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1246-039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类博稿卷五
             明 岳正 撰
  序十二首
   潘尊用拜吏科都给事中序
正以罪去国比入朝七八年向之所与共事者十得五
六而所谓同年进士者仅十数人而已此十数人者多
在郎署不闻有所振拔又间有引而去者其在给舍才
卷五 第 1b 页 WYG1246-0393b.png
二人而闽产潘尊用其一也尊用以天顺八年之秋始
用资序拜都给事中于吏科夫六科之任古纳言之官
也谗说殄行无世无之而后世风移俗薄较古尤甚如
巷伯青蝇诸诗所言者当尧舜在上禹稷契益皋陶伯
夷相师让于下不能不资龙以保极盛之治后世愿治
之主欲比隆前古而不求贤给舍以任之岂不尤难乎
哉先帝在御乾纲独运群臣将顺之不暇若吏部者又
得老成心膂主之为吏科者固无事可驳也然容生宽
卷五 第 2a 页 WYG1246-0393c.png
宽生纵纵生奸亦其势之所不能无者尊用受命适承
其弊初不以声色动之而彼各自检点以或有过之是
惧者亦有矣夫杨绾之贤未足以格天动物而白麻一
下虽以郭汾阳之元勋名德亦为之逊黎干而下不足
道也贤者之有益于人国家者如此然所谓贤者于世
多不见用用亦不能大大亦未必能久何邪盖贤者自
处淡然与物无竞其功名事业必因事会而见未尝汲
汲以求之不我用焉虽终老于耕钓不悔也若尊用者
卷五 第 2b 页 WYG1246-0393d.png
一官二十年循资缘例始得一调此巧宦者之所讥笑
而正所据以知其为贤者也虽然一给舍尚能如此使
举而措之百僚之上则其事业炳耀上跻唐虞九官之
盛其孰能禦之哉遂书以为赠
   孙宗理拜户科给事中序
当天下多事时屠钓椎埋商贩佣𨽻之徒其建立功勋
树植事业分芧土于当时垂声光于来世载诸前史者
何其多也若空谷考槃之作乃或见于盈成之日者岂
卷五 第 3a 页 WYG1246-0394a.png
非天下既定权制既立狃以犬牙臂指之势虽中才常
流亦足以守之虽无大善亦无大失是故有贤哲豪俊
之伏于氓庶者不得其机以进秖槁项辙鲋老死困毙
于林薮尘滓之中而已矣当是时也得美官据要津执
枢管以激昂时事可以砻天下之奸可以建天下之利
可以更天下之化亦岂非贤豪者之荣幸哉齐东孙君
宗理今之所谓贤豪者也乃祖若父皆用才武从事为
司牧之属于外宗理绩学邑庠甲子之秋应有司荐入
卷五 第 3b 页 WYG1246-0394b.png
太学为诸生者三年矣今年秋以名进士拜给事中于
户科夫给事者天子之法从不但专补过拾遗之任而
凡政事之利病人材之贤否民生之休戚皆得以肆论
驳议而无所讳此贤豪者之所愿为而惧不能以必得
也宗理以齐东布衣从事乎文字笔札之业一旦起而
当之得以发蕴蓄伸抱负设施其生平之所学未必不
思其时机之不易遭遇之甚难而以中材常流者之为
耻也
卷五 第 4a 页 WYG1246-0394c.png
   赠济南杨同知序
始吾取友天下于桐城得二人焉前户科给事中今知
应州章君廷言其人春温玉润不但其文之蔚才之敏
也既又因廷言获交今刑科给事中姚君景睗景睗之
于廷言盖符合而质契焉者夫楚俗虽文其性剽轻此
两人者固非风土所宜得必有所自而然者意者其得
师友之渊源乎不然何其蠖信而虎变若是也溯而求
之得杨君必贵者焉君世家抚之崇仁以其艺雄于大
卷五 第 4b 页 WYG1246-0394d.png
江之西宣德乙酉魁多士于荐稿癸丑之岁始就乙选
分教于桐城者几十年而两人者受业门下亲炙最久
咀味文翰之华濡染道谊之雅袪悟而性觉匪习而天
成出能昜售试必有功故治民者称守令之循在朝者
得侍从之体皆杨君之力有以造就之也譬之观器于
