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茗柯文外编(卷上)
               武进张惠言
景福宫赋(代)
宁寿之内有景福之宫焉粤若
圣祖应受多祜奉
坤舆于长乐立璇宫而(缺)华渚锡嘉名以表瑞茂景秩
以安悆亦越
高宗休显庆成望皇极之敛敷协乾则于泰宁休徵既
备耄念时敕乃葺宁寿亦暨景福昭纯禧于五代推嘉
应于好德尔其景福之为宫也丰隆穹崇岧峣崔巍结
卷一 第 1b 页
基宇之固护峙游极而高持浏滥鸿惝瑰玮博敞流景
耀之赫赩配紫微而作象故其规矩二仪冲阴和阳备
物制度昭庸宪章长楹山竖以旅植栋桴虹亘而高骧
棼橑狎猎以云构栾桷离娄而箕张高甍迢递以弁戴
飞櫩岌嶪而翼翔重阿袭沓以龙骞反宇超忽而鸟颃
彤采藻饰焜丽将皇绮发组绚葩华柎光纳朝曦以霞
烂激夕影而电飏既雕刻之不侈亦仪度之可详窗轩
方开周达洞启波黎延朗通表达里尔乃列石象岳逶
迤峣峥灵木秀植芝房挺生周以丹草罗以琼英芬芳
春敷翕习秋荣观四气之变化验时物之生成回群象
卷一 第 2a 页
于寸眸甄大造于方庭于是六合时雍九有攸序
圣皇孜孜靡怠勤恤庶政而求民豫羡公卿大夫庶士
三揖于乾清之宫陈典谟考律度万几既理朝仪既具
乃降雕辇回玉銮爰豫爰游以考以观览庶物之咸若
娱天情以盘桓是以福祉总集嘉𥙶毕单备灵贶之美
报得四海之至欢括肃慎之楛矢组西王之玉环然而
圣上犹乾乾祇祇夙夜不遑袭松云之栋牖见
尧舜于羹墙于是乎三事常伯鸿生钜儒或进而称曰
昔我
先皇帝之记景福也申述天命锡福之原在于敬天爱
卷一 第 2b 页
民勤政亲贤昭示后世勿忘勿愆惟我
圣皇顾諟昭假曰旸曰雨天符炳章我则勿数斯乃伊
耆氏所以则天也蠲租贷赋
湛恩旁洋一夫不获若纳于隍斯乃姬文所以惠鲜也
饬吏治求直言稽古宪典纲周目完同符成周立政董
官稂莠拔嘉生崇 山采林周行是庸方诸重华辟门
达聪若然则道罔隆而不就业罔图而不臻重熙景铄
统和天人虽古之定天保乐既醉何以尚兹五福五代
垂亿万叶而允绵也岂不盛哉遂诗之曰于皇时清世

卷一 第 3a 页
圣皇天集厥命申之休祥休祥维何本支百世一堂五
代景福同纪上天之縡旭卉有徵
圣皇茂对其艰其承维福集
圣维
圣先天侍臣作歌以揆万年
卷一 第 3b 页
卷一 第 3b 页
合听则圣赋(以先民有言询于刍荛为韵)
盖惟
圣皇首出庶物阐坤握乾橐宙合以绳准陶万化于钧
甄信思睿以作圣必人情以为田四门既辟参漏是宣
谟维飏拜风以胪传孰市言之为鄙实
清问所必先崇峻岳以基壤开沧波而受川稽往篇于
管氏发馀论于君臣谓汤武之隆懿犹下听于齐民民
言则愚民志则神得失互济可否相循听不以耳而以
意合不于类而于伦虽愚夫之自臆与圣者而为邻原
夫民也者品庶每生宕冥自蔀见不出于米盐知不齐
卷一 第 4a 页
于瓶瓿维各抒其湮郁谅无择于好莠等唱喁于物籁
待埙篪于天牖五方不一其殊嗜六律难调夫众口苟
别听而偏徇犹道谋而株守纵千虑而一得岂左宜而
右有若乃大知鉴物好察迩言达四聪于垂黈纳五气
于临轩会之以大化之宇归之以皇极之门宅之以礼
义之府和之以道德之藩譬五金在沙而纳昆吾之冶
百潦含垢而注昆崙之源斯其听之也博而其合之也
浑论虽采于舆诵道实成于一尊于是民岩得民风陈
民情达民隐申定国是之犹豫决廷策之逡巡令先甲
而如水物由庚而共春信我猷之远告俨彦圣之爰询
卷一 第 4b 页
殊躗言之可弃异蓬问之不宾何愚智之悬绝乃同独
之非钧是知端神于两筮妙于初理同于合听集于虚
既无乖于好恶乃弗辨于咎誉星有从于箕毕错取厉
夫璠玙故归圣于上而君弗有归圣于下而民弗居惟
以情系情而允协斯以圣成圣而相于况乎帝民皞皞
皇世于于不识知以顺则无偏党而旋枢听之则谣兴
于壤合之而尊酌于衢然而圣人方扣音于寂察响于
无表华平于交木惧金玉于生刍盖听存乎巷议之外
合即为宥密之符是以一人不自有其圣而万物乃退
处于愚则维我
卷一 第 5a 页
皇上文思是则礼乐为昭率迩者饫其声律企逖者动
若风箫顾乃孜孜焉旌直议览风谣虑怨咨于祁暑广
学问于刍荛于以靖民度于駴豕齐物论于鸣蜩斯
至圣之神化不啻铸舜而陶尧者哉
卷一 第 5b 页
周生字说(代)
周生恺字营道恒字信道余告之曰夫恺者得非乐之
谓耶恒者得非久之谓耶传曰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乐
与久者成德之效非入道之方也夫苟不得其所从入
而胡以营之而信之哉乃更恺字曰仲礼恒曰叔夤凡
耳目口鼻四支之欲接于吾者皆可乐乐接于外则姚
佚变慹感愠恐患之故环动于内故凡世之所谓乐者
皆适足以自苦其心者也君子则不然昔者颜子一箪
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彼其所乐者克己复礼也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自常人视之其苦至
卷一 第 6a 页
甚然而颜子乐之者节文顺于外性道安于内也故礼
者因人情而逆为制及其至也获人情之大常非特心
耳耳目口鼻四支皆乐焉是故谓之大顺故君子由礼
则终身行不危其心传曰恺以强教之礼者人之至教
道在勉强而已此之谓也天下不动之物不可以久谷
久则蠹器久则敝水久而不流则污山久无行焉则秽
天地日月所以能久者以其动也故曰不息则久虽然
夫动者君子之所慎也在易之恒君子以立不易方说
者曰君子谓乾三也乾坤交而三不变故立不易方其
在乾曰君子以自强不息说者曰君子谓三也当乾之
卷一 第 6b 页
革与时偕行故自强不息由此观之不息而能久德无
盛于乾三者其爻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夤无咎夤
者敬而危之之辞也乾至三而泰一泰一否若昃之在
昼不可以久故君子敬而危之孔子曰知至至之可与
几也言日新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言守道也故曰
虽危无咎此三所以不息而久于其道者也然则夤而
后能不息不息而后可以恒进德修业其本如此吾谓
恺谨于外以和其内如室之有垣焉勿隘勿庳其可以
葆也视其所以充之者而已谓恒持于本以达其末如
木之有根焉勿拔勿戕其可以植也视其所以培之者
卷一 第 7a 页
而巳
卷一 第 7b 页
无倦斋铭(代)
古之为治本末有纪既克厥成唯倦之戒今之为治事
殊古然始也谨尔终则肆焉孰揆其初而辍其继进而
不舍与古为比人之有心曷云其渝刻铭座旁以谨昏

卷一 第 8a 页
卷一 第 9a 页
富阳县修志书告(代)
方志者古者土训诵训所以考方慝诏地求尔雅之士
咨于故实以惇劝明行用咸和庶政也是以
国家立之著于宪典富阳亦通邑也百二十馀年邑志
不具政事兴革之纪贤人士君子孝子弟弟贞妇之行
无所考此长吏之过亦邑中搢绅者之责也某以虚乏
来尹是邦顾唯阙遗弗敢暇逸咨于耇长佥惟某同其
有守故记博旧闻者具以告某某将裒择焉惟是公出
之费所以给笔札案簿不敢私愿与县之乐义惇行者
同之辄捐俸以为倡来者书于左方
卷一 第 9b 页
 志例
 郡县志之体当用史法不当仿郡国图经盖国家政
 治礼乐度法贤臣良士之行具在国史图经者特史
 中地理之一门其所详者山川国邑广袤道里土地
 所宜出如此而已又以其馀旁及今古之迹人民故
 族以供词人学士捃采梗槩故其辞取简而覈体固
 然也郡县之志义在蒐讨掌故褒扬哲义盖古者外
 史之流特其体书美而不书恶识大而不遗小至于
 斟酌故训推见至隐行善而备败其归一也近世为
 志不明此义于山川则侈景物而原委反略于人物
卷一 第 10a 页
 则录支节而纲目不具于蓺文则摭题咏而著录不
 载于政事兴革民俗之大则多所缺略而不周岂
 国家所以辨地会考文献以润泽政治之意哉余与
 富阳父老修辑志书爰订正旧例之所不合者条具
 如左
