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551-019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卷五
  建置四

隋氏改州为郡高祖受命改郡为州自隋季丧乱权置
州郡倍于开皇大业之间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
河形便分为十道曰关内道曰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
又分天下为十五道曰京畿关内道山南东道山南西
卷五 第 1b 页 WYG0551-0199b.png
(旧唐书/地理志)凡州郡县无所更置者皆仍隋旧(唐书地理/志 按通)
 (典京畿道领京兆华阴冯翊扶风新平等郡关内道/领延安榆林五原朔方等郡而新旧唐书不分列京)
 (畿道仍以关内道/统诸郡今仍之)
关内道 古雍州之境京兆至绥银等州东距河西抵
 陇坂南据终南之山北边沙漠又开元中以近畿之
 州同华岐蒲为四辅(唐六/典)上都初曰京城天宝元年
 曰西京至德二载曰中京上元二年复曰西京肃宗
 元年曰上都(唐书地/理志)天授二年置鸿宜鼎稷等州制
卷五 第 2a 页 WYG0551-0200a.png
 云京兆之地一州独治事多拥滞宜令雍州管内析
 置五州(文苑/英华)
京兆府京兆郡 隋京兆郡武德元年改雍州天授元
 年改京兆郡其年复旧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
 (旧唐书/地理志)京兆郡领县二十(唐书地理志属按天祐/中仍以奉先 𨽻同州)
 京兆即隋大兴城(宋敏求/长安志)
万年 周万年县隋改大兴武德元年复为万年乾封
 元年分置明堂县理永乐坊长安三年废天宝七年
卷五 第 2b 页 WYG0551-0200b.png
 改为咸宁乾元元年复名万年(元和/志)
长安 乾封元年分置乾封县理怀真坊长安三年废
 (元和志置按文苑英华作总章/元年析 二县无元和志异)皇城南大街曰朱雀
 街东万年县领之西长安县领之(旧唐书/地理志)城内为京
 县(唐六/典)
咸阳 隋废县武德二年复分泾阳置初治鲍桥其年
 移治杜邮(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徙白起堡六年又徙便
 桥西北即今县(宋敏求/长安志)
卷五 第 3a 页 WYG0551-0200c.png
兴平 隋始平县天授二年隶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景龙四年送金城公主于此因改金城至德二年改
 兴平县(旧唐书/地理志)景龙四年改金城移治马嵬故城复
 还故治改为兴平寻复为金城今又为兴平(括地/志)
云阳 武德元年析置石门县三年以石门温秀置泉
 州贞观元年州废省温秀更石门曰云阳云阳曰池
 阳八年省云阳更池阳曰云阳天授二年以云阳置
 鼎州大足元年州废(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移云阳于县
卷五 第 3b 页 WYG0551-0200d.png
 南十五里治水冲城(寰宇/记)云阳镇在泾阳县北三十
 里即旧云阳县长街镇在泾阳县北五十里即故鼎
 州(泾阳/县志)
泾阳 隋县天授二年𨽻鼎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书地)
 (理/志)
三原 武德四年移治清父南故任城改为池阳六年
 又移故所改置华池县仍分置三原县属北泉州贞
 观二年废三原仍改华池为三原县属雍州天授元
卷五 第 4a 页 WYG0551-0201a.png
 年改𨽻鼎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旧唐书地理志志/按北泉州新唐)
 (作泉州清父南雍/大记作清水谷)
渭南 武德元年𨽻华州五年还𨽻雍州天授二年析
 渭南庆山置鸿门县以渭南庆山等县置鸿州寻省
 鸿门大足元年州废开元二十五年更置(唐书地/理志)
 授中于零口置鸿州(渭南/县志)
昭应 隋新丰县治古新丰城北垂拱二年改为庆山
 县神龙元年复为新丰天宝二年分新丰万年置会
卷五 第 4b 页 WYG0551-0201b.png
 昌县七载省新丰县改会昌为昭应治温泉宫北(旧/唐)
 (书地/理志)昭应在骊山下庆山在东北(临潼/县志)
高陵 隋县天授二年𨽻鸿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志)
 武德元年析置鹿苑县贞观元年省(唐书地/理志)鹿台城
 在县南二十五里有果园名鹿苑唐置县(贾/志)
同官 属宜州贞观十七年改属雍州天授二年改属
 宜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旧唐书/地理志)
富平 隋县天授二年隶宜州大足元年还𨽻雍州(旧/唐)
卷五 第 5a 页 WYG0551-0201c.png
 (书地/理志)开元间徙富平县于义亭城即旧县地在今富
 平东北十里(贾/志)
蓝田 武德二年析置白鹿县三年更曰宁民又析蓝
 田置玉山县贞观三年皆省(唐书地/理志)宁民故城在蓝
 田西南三十二里玉山故城在县东四十三里今名
 万金堡(宋敏求/长安志)
鄠 京兆郡领鄠县(唐书地/理志)
奉天 文明元年析醴泉置乾宁二年以县治乾州及
卷五 第 5b 页 WYG0551-0201d.png
 覃王出镇又以畿内之好畤武功盩厔醴泉𨽻之(唐/书)
 (地理/志)奉天县文明元年以管乾陵分醴泉置天授二
 年𨽻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书/地理志)唐乾宁二年改
 置乾州以在长安西北隅故名(贾/志)
好畤 故上宜武德二年析醴泉置好畤贞观八年废
 上宜入岐阳二十一年省好畤岐阳复置上宜又更
 上宜曰好畤(唐书地/理志)好畤武德二年置属雍州三年
 改隶稷州贞观元年复属雍州天授二年改隶稷州
卷五 第 6a 页 WYG0551-0202a.png
 大足元年还属雍州(旧唐书/地理志)唐置好畤县于漠谷东
 南今奉天西北六里隋太子庄陵城是(宋敏求/长安志)
武功 武德三年以武功置稷州又析始平置扶风县
 贞观元年州废省扶风天授二年复置稷州大足元
 年州废(唐书地/理志)武功大足元年属雍州(旧唐书/地理志)武德
 三年置稷州因后稷所封为名贞观元年废州以县
 属京兆(元和/志)
醴泉 武德九年析置温秀县后省醴泉贞观十年析
卷五 第 6b 页 WYG0551-0202b.png
 云阳咸阳复置(唐书地/理志)天授元年改隶鼎州大足元
 年还雍州(旧唐书/地理志)醴泉城在县北十里即古仲桥城
 贞观十一年置今为泔北镇温秀岭在县东北四十
 里武德元年析置温秀县(贾/志)
华原 义宁元年以华原置宜君郡武德元年曰宜州
 贞观十七年州废以华原隶雍州垂拱二年更华原
 曰永安天授二年复置宜州大足元年州废神龙元
 年复永安曰华原天祐二年李茂贞墨制以县置耀
卷五 第 7a 页 WYG0551-0202c.png
 州(唐书地/理志)华原在耀州北五里(冯/志)
美原 旧宜州土门县贞观十七年废咸亨二年又置
 改为美原县天授二年又属宜州大足元年还属雍
 州(旧唐/志)天祐二年李茂贞墨制以县置鼎州(唐书地/理志)
 富平县东北六十里有美原故城唐改土门为美原
 即此(耀州/志)
华州华阴郡 上辅义宁元年析京兆郡之郑华阴置
 垂拱二年曰大州神龙元年复故名上元二年又更
卷五 第 7b 页 WYG0551-0202d.png
 名大州宝应元年复故名乾宁四年曰兴德府光化
 三年复为州县四(唐书地/理志)
郑 开皇四年县移于废华州城唐武德四年自州城
 移于州东一里兴元元年仍移县于州西三里官路
 南(县道/记)
华阴 垂拱元年更名仙掌天授二年析置潼津县在
 关口后隶虢州圣历二年来属长安中省神龙元年
 复曰华阴上元二年曰太阴宝应元年复故名(唐书/地理)
卷五 第 8a 页 WYG0551-0203a.png
 (志/)潼津故县令废为驿(贾志太按寰宇记作宝历/中改 阴宜以唐志为正)
下邽 本隶同州垂拱元年来属(唐书地理志县按下/邽在今渭南 北)
栎阳 故万年隶雍州武德元年更名又析置平陵县
 二年更平陵曰粟邑贞观八年省天祐三年来属(唐/书)
 (地理/志)贞观八年废粟邑并栎阳天授三年隶鸿州大
 足元年还隶雍州(旧唐书/地理志)粟邑废镇在栎阳县东四
 十里石川河东(宋敏求长安志东按栎/阳在今临潼县 北)
同州冯翊郡 上辅隋冯翊郡武德元年改为同州天
卷五 第 8b 页 WYG0551-0203b.png
 宝元年改冯翊郡乾元元年复为同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八
 (唐书地/理志)
冯翊 武德九年析置临沮县贞观九年省(唐书地/理志)
朝邑 武德三年析置河滨县贞观元年省乾元三年
 曰西河隶河中府大历三年复为朝邑还隶同州(唐/书)
 (地理/志)
韩城 武德八年徙置西韩州贞观八年州废以韩城
 来属天祐二年更名韩原(唐书地/理志)
卷五 第 9a 页 WYG0551-0203c.png
合阳 武德八年西韩州领合阳县贞观八年废西韩
 州县还属同州(旧唐书/地理志)
夏阳 武德三年分合阳置河西县又于县置西韩州
 贞观八年废州以县属同州乾元三年改为夏阳(元/和)
 (志/)乾元三年隶河中府后复来属(唐地/理志)夏阳故城在
 合阳县东南四十里(合阳/县志)
白水 白水隋县(旧唐书/地理志)唐冯翊郡白水县(唐书地/理志)
澄城 武德三年析置长宁县贞观八年省(唐书地/理志)
卷五 第 9b 页 WYG0551-0203d.png
 宁城在澄城西北四十里长宁河南故址犹存(澄城/县志)
奉先 本属同州开元四年以县置桥陵改为奉先县
 属京兆(元和/志)天祐三年来属(唐书地/理志)奉先故城在蒲
 城县东三十里今名奉先里(贾/志)
商州上洛郡 隋上洛郡武德元年改为商州天宝元
 年改上洛郡乾元元年复为商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六(唐书/地理)
 (志府除上津一县在今湖广郧/阳 界馀五县在陕省境内)
上洛 商州上洛郡治上洛县(唐书地/理志)
卷五 第 10a 页 WYG0551-0204a.png
丰阳 丰阳旧治吉川城麟德元年移理丰阳川(旧唐/书地)
 (理/志)武德元年自故丰阳川移于商州南百六十里甲
 水西五十步麟德元年又移于新理(寰宇记阳按丰/阳即山 县)
洛南 旧治拒阳川显庆三年移理清川(旧唐书/地理志)
商洛 武关西一百二十里有商城谓故邑城也唐武
 德二年移于新所(荆州/记)商洛在商州东八十里(九域/志)
乾元 本安业县万岁通天元年析丰阳置景龙三年
 隶雍州景云元年来属乾元元年更名隶京兆寻还
卷五 第 10b 页 WYG0551-0204b.png
 属(唐书地/理志)永泰元年徙治县西北六十里长庆二年
 复徙于县治光启二年又徙县于县西王峪龙纪元
 年复归旧县(宋敏求/长安志)唐始分丰阳立安业即镇安境
 (山阳/县志)
凤翔府扶风郡 上辅本岐州至德元年更郡曰凤翔
 二载复郡故名号西京为府上元二年罢京元年曰
 西都未几复罢都县九(唐书地理志年按唐书肃宗/本纪宝应元 以凤翔为西)
 (都唐志元年上/遗宝应二字)武德元年为岐州至德元年改为凤
卷五 第 11a 页 WYG0551-0204c.png
 翔郡乾元元年改凤翔府(元和/志)
天兴 本雍县至德二载曰凤翔析置天兴县宝应元
 年省凤翔入天兴(唐书地/理志)雍县至德二载分置凤翔
 县永泰元年废改雍县为天兴县(元和/志)至德二载析
 置天兴县于城南七里(凤翔/县志)
岐山 贞观七年析岐山及上宜置岐阳县八年省上
 宜入岐山永徽五年复置元和三年省(唐书地/理志)岐山
 旧县在今岐山县龙尾镇北五里有遗址武德初析
卷五 第 11b 页 WYG0551-0204d.png
 置岐阳县于龙尾坡贞观八年又移猪泉驿南十里
 至德中仍名岐山即今县(贾/志)
扶风 本汉美阳县地武德二年分岐山县置围川县
 属岐州(按县以湋水取/名俗讹湋为围)四年隶稷州贞观元年废稷
 州以县属岐州八年改为扶风(元和/志)武德初置湋川
 县即今治(贾/志)
麟游 隋麟游郡武德元年改麟州贞观元年废州以
 县隶岐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初治仁寿宫贞观六年自宫城
卷五 第 12a 页 WYG0551-0205a.png
 移于县理(寰宇/记)
普润 本属麟州贞观元年来属(旧唐书/地理志)普润在麟游
 县西一百二十里(贾志北按/在西)
宝鸡 隋陈仓县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
 十八日改为宝鸡(旧唐书/地理志)陈仓城在县东二十里(贾/志)
虢 隋县贞观八年废入岐山县天授二年复分岐山
 置虢县(旧唐书/地理志)故城在宝鸡县东六十里(明一/统志)
郿 义宁二年置郿城郡又析置凤泉武德元年曰郇
卷五 第 12b 页 WYG0551-0205b.png
 州三年州废以郿隶稷州七年来属贞观八年省凤
 泉(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移县于郇州(寰宇/记)斜城在渭水
