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551-060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卷十二
  山川五(兴安州/) (商州/) (同州/)
  兴安州
牛头山(即牛/山)在州北九十里(州/册)西城县有牛山(唐书地/理志)
 (西城故城/在州西北)牛山为州境群山之冠上有泉不涸不溢
 祷雨辄应(舆地/纪胜)黄巢谷在金州牛山(雍大记州金/州即今 治)
 头山绵亘百馀里高入云汉有金牛洞即昔人掘剑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551-0606b.png
 刺黄腰兽处又其巅有五硌山峰峦错互又有蜡烛
 山青翠插天以形似名(州志洛/硌音)
九里冈 在州北五十里石磴崚嶒陡峻难上神滩河
 经其阳琉璃河经其阴为长安孔道(州/志)
盻阳岭 在州北百里其山高峻日出先及故名麻坪
 河经其阳洵河经其阴山麓有石砦名辘轳杷(州/志)
三教山 在州北百二十里山甚高有二龙湫相传为
 南岳禅师道场二龙得度报以甘泉其傍有乔松二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551-0607a.png
 龙所游戏绕三匝而上旧痕宛然岁旱祷雨于此又
 州北百三十里为观音山(州/志)
王莽山 在州北三百里莽尝遣兵戍守于此傅家河
 之水出焉山傍有树高数仞其阴四蔽而空其中名
 重阳树又王莽山西为燕子岭接镇安界又燕子岭
 东为二郎山四面险峻其顶平坦可屯数千人泉流
 皆瀑布林木蓊翳人迹罕至过此则为镇安之下茅
 坪矣(州/志)剧盗淡文省据燕子岭距邑二百八十里(明/刘)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551-0607b.png
 (阁香溪/洞记)
心山 在州西北五里又相近有梅花山首枕汉江是
 为姚墟(州/志)汉阳厥守汉中弃官修仙于此(明刘阁记/ 阳一作)
 (杨/)
长鎗岭 在州西北十五里又折弓垭在州西北五十
 里相传有将军战没于此失其姓名土人祠之(州/志)
鲤鱼山 在州西四十里山上有泉旧时泉内有二鲤
 鱼祷雨多应今泉涸其相近有赤崩湾宋将杨大勋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551-0607c.png
 死节处(州/志)州西三十里地名秦郊渡月河约二里有
 山最高曰鲤鱼山与汉阴凤凰山相连以凤凰为头
 鲤鱼为尾共一百二十里(舆地/纪胜)
三条岭 在州西六十里明末寇乱郧将黄元吉死处
 又州西六十五里曰擂鼓台土阜岿然亦古战场也
 (州/志)
凤凰山 在州西七十里悬耸万仞冠绝群山(雍胜/略)
 西阻池河北阻越河东南阻汉亘二百五十里跨兴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551-0607d.png
 汉石紫四郡县地又天马山在州西九十里亦凤凰
 山之支也越河经其下其相近有越岭与天马山对
 峙设有越岭关与汉阴接界又小垭子在州西百二
 十里两山壁立中通一路如线(州/志)
七宝山 在州西百五十里接紫阳界(州/志)
西城山 在州西南五里古县治建其下今有三石塔
 存其相近又有药王山以祠祀孙真人而名(州志宇/按寰)
 (记西城故城在汉江北/西城山东与州志不合)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551-0608a.png
魏山 在州西南九里(元和/志)心山二里至魏山三面险
 绝惟北小径可扪葛而升晋吉挹督护梁州秦韦钟
 来寇挹婴垒急口岐山固守三年不可下即兹山也
 (明刘阁/牛山记)
天柱山(一名砦/子山)在州西南四十里一名砦子山高险壁
 立其下有碧瑱洞今封闭(州/册)
郎家山 在州西南八十里(州/志)
马蝗山 在州西南九十里香河水经此(州/志)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551-0608b.png
南宫观山 在州西南百五十里石笋凌空四壁如削
 岚河水经其下砰䂴如雷不通舟楫(州/志)
赵台山 在州南二里梁时汉水泛溢人皆走避此山
 (元和/志)州南三里曰欢喜岭山色皆赭有巨冢名太子
 坟俗传为尧第九子无所考昔有牧儿陷入见殿廷
 俨然皆上古时物以土封之后遂失其处(州/志)
玉屏山 在州南五里山多青白垩香溪水出此其相
 近又有尖峰山(州/志)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551-0608c.png
文笔山 在州南七里其相近有香溪洞(州/册)平利县北
 数十里有香溪柴扉洞(舆地/纪胜)自魏山又三里度香溪
 沟入崇山中有石洞相传吕洞宾郭尚灶传道兹洞
 洞前有石棋枰及子人不敢取尚书胡濙有诗镵石
 壁(明刘阁香/溪洞记)出郭循溪而南度仙关折而南为纯阳
 洞又南为八仙洞又西为三茅洞亦名凌霄洞与纯
 阳洞隔溪相望桥上有玉皇阁相传即吕郭栖息处
 又相近有龙门谷谷有龙门洞洞有三泉旱祷辄应(州/志)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551-0608d.png
五峰山 在州南五十里五峰耸秀为州胜槩(州/志)
牛蹄岭 在州东南十五里路极险峻黄洋河经其下(州/志)
老君山 在州东三十里其相近有古庙岭磨沟水所
 出又州东四十里有高洞山又州东四十五里有青
 碌山有石洞十二处(州/志)
高王山(王一/作望)在州东六十里迥出众山有高王祠又歪
 头山在州东八十里(州/志)
鹘岭 在州东接上津县界地极险要(雍胜/略)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551-0609a.png
白云山 在州东北五里白云之泉出焉一名卓锡泉
 相传为南岳怀让禅师卓锡得泉处又大团山小团
 山俱在州东北十里(州/志)
龙王山 在州东北三十里上有龙湫大旱不涸其相
 近有老树嘴相传昔山有豫章树因以是名北望终
 南南望吉阳诸山簇簇如画(州/志)
将军山 在州东北四十里相传旧有将军战殁故名
 山后有石洞内藏铁盔甲不知所自人不敢近(贾/志)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551-0609b.png
 相近有古墓岭(州/志)
 (附/考)金川县有焦陵山(隋书地/理志)西城县有伏羲山(寰宇/记)
 (按金川西城俱属州境山无考又按路史注伏羲山/在西城女娲山在平利与伏羲山接则山当在州东)
 (南近平利界疑即/今之高王山也)
汉水 在州城北一里自紫阳界入境又东入洵阳界
 (州/图)汉水自径鱼脯溪口又东过西城县南又东径鳖
 池鲸滩又东径岚谷北口又东右得大势左对月谷
 口又东径西城县故城南又东为鳣湍(水经/注)汉水去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551-0609c.png
 州城百步(元和/志)汉江自楼子滩入州境又东为月池
 滩在州西南百六十里又东三十五里为马尿滩又
 东五里受道河之水为思滩又东三十里为高洋滩
 低洋滩又东十里受蒿坪河五堰河溜水河岚河之
 水为三堆滩又东五里为织女滩又东五里为串滩
 又东四十五里为麸滩又东二十里受吉河月河之
 水为月河滩又径州城下为州身滩又东去州十里
 为立石滩又东二里为下立石滩又东三十里受神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551-0609d.png
 滩河水为神滩又东五里为二郎滩又东七十里为
 洵阳界诸滩之中麸滩串滩二郎滩为险而神滩尤
 甚明成化间知州郑福于冱冬时用火烧石疏凿以
 杀其势舟行利焉又江中有安康石因郡得名常隐
 不见见则岁饥又有美女石亦在石泉坝汉水北岸
 (州志考详/见图)
大道河 在州西南二百二十里又小道河在州西南
 百八十里源俱出界岭各东北流入于汉(州/册)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551-0610a.png
蒿坪河 在州西百十里(州/册)源出凤皇山自紫阳界来
 西南流入于汉(州/志)
五堰河 在州西九十里(州/图)源出凤皇山老龙池西南
 流入于汉(州/志)溜水河源出罗圈崖其水合于五堰河
 (州/册)
易家河 在州西南七十五里源出王家山南流四十
 五里入汉(州/册)
岚河 在州西南七十里(雍胜/略)汉水东径岚谷北口嶂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551-0610b.png
 远溪深涧峡崄邃气萧萧以瑟瑟风飕飕而飗飗故
 川谷擅其目(水经/注)源发四川太平县界径平利县流
 入州境入汉江(州旧/志)源出化龙山东流七百馀里中
 有仙人碥巨灵迹锁龙桩诸胜至石泉坝南北流入
 汉(州/志)香河水在州西南九十里径马蝗山入岚河(州/册)
吉河(吉一/作急)急河在州西南十五里源出平利县界东北
 流入汉江亦谓之吉河(汉中/府志)汉水右得大势势岨急
 溪故亦曰急势(水经/注)西城县有吉水(九域/志)吉河自界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551-0610c.png
 岭来西北流入于汉(州志挹按急势城即晋粱州督/护吉 所治则吉河或亦因吉)
 (挹而/名也)
月河(月一/作越)在州西七里自汉阴县流入又东南入汉(州/册)
 汉水左对月谷口山有坂月川于中黄壤沃衍(水经/注)
 越河出凤凰山东流至汉阴受添水河水过越岭关
 受白鱼沟水又受恒河水昔径赤崩湾过牛山之麓
 明末洪水南徙沙砾皆为沃壤是为截河又东受傅
 家河水又东流入于汉水口甚狭仅可容舟其恒河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551-0610d.png
 在州西北七十里一名衡河源出牛头山亦自汉阴
 界来曲折南行林莽之中三百馀里南流入月河又
 有黑水河在州西北二百里东南流入恒河其傅家
 河在州北二十五里源出王莽山南流入越河(州/志)
黄洋河 在州东南五里(州/图)源发平利县境化龙山北
 流入于汉又陈家沟在州南二里故道由新治内因
 建新城导流东门外夏秋水涨则循城北绕而西流
 与施家沟水会径旧城西南隅折而东过会源桥出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551-0611a.png
 闸口入黄洋河每岁五六月水潦暴至则损伤禾稼
 直冲郡城郡人苦之(州/志)黄洋河源发平利界之石梁
 山东流入州界径狗脊关流七十五里入汉(州/册)
神滩河 在州东北八十里源出牛山东南流入于汉
 (州/志)自夏家垭流来合琉璃沟水入汉(州/册)
黑龙泉 在州西北八十里桑溪村祷雨有应(州/志)
小丝泉 在州西八里泉𣲖如丝其出不竭(州/志)
三泉 在州南五十里龙门谷中祷雨有应(州/志)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551-0611b.png
金泉(一名金/井泉)在州治东(贾/志)子城东之井也取金生水之
 义(舆地/纪胜)在州东二里白龙堤金华寺其深四丈水甚
 甘冽(州/志)
  平利县
女娲山 在县东三十里灌溪源出于此(贾/志)平利县有
 女娲山(唐书地/理志)西城县有女娲山(九域志安西城/今属兴 州)
 峦起伏蜿蜒四十馀里晋桓温伐秦其将司马勋为
 苻雄所败退屯女娲堡即此(县/志)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551-0611c.png
锦屏山 在县城南又观山在县城西山势起伏屹然
 为县治水口中有元天观一名元天观冈又龙山在
 县城北县治倚此(县/志)
光头山 在县北三十里又高望山在县北四十里孤
 峰突耸山顶有云必雨人以为候接兴安州界(县/志)
马鞍山 在县西三十里(县/志)
嶓冢山 在县西四十里又相近有风洞深不可测四
 时有风从穴中出(贾志嶓按此非宁/羌之 冢辨见后)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551-0611d.png
狗脊岭 在县西五十里接本州界(县/志)
石梁山 在县西南百二十里(县/志)九股坪在县西南四
 百里中有平地一区东临崭崖西接属境昔流贼啸
 聚于此(县/册)
化龙山 在县南二百里上有九台十三湾多奇鸟怪
 兽(贾/志)
花池山 在县南三百里由化龙山脊百二十里通花
 池山由花池山脊百七十里通四川太平大宁等处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551-0612a.png
 丛林密箐绝少居人又镇坪在县南五百十里接四
 川界(县/册)
药妇山 在县东南百里(县/志)昔有夫妇携子入山其父
 落崖妻子捣药救之寻俱化为三石人山顶药臼尚
 存(周地/图记)
秋山 在县东南百九十里通四川路山顶上下四十
 里林木蔽日四时凝雪不消中有一碗泉随饮随溢
 (县/志)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551-0612b.png
松子山 在县东六十里山甚高峻其上有池名天心
 水又相近有马鬃岭以形似名有洞曰罗圈洞(县/志)
八里冈(一名花/粟冈)在县东九十里冈东西凡八里俗名花
 粟冈其地山环若城水绕如带明嘉靖初县被水灾
 议徙治于此居民重迁事遂寝(县/志)
笔架山 在县东百五十里其相近有白土关垭(县/志)
了角山 在县东北百里两峰并峙形如了角接洵阳
 县界(县/志)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551-0612c.png
大顶山 在县东北百六十里接湖广竹溪县界(县/志)
岚河 在县西南百五十里源出四川太平县界北流
 至州界入汉江又有牙河在县西南二百五十里东
 通金毛关南通镇坪其水北流入岚河(县/志)
黄洋河 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风线口西北流入州
 境注汉江又灌溪河在县南二十步源出女娲山西
 北流合黄洋河又有月溪河在县北十五步源出高
 王山南流西折绕县城而会于灌溪河水势环曲如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551-0612d.png
 月故名或曰即寰宇记所谓声水(县/志)
冲河(一名界溪河/一名坝河)在县东南百十里一名界溪河又至
 白土营名坝河自湖广竹溪县流入县境又流经洵
 阳界合于闾河又秋河在县东南百八十里源出四
 川大宁县界北流入于冲河又松杉河在县东百六
 十里源出武陵关流入秋河又太平河在县东南百
 三十里源出秋山其水合于秋河又石牛河在县东
 南百三十里亦自竹溪县流入合于冲河又连仙河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551-0613a.png
 在县东百六十里源出竹溪县大顶山亦南流合于
 冲河(县/志)
南江河 在县东南二百五十里与大宁县接界其上
 源曰小源溪母猪峡东北流径县境又东入湖广竹
 山界(县/志)
龙潭 在县东六十里阔四丈其深莫测遇旱祷雨辄
 应(贾/志)
马池水 在县西四十里源出嶓冢山下之神马渊与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551-0613b.png
 西县水会(贾志流按水经注西县嶓冢山西汉水所/导西 与马池水合水出上邽西南谓之)
 (龙渊水龙马所生又谓之马池川此西县在今秦州/去平利甚远贾志殆以嶓冢之名而误也疑所云嶓)
 (冢山亦涉附会特/存其说附辨于此)
天池 在县文庙后池水积彻大旱不涸(州/志)秀泉在文
 庙前(贾/志)
清平泉 在县治前其水至清居人饮之不生瘿瘤(贾/志)
  洵阳县
