又南过阿门村距县三十里又东循
 五龙山阴南流入蒲(县志考详/见图)
铁牛河 在县北三十里河中有铁牛镇水东流入洛
 河(县/志)源出秦山之南径武子渠村三十五里入洛水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551-0686a.png
 (县/册)
孔走河(即柳谷水一/名彭衙水)在县东北自澄城界来南流入洛
 (县/图)衙城侧有柳谷水即彭衙水南流至县理东北入
 洛(郡国县道记东衙/县故城在县 北)
白水河(即沮水亦名漆/水又名白石河)在县西三里东南流至蒲城界
 入洛(县/图)直路县沮水东入洛(汉书地理志部直/路县今属中)沮水
 自径当道城南又东径莲勺县故城北又东径汉光
 武故城北又径粟邑县故城北又东北注于洛水(水/经)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0551-0686b.png
 (注属当道城今属富平莲勺县/今 渭南粟邑故城在县西北)白水县南临白水(元/和)
 (志/)洛水东南沮水入焉故洛水亦名漆沮水其境东
 南多白玉因曰白水(寰宇/记)白水其色如雪因以名县
 (雍胜/略)即乌泥川之下流由县西而来北受白石水又
 北龙门沟水又受虎头沟水又折而东至五龙山阴
 入于洛同州志 (按水经注沮水至富平分二派其/一自富平径临潼北境入渭其一)
 (自富平至白水入洛今本县沮水为/乌泥川之下流盖富平之流已绝也)
龙门沟水 在县西二里源出城西北隅西南流入白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0551-0686c.png
 水(县/册)
虎头沟水 在县西一里源出城西南隅南流入白水
 (县/册)
凤凰沟水 在县东五里(西安/府志)南流入白水(县/图)
钳耳沟水 在县东二十里(县/志)南流入白水(县/图)
永益池 即城西莲池宋宁参筑堤注水以便民汲饮
 废址尚存(县/志)
  乾州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0551-0686d.png
梁山 在州北十里(西安/府志)太王去邠踰梁山(孟/子)始皇三
 十五年幸梁山宫(秦始皇/本纪)梁山在岐山东九嵏山西
 (颜师/古注)漠西县有梁山(魏书地形志西漠/西故城在州 北)山在雍州好
 畤县西北十八里(括地志州好畤/故城在 东)梁山高宗乾陵所
 在(元和/志)山在京兆府奉天县北五里(地理通释今奉/天故城即 州)
 (治/)山高三百七十四丈周九里广二里正南两峰并
 峙直北一峰最高东与醴泉之九嵏比峻西与五峰
 相映南与武功之太白终南遥拱为一州大观其相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0551-0687a.png
 近有玉洞在州西北五里(州/志)
石门山 在州西北十里许其下有响石潭(州/图)在好畤
 县西十五里美川乡(寰宇/记)幕谷在奉天城西北(通鉴/注)
 漠谷在州西北十里甘泽庙北崖高数丈壁立嶙峋
 水落势如瀑布(州/志)
西崖(一名武/水崖)在州西五里壁立如削即武水崖又有药
 王洞在漠谷河东(州/志)
明月山 在州西(州/册)在好畤县西十五里与扶风县分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0551-0687b.png
 界(寰宇/记)山下有吴妃陵东岭上有娄敬庙(长安志风/亦见扶)
 (县云在州东北/十二里者误)
六陌(六一/作陆)在州东十五里一谓之陆陌有镇(州/志)
丹崖 在州东三十五里即唐窦氏二女投崖处至今
 卉草拳曲土石皆赤(州/志)
豹谷 在州东北十里(州/册)鸡子堆在州东北十五里有
 唐僖宗靖陵(西安/府志)
五峰山 在州东北五十里五峰并峙多产药物上有
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0551-0687c.png
 灵湫祷雨多应(州志泉亦见永/寿醴 二县)
峗山(峗邱毁反/一作垝)在州东北接永寿县界(州/图)垝山在好畤
 县东(汉书地/理志)
武亭河(即杜水一名大/横水一名武水)在州西四十里自麟游界来又
 南流入武功界一名武水即中亭川之上流水经注
 之大横水也(州/册)
漠谷水(漠一作莫即荚水一名/夹道水一名安阳泉)在州西自永寿县流入
 合锦川水又南入武功界(州/图)荚水出好畤县梁山大
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0551-0687d.png
 岭泉南径梁山宫西(水经/注)莫谷水在州西北自永寿
 县麻亭岭流径好畤又西南入武功界本名安阳泉
 流径莫谷故名莫谷水后魏于水西置县因名莫西
 (寰宇/记)水径奉天县西五里其西岸半崖坡内有妲己
 墓(长安/志)漠谷河西南流径州西北四十里地名龙
 塘口泉温可浴又径州西南三十里入武功界合渭
 亦谓之夹道水(州/志)
泔河(即甘/谷水)在州东北十五里(州/图)奉天县有甘谷水(金史/地理)
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0551-0688a.png
 (志/)水自永寿县温秀岭流至奉天界又入醴泉县合
 于泾(寰宇/记)水在州东北二十里流径县界四十里(长/安)
 (志/)甘谷神潭在州东二十里土人听水声以占风雨
 似风即风似雨即雨(州/志)
风洞天池 在州西三十里风洞寺下祷雨辄应(州/志)
甘井(一名/御井)在州城内兴国寺前一名御井井水多咸此
 独甘唐德宗行在所用州牧王凤曾作亭表之今废
 (州/志)
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0551-0688b.png
沙沟泉 在州东十里(州/志)
  武功县
东原西原(一名上武亭川/原又名雍原)西原在县西即县城所附者
 东原在县东(贾/志)亦谓之上武亭川原上武亭川东原
 至兴平西界二十五里上武亭川西原至扶风东界
 十一里有奇胡三省曰东西原地皆高平可屯兵(长/安)
 (志/)西原一名雍原即古周原也或曰通东西原皆谓
 之雍原又有凤冈即雍原北冈也(县/志)
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0551-0688c.png
三畤原(一名/南原)在县西南二十里高五十丈西入扶风界
 (元和/志)一名南原自西而东尽于漆水之西浒北临湋
 南距渭在县境者十馀里(县续志县详/见扶风)
渭水 在县南三十五里自郿县界来与盩厔接界又
 东入兴平界(县/册)渭水自武功县合温泉水又东径斄
 县故城南又东合雍水又东径郿坞南(水经注属汉/武功今 郿)
 (县斄县故城/在县西南)渭水由扶风入县界至永安镇南属盩
 厔北属武功行五十馀里至薛固镇入兴平界(县续/志)
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0551-0688d.png
 (详见/图考)
雍水(一名湋水一名白/水一名围川水)在县西南十二里自扶风界流
 来又流入兴平界(县/图)雍水东径美阳县之中亭川与
 大横水合又南径美阳县西又南流注于渭(水经注/ 美阳)
 (县今属/扶风)雍水俗名白水亦曰围川水西北自扶风界
 流入(寰宇/记)雍水至县合武亭水(长安/志)湋水自扶风东
 门外受凤泉水又至县南合漆水南流入渭(县/志)
武亭河(即杜水又名大横水俗呼漆/水又名好畤河又名武功河)在县东门外自乾
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0551-0689a.png
 州界流入合雍水(县/图)大横水自合乡谷水又南荚水
 注之又南径美阳县之中亭川注雍水谓之中亭川
 (水经/注)武亭水北自好畤县来至县南立节渡合渭水
 (长安志乾好畤/县今属 州)漆水今讹为武水自邠岐之间来至
 县北受浴水又南流合湋水入渭(县/志)漆水俗呼好畤
 河至黄家堡入县界行二十馀里至县东门外受漠
 谷水合流八里许至毛家嘴会湋水至桥头入渭(县/续)
 (志/)
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0551-0689b.png
良沟泉水 在县北十五里永乐初涌出(贾/志)地名游凤
 其水入武功河(雍大/记)
莫谷水(即荚水又名浴/水亦名沮水)在县东北自乾州流来合武亭
 水莫一作荚二字形颇相𩔖疑水经注讹莫为荚也
 (县/图)荚水南径梁山宫西又南径美阳县之中亭川注
 雍水(水经/注)武功县有莫谷水(寰宇/记)莫谷水自奉天县
 界流十里至武功县东北合武亭水(旧图经乾奉/天今属 州)
 水即乾州西夹道水也从邠西梁山来意此或即沮
卷十三 第 45a 页 WYG0551-0689c.png
 水关西人读浴若于于沮固易讹耳(县/志)自董晁村入
 县界又十五里入于漆谷读曰峪俗名沐浴盖漠谷
 之转讹(县续/志)
浒西溪 在县南五里许(西安/府志)其地为故明康太史海
 别墅(县/册)
建子沟 在县南十七里地近庆善宫以唐太宗生此
 故名(西安/府志)
清沟 在县东五十里(县/册)
卷十三 第 45b 页 WYG0551-0689d.png
陂池 在县北二十里义门乡(西安/府志)
 (附/考)王井即唐太宗书院井也味极甘美(西安府志湮/按此井今)
  永寿县
武陵山(一名翠/屏山)在城外西南昔在城内上有武陵寺(县/图)
 山形如屏亦名翠屏山(西安/府志)后魏平阳王熙建有浮
 图(县/志)
分水岭 在县北十里下有泉分流南北故名其南泉
 即吕公渠之源(县/志)
卷十三 第 46a 页 WYG0551-0690a.png
高泉山(一名甘/泉山)在县北二十五里亦曰甘泉山(元和/志)
 寿县有高泉山(金史地/理志)在县北二十里莫谷水源出
 此(寰宇/记)麻亭岭在县北漠谷水所出(县/册)
永寿原 在县西北(县/图)本名广寿原隋避炀帝讳改今
 名(寰宇/记)魏广寿县以此名(西安府志县广/寿故城在 北)
天堂山 在县西北十里上有石洞如堂(贾/志)
盘道山 在县西五里以径路盘曲名(西安/府志)
石牛山 在县西十里有石牛神庙(县/志)
卷十三 第 46b 页 WYG0551-0690b.png
种金坪 在县西南七十里(县/册)在好畤镇西北(县/志)
明月山 在县西南八十里夜望之如月(雍胜略及亦/见乾州 扶)
 (风/县)
峗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雍胜略州/亦见乾)
五峰山(即温宿山宿一作秀/又作修一名三阳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南界乾
 州东界醴泉发脉于分水岭连延七十里陡起五峰
 为九嵏山昭陵之祖脉其下有三女冢或传为邑田
 氏三贞之墓未详山上寺内有宝泉旱祷则应(县/志)
卷十三 第 47a 页 WYG0551-0690c.png
 寿县有温修山一名温秀山(寰宇/记)温秀山实三阳山
 也谓之温秀盖习俗讹耳(开山图县详/见醴泉)
烈山 在县东三里上有烈山神祠(雍胜/略)
灰堆山 在县东三十里(县/志)
漠谷水(一名安阳泉/又名沐浴泉)在县西北二里一名沐浴泉南流
 八十里入乾州之夹道河又至武功为游凤河其水
 常温宜沐浴故名(县/图)源出高泉山本名安阳泉南流
 径漠谷谓之漠谷水(寰宇/记)
卷十三 第 47b 页 WYG0551-0690d.png
锦川河(一名沙/凹河)在县西南六十里一名沙凹河流五十
 里入于乾州之龙塘合漠谷水(县/册)川中石多锦文故
 名(贾/志)在好畤镇东源出麟游县来经县西南合于安
 阳水(县/志)
泔河(一名/东河)在县东一里一名东河自分水岭东南流九
 十里入乾州界
指盘河 在县东南四十里彭村里山势迥回旋其水不
 涸不溢(西安/府志)
卷十三 第 48a 页 WYG0551-0691a.png
大峪河 在县北十馀里源出分水岭东北流入邠州
 界(县/册)
庵头沟水 在县东五十里(县/志)大乘沟水在县东北四
 十五里永寿坊又圣母沟水在县东北五十里其水
 俱东北流入于泾(县/图)
麻子沟(子一/作池)在县南十五里古多沤麻于此(西安/府志)
石泉 在县东一里水从石穴中出(西安/府志)
吕公泉(一名惠/民泉)在县北五里(县/图)邑无井泉宋吕大防为
卷十三 第 48b 页 WYG0551-0691b.png
 令行近境得泉二欲导之入城而地势高下不一乃
 用考工置臬法准之不旬日间疏为渠又益民泉在
 县西北三里旧流入街市居民便之(西安/府志)邑人白用
 字器之至大二年间行至北郭五里许俯瞷流泉汩
 汩而南乃以锸掘地得导水瓦沟金旧制也续瓦引
 流直达城内民利赖之(贾/志)源出分水岭有三泉汇为
 一亦谓之吕公惠民泉金太和中主簿邢珣元延祐
 中白处士重修后渐湮废康熙九年知县张焜修复
卷十三 第 49a 页 WYG0551-0691c.png
 嗣以地震瓦沟压裂雍正十年知州王以观又修治
 之有碑记其事(县/册)
灵泉 在县北七里遇旱其上有雾即雨(西安/府志)
瀑布泉 在县西南十八里祁家坡飞流直下产妇汲