 南斜口武德初置郇州城址尚在(贾志俱按唐以前/郿县 治渭北自)
 (唐始移/渭南)
盩厔 本隶雍州武德二年析置终南县贞观八年省
 天宝元年更名宜寿至德二载复故名乾宁中隶乾
 州天复元年米属(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二
 年还雍州天授二年属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旧唐/书地)
卷五 第 13a 页 WYG0551-0205c.png
 (理/志)宜寿城在县西一里(宋敏求/长安志)武德二年于盩厔故
 城置终南县(雍大/纪)终南故城在盩厔县东三十里旧
 县谷(贾/志)
邠州新平郡 隋新平郡武德元年改为豳州天宝元
 年改新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邠州(旧唐书/地理志)县四(唐书/地理)
 (志/)开元十二年以豳字与幽字相涉诏改为邠(元和/志)
 长武魏曰浅水贞观中裁县而隶于邠(三水/县志)
新平 武德元年属豳州(元和/志)漆县唐为新平县(禹贡/锥指)
卷五 第 13b 页 WYG0551-0205d.png
 广德元年吐蕃焚略移县东北三十里职田镇元和
 四年复移旧治陇川堡盖即寰宇记所云陇堡矣(新/平)
 (县志邠按新/平今 州)
三水 开皇三年属邠州唐因之(元和/志)在州东北六十
 里(九域/志)
永寿 武德二年分新平置神龙三年改属雍州景龙
 元年复属邠州(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二年分新平县南界于
 县理北三十里永寿原西置永寿县贞观二年移于
卷五 第 14a 页 WYG0551-0206a.png
 州东南八十里兴元元年又移于顺义店即县理是
 也(元和/志)武德四年南移于义丰堆(寰宇/记)
宜禄 贞观二年分新平置宜禄县后魏旧名也浅水
 原即县理所(元和志长按/宜禄今 武)
陇州汧阳郡 隋置陇东郡武德元年改陇州天宝元
 年改汧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陇州(旧唐书/地理志)县三(唐书/地理)
 (志/)
汧源 陇州汧阳郡治汧源县(唐/志)汉汧县唐为汧源县
卷五 第 14b 页 WYG0551-0206b.png
 (禹贡锥指州按汧/源即今陇 治)
汧阳 陇州领汧阳县(唐书地/理志)县西五里晖河西北有
 旧城乃隋唐旧治(汧阳/县志)
吴山 本长蛇义宁二年置贞观元年更名上元二年
 曰华山寻复曰吴山武德元年以南由县置含州四
 年州废元和三年省入焉(唐书地/理志)贞观元年治槐衙
 堡上元元年移治龙盘城(旧唐书/地理志)吴山县故城今为
 县头镇本汉隃麋县(陇蜀/馀闻)吴山县在陇州东南一百
卷五 第 15a 页 WYG0551-0206c.png
 二十里(贾/志)
鄜州洛交郡 隋上郡武德元年改为鄜州天宝元年
 改洛交郡乾元初复为鄜州(旧唐书/地理志)县五(唐书地/理志)
洛交 隋置洛交县(旧唐/志)唐鄜州洛交郡领洛川县(唐/书)
 (地理/志)
三川 鄜州洛交郡领三川县以华池水黑水洛水三
 水会同因名(旧唐书/地理志)三川县西北至州六十里本汉
 翟道县地(元和志六按有三川镇/在州南 十里即故县)
卷五 第 15b 页 WYG0551-0206d.png
直罗 隋直罗城武德三年分三川洛交二县于此置
 县因城为名(元和/志)鄜州西百二十里有直罗巡司即
 旧直罗县(鄜州/志)
甘泉 武德元年分洛交县于伏陆城置县取城为名
 天宝元年改为甘泉县本汉雕阴县城在今县南四
 十里(元和/志)有甘泉在县南五里唐改县名甘泉因此
 (甘泉/县志)
坊州中部郡 周天和七年元皇帝作牧鄜州于此置
卷五 第 16a 页 WYG0551-0207a.png
 马坊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以马坊为名天宝元
 年改中部郡乾元元年复为坊州(旧唐书/地理志)坊州武德
 二年析鄜州之中部鄜城置县四(唐书地理志部按/坊州在今中)
中部 隋曰内部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中部属坊
 州(旧唐书/地理志)
宜君 本隶宜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县亦省二十年复
 置县隶雍州永徽二年县又省龙朔三年析中部同
 官复置来属(唐书地/理志)三年复置宜君县理古祋祤城
卷五 第 16b 页 WYG0551-0207b.png
 北(旧唐书/地理志)
升平 天宝十二载析宜君置宝应元年省后复置(唐/书)
 (地理/志)唐分宜君升平等乡置以乡为名东南去宜君
 三十五里寻以吐蕃侵破移县在横林川东(寰宇/记)
鄜城 隋县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属坊州(旧唐书/地理志)
 唐末以县置翟州(唐书地/理志)鄜城在洛川县东南七十
 里(贾/志)
丹州咸宁郡 义宁元年于义川置丹阳郡武德元年
卷五 第 17a 页 WYG0551-0207c.png
 改为丹州天宝元年改咸宁郡乾元元年复为丹州
 (旧唐书/地理志)县四(唐书地/理志)永徽二年移于赤石川(元和/志)
 丹州城在宜川县东北二十九里(寰宇/记)
义川 义宁元年于旧城置丹阳郡县在城内永徽初
 移新里(元和/志)
云岩 武德元年析义川置(唐书地/理志)云岩县开皇三年
 移就废乐川县后废唐初复置于回城堡咸亨四年
 移居库利川开元三年移于东南百步即理所(寰宇/记)
卷五 第 17b 页 WYG0551-0207d.png
 (按云岩镇在宜川县/西北即故云岩县)
汾川 西南至州七十里大业二年属延州武德元年
 属丹州(元和/志)隋移土壁堡开皇二十三年移于甘泉
 坊即县理(寰宇/记)
咸宁 隋县治白水川景龙二年移长松川(旧唐书地/理志 按)
 (咸宁在宜/川东北)
延州延安郡 隋延安郡武德元年改为延州天宝元
 年改延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延州(旧唐书/地理志)开元二年
卷五 第 18a 页 WYG0551-0208a.png
 为都督府寻罢府为州(元和/志)县十(唐书地/理志)
肤施 隋属延安郡唐因之(元和/志)魏东夏州治广武唐
 改延州治肤施(通鉴/注)
延长 本延安武德二年以县置北连州并置义乡齐
 明二县以隶之贞观二年州废省二县入延安来属
 广德二年更名(唐书地/理志)延安大业末废贞观六年又
 置移于府北去斤川广德二年改为延长(元和/志)
临真 武德元年隶东夏州贞观二年州废来属(唐书/地理)
卷五 第 18b 页 WYG0551-0208b.png
 (志/)大业二年移就葛鸡城武德三年又移就流川(寰/宇)
 (记/)汉定阳县唐为延州临真县(通鉴/注)临真废县在甘
 泉县东一百八十里(贾/志)
金明 金明隋废县武德二年置北武州领开远全义
 崇德永安安义五县复分肤施置金明县贞观二年
 废北武州以开远等五县并入金明县(旧唐书/地理志)金明
 故城在延州北五十里(寰宇记永按金明县在今安/塞县北 安县后为永安镇)
丰林 武德四年侨置云州及云中榆林龙泉三县八
卷五 第 19a 页 WYG0551-0208c.png
 年州废省龙泉入临真省云中榆林入丰林(唐书地/理志)
 丰林隋末废武德元年复置(寰宇/记)丰林镇即古丰林
 县在肤施东南(肤施县旧志/ 按在县东)
延川 武德二年招慰稽胡置基州又置义门县以义
 门置南平州三年析绥州之城平置魏平县四年废
 南平州省义门魏平五年更基州曰北基州贞观八
 年州废来属(唐书地/理志)
敷政 隋因城县武德二年移治于金城镇改为金城
卷五 第 19b 页 WYG0551-0208d.png
 县又于界内置永州领金城洛盘新昌土堆四县贞
 观四年移永州于洛源县八年废洛盘等三县并入
 金城属延州天宝元年改金城为敷政(旧唐书/地理志)敷政
 废县在安塞县西南一百三十里置巡检司(明一/统志)西
 县堡即敷政县故基其街舍遗迹尚存(安塞县志施/按金志肤)
 (县有乐盘镇即唐/废落盘县故址)
延昌 武德二年置北平州贞观三年废十年于废州
 置罢交县天宝元年改名为延昌县(旧唐书地理志/ 按北平州新)
卷五 第 20a 页 WYG0551-0209a.png
 (唐志作/北仁州)本汉高奴地贞观十年置罢交县取城北罢
 交谷为名(元和/志)延昌县在今安塞县北一百三十里
 (安塞县/旧志)
延水 武德二年分延川县置西和州领安人修文桑
 原三县贞观二年废西和州以修文桑原并入安人
 属北基州二十二年改为弘风县神龙元年改为延
 水(旧唐书/地理志)延水县在延川县东南七十里(延安/府志)
门山 隋废县武德三年分汾川县置治宋斯堡总章
卷五 第 20b 页 WYG0551-0209b.png
 二年移治库利川(旧唐书/地理志)武德三年隶丹州广德二
 年来属(唐书地/理志)门山县在今县北一百里门山村有
 古城二十馀丈(宜川/县志)
夏州朔方郡 县三(唐书地/理志)朔方郡隋末为梁师都所
 据贞观二年讨平之改为夏州天宝元年改为朔方
 郡乾元元年复为夏州(元和/志)贞观七年于德静县置
 长州十三年废长州以德静长泽二县来属(旧唐书/地理志)
 榆溪州在卫城西四十里有废址俗名古城儿(贾志/ 按)
卷五 第 21a 页 WYG0551-0209c.png
 (明一统志谓夏州即宁夏卫故诸志相沿俱讹今按/通典及元和志夏州东至银州一百八十里东南至)
 (延州四百里又续通典绥州北至夏州二百六十里/以地界考之夏州在今榆林府界内无疑明一统志)
 (及诸说/俱谬)
朔方 隋岩绿县贞观二年改为朔方县永徽五年分
 置宁朔县长安二年废开元四年又置九年又废还
 并入朔方(旧唐书地理志怀按朔/方在今榆林府 远县)
德静 隋县贞观七年属北开州八年改北开州为化
 州十三年废化州以县属夏州(旧唐书/地理志)德静县西南
卷五 第 21b 页 WYG0551-0209d.png
 至州八十里(元和志远按德静/在今怀 县界)
宁朔 武德六年置南夏州贞观二年州废县省入朔
 方五年复置来属长安二年省开元四年又置九年
 省其后又置(唐书地/理志)宁朔县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
 (元和志林按宁朔/在今榆 县界)
绥州上郡 本雕阴郡地唐初没梁师都武德三年以
 归民于延州丰林县侨置六年徙治延川境七年徙
 治魏平贞观二年师都平归治上县天宝元年更郡
卷五 第 22a 页 WYG0551-0210a.png
 名县五(唐书地/理志)唐末蕃寇侵扰所管五县并废(寰宇/记)
龙泉 本上县天宝元年更名(唐书地/理志)唐龙泉县以龙
 泉为名(寰宇/记)龙泉县在绥州东三里(延安/府志)
延福 武德六年析置北吉州并置归义洛阳二县又
 析置罗州并置石罗开善万福三县又析置匡州并
 置安定源泉二县贞观二年州县皆废(唐书地/理志)延福
 县在吴堡县城北三十里杨家原唐长庆间置故址
 犹存(葭州/志)匡州城在延福县西北五十里武德中置
卷五 第 22b 页 WYG0551-0210b.png
 (寰宇记县按延福在今吴堡界为地几何宁堪析置/三州七 乎武德之初梁师都尚未平即葭州亦未)
 (归版图不过权设州县虚存/名号是以故迹多不可考云)
绥德 隋县武德二年复置六年又分置云州领信义
 淳义二县龙州领风乡义良二县贞观二年二州及
 县俱废地并入绥德(旧唐书/地理志)后魏分上郡南界丘尼
 谷置县武德二年移于吐延水北即县理也(元和志/ 按绥)
 (德在今/清涧界)
城平 隋旧县武德三年又置魏平县属南平州又置
卷五 第 23a 页 WYG0551-0210c.png
 魏州领安故安泉二县七年又于魏平城中置绥州
 并大斌县贞观二年废南平州清州(按清州恐系/魏州之讹)
 魏平安故安泉三县移绥州治于上县大斌治于今
 所(旧唐书/地理志)宽州名胜志云在绥州废城平县内今清
 涧县东三十里有石城故宽州也县志云即今山后
 砦唐初置(贾志三按新旧唐志并无宽州只云/武德 年置魏州或系唐末改建)
大斌 武德七年徙治魏平城取稽胡怀化文武杂半
 以名(唐书地/理志)贞观二年移治今所(旧唐书地理志德/按大斌在今绥)
卷五 第 23b 页 WYG0551-0210d.png
 (州西/北)
银州银川郡 隋雕阴郡之儒林县贞观二年平梁师
 都置银州(隋旧/名)天宝元年改为银川郡乾元元年复
 为银州(旧唐书/地理志)贞观二年析绥州之儒林真乡置县
 四(唐地/理志)
儒林 大业二年废银州县属雕阴贞观二年重置银
 州县又属焉(元和志脂按儒林/在今米 县界)
真乡 周属银州唐因之(元和/志)在米脂县东北一百五
卷五 第 24a 页 WYG0551-0211a.png
 十里(延安/府志)唐贞州置于银州真乡县(葭州/志)
开光 隋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柘州十三年
 柘州废属银州(旧唐书/地理志)开光县大业中废入真乡贞
 观二年平梁师都复置(寰宇/记)开光故城在葭州北一
 百里(葭州/志)
抚宁 隋旧县贞观二年属绥州八年改属银州治龙
 泉川开元二年移于今所(旧唐书/地理志)抚宁县在州东南