黄㭔岭(㭔落胡切黄/㭔木名可染)在县西三里上通黑山之岭为邑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551-0613c.png
 主山又骆驼山在县西百二十步东枕县治西接群
 山以形似骆驼之项故名(县/志)
临崖山 在县东一里峰峦环拥南枕汉江北控鹘岭
 上有寺又观音洞在县治北祈祷有应(县/志)
羊山 在县北四十里(贾/志)即终南之支也连络千里相
 传为福地修仙之所绝顶西接商镇南瞰汉江人迹
 罕到有铁釜一口可容水数石内生松一株大数十
 围世传张良辟榖于此观址钟鼎尚存山下有仙花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551-0613d.png
 洞在县北八十里洞极宏敞上有花藻如雕刻下有
 泉寒冽异常又有谷粟洞一云谷玺洞在县西北百
 里内有龙湫知县罗熙祷而得雨为文祭之(县/志)
仙姑碥 在县北百三十里有碥路至金坪俗传为仙
 姑所修故名(县/志)
西北山 在县北百五十里(县/志)
盻阳岭(阳一作羊又/名杨家岭)在县西北九十里东临洵河西接
 本州界又名杨家岭(县/志)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551-0614a.png
合抱岭 在县西北百里以山水环抱故名(县/志)
青山 在县西五十八里东北枕汉江西南接本州界
 其下有洞产碧瑱石今封闭(县/志)
留停山 在县南二里(县/志)行人爱其秀拔多留停纵览
 因名(寰宇/记)
谷山 在县南十里岁旱祷雨多应(县/志)
马鞍山 在县南五十里以形似名其相近有尖朵山
 又有镜石崖悬如削光耀夺目数里之内物象悉照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551-0614b.png
 (县/志)
将军山 在县南六十里又风洞在县南八十里洞中
 有大风极寒人不可当(县/志)
女华山 在县南百二十里山极高峻林木蓊翳山腰
 有洞入洞口二里许皆沙河洞中云出必雨人以为
 候(县/志)
连尖山(即连/岭山)在县南百五十里山极高峻以三峰尖耸
 并峙而名深奥险僻俗传为普庵道场旧名连岭山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551-0614c.png
 (县/志)
紫荆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有洞深可五六里号仙洞
 山后有石池池傍有石莲花(舆地/纪胜)
观音崖 在县东八里下瞰汉江多石穴(县/志)
神仙洞 在县东七十里(县/册)内有生成石莲花十九朵
 石狮子一洞门镌紫盖神仙洞天六字(名山/记)洞门高
 一丈七尺深不可测有古碑剥落乡民祈雨辄应又
 黑龙洞在县东百里旱祷亦多应(县/志)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551-0614d.png
禹穴 在县东百三十里穴傍镌禹穴二字有古碑剥
 落相传禹导漾时经此(雍胜/略)
浮云山 在县东百五十里其峰高耸上有回龙观南
 临汉水北接群山抵商州界(县/志)
当门山 在县东百七十里两峰相对望之如门(舆地/纪胜)
朱砂洞 在县东二百四十里今封闭(县/志)
龙山 在县东北百二十里山有灵泉旱祷即应(舆地/纪胜)
水银山 在县东北百四十里南临蜀河北连鹘岭有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551-0615a.png
 朱砂水银洞三处(县/志)
碧瑱山 在县东北百五十里有碧瑱洞今封闭其相
 近有鹘岭又相近有穿崖其高千仞崖中一窍南北
 相通可三里许(县/志)
 (附/考)县北有悬书崖高五十丈刻石作字今人不能上
 不知所道山下石坛上有马迹五所名曰马迹山(水/经)
 (注/)县有麻岭山金州山(九域志俱按此/三山今 无考)
汉水 在县南百十步自本州界流入又东入白河界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551-0615b.png
 (贾/志)汉水自鳣湍又东合旬水又东径木兰塞南又东
 左得育溪又东得甲水口(水经/注)汉水在废淯阳县城
 南东流(寰宇记县淯阳/故城在 东)洵阳县有汉江(九域/志)汉江在
 县南门外至县东三十里为构园沱夏秋水涨舟行
 甚艰又至县东百五十里有仙滩又东三十里有蓝
 滩乱石纵横怒涛汹涌为舟楫患(县志考详/见图)
闾河(闾一作驴一名涧/水一名闾谷水)在县西二十五里源自平利县
 来北流入汉(雍胜/略)涧水在县西二十七里一名闾谷水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551-0615c.png
 北注于汉其闾字亦为驴字(寰宇/记)平顶河在县西
 南二十五里源出神仙洞西北流入闾河(汉中/府志)闾河
 源出连尖山金河神河坝河平顶河之水皆会焉北
 流入汉(县/志)闾河从竹溪平利界来径青山观入县境
 北流一百四十里入汉江又金河在县南七十里源
 出歪头山西流六十里入闾河又神河在县南五十
 里源出范家山东流五十里入闾河又孟家河在县
 南三十五里即坝河也自平利界来纳诸水东北流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551-0615d.png
 合闾河(县/册)
洵河 在县东百二十步出自西北山流入汉江县以
 是得名(雍胜/略)旬阳县北山旬水所出南入沔(汉书地/理志)
 旬水北出旬山东南流径平阳戍下与直水枝津合
 又东南径旬阳县与柞水合又东南径旬阳南又东
 南注汉谓之旬口(水经注县旬阳/故城在 北)洵阳县有洵水(隋/书)
 (地理/志)源出镇安之秦岭南流入汉长八百里东西北
 三面绕县治潆洄可爱中多水磨唐浮休居士有赋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551-0616a.png
 (县/志)
乾祐河(即柞/水)在县西北百四十里源自镇安县东北乾
 祐山来南流合于洵河(县/志)柞水西出柞溪南流径重
 崖堡西屈而东流径其堡南又东南注于旬水(水经/注)
乾溪河(一名麻/坪河)在县西北发源狮子岭流九十里至龙
 潭为麻坪河又至乾溪铺为乾溪河东南入洵水(县/志)
冷水河 在县北三十八里源出鹘岭西南流入洵水
 (县/志)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551-0616b.png
蜀河(即育溪水/育一作淯)在县东百四十里出于秦岭中洞河西
 岔河盖其源也南流径闾关入汉江(县志淯按/此即 水)汉水
 左得育溪与晋旬阳分界于是谷(水经/注)淯水在废淯
 阳县西一百步源自商州上津县来东南注于汉(寰/宇)
 (记/)洵阳县有淯水(九域/志)蜀河源自咸宁县来南入于
 汉(雍大/记)西岔河在县东北二百里源出西北山东南
 流入蜀河(汉中/府志)
仙河 在县东百八十八里源自湖广上津县南流入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551-0616c.png
 汉(雍胜/略)自山阳界流来径县境牛心石南流一百里
 至白河界入汉(县/册)
莲花池 在县东西北各五里有池凡三不由浚凿皆
 天成也相传花发年丰或邑士有登科之庆(县/志)
  白河县
凤岭(一名绣/屏山)在县西北环绕西南形如凤翥故名(雍胜/略)
 绣屏山在县治西山顶旧有天池山腰即县城东向
 层叠而下直抵东门又下里许即清风涧其在北门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551-0616d.png
 外者为北冈又里许为金家坪(县志即按县图则绣/屏山 凤岭之别名)
 (也/)
印台山(一名南/台山)在县南一里层峦方正形如印台故名
 又泰山在县东北一里前临汉水后连北冈又县东
 二里有灵应洞(县/志)
高家坪 在县西三里又县西四十里有解家坪在麻
 虎沟(县/志)
罗汉洞 在县西五十里又县西六十里有高瑱子洞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551-0617a.png
 (贾/志)
中华山 在县西七十里上有中华池四时不涸(县/志)
长冈山 在县西九十里小冷水出此亦名长冈岭(县/志)
大都山 在县西百里其相近又有二峰山俱为冷水
 所经(县/志)
白崖 在县西南三十里石磴盘纡望如积雪(县/志)
南竹山 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接湖广竹山界大白石
 水出此(县/志)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551-0617b.png
五条岭 在县西南百八十里大冷水出此(县/志)
龙冈山 在县南二里山势起伏如龙(县/志)丰利县有伏
 龙山(唐书地理志南丰/利故城在县)郧乡县有伏龙山(九域志县/按宋省)
 (入郧乡疑龙冈/山即伏龙山也)
庙山 在县南三十里上有神泉旱祷有应(县/志)
圣母山 在县南百里上有庙今废其北二十里为茅
 坪近白石河多绿竹(县/志)
平顶山 在县南百二十里接竹山界(县/志)
卷十二 第 23a 页 WYG0551-0617c.png
文笔峰 在县东南三里孤峰耸削故名(县/志)
申公岭 在县东南百三十里小白石水出此(县/志)
纱帽山 在县东三里山腰有井名温泉井(县/志)
魁星山 在县东北七里七峰连亘迤逦如北斗(县志/ 按)
 (此山今属/郧西境)
 (附/考)锡义山在丰利县东北六十里一名天心山(元和/志)
 锡县有锡义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
 坛长十馀丈世传列仙所居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
卷十二 第 23b 页 WYG0551-0617d.png
 其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水经注县锡县/故城在 东南)丰利县有
 天心山(隋书地/理志)郧乡县有锡义山(九域/志)山在郧县西
 百八十里(名胜/志)天柱山在郧乡县锡义乡去县二百
 里山之左有峰曰天柱峰上有三石门(舆地纪胜疑/按天柱山)
 (即锡义山也今/当属郧西境)
汉水 在县北三里自洵阳界流入又东流入郧西为
 湖广界(县/图)汉水又东为龙渊又东径锡县故城北为
 白石滩又东径长利谷(水经/注)汉水南去丰利县二十
卷十二 第 24a 页 WYG0551-0618a.png
 里(元和/志)月儿潭在县西五十里即汉江也潆洄澄澈
 有如秋月因名(县志考详/见图)
仙河(即长/利水)在县西北南流入汉(县/图)上津县有长利水亦
 名仙水西北自丰阳县流入丰利县界(寰宇记属上/津县今 郧)
 (西丰阳县/今属山阳)
崩头沟水 在县西百里其水北入汉江有崩头石在
 汉水南岸接洵阳界(县/志)
冷水河 在县西南百六十里源出洵阳县王铁岭北
卷十二 第 24b 页 WYG0551-0618b.png
 流去县七十里入汉江又马庄河在县西百二十里
 源出洵阳界棕溪岭东流入冷水河又小冷水河在
 县西九十里源出长冈岭西流入冷水河(县/志)冷水河
 源出竹山县界岭下流西合漫水河又西合马庄河
 又东合小冷水河流一百六十里入汉江(县/册)
麒麟沟水 在县西六十里源出陈家山北流入汉(县/志)
麻虎沟水 在县西三十里北流入汉(县/志)
长春涧水 在县西北一里源出龙冈两崖花卉四时
卷十二 第 25a 页 WYG0551-0618c.png
 不绝故名长春其水北入于汉又有洞宾涧在县西
 北又有普泽泉在县西北一里左右各一穴居民日
 汲不竭又相近有普润泉其水并流入长春涧入于
 汉(县/志)
白石河 在县西南二里(县/图)汉水东径锡县故城北为
 白石滩(水经/注)白石河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源出竹山
 界东北流去县二里入汉江又小白石河在县东南
 九十里亦出竹山界北流入白石河又厚子河在县
卷十二 第 25b 页 WYG0551-0618d.png
 南四十里北流入白石河又红石河在县东南八十
 里源出漫营岭至县南十里西北流入白石河(县/志)
 石河源出界岭小白石河源出申公岭(州/志)县东一里
 为清风涧又有环碧池水入焉又县南十里有高名
 涧十五里有白崖涧二十里有凉水涧其水俱流入
 白石河又县南十五里有店子沟其水流入红石河
 (县/册)
沙沟水 在县东十五里其水入汉接郧县界(县/志)
卷十二 第 26a 页 WYG0551-0619a.png
天池 在县南龙冈山上冈阜四起中陷一坪方半亩
 遇雨积流成池不假人力(县/志)
凉水泉 在县北里许炎暑其水如冰(县/志)
龙泉井 在县东门外其水冬温夏凉(县/志)
  紫阳县
神峰山 在县治北数峰壁立如屏县治枕其麓上常
 有云气(县/志)
滴水崖 在县北十里怪石嶙峋崖上有洞洞有石龙
卷十二 第 26b 页 WYG0551-0619b.png
 吐水又有太白池深不可测祷雨辄应(县/志)
七宝山 在县北四十里七峰高耸故名(县/志)
凤凰山 在县北七十里接汉阴界叠耸十二层如凤
 凰翔舞上多仙迹(县志阴又/见汉 县)
风洞山 在县北七十五里孤峰插天山下有清泉(县/志)
团螺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层峦旋绕如螺接西乡界
 (县/志)
酆都山 在县西十五里峰峦秀出上有酆都神祠祷
卷十二 第 27a 页 WYG0551-0619c.png
 雨辄应(县/志)
陈公崖(一名铁/纤滩)在县西五十里旧名铁纤滩南岸石崖
 数丈陡峻壁立人不能行昔有铁绳悬崖上溯流者
 挽之以行年久废坏舟人苦之顺治十六年沔县陈
 左参安国募工凿石开路因以名之(县/志)
鸡鸣坡 在县西南六十里坡甚高相传汉高祖微行
 至此闻鸡鸣遂止(雍胜/略)土门垭在县西南六十五里
 灌河内两山夹峙丛林悬崖俨若巨关(县/志)
卷十二 第 27b 页 WYG0551-0619d.png
城墙岭 在县西南百二十里昔人缘山顶筑墙以禦
 寇南北长亘三十馀里接汉阴县界(县志阴又/见汉 县)
观音碥洞 在县西南沿任河百二十五里悬崖高覆
 有天成石龙俯首滴泉下生石瓶盛注不竭不溢洞
 中可容数十人(县/志)
二州垭(州一/作舟)在县西南百六十里为秦之金州蜀之达
 州接壤明正德间于达州分建太平县金州分建紫
 阳县仍于二州垭设戍防守断崖绝壁雄峙一方其
卷十二 第 28a 页 WYG0551-0620a.png
 上有擂鼓石(县/志)
天马山 在县南二里山势如马腾骧故名(雍胜/略)
玉屏山 在县南三里其相近有笔架山学宫之右面
 之有印台山学宫之左面之又瓮山在汉江南岸其
 形如瓮亦谓之瓮儿山山下有紫阳洞(县/志)洞在紫阳
 滩之涯洞有三各深丈许宋紫阳真人张平叔修炼
 之所县因以名(雍胜/略)
白崖洞 在县南四十五里(县/册)沿汝河三十里悬崖峭
卷十二 第 28b 页 WYG0551-0620b.png
 壁竹木丛茂上下二洞距五丈许洞中垂石乳滴水
 下有石笋承之形若雌雄相顾四傍石纹如鳞次相
 传为宋时仙隐处(县/志)
望夫山 在县南九十里任水之滨其上有望夫石(县/志)
 一妇以夫从戎朝夕登望后化为石(图书/编)
三尖山 在县南百里林谷丛密明嘉靖间土寇李三
 结寨于此其相近有木竹垭多竹木又有仙女洞洞
 门常有霞光五色相传洞中水溢时见有胡麻饭流
卷十二 第 29a 页 WYG0551-0620c.png
 出(县/志)
文笔峰 在县东南八里一峰突起如笔(贾/志)
香炉山 在县东南十里上有铁香炉故名山巅云起
 则雨人以为候(县/志)
板厂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顺治六年巨寇孙守金据
 此十年始剿平之(县/志)
目连山 在县东南百里洞河内山下有目连洞俗传