 之则水缩禳祭之乃复出又甘井在县西南二十五
 里(县/志)
美井 在县南四十里(县/志)
醴泉(一名/神泉)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彭村有土桥水过桥南
卷十三 第 49b 页 WYG0551-0691d.png
 泄涧下久旱闻泉中吼声则雨以秽物投之则水不
 逾桥渗入土中待秽尽水乃复出人呼神泉(县/志)
平泉 在县东二十里平地涌出味甘久旱不涸(县/志)
漆泉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其色如漆(西安/府志)
  邠州
紫薇山 在州城内西南隅连跨外郭上有宋金时屯
 兵故砦(州/志)山有后稷砦相传内有宅宋杨延昭所居
 (雍大/记)
卷十三 第 50a 页 WYG0551-0692a.png
豳山(一名凤凰山又名/豳岩又名安定岩)在州治南城垣所依又寿山在
 城东南山高而顶平上有居民及茂林修竹之胜(贾/志)
 豳山岩壑欹嵚委曲百折瀑布飞溅一名安定岩(方/舆)
 (胜/览)立州依以为城陡峻险固易守难攻(雍大/记)豳山亦
 名凤凰山俗以为周初凤凰所栖地左列寿山前依
 涧水亦谓之邠岩又履迹坪在城南门外俗传为姜
 嫄履迹处(州/志)五龙原在豳山之麓或以为即诗所云
 瞻彼溥原者(州/册)五龙原在新平县南三里原侧有五
卷十三 第 50b 页 WYG0551-0692b.png
 泉水因名(元和志今新平/故城即 治)
龙柏山 在州北三十里山形高耸上多丛柏(州/志)
明岨山 在州西十里其麓有水帘洞有水流出深不
 可测唐贞观中凿山为连珠小窍形肖飞阁每岁元
 宵民率张灯于此以祈年又相近有白兔崖崖石青
 赤兔形白色(州/志)
陈阳原 在州西南(州/图)后魏于陈阳原上置白土县(元/和)
 (志在白土故/城 州西南)白土水流经白土原东陈阳原西(寰宇/记)
卷十三 第 51a 页 WYG0551-0692c.png
 (按此则陈阳原西/又别有白土原也)
贺家谷 在州西南为唐贺桂故宅(州/志)
夏侯坡 在州东五里又蒲泽谷在州东七里相传宋
 潘邠老读书处泉流如带石洞尚存(州/志)
豳谷 在州东北三十里旧三水县即公刘立国处(雍/大)
 (记/)
泾水 在州北三里自长武县流入又东南入淳化界
 (禹贡/锥指)西北自宜禄界流入(元和志长唐宜/禄今属 武县)新平倚有
卷十三 第 51b 页 WYG0551-0692d.png
 泾水(金史地理志/ 详见图考)
黑水河(即汭水一名宜禄/川一名达溪川)在州西四十里与长武县接
 界其流入泾(州/志)汭水在邠州又东径宜禄川俗谓之
 宜禄川水(潜确/𩔖书)达溪川源出陇之五马山径灵台县
 为西川至邠州入泾邠志云梁山黑水即此(贾/志)
安化河 在州西二十里北流入泾(州/志)
水帘河(即漆水一/名白土川)在州西十里(州/图)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诗经/大雅)太王去邠渡漆沮踰梁山至岐下(史记周/本纪)公刘
卷十三 第 52a 页 WYG0551-0693a.png
 迁豳居漆沮之地(郑氏/注)漆县故城在邠州新平县沮
 水不知所在(后汉书注游漆/县今属麟)漆水在新平县西九里
 北流注于泾今麟游县亦有漆水与此异(元和/志)按水
 经注云漆水自宜禄界来又东过漆县北以此验之
 即邠州所理是也今县西九里有白土川东北流径
 白土原东陈阳原西或恐即汉之漆水但古今异名
 耳今麟游县东南亦有漆水南流与杜阳水合非汉
 之漆水也(寰宇记县辨/见麟游)
卷十三 第 52b 页 WYG0551-0693b.png
洪龙河 在州城西或以为即诗之过涧(州/志)源出州南
 孙村北流入泾河(州/册)
南河 在州城东或以为即诗之皇涧(州/志)南河水源出
 州南张家堡北流入泾河(州册三按皇过二涧文翔/凤以 水之支唐梁渠二)
 (川当之与/此不符)
三水河(即汃/水)在州东北三十里(西安/府志)即汃水西南流入
 泾河(州/册)
大峪河 在州东三十里源出州南永寿界之分水岭
卷十三 第 53a 页 WYG0551-0693c.png
 径新庙头离州七十里东北流入泾河(州/册)公主川在
 州东南唐姜庆尚新平公主赐第于此(州/志)
清溪 在州西南三十里与麟游接界(州/册)
西湖 在州西北隅有范文正公眉寿堂故址(州/志)
石龙涡 在州西北十里隔泾河(州/册)山中斗峻人鲜能
 至间有至者言涡乃一大坎中刻石为龙形然不知
 埋自何时延祐碑谓祷雨以器取水迎至城隍祠雷
 即隐隐起座隅久之大雨霶霈(明都穆石/龙涡记)
卷十三 第 53b 页 WYG0551-0693d.png
仰天池 在州西南七十里今涸(州/志)
狼乳沟 在州南俗传即平林寒冰之地(州/志)即弃后稷
 狼乳处(雍胜/略)
惠民泉 在州西翠云庵下(州/志)
锦谷泉 在州东南(州/志)
惠济泉 鸣玉泉 一碗泉 俱在州东三里又州城
 东门外有泉出南庵清冽可饮居民呼为南庵水(州/册)
 (附/考)新平倚有潘水(金史地理志/按此水无考) 邠州有要策池宋
卷十三 第 54a 页 WYG0551-0694a.png
 太平兴国中白龙见于此(册府元龟里按贾志徵宁/县东六十 有要册湫疑)
 (即此则池当在州/东北接徵宁界)
  三水县
豳山(一名翠屏山/一名挂榜山)在县治南县城踞其上亦名翠屏山
 大雅所谓南冈者也(贾/志)亦名挂榜山其上有孙真人
 行祠(县/志)
凤凰山 在县治西北隅旧有阿陡堡(县/志)
鸡阜山 在县东里许旧县城址在其前盘回突耸俯
卷十三 第 54b 页 WYG0551-0694b.png
 视邑隍(县/志)
后峪 在县北十里又县北二十里为大峪又县北三
 十里为北峪(西安/府志)
白虎峪 在县西北十五里茂草四围长峪七折即唐
 郑谷诗所云峪评白虎藏岩洞也(县/志)
马岭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县/册)俗名箭栝岭抵庆州界
 马岭水所出(寰宇/记)
豳原 在县西十里豳城在原上史记云武王登豳之
卷十三 第 55a 页 WYG0551-0694c.png
 阜以望商邑盖登此也(括地/志)
焦家山 在县南五里(县/志)
甘峪 在县南十里(西安/府志)路出长安为孔道南上五里
 长坂通古公原(县/志)
柳峪 在县南三十里(州/志)
佛面坡 在县东南五十里(县/图)黑石岩在县东南五十
 里石门山西其岩色黝缁似漆壁立万仞(名山/记)
肖塔山 在县东七里形似浮图(贾/志)窑峪义峪麻峪皆
卷十三 第 55b 页 WYG0551-0694d.png
 在其下(西安/府志)峻耸干云亦石阙之支也其相近有白
 石洞邑人文倬天种桃百株春月绀红如锦改名桃
 源(县/志)
石嘴山(一名/马阙)在县东十五里三面壁立惟一径可通亦
 名马阙(县/志)
蒲峪 在县东二十五里(西安/府志)
堡岭 在县东三十里即汉之左谷岭有元人所建兰
 若而一支旁出俗名龙嘴文少苍种柏千株易名龙
卷十三 第 56a 页 WYG0551-0695a.png
 山绝顶有泉名龙泉亦名天池泉两面石壁数仞泉
 自岭直下径达堡中昔元人避兵据堡岭汲饮不绝
 者赖此(县/志)
中岭(中一/作仲)在县东三十里堡岭之右峭壁三百尺下临
 汃水高下穴数十可容数百人相传为汉卢芳所凿
 今名官家洞宋元明之季民多避兵于此(贾/志)官家石
 洞前对石门山后负两女砦左有堡岭寺右有鸡阜
 山盖先贤造作之遗迹(石洞/碑)中岭岩覆数丈可避风
卷十三 第 56b 页 WYG0551-0695b.png
 雨其麓有官家洞亦名飞云洞相传即古公时之陶
 复陶穴也又桑村洞在官家洞左或谓为元御史桑
 哥失里所穿门依碧流崖悬翠霭今为览胜之地(县/志)
刘家山 在县东四十里旧有炭窠康熙四十年久雨
 崩陷遂失其利(县/志)
石门山(一名/石阙)在县东六十里相传为秦太子扶苏赐死
 处碑刻剥落不可考(贾/志)五丈渠水出云阳县石门山
 (水经注淳云阳/县今属 化)三水有石门山(金史地/理志)石门山在汉
卷十三 第 57a 页 WYG0551-0695c.png
 名石阙高峻插天对峙如门汉武时于此立关其北
 为戴家山林木阴翳千岩环拱又其南为攒天岭峻
 矗切云文太青改名扪天又扶苏庙下有湫亦名乾
 湫祈雨虔诚则应湫如甘露或见于屋梁树杪间注
 之瓶以祷此湫之神异者(县志淳石门山/又见 化耀州)
兰陵山 在县东六十里(县/册)
观音崖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藤萝垂阴涟漪绕径中
 有灵湫深不可测旱祷辄应谓之观音湫又崖之右
卷十三 第 57b 页 WYG0551-0695d.png
 有赵家洞一名琅天洞深邃宽平内有石屋又流石
 洞在赵洞右洞开谷中环绕如城而外复有两岩对
 峙如门(县/志)
蟠龙山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县/志)
两女砦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地势高耸南望平衍其
 麓有两冢相传为秦扶苏二女葬处(县/志)其相近有神
 林山(县/册)
分水岭 在县东北九十里接耀州界脉自子午岭来
卷十三 第 58a 页 WYG0551-0696a.png
 北入大漠东为延州西为庆州(县志州亦/见耀)
敕修川(一名/罗川)在县东北三十里(县/册)三水县有罗川水(金/史)
 (地理/志)因后秦姚襄得名源出分水岭南流合皇涧入
 泾(县/志)
支唐川(即皇涧一/名陵水)在县北二十里自庆阳府徵宁县流
 入(县/图)夹其皇涧(诗经/大雅)水经注云大陵小陵水出巡和
 南殊川西南径宁阳城陵水即皇涧也(寰宇/记)在溥原
 之后涧大故称皇俗谓之支唐川(县/志)
卷十三 第 58b 页 WYG0551-0696b.png
梁渠川(即过涧又/名炭泉)在县西北十八里(县/册)溯其过涧(诗经/大雅)
 傅氏曰二涧当在邠州界孔氏曰皇涧纵在两傍夹
 之过涧横故在北向之今过涧在县北二十里(贾/志)
 渠川即文与可丹渊集所称三泉之炭泉涧起于溥
 原自北而西南过其境谓之过涧或谓汃川及两涧
 乃三水之总名(县/志)
汃水(汃普八切即师水一/名三水河俗名县河)在县南门外一名三水河(贾/志)
 源出石门山流合玉泉白马泉稍泉故以名县(西安/府志)
卷十三 第 59a 页 WYG0551-0696c.png
 源出宜君县竞窝山西南流径县西南合于泾(州/志)
 水见许氏说文亦名师水取地水师之义也又连家
 河在县东十里发源石门经中岭北流入汃水(县/志)
白马泉水 在县东里许入汃水今湮(县/册)源出大像寺
 下其水绀碧每阴雨则伏而不流旱则涌溢人莫测
 其异(县/志)
东涧河 在县城东宾旸门外清流如线环城而南注
 于汃水昔尝导之入城今废(县/志)
卷十三 第 59b 页 WYG0551-0696d.png
稍泉水 在县南一里入汃水(县/册)在县南矶头之隈有
 二泉涌出清泠迥异其水产蟹(县/志)
玉泉水 在县南二里入汃水(县/册)在县南玉泉观之左
 水冽而甘渊深丈馀有物秽之则涸康熙甲寅夏邑
 令林逢泰祷雨立应(县/志)
西溪河 在县西门外南流入汃水(县/册)左绕城趾右环
 槐壁夏秋雨潦澎湃桥宜防备(县/志)
温凉河 在县西三里源出宝峰峪温泉冬温夏凉味
卷十三 第 60a 页 WYG0551-0697a.png
 亦清甘南流入汃水(县/志)三水县西有煖泉亢旱不竭
 冱寒不冰故名又谓之温凉泉(钱若愚/煖泉记)
苍耳沟水 在县南十五里西南流入汃水(县/图)
七里川 在县东南六十里(县/册)其地旧为宁谷驿山回
 水折去佛面坡不远至淳化入泾(县/志)
清水(一名五丈渠/又名清谷水)在县东六十里源出石门山东南流
 入耀州界(县/图)五丈渠出云阳县石门山谓之清水东
 南流径黄嵚山西又南入祋祤县(水经注耀祋祤/县今属 州)
卷十三 第 60b 页 WYG0551-0697b.png
万寿湫 在县东北二十馀里罗唐两川之交(县/志)三水
 县北有万寿湫唐大历八年因风雷而成(唐书地/理志)
金沙泉(一名/金泉)在县北二十里半川村一名金泉(州/志)在县
 北溥源之下昔有人饮此水见金色灿烂故名即唐
 郑谷诗所云地涌金泉过石门也(县/志)
松林泉 在县东五十里(县/册)在秦辉镇松林坡下水出
 如珠(西安/府志)
  淳化县
卷十三 第 61a 页 WYG0551-0697c.png
嵯峨山(一名荆山一名巀/嶭山又名北五台)在县东南五十里古名荆山
 (州/志)云阳县有荆山(汉书地理志西云/阳故城在县 北)一名巀嶭山东
 西二十五里南北二十里山上有云必雨常以为候
 (元和/志)五峰秀立土人亦呼北五台东南三原西南泾
 阳接界(县志阳详见三/原泾 二县)
寿峰山 在县北二里又东里许高岗之上有岱岳庙
 或谓即甘泉赋所云三峦山也今俗呼为三楞山(县/志)
 (峦按文选服虔注椽峦为甘泉南山又李善云三/ 即封峦观疑椽峦为三楞山而三峦为观名也)
卷十三 第 61b 页 WYG0551-0697d.png
蝎子掌山 在县北四十里冶峪水出此(县/志)
石门山 在县北六十里亦称石门关与耀州三水接
 界(县/志)甘泉宫东北有石门山冈峦纠纷干霄秀出有