 表志纪传文家之例非史专名此法不具不可以载
 事旧志例无篇第随事琐题非文体也今定图志表
 传为四目别为第焉
 旧志有图七今存五卷全县图第一县治图第二儒
 学图第三官廨图第四堰坝图第五图后宜各附以
卷一 第 10b 页
 考县境当图山川朱界乡图之分不得混标祠庙古
 迹之名考详各乡里到之数县治当图坊邑街巷考
 详其数儒学官廨屋舍之数具于考兴建始末则入
 志中 八景图俚俗无据星野无庸具图并删去
 疆土风俗相因乃具班固地理志其著也定风土志
 第一
 城池学舍官廨旧志亦有类次之为营建志第二
 山有脉络水有源流地利沟洫于是取则旧志惟标
 名胜失其要矣今以形势道里为叙作山川志第三
  古迹见于山川随时附载不另为篇
卷一 第 11a 页
 土贡因于物产治之大者宜自为篇作方贡志第四
 赋役规条旧志略具税课驿传其事虽简然民生利
 病之大者不可不详旧以关税附见赋役而邮驿规
 制缺如今定赋役志第五关邮志第六
 仓储者民生之本邑有常平社仓今常平存而社仓
 久废为治者所宜究心作仓储志第七
 祠宇寺观旧志所详次诸秩祠作祠庙志第八
 祥异关政治之得失宜次比之作五行志第九
 邑之文儒有所著述表列目录著其大旨附以金石
 文字为艺文志第十 旧志所辑题咏之作例当全
卷一 第 11b 页
 删今别为一编存之附于志后
 长吏之官兹土者邑士之仕宦者为表书之职官表
 第一仕宦表第二
 志人物当作传专传合传各随其人惟孝义隐逸文
 学方伎列女释道名宦流寓或分类标目旧志所列
 经济潜德等部概所不取
卷一 第 12a 页
雁黄残稿序(代)
余幼好词章长耽山水爱黄山之胜屏弃人事啸歌其
中于兹二十馀年矣顾尝以为此山之在天地缊育秘
怪自鸿蒙以至李唐游屐始至迄今又千有馀年虽仙
灵栖真呼吸升降古有闻者其于清淑之气所郁积怪
未有好奇尚异之士踸踔天地排奡日月以追其意之
所趋者又未闻有能文章者托焉奇诡跳荡以与山水
相雄长以余求之于今意者岩穴杳邃恍忽绝灭余尚
有未见者耶抑其人遗世外名虽见之不可得而识虽
识之不可得而读其文者耶閒于寺僧中得雁黄诗刻
卷一 第 12b 页
本一册题曰江城吃雪大涵著而不知其何许人其诗
跌宕放纵往往出于怀抱感慨不苟为方外言其于黄
山之奇能寓之于性情而发之于笔余读之恍然如得
余向所慕诵者其后遍搜古寺败簏中复得数卷然后
知为华亭僧吃雪其号好雁宕及黄山故又号雁黄其
来黄山在康熙閒居二十馀年乃去诗刻于海宁之相
国寺然余访求其集卒不可得而近今之言诗亦莫知
有雁黄者呜呼以雁黄之于黄山与雁黄之诗之奇其
去今未百年之近而泯灭散佚若此然则千馀年来好
奇尚异能文章之士栖心此域不幸而无闻于兹者又
卷一 第 13a 页
岂少哉则又疑山灵之爱惜珍秘而不欲泄露然则后
之好事者将何述焉余故比次所得编为一帙凡若干
卷为雁黄残稿序而藏之续有得者将次其后云
卷一 第 13b 页
卷一 第 13b 页
吴兴施氏家谱序(代)
家谱者原盖出于古者公卿大夫士家必有史生子三
月妻以子见父父名之宰遍告名于族史书曰某年某
月某日某生而藏之藏之盖于宗子之家也宰告闾史
闾史书为二一藏闾府一献州史藏诸州府死生登下
之孟冬祀司民上于天府小史辨其昭穆之系以为世
本其庶人工商男女生死不次于小史亦各以名登于
州乡也大夫以上生有爵死有谥太祝则为之作诔诔
者累列其生平行事以廞谥者也故其子孙将葬既卜
期则以易名请汉以后或自表陈行述谓之行状上于
卷一 第 14a 页
太史碑表碣志由此作也人臣功次六等铭于王之太
常司勋掌之而又予其子孙自铭其彝器传诸宗庙贤
士大夫令孙顺子世守先祖之美肃恭前烈无忘其章
故尼山系本姓之解范丐希不朽之列故国奠其纪家
副其藏族世是以不溷三姓有序而四民有处媒氏以
择其世冢人以兆其域周衰史官失职世本之纪终于
六国秦燔春秋谱牒亦烬搢绅不识所出故旧皂隶迭
相侵冒自学士不能别氏姓其时通人硕儒司马迁扬
雄班固之徒著书自叙远述世德乐乐其所自生礼不
忘其本斯固士君子所以追远反始也东汉之季名氏
卷一 第 14b 页
相高六代中正以为进退当此之时家谱始作唐时尤
盛元和中诏宰相作姓纂每加爵邑则令阅视而唐史
表宰相多取私谱之文或颇诞妄不经罔可传信学者
难言夫谱有三统一曰尊祖传曰君之子称公子公子
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以王父为氏氏则君赐之必赐
之氏者所以表族使有统系也其非君赐不得自为氏
所以严统也是曰别子为祖其庶姓若徙他邦为大夫
者则其子孙祖之或赐族也有官族有邑族唯君所赐
而系之以姓以别昏姻以序昭穆以辨嫌疑以定亲疏
远迩之序二曰敬宗传曰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是
卷一 第 15a 页
谓大宗宗其继高祖者是谓小宗小宗者高祖之适也
自高祖以下宗之五世则迁故小宗有四而大宗一大
宗者族人祭则告冠昏之事省焉大夫有赐则以归也
虽去国三世犹反告于宗后不敢专祖也其小宗之支
于其小宗如其于大宗大宗死族人为之齐衰三月勿
敢降宗也者尊也与祖为体以尊祖故尊宗此以下治
子孙三曰收族礼继别之宗得立别子之庙为大祖不
迁宗子与族食族燕世降也而弗殊五世为族以五为
九族昆弟之子相谓为亲同姓服属单矣犹亲之也亲
相养属相服世相祭宗相恤嘉会相庆丧相哭也故曰
卷一 第 15b 页
宗以族得民是故水木之本非谱不明支嫡之纪非谱
不叙孝友任穆之义非谱不增厥思族之敬恭者以祖
泽相训也惰窳者有所愧而惩矣易曰食旧德贞是谓
三善三善不立则三弊兴原系不审苟托名望是谓诬
祖世纪乖舛派缕无列是谓疵宗美恶不实褒称失伦
是谓偷族善之与弊其端少离其末千里可无慎欤施
氏吴兴望族也其先出鲁惠公以字为族具见世本临
濮侯以圣门弟子故施氏六艺传其家其家谱仿作于
宋阅数百年某者余门下士也学京师携之来校正旧
义例之未善者定为若干卷余嘉其不骪于俗之所为
卷一 第 16a 页
而志于古贤士大夫合族之遗意也故具以所闻者语
之遂著之简端亦使后之人考览焉
卷一 第 16b 页
赠杨子掞序(代)
某曩在京师与子掞共学于张先生先生数言子掞可
与适道先生既归而某与子掞交益亲愈悉其性情志
气相砥以学问然子掞尝自言自吾闻仁义之说心好
焉既读书则思自进于文词然欲竟其业则若有鬼神
异物阴来败之于为人也亦然其使吾忽然而生不肖
之心乖沴之气类有迫之者如何耶某谓子掞人之生
一心而能与万物抗者志是也志苟定矣其于忧戚忻
乐之生如四时寒暑之代序曾何以滑于中子掞之患
唯不能平其心理其气以自进于仁义之路过此非子
卷一 第 17a 页
掞所患也子掞则以某言为然未一年余别子掞而南
其冬子掞奉其太夫人命就婚湖北过访某于富阳先
生在焉閒以子掞之所患某之所以开子掞者质之先
生先生欣然喜谓二子者之言近于道也先生乃言曰
义利者人心之所两有也君子之为义有时而利皆以
义取之小人之为利有时而义皆以利要之主其所从
入则后起者为客此君子小人所以百变而不淆也人
之心閒而无所事不能无思閒而有思则怠傲姚佚之
虑十常八九故君子居则有习息则有游常以其心委
之圣贤之训使不失所倚则成之若性然至事势之交
卷一 第 17b 页
于前而鳃鳃然方将平其心理其气是非樊然而胡以
相择况能自胜耶夫君子出其言则思文其行日为君
子之言而欲为小人之事其情将有所愧报而不敢故
文辞非君子所尚也及其求道则文辞之功亦不可废
也又曰礼者情之检也敬者志之门也勤者气之将也
改过者德之地也君子行此四者则几于道矣某既得
闻此言也退而识之书以赠子掞且以自警焉
卷一 第 18a 页
卷一 第 19a 页
江宁戴氏祠堂壁记(代)
古者公卿大夫士有宗法以族属其子孙民各世其业
安其礼虽去国三世吉凶之问皆反告故其服习旧德
也深其相系也固用能保世以滋大先王之泽既息民
始离散分析兄弟亲戚或掉臂而不能顾搢绅之世高