 目连和尚结庵于此昔有人闻洞中乐音飘渺百卉
卷十二 第 29b 页 WYG0551-0620d.png
 异香今山半崩裂人迹罕到(县/志)
光头山 在县东南百五十里接四川太平县界山顶
 不生草木有二穴极深下有龙洞石门三重内有石
 床人不敢近云雾起则雨(县/志)
三台山 在县东三十里山形叠耸其中有石洞龙泉
 又相近有三十六峰群峰簇拥为诸山冠木石巉岩
 中多虎豹又县东三十五里有冲天洞在汝河对岸
 悬崖中有石洞洞前有泉亦紫阳真人修炼处(县/志)
卷十二 第 30a 页 WYG0551-0621a.png
汉水 在县南门外自汉阴界东南流入又折而东入
 兴安州界(县/图)汉水自径宁都县南又东径魏兴郡广
 城县又东得鱼脯溪口旧西城广城二县指此谷而
 分界也(水经注县宁都县今属汉阴广城故/城在本 东南西城县今属兴安州)汉江自
 马家营为县界东下为铜锣三湾又东为草圈滩又
 东为五溜子滩又东为龙王滩又东为石壁滩又东
 为铁纤滩即陈公崖也又东为宦姑三滩又东为怯
 滩在县西十五里水陡如斗又东为大力滩在县西八
卷十二 第 30b 页 WYG0551-0621b.png
 里左右皆有石嘴为舟楫患又东为石梁滩在县西
 当任河口又东为紫阳二滩在县治前又东为中宫
 滩在县东南一里极高险中流有柱石怒激如雷又
 东为长滩在县东四里近汝河滩不甚险商舶停集
 渔火络绎又东为楼子滩又东为柘渎滩又东为石
 门滩接兴安州界计流一百六十五里又有鸳鸯石
 在县西三里汉江南岸(县/志)石有雌雄之状旧在洋县
 鸳鸯坝顺流至此渔人识之(名山记考/详见图)
卷十二 第 31a 页 WYG0551-0621c.png
松河 在县北八十里南流入汉(县/册)宁都县治松溪口
 (水经注松按/此即指 河)林本河在县北六十里又闹河在县北
 八十里皆西流入于松河(县/志)
绵鱼河 在县西稍南六十里其水东流入于汉(县/册)
 郎河在县西五十里右合白杨河左合漆园河二水
 皆流合于绵鱼河(县/志)
沔峪河 在县北三十里西流入汉(县/志)源出七宝山流
 三十里入汉(县/册)
卷十二 第 31b 页 WYG0551-0621d.png
任河 在县西南一里源出四川大宁县流径太平县
 又至县境北流入汉崖路崎岖通西蜀道板木结筏
 多由此出(县/志)县西南二十五里任河有之滩横石参
 差曲折如之字形故名(州/志)
王瓜溪 在县南九十里其水入任河(县/志)广城县治王
 谷谷道南出巴獠(水经注谷或曰王/瓜即王 之讹)
灌河(灌一/作权)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县西南金山谷有东
 西两河俱流入于任河俗又呼为权河盖字误也(县/志)
卷十二 第 32a 页 WYG0551-0622a.png
渚河(渚一/作褚)在县西二十五里源出西乡县印台山东流
 合任水又小石河在县西北二十里南流合于渚河
 (县/志)渚河自团螺寨入境流一百九十里入任河小石
 河源出猪头山流一百二十里入渚河(县/志)
显钟沟水 在县南四十五里昔沟中水涨涌出巨钟
 二口故名其水东流入任河又瓦房沟水在县西三
 十里其水北流入任河(县/志)
龙洞沟水 在县南三里源出笔架山西流入汉又紫
卷十二 第 32b 页 WYG0551-0622b.png
 阳沟水源出文笔峰北流入汉(县/志)
汝河 在县东南三十八里有东西二源出于四川之
 界岭北流入汉(县/志)
洞河 在县东南四十里亦有东西二源出于界岭北
 流入汉(县/志)
石门沟水 在县东四十五里其水入汉接兴安州界
 (县/志)
蒿坪河 在县东北五十里源出凤凰山东流径州界
卷十二 第 33a 页 WYG0551-0622c.png
 入汉(县/志)
广济泉 在县城北(县/志)
  石泉县
云雾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上有佛殿佛座下有泉云
 雾四时不散山因以名下有洞不甚高而深不可测
 岁旱祈祷投石于中即有风从洞出风止即雨(县/志)
枯柳洞 在县北五里高一丈二尺洞门有石台石炉
 中有石笾豆杯斝之𩔖皆出天成洞有三梯缘梯而
卷十二 第 33b 页 WYG0551-0622d.png
 进旁有泉如碗倾耳听之如雷穴深莫测(贾/志)
五攒山在县北五十里上有五峰相聚亦谓之五攒岭
 (贾/志)
四方山 在县北百里(县/册)
磨儿岭 在县西北百二十里岭甚高险(县/册)岭通子午
 谷为入省捷径其高入云路屈折盘旋如转硙故名
 (县/志)
关头山 在县西二里(县/志)
卷十二 第 34a 页 WYG0551-0623a.png
二郎洞 在县西十里洞旁石上俗传有观音手膝印
 迹(贾/志)
古源洞(古源圆/作鼓)在县西十五里平地突出大石方圆数
 亩有石涧数道兴仁堰水从此过崖镌古源洞口四
 大字又壁间有金铃崖(县/志)县西二十里有风洞投石
 则风起(县/册)
霹雳峰 在县西三十里一峰插云饶风河绕其下(县/志)
天池山 在县西四十里自麓至顶二十里上有天池
卷十二 第 34b 页 WYG0551-0623b.png
 大可三四亩内产红白二莲若产并蒂则邑有祥瑞
 (县/志)
梅子岭 在县西五十里(县/志)
烟波洞 在县西南六十五里(县/志)汉水之滨峻壁悬崖
 其下为洞深不可测中有灵湫旱祷辄应相传积薪
 洞口然之其烟透于天池山下之小洞(县/志)
饶风岭 在县西七十里宋吴玠败金乌珠兵于此(县/志)
 山下有饶风河(雍大/记)岭南枕汉江与西乡接界险峻
卷十二 第 35a 页 WYG0551-0623c.png
 倚天石径盘纡为秦楚蜀往来必由之路有关置此
 (县册乡又/见西 县)
仙女洞 洞有二一在县西百里山林深邃人迹罕及
 中有池方亩许一在县北七十里香炉沟崖上一石
 当门怪若龙头洞中有莲花石盆祷雨辄应(县/志)
鹰嘴崖 在县西南五十里近缯溪(县/册)
父子岭 在县西南六十里(县/册)相传有父病死于此子
 亦哭死故名(县/志)
卷十二 第 35b 页 WYG0551-0623d.png
仙鹤崖 在县南二里汉江南岸(县/册)相传有双白鹤集
 此因名(县/志)
十八盘山 在县南五里汉江南岸(贾/志)盘曲十八折乃
 达其巅(雍胜/略)
银洞山 在县南八里奇峰突兀高出云表有银矿明
 万历间遣内使开采旋以百姓不便禁闭(县/志)
关家山 在县南四十里又相近有太白山上有神洞
 祷雨辄应(县/册)关家山以山下居民多关姓因名其山
卷十二 第 36a 页 WYG0551-0624a.png
 (县/志)
青碥 在县南六十里(县/册)为南山一带入县总道(县/志)
手把崖 在县南七十里近柳溪(县/册)
鱼洞 在县南南山下不一其处每年榖雨洞中有鱼
 簇拥而出土人取之(县/志)
黄石山 在县南百里其上有药王殿(县/志)
堰头山 在县东南五里汉江南岸汉水径此有滩曰
 渰滩(县/册)
卷十二 第 36b 页 WYG0551-0624b.png
三台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县/志)
天平山(天一/作太)在县东南八十里汉江南岸其山高峻绝
 顶坦平约亩许(雍胜/略)香柏崖在县东南八十里汉江
 南岸(县/册)
马岭山 在县东三十五里绵亘二十馀里路径崎岖
 纡回盘绕行人如在天际(县/册)
天竹岭 在县东北百里(县/册)
 (附/考)石泉有真山(舆地纪胜汉今此山无考又按废直/城在石泉 阴界而水经注冇直谷)
卷十二 第 37a 页 WYG0551-0624c.png
 (县境亦有直水则真/山疑即直山之讹也)
汉水 在县南五十步自西乡界茶溪镇流入又东入
 汉阴界(县/图)汉水自会洋水又东历敖头又东合直水
 又东径直城(水经注汉直/城今属 阴)石泉县有汉江(九域/志)县西
 四十里汉江中有洪石滩滩下百馀步有阎王坂石
 崖陡峻凿孔为路滩中石大水急舟行最险(州志图/详见)
 (考/)
左溪水 在县西南七十里汉江北南流入汉缯溪水
卷十二 第 37b 页 WYG0551-0624d.png
 在县西南六十里汉江南西北流入于汉(县/册)
饶风河(一名毛/家河)在县西五十里源自西乡县子午河分
 流径土门关东入汉(州/志)源出饶风岭之毛家河会蒲
 溪昝家河诸水径饶风塘自西而东行穿古源洞又
 至县西合大坝珍珠两河会于关头山口之白虎石
 入汉江(县/册)
大坝河 在县西十五里源出长安县秦岭合县西北
 之龙洞沟南流入汉(州/志)源发县西北之云雾山众泉
卷十二 第 38a 页 WYG0551-0625a.png
 涌出流至山根三十馀里聚于龙洞沟东南流二十
 馀里会火帝岭之纸房沟水至银杏坝为大坝河又
 径铜阡峡流六十馀里又至县西十五里合饶风河
 南流入汉(县/册)
珍珠河 在县西三里源出云雾山东北之马蝗岭南
 流又至县西会饶风河入汉(县/册)
红河 在县东二里(县/志)两岸沙石皆红源出五攒岭南
 流入汉(雍胜/略)
卷十二 第 38b 页 WYG0551-0625b.png
迟河(迟一作池/即直水)在县东五十里自镇安界流入(贾/志)直水
 北出子午谷岩岭下又南枝分东注旬水又南径蓰
 阁下又东南历直谷径直城西而南流注汉(水经/注)
 康县有直水(魏书地形志县安康/故城在汉阴 界)直水源出永兴军
 乾祐县弱岭姜子关南流径汉阴县西又南注于汉
 其北流当终南山子午谷路(寰宇记镇乾祐/县今属 安)汉阴县
 有直水(九域志入唐大历/间省县 汉阴)迟河源自长安县腰竹岭
 来至莲花石南入汉江相传此水易涨难退故名迟
卷十二 第 39a 页 WYG0551-0625c.png
 河其地沃衍(雍胜略盖按此即直水/直与迟 以声近而讹)
大柳溪 在县南六十里小柳溪在县南四十里其流
 俱入于汉(县/册)
富水河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水大而险其流东北入
 于汉(县/册)
松树沟 在县西北三十里(县/册)沟有西南二处俱有大
 松合抱故名(县/志)
黑沟 在县南四十里(县/册)
卷十二 第 39b 页 WYG0551-0625d.png
香柏沟 在县东南八十里香柏崖下(县/册)
草池 在县西北二十里(县/册)池大十亩馀六月荷花最
 盛(县/志)
龙湫 在县南五十里汉水南岸其深莫测旱祷有应
 (县/志)
石泉 在县南五十步其泉清冽四时不涸县以此名
 (雍胜/略)
 (附/考)梁武帝立晋昌郡治王水口(寰宇/记)王水在县西(九/域)
卷十二 第 40a 页 WYG0551-0626a.png
 (志无按此/水 考)
  汉阴县
凤凰山(一名龙/子山)在县南二十五里(汉中/府志)凤凰山一名龙
 子山叠嶂十二层道书云山上有仙人药园(寰宇/记)
 绕汉江东西二百馀里中有峰似凤因名又山顶有
 凤凰池仙女池(县/志)
卧龙冈 在县城北其形蜿蜒如龙又冈之后有长啸
 崖崖之下有朝阳洞洞之东有泉自崖畔流出名洗
卷十二 第 40b 页 WYG0551-0626b.png
 心泉(县/志)
尖山 在县北十五里(县/志)
六面山 在县北五十里又县北六十里有鸡公嘴(县/志)
箭竿山 在县北七十里与州境群山相接西枕青泥
 河山产箭竹(县/志)
瘦驴岭 在县北九十里(县/志)
龙洞 在县西北三十里洞甚深邃旱祷有应(贾/志)
石门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册)两山夹峙宛然如门(县/志)
卷十二 第 41a 页 WYG0551-0626c.png
横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右截群山(贾/志)
马蝗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又鱼洞岭在县西北九十
 里又相近有龙会岭层峰叠嶂与凤凰山相埒(县/志)
千佛洞 在县西二十五里高梁铺北(县/志)
分水岭 在县西三十里林木丛茂接石泉县界(县/志)
石家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册)
炼丹崖 在县南八十里擂鼓台傍有黄龙洞相传为
 黄龙禅师入定处(县/志)
卷十二 第 41b 页 WYG0551-0626d.png
城墙岭 在县南百五十里俗名猪头山接紫阳界(县/册)
 在汉江南五十里旧城基犹存(县/志)
大悬崖 在县东南十三里游者颇多题咏(县/志)
云门山 在县东二十里山下有云门寺(雍胜/略)
南阳洞 在县东三十里涧池铺北又玉皇洞在红崖
 道傍又县东四十里蒲溪铺南有湘子洞(县/志)邑东三
 十里许曰丹崖峭壁孤悬有古洞三惟临堤一洞犹
 可攀援其中及最上者路悬一线下视千仞登者难
卷十二 第 42a 页 WYG0551-0627a.png
 之(陈典丹崖洞记即按丹崖即/红崖则丹崖洞 玉皇洞也)
双乳山 在县东六十里两峰突起形若双乳(县志志/按贾)
 (作县东/五里误)
月岭山 在县东六十里(汉中/府志)梁门山在县东八十里
 梁将王神念开拓州境以梁门为之门月川水出此
 (元和/志)月岭山有溪出焉名曰月水(贾志疑按此则月/岭山 即梁门山)
 (也/)
黑龙洞 在县东北百里洞甚深邃(县/志)
卷十二 第 42b 页 WYG0551-0627b.png
汉水 在县南九十里自石泉界流入又东南流入紫
 阳界(县/图)汉水自合直水又东径直城南又东径千渡
 而至虾蟆岭历汉阳潕口而届于彭溪龙灶并溪涧
 滩碛之名也又东径晋昌郡之宁都县南(水经注考/详见图)
 (直城故城在县西宁/都故城在县东南)
沙河 在县西北六十里源出县北石谷垭流入石泉
 县境合于迟河(县/志)
富水河 在县西南自石泉县流来东北流入于汉(县/册)
卷十二 第 43a 页 WYG0551-0627c.png
大涨河 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石家山南流至渭子
 溪入汉(县/册)
月河(即月/川水)在县西百步(贾/志)汉阴西有月川水(唐书地/理志)
 川水出县东梁门山(元和/志)月河源出月岭山东流入
 州界注汉江(通/志)明成化间月河水涨坏民庐舍迁民
 居于水西筑堤障之(州/志)源出分水岭有仙溪河在县
 西南十五里又墩溪河在县西南五里又板峪河在
 县南五里又卢峪沟在县东南八里铁溪沟在县东
卷十二 第 43b 页 WYG0551-0627d.png
 南十里龙王沟在县东南三十里蒲溪河在县东南
 四十里花石河在县东南五十里并出凤凰山北流
 入于月河又沭浴河在县西北十五里观音河在县
 西北三里池龙沟在县东北五里青泥河在县北十
 里钟河在县北六十里田禾沟在县东北五十里双
 乳沟在县东北六十里并自北山南流入月河而观
 音洞青泥河钟河之流为大(县/志)观音河源出马蝗山
 南流入月河又青泥河源出龙会岭径县西北马蝗
卷十二 第 44a 页 WYG0551-0628a.png
 山南流迤东南一百五十里又钟河发源县北瘦驴
 岭南流径红崖寺西小峡计二百五十里至三清观
 与青泥河会一名添水河又径县东偏南流六十里
 至云门铺入月河(县/册)
恒河 在县东二十五里北岸有古之淘金场(雍大/记)
 水流入兴安界入月河(县/册)
天池 在县南百二十里汉江南(县/册)
莲花池 在县东二十里云门铺古产并头瑞莲(县/志)
卷十二 第 44b 页 WYG0551-0628b.png
甘泉 在县治内城隍庙前邑令张大纶凿又神泉在
 县治内关圣庙前邑令丁珣凿(县/志)
一碗泉 在县南四十里(县/册)在凤凰山南清冽可饮(县/志)
凉泉 在县东六十里(县/志)其泉清冽夏月饮之冷溅人
 齿如冰(雍胜/略)
 (附/考)小漆河在县西百五十里(县志此按县西即石泉/境而 水两县俱无考)
  商州
金凤山(一名凤/凰山)在州北里许州之主山也其西二里许
卷十二 第 45a 页 WYG0551-0628c.png
 曰凤凰原上有卧牛台(州/志)相传为邵康节章子厚玩
 牡丹处(县/志)
黄沙岭 在州北二十里石径蜿蜒为入都通衢岭上
 有马跑泉水涌不竭行旅便之(州/志)
马鞍山 在州北三十里以形似名其相近有胳膊峪
 (州/志)
安山(即清/池山)在州北五十五里山下有紫榆涧清池水出
 焉盖即清池山也(州/册)清池水东北出清池山(水经/注)
卷十二 第 45b 页 WYG0551-0628d.png