 石岩容数百人上起甘泉观(云阳/宫记)峰岩相对望之如
 门(元和/志)尧门山俗云石门尧凿山为门故名史记秦
 献公二十三年与晋战于石门即此(贾志有按三原/西北 尧门山)
 (俗名石门与淳化地界甚远贾志以此即为尧门/山疑误姑存其说以俟考又见耀州及三水县)
甘泉山(一名石鼓原/又名磨石岭)在县西北五十里一名石鼓原俗
卷十三 第 62a 页 WYG0551-0698a.png
 又名磨石岭周六十里(县/志)范睢说秦昭王曰王国北
 有甘泉谷口之固(战国/策)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甘泉也
 (史记封/禅书)其阴则冠以九嵏陪以甘泉(班固西/都赋)甘泉山名
 汉置宫于上以祈祀(西都/赋注)云阳先生之墟也中有神
 书铁劵玉石之记(开山/图)今按甘泉谷北有古槐树在
 故宫南(十道/志)岭高出他山距长安甚远而能望见长
 安城堞有通天台云雨皆在台下山中宫殿台观与
 建章相比(潜确/类书)
卷十三 第 62b 页 WYG0551-0698b.png
五凤山(一名五/龙谷)在县西三十五里五峰如凤一名五龙
 谷(县/志)
巴山 在县西南十五里下有石将雨则湫出(县/志)
枣坪 在县南二里其西有封赠原原下有泉(县/志)
仲山 在县南三十里中山西九嵏东嵯峨山在二山
 之中得名俗以嵯峨为孟此山为仲故又名仲山其
 相近曰牛山又冶谷在县东南四十里嵯峨仲山之
 间谷口有二石龟形如门俗云其中多古迹(县志泾/详见)
卷十三 第 63a 页 WYG0551-0698c.png
 (阳/县)
车箱坂(一名车/盘岭)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亦名车盘岭又相
 山一名寨盘岭亦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县/志)车箱坂在
 云阳县西北三十八里萦纡曲折单轨才通上坂则
 平原弘敞楼观相属即趋甘泉宫道也(元和/志)淳化县
 有车箱坂(金史地理志盘按县志车箱坂与相/山并载则车 寨盘必非一岭也)
避暑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其相近有凤凰山退驾原
 (县/册)
卷十三 第 63b 页 WYG0551-0698d.png
大唐山(一名辰头岭/又作神兔岭)在县东北四十里亦名辰头岭相
 传唐时取茶于此一作神兔岭南达泾阳三原西北
 直石门关通延安庆阳平凉诸郡又吃茶岭在县东
 北五十里又有张果老崖其西南麓盘踞县境与耀
 州接界(县/志)崖在县东北七十里(州/志)
泾水 在县西南自邠州流入又东南径醴泉入泾阳
 界(州/册)云阳县有泾水(隋书地/理志)水经注云泾水东流历
 峡谓之泾峡(寰宇/记)在云阳县西南二十五里(元和志/ 详见)
卷十三 第 64a 页 WYG0551-0699a.png
 (图/考)
七里川(一名姜/嫄河)在县北三十五里自三水县流入(县/志)
 出石门山自三水县西南流为七里川又径三里原
 为姜嫄河合小峡沟水南入于泾其小峡沟水在县
 北二十五里又五龙水在县西俱南流合七里川入
 泾(县/图)云阳县有五龙水(隋书地/理志)五龙水出云阳宫西
 南(寰宇/记)
通润沟水 在县西北二十里其水入泾(州/志)
卷十三 第 64b 页 WYG0551-0699b.png
冶谷河(一名淳化河一名县河一/名临江潭又名龙潭水)在县东门外即县河
 源出蝎子掌山径县东甘泉水自北来入之又马跑
 泉自东北来流入之又东南流径县南葫芦河自县
 西南流入之又一泉水自东北流入之又流径泾阳
 县至三原县之谢家村与清谷水合(县/册)县河南流出
 冶谷故名冶谷水一名临江潭俗又呼为龙潭水宋
 政和中有人刻石于潭之东山又河中有石如蛇名
 石蛇阜(县/志)
卷十三 第 65a 页 WYG0551-0699c.png
甘泉水 在县北四十里(州/志)云阳县有甘水(隋书地/理志)
 泉水出石鼓西原(十道/志)其味甘美异于他水又有游
 驾河在县北十里直通古甘泉即秦汉以来诸君经
 游地也(县/志)
马跑泉水 在县东北四十五里径太山庙下流入冶
 谷河(县/图)相传唐太宗猎此马跑地出泉故名(县/志)
葫芦河 在县西源出石河流径城南入冶谷河(县/志)
米仓沟水(一名/一泉)在县东北三十里一名一泉南流径圣
卷十三 第 65b 页 WYG0551-0699d.png
 人桥流入冶谷河(县/图)
方里沟水 在县东北四十里源出神兔岭流入三原
 界入清河(县/志)
城前头村小河 在县西四十里(县/册)在县西流至奉内
 寺水即伏地不得过善化村谚云水过善化非兵即
 荒(县/志)
小师泉 在县东南称为仲山胜地(县/志)
金泉(一名观音泉/又名金水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又名观音泉世传
卷十三 第 66a 页 WYG0551-0700a.png
 其水甘香目眵者洗之可明(县/志)入冶谷二十里有一
 槐树其北有泉名金泉有数穴清彻无底(云阳/宫记)有人
 饮此水见有金色从山上照水中往取得金故名(雍/州)
 (记/)
白龙泉 在县东北三十里(州/志)
 (附/考)云阳县有走马水(隋书地理志/按此水无考)
  长武县
浅水原(即鹑觚原又名集贤冈一/名四鳌山一名五凤巢)在县治西即鹑觚原
卷十三 第 66b 页 WYG0551-0700b.png
 (县/图)鹑觚县有鹑觚原(魏书地形志南鹑/觚故城在县)浅水原即今
 宜禄县理所(元和志今宜禄/故城即 治)宜禄县有浅水原(唐书/地理)
 (志/)县治北有集贤冈上有唐英公祠回溪巨壑盘旋
 险峻或称四鳌山又谓之五凤巢即浅水原矣又县
 北五里有浅水墩盖亦以原而名(县/志)
神龙山 在县北十五里其山产小蛇长寸许头有两
 角故名(县/志)
黄萯原 在县北黄萯草名也原接平凉府泾州界(县/册)
卷十三 第 67a 页 WYG0551-0700c.png
石家山 在县北进贤里接庆阳府宁州界(县/册)
盘谷 在县西三十里三峰鼎峙二水交流邑中之胜
 槩(县/志)
龙缠峰(一名/蟹峰)在县西南十五里亦谓之蟹峰今建堡(县/志)
 在前川河中峰高百馀丈顶仅二亩馀形如螃蟹水
 流环绕故亦谓之龙缠峰(县/册)
宜山 在县南十里有隋牛弘别业故址(县/志)
静山 在县南十五里(贾/志)其相近有翔雁山建有堡又
卷十三 第 67b 页 WYG0551-0700d.png
 县南二十里有秀峰层峰秀丽望之如画(县/志)
马鞍山 在县南二十里(县/志)
岐山 在县南二十里(贾/志)
画阁山 在县南三十里有画阁寺为志公说法处旁
 有温泉冬月不冻可为汤沐(县/志)山在亭口里接平凉
 府灵台县界又相近有屏山(县/册)
黑虎山 在县东南十里(西安/府志)
香山 在县东南三十里(县/志)
卷十三 第 68a 页 WYG0551-0701a.png
三台山 在县东南接麟游界(县/册)
回龙山 在县东四十里(县/志)
泾水 在县北二十里自泾州入本境又东南流入邠
 州界(县册考详/见图)
马莲河 在县西北自宁州来东南入泾(县/册)
泥水 在县东北自宁州界来流入于泾(县/册)
鸭儿沟水(即陶/林沟)在县北其水东北入泾(县/图)陶林沟在县
 西北五里许宋陶榖故里(县/志)
卷十三 第 68b 页 WYG0551-0701b.png
黑水河(即汭水汭一作芮一名宜/禄川俗呼为前川后川)在县南十五里即古
 汭水(县/图)芮鞫之即(诗经/大雅)芮鞫芮水之外也(苏氏/注)芮水
 出汧县西北东入泾(汉书地理志州/汧县今属陇)泾州良原县有
 汭水一名宜禄川西自陇州华亭县流入(郡县/志)西魏
 废帝以县南临宜禄川因改县名曰宜禄(元和/志)宜禄
 川一名芮水自泾州鹑觚县界流入水经注云汭水
 东径宜禄川俗谓之宜禄水(寰宇/记)宜禄县有汭水(金/史)
 (地理/志)后川河在县南又南十里有前川河俱自灵台
卷十三 第 69a 页 WYG0551-0701c.png
 县流入合而东流谓之黑水河经县东四十里停口
 镇合于泾即宜禄水也(县/志)黑水河源出陇州西北七
 十里龙门洞径泾州至本县刘主村入境东流七十
 里入泾又灵台河自灵台县流来至本县马成司入
 境绕县南至河川口合于黑河又漆水在县东四十
 里流入黑水河(县/册)
通济泉 在县城北有泉自城下出大旱不竭(县/志)
双泉 在县北厓下二泉涌出交流百步(县/志)
卷十三 第 69b 页 WYG0551-0701d.png
三泉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县/志)
马跑泉 在县西南二十里去河甚远先是有杨家少
 妇汲河水归家遇异人于此乞水饮马妇不吝饮毕
 马跑地出泉(县/志)
龙女泉 在县东北三十里俗传为柳毅传书处(县/志)
 (附/考)水经注云水芹川出罗山县十子山山一名千子
 岭东流径宜禄县北(寰宇记属按罗山今属徵宁/宜禄今 长武而水则无考)
  鄜州
卷十三 第 70a 页 WYG0551-0702a.png
开元坡 在州治北上有开元寺白松甚奇古(雍胜/略)
 山在州治西山形如龟又州南一里有高奴山州东
 一里有圣佛谷州北十里有落云石郎中陈棐有铭
 (州/志)
郝家原 在州北三十里(州/志)
清泉谷 在州北四十里(州/册)
赵家原 在州北五十里(州/志)
梅柯岭 在州西北三十里相传有梅树为杜甫手植
卷十三 第 70b 页 WYG0551-0702b.png
 (贾/志)牡丹山在州西北四十里一名花园庄(州/册)
大槃山 在州西北(州/册)在直罗县西北百十里(元和志/ 直罗)
 (故城在州西又按金史地理志直罗县/有水盘山疑大槃即水盘或有讹字)
大奇原 在州西二十里又州西三十里为杨圈原又
 州西五十里为柳池原(州/志)
大石崖 在州西百二十里郎中陈棐题飞翠流红提
 学井济题堆琼漱玉刻于石(州/志)
小山 在州西百五十里取淮南丛桂之义(州/志)
卷十三 第 71a 页 WYG0551-0702c.png
子午岭 在州西二百里又相近为河上原山有石洞
 知州潘愚刻天险二字(州/志)
石空洞 在州西南百十里洞深一丈五尺内有万佛
 石像世传以为鲁班所凿(名山/记)
寿峰山 在州西南百二十里峰形如寿星又相近有
 马尾崖相传唐太宗出征憩此山石有马尾遗迹(州/志)
樱桃山 在城南三里山多樱桃其相近有苇谷以多
 芦苇故名(州/志)
卷十三 第 71b 页 WYG0551-0702d.png
大回岭 在州南十里其上为通道(州/册)唐杜甫入蜀回
 车瞻望于此故名(贾/志)
相里原 在州南二十里(州/志)
四仙原 在州南七十里(州/志)
龙尾坡 在州东十里山蜿蜒如龙又黑鹰崖在州东
 二十里旧多黑鹰栖此相传唐太宗见而射之矢迹
 犹存其相近为交道原又州东三十里为儒子原(州/志)
卧牛山 在州东北五十里以形似名(雍胜/略)
卷十三 第 72a 页 WYG0551-0703a.png
洛水(一名洛交水/又名三川水)在州东百步自甘泉界流入又南流
 入洛川界(禹贡/锥指)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唐杜/甫诗)洛水
 又谓之洛交水按三川县有三川水谓华池水黑源
 水洛水同会故名三川(寰宇记州三川/故城在 南)自州北三十
 里南杨村入境流七十里至交口村又东南入中部
 界(元一/统志)洛水南流至城北合牛武采铜二川南流过
 城东水流冲激州城数被其患(州册考详/见图)
牛武川 在州东北五里西南流注洛水(州/图)自牛武城
卷十三 第 72b 页 WYG0551-0703b.png
 东来入洛(州/志)
采铜川 在州西北十五里有一石窟中出石脂就窟
 可灌成烛至元七年封扄不采(州/册)采铜川为少陵经
 游地在羌村南十里许(郡人齐国儒/独乐园记)
吉子湾水 在州北五里自东山下流来又西南流里
 许入于洛(州/册)
邱家沟水 在州西北三里州人御史邱野所居因名
 水自西来入洛(州/志)
卷十三 第 73a 页 WYG0551-0703c.png
火焰沟水 在州西南百步(州/志)
苇谷水(一名荻/子沟)在州南五里一名荻子沟(州/志)水经注云
 苇谷水自苇谷东南流入三川水又砂罗谷水南流
 径黄原祠东合苇川(寰宇/记)水会三川漾碧波雕阴人
 唱采花歌旧时白狄今荒壤苇谷凄凄风雨多(唐郑/玉诗)
沙飞沟水 在州南十里其水入洛(州/图)
华池水 在州西南自庆阳府合水县流入又黑水在
 州西南亦自合水县流入至旧直罗县东合华池水
卷十三 第 73b 页 WYG0551-0703d.png
 (州图源按禹贡锥指元和志云白于山一名女郎山/在洛 县北考归德废县在安化县东北隋改曰洛)
 (源故谓白于山在合水县北者误而谓洛/源出合水不出安化者盖亦沿此而误也)罗川水在
 直罗县南二里(元和/志)直罗川自直罗城南注华池水
 (州/志)江家川在州西百三十里又会道河在州南八十
 里自翟道原东南流又馀乐川在州西南八十里东
 南流入华池水(州/册)
灵湫 在州西北十五里祈雨多应(州/志)
龙湫 在州西南七十里周回数里多蒲苇相传有龙
卷十三 第 74a 页 WYG0551-0704a.png
 在其下(州/志)
莲花池 在州西北五里旧多莲花(州/志)