曾之名氏不能举者往往而是也于今之俗有能敦念
祖考敬龚祭祀以裒戢其族人者在江以南唯徽州之
风为多以余所知其民有葆晋世之坟墓者其居多聚
族族必有宗祠岁时之祭馈献之仪往往有古礼其支
分徙他处者亦慎行其故俗盖其地僻其土瘠无兵燹
卷一 第 19b 页
之祸无靡华之产共民孅俭敦本先儒程子朱子之教
泽犹有存者然必有好善之士施德于一乡躬饬行义
以训于子孙亦世有继之故其传之久者其积也必厚
理固然也戴氏徽州休宁之望也明初有万二万三者
贾江淮閒万三定居扬州而万二居应天应天今之江
宁府也扬州之戴在明世世衰入本朝益落流转而居
江西之大庾再传而太仆第元起其家太仆之弟今京
畿御史均元及太仆之子编修心亨今庶子衢亨并时
以科第显为世闻家而江宁之戴(二字/缺)时有谷安者以
家财三赈七县之饥赐冠带号义民祠贤良其后宏治
卷一 第 20a 页
中有睿者九世同居赐太常博士旌义门其孙十三支
至今数千人蔚然与休宁大庾为三望虽未得显仕为
善之报何其长也余之举于乡出庶子门下坤五者江
宁之裔于庶子为子行岁甲辰余从庶子于山西学政
官舍识其人敦厚明敏为庶子所器今年余宰富阳坤
五过余因得尽闻其世德坤五请余记之曰将为训于
族人余谓坤五君之祖为善于乡丕显有耀以蕃其子
孙君能称述先德式训于后用嗣前载可谓反本溯源
知德之要者也江宁之族世昌世显吾于坤五焉卜之
遂书以为江宁戴氏祠堂壁记
卷一 第 20b 页
卷一 第 20b 页
高氏义冢记(代)
昔者先王之民生有所养死有所葬然蜡氏掌除道路
之㱴孟春之令掩骼埋胔何者吊天灾教人义儆救政
也维富阳濒渐江下流循江诸山暴水时出当其所激
泅棺漂尸汨乎随流经富阳之城而东则委大墟若脱
笴焉在乾隆某年某县水知县某募人并江以须收棺
若尸瘗之东郊后几年徽州之祁门水知县某亦如之
所收逾多于是县人高氏入其私地之在东郊者以为
义冢今年余来尹是县夏五月水发衢州令曰无怙灾
无弃善县之士民踊跃奔趋凡几日得若干柩死人若
卷一 第 21a 页
干棺之并瘗于高氏之义冢余既嘉县人之好义死者
之幸弗委骨而义冢无标揭惧后失其故且无继也乃
伐石而记之后有来者得以劝焉凡义冢东西若干步
南北若干步已葬者若干步凡若干冢高氏名某字某
卷一 第 21b 页
康母孙太夫人六十寿序
尝读易渐之上九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解之者
曰渐女卦也上高位也顺艮之言谨巽之命履坎之通
据离之耀妇德既成母教又明有德而可受有仪而可
象故曰其羽可用为仪圣人系易明妇道之为仪而诗
曰无非无仪者何哉妇人之事在闺门日用之细而其
效在父子昆弟之閒其事细故不敢以善自见家人之
六二曰无攸遂在中馈是也其效钜故观其泽之所渐
有以知其内德之茂而以昌其世随之九五曰孚于嘉
是也渐之贞山也其悔风也风行而著乎山故曰女归
卷一 第 22a 页
坎夫也离妇也艮子也巽母也上之应三也为夫为子
其卦四也为母为妻夫正而妇顺子成而母从鸟之有
羽也从乎其翼而翼非羽弗飞也妇之为道也从乎夫
从乎子而夫非妇弗成子非母弗训也艮为陆离为鸟
故曰鸿渐于陆居鸟上而上乎风故曰其羽可用为仪
言其家人则之而世又歌咏之也康母孙太夫人以名
家女归少司马茂园先生事姑以孝相夫以礼持家以
俭御下以仁信乎其顺而谨也抚其所生以及其犹子
爱之钧教之钧焉以有成信乎其能通而明也太夫人
从司马官江南惠言未获拜于其堂然数与其诸子游
卷一 第 22b 页
观其亮直恂谨动有礼法固茂园先生之家训而秉于
太夫人者尤深泽既型矣世既昌矣然则太夫人之为
仪其明著大效矣哉古者国史传列女以著阃则成王
道也后世不察以才华奇节当之而庸德不及焉夫才
华奇节诗人之所为仪庸德者易之所谓仪也若褒显
妇德母教如太夫人者以垂阴教振世范其庶几乎十
一月日为太夫人六十寿辰年家诸子谋所以介觞惠
言为说易之为仪者序之夫称诵名德以厉世翼教吾
党之责也若夫寻常祝嘏之颂介福之辞非所以闻于
太夫人也
卷一 第 23a 页
卷一 第 24a 页
徐简斋寿序
曩郑先生梦杨为余言乾隆乙巳丙午常州大饥太守
金公劝富民出粟以赈设局于东门之外择邑中贤者
董之一时搢绅士民无不竭力助太守养百姓而简斋
徐君为贤君东乡吕墅人徐氏聚族居以百数其贫待
赈者乡长既册报君取公册自出赀私给之如数并及
庄南李氏数十家李氏徐世姻也局日与饥者粥人一
盂食者不饱君纠同志糜麦屑益之人藉以活先是夏
六月不雨君辄赴荆溪山中购薪积数百万束或问何
为叹曰阴雨而彻桑土岂有及耶巳而赈局设薪苦乏
卷一 第 24b 页
皆资于君人多君之仁而服君见事之豫也俄而君遘
疾殆甚寤梦中恒喃喃语时嗟叹听之皆与饥民问讯
声也一夕梦神语之曰尔有隐德当延算第无忧疾寤
而释然病良已余闻而悚然因果之说儒者所不道而
积善获福之理则天道之可信者夫为善者苟有果报
之说于其胸中则其为善也必不诚苟诚矣必不求其
报而其善气之所涵煦自有以引其泽于子孙而况其
身乎君之得福于神非怪也理也以是心慕君恨未得
识嘉庆辛酉冬见君子世楠于京师文而有容温温儒
者气人咸谓君有子将昌其门则余曩者之言为不妄
卷一 第 25a 页
矣世楠言君游山左时闻父疾不及束装昼夜步行百
馀里八日而抵家父适思乾脯君急供之巳不能食自
是见脯辄泣下遂不御肉至今数十年君年五十后尽
摈尘务手校敬信录辑最乐新编刻之与人子言孝与
人弟言悌推其心惟恐一日之善不及于人而接于我
者一人之不化于善则其心引以为大歉也夫以因果
而为善岂君子所弗许哉然而所以辨其诚不诚者无
他焉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乐人善而自
多其功者谓之悖施故君之生平施予事甚多而余独
于世楠此言知君之能诚于中也世楠又言君之配叶
卷一 第 25b 页
夫人孝于其姑姑尝折伤右肱盥嗽唾涕抚摩抑搔夫
人以身体之无不如志夜不交睫者数月姑中夜偶寤
思起甫转侧夫人之手已承肩背矣姑忻然曰乃如是
耶每一饭必怡颜曰吾饮食无嗜好惟新妇所进觉不
仅悦我口也盖君之善行于家而有以成之又如是于
是世楠曰明年壬戌吾父年七十有一而吾母七十三
正月六日及二月五日为其生辰欲乞子一言为寿可
乎余以为古之为寿者主于称德劝美以介纯嘏巳耳
不必其在生日也而况必于十年之期乎唐人之庆开
秩也恒以十一之岁子之亲又适当其时余其可以无
卷一 第 26a 页
言虽然夫称人之德颂人之美将以发潜德为世劝也
夫构浮说以祝其人之永年而其言无所立者余弗敢
道也故述曩所闻及所论于君者以序之世楠以吾言
寿其亲其亦有当于君之为善之意乎
卷一 第 26b 页
卷一 第 1a 页
茗柯文补编(卷上)
  爱石图赋(并说)
  拟庾子山七夕赋
  文质论
  吏难一
  吏难二
  吏难三
  答尸问(附与孙𣶒如书)
  客招
  郑濮州遗像赞
卷一 第 1b 页
  书刘海峰文集后
  跋邓石如八分书后
  书山东河工事
  与金先生论保甲事例书
  记族弟平甫语呈座主阮侍郎
  答吴仲伦论文质书
  与钱鲁斯书
  与陈扶雅书
卷一 第 2a 页
茗柯文补编(卷上)
               武进张惠言
爱石图赋(并说)
性者五行之精也故常寓于物物苟寓性则情应之爱
者情之动而近性者也故爱之于物也喜新之怒申之
欲始之哀乐终之得之终身不得终身杳默不即而与
之两行爱之之于物也饰之不以为采质之不以为朴
瑰之不以为异爱之于物也纤之豪不见其少合之宙
不见其大漻乎天不见其廓纷乎百育不见其侈旁礴
而独行也与身为仪羿之见无非矢也扁之见无非轮
卷一 第 2b 页
也伯伦之见无非酒也性也王君某爱石余尝过其居
无石也独一图画其貌偶石而居王君之于石也殆见
以性乎性者德也王君其德于石乎夫山之为物也云
而上泽而下宣湮郁发滋澍施天下而不德焉山石之
积也玉之为物也六气遂九德备特达以为宝玉发于
石者也王君将种其积华其发而山乎而玉乎抑磐如