文昌山 在州北六十里泉村镇东北山上有文昌祠
 又二义山在镇西北上有关赵祠明时结寨于此镇
 之右又有泉山其下多甘泉(州/志)
扶斗山 在州北七十里孤峰峭拔大黄川出此其相
 近有紫峪又有红土岭出红土可饰丹垩又有黄土
 岭(州/志)
朝峪岭 在州北八十里岭之下有辋峪道出华州其
 相近有药子岭相传为真人韦善俊种药处与雒南
卷十二 第 46a 页 WYG0551-0629a.png
 县分界(州/志)
马脚山(一名小/华山)在州北百里一名小华山石山壁立四
 面如削岩下一穴上出约七八丈登者以木攀援而
 上出穴口上有两峰峡中细水下泻树多松柏槲栗
 奇险天设昔多避兵于此(州/志)
大云山(一名戴云峰/一名㮶刀山)在州西北十五里州之镇也俗呼
 为㮶刀山上有元帝庙其后有戴云洞可避兵(州/志)
 名戴云峰以欲雨先云而名(贾/志)
卷十二 第 46b 页 WYG0551-0629b.png
霍家洞 在州西北二十里由胭脂关北三里许河东
 岸一山突起西向一穴有井深丈馀踰井而过里宽
 若数间屋中有两岔石径不盈尺蟹行百馀步一穴
 向下以木梯度之左右前后岩穴可栖者数十百处
 明季土人避兵其中贼不能害(州/志)
木瓜岭 在州西北五十里又州西北六十里有元武
 山在大荆集西(州/志)
杨十万山 在州西北八十里泉村镇西北(州/册)山在乾
卷十二 第 47a 页 WYG0551-0629c.png
 沟北山上一穴大如斗有泉流注大河每榖雨时有
 鱼千万拥挤而出山多异石有色似太湖者又有声
 清越似灵壁者但不可多得其相近有大小韩峪(州/志)
冢岭山(即欢举山一/名高猪山)在州西北百二十里(明一/统志)丹水出
 土雒冢岭山(汉书地理志州上/雒故县即今 治)丹水出京兆上洛县
 西北冢岭山名高猪山也又洛水出上洛县欢举山
 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水经/注)
 (按陆澄云冢岭山即欢举山也大抵州西北百里之/山皆秦岭甲水出其南丹水出其东南洛水出其东)
卷十二 第 47b 页 WYG0551-0629d.png
 (北其实本一山也贾志云在/州南六十里误乂见雒南县)
竹山 在州西北二百里山夕夕产竹故名(雍胜/略)丹水出
 西北竹山(水经注岭按州志秦岭昌黎祠下旧称竹/山即秦 第九山有息邪涧丹水所出今)
 (考出息邪涧者即本州至淅入汮之丹水也出竹山/者乃洛南入洛之丹水也考水经注则二水源流迥)
 (别自说者指息邪涧为竹山而二丹水之源遂混然/竹山在州西北二百里而华州渭南交界适当其地)
 (意竹山当即渭南之箭峪而息/邪涧为冢岭下之涧愈无疑矣)
鸦虎岭 在州西五里其相近有构峪峪中有洞为昔
 人避兵处(州/志)
卷十二 第 48a 页 WYG0551-0630a.png
西岩山 在州西十里与仙娥峰对其麓有西岩洞古
 称栖真之地又有说法洞古传祖师说法于此时五
 鬼窃听故旁有五鬼窑又仙娥峰一名吸秀山乱山
 中特起一峰下临丹江谓之仙娥溪(州/志)商山无数峰
 独爱仙娥好(唐白居/易诗)
野人峪(一名仙/人沟)在州西三十里林谷深僻一名仙人沟
 又州西三十五里为旸峪通磁窑(州/志)秦末避乱人多
 居此故名野人峪又为唐董景道隐处(贾/志)
卷十二 第 48b 页 WYG0551-0630b.png
熊耳山 在州西四十里(雍胜/略)上洛县有熊耳山(隋书/地理)
 (志/)山在上洛县西四十里齐桓公登之以望江汉(括/地)
 (志/)两峰插汉以形似名又州西五十里有香炉山(州/志)
 (卢按州属熊耳山有二一在州西一在雒南县东与/ 氏接界虽州与雒南俱属古上洛地而洛水所经)
 (则雒南之熊耳非州之熊耳也乃贾志云州熊耳为/伊水所出是误指此熊耳为雒南之熊耳矣考水经)
 (注伊水自熊耳东北径鸾川亭又河南通志云伊水/出卢氏闷顿岭则是熊耳西为雒南东为卢氏壤界)
 (虽接而伊水亦不出雒南境/也恐贾志贻误故特辨之)
鸡头山 在州西六十里与熊耳山相对山半有鸡精
卷十二 第 49a 页 WYG0551-0630c.png
 洞又相近有白石山山多苦竹州人器用资之其相
 近又有泥峪(州/志)
白龙洞 在州西九十里近蓝田界(州/册)在红崖寨山中
 洞口如瓮燃炬而进膝行里许有石室一区后壁一
 池如斗大祷雨辄应虽盛暑其冷如冬非旱极不敢
 入(州/志)
秦岭 在州西百里朝阳洞玉皇洞雷神洞并在其后
 又其下有黑龙峪相传汉高祖入关分二道一出蓝
卷十二 第 49b 页 WYG0551-0630d.png
 田一由此(州/志)上洛县甲水出秦岭山(汉书地/理志)上洛县
 有秦岭山(隋书地/理志)高九百五十丈(寰宇/记)东西亘八百
 里岭根水北流入渭号为八百秦川亦即丹水所出
 (三秦/记)岭北为秦南为汉(王氏/通释)在州西北与蓝田接界
 唐韩愈南迁经此岭上有祠(雍胜/略)
高车山(高一作膏车一作东误/一名驼峰俗名双奶山)在州西南五里(贾/志)楚水
 东径高车岭南(水经/注)高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
 惠帝所立高后使张良以驷马高车迎四皓于此故
卷十二 第 50a 页 WYG0551-0631a.png
 名(寰宇/记)南过膏车岭川源似掌平(宋王禹/称诗)山在乳水
 北岸两峰如驼俗名驼峰又名双奶山土中尝得矢
 镞盖古屯兵处又相近为马兰峪(州/志)逾丹水有马兰
 谷(禹贡/锥指)
土地岭 在州西南二十里其东有毗卢殿西有天妃
 祠其相近有五峪麦当早熟又州西南三十里有羊
 峪(州/志)
军岭 在州西南四十里其地名秦王城相传为秦王
卷十二 第 50b 页 WYG0551-0631b.png
 屯军处(州/志)
安武山(即青泥/西山)在州西南五十里关柎水所出(县/册)关柎
 水出上洛阳亭县北青泥西山(水经注也按此盖即/安武山 阳亭县今)
 (属山/阳)
黑山 在州西南六十里其石如墨又相近曰石倒峪
 多美木曰赤水峪多松(州/志)
秦望山(即良馀山俗/名秦王山)在州西南九十里即良馀山俗讹
 为秦王山(州/志)良馀之山乳水出于其阳(山海/经)山西南
卷十二 第 51a 页 WYG0551-0631c.png
 有花水峰亦四皓隐处(西安/府志)
蛾眉山 在州南一里又南一里有文笔山旧名文屏
 山山对学宫知州张极建有三塔东连三台山山对
 镇远门其形三叠首西尾东亦名龟山以形似名其
 中有水月洞又丹崖山在州南丹水南岸山皆赤壁
 (州/志)
南秦岭 在州南二里过岭为南秦川又州南三十里
 为竹竿岭其势峻削(州/志)宋邵雍寓此诗云南秦地暖
卷十二 第 51b 页 WYG0551-0631d.png
 花开早比至春来已数番(马/志)
天柱山 在州南五里宋邵雍最爱此山因卜居于此
 其相近有刘峪又州南八里有小刘峪多花卉(州/志)
楼山 在州南五十里其北有刘岭一名流岭为唐高
 太素隐居旧有澄心亭积翠楼凝碧池六逍遥馆今
 皆芜废又西南有桐谷窎川(州/志)
高碥山(一名鬼/门关)在州南八十里巨石壁立左右如门去
 地数十仞行者如蹑半空号曰鬼门(州/志)鬼门在州南
卷十二 第 52a 页 WYG0551-0632a.png
 深沟陡涧巨石壁立如门中穿行路涧上高崖万仞
 插天下极幽险(雍大/记)
鸡笼山 在州东南三里古立寨处今犹称鸡笼寨(州/志)
武山 在州东南九十里(西安/府志)
白阳山 在州东南二百九十里又南为石岩砦与商
 南接界(州/志)
龙山 在州东五里丹水北岸又州东七里有观音山
 石崖中有菩萨洞水泉甘美(州/志)观音山北与龙山相
卷十二 第 52b 页 WYG0551-0632b.png
 对(州/册)
爬楼山 在州东二十里为城东捍蔽山傍有莲花池
 肇峪武婆泉(州/志)
亢峪 在州东三十里(西安/府志)余受檄检踏爁炭自黄沙
 岭并山东行经白谷越大小亢抵郁𨽻石门诸谷而
 还(宋雍方贤/爁炭碑)山有大亢小亢两峪又州东四十里有
 蒲峪又州东四十五里有诸天洞在洛原铜佛龛怪
 石壁立中有水清甘可饮仰荫飞岩俯临丹水其地
卷十二 第 53a 页 WYG0551-0632c.png
 可避暑(州/志)
燕子山(一名燕/子龛)在州东五十里襄王沟上有龛高百尺
 两山相合昔土人傍山凿碥避兵其内可容六十馀
 户以元鸟冬多蛰此又名燕子龛迤南百馀步为雕
 崖山两山壁立高数百仞土人凿石为路路绝处悬
 梯以跻约百丈得岩穴亦可容五十户皆昔之避兵
 处其相近又有涝峪恨峪(州/志)
棣花山 在州东七十里以地多棣花而名山之内有
卷十二 第 53b 页 WYG0551-0632d.png
 东旸洞其相近又有罗汉山山有罗汉洞丹崖壁立
 高数十丈下临丹水明末土人凿栈道避兵其中左
 右亦有数小洞相近又有老君峪俗传为老子骑青
 牛过此有路通雒南又州东七十五里有朝阳山俗
 名两岭子(州/志)
商山(即商阪一名地胏山一名楚山一名/商谷山一名商洛山一名智亭山)在州东八十
 里(州/志)苏秦说韩宣惠王曰西有商阪之塞(战国/策)商阪
 即商山在商洛县南一里(正义在商洛/故城 州东)南山曰商山
卷十二 第 54a 页 WYG0551-0633a.png
 又名地胏山亦名楚山(帝王/世纪)秦始皇时四皓共避世
 于商山(高士/传)商阪在商洛间适秦楚之险塞(史记/索隐)
 南道名山曰商山(唐六/典)商山包楚邓(王维/诗)一名商谷
 山四皓仙人隐处(云笈/七签)七盘十二䋫即商山岭也(王/氏)
 (通/释)商州上洛县有商山其地一名商洛山后人名四
 皓隐处为智亭山(名山/记)商山一名楚山形如商字汤
 以为国号郡以为名(雍胜/略)自乳水之南山皆曰楚山
 自刘峪口以下丹水之南山亦皆曰楚山又州东八
卷十二 第 54b 页 WYG0551-0633b.png
 十里有洛峪又州东九十里有大峪背峪(州/志)
鸡冠山 在州东百里峰峦攒簇为龙驹寨主山山有
 千佛洞七星洞(州/志)山有紫阳洞真人张伯端修炼处
 (马/志)
伯牙山(伯牙一/作白鸦)在州东百里耸拔纡折俗呼为白鸦山
 相传昔有樵子刈薪其上隐隐闻丝弦声寻之不得
 明末有好事者陟山巅得断碣于败叶中镌伯牙二
 字大如斗意昔牙尝游此而后人因以名其山欤又
卷十二 第 55a 页 WYG0551-0633c.png
 相近有江流岭在龙驹寨商贾往雒南者路多由此
 又相近有涌峪(州/志)
资峪岭(即菟/和山)在州东百十里(州/册)哀公四年楚人临上洛
 左师军于菟和(左/传)山在上洛县东(杜/注)上洛县有菟和
 山(汉书地/理志)丹水自仓野东历菟和山(水经/注)今商州东
 有菟和山通襄汉之道(马/志)资峪岭即菟和山或曰资
 峪菟和之南岭也其相近有红崖洞(州/志)
长冈岭 在州东百三十里商南山阳二县接界又州
卷十二 第 55b 页 WYG0551-0633d.png
 东百五十里有铁峪又州东百六十里有新开岭为
 武关西障(州/志)
武关山(即少/习山)在州东百八十里(贾/志)哀公四年楚左司马
 使谓阴地大夫士蔑曰晋楚之盟好恶同之不然将
 通于少习以听命(左/传)少习商县武关也在今商州东
 少习山下故亦名少习(杜预注州商县/故城在 东)山道险阨北
 接高山南临绝壑为自楚入秦要隘又相近有吊桥
 岭俗呼第一条岭为武关东障岭上与商南分界(州/志)
卷十二 第 56a 页 WYG0551-0634a.png
东岩山 在州东北三里有大小赵峪循峪而入有山
 曰东岩以对仙娥溪北之西岩而名有水曰东溪相
 传为唐李白侨寓处(州/志)
囷石山 在州东北十五里盘曲如囷岩阿深邃为昔
 人隐逸之地其北有中阜山俗名为北山(州/志)
石龙洞 在州东北四十里由十九河溯流而上有山
 嵯峨下嵌一洞方广约五六丈中有石龙十数头奇
 巧天成鳞角爪牙宛出人工有伏而寝者偃而舒者
卷十二 第 56b 页 WYG0551-0634b.png
 俯而饮者仰而吸者斗者舞者蟠曲似蛰者独一龙
 昂首欲飞口中有液滴成小湫每祷雨以瓶承颔下
 但得一滴瓶即满行不数里辄大雷雨否则终日不
 获一滴盖视人意之虔否也(州/志)
五峰山 在州东北七十里又州东北九十里有孤山
 接商南界(州/志)
铁洞岭 在州东北百八十里山多产铁与雒南卢氏
 接界又有分水岭南水入丹北水入洛故名(州/志)
卷十二 第 57a 页 WYG0551-0634c.png
牧护关水 在州西百二十里源出秦岭西流入蓝田
 界即灞水上源(州/志)
金井河(即甲/水)在州西南源出秦岭纳东西牛槽水入镇
 安界(贾/志)上洛县甲水出秦岭山东南至锡入沔过郡
 三行五百七十里(汉书地理志界锡/县今属白河)甲水出秦岭东
 南流径金井城(水经/注)牛槽川在州西南八十里西牛
 槽水自岭北入石倒峪东牛槽水自岭北入赤水峪
 南流注金井河(州/志)
卷十二 第 57b 页 WYG0551-0634d.png
色河(即关柎水一/名安武水)在州西南五十里(州/册)源出安武山又
 名关柎色河南流入山阳界(州/志)关柎水出上洛阳亭
 县北青泥西山南流径阳亭(水经/注)
丹水(今名州河一名大商源河又名麻涧河又名仙娥/溪又名白杨河又名洛源河又名高桥河又名棣)
 (花/河)在州南一里源出州西北东南入商南界(州/图)丹水
 出上洛县冢岭山东南流与清水池合又东南过其县
 南楚水注之又自仓野东历菟和山又东南过商县
 南又东南历少习出武关又东南入臼口(水经/注)上洛
卷十二 第 58a 页 WYG0551-0635a.png
 县有丹水(魏书地/形志)丹水出秦岭之息邪涧亦曰州河
 又州西七十里曰大商源河四十里曰麻涧河在熊
 耳峰下山涧环抱厥地宜麻十里曰仙娥溪一名西
 岩溪在仙娥峰下水南有桃花溪唐李白白居易宋
 王禹偁裴大亮曾泛舟赋诗于此皆丹水经流之地
 又月儿潭在州东百十五里唐崔湜谓可通挽输即
 此(州/志)水心旧有巨石难通舟楫名月儿滩万历中丹
 水暴涨沙壅滩平水道便之(贾/志)丹江至州东四十里
卷十二 第 58b 页 WYG0551-0635b.png
 为白杨河又东十里为洛源河又东十里为高桥河
 又东十里为棣花河自发源至出境计二百七十里
 (州册考详/见图)
黑龙峪水 在州西八十里源出蓝田县境南流入州
 河(州/志)
洪门河(即韩/峪川)在州西七十五里自韩峪川来南入州河
 (州/志)
泥峪河 在州西五十五里其相近又有蒲岔沟水合
卷十二 第 59a 页 WYG0551-0635c.png
 流东北入州河(州/志)
水道河(即清/池水)在州西二十里(州/图)清池水源东北出清池
 山西南流入丹水(水经/注)州北荆水有二源曰大荆川
 西荆川南流合为一东南径州西北之上板桥与泉
 水合谓之水道河又泉水在州北七十里源出泉村
 集其水径集北马角辋峪至上板桥合荆水又有大
 黄川小黄川紫峪河三水合流至娘娘庙入泉水又
 有岔口河在州北四十里源出药子岭合阎家店诸
卷十二 第 59b 页 WYG0551-0635d.png
 水至岔口铺入泉水又桃岔河在州北三十五里自
 万家山来至马鞍寺入荆水小桃岔河在州北三十
 里至下板桥入荆水又十九河在州北二十五里自
 洛南松朵山银厂沟来至黄沙岭入荆泉二水并归
 于水道河经州西二十里入丹水(州/志)
构峪河 在州西八里南入州河(州/志)
东溪水 在州东北五里南流入丹水(州/图)
乳水(即楚水又名南/秦川秦一作静)在县南五里(州/图)楚水出上洛县西
卷十二 第 60a 页 WYG0551-0636a.png
 南楚山其水两源合于四皓庙东又东径高车岭南
 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水经/注)上洛县有南秦水(魏书/地形)
 (志/)南静川在商州之南二三里平如掌居人百馀家
 秋来一川红叶又有小桃细竹夹水而生(王禹偁小/畜集自注)
 (南按此即/ 秦川也)乳水即楚水也源出秦望山其色如乳自
 黄龙庙口至土门其渡凡七名七渡河又东经南秦
 岭下名南秦川又东北至三台山东入于丹水又有
 黄柏岔水自安沟岭来至秦望山合乳水又有军岭
卷十二 第 60b 页 WYG0551-0636b.png
 川水在州西南三十里东流合乳水又相近有上秦
 川自白石山来径土地岭南至全家湾七渡河入乳
 水又有五峪河在州西南二十里自任家坡西径土
 地岭入乳水又有楚水在州南五里源出楚山北流
 入乳水盖楚水别源也旧志楚水有二源此其东源
 也(州/志)
流峪水(流一/作刘)在州南二十里源出流岭南石底为大流
 峪水又宽平铺以下之水亦从流峪口出合流北入
卷十二 第 61a 页 WYG0551-0636c.png