 八十里(寰宇记吴按抚宁今米脂地又延安/府志云 堡县唐为石州定胡县地)
卷五 第 24b 页 WYG0551-0211b.png
麟州新秦郡 开元十二年析胜州之连谷银城置十
 四年废天宝元年复置县三(唐地/理志)天宝元年王嗣忠
 奏割胜州连谷银城两县置麟州其年改为新秦郡
 乾元元年复为麟州(旧唐书/地理志)麟州在城北六十里本
 汉新秦地唐置麟州今在塞外(神木/县志)
新秦 开元二年置七年又置铁麟县十四年州废皆
 省天宝元年复置新秦(唐地理志年按唐志云新秦/县开元二 置至麟州又云)
 (开元十二年置或先置县而后/始置州郡耶否则十字系衍文)
卷五 第 25a 页 WYG0551-0211c.png
连谷 贞观八年置连谷县属胜州天宝元年割属麟
 州(元和/志)连谷在神木县北六十里(冯/志)连谷县在麟州
 北十里(神木/县志)
银城 贞观二年置四年隶银州八年隶胜州(唐/志)旧属
 胜州天宝元年来属(旧唐书/地理志)银城县在城南四十里
 本魏石城(神木/县志)
胜州榆林郡 隋置胜州大业为榆林郡武德中复置
 胜州天宝元年复为榆林郡乾元元年复为胜州领
卷五 第 25b 页 WYG0551-0211d.png
 县二(旧唐书/地理志)
榆林 胜州治榆林县本汉沙南县地西近榆林即汉
 之榆溪塞因名(元和志东按榆林在/今府谷 北河套中)
河滨 隋榆林郡地贞观三年置云州于河滨因置河
 滨县四年改为威州八年州废河滨属胜州(旧唐书/地理志)
 贞观三年置河滨县东临河岸因以为名黄河在县
 东一十五步渡河处名君子津(元和/志)县在州南一百
 九十里(寰宇记东按河滨在/今府谷 北河套中)
卷五 第 26a 页 WYG0551-0212a.png
丰州九原郡 隋文帝置后废贞观四年以突厥降附
 置丰州不领县二十一年废入灵州二十二年又改
 丰州天宝元年改九原郡乾元元年复为丰州领县
 二(旧唐书/地理志)东南至夏州七百五十里西北至河西城
 八十里又废丰安县在州东南四十里开皇六年置
 镇麟德元年改为安丰县天宝末废(元和/志)
九原 永徽四年于郭下置九原县又九原本汉之广
 牧旧地(元和志西按汉广牧在/榆林府 北河套中)
卷五 第 26b 页 WYG0551-0212b.png
永丰 隋县武德六年省永徽元年复置(旧唐书/地理志)永丰
 县在州西一百十六里本汉临戌旧地(元和/志)
安北都护府 本燕然都护府龙朔三年曰翰海都督
 府总章二年更名开元二年治中受降城十年徙治
 丰胜二州之境十二年徙治天德军县二(唐书地/理志)
 德旧城在西城正东微南一百八十里其处见有两
 城本是永清栅即隋氏大同城旧理去本城约三里
 (元和志河按在榆/林府北 北岸)
卷五 第 27a 页 WYG0551-0212c.png
阴山 天宝元年置(唐书地理志北按阴山/县在榆林府 河北岸)
通济 安北大都护府领通济县(唐书地理志北按通/济在榆林府 河北)
 (岸/)
宥州 调露元年于灵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鲁丽含塞
 依契州谓之六胡州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
 三年置兰池都督府分六州为县开元十年复置鲁
 丽契塞四州十八年复置匡长二州二十六年置宥
 州及延恩等县其后侨治经略军至德二载更郡曰
卷五 第 27b 页 WYG0551-0212d.png
 怀德乾元元年复故名宝应后废元和九年于经略
 军复置距故州东北三百五十里十五年徙治长泽
 为吐蕃所破长庆四年复置县二(唐书地/理志)废宥州在
 盐州东北三百里在夏州西北三百里(元和志今按/宥州在 靖)
 (边北河/套中)
延恩 开元二十六年以故匡州地置又以故塞门县
 地置怀德县以故兰州之长泉县地置归仁县宝应
 后皆省元和九年复置延恩(唐书地/理志)
卷五 第 28a 页 WYG0551-0213a.png
长泽 本𨽻夏州贞观七年置长州十三年州废𨽻夏
 州元和十五年来属(唐书地/理志)长泽县东北至州一百
 二十里(元和志县按长泽在今靖边界/又定边 唐为盐州五原郡地)
中受降城 三受降城景云三年张仁愿所置也先是
 朔方军与突厥以河为界仁愿取漠南地于河北筑
 三受降城以拂云祠为中城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
 百馀里又中受降城本秦九原郡地(元和/志)宋祈曰中
 城南直朔方(通鉴/注)中城在废夏州北八百里(禹贡锥/指 按)
卷五 第 28b 页 WYG0551-0213b.png
 (中城在榆林/府北河北岸)
西受降城 在丰州西北八十里汉朔方郡临河县故
 理处开元初为河水所坏十年总管张说于故城东
 别置新城(元和志西按东受降/城在山 大同界)西城在丰州北黄河
 外八十里(通鉴/注)
大同城 自十贲故城十里至宁远镇又五十里至安
 乐戍其东壖有古大同城今大同城故永济栅也(唐/书)
 (地理志去按唐大同城在中受降城西二百二十/里西南 永清栅五里在今榆林府西北河北岸)
卷五 第 29a 页 WYG0551-0213c.png
金州汉阴郡 属山南东道隋西城郡武德元年改为
 金州天宝元年改为安康郡至德二载改为汉南郡
 (按新唐志/作汉阴郡)乾元元年复为金州领六县(旧唐书地理/志 按山南)
 (东道治襄州领州府十七惟/金州一州隶陜西故不录)
西城 州所理(旧唐书地理志州/按西城今兴安)
洵阳 汉县名武德元年置洵州又分洵阳置洵城驴
 川二县七年废洵州三县属金州贞观二年省驴川
 八年省洵城并入洵阳(旧唐书/地理志)驴川县旬阳县西三
卷五 第 29b 页 WYG0551-0213d.png
 十里与闾川水相近即今闾川铺(洵阳县旧志闾按/驴川县一作 川)
淯阳 本黄土天宝元年更名大历六年省入汉阴永
 贞元年复置(唐地理志阳按淯/阳在今洵 县)
石泉 圣历元年曰武安神龙元年复故名大历六年
 省入汉阴永贞元年复置(唐地/理志)大历六年以户口散
 落并入汉阴永贞元年姜公辅于旧所复立(寰宇/记)
 公辅于州西九十里石泉坝更置石泉县(兴安/州志)
汉阴 安康县武德元年置西安州立宁都广德二年
卷五 第 30a 页 WYG0551-0214a.png
 改西安州为直州州废省宁都广德二县入安康至
 德二年改为汉阴县(旧唐书/地理志)紫阳唐汉阴县地(雍胜/略)
 宁都故城在汉阴县东南七十里(汉阴县旧志郁按/新唐志作宁)
平利 武德元年以故吉安置大历六年省入西城长
 庆初复置(唐书地/理志)武德元年于上廉城置平利县八
 年又移于古声口戍南声水之东黄洋之北即县治
 也(寰宇/记)平利县旧基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女娲山之
 东(马志属按以上/六县 金州)
卷五 第 30b 页 WYG0551-0214b.png
丰利 魏分锡县置武德元年属上州贞观十年州废
 属均州(旧唐/志)丰利城在平利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平/利)
 (县旧/志)
山南西道 山南道古荆梁二州之域唐金梁洋凤兴
 等州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据商华之南
 (唐六/典)太宗元年分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山南东
 西道(唐地/理志)山南西道治汉中(郑樵/通志)
兴元府汉中郡 隋汉川郡武德元年置梁州开元十
卷五 第 31a 页 WYG0551-0214c.png
 三年改褒州二十年又为梁州天宝元年改汉中郡
 乾元元年复为梁州兴元元年升兴元府领县五(旧/唐)
 (书地/理志)开元十三年以梁凉声相近更名褒州(唐书地/理志)
南郑 梁州兴元府南郑县州所理(旧唐书/地理志)
褒城 义宁三年改为褒中贞观三年复为褒城(旧唐/书地)
 (理志西按有黑水废县在县西北马道西百里天复/二年 川将王宗播攻兴元破黑水堡城砦即此)
城固 武德二年更名唐固三年析置白云县九年省
 贞观二年复故名(唐书地/理志)白云县在县东北三十里
卷五 第 31b 页 WYG0551-0214d.png
 白云山(城固/县志)
西 武德二年以县置褒州析利州之绵谷置金牛县
 八年州废二县来属宝历元年省金牛县入焉(唐书/地理)
 (志/)金牛县汉褒县地开元十八年自褒城县西四十
 里故县移就白土店置即县治南临东汉水西临陈
 平水(寰宇/记)白土店即金牛镇今为驿在宁羌州东北
 七十里(禹贡锥指西按西县/在今沔县 四十里)
三泉 武德四年分绵谷县置南安州领三泉嘉牟二
卷五 第 32a 页 WYG0551-0215a.png
 县八年废南安州及嘉牟县以三泉属利州天宝元
 年改属梁州移治沙溪之东(旧唐书/地理志)天宝元年自县
 西南一百二十里故县移理于嘉陵江东一里关城
 仓陌沙水西即县理(寰宇记县三泉在今宁羌州西/北嘉牟 在州南入四川境)
洋州洋川郡 隋汉川郡西乡县武德元年割梁州三
 县置洋州天宝元年改为洋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洋
 州(洋州/旧志)武德元年析梁州之西乡黄金兴势置天宝
 十五载徙治兴道县四
卷五 第 32b 页 WYG0551-0215b.png
兴道 隋兴势县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兴道(旧唐书/地理志)
 州在古洋州今西乡境天宝初徙治于今洋县即兴
 道故城(禹贡/锥指)兴道废县在洋州城东门内(明一/统志)
西乡 武德四年析置洋源县宝历元年省(唐书地/理志)
 德元年复于西乡立洋州复移理兴道以县属焉(元/和)
 (志/)洋源县在西乡县南二十里(马/志)
黄金 黄金县隋治巴岭镇贞观三年移于今治(旧唐/书地)
 (理/志)广德后因羌乱权移于蚌湍元和以后仍移旧理
卷五 第 33a 页 WYG0551-0215c.png
 (寰宇/记)县西南至洋州一百三十里(元和志洋按贾志/云在今 县东八)
 (十里黄/金谷)
真符 本华阳开元十八年析兴道置天宝三载省八
 载复置因凿山得玉册更名隶京兆府十一载来属
 (唐地/理志)本安阳县地初置于梨园北以去州偏远移县
 就桑坪店北(寰宇/记)真符县在洋县东六十里(贾/志)
凤州河池郡 武德元年改为凤州天宝元年复为河
 池郡乾元元年复为凤州(旧唐书/地理志)县三(唐书地理志/ 按两当河)
卷五 第 33b 页 WYG0551-0215d.png
 (池二县在/巩昌界)
梁泉 州郡治武德元年析置黄花县宝历元年省(唐/书)
 (地理志德按旧唐/志作武 四年置)黄花故城在凤州北六十里本汉
 故道县地梁泉县之梁道乡也其东有黄花川故名
 (寰宇/记)
兴州顺政郡 隋顺政郡武德元年改为兴州天宝元
 年改为顺政郡乾元元年复置兴州(旧唐书/地理志)领县二
 (唐地理志省按/修城县唐)
卷五 第 34a 页 WYG0551-0216a.png
顺政 武德元年复置兴州治顺政县本汉沮县地(元/和)
 (志/)今略阳县治武兴故城唐为兴州顺政县(禹贡/锥指)
长举 隋长举县本治槃头城贞观二年移于今所(旧/唐)
 (书地/理志)鸣水县长庆元年省入(唐书地/理志)长举废县先在
 沔州北八十二里贞观二年移治在州西一百二十
 里(元一/统志)
  右唐录道三府四州二十郡二十二县暨城一百二
  十其中更有置而复废废而复置而仍废者不在
卷五 第 34b 页 WYG0551-0216b.png
  此数盖唐于关中为畿内地高祖崛兴权置既多
  武后伪立纷更弥甚故较隋氏郡县更为过之今
  合新旧唐书兼采元和诸志一代建置斯为备矣
五代
唐自僖宗以来日益割裂五代世乱文字不完时有废
省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如谱又州县凡唐故
而废于五代若五代所置而见于后及县之割隶后因
之者皆列以备职方之考(职方考而按唐书地理志不/录方镇 五代史录之然军)
卷五 第 35a 页 WYG0551-0216c.png
 (主兵戎非职方所掌也今非/废州府而特置之军不录)
京兆府 唐上都昭宗迁洛废为祐国军梁初改京兆
 府曰大安唐复为西京晋废为晋昌军汉改曰永兴
 周因之(职方/考)梁开平元年复京兆府为雍州(五代史/梁本纪)
 唐同光元年复以大安府为西京京兆府(通/鉴)汉府名
 仍旧(游城南纪注隶按书地理志京兆郡领县二十/五代割五县 耀州凡未经改割者悉仍唐旧)
大年 梁开平中改大年后唐同光元年复故(寰宇/记)
大安 梁改大安县后唐复旧(续通/典)
卷五 第 35b 页 WYG0551-0216d.png
咸阳 兴平 泾阳 昭应 高陵 蓝田 □(以上/七县)
 (悉仍/唐旧)
好畤 乾宁中割属威胜军后唐天成三年还属京兆
 府(寰宇/记)同光中隶凤翔府长兴元年还隶京兆(马志/ 按)
 (好畤在/今乾州)
武功 同光中割属凤翔长兴元年却还京兆(寰宇/记)
 晋置武功郡后周复为县(武功/县志)
醴泉 乾宁中割属乾州同光中还属京兆(寰宇/记)梁乾
卷五 第 36a 页 WYG0551-0217a.png
 化中以醴泉隶威胜军后唐同光二年隶京兆(县/志)
奉先 梁以京兆之奉先属同州唐以奉先还隶京兆
 (通/考)周属京兆府(西安/府志)
乾祐 商州乾元汉改曰乾祐割隶京兆(职方/考)汉乾祐
 二年又以年号名县属京兆(寰宇/记)乾祐县在镇安县
 北七十里汉乾祐二年置(冯志县按即/今旧 关)