介如而将确确而将确确乎王君其可以勉矣乃为之
说以遗之又从而赋之赋曰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遍于大宇莫知其成莫测其度圆
不中规方不中矩缜密以理䚡乎何其君子也宁谧而
卷一 第 3a 页
不徙庄庄乎何其士也洸洸乎不屈以确何其志也遍
用于诸生而无为焉优优乎何其道也峨峨以上人而
卑之何其德也崇岳得之是谓气均列宿得之是谓耀
辰赤松得之是葆列仙宏成得之是长儒宗王子再拜
服尔不渝请诵德音载之画图曰此夫土之格而气之
核者与一辉一光而不以文章者与致坚而贞而形不
一成者与致静而一而居不为迹者与磨之不加莹而
雕之不加饰者与人皆琼琼我独落落人皆峣峣我独
礐礐人取其华我取其朴发之以为珍予因以为佩也
捐之以为芳予因以为块也夫是之谓石之介
卷一 第 3b 页
卷一 第 3b 页
拟庾子山七夕赋
昭阳殿里不知秋祗言凉入卷衣楼旧拭蛾眉嫌月阔
新添绮縠学云浮定是天河西北注不隔双星来去游
于是窗开直汉帘挂通霄九龙迟下三鸟先要出兰宫
而名燕入金屋而称娇香虽薰而不坐妆到晚而新撩
一笑初来双携共回月窥影过风碍衣回凝裾齐拜移
祑初开针是同心之金缕线乃双苏之玉蕤刺鸳鸯而
才罢绣夫容而未裁就暗双拈临风微背鼻细难真丝
长易带因忍笑而钗摇乍低头而鬟碍夜久添衣明镜
前还将巧笑得人怜直道年年待乌鹊悬胜夜夜倚琼
卷一 第 4a 页
卷一 第 5a 页
文质论
质之不得不变而文也势也文之不得不变而质也亦
势也势之所成因而通之天下于是不勌势之所极矫
而张之天下于是不穷传曰帝王一质一文法天地之
道也文质再而易正朔三而改又曰先王立三教忠敬
文是也夏教忠殷教敬周教文由是言之虞质而夏文
殷质而周文夏周之文同而所以教异周继乱而夏继
治也夫民情者不能常平圣王之制必自其所不平而
入一代之兴必更制度作礼乐移风易俗非有所明著
其教则上下不可以相喻而化不兴俗不成故主文主
卷一 第 5b 页
质者非道之中也所由适于礼乐之路也天下之势盛
则流流则穷穷则思反当其盛也天下知其适不知其
敝也圣人从而通其变潜移默率而使之不流故可以
长久夏之继虞是也五帝之治皆此道也及其既穷也
天下卒卒焉苦之而不知所归圣人挈其势而振之故
一旦尽反而从我殷周是也后有作者百世可知也故
圣人近生则文质百年而一易远则数百年千年必得
圣人而后能易然其相代之势则未尝改也衣之于裘
葛食之于和味舟车宫室器械之用世更世变要于其
便而止此所以生人者非所以为文质也文质者又非
卷一 第 6a 页
奢俭之谓也文质者其要在父子君臣之序六亲上下
之施其事正于坐立拜跪裼袭差杀升降之际而出入
于性情之閒质之敝也民之喜怒好恶肆然而自遂虽
置之琴瑟羽籥之侧习之俛仰揖让其自遂者自若也
文之敝也天下务饰其具机巧诈伪相冒散然而无以
相属虽去其所以自饰者而犹不得所属也故文者作
其不容已之情而已质者反其不容伪之诚而已情不
容已故手足耳目皆有所曲而致诚不容伪故周旋进
反皆有所丽而存是故文质之为礼犹曲蘖之为酒也
圣人合文质于礼而轻重之以为教犹酒人之轻重其
卷一 第 6b 页
曲蘖口为齐也五帝三代以来圣人之所以为文为质
者后世不察也学者徒见周之后无圣人以反之质因
以为质之趋文如江河之下而不可挽呜呼惑矣夫自
周以来天下之势未尝一日不欲反于质特无圣人为
之道尔今夫蔬菜之味常不足以胜粱肉也然至饫珍
腴之馔饱膻香之膳未尝不思蔬菜也周之衰天下相
渎以文而先王所以治天下者皆足以乱天下故其强
者不胜其愤而决然破坏之齐之以一切之术申商是
也其祸起于民之敝于文也当此之时圣人不作忧世
之士目见其敝之至此而无以善之故庄周列禦寇之
卷一 第 7a 页
徒造为虚无清静之道尽去其委曲繁重之法而归于
自然至于佛氏之教出遂并其父子君臣而皆去之而
天下翕然乐其说夫老佛之说其荒远诡怪岂遂足以
愚天下而天下乐之者足以见民之病于文而思反也
盖逃空虚者见其似人者而喜矣民思反质而不得其
道则见其矫于文者而乐之其势然也历观汉唐以后
得天下者莫不崇简易尚惇朴而无以成其教则民俗
不变治亦不长盖民之欲反质之势千有馀岁而未尝
改而迄不得圣人为之遂坏乱而不救使异端得以乘
其隙可慨也后世之民日益苟简起立拜跪周旋裼袭
卷一 第 7b 页
之数仅有存者质既尽丧而复相与自去其文治天下
者得不早为之所哉
卷一 第 8a 页
吏难一
古之吏难乎今之吏难乎古者民食君之食而衣君之
衣服君之教而事君之事生齿以往至于老死皆有以
给之人民车辇马牛六畜皆得以数计故其民有贫富
而无冻馁而其为州党之吏者其始皆与其民辈作辈
学其德行道艺为众所兴也而还以长其乡里故众服
以听其所治上者五百家降是乃百家以下至五家而
止其人习故不察而悉其事简故不劳而详当其时吏
奉法守条教而天下治后世之吏则不然出五百里乃
听仕宦南人使之治北山人使之治泽其土俗固非素
卷一 第 8b 页
悉也州县大者数百里小者乃百里户口以万计簿书
案牍出入之扰强者弗能胜也送迎之烦供亿之礼舟
车厨传之费廉者弗能节也民富者贫者安居者转徙
而流亡者吏不肖不知其何以然也贤者知之矣然而
不可如何何则耕无以为之田贾无以为之赀居无以
为之宅禀而粟之则无以食之迫而抑之则乱故不得
不听其贫而转徙以至于流亡不幸而有盗贼水旱之
患虽贳其租宽其赋日赈而月贷之民之死生固不可
知也幸而水旱不告盗贼不发租税以时入徭役以期
办上下相庆以为太平而颠穷之民父儥其子夫鬻其
卷一 第 9a 页
妻为臧获奴婢以自存者吏不得而知也失业无告槁
项以死填委于沟洫者吏不得而知也饥寒之不忍起
而为窃盗矫虔无行以入于刑僇枕首死者吏不得而
知也然则吏无虐无墨无失法而民之死者已不可胜
数矣呜呼今之吏而欲古之治其亦难矣夫民赖上之
力以生其生以长其子孙自食其力之所出而以其馀
奉上以相养故尊其君而亲其长无事则长安有事则
可用今也民自以其力养生营死以自幸脱饥寒死亡
之患而未必可得而又损其所以自养者以给君长奉
期约吏有求焉号嚣而令之帖帖若奴隶锱铢而算之
卷一 第 9b 页
充充若外府然而有以穷困告者庸吏作色贤吏蹙齃
卒莫起而为之筹若是而求民戴其上不可得也愚以
为方今之患独患吏与民阔而不相亲民之视吏也惮
然若神鬼之不可即吏之视民也芸然若履崇山而视
原隰之草木无所别之民之疾痛颠连而濒于死者有
执途人而哀之者矣未有号呼求拯于州县者也其愚
者不知州县之职宜生我也其知者知号呼之无益也
且不惟无益而已州县出一令行一法传呼者数十人
奔走者数百人利未见而已受其害故贤士大夫多以
为戒而民亦愿相与休息而无为夫立法而不便者上
卷一 第 10a 页
不悉下也法便而民不劝行者下不信上也今夫良将
领百万之众虽灶下厮养莫不知其所为而士卒亦莫
不与其将同腹心并耳目者非能日侦伺而人抚循也
审于其利达于其害法度明而诚信著也故苟有以相
亲则百万之众措之若指臂苟无以相亲则内治一妾
外驭一仆且不足审其旦莫所事而何以谋长乎里有
正图有保是古之闾胥酂长也宜择士人有行者为之
诚能略仿周官管子之意立之教法使各掌其治以时
课而问焉暇则与之论利害省谣俗闾阎幽隐之故必
可知也令有谋焉则修之乡乡以修之都都以修之图
卷一 第 10b 页
千里之远可使犹一家也上有以知其下故举而不过
下有以信其上故令而不啎然则生民之政举而措之
可也
卷一 第 11a 页
吏难二
夫吏诚有以信于下而有志于生其民则必无狃于目
前旦夕之安而务治其原本今夫古之所谓休息而无
为者不为矫绝之法不立佹俗之制不咈乎民心以求
誉如此而巳非谓泛泛焉任其自生自死自荣自悴于
其下而我不与知乃曰上与民不相扰也若夫管仲之
治齐子产之治郑孟子之治滕矫然一变其故纲立纪
具期月之閒犁然也故三子之治可谓究其本矣非之
而不惧沮之而不挠及其经制既定上下宴然子孙蒙
业数十百年而可以无坏然则休息无为未有大于此
卷一 第 11b 页