 丹水(州/志)
张峪河 在州东十五里(州/志)源出张峪其水北流入丹
 水(州/册)
亢峪河 在州东二十里(州/志)源出亢峪南流入丹水(州/册)
张村河 在州东三十里其北有小石门水又下五里
 曰池河湾(州/志)
大张家河 在州东四十里自北山古峰寺分流南入
 丹水(州/志)
卷十二 第 61b 页 WYG0551-0636d.png
龙潭水 在州东四十三里源出州东南五十里仰天
 池北流入丹水其一𣲖分流入山阳界(州/册)
会峪河 在州东四十五里洛源之东南流合于丹水
 (州/志)
涝峪河 在州东五十五里水自岭上分为三流其北
 流入于州河西流经君子涧东流通马鹿坪并入山
 阳境(州/志)
恨峪河 在州东八十里自岭上分水一入雒南境一
卷十二 第 62a 页 WYG0551-0637a.png
 南流入州河(州/志)
洛峪河 在州东八十里北流入丹水(州/册)
老君河 在州东八十里南流入丹水(州/志)
大峪河(即商/洛川)在州东九十里商洛镇南北流入丹水(州/册)
 商洛川在商洛县东南八里(寰宇/记)
龙驹寨河(一名背/峪河)在州东百里南流入丹水襄汉舟楫
 皆集于此其南为百顷湾(州/志)
涌峪河 在州东龙驹寨东北流入丹水(州/志)
卷十二 第 62b 页 WYG0551-0637b.png
资峪河 在州北百二十里源分二流一北入雒南境
 一南经资峪铺下十里入丹水(州/志)
铁峪河 在州东百五十里自铁峪铺南纡回流至周
 家崖合丹水(州/志)
武关河 在州东百八十里东流至商南毕家湾入丹
 水(州/志)
鱼官潭(俗名鱼/姑台)在州西北去泉村二十里俗讹为鱼姑
 台(州/志)
卷十二 第 63a 页 WYG0551-0637c.png
鹿池 在州东百十八里去月儿潭三里传有白鹿饮
 此水见人化去(州/志)
花园泉 在城内西南隅郡人治以为园种莲畜鱼游
 钓其中又凿渠由东而南出水门入州河又官井在
 文庙前泮池味甘水盛旱亦不涸又五龙泉在西关
 龙王庙前泉水迸涌其味清甘或以为与江南惠泉
 相伯仲又以祷雨有应立碑号甘雨泉(州/志)
文泉 在州城北启秀阁前又少峪泉在阁东西平泉
卷十二 第 63b 页 WYG0551-0637d.png
 在大云寺西合黄沙溪水入城中(西安/府志)慈泉在州西
 大云寺南其源甚盛味亦甘美(州/志)
郝家泉 在州东一里可莳园蔬又有石佛湾泉在城
 东姚家崄与郝家泉相近(州/志)
泉山泉 在州西北泉村集泉山首尾有泉凡二十馀
 处最佳者三一在上寺西麓一在玉皇庙后一在寇
 家村此泉尤奇石上一窠天成可容三四斗其水常
 满既供取汲馀犹泻注大河且味甘美权之重于他
卷十二 第 64a 页 WYG0551-0638a.png
 水泉村之得名以此(州/志)
寿泉 在州南十里官路傍白居易有诗(州/志)
观音泉 在州东十五里上有古观音寺(西安/府志)
龙泉观井 在州东七十里棣花镇(州/志)
  镇安县
都家岭 在县北五里(县/志)岭势嵯峨为县之主山(西安/府志)
长陵山 在县北二十里岩岫联绵故名(县/志)在乾祐县
 东七十五里(长安志北乾祐故/城在县 屡徙)
卷十二 第 64b 页 WYG0551-0638b.png
白岩山 在县北三十里纸桥寨有天仙洞祈雨辄应
 其相近有徐家坪(县/志)
石马山 在县北四十里有石如马(西安/府志)
圪陡岭(陡一/作塔)在县北四十五里其相近有百神洞洞有
 神水祈雨者取于此(县/志)
对峰 在县北六十里乾祐河侧两峰耸峙下有洞相
 传明代中叶吼声三日忽划为两中有神水祈雨辄
 应(县/志)
卷十二 第 65a 页 WYG0551-0638c.png
蕴谷 在县北七十里(县/册)在乾祐县西南七里(寰宇/记)
赛秦岭 在县北七十里高峻与秦岭埒故名(县/志)
车轮山 在县北八十里其水流为镇安河又相近有
 野猪坪即旧乾祐治也(县/志)车轮山在乾祐县南五里
 (长安/志)
天书山 在县北八十里宋真宗时知永兴军寇准得
 天书于乾祐山中即此(贾/志)
考山 在县北百七十里(西安/府志)在乾祐县北七十里蕴
卷十二 第 65b 页 WYG0551-0638d.png
 水出此(长安/志)县北二百里有曹家坪(县/志)
栗园寨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镇安河出此其相近
 又有西王峪岭与咸宁接界(县/志)唐末县尝治此(长安/志)
旬山 在县西北(县/图)旬水北出旬山(水经/注)洵河源出长
 安县界秦岭(长安/志)
烟墩岭 在县西二里其岭高峻有古烟墩遗址(县/志)
金鸡原 在县西二十里又县西二十五里有木瓜原
 (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66a 页 WYG0551-0639a.png
圣灯崖(一名圣/灯龛)在县西三十里云盖寺侧相传每良夜
 辄见一灯出崖畔俄散为七八既复合一(贾/志)县西三
 十里有白龙洞又县西三十五里有白侍郎洞相传
 白居易贾岛游此今洞口有二人问答诗(县/志)
香炉山 在县西四十里以形似名其相近有云盖岭
 下有云盖寺相传为唐贾岛所居(县/志)
翟家岭 在县西七十五里又县西八十里有马尾山
 又县西百七十里为魔王坪(县/志)
卷十二 第 66b 页 WYG0551-0639b.png
蒿坪岭 在县西南三十里(西安/府志)
灵龟山(一名龟/儿山)在县西南八十里俗名龟儿山又县西
 南百里为花蛇坪(县/志)
箸竹原 在县西南百三十里(西安/府志)
纱帽山 在县南三里以形似名又县南五十里为上
 茅坪(县/志)
青峰 在县南七十里以山色葱茜名其下有镇又县
 南百五十里有蔡家岭(县/册)
卷十二 第 67a 页 WYG0551-0639c.png
楸林岭 在县东南七十里又县东南百里有石驴山
 又县东南百二十里有松树岭(西安/府志)石驴山在乾祐
 县东南百八十里有石状如驴(长安/志)
北阳山 在县东南百五十里内有石洞与楚之上津
 接界又相近有南阳山相传汉张良寓此中有子房
 洞(县/志)
朝羊洞 在县东五里有神羊来朝洞口故名内可容
 数百人昔多避兵于此其对面有鱼洞又相近有海
卷十二 第 67b 页 WYG0551-0639d.png
 棠原(县/志)
分水岭 在县东五十里岭有水东西分流其相近为
 宽坪(西安/府志)
云梦山 在县东七十里时有云气覆其上(县/志)
重崖山 在县东八十里以崖谷重叠名(贾/志)山之相近
 者有石瓮岭其路通马鹿坪岩下形如石瓮水涌石
 激如雷名为七里峡又相近有观音洞在岩屋寨下
 又相近有水洞坪(县/志)
卷十二 第 68a 页 WYG0551-0640a.png
秦王洞 在县东百里白塔寨下(县/志)
金家岭 在县东百十里其相近有香山洞在米粮川
 上昔之避兵处(县/志)
高桥马岭 在县东百二十里与山阳接界(西安/府志)
石壁岭 在县东北五里与都家碥相对形势峭立下
 有鱼洞通乾祐河其深莫测洞口流泉喷瀑每岁霜
 降游鱼溯流入洞至榖雨后水发鱼逐队出居人截
 洞口得之其味颇佳拟诸丙穴云又相近有祝家岭
卷十二 第 68b 页 WYG0551-0640b.png
 (县/志)
梦谷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又县东北八十里有赤脚
 坪(县/志)梦谷山在乾祐县东南其山崇峻常有云起(长/安)
 (志/)
平顶山 在县东北百里山高顶平故名(西安/府志)
西采谷 在县东北百五十里与蓝田接界其东又有
 东采谷(县/册)
迟河(即直水一/名东池河)在县西南百八十里一名东池河下流
卷十二 第 69a 页 WYG0551-0640c.png
 入石泉界(县/册)直水源出永兴军乾祐县弱岭姜子关
 (水经/注)池河源出长安县腰竹岭(石泉/县志)
月河 在县西南九十里下流入汉阴界(西安/府志)
洵河 在县西南七十里自长安界入境又流入洵阳
 界(县/图)旬阳县北山旬水所出(汉书地/理志)旬水北出旬山
 东南流径平阳戍下与直水枝津会又东南径旬阳
 县(水经/注)丰阳县有洵水(隋书地理志地县/在隋属丰阳)洵河在乾
 祐县西南百里出万年长安两县界秦岭下东南流
卷十二 第 69b 页 WYG0551-0640d.png
 入洵阳县(长安志咸万年/县今属 宁)洵河源出长安县江口至
 卢家寺入县境又经沙沟口东竹沟大寨沟至洵阳
 之两河关与乾祐河合自西北而东南至出境计流
 四百里(县/册)
孝义川(一作校/尉川)在县西百里(西安/府志)源出咸宁县沙岭一
 名校尉川至川口入洵河(县/册)
小任河 在县西南八十里源出米粮寺径霸王滩入
 洵河(县/册)
卷十二 第 70a 页 WYG0551-0641a.png
大任河 在县南百里(西安/府志)源出张家坪流入洵阳界
 入洵河(县/册)
乾祐河(即柞木/一作泎)在县东三里以旧县名(马/志)柞水西出柞
 溪南流径重崖堡西东流(水经/注)泎水在乾祐县东五
 里出万年县界秦岭下流入洵阳又蕴水在乾祐县
 西南七里出考山下流入泎河(长安/志)乾祐河源出咸
 宁界秦岭至旧县关入县境流径野猪坪石瓮子徐
 家坪上茅坪青铜关梅花铺至洵阳之两河关合洵
卷十二 第 70b 页 WYG0551-0641b.png
 水凡三百三十里又有温水河在县西北九十里即
 蕴水也东南流入乾祐河又纸桥沟水在县北三十
 里其水入乾祐河(县/册)
镇安河(俗名县河一/名云盖川)在县城南源出西王峪径云盖寺
 名云盖川又径县西四十里营儿寨又径县南之旧
 寺入乾祐河计流八十五里(县/册)
冷水河 在县东七十五里(西安/府志)源出龙渠川至洵阳
 县与乾祐河合又永安川在县东六十里黄龙铺源
卷十二 第 71a 页 WYG0551-0641c.png
 出分水岭流入冷水河(县/册)
草家川 在县南百五十里(县/志)源出东茅坪岭流至洵
 阳入乾祐河(县/册)
金井河(即甲水一名合/河又名安乐川)在县东北百十里一名安乐川
 自商州流入县境又东南入山阳界(县/图)甲水流历金
 井城南又东南经上庸郡北与关柎水合(水经/注)丰阳
 县有甲水(隋书地/理志)金井河在县东北即甲水也亦名
 合河(贾/志)金井河源出咸宁丰家河至孟李寨入县境
卷十二 第 71b 页 WYG0551-0641d.png
 一名安乐川经柴家寨至山阳与葛河合凡流三百
 里(县/册)
社川河 在县东北百里(西安/府志)源出马儿峡至孟李寨
 入金井河(县/册)
花水河 在县东南九十里有石磴数十级水激浪涌
 如花东流注于山阳之合河(贾/志)源出水峡沟东南流
 至县东南八十里为米粮川又下流为花水河入山
 阳界又秋林川在县东八十里源出石瓮岭一名岩
卷十二 第 72a 页 WYG0551-0642a.png
 屋河又下流为秋林川合于花水河(县/册)
龙洞川 在县东南八十里(西安/府志)其水入郧西界(县/册)
运斗潭 在县东南百里(西安/府志)
青山沟 在县南三里有龙洞祷雨取水于此(县/志)
拦马壕 在县东三十里(县/志)
活水泉 在儒学北(西安/府志)
瀑布泉 在县西四十里水自悬崖泻出有若飞练(马/志)
凉水井 在县南十五里(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72b 页 WYG0551-0642b.png
龙眼泉 在县东隆兴寺前(西安/府志)
琵琶泉 在县东百里(西安/府志)
  雒南县
冢岭山(即驩举山一/名秦岭山)在县西北八十五里(寰宇/记)欢举之
 山洛水出焉(山海/经)洛水出冢岭山(汉书地/理志)洛水出上
 洛欢举山(水经注洛县在/汉属上 地)洛南县有冢岭山(杜氏/通典)
 岭山在洛南县西七十里陆澄曰即欢举山也(王氏/通释)
 秦岭在县北横亘三百里自峣山入县界则名秦岭
卷十二 第 73a 页 WYG0551-0642c.png
 岭阴即太华稍东即潼关重峰叠嶂自县西抵北而
 东为洛水发源处即冢岭山矣(县志州亦/见商)县西北八
 十五里有张家坪(马/志)
燕子山 在县城北县址枕其上山势壁立环绕而西
 与梁原山冈陇相接即梁原之首也又梁原山在县
 城西县境诸山多怪石不堪耕治独此山可田(县/志)
状头山 在县西南里许秀甲诸山又县西南二里有
 馒头山出五色石(西安/府志)状头山迤逦而东为邑近案
卷十二 第 73b 页 WYG0551-0642d.png
 上建三浮屠(县/册)
孤山 在县北十五里周围平地独此孤峰壁立故名
 又相近有雕儿崖山形似雕屹立故名(西安/府志)
书堂山 在县北二十里相传张良从赤松子游隐于
 此山有二洞旧尝闻仙乐有逐鹿者入山闻石屋中
 书声琅琅屋东桃花一株盛开时正冬寒大雪猎者
 疑之因以刀刻桃树为记明日复往石屋桃树俱无
 满山树木皆刀刻痕矣(雍胜/略)山为邑之主峰迥出独
卷十二 第 74a 页 WYG0551-0643a.png
 尊俯视境内山巅奇石峨峨与太华相望山之阳为
 万寿宫明真人孙碧云藏修处又县北三十里有麻
 坪(县/志)
黄龙山 在县北九十里山顶有矿洞招集外奸极为
 民害嘉靖八年填塞民始安洞口多五色石相传为
 黄帝鼎成龙降处土人祀之有路通华州(县/志)
香山 在县北百里(县/册)相传为仙人王子乔隐处其下
 有太子坪(县/志)
卷十二 第 74b 页 WYG0551-0643b.png
阳虚山(虚一/作灵)在县西北百里古云仓颉造书于此(雍胜/略)
 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水(山海/经)河图玉版曰仓颉为
 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
 丹甲青文以授之(水经/注)洛南县有阳灵山(隋书地理/志 按阳)
 (灵即阳/虚之讹)山前有黑潭潭上有古字不可辨(贾/志)阳虚山
 在洛水北(县/志)
玄扈山 在县西北百里(寰宇/记)自鹿蹄之山以至玄扈
 之山凡九山(水经注户按九山谓鹿蹄驩举冢岭/竹山发 良馀蛊尾阳虚玄扈也)
卷十二 第 75a 页 WYG0551-0643c.png
 帝坐于玄扈之阁(河/图)帝在玄扈阁上与大司马容光
 左右辅周昌等百二十人临之凤衔图至帝前黄玉
 为匣署曰黄帝诏司命集帝行录开之其文可晓(黄/帝)
 (录/)帝斋宫中坐玄扈凤止东阁(帝王/世纪)玄扈者石室也
 临洛水今商之上洛南有玄扈山(路/史)山在洛水南与
 阳虚对峙(县/志)
白花岭 在县西北百里(县/册)岭之西为和尚沟又西为
 阶峪和尚沟之下为金堆城其西为东西桃坪(县/志)
卷十二 第 75b 页 WYG0551-0643d.png
 坪在县西九十里(马/志)
魏坡 在县西二十里(马/志)
羚羊山 在县西四十里(西安/府志)
呼雷山 在县西南五里天雨雷鸣此山闻近故名(西/安)
 (府/志)
药子岭 在县西南二十里与本州分界旧传唐真人
 韦善俊种药于此其墓尚存(西安/府志)
松朵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产银锡旧为州境所攘奸
卷十二 第 76a 页 WYG0551-0644a.png
 民匿其中两不得诘明万历中清釐疆界复归本县
 洞始塞(县/志)
凤凰山(一名马/騣山)在县南五里秀峙雄展有回翔之势俗
 又名马騣山(县/志)
龙山 在县南十里上有浮图山之东有希夷洞亦名
 藏修洞相传为宋陈搏隐处有石床石枕遗迹(县/志)
中干山(一名/莽岭)在县南五十里由冢岭发脉蜿蜒南绕尽
 县之境高几与秦岭埒俗名为莽岭(县/志)莽岭在县南
卷十二 第 76b 页 WYG0551-0644b.png
 八十里(县/册)
兑山(一名九/龙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当故县之西故名又名
 九龙山(县/志)
宝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即上洛旧址(县/志)
页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故县川之水北流经此西折
 入洛其下有石青洞今皆积水下彻重泉窅然不可
 复窥(县/志)石青洞亦名青绿洞(西安/府志)
西红崖 在县东南五十里又其东为东红崖(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77a 页 WYG0551-0644c.png