三水 晋属晋昌军后唐及汉俱属京兆府(三水/县志)
永寿 唐乾宁中割属威胜军后唐同光中改属京兆
卷五 第 36b 页 WYG0551-0217b.png
 府(寰宇/记)
乾州 李茂贞以京兆奉天县置乾州领县一梁为威
 胜军(通/考)同光中属凤翔府(寰宇/记)梁改威胜军后唐复
 为乾州(乾州/志)
奉天 乾州李茂贞置治奉天(职方/考)
耀州 唐末李茂贞以京兆华原县置耀州领县一梁
 改崇州后唐复为耀州以京兆之富平三原云阳同
 州之同官美原五县来属(通/考)李茂贞以华原置茂州
卷五 第 37a 页 WYG0551-0217c.png
 寻改耀州(通鉴/注)
华原 耀州李茂贞置治华原县(职方/考)
云阳 唐京兆郡领云阳县(唐地/理志)后唐同光中割属耀
 州在州南七十里(寰宇/记)
三原 后唐割属耀州在州南五十里(寰宇/记)
同官 故属京兆府(职方/考)梁开平二年改属同州后唐
 同光元年属耀州(宋敏求长安志六按同/官在州北少东 十里)
富平 五代梁属耀州(明一/统志)后唐自雍州隶耀州(耀州/志)
卷五 第 37b 页 WYG0551-0217d.png
美原 故属同州李茂贞尝置鼎州而治之梁改为裕
 州后不见其废时同光三年割隶耀州(职方/考)美原梁
 改裕州后唐废裕州以美原属同州又改属耀州(通/考)
华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唐同光元年为镇国军周显德
 元年降为州(寰宇/记)
郑 华阴 下邽 栎阳(县按以上四/ 俱仍唐旧)
渭南 显德三年自京兆割隶华州(寰宇/记)
同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
卷五 第 38a 页 WYG0551-0218a.png
冯翊 同州儒学东冯翊废县为五代邑治(同州志今/按冯翊)
 (同/州)
朝邑 大历初属同州五代仍旧(明一/统志)
韩城 梁以韩城隶河中府唐以韩城还隶同州(通/考)
合阳 梁以合阳属河中府唐以合阳还隶(通/考)梁割属
 河中府天成元年复故(寰宇/记)
澄城 梁割属河中府后唐同光初复旧(寰宇/记)
夏阳 白水(县按以上二/ 俱仍唐旧)
卷五 第 38b 页 WYG0551-0218b.png
商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开平三年商州军乱(五代史/梁本纪)
上洛 丰阳 商洛(县按以上三/ 皆仍唐旧)
洛南 故属华州周割隶商州(职方/考)
岐州凤翔府 昭宗景福元年李茂贞攻兴元取其地
 诏以茂贞为凤翔兼山南西道节度使茂贞于是尽
 有凤翔兴洋十五州之地(唐书昭/宗本纪)岐为凤翔唐晋汉
 周俱有(职方/考)乾祐元年蜀改凤翔曰岐阳军(通/鉴)
天兴 岐山 扶风 麟游 普润 宝鸡 虢 郿
卷五 第 39a 页 WYG0551-0218c.png
 (县按以上八/ 皆仍唐旧)
盩厔 唐同光元年割属凤翔(寰宇/记)梁开平中隶大安
 府后唐隶京兆府后晋天福元年隶凤翔北汉仍隶
 凤翔(凤翔/县志)
邠州 五代俱有岐为静难军晋罢军(职方/考)李茂贞开
 平已后邠鄜坊入于梁(五代史李/茂贞传)
新平 三水 宜禄(县按以上三/ 俱仍唐旧)
陇州 岐唐晋汉周俱有(职方/考)通正元年王建遣王宗
卷五 第 39b 页 WYG0551-0218d.png
 绾攻岐取陇州(五代史/蜀世家)
汧源 汧阳 吴山(县按以上三/ 俱仍唐旧)
鄜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梁开平三年刘知俊克鄜州
 (五代史梁本纪鄜按唐鄜领县五/后唐又割坊州 城来属领县六)
洛交 洛川 三川 直罗 甘泉(县按以上五/ 俱仍唐旧)
鄜城 在鄜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唐末李茂贞建为翟
 州梁开平三年改曰禧州又改县曰昭化后唐同光
 元年复曰鄜城属鄜州(寰宇记川按鄜/城在洛 东南)
卷五 第 40a 页 WYG0551-0219a.png
坊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梁开平三年刘知俊克坊州
 (五代史梁本纪隶按唐坊州领县/四后唐割鄜城 鄜州领县三)
中部 宜君 升平(县按以上三/ 皆仍唐旧)
丹州 岐五代俱有咸宁县周废(职方/考)高万兴降梁梁
 取鄜坊丹延(五代史高万兴传宁按唐丹/州领县四周废咸 领县三)
义川 云岩 汾川(县按以上三/ 俱仍唐旧)
延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延州有东西二城其中限以
 深涧(薛/史)开平二年延州高万兴叛于岐(五代史梁本/纪 按唐延)
卷五 第 40b 页 WYG0551-0219b.png
 (州领县十五代时/省延昌领县九)
肤施 临真 金明 丰林 延川 敷政 延水
 门山(县按以上八/ 俱仍唐旧)
延长 唐武德二年移于濯筋川西南后唐天成三年
 遭大水移就旧县北一百步绿坡置(寰宇/记)
夏州 五代有(职方/考)唐末拓跋思恭镇夏州世有夏银
 绥宥之地(通考领按唐/夏州 三县)
朔方 静德 宁朔(县按以上三/ 皆仍唐旧)
卷五 第 41a 页 WYG0551-0219c.png
绥州 五代有(职方考五按唐/绥州领 县)
龙泉 延福 绥德 城平 大斌(县按以上五/ 皆仍唐旧)
银州 五代有(职方考四按唐/银州领 县)
儒林 真乡 开光 抚宁(县按以上四/ 皆仍唐旧)
宥州 五代有(职方考长宥/州侨治 泽)
长泽 (按长泽县/仍唐旧)
麟州 唐晋汉周北汉俱有(职方/考)广顺四年北汉麟州
 刺史举城降(通/鉴)周显德二年移垒小堡(元一统志领/按唐麟州)
卷五 第 41b 页 WYG0551-0219d.png
 (三/县)
新秦 连谷 银城(按以上三/县皆仍唐)
府州 唐庄宗时折从阮招回纥归国诏以府谷县建
 府州以契丹侵扰移州于留得人堡即今州理汉高
 祖升府州为永安军(寰宇/记)府州领府谷一县后唐以
 麟州东北河滨地置(通鉴/注)
府谷 本河西府谷镇后唐天祐七年升镇为府谷县
 八年升建府州(续通/典)唐末置府谷镇属麟州(通/考)
卷五 第 42a 页 WYG0551-0220a.png
金州 故属山东南道唐末入于蜀晋高祖置怀德军
 寻罢(职方考六按唐/金州领 县)
西城 洵阳 淯阳 石泉 汉阴 平利(按以上六/县皆仍唐)
 (旧/)
丰利 (按唐属均州/五代仍旧)
兴州兴元府 蜀为山南西道唐有寻属后蜀(职方/考)
 茂贞被梁围兴元遂入于蜀(五代史李/茂贞传)王蜀改兴元
 府为天义军后复故(通考领按梁/州唐 五县)
卷五 第 42b 页 WYG0551-0220b.png
南郑 褒城 城固 西 三泉(按以上五县/皆仍唐旧)
源州 蜀有唐有寻属后蜀(职方/考)李思敬以洋州降于
 王建(编遗/录)蜀避知祥讳改洋州为源州(寰宇记领按/唐洋州 四)
 (县/)
兴道 西乡 黄金 真符(按以上四县/皆仍唐旧)
凤州 岐蜀唐晋汉周俱有(职方/考)李茂贞开平已后凤
 州入于蜀(五代史李/茂贞传)后蜀广政十二年遣孙汉昭攻
 下凤州悉有王衍故地十八年周世宗伐蜀秦凤复
卷五 第 43a 页 WYG0551-0220c.png
 入于周(五代史后蜀世家/ 按凤州领县一)
梁泉 (按梁泉县/仍唐旧)
兴州 属蜀唐有寻属后蜀(职方/考)
顺政 长举(按以上二/县仍唐旧)
  右五代录府三州二十三县一百一十二夫五十
  馀年间国更五姓力疲于战攻故制阙于经理关
  中州县大抵多沿唐旧少所建革而欧史职方一
  考尤极简略今所编次悉依唐书地理志以县系
卷五 第 43b 页 WYG0551-0220d.png
  州其有改革则分注之庶几传之宋代有所稽考

五季迭兴宇县分裂兴国五年天下既一至道三年分
为十五路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西南曰永兴曰秦
凤曰河东曰利州大抵宋有天下州郡沿革无大增省
(宋史地/理志)宋为陜西路及河东路内夏银绥盐诸郡为西
夏所据庆历初分陜西缘边为秦凤鄜延路熙宁五年
为永兴等路绍兴初置川陜等路富平之败陜西五路
卷五 第 44a 页 WYG0551-0221a.png
俱陷于金(通/考)
永兴路 有二京兆(除河中府/在山西界)州十五延同华耀邠鄜
 商坊丹(除陜解等六州在/河南山西省界)军一保安其后延州改府
 又增银州醴州及绥德军(宋史地/理志)
京兆府京兆郡 宣和二年诏永兴军守臣等衔不用
 军额称京兆府县十三(宋史地理志醴按/武功后改隶 州)
长安 梁改大安后唐复旧宋因之(续文献/通考)
樊川 旧万年县宣和七年改(宋史地理志县按/樊川今咸宁)
卷五 第 44b 页 WYG0551-0221b.png
□  唐宋俱属京兆府(西安/府志)
蓝田 唐属京兆府宋因之(冯/志)
咸阳 唐属京兆郡宋仍旧(明一/统志)
泾阳 宋京兆府领泾阳县(宋史地/理志)
栎阳 宋京兆府领栎阳县(宋史地理志七按栎阳/在临潼东北 十里)
高陵 唐属雍州宋属永兴军(冯/志)
兴平 唐兴平县宋因之(西安/府志)
临潼 县西至府五十里大中祥符八年避玉清昭应
卷五 第 45a 页 WYG0551-0221c.png
 宫名改县曰临潼(宋敏求/长安志)
醴泉 后唐同光二年以醴泉隶京兆政和八年改隶
 醴州(醴泉/县志)
乾祐 汉乾祐县宋因之(续通/考)旧县在镇安县北八十
 里(贾/志)
清平军 本凤翔府盩厔县清平镇大观元年升为军
 隶京兆府清平军使兼知终南县事县一(宋史地/理志)
终南 大观元年置终南县(宋史地/理志)终南故城在盩厔
卷五 第 45b 页 WYG0551-0221d.png
 县东三十里即汉盩厔城也(马/志)
商州上洛郡 领县五(宋史地理志广按/除上津在湖 界)绍兴二年守
 臣以商虢降刘豫六年邵隆收复十二年金人求商
 州乃割商秦之半存上津丰阳三十一年王彦复商
 州(通/考)
上洛 商州治上洛(通/考)
商洛 商州领商洛县(宋史地理志州按/商洛在今商 东)
洛南 隋洛南县宋因之属商州上洛郡(冯/志)绍兴三年
卷五 第 46a 页 WYG0551-0222a.png
 割商秦之半畀金商之半即洛南地也(雒南/县志)
丰阳 本属商州绍兴四年改属金州(宋史地/理志)绍兴中
 割商秦之半畀金以鹘岭为界止存丰阳(通鉴/注)
同州冯翊郡 领县六(宋史地/理志)永兴路建炎元年没于
 金(通/考)
澄城 后唐属同州宋仍旧(续通/考)
朝邑 唐朝邑宋仍旧(续通/考)
合阳 熙宁四年省夏阳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卷五 第 46b 页 WYG0551-0222b.png
白水 唐省入奉先县宋复置(续通/考)
韩城 元祐二年置(宋史地/理志)
华州华阴郡 领县五(宋史地/理志)建炎元年没于金(通/考)
郑 华州治郑县(通/考)
下邽 宋华州领下邽县(通考南按下邽/在渭 县北)
蒲城 唐奉先县开宝四年改建隆中自京兆隶同州
 天禧三年自同州来隶(宋史地/理志)开宝四年改同州奉
 先为蒲城县(隆平/集)
卷五 第 47a 页 WYG0551-0222c.png
华阴 宋华州领华阴县(宋史地/理志)在华州东六十五里
 太华山在县南八里(雍/录)
渭南 熙宁六年省为镇入郑元丰元年复为县旧自
 京兆府来隶(宋地/理志)
耀州华原郡 领县六(宋史地/理志)太平兴国初改耀州为
 武德军元祐三年复为耀州(雍大/记)
华原 耀州治华原有祋祤城(通/考)
富平 梁属耀州宋仍旧(续通/考)
卷五 第 47b 页 WYG0551-0222d.png
三原 宋时三原县治在今县治东北三十里张家里
 遗址尚存(林洪博三原/改隶西安记)
云阳 宋华原郡领云阳县(宋史地理志属按续通典/谓云阳县宋 京兆误)
同官 五代唐属耀州宋仍旧(续通/考)
美原 宋美原属耀州(通鉴/注)
邠州新平郡 属永兴军路绍兴后没于金县五(通考/ 按)
 (除定平县/属西省)
新平 邠州治新平县(通考今按新/平即 邠州)
卷五 第 48a 页 WYG0551-0223a.png
宜禄 邠州领宜禄县有长武城(通志长按宜禄/即今 武县)
三水 本淳化县地宋淳化十四年析置(续通/考)
淳化 淳化四年升耀州黎园镇为县宣和元年自耀
 州来隶(宋/志)宋太宗改元淳化立县之始即以为名(淳/化)
 (县/志)
醴州 本京兆奉天县旧置乾州熙宁五年废以奉天
 还隶府政和七年复以县为州更名曰醴八年割属
 环庆路县五(宋史地/理志)
卷五 第 48b 页 WYG0551-0223b.png
奉天 乾州治奉天(通/考)熙宁三年废州以县属永兴军
 (宋敏求/长安志)
永寿 乾德三年省邠州来隶熙宁五年废乾州永寿
 𨽻邠州政和八年来𨽻(宋史地/理志)
武功 县本属京兆府政和八年割属醴州(宋史地/理志)
醴泉 县本属京兆府政和八年割属醴州(宋史地/理志)
好畤 熙宁五年废乾州以好畤县隶凤翔政和八年
 又以好畤隶醴州(宋史地/理志)宋好畤即上宜在乾州西
卷五 第 49a 页 WYG0551-0223c.png
 北三十五里(寰宇/记)
延安府延安郡 本延州元祐四年升为府旧置鄜延
 路统延鄜丹坊保安四州一军其后增置绥德军又
 置银州凡五州二军银州寻废县七(宋史地/理志)延州城
 旧在延水东庆历五年改卜水西(元一/统志)哲宗自延安
 郡王升储升延州为延安府(挥麈/前录)