廉泉 在巡道公署内副使许瑶题有记(延安/府志)
玉女泉 在州治西南二百步其水甚甘(雍胜/略)在州城
 内题咏颇多(延安/府志)泉出龟山下(州/志)
温泉 在州东一里其水冬温(州/志)
 (附/考)大塞门川在洛交县西北四里小塞门川在县西
 北十五里(寰宇记即按洛交故城即今治则大小塞/门川疑 采铜川诸水然无确据存考)
卷十三 第 74b 页 WYG0551-0704b.png
 鄜州东百里有相思河河岸有相思铺令狐挺有诗
 (宋朝类苑而按相思铺在州东三十里一名厢西铺/接洛川界 洛川有厢西河盖亦以语转而讹也其)
 (所云百里者疑亦/以水源目之耳)
  雒川县
大石山 在县北十里有刘光禄茔(延安/府志)
白起山 在县北二十里秦白起屯兵于此上有岭为
 邑祖山(延安/府志)
三冢山 在县北三十里又县北三十五里有广陵原(县/志)
卷十三 第 75a 页 WYG0551-0704c.png
杜二山 在县北四十五里昔时屯兵处(县/志)
高山(一名大乘山/又名五峰岭)在县北五十里上有唐建古寺(延安/府志)
 一名大乘山有五峰并峙亦曰五峰岭(县/志)
香炉山 在县北六十里太尉里(县/志)
高庙山 在县北七十里又相近有华塌山(县/志)
九郎山 在县西南八里许淳化间建九郎庙土人旱
 潦祷此(延安/府志)
登高山(登一/作灯)在县南七十里其相近有鄜畤山秦祀五
卷十三 第 75b 页 WYG0551-0704d.png
 畤此其一也鄜城以此得名(县/志)灯高山相传翟王饮
 马洛浒视山灯为度(延安/府志)
马翅谷 在县南八十里宋李显宗屯兵于此又县南
 百十里有车箱原(县/志)绍兴中李永奇谋南归金人贼
 杀之于马翅谷(宋/史)
烂柯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其相近有黄梁谷黄梁水
 所出(县/志)相传为王质遇仙烂柯处(贾/志)
黄龙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接白水县界(县/册)常有黄
卷十三 第 76a 页 WYG0551-0705a.png
 云罩其上髣髴如龙摇曳(雍胜略县又/见白水)
紫金山 在县东南百三十里黄龙山东南又相近有
 望观山山之玉皇庙前有不溢池(县/志)界头山在县东
 南百三十里与澄城分界(县册十按贾志/作五 里误)
麻线岭 在县东南百四十里与韩城县分界(县图韩/又见)
 (城/县)
朱砂神岭 在县东南百五十里为韩城往来通道又
 门限山在县东南百六十里一名门限岭(县/志)
卷十三 第 76b 页 WYG0551-0705b.png
雄儿山 在县东五十里又圣公山在县东七十里相
 传为昔时据险保障之地(县/志)
武帝谷 在县东百二十里上有汉武庙(县/志)
龙舌崖 在县东北三十里龙尾湾一峦回顾状若龙
 首饮水上悬一石长七八尺风撼则动而不坠刘司
 谏有诗刻崖上(县/志)
界牌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与宜川县分界(县/图)
 (附/考)鄜城县有女阴山(魏书地形志南按鄜城/故县在今县 山无考)
卷十三 第 77a 页 WYG0551-0705c.png
洛水(一名领前河一名上/堡河又名高家河)在县西南七十里自鄜州流
 入又东南入中部界(县/图)洛水自鄜州入境南流岸东
 为洛川岸西为中部至交口会葫芦河又南会沮水
 又岭前河上堡河一名高家河俱在县西六十里(县/志)
 (前详见图考按县册领/ 上堡皆洛水别名)
厢西河 在县西二十里又三十里鄜州界(县/志)开抚川
 在县北五十里源出宜川界径开抚镇又径厢西镇
 南合厢西河入洛(县/册)
卷十三 第 77b 页 WYG0551-0705d.png
仙宫河(宫一作姑又/名白城桥川)在县东南四十里一名白城桥川
 (县/册)自宜川界西流入洛(雍胜/略)
黄梁河(梁一/作连)在县南七十里源出黄梁谷(县/志)今呼为黄
 连河源出烂柯山流入于洛(县/图)
聿津河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源出韩城界朱砂岭西
 南流径阿师崖为阿师崖川又径县东南九十里为
 五龙河又径县东南百三十里为石堡川又径县东
 南百二十里为石门河又西南为聿津河径朱龙镇
卷十三 第 78a 页 WYG0551-0706a.png
 入洛(县/图)
盘夹川 在县东七十里(县/志)今无水(县/册)
杨班湫 在县东南六十里周一里二十步今堙(县/册)
 州有杨班湫(金史地/理志)姚苌立节将军杨班居黄梁谷
 北其谷西有小谷由来无水夜中有人就班借车牛
 十具云我是湫神欲移徙班即备车牛置门前至明
 车湿牛汗乃寻车辙至乾谷忽有水方二百馀步其
 水极深每水旱祈祷有应(周地图记洿按合阳有阳/班湫盖堰 谷之水而成)
卷十三 第 78b 页 WYG0551-0706b.png
 (此疑亦传说/附会之讹)
莲花池 一在城西三里桥畔一在黄连河侧今涸(县/志)
灵泉 在县北二十里(县/志)
石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石泉寺下其味甘冽(雍胜/略)
青泉 在县西五十里(县/志)
青龙泉 在县南五十里(县/志)
柏林泉 在县南七十里其地多古柏又相近有五眼
 泉(县/志)
卷十三 第 79a 页 WYG0551-0706c.png
煖泉 在县东百二十里泉出山岭(县/志)
 (附/考)洛川县有鄜水(隋书地/理志)洛川县有圜水(金史地理/志 按黄)
 (梁河近故鄜城疑即古鄜水又按县志有圁川河在/县西三十里古县名然考汉志圁水作圜而圁阴圁)
 (阳故县皆在今葭州属境与雒川甚相悬/隔疑县志殆因圜水而傅会为圁水也)
  中部县
桥山 在县北一里下有沮水潜穿山底经过因名(元/一)
 (统/志)山下水流通行故谓之桥山黄帝葬此(山海/经)山锐
 而高曰桥(尔/雅)黄帝铸鼎于荆山鼎成帝崩葬于桥山
卷十三 第 79b 页 WYG0551-0706d.png
 (古/史)汉武帝北巡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史记定辨/见安 县)
 盖山在桥山后三峰秀丽形如张盖高出诸山即桥
 山之支阜(延安/府志)
凤凰山(即凤岭一/名二郎山)在县西一里其形如凤一名二郎山
 其中有黄花峪入秋金菊芬芳香气袭人(县/志)凤岭在
 西郭外相传轩辕截嶰竹成律吕凤鸣于此(延安府/志 按)
 (县图凤岭即凤凰山/一作县西百里误)
衙岭 在县南二里(延安/府志)沮水经其下(县/册)
卷十三 第 80a 页 WYG0551-0707a.png
印台山 在县东二里其形如印又相近有龟山其形
 如龟(延安/府志)
雕窝谷 在县北十里(县/志)
回军岭 在县北六十里元孝子王克已庐墓处(县/志)
仙掌崖 在县西北三里(雍胜/略)山势耸起五峰联峭如
 掌(延安/府志)
石堂山(即翟/道山)在县西北四十里(贾/志)水经注云猪水西出
 翟道县西石堂山本名翟道山(寰宇记县按魏狄道/故城在 西北猪水)
卷十三 第 80b 页 WYG0551-0707b.png
 (当即浅/石川也)天子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造父为御南
 征朔野径绝翟道升于太行(穆天/子传)
隋后岭 在县西北六十里(延安/府志)
双钟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形如覆钟峻秀屹立又相
 近有三凤冈相传古有逸人隐此崖间石刻犹存(延/安)
 (府/志)
子午岭 在县西北二百里接合水界沮水出此(县/图)
 北绵亘延庆二郡之间北通九原云中秦蒙恬堑山
卷十三 第 81a 页 WYG0551-0707c.png
 堙谷即此(县/志)
龙荣山 在县西四里元王九皋筑砦于上有故址(延/安)
 (府/志)玉仙山在县西五里常有仙人往来其处(雍胜/略)
仰龙山 在县西十二里(县志三一云在/县东 里误)
桑园药王洞 在县西五十里深邃可容百人门外有
 寺砌石方正楼阁工致洞中莲座横列奇怪幽巧得
 之自然(县/志)
白石山 在县西六十里山多白石有白石洞(延安/府志)
卷十三 第 81b 页 WYG0551-0707d.png
 在桑园东北五里(县/志)
唐峪洞 在县西九十里至正年凿刘徵君云先父避
 兵处明末买于郝氏上有悬崖危崿下筑石城洞中
 有石井为悬楼六蹬道四壁立千仞自下望之楼阁
 栏杆如在天际(县/志)
骆驼冈 在县西百里土人筑砦以避寇其相近有花
 石峡(县/册)
石马岭 在县东南二十里相传晋重耳曾居此(延安/府志)
卷十三 第 82a 页 WYG0551-0708a.png
龙首山 在县东十五里又相近有云雾岭其山高峻
 尝有云雾(延安/府志)
 (附/考)狄道县有浅石山(魏书地/形志)沮水历燋石山(水经注/ 按水)
 (经注云浅石川出翟道山则浅石山即今/之石堂山矣然与燋石山俱无明證存考)
洛水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府/志)自鄜州南流径交口合
 葫芦河又南合沮水流入宜君界(县/志)自州境交口村
 南流入中部县又南流十五里至杨家庄合沮水又
 东南流四十里至鄜城十二盘出境(元一统志川鄜/城今属洛 县)
卷十三 第 82b 页 WYG0551-0708b.png
 县东十里有古川口即沮洛交会处亦曰龙首川按
 此不过沮水之枝津至近世下流壅塞不由富平入
 洛则此遂为二水交会之通川耳(禹贡锥指/详见图考)
葡萄河(即华池水一名直/罗川一名葫芦河)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北地
 郡名黑水又合华池水经三川至交口与洛水合(县/志)
 一名葫芦河即鄜州之华池水南流为直罗川又南
 流经县之葡萄寨为葡萄河(县/册)
沮水(一名檀台川/一名子午水)在县西又南流入宜君县界(县/图)漆沮
卷十三 第 83a 页 WYG0551-0708c.png
 既从(书经/禹贡)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冯翊北(孔/传)漆沮
 在泾水东故孔以为洛水一名漆沮水志云出冯翊
 怀德县东南入渭以水土验之与古公自土沮漆者
 别(孔疏属怀德/县今 富平)直路县沮水出县西东入洛(汉书地/理志)
 (直路故城/在县西北)沮水出直路县东南径燋石山东南流历
 檀台川俗谓之檀台水屈而夹山西流又西南径宜
 君川(水经/注)沮水一名石川水自富平县东南入栎阳
 (括地志临栎阳/县今属 潼)自升平县北子午岭出俗号子午水
卷十三 第 83b 页 WYG0551-0708d.png
 下合榆谷慈乌等川遂为沮水至耀州华原县合漆
 水至同州朝邑县东南入渭(寰宇记慈升平县今属/宜君按 乌水今合于)
 (东沮/水)沮水自子午岭东南流二百里至县东三十里
 杨家庄东南顺流入洛(元一/统志)自子午岭来至三河口
 纳常川葛家川东流十馀里绕城又东流十里与泥
 水会又东流十馀里入洛(县册禹按沮水在本境入/洛者 贡锥指以为沮水)
 (之枝津见/洛水下)
葛家川 在县西十馀里(县/册)源出宜君县西孟家河东
卷十三 第 84a 页 WYG0551-0709a.png
 流纳常川河与沮水会于三河口山水纡回林木葱
 郁(县/志)水经注云香川水出中部县北香山在县西南
 三十七里自宜君界来南香水在县南三十五里出
 遗谷(寰宇记带按香山在宜君县西北则香川/当即缠 谷水而葛家川即玉华川水也)
东移泉水(一名飞/来泉)在县东五里相传轩辕帝思得扬子
 江水因得此泉其味如之古有石碣今无存其水细
 流入沮(县/志)
阳武泉水 在县东十里细流入沮(县/志)
卷十三 第 84b 页 WYG0551-0709b.png
上善泉水 在县东北二里(府/志)州郭无水东北七里有
 上善泉开成二年刺史张怡架水入城以纾远汲刺
 史崔骈复增修之民获其利(唐书地/理志)在桥山东县北
 门外沮水岸侧其水流入于沮(县/志)
泥峪河(一名淤/泥河)在县北十五里自土门村隋后岭发源
 东南至龙首川入沮水(县/志)水经注云泥水出翟道县
 泥谷浅石川出翟道山(寰宇/记)浅石川与泥峪水合流
 入沮(贾/志)
卷十三 第 85a 页 WYG0551-0709c.png
长生沟 在县东十七里(雍胜/略)
虎圈潭 在县西北七十里(县/册)
白马潭 在县东南十里(延安/府志)
普照泉 在县北一里又寒泉在县西一里鹫峰阁下
 又滴珠泉在县西南一里黄花峪口岩下滴水如珠
 旧名黄花泉御史唐琦改今名又一线泉在县南一
 里山腰涌出四时甘冽(县/志)泉垂如线可以疗疾(延安/府志)
柳窟泉 在县西五里山顶沸出悬溜而下如素练然
卷十三 第 85b 页 WYG0551-0709d.png
 (县/志)旁多丛柳秋风叶落随流飘荡故名(延安/府志)
寒氿泉 在县西十里水从地涌渊深渟静大树重阴
 夏日生寒故名(延安/府志)在山寺傍祷雨有应(县/志)
东义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中产水族颇异(延安/府志)