者也今之贤吏曰宽徭役谨赋税去其盗贼而理其狱
讼则民安而治得是则然矣然而其所及者乐业之民
也若其失业者虽有宽徭恤役之令而彼无与也饥寒
之不恤则所谓盗贼者皆此人矣吏见其盗贼也而以
为不足惜呜呼孰知其始之本未盗贼邪而况有不肯
为盗贼而死者邪夫此失业者果为惰游之民虽饥寒
以至于死宜也然而民之饥寒者不皆惰游农之子失
其田商之子失其赀工之子失其学加以病痛死丧之
故天灾人事不可测之患往往罹此有司者奈何以盗
贼弃之哉夫天下之地皆足以衣食天下之民而利之
卷一 第 12a 页
所出不均故得其源者生而失其源者死且夫一人之
利而二人资之则微十人之利而百人资之则匮今民
之所以求利者一人得之则千人趋之然则利安得不
绌而民安得不贫是故欲民之无饥寒莫若均利源欲
利源之均莫若正民业管子曰圣王定民之居成民之
事四民者勿使杂处故教有恒而事有考盖古者度地
居民而颁执事其要如此今计一县之中田上下之率
给几何人山泽所出给几何人四方货贿市井之赢息
所食者几何人䌛俗所资技艺工匠之巧须几人也硗
瘠之可化者几何草木水石之未取者几何四圻之内
卷一 第 12b 页
都会者何所乡里市肆之不当其所者几何行资四方
而不弃其乡里者几何人通游者何所利矣总其数而
乘除之必使所业与利相当而剂其有馀不足其农之
能尽地力者工之能立物利者商之能裕本计者所在
以告吏发币聘之建以为师使长其曹辈而教其不及
稽其怠惰者不任者斥之农聚于疆工聚于肆贾聚于
市田而不能播耰者不容于疆艺而不能饬材者不容
于肆贸迁而不能阜通者不容于市其无田而无资者
使相假贷而时其出入男年十六而不业业女年十三
而不治丝枲者罚其父母则民劝其业而利修其有饥
卷一 第 13a 页
寒者或寡矣或曰管子之法四民各处其所今民之杂
处久矣亦将分之乎否乎曰夫分民者非夺其居而徙
其乡也百室之聚必有市有肆有民居之廛其为贾者
必就市而工者必就肆其常也吾因其宜而安集之使
其不至哤杂而已何难焉曰民既习其业矣利不足又
使其他习如之何曰非徙已习之业也禁其方欲习者
而已夫习焉而不获其利苟愿有徙者而吾有以安之
而又有以教之则彼亦乐得其所矣今夫一家之中有
操作者有厮役者有刍圉者其为之者皆其人之所自
欲也而分处其所为者则主伯之事也今一邑之民为
卷一 第 13b 页
士者为农若工贾者问吏以其数而茫然而不知也呜
呼仆隶无经事而主伯且得有其家者哉
卷一 第 14a 页
吏难三
凡人之情莫不自私其身莫不自利其家夫苟自私其
身而自利其家则宗族亲戚与夫涂之人其非吾之身
吾之家一也先王从而教之曰服属相存昏姻相收主
友相恤邻里相赒疾痛颠连鳏寡孤独者相养而民莫
敢自私自利者果何以得此于民哉夫有所甚私而有
时出以为人彼其心必有所不忍也有所甚利而有时
分以予人彼其义必有所难已也圣人者作其情而用
其耻故能使相救犹一身而相爱犹一家则礼之效也
今夫同父之子苟非大不肖未有不相亲者也子之子
卷一 第 14b 页
而为孙则相亲者寡矣以讫乎孙之孙则相亲者十无
一二焉何也其情渐远也彼其少时习见其父之所亲
者上则祖也旁则伯叔父也从父之子而父之视之疏
矣从祖之父而父之视之疏矣则日衰日别而至于涂
人其势然也至于朋友乡里其始本涂人也以涂人目
之而欲以联其恩不可得也礼于其本亲幼则同居长
则同宗坟墓相族昭穆相次冠昏丧祭相凶吉于其侪
偶出人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居则相保相受有
罪奇邪则相及夫疏远之甚虽兄弟夫妇有时而忘昵
迩之甚则握手之人皆肺腑也此之谓作其情夫人口
卷一 第 15a 页
甘酒醴而身乐黼绣体便宫室舆马先王之礼曰庶人
虽富不得衣丝帛乘车马宫室高下皆有数制惟有德
行者则赐之章服岂直以禁民之奢哉赏罚者上所以
激劝天下之方也今使富民巨贾罔百姓之利而皆得
以其财赫然自恣其耳目之华则民莫不没身以自致
其赫然者矣使其虽有可致之力而不得以自恣而有
孝弟睦姻任恤之行者上以是赫然高异之则彼富厚
之民求快其百目之华者孰不自力于孝友睦姻任恤
之行哉既以是劝之矣而又设为不孝不弟不睦不姻
不任不恤之刑岁时读法而以纠之夫进则有荣而退
卷一 第 15b 页
则有僇民宜何从焉此之谓用其耻今吏之所以教其
民者何也一县之中父子兄弟亲戚之相告者岁有之
矣白昼大都剽夺而贼杀者时有之矣作慝犯令挢伪
而诈罔者月有之矣夫人至父子兄弟相贼不畏王章
不顾吏法此其风俗至可伤悼也而吏不之怪其好文
学者进其士而校课之程之以科举之文而教之以速
化之术则以为化导风俗之具无出于此呜呼上之所
以教者如此民之嗜利而无耻岂足道哉愚以为方今
之势教民之要有五一曰立宗法二曰联什伍三曰联
师儒四曰讲丧祭之法五曰谨章服之别夫此五者非
卷一 第 16a 页
甚难行也知及之难仁率之难然而欲以移风易俗舍
此无由也夫聚一邑之民而贫者资之鳏寡老病者养
之虽圣人有所不能给五者之教行而背死忘生之风
革惇厖纯固之俗成民有以相养而无以相弃上不费
而惠遍则三代之治不是过也
卷一 第 16b 页
卷一 第 16b 页
答尸问(附与孙𣶒如书)
𣶒如足下辱下询以古祭立尸虽非先王之精意然治
经者不可以就求其所以然师说纷如孰可采据惠言
少读记传窃尝反覆于心臆拟其义作答问一首其后
恭读
御制文公尸说乃始戄然知小儒偶识无足当制作大
义废弃不存久矣今辄检录奉呈足下察爝火之息则
益知太阳之所烛钜也
或问曰尸象神信乎答之曰非也神不可象象非神也
君子三日齐见其所为齐者僾然见乎其位肃然闻乎
卷一 第 17a 页
其容声而岂尸之象哉尸也者必从主主出于堂则尸
在堂主入于室则尸在室以尸之未尝离主也非尸之
象神也然则立尸者何也日为行礼也一献之礼必有
献有酢有酬祭也者礼之至大也神不能与人为礼则
礼不成故假之尸也事死如事生父子君臣男女行礼
无不酬酢者立之主干上而独拜其下漠漠然无知也
以是为之死故假之尸也祭者于彼乎于此乎故博求
诸阴阳奠于主鬼道也馈于主于尸人道也合鬼与人
敬之至也曰然则神可假乎曰王灌诸侯则宗伯摄燕
其臣则宰夫为主人人偶之尊不敌卑也胡为不可假
卷一 第 17b 页
也然则其取佋穆何也曰神属也孙附于祖则同庙有
相代之义也祭墓以冢人胜国之社以士师官属也其
馀外神无常尸卜择异姓无适属也然则其服神服何
也曰从尊者同服维王之大常者衮冕送逆郊尸者裘
冕以是为敬也不敢以亵服服之故用祧之藏衣也丧
之未虞也四时之释奠也殇之厌也不备礼无尸也无
禄者稷馈稷馈者无尸无尸则其礼如何曰虞无尸则
阴厌而已吉祭主人自酢献宾举酬馂改馔阳厌可也
虞无尸则祭亦有无尸其礼如何曰奠可也聘礼还告
祢三献也荐脯醢觞酒陈席于阼三献辄酌主人酢一
卷一 第 18a 页
人举爵行酬无过是矣问者曰尸者以父拜子可乎曰
非子也古者父在不为尸非子则可拜乎曰拜者所以
为礼也非尊卑之节也适子之丧父主之适孙之丧祖
主之主丧者必祭是父固以拜其子而祖固以拜其孙
子冠见母母拜之大夫见君君拜之无避也父在不为
尸者避尊位也非避父之拜也问者曰子言父子相酢
于礼何也曰特牲馈食嗣子䉵主酳䉵拜受卒爵洗酌
酢是也主人拜祝拜酳拜受酢故曰拜者以为礼也非
尊卑之节也曰郊祀天而用人礼何也曰祭者人道也
卷一 第 18b 页
客招
左仲甫将归江南愁懑怫郁伤其才不偶世奔走怅网
故依楚骚之赋以叙其情词曰鸣鵙兮喟予蟪蛄号兮
夕莽兰与茝兮满庭荪何为兮车下时瞹瞹兮不留岁
既宴兮不可聊迷阳兮迷阳荆以棘兮纷道周硉兮崛
岸兮嶏石齿峉峉兮𣙗𣙗水漻缪兮无徛风中流兮汨
之客眐眐兮私自怜经营九区兮侧一身卉卉兮汀洲
予何搴兮杜蘅撰辔兮高逝路之错兮多异南觌兮幽
陵北何遌兮丹澨有鸟兮翻飞毛羽兮摧摧鸣声兮哜
哜翕翮兮拊翼为佳人兮长太息太息兮忡忡愿猋举
卷一 第 19a 页
兮云中浮云兮千灭四海兮多烈风应龙兮夔夔鳞翼
兮世所疑腰袅兮倛首驽之相兮駴之岁宴兮不自聊
凭枳薄兮求匹俦幽林晻兮不见阳左蠽蠿兮右蟷蠰