肤施 熙宁五年省丰林县为镇金明县为砦并入焉
 (宋史地/理志)延安府治肤施县(通/考)
卷五 第 49b 页 WYG0551-0223d.png
延川 熙宁八年省延木县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延长 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贾/志)
门山 延安府领门山县(宋史地/理志)
临真 宋临真县在甘泉县东一百八十里今为镇(甘/泉)
 (县/志)
敷政 延安府领敷政县(宋史地/理志)敷政在安塞县西一
 百二十里(贾/志)
甘泉 唐属鄜州宋属延安(续通/考)
卷五 第 50a 页 WYG0551-0224a.png
鄜州洛交郡 属永兴军路建炎三年没于金领县五
 (通考止按唐鄜州领洛交等五县至金尚存而宋志/鄜州 领宜川一县并无洛交等县且宜川原属丹)
 (州从未割隶鄜州明系宋/史遗简今据通考补正)
洛交 鄜州治洛交县(通考今按洛/交即 州治)
洛川 宋鄜州领洛川县(通/考)隋属鄜州唐宋皆仍旧(明/一)
 (统/志)
三川 唐为三川县宋因之明改三川驿(马志在按三/川县 鄜州)
 (西南六/十里)
卷五 第 50b 页 WYG0551-0224b.png
直罗 宋鄜州领直罗县(通考西按直罗县在/鄜州 一百二十里)
鄜城 宋鄜州领鄜城县(通/考)康定二年即鄜城县置康
 定军(九域志东按鄜城县在/洛川县 南七十里)
坊州中部郡 坊州领县二(宋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建炎
 后没于金(通/志)
中部 坊州治中部县(通/考)唐中部县宋仍旧(贾/志)
宜君 熙宁元年省升平县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丹州咸宁郡 宋属永兴军路领县三(通考岩按有汾/川云 二县寻)
卷五 第 51a 页 WYG0551-0224c.png
 (废领县一又宋志前永兴军领州十五原有丹州后/乃不列州名惟以丹州所治之宜川县属鄜州亦史)
 (有脱误今据/通考改正)
宜川 后魏义川县太平兴国中改名以鄜州废咸宁
 县入焉熙宁三年省汾川县七年省云岩县为镇入
 焉(宋/志)宋丹州治宜川县(通/考)
保安军 本延州永安镇太平兴国二年建为军属永
 兴路建炎四年没于金(宋史地理志今按保安/军不领县即 保安县)
绥德军 唐绥州熙宁三年收复废为城隶延州在州
卷五 第 51b 页 WYG0551-0224d.png
 东北三十里元符二年改为军(宋史地理志县按宋/绥德军不领 所领)
 (城砦中有米脂砦元丰四年为米脂城即今米脂县/地又有清涧城宋史种世衡传言延州东北二百里)
 (有故宽州请因废垒而兴之城/成赐名青涧即今青涧县地)
银州 银州银川郡领四县五代以来为西夏所有元
 丰四年收复五年即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银州二
 十五里旋被西人陷没崇宁四年收复仍为银州五
 年废为银川城(宋史地/理志)
秦凤路 府一凤翔州十二陇凤(宋史地理志俱按馀/秦泾等十州 属西)
卷五 第 52a 页 WYG0551-0225a.png
 (省/)
凤翔府扶风郡 领县九(宋地/理志)
天兴 凤翔府治天兴县(通/考)
岐山 宋凤翔府领岐山县(宋史地/理志)
扶风 唐扶风宋仍旧(明一/统志)
盩厔 大观元年以盩厔县清平镇置军(宋史地理志/ 按析县东)
 (界置军盩厔/仍属凤翔)
郿 唐属凤翔府宋因之(明一/统志)
卷五 第 52b 页 WYG0551-0225b.png
宝鸡 唐宝鸡县属凤翔府宋仍旧(贾/志)
虢 凤翔府领虢县(宋史地理志县按虢/县在今宝鸡 东)
麟游 唐属凤翔府宋仍旧(明一/统志)
普润 宋凤翔府领普润县(宋史地理志西按普/润在今麟游 北)
陇州汧阳县 属秦凤路绍兴后没于金领县四(通/考)
汧源 汧源县唐宋为州附郭(明一/统志)
汧阳 汧阳旧县在今县西八十里后周于马牢故城
 置宋移于此(明一/统志)今县西五里晖河西北有旧城乃
卷五 第 53a 页 WYG0551-0225c.png
 唐宋旧治(汧阳/县治)
吴山 陇州领吴山县(宋史地理志百按吴山县/在州东南一 二十里)
陇安 开宝元年诏陇州置陇安县(隆平/集)本南由镇古
 南由县地开宝二年割汧阳县四乡于陇州界置陇
 安县从转运使李守信之奏也(寰宇/记)陇安在州东南
 八十里(九域志西按在州南百里/吴山县 以上属陇州)
长武 属泾州咸平四年升长武镇为县五年省为砦
 大观二年复为县(宋史地/理志)咸平四年以泾州长武镇
卷五 第 53b 页 WYG0551-0225d.png
 为县仍隶泾州(隆平/集)
利州路 南渡后府三兴元(除隆庆同庆二/府在今四川界)州十二金
 洋沔凤(除利阆八州/在四川界)军二大安(除天水军/在秦州界)建炎后分
 利州为东西路兴元金洋大安为东路治兴元凤兴
 为西路治兴州乾道四年合为一路淳熙二年复分
 (宋史地/理志)
兴元府梁州汉中郡 兴元府领县四南渡后复增县
 一(宋史地/理志)
卷五 第 54a 页 WYG0551-0226a.png
南郑 兴元府治南郑县(通/考)
城固 崇宁三年县尉柴炳移于今治旧县城在今城
 固县西十八里(汉中/府志)
褒城 宋嘉祐中徙治于山河堰北(九域/志)唐建县于打
 钟坝村宋徙山河堰(汉中/府志)
西 至道三年割隶大安军三年还隶(宋/志)本属兴元府
 宋平蜀以县当冲要直属朝廷(县道/记)
廉水 绍兴四年析南郑县置以廉水为名(宋史地/理志)
卷五 第 54b 页 WYG0551-0226b.png
 兴四年宇文介奏于南郑县南路石幢脩置廉水县
 以便民输纳(宋书宇/文介传)宋兴元路领廉水县后废廉水
 入南郑(元/志)廉水县在汉中府南五十里绍定中废(贾/志)
 (汉按在/ 水南)
洋州洋川郡 宋属利州路领县三(通/考)蜀改源州宋复
 故(洋县/志)
兴道 洋州治兴道县(通/考)兴道县在洋县东门内(冯/志)
西乡 洋州领西乡县(宋史地/理志)宋建于蒿坪山之阳未
卷五 第 55a 页 WYG0551-0226c.png
 有城池(汉中府志端按续通/考西乡宋 平中废)
真符 真符废县在洋县东十里其治旧在桑坪店北
 宋末废(明一/统志)黄金县乾德四年并入真符仍移县就
 废黄金县(舆地/纪胜)
沔州顺政郡 本兴州绍兴十四年为利州路治开禧
 三年吴曦僭改开德府曦平改沔州县二(宋史地/理志)
顺政 开禧三年改为略阳(宋史地/理志)沔州治顺政县(通/考)
 (今按顺政/ 略赐县)
卷五 第 55b 页 WYG0551-0226d.png
长举 宋沔州领长举县(宋史地理志一按长举/在略阳县西 百里)
大安军 本三泉县属兴元府乾德三年平蜀以县直
 属京师至道二年建为大安军三年军废县仍属京
 绍兴三年复升军南渡后复置三泉县隶军(宋史地/理志)
 至道三年建三泉县为大安军以西县隶焉(隆平/集)
 三泉县移治嘉陵江东一里即宋故大安军也今在
 宁羌州西北金牛驿西六十里(禹贡锥指三按锥指/又云绍兴 年改建)
 (大安军于今沔县界即今/沔县西南九十里大安驿)
卷五 第 56a 页 WYG0551-0227a.png
金州安康郡 宋隶京西南路惟此一州未没于金建
 炎四年属利州六年复隶京西南路十三年复隶利
 州路领县五(宋史地/理志)
西城 金州治西城县(通/考)西城在兴安州城西四里(冯/志)
汉阴 绍兴二年迁治新店以旧县为镇嘉定三年升
 滶口镇为县(宋史地/理志)旧治在石泉界汉江之南皇祐
 四年没于汉水绍兴初徙治新店即今治也(汉阴/县志)
洵阳 乾德四年废淯阳县入焉(宋史地/理志)
卷五 第 56b 页 WYG0551-0227b.png
石泉 石泉县宋仍唐旧(续通/典)
平利 熙宁六年省为镇入西城元祐复(宋史地/理志)宋以
 平利为镇寻复置县隶云安郡后仍属金州(兴安/州志)
凤州河安郡 旧属秦凤路绍兴十四年来隶县三(宋/史)
 (地理志在按两当河/池二县 今巩昌界)
梁泉 宋凤州治梁泉县(通考县按梁泉在/今凤 东一里)
麟州新秦郡 属河东路乾德初移治吴儿堡县一(宋/史)
 (地理/志)靖康元年京城受围割麟府丰三州与夏人(通/考)
卷五 第 57a 页 WYG0551-0227c.png
 有杨家城在神木县西北四十里即麟州也(延安/府志)
 州在神木北六十里(神木县志河按麟州/在神木北 套中)
新秦 政和四年废银城连谷二县入焉(宋史地/理志)
府州荣河郡 属河东路本永安军政和五年赐郡名
 荣河旧置麟府路县一(宋史地/理志)
府谷 府州治府谷县(宋史地/理志)
丰州宁丰郡 庆历元年元昊攻陷州地嘉祐七年以
 府州萝泊川掌地复建为州政和五年赐郡名宁丰
卷五 第 57b 页 WYG0551-0227d.png
 (宋史地/理志)丰川南至府州一百十五里西南至麟州一
 百四十里领寨二(九域/志)靖康初入夏(通考按丰州在中/府谷东北河套)
晋宁军 属河东路本西界葭芦砦元丰五年收复六
 年并吴堡砦隶石州元祐四年以葭芦给赐夏人绍
 圣四年收复元符二年以葭芦砦为晋宁军大观三
 年以石州定胡来隶(宋史地理志西按晋宁军所领/二县俱在山 界惟定胡县领)
 (吴砦即今/吴堡县)
夏州 太平兴国五年李继捧来朝得州四夏银绥宥
卷五 第 58a 页 WYG0551-0228a.png
 县八雍熙元年复以四州授继捧自后不复领职方
 (宋史地/理志)西夏河南之州曰夏州(宋史西夏传尚按继/迁来朝四州 领八)
 (县则夏宥等州应复领县但/沿革未详夏州今榆林府)
宥州 西夏河南之州曰宥州盐州(宋史西夏传治按/宥州自唐寄 长)
 (泽县在今靖边县界元昊约张子奭/留于宥州即此又定边县古盐州地)
云内州 本中受降城地辽初改云内州有永济栅拂
 云堆县二(辽/志)靖康元年夏人渡河取云内(宋史西夏/传 按云)
 (内州在今榆林/府北河北岸)
卷五 第 58b 页 WYG0551-0228b.png
柔服 唐中受降城本汉九原地辽置云内州领柔服
 县(明一/统志)
宁人 秦汉九原县地(明一/统志)
天德军 本中受降城开元中置天安军于大同川乾
 元中改天德移永济栅今治是也辽太祖平党项遂
 破天德军(辽/志)靖康元年夏人渡河取天德(宋史西夏/传 按天)
 (德军在榆林府/西北河北岸)
东胜州 唐胜州辽太祖神册元年破振武军胜州之
卷五 第 59a 页 WYG0551-0228c.png
 民皆趋河东州废晋割代北来献复置统县二(辽史/地理)
 (志尚按辽东胜州即唐胜州旧/地 在河西岸今府谷东北)
榆林 唐胜州治榆林县后废辽复置(明一/统志)
河滨 隋榆林县地唐析置此县后废辽复置属东胜
 州(明一/统志)
金肃州 重熙十二年伐西夏置(金史地/理志)靖康元年夏
 人由金肃渡河取天德军(宋史西/夏传)有金宿城在府谷
 县木瓜园北寨外(延绥志谷按金宿即金肃/也在府 县北河套中)
卷五 第 59b 页 WYG0551-0228d.png
落思城 帝征西夏经落思城大掠而还(元史太祖本/纪 按落思)
 (城在榆林府/西北河套中)
  右宋录路三府三州二十郡二十军六县暨城九
  十四夫宋都东京则陜为外路开国之初夏银绥
  宥已不领职方南渡之后永兴秦凤亦咸非版籍
  所存者惟利州两路陜之东南半壁而已今即宋
  史所载合南北终始而详其制其地有入于夏辽
  而可考者亦并附见焉
卷五 第 60a 页 WYG0551-0229a.png

金壤地封疆包东胜接西夏逾黄河复西历葭州及米
脂界又循渭至大散关并出入京兆络商州南与宋为
表里(金地/理志)天会九年以陜西赐齐十五年齐废天眷元
年以陜西地归宋三年复取之(历代纪/事年表)
京兆府路 宋为永兴军路皇统二年省并陜西六路
 为四曰京兆曰鄜延(除庆原熙秦/二路在西省)府一郡四(金史地/理志)
 金分陜西为五路京兆为东路(冯/志)
卷五 第 60b 页 WYG0551-0229b.png
京兆府 宋京兆郡永兴军皇统二年置总管府县十
 二(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建炎二年金围长安城陷
 三年张浚复取旋复失(通/考)
长安 倚郭(金/志)后唐长安金因之(冯/志)
咸宁 倚郭本万年后更名泰和四年废寻复(金史地/理志)
 咸宁县大定二十一年改名(清类天/文书)后唐咸宁宋改
 樊川金复为咸宁(西安府志即按金志咸宁/有乾祐镇 故乾祐县)
兴平 唐兴平县金仍旧(续通/考)
卷五 第 61a 页 WYG0551-0229c.png
泾阳 金属京兆府(贾/志)
临潼 宋临潼县金仍旧(续通/考)
蓝田 唐属京兆府金因之(西安/府志)
云阳 金京兆府领云阳县(金史地理志北按云阳/在泾阳县西 二十里)
高陵 宋属永兴军金属京兆府(冯/志)
终南 宋清平军(金史地理志厔按宋清平军领终南/县故城在盩 县东三十里金废军)
栎阳 金京兆府领栎阳县(金史地/理志)
鄠 宋属京兆金仍旧(续通/考)
卷五 第 61b 页 WYG0551-0229d.png
咸阳 唐属京兆金因之(西安/府志)
乾州 宋尝改为醴州天德三年复县四(金史地/理志)
奉天 乾州治奉天县(金史地/理志)
醴泉 宋隶醴州金属乾州(续通/考)
武亭 本武功大定二十九年以嫌显宗讳更(金史地/理志)
 武功金改武亭(续通/考)
好畤 金乾州领好畤县(金史地理志州按/好畤在今乾)
同州 宋冯翊郡县六(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路建炎元年