暖泉 在县东三里(县/志)泉流涌出隆冬不冻味亦甘美
 (延安/府志)
 (附/考)蒲水水经注云源出中部县蒲谷原(寰宇/记)中部县
 有蒲谷水(金史地理志/按此水无考)
卷十三 第 86a 页 WYG0551-0710a.png
  宜君县
玉华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有唐建玉华宫宋雍熙初
 于此获一角兽时以为麟金于此置玉华镇又野火
 山在县西南七十里(元一/统志)玉华山南曰野火谷望之
 若㸑烟而莫知所自谷之西曰凤凰谷唐置宫故地
 其西曰珊瑚谷尝有别殿珊瑚之北曰兰芝谷太宗
 诏沙门元奘译经于此中有石崖崭然天成下有凿
 室可容数十人有悬泉势若飞雨有松十八环其侧
卷十三 第 86b 页 WYG0551-0710b.png
 其西南曰驻銮崖其始入也双壁屹然如削石而成
 既至其处若视瓮侧有泉飞泻而下名曰水帘(宋张/珉玉)
 (华山/记)兰芝谷在县西五十里尝产兰芝故名凤凰谷
 在县西南五十里昔有五色雀见于此(县/志)玉华山西
 有仙人洞又缠带谷在县西二十里近艾蒿凹水流
 如带又石龙崖在县西三十里(县/册)
龟山 在县西形似龟县城半跨其上又龙头山在城
 南其北有官泉又县西五里为龙尾山(延安/府志)
卷十三 第 87a 页 WYG0551-0710c.png
香山 在县西北十里多产香草(贾/志)
太白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上有太白庙庙前有湫旱
 祷辄应山之东有仙宫崖(县/册)
真人洞 在县西北七十里石径幽折崖壑奇古(县/志)
高脊岭 在县西南七十里(延安/府志)
三井岭 在县东南五里又相近有烽火原(延安/府志)
太子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贾/志)相传秦太子扶苏筑长
 城憩此(潜确/𩔖书)
卷十三 第 87b 页 WYG0551-0710d.png
秦山 在县东南九十里山势绵亘相传唐太宗为秦
 王时畋猎于此(延安/府志)山接白水县界(县册水详/见白 县)
洛水 在县东北八十里自中部界流入又南与洛川
 接界又东南入白水界(县/图)洛水自中部界纳沮水又
 有党家沟范家沟梁家河水又贺家河源出县之东
 山下李家河源出县北十里合而为五交河东流入
 之又南纳冯家河水入白水界(县册考详/见图)
石盘川 在县东五十里源出同官县大石盘山东流
卷十三 第 88a 页 WYG0551-0711a.png
 入县界(寰宇/记)
煖泉水 在县东七十五里文兴村冬温夏凉喷涌如
 珠(延安府志洛按/图其水入)
沮水(一名宜/君水)在县西又南流入耀州界(县/册)沮水西南径
 宜君川世又谓之宜君水又得黄嵚水口东南流径
 祋祤县(水经注耀祋祤/县今属 州)宜君县有宜君水(魏书地/形志)
 君县有沮水(金史地/理志)子午水在今县西北百三十五
 里即沮水也(明一/统志)沮水自徵宁界来分二流其一南
卷十三 第 88b 页 WYG0551-0711b.png
 流径马栏镇乱石滩合姚渠川南流入耀州界其一
 东流合寇家河水又合慈乌水又合玉华川仙人沟
 缠带谷诸水流径中部界合于洛(县图晢按县图最/为明 向因未知)
 (沮水分东南二流/故不免聚讼也)
姚渠川 在县西七十里(延安/府志)源出姚渠村北三十里
 核桃沟南流至乱石滩入沮(县/图)
慈乌水 在县西北四十里源自升平县分水岭东流
 入县界(寰宇记县升平/故城在 西北)东流合杜村河入沮(县/志)
卷十三 第 89a 页 WYG0551-0711c.png
玉华川(一名瀑布泉/又名醽醁泉)在县西五十里源出驻銮坡之瀑
 布泉一名醽醁泉流而成川又有仙人沟水在玉华
 山北流合玉华川又缠带谷水在县西二十里源出
 艾蒿凹亦径彭村与玉华川仙人沟水合流至杜村
 合于东沮水至中部入洛(县/册)
雷声沟 在县东三十里(延安/府志)
灵湫 在县西百里(县/册)
石油井 在县西二十里姚曲村有石井汲水澄而取
卷十三 第 89b 页 WYG0551-0711d.png
 之气味虽臭可疗牛羊疥癣(县/册)
哭泉 在县南三十里接同官界(县/图)
  绥德州
疏属山(一名雕阴山/一名嵯峨山)在州城内(州/册)贰负之臣曰危与贰
 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山海/经)汉宣帝使人发
 上郡疏属山于盘石中得一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
 足群臣莫能晓刘向按此言对之帝惊异(郭璞/注)龙泉
 县有疏属山亦名雕阴山(元和志阴唐龙泉县本/西魏雕 郡即今治)
卷十三 第 90a 页 WYG0551-0712a.png
 连城横峙其形望之如雕刻城在山北故曰雕阴(雍/大)
 (记/)一名嵯峨山(贾/志)自文屏踰玉枕冈西兀然高耸城
 外者为雕山(州志和按州志则疏属雕阴为二山/与元 志异盖山脉本相联属也)
文屏山(一名二/郎山)在州城南峰峦环列如屏又名二郎山
 (延安/府志)
五虎峰 在州城西北大理河西五峰联络如群虎(县/册)
 环城西北潆理水抱云岩为五虎峰(县/志)
月宫山 在州北二里有月崖建月宫寺(州/册)少师晋溪
卷十三 第 90b 页 WYG0551-0712b.png
 王公谪戍绥德月宫山有石洞公恒憩其中或登眺
 崖际当大理无定二水之交前直龙湾村烟树郁葱
 望之如画佥事桑溥与游因更治洞图公像于洞中
 而刻其上曰晋溪洞(明康海晋/溪洞记)
合龙山 在州西南五里(州/图)肤施县有五龙山(汉书地/理志)
 奢延水东入五龙山(水经注合按秦肤施故城在州/西北则 龙山疑即五龙山也)
 上郡肤施县五龙山盖出治之所也故宣帝立五龙
 仙人祠于肤施有帝原水黄帝祠(路/史)
卷十三 第 91a 页 WYG0551-0712c.png
双湖峪 在州西南有窑砦六十馀所明季皆为贼薮
 官军处处堵截贼走关山岭官军追歼之(州/册)
香炉峰 在州东南十五里(州/志)
定仙岭 在州东南七十里(州/志)延福县有定仙岭(寰宇/记)
 (延福故城/在州东)行兵为往来要路金大定中置堡于此(延/安)
 (府/志)
圣佛崖 在州东十五里石佛铺(州/图)延福县有圣佛崖
 (寰宇/记)
卷十三 第 91b 页 WYG0551-0712d.png
凤凰山(一名凤/宿岭)在州东四十里古屯戍处(州/志)人传郎在
 凤凰山(唐张/潮诗)凤宿岭相传有凤集此(贾/志)
虎儿堰 在州东八十里(府/志)
 (附/考)废大斌县有柱天山大力山小力山延福县有青
 龙山洛阳山甬子山(寰宇记州按大斌延福故/城并在 境而山皆无考)
黄河 在州东百二十里自吴堡界流入与山西永宁
 州宁乡县分界又南入清涧界(禹贡/锥指)河水又南径离
 石县西奢延水注之(水经注永离石/县今属 宁州)绥州延福县有
卷十三 第 92a 页 WYG0551-0713a.png
 黄河自抚宁县流入州东至石州界黄河一百三十
 里河上有孟门关在石州西九十五里又州东南至
 隰州石楼县西北黄河为界一百五十里(寰宇记考/详见图)
 (抚宁县今属米脂石/州今亦属永宁州)
无定河(即奢/延水)在州东门外自米脂界入境又东南入清
 涧界(雍胜/略)奢延水自经肤施县又东入五龙山帝原
 水自下亦为通称历长城东出于赤翟白翟之中又
 有平水入之又东走马水注之(水经/注)龙泉县有无定
卷十三 第 92b 页 WYG0551-0713b.png
 河一名奢延水自抚宁县界流入(元和/志)尝过无定河
 活沙履之百步皆动如行幕上或陷则人马车驼无
 遗或以为即古之流沙(沈括/笔谈)无定河即古圁水以溃
 沙急流深浅不定故名(明一/统志)无定河经米脂绥德而
 势益大积沙惊浪行人苦之为古战守要地(州/志)
大理川(理一作力/即平水)在州西北城下自米脂县流入径州
 西北东流入无定河(县/图)平水西北出平溪东南入奢
 延水(水经/注)大斌县有平水(隋书地/理志)龙泉县有大力川
卷十三 第 93a 页 WYG0551-0713c.png
 在西又废大斌县有小力川(寰宇/记)大中祥符三年赵
 德明出大理河筑栅苍耳坪又治平四年种谔复绥
 州夜渡大理水即此(县/志)大理河源出龙州堡双城儿
 又小理河源出怀远县之威武堡径艾蒿峁巡检司
 沟合大理河入州境(州/册)
怀宁河(即走/马水)在州东南十里自清涧县流入又径州东
 南入无定河(州/图)走马水自阳周东北流入长城又东
 北流入奢延水(水经注安阳/周今属 定)
卷十三 第 93b 页 WYG0551-0713d.png
满堂川 在州东五十里其水南流入无定河世传宋
 将杨满堂屯兵于此(雍大/记)流七十里至魏家峁入无
 定河(州/册)
大河川 在州东南(州/图)废延福县有大河川(寰宇记故/按延福)
 (城在州东南接清涧界则大河川当/即清涧之清涧水俗名大河者也)
石井 在州北十里铺前自石山下流出(州/册)
龙泉 在州东三里(州/册)唐龙泉县以龙泉名(寰宇/记)在无
 定河东岸泉从石龙口中出故名(延安/府志)在龙儿湾渊
卷十三 第 94a 页 WYG0551-0714a.png
 静侯庙内昔有流觞亭为冶游胜地今废(州/志)
呜咽泉 在州东五里(州/志)相传即秦太子扶苏赐死处
 (名山/记)至今谷口声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唐胡/曾诗)
神井 在州东五里石中泉出因凿为池冬夏不竭(州/册)
 (附/考)废延福县有横水(寰宇记考按/此水无)
  米脂县
烟洞山 在县城东北(县/图)
文屏山 在县南门外罗列如屏(县/志)
卷十三 第 94b 页 WYG0551-0714b.png
白云山 在县北二里环抱县城又冯家山在县北三
 里其西甚峻有泉涌出峰顶又高家山在县北五里
 下有石洞可容数万人(县/志)
柴胡岭 在县西北(县/图)
峰子山 在县西十里(贾/志)南连高梁东抵县城其相近
 有鹿鸣山貂蝉洞在无定河西(县/册)
马湖峪 在县西五十里(延安/府志)峪接榆林界(县/册)
相连山 在县西八十里(延安/府志)
卷十三 第 95a 页 WYG0551-0714c.png
高梁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雍胜/略)
张家山 在县东五里(延安/府志)
石佛山 在县东七十里(雍胜/略)高耸峭特县境诸山之
 冠又等曹峰在县东七十里(县/志)
蟠龙山 在县东北其东又有卧虎山(县/图)
黑水坑水 在县东北十里自桃花峁入葭州境东流
 入黄河(县/册)
煖泉水 在县东七十里源出县东南东北流径煖泉
卷十三 第 95b 页 WYG0551-0714d.png
 砦入葭州界(贾/志)
无定河(即奢/延水)在县西十里自榆林界入境又东南入绥
 德界(县/册)奢延水自合帝原水又东径肤施县(水经注/ 汉肤)
 (施县今属/绥德州)无定河自夏州界流入又经抚宁县北二
 十里(元和志县抚宁/故城在 西)元丰四年种谔攻米脂败夏人
 于无定河即此(县/志)
明堂川 在县西北其水自榆林流入无定河宋元丰
 五年曲珍败夏人于明堂川即此(县册林按此/即榆 西河)
卷十三 第 96a 页 WYG0551-0715a.png
背干川 在县北三十里自葭州西南流入径镇川堡
 入无定河(延安/府志)
米脂水(一名/南河)在县东南百步西南流入无定河(雍胜/略)
 出张家山地沃宜粟米汁如脂故名(县/志)南河自张家
 岔西南流径三里楼宋家崄又径县南文屏山下为
 流金河合县西之饮马河入于无定河(县/册)
大理河 在县西六十里自怀远县流入(县/册)源出沙漠
 红石川经县境又入绥德西北城下东北流入无定
卷十三 第 96b 页 WYG0551-0715b.png
 河(雍胜/略)小理河在县西百五十里(延安/府志)
榆林沟 在县北十五里(县/志)
磨石沟 在县西八十里(延安/府志)
佛岔沟 在县南四十里(延安/府志)
溥惠泉 在城内明成化间凿民甚便之(贾/志)
龙河泉 在县南二里(延安/府志)
 (附/考)阿剌河自沙漠来经县西南入无定河(雍大/记)抚宁
 谷水在县西六十里(延安府志理按此二水无/考疑亦大 河别名也)
卷十三 第 97a 页 WYG0551-0715c.png
  清涧县
草场山(场一作坞/又名砦山)在县治北百步相传为宋种世衡积
 草处(贾/志)一名砦山即宽州古城(县/志)
笔架山 在县西百步三峰秀峙县城凭以为固(延安/府志)
 𤇺台山在县西二百步上有古烽墩故名(县/册)
钟楼山 在县南百步高数百尺崔嵬前峙旧建有钟
 楼因名(县/志)
东峰山 在县东一里峰峦秀丽为邑第一名胜(县/志)
卷十三 第 97b 页 WYG0551-0715d.png
虎头山 在县南二里官道西(县/志)
黑龙原 在县东南三十里又石臼原在县东南六十
 里(县/志)
官山 在县北五十里万山旋绕二水萦流为往来官
 道(贾/志)
小官山 在县西五十里延安自清化永平过此经怀
 宁田庄达绥德古道(县/志)
吐谷岭 在县东二十里(雍胜/略)唐以吐谷浑部族侨治
卷十三 第 98a 页 WYG0551-0716a.png
 州界故名(县/志)岭之西有苜蓿岭(县/册)
石桥山 在县东六十里(县/志)