惊麇兮未息白鹿饥兮翔羊慕类兮以悲黄鹤远举兮
睨予凤皇兮不来焉洋洋兮罔薄私迢怅兮莫知逵夷
荡荡兮无人飘风兮先予埃坲兮旷野湫以攸
哀以愁握佩玖兮中路奚所诒兮九州客子兮归来贫
贱兮不可以远游
卷一 第 19b 页
郑濮州遗像赞(慈溪郑满字守谦宏治壬子举人为濮/州知州致仕孝廉方正勋十二世祖)
郑有世德吾见其孙我图璠玙奂如尔温世德维何吾
闻其祖堂堂濮州政化齐鲁君子之泽五世而迁懿惟
郑宗载绵载延秦川之后大于高州南溪诎斋永言作
求弗人亹亹亿艰其孝集于书常孝思是考理学为儒
乃宗乃(缺)猗欤濮州宗朱祖程是传其家永世克绍蕺
山梨州是蒐是讨学曰贻之德曰维之允惟郑宗胡不
祎之濮州之殁垂三百年遗像在图遗文在编创者不
易守之实难孰为承斯勿隳勿愆人生有本非本胡思
凡百君子敬而视之
卷一 第 20a 页
卷一 第 21a 页
书刘海峰文集后
余学为古文受法于执友王明甫明甫古文法受之其
师刘海峰
本朝为古文者十数然推方望溪刘海峰余求海峰文
六年然后得而读之海峰之文有学庄子史记为之者
弗至也学欧阳王介甫为之时至焉学归熙甫辄至焉
名取远迹取迩其效然耶后有作者终不得为庄周司
马之为耶明甫之言曰海峰治经功半于望溪其文必
倍胜于望溪然则海峰为之而不至焉者果系于世之
远迩耶明甫又言海峰为古文既成乃箸籍为望溪弟
卷一 第 21b 页
子呜呼两人故相为先后哉
卷一 第 22a 页
跋邓石如八分书后
怀宁邓布衣石如工为小篆八分乾隆五十年余遇之
于歙县此卷其时所书也余之知为篆书由识石如石
如之书一以古作者为法其辞辟俗陋廓如也尝一至
京师京师之名能书者争摈斥之嘿嘿以去海内知重
其书者数人而已杨生子掞学为八分而未识石如特
爱此卷故以与之凡事得其所从入然后可以决是非
为书且然而况其进焉者欤
卷一 第 22b 页
卷一 第 22b 页
书山东河工事
嘉庆二年河决曹州山东巡抚伊江阿临塞之伊江阿
好佛其客王先生者故僧也曰明心聚徒京师之广慧
寺诖误士大夫有司杖而逐之蓄发养妻子伊江阿师
事之谨王先生入则以佛家言耸惑巡抚出则招纳权
贿倾动州县官吏之奔走巡抚者争事王先生河工调
发薪刍夫役之官非王先生言不用也不称意张目曰
奴敢尔吾撤汝矣其横如此内阁侍读学士蒋予蒲王
先生广慧寺之徒也以母忧去官游于山东伊江阿延
之幕中相得甚 奏请留视河工有
卷一 第 23a 页
旨许之巡抚择良日筑坛于公馆之左僧道士绕坛诵
经者数十人巡抚日再至蒋学士王先生从及坛蒋学
士北面拜巡抚亦北面拜王先生冠毗卢冠加沙偏袒
升坛坐学士巡抚立坛下诵经毕乃去如是者数月河
屡塞辄复决其明年正月王先生曰堤所以不固是其
下有孽龙吾以法镇之某日当合龙速具扫巡抚曰诺
先期一日扫具役夫数百人维扫以须巡抚至王先生
佛衣冠手铁长数寸临决处呗音诵经咒良久投铁于
河又诵又投三投举手贺曰龙镇矣巡抚合掌曰如先
生言明日水大甚巡抚命下扫众皆谏不许扫下数百
卷一 第 23b 页
人皆死居数日王先生又至投铁者又三扫又下死者
又数百人堤卒不合
张惠言曰余居江南辄闻山东河工事未审及来京师
杂询之多目击者呜呼佛氏之中人至此极哉书其事
使来者有所儆焉
 王先生既蓄发名树勋以资入待选通判本扬州人
 或曰常州之宜兴人当其为僧时故有妻子也僧号
 嘿然嘿然者亦其未为僧时号伊江阿谪戍伊犁王
 先生送之戍所闻其将归谒选云
卷一 第 24a 页
卷一 第 25a 页
与金先生论保甲事例书
日昨承谕令拟定十家牌式务令简而易行不简不易
民莫之与此诚立政立事之大纲也然谓无须监督册
报但使十家保受而已区区之心窃有未谕反覆思之
夜以继日诚见其未然惠言闻古圣王之治天下至纤
至悉其举一事至周至密故其民从之如日用饮食之
不可废何者受其利而远其害也由此言之其下之奉
之也简其在上有繁焉者矣其事之行之也易其发虑
有难焉者矣故君子立一事兴一教必有数十百年之
计贵其后世可守也王文成十家牌法所以不监督册
卷一 第 25b 页
报者以其时强寇在迩各有戒心其势固不须上之监
督册报也今以无事之时为迂远之备愚夫见迩岂肯
尽心且今州县岁岁所行门牌户册即是文成遗法其
牌册固以十家为联但少挨查一牌耳然今日之门牌
何曾有稽查之用今增此一牌不过以保长之责分之
邻里其稽查与否不识与门牌何以异此知其无益者
一也窝藏奸匪邻里不首律有明科然娼贼窝家处处
而有邻里为株累者亦不少然未尝问者发之而不胜
则立受其祸发之而幸胜则徐受其害故隐忍而不问
也今徒以一牌之文编连晓喻欲其检察无隐固已甚
卷一 第 26a 页
难即使检察得实告之官则干涉公廷为累不小告之
保长则保长未必不徇庇告之本乡绅士则彼不任其
责谁肯力为主持然则莫能以他日不可必之连坐而
博目前不可解之深怨也决矣此知其无益者二也如
其乡里无事此牌实为具文有之可也无之亦可也不
幸一旦有事仓卒之閒依牌集众十家之中肯同力乎
其视绅士十家之一而已无督率之责能听其指挥号
召乎然则有此牌与无此牌相去几何此知其无益者
三也非特无益而已又有不可者七将定十家门牌必
造烟户清册现在各乡保长已议照田起派矣至于十
卷一 第 26b 页
家门牌又必逐月领给上司既有来文州县必须月报
州县既行编审书吏必责缴牌是月有所费岁有所糜
无册报之实而有册报之费其不可一也编审一定牌
头之名注在县册嗣后十家倘有官事保长必株连牌
头贫民既苦追呼富户且将破产是牌头无故而为官
身谁不畏惧避乡正甲长之累而不顾牌头之祸其不
可二也牌文每月缴县无副册相钩检脱有事故发册
踪案吏胥舞文可以销毁抽改其不可三也事既造端
而经制不定他日有喜事之官更为条例勒压奉行即
有不便无从公议其不可四也或遇贪暴之吏因事造
卷一 第 27a 页
端月责结册日责循环民閒既未有章程胥役纵横听
其需索事无统纪谁则支之是无监督册报之费更甚
于监督册报其不可五也方今官吏愦愦惟利私是骛
民生之计视若越人之肥瘠先生为乡里奋身创此良
举幸而抚军廉正主持于上又幸而郡县之长皆臂指
相使搢绅之族皆同心頫首相与协力于下失今之时
不图久便之计异日者长吏非其人州县更相猾当此
之时而事势奔骇先生虽欲出死力为乡里捍卫岂可
得哉其不可六也故曰发之易收之难靡不有初鲜克
有终先生既已发之矣不自我定其事他日不善事者
卷一 第 27b 页
败之众怨之口将以先生为实其不可者七也负此七
不可以行三无益此岂先生与抚军绸缪民政之意哉
愚以为当今之务其要有二一在蠲本平户之费一在
杜滋扰之源苟此二者得矣虽监督册报不为繁且难
也苟不得虽不监督册报不可一日以行劝课富室使
出财于公主者掌之领牌册报之费则以此给官事供
亿之费则以此给有所禀报舟车饮食之费则以此给
在牌之家惟贵其检察无隐而不使出一钱向之门牌
钱皆可除免其有廉得奸宄者又取于公以赏之则民
知有牌之利而忘其劳矣甲长乡正之名近于为官役
卷一 第 28a 页
不若乡设一局以绅衿一人总理士夫数人辅之谓之
董事牌头无常人轮日充当谓之值牌如此则牌头之
名不达于官董事民閒所自举不为官役又皆绅士可
以接见官府官吏虽欲扰之不可得矣直牌有总理董
事为之庇可以不畏彊禦知追呼所不及可以不惧株
连则牌户安矣直牌日日所记上之董事董事核对而
录其副上之总理贮存于局而原牌报官十日一登其
事无几而又有保长为之役则董事亦可以不患劳矣
民閒既有副册总理守之以稽察一乡有事则与公牌
相检胥吏虽欲为奸不可得矣然此数事不出于上官
卷一 第 28b 页
不足以率众而为久远之例愿先生条其利害酌其便
宜更咨抚军请札饬到县遵照奉行则可以必行而无
弊先生之功于乡里岂一时哉风闻抚文到县本不拟
奉行近因首领官有亏公帑者请于太守乞行此牌藉
行填补此时各乡观望惟先生是视牌式朝出则婪泉
暮入愿先生力持其事勿以为贪吏之资百姓幸甚
拟抚军札饬事例
一储公费 保甲之法原为保安富户起见一切册报
 往来之费既不能取给公帑若按户科派即贫民不
 能不受其累地方官宜劝各乡殷实富户捐资输公