卷五 第 62a 页 WYG0551-0230a.png
 没于金改属陜西京兆路(通/考)
冯翊 倚郭(金史地/理志)
朝邑 左冯翊之东南踰三十里有县曰朝邑(金赵/抃记)
 朝邑金仍旧(续通/考)
白水 宋复置属同州金因之(冯/志)
合阳 贞祐三年以县隶桢州(金史地/理志)
澄城 唐属同州金仍旧(续通/考)
韩城 贞祐三年升为桢州以合阳县隶焉(金史地/理志)
卷五 第 62b 页 WYG0551-0230b.png
耀州 耀州领县四(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路建炎四年没
 于金金隶陜西京兆府路(通/考)
华原 金耀州治华原县(金史地/理志)
同官 后唐属耀州金仍旧(续通/考)
美原 金省富平入美原县(富平/县志)
三原 后唐属耀州金仍旧(续通/典)
华州 宋华阴郡治郑国初因之县五(金史地/理志)宋属永
 兴军建炎元年没于金改属陜西京兆路(通/考)
卷五 第 63a 页 WYG0551-0230c.png
郑 金华州治郑县(金史地/理志)
华阴 宋华阴金仍旧(续通/考)
下邽 金华州领下邽县(金史地/理志)
蒲城 天禧四年改隶华州金因之(蒲城/县志)
渭南 宋省后复置金仍旧(续通/考)
商州 宋上洛郡贞祐四年改隶陜州兴定二年复来
 属元光二年改隶河南路县二(金史地/理志)宋绍兴十二
 年金求商州乃割商秦之半(通/考)
卷五 第 63b 页 WYG0551-0230d.png
上洛 金商州治上洛县商洛丰阳皆旧为县贞元二
 年废为镇(金史地/理志)
洛南 宋洛南金仍旧(续通/考)
凤翔路 府二(除平凉/在西省)防禦二(除秦川/在西省)刺郡二(俱在西/省 金)
 (史地/理志)
凤翔府 宋扶风郡皇统二年升为府县九(金史地/理志)
凤翔 倚郭旧名天兴县大定十九年更(金史地/理志)金大
 定中以天兴县与庆衍殿字音相同改为凤翔(凤翔/县志)
卷五 第 64a 页 WYG0551-0231a.png
宝鸡 金凤翔府领宝鸡县(金史地/理志)
虢 金凤翔府领虢县(金史地理志鸡按/虢县在今宝 东)
郿 贞祐四年属恒州后又属京兆府路(郿县/志)
盩厔 贞祐元年隶京兆府(雍大/记)四年升为恒州以郿
 县隶焉(金史地理志/按恒州寻废)
扶风 国初作扶兴(金史地理志凤/按后仍为扶)
岐山 金属凤翔府(续通/考)
普润 凤翔府领普润县(金史地理志游按/普润在今麟 界)
卷五 第 64b 页 WYG0551-0231b.png
麟游 唐属凤翔宋金并仍旧(冯/志)
陇州 宋汧阳郡海陵时隶熙秦路大定二十七年来
 属县三(金史地理志/ 增一县)
汧阳 倚郭(金史地理志汧按唐宋陇州俱治/汧源惟金治 阳似自金徙治)
汧源 金陇州领汧源县有吴山镇(金史地/理志)
陇安 太和八年以陇安寨升(金史地理志为按陇安/本宋县或废 寨金复)
 (置/耳)
吴山 大定二十七年增吴山镇为县(续通考志按吴/山县金 未载)
卷五 第 65a 页 WYG0551-0231c.png
 (今增/入)
鄜延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四(金史地/理志)
延安府 宋延安郡皇统二年置彰武军总管府县七
 (金史地/理志)
肤施 延安府治肤施县(金史地/理志)
延川 宋属延安府金仍旧(贾/志)
延长 延长古高奴地大定二十二年勘定延长县治
 西北依山陇东南为平城(金张廷桢/筑城记)大定时县令董
卷五 第 65b 页 WYG0551-0231d.png
 成务筑延长城移建县治(延长/县志)
临真 金延安府领临真县(金史地/理志)唐临真县在州东
 南一百十里金因之(九域志八按在甘/泉东百 十里)
甘泉 宋属延安府金仍旧(明一/统志)
敷政 金延安府领敷政县(金史地理志县按敷/政在今安塞 西南)
门山 金延安府领门山县(金史地理志川按门/山县在今宜 界)
丹州 金丹州领县一(金史地/理志)
宜川 宋宜川县金属丹州(明一/统志)
卷五 第 66a 页 WYG0551-0232a.png
保安州 宋保安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县一(金史/地理)
 (志/)
保安 大定十一年以保安军置(金史地/理志)
绥德州 宋绥德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县一清涧
 (金史地/理志)宋绥德军金为州领八县(元史地理志领按/金志绥德州 县)
 (一元志作领八县考八县中多宋时/堡砦或金末置为县今据元志补入)
绥德 金绥德州领绥德县(元史地理志军按宋改绥/德城为绥德 元复并绥)
 (德县入本州金之绥/德或即州附郭县)
卷五 第 66b 页 WYG0551-0232b.png
清涧 本宋清涧城大定二十二年升(金史地/理志)金绥德
 州领清涧县(元史地理志但按元史惟此一/县与金志合 清涧元作青涧)
米脂 金绥德州领米脂县(元史地/理志)
绥平 金绥德州领绥平县(元史地理志东按宋绥德/军领绥平砦 至绥德八)
 (十里或金/因砦置县)
怀宁 金绥德州领怀宁县(元史地理志东按宋绥德/军领怀宁砦 至军四十)
 (里/)
定戎 金绥德州领定戎县(金史地理志城按宋志绥/德军领克戎 东至军六)
卷五 第 67a 页 WYG0551-0232c.png
 (十里或即/金定戎地)
义合 金绥德州领义合县(元史地/理志)义合废县在绥德
 州东北五十里今为驿(延安/府志)
嗣武 金绥德州领嗣武县(元史地理志南按宋绥德/军领嗣武砦 至米脂三)
 (十/里)
鄜州 宋洛交郡国初因之县四(金史地/理志)
洛交 倚郭(金史地/理志)
直罗 唐直罗县金因之(九域志鄜按直/罗在今 州西)
卷五 第 67b 页 WYG0551-0232d.png
鄜城 康定二年即鄜城县置康定军今因之(九域/志)
洛川 宋洛川金仍旧(续通/考)
坊州 宋中部郡县二(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建炎后
 没于金金隶陜西鄜延路(通/考)
中部 坊州治中部县(金史地/理志)唐中部县金仍旧(续通/考)
宜君 唐宜君属坊州金仍旧(续通/考)
邠州 宋新平郡靖难军国初因之县五(金史地/理志)宋属
 永兴路金隶庆原路(通/考)
卷五 第 68a 页 WYG0551-0233a.png
新平 倚郭(金史地理志州按/新平即今邠)
淳化 宋属邠州金因之(贾/志)
宜禄 金邠州领宜禄县(金史地/理志)
永寿 宋𨽻醴州(金史地/理志)宋属醴州金属邠州(续通/考)
三水 唐属邠州金因之(西安府志邠按以/上五县属 州)
长武 金泾州领长武县(金史地/理志)
葭州 本晋宁军贞元中𨽻汾州大定二十二年升为
 晋宁州二十四年更今名兴定二年改𨽻延安府(金/史)
卷五 第 68b 页 WYG0551-0233b.png
 (地理/志)葭州金初为夏人所践皇统三年复立军治后
 为州正大三年改属鄜延路(元一/统志)旧州址在州南二
 百步(马志据按金志葭州不领/县今 元一统志补县五)
通秦 金正大三年葭州领通秦县至元六年省入州
 (元一/统志)通秦寨在葭州北少西五十里(延安/府志)在双山堡
 南一百里(延绥志古按葭州志云州西北百里/碑记云 定西州也或金宋间置)
弥川 金正大三年葭州领弥川县至元六年并入州
 (元一/统志)弥川故砦在葭州北一百四十里(延安/府志)
卷五 第 69a 页 WYG0551-0233c.png
太和 金葭州领太和县至元六年并入神木(元一/统志)
 旧县城在神木县西南五十里即太和寨也(延安/府志)
建宁 金末葭州领建宁县本宋银城县地至元六年
 并入府谷(元一/统志)建宁堡在府谷西北七十里(葭州/旧志)
吴堡 葭州金正大三年领吴堡县本吴堡寨(元一/统志)
 丰五年置吴堡砦金改为吴堡县(延安府志在按宋/志有麟州 神木)
 (北元一统志云/麟州金陷西夏)
丰州 属西京路丰州天德军辽尝更名应天寻复金
卷五 第 69b 页 WYG0551-0233d.png
 因之(金史地/理志)
富民 在古丰州境本汉临戎县地(明一统志边按富/民在今定 县北)
 (河套/中)
云内州 属西京路领县二(金史地理志地按云内州/本中受降城 在今榆林)
 (府北河/北岸)
柔服 金云内州旧领柔服县(元史地/理志)宁人旧县大定
 后废为镇(金地/理志)
云川 本曷董镇后升为裕民县皇统九年复废大统
卷五 第 70a 页 WYG0551-0234a.png
 二十九年复升更为今名(金史地/理志)
  右金录路三府二州十五县八十有三夫金取陜
  地始而畀齐旋复归宋继复取之其地北包东胜
  西抵大散南络商州与宋相为表里惟金商汉中
  之地终非其有宋史所谓以鹘岭为界也至于省
  郡并州渐归简要后世亦多因之云

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
卷五 第 70b 页 WYG0551-0234b.png
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元史地/理志)
陜西行中书省 路四(除脱思麻/路在四川)府五(除巩平临庆/四府在西省)
 二十七属州十二(除泾州等二十六/州在西省四川)中统三年立陜
 西四川行省治京兆至元二十三年改为陜西等处
 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
奉元路 至元十六年改京兆为安西路皇庆元年改
 安西为奉元路领县十一州五(元史地/理志)
咸宁 金咸宁县元仍旧(明一/统志)天祐初韩建筑新城后
卷五 第 71a 页 WYG0551-0234c.png
 为奉元路治(咸宁/县志)
长安 后唐长安县元仍旧(明一/统志)金属京兆元属奉元
 路(西安/府志)
咸阳 元省入兴平寻复置(续通/考)
兴平 唐兴平县元仍旧(明一/统志)元属奉先路(冯/志)
临潼 至元四年省安西路栎阳县入临潼(元史世/祖本纪)
蓝田 元属奉元路(冯/志)
泾阳 至元二年并入高陵县三年复立(元史地/理志)至元
卷五 第 71b 页 WYG0551-0234d.png
 十四年以云阳县并入泾阳(冯/志)
高陵 元属奉元路(西安/府志)
□县 元属奉元路(西安/府志)
盩厔 至元初并终南入盩厔又废恒州以盩厔隶安
 西路(元史地/理志)
郿 旧为郿州添置柿林县至元元年省郿州为郿县
 废柿林(元地/理志)元初为郿州隶平凉府至元中废州为
 县属安西路(郿县/志)柿林废县在县东四十里元时置
卷五 第 72a 页 WYG0551-0235a.png
 郿州遗址犹存(马/志)
同州 宋定国军元仍为同州领县五(元史地/理志)至元六
 年省冯翊县并同州隶安西路(同州/志)
朝邑 元同州领朝邑县(元史地/理志)元属安西路(西安/府志)
白水 宋复置元仍旧(续通/考)古城在县南五里今名南
 寨堡元同佥陆大用筑(贾/志)
合阳 元初属桢州后仍旧(明一/统志)
澄城 后唐属同州元仍旧(续通/考)
卷五 第 72b 页 WYG0551-0235b.png
韩城 唐宋为韩城县金曰桢州至元元年州废二年
 再立六年州又废止设县(元史地/理志)韩故城在薛封土
 岭下天文志云至元二年复置桢州兼管韩城合阳
 据此韩之旧城升为桢州土岭为韩又建一城故今
 有遗迹也(韩城/县志)
华州 领三县(元史地/理志)郑县元始省入州(郡国/记)至元十
 二年复华州郑县(元史世祖本纪但按本纪似/郑县废而寻复 志未载)
华阴 唐改太阴宋元仍旧(续通/考)
卷五 第 73a 页 WYG0551-0235c.png
蒲城 元中统初省至元二年复置(华阴/县志)
渭南 元省下邽县入渭南名曰并管下邽(渭南/县志)
耀州 元至元元年并华原县入州又并美原入富平
 领三县(元/志)辉州古耀州也(纲目/集览)元改耀州为辉州𨽻
 奉元路(三原/县志)
三原 三原县治南有城在清河南元至元时自东原
 下旧县徙此其城盖徙时筑也(马理修/新城记)至元二十四
 年徙三原县于龙桥镇即今县治(三原/县志)
卷五 第 73b 页 WYG0551-0235d.png
富平 至元元年并美原入富平(元史地/理志)金省富平入
 美原元复富平又以美原入之(富平/县志)
同官 五代唐属耀州元仍旧(续通/考)
乾州 宋醴州金复改乾州至元元年并奉天县入州
 五年复置奉天省好畤入焉又割永寿来属后又改
 奉天为醴泉领三县(元史地理志奉按元本有醴泉/县元志云改 天为醴泉疑误)
醴泉 金隶乾州元因之(醴泉/县志)
武功 金改武亭县元复武功属乾州(续通/考)
卷五 第 74a 页 WYG0551-0236a.png
永寿 宋金属邠州至元十五年徙县治于麻亭(元史/地理)
 (志/)宋隶邠州今属乾州(元单鹄/学记)
商州 领一县(元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元属安西路(明/一)
 (统/志)
洛南 乾祐县至元丙子改为乾祐巡检司至壬辰仍
 复县于旧地甲午裁革(雍大/记)山阳古丰阳也碑记大
 元商州丰阳县后遭兵燹废(新建县/治记)
延安路 金鄜延路元改延安路领县八州三(元史地/理志)
卷五 第 74b 页 WYG0551-0236b.png
 延州城旧在延水东宋改卜水西即今路城(元一/统志)
肤施 元延安路治肤施县(元史地/理志)
甘泉 临真县至元二年并入甘泉(元一/统志)