市鼎钟罂缶之制虽殊而小大高下皆中伦度然后知
其出于一型一模而陶冶者镕范搏埴之精比杨君去
桐城以功最被选陟为鲁邸纪善自纪善登上相为长
卷五 第 5a 页 WYG1246-0395a.png
史有贤能声今又改同知济南府事盖旌之也于是景
眻既喜其道之得行而于暌违之念又有不可已者属
予言以张之嗟乎古人有知其客而信其主者韩退之
于宣州是也其或未知杨君者请观于吾友廷言景旸
两人者可也
   赠龙叔旦先生序
东里先生之高风足以凌驾一世天下所共闻者也曩
在政阁所与游好者其在朝则尽名公卿布韦之徒苟
卷五 第 5b 页 WYG1246-0395b.png
非钜人硕士不直不得朝夕亟见以亲道德之光虽欲
望后尘而雅拜之亦未昜也正时童丱受学门下先生
以故人子嘉与惠之每嘉客至未尝不得见也先生之
重客有若叔粲龙公公用乡进士历祠祭仪制主事公
之少子今文选郎中士郁亦用进士为中书舍人正皆
得游于其间当是时人皆以荣正正亦自侈其所遇于
朋辈中先生既捐馆舍公亦以疾引归正方抱羊昙之
悲不释也乃今犹得与文选君日相追随是以前年识
卷五 第 6a 页 WYG1246-0395c.png
公之嫡士熙士熙用荐分教于淞庠今又拜公之季叔
旦窃叹公之门兄弟父子何若是之皆贤也嗟夫万物
者天地之委和也至和之气氤氲磅礴其发于浮沉上
下者犹足以为景星为卿云为甘露为醴泉为芝草为
连理之木同颖之禾为赤麟白凤元龟神龙天马之瑞
其精英之钟于人家国者上者为圣次者为贤为能为
技艺固其理也今至和之气委于龙氏之产不能不贤
譬之武库之所藏大廷之所陈非奇宝重器不与也又
卷五 第 6b 页 WYG1246-0395d.png
何怪哉比者邑大夫以叔旦之贤荐于朝朝议韪之兹
拜湖广按察司照磨东里先生之诸子尚宝丞叔简太
学生季柔诸孙晦之于龙氏固通家子而尚宝君又尝
馆仪制公之贰室于叔旦为诸甥也故合其弟侄送之
谓正托交于龙氏者久又以文字为职宜有所述述东
里先生之高风而龙氏与之缔好如是使人可以溯是
而知叔旦之为伟人硕士庶几有以信于今后也
   赠和振纲刑部主事序
卷五 第 7a 页 WYG1246-0396a.png
儒吏二乎哉不二也不二也而孰与岐其名盖亦世之
污隆而为之欤夫儒欤吏皆政之体也周以上世升而
隆其政本于道而圣人笔之以为经周以下世降而污
其政出于术而法家因之以定律儒通乎经而吏明于
律其本未始不一而岐之使二者道与术也然经之约
民也大而疏律之防民也细而密密者之失必酷而疏
者之弊近迂此其势然也是故自入官议制之有辞沿
至于今从政者不能任经而黜律君子曰资儒以为吏
卷五 第 7b 页 WYG1246-0396b.png
斯可矣陵川之著姓曰和氏世以宦业雄于山西振纲
者又和氏之秀也大父好古府君通诗书二经尝用荐
领教于广平乃尊翁自乡进士三教于郡邑最后仕为
王官其声勃如也振纲传其家学以明诗荐于乡入大
学学与行皆足以齿英胄而无愧今太子少保萧公为
祭酒将以病谢去而振纲慨然倡六馆之士伏阙请留
之于是一时师生高其义愿识其风采缔交望好者恐
后去岁取进士第观政于秋官大司寇疏以为属拜福
卷五 第 8a 页 WYG1246-0396c.png
建司主事素与游者思有以赠之而属予以辞孔子曰
尽法无民岂非伤法之流于酷乎今之所谓良执法者
大归以能不遗于律而得称也使犯者有隐情而不能
以自明司刑者执律而临之曰法当如是乃孔子所谓
尽法者也如必以尽法为良苟熟于簿书者皆是也何
必儒者儒者必不得已于是知不屑其所谓良宁自拟
于迂者而不辞也振纲儒进而吏任固非自贬以徇俗
者但名位权势足以移人之守吾又安能为之默点邪
卷五 第 8b 页 WYG1246-0396d.png
嗟乎前史所载者有曰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