卷一 第 29a 页
即于本乡设局存贮公议一人司其出入会计以备
领牌报册及修理寨栅公事车马之费其有给赏亦
出于此收贮开销皆听本乡经管地方官一切不问
一专责成 旧例有乡正甲长牌头次第检统然牌头
即十家之一责以领率势有不能甲长案牌立人所
用既多转或贤愚不等今惟大乡镇立公局局立总
理一人以本乡绅衿素为人所敬服者为之酌其地
之远近立董事数人以本乡有才德能办事者为之
皆听本乡公同议举地方官不得差派又不得以保
长充当小村坊但立董事一人附于大乡镇公局十
卷一 第 29b 页
 家共为一牌不论牌尾每一家轮值稽查五日更换
 谓之值牌每日日将入值牌持本日县印牌文亲赴
 各家稽察有无事故或有外出远归或有亲戚宿歇
 一一填注牌中各名下十日汇送各董事各董事各
 领每月副册一本每十日值牌送致牌文逐一察核
 填注副册每月初三日汇齐一月正牌副册送至公
 局总理亲自检查初五日令保长送县正牌存案副
 册钤印发贮本局以备考对毋许遗失 凡十家中
 有不孝不弟酗酒打降窝娼窝赌淫邪偷盗者同牌
 之家告知董事总理总理董事先行劝戒果不可化
卷一 第 30a 页
 诲即令保长报县究治如同牌知情不举事发之日
 十家同罪如有来历不明之人来往住宿值牌之人
 必须盘诘苟系可疑即告知董事总理董事详加察
 验果系奸匪告总理令保长报县究办如值牌漫不
 经心以致容藏匪类事发之日与窝贼之家同罪其
 有查出奸匪呈报得实者总理量事给赏诬告捏报
 者以其罪反坐董事随时稽察各值牌知其勤惰或
 有怠慢不遵约束者告知总理许即送县究处总理
 稽察各董事务期实心办公倘有怠玩及滋事者即
 公议更换并议罚条以示诫警为总理者亦不得曲
卷一 第 30b 页
徇已私各矢至公以为乡里表率总理不称职许本
乡赴县呈请另举
一杜扰累 保甲之意所以使民相保相受乃是百姓
自顾自家自保乡里并非官为督责自来行之不善
官民相违胥役滋扰往往反以病民今惟责成本乡
绅士遵照条法实力举行地方官止受绅士成报时
加劝导不得令差役挨查如有公事止传总理面议
其董事值牌受法于总理填造烟户清册编审十家
门牌即令总理交董事办造底册保长誊写报县不
得假手吏书其底册送县钤印发贮公局以便核对
卷一 第 31a 页
毋许遗失每月需用日报牌亦听各乡公局照式印
造送县钤印每月保长赴县领一月牌交与总理分
给董事董事十日一给牌户领牌钤印地方官严饬
胥吏毋许稽留
一谨编审 编牌以十家为常或多少参差附近合编
亦不拘一务须街巷邻近整齐皆由董事编派不问
官民大小户一体均编总理董事保长皆在其内庙
寺尼庵亦与民家同例轮日值牌女户单丁不在派
例 客店来往人杂所关尤重除一体编牌列十家
稽查其本家夥伴外另给日报牌簿每日填写所住
卷一 第 31b 页
 何人何人何业何往务须清楚不许蒙混此簿亦与
 十家日报牌一例报局以凭报县副册存局连坐例
 并同 乞丐无归易藏奸匪每乡令总理酌与公所
 歇宿丐甲造册查点日閒任其行乞夜閒必归一处
歇宿如有不归歇宿即逐出乡不许容留丐甲不察
 有事连坐 每月朔日各董事赴各家门首检月内
生死出入即于门牌上改注仍于副册上注明俟岁
终另造清册另注门牌
一谨巡更 每街每巷或百家或二百家为率处处设
立寨栅同栅之内合力巡更皆听总理董事相地分
卷一 第 32a 页
 派
  十家牌式
某县正堂 为保甲事 年 月 日奉
抚宪牌开(云/云)等因到县为此合行遵照 宪式给与
各乡十家牌各宜仰体 宪心各顾身家各安乡里实
力稽查毋得视为具文自贻后悔须至牌者
  计开
 某乡某都某图其街巷第 牌
  第一户家长(亲丁男/人女/人婢妾雇妇/亲戚夥伴/人/家人雇工/人/人)
  第二户以下同
卷一 第 32b 页
 以上十家为联务须共相亲睦彼此互相稽察如有
 忤逆不孝酗酒打降窝娼窝赌奸淫邪盗违碍不法
 之人同牌之家即行告知公局董事以凭送官究处
 倘有知情隐庇不早首告一经发觉十家同罪各家
 亦不得挟嫌诬告如有首告不实如法反坐
   年 月 日给 发挂值牌门首
  门牌式
 县正堂 为保甲事 年 月 日奉
抚宪牌开(云/云)等因到县为此合行遵照 宪式给与
 各家门牌填写合家男妇花名年貌职业各各张挂
卷一 第 33a 页
 门首以凭逐日稽查须至牌者
  计开
  乡 都 图 街 巷第 牌第 户
  家长 年 岁 生理现在
  弟 年 岁 生理现在
  子侄(年/年/岁/岁/生理现在/生理现在)
  亲戚 系 人年 岁
  夥伴 系 人年 岁
  妇女(共)人 婢妾(共)
  家人雇工 系 人年 岁
卷一 第 33b 页
  雇妇 氏系 人夫 现在 子
   年 月 日给 发悬门首
  日报牌式
 县正堂 为保甲事 年 月 日奉
抚宪牌开(云/云)等因到县为此合行遵照 宪式给与
 十家日报门牌本日酉时该值牌亲持牌文诣同牌
 之家备细查问有无生死出入或亲戚来往歇宿填
 注牌内务必实力稽查毋得徇庇容隐自贻后悔须
 至牌者
  计开
卷一 第 34a 页
   年 月 日 乡 都 图 街巷第 牌值
 牌 查得本日同牌十家
  第一户(生/去/死/来/出/入)
  第二户以下同
 如有生子女者则于生下注某人生子或女有死者
 则于死下注某人死有出外者则于出下注某人往
 某处作某事有归家者则于入下注某人自某处归
 夥伴仆妾有去者则于去下注夥伴某人去或婢仆
 雇工某人去有新来者于来字下注新来夥伴某人
 系某处人年若干岁婢仆雇工男妇皆同有亲友在
卷一 第 34b 页
 家住宿者则于来字下注亲戚或朋友某人自某处
 来住宿至其去则于去下注亲友某人往某处去如
 住宿未去则于来字下注亲戚某人未去如本日无
 此等事即于各项下注无字
   年 月 日给值牌
  烟户清册式即照门牌前(云/云)合行遵照 宪式
  编联十家造具烟户清册副册即照清册前(云/云)
 除遵照 宪式编联十家造具烟户清册存案外
 合行造具副册给与本乡公局总理董事存贮以
 便按册稽查 乞丐另造清册
卷一 第 35a 页
  客店日报簿式(十日一本)
 县正堂 为保甲事奉
抚宪牌谕遵照编审十家门牌各户协力稽查务使民
 安盗弭除已给牌日报外惟招商客店四方行旅往
 来或有奸匪潜藏尤宜细心稽察为此遵照 宪式
 给与日报牌簿该店每日行客住宿问明姓名住址
 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有何货物一一填写簿内十日
 一报本局董事以凭汇报本县存案该店家尤宜实
 力稽查毋许容留踪迹可疑之人倘漫不经心以及
 填写模糊倘奸匪发觉该容隐之店即与窝家同罪
卷一 第 35b 页
 凛遵毋忽须至牌者
  计开
 乡 都 图 里第 牌第 户客店
   年 月 日住 客 人
 一夥客 人(系/系/人/人)从 来
  带有 货 往 在店住 晚
 以下皆同
  乞丐甲头日报牌式
 县正堂 为保甲事奉
宪编审十家门牌除已给牌日报外惟乞丐流民易滋
卷一 第 36a 页
 奸匪为此遵照 宪式给与甲头日报牌簿该甲头
 点集本乡乞丐愿在本处行乞者日閒听其各处行
 乞至晚归公所歇宿甲头亲自查点毋许一名不到
 倘有不到公所歇宿者即行逐出不许在本乡行乞
 该甲头每日查齐填写牌簿十日送报到公局董事
 以凭报县存案该甲头仍宜稽查各丐其有为匪滋
 事报局究处该甲头徇庇隐匿一经发觉惩治不贷
 须至牌者
  计开
 乡 都 图 乞丐 人住
卷一 第 36b 页
   年 月 日 甲头 查得本日乞丐
  病 死
  去 来
 有病者于病下注某人病有死者于死下注某人死
 有不归者于去下注某人不归有新来者于来下注
 某人系某处人年若干岁有无兄弟妻子从某处来
卷一 第 37a 页
记族弟平甫语呈座主阮侍郎
嘉庆四年八月二十日惠言同姓弟浩至自陜西浩以
去年冬省其母舅陜西凤翔府宝鸡县丞陈瑺适瑺奉