宜川 至元六年并丹州入宜川县属延安路(元一/统志)
 省门山县入宜川(贾/志)
延长 广德初改延长元仍旧(续通/考)
延川 元延安路领延川(元史地/理志)
安定 本宋旧堡元壬子年升为安定县至元元年析
卷五 第 75a 页 WYG0551-0236c.png
 置丹头县四年并丹头入本县(元史地/理志)在今安定县
 东宋安定堡元升为县(贾/志)丹头城在县东六十里后
 废为镇(安定县/旧志)
安塞 本金旧堡壬子年升为县(元史地/理志)元省敷政县
 合为一(安塞/县志)
保安 金为保安州至元六年降为县(元史地/理志)
鄜州 旧领四县元至元四年并鄜城入洛川又并洛
 交直罗入州六年废坊州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领
卷五 第 75b 页 WYG0551-0236d.png
 三县(元史地/理志)
洛川 本汉鄜县地金元皆仍旧(续通/考)
中部 元废坊州以县属鄜州(续通/考)坊州在中部西南
 元省入中部县(冯/志)
宜君 元废坊州以县属鄜州(续通/考)
绥德州 宋为绥德军金为州至元四年并义合绥德
 入本州领二县(元史地/理志)
清涧 归附后并绥平入怀宁至元四年并怀宁入清
卷五 第 76a 页 WYG0551-0237a.png
 涧(元史地/理志)元属绥德州又改隶延安路(清涧/县志)
米脂 归附后并嗣武入米脂至元四年又并定戎入
 米脂(元史地/理志)宋置米脂城金升为县元以嗣武克戌
 二县省入(续通/考)榆林卫元为米脂县地(禹贡/锥指)
葭州 金葭州元至元六年并通秦弥川葭芦入州领
 三县(元史地/理志)
神木 元初立云州于麟州之神木寨至元六年废州
 为县又并太和入神木(元史地/理志)云州故城在今县东
卷五 第 76b 页 WYG0551-0237b.png
 三里巽山(明一/统志)元碑载至正八年改云州为神木县
 因巽山有神树二株故名(神木/县志)
吴堡 至正元年省二年复置(元一/统志)元世祖辛卯改吴
 州乙未复为吴堡(葭州/志)
府谷 后唐为府州元初建州治至元六年废为县又
 并建宁入府谷(元史地/理志)金皇统八年麟府为西夏所
 据元初收附复建府州治改属延安路至元元年州
 废二十六年县属葭州(元一/统志)
卷五 第 77a 页 WYG0551-0237c.png
兴元路 唐兴元府元立兴元路以凤金洋三州隶焉
 元初割西县属沔州以洋州西乡县来属领县四州
 二(元史地/理志)
南郑 兴元路治(元史地/理志)
城固 唐城固宋元仍旧(续通/考)
褒城 元徙治于山河堰东南五里(续通/考)
西乡 宋端平中废元复置(续通/考)宋改建于蒿坪之阳
 百步元皇椢公屯戍西乡改迁今治去蒿坪一里许
卷五 第 77b 页 WYG0551-0237d.png
 (西郡/县志)
凤州 至元五年以在郭梁泉县并入州隶兴元路(元/史)
 (地理/志)
洋州 宋洋州至元二年省兴道真符二县入州(元史/地理)
 (志/)
金州 宋升为金房开达四州路元为散州(元史地/理志)
 初治汉江北去水百步后移南(元旧/志)平利洵阳汉阴
 石泉元并省入金州(续通/考)元改平利洵阳汉阴为巡
卷五 第 78a 页 WYG0551-0238a.png
 检司改武安为石泉巡检司既而复汉阴为县故老
 相传元人杀戮殆尽县尽改巡司(兴安州志省按西/城县亦元 入州)
凤翔府 元初立凤翔路至元九年更为散府领县五
 (元/志)凤翔府属陜西行省(凤翔府志廉按元志陜西汉/中道肃政 访司治凤翔)
凤翔 金凤翔县元仍旧(续通/考)
扶风 唐扶风县元仍旧(贾/志)
岐山 元凤翔府领岐山县(元史地/理志)
宝鸡 虢县元省入宝鸡故城在县东六十里(明一/统志)
卷五 第 78b 页 WYG0551-0238b.png
麟游 元废普润入麟游(明一/统志)
邠州 金领宜禄永寿三水等五县元领二县(续通/考)
 属庄浪路寻改属凤翔府又直隶陜西行省(邠州志/ 按元)
 (志至元二十一年以邠/州隶汉中道宣慰司)
新平 元邠州治新平县(元史地/理志)
淳化 至元七年并三水入本县(元史地/理志)宋淳化县元
 移县治于三水改为三水县至正十八年知县贾克
 礼移治为今淳化县(邠州志入按长/武元并 泾州)
卷五 第 79a 页 WYG0551-0238c.png
陇州 属巩昌府旧领四县元领县二(元史地/理志)
汧源 元至元七年省吴山陇安入汧源(元史地/理志)延祐
 四年并汧源县入陇州(元史仁/宗本纪)
汧阳 古城在北山麓唐太和中所筑元至元二年因
 圮坏移建新城在汧晖二河之间(汧阳/县志)
沔州 宋沔州至元四年隶广元路二十年废褒州止
 设铎水县迁沔州而治焉领三县(元史地/理志)壬子年复
 立沔州于旧治至元二十年迁州治铎水县略阳属
卷五 第 79b 页 WYG0551-0238d.png
 焉(元一/统志)
铎水 沔州治铎水县本西县旧镇也戊午年以其地
 升为褒州改镇为县至元二十年废褒州移沔州来
 治后省县入州东北至褒城县六十里(元一/统志)
大安 初为大安州至元十二年降为大安县属沔州
 寻并三泉县入之(元一统志羌按/大安即宁 州)
略阳 至元二十年并长举及西县入焉(元史地/理志)元移
 沔州治铎水仍以略阳为属县(续通/考)
卷五 第 80a 页 WYG0551-0239a.png
丰州 属大同路唐丰州金为天德军元复为丰州旧
 有富民县元至元四年省入州(元史地理志地按元/丰州仍唐旧 在今)
 (榆林府定边/县北河套中)
云内州 属大同路唐天德军即中受降城之地金为
 云内州旧领云川柔服二县元初废云川至元四年
 省柔服入州(元史地理志胜按唐榆/林郡元为东 州地)
  右元录省一路三府一州十六县五十八夫元当
  统一之后北据朔方五原南有兴商汉沔关中土
卷五 第 80b 页 WYG0551-0239b.png
  宇较宋与金增其式廓矣而陜右建置反略于两
  代岂真存要去閒哉盖缘兵燹之后土旷人稀故
  朔漠丰云空建州名东南金洋邈无属县亦稍荒
  略矣因辑而录之以志其槩云

陜西布政司 明初立陜西行中书洪武九年改承宣
 布政使司领八府一州(贾志四按除平庆/巩临 府在西省)明置都指
 挥使领榆林潼关等卫(续文献/通考)
卷五 第 81a 页 WYG0551-0239c.png
西安府 洪武二年徐达入奉元路改西安府(名山/藏)
 初西安府领州五县二十六景泰三年增置县一(镇/安)
 成化十三年增置州一(商/)县三(山阳商/南三水)万历十一年
 又增县一(长/武)乃领州六县三十一(西安/府志)
长安 元属奉元路明为西安府附郭县(西安/府志)城自天
 祐间袭唐之旧而约其制洪武初始增修之(咸宁/县志)
 在城西门外洪武四年移于今治(雍大/记)
咸宁 明与长安俱为西安府附郭(西安/府志)县在城东门
卷五 第 81b 页 WYG0551-0239d.png
 外洪武三年移于今治(雍大/记)
咸阳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二年井邑丘墟
 于东原之阪就民居为县四年县丞孔文郁始迁邑
 复故址(李炳迁/县记)
兴平 在府城西一百里宋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
临潼 在府城东五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
泾阳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元复置明因之(续通/考)
高陵 在府城东北八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隶西
卷五 第 82a 页 WYG0551-0240a.png
 安府(贾/志)明析东南数里于临潼县于是𥚹小(高陵/县志)
鄠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
蓝田 在府城东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属西
 安府(贾/志)
盩厔 在府城西南一百六十里(明一/统志)元隶奉元路明
 洪武二年隶西安府(雍大/记)
三原 在府城北九十里(明一/统志)旧隶耀州弘治四年改
 隶(明会/典)弘治三年本县民巨海陈请三原隶耀州转
卷五 第 82b 页 WYG0551-0240b.png
 运不便因改隶西安府(三原/县志)
渭南 在府城东七十里(明一/统志)旧隶华州嘉靖三十八
 年改隶(明会/典)洪武十四年始革并管下邽名隶华州
 (渭南/县志)
醴泉 在乾州东七十里(明一/统志)旧隶乾州嘉靖三十八
 年改隶(明会/典)御史梁汝魁改隶西安府(醴泉/县志)
商州 在府城东南二百六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七年降州
 为县隶西安府成化十三年盗王彪平巡抚原杰议
卷五 第 83a 页 WYG0551-0240c.png
 析商县东为商南县南为山阳县升商县为州并洛
 南镇安属焉隶西安府又商州治因元之旧(商州/志)
镇安 在府城南二百五十里(明一/统志)镇安县洪武八年
 立乾祐巡检司属咸宁县景泰三年先建于野猪坪
 后迁谢家湾即今县治(雍大/记)景泰三年置镇安县属
 西安府成化八年改属商州(西安/府志)乾祐县元废明于
 废县北二十里置镇安县(明一/统志)
雒南 在府城南二百里(明一/统志)明初降商州为县割本
卷五 第 83b 页 WYG0551-0240d.png
 县属华州成化十三年升商县为州复属商州天启
 初讳洛为雒(雒南/县志)
山阳 在州城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山阳古丰阳也明
 以户口鲜少降丰阳为巡检司(山阳/县志)成化十三年徙
 巡检司于曼川于丰阳故址置山阳县又以在北山
 之南故名(山阳县/旧志)
商南 在州城东六十里(明一/统志)成化十三年巡抚原杰
 奏分商县以东地置商南县初置层峰驿寻徙沐水
卷五 第 84a 页 WYG0551-0241a.png
 西即今治(商南县/旧志)商南地面对群山左跨沐水成化
 十七年巡抚余子俊创建兹邑(黄俨建商南县碑记/ 按二说不同大抵)
 (原创置县于层峰驿/余徙治于沐水西)
同州 在府城东北二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领五县明因
 之(续通/考)明州县皆仍元旧隶西安府(同州/志)
朝邑 在州城东三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安西路明属同州
 (西安/府志)
合阳 在州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同州明因
卷五 第 84b 页 WYG0551-0241b.png
 之(续通/考)
澄城 在州城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
 (考/)
白水 在州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旧城在县南五
 里明洪武初移于今治(旧县/志)元末兵乱寄治于南临
 川张既至谓南临川阻河傍谷不免冲激始反旧治
 (白水/县志)
韩城 在州东北二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废桢州止设县
卷五 第 85a 页 WYG0551-0241c.png
 明因之(续通/考)
华州 在府城东二百里(明一/统志)隶西安府领四县成化
 间改洛南隶商州嘉靖间改渭南隶西安(华州/志)
华阴 在州城东七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华州明因之(西安/府志)
蒲城 在州城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至元二年复置明
 因之属华州(西安/府志)
耀州 在府城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改耀州为辉州
 洪武二年仍改耀州(三原/志)耀州属西安府领四县后
卷五 第 85b 页 WYG0551-0241d.png
 宜君改隶延安弘治三年改三原隶西安(耀州/志)
同官 在州城北七十五里元属耀州明因之(明一/统志)
富平 在州城东南七十五里(明一/统志)元张思道据县依
 窑桥险居徐达经略关中即以为县隶耀州故城在
 县东北十里(富平/县志)本名窑桥头元徙治于此景泰初
 知县张应举始筑城(贾/志)
乾州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
 属西安府领三县嘉靖三十八年以醴泉隶西安(乾/州)
卷五 第 86a 页 WYG0551-0242a.png
 (志/)
武功 在州城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元隶奉元路明隶乾
 州(雍大/记)
永寿 在州城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属乾州明因之(续通/考)
 元徙县于麻亭镇明末城郭倾颓因结寨于虎头山