者通世务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盖所谓资儒以为
吏者也然曲学阿世卒不能逃辕固生之讥则其优劣
又可见矣君子之自处也可不慎哉
   浙水较文诗序
文士之末也不深于道者不足以知之知文亦难矣莫
加善者之文易诗书春秋礼乐皆载道之器语曰学者
守一经皓首不能穷不能穷者不深于其道也道不深
卷五 第 9a 页 WYG1246-0397a.png
而强自诬曰我知文我知文何异乎审音以瞆鉴色以
盲其不白黑而浊清者亦幸中而偶得耳夫何恃而可
信哉试尝论之世之能文者孰加于周公孔子周公传
易孔子系之孔子作春秋游夏不能为一辞之赞则知
虽贤者犹不足以知圣人况以不贤而知贤者乎是故
皓首不穷之谈非诬人者也虽然周公孔子不可尚矣
汉以还作者甡然而独名扬雄韩退之为能文雄作太
元法言张伯松不肯一观刘歆观之诋为废物雄之名
卷五 第 9b 页 WYG1246-0397b.png
盖终汉世而后显退之凡三黜于礼部而自讼曰为文
而为举世之所不好退之之书自宋欧阳永叔始以雄
退之之作者尚暗于当时而有俟于后来又况其下者
乎其或见推致与于流辈时俗者非借重于高誉托笔
于时名如左思之赋张华之诗则亦下里巴人之唱和
非如体道者真有所见闻而黑白清浊于去敢之间也
嗟夫作者代有而具目者不多见知文之难其亦信矣
哉郭明郁彦文蜀之长寿人也以春秋发解尝分解于
卷五 第 10a 页 WYG1246-0397c.png
晋宁古郑二邑陟学录为今附马都尉薛桓宾师授徒
京师京师子弟各以其所习经求指授者未尝辞之其
处而称达才出而掇巍科跻膴仕者问其所从游则曰
郭先生吾师也予用是闻其名熟愿见而未暇也景泰
庚午之岁明郁将校文于浙议者谓山之东西中原之
钜藩也而江南文物浙水为盛明郁乃能历持文柄其
延誉于天下也又何博哉于是相与咏叹其盛形而为
诗诗成授予以卜氏之任嗟乎易之奇书之古诗之婉
卷五 第 10b 页 WYG1246-0397d.png
春秋之简严礼乐之辩博其义奥其辞微其文未易以
通也而明郁能指授诸生使之有成非明于道者哉夫
既明于道而用以观人之文是非美恶之辩有不能逃
于洞瞩鉴照之下者矣今天下之大不可谓无所谓杨
韩之徒者明郁自蜀来京师尝遍观全晋放于齐鲁今
又南游两浙其亦有所谓其人者乎使其果有而亦愿
见之否乎予尝怪时俗流辈以知文自负者大归是古
而非今贵耳而贱目乃今得明郁明郁其亦有意于是
卷五 第 11a 页 WYG1246-0398a.png
其言乎则吾求偿宿昔之所愿见者而与之雄辩天下
之文于杨韩之后矣姑书此以为先容
   赠许节之拜阙里奎文阁典籍序
孔子之道其大而远盖与天地等耳闻其遗风被其馀
泽企仰其末照者愚可以智怯可以强狂可以圣不肖
可以贤虽夷狄亦可以华夏况不愚不怯智勇而贤者
邪以智勇而贤之资得以官其家处其乡里交接其子
孙是入道德之府坐礼乐之场而为观化之游是足以
卷五 第 11b 页 WYG1246-0398b.png
薰陶其性变化其质亦审矣其有不为圣贤之归者乎
此君子所以为许君节之庆也节之名越世家兖之宁
阳大理少卿道中先生之仲子也节之侍先生居京师
得庭训而传其家学烨然之光焜耀于外孚达于人人
今袭封衍圣公彦缙得而贤之荐之于朝拜阙里奎文
阁典籍命下之日与之游者相与赠之而属予以辞嗟
夫天下之为学者莫不愿学孔子孔子之书遍天下其
为言也似易而实难似近而实远似浅而实深譬之南
卷五 第 12a 页 WYG1246-0398c.png
金美玉之出于山夜光木难之生于海闻而知之固众
人之所同苟非跻万仞没重波不能握而有之传曰天
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
也是已今节之于兹行也盖造孔氏之昆冈溟渤而居