 山高拔石色尽赤崖之麓有宋阜民钱冶又崖之中
 有老君峪相传老子入函谷尝过此今石上有青牛
 足迹土人庙祀之(县/志)老君峪有路通武关(马/志)
三要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南出青草河可通武关东出
 即卢氏之孔道北望阌灵皆有捷径因名三要明设巡
 检于此(县/志)要水出三要山(水经/注)山之相近者有武平崖(县/册)
王乔山 在县东南百里俗传仙人王子乔隐此(西安/府志)
云显山(俗名文/显山)在县东南百里天将雨则山上云气显
卷十二 第 77b 页 WYG0551-0644d.png
 然故名(西安/府志)俗讹为文显山山最陡峻登高望之横
 峙天表为邑东障(县/志)
熊耳山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县/册)导洛自熊耳(书经/禹贡)
 水又东径熊耳山北(水经/注)上雒县有熊耳山在东北
 (汉书地/理志)山在县东商虢分壤之处洛水至此始大故
 禹导洛始此(县志导按县境本属汉上洛地而禹贡/所云 洛者实县东之熊耳也商州亦)
 (有熊耳山人多/误指辨见商州)
唐家坡 在县东四里(马/志)县东五里有姚家洞高二丈
卷十二 第 78a 页 WYG0551-0645a.png
 深广五尺相传为王母仙洞(西安/府志)
峰陵山 在县东十里水口之外奇峰耸秀山南二里
 有孝感泉(西安/府志)
茶臼山(一名/茶山)在县东三十里一名茶山(西安/府志)山巅石腭
 齿齿有臼二三可受水数升口圆底剡受杵处光洁
 泽滑相传为仙人捣茶处(县/志)
石家坡 在县东四十里(县/志)县东四十里有罗汉洞中
 有观音罗汉塑像石刻皆宋元年号(马/志)
卷十二 第 78b 页 WYG0551-0645b.png
大圣山 在县东八十里山上有龙王庙庙前有圣水
 泉悬崖飞瀑旱祷辄应又谓之灵峪泉其水入洛故
 洛水经此又名灵峪河(县/册)洛水经其下古神龟负图
 授禹于此(县/志)
摩天岭 在县东北十五里其山最高又县东北二十
 里为钻天岭在常水川北其山益高又有桑坪在岭
 东北以地宜桑而名亦谓之勤桑峪(县/册)
玉虚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罗家沟后万历十三年有
卷十二 第 79a 页 WYG0551-0645c.png
 僧见白兔因发其洞深五里许高二丈馀广可容千
 馀人燃炬行五十馀步陟一山下见石乳之垂而凝
 者长至丈馀有小如翎孔者薄如蝉翅者散如飞霜
 之著林木者石壁两傍有诸佛像皆天然而成非妆
 塑所及乳脂积其下或为狮象或为异兽或如柱而
 峙或如塔而有级或如栏杆而玲珑或如山而蒙雪
 或如僧伽瞑坐三五相对中有水积为池水与石平
 石瓣皆成莲花顶有一穴不可探旁有二岔幽深不
卷十二 第 79b 页 WYG0551-0645d.png
 可入柳州疑造物者之有无此真绝人思议矣(贾/志)
大谷龙龛山 在县东北八十里北接秦岭(寰宇/记)
秦峪岭 在县东北百里(县/册)
 (附/考)上洛县东北有获舆山(汉书地/理志)获水南出获舆山
 (水经注无今/按此山 考)
洛水 在县北五里源出秦岭东流径熊耳山入河南
 卢氏县界(县/图)导洛自熊耳(书经/禹贡)欢举之山洛水出焉
 而流注于元扈之水(山海/经)洛水出上洛县欢举山东
卷十二 第 80a 页 WYG0551-0646a.png
 与丹水合又东户水注之又东得乳水又东会龙馀
 之水又东至阳虚山合玄扈之水又东历清池山傍
 合武里水又东门水出焉又东要水入焉又东与获
 水合又东径熊耳山(水经/注)上洛县有洛水(隋书地/理志)
 水在县北一里(寰宇/记)洛河源出洛水泉在县西一百
 里秦岭下汩汩东注县境之山皆生于秦岭及中干
 而两山之水皆归于洛(县/志)洛河出洛水泉属渭南境
 五里入县境为杨家河又十里为冀家河又东南受
卷十二 第 80b 页 WYG0551-0646b.png
 元扈石门诸水计流三百二十里出境(县册考详/见图)
地画岔水 在县西北百馀里源出渭南界合于洛又
 有阶峪川源出金堆城径蒋家沟入洛又有构峪川
 南流至保安村入洛(县/图)竹山之阳丹水出焉东南流
 注于洛(山海/经)丹水出西北竹山注于洛又户水北出
 发户山乳水北出良馀山皆南流入洛又龙馀水出
 蛊尾之山东流入洛(水经注之按此丹水别为一水/非商州 丹水又地画岔诸水)
 (疑即丹水及户乳龙馀/诸水然未有明证也)
卷十二 第 81a 页 WYG0551-0646c.png
黑潭水(即元/扈水)在县西八十里(县/图)阳虚之山临于元扈之
 水是为洛汭(山海/经)元扈之水出于元扈之山盖山水
 兼受其目(水经/注)元扈水出元扈山之阴今名黑潭子
 东北流入洛其入洛处当阳虚山南(县/志)
文峪川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华州之金堆城经书堂
 山西入洛(县/册)
石门川(即鱼/难水)在县北十八里鱼难山有扑水崖高五十
 丈鱼不能过故又曰鱼难水经石门入洛(寰宇/记)石门
卷十二 第 81b 页 WYG0551-0646d.png
 川源出黄龙山合麻坪川水南注于洛(西安/府志)石门在
 县北十里石门麻坪二水会流处石山突起中辟一
 门高广各五六丈二水合流其中亦号为龙门(县/志)
县河(即武里水一名里/清川一名清池川)在县南二百步(县/图)洛水东历清
 池山傍东合武里水其水南出武里山东北流注于
 洛(水经/注)里清川谓之清池川盖以水在清池山傍名
 也(寰宇/记)县河之上源曰洗马河在县西南四十里世
 传樊哙洗马处曰王病川一名秦王川在县西南三
卷十二 第 82a 页 WYG0551-0647a.png
 十里相传唐秦王游此而病故名俗又名黄柏川径
 火烧寨北入县河曰大渠川在县西南十里源出凤
 凰山径柳林铺西入县河曰小渠川在县西南五里
 亦出凤凰山折而西绕呼雷山傍合大渠水入县河
 迤东又有南川一名乾河源出中干山径龙山西入
 县河又有东川一名□带谷河亦出中干山合东西
 窄口水入县河又东北入于洛其入洛处曰锅底潭
 在县东北五里深不可测(县/册)
卷十二 第 82b 页 WYG0551-0647b.png
沙河 在县东十五里源出鹿池在县东南二十里俗
 传昔时月夜见群鹿饮此故名(西安/府志)其水北流经茶
 臼山入洛(县/志)
苇坪河(一名泰/峪河)在县东北源出泰峪西受架路常水东
 受桑坪等水合流入洛(县/志)水出泰峪经路家街过钻
 天岭东南流入于洛(县/册)
故县川(即要/水)在县东南四十里(西安/府志)要水南出三要山
 东北径拒阳城西而东北流入于洛(水经注县拒阳/故城在 东南)
卷十二 第 83a 页 WYG0551-0647c.png
 源出三要山源远水阔东流而北折经故县治因名
 又北径页山下绕回西北入于洛(县/志)
文峪河 在县东北源出中脉岭南径北注川入洛(县/志)
 自扇车峪入县界绕梁头原入洛(县册城按此与出/金堆 之文峪川)
 (源流不同当/别为一水)
灵泉水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乡民祈雨有应(西安/府志)
 峪口有石泉如缶泉水上涌喷溅如珠其流入洛(县/志)
西峪河 在县东百二十里源出卢灵关经黄龛南流
卷十二 第 83b 页 WYG0551-0647d.png
 入洛(县/志)
八里乾涧水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水自莽岭北流伏
 行地中八里至云显山复出东北流入于洛(西安/府志)
仰天池 在县东南百里(西安/府志)
黑马池 在县东六十里(西安/府志)
真人沟 在县东南百里(西安/府志)
银洞沟 在县东北五里(西安/府志)每天爽气清沟吐白气
 如练(县/志)
卷十二 第 84a 页 WYG0551-0648a.png
五眼泉 在县东二十里泉有五窦四时不涸(西安/府志)
 (附/考)洛水又东门水出焉尔雅所谓洛别为波也 获
 水南出获舆山俗谓之备水东北径获舆川世名为
 却川东北流注于洛(水经注华按禹贡锥旨门水东/北历阳 山又东北至灵宝县)
 (入河今县境洛水无分流入他境者门水殊/无可考又获水疑即乾涧水然亦无可考)
  山阳县
莲花山 在县北五里县主山也(县/册)形如莲瓣蜿蜒起
 伏而西昂一首曰苍龙山又曰丰山(县/志)
卷十二 第 84b 页 WYG0551-0648b.png
玄武山 在县城北山形似龟上有真武祠(西安/府志)混元
 洞在县城北明成化间颇加增修康熙三十三年邑
 令秦凝奎增凿东西龛洞三又建阁三间为讲学之
 地又琉瑶洞在县城西北山腰岁久石路崩溃不可
 攀陟又洋廉洞在琉瑶洞西洞前后二层前深二丈
 后近一丈又黄龙洞在县西里许尖山寨尝天朗气
 清忽涌浊水竟日而止有石碗木箸随水出数十年
 一见洞有云则雨一名霪雨山又相近有罗汉洞在
卷十二 第 85a 页 WYG0551-0648c.png
 永安寺后(县/志)
南原 房家原 俱在县南一里(西安/府志)南原一名小庵
 原(马/志)
龙首山 在县东南脉自翠屏山来望之如龙首翠屏
 山在县南三里又县东南十里有凤凰原(西安/府志)龙首
 山在翠屏山东北山下有泉入丰河又翠屏山与学
 宫相对势如屏列有大悲洞昔人题额尚存又山之
 阴有湘子洞内有石窦四时不涸分前后门一门东
卷十二 第 85b 页 WYG0551-0648d.png
 向一门西向又名钟馗洞又有笔架山稍低小又有
 丘形如聚米名聚米丘(县/志)
苦竹原 在县北二十里(马/志)
高碥山 在县北五十里凿石如门险塞可守即州南
 之高碥山也(县册四按马志有石门在/县北 十里亦即此也)
仙人龛 在县西北五里相传仙人吕洞宾韩湘子游
 此宋邵康节侨寓旬月龛有勒石(县/志)
梅峰山 回龙山 俱在县西五里(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86a 页 WYG0551-0649a.png
鸣马山 在县西十里(寰宇/记)
桐峪 在县西二十里峪口有凉水泉(西安/府志)铜洞在县
 西三十里(县/志)
白云洞(马志作/华犁洞)在县西四十里(西安/府志)
安禅岭(禅一/作善)在县西五十里道通镇安(县/志)
鹞子岭 在县西六十里其相近有鎗锋崖又有滂峪
 (西安/府志)
樲峪 在县西七十里(西安/府志)九里坪在县西七十里又有
卷十二 第 86b 页 WYG0551-0649b.png
 说法洞在坪西南(县/志)
象山 狮山 并在县西八十里扈家原南北对峙金
 水从中流出(县/志)县西八十里有马家山(马/志)
杀虎岭(一作沙/狐岭)在县西九十里山高路险绵亘二十馀
 里昔有勇士杀虎于此(西安/府志)沙狐岭绵亘若长城高
 入云端(县志盖按杀虎岭即沙/狐岭 以音近而讹也)
竹凹 在县西九十里(马/志)行者洞在县西九十里(县/志)
上高山 下高山 俱在县西百里连附蕨岭(县/志)
卷十二 第 87a 页 WYG0551-0649c.png
鱼台山 在县西百二十里西接镇安南接湖广界其
 相近有狮子凹(县/册)
三凤山 在县西百三十里中凡七十二洞内有尧山
 洞神女洞白龙祖师洞又有仙人崖苍壁数百仞壁
 间曾有人锤凿樵者见之呼曰尔仙人耶其人即化
 为石(县/志)
文壁山 在县西南五里(西安/府志)
馒头山 在县西南二十里山有仙羊洞常有水昔有
卷十二 第 87b 页 WYG0551-0649d.png
 人于此得道飞升传云即葛洪也去入罗浮山(西安/府志)
舍峪岭 在县西南五十里上有泰山庙又县西南七
 十里有土地岭(县/志)
大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又相近有苇围坡(西安/府志)大山
 峰峦高耸甲于诸山其西有惠家洞前后有门门高
 五丈宽十馀丈可容三四十家东有杨仙洞一名杨
 善洞昔人避寇处(县/志)
剑架岭 在县西南百里(县/志)
卷十二 第 88a 页 WYG0551-0650a.png
七里硖 在县西南百馀里山槐南东西两山壁立相
 向如揖不交合者仅尺馀仰望青天如一线非亭午
 不见日其中一溪南泻水声如雷(县/志)白石崖在县西
 南百二十里(马/志)
五峰山 在县南二十里山有五峰相传为宋时屯兵
 处(西安/府志)
黄毛山 在县南九十里(西安/府志)宽坪在县南百里(马/志)
嵦臼山(嵦艾/平声)在县南百十里(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88b 页 WYG0551-0650b.png
苏峪 在县东南五十里又鹘岭在县东南六十里高
 峻势如鹘起(西安/府志)鹘岭自高八店南六十里道通漫
 川丰阳关石磴盘纡号为崎险(县/志)
擂鼓台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由高八店折而南孤峰
 耸出于诸山中(县/志)
天柱山(一名牛山一/名天竺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县/图)上津县有天
 柱山(隋书地理志郧上津/县今属湖北 西界)天柱山一名牛山在上津
 县北五十里(寰宇/记)上津天柱山绝岩壁立秀出众岭
卷十二 第 89a 页 WYG0551-0650c.png
 有穴名游仙洞洞口有竹数茎寒风凛然人不敢入
 (段成式/名山记)天柱山在山阳壁立万仞上有池(潜确/类书)宋邵
 雍向商守给户帖居此有诗云一簇烟岚锁乱云孤
 高天柱好栖真又有青石峡在县东南九十里(马/志)
 柱山一名天竺山唐罗公远宋邵康节皆隐于此(西/安)
 (府/志)相传吕洞宾曾居此山山有摘星岩摩天岩净瓶
 峰雷神洞昔赵知微有道术中秋积阴不解知微曰
 可登天柱峰玩月及登月色如书下山则风雨如故
卷十二 第 89b 页 WYG0551-0650d.png
 (县志谓按天柱山有因故/上津 在郧西境者误)
香炉山 在县东南百里其相近又有老山坡(西安/府志)
 先生坪在县东南百十里其相近有小龛在两岔口
 (县/志)
土地岭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岭下即漫川其相近有
 大龛楼阁亭院甲于山阳又有藏经洞又去藏经洞
 二里有兴隆洞亦名西洞又去藏经洞三里有千佛
 洞朝阳洞又有龙眼洞在山槐境前后有门可容三
卷十二 第 90a 页 WYG0551-0651a.png
 四十家欲登者用数丈梯始得入(县/志)樱桃凹在县东
 南百二十里(马/志)
任岭 在县东南百三十里与湖广上津接界(县/志)
湘子洞 在县东七里近乾沟亦名湘子洞(县/志)
圈岭(圈一/作卷)在县东二十里山连南北水𣲖东西(县志形/按地)
 (志丰阳县有/圈地疑即此)
双峰山(一名双/乳山)在县东三十里两峰相对其状似乳旧
 又名双乳山其相近有截峪(西安/府志)山在官道南其相
卷十二 第 90b 页 WYG0551-0651b.png
 近有南家垤(县/志)
将台山 在县东四十里高八店又龙头岭在高八店
 东北三里许(县/志)洛峪在县东五十里(西安/府志)
孤山 在县东六十里官道南四围坦平孤峰独耸(西/安)
 (府/志)其相近有凤凰山在中村西有火焰山在中村南
 土石皆赤(县/志)
乾石峡 在县东七十里(马/志)其相近有捷峪又县东七
 十五里有申家垤(县/志)
卷十二 第 91a 页 WYG0551-0651c.png
天台山 在县东八十里盛产梅每遇花开山如缀玉
 (西安/府志)
核桃坪 在县东百五十里(马/志)
华皮原 在县东二百里(西安/府志)与商南接界其相近有
 碾子坪(县/志)
光照山 在县东二百十里其山向阳故名(西安/府志)与湖
 广郧西接界(县/志)
韩墓原 在县东北八十里与商州接界(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91b 页 WYG0551-0651d.png
鱼洞 在县东北百三十里(西安/府志)嘉鱼穴在上津县东
 北百五十里穴口阔三尺常有水(寰宇记县按上津/旧县在 东南则)
 (嘉鱼穴疑/即鱼洞)
 (附/考)青凤山在县西南二百六十里又丰阳山在县南
 二百五十里又鬼岭在县南二百七十里(寰宇记今/按三山)