白草原 在县东百三十里黄河岸侧(县/志)白草原头望
 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唐王昌/龄诗)
官厅原 在县东北三里(县/志)
 (附/考)废城平县有吉鱼山河班山保定岭废绥德县有
 斜溪岭(寰宇记城按城平故城在县西北/绥德故 在县北而山皆无考)
黄河 在县东百二十里自绥德界流入与山西石楼
卷十三 第 98b 页 WYG0551-0716b.png
 县分界又南至张家山入延川界(县/图)河水又南径离
 石县西奢延水注之又南过土军县西(水经注离详/见图考 石)
 (今属山西永宁州/土军今属石楼县)
无定河(即生水一/名奢延水)在县东北自绥德界入境又径县东
 八十里东南流入黄河(县/志)生水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延水自合走马水又东与白羊水合又东入于河(水/经)
 (注/)无定河在清涧县东北自故银州抚宁县流入南
 注黄河一名奢延水一名银水(舆地广记米抚/宁县今属 脂)
卷十三 第 99a 页 WYG0551-0716c.png
怀宁河(即走/马水)在县西北自安定南沟岔入境流七十里
 又东北径绥德州入无定河(县/册)源出安定柏山寺下
 径县北八十五里东流入无定河(县/志)
黑水河 在县北百里流入怀宁河(雍胜/略)自安定界进
 士沟流来南入怀宁河(县/册)
白家河 在县东北源出吐谷岭东北流五十里入无
 定河(县册疑按图东北注奢延者惟有/此水 即水经注之白羊水也)白羊水出于
 西南白羊溪巡溪东北注于奢延水(水经/注)
卷十三 第 99b 页 WYG0551-0716d.png
秀延水(即辱水一名清涧水又/名吐延水俗名大河)在县西城下自安定界
 来南流入延川界(雍胜/略)辱水俗谓之秀延水东流得
 浣水口又东会根水露跳水(水经/注)废城平县有清涧
 水(寰宇/记)清涧水俗名大河自安定县流入至县北官
 山折而南流过城西迤东绕城南又东南入延川县
 即秀延水也亦名吐延水至县南四十里张家湾曰
 小吕梁以水势似之名张宪使题刻于崖石(县/志)清涧
 水自安定界石铺流入南流过县南至贺家湾八十
卷十三 第 100a 页 WYG0551-0717a.png
 五里入延川界(县/册)
西河 在城西源出官山南流入清涧水(县/图)
东河 在县东门外源出吐谷岭西流会苜蓿岭党家
 崾二源绕城东又西南入清涧水(延安/府志)
黑龙沟水 在县西南自延川呼家岔流入黑龙沟又
 东流径白家原营田铺入清涧水(县图之按此即/延川 永平川)
石井(一名种/公井)在县城内西宋种世衡城清涧乏泉凿地
 百尺馀遇石世衡命屑石一畚予百钱卒得泉今谓
卷十三 第 100b 页 WYG0551-0717b.png
 之种公井(县/志)
新井 在城内今湮(县/册)明正德中多边警邑令赵辂恐
 取汲不足更凿一井引东河水自城下穿入谓之新
 井(县/志)
黑龙泉 在县北一里清澈澄莹又东石泉在县东门
 外清洁甘美邑人利之(县/志)
神泉 在县东黄河岸石崖下今湮(县/志)
  葭州
卷十三 第 101a 页 WYG0551-0717c.png
第一峰 在州北五里高出群峰(延安/府志)飞来石在州北
 三里许片石挂于悬崖相传先年飞落于此又州北
 二十五里为大会坪(州/志)
龙头冈 在州东南百步又冈之东有果老洞层崖横
 出洞临黄河俗传果老曾居此又相近有香炉石在
 州治东麓石笋突出高十馀仞驾木为桥构观音阁
 其上俯临黄河宛然中流之柱(州/志)
凤凰山 在州北八十里南凭黄河高数百仞(延安/府志)
卷十三 第 101b 页 WYG0551-0717d.png
 户峪在州北八十里宋咸平中啜讹引赵保吉之众
 从此入寇麟州至松花砦(延绥志神麟/州今属 木)万户峪古为
 沃壤谷中有民万家(雍胜/略)凤凰山在万户峪东北层
 峦特出昔百鸟夜集于此以其中有凤凰故名又峪
 北有狮子石耸峻玲珑其巅突出石笋上阔下狭攀
 援而上可容数十人东临黄河俯瞰一切一名狮扑
 石(州/志)
石鼓崖 在州北百里汉楼子沟西崖崩内落青石一
卷十三 第 102a 页 WYG0551-0718a.png
 片长丈馀架两石上又落大石一隙其中形如鼓圈
 覆青石上击之其声如鼓又花石崖在州北百十里
 弥川寨南石崖凿洞数处土人避乱于此(州/志)
无量山 在州北百六十里高家堡东南士人王兴大
 书塞北蓬瀛刻于石崖(州/志)
题诗崖 在州西北五十里通秦寨葭芦河西岩崩石
 现朱字诗二首似古鸟迹体首云深山隐玉树馀不
 能辨(州/志)
卷十三 第 102b 页 WYG0551-0718b.png
塔儿山 在州西北百四十里上有小塔(延安/府志)在真乡
 川北嘉靖间吉囊侵东路至此(州/志)
麻椿山 在州西北百五十里(延安/府志)
西岭山 在州西五里葭芦川傍宋将薛义败夏人于
 葭芦西岭即此又相近有桃李坞在申家湾东绕芦
 水西峙石崖清泉盈耳桃李怡目(州/志)
箭筈岭(一作箭/栝坞)在州西三十里多产竹箭(贾/志)
天池山 在州西六十里其山外高中卑积水若池(州/册)
卷十三 第 103a 页 WYG0551-0718c.png
落珠崖(一名万/箭崖)在州西七十里五女川西石崖壁立乱
 水喷注如落珠相传宋兵至此乱箭射石水随箭镞
 迸出土人名曰万箭崖州牧郭廷圭题曰落珠(州/志)
嵯峨峰 在州南三里许(州/册)狮子崖在州南三里(延安/府志)
 崔嵬巨石立南山之崖若蹲踞然其下为龙虎湾(州/志)
 龙虎湾在州南旧城下其南山下有石长十馀丈横
 峙葭芦河中形若卧龙水为所障折而北流其北当
 水之冲有一石踞坐如虎迎龙其水至此转而南流
卷十三 第 103b 页 WYG0551-0718d.png
 绕龙之右东出(雍胜/略)
横岭 在州南五里横列如屏(州/志)檀家坪在州南五十
 里滨河又州南六十里有艾蒿坪山多艾蒿(州/册)
白云山 在州东南五里(州/图)明万历乙巳玉风真人至
 此峰顶有白云缭绕因名建有真武并各神殿楼阁
 石洞峥嵘重叠为一州名胜万历四十六年敕封白
 云胜境(州/志)
升罗岭 在州东北五十里通秦砦又岭之北有官家
卷十三 第 104a 页 WYG0551-0719a.png
 岔(州/册)
鞦韆坞 在州东北百里有大树植两山之巅其下为
 大道行者望之若鞦韆架故名(雍胜/略)
金佛崖 在州东北百二十里(州/册)在高家堡东四十里
 (延绥/志)
黄河 在州东一里自神木界流入与山西兴县临县
 分界又南入吴堡界(禹贡/锥指)河水南径圁阳县东圁水
 东注之又南端水入焉水西出虢山东流注于河河
卷十三 第 104b 页 WYG0551-0719b.png
 水又南诸次之水入焉又南汤水注之山海经曰上
 申之山汤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水经注神圁阳/县今属 木)自神
 木县碾峪村西南流十里经葭州长寿村至吴堡县
 (元一/统志)自州北神木界沙峁头入州境经东城而南至
 螅蜊峪入吴堡界沿历二百里(州志考详/见图)
弥勒河 在州北七十里自神木界屈家南沟历弥川
 寨七十里至州北万户峪东入黄河(州/志)在高家堡南
 宋置弥勒砦(延绥/志)
卷十三 第 105a 页 WYG0551-0719c.png
秃尾河 在州东北五十里自边外流入又东入河(州/图)
 上郡白土县圜水出县西东入河(汉书地理志今圜/音银白土县 属)
 (边/外)圁水出上郡白土县圁谷东径其县南东至长城
 与神衔水合水出县南衔山峡东出至长城入于圁
 圁水又东径鸿门县又东梁水注之水出西北梁谷
 东南流注圁水又东径圁阴县北又东桑谷水注之
 水出西北桑溪东南流入圁水圁水又东径圁阳县
 南东注于河(水经注在鸿门圁阴/故城并 州西北)开光县有圁水(隋/书)
卷十三 第 105b 页 WYG0551-0719d.png
 (地理志即开光故城/在州北 汉圁阴地)自建安堡塞外抬瓮山分流一
 为苏麻河一为恶水河又东径高家堡北柏林永利
 水入焉又南蒺藜川入焉又南三十里至虎头峁西
 开光川入焉束以两山约流二百馀里至州东北入
 黄河(州志遂按唐志云银州东北无定河即圁水而/后人 皆谓奢延水为圁水然考水经注圁水)
 (在东北奢延水在西南各自入河源流迥别故有谓/秃尾河即圁水者揆之汉魏地里郡邑方位皆相吻)
 (合当非臆/断从之)
永利河 在州北百七十里自神木县界流径高家堡
卷十三 第 106a 页 WYG0551-0720a.png
 西北入秃尾河(州册衔一云即水经注/之神 水详见神木县)
蒺藜川 在州北百三十里(州/册)源出建安堡大林原崖
 寺子南流四十里至四字川入秃尾河(延绥/志)
开光川(光一/作荒)在州北百里以故县得名俗讹为开荒川
 (延安/府志)发源州北百二十里黑龙潭流五十里至三角
 城虎头峁东入秃尾河即后魏开光郡也宋李继隆
 军出开光谷西杏子坪即此(州志注一云此即/水经 之梁水)
宁河 在州东北四十里发源州北八十里王元沟南
卷十三 第 106b 页 WYG0551-0720b.png
 与宁河寨水合历山谷中行四十里至州东北入黄
 河(州志注按此疑即/水经 之端水)
葭芦川(即诸次水/一名沙河)在州西五里自榆林界流入又东南
 入黄河(州/图)诸次水又东合首积水水西出首积溪东
 注诸次水又东入河(水经/注)真乡县有葭芦水源出县
 西北(元和志州真乡/故城在 西北)以岸多葭苇故名(明一/统志)源自沙
 漠来东南流入黄河(雍大/记)自合真乡川抵通秦寨流
 石峡中下汇为广泽名滴水坑又南合五女川至州
卷十三 第 107a 页 WYG0551-0720c.png
 城西山下约一百八十里东入黄河其入河处古有
 石额卧龙湾三字俗传玉风真人运木于此今名为
 木厂湾(州志林详/见榆 县)
关家川 在州西北百三十里至投河合于沙河(州/册)
真乡川(一名明堂川/一作丁香川)在州西北百里即古真乡郡也今
 讹为丁香川(州/志)一名明堂川源自沙漠流来下合葭
 芦川(州册堂按榆林之西河亦/名明 川与此非一水也)
五女川 在州西北十里以有五女墓名(延绥/志)发源州
卷十三 第 107b 页 WYG0551-0720d.png
 西百二十里姬家畔历落珠崖清风祠南与金明寺
 水合流一百里至州城西北东入葭芦河(州/志)
神泉水 在州西十五里许清泉一线自山后出越数
 武清泉冽出者无数至州南十五里谭家坪东入黄
 河(州/志)
乌龙河 在州南二十里发源州西六十里刘世材沟
 历乌龙镇流山谷中七十里至州南峪口东入黄河
 (州/志)
卷十三 第 108a 页 WYG0551-0721a.png
黑水坑水 在州南八十里发源州西南九十里米脂
 县桃花峁越数十里从悬崖落下为深浍其色如墨
 至州南八十里荷叶坪东入黄河(州/志)黑水发源米脂
 县马跏子沟(州册黑按水经注之汤水当即/乌龙 水诸水然无明证存考)
背干川 在州西南其水流径米脂县入无定河(州/册)
黑龙沟 在州西北三十里清泉出崖罅中旱祷有应
 (州/志)
盐沟 在州北八十里地出盐泥东距黄河西抵沙漠
卷十三 第 108b 页 WYG0551-0721b.png
 为州北要区(延安/府志)
虎峪沟 在州北百七十里高家堡西黄沙四围突出
 山石一片左右清泉数处环绕成溪花木纷披又相
 近有金刚沟在高家堡北十里(州/志)
月宾泉 在州城北郭外迤西一里许有泉自半山石
 罅出清冽而甘明弘治间河南道许复斋名曰官泉
 又郭廷圭名曰月宾又有中井在月宾泉西又有官
 井在中井西(延安/府志)
卷十三 第 109a 页 WYG0551-0721c.png
苦泉 在州西郭门外味苦天旱蛇浴其中牛饮之立
 死(州/志)
仙人井 在州南五里白云山西康熙癸丑有道士杨
 姓者指云此下有泉凿数尺泉果迸出至今呼为仙
 人井(州/志)
  吴堡县
塞西山 在县西一里宋置吴堡寨于此金为县故名
 (贾/志)北达中原东障黄河层峦拱峙朝气尤爽(县/志)
卷十三 第 109b 页 WYG0551-0721d.png
火烧山(一名桃/花庄)在县北十五里一名桃花庄赤砂紫石
 嶙峋列峙可称奇观其相近有停仙坪在黄河中流
 两山夹列倾石若坠雪浪银涛中有高坪世传仙人
 集此(县/志)
妙峰山(一名黑/龙岑)在县北七十里又名黑龙岑黄河曲流
 如带临泉离石诸山如屏上有净道院(县/志)
高原砦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巍然天际为众山宗(县/志)
龙凤山(虎名黑/ 山)在县南十里以山势回翔名(贾/志)又名黑
卷十三 第 110a 页 WYG0551-0722a.png
 虎山㟽嵷直似玉壁黄河绕流烟云笼罩上有真武
 行宫(县/志)
黄河 在县东一里自葭州流入与山西永宁州分界
 又南入绥德州界(禹贡/锥指)河水自合诸次水又南汤水
 注之(水经/注)自葭州长寿村又南径吴堡县东一里下
 流至丰化村出境(元一/统志)自县北螅蜊峪入境东流经
 川口至丁家畔二十里曲折南流经下沙滩横沟砦
 李家沟七十里至城下复转西流经宋家川杨家店
卷十三 第 110b 页 WYG0551-0722b.png
 康家塔入绥德州界(县志考详/见图)
水滩沟水 在县北十里有王母行宫二泉交流颇为
 胜槩(县/志)流十馀里至宋家滩入河(县/册)
相公泉水 在县西北五里崇崖夹岸石隙有泉南流
 绕城西东入于河(县/志)