之不患至宝之不得所患者不能高跻而深没耳若曰
以今日之峨冠大带得命服之荣为节之贺者岂惟不
足以知道抑亦岂足以知节之哉
   送江用良南归诗序
卷五 第 12b 页 WYG1246-0398d.png
士之于志也不难于立而难于守耳登高而远望览古
而悼今事机触于外而激烈奋于中当是时也抚剑横
槊慷慨赋诗指天日矢衷愫可以摩霄汉而摧金石虽
万夫之勇亦莫得而夺也及乎岁月流迈功或不遂进
无所援退无所据言焉而不信于人行焉而不合于时
贫窘溷辱势利劳苦之足以动其心者又困偪而拂抑
之则向之所谓摩霄汉而摧金石者日铄月蚀将烬灭
渣荡委靡沉沦终老而不能以振者比比然也嗟夫挺
卷五 第 13a 页 WYG1246-0399a.png
标于百瘁屹千仞于奔流历霜雪而愈劲涉风涛而愈
固苟非持其志不暴其气者乌乎能哉吾友钱塘江君
用良绩学杭庠志在科第自发解于浙藩凡三辞教职
于礼部优游太学者十年于兹矣凡所谓贫窘溷辱势
利劳苦之足以动心者备尝而历试之宜其不降志苟
就以求速达也顾乃施施衎衎坦然由之而不移遑遑
焉淬励刮劘如有程督之者必欲得科第以致身而后
已焉是盖其立之也非一时之感而持之之固又本于
卷五 第 13b 页 WYG1246-0399b.png
平日所养之善其于取舍出处之际有馀裕者亦宜矣
虽然持其志固难而行其志尤难得之于贫贱者或失
之于利达得之于辛勤困若者或失之于骄奢僭侈此
又予与用良之所同戒者也用良既得奏于礼部以疾
未登大廷之对将南归省其尊翁于故里凡与游者咸
送之以诗而予之出处又颇与用良合故僭述其志以
为序
   赠梁先生助教国子序
卷五 第 14a 页 WYG1246-0399c.png
君臣主义父子主恩恩义兼主者师生也先生不作大
道就晦君臣之际辅以典刑而或者罹刑以伤义父子
之间本乎天性而或者违性以贼恩弯弓而向羿操戈
而叛何者又何足怪哉以今言之在上者提符信执教
条皋比而坐以名先生于堂上在下者服章缝挟书册
鹭序而立以称弟子于阶下此天下学校之师生也徒
以势力假合而强为之号耳夫选一郡一邑之贤俊而
聚之一官有勇者有志者有巧者有能言者有尚气而
卷五 第 14b 页 WYG1246-0399d.png
无所挠者其才气之美固有不同者也临之以势齐之
以法可以使其面从而不能得其心从可以使其貌服
而不能得其诚服为之师者不其难乎顺天府学学之
宗也而设于京师京师之大贤才之渊薮士之游其地
者得于耳濡目染之馀所谓智者勇者巧者能言而尚
气者盖有不问不知不习而能者也毗陵梁先生惟介
转自武学教授来司厥政谈者率谓凡为京学当从事
于精神勤敏之间苟约束不严教条不密则贵游货渎
卷五 第 15a 页 WYG1246-0400a.png
有以间之未见其可也先生方一切去之旦暮坐堂上
而操其要领任真率意澹若无所猷为者然而智者忘
其谋勇者失其强巧者闭其能能言者收其辩尚气者
更其劲直而为和顺彼此不忌而上下交好欢然其恩
截然其义何其盛也今年先生升助教国子京学诸君
不忍先生舍已以去相率以情谂之于予予故述其所
由以为先生赠云
   送邱孟博典教宜兴序
卷五 第 15b 页 WYG1246-0400b.png
予与孟博居同处业同经相往还者几二十年予滥竽
文衡而孟博抑在乙榜纵孟博不忍咎予予于孟博能
不忸怩于怀乎予负是未得往慰孟博孟博之趾已造
吾庐者屡矣予强以不敏谢过然口与心牾不能不嗫
嚅而龃龉也孟博冁然笑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乎
夫今之科目异于古之乡举里选乡举里选任情科目
任法法有疏密而士有浅深以疏密之法求士得士之
浅者已云幸矣譬之恃遮河之网而渔于溟渤乌能使
卷五 第 16a 页 WYG1246-0400c.png
其不漏于鲲鲸者哉况所贵乎科目者为时所尚易于