 (俱无考疑当/属郧西境)葛山在马头山南(西安府志葛按葛河/在县西则 山亦应)
 (在县西疑当因葛洪/仙迹而名然无可考)
金井河(即甲水甲一作夹一/名合河又名金津河)在县西南七十里自镇安
卷十二 第 92a 页 WYG0551-0652a.png
 界流入又东南入湖广郧西界(县/图)上洛甲水东南至
 锡入沔(汉书地理志郧上洛今属商/州锡县今属 西白河界)甲水自径金井
 城南又东径上庸郡北与关柎水合又东南径魏兴
 郡之洵阳南又东右入汉水(水经注属魏上庸郡/治丰阳 今县境)
 阳县有甲水(隋书地理志南丰/阳故城在县)甲河以甲于诸水在
 县西百二十里南流入汉或以方向名旧云夹河非
 是(马/志)金井河一名金津河(西安/府志)自镇安柴家庄东来
 合花水诸河至董家沟合于丰水(县/志)合河以众水所
卷十二 第 92b 页 WYG0551-0652b.png
 会而名又东南流径县南百二十里南入湖广旧上
 津县境共计流三百八十里至甲河关入汉(州/册)
姬家河 在县西百二十里与鱼台山不远西接镇安
 界又葛河亦在县西百二十里其水俱入金井河(县/册)
花水河 在县西南百里自镇安境白石崖东来流入
 合河(县/册)金花交会于城西八十里至乾沟交会因名
 合河(县/志)
牛耳川 在县西六十里(西安/府志)源出太伯山流入金井
卷十二 第 93a 页 WYG0551-0652c.png
 河(县/册)
色河(即关柎水一名平阳水今/名安武水又名下关坊河)在县西三十里自商州
 来南流与丰水合(西安/府志)关柎水自青泥西山南经阳
 亭聚西俗谓之平阳水南合丰乡川水又南入上津
 注甲水(水经注县按阳亭聚在今县北今二水/相合在 境则合处亦旧属上津地也)色河
 源自秦岭流入丰阳河(马/志)关柎色河其上源曰安武
 水又名下关坊河出会刘岭之水经苦竹原土桥子
 仙人龛西流至石碥合于丰水又至县西南六十里
卷十二 第 93b 页 WYG0551-0652d.png
 有马峡滩甚险峻又有樲峪水东南流至县西三十
 里入色河(县/志)
县河(即丰阳川一名丰乡川/又名丰河亦名合河)在县城南即丰乡川也(县/图)
 丰阳川水出弘农丰乡东山西南流经丰乡故城南
 又西南合关柎水(水经注阳丰/乡即丰)县河发源于县东二
 十里卷岭之乾沟逆流而西至石碥又西至岩湾子
 折而南至秤钩湾合安武水又折而东南西合色河
 至丰阳关之黎家湾又西至甲河关入汉又有桐峪
卷十二 第 94a 页 WYG0551-0653a.png
 水自商州黑山寺南来至桐峪店入丰水(县/志)西河在
 县西三里(西安/府志)
箭河 在县南百十里流至黎家湾入合河又有山槐
 水入莲花池东会箭河入合河又有青崖河在县东
 南百二十里源出青石沟流至黎家湾入于合河(县/志)
南水河 在县东南百里发源白崖其流入汉(西安/府志)
漫川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西安/府志)源出鹘岭沟经两岔
 口姚家湾漫川关至沙沟铺入汉(县/志)隋置县以此川
卷十二 第 94b 页 WYG0551-0653b.png
 名(县/册)
龙洞川 罩川 俱在县东南百二十里(西安/府志)接郧西界
 (县/册)
丹水(一名/两河)在县东百五十里与商南接界自州东入县
 境至竹林关与银花水合又银花河在县东八十里
 源出圈岭东流入两河(西安/府志)两河即州河之丹水也
 东路高八店水东流入银花河又东受中村河至竹
 林关入丹江(县志考详/见图)
卷十二 第 95a 页 WYG0551-0653c.png
不溢池 在太初庵旱不涸雨不溢又玉井池在县西
 南南庵门外又浴龙池在县南门外(西安/府志)
仰天池 在县北十里内多莲花香闻数里(西安/府志)
龙泉 在县南三里(西安/府志)
暖水泉 在县东南百二十里冬夏常温(西安/府志)
天鉴泉 在县东北(县/册)舜子均封商生九子卒葬东北
 山之麓原下平畴中二泉涌出秋冬不涸(县/志)
 (附/考)上留交水在县西三里南流入皮谷水(寰宇/记)县有
卷十二 第 95b 页 WYG0551-0653d.png
 勤王河一名救王河以惠指挥勤王于此又有龙马
 池以昔有神马饮水而名(县志交按诸水今俱无考/疑留 水即色河皮谷水)
 (即金井/河也)
  商南县
龙山 在县东北一里与虎山对峙蜿蜒高耸状如龙
 蟠(西安/府志)
虎山 在县西一里蹲踞如虎(马/志)
商洛山 在县南一里(贾/志)
卷十二 第 96a 页 WYG0551-0654a.png
界岭 在县北二十里岭势雄壮登眺甚远(西安/府志)
千丈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接雒南界(西安/府志)
寡山 在县西三里其相近有鸡公峪(西安/府志)索峪在县
 西七里(马/志)
分水岭 在县西十里岭有水东西分流故名(西安/府志)
四条岭 在县西五十里南自清油河入岭登降凡四
 险巇陡峻西至武关三十里其岭与商州接界(县/册)
双庙岭 在县南二十五里上有双庙(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96b 页 WYG0551-0654b.png
吐雾山 在县南七十里其山高峻将雨则有雾起故
 名(雍胜/略)
大岭 在县南八十里为楚豫错壤其东南有木家凹
 (县/册)
青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道通荆襄又笔峰山在青山
 之右壁立万仞形锐如笔为县治案山(西安/府志)发脉于
 角山叠嶂层峦望之甚秀(县/志)
龙王山 在县东二里(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97a 页 WYG0551-0654c.png
鱼难山 在县东八十里山下有水崖高数十丈鱼不
 得过故名(贾/志)与河南淅川接界(县/册)
角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发脉于终南连乎秦岭双峰
 峻耸如笋汉甪里先生隐处故名其相近有四山凹
 (县/册)
丹水(今名两/河水)在县西四十里(县/图)丹水即今之两河水也
 自州境来径县西南一百里曰上两河合银花河水
 又东复径县南四十里曰下两河与沭河商河合又
卷十二 第 97b 页 WYG0551-0654d.png
 东南入淅川界(州/志)自县西雷家洞入境径吕家湾受
 武关河又受清油河水又径县西九十里魏家湾折
 而南流至徐家店受县河水又至梳洗楼去县南一
 百里又折而东出境入淅川界计流本境二百二十
 里(州/册)师婆潭在县西南五十里不静潭在县南九十
 里近梳洗楼即丹水下流(西安府志/详见图考)
清油河 在县西三十里(西安/府志)源出雒南花獐坪自西
 北入境纳武关以东之水南流径县西至魏家湾共
卷十二 第 98a 页 WYG0551-0655a.png
 计流七十里入丹水(州/册)
沐河(一名/县河)在县东门外源出县东北西南流入两河(县/图)
 沐河即县河发源于卢氏之果岭南流五十里入境
 又径县西南流四十里至徐家店入丹水又有宝于
 河俗讹为保子河在县南十里发源于湿地流入县
 河又有索峪河在县西七里源出县西北马家崖流
 三十里入县河(州/册)
商河(一名/囚河)在县西南八十里或讹为囚河东流入两河
卷十二 第 98b 页 WYG0551-0655b.png
 (西安/府志)
湘河 在县西南百里萡河在县西南百四十里(西安/府志)
 湘河源出商州范家山入县境流九十里入丹水又
 萡河源出县西南索家沟之龙潭流五十里入湘河
 (县/册)
滔河 在县西南百七十里发源郧阳自县西南入境
 径大竹园又经秦家漫东流一百五十里入淅川界
 (州/册)
卷十二 第 99a 页 WYG0551-0655c.png
上扶川 在县南百里中扶川在县南百五十里下扶
 川在县南二百里(西安/府志)
富水河 在县东二十五里亦发源卢氏之界岭自东
 北入境南流至富水关六十里又东流三十里入于
 河南淅川之淇河(州/册)
龙潭 在县西五十里石上一潭傍流不入其深莫测
 (州/册)
史家潭 在县南十里(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99b 页 WYG0551-0655d.png
花子潭(子一作字又/名风雨雷潭)在县西南百三十里(西安/府志)有三潭
 相连俱在石上每潭周十馀丈两傍悬崖下瞰形势
 险恶亦名风雨雷潭俗传至其地者稍不敬其中即
 雷声隐隐潭水随溢(县/册)
三角池 在县南十五里其形三角中多鱼鳖(西安/府志)
五娘沟(娘一/作狼)在县西北三里又捉马沟在县西十里又
 鞦韆沟石槽沟俱在县西四十里又马槽沟在县东
 北五里(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100a 页 WYG0551-0656a.png
南龙庄泉 在县北三十里石岭上周数丈每天欲雨
 泉必起雾旱祷多应(州/册)
  同州
商原(即商颜一名许原许一作浒又名/高原又名铁䥥山又名长虹岭)在州北二十五
 里(西安/府志)水经注云洛水南经商原西俗所谓许原(寰/宇)
 (记/)冯翊有商原所谓商颜(通典即冯翊/故城 今治)许原一名长
 虹岭又名铁䥥山西尽州境绝于雒东经朝邑绝于
 河延袤八十馀里(贾/志)许原一名高原其地宽平自蒲
卷十二 第 100b 页 WYG0551-0656b.png
 城连朝邑界近沮水之浒又名浒原(雍胜略县亦/见朝邑)
黄堆山 在州西广德元年党项寇同州郭子仪败之
 于黄堆山即此(州/册)
沙苑(一名沙阜又名/沙泽又名沙海)在州南十二里一名沙阜东西八
 十里南北三十里后魏大统三年周太祖与高欢战
 于沙苑大破之人栽一树以表其功今树往往犹存
 (元和/志)唐置沙苑监在冯翊朝邑两县界唐末废周显
 德二年于苑内牧马在州南二十五里(寰宇/记)沙苑在
卷十二 第 101a 页 WYG0551-0656c.png
 州南雒渭之间亦名沙海亦名沙泽其中坌起者曰
 沙阜东跨朝邑西至渭南南连华州其沙随风流徙
 不可耕植唐置沙苑监宋初置牧龙坊今为马坊里
 明初为郭驸马草地隆庆间有司议加赋民控于朝
 得免近时居民茭牧其中多树果蓏佳于他产(州志/ 亦)
 (见朝/邑县)
洛水 在州西南五里(州/册)自澄城蒲城界来南径商原
 又径州南沙阜北东入朝邑界(禹贡锥指/详见图考)
卷十二 第 101b 页 WYG0551-0656d.png
渭水 在州南三十五里自渭南华州界流入又东入
 朝邑华阴界(州/册)渭水东经平舒城北水之阳即怀德
 县界(水经注汉详见图考平舒城今/属华阴 怀德县今属朝邑)
赤岸泽 在州西南(县/图)贞观中自京师东赤岸泽移马
 牧于秦渭(元和/志)泽在长安东北冯翊西南道里适中
 之地今湮(县/册)
白马池 在州西南三十里(西安/府志)
清池 在州西南四十里周二里池水涟漪可爱其相
卷十二 第 102a 页 WYG0551-0657a.png
 近有莲花池周五里旧多莲今渐堙废(西安/府志)
泉井 在州学前南城下有三穴又东门井在城东门
 外又西门井在城西门外城中井水咸苦民多汲此
 (西安/府志)牛存节为鄜州留后朱友谦叛附于晋与岐兵
 合围日久同州水咸而无井欲以渴疲之存节祷而
 择地凿井八十皆甘可食友谦卒不能下(五代史牛/存节传)
䥥山七泉 俱在州北䥥山之麓曰西渠泉又西曰坡
 底泉又西曰汉村泉义井泉新庄泉冯村泉平王寨
卷十二 第 102b 页 WYG0551-0657b.png
 泉(州/志)
红善泉 在州西南四十里又州西南五十里有苏村
 泉又稍西有北庄泉(西安/府志)
九龙泉(一名九龙池/又名鹅鸭池)在州南八里沙苑(州/册)泉有九穴同
 为一注因名九龙今谓之鹅鸭池(寰宇/记)九泉同流州
 所由得名也钟而为池名九龙池广袤五顷今渐堙
 废(州/志)
 (附/考)同州有洱泉(郡县志无按洱/音耳泉 考)
卷十二 第 103a 页 WYG0551-0657c.png
  朝邑县
华原山(即彊梁原/一名朝坂)在县西门外又紫阳山在县西南三
 里有灵应观(贾/志)朝邑县有朝坂(隋书地/理志)朝邑县以北
 据朝坂名(元和/志)水经注云洛水东南历彊梁原俗谓
 之朝坂(寰宇/记)华原绕县西而北以绝于河古河堧也
 一名朝坂亦谓之华原山(同州/志)邑人刘星柱云有人
 于地中得古碑乃莘原也世称华原疑误又紫阳山
 接华原西折而入于同州几二十里盖即华原之杰
卷十二 第 103b 页 WYG0551-0657d.png
 出者(县/志)
铁镰山(即许原一/名长虹岭)在县北四十里西接州境东绝于河
 即许原也又名长虹岭(县志州详/见同)
沙苑(一名/沙阜)在县西南二十五里(县/图)沙苑一名沙阜其阜
 东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寰宇/记)在洛渭之间东起县
 界西跨同州至于渭南在县境者三十里(县志州详/见同)
黄河 在县东七里自合阳界流入与山西蒲州接界
 又南入华阴界(县/册)朝邑县有黄河(金史地/理志)自龙门而
卷十二 第 104a 页 WYG0551-0658a.png
 来历韩城合阳经本县临晋关转经潼关界(雍胜/略)
 河旧自合阳入朝邑东境南至大庆关东滨蒲州城
 故曰蒲津禹贡所谓西河也南至金龙渡为河与洛
 渭交汇之处世称三河口去县东南三十里(州/志)自明
 成化中洛水崩于河河之害十倍于前隆庆三年浸
 县东门万历六年浸太阳诸聚落七年越大庆关浸
 淫西出乔家滩三徙两阳村浸其半至十二年三河
 口亦在洪流中矣(县志考详/见图)
卷十二 第 104b 页 WYG0551-0658b.png
金水河(即洽/水)在县北五十里苦泉东北五里自合阳界
 南流六十馀里入县界又东流径洿峪镇入于河(县/志)
 (合详见/ 阳县)
洛水 在县南五里自本州界流入又东南入河(县/册)
 水旧流自县南之赵渡镇径华阴西北葫芦滩入渭
 明成化中洛水改流东过赵渡镇南径趋于河不复
 入渭矣(县志考详/见图)
渭水 在县南四十里自同州界来又东至华阴界入
卷十二 第 105a 页 WYG0551-0658c.png
 河(县/册)渭水又东径长城北又东至华阴界(水经/注)朝邑
 县有渭水(金史地理志/ 详见图考)
小盐池 在县西北十五里(县/志)县有小池有盐(唐书地/理志)
 在苦泉南二十里钟水一区旱时可煮水成盐今不
 恒有(西安/府志)
太白池 在县西南四十里周十里洞然深黑常有云
 气(西安/府志)池多莲开时游览不绝又北五里有麻子池
 旱则竭潦则溢又西北有莲花池近为风沙所没(县/志)
卷十二 第 105b 页 WYG0551-0658d.png
马园井 在城内西南隅其水甘美他井不及邑人赖
 以汲饮(西安/府志)
䥥山五泉 大奇泉在县西北又西为象底泉又西为
 蔡庄泉(西安/府志)苦泉在县西北三十里许其水咸苦羊
 饮之肥今于泉侧置羊牧故谚云苦泉羊洛水浆(元/和)
 (志/)苦泉亦名双泉今皆为民田(县/志)
  合阳县
梁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东西横亘逶迤最远望之如
卷十二 第 106a 页 WYG0551-0659a.png
 屋梁(雍胜/略)徐水出西北梁山(水经/注)山上有石室罗汉
 洞有泉曰天井曰龙泉曰圣水泉祷雨辄应又有东
 西峪洽河桥头河二水出焉山与韩城县接界(县志/ 详)
 (见韩/城县)
方山 在县北四十里形如覆斗(西安/府志)
太乐仙人洞 在县西北三十里洽水北(县/志)
丹阳洞(一名老/君洞)在县西二里或谓之老君洞洞口多款
 冬花俗传为仙植(县/志)
卷十二 第 106b 页 WYG0551-0659b.png
仙公原 在县西南五十里相传为汉杨宝辟榖于此
 (贾/志)
乳罗山(一作苧/萝山)在县南三十里俗讹为苧萝山有洞亦
 讹为西施洞(县/册)相传有人过此山拾一卵青色置箱
 中后化为蛇名曰乳罗故山名因之(西安/府志)上有笔架
 峰邑进士仵魁倡众筑墩排列俨若笔架(县/志)
飞浮山(一名/非山)在县东南四十里(县/图)合阳有非山(金史地/理志)
 山在黄河中俗传与河水为升降上有子夏石室(雍/胜)
卷十二 第 107a 页 WYG0551-0659c.png
 (略/)