委商州镇安县知县浩随之官于十二月十三日到镇
安至今年六月二十二日告疾回省浩亦来京镇安最
为军兴往来之冲官兵与贼狎至城下浩皆于城上观
之浩云贼首张汉潮及其二子镇龙镇虎一女婿所领
贼合止五千馀人时合时分出没兴安汉中商州界汉
潮之弟张应祥别为一股有万馀人窜入甘肃贼有马
步其步贼皆殴掠之众易于就擒马贼号为队子马每
卷一 第 37b 页
十数人为一队各用长矛(陜西人类能用/矛不必贼也)行步整齐冲
突甚锐贼中亦有火器置不用镇安旧县关隘关也游
击周健勇以五百人守之架五炮以待贼贼至炮一发
贼中伏而左右进死者三而一炮声绝而贼登游击伤
矣其人类不惧死常获一谍搒掠之百方视其色无苦
有教以供神香爇其后窍乃呼痛焉盖贼之邪术能使
不苦斫刺故死不避也明将军屡过城下部伍错乱或
止营城外军士辄纷纷城中莫敢呵问索伦兵日有病
者所过州县养病兵常二三十人留辄数十日明将军
常乘大轿止正营常在贼后百馀里自浩到陜西半年
卷一 第 38a 页
之閒官兵与贼战者三其外未尝接刃也明将军与贼
战于宝难几为贼擒折伤甚众五月又与贼战于镇安
之石瓮子杀贼三百馀人我兵死伤者七百馀人贼退
去石瓮子去镇安城数里其战浩所亲睹也永抚军初
到时厉气奋发诮让明将军以避贼之咎引兵四千追
贼及之于汉中府界为贼所钞亡其后军死者一千七
百馀人文武二十七员自是不敢复言杀贼矣镇安城
中有兵三百人乡勇五百馀人有警时知县巡守者守
者卧挞之起一人起一人又卧矣乡勇应募者不能知
其何许人其来也问守乎曰诺曰战则鬨然散其居民
卷一 第 38b 页
亦有团结村落自为守者往往能拒贼或以无救破灭
闻去年盩厔县有石峰铺者(铺名或非/浩偶忘之)其民三千馀家
防守甚严屡杀贼贼怒甚以全力攻之前巡抚秦承恩
营相去三十里乞救不许遂为贼焚三千家无少长皆
死闻者咸为流涕甘肃兰州府知府龚景翰为坚壁清
野议上之前总督宜绵欲为民筑堡寨使自为守以捍
贼而官以游兵策应宜绵稍稍用之兴安府属有已筑
堡者贼皆不敢犯浩又云去岁四五月閒贼犯盩厔城
外人闻贼至皆走入城从城上望须臾贼六人先至操
矛下马遍索空室中得一老妇将杀之民有兄弟四人
卷一 第 39a 页
奋然怒请于知县人假一矛缒城下杀其五人生获一
人入城斩之俄而前提督王文雄以兵三千至城中大
噪贼遁去文雄迅追日暮及之贼已驻营矣我兵扑入
贼大溃文雄令勿追立营为食严儆以待夜半贼大至
为圜陈向我军我军急击贼开其中而外裹之我军不
得出文雄力战比晓贼围溃凡折伤七百馀人杀贼二
千馀人盩厔以全
右张浩所说近者目见远者民间相传人人共知虽一
人耳目不能周而情状大略可见贼敢死而我怯战贼
整齐而我兵无纪此所以不支也然贼虽四出蹂躏而
卷一 第 39b 页
终不敢远其巢穴见城不敢攻见堡不敢过是其心未
尝无畏特易我无备耳窃观龚景翰之议深合事宜诚
使
朝廷采其言择良督抚而责成之使选用良守令专以
安民为务而禦贼即在其中不过数月邪党坏败此与
调兵追贼为功远矣谨录一通以呈省览倘可
上闻行之天下之福实在于此且夫善用兵者制人而
不制于人今以有限之兵逐无定之贼凿道而行仰山
而功贼逸我劳贼主我客其胜者幸耳至于招募无赖
守不足以益固而奸民或出其中为患甚大当事者尤
卷一 第 40a 页
不可不虑谨状上
卷一 第 40b 页
卷一 第 40b 页
答吴仲伦论文质书
仲伦足下辱赐书教以文质之说引经正义甚壮而美
伏而思之至于积日窃意足下未喻仆之说也足下之
言其要者以为文与质必相称而偏重者末世所为仆
之说岂不谓尔虽然礼乐者道之器也文质者礼乐之
情也尚文尚质者所由以入礼乐之途也先王之以礼
乐教天下同而天下之所以用礼乐者不能不异盖君
子之于礼乐也赅其本备共末范其过中不及而一于
道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三代
所以教士皆以此也至于民则视其所将入者而防之
卷一 第 41a 页
视其所既敝者而矫之盖防倾者必持其未矫枉者必
过其直既道之所用在此则其势不得不偏重偏重焉
而既至其平则圣人又将有变焉不幸而无圣人则其
重遂日积而不可止夫圣王岂不知偏重之将不可止
哉不如是不能使民入于礼乐而礼乐之教行则百世
以俟圣人者无惑矣耳足下云忠信之谓质礼乐之谓
文夫忠信之与礼乐固不可相代宜乎不敢道文质之
有偏重也果如足下言则夫子从先进于礼乐是从于
文也又乌以谓后进文而先进质哉凡先王所以教天
下者其说如是其意未尝不如是故上下相喻而民心
卷一 第 41b 页
可同然而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者谓其用吾法
而止不可语上也若今实未尝重质而其尚曰质实未
尝重文而其尚曰文内以诬其心而外以愚天下天下
其孰从之吾恐圣人之意不如此也若使文质果不可
偏重圣人必不立乎其名而欲天下之臻乎实圣人亦
不能也故吾谓文质无不偏重偏重而适中则忠敬文
之教为之也至其末流则圣人之所无如何也足下但
论帝王之治果一质一文否耳偏重非所疑也三代以
后未始有文者知其不可也吾之所谓文质者固将从
兴礼乐始若以足下论之又乃尚文也老佛之法仆未
卷一 第 42a 页
尝以为质也以其说近于质故民之恶文者乐之其理
然也足下以为礼乐不兴教化不行其病在未始有文
至从老佛之徒去君臣弃父子则以为不知有质是足
下之意以礼乐为文而以父子君臣为质夫父子君臣
文质礼乐之归也而岂与礼乐为文质哉足下方以道
自进而不苟为文故敢以所疑质然仆之论千馀言而
意乃使足下未喻则仆之文之不足自达其所说而仆
之说之不足于君子之心也审矣讲求其非以趋所是
非足下之望而谁望焉不宣
卷一 第 42b 页
与钱鲁斯书
野余大兄足下旷岁遐觌一拜嘉命省书忻然若觏容
色三年不见东山所为长叹万里一札昔人比之漆胶
况孟公之尺牍安石之简记弆之以为荣者哉见所与
崔君南书自说欲以三年之力专学篆书足下作书不
懈及古于是见矣夫篆径生隶隶密生分分饬生楷原
流体降不紊由来则笔法可知者与分楷之法所以传
者由作者代工而古刻多有今篆文之存于金石者鲜
矣讹赝者又甚焉学者不见古文各以意为点画至如
琅邪绎山形具焉耳陈仓石鼓世疑非真然揆厥典型
卷一 第 43a 页
此为最也若乃汉人之书碑碣额署粲然犹存大都奇
恣纵宕鸟駴龙扰其笔墨之所出入意象之所来往隅
锷之所激厉波澜之所动澹盖亦足以寻其毛角会其
神旨者矣唐李阳冰书自出新意一为工整昔人谓其
笔法如虫蚀鸟步今观所传怡亭石刻奔放跳跃其于
古法轨辙犹存馀者率娿媚孅脆盖是俗工摹刻非其
始然而世之学者局于所见苟遂固陋谓传刻之形为
真訾汉人之书为诡异谓篆法不得与分楷同岂不谬
哉自钱献之以其妍俗鄙陋之书自是所学以为斯冰
之后直至小生天下之士翕然宗之二十年矣今京师
卷一 第 43b 页
名士盛为篆学大氐无虑奉为宪章横街塞衢牢不可
破当世能篆书者有怀宁邓石如字顽伯往年到都下
都下书人群排斥之鞅掌而去惠言夙好于此未能用
力偶以意作书已为诸老先生所诃怪石如为之甚工
其人拓落又无他才众人见其容貌因而轻之不足以
振其所学不有大君子奋起一世兴张正术六体之势
恐遂湮绝可不哀耶要袅不服倛相而驽焉龙泉不御
锁石之华而为败矣此又士君子所为愤发也己酉之
春见足下为王学愚所书绎山碑石鼓文巳叹卓绝今
若以三年之力成之廓清之功非足下而谁石如今在
卷一 第 44a 页
扬州或扁舟过江一见相语惠言往为作书势一首录
草奉呈又望江南花赋一首近作亦附往足下观之可
以识仆比者结兴之所存不宣
卷一 第 44b 页
与陈扶雅书
扶雅大弟别来忽忽两月无任驰思治经术当不杂名
利近时考订之学似兴古而实谬古果有志斯道当潜
心读注勿求异说勿好口谭久久自有入处此时天下
为实学者殊少扶雅倘肯用力不患不为当代传人但
勿求为天下名士乃可耳明岁馆于何所此閒欲为地
竟无所成想亦自有定数不足为虑惇行勤学惟此为
望不宣
卷一 第 45a 页