落杨沟水 在县南二十里(县/志)合冯家原沟水流四十
 里至杨家店入河(县/册)
清河沟水 在县西二十里黄河水浊此水入河独清
卷十三 第 111a 页 WYG0551-0722c.png
 故名(延安/府志)源出辛家沟流五十里至杨家店入河(县/册)
流觞池 在城南二里石塔寺下涧水曲流清潭静注
 邑人载酒游览之所(县/志)
马跑泉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相传宋将杨满堂经此
 马渴甚以蹄跑之泉出(县/志)
  神木县
龙眼山 在县东南百步上有二穴透穿如龙眼(贾/志)
 岈突起𩔖龙头角(县/志)
卷十三 第 111b 页 WYG0551-0722d.png
瞭高山(一名纱/帽山)在县东百步(延安/府志)纱帽山在县东一里
 中峰高耸而圆左右两山相联状如展翅故名(县/志)
香炉山(一名凤/头山)在县东北一里明武宗戊寅幸榆林驻
 跸于此赐名凤头山(贾/志)原名香炉山峰峭如削其顶
 最圆而稍舒如喙朝霞掩映灼灼生辉(县/志)山有董家
 洞又东一里为虎头山(县/册)
锦屏山 在县东北虎头山南山形峻峭布列如屏丹
 翠四时不改泗沧之水绕其下(县/志)山有神仙洞(州/志)
卷十三 第 112a 页 WYG0551-0723a.png
笔架山(一名驼/儿山)在县西三里大川经其下本名驼儿山
 首尾皆峻中稍低凹俨若驼峰明武宗驻跸于此赐
 名笔架山(县/志)山有张家洞(州/志)
沈家寺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册)山石有巨人迹长尺
 五寸阔五寸车辋迹一道俗传周世宗微时贩伞憩
 此又有石盘山亦在柏油堡东南(延绥/志)
点军崖 在县西南八十里(县/册)在柏林堡南三十里秦
 王过此点军今有马蹄及人跪坐衣文在石(延绥/志)
卷十三 第 112b 页 WYG0551-0723b.png
白龙寺山 在县东南十里四面壁立祇通一径登者
 拾级聚足以上土人多有结庐而居者又县东十里
 有凤凰石相传宋时凤鸣于此(县/志)
高寒岭 在县东北永兴堡又响石崖亦在永兴堡南
 去县四十里(县/册)
卧牛峰 在县东北永兴堡东南十五里宋夏将讹庞
 东侵宋将郭恩被执于此(县/册)
黄河 在县东百二十里自府谷界流入与山西兴县
卷十三 第 113a 页 WYG0551-0723c.png
 分界又南入葭州界(县/册)河水又南过西河圁阳县东
 (水经注县圁阳/故城在 东)麟州东至岚州界黄河一百二十里
 (元和志今麟州故城在县北/岚州即 岢岚州在山西)县东至保德州黄河界
 一百里自府谷县南流至神木县碾谷村又西南流
 十里入葭州界(元一/统志)自府谷盘塘南六十里沿河府
 神二境相杂至沙峁头入本境屈野河入焉又南流
 二十里至枣塔沟入葭州界(州志考详/见图)
屈野河(一作曲/源河)在县城西百步东南流入黄河(县/图)麟州
卷十三 第 113b 页 WYG0551-0723d.png
 西城枕睥睨曰红楼下瞰屈野河(宋/史)宋司马光有论
 屈野河西修堡状(温公/文集)连谷银城二县皆有屈野川
 (九域志城连谷故城在县北/边外银 故城在县西南)源出塞地五兰峁儿绕
 笔架山之阳至县南一百二十里沙峁头入黄河(县/志)
兔毛川 在县西北十里宋张亢与李元战于此(县/志)
 秦县有兔毛川(九域志县新/秦县在 北)源出塞外其水流入屈
 野河(县/册)
老龙泉水 在县西北十五里树林阴翳泉水清漪有
卷十三 第 114a 页 WYG0551-0724a.png
 龙神祠旱祷辄应(县/志)其水入屈野河(县/图)
芹河 在县西三里(县/册)源出塞外驼儿川径笔架山之
 阳与屈野河合(县/志)
泗沧河 在县南四里由县东五十里铺沟入境东西
 环绕至城南入屈野河(县/志)在县东永兴堡西(延绥/志)
柏油河 在县西三十里(县/册)柏油水有东西二源俱出
 柏油堡境外南流入边又南合柏林城东关王峁水
 经解家铺东折入屈野河(延绥/志)水磨川在县南二十
卷十三 第 114b 页 WYG0551-0724b.png
 里(县/志)
柏林河 在县西南五十里柏林堡西其水入屈野河
 (县/册)
长涧川 在县东六十里(县/志)县东七十里有燕子峪川
 源出沙沟其水入屈野河(县/册)
石盘头川 在县南六十里(县/志)自清水河来其水入屈
 野河(县/册)
苍儿塔川 在县东南六十里其水径刘家峁入于屈
卷十三 第 115a 页 WYG0551-0724c.png
 野河(县/册)
永利河 在县西十里又流入葭州界(县/图)在柏林堡有
 二源一出柏林堡境外野麻湾一出水洞岔俱西南
 流至高家堡青阳岔合柏林堡南水掌儿水径高家
 堡城北注秃尾河(延绥/志)
柴沟 在县西明天顺二年孛来入寇神木总兵张敛
 败之于柴沟即此(县/志)
  府谷县
卷十三 第 115b 页 WYG0551-0724d.png
五虎山(一名五/龙山)在县东一里五峰雄峙其形如虎又桃
 花洞在城南东崖中有朱砂洞艳如桃花(雍胜/略)五虎
 山一名五龙山下有香炉山曾有仙人炼丹于此(贾/志)
 桃花洞南崖畔有千佛洞(延安/府志)悬空洞在县东门外
 高踞城巅俯瞰洪流又洪济洞在县小南门外(州/志)
水寨山 在县北十五里两川夹流山峙川中又县北
 二十里有陶家山
大苗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州/志)
卷十三 第 116a 页 WYG0551-0725a.png
鐭子山 在县西六十五里又县西七十里有半坡山
 (县/志)
小木山 在县西百里其相近有班家岭(县/志)
天台山 在县西南二百三十里(县/志)山接神木界(县/册)
方台山 在县东二里有东岳行宫又黑山在县东十
 里(县/志)
塔儿山 在县东七十里黄甫营西南(县/志)
龙峰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形盘曲纡回上有高峰
卷十三 第 116b 页 WYG0551-0725b.png
 特立树木阴翳旱祷辄应建有龙王庙(州/志)
梁家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清水堡东又石山梁在县
 东北六十里清水堡北(县/册)
三山 在县东北七十五里又古城山在县东北七十
 九里俱在清水堡南又瓦窑山在县东北七十里清
 水堡西(县/册)
青石崖 在县东北九十里黄甫营北又相近有竺琭
 台(县/册)竺琭台在黄甫川北巨石巑岏又名莲花缠(延/绥)
卷十三 第 117a 页 WYG0551-0725c.png
 (志/)
紫城砦 在县东北百里直接大漠(县/册)
 (附/考)府州有花山乃地之最高者(元一统志花按府州/即县治而 山不知)
 (所在/存考)
黄河 在县东三十步东南正南至河皆一百步自塞
 外流入又南入神木界(县/图)河水自君子济又南右得
 湳水口又南至圁阳(水经注在圁阳今属神木/县湳水 县东北边外)府谷
 县有黄河(九域/志)自西置州冯家会村入境流一百五
卷十三 第 117b 页 WYG0551-0725d.png
 十里入神木县界(元一/统志)有娘娘滩在县东北黄甫川
 东北四十里滩后数里有太子滩(延绥/志)由莲花缠入
 县东北境过太子滩君子济折而西南蜿蜒县境三
 百一十里(县/志)自莲花缠入境为唐家汇渡流六十里
 至杨家川口黄甫川水入焉又十里至沙窑子清水
 川入焉又南二十里为天桥又三十里径县城东南
 孤山川入焉又百五十里至盘塘渡(州册考详/见图)
黄甫川 在县东北六十里自塞外牛武城南径黄甫
卷十三 第 118a 页 WYG0551-0726a.png
 营边墙入口南流至县东杨家川口入河(县/志)
清水川 在县东北五十里自西北沙漠界流入径清
 水堡过欢喜梁折而东流又东南注于河边方士骑
 赖以汲饮(州/志)自塞外野麻湾径清水营边墙入口南
 流五十里至县东五十里沙窑子入黄河(县/志)石山子
 沟在清水堡东自塞外来流入清水河(县/册)
九股水(一名孤/山水)在县西南源出草地九源并导合为一
 流东南流入边墙径镇羌堡东孤山堡西又东南流
卷十三 第 118b 页 WYG0551-0726b.png
 三十里入黄河又桑家沟一名长沙沟源出塞外南
 流径镇羌堡西折而东南入九股水又木瓜口河亦
 自塞外流入径木瓜园西南流入九股水(县/册)
石马川 在县西六十里相传有石马至其处今马迹
 犹存(县/志)源出镇羌堡万家墩西南流至大堡村入黄
 河(县/册)
桃花涧 在县西半里(雍胜/略)
甘露沟 在县北一里其水甘冽(雍胜/略)
卷十三 第 119a 页 WYG0551-0726c.png
暖泉沟 在县东十五里其泉冬温又大泉沟在县东
 七十里(县/志)
官井 在县西二里泉出山源上有海潮庵(县/志)
  边外
骆驼山 在定边县北套内 在卯孩水东南(马志外/按边)
 (山水叙次皆由西而东由套内而/套外仍以郡邑约略分属之焉)
错子山 在定边县北套外 唐会昌元年回纥为黠
 忧斯所破其牙部奉乌介特勒为可汗南保错子山
卷十三 第 119b 页 WYG0551-0726d.png
 (唐书回/纥传)山在西受降城北五百里(榆林卫/旧志)
木赖山 在靖边县北套内(榆林/府册)魏废帝元年突厥科
 罗破邓叔子于沃野北木赖山(北周书/突厥传)
高阙山 在靖边县北套外 汉元朔四年遣卫青将
 六将军十馀万人出朔方高阙(汉书匈/奴传)赵武灵王既
 袭胡服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山下有长城连
 山刺天其山中断两岸双阙云举即状表目故有高
 阙之名自阙北出荒中(水经/注)
卷十三 第 120a 页 WYG0551-0727a.png
契吴山 在怀远县北套内 赫连勃勃北游契吴叹
 曰美哉临广泽而带清流吾行地多矣自马岭以北
 大河以南未之有也(十六国/春秋)山在朔方县北七十里
 (元和志合按元和志则山当在套内而水经注又云/河水左 契吴山水在定襄桐过之下则山当属山)
 (西境抑或别有/一山姑存俟考)
木瓜岭 在怀远县北套内 朔方县有木瓜岭(唐书/地理)
 (志/)
阳山 在怀远县北套外 河水东径阳山南汉书注
卷十三 第 120b 页 WYG0551-0727b.png
 曰阳山在河北指此山也又东径石迹阜西是阜破
 石之文悉有鹿马之迹自高阙以东夹山带河阳山
 以西皆北假也(水经/注)按阳山即阴山也山在中国极
 北故名阴山水北曰阳山在河水之北故亦谓之阳
 山汉书侯应曰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馀
 里计阴山绵亘直抵辽东非河南所能容益信徐广
 之谬(禹贡/锥指)阳山在中受降城东北(榆林卫/旧志)
木根山 在榆林府北套内 苻坚建元元年遣邓羌
卷十三 第 121a 页 WYG0551-0727c.png
 讨刘卫辰擒之于木根山(晋书/载记)后魏登国六年讨刘
 卫辰将军伊谓追至木根山擒其子直力鞮(魏书刘/卫辰传)
 七年幸木根山遂次黑盐池(魏书道/武帝纪)
马良山 在榆林府北套内 明嘉靖二十五年套寇
 犯保安庆阳诸处总督曾铣遣将李珍捣其巢于马
 良山后即此(延绥/志)
阴山 在榆林府北套外 五原西安阳县北有阴山
 (汉书郡/国志)阴山在河南阳山在河北(徐广/注)汉得阴山匈
卷十三 第 121b 页 WYG0551-0727d.png
 奴长老过之未尝不哭(汉名/臣奏)河水又南径马阴山西
 汉书音义曰阴山在河南谓是山也而实不在河南
 (水经/注)安北府北至阴山七十里(唐书地理志至唐安/北都护府东 榆林)
 (二百五/十里)阴山在中受降城东北自阴山而北皆大碛
 碛东西数千里南北亦千里无水草不可驻牧中国
 得阴山乘高而望寇所出没踪迹皆见为禦边要地
 (九边/考)
涿邪山 在榆林府北套外 汉天汉二年因杆将军
卷十三 第 122a 页 WYG0551-0728a.png
 公孙敖出西河与强弩都尉路博德会涿邪山(汉书/匈奴)
 (传/)后汉永平十六年遣度辽将军吴棠出朔方高阙
 攻皋林温禺犊王于涿邪山(南匈/奴传)永元元年车骑将
 军窦宪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出满夷谷度辽将军
 邓鸿出稒阳塞皆会涿邪山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
 大破之(窦宪/传)后魏登国六年讨蠕蠕破之于大碛南
 床山长孙嵩及长孙肥追之度碛嵩至平望川斩其
 帅屋击肥至涿邪山匹侯跋举部降(魏书蠕/蠕传)
卷十三 第 122b 页 WYG0551-0728b.png
寘颜山 在榆林府北套外 汉元狩四年卫青出定
 襄塞千馀里破单于兵北至寘颜山赵信城而还(汉/书)
 (匈奴/传)
大斤山 在榆林府北套外 隋开皇末遣太平公史
 万岁出朔州击突厥达头于大斤山(隋书突/厥传)
燕然山 在榆林府北套外 汉征和三年李广利出
 五原匈奴要击汉军于夫羊句山狭(服虔曰夫羊地/名师古曰句山)
 (西山也/句音钩)北兵坏散汉军乘胜追北至范夫人城又北
卷十三 第 123a 页 WYG0551-0728c.png
 至郅居水上引还至速邪乌燕然山(师古曰速邪乌/地名山在其中)