翊教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百良河侧(县/志)
黄河 在县东四十里自韩城界流入与山西临晋县
 分界又南入朝邑界(县/志)河水自合陶渠水又南徐水
 注之又南径子夏石室又南过汾阴县西又径合阳
 城东又南瀵水入焉又南径陶城西(水经注阴详见/图考汾 今属)
 (荣河县陶城/今属临晋县)
百良河 在县东北三十里东南流入黄河(县/志)
卷十二 第 107b 页 WYG0551-0659d.png
桥头河(即徐水又/名腰带水)在县北十五里(西安/府志)徐水出西北梁
 山东南流径汉武帝登仙宫东东南流绝彊梁石径
 刘仲城北又东南径子夏陵北东入河(水经/注)桥头河
 源出梁山东峪径城东北入河即徐水也顺治中邑
 人雷学谦引水西流环城而东如围带又名腰带水
 (县/志)
金水河(即洽水一/名瀵水)在县西北三十里又东南入朝邑界
 (县/图)在洽之阳(诗经/大雅)洽水名在今同州合阳县今流已
卷十二 第 108a 页 WYG0551-0660a.png
 绝故去水而加邑(朱/传)应劭曰县在合水之阳(汉书地/理志)
 城北有北瀵水南去二水各数里其水东径其城内
 东入于河又城南侧中有瀵水东南出城注于河城
 南又有瀵水东流注于河即合水也县取名焉(水经/注)
 按中瀵水蒲地瀵水与南瀵水俱在旧河西县南五
 里今合阳县界(元和志县河西/故城在 东南)瀵水总发源黄河西
 岸平地(寰宇/记)洽河源出梁山西峪东流注于黄河汉
 永平间流绝今有乾河村其后复流邑人重之呼为
卷十二 第 108b 页 WYG0551-0660b.png
 金水(雍胜/略)世传宋太祖游关西经此得疾夜梦金甲
 神人以金盔酌水饮之而愈遂呼为金水(西安/府志)县有
 王村瀵鲤瀵东鲤瀵渤池瀵夏阳瀵叶梦熊曰合之
 为瀵泉者五去河仅数武涌出地尺许清冽迥异(县/志)
大峪河 在县西二十里与澄城接界其流甚清西南
 入于洛(贾/志)
阳班湫(即刳首水又/名洿谷水)在县东南五十里(县/志)文公七年秦
 败晋于令狐至于刳首(左/传)合阳有刳首水(通/典)合阳县
卷十二 第 109a 页 WYG0551-0660c.png
 有阳班湫贞元四年堰洿谷水成(唐书地/理志)瀵水与刳
 首水相近(寰宇/记)朝邑东北有刳谷镇以近刳谷口而
 名(朝邑/志)
官池 在县治南近城(县/志)
雁尾沟 在县西二十里(西安/府志)
溢井 在县西南二十里井溢寨寨有眢井明嘉靖二
 十年忽溢突于平地自下而上三百尺许盖亦瀵水
 之旁出者(县/志)
卷十二 第 109b 页 WYG0551-0660d.png
白泉 温泉 灰泉 俱在县东南四十里夏阳村今
 没于河(县/志)
  澄城县
社公山 在县北五十里有社公社母庙(县/志)
将军山 在县北六十里上有秦武安君白起庙山南
 有村曰社田相传为起食邑居民有白姓者或其苗
 裔欤(县/志)
界头山 在县北七十里接洛川界(县/志)
卷十二 第 110a 页 WYG0551-0661a.png
石楼山 在县北七十里山形如楼其相近有柏谷旧
 多柏(西安/府志)
壶梯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云雾集辄雨(西安/府志)县西北
 五十里有云门谷谷口若门水气如云故名(雍胜/略)
石门山 在县西北七十五里(县/图)其麓有风洞一名风
 谷其深叵测天将风洞中先有声响振岩谷风欲息
 则其响如初又相近有麻林陂山又有红罗谷土色
 多红故名(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110b 页 WYG0551-0661b.png
金沙谷(一名/金溪)在县西三里相传佛图澄游息于此(西安/府志)
 一名金溪(县/册)
伏凤山 在县西二十里(西安/府志)
临高原 在县南五十里(县/志)李忠襄公显忠初仕金知
 同州以计执金撒离喝密图南归后由汉村经临高
 原奔夏(宋名臣/言行录)原有泉曰龙泉味甘如醴隋文帝在
 同州每取致焉(西安/府志)
武帝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西安/府志)相传汉武帝游梁山
卷十二 第 111a 页 WYG0551-0661c.png
 经此土人立庙祀之(县/志)
洛水 在县西二十里自白水界来又东南入蒲城界
 (禹贡/锥指)武帝时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下(汉书沟/洫志)
 即漆沮水徵即澄城也(颜师/古注)洛水自白水入县西北
 隅南受玉泉水又南受长宁河盖云门红罗二谷水
 所会也又南受县西河则甘泉隋公泉澄泉洗肠泉
 搠鎗泉诸水所会又东南有扑地河即合之大峪水
 自东北南流西受龙泉水同入于洛(县志考详/见图)
卷十二 第 111b 页 WYG0551-0661d.png
玉泉水 在县西北五十里老树偃仰怪石巉岩泉随
 崖下莹洁如玉隆冬水芹夹岸不啻春夏泉下又有
 蔬圃药畦引流灌溉元西台御史潘汝劼来游有诗
 (县/志)
长宁河(一名三/娘子川)在县西北四十里即云门红罗二谷水
 之所会也以流径长宁城故名长宁河西南流入于
 洛(西安/府志)云门谷水源出澄城县界(寰宇/记)三娘子川在
 县西北三十里源出宜君界麻林坡沟底会云门红
卷十二 第 112a 页 WYG0551-0662a.png
 罗二水入长宁河又有阴泉水在县西北三十里泉
 自崖阴出味极甘冽东南流入长宁河(县/册)
县西河(即酒泉一/名甘泉)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图)王巡虢守虢公
 为王宫于玤王与之酒泉(左/传)酒泉周邑今同州有甘
 泉出匮谷中造酒尤美名酒泉(杜/注)甘泉水出匮谷其
 水甘美堪造酒(寰宇/记)甘泉水俗名县西河会县西诸
 泉入于洛又隋公泉在县西北三里许其水清澈可
 爱东南流入甘泉水(县/志)隋文帝避暑时宫娃浴此故
卷十二 第 112b 页 WYG0551-0662b.png
 名(西安/府志)
澄泉水(澄一作澄/又名官泉)在县西三里县以此名源出大庆里
 西庄涧中(雍胜/略)源洁流清酿酒香美人多用之会甘
 泉入洛(雍大/记)在三里涧中又名官泉(县/志)
洗肠泉水 在县西三里相传晋高僧佛图澄洗肠于
 此(名山/记)在三里涧南百馀步金沙谷下油腻如星浮
 水面旱祷有应(县/志)
搠枪泉水 在县南三里相传汉光武北征时搠枪得
卷十二 第 113a 页 WYG0551-0662c.png
 泉故名(潜确/类书)
大峪河(一名扑地河又名李/家河俗名薄底河)在县东二十里源出界头
 山与合阳分界至蒲城入洛亦名扑地河俗讹为薄
 底河又谓之李家河(县/册)
溢池 在县西北七十里注而不溢故名(西安/府志)
芳泉 在城中邑旧无水远汲三里涧中弘治间知县
 徐政即预备仓凿一井深三百六十尺命曰芳泉又
 徐公井亦在城中嘉靖丙午知县徐效贤择隙地凿
卷十二 第 113b 页 WYG0551-0662d.png
 四井邑人取汲称便号徐公井又有双泉嘉靖庚戍
 知县敖佐因城中水咸即社稷坛凿二井其水清甘
 (县/志)
温泉(一名帝/喾泉)在县东北十五里(西安/府志)泉有三源奇川泻
 注西注于洛又曰帝喾温泉(寰宇/记)三源并出将军山
 麓合为一流中隔土岭一里凿引达县可以利民或
 疑即古之温泉然非入洛之水也(县/志)
  韩城县
卷十二 第 114a 页 WYG0551-0663a.png
梁山 在县西北九十里(禹贡/锥指)治梁及岐(书经/禹贡)梁山在雍
 州(孔/传)奕奕梁山维禹甸之(诗经/大雅)梁山韩之镇也今在
 同州韩城县(朱/传)成公五年梁山崩(春/秋)梁山河上山(公/羊)
 (传/)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榖梁/传)禹贡梁山在左冯
 翊夏阳县西北(汉书地理志县夏/阳故城在今 南)山在夏阳县西临
 于河上(魏土/地记)河水又南径梁山原原自山东南出河
 晋之望也(水经/注)关内道名山曰梁山(唐十/道志)韩城县有
 梁山(唐书地/理志)大梁山在韩城县西五里又有小梁山
卷十二 第 114b 页 WYG0551-0663b.png
 (寰宇记治按雍录云梁山在雍州见于诗书者凡两/出禹贡 梁及岐此梁山在韩城县诗所云维禹甸)
 (之者是也太王去邠踰梁山在奉天西非禹贡之梁/矣奉天梁山距冂州治五百里诸家多混合言之误)
 (乂按梁山延亘甚远自合阳西北又迤/北抵韩城西北之麻线岭皆梁山也)
龙门山 在县东北六十里(县志考详/见图)
凤凰山 在县北四十里(县/图)
铧镃山 在县北七十里即龙门西山(县/册)
大象山 在县西北二里出西郭即得山麓澽水南旋
 山势起伏如象之饮于潭(解拙存/名胜志)龙门山延亘而南
卷十二 第 115a 页 WYG0551-0663c.png
 与之相接(县/志)狮岭山在象山南形如狮子临于潭水
 躨跜欲动(县续/志)
苏山 在县西北五里许有汉苏武墓故以名山古径
 盘曲而上有老柏三百馀柯皆南向其麓多柿树霜
 后满山红色可爱(县/志)
横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迤川西北群峰沓互宅中邃
 处为横山石奇如砌涧底泉声弄筑振环山有石洞
 昔道士郝净元羽化其中遗书锢碑底为人斸取其
卷十二 第 115b 页 WYG0551-0663d.png
 藏书穴丹灶至今俱存(名胜/志)文家岭在县西北二十
 里文水北岭之南有黄花峪(县/图)
三峡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图)横溪水出三累山其山
 层密三成故俗以三累名山山下水际有二石室盖
 隐者故居又崌谷侧溪西北皆有石室昔子夏教西
 河疑即此也(水经注即按崌谷水经三峡山南则三/累山疑 今之三峡山也又横溪水疑)
 (即今之/洫水)
柏林洞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又猿山在县西北五十
卷十二 第 116a 页 WYG0551-0664a.png
 里其东北有虾蟆坎(县/图)
牡丹山 在县西北六十里多产牡丹开时红紫满山
 香闻数十里土人采以当薪又有牡丹坪在渚北村
 西北亦多牡丹(县续/志)
五池山 在县西北万峰中为岑凡五深岩邃谷人迹
 罕至北池最远去县可百二十里西池次之东南池
 又次之中池稍近亦且八十里俱有泉俗名海眼山
 多松中池尤胜自麓及巅青葱夹路幽绝人寰旧志
卷十二 第 116b 页 WYG0551-0664b.png
 称为五峙者误也(县续/志)
安国岭 在县西北(县/册)
朱砂岭 在县西北百十里盘水所出(县/图)
麻线岭 在县西北百二十里与雒川县分界明成化
 八年参议严宪凿山开道以通饷运(县志川亦/见洛 县)
神道岭 在县西北百二十里与宜川县接界(县续/志)
土岭 在县西三十五里(县/图)
牛心峡 在县西四十五里薛峰镇西(县/册)峡势甚奇其
卷十二 第 117a 页 WYG0551-0664c.png
 左怪石巉然两水汇处急流如横幅练(名胜/志)
天鷷头 在县西五十五里薛峰镇西北(县/册)峰不高而
 娟秀一川景色尽在望中松树尤多葱郁(名胜/志)
锦石门 在县西六十里薛峰镇南(县/册)老石成围森然
 如楔涧水沄沄野趣甚旷(名胜/志)
韩原 在县西南八里(括地/志)僖公十五年秦晋战于韩
 原(左/传)即所谓少梁也(雍胜/略)
高门原(一名马/门原)在县西南二十里(贾/志)司马靳葬华池孙
卷十二 第 117b 页 WYG0551-0664d.png
 昌葬高门(司马迁/自序)陶渠水南径高门南盖层阜堕缺
 故流东门之称今高门东去华池三里(水经/注)高门原
 俗名马门原在县西南十八里(括地/志)原在芝川西北
 梁山之麓有层阜秀出云表(县/志)
巍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孤峰独耸而最高(县/册)登巍山
 上群峰皆拱揖山椒无树老石班然谚云华山高只
 值巍山腰地势可知矣(名胜/志)
香山(香一/作方)在县西南五十里以唐白少傅得名俗讹为
卷十二 第 118a 页 WYG0551-0665a.png
 方山(县续/志)
马头山 在县南十五里形𩔖马首故名(县旧/志)
 (附/考)苏代曰茂居秦自崤塞至鬼谷皆明知之(史记廿/茂传)
 韩城县有鬼谷(隋书地理志/按此谷无考)
黄河 在县东十五里自宜川界流入与山西河津荣
 河分界又南入合阳界(县/图)河水南出龙门口又南右
 合畅谷水又南径梁山原东又南崌谷水注之又南
 右合陶渠水昔魏文侯与吴起浮河而下美河山之
卷十二 第 118b 页 WYG0551-0665b.png
 固即于此也(水经/注)河自龙门而南距合阳不百里河
 堧多客土遇潦辄溃与荣河县接界即韩信以木罂
 渡军击魏处(县志考详/见图)
错开河(一名治/户川)在县东北七十里龙门山北有河口略
 似龙门而不能通相传鲧治水时所凿今名错开河
 (县/册)错开河由龙门而上六七里曰金门其西有涧曰
 治户川川口颇多镌迹在昔金门未辟崇伯不谙水
 性意欲使河直行东北故失利耳书云鲧堙洪水疑
卷十二 第 119a 页 WYG0551-0665c.png
 即谓此也(卫氏地/图记)
盘水(即畅/谷水)在县西北百十里(县/册)畅谷水自溪东南流径
 夏阳县西北东南注于河(水经/注)盘水源出朱砂岭历
 县北相公殿径冯峰口东过薛曲里煖水自西南入
 焉又南过带村东入于河又县北二十里盘水之南
 有文水一名汀水一名万泉东流至吴村又至开化
 寺前合盘水入于河(县/志)
谷水 在县西北四里源出苏山东流至留庄入河(县/图)
卷十二 第 119b 页 WYG0551-0665d.png
澽水(即崌/谷水)在县西南一里(县/图)崌谷水出县西北梁山东
 南流横溪注之水出三累山细水东流注于崌谷水
 东南径夏阳故城北又东南流入于河(水经/注)出自西
 山东南流二十二里入黄河(雍胜/略)澽水源出麻线岭
 东流为白马潭受七水入河(贾/志)澽水出麻线岭东流
 过石门离水自南入焉又东过景封峪水自北入焉
 又东北过土岭洫水自西北入焉又东出土门岸高
 口窄水势迅急过邑城西转而南其势益激涧水自
卷十二 第 120a 页 WYG0551-0666a.png
 西入焉又南过陈村□水自西入焉又南过马头山
 潦水自西入焉又南过少梁浍水自西入焉又南合
 芝水入于河(县/志)白马潭在县西七十里(西安/府志)
芝水(即陶/渠水)在县西二十三里源出香山(贾/志)陶渠水出西
 北梁山东南径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南又南径高门
 南又东南径华池南又东南径夏阳县故城南又历
 高阳宫北又东南径司马子长墓北又东南流入河
 (水经/注)芝川河源出方山东南流诸山水自西南来会
卷十二 第 120b 页 WYG0551-0666b.png
 踰高家坡潗水自北入焉又东过铧薛澻水自西南
 来入焉又东过吕庄沆水自西北来入焉又东过芝
 川镇南司马祠北同澽水入于河(县/志)芝川在韩城县
 南二十里东流入黄河(雍胜/略)丹阳观碑汉武帝时得
 芝草于此遂称芝川(县续/志)
灵潭(一名青/龙潭)在县西三里峪有潭渊然巉岩之下将雨
 则絮絮云升相传有龙潜焉山半飞阁岿然松老莓
 苔如绣旱祷辄应又名青龙潭(县续/志)
卷十二 第 121a 页 WYG0551-0666c.png
铜底井 在县城东北(西安/府志)
独泉 在县北百二十里(西安/府志)
石井 在县西北十里(西安/府志)
马杓泉 在县西十二里源出石罅以形似名(西安/府志)
天城泉 在县西四十里天城堡(西安/府志)
龙泉 在县南三里澽水之阴龙王座下冬夏澄碧伏
 流汇庙前为方池有松偃盖以滃然出云为雨候(名/胜)
 (志/)岁旱祷雨有应(西安/府志)
卷十二 第 121b 页 WYG0551-0666d.png
北泉 在县南芝川镇西张中丞士佩筑北圃自为记
 图画刻石称一方名胜(县续/志)
河渎泉 在县东五里(县/图)
 
 
 
 
 陜西通志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