 (永寿/县志)
邠州 在府城西北三百五十里(明一/统志)元领二县明以
 新平省入州复置三水长武二县并淳化领县三属
卷五 第 86b 页 WYG0551-0242b.png
 西安府(续通/考)
淳化 在州东二百里(明一/统志)元并三水入县明因之(明/一)
 (统/志)
三水 在州城东四十里(明一/统志)元以三水并入淳化成
 化十四年始割淳化十六里为此邑(三原/县志)成化丁酉
 余子俊奏复故县(雍大/记)
长武 宜禄县明省入邠州改宜禄镇万历十一年复
 置长武县属邠州(西安/府志)取县西长武故城为名(长武/县志)
卷五 第 87a 页 WYG0551-0242c.png
凤翔府 元属凤翔路明为凤翔府领州一县七(明一/统志)
凤翔 凤翔府附郭(明一/统志)
岐山 在府城东五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凤翔府明因之(续/通)
 (考/)
宝鸡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
扶风 在府城东一百一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隶
 凤翔府(贾/志)
郿 在府城东一百四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安西路明隶凤
卷五 第 87b 页 WYG0551-0242d.png
 翔府(郿县/志)
麟游 在府城东北一百二十里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
陇州 在府城西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领县二明以汧
 源省入改属凤翔府领汧阳一县(续通/考)汧源县为州
 之附郭洪武初始归并本州(陇州/志)
汧阳 在州城东九十里(明一/统志)汧阳废县在县西五里
 嘉靖二十六年为大水冲陷明年始移今治(汧阳/县志)
 隶陇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明会/典)
卷五 第 88a 页 WYG0551-0243a.png
汉中府 元立兴元路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领宁羌
 兴安二州十四县(续通/考)万历二十三年兴安州改直
 隶割六县𨽻州府领州一县八(汉中/府志)
南郑 汉中府附郭(明一/统志)县治旧在城西南隅洪武八
 年改创城中(雍大/记)
褒城 在府城西北四十五里(明一/统志)元徙治于山河堰
 东明因之(续通考西按褒城县志有云雾废/县在县 一百七十里未详所始)
城固 在府城东七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隶汉中
卷五 第 88b 页 WYG0551-0243b.png
 府(贾/志)
洋 在府城东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省兴道真符入
 洋州明省为县(续通/考)
西乡 在府城东南二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兴元路明
 属汉中府(冯/志)
凤 在府城西北三百八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三年仍为凤
 州隶凤翔府四年改隶汉中七年降州为县(汉中/府志)
 之南岐山凤曾翔集遂以名县(汉中/府志)
卷五 第 89a 页 WYG0551-0243c.png
沔 在府城西北一百一十里(明一/统志)旧隶宁羌州嘉靖
 三十八年改隶(明会/典)洪武二年仍为沔州七年降州
 为县成化二十二年改属宁羌州嘉靖三十八年属
 汉中府(沔县志祯按汉中府/志作崇 间始隶府)明初改州为县洪武四
 年知州王昱移于今治旧治在今县东二十里置铺
 又县以沔水为名(汉中/府志)
略阳 在府城西北三百一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七年废沔
 州长举总为略阳县隶宁羌州崇祯间隶汉中府明
卷五 第 89b 页 WYG0551-0243d.png
 初属沔州洪武七年改属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隶
 宁羌州(贾/志)用武之地曰略象山之南曰阳因平氐羌
 之乱南北朝以此为名(略阳/县志)
宁羌州 在府城西三百里(明一/统志)本沔阳县地名羊鹿
 坪洪武三十年建宁羌卫成化二十二年巡抚郑时
 以地僻山险奏设州于卫治南领沔县略阳崇祯间
 以县去州远不领县以宁羌为名欲羌之永宁耳(汉/中)
 (府/志)
卷五 第 90a 页 WYG0551-0244a.png
兴安州 明初为金州属汉中府万历中改兴安州领
 六县(续通/考)万历十一年大水城坏分守刘致中筑新
 城于赵台山下易名兴安州属汉中府二十年州人
 以十不便条议复以兴安直隶陜西布政司仍以石
 泉汉阴二县属焉又州初治汉水北后移水南万历
 十一年移治于故城南原三里许(兴安/州志)
平利 在州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改为巡检司隶兴元路
 洪武五年仍为平利县属汉中府嘉靖二十九年复
卷五 第 90b 页 WYG0551-0244b.png
 隶金州万历十一年隶兴安州又洪武五年改迁平
 利县先是平利县旧治在白土关东既而迁于石牛
 河口至是始改迁于女娲山西灌河口(兴安/州志)
石泉 在州西八十里(明一/统志)元省入金州明复置(续通/考)
 旧隶金州嘉靖二十八年改隶汉中府(明会/典)万历二
 十四年还属兴安州(兴安/州志)
洵阳 在州东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并入金州洪武三
 年复置隶兴安州(贾/志)
卷五 第 91a 页 WYG0551-0244c.png
紫阳 在州城西二百二十五里(明一/统志)正德七年添设
 (明会/典)本汉阴县之东南隅正德五年立紫阳堡六年
 总制洪钟奏升为县又县治初设于紫阳滩之左是
 为旧县无城垣嘉靖三十五年知县张亨甫迁于紫
 阳滩之右是为新县(紫阳/县志)
汉阴 在州西一百五十里(明一/统志)元省入金州明复置
 (续通/考)汉阴县旧隶金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汉中府
 (明会/典)万历二十四年复改属兴安州(兴安/州志)
卷五 第 91b 页 WYG0551-0244d.png
白河 在州南二百一十里(明一/统志)成化十三年添设(明/会)
 (典/)成化八年立白河堡十二年巡抚原杰置白河县
 隶郧阳府后改属兴安州(州/志)成化中原公抚安流逋
 割洵阳地三分之一为白河县(洵阳/县志)白河县后移治
 唐家洲(册/说)
延安府 元延安路明洪武二年复为延安府(雍大/记)
 绥鄜葭三州十六县(续通/考)
肤施 元属鄜延路明为延安府附郭(肤施/县志)
卷五 第 92a 页 WYG0551-0245a.png
安塞 在州城西北四十里元置安塞县明因之(明一/统志)
 邑城本秦汉高奴故地嘉靖间因城北水患邑令韩
 震等移南就北规模悉遵旧制(安塞/县志)
甘泉 在府城西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甘泉县明因之隶
 延安府(贾/志)
安定 在府城北一百九十里(明一/统志)金安定堡元升为
 县洪武三年仍为安定县(马/志)
保安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降州为县明
卷五 第 92b 页 WYG0551-0245b.png
 因之(续文献/通考)
宜川 在府城东南二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隶延安路明
 因之隶延安府(贾/志)
延川 在府城东二百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
延长 在府城东一百五十里(明一/统志)上城在县北二百
 步高部山四面陡绝明末避乱建县治
清涧 在绥德州城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旧隶绥德州
 嘉靖四十一年改隶(明会/典)元隶延安路洪武二年隶
卷五 第 93a 页 WYG0551-0245c.png
 绥德州弘治九年知县岳玉引元制复隶延安府(清/涧)
 (县/志)
鄜州 在府城南一百八十里元鄜州属延安路明因
 之领县三(明一/统志)
洛川 在州城东六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
中部 在州城南一百四十里(明一/统志)明初元县丞伯颜
 以城降仍为中部(中部/县志)明末乱起西北陷城自中部
 始姚侯因城上城即古坊州(王相业/修城记)
卷五 第 93b 页 WYG0551-0245d.png
宜君 在州城南二百一十里(明一/统志)元属鄜州明因之
 (续通/考)
绥德州 在府城东北三百六十里(明一/统志)元领二县明
 改清涧属延安领米脂一县(续通/考)洪武四年领清涧
 米脂葭县三县八年升葭县为州弘治九年清涧隶
 延安府止领一县(绥德/州志)
米脂 在州城北八十里金米脂县属绥德州明因之
 (明一/统志)
卷五 第 94a 页 WYG0551-0246a.png
葭州 在府城北五百八十里(明一/统志)金葭州隶延安府
 明仍隶延安领县三(贾/志)洪武四年改为葭县隶绥德
 州八年复曰葭州(雍大/记)
吴堡 在州城南八十里(明一/统志)元吴堡县洪武十年主
 簿苏守正言县事不敷并绥德州十四年寻复属葭
 州(吴堡/县志)
神木 在州城东北三百里(明一/统志)元神木县洪武六年
 废十四年复属葭州(葭州/志)元县在城东三里正统八
卷五 第 94b 页 WYG0551-0246b.png
 年徙今治(神木/县志)
府谷 在州城东北五百里(明一/统志)元府谷县洪武六年
 省十四年复置属葭州(延安府志县按马志有芭州/城在府谷 北九十里未详)
 (所/始)
陜西都指挥使司 领卫二十六守禦千户所四(贾志/ 按)
 (都司治西安除十八/卫及工所在西省)
西安前卫 在西安府治东南洪武初建(明一/统志)
西安后卫 在西安府治东南洪武中建(明一/统志)
卷五 第 95a 页 WYG0551-0246c.png
西安左卫 在西安府治东南(明官制中按/亦洪武 建)
西安右卫 在西安府治东为秦府置(明官制置按亦/洪武中 今徙)
 (置西/省)
延安卫 属陜西都司在延安府治北洪武二年建(明/一)
 (统/志)
塞门所 塞门守禦百户所属延安卫在安塞县北一
 百五十里洪武十二年建(明一/统志)
安定所 安定守禦百户所属延安卫在保安县治北
卷五 第 95b 页 WYG0551-0246d.png
 洪武二年建(明一/统志)
保安所 保安守禦百户所属延安卫在保安县治南
 洪武十二年建(明一/统志)
绥德卫 属陜西都司在绥德州治北洪武六年建(明/一)
 (统/志)
镇羌所 镇羌守禦千户所属陜西都司在神木县治
 西正德二年建(明一/统志)
榆林卫 属陜西都指挥使(贾/志)明初为榆林庄本绥德
卷五 第 96a 页 WYG0551-0247a.png
 卫屯所东胜失守始筑榆林城成化间余子俊移绥
 延镇于榆林庄置榆林卫分东中西三路为守中路
 属镇城堡十东有双山常乐西有保宁响水波罗怀
 远威武清平至归德鱼河则在镇南西路堡十有龙
 州镇靖镇罗靖边宁塞柳树涧安边砖井定边盐场
 (图书/编)河套元末为王保保所据明初追逐之筑东胜
 等城正统间失东胜退守黄河套中成化八年筑榆
 林三路边墙遂弃河守墙(九边/考)天顺二年毛里孩等
卷五 第 96b 页 WYG0551-0247b.png
 始入居河套汉朔方五原二郡遂不登版图(禹贡/锥指)
凤翔所 凤翔守禦千户所属陜西都司在凤翔府治
 东洪武二年建卫四年改为所(明一/统志)
汉中卫 属陜西都司在汉中府治西洪武四年建(明/一)
 (统/志)
宁羌卫 在宁羌州城内(明一/统志)洪武三十年建(汉中/府志)
沔县右所 守禦沔县右千户所在县治东洪武中隶
 汉中卫(明一/统志)
卷五 第 97a 页 WYG0551-0247c.png
金州所 属陜西都司(贾/志)金州守禦千户所在州治西
 洪武间建(明一/统志)
潼关卫 初设潼关守禦千户所隶陜西都司后改潼
 关卫隶河南都司复改隶中军都督府(贾/志)南京中军
 都督府领河南都司旧有潼关卫后属直隶(明会典/ 按司)
 (卫所后/多废改)
  右明录司一府四州十二县六十六卫八所七洪
  武二年始命徐达经理关中凡郡县系金元省并
卷五 第 97b 页 WYG0551-0247d.png
  者多仍其旧惟改奉元路为陜西布政司以统四
  府又以府统州以州统县使相维相制至于关中
  阨塞兼置卫所即宋之军也名掌军戎职同守令
  亦职方之所当考因并详其制以备前朝典故云
 
 
 
 陜西通志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