 单于遮击贰师败降(汉书匈/奴传)后汉永元元年窦宪破
 北单于于稽落山追至私渠北鞮海遂登燕然山去
 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而还(窦宪/传)后魏神麚二年帝
 讨蠕蠕次于兔园水分军搜讨东至瀚海西接张掖
 水北度燕然山东西五千馀里南北三千里(魏书蠕/蠕传)
黑山 在榆林府北套外 后魏神麚二年讨蠕蠕帝
 出东道向黑山长孙翰从西道向大峨山同会贼庭
卷十三 第 123b 页 WYG0551-0728d.png
 袭之至栗水大檀众西奔(魏书蠕/蠕传)唐调露元年裴行
 俭讨突厥军至单于之北贼众于黑山拒战行俭频
 战破之馀党走依狼山(唐书裴/行俭传)开元四年突厥降户
 叛郭知运领朔方兵邀击于黑山呼延谷大破之(唐/书)
 (郭知/运传)元和初回鹘以三千骑至鸊鹈泉振武以兵屯
 黑山备之(唐书回/纥传)中受降城正北如东八十里有呼
 延谷(唐书地/理志)黑山在振武北塞外(胡氏/鉴注)
铁山 在榆林府北套外 唐贞观四年李靖出定襄
卷十三 第 124a 页 WYG0551-0729a.png
 进屯恶阳岭夜袭颉利颉利惊退牙碛口走保铁山
 靖复袭击大破之(唐书突/厥传)
跋那山 在神木县北套内 后魏登国六年讨蠕蠕
 缊纥提西遁魏主追至跋那山缊纥提降九年缊纥
 提之子曷多汗弃父西走长孙肥轻骑追至跋那山
 斩之(魏书蠕/蠕传)纥那山在胜州西北百二十里(通典此/或曰)
 (即跋那/山误)
骨罗山 在神木县北套内 后魏永兴五年帝西幸
卷十三 第 124b 页 WYG0551-0729b.png
 五原校猎于骨罗山(魏书明/帝本纪)
鸡秩山 在神木县北套外 汉本始二年祁连将军
 田广明出西河塞千六百里至鸡秩山(汉书匈/奴传)
暖泉峰 在府谷县北套内 在丰州西北三十七里
 (九域志北丰州故城/在府谷 百十五里)
沙角山 在府谷县北套内 河西有沙角山峰崿危
 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如乾糒又山之阳有泉
 名沙井绵历今古沙不填之人欲入穴即有鼓角之
卷十三 第 125a 页 WYG0551-0729c.png
 声震动人足(三秦/记)丰州西五十里至沙井岭(九域/志)
薛林山 在府谷县北套内 后魏泰常四年帝从君
 子津西渡大狩于薛林山(魏书明/帝本纪)
拔邻山 在府谷县北套内 后魏始光四年西讨赫
 连昌济君子津次拔邻山(魏书太/武帝纪)山去君子津二百
 馀里(榆林/卫志)
超没堆 在府谷县北套内 在丰州东北九十里(九/域)
 (志/)
卷十三 第 125b 页 WYG0551-0729d.png
犁元山 在府谷县北套内 在东古城南(马/志)
石门山(即卢朐山一/名石门障)在府谷县北套外 太初三年光
 禄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
 至庐朐(师古曰庐朐山名也朐/音劬 汉书匈奴传)稒阳县北出石门障
 得光禄城(汉书地/理志)石门水出石门山(水经注临石门/山在旧 沃县)
 (境/)卢朐山谓之光禄塞按元和志石门障即光禄城
 古入匈奴大路(禹贡/锥指)
黄河 在榆林府葭州二属北塞外自宁夏府界流入
卷十三 第 126a 页 WYG0551-0730a.png
 又东南入府谷界 河水自历石崖山东北经三封
 县故城东(石崖山在今宁夏府平罗县东三封县属/朔方郡在故长泽县北二十里今定边县)
 (北/)又北径临戎县故城西(临戎故城即旧朔方/郡在今定边县北)又北
 有枝渠东出谓之铜口东径沃野县故城南(沃野故/城在天)
 (德军北六十里/今靖边县北)又北屈而南河出焉(马志云河自灵/州北行至此始)
 (折而/东流)河水又北迤西溢于窳浑县故城东(窳浑故城/在废夏州)
 (西北今靖/边县北)河水又屈而东流为北河(马志云河分流/析支城在此按)
 (汉卫青绝梓岭梁北河即此也杜佑曰河经灵武郡/西南便北流千馀里过九原郡乃东流汉人谓之西)
卷十三 第 126b 页 WYG0551-0730b.png
 (河自九原以东/汉人谓之北河)河水又东径高阙南又东径临河县
 故城北(临河县在今/靖边县北)又东径阳山南又东流径石迹
 阜西又南屈径河目县左(河目故城在北假中属胜/州银城县在今怀远县西)
 (北/)又南合南河上承西河东径临戎县故城北又东
 径临河县南又东径广牧县故城北经流二百里许
 东会于河(广牧属朔方郡即丰/州也在今怀远县北)河水又南径马阴山
 西又东南径朔方县故城东北(什贲故城即汉朔方/县在今怀远县北)
 又东转径渠搜县故城北(渠搜县在废夏州/北今榆林府西北)又东径
卷十三 第 127a 页 WYG0551-0730c.png
 西安阳故城(安阳县属五原郡在废丰/州东北今榆林府西北)又东径田辟
 城南(田辟地名/属五原郡)又东径成宜县故城南(成宜县在废/丰州界今榆)
 (林府/北)又东径原亭城南(原亭亦地名/属五原郡)又东径宜梁县
 故城南(宜梁县在五原西南六十/里废丰州东今榆林府北)又东径副阳城南
 河阴县故城北(副阳属东部都尉治河阴县/属五原郡俱在今神木县北)又东径
 九原县故城南(秦置九原郡治汉更名/五原在今神木县北)又东过临沃
 县南(临沃县属五原郡/在今府谷县北)又东枝津出焉又东流石门
 水南注之水出石门山东南流径临沃城东东南注
卷十三 第 127b 页 WYG0551-0730d.png
 于河河水又东径稒阳故城南(稒阳县在废胜州西/南今府谷县东北)
 又东南枝津注焉水上承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
 里注于河河水又东径塞泉城南而东注又东径云
 中桢陵县南又东径沙南县北从县东屈南径沙陵
 县西(桢陵县即废东胜州沙陵汉属云中郡并在河/东岸今属山西沙南县在河西今府谷县东北)
 河水屈而流白渠水注之又南径赤城东又南径定
 襄桐过县西河水于二县之间济有君子之名(定襄/桐过)
 (并在河东/岸属山西)河水又东南左合契吴山水树颓水大罗
卷十三 第 128a 页 WYG0551-0731a.png
 水(诸水俱/在山西)又右得湳水口又南径西河圁阳县(水经/注)
 (圁阳故城/在神木县)胜州榆林县榆林关在县东三十里东北
 临河自夏州朔方县流入又经河滨县十五步阔一
 里不通舟楫渡处名君子津(元和志汉榆林河滨/二县即 沙南县地)
 州北至黄河八百里胜州西北至河二十里北至河
 五里东北至河十里正东至河四十里(寰宇/记)黄河在
 卫北千里自宁夏卫横城堡西折而北过平虏城东
 百馀里又东北流过古丰州西北折而东经三受降
卷十三 第 128b 页 WYG0551-0731b.png
 城南至废东胜州西折而南入府谷县黄甫川东九
 里其中谓之河套周围数千里(榆林卫/旧志)河套之地南
 抵边墙北滨黄河远者八九百里六七百里近者亦
 一二百里惟黄甫川之南焦家坪及娘娘滩羊圈渡
 口为最近云(延绥/志)
咂把湖 在定边县北套内 在旧临戎县南(延绥/志)
 骆驼山东(马/志)
屠申泽(一名/浑泽)在靖边县北套内 窳浑县有道西北出
卷十三 第 129a 页 WYG0551-0731c.png
 鸡鹿塞屠申泽在县东(汉书地/理志)河水溢于窳浑县故
 城东其水积而为屠申泽泽东西一百二十里阚骃
 谓之浑泽(水经/注)
彬草湖 在靖边县宁塞堡西北套内 又青山湖在
 宁塞堡塞外荍麦湖在定边县砖井堡塞外牛毛湖
 在定边堡北塞外其西南有大海子脑又明沙湖在
 盐场堡北塞外赤木墩西(榆林/府册)河套中诸小水如黄
 羊城东之牛心山山东北有月儿海子水石𡏟山城
卷十三 第 129b 页 WYG0551-0731d.png
 东海子山有水出其下白城子红城子交城子之东
 有北海子水佛堂寺沟水鸳鸯湖水卯孩水紫河水
 皆混涛历峡东注于河(延绥/志)佛堂寺沟在鸳鸯湖东
 (马/志)
神水滩 在靖边县东北套内 有水一泓周百馀步
 平地突出数丈迸珠溅玉旱潦并无增减(榆林/府册)在镇
 靖堡北水如趵突冬夏渊渟(延绥/志)
横水 在怀远县北套内古朔方县南 会昌二年回
卷十三 第 130a 页 WYG0551-0732a.png
 鹘乌介可汗入云朔剽横水杀掠甚众(唐书回/纥传)横水
 五十九里至什贲故城(唐书地/理志)
盐泽 在怀远县北套内 金连盐泽青盐泽皆在朔
 方县南(唐书地/理志)朔方县有二盐池其盐大而青白青
 者名曰青盐一名戎盐入药分(水经/注)盐泽在什贲城
 西南又长泽县有胡洛盐池在县北五百里周回三
 十里亦谓之独乐池汉有盐官(元和/志)朔方县南有莲
 花城红盐池在其东长盐池在其西(延绥/志)
卷十三 第 130b 页 WYG0551-0732b.png
地斤泽 安庆泽 在怀远县北套内 太平兴国七
 年李继捧入朝其族弟继迁自银州奔入地斤泽泽
 距夏州东北三百里又淳化初继迁与继捧战于安
 庆泽(宋史夏国传林按安庆/泽当亦在榆 府北界)
余吾水 在怀远县北套外 北鲜之山鲜水出焉北
 流注余吾水(山海/经)汉天汉四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
 朔方匈奴闻之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单于自率
 众待水南接战连日引还征和三年广利复出五原
卷十三 第 131a 页 WYG0551-0732c.png
 单于悉遣其辎重徙赵信城北邸郅居水左贤王驱
 其民度余吾水六七百里居兜衔山单于自将精兵
 度姑且水追汉军至浚稽山转战九日汉兵却敌杀
 伤甚众至蒲奴水匈奴不利还去(汉书匈/奴传)余吾水名
 在朔方北(颜师/古注)
诺水(一名诺/真水)在榆林府北套外 汉元帝初元初都尉
 韩昌光禄大夫张猛使匈奴与单于登诺水东山刑
 白马为盟(汉书匈/奴传)诺水即今突厥地诺真水(颜师/古注)
卷十三 第 131b 页 WYG0551-0732d.png
 州北渡乌水经贺麟泽拔利干泽过沙坎内横刬沃
 野泊长泽白城百二十里至可朱浑水源又经故阳
 城泽横刬北门突纥利泊石子岭百馀里至阿颓泉
 又经大非苦盐池六十六里至贺兰驿又经库也干
 泊弥鹅泊榆禄浑泊百馀里至地颓泽又经步拙泉
 故城八十八里渡乌那水经胡洛盐池纥伏干泉四
 十八里度库结沙一曰普纳沙二十八里过横水五
 十九里至什贲故城又十里至宁远镇又涉屯根水
卷十三 第 132a 页 WYG0551-0733a.png
 五十里至安乐戍在河西壖其东壖有古大同城今
 大同城故永济栅也北经大泊十七里至金河又经
 故后魏沃野镇城傍金河过古长城九十二里至吐
 俱麟川傍水行经破落汗山贺悦泉百三十一里至
 步越多山又东北二十里至缬特泉又东六十里至
 贺人山山西碛口有诘特犍泊吐俱麟川水西有城
 城东南经拔厥那山二百三十里至帝割达城又东
 北至诺真水汊又东南百八十七里经古可汗城至
卷十三 第 132b 页 WYG0551-0733b.png
 咸泽又东南经乌咄谷二百七里至古云中城又西
 五十五里有绥远城皆灵夏以北蕃落所居(唐书地/理志)
鹿浑海 在榆林府北套外 后魏登国五年西征次
 鹿浑海袭高车袁纥部八年西征侯吕邻部至苦水
 皆大破之(魏书道/武帝纪)
鸊鹈泉 在榆林府北套外唐中受降城北 唐贞观
 中以回纥归附诏于碛南鸊鹈泉之阳置邮(唐书回/纥传)
 中受降城正北如东八十里有呼延谷谷南口有呼
卷十三 第 133a 页 WYG0551-0733c.png
 延栅北口有归唐栅车道也入回鹘使所经又五百
 里至鸊鹈泉又十里入碛经麚鹿山鹿耳山错甲山
 计千五百里至回鹘衙帐又别道自鸊鹈泉北经怛
 罗思山赤崖盐泊浑义河炉门山木烛岭千五百里
 亦至回鹘衙帐(唐书地/理志)
额根河 在榆林府北套外 后魏太平真君四年讨
 蠕蠕帝出中道至鹿浑谷与贼相遇吴提遁走追至
 额根河破之车驾至石水而还(魏书蠕/蠕传)
卷十三 第 133b 页 WYG0551-0733d.png
栗水 在榆林府北套外 后魏神麚二年讨蠕蠕出
 黑山次于沙漠南轻骑至栗水大檀西奔帝缘栗水
 西行过窦宪故垒次于兔园水去平城三千七百里
 (魏书蠕/蠕传)
大葭芦水 小葭芦水 在神木县北套内 大葭芦
 水在榆林县西二百二十里小葭芦水在县西二百
 四十里地甚良沃(元和志在唐榆林即/胜州治 府谷县北)
湳水(一名湍/波水)在神木县北套内 湳水出美稷县东南
卷十三 第 134a 页 WYG0551-0734a.png
 南流俗亦谓之湍波水东南流入长城东咸水出长
 城西咸谷东入湳水湳水又东南浑波水出西北穷
 谷东南流注湳水湳水又东经西河富昌县故城南
 又东流入河(水经注胜富昌/故城在 州南)
虎泽(即武泽一/名紫泽)在府谷县北套内 西河郡榖罗县有
 武泽在西北(汉书地理志泽/按此疑即虎)后汉永初三年南单于
 围中郎将耿种于美稷明年度辽将军梁慬赴救至
 属国故城与战破之单于引还虎泽慬又与种进攻
卷十三 第 134b 页 WYG0551-0734b.png
 虎泽单于乞降(汉书梁慬传经美稷属西河郡又按/上林赋紫渊 其北文颍曰榖罗县)
 (西北有紫泽则虎/泽又即紫泽也)
 
 
 
 
 
 陜西通志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