通显而已上焉者藉之以行志道下焉者资之以取富
贵富贵有命而道之行否有非人力能强之者故孔子
曰道之不行命也且吾受命于天而一食一饮已有定
分少小学道已踰不惑其于得丧谙之熟矣犹昧之而
不知所止者亦惑之甚矣吾子不量而以是见待又何
遇之之薄哉嗟夫予与孟博居同业同往还者若是久
矣徒知孟博学问之富文辞之妙足以第进士今不见
卷五 第 16b 页 WYG1246-0400d.png
收于时为予过而不知其所养者若是之高也是得见
粗而未得其精不徒以此增愧而又以此增惧曰苟用
是以待天下之士能无失焉者乎士有养者必有所容
有所容斯有所受若孟博者虽受之以公卿之大不惮
其不能胜矣何止于一校而已乎此固无待论者予独
述其语以为怨天尤人者告焉
   送陈缉熙使朝鲜诗序
昔唐殷侑使回鹘韩子称其适万里外国略无惘惘离
卷五 第 17a 页 WYG1246-0401a.png
别可怜之色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考之于史吐蕃
作厉与唐终始回鹘有国实界厥场既曰于唐最亲曾
不能结邻服贰以输畏天之悃顾胡无人或昧所从所
贵乎行人者宣倡大义以开道之俾之陈力就列云尔
故曰大夫出境苟利社稷专之何也侑之知既不及此
而退之赠言又无以讽之者徒以区区辞色遂漫焉以
大丈夫许之大丈夫之所为也固如是而止乎哉孔子
曰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退之固不失言矣然而谓
卷五 第 17b 页 WYG1246-0401b.png
之非溢美吾弗信之矣天顺改元天子以复辟诏天下
特于朝鲜宠以侍从于是翰林修撰陈君缉熙载命以
行时凡饯者各伸以诗诗成宜序正乃作曰方今内外
罔不臣妾瓦刺馀孽尚勤王师岂与唐之吐蕃者类欤
若乃朝鲜为国外藩衣冠礼义非回鹘比而势据右臂
掎角是宜投诚报效亦其时也如吾陈子士之通经知
轻重盖无忝于大丈夫之称者嗟夫出境专利必有所
处正安敢苟有溢美而阿其所好哉
卷五 第 18a 页 WYG1246-0401c.png
   送卫叔正归省序
卫叔正君先骠骑大将军左都督公之佳子今宣城伯
平𦍑将军公之贵介弟也始宣城公之镇河西也求以
自辅而择昆弟之贤以请于朝故叔正是从今将东归
以省母夫人于济南素与游者期而送之猥以仆文最
称褒扬且纪事有序不诬走伻镇夷以请既不得辞又
不敢妄有所论撰乃诣幕府以窃观其下风焉相见也
而得其貌之恭相洽也而得其情之真绎其言论而又
卷五 第 18b 页 WYG1246-0401d.png
得其中之所蕴也正而富嗟呼我先公尝与都督公俱
以勇略致身先朝班在右职以故予小子得与闻都督
公之盛德大烈矣继是滥竽馆阁又从宣城公之后以
事今上者前后历十有馀年宣城之厚博精敏用建有
国其于都督公也岂祁奚之午欤所谓是父是子是也
今察叔正之贤又如是其于宣城也岂叔向之铜鞮伯
华欤所谓难兄难弟是也夫何卫氏之多贤哉天之委
和必萃于德门故世产贤哲亦其理宜也虽然史称梁
卷五 第 19a 页 WYG1246-0402a.png
氏起江左有功在民本无大恶以寖微而亡故其子孙
之盛甚至八叶宰辅此论固不可废然亦本其名德相
望世济其美所以发其源导其流而扬其波者各有攸
在也或曰比诸公之与叔正好也久固不舍其去而子
之述略不及也何邪曰古者别而赠言言之善者莫如
相勉以德德莫大如忠孝叔正之来也以忠其去也以
孝以孝为忠圣人大训况所以报君上承父兄慰交游
导扬其世泽者于此乎在彼固丈夫也其区区姁妪儿
卷五 第 19b 页 WYG1246-0402b.png
女子离别之谈又可为叔正道邪
 
 
 
 
 
 
 类博稿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